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摸底试题(精选12篇)
“鼎”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鼎”字有如下解释:①古代蒸煮用的器物;②三方并立;③大;④正当,正在。在下列词语中,“鼎”字应选择的解释写在词语后面的()里。钟鸣鼎食()鼎鼎大名()三足鼎立()鼎盛()。你还能写出两个含有“鼎”字的成语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
jùn 严()()工()马 英()()俏
jí 编()书()聚()荆()狼()
三、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面各组词语。3分
1、元宵节 除夕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肠 胃 大肠 嘴 肛门 食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词 唐诗 汉赋 明清小说 元曲 ____
四、选择题。5分
1、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杂伴 截然 荒乱 坐无虚席 B、尖税 演绎 锻炼 肃然起敬
C、幢憬 敦厚 蒜瓣 万丈更新 D、和睦 旷野 爆竹 蜂拥而至
2、下面加点的汉字的部首和音序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蒸(灬 z)容 B、瞅(目 Q)见 C、豁(谷 H)达 D、优雅(隹 Y)
3、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头涔涔(cén)空地(kòng)屏(bǐng)息 B、徘徊(huí)汲(xī)水 膝(qī)盖
C、鼻涕(tì)一摞(luò)碗 哲(zhě)理
4、依次填入文段空缺中,正确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_, 流出了___________, 流出了___________。
①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②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③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①②③
5、下列句子词序变化后差别最大的一句是哪一句?()
A、他家来客了。-----他家客来了。B、他都问过谁?-----他谁都问过。
C、也只有他这样怕冷。----这样怕冷只有他。D、有你们看的书。-----书有你们看的。
五、将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归类。2分
1、①名义 ② 莫名其妙 ③不可名状 ④名落孙山()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2、①座无虚席 ② 不虚此行 ③虚度光阴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六、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3分
1.“刑、胖、旺、鼎”这四个字都是后鼻音。()
2.“这个理由很勉强,恐怕说服不了他。”和“他咬咬牙,又勉强走了几步”两个句子中“勉强”一词的意思相同。()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论证了为人民服务要有正确的生死观。()
4.“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一句是说能力最薄弱的就是他们了。()
5.“怖”和“瀑”的声母相同,“胖”和“旺”的韵母相同。()
6.《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这件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七、用“然”字组6个词,并能从中选出合适的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聆听着________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
(2)我翘首远望西南方,_______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_______开始归林了。
(3)________地观看白鹭低飞的情景,可以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4)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到太湖的东山,也被碧螺春茶深深吸引住了,_____ 泼墨挥毫,写下了“碧螺春”三字。
一、这道小升初考试题暴露的问题
(一) 不适合考小学生
我们先来认识试题中的两个关键词:“知识”与“命运”。“‘知识’是:1.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2.指有关学术文化的。”“‘命运’是:1.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2.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这两
入社会, 从没品尝人生酸甜苦辣的小学生来说, 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尤其是对这两个词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理解与把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要想他们很好地作答此题, 是不现实的。不要说那些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学生, 就是成人, 或是饱经沧桑的耄耋老人, 对这个问题都难以做出较为科学而全面的回答。人们常说,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由此可见, 能够真正领会“命运”内涵的人, 必须是成人, 或具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 让一些乳臭未干的小学生来谈“知识”与“命运”的关系实在太离谱。将那些考大学生, 抑或考职业人群的内容拿来考不谙世事的小学生, 可想而知, 这样的试题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作为“思想品德”学科考试题, 就更显得荒谬了。
只要在网上键入“命运”一词, 网友们对“命运”的解释或理解五花八门, 各不相同。笔者想问一下这道题的命制者:你们能结合社会实践、现实生活、国家政治制度和教育方针政策等科学而全面地阐释那道题吗?如果作为已经经历社会风风雨雨的命题者 (成人) 都不能对那道题做出科学而全面的阐释, 甚至感到模模糊糊, 却将它拿来考那些乳臭未干的小学生, 岂不荒唐可笑?
所以, 这道题不适宜小学生作答, 是一道考错了对象的考试题。
(二) 缺乏思想性和科学性
命制试卷是一项神圣而严肃的工作, 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如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 既要体现试题的效度, 又要确保试题的信度, 尤其要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力避和远离消极、腐朽的试题内容。至于小学生试题, 更要注意思想性和科学性, 因为小学生的是非观念还未形成, 辨别良莠信息的能力差, 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信息的影响, 因此, 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等。
笔者特意询问过几个考生, 问他们是怎样作答的, 有的说知识能改变命运, 理由还蛮多。——这些小考生大部分是平时聆听了一些心怀“知识能改变命运”思想观念的老师的说教而产生的一种“鹦鹉学舌”般的模仿行为, 并非对问题有了切身体悟和实质性的理解;有的说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因为“命运”是上帝制定的, 人是无法改变的;有的说, 一个人仅有知识, 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身体等, 知识是无用的……真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这是因为试题内容远离了考生——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等缘故。可见, 让小学生来谈“命运”, 而且还是在神圣的升学考试题中谈“命运”, 难道不是有问题吗?尤其是“命运”一词带有一定的“消极”和“迷信”色彩, 试想, 这样“阴暗而灰色”的问题叫小学生来思辨, 难道不怕这些“阴暗而灰色”的因素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小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与其将这道题命名为“知识能改变命运吗?为什么?”, 还不如将其命名为“读书有用吗?为什么?”将“知识”改为“读书”, 贴近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 显得直白, 易于理解, 便于作答;将“能改变命运”改为“有用”, 题目意思显得更具体, 更大众化和口语化, 尤其是没有了迷信色彩。这样一改, 既有助于学生对试题第二问的“为什么”的作答, 还增强了该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三) 传递的思想观点有碍教育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可是那道试题第一问的“标准答案”是“知识能改变命运”。很明显, 试题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种错误信息:“知识是万能的, 只要有了知识, 就万事大吉了, 人生就衣食无忧了。”所以, 该题的思想内涵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法规相悖。依照那道题和该题第一问的“标准答案”来推理, 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只要向学生灌输“知识”就行了, 没必要进行道德、情感、意志和个性等的教育, 也不必关注学生的身体;学生也不需要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丰富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等。
笔者斗胆地说, 我国教育经过了数十年的改革和发展, 各种各样、各类名目的改革此起彼伏, 耗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得不偿失, “穿新鞋, 走老路”, 是每次教育改革的最终“收获”, 甚至还有“今不如昔”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 《礼记·学记》要求教育活动“不陵节而施”等等) 之嫌。在“知识能改变命运”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的教育, 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命运, 教育不讲“个性”, 漠视“差异”, 师生成了知识的奴隶, 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 成年累月被“知识”撕扯着灵魂和肉体, 久而久之, 学生的灵性被死记硬背的“知识”吞噬殆尽, 失去了创造力, 成了外国人眼中的“标准学生” (只会背标准答案的学生) 。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失去了自尊, 丧失了自信乃至生活的勇气和兴趣, 走向了沉溺网吧、早恋、酗酒、抢劫、杀人或自杀的道路, 使社会、家庭陷入痛苦的深渊。在教育的世界里, 科学、理性和人性已经渐行渐远。究其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 就是“知识能改变命运”这一原始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捣鬼。。
“在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的刘道玉看来, 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 状元不能代表什么。”“北大清华几乎招去了所有的状元, 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怎么样?如果继续争状元, 过去让我钦佩的北大清华就没有前途没有希望。”所以, 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
(四) 试题命制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责任心存疑
由上可知, 这道试题的命制者, 要么是专业素养问题, 要么是工作随意性问题, 这是当今社会教育越来越变得“混乱”或“无视科学”的例证。
为验证当下教师的专业素养, 主要是教育思想观念和专业水平, 笔者特意咨询过二十几位中小学教师, 笔者问他们:“知识能改变命运吗?”绝大部分教师回答:“能”, 只有少数几个教师回答:“不能”, 都列举了一些实例加以证明, 在这里不复述, 我们可以想象到。由此可见, 我国教师队伍的教育思想观念停滞不前或倒退现象严重, 专业化水平低下, 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教育思想观念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模式, 具体包括教师对教育和学生的认识及态度、对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
二、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知识是死东西, 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符号系统, 需要人的智慧系统来激活, 只有激活了的知识系统才能与人的智慧系统一道活动 (工作) 起来, 知识才能转化成生产力, 才能成为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否则, 知识只能像那些堆在废品仓库里的破铜烂铁一样, 只有将破铜烂铁投入炼钢 (铁) 炉里冶炼之后, 才能变废为宝。可见, 缺少了人的智慧, 知识毫无用处。
每次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赛, 一等奖都是非我国中学生莫属, 为何我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钱学森生前多次向温家宝总理质疑:“我们的学校为何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的话可谓寓意深刻。难道是我国的地理位置风水不好、不吉利, 影响了贵人的诞生?绝对不是!原因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与管理体制制约了人才的发展, 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诞生和孕育杰出人才的环境和条件, 一是体制和制度的制约, 二是恶性循环的落后的经济条件的制约。
战国时期的赵括饱览兵书, 说起带兵打仗头头是道、满腹经纶, 可是他父亲死后, 赵王叫他带兵打的第一仗, 四十万将士全部被秦军活埋, “知识”最终带给赵括怎样的好“命运”?还如近些年高校频发研究生、博士生杀人或自杀事件, 能说这些人没知识吗?但他们为何自毁美好前程?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缺乏心理调控能力;二是私欲 (如虚荣心) 得不到满足;三是极端个人主义;四是漠视生命, 情感缺失等。所以, 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在自杀前留下遗言:“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男子研究生毕业未找到工作回家种田, 父亲气急服毒”。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李昌平早就说过, 农民的贫困是制度性贫困, 科技未必能够帮助农民致富, 反而会让农民更加贫穷;教育也未必能够让农民在未来致富, 却极有可能让农民在当下致贫……在社会底层的某个个人因为苦心读书, 龙门一跃, 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从而命运得以改变。这些故事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个人, 可能是成立的。但是, 一个山村的整体, 却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改变。正如一个打工妹, 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打工女皇, 居于跨国公司副总裁的高位, 但是打工妹这个阶层的整体, 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命运”。
由此可见, 知识是不能改变命运的。唯一能改变命运的, 是重视知识, 尊重人才, 不折不扣、一以贯之的国家政治体制和管理制度。
三三、规范教育行政决策和行为的设想
为了使教育行政部门真正起到监管、指导、引领教育的作用, 使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行为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教育规律, 提升教育行政部门自身形象, 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效能, 国家和有关部门务必着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提升教育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
命制中小学毕业或升学考试题的人一般是当地教育科研部门的教师或管理者, 要想各种考试的试题尽可能不出问题, 使每一个试题都具有价值和意义, 实现试题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激励性、有效性等和谐统一的目的, 党和政府必须建立教育科研人员学习考评制度, 促使教育科研人员边工作边学习,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提升专业素养, 确保教育思想观念和专业能力等与时俱进, 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成为当地教育队伍中的领头羊, 具有引领所在地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水平提升、教育实践能力提高的本领, 不至于沦为一般教育工作者, 甚至落后于一般教育工作者。
(二) 进一步完善教育监管法规
时至今日, 我国仍然缺乏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行为的监管法规, 引发了诸多教育事故, 给教育带来了不少损失, 但由于追究责任人责任的法规缺失, 事故责任人即使有错, 甚至犯了罪, 也毫发无损, 助长了教育行政部门某些人的乱作为或不作为恶习, 扰乱了教育秩序, 本是维持和确保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教育行政部门, 变成了扰乱“师心”、制造教育混乱、阻碍教育与师生共同发展的帮倒忙者。因此, 进一步建立健全针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法规, 对一些教育事故, 如前面谈及过的地方教育科研部门随意命制试题以及后面谈及的教育行政部门违法违规审批、兴办义务教育阶段重点中小学等, 要有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 以此严肃和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决策和行政行为, 促使其科学决策, 严谨办事, 最终促进教育的正常化和科学化。再就是国家要建立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监督举报机制, 赋予社会、家长、学生对教育行政部门的乱作为行为的监督、举报权利, 给社会、家长、学生提供监督、举报教育行政部门乱作为行为的平台及路径。
(三)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选拔性入学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依据上述法律规定, 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审批或默认兴办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 更不能带头或亲自操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选拔性入学考试, “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和民办中小学都必须均衡编班, 不得通过入学摸底考试、面试等手段, 对学生进行分等次编排所谓的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据笔者所知, 不少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提升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升学率等, 置国家法规于不顾, 或亲自督办, 或睁只眼闭只眼, 大办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 主要是中学, 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前面说的那个试题就是出自该县小学毕业生升该县的重点初中 (这个县有两所重点初中。该县每年近两万名小学毕业生, 两所重点初中每年共招生五百余名新生, 升学率只有25%左右, 比当今考重点本科还难) 的文化测试题。初中阶段分重点学校 (班) 和非重点学校 (班) , 这样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好学生放在一起, 自然会更好;差学生放在一起, 只会越来越差, 因为他们失去了榜样和目标, 已经被学校和社会贴上了“差生”的标签, 自尊和自信失落, 加之缺乏优秀师资和应有的教育资源, 这些学生还能“优秀”起来吗?此等教育, 严重侵害了青少年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所以, 国家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和惩处那些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的审批部门的责任人, 迅速取缔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 (班) ”, 这是为学生减负, 实现教育公平,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摘要:今年我国南方某县的小升初考试“综合科“”小学品德”部分有这样一道题“:知识能改变命运吗?为什么?”该题第一问的“标准答案”是“:知识能改变命运。”一看题目和“标准答案”, 就觉得这是一道既不适合小学生作答, 又缺乏思想性和科学性的试题。“知识能改变命运”的传统思想观念, 长期以来制约着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及规格。制定和完善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行为的监管法规, 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是实现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知识,命运,试题,问题,小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2006 (6) .
[3]中青在线.北大教授: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DB/OL].
[4]张淑玫.男子研究生毕业未找到工作回家种田, 父亲气急服毒[DB/OL].
[5]田松.什么知识, 改变谁的命运[J]领导文萃, 2009 (2) .
关键词:中差生;学习态度;良好的习惯
N多年来,国家三令五申强调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导下,在各级部门的特殊考核下,学校有了普通班和实验班之分,学生、教师都被分成了三六九等。那些中差生就成了学校的弃儿,而他们这部分人是以后社会的绝大部分,他们的素质也就成了以后社会和谐安定的要素之一。这样,他们的语文学习就很关键了,语文将伴随他们一生。然而,进入初一年级,课程难度大副提高,学习课程增多,学习方法也与小学大有差距(同学们要从小学“保姆式”的管理和学习方式向中学“自主式”学习方式过渡)。另外还存在着心理过渡的问题。在这一形式下,如何做好中差生小升初语文的过渡呢?
根据《大纲》要求,初中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训练一般的吸收与表达能力。阅读主要学习课文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一些词语,分清段落层次,了解写作特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几方面的引导:
第一,抓好起始阶段,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不难,它在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与人聊天说话、工作记录等都是语文),从而树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思想,思想包袱祛除了,学习也就轻松了。古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抓好这一点,就为初中三年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养成良好习惯。人生的每一天,都要学习新的事物,良好的习惯受益无穷。所谓的中差生,并不是智商差,而是习惯差,因此初中语文学习要培养以下习惯,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小升初:
1、规范书写的习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字要规范工整”。可采用每天临摹二十分钟的字帖,作业中的生字词的抄写如不规范工整就重抄的方法进行,这样就可避免作业的“脏乱差”了。
2、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很大一部分学生看到不认识或拿不定主意读什么的字,怕麻烦,懒,都采取了跳过的方式,久而久之,字不会认,读书也就没兴趣了。因此,教师在教学或生活中随时要纠正字音,在生字词的抄写中,要强调注音。
3、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有利于提高课堂听课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时可做好以下几步:先读课文最少两遍,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疏通文章;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后练习;不懂的地方做上“?”,第二天留意解决。
4、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教材所编选的课文,都是经典篇目,里面的情感不读不会体悟。因此,早读不能忽视,一定要放声读,多读,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课后多背,为写作打基础。
5、认真听课,做好书头笔记的习惯。初一的学生,知识少,课堂上不认真听答题方法技巧,课后自学很难,答题就会无从下笔了,因此听和笔记很关键。那么,如何做笔记呢?讲课时老师反复强调的、着重指出的地方,就该做笔记了。可以要求学生学会用符号做书头笔记。如:(1)用“——”线标出作家、作品。(2)用“﹏﹏”在“预习提示”标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或主题等。(3)用“〈〉”标出精彩语句。(4)要在字里行间做好眉批。(5)在课头或课尾做些总结性的笔记,如“线索”、“主题”、“写作特点”等。
6、记日记的习惯。学生最怕作文,因为无材料,日记能帮助他们积累材料,因此,从进校开始要求他们每周写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日记,记记自己的喜怒哀乐、学习生活中的收获、看到的景物等都可以,只要能写出事情的经过、景物的完整就行,等他们写顺后,就可规定字数,要求写具体、细致、准确、有真情、有生活气息,这样就能为作文打基础了。
7、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课外读物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专注听人说话的习惯。我想,只要养成了这些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帮助学习插上翅膀,非锝更高,更快,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做人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尽点教师应尽的义务。
第三,教师在平常学习、生活中,不能总是强调师道尊严,高高在上,让学生望而生畏,应该给学生一点亲和力,多与他们交流,有一点进步就给予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感到学习的乐趣。
第四,常与家长联系,切忌告状式的联系,要让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
总之,我相信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可以发挥的,特别是这些孩子,不能因为他们是中差生而放弃他们,这样,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只踏踏实实的做到了以上几点,我相信他们对语文会产生兴趣的。
亲爱的老师,相信吧,每个孩子都是棒棒的,我们要力所能及地让他们成材。
méi guī tún bù táng láng biān fú kā fēi
wú gōng yī wēi kāng kǎi zhàng ài zhàng peng
2、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3分)
悄(qiāo qiǎo)无声息 瘦削(xiāo xuē) 焚(fén féng)烧
窗明几(jī jǐ)净 炽(zhì chì)热 广袤(mào máo)
3、把成语补充完整。(6分)
万籁( ) ( )如荼 莫( )一是 ( )不倦
不偏( ) 明( )秋毫( ),焉得虎子
从善如流,( ) ( ),偏听则暗
4、在括号里填写形容“笑”的词语。(3分)
(1)受到别人的(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轻自己。
(2)当别人与你说话时,你应该面带( ),这是一种礼貌。
(3)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表演引得大家( )。
5、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部分的意思。(2分)
死命令: 荡涤:
兴尽晚回舟: 烈火焚烧若等闲:
6、用修改符号改病句。(4分)
(1)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2)说话和作文时,我们要恰当运用和正确理解所学会的成语。
7、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7分)
(1)死去元知万事空, 。
(2) ,桃花流水鳜鱼肥。
(3) ,死亦为鬼雄。
(4) ,只留清气满乾坤。
(5)良药苦口利于病, 。
梅花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到厨房洗碗,她就帮我递碗筷;我到院里浇花,她总帮我提水;看电视节目时,她总挨在我座位旁……‖就这样,邻居们都说我和她是“双胞胎”了.‖和梅花在一起是很愉快的,她告诉过我很多美国的事情.我奇怪,梅花从小生长在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有一天我向她问了这个问题,梅花兴奋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我又问:“你不是从小就生活在美国吗 你怎么是中国人呢 ”梅花不高兴了,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爷爷,爸爸都是中国人,我怎么不是中国人呢 ”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生气了.第二天,听陈老师说,梅花哭了,边哭还边嘀咕着要留在中国做中国人.
一天下午,我正要写作文,忽然听到梅花的哭诉:“我不去,就是不去!我要留在中国……”我明白了她哭闹的原因,但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平时对我说过要留在中国读书,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
这时,我立刻激动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题《梅花》.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祖国,您的儿孙是多么热爱您!
1,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写出描写梅花神态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流利:____________嘀咕_____________
4,文章第2自然段已用“‖”分成三层,请你分别写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文章第2自然段第1层和第2层是( )关系;第2层的几个句子之间是( )关系.
6,读下面的句子,联系文章说明哪个句子好 为什么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章中找出一个拟人句,一个反问句,抄下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ún pǔ zǔ zhu kuí wǔ hú lún tūn zǎo
( ) ( ) ( ) ( )
wǎn zhuǎn shēn ào Páng bó qián zī àn zhǎng
( ) ( ) ( )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5G
慨( ) 询( ) 峦( ) 嫌( ) 逾( )
概( ) 殉( ) 恋( ) 歉( ) 愈( )
三、填成语,猜谜语。7G
先把成语填完整,再把所填的字按横向的顺序连作谜面,打一动物。
( )针引线( )上添花( )冠禽兽
张冠李( ) ( )颜薄命( )言巧语
( )苦连天( )目了然( )东击西
( )天动地( )马奔腾( )喻户晓
这种动物是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6G
1、( )大事小事,他做起来( )是那么认真。
2、( )这里是缺水地区,( )人们对水格外珍惜。
3、( )人类大肆砍伐森林,( )会破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五、句子加工厂(请按要求写句子)。10G
1、周总理在工作。(扩句)
2、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3、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一个迷人的地方。(修改病句)
4、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改为陈述句)
5、春风吹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改写成拟人句)
六、课内外对对碰。12G
1、看见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此刻,我联想到的诗句是: 由于人们的破坏,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灵秀清澈,成了一条真正的“黄河”,请你为黄河写一条广告语,号召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2、通过课文学习,我认识了 的周总理, 的桑娜, 的鲁迅先生。
3、“岁寒三友”指的是 、、,它们象征了 、的精神。
gǔn tàng fù shuì xī rǎng xiōng pú kū téng
( ) ( )( )( ) ( )
léi ting tóng kuī wāng yáng hàn liú jiā bèi
( )( )( ) (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长途( )( ) ( )( )汹汹 大发( )( )
神( )( )大 天( )地( ) 生气( )( )
( )( )一动 武艺( )( )
3.形近字组词。(6分)
旺( ) 陕( ) 卵( ) 脯( )未( ) 邓( )
汪( ) 浃( ) 卯( ) 哺( ) 末( ) 郑( )
4.选词填空。(4分)
⑴人们苦苦 (请求 哀求 祈求)天帝, (请求 哀求 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⑵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 (熬过 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
⑶直到现在,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 (敬佩 敬仰 佩服),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
pǔ xiě yōu jìn là zhú shī mín chún shǔ mò shēn
( )
qīn yōuqín jiàntáo zuì sū xǐn fēi bēnjì lù
( )
lái yīn hé? shà shí jiān wēi bō lín lín? tàn fǎn
( )
jiāo shèfēn cǎifù yuēdàn yǎzhuō mō chèn tuō
( )
huàn jué shēn yuǎnyì lìjiàn shēnmó fǎnzào jiù
( )
shēn duànkàn yìfēn dùliàn jiù dà yán bǐ`àn
( )
yǒu zhāo yí rì wú yán yǐ duì bù jiě zhī yuán àn wú tiān rì
( )
yǎn mào jīn xīn yì fǎn chán tài wéi suǒ yù wéi shǔ qù hán lái
( )
bú zài huà xià qiè qiè sī yǔ diāo lián huà dòn 括 sè 括 xiān
qiǎo duó tiān 括n? dú jù jiàn xīn yǐn rén rù shèn yú yīn rào lián
( )
bú luò kē jiù yǎ sú 括n shǎn měi bú shèn shōu bié jù yì 括
( )
kuài zhì rén kǒu? qǔ 括o hè uǎ? miào bǐ shēn huā yán chūn bái xuě
( )
bǐ zǒu lón shé bù tón fán xiǎn? jié zé ér yú xiǎn `è hán yún
( )
二、成语填空
1、填字组词,选择恰当的填入括号中
余音绕 妙笔生() 引人入() 美不胜() 雅()共赏? 独()匠心
巧()天工 脍()人口
⑴小作者真是( ),写出的文章构思内容() 。
⑵音乐会上,既有() 的流行音乐,也有() 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 ,令人回味无穷。
⑶这些冰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 。
2、将成语补充完整
微波( )() 有()一( ) 大洋()() ()梁( )栋
古( )古( ) 不落()() ()()龙蛇? 曲高( )()
( )( )白雪 不同()( )? 别()一()不解()()
( )()天日? ()()金星?? 一反( )() 为( )()为
(? )去(? )来 不再( )()()()私语()()有神
无( )()对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用() 比喻朋友间友谊深厚;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2、《月光曲》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 和() ,又表现了他() 和() ,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更要依靠() 的情感。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使文章的表达更() 、感情更() 。贝多芬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 。
四、按原文填空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
3、伯牙() ,钟子期必() 。
课文知识点掌握
1.《山中访友》的作者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
2.《*山雨》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____________美和____________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____之情。
3.《草虫的村落》的作者是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草虫的村落的特征是_________。
4.《索溪峪的“野”》运用(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独特感受.采用先_______ 后 _______描写的方法,先概括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_____ 、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升初语文,预祝大家好运,考上理想的学校。
1.判断。对的打对号,错的打差号。 ( )
⑴“诞”字的第六画是竖。
⑵“率、载、度、缴、塞”这五个字全是多音字。 ( )
⑶“负荆请罪”四个字是按音排列的。 ( )
2.看拼音写汉字。
zī ( )询 ( )润 ( )势 shǔ ( )实 ( )名 ( )假
3.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战立”的同义词。
⑴上海大厦( )在黄浦江畔。 ⑵伟大的祖国( )在世界的东方。
⑶同学们( )在烈士墓前默哀。 ⑷一排排的白杨树像( )的哨兵。
4.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甘败下风( ) 自抱自弃( ) 一丘之合 ( )
墨守成规( ) 如火如茶( ) 食不裹腹 ( )
5.照样子,填写“然”自的词语。
例如:真的如此( 果然)
不经常的( ) 应该如此( ) 安安稳稳( )
来得迅速( ) 清楚明白( ) 照旧不变( )
二、句子大比武。
1.用词造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
和睦:老师的脸上总是带着慈祥和睦的笑容。
诧异: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大家都很诧异。
蹒跚:望着蹒跚远去的父亲,我的泪涌了出来。
肆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今春风沙肆虐,再次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2.读句子,填入相应的关联词的关联词。
成长的关键是什么?是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一个人( )具备了这些,( )能胜不骄、败不馁,( )在什么境遇中,( )能勇往直前,奋斗不息,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3.照样子,将句子写具体。
例:风真大。
眨眼间,大叶杨被刮得东倒西歪,地上干草、落叶被刮得到处乱飞,大粒的沙石生气似的敲打着玻璃窗,真有点天昏地暗的架势。
题:雪真大。
A.这件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B.这件事他肯定知道。
C.他不可能知道这件事。 D.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件事?
9、下面的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哪句?请填序号。(2分)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笼, 。梦境如此美好,能
忍心让它仅仅个梦吗?
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碧荡漾。
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重新清波荡漾。
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10、下面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是哪句?请填序号。(2分)
A.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
B.“妈妈,”我轻声喊道,“您过来一下。”
C.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哥哥?
D.周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
11、按正确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2分)
A.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B.当时的人,都惊讶他的音乐天才,争着要为他出版呢。
C.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D.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E.他出生在波兰的国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12、改句子。(4分)
A.妹妹说:“我晚上去参加活动,叫妈妈不要等我吃晚饭了。”
改成转述句:
B.水平如镜的西湖不是汹涌澎湃的大海。
缩句:
13、仿写。(4分)
一、按照词语的意思给已经标注出读音的字选择正确的字型。
1、jùn 工 *
a 竣 b 峻 c 骏 d 俊
2、xīn( )喜若狂 *
a 新 b 欣 c 心 d 昕
3、suì( )道 *
a 隧 b 遂 c 燧 d 髓
4、要xié( ) *
a 挟 b 侠 c 峡 d 狭
5、piàn( )局 *
a 骗 b 遍 c 偏 d 扁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破涕为( )笑 a wéib wèi ***
藐( )视 a miǎo b miè **
三、给下列句子画横线的词语的选择正确的释义。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元( ) a 原本 b 钱 c 就
同( ) a 统一 b 一同 c 认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破( ) a 破坏 b 攻破 c 破败
3、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
苟( ) a 如果 b 就算 c 真是
岂( ) a 不 b 难道 c 岂有此理
4、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 ) a 去,前往 b 助词,没有意义 c 它
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买舟( ) a 买船 b 造船c 雇船
6、蜀之鄙有二僧。 *
鄙( ) a 鄙视 b 卑鄙c 边境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正确的选a ,错误的b。
1、《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期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
2、《我看见了大海》这一课中“看海”的意思是指看到了生活的海洋,能够在生活的海洋中生存自立。()***
备注 :* 表示容易试题 **表示中等难度的试题 ***表示高难度的试题。
参考答案
一、按照词语的意思给已经标注出读音的字选择正确的字型。
1、jùn ( a )工 *
a 竣 b 峻 c 骏 d 俊
2、xīn( b )喜若狂 *
a 新 b 欣 c 心 d 昕
3、suì( a )道 *
a 隧 b 遂 c 燧 d 髓
4、要xié( a ) *
a 挟 b 侠 c 峡 d 狭
5、piàn( a )局 *
a 骗 b 遍 c 偏 d 扁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破涕为( a )笑 a wéi b wèi ***
藐( a )视 a miǎo b miè **
三、给下列句子画横线的词语的选择正确的释义。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元( a ) a 原本 b 钱 c 就
同( a ) a 统一 b 一同 c 认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破( c ) a 破坏 b 攻破 c 破败
3、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
苟( a ) a 如果 b 就算 c 真是
岂( b ) a 不 b 难道 c 岂有此理
4、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 a ) a 去,前往 b 助词,没有意义 c 它
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买舟( c ) a 买船 b 造船c 雇船
6、蜀之鄙有二僧。 *
鄙( c ) a 鄙视 b 卑鄙c 边境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正确的.选a ,错误的b。
1、《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期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a )**
2、《我看见了大海》这一课中“看海”的意思是指看到了生活的海洋,能够在生活的海洋中生存自立。( a )***
一、文学知识选择。(5分)
1.武松这一形象出自( )。
A.《水浒传》 B.《隋唐演义》 C.《西游记》 D《封神演义》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描写的是( )。
A.北京 B.西安 C.州 D.成都
3.下面不是三国故事的一项是( )。 ,
A.官渡之战 B.负荆请罪 C.草船借箭 D.三顾茅庐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
A.李广 B.蒙恬 c.卫青 D。霍去病
5.下面不是词牌名的一项是( )。
A.菩萨蛮 B.卜算子 c.忆江南 D.长歌行
二、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词语表达的意思填空。(6分)
1.神( )奕奕 容光( )发 精神抖( )
这三个词都是形容人的精神风貌的,只是反映的角度不同。其中_______是从面部表情显示出人的精神旺盛;________是从人的面容光彩看出人的身体健康,精神振奋;______是从人的外貌、动作看出人的.精神振作,情绪高涨。
2.目不转( ) 赏心( )目 眼花( )乱
这三个词都有“看”的意思,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其中______表示看的东西多而混杂;________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________表示看得认真专心。
三、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从除去例句以外的大写英文字母中选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B是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
2.下面的对联对得不工整,请做改动,使之符合对联的要求。
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小升初语文摸底试题】推荐阅读:
小升初语文的摸底试题07-16
小升初语文试卷模拟试题10-16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09-16
小升初语文考试模拟测试题10-17
小升初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训练试题11-10
2024小升初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10-23
北师大版小升初语文测试题及答案11套06-30
小升初语文复习大全07-02
东华小升初语文真题07-05
小升初精选语文试卷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