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综述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综述(精选7篇)

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综述 篇1

如果要问 “ 十一五 ” 期间,哪个化工产业最热,答案无疑是煤化工。如果要问“十二五”期间,哪个化工产业可能最热,答案无疑还是煤化工。“十一五”期间,我国煤化工多项成果创造了世界第一,特别是世界首套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示范项目全部完成,成为全球煤化工产业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十二五”期间,伴随着各省煤化工规划的陆续出台,一场现代煤化工的产业链战争已经悄然打响。记者了解到,全国有近20个省(区、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煤化工打造成支柱产业。根据各省的初步规划数据,总投资额将超2万亿元。

各省在“十二五”期间投资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现代煤化工五大产业链上。但哪条产业链最终能够胜出,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煤制油产业化仍会慎重

从全球战略角度考虑,煤制油在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总工程师舒歌平表示,目前神华已经投产的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的完全成本在每吨3000元左右,按照热值换算,相当于国际油价47.5美元/桶时的成本。如今,国际油价已突破100美元/桶。不少专业机构都预测,在 “十二五”期间,油价仍会保持高位。因此,煤制油具有成本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各省目前有诸多煤制油项目在做前期规划。根据记者统计,目前国内预期产业化的煤制油项目有9个,规模达年产3820万吨油品。据此测算,国内目前的煤制油项目投资额将达到3800亿元左右。

但是,不少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煤制油的发展还是应该慎重。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煤制油能量转化率及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1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10吨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很大。因此,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应对不时之需的战略性技术储备,不宜作为产业化发展方向。

其次,目前的煤炭价格尚未完全考虑安全生产成本和环保因素,未来煤炭完全成本的显性化会使煤制油的成本优势缩小。这也会在未来几年大大增加煤制油的生产成本。

因此,政策对于煤制油产业的发展始终持谨慎态度。到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接连颁布了多道禁令,一律停止实施其他煤制油项目。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政策对煤制油的谨慎态度还将延续。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此前就表示,现在国际上石油的资源尚非常丰富,煤炭的转换效果如何还要经过示范,用煤炭去替代石油的经济性有待评价。现有的煤制油等煤化工工程“十二五”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

煤制烯烃有可能产业化

烯烃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化工行业水平的标志。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国际上传统的石油制烯烃工艺,能运行百万吨级烯烃项目。石油价格的上涨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催生了我国煤制烯烃产业的兴起,其中煤基甲醇制烯烃极具吸引力,并有望部分替代传统的烯烃产品。目前,除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工程外,省级核准的煤制烯烃工业化示范项目还有2个,分别是神华宁煤集团52万吨/年和大唐集团50万吨/年煤制烯

烃项目。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国内其他在建和规划建设的煤制烯烃能力约1856万吨/年,加上上述国家和省级核准的示范项目,目前国内共有在建、拟建以及处于规划阶段的煤制烯烃项目29个,烯烃产能达2018万吨/年。“十二五”期间,我国对乙烯产品仍将保持较高的刚性需求。因此,煤制烯烃有望具备产业化条件。

一是煤制烯烃有先进技术提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甲醇制烯烃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突破了以催化剂为核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终于打通甲醇制烯烃技术链条。2010年5月,大连化物所又研发成功新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II)并完成工业性试验,进一步提升了甲醇制烯烃的经济性。在“十二五”期间,这些技术还将得到优化和完善,为煤制烯烃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煤制烯烃工业项目打下了基础。2010年8月8日,世界首套年产60万吨甲醇制低碳烯烃工业装置在包头神华投料运行一次成功。截至“十一五”末,神华、大唐的煤制烯烃项目都已成型。而其他著名企业,如陶氏化学、道达尔、中石化也都介入该领域。目前国内已有多套大规模装置在运行。因此,“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煤制烯烃将拉开产业化序幕。

但是,煤制烯烃要真正产业化并产生经济效益还面临较多的制约因素。很多煤制烯烃装置位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水资源、环保、技术等多重约束正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石油路线烯烃仍将处于主导地位,而煤制烯烃主要是起补充作用。政策将根据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实行总量控制,适度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延伟说。

煤制乙二醇或成新亮点

去年底,一则新闻在我国乃至全球精细化工领域引起轰动,那就是,全球首套工业化示范装置——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公司煤制乙二醇项目一期工程、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顺利打通全线工艺流程,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目前,煤制乙二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开创了乙二醇生产新的原料来源,煤制乙二醇的工业示范被列入石化振兴规划。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乙二醇市场成熟,价格较高,煤制乙二醇盈利前景良好,或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新亮点。

首先,国内乙二醇的供需缺口较大。乙二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国内市场缺口为每年500万吨。如果这500万吨逐步转向由煤头制造来替代,对应 的则是约500亿元的巨大投资市场。一份业内研究报告也显示,到2012年,我国乙二醇的总产能为460万吨/年,按照开工率75%计算,产量应该在 345万吨左右。而需求方面,预计到2012年,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将超过1050万吨,供需缺口将达到705万吨。我国目前建设和规划中的煤制乙二醇项目累计已达300万吨产能。因此,煤制乙二醇未来10年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一些新的项目正在逐渐进入量产阶段。目前,有众多公司纷纷上马煤制乙二醇项目。新年伊始,各地又传来上马乙二醇项目的进展消息。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总承包合同。最近从内蒙古也传来消息,呼伦贝尔市计划建设年产4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目前该项目处于备案阶段。

“煤制乙二醇技术十分适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国情。但我国煤制乙二醇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国内的一体化石化企业,也包括中东地区以低价乙烷或者石脑油生产乙二醇的企业。在“十二五”的前几年里,我国对乙

二醇的市场需求将稳步上升,煤制乙二醇的生产成本、工艺技术的可靠性,以及装置能否实现稳定运行将是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山西化工行业协会煤化工专家白玉祥分析指出。

煤制天然气将会规模化

从2010年以来的情况看,煤制天然气是我国新型煤化工的重要方向,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和山西等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专家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拟建的煤制天然气规模已近1000亿立方米,大概需要5000亿元的投资额。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了5个煤制天然气项目,我国规划建设的煤制天然 气项目规模已经超过300亿立方米,总投资超过1800亿元,成为继煤制油之后的煤化工领域投资热点。在“十二五”期间,以煤为原料生产天然气,将会作为液化石油天然气和常规天然气的替代和补充。

从另一个角度看,煤制天然气适应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可纳入“民生工程”。这使煤制天然气在政治上得分。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到 2020年我国天然气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000亿立方米/年。但即便是这个数字,也仅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左右,远低于当前世界平均24%的水平。与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技术尚未成熟,需要通过工业化示范来验证相比,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的意义主要是在经济性和运行管理上,技术问题相对少一些。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在重点地区适度、规模化发展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可行的。煤制天然气如今也已经具备了相当可观的盈利前景。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和新疆的煤制气成本在每立方米1元~1.5元,加上管输费用也不过每立方米2元~2.5元,而西气东输二线城市门站平均价格为每立方米3.28元。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得到的统一看法是,在新型煤化工中,煤制天然气的竞争力是最强的。

煤制二甲醚产能面临大考

二甲醚是甲醇的重要下游产品之一,在我国市场主要替代液化石油气用作民用燃气和替代柴油作为公交车燃料。从目前的生产形势看,全国各地已形成一批数十万吨到数百万吨规模不等的二甲醚制造基地。但据一些业内人士分析,“十二五”期间,国内二甲醚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

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综述 篇2

关键词:海蓬子,海水农业,海洋生物产业化

一、引言

海蓬子又名“海洋芦笋”, 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的藜科盐角草属的一种盐生植物, 原产美国和墨西哥沿海, 可以在全海水灌溉下生长。由于种植不占农田、不用淡水, 对治理环境、改善生态有重要意义, 同时经济效益显著, 被外国专家评论为“农业的第二次革命”。

二、海蓬子的发展概况

海蓬子属海洋生物, 原产于北美沿海。美国亚历桑那大学的科学家们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经过15年的努力, 耗资数千万美元, 成功培育出极具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北美海蓬子。我国于2000年从美国引种, 目前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苏等沿海地区海蓬子引种试验已获成功。目前, 海蓬子的种植推广工作已经开始, 海蓬子饮料、海蓬子美容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已陆续投放市场, 市场反应大大超出预期目标。

三、海蓬子产品及市场需求

(一) 海蓬子蔬菜

海蓬子植物在青嫩时采摘其茎梗、籽荚, 供作蔬菜食用。海蓬子蔬菜带有一些咸味, 烹调时不用加盐, 鲜嫩可口, 别有风味, 在国外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绿色保健食品。海蓬子蔬菜生长在不毛之地的盐碱地上, 无虫害, 不需要用农药, 富含极高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 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减肥作用, 且产量较少, 属珍稀蔬菜品种, 深受欧美市场的青睐, 在美国超市每磅售价8美元;在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星级饭店及各大超市都有很好的销量, 国内售价每公斤约25元人民币。

(二) 海蓬子植物油

海蓬子硬质肉荚内含有种籽, 种籽成熟后含油量30%, 油质浅黄, 富含亚油酸, 是一种营养成分全面的新型保健食用油。

由表1看出, 海蓬子油中具有保健价值的亚油酸含量高达74%, 并含有红花油没有的r-亚麻酸。亚油酸具有降低胆固醇、扩张动脉、软化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的功效;r-亚麻酸有抗癌、抗血栓、抗炎症的显著生理活性。海蓬子油还可制成人造奶油、色拉油等食品添加剂, 是一种营养成分全面、人体易于吸收的新型保健食用油。

我国海蓬子植物油目前尚未批量生产, 鉴于其优良品质, 以及我国油脂供求形势, 为海蓬子植物油展现了十分看好的市场前景。

(三) 海蓬子籽饼 (粕) 饲料及食品

海蓬子种籽榨油后产生的油饼, 是植物蛋白质精饲料的主要来源, 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四) 海蓬子中密度板 (人造板)

海蓬子秸秆组织中富含硅质, 皮硬质韧, 抗折强度较大, 用作人造板具有下列特点:

1. 强度大。是目前中密度人造板硬度的8倍, 刨花板的15倍。

2. 阻燃。压制过程中使用ACR胶质, 无毒无味, 阻燃效果显著。

3. 防水。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仍能抵抗沸水的水浸泡。

4. 防霉、防蛀。不释放有毒物质, 有优良的材料性能。

5. 秸秆中的盐分不用处理, 压制成材后盐分不会析出。

(五) 海蓬子药品

海蓬子油中具有保健价值的亚油酸含量高达74%, r-亚麻酸2.6%。亚油酸是人体生理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具有降低胆固醇、扩张动脉、软化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的功效;r-亚麻酸有抗癌、抗血栓、抗炎症的显著生理活性。因此, 可以将海蓬子油进行深加工, 提炼出其中的亚油酸和r-亚麻酸, 生产海蓬子药品的高科技产品。癌症是目前世界上比较难治的病症之一, 海蓬子抗癌药这一新药特药投放市场, 将会给癌症病人带来福音。

(六) 海蓬子系列化妆品

国际上倡导采用天然原料提取物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 以防止人工式合成产品产生副作用。海蓬子生长在不毛之地的盐碱地上, 无虫害, 不需要用农药, 是一种真正的绿色无公害优质化妆品天然原料, 其茎梗、籽荚、种籽都能加工提炼生产出优质的保健美容化妆品。

(七) 海蓬子保健饮料

海蓬子植物在青嫩时采摘其茎梗、籽荚, 可深加工成保健饮料, 也可采摘其嫩芽, 按传统工艺加工成海蓬子茶, 目前国内已有该类产品上市。

四、海蓬子海洋产业化工程对广西北部湾的意义

(一) 海蓬子海洋生物产业化工程, 是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其经济效益显著

广西的人均耕地只占全国人均的48.6%, 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8, 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增加沿海农业收入, 在北部湾沿海地区遇到了下列难题:

(1) 人均耕地少, 淡水资源贫乏;

(2) 非农业用地、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大量蚕食可耕地;

(3) 沿海水产养殖废水排放污染海水, 又影响养殖健康发展;

(4) 森林资源急剧减少, 使农业环境失去生态保护屏障。

与此同时, 广西大量的盐碱湿地、滩涂仍未得到利用。据不完全统计, 广西海岸线约1559公里, 闲置的盐碱湿地、滩涂有15万公顷。海蓬子海洋生物产业化工程的实施, 不和传统 (淡水) 农业争水, 向海水要粮油、蔬菜、建材;不和传统农业争地, 向盐碱滩涂、沙荒要耕地, 还可以利用水产养殖的废水作肥料。利用海滩开发盐土农业是国家863计划的研究课题之一, 海蓬子既不占用普通耕地, 也不需要淡水灌溉, 成本低、利润高、种植管理简单。广西海岸线长, 在海滩涂地上种植海蓬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真可谓是在荒滩上捡来的金娃娃。

(二) 海蓬子海洋生物产业化工程对治理环境、贯彻可持续发展、构筑生态经济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1. 海蓬子工程是针对我国淡水资源紧缺形势, 开发海水农业的需要。

我国是个淡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2710m3, 约为世界人均的1/4, 居世界110位。在国民经济产业中, 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0%, 我国历经数十年的水利建设, 使农田灌溉获得了很大改善, 但现有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一半, 大部分农田要看天吃饭。干旱是农业最大的自然灾害, 缺乏淡水是制约农业生产的最大要素。海蓬子是一种新型的盐生经济作物, 可以利用全海水直接灌溉, 不需淡水, 是国际公认的发展海水农业的最优良品种之一。

2. 海蓬子工程对北部湾沿海生态环境改善, 防止自然灾害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沿海地区为海洋与陆地物质、海洋与大气物质交流强烈的地区, 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带, 各自然因素之间关系很容易破坏而失去平衡。海蓬子的种植需海水灌溉, 其生长环境类似红树林, 用海水或养殖废水浇灌, 不但可以利用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 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生物物质, 而且可以防风固沙, 防止海岸侵蚀, 减少海水污染与水土流失, 改良土壤结构, 增加有机质。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有效的生物治理措施, 其本身即是生态经济产业的一个内容。

五、结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指出:“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 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生态保护, 促进环境友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海蓬子海洋生物产业化工程符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 是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广西北部湾沿海农民寻找一条新的致富途径。同时, 海蓬子工程对北部湾沿海生态环境改善, 防止自然灾害, 贯彻可持续发展, 构筑生态经济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百成.重返海洋,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2]Glenn E et al, Salicornia bigelovii, Torr。An oilseed haio-phyte for seawater irrigation[J].Science, 251.

浅谈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篇3

[关键词] 煤化工产业污染

一、前言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 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有关部门研究结果表明, 煤基液体燃料( 如煤炭液化、合成油、煤基醇醚燃料等) 的生产,将成为我国石油替代能源的重点。我国煤化工发展的重点是生产石油能源替代品, 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煤炭属于低效率、高污染能源。同时煤炭是我国的主要化石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随着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能源、化工品的需求也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我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煤化工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满足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被列入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任务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内容。

二、我国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现状

煤化工是煤炭的深加工产业。发展现代煤化工有利于推动我国石油替代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我国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 有利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 我国煤化工发展逐步升温, 已呈发展煤化工热。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已发出通知, 要求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据悉, 有关方面正拟就《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煤化工发展的产业政策》,促进煤化工产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国在向新型煤炭能源化工转型的过程中具备三大有利条件:传统煤化工发展较为成熟、基础雄厚,在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拓展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模仿与创新,国内新型煤化工的技术和装置水平有较快的提高;出于发展地方经济和产业提升角度考虑,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煤化工项目,形成了投资热潮,通过科学规划引导这一趋势,有利于产业发展。

我国现代煤化工业的战略价值主要在于:资源条件已经决定以煤为基础的能源格局在长期难以有实质性改变;我国石油较低的储采比已经危及能源安全,替代能源是必然选择;新兴煤化工是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由于技术提升因素可以充分利用劣质煤资源、增强经济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方针

现代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設及运行方式。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大型化、现代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一体化。就是把大型煤化工装置和煤矿结合起来(当然亦可以采取煤——电——化——体化联产模式)。把煤气化装置建在矿上(或临近矿区),力求减少煤炭运耗及运费,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合理使用煤炭资源(按煤质资源优质优用,劣质劣用,各得其所)。只有形成煤化工与煤矿一体化的利益机制,才能减少日後的价格、运输和布局的风险。

坚持基地化、集约化。化学工业内在的固有特性适宜于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基地是企业群体的集称。基地内集中布置相关企业,可以充分、高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总之,煤化工发展实施基地化布局最重要的目的是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高度资源优化配置,谋求集约化经营。

坚持大型化、现代化。只有采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建设大型规模效益的装置才能形成一流的煤化工基地,谋求跨越式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

四、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措施

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煤化工产业具有投资量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支持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周密组织,稳步推进。为此,要按照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用地指标、环境容量和资源配置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对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进行统一协调,加快规划项目实施。严格控制规划布局之外的新建甲醇项目建设,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2.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增强煤化工产业竞争力。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骨干煤化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

3.坚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煤化工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煤化工企业要积极采用清洁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增加对煤矸石、焦炉气、煤焦油等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的投入,力争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尽”,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利用国家的有关扶持资金和政策,支持煤炭和煤化工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提高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进一步调整煤炭供应结构,切实保障煤化工产业发展需求。 一是重点煤化工企业特别是煤炭基地发展煤化工,要充分考虑将来的原料煤资源需求,做好统筹规划。既要努力保证电煤供应,又要优化配置煤种结构,为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资源支撑。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煤炭企业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努力减少煤炭外流。三是合理引导煤炭企业对外合作,尽可能平衡省内煤炭的需求。

5.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运用银企联手、银团贷款等方式,确保重点煤化工项目建设。支持煤化工企业通过股票、企业债券、信托资金、金融租赁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推进煤化工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境外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煤化工产业的投入。

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 篇4

1.兖矿集团——人才基地模式yan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山东兖矿集团在做煤炭主业的同时,开始进入煤化工领域,探索采用洁净煤技术利用矿区高硫煤的路子。他们算了一笔账:煤炭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链越长,附加值越高。把煤炭转化成焦炭可增值50%,转化成甲醇可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增值10倍。但在开始进入煤化工新领域时,兖矿深感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的缺乏,他们想到了兼并化工企业的发展之路。

鲁南化肥厂始建于1967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化工生产与科研开发的化工企业。资产总额为19亿元,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25万吨、尿素35万吨、甲醇15万吨,碳酸钾2.5万吨,还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各种高纯气体、塑钢型材、保健品等十余种产品,其中尿素为“国家免检产品”。企业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中国化工五百强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中国化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山东省卓越绩效先进企业和山东省特级信誉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通过了质量、安全、职业健康三体系认证。

当时,鲁南化肥厂由于引进大型煤气化装置,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贷款包袱重,企业经营困难。通过对鲁南化肥厂经营状况的多次分析论证,兖矿集团认为这一兼并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了优势互补,可以享受国家兼并政策。而鲁南化肥厂解决了发展资金的来源问题,很快可以走出困境,扭亏为盈。1999年底兖矿集团(注入资金2亿元)成功兼并鲁南化肥厂。

兖矿集团兼并鲁南化肥厂后如虎添翼,将鲁南化肥厂定位为集团发展煤化工的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产品深加工三大基地,推动企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002年,兖矿集团成立煤化分公司,建设了国泰、国宏、国际三大煤化工生产企业。接着,他们又走出山东,到资源丰富的西部发展,组建了贵州、陕西、山西三大分公司。目前,兖矿集团形成了63万吨甲醇、217万吨焦炭、40万吨尿素、20万吨醋酸、10万吨煤焦油等生产能力。同时,兖矿集团进军西部的战略也实现快速推进,陕西榆林60万吨甲醇项目、贵州开阳50万吨合成氨项目、山西天浩10万吨甲醇项目进展顺利。当初进入兖矿集团的鲁化人遍布兖矿国泰、国宏、国际、贵州、陕西、山西这些煤化工企业,成为兖矿实现企业腾飞的主力军。

兖矿集团1998年开始涉足煤变油研发。2004年11月,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万吨级低温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和100吨╱年费托合成催化剂中试成功。国家科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认定,兖矿已掌握煤炭间接液化的全套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兖矿榆林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制油工业示范项目申请报告》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审核评估,计划2010年投产。根据其规划,将最终形成年产1000万吨的能力,其中一期工程为500万吨;在起步阶段的产能则设定为100万吨,总投资约109亿元。

2.晋煤集团——并购扩张模式

晋城无烟煤集团在煤化工产业上起步较早。在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上,按照“新建、并购、研发”并举的指导方针,煤化工产业不断的发展壮大。早在2003年,晋煤集团与山西丰喜肥业集团强强联合共同发起成立了“山西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高平“3652”(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联产6万吨甲醇)和闻喜化肥厂“1830”(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联产4万吨甲醇)改扩建两个项目;近年来,晋煤集团通过上下游供应链关系,进一步加大了对化肥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目前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共控股石家庄金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等14家煤化工公司,煤化工产业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形成了公司煤化工产业群。已形成405万吨/年的总氨生产能力,其中合成氨能力295万吨/年,约占全国的6%;形成362万吨/年的尿素产量,约占全国的7%。在化工产业中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积聚了巨大的生产能力,而且积聚了一大批煤化工人才,为煤化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了科学开发和利用“三高劣质煤”资源,他们还积极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共同组建了“山西天河煤气化公司”,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建设年产10万吨合成油示范工程项目。

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山西省临猗化工总厂、闻喜县化工总厂、广灵县化肥厂、新绛县化工总厂、稷山县化工铸造厂等企业基础上组建的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4户重点企业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合成氨、尿素、甲醇生产企业。2006年跃居全国化工企业50强和全国氮肥企业10强,综合实力山西省工业企业30强。集团公司兼并时拥有总资产13.2亿元,净资产3.96亿元,氨醇总生产能力50万吨/年,年产尿素52万吨、碳铵30万吨、复合肥10万吨,硝铵3万吨,甲醇8万吨,甲醛3万吨、液氨4万吨、硝酸、硝盐各1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石家庄金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化肥化工企业,成立于2004年9月6日,是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晋煤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285.71万元,晋煤集团占注册资本的76.89%绝对控股。2007年1月,金石化肥与河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资合作,持有其35%的股权,拥有其51%的表决权。公司现有员工4000余人,年产值12亿元,总氨年生产能力为45万吨,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外。金石化肥将在石家庄市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投资,与河北省重点项目石炼化炼油扩能改造工程同步,分两期配套建设年产6万吨氢气、30万吨合成氨等工程,该工程已经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到2010年末,金石化肥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0亿元,成为省市化肥化工行业的支柱企业。

同时实施低成本扩张,控股成立了“开封晋开化工公司”,相对控股了“江苏恒盛化肥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与股权转让,相对控股了山东明水化工公司和山东联盟化工公司、山东章丘日月化工公司、安徽临泉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晋巨化工有限公司等。煤化工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为适应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4月晋煤集团成立了煤化工产业发展局,为晋城煤业集团公司内部副局级建制的职能部门,是综合研究拟订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

发展政策、组织实施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同时也是集团公司内部煤化工产业经济运行信息交流平台。

3.平煤集团——专业化管理模式

平煤集团公司是我国较早发展化工产业的煤炭企业,近几年,平煤集团围绕做大煤基产业链,先后并购重组了平顶山的天宏焦化公司、飞行化工集团和开封的东大集团、精细化工厂、首山焦化公司、河南蓝光发电公司和许昌能信热电公司。2007年11月,平煤重组了河南蓝天化工有限公司,拥有了全国生产能力最大的80万吨甲醇生产企业。持续的对化工产业的兼并重组,成为平煤煤化工产业发展平台,使平煤集团在短时期内煤化工产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发展成为平煤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此外,集团公司与浙江大学、天津化工研究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公司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天宏焦化(集团)公司,前身为平顶山市焦化厂,最早建于1958年,1990年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9月并入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为年产冶金焦炭100万吨,焦油5.5万吨,粗苯1.4万吨,城市煤气6000万立方米,同时还生产炭黑、工业萘、煤沥青和多种炭素制品。

飞行化工(集团)公司是在原平顶山化肥厂基础上改制组建的企业集团。该集团是河南省化肥生产四大骨干企业之一,国家大一型企业。平煤集团分别于2003年8月和9月收购国家开发银行47.7%和平顶山市财政局43.1%股权后,拥有飞行集团90.5%股权,成为控股母公司。飞行集团为河南省第一家投产的尿素生产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经营,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4万吨/年产合成氨、40万吨/年产尿素等其他化工产品。

蓝天化工集团河南蓝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6年,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化工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和国家发改委农药定点生产企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年产80万吨甲醇生产企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精英销售团队。并正在申报待核准的20万吨烯烃国家示范项目、100万吨二甲醚项目等。

2008年,平煤集团实施体制改革,从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建设千亿元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发展高度出发,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反复论证,吸收了本企业多年的改革实践经验,借鉴了宝钢、兖矿及德国鲁尔等国内外企业的先进做法,还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权威机构对企业进行全面诊断,最终形成改革方案:即以经营管理为主、高度集中控制的集团公司总部,转型为以战略管理和投资管理为主,对主营业务适度控制的企业集团总部;直线职能型和经营控制型混合控制的管理模式,调整为以战略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子(分)公司、事业部制为主,专业化管理与区域化管理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成权责明确、控放适度、运转高效、管理科学的组织体系。改革重组后,下属73个单位归并为平煤股份、建工集团、医疗集团3个专业化公司,物业、化工、电力、装备4个事业部,平禹、瑞平、蓝天、长安4个区域公司。新组建的几大战略业务群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活力。

4.中煤集团——借力跳板模式

中煤集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打造煤炭、煤机、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煤炭产业中煤集团在全国排名第二位,煤机产业拥有实力雄厚的张家口煤机厂和北京房山煤机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2006年中煤集团的煤化工产业处于真空状态。兼并哈尔滨煤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兼并后改名中煤龙化集团公司),成为中煤集团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的基地和平台。

中煤龙化公司是集煤炭、化工、城市燃气生产输送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前身是哈尔滨燃气化工总公司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于2001年12月组建的哈尔滨煤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册职工一万余人,固定资产近40亿元。随着哈尔滨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和实施大庆天然气置换城市煤气的战略调整,企业改制进入实质阶段。2006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将哈尔滨煤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哈尔滨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是煤气化,依兰煤气化厂是国内第一家煤气厂,日产净煤气242万立方米,拥有雄厚的煤气化技术力量。中煤龙化公司组建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扩建甲醇生产线并新成立了中煤龙化哈尔滨煤制油有限公司,利用油母页岩和高炉煤气生产煤化工轻油和重油。2008-2010年,中煤龙化将完成25/年万吨甲醇项目,形成48万吨/年的甲醇生产能力;在已开工的60万吨/年的油母页岩基础上,再投建一配套70万吨/年油母页岩项目,加上现有的油品生产能力,油品生产能力将超过15万吨/年;并规划将部分甲醇转化为4万吨/年聚甲醛、5万吨/年二甲醚项目。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

在此基础上,依托中煤龙化的煤化工技术和人才,中煤集团借助中煤能源股份,募集资金投向鄂尔多斯的2500万吨煤矿、420万吨甲醇、300万吨二甲醚及配套项目以及黑龙江的1000万吨煤矿、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及配套项目,形成集团煤化工产业体系,实现煤炭、煤化工和设备制造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战略愿景。

5.阳煤集团——战略大重组模式

近年来,阳煤集团实施“煤与非煤并重,做大与做优并举”战略,除煤炭基础产业外,以炭加工转化为主线,按照就地转化、循环利用的原则,阳集团近几年有选择地进入了相关产业,形成了电力、铝业、化工、磁材等四大非煤产业。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上频出重拳,煤化工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壮大。为了发展煤化工,阳煤集团已经在其内部专门组建了一个“化工局”,主要运作煤化工项目。

2008年2月,阳集团与山东淄博齐鲁第一化肥有限公司签订战略重组协议,取得了后者35%的相对控股权,阳集团首次进军下游化肥企业,成为齐鲁第一化肥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齐鲁一化是2004年12月改制后的一个具有完全独立法人的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的齐鲁一化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14万吨,尿素23万吨,联合甲醇4万吨,蒸汽80万吨,发电4600万千瓦时,每年对无烟块的需求为20万吨。

2008年9月,阳煤集团与深州化肥总厂签署了并购重组协议,并成立了阳煤集团深州化肥有限公司,阳煤集团持有51%的股份,处于控股地位,而另外的49%股份,由深州市方面持有。深州化肥成立于1969年,是一家以生产碳铵、甲醇为主的煤化工企业,目前具

有年产合成氨2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深州市最大的工业企业。在签署并购重组协议的同时,深州市政府与山西阳煤集团就“合作推进100万吨醇醚燃料项目”也正式签约。据称,这一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人民币,每年可实现产值40亿元,是当地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同是2008年9月,山西省国资委已将三维华邦资产整体划入阳泉煤业集团,山西三维华邦集团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这样,阳煤集团旗下拥有了(600348)及刚刚收编的山西三维两家上市公司。山西主要从事化工、化纤、建材产品及焦炭的生产与销售及出口贸易,成为阳煤集团发展煤化工的重要基地和产业平台。华邦集团是全国520户重点企业和山西省34户优势企业之一,属国家大型一类高科技企业。华邦集团是以电石乙炔为原料,主要生产聚乙烯醇、白乳胶和丁二醇的化工企业,主导产品聚乙烯醇年产量为7.5万吨,在国内10家同类企业中产量最高、品种最多、工艺控制最先进、产品市场形象最好,引进德国汉高公司技术生产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产品,规模为3.5万吨,40余个品种,生产能力和技术含量均具全国同类企业之首。

2008年9月,阳煤集团与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战略重组签约暨新企业成立挂牌仪式在胶南隆重举行,双方合资成立山西(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关停长达两年之久的恒源化工被成功盘活。

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是在原青岛胶南厂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始建于1969年。恒源化工曾是青岛市的百强企业之一,是胶南市重点骨干企业,通过严格管理,推动技术进步,大力实施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了快速发展,为胶南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产业升级的需要,2006年被关停。关停之后,胶南市积极实施“治”与“救”并举的新思路,盘活闲置资产。双方通过多次磋商,对恒源化工成功实施了战略重组。重组后的恒源化工有限公司将发展新型煤化工产品,大力实施煤产品深加工,在胶东地区建设新型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6.陕西煤化集团——联合重组模式

陕西煤化集团公司是陕西省省属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是由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陕西华山化工集团公司、陕西陕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煤化工企业于2006年6月重组而成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拥有25个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资产总额达200亿元。

陕西煤化集团公司成立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以煤业为主体、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发展”的“一体两翼”战略,并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组建了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暨甲醇制烯烃工程实验室。其中,化工研发中心着力实施的《甲醇羰基合成制醋酸酐技术研究》已取得实验室数据。煤化工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渭化集团公司是大型化肥企业。目前企业拥有12个子公司、分公司和事业性单位,总资产33亿元,在岗员工1640人。产品形成了以尿素为主导,以高纯气体、煤化工助剂和其它化工产品为辅助的4大系列十多个品种,销售规模6亿元。公司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我国煤化工领域和大型氮肥行业具有显著优势和影响。今年开工建设年产

20万吨甲醇、联产1万吨二甲醚项目,拟建年产1.2万吨三聚氰胺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规模将增长一倍以上。

陕西华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1997年8月由原陕西省华山化肥总厂整体改制而成的省属国有大型化工企业,同年由集团公司控股,联合11家投资单位共同发起设立了陕西陕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现有员工3600余人,总资产12.5亿元,注册资本4.1亿元。年产合成氨20万吨、尿素30万吨,硫酸15万吨、磷酸二铵14万吨,甲醇3万吨,三元素复合肥5万吨,编织袋1000万平方米。

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是在陕西省最早兴建的焦化专业生产企业——原陕西省焦化厂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股份制多元化企业,是全国50家最大炼焦煤气企业之一。公司于2002年2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产品冶金焦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生产优质冶金焦及化工产品而著称。拥有员工2500余人,该公司有年产30万t的机械化焦炉,年入洗原煤60万t的选煤厂,以及年产硫酸铵3000t、粗苯3000t和万吨焦油加工等配套化产设备。1987年建成了年熔化1万t玻璃液现代化生产线,1994年利用剩余煤气建成每小时发电量2000kw的发电厂一座,使能源做到了综合利用。并朝着构建100万t焦,60万t选煤,10万t焦油加工,5万t玻璃液生产线和矿泉水生产线,最终形成300万t机焦综合生产能力等多门类、多品种、宽领域的大型综合焦化集团,建成西部焦化产品生产的精品基地的目标迈进。

7.神华集团——战略大布局模式

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神华集团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战略在于占领煤制油的制高点,在国家的支持下已基本完成煤制油的战略布局。目前神华集团在内蒙、新疆、宁夏、陕西等4个省区建立7个大型的煤制油/煤化工基地,预计总投资将超4000亿元,到2020年形成年产煤制油3000万吨和煤制化工品400万吨的生产能力。神华集团控制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国内最好的煤炭资源和最适合发展煤化工的基地已经被神华集团捷足先登。目前已有位于鄂尔多斯的世界首套10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位于银川市的60万吨/年煤制烯烃(MTP)项目、位于包头市的60万吨/年煤制烯烃(MTO)项目等3个大型煤化工基地实质性开工建设。

神华集团的煤制油项目目前全部在集团公司操作。神华集团位于鄂尔多斯的煤直接液化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DCL液化技术,年产油品108万吨,年用煤量345万吨。其一期工程生产线总投资为245亿元,建成后将年产各种油品320万吨。按照计划,二期工程也将于2010年投产,建成后将年产各种油品280万吨。另外,神华集团与南非沙索公司就引进后者的煤间接液化技术进行谈判,按照50:50的股权方式进行合作,可研项目预计将于2009年年底完成。在新疆、宁夏、陕西等地规划的煤制油项目也已启动了前期工作。并规划未来几年将在新疆建设820万吨规模的煤变油项目,要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煤制油基地。4大煤制油基地投产后,神华集团油品总产能达到3000万吨,预计投资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将牢固树立起我国煤制油的霸主地位。

为推进集团公司煤制油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集团公司设置了煤制油和煤化工部,作为煤制油与煤化工产业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煤制油的煤化工产业的规划、立项和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神华集团煤制油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煤制油的技术平台。

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综述 篇5

摘要:现代大型煤化工项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迅猛发展。因其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涉及单位及人员多,生产设备特殊等特点,对安全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结合大型煤化工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析了项目前期、建设期间、运行期间的安全管理重点,以为我国的现代大型煤化工项目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化工;项目;安全管理

现代大型煤化工项目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项目,施工的难度大,人员多,安全管理的内容多,责任重。大型煤化工项目的施工一般可分为项目前期、建设期和运行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所需的资源不同,因此每个阶段的安全管理重点也有所不同。项目每个阶段的安全管理侧重点是什么,如何管理已成为业内关注、探讨的重点。

1项目前期的安全管理

现代大型煤化项目危险性很高,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项目前期的工作主要有项目审批、可行性报告编制、规划设计、编制各种支持性报告等。此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建章立制方面,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国家安全监管部门对于安全管理的要求建立安全机构,建立基本的安全制度,以符合审查要求。主要目的是从项目建立之初就要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开展生产工作,进行标准化的安全管理。

2项目建设期间的安全管理要点

项目建设期间的安全管理包括设计阶段、设备招标采购阶段、工期、施工过程等的安全管理。

2.1设计阶段安全管理

我国一直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预防为主需从设计阶段入手,好的设计是安全生产的开始。质量高的安全设计能够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大型煤化工项目的安全设计可以采取的手段有消减、缓解、替代等。如在局部用无危险或危险性小的材料代替危险性高的材料,从源头上消除或消减危险源,以便提高项目的安全度。同时,还需优化产品的生产流程,优化选材。

2.2设备招标采购阶段安全管理

大型煤化工项目所需的设备一般都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生产环境多为高温高压状态,对设备的腐蚀性也较强,因此,在设备招标采购阶段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按照国家规范制定采购标准,采购符合安全标准或超过安全标准的设备。在招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度,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择设备供应商。杜绝乱用私权利的行为,开展围标、内定等违法乱纪行为,杜绝内幕交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从资质、能力、信誉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符合条件的优质投标人。

2.3工期管理

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化工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随意压缩工期、追赶工期的情况。盲目的压缩工期必然会降低项目的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要严格管理工期。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设计、工期规划的规定,不受主观意志的随意干涉,降低施工标准,赶超工期。如果确实需要压缩工期,一定要科学设计,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不以安全、质量换工期。以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和质量事故。

2.4施工过程安全管理

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的阶段。施工期间涉及的单位多、工种多、人员多,使用的机械设备也多,多存在交叉作业现象,安全管理内容多,程序复杂,管理难度大,管理任务复杂。本阶段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做好制度建设,责任明确,现场监督等工作。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首先,土建施工安全。大型煤化工项目也有着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工程量大、工期长,是劳动密集型项目。因其地处偏远地区,作业环境差,施工条件艰苦,地质环境变化大等特点,不安全因素多,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施工内容多分包给数个小施工队伍,其多雇佣农民工、临时工,工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安全生产意识。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其次,安装安全。大型煤化项目采用的工艺复杂,使用的特种设备多,对安装质量有特别高的要求。如果安装或者调试不到位,不仅会为后续的安全生产埋下安全隐患,而且还会延误建设工期。因此,需要做好安装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安装验收。再次,交叉作业的安全。大型煤化项目多采用土建和安装交叉作业的方式,这就需要土建和安装施工双方能够较好的配合,双方共同遵守技术要求和安全生产规范。

3项目运行期间的安全管理要点

3.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制度既是行动的指南,也是行动的标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防范安全风险,保证项目财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统一的领导,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定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并责任到人,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都要规定其详细的责任,并做到制度上墙,起到时刻提醒和监督的作用。其次,对责任的制定要结合具体的工作,要有可操作性和检查、考核指标。一方面需要结合企业的.生产流程,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而且要做好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充分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

3.2加强安全培训

好的制度只有在被充分的执行后才能起到好的作用。因此,在制度制定后需要加强其落实工作。安全培训就是最关键的落实方式。安全知识是不断变化的,安全要求是不断更新的,因此安全培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项变动的、系统的工程。安全培训的对象不同,培训的方式和培训内容也会随之不同。对领导层的培训多是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对普通职工,则多是操作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在形式上要通俗易懂,可视性和可操作性强。采用音频、视频、图像等具象的内容充分调动培训对象的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有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执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需持证上岗。因此,同时还需重视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3.3做好安全监督工作,及时排查隐患

没有监督,就没有执行的动力。如果没有监督奖惩机制,发现的安全问题就不能被及时的整改完善。安全监督工作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来自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到现场查看是否存在违法安全生产的行为,排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记录发现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后续不断跟进整改的进度,并根据执行安全生产制度的情况适当奖惩。第二种是技术人员的自我监督,依靠一线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排查生产过程中的隐患。

4结束语

现代大型煤化工项目的高危性决定了其对技术的要求高,使用的工艺复杂,特殊设备多,如若管理不善,极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危及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国家财产损失。需要针对项目的每个阶段有侧重点的进行安全管理。项目前期做好安全管理的建章立制工作,建设期做好设计、设备招标采购、工期、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运行期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综述 篇6

作者: | 来源:国家煤化工网 | 时间:2015-04-21 山东省政府官网4月10日发布山东省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促进本省煤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打造新优势。

该实施方案总共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一、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山东省已经形成比较坚实的煤化工产业基础,围绕“焦、肥、醇、炔、苯、油”六条特色发展主线,形成了煤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尿素、甲醇和醋酸等)产业链及相关产品系列。

2013年全省合成氨产量783万吨、尿素(不折纯)1063万吨、焦炭(895,-6.00,-0.67%)4317万吨、煤焦油167万吨、粗精苯60万吨、甲醇476.7万吨、焦炉净煤气64亿立方、液化天然气(LNG)307万吨。其中尿素产量居全国第一。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山东省煤化工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传统工艺技术和产品比重大、环境治理压力大、资源优势弱的问题比较突出。

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将山东省纳入煤炭消费控制区域,明确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鲁四省市煤炭消费比2012年净削减1亿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规政策,对煤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化工企业用水量大,能耗高,节能减排和治污任务重。目前,山东省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全省煤炭年调入量达到2.5亿吨左右,煤炭价格较高,转化成本高。同时,工业用地、建设、原材料、物流和人工等成本明显高于西部省区,导致煤化工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攀升。

三、发展趋势

受下游产业产能过剩、增速放缓影响,我国合成氨、尿素、焦炭等传统煤化工产业需求和利润空间大幅压缩,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技术升级换代势在必然。现代煤化工成为产业调整升级的主攻方向。

目前我国煤制油、烯烃、芳烃、天然气、乙二醇,以及焦炉煤气制CNG、LNG等工艺技术突破和示范工程均获重大进展,但今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压力将持续加大,要求煤化工必须发展清洁高效生产技术,提高产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

四、发展目标

山东省将加快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压缩煤化工产业落后产能,重点发展深加工、精细加工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到2017年,全省焦化行业完成淘汰4.3米以下焦炉落后产能,焦化产业链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到2020年,煤化工产业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现代煤化工产业比重和精细化工率有大幅度提高。

重点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废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各项指标优于国家、行业或地方强制标准,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17年,煤化工产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13年降低3.5%;到2020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17年降低3%。

到2017年,建成鲁南、枣庄、菏泽、济宁、聊城、鲁北、鲁中等7个省级产业基地,到2020年,再建成潍坊、淄博、临沂等3个省级产业示范基地。

五、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促进现有初级产品向下游产品、精细化工产品、新型化工材料方向延伸,与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有机结合,培育形成化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清洁能源、焦化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链。

其中精细化工产业链,以甲醇、醋酸、合成气为基础,重点发展甲醇深加工产品、醋酸、尿素、聚丙烯、醋酸乙烯、醋酐、草酸、二甲醚、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低密度聚乙烯(LDPE)、二甲基酰胺(DMF)等产品。

清洁能源产业链,以甲醇为原料,生产醋酸、二甲醚、烯烃、变性甲醇燃料产品,形成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推广实施甲醇替代汽油工程,争取列为国家甲醇汽车试点省份,研究制订甲醇汽油推广应用实施意见

六、保障措施

现代产业体系的研究综述 篇7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界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来, 我国开始比较普遍使用该表述方法, 在有关领导讲话中使用比较频繁, 但是讲话中大多只是提到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并没有论述清楚什么是其科学内涵。而在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类文献还比较少。

从学科研究的角度, 产业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完成社会生产任务的一系列产业及其关系的总和。加上“现代”二字, 是表示了对产业体系的一种带有价值标准判断的取舍。关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界定, 其根本问题集中在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和阐述之上。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梳理,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 从三次产业的结构及比例进行界定

认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代”主要体现为三次产业的构成具有“现代元素”, 主张现代服务业应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占有决定优势的份额。发达地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0%左右的产业体系, 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的是“三、二、一”格局。

(二) 从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进行界定

这类观点认为, 产业体系的“现代”体现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要素方面。现代产业发展的主要要素应该是技术、组织、信息、文化等生产要素。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依托高新技术, 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 强调低消耗、少污染, 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系统。

(三) 从与传统产业体系的继承关系进行界定

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从传统产业体系脱胎而产生。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和融合为动力特征, 以对外开放和对内集聚为空间特征,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目标的产业体系。

根据上述观点, 笔者认为对于现代产业体系的界定, 主要在于对“现代”的认识和把握。首先, 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产业竞争力,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次, 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协调好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关键, 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 现代产业体系是以一国的传统产业体系为建立基础的, 因此由于各地区的产业基础情况不一样, 现代产业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二、现代产业体系的架构

党的十七大以后, 各地都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理论界也对此展开不断深入的研究。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 理论界、政府和政策研究者的现有成果多侧重于对现代产业体系应具备的性质进行讨论, 概况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提升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目标

现代产业体系必须适应创新竞争形势, 立足于追求知识创造、知识转化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通过将知识转化成为生产能力来化解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摆脱我国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困境。另外, 现代产业体系既要重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也要重视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在现代产业体系内, 企业竞争手段从数量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变为品质和价值竞争。

(二) 已有的产业基础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依托

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具备基础产业的基本特征和主导产业特征。一方面, 传统产业是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积累了重要优势的产业, 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 应对其进行改造提升来增加优势;另一方面, 现代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 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其发展能够增强主体产业群的竞争性和创新的活力, 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 优化产业结构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具有特有的功能和特定的时代特征。所谓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在中国的语境下实际上是一种产业发展导向或者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导向, 其核心是一个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

1. 先进的三次产业结构

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在于,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来形成各产业间良好的互动发展机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 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 而在第三产业中, 生产服务性产业的比重在50%以上或左右。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尽管在本国的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但是科技含量更高。因此, 现代产业体系是一种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占较大比例, 而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体系。

2. 合理的产业布局

产业体系的在本质上就是产业分工的架构, 其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地区分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我国与各国共同构成了世界范围的现代产业体系, 我国需要构建自身特色与优势, 努力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而在国内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 各地区立足自身优势的发挥, 打造特色和优势产业。

3. 协调的产业关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产业融合性和可持续发展是其重要的特征。一方面, 产业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快速沟通和包融;另一方面, 产业间有更加灵活的外部协作, 追求外部规模经济。

(四) 和谐的产业环境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保证

现代产业体系是由技术、管理、质量、人才等因素支撑的, 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 能将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内外市场互动和政策调控相协调。现代产业体系中, 产业具有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特征;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 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政府深度参与并以新兴制度保障其发展。

三、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

为了落实国家的政策方针, 关于制定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和思路的研究非常丰富。尤其是各地方政府, 纷纷提出建立地方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解与对策。另外, 关于围绕具体产业进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讨论也广泛进行, 如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等。各种对策归纳如下。

(一) 夯实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基础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立足自身优势的发挥, 打造特色和优势产业。

首先, 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 努力提升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一方面发挥大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分配资源、组织专业化生产、行业技术创新和管理现代化的龙头作用。另一方面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的产业集群和产业技术联盟, 发挥其聚集发展、组织竞争、技术创新的作用。

其次, 调整三次产业的比重。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从“加工型经济”向“制造型经济”转变;二是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三是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解决我国能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二) 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是提高产业体系化程度。从低成本为主导的传统产业体系, 转向以高附加值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首先, 调整协调产业的比例结构, 转变我国目前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局面, 以现代服务业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第一,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第二, 发展现代服务业, 而且要特别发展金融业、咨询业、会展业、管理业、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第三, 协调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其次, 统筹协调产业的空间布局。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 按各区域主体功能进行产业布局。强化东部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 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 增强大项目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 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最后, 强化体系功能, 提高体系化程度。一是加强优势产业。二是调整弱势产业。三是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四是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企业和产品集聚。五是加强产业平台建设。六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增强产业体系的活力。

(三) 创造协调的产业环境

创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外部环境与现代产业体系配套。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资源环境和政策环境。

首先, 改变产业发展对资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的条件下, 摆脱“滥用资源→制造产品→排放污染”的粗放生产方式, 用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来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 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化趋势, 将本国纳入国际产业的分工体系。在进一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的同时, 逐步实现由比较优势向核心竞争优势转变。以此形成具有开放性的产业体系, 并推动产品向产业链条的高端上移, 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再次, 根据国情选择以政府推进与组建的外生性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机制。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人力资本及科技方面的投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四) 以创新作为发展动力

产业体系的竞争优势源自于产业技术创新, 因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依赖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坚持从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出发探索路径, 全面推进思路创新、产业创新、载体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 以创新来化解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摆脱我国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困境。具体而言, 一是依靠自主创新, 提高生产制造的技术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二是创新产业组织模式, 培育新兴产业。三是创新产业发展体制, 包括新技术产业化推动机制、产业国际化推动机制等。

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与启示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循环化的趋势和产业演变规律, 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 通过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信息化、服务业主体化, 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现代产业体系的“现代”表现在与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 强调依靠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的制约瓶颈, 努力提高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来, 各级政府都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理论界也对此展开不断深入的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后, 为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规律, 急需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条件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回顾关于现代产业体系的相关研究, 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概念的认识与界定、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构架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对策, 期望能为理论界与决策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上一篇:毕业生给高一新生的建议演讲稿下一篇:国培计划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