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识字《树》范文
1、认识“树”,感受树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3、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文本中“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①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
②通过探究整合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虚实。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林德(1962-1996),本名林耀德,生于台北市城中区,原籍福建厦门,先祖侨居于缅甸仰光市。先后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私立天主教辅仁大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1977年开始创作生涯,次年发表诗歌和散文作品。著有诗、散文、长短篇小说等各类创作三十余种,编有选集《台湾新世代诗人大系》等四十余种;各项作品获国家文艺奖、梁实秋文学奖首奖、时报文学奖首奖等三十余项。
二、补充资料
林德散文的都市思维(章妮)
林德充分正视都市,而且还刻意倡导和创作了为都市谱写身世的“都市散文”。他认为“整部人类文明史无疑将发展中的箭头指向都市化的路径„„现代都市终究是我们生活所面对的现实”。都市的一切表征——铁轨、大厦表面的铜面减光玻璃、升降机、熔焊面罩等都可以入文。生活在都市的诗人应该“紧紧抓住时代的咽喉”,“以人的自觉与都市化的思考,去前瞻和关切未来”(《都市中的诗人》)。诗人的“自觉”不仅使他意识到“这一切正是文明的本身在说话”(《靓容》),还使他清醒地看到都市中繁荣靓容里的难以解决的“文明苦果”——罪恶、噪音和污染等。在书写都市各种表征的同时,他显示了对它们的理解。因为他把都市与田园、乡村、城镇同看做“人类改造地球不同程度的现象”,认为“在农业步入工商业化纪元之后,那一望无际的单一作物栽培只有在温度和色泽上与沙漠有所区别,这种残酷的重复和单调本质又何异于都市中一式的水泥窝巢”(《都市中的诗人》)。它们是都市的必然之物。都市与文明勾连在一起时,已经不再是具体的、传统意义上的都市,它隐喻的是文明状况和文明进程。故而,他“心灵精神家园”层面上的乡愁并没有指向温煦的田园和乡村,而是直指都市文明。在虚构和想象中书写都市符征——洗衣机、果汁机、冷气机、电视机等,他全力展示的是人被自己创造的文化和各种类象包围起来,人的主体性不得不退让给物的世界。“拥有电话机的房间是阳性的,而没有电话机的房间自然是阴性的;拥有主机的房间是主人,拥有分机的房间则是奴仆”,都市文明的符征以其硬度和质感划分了人类文化的结构,规定了人的位置,以其“冷漠性表征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冷漠性”。他的都市思维不仅关照显在的符征,更多地是对深层都市文明内涵的发掘。《宠物K》以短小的篇幅,讲述“我”饲养的一只宠物——乌龟K在水中忍饥养自己的宠物——两只孑孓。“在这种连弄臣都不再可靠的世纪,人类饥渴的性灵益加需要宠物来弥补情绪上的失落”,人饲养宠物,无名的宠物也有自己的宠物。人就是宠物,宠物就是人。K的被拘束、无名性以及性灵的失落也是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境况。从日常生活经验到都市现象,再到对都市文明内涵与机制的探讨,林德在散文中实践着他自己的提倡:“要表现人类在‘广义都市’下的生活情感,表现现代人文明化、都市化以后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他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多变性。”
林德散文的形构融合诗与小说,并有浓厚的科幻意味。他创作时,不再像上一代诗人那样有意识地在写诗歌或散文,而只是在经营一个作品。因而,他的散文突破了文类界限,形式的选择成为一种策略,原来在散文处于附属地位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成为他散文的重要元素。内含在正文意念深处的意识状态与思考痕迹构成他散文的“隐藏作者”。林德在《传统之轴与前卫之轮——半世纪的台湾散文面目》里指出:“小说的虚构、诗的跳跃、戏剧的张力无不可以渗入散文创作思维,使得散文的文类框限和‘刻板印象’得以解除魔咒。”
三、导入新课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笔下创设了两个浪漫的形象----橡树与木棉,它们作为人间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道家学派的先哲庄子也提到了一棵树,在它的寓言中,凤凰非此树不栖息,它就是梧桐,梧桐既是庄子对滚滚尘世的追求。那么,作家林德笔下的那些树,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四、展示课件
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树的图片(捕捉课文细节),设疑: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树?
五、品读全文,理解课文
1、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在课文中都谈到了哪些树?重点说到得有哪几种?
提示:菩提树、圣诞树、棕榈、桑、松
重点:菩提树、圣诞树、棕榈
2、寻找文中关于菩提树的描写并思考:菩提树在本文中有什么特点?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提示: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
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
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一生
关联佛教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静穆安详,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作者态度)
补充: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3、圣诞树是什么宗教的象征?在文中,作者认为它渗透了什么主题?
提示:基督教救赎
补充:圣诞节只是基督徒庆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圣诞节的庆祝与基督教同时产生,被推测始于西元1世纪。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4、棕榈在作者笔下体现了什么品质?
提示:倔强忍耐
5、棕榈树和回民之间有哪些共通性?
提示:在干涸的险地随遇而安,倔强的性格正和生存期间的回民吻合6、作者对圣诞树和棕榈树的态度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
提示:圣诞树:现代商业文化的一种仪式改变了其原初的含义,对此作者表示了深深的忧思同时隐含着批判——依附于殖民主义。
棕榈树:在干涸的险地随遇而安倔强的生存顽强坚韧引起了作者的感佩同情。
桑属于民间朴实清严。
松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化身。
六、合作探究
同样是面对苦难,同样是去抗争,你怎样去看待菩提树和棕榈树的抗争呢?(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学习小组的伙伴们交换看法,最后推选出一个代表谈谈你们的见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做一个深度的思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阐释的不同的文化,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树”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预设答案: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表现„„东方宗教“觉者”是安详的;伊斯兰是倔强、故我的„„
点析:学生很容易分别找出菩提和棕榈的各自个性,引导学生把两者对比分析是提高学生整合分析能力的关键。要让他们尝试从课文字里行间把握情感。
七、小结
本文中这些树各有其精神内在,菩提的坚忍,桑树的清朴都值得让我们去反思。希望此生,同学们都会长参天大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活着的时候能给人带来阴凉,即使倒下了也能成为世界栋梁!
八、作业
苏教版中的词串内容教学, 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可读性三个特点, 有助于儿童识记汉字;能帮助儿童认识事物, 获得美感体验, 形成审美能力;对阅读和写作具有过渡功能。
充满童趣的《识字6》教学, 凸显了苏教版的“词串识字”四大功能, 即教材主编张庆先生所说的“识字功能、认识事物功能、审美功能和铺垫功能”, 有效落实了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将识字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突出识字功能
为了尽可能地发挥学校这个特定的母语环境的优势, 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文从字”观 (即学习文章要先识字, “扫清了障碍”, 文章也就会读了) 转变为“字从文”的新观念, 亦即识字要在学习语言、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实现。这就是说, 教育者应该在特定的母语环境中创设“字从文”的教学情境。而这个教学情境必须是由一个学习语言的特定母语环境和一个提供“字从文”的“文章”组成的媒体环境二者构成。只有通过适宜的媒体环境, 才能够使儿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 依循“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原则, 达到有效识字的目的。
顾名思义, “词串识字”就是将孤立的汉字, 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使其成为合辙押韵的“韵文”, 让学生在诵读词串中识字, 提高识字的效果。换一个角度来说, 词串识字就是以准韵文的形式, 将一组词语按其内在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 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 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例如, 教学伊始, 教师就请学生快速把语文书打开, 翻到78页, 借助拼音读准词语, 读通韵文, 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这是让学生在预习过课文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进行了由字到词的复习。在检查认读的过程中, 教师可适时地指导学生区别“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多音字”等读音的不同。在自读后的检查过程显得很扎实。
在词串的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在哪一个环节, 无论是在落实哪一个功能, 教师始终将识字功能的落实放在第一位。如词图挂钩认识事物, 借助联系强化了识字;在读“词串”想象画面时, 利用“词串情境”和“词串音韵”的节奏强化了识字;在整体诵读过程中, 利用词串准韵文的语言环境强化了识字。
二、词图联系, 落实认知功能, 不忘识字
《识字6》这一课的词串, 选择了祖国的北方草原、东海之滨、南国海岛、西部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串联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篇“准韵文”。它所要描述的是祖国的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幅放大了的中国地图图,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与词语挂钩的兴趣。借助课件,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祖国的辽阔与美丽, 能够使他们获得新的信息, 可以很好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下面为具体的教学片段。
教师:这些地方究竟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祖国地图) 。
教师一边指地图一边简述:这是我国的地图, 它的形状呀就像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塞北呀就在大公鸡的头部和脖颈处。在长城的北面, 因为塞北有很多辽阔的大草原, 所以整个地区面积很大! (生齐读) 那我们的江南在哪里呢?江南呀就在大公鸡的胸部, 跟刚才塞北比起来面积可就小多了, 它在我国的东部。 (生齐读) 在我国的最南边有一小块伸到大海中的小岛, 这就是———海岛。 (生齐读) 因为它的四周都是海, 所以我们称它为———“海岛”, 也叫海南岛。那高原在什么地方呢?高原呀就在大公鸡漂亮的尾巴上面, 它在我国的西部, 我们经常说———西部高原。 (生齐读)
然后, 教师创设情境, 带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东西南北, 一起到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 学习词串韵文。通过“读”让学生走进语言,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从整体上把握词串识字的特点, 张扬了学生个性, 培养了学生语感, 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理念。在充分认读的基础上, 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 帮助学生提升认识事物的能力, 同时强化识字的效果。
三、边读边想, 连词成串, 在朗读中落实审美功能
“词串”用留白的方式, 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着词串, 眼前就会出现具体的事物, 就会浮现出一个优美的画面。还以上面的教学为例, 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关于四个地区的美图, 并配上音乐, 然后让学生在美景中感受各处的美景, 再指导学生一边想象眼前出现一幅辽阔绚丽的美景, 一边读着词串。在学生的朗读声中, 我们不得不被词串的富有音乐美的音韵和节奏所打动, 会觉得词串是一首乐曲。这样, 我们就会随着旋律进入词串所描绘的意境。因此, 对于词串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
四、温故知新, 形成积累, 落实铺垫功能
教材词串的编写采用了韵文的方式, 整个四行读下来, 合辙押韵, 非常上口。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 人的大脑特别善于对韵文、韵语的记忆。这样朗朗上口的词串, 如果能够通过诵读积累下来, 那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
此外, 教师还要善于抓住知识点内在联系, 拓展认知的空间。以下面具体的教学片段为例。
教师:小朋友, 祖国的南部骄阳似火, 而祖国的西部却雪花纷飞, 终年冰雪覆盖, 异常寒冷。下面,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高原那不一样的风情吧!
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冰雪)
教师:这让你想起了我们不久前学过的哪些成语? (学生齐背关于冬天的成语)
教师可以从把握教材前后的联系入手, 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课与课之间的内在的隐性联系, 就能搭建起一个更加宽阔的认知平台, 让他们乐此不疲地投入到与文本、教师、同学之间的对话中去, 就会使那些充满灵性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 并不断得到认同和放大。这对于帮助低年级学生积累常用词语, 丰富表达词汇, 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可使学生的阅读“视幅”得到拓宽。而教师对词串识字“铺垫功能”的落实, 是在温故知新、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实现, 同时也是借助词串来识字, 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强化对生字的识记。
词串识字教学的空间是广大的, 有待于我们一线教师去不断探索与实践。只要我们深刻领会词串识字的编写理念, 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识字教学的上空定会出现一道无比亮丽的风景线。
摘要:要想让识字教学富有趣味, 教师必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快乐识字。
关键词:在儿童视野下,阅读教学,情趣,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林崇德.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
小学阶段,特别是第一、二学段识字量大,要有重点地解决问题。80左右的字义学生理解,不用费时过多,只引导学生辨析同音字的形、义,分辨形近字、音近字的音、形、义,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一字多义,不常见的字可让学生查字典、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义项即可。汉字量大,且形体复杂,要找出学生自学有困难的字,进行重点突破。字形字义教学也有规律可循,利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知识可帮助学生理解形音义,还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熟带生、偏旁带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解部件、编歌谣、顺口溜、谜语、小组合作等,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的音、形、义。
一、教材简说
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这些课外活动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就是这些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就在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他们学会了审美,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创造,学会了做人。本课的十二个词语,描绘出一幅幅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学生通过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一定会感到熟悉、亲切、有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注意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朗读时要注意词语结构的特点,读出韵律美。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认的字中,“钢、琴、喂、航”由于受方言的干扰,学生不容易读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拼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弹”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án”。生字的呈现,可以先出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再认读生字。要鼓励学生运用了解的汉字构字特点以及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自读课文,勾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图文对照,熟读词语;动手动脑,记忆字形。
在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汇报、“小老师”领学等形式进行反馈和正音、辨形。可让学生从“戏、航、琴、钢、弹、养”这几个字中,自由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字、感兴趣的字进行口头组词语的练习。
可用“猜字”、“鼓掌传字”等游戏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学习兴趣。“胡、戏、棋、钢、弹、琴、养”这七个字是本课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的字,教师可在指导读词语的基础上,抽出来指导书写。“琴”字要强调下面是“今”,不是“令”。“胡、戏、棋、钢、观、弹”等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仔细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词语,表现的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学生均有所感知。有的可能对文艺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对科技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对动物饲养了解多些,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向同学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活动与乐趣。学生体验不到的,可借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加以了解。
要将看图和读词语结合起来,朗读词语时在头脑中要形成画面。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读出课文的韵味,如,×—×—×(练—书—法),×—××(练—书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
(三)实践活动
1.课后练习中的“读读说说”是扩展词语的练习。要求学生仿照例子,用“戏、航、琴、钢、弹、养”口头组词。
2.游戏“快乐传真”。表演者可选择最熟悉的一项活动,用动作表现出来,请同学猜。猜对了,可以向表演者提有关这项活动的问题;猜错了,必须回答表演者有关这项活动的提问。
3.模仿本课,结合学校生活实际,编写“校园活动三字歌”。
4.学唱一段京戏或其他地方戏。可以找录音带或VCD跟着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写字教学
(一)观察
认真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比较
差异比较:在比较中探究相同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差异。如,“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并且都是左窄右宽。不同的是:“棋、弹”,左右一样高;“钢”,左高右低下对齐;“观”,左短右长。
优劣比较:在优劣字的比较中,把握字的结构的密与疏,笔画的收与放,使学生受到审美训练。如,“琴、养”中间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老师可出示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字,进行比较,防患于未然。
(三)分析 字的结构、笔画特殊,学生把握有困难时,老师可帮助分析,示范指导。如“琴”字,上下紧凑,中间舒展,撇与捺是整个字的灵魂,书写时既要注意笔画的舒展,又要注意组合时撇尾低,捺脚高。
(四)实践
仔细领会,悉心模仿,激励评价。评价时老师可以改评分制为奖励制,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在旁边印上一颗小五星作为奖励,比一比,看谁得的五角星多。做到自评、小组评、老师评相结合。
五、资料袋
1.本课几个艺术术语简介
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按字体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楷书常见的有欧体、颜体、柳体。
二胡弦乐器。又名胡琴。音色刚柔多变,既能演奏柔美、委婉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
京戏我国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是我国的国粹。流行地区很广。清代中叶由徽汉等剧种进入北京后演变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称皮黄戏。2.根据本课词语编写的儿歌
篇一: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本学期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在教〈〈口耳目〉〉时,我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篇二: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1、“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引导学生尝试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并能通过同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感悟中识字。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2、识字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凸现识字教学的特点,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如:认字与阅读相结合;认字与读写相结合;认字与词语理解相结合;认字与字的音、形、义融为一体等方法。在识字3的教学中,由于该识字是通过三字歌的语言形式来呈现的,读起来节奏感较强,而且琅琅上口,学生读起来特别有兴致,抓住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多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认字,读中识字,课堂的识字效果显着。在本识字的学习中,除了识字,学生还增长了有关民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在这两个识字的学习中,由于南方气候的特殊性,学生对秋天缺乏亲身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因此学起来,有被动接受的感觉,只能通过图片加以想像。再者,学生对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缺乏认识,对识字2里面的内容不甚理解。
4、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扩大识字量。
篇三: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今年,我首次教学新课改的二年级语文,我发现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多,写字量也特别大。二年级上期就要会写350个字,除此之外还要会认450个字。
一、字理识字的方法
根据具体汉字的特点,字理识字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借助字形表意识字,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构造分析,还有的需要将二者相结合。
1.说明字形表意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有一些汉字的字形通过描摹指示的对象形成,这样的字可以通过字形分析识字。在字理识字中,分析字形表意的汉字通常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如“中”,从字形上看,竖画从“口”中间贯通,表示正中、中间的意思。
这一类汉字,往往越是早期的字形,象形意味就越明显,所以常常需要联系古文字形来了解字形的来源。比如“月”字甲骨文作像一轮弯月。“目”字甲骨文作像眼睛的形状,后来在字形演变过程中变成了竖向,变成现在的“目”字。这些汉字的字形都来源于所指示的事物的形状,但经过字形演变后,象形的程度下降,大多看不出字形来源了,通过联系古文字形,可以让学生找回字形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识字。
进行字形表意的分析时常常需要借助的古文字形有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其中,甲骨文、金文的象形程度高,但是与楷书字形差距比较大,小篆的象形程度较低,但与楷书字形差距小,教学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古文字形。
2.分析汉字构造
分析汉字构造是一种更常用,也更容易被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字理识字中,进行构造分析的通常是会意字和形声字。会意字由表意的构件组成,如“歪”,不正就是歪,“不”和“正”两个构件合起来表示“歪”的意思,也组成了“歪”的字形。形声字则更为常见,如“枯”,“木”是形旁,表示和树木有关,“古”是声旁,声音和“枯”相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几千年来汉语的演化,很多形声字的声旁与形声字的读音变得不同,所以形声字声旁的读音与形声字相同或者相近,而不是完全相同。
汉字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构件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进行字理识字时,要以通行的简化楷书字形作为字理识字的依据。如在《丁丁冬冬学识字》中有“齿”字,甲骨文字形作像人的门牙,明显是象形字。然而在演化中,人们在这一象形的构件上加上“止”作为声符,字形变作则是一个形声字了。当我们分析“齿”的结构类型时,不能因为最早写作是象形字,就认为“齿”也是象形字,而应就“齿”的字形进行分析,是形声字。
3.综合运用
有的汉字需要在分析构造的基础上说明构件表意,如《秋天到》一课中有“歌”字,这是一个学生极易写错的字,很多学生容易把右边的“欠”写成“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分析“歌”字的构造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形声字,“哥”是声旁,读音与“歌”相同,“欠”则是形旁。然而“欠”与“歌”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呢?这是一个象形的构件,需要联系古文字形来说明。“欠”的甲骨文字形作像一个跪坐的人形张大嘴巴的样子,小篆字形作《说文》:“欠,张口七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所以“歌”字从欠,表示的正是张大嘴巴唱歌。通过这样的字理识字,既让学生了解了字形来源,又区分了易错的偏旁,一举两得。
二、字理识字的原则
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理解接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字理识字时还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1.不确切的不讲
汉字学是一门相对比较专业的学科,需要系统的学习才能建立相关的知识。如果教师本身对于某个汉字的字理把握不确切,那么就不应当传授给学生。还有的汉字的字理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这样的字也不适合讲给学生。
2.讹变后的汉字,不适合进行字理识字
汉字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讹变,讹变指的是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由于误解字形或为了书写的方便而破坏原本表义结构的形变。如“桑”,甲骨文作,像桑树之形,后来人们把树枝和树干割裂来看,将三个树杈误认为是三只手,把桑写成了并由此演变为楷书的桑字。像这样经过讹变后的字形跟字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教学时不适宜采用字理识字。
3. 对于简化字进行字理分析时要慎重
这里的简化字指的是实行文字改革时颁布的简化字,与其对应的是繁体字。从字理识字的角度来看,汉字的简化有这样几种情况,接下来一一进行分析,并指出相应的字理识字的策略。
一是简化后汉字的形体构造与繁体字基本相同,这样的汉字不需要联系繁体字甚至古文字字形,可以直接通过简化字进行分析。如“门”,繁体作“門”,像门的形状,简化后的“门”同样像是门的形状。再如一些通过简化同类偏旁形成的简化字,如“让”“讶”等字通过简化言字旁而来,学生只要了解“讠”和语言有关,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形声字。
二是简化后的汉字形成了新的字理依据。如“种”,繁体作“種”,是形声字,“禾”为形旁,“重”为声旁。简化后,声旁简化为“中”,声音与“种”相近,“种”依然是形声字。再如“宝”,繁体作“寶”,《说文》云:“珍也。从宀从王从貝,缶声。”则“寶”是一个形声字,简化后,“宝”字从宀从玉,家中有玉就是宝,变成了一个会意字。像这样的字还有“泪”“从”“尘”“双”“云”等,它们经过简化后形成了新的字理依据,那么在识字时应该按照简化后的字形进行分析。
以上这两类汉字虽然经过了简化,但是依然可以进行字理分析。有些简化字则丧失了字理依据,不适合进行字理分析,如:“鸡”,繁体的“鸡”写作“雞”或“鷄”,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奚”是声旁,右边的“隹”或“鳥”是形旁。简化的“鸡”字从“鸡”而来,“鳥”简化为“鸟”,仍可表义,但是声旁“奚”简化为“又”,和“鸡”的声音毫不相关,所以“鸡”已经不再是形声字了。在教学这样的汉字时,可以告诉学生“鸡”字右边“鸟”表义,但是如果引入繁体字讲解“奚”表音,再与简化后的“又”建立联系,反而增加学生识字的负担。还有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的字需要教师在讲解时格外注意。
4. 汉字本义与使用义差异大的不适宜采用字理识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韵文。
2.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蜡,梅,翠”等生字。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现在都穿什么衣服啦?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
2.冬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瞧(出示挂图)你们觉得冬天怎么样?
二、说话学词语
请小朋友说说黑板上都有哪些景物?(提醒:小朋友观察的时候要按照一定顺序,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上到下。)
⑴生读词卡,贴词卡。
⑵交流:冬天到了,天气怎样?
哪些植物躲到洞里过冬了?
哪些植物不怕冷呢?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你知道这12个词语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组织学生通过“找朋友”游戏,把词语分类,分成冬天气候、植物、动物和运动项目四类。
3.学习生字词。
⑴想要读好韵文,必须把生字词语会读了,读准了才行。请小朋友根据拼音读准词语。
⑵“小老师”教学字音,必要时,教师帮助正音。“绳”是后鼻音;“滑”是三拼音节;
“刺、翠”的声母都是平舌音。
⑶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读,直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每个字音。
⑷小朋友,有不理解的词儿吗?师生交流,共同解答。
蟒蛇:我国最大的无毒蛇,冬天要冬眠。
蜡梅:因为蜡梅在每年的冬末开放,所以人们又称它“腊梅”。
4.练读所有词语。
⑴师先范读,以“词串”的形式读,每个词串内的词读得稍紧凑些。
⑵学生练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雪蜡翠蛇刺滑冰绳
2.开火车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用编字谜、编顺口溜,换部件,分析结构等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
翠:小卒字头上插羽毛。
蛇:虫+它,虫字变得瘦一点。
滑:三点水+骨(及时书写骨的笔顺)。
绳:绞丝旁+口+电,注意右边部分要紧凑。
刺:左边部分与木有关,中间不封口,口诀“刺字中间不封口,封口不成刺”。
3.指导书写前四个字。
⑴认识新偏旁“羽字旁”,出示“翠”与“羽”,启发学生观察比较,掌握两者的区别。“羽”字的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钩,作偏旁时则都变成了横折。
⑵自学笔顺(见练习5)
⑶交流: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教师讲解并范写。
⑷学生认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姿势。
四、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2.诵读词串。完成同步导学1—6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卡片。
2.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可以帮它找个朋友吗?
二、朗读感悟
1.冬天到了,天气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⑴引导学生表达。
⑵看看雪下得怎么样,风吹在身上怎样?指导读好词语。
⑶是啊,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鹅毛大雪下起来了,气温一下子下降了,让人感到特别冷。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
对,这是因为北方来了一股强冷空气,这种强冷空气就叫“寒流”。
⑷齐读三个词:寒流北风大雪。
2.在冰天雪地里,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⑴指名说,你们喜欢他们吗?那就好好读读这三个词,好好欣赏一下它们吧!
⑵这么冷的天,这三种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里,多坚强呀!你佩服它们吗?齐读。
⑶这三种植物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很多人佩服它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岁寒三友”,人们还写了许多诗歌赞颂他们呢!谁来背背看!
(相机提示:陈毅《青松》、王安石《梅花》等,引领学生熟读成诵!)
⑷冬天除了“岁寒三友”,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
3.植物们不怕冷,可小动物却早早地躲进洞里去了,看(出示图片)它们是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呀?(指导说话)
⑴谁有本领读好这三个词的?指名读。
⑵蚂蚁躲在洞里多舒服呀!到了冬天,刺猬、蟒蛇吃得饱饱的,早早地躲在洞里睡觉了,它们要睡上一个冬天呢!我们可不要去吵醒它们!
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你还知道那些动物冬眠吗?
4.小动物们怕冷,你们怕不怕?看,小朋友在雪地里干什么呀?
⑴指名说,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出示:今天早晨,小朋友们在雪地里锻炼,他们有的,有的,有的……
⑵你最喜欢哪种运动?读好这三个词。
⑶那你们能用读来表达对冬天的喜欢吗?
5.诵读词串。
6.试着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完成同步导学第8题。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冬天的气候、植物、动物、体育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还知道哪些描写冬天景物的成语和古诗?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交流。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剩余的4个生字,认读。
2.检查,说说“刺、猬、冰、滑、绳”的笔顺。
3.你认为哪个生字最难写呢?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师生共同观察应如何写好它,师范写并提示间架结构应如何摆好。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继续学习生字词,巩固字音、字形。
3.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生机勃勃和生活情趣。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背诵有关“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归类识字的韵文
二、有感情阅读,背诵韵文
1.读本课韵文。
2.哪些词语介绍了冬天气候的特点?
(读第一组词语)
3.哪些词语向我们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
(读第二组词语)
4.哪些词语使你知道了在洞中过冬的三种动物?
(读第三组词语)
5.剩下的三个词语是讲述哪方面的?齐读第四组词语。
6.指导有感情朗读。
读出植物不畏严寒的坚强,孩子们生机勃勃的面貌。
三、练习学习生字
1.看笔顺描红。
2.反馈:说说“刺”、“滑”的笔顺。
3.指导写字。
“梅”、“滑”、“绳”:左窄右宽。
葡萄树
我外婆家种着一棵“宝石树”。这棵“宝石树”也就是葡萄树。
葡萄树的茎的颜色和爬山虎茎的颜色变化规律一个样儿。葡萄茎先是嫩红的,然后变成翠绿的,后来变成了灰色,最后又从灰色的茎里抽出绿色的“丝绦”。
在六七月的强烈阳光下,在各个葡萄树上的枝头结出了一串串晶莹的“绿珍珠”。这时候的“绿珍珠”还不能吃,如果你现在吃掉了一颗,肯定酸掉牙齿!
到了骄阳似火的八九月份,各个藏在碧玉似的叶子里的“绿珍珠”被太阳烤成了“紫钻石”。一串串的“紫钻石”一点也不酸,还非常的甜呢!你只要播下一层薄薄的皮,咬一口葡萄的肉,甜甜的汁水一直甜到心底,更别说是果肉了,果肉是更加的可口。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3个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认识4个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
2、认识4个偏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沙、捉、珠、环”4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王”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珠、环”4个字,认识“王”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识字氛围
1、老师邀请大家一起玩比手劲的游戏。同桌两个小朋友两人一队就可以进行。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创设了十分轻松的识字氛围。教师相机将“比手劲”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读一读。
2、在生活中,你平时还会和小伙伴们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
3、还有一些游戏大家可能不知道,也很好玩,想知道是什么吗?
二、我会识字
1、仔细地看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把你知道的游戏名称大声告诉同学们。教师相机将游戏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2、自己读读诗中的词串,哪些游戏你玩得特别棒,就把它的名称大声念出来,在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出示相应的游戏名,并记住相关的生字。
3、再读词串,哪些游戏你还不会玩?念给全班小朋友听一听。在念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说说游戏的规则,或者演示一下游戏的玩法,然后再读读游戏的名称,在玩玩读读的过程中自然识字。
4、小组竞赛,检查识字效果。
三、我会写字
1、选择最感兴趣的字,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通过交流记住生字。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关键笔画的写法,力求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
3、练写生字,写完后互相交流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迷、皮、铁、房”4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车”和“户”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迷、皮、铁、房”4个字,认识“车”和“户”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
出示各种游戏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一起找朋友,卡片与黑板上相应的词卡贴在一起。
二、合作交流,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学会的字的结构,通过交流记住生字。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关键笔画的写法,力求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
三、练写生字
学生练习写生字,写完后互相交流欣赏。
四、将生字拓展到生活中
1、你还会玩什么游戏?请把它的名称写在小卡片上,明天带来贴在教室里,互相认一认,说一说。
文/周金梅 罗 蓉 【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沙”“海”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春天美景。
2.队旗、铜号、铜丝等实物。
3.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师: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发芽了,小柳枝也抽出了嫩绿的芽儿,多美啊!(教师出示春天美景课件。)
师:多美啊!春天的海边更美,你们想去看看吗?
教学设想: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利用实物认识生字,学习第四小节
1.学习“旗”字。
师(出示队旗):这是什么?
生:红旗、旗子、国旗„„
师:这是少先队的——
生:队旗。
师(出示卡片“队旗”):谁来读一读?(学生读。)
师:我们这里有多少队旗?
生:一面。(教师把词语贴到黑板上。)
2.学习“铜”字。
师(拿出铜号):这又是什么呢?
生:号。
师:是用什么做的呢?
生:钢、铁、铜。
师:这是用铜做的。(教师出示卡片“铜号”。)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词呢?(学生读。)
师:老师这里有多少铜号?
生:一把铜号。
师:我们怎样识记这两个字呢?(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如用“铜”字组词。)
3.学习“领”字。(教师出示卡片“红领巾”。)
师:现在我们就组成“红领巾”中队。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字呢?(学生读。)
师:他读对了吗?后鼻音要读准,三声也要读准。(学生再读。)
师:大家都戴上红领巾,我们就成了——
生:一群“红领巾”。
师:我们现在已认识了三个生字朋友。待会儿,我们还要用猜字谜、编儿歌、讲故事的方法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旗手、号手,快带领大家出发吧。
(学生开心地笑了。)
师:多开心啊!小朋友们发出了——
生:一片欢笑。
教学设想:语文即生活。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实物识字,不仅可让学生认识生字,还可以促使学生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利用升旗、戴红领巾等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旗”“铜”“号”“领”等生字,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创设红领巾中队可深化学生对生字的理解,让学生体验生字与生活的关系。
三、学习第一小节
1.看图说话。
(教师播放海滩画面。)
师:到了!到了!我们赶快往海边跑吧!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海滩。
生:还有一只美丽的海鸥„„
2.读课文认字。
师:课文这个“导游”是怎么介绍的呢?大家翻开课本第95页认真读一读第一小节。读不准的字要多读几遍。
(学生读。)
师:大家读得多认真啊!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教师利用课件检查学生读生字。)
师:你们能记住这些生字吗?快和小伙伴们商量商量吧。过一会儿,老师要看哪个组的办法最好。
(学生说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海滩”画面,让孩子们在欣赏美丽海滩中认识“鸥”等几个生字,孩子们在探求生字的含义中会学得更快乐和更牢固。
3.学写生字,欣赏字形。
师:小朋友们都会认了,真棒!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写得最美。
(教师利用课件在田字格中出示生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写一写,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师:海的“氵”要写在一条弧线上,“母”的第二画是横折勾,不要断着写;写“氵”时要写窄一些;写“母”时要写宽一点。“军”的第二笔是横勾,竖要写得直,要像军人一样站得直直的。
(学生写字,教师评价。)
教学设想:利用“像军人一样站得直直的”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形体,可让字的深刻寓意和字的漂亮外形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印记。
四、回归课本,说数量词
1.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太聪明了,现在就既会认又会写了。老师要奖励大家去军舰上玩。走!好大的军舰啊!在这里读书肯定很棒,大家试试吧!
(学生用不同方式读第一和第四小节。)
2.说数量词。
师:读完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有一个“一”字和一个量词。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数量词还有很多。谁来说说呢?
(学生说数量词。)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让学生走进“对子王国”,先去认识我们的老朋友,再学习新对子朋友。识字中,通过和字宝宝交朋友,并坐上“识字列车”一同去游览“对子王国”。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学生有了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他们主动地学习,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趣味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对子王国的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鼓励他们同桌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开列车”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后半步通过“摘苹果”和“快乐快慢读”的游戏让学生趣味识字,加强巩固。
3.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教学反思《二年级识字四教学反思》。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还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教学中,我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主观能动的人,我们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但不能代替他们成长,所以,我要求自己从领导者变成引导者,由教育者变成鼓动者,从组织者变为策划者,由管理者变为指导者,让学生当“演员”,我当“导演”,创设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书写生字的时间太仓促,练习不是很到位。
【二年级识字《树》范文】推荐阅读:
二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07-12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三07-25
二年级《识字6》教学反思09-29
二年级识字说课稿10-25
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初探论文10-17
二年级下册《识字7》课堂实录10-28
二年级下识字7公开课教案05-27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八》教案07-04
二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7教案 苏教版07-16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教学设计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