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精选8篇)

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县市安监局、乡镇安监办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但是乡镇安监工作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需尽快解决。

一、基层安监队伍不稳定。就焉耆县而言,县安监局于2006年12月从经贸局分离,现有工作人员7名。11个乡镇场相继成立了安监办,配备了兼职工作人员。但两年多来,乡镇先后更换安监人员近30名,造成安监队伍流动性大,造成队伍不稳定因素一是工作安排随意性大,工作人员兼职,不能专职业务工作,业务素质不高;二是待遇低,同是从事“国计民生”的工作,与计划生育、司法工作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都不可比;三是基层安监工作辛苦、任务重、责任大,致使工作人员人心思动,经常是轮流“坐庄”。

二、工作经费紧缺被动开展工作。乡镇安监办自成立以来,财政没有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乡镇要自己负担检查工作及现场处理的费用,因为没有工作经费,所以办公室内务建设不规范,各种报表、信息上报不及时,时常造成工作被动和上级决策不够准确。特别是村一级没有固定的安监信息员,工作开展流于形式,基层网络不牢。

三、难以行使监管工作执法权。焉耆县虽然于2008年开展了乡镇委托执法试点工作,但是执法效果不是很理想,大部分乡镇安监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一是没有行政执法权,讲话底气不足,仅靠说服教育,难以达到执法检查目的;二是没有统一着装,到现场后不庄重,往往得不到当事人的尊重,工作相当被动。鉴于上述情况,要彻底改善乡镇安监工作现状,特提出如下建议:

1、将乡镇安监办人员的编制上收。由县市安监局和乡(镇、街道)两级管理,一是有利于整合资源,便于加强人事管理和交流使用,保证安监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二是有利于加强安监队伍的建设和壮大安监力量。三是有利于组织安监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安监队伍整体素质。乡、镇街道需要提拨或调整安监站工作人员时,须征求县市安监局的意见。

2、加大对基层安监办的财政投入。可以有效避免安监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乱罚款、乱收费,杜绝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腐败行为。同时,将基层安监信息员的误工补贴发放到位,以稳固基础。

3、职能部门应强化服务意识。鉴于目前乡镇安监办的权力有限,执法难以到位的状况,县市公安、交通、安监、建设各职能部门应工作前移,重心下移积极支持协助安监办工作,并将一些简易执法程序下放,让基层安监办真正发挥监管作用。预防的重点放在基层,监管执法的重点也放在基层,真正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 篇2

1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机道路运输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文化素质落后的影响, 农机运输安全严重地存在着“三差”。一是驾驶员安全意识差。尽管农机安全监理部门采取多种方式给农机驾驶员进行农机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教育, 坚持安全教育时刻讲、安全警钟时刻敲, 但还是有一部分农机驾驶员不重视安全运输, 忽视和放松安全的现象时常存在:无证驾驶行为屡禁不止;报废车、带病车、未年检车、未上户车从事运输十分普遍;酒后驾车, 疲劳驾车时有发生;超速、超载、载客搭人司空见惯。在农村把拖拉机作为农民出行的“私家车”, 商贩赶集的“运货车”, 群众短途活动的“公交车”时有发生, 安全隐患特别突出, 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农村道路路况差。拖拉机从事运输作业主要是在乡村社的机耕道路上进行, 机耕道建设标准低, 路面窄、凹坑多、弯道急, 坡度陡, 无警示、无标示, 加之连年受雨水冲袭、养护管理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乡村机耕道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拖拉机机车状况差。一方面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 重挣钱, 轻机车保养、维修, 超负荷装载运行, 严重的超准载吨位的3~5倍;另一方面驾驶员操作水平差, 技术掌握不熟练, 违反操作规程, 加速机车损坏;再一方面报废车、黑车上路运行, 加之路况差, 容易造成机械安全性能损害, 从而加速了机车的老化, 影响安全运行。

1.2 农机田间作业安全监管严重缺失

射洪县属丘陵山区县, 农机田间作业主要是耕整机进行田间旋耕作业, 以及联合收割机进行田间收获作业。由于地块小、落差大, 基本上是使用小型的耕作机械和收割机械。截至2013年底, 全县微耕机有7 140台套, 小型联合收割机有239台, 分布在全县32个乡镇, 分布面广, 农机安全监管到位差。一是人员不到位。全县农机安全监理人员32人, 其中专职的仅几人, 其余的人员都在乡镇兼任几个部门职务, 从事农机安全监管的精力十分有限。靠几人对近15万台作业机具进行安全监管, 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二是手段缺乏。农机监理装备太差, 没有有效监测检验设备;违规处罚不力, 光靠说服教育, 效果不是很理想;挂牌办证率低, 农民购机后不挂牌、不办证、不经培训就直接从事田间作业, 摸着石头过河, 不接受监督管理。三是法律上存在盲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对各种农业机械驾驶员及操作手的违章、违法行为都是先批评教育, 对那些屡禁不止、拒不改正的才能给予处罚。所以每次遇到违法违章行为都是难以处理, 这样长期以来就给农机执法工作带来了尴尬。

1.3 农机加工作业安全监管难度较大

近年来农业机械拥用量大幅度增长, 农机初加工机械达到9 833台套, 广泛从事农产品加工作业, 范围扩大到粮食加工、秸秆、饲料加工、经济作物加工等各个领域, 监管难度增大。一是农机加工作业机械数量多、分布广, 安全管理难度大, 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得到督查整治。二是大部分操作手缺乏正规的操作技术培训, 安全意识差, 无证操作农业机械较为普遍, 很多农民朋友存在“机器是我自己出钱买的, 办不办证培不培训是我自己的事”的想法, 随意性大。三是机器维修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维修不及时, 造成“病机”作业, 安全隐患突出。四是加工房设置简单, 防护措施不力, 安装电线不规范, 危险区域、部位警示标志缺失, 时常发生农机安全事故。

1.4 农机生产经营行业安全难以监管

个别农机销售人员, 唯利是图, 根本没有按《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之规定“向农机购买者说明农业机械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有些销售人员文化水平较低, 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 不懂机械常识和安全知识, 只图赚钱, 忽视安全。还有个别维修网点将残次零配件或者报废农业机械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车架等部件拼装的农业机械销售给农民使用, 这些农民只图便宜, 不讲安全性能, 在使用过程中直接为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极大的隐患。由于农机行业安全执法不力, 手段不强, 监管难以到位。

2 影响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因

2.1 思想认识上疏忽大意

一是思想不重视。农民群众和操作者对农机安全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深刻, 思想上麻痹大意。一些拖拉机驾驶员不参加年审年检, 拖拉机各项安全参数达不到规定的安全指标, “病机”作业、“病车”运输, 直接为农机安全埋下了“肿瘤”。二是行为不自觉。有的农民朋友只图方便, 置生命安全于不顾, 机手碍于情面或图一点蝇头小利, 对违反农机作业的不安全行为不拒绝、不制止, 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冒险的、得不偿失的, 但还是不自觉而为之, 甚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赌博式地牟取利益。三是对后果不负责任。一旦发生事故, 没有人去主动承担责任, 限于农民朋友自身的经济条件, 也无力承担。造成农村矛盾纠纷突发、家庭破裂、邻里反目为仇、社会不稳定的局面。

2.2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是机构不健全。各个乡镇虽然有农机安全监理人员, 但名不符实, 只是挂牌, 形同虚设。二是人员不齐不力。没有配备专职的农机安全管理人员, 临时指派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人员负责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这些人员多数身兼数职, 多数时间都抓中心工作去了, 没有精力来抓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加上人员调动频繁, 农机安全管理业务不熟悉, 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感到难以适应, 无处下手。

2.3 农机安全执法手段偏软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 取消了农机部门的上道路执法的“三权” (即上路检查权、违章处罚权、农机事故处理权) , 规定农机部门只负责拖拉机入户、检验及其驾驶证办理、审验等源头管理工作, 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由公安交警部门承担, 农机监理部门负责农机田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这就有很多混淆的地方, 比如农业机械在一个地方作业完成后需向另一个地方转移必须要通过道路运输, 道路交通又属于公安交警管理,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管理的脱节。“三权”的取消,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只进行静态的源头管理, 其执法力度减弱, 执法手段严重缺失。加之公安交警的工作也是面宽量大, 根本顾不上拖拉机的安全管理, 致使农机道路安全管理缺位, 流于形式。二是委托执法不力。农机监理部门委托乡镇执法人员履行农机安全管理职权, 但由于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人员不齐不力, 执法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 农机监理部门在实施拖拉机、乡村道路动态安全管理工作中, 存在着很多难以操作的因素。三是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服装、执法标志的不统一也给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尴尬。有时农机安全管理人员身着便装, 虽然带着执法证件, 但有些农机驾驶员根本就不买账, 直接挑战执法的严肃性, 给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

3 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3.1 高度重视农机安全工作

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具, 农机安全生产是促进农机化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为此,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高度重视, 切实帮助解决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特别是要健全县、乡两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 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装备执法设备, 预算执法经费, 促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规范化开展, 有序运转, 取得实效。

3.2 强化农机安全执法手段

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县、乡两级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责, 对农机田间作业、加工作业机械等行使组织安全培训、安全宣传教育、违规处罚等职能;对乡村机耕道实施全面监控, 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确保机耕道运行安全。二是推行联合执法、联合办公, 农机监理部门要协同公安机关、工商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以高压态势, 重拳出击, 维护农机安全生产,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3 建立农机监理安全网站

建立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网站, 实现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信息共享, 同时与公安交警网互连互通。加大农机监理与公安交警联合执法的力度, 彻底消除盖假章、套牌车辆上路行驶的现象。两网互通后, 有效解决公安交警与农机监理在执法过程中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 杜绝了个别拖拉机驾驶员违章时不接受公安交警的处理, 将拖拉机驾驶证和行驶证交予公安交警, 然后又到农机监理部门谎称驾驶证、行驶证丢失请求补证的情况发生。

3.4 加大农机行业安全监管力度

浅谈如何加强乡镇财政管理 篇3

关键词 乡镇财政 管理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最基层一级财政的乡镇财政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三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但乡镇财政收入渠道不多,总量不大,负债沉重,财政运行艰难,大部分乡镇财政属于典型的吃补助财政。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笔者认为,稳定乡镇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强财政管理效益,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财政意识,转变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

乡镇财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清新形势,紧紧围绕上级财政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财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目标,加强财政监管,在财政支出与管理做到量出为入,量力而行,力求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转变自身职能作用,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团队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建设,创新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有节有力地推进乡镇财政改革。

二、加强财源建设,优化税收结构,依法理财治税

保证机构运转和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管理的主旋,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要合理划分收支范围,明确乡镇财权与事权,调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提升本级财政实力。一是向税源结构挖收入。对税收增减影响较大的税种深挖盘活,如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餐饮娱乐业等营业税税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财产税、行为税征收面广的税种,优化税收结构,广聚税源。二是培植财源,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把握机遇,紧跟国家产业方向和政策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着力研究发展本级财力,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农、牧、渔业和旅游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和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协同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向税收管理要收收入。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同时,把好税收减免关,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查办到底。开展专项税源调查,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广大群众协税护税的作用,做好税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

减轻财政负担,合理支出。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利用农村税费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二是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报刊订阅费用,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四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的调节功能,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效益。在乡镇财政改革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逆流,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乱支滥用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得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具体表现为:制度执行不严,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贴;相互攀比,滥发钱物现象较为严重;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经常移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提高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等。乡镇财政要建立专帐,搞好跟踪与监督管理,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健全预算管理,民主理财。根据《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乡镇政府应建立综合财政预算,把乡镇预算内、预算外和各类基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实行统一管理。一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本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健全财务核算体制,公开财务管理制度,公开财务执行结果,实行民主理财,提高收支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要发挥乡镇财政综合调控职能作用,改变财政管理观念,强化财政职能,提高乡镇财政队伍素质,务真求实,敢抓敢管,进一步加强对所属乡镇企业、单位和村级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三是要不断完善乡镇预决算制度,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结合自身财力和事业发展需要,强化预算约束。全面推行乡镇综合预算和零户统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推行“村账乡管”,规范村级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摸清管好村级资产,规范村财务收支行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的逐步规范,资金的合理利用,财源建设的有力支撑,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 篇4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卫生队伍已具规模,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卫生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逐步深化。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农村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枢纽,现在几乎发挥不了作用,有的甚至濒临于倒闭。纠其原因,除了卫生资源匮乏、管理体制不畅、负担过重等原因外,财务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出效益”对于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同样是真理,在此笔者仅就当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建国以来,由于人们在理论上把卫生事业看成纯粹的福利事业,是非生产领域,认为卫生事业不必实行财务管理,不需进行经济核算,所以财务管理工作就摆在了次要的地位,不受人们重视,至使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日趋松懈,漏洞百出,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人员分工不明,职责不清

根据我国《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出纳岗位的职责也有明确的分工规定。但在目前乡镇卫生院中,财务人员特别出纳多系业务人员兼职,且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且各财务人员岗位之间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常常出现会计兼收费员,出纳兼药房保管员等身兼数职的局面,有的地方甚至是院长集原始凭证审核、报销发票、开具支票、保管印鉴于一身,跨过会计、出纳人员的职责范围众职独揽,仅把会计作为事后的记账员使用。这就违反了《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并为单位经济责任不清,财务管理混乱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会计基本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内部财务监督职能完全丧失

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一方面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另一方面,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但在当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这两项基本职能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部分地方已经是完全丧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合法性、可靠性和正确性。有些乡镇卫生院白纸发票满天飞,如:水费、电费、捐赠及部分劳务和购物发票等。财务手续不全的原始单据,如:有领导签字,无经手人或证明人签字的开支发票;有领导签字,无验收人签字的购药、购设备发票等到处都是。几乎全部的原始凭证都没有经过会计人员审核签字,更有大小写金额不符或是涂改的单据也据此入账等等。

2、记账凭证填制内容不全。首先是会计科目内容不全,例如:往来账务有一级科目无明细科目(或二级科目)等。其次是附件张数、会计主管、审核、制单等签字不全。

3、成本核算不准确,收支结余不真实。首先是业务收支及结余不真实,由于有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一个或几个下属门诊部,这些门诊部都是挂单位的牌子,用单位的设备,有的甚至还由单位铺了一定的启动资金,但不纳入单位的财务统一管理,即便少数所谓纳入管理的也只是象征性的在年底报一定的收入,做相同的支出“过过账”而已,并不能真正反映门诊部的实际业务量和盈亏情况,这就导致单位的业务收支及结余不真实;其次是成本核算不准确,根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乡镇卫生院应根据综合差价率来核算单位的售药差价,但往往在实际的账务处理中,很多乡镇卫生院的差价率并不是通过真实计算的当期综合差价率来确定当期的“药品进销差价”,而是通过主观随想的差价率来确定当期的“药品进销差价”。这其中,有因根本不会计算综合差价率而任意估算差价率的,也有怕麻烦、嫌啰唆故意估算差价率的,还有单位院长为体现政绩授意估算差价率的,象这样的成本核算方式又何以谈准确性。

4、各项债权债务管理混乱。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涉及到本单位与其他单位或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单位自身的资金周转,影响着单位的业务活动,对单位的经济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债权债务中,达5年以上已成为死账、呆账的占70%以上,有的甚至出现债务出红字(即多付账款)的怪现象。这与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及财务手续不健全是分不开的。导致付钱的不问账务,做账的不管债权债务。常常是院长先凭主观记忆付账,会计后做账。会计账上债权债务又根本就不与院长见面或是及时催缴,更不用说及时与外单位核对了。长此以往,使单位的死账、呆账越积越多,流动资金紧缺,资金周转越来越慢。

5、固定资产管理松懈。乡镇卫生院属福利性的差额事业单位,单位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范畴。在乡镇卫生院的国有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很多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卡还是10年前建的,有的甚至是一字一卡不改,连责任人也不变,经仔细清查发现,已完全报废的或是丢失的、责任人调走多年的不计其数,新购进物资多年不入账的也有很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是荡然无存,更不用说严格按制度执行了。

由此不难看出,目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基础十分薄弱。所幸的是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卫生工作摆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列为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多次围绕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卫生投入等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今年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对外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整体规划,理清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方向和模式。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我们的农村卫生院还走完全靠上级拨款,靠中央扶持的老路子,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乘着好政策的东风从自身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益,以效益促发展。那么在当前如此薄弱的财务管理基础上,谈经济管理工作显然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适时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如箭在弦,势在必行。

二、产生以上弊端的主要原因

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走到今天这种状况,当然是有一定成因的,这其中有外部体制变化的原因,也有内在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具体归纳为以如下:

(一)历年农村卫生管理体制的变化,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从解放初期,乡镇卫生院的管理隶属关系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乡管为主、县管为辅到80年代中期的人、财、物全部下放乡镇管理,再至今天的县管为主、县乡共管的一个漫长的管理体制的变化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特别是人、财、物全部下放到乡镇管理后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例如资源难以调配、人员难以管理、投入难以落实等等。不仅严重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行政及业务管理工作,也给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是部分乡镇领导任人唯亲,把不具备任何专业资格,更不懂医疗卫生业务的非专业技术人员强行安排进卫生院工作,多数院长迫于压力,只得安排他们从事收费员、出纳、会计等医院“后勤”工作;二是有的乡镇领导把卫生院当成自己的“小金库”,将一些不合理合法的开支强行列入乡镇卫生院支出,不仅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也给乡镇卫生院的财务审核及内部财务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三是固定资产特别是房屋、土地产权不清。当时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土地等,都是由乡政府和卫生院统一建设管理,由于权属关系不定,很多地方都没有及时办理房地产证,直至今天在进行农村卫生院的基本建设项目工作中,与农民扯地皮、与“七所八站”扯房屋纠纷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二)各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

会计监督分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审计、财政等职能部门对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的会计工作所进行的监督,二者缺一不可。

但目前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外部监督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一个县级医疗单位,几乎每年都会接受审计、财政、税务、物价、纪检等多个职能部门的督查和处罚。但一个乡镇卫生院可能几年都不会见到一次这样的督查。虽然乡镇卫生院底子薄、效益差、缴不出罚款,有的职能部门是“不忍光顾”,但真正从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效益,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入手,以业务指导为主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督查工作,肯定是大有必要。

(三)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是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水平要求很严、很高的单位,医院的主营业务收入也就是医疗及药品业务收入,把医技工作摆在医院工作的重点是无可非议的。但与此反差太大的就是财务管理工作,往往被当成“后勤”工作列入一边,不受重视。有的医院甚至连院务会的管理成员中,也没有单位财务主管的一席之地。仅靠盲目单纯地抓收入,就造成医院业务收入年年递增,但却负债累累,包袱越背越重。同时,有的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院长“重医务轻财务”的思想影响下,长期无法发挥财务人员的管理作用。

(四)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低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多系兼职人员,没有受过正规财会基本知识的培训,更不用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了。有的连账还记不全,财务管理就更是无从谈起。

三、如何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采用行政手段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切实保障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一方面,通过财政、人事、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达成共识,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对乡镇卫生院的会计实行“定岗、定编”。但在会计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上,应坚持任人唯贤和经济效益的原则。要客观公正地选拔会计业务熟悉、具备会计基本资格的人进入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以乡镇卫生院的需要为依据,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前提,尽量挖掘单位内部的潜力,以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采用激励措施,对乡镇卫生院的会计岗位“定经费”。当前,从中央到各省、市、县级都相继对农村卫生院疾控、保健等人员的工资做了实质性的规定,但对会计人员的工资却没有实质保障性规定。如果乡镇卫生院会计人员的基本工资及基本福利待遇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就会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迫于个人的生计而继续受制于单位院长。所以应该在解决疾控、保健等人员工资的同时,再考虑解决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

(二)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素质教育

对于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应采取“内外结合、内辅外导”的方式。一方面,由财政部门采用强制性的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的会计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会计后续教育培训,使乡镇卫生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业务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得到系统的培训;另一方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财务主管科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下到基层,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实地辅导,帮助他们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改进。

(三)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及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

要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及其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1、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财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该责任制由单位院长负责,会计具体实施。对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分配工作、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并严格奖惩规定。

2、启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对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把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指标作为乡镇卫生院院长任期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任期内有重大经济责任的院长,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决不纵容姑息。

3、加强审计、纪检、财政等外部监管部门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突击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限期纠正。

如何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规范管理 篇5

1、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传染病疫情、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任务,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认真做好传染病监测、登记、报告工作。

2、负责辖区内预防接种工作。国家规划免疫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预防免疫接种规范安全,接种卡、表、证齐全,填写及时准确完整。

3、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对列入管理的病人治疗访视记录齐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达100%。

4、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筛查和行为干预,以及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5、承担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做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达到80%以上,孕产妇、儿童保健手册和登记表填写准确完整。开展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建立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告及妇幼卫生信息年报制度,相关信息收集、登记、上报及时。

6、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保健服务,开展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精神卫生、康复医疗等工作的健康指导。

7、预防保健档案齐全,及时归档、管理规范。

(二)基本医疗服务

1、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2、提供急救服务,开展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病人能进行维持生命体征的抢救,对无条件诊治的应及时转诊,对情况紧急不能转诊的,应及时向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求助。

3、临床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相应医疗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和徒手心肺复苏等抢救技术。

4、提供出诊、转诊和巡回医疗服务,出诊随叫随到。

5、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三)健康教育工作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学校,开展健康指导,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农村广大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四)其他工作

1、所有职工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

2、农合办负责对参合农民医疗费用的审核报销工作,审核报销资料齐全,档案管理规范。

3、一体化办公室负责辖区内卫生工作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

4、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环境卫生治理、除四害、改水改厕等爱国卫生技术指导工作。

5、根据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提供其他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

6、认真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规定。

7、管理体系健全,各项工作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

8、设有独立的防保科,配备专职防保人员,落实防保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9、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10、加强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做到24小时应诊。

11、医疗服务规范,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

12、门诊登记、手册,处方,住院病历、护理记录等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13、急救器械完好、药品齐全,无假劣药品,毒、麻、精神类药品管理符合规定要求。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规范,严防院内感染发生。

15、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规范,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后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16、设立公开栏,公示各种收费及常用药品价格,公示

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报销情况。

17、严格执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医疗收费价格,监督审计制度健全。

18、加强人员培训、考核,建立卫生技术人员技术档案。

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 篇6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既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党风廉政建设,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六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深入基层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只有了解了实情,掌握了本辖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在基层乡镇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查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大部分乡镇在贯彻中央及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绝大多数乡镇的党风廉政建设发展势头比较健康,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笔者认为当前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如下三大突出问题。

问题之一: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考核与追究工作还不够到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七站八所单位主要负责人,人事任免权均在上级党委和部门,对其进行责任制的考核与追究难以实施,再则部分乡镇领导主要领导,贯彻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存在畏难思想,怕招怨、怕捅娄子、怕失面子、怕丢票子,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愿指出、不愿批评。思想认识上的错位导致部分乡镇未能很好地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检查考核机制,对站所、村队的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或者出于保护自身干部,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大,追究效果不理想。最终导致基层乡镇党风廉政建设成果难以巩固和提高。问题之二:干部竞争意识不强烈,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社会上普遍传言着当了公务员就有了“铁饭碗”,在实际当中也还存在着能干的不能进,不能干的不能出现象。在乡镇事多人少有岗位,不怕没事干,无人竞争岗位稳,更有偏多年老者由于没有进一步的政治追求,只想安稳再干一两年就好好退休,思想不思进取,导致竞争意识不强烈,作风不扎实,工作敷衍塞责,满足于过得去,服务意识差,办事推拉,官本位思想重,摆官架子,损伤了党的威信,民众的愿望。

问题之三:人员配备不足,纪检干部不专业。乡镇一级大多缺编,民政、武装、共青团、妇联、科技、计生、综治、人大、宣传、统战、工会、工勤人员等职位上级大都要求配备专职,但是乡镇正式人员往往不够安排,不够就得兼职,有的一兼甚至兼3—5职,兼职过多,工作就难以做好,做不好领导不满意也没办法,但是群众就不满意,对政府就有意见。就纪检干部来说,从调查和实际工作看,由于乡镇干部较少,大多乡镇纪委干部分管着其它多项工作,对抓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着时间和精力不足的问题;再则每次乡镇党委换届后都会新进一批纪检干部,这部分干部也是从乡镇其它职务变换而来的,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业务培训,对其工作一知半解,这样一来,由于业务的生疏,加上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本镇,对查办乡镇的案件就有一定的难度和为保守本乡镇“尊严”的一面,不至于得罪本乡镇人员和上级说你工作不力,与此同时,由于不专业,办案经验不足,许多大的案件和群众举报的信访案件线索,一查就否,或者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由于乡镇纪委查办案是查、审、处一体化,有时会有新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的产生,所以,群众对上访举报腐败和不正之风失去了信心,导致基层乡镇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劣势越演越烈,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基层民众中越来越不被认可。

二、加强乡镇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些措施

存在上述这些问题,或许有制度体制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人的因素造成的。党风廉政建设是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共同来参与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剖析、整改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笔者认为要推进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就要长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学习,抓提高,增强干部自身素质。新的时代,要求社会成为学习型社会,机关成为学习型机关,人才是学习型人才。作为乡镇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乡镇党委会、党委扩大会、机关干部会等各种会议,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知识,一是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侧重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条例;二是坚持党报、党刊如《广西党风廉政教材》中刊登处理违纪党员典型案例的学习;三是学习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领导干部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四是学习道德修养与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与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通过经常性的统一组织学习,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增强道德约束力和纪律观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二、健全制度,抓落实,科学推进党风廉政工作。建立以制度管理为基础的长效保障机制,制度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符合实际,便于操作,使之公众认可,行之有效,并逐步完善形成紧密联合的体系,保证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开展与实施。有了制度还要抓监督落实。一是要经常抓、抓经常,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把党风廉政建设所要求的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抓好本乡镇机关中层干部、站所、村级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加强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提高廉政责任意识。二是乡镇人大代表及各方面监督员要真正发挥监督职能,强化监督的强制性,加大对乡镇组织和个人政策法规执行的监督;三是乡镇纪委要适应监督工作的需要,加大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有时查上班签到,有时查下村情况,或到办公室抽查,或用电话抽查。通过多种有力措施,保证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文明执法,不以权谋私,不以势压人,不徇私枉法,做到公开公正,树立“亲民、为民、爱民、富民”的良好公仆形象。

三、规范政务,抓公开,加大党风廉政建设透明度。一是乡镇、村队都要对每位领导和干部的职务、职责进行张榜公开,公示上墙,便于群众办事及监督;二是每季度按时对财务收支情况公布上墙,每进行政绩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民主理财和群众参与意识;增强财务管理、工作实绩透明度;三是每年由乡镇分管党务副书记、纪委书记牵头,组织乡镇纪委、财政所有关业务人员,成立财务检查审计小组,通过一查、二看、三听、四审,对乡直各单位和村队财务进行全面检查审计,切实杜绝财务漏洞。通过检查,弄清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有关情况如实公开,促进乡村两级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四、严格管理,抓培训,转变干部作风,提高业务素质。

制定相应的会议、考勤、学习、劳动、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管理。从乡镇机关到各站所、村队都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化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全面加强对干部的监管力度。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管理人、规范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做到统一管理、公正管理。考核制度要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狠抓落实,达到转变干部作风和规范干部行政行为的目的。同时要抓好干部职工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促进服务质量,尤其是乡镇纪检干部,大多是非专业出身,办案知识不足,更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办案能力,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服务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四、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及时查处违纪案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全面落实信访首访责任制和双向承诺责任制,按照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坚持信访举报公开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把信访举报工作作为惩治腐败的前沿阵地,切实抓紧抓好;二是根据信访举报的情况,对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和贪污行贿、挪用公款以及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严厉惩治腐败行为;三是按照有关规定,党员干部违纪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起到警示作用。

五、强化廉政知识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乡镇纪委要加大党风廉政知识宣传、宣讲力度,通过创办廉政讲堂、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歌曲传唱、廉政标语等形式,使廉政文化 “五进”,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通过“五进”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激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廉政监督活动,营造良好的廉政舆论氛围,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干群人人讲廉政,齐抓共管促廉政新局面,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农村更加深入扎实的开展,取得更大成效。

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 篇7

乡镇政府是上接国家, 下连乡村的纽带与桥梁, 它的地位没有其它机关能够替代。乡镇财政管理体现了乡镇政府在其职能方面的转变, 一方面体现了乡镇政府当局对社会整体的管理从强制性到人性化的转变, 另一方面体现了乡镇政府当局对经济发展的管理逐渐实现和谐化。乡镇财政收入、支出管理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乡镇经济的发展状况, 决定着乡镇政局的稳定性, 决定着乡镇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性。

对于乡镇财政管理与乡镇经济的研究, 孝感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吴宏强、胡扬在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关于孝感市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查》一文中提出:孝感市的乡镇财政部门对财政建设做出了贡献, 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 在其七种建设乡镇财政的基本作法的指导下, 财政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江西省委党校学者舒立峰在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乡镇财政管理与乡镇经济管理二者之间不能以牺牲一方为代价去增加另一方, 而是应当二者互相促进, 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青海省财政厅厅长贾国民在其《加速乡镇财政建设, 促进乡镇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乡镇财政是基层部门的财政, 建设乡镇财政的建立与完善, 可以促进农村牧区乡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国内学者均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乡镇财政与乡镇经济发展的问题, 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仅可供相同或类似状况的地区所采纳。本文意从宏观角度剖析乡镇财政管理与乡镇经济发展的关系, 找到优化财政管理、促进经济建设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乡镇财政现状

中央政府近年提出, 在“十二五”时期,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要实现优化, 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即反哺农业。在中央红头文件和“白皮书”的指引下, 坚决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点, 统筹城乡发展, 加大惠农力度, 夯实农业、农村全方位发展的物质基础, 同时,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 乡镇财政管理要强化收支管理, 搞清楚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的来龙去脉, 切实保证将资金落实到有利于“三农”的政策上来, 杜绝资金浪费、资金闲置等得不到资金最大价值的现象, 更要将腐败贪污的思想遏制在摇篮里。另外, “以人为本”, 心系百姓, 扎扎实实为人民谋福利, 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才是乡镇政府的首要职责和头等任务。

近年来, 乡镇政府的财政管理职能逐渐转型成为服务型政府, 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财政收入方面 (如图1所示)

第一, 乡镇财政收入随着财政总收入的增加而增加。2003年, 财政总收入为21715.3亿元, 在其后的几年间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至2006年的38760.2亿元基本实现翻番;10年后的2012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17253.3亿元, 是2003年财政总收入的5.4倍, 财政总收入突飞猛进的速度影响着乡镇财政收入的增加;2003年, 乡镇财政收入只有9850.0亿元, 历经10年的时间, 迅速上涨到2012年的61078.3亿元, 增幅高达520%。虽然乡镇财政收入在近十年间拥有比较高的增长幅度, 但是乡镇财政收入的增长略缓于财政总收入的增长。作为基层财政收入部门, 应当为财政总收入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 乡镇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逐渐增大。2003年乡镇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5.36%;随着十一五时期的到来, 使得乡镇财政收入比重有所提高, 2006年作为十一五时期的第一年, 乡镇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7.22%, 比2003年的比重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进入十二五时期的第一年, 2011年乡镇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0.59%, 超过半数;2012年又增加1.5个百分点, 上升到52.09%。同时, 这个比重相对于2003年来说, 增长了14.84%。虽然乡镇财政收入所占比重有所提高, 但是在十年间的数据并不稳定, 乡镇财政收入应该有更多在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

(注:图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4-2013) , 下同。)

2、财政支出方面 (如图2所示)

第一, 乡镇财政支出随着财政总支出的增加而增加。2003年财政总支出为24650.0亿元, 在此后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增幅;时隔五年的时间, 财政总支出实现翻番, 并在2007年一跃达到49781.4亿元。财政总支出呈现逐年递增的稳定趋势, 历经十年的时间, 在2012年财政总支出达到2003年的5倍有余, 实现125712.3亿元。与此同时, 2003年乡镇财政支出为17229.9亿元, 此后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 平均每年增长80000亿元左右。自2005年起, 乡镇财政支出增长的环比比率均在20%以上, 2012年此比率降低到15.59%。乡镇财政支出与财政总支出基本态势相同, 增幅相似。

第二, 乡镇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逐渐增大。2003年乡镇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9.9%;在今后的十年间, 乡镇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始终没有低于该比值, 并且, 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自2004年起至2008年, 乡镇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均在70%以上;2009年起, 此比值达到80.01%, 比照2003年的比值超过了10个百分点。2012年, 乡镇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顶峰85.26%, 是2003年所占比重的1.22倍。虽然乡镇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所增大并呈上升趋势, 但是, 乡镇财政的管理仍然存在问题, 乡镇经济的发展仍然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

3、财政收支对比分析 (如图3、图4所示)

从2003年至2012年十年的数据来看, 除个别年份财政总收入略大于财政总支出外, 财政总收入基本是低于财政总支出的, 差额在9000亿元以内。这并不表明政府在财政方面是入不敷出的, 而是基本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的表现, 同时这又体现了政府“赤字财政”的财政手段。

但是, 这个赤字在乡镇财政收支中显得有些庞大。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的乡镇财政赤字呈现上升趋势, 平均赤字水平达到22163.54亿元。尤其是2012年, 乡镇财政赤字达到46110.0亿元, 是同期财政收支差额的5.45倍。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转变乡镇政府财政职能

按照当下乡镇农民、乡镇经济对财政的需求, 财政服务是相当不充分的。即使在很多乡镇中, 财政部门已经树立起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但是大多数人还难免存在“金饭碗”不怕丢的想法。如果要使得财政职能符合当地需求, 就必须从思想上转变政府人员观念。一方面, 正确的思想认识可以引导政府行为不偏离“以民为本”的思想, 并将贪污的丑陋行为控制在萌芽中, 或将腐败的嘴脸撕下使其真面目在媒体中曝光, 同时受到广大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 政府职能的转变可以使政府更好的为“三农”进行服务, 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经济发展, 更好地展现处在新时期的我国新农村的全新面貌。

2、与一、二、三产业对接, 合理预算乡镇财政收支

合理预算并不等于充分估计, 而是应当与乡镇经济状况相吻合。以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契机, 进一步增强乡镇财政管理能力。第一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 但由于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创收相对较少;第二产业的发展日益壮大, 在资金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但发展潜力有限;第三产业是新兴产业, 相关利益者没有认清其发展前景与发展道路, 盲目发展只能带来资源浪费。对于一个农村人口居多的农业大国来讲, 二、三产业的发展给国家带来一定收益后, 应当反哺农业, 才能使二、三产业的发展有一个丰厚的物质基础, 最终换来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乡镇财政管理是基层政府管理部门, 乡镇财政收入是财政总收入的细胞, 乡镇财政收支只有按照《预算法》《税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掌控、灵活使用, 才能使财政资金获得最大的效益。

3、平衡乡镇财政收支, 采用适宜的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如果过大, 可能会给财政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方面, 乡镇财政作为最基层的财政管理部门, 在一定程度上其强制性受限;另一方面, 乡镇财政低于县级财政, 所管辖的税种数量少、税源范围狭隘, 都会造成财政管理困境。赤字财政作为财政管理的一种手段, 是按照当时的经济发展需要来实行的, 对乡镇经济的投入加大但期初没有投资回报, 一但渡过这段重点在于基建的时期, 就要转换新的财政政策。如果乡镇听从党的号召、按照党指明的路线, 在乡镇实施适宜的财政政策, 如同产品适销对路一样, 乡镇经济也在财政政策带来的效益中获利。

四、小结

加强乡镇财政管理, 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成为强壮乡镇的重大议题和首当其冲的任务。只有打破制约乡镇财政管理和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 才能使得乡镇财政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使得乡镇经济发展为财政管理奠定殷实的物质基础。

摘要: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乡镇经济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在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中, 乡镇财政处于基层, 担负着组织国家财政收入和管理乡镇资金的双重职责。因此, 加强乡镇财政管理, 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成为强壮乡镇的重大议题, 也成为当下势在必行的政府职能工作。

关键词:财政管理,乡镇经济,政府职能

参考文献

[1]张军:如何促进乡镇经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1) .

[2]张莉萍: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及财源建设路径研究[J].现代商业, 2014 (9) .

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 篇8

一、恩施市人民检察院派驻龙凤镇检察室工作现状

恩施市人民检察院派驻龙凤镇检察室现有正式干警3名,其中检察官2名,书记员1名,院党组配备警车1辆,龙凤党委政府协调办公室一间。在恩施市人民检察院党组领导下,检察室厘清了职权界限,确定派驻龙凤检察室负责办理发生在龙凤辖区和犯罪嫌疑人为龙凤镇户籍的普通刑事案件的审查批捕、起诉工作。一年来,先后办理审查批捕案件41件53人,办理审查起诉89件131人,依法纠正漏罪3起,追诉5人,发出检察建议10余件,纠正违法5次,提出抗诉2件2人。

派驻龙凤镇检察室充分突出其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功能,利用举报宣传周、法治下乡,法制进校园等形式,主动为农村百姓答疑解惑,解决农民身边的涉检涉法问题;检察室还十分重视发挥职务犯罪预防功能,通过与乡镇工作人员座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等多重形式,严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二、当前派驻检察室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派驻检察室的法律地位尚未被立法确认,有些机制性的问题尚需在下一步检察改革中加以解决。通过实践和调研,发现当前派驻检察室工作面临以下几方面现实问题:

1.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充分发挥

乡镇检察室在自身的职能定位上有一定的模糊性,各地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差异,存在与其他机构尤其是“两所一庭”的职能交叉问题,甚至出现了某些乡镇检察室因对自身定位不准参与到地方政府的征地拆迁等工作。

2.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派驻检察室还未形成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和制度机制。内部协作机制方面,派驻检察室的工作职责与派出院各内设部门相互交叉、重合。外部联动机制方面,检察室开展的对基层司法、行政执法活动和涉农检察的监督,仅限于工作层面,有的甚至是依靠部门间或个人间的感情维系监督工作关系,尚未上升为一种稳定的工作机制,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综合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制度体系。

3.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落实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州仅有的两个派驻乡镇检察室(龙凤镇、野三关镇)办公地点都设在当地党委政府办公楼,无专门的办公场所。同时,办公场所未开通检察机关内网,也未配备检察室办公软件,致使办公的信息化保障程度明显欠缺。二是经费保障缺乏。目前,派出院并未增设检察室经费预算,使得派出检察室的经费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三是人员不足,基层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没有多余的人员补充到派出检察室,目前大部分检察室只能保证配备一名至三名检察人员。

4.群众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多数群众对检察机关职能并不十分了解,派驻基层检察室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更是让群众感到陌生。另外,从近年基层上访情况看,部分群众已经形成了“解决问题靠上访”的惯性思维,并且认为上访的级别越高,问题处理得越快,越公正。如何扭转群众的认识,使其养成“有事找检察室”的习惯,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关于深入推进派驻检察室工作的几点思考

恩施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开展专题调研,认为在派驻检察室工作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一是要畅通民生诉求渠道,积极促进平安建设。通过在“家门口、面对面”接受群众的举报、报案、控告、申诉和咨询,倾听群众诉求,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派驻检察室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末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以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为切入点,积极促进法治建设。检察室要加大对基层司法活动和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规范权力的合法运行,构建乡镇司法权、行政权的权力制衡体系,推动法治建设进步。三是要以服务科学发展大局为落脚点,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建设。检察室要跳出检察看全局,始终坚持把派驻检察室工作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公平、高效、安全、有序的法治环境。

2.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要健全完善与检察业务部门的协作机制。认真按照上级检察院要求,进一步完善检察室在诉讼监督、社区矫正、信访接待等工作中与职能部门的衔接制度,并建立与这些业务部门的沟通和监督信息共享机制。针对检察业务部门办案中发现的执法不规范问题,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合检察,提升法律监督的整体效果。

二是要健全完善与基层执法部门的联动机制。检察室要把与基层执法部门的联席会议、工作例会、要情通报等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把基层执法部门配合派驻检察室开展临场巡检、材料核查等义务进一步具体化,把监督程序以及不配合监督的处置方式进一步明确化,以制度机制保障监督的实效性。

三是要健全完善派驻检察室之间的沟通机制。完善上下联动、横向互通的信息沟通网络,通过情况信息、工作交流、基层调研等方式,全面、及时地收集、汇总、发布各派驻检察室的监督信息,对其中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基层执法不规范问题,组织、指导开展相应范围、相应层次的专项检察活动,整合条线监督资源,扩大监督效应。

3.科学厘定职权界限

派驻检察室与派出院业务部门之间需进一步厘定各自职能重点和职权界限。民行检察监督方面,检察室可以重点加强民行检察职能的宣传,引导群众借助检察监督手段进行救济,积极受理群众申诉和行政执法监督案件线索,有效破解民行检察部门力量不足和案源匮乏的瓶颈问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检察室要利用具有贴近自身优势,重点协助检察业务部门做好涉检风险评估预警和矛盾纠纷的先期调处、处置工作,尽量避免事态的恶化升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方面,检察室与预防部门的工作对象要各有侧重,派驻检察室主要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资金、涉农项目的预防监督,同时,要按照预防部门在县域内统一的预防工作计划,善于借助预防部门的专业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本辖区的措施、进度、情况反馈等协助配合工作;刑事诉讼监督工作方面,派驻检察室主要针对公安派出所日常侦查活动,如讯问程序、相关财物处置的监督、派出所刑事诉讼活动全过程动态监督,以个案的办理为衔接点,各司其责、相互配合,以期达到“1+1>2”的监督效果。

4.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要把派驻检察室工作列入院党组重要议事日程。院党组要高度关注,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对检察室的重要工作、重要活动等作出部署安排,研究解决派驻检察室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要加强派驻检察室队伍建设。检察室在人员调配上要向检察室倾斜,不仅保证所需人员数量,而且要配备高素质专业人才,尤其要把派驻检察室作为培养后备干部和锻炼新进人员的重要基地。同时,针对派驻检察室工作业务面广和群众性强的特点,要强化教育培训和实战练兵,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监督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对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建立派驻检察室监督考核机制。市级检察院要把对派驻检察室的考核作为对基层院整体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设定科学严密的考核指标标准。考核办法应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把检察室的职责任务在信访处理、调解、预防、综治等方面的职责任务,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考评日常性工作的重要依据;把检察室提供法律监督线索、强化执法监督、初查、侦查等工作成效作为考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以加强引导、管理和监督,防止工作失范或无所作为,通过绩效考核来达到规范管理、推进工作、提升效能和扩大效果的预期目标。

上一篇:项目负责人承包工程施工责任书下一篇:欢乐的六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