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一 教案(通用6篇)
文言文复习专题一
教 案
一、复习目标:
1. 复习《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两课.2. 掌握两课重要的实词和虚词.3. 迁移训练.二、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两课重要的实词和虚词.2.迁移训练.三、复习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作业.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齐师.伐我 衣食所安. 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 小大之狱. 公将鼓.之 下视其辙. 再.而衰 肉食者鄙. 徐公何能及.君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望其旗靡. 小惠未徧. 弗敢加.也 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 齐师败绩.. 既克. 彼竭.我盈. 谓.
其妻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今齐地方.
千里 百度教案、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王之蔽甚矣 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修八尺余 ..期年之后 朝服衣冠 ....宫妇左右 ..2.辨析词义.百度教案、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 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情 可以.一战 皆以.美于徐公 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客从.外来 必以信. 小信.未孚 虽.不能察 虽.欲言,无可进者 战于.长勺 欲有求于.我也 皆以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公与之.乘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王之.蔽甚矣 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
视之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闻.
寡人之耳者 燕、赵、韩、魏闻.之 登轼而.望之 而.
形貌昳丽 百度教案、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3.划分停顿(划一处).可以一战 战于长勺 下视其辙 惧有伏焉 朝服衣冠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三)学生读课文和书下注释,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四)课堂迁移训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伐崇为民
文王欲伐崇,先宣言曰:“予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予将来征之,唯为民乃伐崇,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注释:
崇:又称有崇氏,相传在唐虞之时,为鲧之封国,在今河南嵩县.崇侯虎:崇侯即崇国国君,虎为名.父兄:古代君主对同姓臣子的敬称.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这里泛指牲畜.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予闻崇侯虎 听狱不中 ...毋伐树木 死无赦 ..2.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宣言曰 :宣布 B.不敬长老:年老长辈 ...C.唯为民乃伐崇:为了,替 D.毋动六畜:杀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
百度教案、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
4.文王为何能不战而胜崇呢?
(五)课后提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梁君出猎得善言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注释
梁君:即魏国国君.彀弓:拉开弓.骇:吓走了.御:车夫.抚矢:按住箭.作色:改变脸色.与:帮助.顾与:反而帮助.卒:终.惠于民:对老百姓施及恩惠.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梁君谓行者止 梁君忿然作色怒曰 ..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 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幸哉!今日也!
吾猎得善言而归.3.梁君的态度前后有很大的不同,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复习目标:
1.复习散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1.能够整体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能初步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5.能对作品进行筛选整合。
三、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四、关于散文阅读的考点解析
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满分策略:(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3)能多写就多写。(4)答案要紧紧围绕主题思想。
例如:
考点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满分策略: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考点三: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考题形式: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满分策略: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满分策略: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考点四: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考点五:开放型试题
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
B.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熜的年号。
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D.“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也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C.金石学: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5.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6.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D.饷银:用于军队日常开支的银两。
7.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8.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如“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9.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0.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为 “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1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1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D.佩鱼即佩戴鱼袋。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三品以上穿紫衣者用金饰鱼袋,五品以上穿绯衣者用银鱼袋,此即为“章服制度”。1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C.“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1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15.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称已故的母亲为“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答案精析
一、作文当从审题入手。同学们的作文“不能切题”、“内容淡薄”,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读题时没有唤醒生活,没有接通生活,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胡乱地堆积了一些文字。“审题”是作文“切题”的第一个环节,其实,在考场上,唤醒生活,让作文与生活对接很重要。运用 “三句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三句口诀是: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
首先,强调“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把大题目演绎成一个小角度(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大题小做,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
第二,强调“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文章既然是作者对生活的记录和感受,那就应该明确地表达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文章的主旨,它是故事的灵魂,主宰着故事的剪裁和行文的倾向。
第三,强调“通过描写彰显主题”
只是概括直白的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的记叙文决不是好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
记住:在考场作文这样严酷的竞争中,写生动的故事是极易使阅卷者“单调乏味”之中“眼睛一亮”的。“三句诀”的步骤是: 根据题目,快速构思——想好“一个故事”——确立“一个主旨”——写好“一组场面”——连缀成篇。
现以考场命题作文“考试”为例进行赏析:考 试
小松高考落榜了,看见同学们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欢呼雀跃的情景,他独自一人默默离开。付出了,却没有收获!小松实在想不通。他不想回家,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天气不热,可汗水却湿透了他的衣裳。
路过一家商店,忽然感觉有点口渴,小松拿了瓶饮料,从身上掏出仅有的一张百元钱递给老板。
“小弟,对不起,这钱是假的。”老板说道。
“这怎么可能,您再仔细看一下。”“没错,这的确是假钞!”老板肯定地说。
像似晴天霹雳,小松懵了。这可是父亲辛苦挣来的交给我买米的钱呀!小松忽然感觉像坠入深渊一样,心直往下沉。„„
“小弟,买几个梨吧,这是我自家种的,便宜点卖给你。”
小松停住了脚步。身边是一个老汉,身材很瘦,穿着一件旧背心,头戴草帽,正微笑地看着他。小松回过神来,灵机一动,“轻松”地挑起梨来。
“就这些吧”。小松挑完梨,看了一眼老汉。“一共是八块五”。老汉给梨过了秤,说道。小松掏出刚才那张百元钞票,心中开始忐忑不安。
“不好意思,小弟,钱太大了,我得找你一大叠零钱”。小松接过一叠厚厚的皱巴巴的钱,脚却怎么也迈不开。
“不会错的,要不你再点点。”
小松的眼角有些湿润,赶忙离去。可没走几步,他却突然发现:那卖梨的老汉竟然是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小松被深深震住了,他转身冲向了老汉。
“大爷,对不起,刚才我给您的那张钱是假钞”小松鼓起勇气说。老汉愣了楞,随即握住了小松的手:“没关系,记住,你还是好孩子。”
小松舒心地笑了:我生活中的考试没有“落榜”!
小松望着慈祥的老大爷,坚定地在心里发下誓言:明年高考,我一定会考出出色的成绩!本文选材独到,能够化大为小,从生活中的考试入手,将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来揭示心灵的变化,尤其是思想的成熟,很有积极意义。而跌宕多姿的故事情节,简笔勾勒的白描运用(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为揭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者在严格依题为文的同时,还很好地掌握一些点题的方法,在结尾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我生活中的考试没有“落榜”,让阅卷者能“明明白白我的心”。作者用一个个精彩的场面描写组接成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蕴涵着一个诚实无价的思想主旨。可以说是考场上的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这就是考场命题记叙文写作“三句诀”的成功之花。
二、文题预测
1.《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温暖》 2.《就这样幸福着》 3.《属于我的季节》
4.《那一刻,让我刻骨铭心》 5.《为你骄傲》6.《让梦想之花傲然绽放》
7.《自然,最好的老师》8.《那个美丽的承诺》 9.《带着前行》
10.《,原来如此美丽》11.《我和一起》或《和我一起》
12.《让我懂得了》13.《像一样》14.《还是好》
15.《陶醉在的里》16.《给我带来快乐的》17.《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名片》
18.《亲情躲不过》 19.《有些事情不能等》20.《每一滴眼泪都有分量》
21.《不画别人的风景》 22.《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23.《伸出我的手》
24.《_______写真》 25.《分享______》26.《向目的地进发》27.《中学生的______》
28.《仰望蓝天 》 29.《敞开那扇门 》30.《画一扇窗给自己》
31.《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32.《我眼中的色彩》33.《今年花胜去年红》”
34.《门其实开着 》35.《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36.《这也是一种美》
37.《她始终微笑着》38.《珍惜所拥有的》39.《忧与爱》40.《带着微笑出发》
41.《让心开花》42.《平凡中的美丽瞬间 》43.《不走寻常路》44.《窗》
45.《总有属于我的季节?46.《回家》47.《心中有支欢乐的歌》48.《在阳光下成长》 49《牵挂》50.《我们在花季》51.《走过那一个拐角》52《爱,还要会爱》
53.《如果没有他们„„》54.《今天发生了什么》55.《成长因为有你》56.《少年风采》
57.《心里美滋滋的》58.《温暖的阳光》59《同在一个屋檐下》60.《垒高自己》
61.《我是这样长大》62.《心灵深处的歌》63.《我把掌声送给你》64.《最美》
65.《改变一点点》66.《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67.《一份满意的答卷》
【课 时】第 12 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 古诗词鉴赏考点三:情景描述或画面描写 【考点突破】
意境是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方法指津】
1.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找全景物(意象); 2.把景物(意象)前面加修饰语;
3.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4.修饰语言,力争表达生动形象,连贯得体。【题型示例】
(一)春 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要求:画面+情感
【答案示例】:我渐渐年华已老,还为国忧心忡忡,不但已是满头白发,连这白头也越抓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连束发都困难了。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小,郁结在心中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用手搔头,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望 岳 春 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解析】本题是对诗词意境理解能力的考查。第⑴题,前半句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突出了泰山之高大;第⑵题可紧扣“国破”“草木深”来思考。
⑴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 ⑵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试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 岸边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东一丛,西一簇尽相开放,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浅浅的嫩嫩的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考点精炼】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画面。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东汉·曹操《观沧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元·文天祥《过零丁洋》)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展现的画面。
5.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宋朝·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壮观场面。
古诗词鉴赏考点三:情景描述或画面描写
1.英雄骑着的卢马如风似电地飞驰战场,在马上英雄拉弓引箭,射出的箭有如霹雳一般势不可挡,所向披靡。箭射出后,弓弦在惊天一射下不由自主的震动,发出清脆的响声。
2.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发出了呜呜的响声;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威。
3.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一样四处飘散、无可挽回;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一般漂泊无根、孤苦无依。
4.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我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训练题目:你一定参加过许多有趣的活动,比如爬山、游泳、钓鱼、放风筝,选择印象最深的一项写下来。可以用活动的名称做作文的题目。写的时候先想想
要表达的中心,写哪些活动,这项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列出提纲,再按一定顺序
把活动过程写清楚,还要注意抒语句写通顺。
训练重点
1、训练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一项活动。
2、按一定顺序把活动过程写
清楚,写具体,并注意把语句写通顺。
写作要求 训练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一项活动,按一定顺序把活动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并注意把语句写通顺。
教学过程
一、答后教师板书:钓鱼、爬山、游泳、放风筝….常有趣,有的活动还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些有趣的活动写下来。
二、揭文题,审题意
1、出示训练题
2、请同学们自由轻读提问。
3、(1)
(2)
(3)
(4)
4、三、四、五、1、2、显示学生的作文提纲。
3、小组互评
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写作文之前要编写提纲,先要
确定作文的中心,再想好选择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然后把选择的材料按一定顺
序列出来。今后,我们要养成先列提纲,再写作文的好习惯。学生能够把活动的过程写下来,多数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写清楚,对
【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一 教案】推荐阅读: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作文11-03
2018年江苏省C类安全员试题06-28
江苏省宿迁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12-04
2018年上半年江苏省水利安全员试题06-07
江苏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专题06-28
2018年下半年江苏省专职安全员考试试题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