王力宏哈佛演讲稿(精选7篇)
王力宏开讲啦演讲稿
梦想造就软实力
各位同学,请坐。
王老师今天要讲很严肃的话题。要&要打屁股了。没有没有,开玩笑。可以开始了,那就开讲了。非常的谢谢你们今天的到来,然后我今天很兴奋,很兴奋,难得可以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看到这么多年轻的朋友们,然后和你们一起讲一些比较深入的比较有意思的议题。啊,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其实是,我去年在一个论坛跟马英九先生,我们在清华大学的时候,讲了一个叫做《梦想造就软实力》 可是因为那个是清华大学,我们今天的主持人是北大的所以我们就不提~额,清华大学(坏笑,全场笑)当时啊,那个是另外一个议题。
可是因为我们今天这个有很多年轻在现场,而且我们的,我们的嘉宾们啊,很多我知道是对我们的流行文化非常有兴趣的,是学唱歌的,学演戏的,很多对流行文化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我就觉得可以跟你们一起聊一聊「软实力」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觉得,今天我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就是一种,一种鼓励你们去做梦。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当然我觉得,其实讲很容易。谁有梦想?看看,举一下手。你看,每个人都有梦想!其实很容易说,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的梦想是&&和我握手?工程师。太好了!好,工程师,你以后肯定会成功的!加油!加油!
好,大家举手举手举手,导播给我们??。谁有梦想?你!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歌迷妹子:力宏,你好你好!我已经喜欢你十五年了。
王力宏:好,谢谢。
歌迷妹子:然后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工程师。因为我的专业是工程热物理专业。然后同时我也非常喜欢你和你的音乐,还有你的电影。谢谢!
王力宏:谢谢,谢谢!很高兴听到你的梦想。
她是做了非常非常好的示范,而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她毫不犹豫的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她很清楚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其实我发现身边的很多的年轻人现在是,你问他们,他们有梦想。可是他们也回答不出来,或是这个梦想不是很具体化。所以我今天想要跟大家说的是,额&&当你没有梦想怎么办?
其实这是,也是一个蛮,蛮认真的在问你们的一个问题。其实,今天晚上想吃什么?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想了半天都不是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太多的选择。网路提供我们这么多的选择,你喜欢听什么音乐你随时随地都可以,都可以点就有了。那哪怕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要拿我们这一辈子来做些什么,其实,是很难的,而且也是很大很重要的一个决定。
那我记得我9岁的时候,我有个梦想。那个时候做我妈妈开的车,然后听收音机,收音机播了一首歌我觉得很好听。然后我就说,我告诉自己,如果我有一天,有自己的歌在收音机上播。那,我的人生就是,完美的!就是,我就可以,我就可以开心一辈子。所以,那个时候是小孩子的时候,还记得,印象非常深刻。
后来十几岁的时候,我真的出了我的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情敌贝多芬》,我记得,印象很深刻!第一次我坐在计程车上,然后,播歌了。那种兴奋是,我觉得如果当年没有这样子的一个梦想,我就不会那么的刻骨铭心,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兴奋。而且我觉得真的是,改变了我的一生。
所以,啊,如果你是没有这样子的一个梦想的话,我还是觉得,不行。你必须要去找,去找到你自己想要什么。可能你小时候知道你自己喜欢什么,babys都,baby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会,比如说喜欢什么就毫不犹豫的去摸去抓。然后可能大人会说,‘不行!你不能碰那个!’或者‘你不可以,你不能,你一定要听我的。你,你放下在做的事情,你去帮我!’久了之后你就会产生一种,一种阴影。就是习惯被拒绝,习惯被打击,或者害怕我们要的东西。我们就会开始已经,已经不是很清楚,会不会有点模糊。所以,我为什么要鼓励大家去,去回到,回到你小时候。然后要非常的,好像直觉一样,去,去get in touch,去找回你当初的,你的决定,你的选择,你的梦想。
可以是从很小的地方开始。下次我问你说,额,你想吃什么?你就不要,不知道,随便,都可以。就说,你要吃酸辣汤,你是要吃拉面,或者是&&你就是要表达,从很小很小的地方,其实我觉得很重要。因为无论是在我的音乐也好,或者是即将会拍的电影,即将会写的歌曲。你的选择都会变成你的指纹,在你的作品上的指纹,你永远不可以否定你自己的选择。
其实还有另外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为什么我们要做梦。因为梦,是我们「软实力」的开始!哈佛的一位教授叫做joseph nye,他就发明这个「软实力」。他就说:在21世纪,我们的战争不是以武器打,不是以一些传统的军事去打,而是以文化去打的。我们的「软实力」是什么?「软实力」就是,你一个国家如何能够说服另外一个国家,然后就怎么吸引它。而不是用经济去压迫他去收买他,或者军事去威胁他强迫他,而是用你的歌曲,用你的故事,用你谚语让大家爱上你,这就是真正的一个力量。让他们从你的文化中喜欢你,对你有兴趣。学你的语言,学你的文化。我觉得这个是,额,我最近写的一首歌《火力全开》,也是一个主题,「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不愿再做奴隶。
这个dj太优秀了!歌词是这样的。‘打倒帝国主义,不愿再做奴隶,我家大门被入侵。你说lady 卡卡,我说何必怕她,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别向他们磕头!文化是武器,埋在每根神经,被优人神鼓打醒~~’ok,大家都知道,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哦。就是,这完全没有rei过。可以fade out,可以渐弱,渐弱,渐弱&&
好。要讲的就是,这就是现在的帝国主义,然后我们的文化,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去让我们的流行文化,我们的「软实力」强,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在有史以来,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国家这样这么快速的爆发的发展过。
我简单给大家一个,一个数据啊,我们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就是全世界三十四个最富裕的国家,最发达的国家,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一。所以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小,可以说是全球的经济缩小了,在去年。可是中国增长了百分之七,点&&七!对我们的流行文化有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呢?肯定有很多的影响。
譬如说电影的票房,的一个票房。在,在过去五年来,美国是增长了12%,这五年的过程,中国是增长了154% 这等于是美国的7,啊,12倍多,12倍多啊!所以啊,这个对你们的演员,你们这些年轻的演员来讲是好消息啊,好消息就是以后你们有很多工作,会有很多的戏可以演。会有很多人做,啊合拍片,会有很多的这些中西合资。啊,更多,更多人想要进中国市场,所以我给你们的建议也是可以好好地练一练英文,因为现在美国的演员也在学中文。
那这个也是将来的一个趋势。那在音乐呢,对我们音乐人来讲,其实,稍微,稍微比较难一点啦。额,有现场音乐学院的学生对不对?我想有。啊,然后,音乐很难啦。谁听中文歌曲?除了中国人。其实我告诉你我在这个行业快要二十年了,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多外国歌手想要来中国做巡回演唱会,或者是想要来找中国的歌手,合唱啊跨界的。但所有的年轻音乐人,在场的年轻的歌手们,也有这个好消息就是,你们以后也会有很多的工作。只是你们要好好地去练一练你们的现场功力。如果你要跳舞,如果你要唱歌,如果你要(弹奏)乐器,这些都是必须好好地练习努力的,写自己的歌。
因为我们讲,全世界的流行文化,j-pop、k-pop、c-pop,大家都听过这些代名词嘛。japanese pop、korean pop、韩流,哈日的这些东西都。c-pop,chinese pop!asian pop,a-pop或者。那我觉得很快就会有这个w-pop!就是world pop,就已经是一个全球的流行文化了。可是不是说一切就会变灰色而已,没有肤色没有种族,不是的。大家反而更需要有我们自己的文化的一些符号在里面,这个,这个世界里头一定会有很多的刻板印象,会有很多的,所谓的clashes(差异,冲突),可是这些clashes,这些刻板印象的存在就是流行文化最吸引人的地方,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它能够对社会有贡献的时候。
当一首歌,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电视节目,打破可能一千年的一个,一个刻板印象,我想在流行音乐我会想到猫王啊。他是最伟大的,我们当时是叫他the king当然不是我的年代。当时大家将the king为什么是the king,因为他是第一个把黑人的r&b,他是白人,然后可以唱给白人听。然后就变成r&b是一个全球性的,或者至少是一个西方国家大家都接受。为什么阿姆是,大家认为是一个伟大的饶舌歌手?也是一样,他把黑人的一个音乐带给白人,所以他是第一个打破了这个游戏规则,他就成为了一个,一个对社会有贡献,而且一个伟大的歌手。
《卧虎藏龙》为什么永远会是一个经典的中国电影?是因为它是第一部中文,讲中文的电影,可以红遍全球,而且可以票房大卖。所以谁会做下一个《卧虎藏龙》,或者是谁会做下一个会打破这些规则的电影呢?我不知道,导演会是谁,演员会不会是你。我不知道,可是我可以确定的&&我可以确定这首歌下的时间是非常奇怪。
没有,没有~~我可以确定是它会从一个梦想开始,它会从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开始,然后它会从一个人的脑子里面,去,就像爱迪生曾经说过,发明灯泡的人就说,‘天才是什么?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额,这个百分之一的灵感还是最重要的。你不要瞎忙,你不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是没有那个好的点子呐,那个叫做瞎,瞎忙啊。就是,这个,这个有这样的说法,瞎忙,和人这样子来忙!
我们也不要让,不要做这种事情。可是那个百分之一的点,那个梦想是最重要的。当你有的时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勇敢的做了梦之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你要去相信自己的梦,相信它是真的,它不是梦而已。你会用尽你的所有细胞,你的潜意识,你每日每夜都在想着它的时候,这个就是成功的开始。
你的那些汗水,我跟你讲另外一个故事。我有个好朋友姓房,他后来改姓,姓成。啊,他呢,他有很多的梦想,然后他是那个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到什么地步哦,他有一个镜头,在他的一部电影叫做《龙少爷》,破了金氏记录(吉尼斯纪录)。他拍了2900条才过,他是踢一个毽子。可是在你看电影的时候是一个很快的镜头有没有?你没有想到背后有这么多次的失败。我要讲的是,大家不要怕失败,当你有个梦想的时候,我想在《龙少爷》的时候,当成龙大哥在拍第2899条的时候,想想看他旁边的人是不是都瘫倒在地上,都已经很想翻脸了,应该摄影师,灯光师,道具他们都已经睡着了。就他一个人还是很相信,他可以做到。所以多少人会在那个时候放弃,可是他不会,所以他就是成龙大哥。
所以我要讲的是,当你有一个梦想的时候,当你相信了它的时候,当你要开始进入那一滩百分之九十九的水,当你要跳下去的时候。一会碰到很多的障碍,就像小时候一样,会有人说不可能,这是不可能的。你又不是成龙大哥,你又不是李安,会有很多人阻止你。可是因为我们现在长大了,我们也知道我们自己是谁,我们也相信我们的梦想,我们也相信我们的判断。其实这些都变成,可以变成,也应该要变成鼓励。如果有很多的阻碍,如果有很多的障碍,就些证明说你的梦想是值得的。如果我的梦想是,我要写一首不会红的歌!应该很容易吧!对不对?你也可以,你也可以。这估计就是一个不是很伟大的一个梦想。
可是相对来讲,如果我要说,啊,我给你一次机会,你写一首歌,然后让它红遍全亚洲,全中国。机会非常的难,非常非常的,非常可怕的一个遥远的,一个距离。可是如果让你写一千首歌,你写一万首歌,其中一首歌让它红,你的几率是,是不是多很多?
说到西方修辞学,我们自然会想到古典修辞学和新修辞学,古典修辞学的鼻祖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修辞是“劝说”;而新修辞学的代表人物则是美国的肯尼斯·伯克,他认为修辞是“同一”,这是对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拟从伯克的同一理论出发,分析英国最畅销小说作家JK罗琳2008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旨在揭示其背后的修辞动机。
二、伯克的同一理论
伯克认为修辞是“人使用词语形成态度或导致他人采取行动”,其本质是“同一”。受众与修辞者能否“同一”是修辞成功的关键。他说:“只有当我们能够讲另一个人的话,在言辞、姿势、语调、语序、形象、态度和思想等方面做到和他一致,我们才说得动他”。伯克提出了三种同一手段: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不准确同一。同情同一是修辞者强调与受众享有共同的情感而达到同一的一种手段。比如政客为了赢得选票,亲吻投票人的小孩。对立同一是一种“通过分裂而达成凝聚的最迫切的形式”,修辞者与受众由于共同反对某种东西而组成联合。抗日期间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对抗日本侵略就是个对立同一的例子。不准确同一是一种无意识的认同,这种同一把我们带到了修辞情景的根源。比如我们在电视上看见做洗发水广告的美女的头发很柔顺,似乎自己也拥有这样一头柔顺的头发,自然就会产生购买这款洗发水的意愿。
三、从伯克同一理论分析JK罗琳2008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
JK罗琳凭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一举成名,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畅销作家。但鲜为人知的是,她曾经历过一段艰辛岁月——30岁时,她差点流落街头。在2008年的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JK罗琳分享了这些经历,告诉毕业生们失败也有好处。同时,她还强调了保持想象力的重要性。演讲意境深邃,丝丝入扣。伯克的同一理论也可以很好地阐释这次演讲。
1、同情同一的运用
首先,JK罗琳在开篇表达了对哈佛大学邀请的感谢。她的致谢与台下的听众达成情感同一,听众更容易接受她下面的演说。
接着,罗琳讲述了成名前的困惑与失败,得出人生感悟:失败会带来好处,它使你看清人生的本质是什么;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察他人的苦乐。哈佛毕业生们,作为人中骄子,其学业辉煌,但同样要面对未知的将来,此时,他们很需要像罗琳一样的成功人士的指引和鼓励。这些话体现了她对哈佛毕业生价值观的认同,情感上的同一。
2、对立同一的运用
对立同一的对立面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的生存环境。对于自己那段最悲惨的日子,罗琳也很坦然的讲了出来:“An exceptionally short-lived marriage had imploded,and I was jobless,a lone parent,and as poor as it is possible to be in modern Britain,without being homeless.”当听众听到这些悲惨的事情的时候,肯定也为罗琳曾经历的日子感到悲痛。但演讲者的目的不是悲天悯人,而是如何调整心态,这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更为重要。罗琳试图通过这些逆境唤起毕业生们对对立面的思考,于是对立同一建立,听众改变态度,接受罗琳的观点。
失败作为演讲者和听众共同的对立面,罗琳也提出了经历失败所带来的好处:“gave me an inner security”、“taught me things about myself that I could have learned no other way”、“I discovered that I had a strong will,and more disciplined than I had suspected;I also found out that I had friends whose value was truly above the price of rubies.”为了应对失败,听众与演讲者暂时联合起来,认识到失败也会带来优势,这也是对立同一的有效运用。
3、不准确同一的运用
JK罗琳的演讲中也不乏不准确同一的例子。她在演讲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I”,听众情不自禁地进入演讲者的角色,发生在演讲者身上的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例如在讲到一个非洲酷刑的受害者,罗琳使用第一人称“I”做了叙述。而作为受众的哈佛毕业生们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罗琳,面对那个还没有我大的年轻男子,因在故乡的经历而精神错乱。我护送他到地铁站,他小心翼翼地握着我的手,祝我未来生活幸福。似乎自己就在体验这次经历,听众无意识地与罗琳达成了共识,接受了演讲者的观点。
另外一个不准确同一的运用就是第一人称复数“we”,罗琳的演讲中也有这样的例子:“We do not need magic to change the world,we carry all the power we need inside ourselves already:we have the power to imagine better.”听众会不自觉地认为“we”也包括自己,不准确同一达成。
四、结语
本文利用伯克的同一理论对JK罗琳2008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进行了分析,揭示演讲者是如何通过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不准确同一这三种方式达到与听众取得同一,并实现自己的修辞动机。
参考文献
[1]Burke,K.A Rhetoric of Motives[M].New York:Prentice-Hall,1950
[2]张晶.修辞的核心:不是说服而是认同[J].修辞学习,2009
2016年5月26日,中国小伙儿何江作为哈佛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代表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发言。毕业演讲是哈佛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全校只有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能代表毕业生发言。哈佛校方還确认该校生物系博士毕业生何江是第一位享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生。演讲当天,与何江同台的还有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令人艳羡不已。哈佛毕业典礼的历届演讲代表多为文科生,何江是为数不多的一名理科生代表。哈佛博士毕业后,何江将赴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人物素描1 差点成“留守儿童”
1988年,何江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南田坪乡停钟村的一户农民家中,在这里家家户户都以外出打工为生,但与村里其他农户明显不同的是,何江的父母有个坚定的信念——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而让儿子成为“留守儿童”。何江的爸爸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不仅每天都要给孩子讲好好学习的故事,还严格要求何江做完作业之后自习。对于严格的家教,何江表示“那时觉得爸爸很‘霸蛮’。但现在想想,这是农村环境下的最佳选择”。
人物素描2 敢于追梦
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每年只有极少数的中国学生敢于申请。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严格要求,还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演讲能力有要求。而何江从小在湖南农村长大,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上高中时他感受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与城里孩子的巨大差距。于是他买了一本英文版的《乱世佳人》回宿舍“啃”。到了哈佛大学,何江找各种练习英语的机会,他硬着头皮,申请给哈佛的本科生当辅导员,“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反正就是想多讲讲英语”。他的英语表达方式很快从“中式”转到了“美式”。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一个从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到高中还操着“农村英语”的人竟然能够站在哈佛的毕业演讲台上!这想想都让人诧异,但是何江做到了!为了学习英语,他硬是从一本英文版的《乱世佳人》一句一句地开始学起;为了练习口语,他硬着头皮给本科生当辅导员,最终把自己的中国式“农村英语”蜕变成纯正的“美式发音”。成功没有捷径,何江的故事再一次验证了这一真理。
其他适用话题 知识改变命运;努力与梦想;逆袭
the barrier to change is not too little caring;it is too much complexity.改变世界的阻碍,并非人类的冷漠,而是世界实在太复杂。
to turn caring into action, we need to see a problem, see a solution, and see the impact.but complexity blocks all three steps.为了将关心转变为行动,我们需要找到问题,发现解决办法的方法,评估后果。但是世界的复杂性使得所有这些步骤都难于做到。
eve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nd 24-hour news, it is still a complex enterprise to get people to truly see the problems.when an airplane crashes, officials immediately call a press conference.they promise to investigate, determine the cause, and prevent similar crashes in the future.即使有了互联网和24小时直播的新闻台,让人们真正发现问题所在,仍然十分困难。当一架飞机坠毁了,官员们会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他们承诺进行调查、找到原因、防止将来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but if the officials were brutally honest, they would say: “of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died today from preventable causes, one half of one percent of them were on this plane.we’re determined to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ook the lives of the one half of one percent.”
但是如果那些官员敢说真话,他们就会说:“在今天这一天,全世界所有可以避免的死亡之中,只有0.5%的死者来自于这次空难。我们决心尽一切努力,调查这个0.5%的死亡原因。”
the bigger problem is not the plane crash, but the millions of preventable deaths.显然,更重要的问题不是这次空难,而是其他几百万可以预防的死亡事件。
we don’t read much about these deaths.the media covers what’s new – and millions of people dying is nothing new.so it stays in the background, where it’s easier to ignore.but even when we do see it or read about it, it’s difficult to keep our eyes on the problem.it’s hard to look at suffering if the situation is so complex that we don’t know how to help.and so we look away.我们并没有很多机会了解那些死亡事件。媒体总是报告新闻,几百万人将要死去并非新闻。如果没有人报道,那么这些事件就很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即使 我们确实目睹了事件本身或者看到了相关报道,我们也很难持续关注这些事件。看着他人受苦是令人痛苦的,何况问题又如此复杂,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 人。所以我们会将脸转过去。
if we can really see a problem, which is the first step, we come to the second step: cutting through the complexity to find a solution.就算我们真正发现了问题所在,也不过是迈出了第一步,接着还有第二步:那就是从复杂的事件中找到解决办法。
finding solutions is essential if we want to make the most of our caring.if we have clear and proven answers anytime an organization or individual asks “how can i help?,” then we can get action – and we can make sure that none of the caring in the world is wasted.but complexity makes it hard to mark a path of action for everyone who cares — and that makes it hard for their caring to matter.如果我们要让关心落到实处,我们就必须找到解决办法。如果我们有一个清晰的和可靠的答案,那么当任何组织和个人发出疑问“如何我能提供帮助”的时 候,我们就能采取行动。我们就能够保证不浪费一丁点全世界人类对他人的关心。但是,世界的复杂性使得很难找到对全世界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有效的行动方法,因此人类对他人的关心往往很难产生实际效果。
cutting through complexity to find a solution runs through four predictable stages: determine a goal, find the highest-leverage approach, discover the ideal technology for that approach, and in the meantime, make the smartest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that you already have — whether it’s something sophisticated, like a drug, or something simpler, like a bednet.从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解决办法,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确定目标,找到最高效的方法,发现适用于这个方法的新技术,同时最聪明地利用现有的技术,不管它是复杂的药物,还是最简单的蚊帐。
the aids epidemic offers an example.the broad goal, of course, is to end the disease.the highest-leverage approach is prevention.the ideal technology would be a vaccine that gives lifetime immunity with a single dose.so governments, drug companies, and foundations fund vaccine research.but their work is likely to take more than a decade, so in the meantime, we have to work with what we have in hand – and the best prevention approach we have now is getting people to avoid risky behavior.艾滋病就是一个例子。总的目标,毫无疑问是消灭这种疾病。最高效的方法是预防。最理想的技术是发明一种疫苗,只要注射一次,就可以终生免疫。所以,政府、制药公司、基金会应该资助疫苗研究。但是,这样研究工作很可能十年之内都无法完成。因此,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使用现有的技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就是设法让人们避免那些危险的行为。
pursuing that goal starts the four-step cycle again.this is the pattern.the crucial thing is to never stop thinking and working – and never do what we did with malaria and tuberculosis in the 20th century – which is to surrender to complexity and quit.要实现这个新的目标,又可以采用新的四步循环。这是一种模式。关键的东西是永远不要停止思考和行动。我们千万不能再犯上个世纪在疟疾和肺结核上犯过的错误,那时我们因为它们太复杂,而放弃了采取行动。
the final step – after seeing the problem and finding an approach – is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your work and share your successes and failures so that others learn from your efforts.在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法之后,就是最后一步——评估工作结果,将你的成功经验或者失败经验传播出去,这样其他人就可以从你的努力中有所收获。
you have to have the statistics, of course.you have to be able to show that a program is vaccinating millions more children.you have to be able to show a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dying from these diseases.this is essential not just to improve the program, but also to help draw more investment from business and government.当然,你必须有一些统计数字。你必须让他人知道,你的项目为几百万儿童新接种了疫苗。你也必须让他人知道,儿童死亡人数下降了多少。这些都是很关键的,不仅有利于改善项目效果,也有利于从商界和政府得到更多的帮助。
but if you want to inspi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you have to show more than numbers;you have to convey the human impact of the work – so people can feel what saving a life means to the families affected.但是,这些还不够,如果你想激励其他人参加你的项目,你就必须拿出更多的统计数字;你必须展示你的项目的人性因素,这样其他人就会感到拯救一个生命,对那些处在困境中的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
i remember going to davos some years back and sitting on a global health panel that was discussing ways to save millions of lives.millions!think of the thrill of saving just one person’s life – then multiply that by millions.… yet this was the most boring panel i’ve ever been on – ever.so boring even i couldn’t bear it.几年前,我去瑞士达沃斯旁听一个全球健康问题论坛,会议的内容有关于如何拯救几百万条生命。天哪,是几百万!想一想吧,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已经让人何等激动,现在你要把这种激动再乘上几百万倍……但是,不幸的是,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最乏味的论坛,乏味到我无法强迫自己听下去。
what made that experience especially striking was that i had just come from an event where we were introducing version 13 of some piece of software, and we had people jumping and shouting with excitement.i love getting people excited about software – but why can’t we generate even more excitement for saving lives?
那次经历之所以让我难忘,是因为之前我们刚刚发布了一个软件的第13个版本,我们让观众激动得跳了起来,喊出了声。我喜欢人们因为软件而感到激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让人们因为能够拯救生命而感到更加激动呢?
you can’t get people excited unless you can help them see and feel the impact.and how you do that – is a complex question.除非你能够让人们看到或者感受到行动的影响力,否则你无法让人们激动。如何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still, i’m optimistic.yes, inequity has been with us forever, but the new tools we have to cut through complexity have not been with us forever.they are new – they can help us make the most of our caring – and that’s why the future can be different from the past.同前面一样,在这个问题上,我依然是乐观的。不错,人类的不平等有史以来一直存在,但是那些能够化繁为简的新工具,却是最近才出现的。这些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人类的同情心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将来同过去是不一样的。
the defining and ongoing innovations of this age – biotechnology, the computer, the internet – give us a chance we’ve never had before to end extreme poverty and end death from preventable disease.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出新的革新——生物技术,计算机,互联网——它们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去终结那些极端的贫穷和非恶性疾病的死亡。
sixty years ago, george marshall came to this commencement and announced a plan to assist the nations of post-war europe.he said: “i think one difficulty is that the problem is one of such enormous complexity that the very mass of facts presented to the public by press and radio make it exceedingly difficult for the man in the street to reach a clear appraisement of the situation.it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at this distance to grasp at all the real significance of the situation.”
六十年前,乔治•马歇尔也是在这个地方的毕业典礼上,宣布了一个计划,帮助那些欧洲国家的战后建设。他说:“我认为,困难的一点是这个问题太复杂,报纸和电台向公众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事实,使得大街上的普通人极端难于清晰地判断形势。事实上,经过层层传播,想要真正地把握形势,是根本不可能的。”
thirty years after marshall made his address, as my class graduated without me, technology was emerging that would make the world smaller, more open, more visible, less distant.马歇尔发表这个演讲之后的三十年,我那一届学生毕业,当然我不在其中。那时,新技术刚刚开始萌芽,它们将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小、更开放、更容易看到、距离更近。
the emergence of low-cost personal computers gave rise to a powerful network that has transformed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ng.低成本的个人电脑的出现,使得一个强大的互联网有机会诞生,它为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the magical thing about this network is not just that it collapses distance and makes everyone your neighbor.it also dramatically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brilliant minds we can have working together on the same problem – and that scales up the rate of innovation to a staggering degree.网络的神奇之处,不仅仅是它缩短了物理距离,使得天涯若比邻。它还极大地增加了怀有共同想法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机会,我们可以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一起共同工作。这就大大加快了革新的进程,发展速度简直快得让人震惊。
at the same time, for every person in the world who has access to this technology, five people don’t.that means many creative minds are left out of this discussion---smart people with practical intelligence and relevant experience who don’t have the technology to hone their talents or contribute their ideas to the world.与此同时,世界上有条件上网的人,只是全部人口的六分之一。这意味着,还有许多具有创造性的人们,没有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来。那些有着实际的操作经验和相关经历的聪明人,却没有技术来帮助他们,将他们的天赋或者想法与全世界分享。
we need as many people as possible to have access to this technology, because these advances are triggering a revolution in what human beings can do for one another.they are making it possible not just for national governments, but for universities, corporations, smaller organizations, and even individuals to see problems, see approaches, and measure the impact of their efforts to address the hunger, poverty, and desperation george marshall spoke of 60 years ago.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使用新技术,因为这些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革命,人类将因此可以互相帮助。新技术正在创造一种可能,不仅是政府,还 包括大学、公司、小机构、甚至个人,能够发现问题所在、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能够评估他们努力的效果,去改变那些马歇尔六十年前就说到过的问题——饥饿、贫 穷和绝望。
我决定和你们谈谈失败的收益,另外当你们如今处于现实生活的入口处时,我想向你们颂扬想象力的重要性, 我选择的这两个答案似乎如同歌德式幻想一样不切实际,或者显得荒谬,但是请容忍我讲下去,对于我这样一个已经42岁的人来说,回头看自己21岁毕业时的情景,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我的前半生之前,我一直在自己内心的追求与最亲近的人对我的要求之间进行不自在的抗争,我曾确信我自己唯一想做的事情是写小说。
但是我的父母都来自贫穷的家庭,都没有上过大学,他们认为我的异常活跃的想象力只是滑稽的个人怪癖,并不能用来付抵押房产,或者确保得到退休金, 他们希望我再去读个专业学位,而我想去攻读英国文学,最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不甚满意的妥协我改学外语,可是等到父母一走开,我立刻报名学习古典文学,我忘了自己是怎么把学古典文学的事情告诉父母的了,他们也可能是在我毕业那天才第一次发现。
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科目中,我想他们很难再发现一门比希腊神学更没用的课程了, 我想顺带着说明,我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观点而抱怨他们,现在已经不是抱怨父母引导自己走错方向的时候了,如今的你们已经足够大来决定自己前进的路程,责任要靠自己承担,而且我也不能批评我的父母,他们是希望我能摆脱贫穷,他们以前遭受了贫穷。
当你告诉别人你的故事,是为了发现真正的你,而不是那个别人认为你应该成为的那个你!听别人的建议,但是做你自己的决定!——哈佛校长 Drew Gilpin Faust 去从事你真正关心的事业吧,无论是物理还是神经科学,无论是金融还是电影制片。如果你想好了目的地,就直接往那里去吧。这就是我的“停车位理论”: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10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你总可以再绕回来。
哈佛校长2016毕业演讲: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只有你自己 人们也许会说哈佛是天堂,充满了各种难以想象的机遇和好运——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幸在她漫长而成功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这也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我们有责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属于我们的挑战,践行哈佛奋斗不息的精神。
在我准备今天演讲的时候,我想到了音乐剧《汉密尔顿》中最后那首歌里的问题: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我想这个问题奠定了你们过去四年大学生活的基调,也将对你们未来作为哈佛毕业生和校友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作为公民或是领袖——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是你,你要来讲述你的故事!这就是今天我要对你们说的话:讲你自己的故事,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和新秩序的崭新故事,这是每一代人的任务,也是现在摆在你面前的任务。你在哈佛所接受的文理博雅教育,将会用以下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你去完成这项任务。听别人的建议,做你自己的决定
讲述你的故事意味着发现你自己是谁——而不是成为别人认为你的谁。你要参考别人的意见,但要做出自己的决定。讲述一个别人定义好的或别人希望听到的故事,那太容易了。哈佛的传奇人物之
一、可敬的彼得·戈麦斯教授曾说:“不要让任何人替你把话说完。”戈麦斯教授自己经常“自相矛盾”,令人难以捉摸,但永远忠于他自己:他是一位剑桥市的共和党人(注:在哈佛所在的剑桥市,共和党是少数派);他是一位浸礼会的牧师,但同时是个同性恋(注:基督教大多不支持同性恋);他是朝圣者协会的会长,同时又是一位黑人(注:朝圣者协会白人居多)。
他对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他不为外人的期望牵挂束缚。他说:“我的不同寻常,让开启新的对话变为可能。”
开启与他人的对话,倾听他人的故事
开启新的对话,这是我的下一个重点。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并不意味着只关注我们自己。讲故事是与他人对话,借此探寻更远大的目标、探索其他的世界、探究不同的思维方式——你所受的教育不是一个真空的大泡沫。
如果我们只讲述单一的故事,那将是危险的,就像诺大的场地只有一个逃生口,令所有人变得异常脆弱。单一的故事不一定是假的,但它是不完整的。所有的故事都很重要,不能把单一角度的故事变成唯一的故事。
过去四年,你们感受到了倾听他人故事的益处,也体验到了忽略他人故事所带来的危险。只有意识到,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们才能想象一个不一样的未来。21世纪的医疗是什么样?能源是什么样?移民是什么样?城市将如何设计?面对这些问题,你要问的不是“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 我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不安和不确定中,不断修正你的故事” 这也引出了最后一个重点:不断修正。每个故事其实都只是一个草稿,我们连最古老的传说都会不断拿来重提——不管是汉密尔顿将军的故事、美国独立战争的史诗、亦或是哈佛自己的历史。
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周遭的世界,并不断去改变。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在毕业典礼上为我们演讲,他就曾经这样解释他创作的基石:“恐惧是我的动力。当我濒临走投无路的时候,那也是我遇见最好的想法的时候。”
大学,不正是这样一个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挑战、让每一个人都产生不确定性的地方吗? 就这样,大学四年间,你都一直在学习重新讲述你的故事:寻找你自己的声音,将自己放入一个故事中——无论是对气候变化采取反抗行动,发现你对统计学的热衷,还是发起了一项有意义的运动,你亲眼目睹故事不断被重新讲述。不要妥协,直奔你的目标
这些年,我一直在告诉大家:追随你所爱!去从事你真正关心的事业吧,无论是物理还是神经科学,无论是金融还是电影制片。如果你想好了目的地,就直接往那里去吧。这就是我的“停车位理论”: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10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你总可以再绕回来。
“哈佛的教育教会我们学生敢于拥有自己的梦想,勇于立志改变世界。在毕业典礼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在座的毕业生都会畅想我们未来的伟大征程和冒险。我在此刻不可避免地还会想到我的家乡。”
波士顿时间5月26日上午10时,来自湖南宁乡的何江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台上,发出了一个中国学子的声音,台下掌声雷动。
在毕业典礼上进行演讲,这是哈佛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当天与何江同台演讲的特邀嘉宾是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这次毕业典礼演讲,历经3轮选拔才正式入选。“哈佛往届毕业生代表大多是文科学生,我提出了一个不同的理科生视角,这可能是打动评委的关键原因。”何江谦虚地说。
他的演讲内容从个人故事讲起,谈到他在中国农村的成长经历,谈及他在哈佛大学做的生物医学研究,以及如何将他的研究成果向世界更多的地方传播。而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让更多中国农村的学子看到:“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够把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
圆梦哈佛,师承小威
在大家印象里,学霸往往都是只学习,不与社会接触,但与大部分的学霸不同的是,何江却非常喜欢社交。按照他自己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喜欢有针对性的社交,就是每次向别人提出问题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要不然就不去社交。在大学期间,时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的潘宗光曾经来中国科技大学进行交流讲座,何江听完讲座后,主动和潘校长交流,他的睿智和上进给潘校长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从此结成了远距离的师徒关系,一直保持着沟通交流。
虽然生于湖南农村,长于农村,但何江却一直怀揣着一个出国梦。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学姐庄小威的影响。凭借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加上学校导师和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的推荐信,何江顺利地申请到了哈佛生物系的博士学位,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大学毕业前,何江就立志要去哈佛找小威学姐。所以他主动地联系了这位之前只是在报纸和新闻上频繁出现的学姐。庄小威也非常器重和照顾自己的中科大学弟,两人从此建立了师徒关系,何江也有幸在曾出过四五位诺贝尔奖,享誉世界的哈佛化学系庄小威实验室做博士研究,而这一做就是5年。
问及在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什么时,何江毫不犹豫地说:“对科研的热情与专业!” “她是我的role model(榜样),她能教会我最前沿的科学该怎么做!”
主动申请做本科生辅导员
何江坦言,哈佛最吸引他的地方是文理结合,充满创新的氛围。在这里,你能接触到世界上各行业最精英的人才。因此,在他入学的第一年,他就主动申请做本科生辅导员,因为他知道哈佛本科生是世界上最牛的本科生,他想去学习他们的领导力、创新力和表达能力并从中获得鼓舞。他也想知道像扎克伯格这样的人才是怎么去思考和学习的,同时这对他的英文能力也是一个提升的机会。他说这个工作让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结交了很多思维开拓、充满创新意识的年轻人。
何江很早就意识到,只搞科研不注重实践很难有出路,所以他经常去哈佛商学院听关于经济和商业的讲座。像在中科大一样,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去拓展自己的人脉,向自己圈外的人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参加了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一个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讲座。听完讲座后,何江大胆地去和他分享自己对于全球化以及中国农村发展的看法。尼尔弗格森对这位与自己完全不在一个领域,却对经济全球化如此热情和有见地的学生产生了兴趣。当场,这位世界级的大忙人就问:“你这周三有时间吗?我想请你出来喝杯咖啡,我们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让何江没想到的是,吃饭当天,弗格森教授带来了好几位重量级教授,结果他们畅聊了4个小时。最后弗格森建议,你把你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吧:从中国农村的变化来反映中国近30年的发展变化,因为你自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何江听完激动地答应了。
这一个承诺,让他整整付出了两年的努力,也几乎夺走了他的所有周末。何江坦言,写这本书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毕竟英语不是他的母语。但幸好他之前带的许多本科学生都乐意帮他修改语法和语式问题。如今这本书已经写完并在哈佛商学院教授的联系下与出版社达成共识,最快在今年就能出版。
创造历史
在哈佛临近毕业季时,一位教授建议他可以尝试去申请做毕业典礼研究生的发言代表,因为哈佛学生都知道这是哈佛学生的最高荣誉。但是何江一开始听到这个建议完全没有自信,因为第一,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理科生,不像肯尼迪学院的学生那么善于演讲。第二,英语毕竟不是他的母语,和众多native speakers(说母语的人)比起来,还是会有劣势。但正如哈佛教育所倡导的,什么事情都要去尝试,万一实现了呢?
于是何江接受了教授的建议,从个人的经历出发,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写好了初稿。初选竞争异常激烈,有几百人参选,经十几位教授的筛选后,何江成功地入围复赛。进入了复赛,让何江看到了希望,听说复赛只剩下4个人,而且需要完全脱稿,他更加专注于演讲的质量。他找到肯尼迪学员专门负责public speaking(演讲)训练的教授和许多之前认识的教授来帮他改稿子做训练。
也许是因为何江个人的经历刚好体现了哈佛教育改变人的理念,也许是哈佛还从来没有一位中国本土来的学生做过学生代表演讲,何江最终从4位native speakers中成功突围,成为今年5月26日代表哈佛研究生演讲的第一位华人代表。这是哈佛学生的最高荣誉。
如今何江依然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从哈佛博士毕业后,何江顺利进入了自己喜爱的MIT(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工作。这也与他“科研一定要注重实践”的理想相一致。他现在研究的课题是“人体的3D打印与应用”, 方向是3D打印人体肝脏,进行疾病模拟,研究肝炎病毒、疟疾以及癌症早期检测。这是一个属于盖茨基金会的项目,也是生物界最前沿的项目之一。
会养猪的父母,会读书的儿郎
“宁乡人会喂猪,宁乡人会读书。”在“耕读传家”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年代,“会养猪,会读书”无疑是对湖南宁乡这一地域人文的极大褒奖。
在“寒门再难出贵子”之说盛行的当下,何江从宁乡农村走到了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台,用他的经历说明一个中国农村孩子到底能走多远。
5月26日,宁乡县坝塘镇停钟新村,相比较邻居的高墙大院,何江家没有围墙的粉色小楼很不起眼。早上9时,何江的妈妈曾献华打开微信跟儿子视频聊天:“江啊,不紧张吧?”
“还好咯,今天要早点休息,明天四五点钟就要起来准备哒。”哈佛博士的宁乡话依旧很标准。此时的波士顿已是深夜了,何江在做最后的演讲练习。
“去美国后,人还胖了。”曾献华满意地挂断视频。在父母眼里,何江没有太多的变化,离开宁乡求学11年,口音依旧。
何江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也是第一个念书念到美国去的人,他的弟弟今年也硕士毕业了。
“村里就我屋里两个研究生。我们乡里土话讲,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何江父亲何毕成说。
何毕成高中文化,算是农村知识分子,比一般农民要有见识。何毕成怀念上世纪90年代,那时大家都夸宁乡人会读书,人们并不那么羡慕当官发财的,却特别羡慕会读书能考上名校的。在乡里,会读书的孩子往往是一个村子的榜样,有着莫大的荣耀。
到了新世纪,读书渐渐不像过去那么“高贵”了,但何毕成依旧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执念。
何江小时候,何家每年都要种20亩水稻,喂三四头母猪、十几头肉猪,两兄弟从小跟着扯猪草、搞“双抢”。何毕成喂猪很用心,那些年硬是靠着喂猪种田把孩子的学费都挣齐了。
曾献华说,再怎么辛苦,何家也没让兄弟两个成为“留守儿童”,一家人的生活清贫却完整。
村里也有人说话不好听的,说读了研究生又怎样,还不一定能找个好工作呢,不一定赚到买房钱呢。其实,从大二开始,何江就不再需要家里给钱,他每年都可以拿到奖学金,并且在外勤工俭学,每个月还有钱寄回家里补贴家用。
“我崽懂事、孝顺。”曾献华笑容舒畅。
他是有温度的学霸,不是冰冷的书呆子
小满时节,雨雾缭绕,宁乡县一中,午休中的校园很安静,离高考还有最后10天时间,“备战”的气氛已浓到极致。
高三633班,每个学生课桌边都是大箱书籍资料。没有午休的喻遥从复习资料中抬起头,他说:“我们春晖班的学生都是农村出来的,读书是我们的出路。”师兄何江,让这些农村孩子看到了可以到达的高度。
高二学生的神情要轻松许多。“他太牛了!” 648班的陈羽峰在走廊里说起何江。陈羽峰的高考目标是浙江大学,现在他有了更多想法:“也许我还可以像何江一样走得更远一点呢。”
2005年,何江从宁乡一中345班毕业,考入中国科技大学。200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入读哈佛大学,硕博连读,主攻生物技术领域。“我们太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了,让孩子们的偶像不仅仅是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宁乡县委宣传部干部张进良说。
何江的英语老师谢芳,与何江关系很好,上大学的时候,何江每个假期都会回来看她,去美国以后,每年正月初一也都要打电话给她拜年。在谢芳看来,何江视野开阔、目标明确,他从进大学起就准备出国,进行托福考试,一个寒假9天背了9000个单词。此外,何江很大胆,英语口语不好,却敢上台发言,善于表现自己。
“何江是那种头脑清晰、有目标、有决断的学生,从高二就立志学生物科学。”何江的生物老师周海英说,何江的学习非常高效,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何江在学校还有一个外号叫“佛祖”,同窗卢丝雨解释说:“因为他总是微笑的,从来不会抱怨和生气,有双手合十的虔诚感恩。”有年初冬,天气很冷了,何江还穿着一双旧凉鞋,几个同学就合计送了他一双新球鞋。“何江当时很感动,有些不知所措,只想一下教会大家100道数学题来回馈就好。”
在何江哈佛毕业演讲中,他说,“对我而言,我在此刻不可避免地还会想到我的家乡。”
而从家乡出发,他还将走得更远。
【王力宏哈佛演讲稿】推荐阅读: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