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学会工作总结(精选8篇)
(四)读书实践
“十二五”伊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李沧区中小学教师“十二五”读书实践工程实施方案》,并责督各校认真落实各项举措。4月19日,李沧区中小学教师“十二五”读书实践工程启动仪式在青岛第六十一中学举行。创新性地开展了“同读教育经典,实践课堂教学”读书实践课展示活动,青岛第六十一中学教师胡大海、潘宏达结合对《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教后学》、《听余映潮老师讲课》等书籍的阅读感悟,分别展示初中数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与初中语文《陋室铭》一课,在实践中解读了我区教师“十二五”读书实践工程的目标及意义。
为进一步落实我区中小学教师“十二五”读书实践工程有关要求,切实发挥好已配备图书的功效,区教研室利用期初视导的机会,对学校读书实践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针对督查的结果做了如下的调整完善措施:
1.完善图书种类、补足图书数量,建立借阅登记制度。
2.要把握好读书实践工程的时机,健全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尤其要注意加强教研组建设,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结合“大练兵”磨课活动,认真准备读书实践课。
3.健全教师读书笔记制度。各校要根据实际,规定教师每个月所作读书笔记的篇数或者字数。
4.建立优秀论文和读书人物推选制度。
四、名家讲坛,引领教师人文素养发展
为提高我区教师的人文素养,分享名家、学者的人生智慧和创新的学术思想,整体提升我区教师人文素养,开拓教师视野,经教体局同意,我区教育学会从20xx年起举办开放性“名家讲坛”系列活动。本系列活动定期邀请社会各界学者、名家赴我区进行精彩讲座。我区先后邀请到了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剑冰先生、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名师支玉恒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刘儒德老师、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先生等人到我区讲学。这些报告和讲座大大提高了我区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了老师们的专业华水平,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课堂的理解,受到广大老师们的欢迎。
五、创建品牌,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
围绕《创建教育品牌与推进李沧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开展了李沧区教育品牌评选活动,评选了品牌学校、品牌教育活动、品牌教师和品牌学科。课题扎实深入推进,拉到了区域教育研究力的提升,李沧区涌现出一批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如“乒乓汾阳”、“艺韵永安”、“书香浮山”等校园品牌不断为国家、省输送专业人才,“科技徐水”在全国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去美国参赛的资格,“樱桃山楂剪”等四项学生作品获得国家专利;“书香浮山”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之基。
在引领学校品牌化发展的同时,学会自身也在不断发展,注重自身的品牌建设。五年来,学会走“规范发展,科学发展、品牌发展”之路,多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年检中被评为“优秀等级”,20xx年,李沧区教育学会先后被为山东省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先进基层学会”。
大家上午好!
2005年5月13日~14日,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上海一师附小召开了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从那时至今已近七年。七年来, 我会在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下, 在广大会员、理事共同努力下, 坚持党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全心全意为小学校长、教师服务的宗旨, 改革创新, 克服重重困难, 取得了显著成绩, 已成为小学教育战线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团体, 成为引导中国小学教育改革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而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期间“先进单位”称号。
一、过去七年的工作回顾
(一) 加强思想组织建设, 始终坚持学会工作的正确方向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通过不断学习思考, 我会始终坚持了下面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教育部署, 紧紧围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等主题, 坚持以构建创办和谐一流学会为目标, 以教育科研为主线,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不断加强学会自身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学会的组织协调和引领服务作用, 更好地肩负起推进小学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
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引下, 我会始终保持了学会工作的正确方向。
2、坚持按照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我们坚决按照民政部批准的业务范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 如科研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书刊编辑工作, 教育考察活动, 调查研究活动, 学科教学活动等, 未出现任何违规行为, 始终保持了学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3、探索并坚持正确的工作方针
针对学会诞生之初, 人员较少, 活动也不经常, 影响力、凝聚力都不大的现状, 姚文俊理事长明确学会成立之后的工作方针是“组织起来, 活动起来”。在这一方针指引下, 学会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学术活动持续不断, 影响力、凝聚力得到很大提高。
2010年4月, 针对《教育规划纲要》的即将出台, 姚理事长又提出“学习起来, 研究起来”的新要求, 号召广大理事会员要加强对《教育规划纲要》新理念、新思想的学习, 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新课题的研究。《教育规划纲要》出台之后, 我会立即在上海 (八月) 召开了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培训研讨会。新课程标准修订工作颁布前后, 我们又请朱慕菊、刘坚分别在西安年会、北京换届会上作辅导报告。
4、解放思想, 从实际出发, 探索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根据民政部规定, 学术团体分支机构不能直接发展会员, 也不能再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 地区间经济、教育也很不平衡, 如果一刀切地开展全国性学术活动, 很难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要求。
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经常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而又不违反有关规定。我们逐步建立了华东、西北、东北、山西、北京等一批地区学术基地和管理研究中心、德育研究中心、后勤研究中心等一批协作性的研究机构。这些学术机构, 既不刻制印章, 也不发展会员, 更无银行帐号, 采取轮流坐庄的方法开展有关学术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华东、山西、北京、天津地区学术研究基地, 大兴全国农村校长培训基地, 安阳殷都全国小学校长培训基地。上述地区组织有的本身就与当地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一拨人马两块牌子, 如天津、山西, 有的则是利用同学关系形成较紧密关系, 如小学管理研究中心。这样一来, 既不违反有关规定, 又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地区性、专题性学术活动, 还能利用其联系力、影响力切实落实我会和中国教育学会布置的各项任务。如中国教育学会召开的几次学术年会, 让我们或负责一个论坛, 或动员会员参会。我们便把发言和参会名额按就近原则派给有关学术基地, 如河南学术年会、安阳殷都校长培训基地便组织了15人参会, 许昌地区组织了十余人参会, 圆满完成了任务。
5、加强秘书处、学术委员会建设, 充分发挥其作用
无论“组织起来, 活动起来”, 还是“学习起来, 研究起来”, 没有有权威的, 强有力的指挥办事机构, 恐怕只能流于空谈。这里, 秘书处是关键。经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 由刘可钦、孙章存、陈锁明、李志敏同志分任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由孙章存、李志敏同志驻会负责秘书处日常工作。刘可钦校长给秘书处设立办公地点, 配备了办公设备, 提供了办公条件, 使秘书处正常运转起来。
后来, 又增补了中国教师报著名记者李炳亭、《辅导员》杂志 (中、下旬刊) 主编聂延军、睿升学校校长姚炜为非驻会副秘书长, 大家群策群力, 不断开辟我会工作的新局面, 成功承办了两次小学校长大会, 三届全国课堂教学比赛, 五次学术年会以及众多各种学术活动。会员从成立之初的不足200人, 发展到近1500余人, 直接影响到的学校3000余所。
在加强秘书处组织建设的同时, 我们更注重秘书处的思想建设。秘书处订阅了《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教育文摘》等报刊, 建立了每周半天的学习制度, 还积极参加有关学术会议, 获取最新教育信息,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 立即组织学习讨论, 这就使秘书处人员与当前教育形势保持了同步, 使所开展的活动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
加强学习的同时, 秘书处人员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真正树立以会员为本, 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的思想。对会员进京考察, 异地参观等要求, 秘书处人员总是积极联系, 尽可能满足其要求;地区开展学术活动, 为之联系专家, 或亲自到会讲课;会员校校庆之际或发去贺信, 或到会祝贺;有的老同志要到北京看病, 他们千方百计为之联系;遇有理事到京进修, 他们也设宴一聚……秘书处虽然人少力薄, 也要尽最大可能为会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受到大家肯定。
学术委员会是我会另一重要机构, 经过几年的发展, 已发展到十余人。学术委员会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我会课题指南的起草, 小学校长大会、学术年会主题的论证, 各种论坛的嘉宾、主持, 科研课题的评审、视导, 重大任务的调研……起到了学术引领、把关定向的作用。
6、加强理事会建设, 发挥理事会的作用
坚持理事会组织建设的动态化, 是实现理事会维持一定数量, 不断提高质量, 从而不断提高我会战斗力、影响力的重要保证。为此, 我们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理事会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就理事的职责、权利、义务、进入、退出等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 成为我会理事会建设的依据。
随着部分理事的退休、调离、不作为等原因, 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我们采取了理事推荐, 秘书处审核, 理事长批准、理事会通过的方式及时吸收了一批教育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校长。
在发展校长理事为主的同时, 我们还注意吸收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充实理事会, 如山东教育报刊总社的原总编辑陶继新, 中国教师报著名记者李炳亭, 《辅导员》杂志 (中、下旬刊) 主编聂延军等。如此, 则丰富了理事会的结构, 扩大了我会的影响, 增强了我会的吸引力。
定期召开理事会, 是加强理事会建设, 发挥其作用的基础性建设。我们基本上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 多数在召开学术年会同时进行, 有的则和年度工作会议结合, 这样安排, 减少了理事们开会的次数。
(二) 加强制度建设和民主建设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的有关要求, 依据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 我会不断加强制度和民主建设, 使学会的工作始终行走在制度和民主的道路上。为此, 我们先后建立了以下主要制度:《关于加强理事会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学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年度工作会议的制度》、《关于与社会单位合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开展实验校命名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十一五”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见》……
民主建设的核心是民主决策, 也是创建和谐学会的关键。我会是一个富有民主传统的学会, 所有大的决策, 都要通过不同层次的民主协商作出。如各届学术年会的主题和分论题, 除发文征求各理事长、学术委员意见外, 还要召开多次在京理事长、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会议反复讨论, 最终形成较好的共识。实践说明, 民主讨论、集思广益提炼出的会议主题受到了各方的肯定。
平时的一般决策, 如一些学术活动文件的出台, 则由秘书处工作人员征求部分同志意见后, 上报秘书长, 理事长审批后再发。
重大的问题, 如小学校长大会的主题、地点等。我们都提前一年多进行实地考察、多方征求意见, 多次研究, 形成初步意见后召开在京理事长、学术委员联席会议才能确定下来, 上报批准后, 还要召开若干次专门会议具体部署。
事关年度的工作, 还要通过年度工作会议征求理事及地区负责人的意见, 进行修改后再发文各地。
正是由于始终坚持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我会才一直能在众多问题上达成共识, 工作上形成合力, 关系上形成融洽, 和谐学会的目标才基本得以实现。
(三) 坚持科研主线, 努力开展广泛的科研工作
我们认为, 学术团体的主要工作是学术研究。除去年会、论坛等活动性学术研究之外, 主要应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 这样才能够使学术研究活动更持久、更深入、更科学、更有效。因此, 我会确立了以科研为学会工作主线的工作思路。“十一五”、“十二五”刚刚开始, 我们分别出台了《“十一五”课题指南》、《“十二五”课题指南》以及《管理办法》, 号召会员申报, “十一五”期间, 有260个课题立项结题, “十二五”期间, 也先后立项、批准了100余项课题。
为使申报立项后的课题得到落实。秘书处加大了管理力度。其主要措施有:
1、建立课题三级管理制度
秘书处将课题分类整理, 由学术委员分别牵头某一类型课题, 加强平时的指导。同时, 每年每学期制定学会推进科研工作的计划。要求各学术基地, 各课题校, 上报年度、学期课题研究计划总结。各学术基地管理所属学校课题研究的申报、了解、督促、指导、交流等工作。各课题校具体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
2、建立制定年度、学期课题计划和总结制度
秘书处、各学术基地、各课题校根据课题总计划, 每学年每学期都分别制定课题推进计划, 学期末、学年结束写出总结。
3、建立阶段性表彰制度
2009年4月, 学会召开了“十一五”立项课题中期总结表彰大会。会上, 科研先进地区、先进校长、先进课题组分别交流了他们在开展科研工作方面的经验。同时, 学会表彰了各类科研先进和成果300余项, 大大激励了他们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4、实施了科研视导制度
我会建立了两级科研视导制度:学会有选择地到有关地区、学校视导;各学术基地也对所属所有立项课题学校进行视导。
例如, 2007年3月、6月姚理事长、孙秘书长与学术委员、上海师大教授黄云龙分两次对上海的课题校进行了视导。2008年8月、10月, 姚理事长率队又分赴山西省、吉林省进行了视导。各地对视导工作十分重视。如山西, 之前要求各课题校认真准备、逐校汇报, 并分别视导了若干所不同类型的课题校。学会视导组到太原后, 他们组织了全省课题校的总结交流活动, 既有地区的总结, 又有典型校的发言, 还有各类课题校的现场考察。之后, 又分头到临汾、长治等地视导。视导情况表明, 我会所立项的课题研究大多数做到了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研究深入。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一些农村校、企业校, 办学条件十分艰苦, 课题研究居然还进行得有板有眼, 效果又是那么明显。这说明, 科研兴校、向科研要质量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2009年、2010年课题陆续进入结题阶段, 我们及时出台了《关于“十一五”科研课题结题的若干意见》文件, 对结题工作加以规范和指导。针对结题时间不一、跨度长的实际, 我们还确定了随到随结题、随评选随表彰的工作安排, 受到学校的欢迎。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 增强学会的生命力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 学会的生命在于活动。活动能增强凝聚力, 扩大影响力, 激发活力。为此,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
全国小学校长大会是小学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盛会。我们承办了两届。我们不仅参与了主题、分论题的确立, 还主要承担了参会代表的动员和资金的筹措, 如2008年天津小学校长大会, 我们动员参会的代表达到700余人。第一届则直接筹措了70余万资金, 为大会顺利召开作出了很大贡献。又如第三届小学校长大会, 我们动手的更早。2011年4月, 北京顺义的工作会议上, 便确立了开会地点, 不久杭州方面便递交了初步方案, 今年的3月20日换届筹备会上, 专门讨论了杭州方面提交的会议方案, 确定了主题、分论坛论题、规模、时间等。此次会后, 五一节前, 我们还将和中国教育学会领导一起到杭州进行考察、磋商, 确定具体实施方案。深信第三届小学校长大会将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小学教育的一次标志性会议。
学术年会是我会独立主办的重要学术会议, 已成功召开了五次, 成为我会的品牌。课堂教学大赛是我会开展的又一重要学术活动。素质教育的关键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水平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一切教育改革, 离开了课堂教学改革便不会成功。课堂教学是社会、家长、校长、教师关注的焦点。而比赛, 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 我们先后在南宁、石家庄、西安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小学课堂比赛活动。比赛受到了广大会员校老师的积极踊跃参加, 形成了学校、省市、地区层层比赛的热潮, 最后的决赛上百人同台竞艺, 更是盛况空前, 一批新秀脱颖而出。全国教学比赛成为我会又一品牌活动。
校长、教师培训工作也是我会重要的学术活动内容。我们与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开展了“高级小学校长培训班”, 与大兴教委合作开展了“农村小学校长研修班”, 与安阳殷都区合作开展了“后勤管理高级研究班”, 与一些教育机构开展了“优质课走进XX地区”活动等, 去年9月, 我会与中育教育集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共同推出了“成长中教育家培养计划”, 通过国内外的高端培训, 力求推出一批教育家型的领军小学校长, 为中国的小学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评选表彰活动是深受校长师生欢迎的活动。我们独自开展了“首届中国小学名师评选活动”, “十一五”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先进实验校、先进科研工作者评选活动”、“优秀德育论文、教学设计征集评选活动、“童年杯”学生作文、手抄报征集评选活动等。
此外, 还与高、初中专业委员会一起连续六年开展了“全国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评选活动”。上述种种培训评选表彰活动, 满足了广大校长、教师的不同需求, 加快了他们的成长。
(五) 主要问题
1、由于政策所限, 组织建设和学术活动受到了较大制约, 影响了我会的更快更大发展。
2、由于人力、经费和学术专家所限, 对科研究课题指导不够普遍深入, 存在重申报轻指导的情况。
3、地区发展不平衡, 组织建设、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在一些地区 (中心) 开展较差。
4、由于资金和人力所限, 对会员校的服务、指导不够深入具体, 对理事会员管理不够严格。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设想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作为全国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研究组织, 在今后的五年中要体现“五项原则”。
第一、方向性原则
即始终坚持把握专业委员会应有的发展方向, 主要体现于三点:
第一点是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的分支机构要服从学会的领导, 遵循学会章程及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章程开展活动;
第二点是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要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坚持小学教育就是让学生有个幸福的童年, 快乐健康地成长这一根本价值取向;
第三点是坚持改革创新, 在课程改革, 学校特色建设, 文化立校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引领广大会员勇于探索, 锐意进取。
第二、团结性原则
即最大限度的地团结广大会员, 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在全国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推进作用, 主要作好三项工作:
一是逐步实现会员身份的多样化。除校长, 高校研究工作者, 行政官员及新闻工作者以外, 吸收一线优秀教师加入;
二是在已实现除港、澳、台外各省市都有理事的基础上, 在政策允许下吸收港、澳、台小学教育工作者加入, 并且, 扩大西部地区, 农村地区理事比例;
三是加强已有学术研究基地 (中心) 建设, 并支持有些地区建立研究基地 (中心) 。
第三、学术性原则
即进一步发挥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引领广大会员开展有效地教育研究, 主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 做好“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后的指导, 使研究工作扎实有效, 取得预期的成果;
第二, 由学术委员会确定适当课题, 就小学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调研, 并争取将结果提供给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 为推进小学教育改革做些贡献;
第三, 充分发挥北师大及学术委员会中其它高校成员及会员中专门人才的作用, 适当为会员校的发展提供咨询支持。
第四、服务性原则
即体现专业委员会始终坚持为会员提供力所能及服务的宗旨, 主要指三个方面:
其一, 结合每年的学会年会, 安排具有前瞻性、高水平的相关报告, 开阔会员眼界, 提升会员专业水平;
其二, 继续组织好隔年的教学展示活动和课例及论文评选活动, 为广大会员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
其三, 利用《辅导员》杂志 (中、下旬刊) 及《中国教师》杂志为会员发表文章提供服务, 并且请《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管理》杂志为会员校的发展助力。
第五、开放性原则
即体现现代教育的开放、尊重、包容, 加强国内外交流, 主要指三个层次的开放和交流:
首先是会员之间应加强相互来往, 相互交流, 组建成民间的各种共同体, 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共同发展;
其次是加强与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相互交流, 互相启发, 共同创新;
再有就是与境外的交流, 组织国际性专题论坛和择机组织境外学术访问。
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应从五个方面深化认识
一是从有利于推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考虑看,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列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塑造儿童健全人格的完整教育体系,而其中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最基础教育,是伴随着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终身教育,同时也是需要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管理和研究,相对独立的教育领域。需要通过立法确立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规范行为,予以支撑,切实保障,以提升家庭教育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发挥应有作用。二是从目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看,社会转型、时代进步、教育变革的外部环境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课题和新挑战,主要是家庭教育在制度上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安排,家庭教育的政策法规相对缺失,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存在缺位,家庭教育的监督管理不够规范,家庭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比较匮乏,家庭教育的指导、管理、服务等支持系统有待健全。另外,还有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家庭教育理念不够科学,家庭教育方法不够正确,家庭教育知识缺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立法来加以规范和解决。三是从我国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实践看,全国人大对家庭教育立法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交的家庭教育立法方面的议案,开展了调研论证。在地方,重庆市已经在2016年率先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山西省、贵州省、辽宁省鞍山市、山东省青岛市已将家庭教育立法纳入了人大立法计划,还有一些地方已经启动了立法调研工作。这些都为推进国家家庭教育立法和地方立法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有效做法。四是从社会大众对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期盼看,据全国妇联最新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90%的被调查者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非常高,对家庭教育立法的呼声也很高,足以反映出社会大众对家庭教育立法充满了期待,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立法适应了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顺应了社会大众关切家庭教育立法的民心所向。五是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促进现代家庭教育发展的现实高度看,家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文化传统之一。中华文化的根本在于重视教育,而重视家风家教也蕴含其中。家风家教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卓越智慧,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华。现代家庭教育需要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和滋养,更需要传承和弘扬以及创新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家庭教育立法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总的来看,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构建和完善三位一体立体化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有利于打牢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可以说,我国家庭教育立法势在必行。家庭教育立法是从源头上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已经基本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将进一步增强和肩负起在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中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
学会具有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宣传培训、指导服务的4大优势,具有引导性、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智库性的5大特点,特别是汇集了我国家庭教育领域顶尖、知名的专家学者的精英资源,在促进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近年来学会的总体工作中始终坚持了把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作为重要环节,重点开展了《家庭教育立法调研论证》的课题研究,举办了专题研讨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为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做了很多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成为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力量,学会理应在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中自觉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发挥助推器作用。
学会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继续把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作为重点,注重在四个方面助力推进
一是强化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为助推家庭教育立法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学会将在研究确定的“十三五”期间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指南中,把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作为研究重点,组织力量,重点攻关,力求推出一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研究成果。二是深化学术交流,为助推家庭教育立法进程探索新思路新经验。学会将围绕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举办主题研讨和专题论坛等活动,主要就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立法应坚持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应明确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功能、应规定的法律责任和特别措施,以及在推进立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等进行深度研讨。同时,组织学会的专家学者继续积极撰写全国“两会”提议案,为推进家教立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凝聚共识。三是开展宣传培训,为助推家庭教育立法进程营造浓厚氛围。学会将运用现代宣传手段,特别是妇联、学会所属的媒体资源,开办专栏,设立专题,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意义、立法的基本知识、立法的进展情况、地方立法的经验和做法,以及专家学者对立法的意见和建议等,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立法的社会知晓率,进一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高度关注。学会还将把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到长效化的培训工作中,纳入到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不断增强家庭教育骨干队伍的法治意识,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发挥好骨干队伍在推进立法中的重要依托作用。四是积极参与配合,为助推家庭教育立法进程发挥应用作用。学会将密切配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部门为推进家庭教育立法所组织开展的工作,以及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积极参与有关方面开展的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相关活动,实现共商共议,共享共用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资源和成果,共同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不断取得新进展。五是各地家庭教育学会要把推进家庭教育立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家庭教育立法的推进工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增强担当意识,始终保持持续推进的态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不仅为推动地方家庭教育立法,同时也要为加快推进国家家庭教育立法提供科学依据,贡献智慧和力量。各地家庭教育学会在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进程中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在推动家庭教育立法的探索实践中,要注重立法的调研,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要着力于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着重于研究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更加清晰精准地提出哪些问题是需要通过立法来进行规范和加以解决的。尤其要在立法草案的形成过程中,着眼于研究带有战略性、全局性、普遍性、典型性、操作性的问题,要发挥好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做好研討论证工作,努力为有关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文稿。
开拓进取争先创优——**教育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教育学会工作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全教会”和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以及“三个代表”的要求,按照市教育学会的安排部
署,深入扎实地开展学会工作,开拓进取,争先创优,全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促进我县教育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坚持“三个致力于”的学会工作总体思路,创造性的开展学会工作,认真抓好目标教学、新一轮高中课改试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初高中毕业班教学指导、第四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和第八届教研教改“双成果”论文评选等项工作。
二、总体工作目标: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工作都要立足于出成绩、出成果、出队伍、出名师、创一流,为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研究的长远发展而有序的开展工作。
三、工作方法:抓住两头、当好中介、深入实践、调研分析、把握整体、突出重点、网络联系、集思广益。
四、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积极围绕素质教育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
本学期,教研室要多次召开工委、乡镇(校)业务校长会,各学段各学科要多次召开中心教研组长和兼职教研员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传达上级精神、布置工作任务、传递教改信息,并通过不同形式组织好全体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举行教材教法辅导和专题讲座。(1)小学学段进行新教材辅导。(2)初中学段除暑期对六年级教师进行培训外,还要分阶段对六年级语、数、外新教材进行辅导和初三年级教学辅导。(3)各学科教研员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写出本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部分学科举行“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题讲座。(4)如何撰写教改试验方案和加改实验报告。
积极探索“轻负高质”的途径和措施。教师要按照《天津市九年义务教育学科素质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突破备课和讲课两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学期初,教研室将制定《蓟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此作为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狠抓课程计划的落实。各校要切实上好考查科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准随意增、减课时,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课外作业总量。教研员下乡检查指导教学,要把检查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并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向主管领导汇报。小学学段结合上学期县教研室对全县小学考查学科质量考查的检查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向全县通报。
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设好活动课,加强中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教研室要加强对活动课的研究与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指导学校把活动课程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上。要认真开展“创新周”活动。各校要根据县教委要求,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做到“活动时间、内容、指导教师、学生”四落实。创新成果包括: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研究性论文、科技方案设计、科幻作品等。要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9月上旬,乡镇中小学以工委为单位(国办校以校为单位),将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与交流。9月中旬,将优秀创新成果报教研室参加县级评眩
根据县教委关于开展第四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认真开展好“双优课”评选活动。各工委、乡镇教委和国办校要制定好实施计划,成立评审小组,广泛发动。做到人人展示,层层评选,发现典型,推出优秀。本学期完成工委和国办校级的评选工作,并将参加县级评选的“双优课”人选报县教研室。要结合评选市、县级教改积极分子活动,深入开展“名师创名法”活动。要结合评选市、县级教改积极分子活动,深入开展“名师创名法”活动。要结合评选市、县级教改积极分子活动,深入开展“名师创名法”活动。
根据市局精神,继续举办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今年的竞赛范围为小学五年级语文、数学,初三年级语文、外语四科。各校要认真组织,做好辅导工作,加强对特长生的培养,力争取得好成绩。加强对山区、库区和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学指导,教研员要多听推门课,从中发现问题给以及时反馈和指导。把教
研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基础薄弱校的指导上,各学段要在较短时间内有计划有重点的改变1——2所教学基础薄弱校的面貌,以提高我县整体教学水平。
(二)以教研工作的创新,促进教学工作的创新
各乡镇、校向教研室申报立项的教研课题要认真研究运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已取得那些经验和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数据资料是否归档?下一步怎样做?在基层自查的基础上,县教研室要进行抽查。进一步加强考试评价的研究。在试行县教委下发的《蓟县小学考查学科教学质量考查指导意见》的同时,本学期制定《蓟县小学考试学科分项检测、等级评价的指导意见》。各工委、乡镇、校除组织好在小学就读的六年级教师参加县级教研活动外,还要协本学片六年级教师的二级教研活动。乡镇、校认真组织所属六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1)组织六年级教师到初中听课观摩。(2)本片初中教师送课到六年级。(3)提倡学片集体备课,共同开展教材分析、教法研究等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讨活动。进而避免六年级教师教学的小学化弊端,大幅度提高初中整体教学质量。
认真搞好第八届教研教改“双成果”论文评选活动。各乡镇、国办校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进行层层评选,以此调动广大教师撰写教研教改论文的积极性。各工委、国办校按要求于11月20日前将评选的优秀论文统一报县教研室办公室。充分发挥各级教研组织的作用,开展教学研究。各级领导要切实抓好各学段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工委、国办校的中心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活动,学校学科教研组利用教学研究时间,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理论,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提倡集体备课、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确定重点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教师依据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革教学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课题,选定其中一项进行研究与实验,也可联系教学实际,围绕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来选题,题目宜小不宜大。
(三)深化素质教育目标教学与推广工作
继续抓好中小学目标教学试验校的教学指导工作。中小学分别对5所不同层次的目标教学试验校的目标教学盯住不放,进行经常性指导,同试验校领导和教师一起进行成果总结,并在面上推广,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课题研究需进一步深化。在学生的情感、动作技能的评价上还需认真研究与实验,完善实践操作技能与学习情感的测评要求,逐步完善各学科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各学科都要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继续加强教学检测与评价的研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有关学科教研员要按照大纲和教材要求,拟好单元(章)形成性检测题和终结性检测题,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目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准确恰当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加强学科德育和美育。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要面向全体。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加强目标教学管理。教研室要加强对目标教学的过程管理,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发现典型,总结经验,适时举行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进行推广。县教研室及各学科教研员要全面掌握全县中小学目标教学情况。
(四)认真搞好新一轮高中课改试验
全面做好首轮课改总结。各学科要对高质量的课改成果和典型经验进行推广,适时举办课改成果展示活动,为新教师传经引路。开好新一轮高中课改试验推动会,认真学习上级精神和课改文件,进一步明确新一轮的课改任务和工作思路。搞好新大纲新教材的培训工作。高一各学科教师要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暑期新大纲新教材的培训活动。县教研室高中组教研员有计划的进行学科培训,或进行教学研讨活动。高一教师要认真学习新大纲,研究新教材,对新、旧大纲和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进而把握新大纲、新教材的内容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加强专题研究。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以专题研究为切入点,加强优化教学过程、研究性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研究,采取滚动发展式的研究模式推进研究工作,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新一轮高中课改试验的质量。教学
中要面向全体、分类辅导、分层讲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对于分层讲评,各校要认真研究试验,争取早出成果。教研室对高一教学加大宏观调控和指导。每月召开一次学科会,通报教学情况,解决前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下段的教学进度。在统一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加大教学调控力度,组织期中、期末两次统一练习、统一评估,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五)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推广
搞好《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培训,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大纲、掌握教材内容体系,研究相关理论与技术,为开好信息技术课打好基矗教研室和各高中校要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创造学习机会,并搞好《信息技术》新教材的使用指导工作。本学期还要组织教学实况的摄录像技术培训,以提高学校摄像人员的技术水平。各学科组在教学研究与指导中,要积极倡导把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指导帮助中青年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注意引导示范,有层次地逐步推进。要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技能和使用效果列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以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继续抓好中学有关学科参加市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课”评选人选的跟踪指导,迎接市级验收。为发挥其示范作用,举行初中数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展示课2—3节。认真做好国家级、市级和县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日常指导工作。国家级、市级实验校要做好试验结题的准备工作,学期末完成学校和实验教师的课题实验报告,总结出本学科和学校的整体实验成果(包括优秀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软件。优秀论文等)。县级实验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实验计划,加强实验课题的过程管理,力争做出成果。乡镇、校也要抓好自己的典型。加快我县教研网建设,构建学科教育信息资源库。各校要尽快完善学科组计算机的配备,逐步建立学科网页,加大学科教研创新力度。各校装备信息技术室要执行县教委的统一标准。初中校要做好信息技术室的装备工作,为2002年秋季开设信息技术课做好准备。
深入基层校检查指导。通过查看教学设备、听课、与教师和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情况,指导教师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搞好课堂教学。努力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力争使中小学常规电教媒体普及率达到90%,高中信息技术普及率达100%,初中信息技术配备率达30%。并发挥其实效性。
(六)搞好初、高中毕业班工作及高中会考研究
认真做好中考试卷及考试情况的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初中各学科将举行九年级教学讲座和教学研讨课,以引导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研的进一步深化。高中校要认真分析今年高考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各校要结合教学实际,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夯实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适时召开2006年毕业班经验交流会。
根据2007年我市高考将实行“3+X”科目设置的要求,认真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发挥高考改革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为学习研究“3+X”高考方案,教研室将组织高中校领导到外地考察学习。地理、生物已为高考学科,两科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考动向,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高三各科分别搞1—2节研讨课,以达统一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高二年级面临六科会考,这些学科要狠抓学生“五大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六科会考全部过关,优秀率上新台阶。
教研室将经常深入高中校听课调研,了解掌握各校的教学情况;经常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传达上级有关高考和会考的精神和信息。教研室对高二和高三个课教学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学期末进行一次统一练习,统一评估,了解各校的教学情况。10月份高三语文学科举行话题竞赛;12月政治学科开展一次对社会和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的演讲比赛;根据“3+X”高考模式,将组织一次学科与学科间的小综合竞赛活动。
(六)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内部建设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2010年,双塔区教育学会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创新、发展、提高”意识,切实发挥学会的服务职能,创造性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科普、学术交流、教改实验等活动,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在我市教育年收官之年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要工作
一、大力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能力极强的专兼职学会工作者队伍
(一)加强学会组织机构建设
1.召开铁岭市教育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第十一届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并召开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重新选举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从而吸纳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学会理事会,为学会工作出谋划策,更好地做好学会工作。
2.召开教育学会阶段工作总结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为了更好地总结几年来教育学会工作的成绩、经验与不足,适时召开教育学会阶段工作总结表彰与经验交流会。通过表彰先进、总结经验与不足,推动整个学会工作向纵深发展,开创教育学会工作新局面。
3.召开教育学会网络交流平台建设与利用工作经验交流会。教育学会网络交流平台“铁岭教育人博客圈”与“铁岭教育人QQ群”成立一年来,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了促进教师学术交流与提高、教育经验共享、引领教师反思教育的作用。但其影响范围还不够广泛,通过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扩大“铁岭教育人博客圈”与“铁岭教育人QQ群”在我市中小学教师中的影响,更好地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促使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4.根据新修订的教育学会团体会员管理制度,年终对各会员单位进行检查评估。通过评估促进各会员单位更好发挥学会职能,为教育发展服务。
(二)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能力极强的学会工作者队伍
1.组织召开学会工作者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研讨会暨工作例会。通过培训、交流与研讨,使学会专职工作者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借鉴他人的工作及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能力,增强学会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打造一支热爱学会工作,业务强、素质高的学会工作队伍。
2.加强教育学会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自身建设。在确保完成学院研训人员“达标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每人精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两种教育学术期刊、撰写一篇学术论文、两篇教育随笔、三篇读书笔记(读后感),参与两项课题研究。培养一支与基础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专家型的学会工作者。
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会员学术水平的提高,大力推动我市教师专业化进程
1.积极探索合作交流渠道,组织会员参与省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1)以中国教育学会为依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不同形式,组织会员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力争在活动中,全面推介铁岭教育工作,为打造铁岭教育做出应有贡献。
(2)以辽宁省教育学会为媒介,聘请省内教育专家或优秀教师来我市进行交流讲学,从而促进与省内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教育、教师的发展。
2.利用本地现有教育资源,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学术交流活动。
(1)充分发挥我市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及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教育学术交流活动。
几年来,我市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教学新秀及各级各类骨干教师,这些教育工作者大多工作在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利用这一优势,开展本市学术交流活动:由一些学校、地区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交流内容与人员,我们通过各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到这些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全市,共同提高,不断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我市教育公平的实现。
1学校管理学术交流与研讨会
2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交流研讨会
(2)以各学科专业委员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科学术交流与研讨,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服务。督促、指导直属各学科专业委员会,一年内至少召开一次学术交流与研讨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搭建展示教师专业风采的平台。
(3)以教育、教学研究为重点,提高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的广泛性。开展铁岭市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论文、教学设计、主题活动设计、教育教学随笔、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评选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强化教师研究意识、交流意识。在优秀成果评选基础上,向上级学会、各级各类相关报刊推荐会员优秀作品,同时继续编辑《铁岭市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成果选编》,以激发广大会员参与学术交流、进行教育写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向研究型专业人才转化。
三、着力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做好已有教育研究成果的普及与推广工作,以期实现教育科研成果效益最大化
(一)着力开展教育学术研究工作,推动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向更高层次跨越
1.做好学会秘书处原有的两项省级课题《铁岭市优秀班主任成长个案研
究》、《铁岭市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召开中期课题阶段总结研讨交流会,指导参与研究的学校、教师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力争上半年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年末申请结题验收。
2.在做好原有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组织我市会员申请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推动我市教育科研工作更好、更快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加强对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做好教育行政部门的助手
1.对我市几年来教师交流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教师交流过程中的经验与成绩,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提供给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相关工作、制定相关政策的一手参考资料,发挥教育学会行政助手的职能。
2.对我市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学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教育问题。
(三)做好已结题的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实现教育研究成果效益最大化,为加快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做出贡献
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会,对我市2009结题的中国教育学会重点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力争扩大教育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做到教育科研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工作实践。
四、继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配合我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与市科协一起开展以科学发展,节约资源、过低碳生活的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师生科学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乙)班
生命无价,生命只有一次,它是那么短暂,又是多么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留恋。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它保护它。安全是我们的生命线,悲欢离合往往就在那一瞬间。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因此作为学校这个载体我们必须严格落实安全教育,预防为主。
安全隐患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和应对能力。直面我们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对学生提出一下要求:
1.要注意课间安全,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奔跑,不嬉戏,不在楼道口玩耍。有序上下楼。要注意礼让并靠右慢行。严禁在楼梯的扶手栏杆上向下直滑或在楼梯上追逐奔跑,严禁攀爬栏杆、围墙、下水管道、树木、窗户等。
2.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要遵照老师的要求,不剧烈碰撞,不违规运动。严防器械伤人。
3.要注意用电安全,不乱动教室内的电源插座,不要用湿布擦电器开关。信息技术课上要按规定程序操作电脑。强化“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
4.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偏食,不暴食暴饮;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5.注意公共场所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把珍贵物品、现金放在教室和宿舍内,如果遇到坏人坏事要冷静、机智,要敢于见义勇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及时敢于拨打110报案。
6.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爱护消防设施。要懂得一些防火知识,遇到险情时,能正确避险。
7.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自己解决不了的矛盾,一定要寻求老师的帮助进行解决。
8.认真学习,珍惜时光。远离网吧,远离台球室,不拉帮结伙,不同社会闲杂人员交往。
9.向学生及家长普及预防溺水的安全知识和游泳安全知识;通报溺水安全事故,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警示教育。明确学生做到“五不准”,即:不准在无成年人陪伴的情况下私自下水;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冒险下水施救落水人员。
10.学会科学合理的应急、求助、报警方法,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使用正确的逃生或自救方法,能紧急避险、果断逃生。正确拨打以下电话: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20,交通事故122。
我校还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课、板报、校园广播、手抄报、倡议书、安全演练等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提高队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校也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注,发动教师和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利用“送安全、送学习、送欢乐、送帮扶”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暑期生活,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的暑假,切实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界定及支撑的理论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更新,并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和空间。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即要求教师在各自的课程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创设自主求知、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已很难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抓紧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奠定基础。
2. 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
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
(2)整合
(1) 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2) 指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程教学过程优化的整合。
(3) 指在完善信息技术应用层面的基础上,教师、学生与教学过程的深度整合。
“信息技术与具体教学内容的整合”,我们认为就是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效果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把新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与学科“整合”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即以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以优化的学科教学过程推动信息技术的开展。
3. 支撑的理论
(1)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合作中的首席。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力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世纪人才。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1)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2) 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重组原有知识结构。
(3) 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关键作用,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4) 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上述理论表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出现“高峰体验”———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奖励。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将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提供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所以,本课题研究借鉴建构主义原理和人本主义理论,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努力贯穿开放的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策略
1. 研究目标
通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三大主题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育资源的利用从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实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资源对教学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科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资源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2. 研究策略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问题情境和虚拟实验环境,以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扩展链接等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根据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无缝接合,对于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其整合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认识主体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方便师生摄取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特性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架设学校课程整合资源和学科资源网站,进行网络社区的教育与辅导,开展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和活动。
1. 语文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1)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探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及合作互助学习的新路子。
(2)利用校园网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深化学校已有的大量阅读与快速作文相结合的实验成果。
(3)购置与开发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软件,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水平,尽力提高教学质量。
2. 数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教师应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1)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探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的新路子。
(2)加强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深化研究。
(3)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听说认读为主要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中领悟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
(1)利用网络资源,播放生动、有趣的卡通英语对话片段,加深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
(2)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增大了学生操练对话的密度和广度。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自主学习。
(3)借助网络课件,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对话能力,加强语法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音乐
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旨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
(1)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创设音乐情境,启迪学生欣赏美。
(2)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力。
(3)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
5. 美术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在探究式学习方面。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践、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过程。
(1)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激发其探索精神、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水平,尽力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尽力提高学生的电脑绘画水平。
6. 其它
学校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扩展到品德与社会等学科中,以培养学生快速搜集信息的能力。
总之,当今的教育教学正在向信息化迈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力将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为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应不断更新自己,充实自己,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工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习、掌握知识。
四、研究的方法
1. 文献学习法
学习与本实验有关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本实验服务。
2. 调查法
了解实验教师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课堂参与状况,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需求变化,研究制作与使用以便学生在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方面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法。
3. 行动研究法
在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 研讨法
针对实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5. 个案研究
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个案研究贯穿在其它的研究类型中,使研究成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6. 逻辑归纳法
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五、研究的步骤
本项实验周期为4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 准备阶段(2006年4月—8月)
了解现状,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开展系统的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理论学习。
(1)拟定课题实验方案、组织论证、申报立项。
(2)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培训采取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证培训质量。
(3)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主要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新型的教育技术,以及新课程标准,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学会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与能力。
(4)完成实验前测与统计分析,形成实验资料。
2. 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2月)
将研究内容化解,有针对性地研究。通过边研究,边试行,提高研究的效益。
(1)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进入实验阶段,为保证该项实验的顺利进行,每隔一周进行理论学习和课题实验的专题研究,组织实验教师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实验研讨活动,学习国内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
(2)根据实验目标分学科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策略的具体研究实践。
(3)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方式与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5)研究教师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如何使用教学软件,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现、思考的手段与方法。
(6)对实验过程中专题研究的各类数据、资料,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整理论证,以检测实验目标,调整实验手段,不断完善实验方案,验证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以利于实验的大面积推广实施。
3. 总结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4月)
在过去总结成果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做好成果的推广工作。
(1)根据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对课题的实验进行及时的修正,然后将实验成果推广到下一轮的实验运行中进一步验证实验假设的正确性。实验教师写出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发表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2)重复验证实验研究成果,收集所有实验研究资料,写出总过程的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写出和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论文,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整理好实验研究档案,申请上级教科研部门的结题鉴定。
六、研究成果
1. 研究带来的变化
随着实验的步步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相同的教学时间却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学得更加轻松。实验进程足以表明:本课题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这一过程发挥着重要影响。所以,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模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能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标。
(1)学生素质得到快速发展
(1) 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实现怡静与活跃的统一,紧张与愉快的和谐。学习方式由同一被动变为主动多样,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品尝到“发现”的欢乐和求知欲的满足。我们看到,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扩展了认知领域,同时,从学科特点来看,借助各种资料,将图文加以综合并发挥想象,适度借鉴并创新课文的表达方法,把网络信息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2006—2007年度我校学生作品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中发表文章8篇;在《校园文学》中发表文章9篇;在《当代教育教学》中发表文章达40篇。在各类征文比赛中,共有50多人次获奖。2008—2009年度我校顾酞正同学在昆山首届“新人新作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中荣获金奖;张芸等3名同学在省“书香网吧网上主题读书”活动评比读《丑小鸭》有感中获省级二、三等奖;冯怡冉在市小学生演讲赛《航天英雄伴我成长》中获一等奖。2009—2010年度我校学生在江苏省教育学会第三届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中共获金奖3名、银奖15名、铜奖42名;汪姝琳、薛可心同学在“清风拂校园”廉洁故事征文、演讲比赛获昆山市一等奖。在各类知识竞赛、才艺比赛、演讲比赛、科技论文中,我校学生也均有出色的表现。
(2) 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加快了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多,他们在彼此平等的接触与竞争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大大增强,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真正实现了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实践探究。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和交流与合作能力也跃上了新的台阶。2006—2007年度毛弈等12名同学获第十一届智力七巧板竞赛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刘博文等四名同学在第三届科技实践操作赛(火箭制作)大赛中分获特、一、二、三等奖。2008—2009年度我校沙宇亮等5名同学在“声光杯”全国模拟遥控飞行挑战赛小学男子组获国家级二、三等奖;戴若木、刘力方获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VEX杯”机器人比赛一等奖;张启航等9名同学在十六届青少年科技模型“朱棣文杯”舰船模型拼装竞赛获省级一、二、三等奖。2009—2010年度我校杜蔚文等6名同学获十九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纸模型飞机比赛中省级二、三等奖;王诗瀚等7名同学获昆山市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个人项目二、三等奖;梅健瑄等13名同学在橡筋动力杆身飞机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王佳琪等三位同学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生“昆山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获省级特等奖;刘力方等三位同学在“博实杯”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中获苏州市一等奖。在其余各类科技竞赛、知识竞赛中,我校学生都斩获了不错的成绩。
(3) 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信息素养是获得终身教育的基础。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确定、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整理、信息的集成将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即熟练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应用软件完成实际学习任务的能力)夯实根基。实验表明,多数学生能够在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进行自学,并能熟练运用标题搜索、主题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技术,具备确定、提取、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评价。2006—2007年度中,我校王博等4名学生在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应用竞赛、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操作赛中均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2008—2009年度周文强等15名同学在江苏省第八届青少年技师认定比赛中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并获团体一等奖;苏州市中小学航空航模比赛小学团体第六名;昆山市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团体二等奖;昆山市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综合团体二等奖。
(4) 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心理学家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我校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边听边看,或是自己选择视听内容。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涉及边缘知识或其它学科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进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增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强化记忆,融会贯通。
(2)教师素质得到快速提升
(1) 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教师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图像给予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角色就从“权威”角色向“伙伴”角色转化,变“讲师”为“导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就特别理想。2005—2006年度黄敏霞老师获昆山市语文教师评优课二等奖;沈萍老师获昆山百节优秀课评比三等奖。2007—2008年度杜鹃老师获昆山市2004届数学教师会教一等奖、“十一五”课题研究双优评比二等奖;陈丽娜老师获昆山市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9—2010年度蒋琴老师在昆山市小学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研究“双优”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朱绮纹老师获昆山市第四届“百节优秀课”评比活动三等奖、开发区工会“青年教师风采展示”选拔活动三等奖;陆真珍老师在昆山市小学音乐学科优秀课评比获三等奖;沙亮亮老师在中小学教师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比赛中获三等奖。近50位老师参与了市级公开、评优课的展示。
(2) 教师教学手段变得新颖而多样。利用网络备课,能大大丰富教师获取的信息。网络资源经过教师的收集、分析、处理,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学科、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多种媒体,以生动、形象、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网络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施教和个别化教学,使得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得到更好的关注,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发展的个性化。通过课题实验研究,我们逐步走出计算机运用的低水平、操作化的倾向,从单纯利用计算机学习逐步迈向多元学科整合的全方位智力发展,构筑知识、情感、技能相融合的高智慧教与学体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教与学变得简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成自身素养的积淀。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给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及教育对象的定位带来巨大变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媒体由辅助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2006—2007年度黄敏霞等4位老师获昆山优秀教案评比二、三等奖。2008—2009年度我校居敏芳老师获英语教师技能比赛二等奖;黄敏霞老师获苏州市思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邬国华等15位老师获昆山市优秀教学课件评比省级一、二、三等奖;陈丽娜等25位老师获江苏省“蓝天杯”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二、三等奖。2009—2010年度陶燕等23位老师在省优秀教案设计评比中获奖;秦月芬等25位老师在2009优秀教学课件中获省教育学会二、三等奖。总计获奖90人次。
(3)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增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使得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可以集众人的智慧和长处为我所用,从而大大提高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课题的不断深入为教师创造了更多校内外交流互学的机会。通过教学观摩、课件制作展示、个案剖析、论文交流等形式,我们发现教科研人员运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进行教育信息的收集、处理、检索、统计和分析等处理,大大提高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我校青年老师先后在《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读书心得汇编》、《小学校长》、《希望月报》、《苏州特教研究》、《昆山教育研究》、《新教育实验信息》、《特色教育探索》、《教育科研论坛》、《好教师、好家长》等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35篇。教师乐于教研、敢于教研的科研之风正在我校形成。
(4) 教师与课题共同成长。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在课题的不断深化研究中,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不断提高,一批业务精干、科研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的实验教师同课题一起脱颖而出。2006—2007年度,我校老师获奖论文124篇;2007—2008年度我校教师获奖论文88篇;2008—2009年度我校教师论文获奖共计68篇;2009—2010年度我校老师有42篇论文获奖, 总计322篇。2008年校刊《顺帆》获昆山市教育科研刊物评比一等奖。
(3)学校的信息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利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结合本校校情,着力抓好资源库建设。2011年,我校引进电子白板达33块,同时组织发动教师积极建设本校的资源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搜集、整理、研制教学资源:互联网上下载;数字媒体资源中获取;把传统方式保存的资源数字化;自主开发文本素材及媒体素材;资源交流。建立涵盖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学法指导、音像素材等子库,内设精品试卷、优质教案、优秀课例、精彩课件、优秀论文、教学素材等子库。目前,学校资源库里的课件、试卷、论文、教学素材等资源达30G以上,为广大师生的学习、交流创造了高效、及时、便利的条件。
(4)对学校的影响
学校2004年被授予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称号;2007年通过了苏州市现代化教育学校的研验收;2008年度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先进单位、中小学生书法(写字)展示赛优秀组织奖、读用《关心下一代周报》先进学校、社区教育活动先进集体、苏州市体育传统学校等;2009年被授予昆山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
2. 研究后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了学校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带动了全校教师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通过实验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信息技术的设计与运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或是花俏的课件演示,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简单“凑合”。
(2) 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专家设计开发的教学和学习的资源与一线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而大多数教师自身又缺乏开发资源的条件。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同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 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搜集、甄别、提取学习资源的问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4) 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网络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落后于课堂教学改革,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河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英文译名The Association of Basic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Hebei Education Society
第二条、本会的性质:本会为河北省教育学会领导下的群众学术团体,是河北省教育学会的分支机构。
第三条、本会遵守《河北省教育学会章程》,接受河北省教育学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依据本会规程开展活动。
第四条:本会的宗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立足河北省基础教育,服务外语教学改革,组织和团结有志从事基础教育外语教育研究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行业中从事外语教育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积极开展外语教学研究、改革实验和学术交流,发挥专业委员会在省内外广泛联系的作用,为河北省中小学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条、本会秘书处设在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050061)。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组织全省会员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开展对中小学外语教学思想的研究,进行教学实验;
(二)举办全省中小学外语教学学术培训和研讨活动;
(三)对中小学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团队课题攻关,完成调研报告,为全省中小学提供咨询,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四)组织协调省内外外语教学研究的广泛合作与交流;
(五)组织全省外语学科竞赛、教学基本功大赛、论文评选等活动;评选和表彰先进团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
(六)配合河北省教育学会,组织教育规划课题的申报、管理和鉴定等工作;
(七)根据学会发展需要,适时推出会刊,编印教育学术资料,宣传和推广教育研究成果。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本会采用个人会员、单位会员和理事单位制。
(一)个人会员:凡有志于从事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在校大学生和其他行业专业人士,承认本会规程,参加本会活动,均可提出申请。交纳会费后,经本会秘书处审核,成为本会个人会员。
(二)单位会员:凡在河北省境内的中小学校,坚持科研兴校,致力于外语特色办学,且办学达到一定水平,承认本会规程,单位内本会个人会员不少于10人,愿意承办本会活动,均可提出申请;凡有志于为推动河北省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均可提出申请;由理事提名,经本会秘书处审核,成为本会单位会员。
(三)理事单位:为本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战略合作伙伴单位,经常主动承办本会学术活动的单位会员,经本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成为本会理事单位。理事单位可向本会推荐1-2名理事。
第八条、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有优先参加本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权利;
(三)在本会组织的各项评选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会员优先;涉及收费活动,酌情予以优惠;
(四)有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九条、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会规程,爱护本会荣誉,执行本会各项决议;
(二)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完成本会所委托的各项任务;
(三)向本会提供本单位有关外语教学研究的进展情况资料以及研究成果;
(四)按规定交纳个人会费(10元/年/人)。
第十条、会员管理
(一)本会通过河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成员推荐和发展各地会员;本会会员即为省教育学会会员。
(二)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
(三)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规程行为,经常务理事会表决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一条、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其主要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本会规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听取并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
(四)决定其它重大事宜。
第十二条、会员代表大会由优秀会员代表组成,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半数以上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三条、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省教育学会批准同意。
第十四条、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
第十五条、本会理事会成员由我省各地教研机构专业人士、高校有关教育专家、本会战略合作伙伴单位领导、中小学知名学校优秀校长和教师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
(三)筹备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本会研究分支机构;决定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领导本会各分支机构开展工作;
(八)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九)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六条、理事会须有1/2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七条、理事会每两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如遇情况特殊,也可采取通讯形式召开。
第十八条、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任期五年,连选连任。常务理事会推选顾问一名,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若干名,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若干名。常务理事会讨论和决定本会的重大事宜。
第十九条、在常务理事会下设立秘书处。秘书处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第二十条、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开展工作;
(三)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修改本会规程的程序:本规程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根据形势或工作的需要修改本会规程,由常务理事会修订,待下次会员代表大会予以确认。
【学校教育学会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学会倾听教育随笔10-09
从小教育孩子学会孝敬05-30
天津市教育学会12-19
安徽省教育学会文件12-31
学校教育教研工作10-25
学校教育工作思路12-21
“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学校工作计划07-19
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总结10-01
学校教育工作总结发言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