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精选9篇)
一、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
(一)效益审计一直在探索中,但缺乏经验..........................2
(二)审计方式有待改进,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2
(三)缺乏具体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3
(四)经济责任的鉴定比较困难....................................3
二、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几点思考...................................3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机结合..............3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日常教育工作有机结合..............4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有机结合..............4
三、对完善经济责任工作的几点建议...............................................................5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5
(二)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6
(三)进一步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式方法........................6
(四)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用............................6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创新思路...................................................................7
(一)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重点....................................7
(二)要注意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和确认............................7
(三)要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切实处理好几个关系....................9
关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摘 要:经济责任是对国家审计的一种创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本文论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中国特色所在,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国家审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最后,针对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完善的地方,从规章制度、工作体系、方式方法和结果运用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国家治理;完善
一、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阶段,在审计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审计的质量,使经济责任审计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存在的问题有:
(一)对效益性目标缺乏合理明确的规定
从审计目标看,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证实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来认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应负的经济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主管部门考察、评价与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真实性、合法性目标。
(二)效益审计一直在探索中,但缺乏经验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以效益审计为基础,如果普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则意味着必须首先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但这却面临许多困难。因为在审计过程中,微观经济效益容易确定,宏观经济效益难以把握;经济效益容易确定,社会效益难以判断;当前经济效益容易确定,长远经济效益难以预测。因此,对效益性目标缺乏合理明确的界定,是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审计方式有待改进,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先离后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领导干部在离任或升迁后进行审计,因此评价结果往往与领导干部的任免脱节。这使审计人员认为审计工作无关紧要,只不过走过场而已,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审计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审计作用。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
对象特殊,政策性较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严格遵循职业道德标准。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缺乏证据或标准就做出判断;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判断;不充分考虑委托人的具体要求而形成意见;审计报告使用语言模糊不清;审计结论表达不够规范;定性不恰当等问题,这样做出的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四)缺乏具体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
目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依据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暂行规定。虽然这些规定使审计的程序、内容有了法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审计标准、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的具体执行等内容规定的比较笼统、抽象,这就使审计工作缺乏具体的指导,审计评价随意性较大。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这些领导人员的升、降、去、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命运,所以审计人员做出的评价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科学、健全的业绩评价体系,帮助审计人员客观地判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但目前尚未形成这样一套健全的评价体系。
(五)经济责任的鉴定比较困难
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对于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负有责任,当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发现其职责履行不当,给国家和集体财产造成损失时,理应受到相应处理。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一般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任职期内的财务收支活动真实、合法、效益及资产的管理情况),决定了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存在一定难度。
二、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几点思考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充分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形成正确政绩观,强化责任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拓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关键是要健全机制,把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机结合
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于干部的调整任免,是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组织部门对于准备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在考察过程中,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领导干部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干部考察方式的缺陷。
1.实行“考审同步”。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干部考察工作结合起来,在考察成果中
直接体现、利用审计结果。根据发展现状,由组织部门制订中长期审计计划,深化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完善委托任期审计的办法,以领导干部一届任期为限,将审计计划逐年分解落实,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要推行“先审后任”。对拟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需在正式任职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鉴于嵊州已经建立报告制以及联网审计平台的实际,应进一步加大审计成果应用力度,建议在组织部门指导下,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前的简易审计程序,明确关键指标,在较短时段内给领导干部画像,增强审计时效性,努力实现审计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同步。
3.组织部门要把审计结果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交流、调整的重要依据。经审计,没有发现问题或存在一般性问题但不影响正式任职的,予以正式任职;问题较严重的,经查实后,取消任职决定,交由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干部日常教育工作有机结合
1.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及实行诫勉的重要内容。对于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的一般性问题,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可以采取谈心、谈话的方式向被审计者甚至领导班子集体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搞好对被审计单位的督促整改,让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问题性质比较严重,但还够不上纪律处分的问题,组织部门应及时对被审计者进行诫勉,限期整改。
2.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的重点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要有经常性、长远性的思想,不可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就事论事,为“审”而“审”,重要的是要善于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总结出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干部教育管理中去,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领导干部普遍树立财经法纪观念,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廉洁从政意识和经济管理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经济决策水平。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有机结合
把审计监督机制引入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之中,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途径。
1.把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把审计发现的重大经济损失作为责任追究的内容之一,对通过审计查实,确属领导干部负有责任的,要坚决依据责任追究的规定处理。
2.经济责任审计要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依据。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
果,可以发现一些苗头性的问题,能够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发展成为违法违纪案件,可以发现在体制、机制、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三、对完善经济责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十二五”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变革、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给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牢牢把握“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思路,从规章制度、工作体系、方式方法和结果运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自我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1999年,两办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2006年,经济责任审计写入修订后的审计法;2010年,两办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越来越完备的制度和越来越健全的法律法规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新的契机,现阶段,应深入贯彻两办《规定》精神,制定好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一是尽快出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组织、目的、方法、评价、报告等内容做出更为细化的规定,使审计工作进行得更为有序、高效。二是要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及整改制度,审出问题不是目的,目的在于依法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惩戒,维护党纪国法的威严,目的在于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三是要积极探索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有其性质的特殊性,但另一方面,审计结果公开也是推进民主法治、保障人民知情权的有效方式,是建设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透明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我们要适时地进行探索和推进。
应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为了前移监督关口,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和防范作用,有效解决 “ 审用 ” 脱节和 “ 先离后审 ” 的问题,使审计结果得到及时、有效地利用,应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坚持 “ 先审计、后离任 ” 的审计原则或者 “ 先离任,后审计,再任命 ” 的方式,对于任职满 3年及其以上的领导干部,纪委、组织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任中审计,力争
做到任中审计不少于当年审计项目的50%以上
(二)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
要紧紧抓住两办《规定》出台的契机,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各个地方尽快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及干部要尽快落实到位,加快相应的财力和物力配套进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作用。此外,在各个审计单位,要建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部门,在人员分配上要适度倾斜,充实一些审计业务骨干力量。
纪检、组织、财政、审计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意见以及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决定执行不落实、整改不认真的,应责令立即纠正;拒不纠正的,给予通报批评或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纪检、组织部门应多关心,多支持,特别是我市目前在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建立和人员的配备上,与全省的要求不够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进一步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式方法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对象已经最开始的县乡级扩展到了省部级,从地方企业扩展到了规模庞大的央企,审计的层次在不断提高,审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审计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为了更好地发挥经责审计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大对新的经责审计工作方式的探索和推进力度。探索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对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防止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情况发生,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探索对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我党更加全面地掌握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的情况,有利于干部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构建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财政、金融、企业数据平台,借鉴联网审计、跟踪审计的,发展经济责任计算机审计。
(四)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用
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关键。一个审计项目开展的情况如何、效果如何,最终都要落到审计结果运用上来。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审计成果的运用。一是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在评价干部、选拔任用干部上可以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二是对于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审计发现的线索,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大案要案。三是对于被审计对象,可以利用审计的契机树立依法行政、效率行政的意识和提高自己的决策管理能力。
搞好 “ 五个结合 ”.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反对奢侈浪费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查处案件紧密结合起来;三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特别是责任追究紧密结合起来;四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推进企业党风廉政紧密结合起来;五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创新思路
(一)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重点
目前,不少企业会计报表没有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处置极不规范。要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大对问题多、反映比较大的单位的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加大对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特别是由行政机关转制为集团公司的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加大对掌握资金调拨权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根据两个《暂行规定》,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以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基础,通过对其任期内经济的指标完成情况、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纪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查考核,分清本人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要紧紧围绕被审计人所负经济责任展开审计,而不能将审计范围扩大到所有责任。
明确审计对象,突出“三个重点”。坚持以区委、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和干部调整任用的大局为导向,有重点的确定本审计对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1.突出资金量大、预算外收入和国有资产多、专项资金集中、有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单位,先后组织审计了水务局、交通局等部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了资金用途。
2.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经济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和部门,重点对丝路春酒业集团公司、甘州宾馆等单位进行了审计,查处违纪违规资金67万元。
3.突出群众意见大、反映问题集中的单位和个人,结合离任审计,对区法院等群众反映较大的单位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了干部清白,给了群众明白。
(二)要注意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和确认
一般来说,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相对比较好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界定就
比较难。党政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经济责任界定越难。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中的党委书记经济责任的界定就更难。经济责任,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理应包括宏观、中观经济责任及微观经济责任。宏观或中观经济责任主要考核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财政收入、投资决策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物价与消费指数、社会商品零售额、劳动就业等经济指标;微观经济责任则指对本地、本部门或本单位能通过会计核算反映的全部国有资产及其经济活动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在目前的审计队伍中,能够站在宏观经济的高度认识问题的人才很少,从整体结构看,审计人员多为会计、审计专业人员,懂计算机、懂金融、懂综合经济和其他高新专业知识的人员不多,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在界定领导干部宏观或中观经济责任的责任上,尚有一定的难度。有的经济责任属于集体行为,具体到由某个领导承担,就很难划分。这是因为审计查出的许多违规行为都是所谓“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的,难以分清是直接个人责任不是集体责任,也就无法确认承担者。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审计工作者认为,经济责任的界定是在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审计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从而确认责任者应负的经济责任。确认责任时,要注意“可控性”、“不可控性”和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对经济责任确认的影响。所谓“可控性”是指特定的责任主体有能力且必须独立承担的责任;所谓“不可控性”,是指特定的责任主体无能力且无须独立承担的责任。具体讲,要注意区分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现任责任和前任责任、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在界定审计责任时,可以“顺藤摸瓜”向责任关联方延伸,同时确定关联方在重大或主要问题上的责任,这样会使被审计人的责任更加客观公正。如在界定和确认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时,注意区别董事长作为法人代表和总经理作为法人代表的责任;区别法人违纪和法人代表本人违纪的责任;区别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区别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不能不分情况都罗列在企业法人代表一个人身上。
适应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在坚持依法审计的前提下,创新审计工作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在审计方式上,由传统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提高了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在审计方法上,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帮促整改相结合,强化了对审计对象的监督管理。在审计内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以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廉洁从政、促进发展的事实为依据,重点关注专项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落实、公共服务项目等方面的资金运行情况,体现了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切实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围绕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依法审计,认真履行审计的披露、监督、鉴证、服务职能。同时还要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审计和被审计的关系。审计部门在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时,应主动讲明审计是为了监督和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审计部门有依法实施审计的权力;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有依法接受监督的义务。同时应指明审计人员会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企业领导和职工也有权监督审计部门的工作。还要指出实施审计和经营管理都是对国有资产所有者负责,双方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以此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顺利开展审计工作。
2.自身审计力量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关系。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涉及的年限长,延伸审计任务重,审计部门自身的力量明显不足,这就要求处理好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关系,工作中注重发挥企业监事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利用其监督成果。
3.财务收支审计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在审计实施中,要将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紧密结合,并将财务收支审计的结果人格化。不仅要查出会计信息不实和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问题,还要关注企业的重大决策、资产质量,搜集有关问题发生的背景、决策程序等审计证据,以落实和界定相关的经济责任。
4.把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和化解审计风险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抓好三个环节,切实提高审计质量。一是审前研讨会。在实施审计前召开审前研讨会,确定参审人员,严格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明确审计目的任务、方法步骤和审计重点,确保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搞好审计。二是审中碰头会。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及时召开审中碰头会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审计的公正性。三是审后总结会。建立审计工作三级复核制度,严格把好违纪违规问题的定性处理关,所有审计报告均由审委会研究通过,确保审计结果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合法。
参考文献:
[1] 胡梦月: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中国审计,2003(8);[2] 陈波:2005,“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审计研究》第5期;[3] 蔡 春、陈晓媛:2007,“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审
自审计署1986年制定颁布《关于开展厂长离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以来, 经过近30年的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管理制度, 在促进对权利的制约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赶上实际工作的进展, 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问题还没有深入探索和研究。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进程
(一) 经济责任审计的探索
从审计署成立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正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主要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配合国企改革发展, 杜绝企业弄虚作假[1]。这种审计形式目标单一, 操作简单, 主要用来审查企业经营成果是否真实或者经营承包目标如何完成, 审计风险小, 但作用有限。审计公证只能突出, 对企业会计信息经审计后予以公证, 为企业主管部门了解企业发展状况, 并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改革。随着国家的发展, 为今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经济责任审计的过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经济责任审计没有统一执行标准, 各地采取的方式不同。随着国企体制改革逐渐完成, 国企数量也在减少, 因此国企经营成果公证审计和责任审计基本告一段落[2]。个别地方审计机关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索, 但中央相关部门并没有统一安排。同时, 这一时期的审计工作在向新的领域不断扩展, 不断深入, 审计工作非常繁重, 审计部门少有精力来处理经济责任审计, 也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大, 使得审计部门对此都相当谨慎。所以, 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没有太大进展。
(三) 经济责任审计的快速发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 经济责任审计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办和国办下发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 这就表明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一项审计制度全面展开[3]。由此, 各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门形成了共识, 统一了标准。所有审计机构都应承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在各个方面全面执行, 对各级别领导都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也在不断的完善, 通过实践探索出一套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并起到了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一)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工作, 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依据, 可以直接具体的了解到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的业绩情况, 明确经济责任, 避免因决策失误或者管理不当带来的损失。督促领导干部切实认真地履行工作职责, 把各项发展措施落到实处[4]。同时也可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把好用人关, 全面客观的了解责任人的能力, 还能时刻激励责任人严格要求。
(二)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抓好了党风廉政建设。但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1.审计方法还是采用的传统方法即公告审计、查阅、座谈、设举报箱等等, 对于单位的资产负债、专项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都缺少具体的对比分析, 且内容单一, 审计深度也不够。2.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单位对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所采用的都是先离后审的方式, 在领导离任之后才开始审计, 这显然不能起到审计的作用。3.审计力量薄弱, 不能满足任务要求, 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大都任务繁重, 这方面的人员数量跟不上工作需求。4.责任判定标准不一, 由于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制度还没有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 审计人员水平也千差万别, 导致审计评定结果得不到保证。
四、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审计分析指出一味追求业绩指标,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财力不足、控制不力, 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 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领导干部不够重视, 制度不够完善。下面就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 履行“先审后离”制度, 强化轮审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要以领导任职期间审计为主, 离任审计为辅。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事后监督, 特别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更有可能“先离后审”[4], 这就使审计失去了时效性, 审计时间上的滞后也导致了审计结论的滞后, 这也就失去了审计结果的价值。因此, 建立任期内轮审制度, 对于特别领导干部施行任期内轮审模式, 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十分必要。
(二) 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环境
加强各单位部门的协调合作, 从而形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整合。由纪检委、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国资委等部门合作, 联手审计, 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同时, 领导要重视, 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程度, 扩大宣传, 要让各单位了解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使其参与其中积极配合以此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 也要努力晚上经济责任审计评判体系, 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积极探索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 强化对政令落实不力、部门社会责任重大缺失, 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追究和问责, 建立起教育、制度、惩处一体化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管理体系。同时还要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定期开展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
(三)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审计范围和评判标准, 明确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违规处罚办法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由最初的通报、公示方式, 逐步扩大公开力度进而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公告制度, 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4]。
四、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想切实有效的进行, 审计机关就必须跳出传统的固定思维, 大胆创新, 开阔视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确立是保证和促进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最佳制度安排, 是实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最有效的实现路径选择。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实施更加凸显了审计原本就应该具备的价值增值、强化组织治理和完善民主政治等功能[4]。
参考文献
[1]宋吉兰.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J].财经界, 2012, 11 (4) .
[2]刘洪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果[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6 (7) :122-123.
[3]周艳.加强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措施及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7 (11) :145-146.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理论创新;思考
在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中,应时而生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而其作为经济责任和审计之间的共同产物,受到了社会各界人上的重点关注,而且它在进行监管方面的作用不可被替代,并且和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有着工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在通常看来就是委托审计与公众委托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功能,并坚持对相关人员与部门进行检查,保障党风思想的廉洁,受托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此外,在受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影响之后,审计的主体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例如: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与社会上的审计组织都能够对企业领导者展开审计与调查等,并且具备指令性。但是,经济责任审计中最为凸显的特点就是其具备特殊性,在工作实践中,需要立足于当下我国经济的现实发展情况,并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且为实现掌控与监督经济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余的审计制度之间存在差异,可见,经济责任审计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敏感与风险性,在开展的工作中对直接掌握与了解审计特征具备重大作用。
二、发展中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实情况
政府与企业里的十部领导,职位越高,权力就越大,承担的相关经济责任也会随之增多,风险也会变得越来越高,强化对职务高的干部与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非常有必要。在当前的中国经济体制下中,经济责任审计通常只是在低职位的十部领导之间进行,审计范畴比较窄,很难发挥其监督的作用,而且就算有高职位领导出现违法现象,也会有一些人害怕权力报复,不敢伸张,因而,扩展对审计对象的范畴,尤其是对强化高职位领导的审计显得格外重要。
三、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的思考
1.明确确定经济责任审计
顺利开展经济审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首先确立好经济责任审计。在工作实践中,因为受外部经济责任的影响,处于上层的党政干部的经济责任确立的难度就越大,此外,党政十部领导的经济责任包含了宏观、微观与中观,宏观视角反映了人均收入与国内的生产总值等方面,而微观视角涉及到了单位与部门之间的经济职责,然而,在经济責任审计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基于宏观视角的经济责任审计,尤其是处在日渐复杂的外界中,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宏观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难度。所以,在审计工作里增强对经济责任的确立是进行创新途径需首要落实的。
2.增强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重点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有关部门与工作人员需要强化重点,特别是对职位高的十部与企业领导人,需要加强监管与审计力度。当前在我国的某些企业中无法做到客观的报告财务,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在进行改革时,审计制度通常不能在资产评估中进行合理与科学的处置。因而,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强化对高层领导十部的责任经济审计,并对其在任职期间中做出的决策与经营现状等方面做出严格与详细的检查,进而引领经济责任审查制度在每项工作环节中都能得到正确落实,规避贪污苗头的增长,提升我国的经济责任的管理水平,进而推进我国经济稳步发展。
3.协调审计组织之间的关系
为了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准确进行,协调自身组织和其余监管部门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比如:财务收支和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和被审计等方面,此外,在工作实践中,还需将审计工作作为中心,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工作,对审计方面的工作增强监管与服务,审计高层领导和十部的特点是范围广与工作量大,必须将北部审计和审计等相关部门进行结合,一同发挥效用,保障经济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并以此提升经济审计的工作水平。
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其余方面
伴随着中国利一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当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责任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鉴于此,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工作就不能仅仅局限在经济审计方面,还需专门针对企业高层领导与十部等思想方面进行审计工作,并且通过利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有效监管与控制我国的经济发展活动,同时还可以加深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离一面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报告则是可以完整表现审计工作的属性与本质,并且还会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审计环境工作的变换而进行发展。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中,经济责任审计为其亮明了发展方向。它可以推动对十部与领导之间的管理与监督,完善责任制、问责制与追责制,并对存在的贪污与腐败的现象进行预防与惩治,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一项高效与科学的制度,并为我国利一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因而,有关部门需要深刻意识到在日常工作中审计责任制度的重要牲,并进行审计理论创新,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改进设计程序,提升审计工作的水平,进而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王君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的创新思考[J].时代金融,2013,18:22
[2]孙志娟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4,03:266+270
关法规,明确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细化对村居经济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对村居干部经济违纪违法的处理处罚办法,加强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促进农村和城镇社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
一、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有模式及问题
(一)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有模式
1、村居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
2、乡镇街道部门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双代管等模式);
3、县(区)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审查组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
4、县(区)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5、县(区)审计机关派出机构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二)存在问题
1、审计主体不明确
第一种模式,村居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是一种内部审计,村民代表推举的民主理财小组作为审计主体是十分恰当的。其他几种模式则不是内部审计,相对于内部审计,其审计结果和审计决定具有更强的法律性,对村居干部的评价和使用,甚至于处分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证据作用。因此,要求审计主体必须明确,而且应具有法定职能。乡镇街道农经管理部门是农村经济的管理监督者,其他部门组成的联合审查组是临时监督检查机构,他们对村居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其监察结果的法律效力如何,目前没有哪部法律具体予以规定。审计部门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从执法主体、执法过程到执法结果的运用,都有《审计法》作法律支持。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关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接受审计监督的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有关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各种资金的收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有关政府机关应当负责调查核实,责令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规定: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切实组织好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审计。按照以上法律,审计部门可以对“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各种资金的收入”进行审计,对村居民反映的“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的”问题进行核查,但是,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 》没有把审计机关列为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部门。行使《审计法》规定职权的审计机关没有被作为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审计部门参与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途径,要么接受县区纪检、组织部门的委托,要么接受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委托,造成了实际工作中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审计主体不明确,责任就不明确,工作的主动性自然就受到影响。
2、审计监督机制不规范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体系 规范领导干部权力高效运行
昨日,县委副书记陈强主持召开县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时强调,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体系,促进领导干部权力规范高效运行。在听取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县审计局等联席会成员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汇报后,陈强指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大、监督效果明显。他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主动,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体系,增强审计监督的超前性、主动性和精准性,用好用活审计结果;要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无论单位大小、职务高低,都要认真研判和处置,并重点关注长期未审计单位;要充分发挥警示教育、整改查处、考核运用作用,用身边的典型案例警示领导干部,规范领导干部履职行为。陈强强调,审计监督部门要敢于担当,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仔细查找,准确发现问题,被审计单位要积极配合,对要求整改的问题要及时挂单整改到位。组织部门要通过考核运用促进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会议审议了《忠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规划》《20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建议名单》等。县领导雷先斌、邓美涛出席会议。(阳琴)
从近几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和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现实中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的矛盾还较为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利用还未形成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发挥不够理想,审计质量和效率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如何搞好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我结合个人审计实践,谈一下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完善组织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领导小组应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制度,通报重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研究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要加大对财政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对财政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处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顺利健康发展。
2、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逐步形成制度。尽 1
快研究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办法》,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范围、利用程序、利用形式(提拔奖励、打招呼、谈话教育、诫勉、调整职务以及免职等)等纳入办法范围,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干部的任免以及问责挂钩,增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避免使有些领导干部产生经济责任审计不就是“走走过成”的意识。不断的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办法,逐步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水平。审计质量市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加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关系到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政治前途,所以其审计质量高低至关重要。一是要严格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十六字指导方针,在“把握规律、规范行为、突出重点、保证质量”上下功夫,在每一审计项目实施上,要树立“精品”意识,把问题审深审透。二是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多组织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骨干外出培训、学习,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严格贯彻审计署6号令,在坚持现有的审计项目“三级复核,两级审定”的审计质量管理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审计组长资格认定、审计组长一定范围招聘和竞争上岗等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四
是要加强对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提高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要对各单位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在提炼、汇总后,要将其升华为审计专题报告或理论调研文章,为党委、政府领导的宏观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4、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一是将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常规审计结合起来,整合审计资源,使审计一审多用,一审多果,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减少重复监督;二是把查账与查实群众举报线索结合起来,多与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沟通,了解掌握主要信息和线索,认真分析,对重大的经济问题举报进行认真核实,这样就使审计少走了一些歪路;三是逐步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库,信息库主要内容包括市级机关各单位名称、单位性质、领导姓名、任职时间、任期内是否审计过、审计时间以及实施审计后查处的主要违纪违规情况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库建立后,审计人员以后在进行各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借鉴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库反映各单位以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迅速掌握该单位违纪违规特点,从而在现有的审计实施中把握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5、客观公正的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实中由于经济责
任审计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使经济责任评价往往带有审计人员主观色彩,五花八门。审计风险较大。建议尽快出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明确规定评价范围、内容、界限、原则、形式等,这样在审计评价中,才能认真把握违纪违规问题及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才能切合实际、恰如其分地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实绩和认定经济责任,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实事求是的参考意见,有效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质量,单位:陕西省铜川市审计局
作者:王涛
地址:陕西省铜川市新区正阳路9号市审计局
邮编:727031
(一) 经济责任审计独立化是受自身具有的独有特征的影响
经济责任审计行为的产生将建立在自身独有特征的基础之上, 与财务审计相比, 经济责任审计有着自身独有的特征,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对象具体内容。财务审计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主要审计对象, 经济责任审计是以受托行为人履责情况为主要审计对象;二是审计目标。财务审计以保证财务表达的真实性、可行性以及公允性为审计目标, 经济责任审计是以保证受托行为人所履行的各项责任符合审计部门所规定的要求为目标;三是审计方法。经济责任审计适用于财务审计的所有常规方法, 除此之外, 其仍有自身独特的审计方法, 即访问干部管理部门、观察现象、案件侦查以及复制技术等;四是审计结果处理。财务审计结果处理时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处理时具有较大的强制性。
(二) 经济责任审计独立化是审计产生之历史本原的回归
早期社会中便存在着经济责任审计, 通过对比分析现行经济责任审计和早期经济责任审计可知, 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即早期经济责任审计是现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萌芽, 从以下三步史记资料便可论证经济责任审计独立化是审计产生之历史本原的回归:首先是中国古代的《周礼》, 据该书记载:大宰“岁终, 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 受其会, 听其致事, 而诏王废置”;小宰“以官府之六叙, 正群吏”以及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 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其次是国外的《蒙哥马利审计》。该书针对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中国、公元前500年的雅典以及17世纪前的英国等的经济责任审计做出有效阐述;最后是利特尔顿的《会计理论结构》。该书详细描述:500年前, 英国的经济管理员、城镇司库以及赋税征收官均需要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检测, 并且定期向核心委员会上报账面报告。
二、经济责任审计起的积极作用
(一) 推进审计功能拓展与审计制度创新
伴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完善, 现代审计功能由财政财务审计逐渐向绩效审计转变, 使得现代审计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历史财务报告审计, 其不断向管理审计、环境审计与认证以及社会责任审计等转变;另一方面, 审计功能的拓展使得传统的审计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审计功能的需求, 因此, 应将结合中国审计实践和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特点, 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创新与成熟。同时, 进一步加强创新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力度, 确保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此, 推动中国整个审计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 加强权力约束, 促进政治民主
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过程实质上为委托权授权给予受托人, 由受托人通过行使该权利经管受托经济资源。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则是为了委托人监控和约束受托人权利的使用状况, 及时发现权利实施过程中的漏洞以及防止出现受托人滥用权利等行为。因此, 我国运用经济责任审计大力加强对领导者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查、评价状况的监督, 进一步促进我国政治民主的实现。
(三) 明确审计目标, 充分发挥审计功能
控制和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两大职能, 两者相辅相成, 彼此影响,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应首先明确审计目标, 即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高效履行, 并切实将受托经济责任落实到位;另外, 经济责任审计是整体审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直接关系着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状况, 因此, 充分发挥审计功能, 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
(四) 确认和解除责任, 完善组织责任机制
完善组织责任机制是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关键环节, 并且, 我国实现政治民主化也离不开完善的组织责任机制的参与。我国在完善组织责任机制时应着手于责任目标的确定、责任的履行、责任的监督管理以及责任的追究四个方面, 针对上述四方面均涉及到审计, 因此, 审计在完善组织责任机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基于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确认和解除领导者任期目标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为此, 经济责任审计也隶属于完善组织责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 注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技术方面的提升与创新
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来说, 对审计手段进行提升与创新至关重要。而在信息社会, 手段创新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提升与创新, 在什么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当今社会, 也要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对信息技术进行广泛应用。采用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审计, 在企业中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进行监督被设计单位业务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以及财务收支情况, 同时对其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监督。在目前, 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信息技术审计, 其一是对系统中存储与产生的数据通过审计软件进行信息审计;其二是在对系统中存储与产生的数据进行信息审计的同时, 进行审计该数据产生的系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审计, 将审计活动这一实际工作直接转化成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中输出与输入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的检查, 监督系统中数据处理程序的正确与合法性, 进而提高审计效率、优化审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树昆.试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0;1
[2]段海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初探[J].经济师, 2010;10
[3]郑建波.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10;10
[4]史丽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J].山西科技, 2009;2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央行传统审计模式的差异
《规定》要求: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都要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央行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各级分支机构是总行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理应对央行分支机构的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履职审计、离任审计的对象都是领导干部。然而,在审计目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结果运用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是审计目的不同。央行履职、离任审计都是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计,目的是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公正、高效地履行职责,保证单位资产安全。经济责任审计则是专指领导干部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情况,重在分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负的责任,目的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从而更好地推动本单位的科学发展。
二是审计对象不同。央行履职、离任审计的审计对象是领导干部。这里所指的领导干部包括分支机构的行长、副行长及其他行级领导干部,各级行内设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直属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按照《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仅指分支机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
三是审计内容不同。央行履职审计的内容是传达、贯彻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情况;组织和参与决策情况;内部控制情况;履行业务管理职责情况。离任审计包括管理决策、干部管理、廉政建设、内控建设和业务管理等五个方面内容。前者是任中审计,后者是任后审计,两者都是全面审计,内容大同小异,审计结果殊途同归。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本系统、本单位预算执行、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落脚点在于查明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其既可以任中审计,也可以任后审计。经济责任突出了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合法性、有效性、效益性。
四是审计方法不同。央行履职、离任审计采取进点公告、问卷调查、查阅档案等审计方法,通过座谈、函证、质询和走访等方式了解情况。审计方法较传统,重在查错纠弊,使用的大多是定性评价。履职、离任审计既可以“下查一级”,也可以是同级监督。经济责任审计通常采取“下查一级”的方式,采用召开会议、审计公示、查阅档案、听取意见等审计方法。为了客观反映审计对象经济决策、财务管理的合规性、有效性、科学性,还需要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确认其经济效益和工作业绩。
五是审计结果运用不同。履职、离任审计报告报本行行长审阅;审计工作的结果形成审计结论提交组织人事部门存档,作为今后干部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对审计对象所在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促进其规范高效履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审计结果等结论性文书报送本级行政首长,必要时报送本级党委主要同志;并提交委托审计的组织人事部门,有关结论也可纳入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
二、基层央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已有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暴露出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如,经济责任的归属难界定;审计工作难度大;缺乏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等。央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范畴除了本单位财务收支、资产管理等经济责任外,还有巨额金融资产管理的责任、金融管理与金融服务的风险和责任。央行如果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则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央行的履职、离任审计已开展多年,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有相配套的操作规程,有较成熟的审计方案。内审人员对这些传统的审计模式较熟悉,审计起来得心应手。许多人认为履职、离任审计是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一样是领导干部,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没有必要。比较起来,人行的财务收支相对简单,无法反映央行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全貌,如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否会回到央行最初的财务收支合规性审计模式。而且,《规定》要求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据此评价央行的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工作业绩和绩效难以客观、全面。思想认识的制约将影响央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
其次是制度问题。央行经济责任审计还在摸索之中,有关的制度有待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内容、方法、结果的运用尚待明确。与领导干部相关的经济责任需要界定,有关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尚待时日。如何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履职审计、离任审计有机结合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三是人员问题。人才是内审的“生命线”,队伍素质的好坏决定审计质量高低。目前,各级分支机构受人员结构、业务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内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加上近年来上级行系统的内审业务培训少,高层次的内审业务培训更是缺乏,有关的学习辅导资料又难买到。现在条件下完成常规的审计项目尚可,要对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与绩效评价,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内审工作转型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级内审人员加倍的学习与实践。
三、基层央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央行内审工作转型的要求,我们认为基层央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在《规定》明确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央行职能特点,结合央行的工作实际,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审计模式。鉴于央行领导干部大多是“先离后审”,我们建议对领导干部任中以履职审计为主,离任时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全面审计与绩效审计互为补充,形成较完备的领导干部审计监督机制。
1.提高认识,建立制度。
为了加强央行的治理,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在央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央行内审工作转型的目标是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绩效审计转变,经济责任审计包括财务收支绩效、经济效益等内容,这是与内审转型方向是一致的。我们要适时修订央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充实其中,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方案,以制度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各级分支机构的领导干部要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对内审工作转型的领导,积极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内审人员要转变思路,加强学习,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2.明确内容,规范程序。
基层央行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首先应结合实际对各级分支机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厘清。按照《规定》所指的内容将所有可能引发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管理和监督行为纳入审计范畴,包括本单位的预算管理、财务收支、财产安全等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范畴。同时,我们要对审计的内容进行拓展,涵盖中央银行资产、負债管理等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范畴,审计内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机构金融资产的完整、安全、效益,以及央行宏观调控、金融管理、金融服务职能履行中的管理责任、法律责任为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重要资产及重要投资管理、依法行政、主要业务管理等五个方面。其中:内部控制包括制度建立、组织管理、应急处置;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财务收支、大宗采购;重要资产及重要投资管理包括发行基金、固定资产、再贷款管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和基建项目管理;依法行政包括行政许可、执法检查、行政处罚;主要业务管理包括综合管理、发行保卫、会计国库、信息安全等。然后,在现有合规性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增加效益性审计的内容,建立一套适合央行实际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明确审计底稿、事实确认、初步意见、审计报告、审计结论等内容和形式,规范审计结果的运用范围和价值体现。
3.增强素质,创新方法。
要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必须将内审理论培训与实务培训配套进行,注重在审计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建设一支既有内审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内审人才队伍。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要与经济效益审计相结合,要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注意对领导的决策、管理、资金效益的审计,注重对重大投资项目决策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的评价;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要与审计调查相结合,要认真搞好审前调查,对一些在账面上无法核实的情况要纳入审计调查的范围,及时调查取证,做到问题定性准确无误,定量分析恰如其分;撰写有份量的审计报告和调查报告,真正做到一个项目两份成果。三是要在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好分析性复核、审计抽样、指标分析等方法对资产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及财务收支的效益、资产采购和管理的效益、重大投资的效益等进行分析。特别要重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加大业务风险的系统排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4.突出重点,反映客观。
央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是人财物和主要的业务风险、系统风险、法律风险。因此,要在对经济活动合法性、合规性等常规审计内容的基础上,对效益性评价指标的内涵、外延进行明确界定,统一评价口径,量化评价标准,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要重点突出,既要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管理工作的“对与错”;又要对工作绩效“好与不好”给出答案;同时,对“能不能更好”提出建议;最后,透过成绩和问题,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领导能力、管理方法和工作绩效。
(作者单位:人行宜春市中心支行)
摘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设民主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选准用好干部、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的规范和完善,其审计结果的运用也由过去单纯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逐步扩展到整个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本文将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从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审计结果运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经济责任 审计 结果运用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审计监督、做出审计评价的活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考察了解和监督管理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丰富干部监督管理的内容和信息来源渠道,提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的规范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也由过去单纯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逐步扩展到整个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
近年来,各级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采取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强配合等有效措施不断加大结果运用力度,通过将审计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化利用,在加强干部监管、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项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要使审计结果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发挥重要作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本文将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从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审计结果运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的时效性不强,审计结果滞后,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带来不利影响。按照《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要求,领导干部应当先审计后离任。但在具体操作上,“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大部分是先离任后审计;虽然推行了任中审计制度,但任中审计所占比重平均不足30%;有的地方甚至是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先离任后审计的做法使审计结果严重滞后,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造成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明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已离开原单位,接任者推崇“新官不理旧账”,相当一部分接任者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对待审计,有的以不清楚前任者为由搪塞审计,在资料提供、人员配合上不积极、不主动,使一些问题的核实和取证难度加大。三是有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已升职,审计出的问题无论大小,提出来都感到很为难。四是有的审计处理(比如罚款、收缴款项等)需要在原单位落实,接任者怨言大,审计决定难以执行。
2、缺乏统一、具体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评价标准,责任界定难度大,审计评价质量不高,难以根据评价结论任用干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具体明确。但是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班子集体的,有领导干部个人的。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界定,对其功过是非作出准确的评价,没有统一、具体的责任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标准是难以做到的。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规范准则,有些经济责任的界定和评价没有明确依据,如乡镇党委书记与乡镇长共同行使经济管理职权,而两者的职责界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取证和评价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工作中对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审计界定比较模糊,审计评价比较笼统。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有的审计评价超越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或过于宏观,或过于宽泛;二是有的审计评价等同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评价,未突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评价;三是有的审计评价干脆采用写实的方法进行描述,基本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利用价值。这在客观上给有关部门运用审计结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透明和不具体,影响了运用效果的发挥。按照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在报委托部门的同时,抄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公开披露。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谈话、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的问题,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
二、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对策建议搞好审计结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和最终目的,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的最终体现。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充分合理有效运用,高质量的审计结果是前提,健全完善的良性互动机制是保障,探索创新运用形式是动力,规范操作、充分履行职责是根本。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配合机制尚不完善,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全面运用。从目前情况看,各地虽都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但相关单位对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认识不到位,联席会议的召开和议题的确定带有较大随意性,成员单位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完善,职责履行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和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审计结果运用有关系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尚未实现经常化、制度化。相关单位条块管理比较明显,在审计结果运用工作中没有很好地合为一体,合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重对事的处理、轻对人的处理。有的县市区近几年没有运用审计结果处理一名领导干部,某种程度上造成“审”、“用”脱节。三是不同部门工作人员间的配合不够默契。由于审计人员对干部管理与监督的知识掌握不够,有的审计行为脱离了审计目的;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审计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反过来又影响了审计结果与干部监管之间的对接。
二、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的对策
1、采取先免职、再审计、后任用的措施。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应试行先免职、再审计、后任用的做法。在组织人事部门决定干部离任或有调整意向前,先免除其领导职务,再委托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待审计结果出来后,由有关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参考审计结果,综合全面情况决定是否任用。组织人事部门要做到未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或经济责任不清的不研究、不任免,切实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去。同时还可以试行把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前公示的内容之一的做法,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2、探索研究完备的、可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更好运用创造条件。经济责任审计所评价的对象是领导干部,所鉴定的内容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直接目的是为监督和管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最终落脚点是“评人”,关系到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政策性非常强。因此,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必须通力协作,研究制定经济责任的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规范,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界定、评价体系,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经济责任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同部门领导干部之间的经济责任范围有很大差异。责任界定和评价规范应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部门之间的差异,确定出不同性质的部门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做到只要根据评价办法进行打分量化,就能确定评价等次,使审计评价更加准确直观,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直接运用创造条件。
3、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探索创新扩大审计结果运用的形式和平台。一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开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考验,也是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领导干部存在问题的曝光,有利于加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改。审计公开方式可结合工作实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公开;以会议宣读形式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干部职工公开;以通报形式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系统或更大范围公开;以公告形式向五大班子公开;其他公开形式。二是建立审计结果综合分析通报制度。审计机关每年将审计结果归纳、总结,重点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和根源挖掘,并提出审计建议,形成审计结果综合分析报告,经过联席会议研究,报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批准后,通过党委政府联合发文、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发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发文,以及借助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通报。三是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反馈制度。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审计结论落实协作机制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报出后,向审计结论落实协作单位发送审计建议书,把审计整改情况和审计建议落实作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考核指标。通过审计回访、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定期调度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结论和整改的情况。四是将审计结果运用与干部任前公示相结合。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前公示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公示制度,让群众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拟任用的干部情况,尤其是经济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和效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
4、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议事规则,使各有关部门能够协调运转、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切实抓好审计结果的运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要讲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对肯定性的审计结果,审计部门应适当宣传,组织人事部门应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对问题性的审计结果,按问题的性质区别对待。对只涉及一般性问题的,由组织人事或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对象开展谈话教育,打招呼,防止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对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先由审计机关按照财经法规规定对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给予处理处罚,然后,由组织人事或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对象进行谈话诫勉,诫勉期限为一年。对诫勉对象每年跟踪审计一次,经两次审计仍没有改进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对象给予组织处理。对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确有经济责任问题的,先由审计机关按规定进行处理处罚,然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对象的职务进行降免。对严重违法违纪的,由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是经济监督,而是从建立健全制约与监督机制方面对人的监督。当前的审计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1]沈燕兵 《关于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探讨》,扬州市审计局,2010年01月21日 [2]马纯勇,《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泰安市审计局,2007年09月14日
【关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09-22
完善网络信访工作的思考05-30
关于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工作日的通知12-03
关于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06-13
关于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体系的实施意见11-14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思考10-29
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思考11-21
对完善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思考10-08
完善财产保全制度的思考与建议调研报告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