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9篇)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1

##办事处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西南与吉林省##市胡力吐乡、万宝镇接壤,西与突泉县永安镇相连,北与旗内白辛、古迹、巴拉格歹三个办事处毗邻。全办事处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社。辖区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1699.84亩,全办事处现有4806户,其中外出1140户,总人口15946人,其中外出人口3175人。现有农业人口12000人,占总人口的76.53%,办事处现有妇女6696人,占总人口的42.7%。通过土地排查清理结果显示,##办事处有861名妇女丧失土地(土地在娘家)占农业人口7.17%,有1207名儿童没有土地,占农业人口的10.05%。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和实现其它权利的重要基础。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进行了立法保护,但是由于土地实行了“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广大妇女儿童的权利没有得到基本的保障,此类问题不仅事关农村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妇女在这方面的咨询与投诉也一直不断。

一、农村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丧失原因及存在问题

(一)婚姻流动性和土地不可移动性原因

由于婚姻习俗,大部分妇女结婚后要从娘家迁移到婆家居住生活,而她们原来承包的土地是无法迁移的。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不可移动性和土地承包的稳定性无疑与妇女结婚出嫁的这种流动性产生矛盾。

(二)婚后妇女的土地权益缺乏保障措施原因

1、妇女在娘家到土地得,如婚姻嫁到外地,嫁入所在地村由于没有预留机动地,也没有新开垦地和村民自愿交回的承包地,妇女婚后就很难取得承包土地。

2、妇女原居住地虽为其保留了承包地,但实际上,这

些妇女由于路途遥远或其它原因很难去娘家从事耕种或向娘家索要其承包的土地,妇女的土地权益在妇女婚后实际上就变向丧失了。

3、一些愚腐闭塞的思想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存在,“泼出去的水,嫁出门的女”,婚后的妇女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被长辈们剥夺了。

(三)新生儿童无地可分原因

由于土地实行了“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我办事处现有1360名儿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出生,没有分到土地,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1岁,在法律面前,这是一种无奈。

(四)法律政策原因。

由于土地实行了“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儿童在没有出生时,就预示着其土地权益被剥夺了。

二、保护妇女儿童土地权益的建议

1、要提高广大基层干部保障妇女土地权益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维护妇女儿童土地权益的自觉性。

2、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移风易俗,提高广大群众法律素质,从本质上改变部分群众落后愚腐的思想,增强广大妇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3、根据《土地承包法》在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逐步完善法律,解决眼下农村妇女和儿童没有土地的实际问题。

4、建议村委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有关保障和维护妇女儿童土地权益方面的措施,对荒滩、荒地进行改造,解决一部分妇女儿童没有土地的问题,从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2

一、主要做法

㈠宣传政策法规, 切实提高广大农民认识

古浪县通过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开设新闻专栏等形式, 大规模、大范围地向广大农户专题宣传《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 组织、引导广大农民提高认识水平。同时利用每年3月1日 (土地承包法实施日) 和12月4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 , 组织开展“承包法律进村入户活动”, 为落实党的土地承包政策, 维护农村妇女合法权益奠定群众基础。

㈡精心研究部署, 认真开展二轮土地承包

古浪县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于1998年开始, 1999年全面结束。全县二轮土地承包面积7.25万公顷, 涉及全县250个村, 1934个组、78986户农户。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之前, 县上专门组织县委政研室、县农牧、土管等部门深入乡、村、组、户, 就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农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细致的咨询调研, 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 各乡镇依据《意见》, 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 细化了操作程序。二轮土地承包开展以后, 县上组织工作组深入第一线, 指导、监督村组制定承包方案。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外出农民工、出嫁女、离异、丧偶妇女、新生儿、迁入、迁出户等具体问题, 把握原则, 引导协调, 做到应包尽包, 有效保障了广大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㈢加强监督检查, 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县乡两级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 强化农村财务管理。2003年全县全面推行了以“村会计委托代理”为核心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 认真落实村务、财务公开, 提高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 为促进基层廉政建设, 保障妇女儿童、农民工权益, 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征地补偿费发放中, 按议定的分配方案由农户签字画押, 再由国土资源局直接将补偿费以存折形式全额发放到组、户, 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杜绝了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等行为发生。

古浪县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于1998年开始, 1999年全面结束。全县二轮土地承包面积7.25万公顷, 涉及全县250个村, 1934个组、78986户农户。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之前, 县上专门组织县委政研室、县农牧、土管等部门深入乡、村、组、户, 就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农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细致的咨询调研, 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 各乡镇依据《意见》, 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 细化了操作程序。二轮土地承包开展以后, 县上组织工作组深入第一线, 指导、监督村组制定承包方案。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外出农民工、出嫁女、离异、丧偶妇女、新生儿、迁入、迁出户等具体问题, 把握原则, 引导协调, 做到应包尽包, 有效保障了广大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㈣妥善调处土地纠纷,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近年来, 因遗留问题引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时有发生, 特别是实行种粮补贴和退耕还林政策后, 纠纷发生较多, 处理难度加大。古浪县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精神, 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一方面认真做好来信来访的疏导教育工作, 用法律、法规政策及时解答当事人提出的相关事宜。另一方面对反映侵犯当事人权益的问题, 及时派人进行调查, 认真核实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 依法与乡镇、村、组及其当事人进行协调, 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当事人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问题

㈠个别地方政策法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

虽然县、乡两级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拓展宣传渠道, 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在个别地方, 仍存在领导干部重视不够、宣传形式单一、群众认识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交通条件差、村民文化程度低的村组, 仍存在宣传工作跟不上, 漠视、歧视妇女特别是离异、丧偶妇女等问题。

㈡妇女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村妇女在农村的经济地位普遍较低, 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意识普遍不强, 致使她们在一些村务的讨论、决策上缺少发言权, 自己不能参与村规民约和有关方案、协议的制定, 不利于她们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㈢土地纠纷调处难度大

由于土地纠纷牵扯面广, 情况错综复杂, 县、乡、村在调处时仅靠行政手段说服, 教育往往无法奏效, 而农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又存在手续繁多、程序复杂、执行困难的问题, 一旦遇到侵犯妇女权益的纠纷、案件的发生, 调处极为困难。

㈣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在《妇女权益保护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出嫁、离婚、丧偶妇女的合法土地承包权、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和其他有关经济权益保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但在农村个别地方仍存在重视不够, 执法不力, 措施不实的现象。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讨论通过的土地承包方案审核批准, 但无权干涉具体条款。

三、建议

㈠加强普法教育, 力争提高认识

加大《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媒体, 广泛宣传政策、法律、法规, 真正把法律的条文和精神宣传到村、到户、到人, 使广大农民群众能熟悉法律, 转变观念, 使广大妇女掌握法律, 正确运用法律, 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㈡加大调处力度, 妥善调处纠纷

近几年, 随着中央免征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 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由土地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引发的权属纠纷, 流转纠纷, 承包经营权纠纷, 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等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 加快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逐步健全完善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新机制, 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的纠纷与矛盾, 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㈢加强协调协作, 维护妇女权益

农业、组织、人事、妇联、民政、司法、劳动、土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 紧密配合,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积极研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妇女、儿童、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 妥善调解、仲裁侵犯妇女权益纠纷、案件, 加大惩治侵权行为力度。

㈣强化技能培训, 提高农村妇女素质

要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 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妇女开展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有效提高她们转移就业的能力, 增加她们的收入, 提高她们的经济地位。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为她们提供优惠政策, 鼓励她们积极创业, 以切实保障她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益;对策

我国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益流失较为严重,据武汉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罗萍2000年春在湖北21个市、县对310名婚姻变动中农村离婚与丧偶妇女的调查发现,农村离婚与异地再婚丧偶妇女中只有42%的人分到了土地,其余皆未能分得土地。就是说,还有58%的离婚和丧偶农村妇女未能分得土地。而本课题组成员在江西H县10个乡镇18个村的调查结果显示,80% 的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研究分析我国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利流失的原因和对策,对保护我国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权利和其他权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益的流失,主要是由土地资源的稀缺、农村离婚妇女自身素质、村干部行政意识、国家政策法律的漏洞、村规民约的威力以及社会历史观念几方面因素影响所致。

一、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权益流失的特点

根据对江西H县的调查,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权益流失呈现以下特点:

1.农村离婚妇女两头(娘家和婆家)失地。妇女出嫁后,由于土地调整政策影响,嫁入村没有分配承包地,而嫁出村以户口已迁出为由,收回承包地。据调查,30名离婚妇女中,两头失地的妇女有10个,有2名离婚妇女娘家还保留了土地,但土地承包权归娘家所有。

2.农村离婚妇女在婆家只是空挂户,实际上没有获得土地权益。调查显示,在婆家空挂户的离婚妇女有7个。离婚妇女不居住在婆家,个别村虽保留了土地,但土地和相关权益归男方,离婚女方实际上是空挂户的也有6个。

3.农村离婚妇女户口被强行迁出,承包地被收回,本村一切权益不能享有。这种情况常发生于人均土地稀少、城郊和土地利益较多的农村。如E镇的一些村委会就规定,离婚妇女户口必须迁出,征地补偿费一律不分配给离婚妇女,而且本村女子嫁入外村离婚后,户口不可迁回本村。

4.成为户主的农村离婚妇女不能长期拥有土地权益。F镇某村两个离婚妇女中,其中一个带有一儿,在婆家独立成户,她和儿子都有土地权益,但该村村规定,等她儿子成年或娶媳妇时,户主自然转为她儿子,到时她本人的土地和相关经济、政治权益都丧失;另一离婚妇女带有一女,在婆家独立成户,她本人有土地,但其他权益不能享有,而且,等待女儿出嫁后,其土地要收回。

二、解决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的几点建议

据了解,在H县历来就存在着男子出外打工,妇女留守在家种田的现象。据调查的真实情况是,在24名土地权益流失的离婚妇女中,只有4人表示不愿要土地,其余20名都表示:“即使我想要(土地或权益),他们也不会给”,可见,农村离婚妇女是渴望拥有土地权益的。并且,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权益,反映了农村妇女解放程度、生活状况和权益保护等问题。因此,对于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益的流失,我们需要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鉴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需从法律、制度、行政、经济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对这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变革。农村妇女包括离婚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根源很难从根本上消除,本文也无意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更关心的是弱势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权益流失后,如何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保障她们的生存和发展权,当务之急,要做好以几方面的工作。

1. 提高农村离婚妇女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并畅通法律救济途径。一方面是不知道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一些离婚妇女只从眼前利益出发,离婚诉讼时放弃了对土地的承包权。笔者认为,各级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妇女组织要发挥优势,提高农村离婚妇女的法律素质,充分调动农村妇女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的主观作用。例如,对农村妇女尤其是离婚妇女,要广泛深入地搞好《村民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培训活动,促使她们学法、知法、懂法,提高她们的法律素质,促使她们在遇到依靠自身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能懂得向妇联组织求助,懂得借助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维权。教育、鼓励农村妇女主动通过诉诸法律争取自己的权利,不失为在权益受侵害时保护自己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此同时,还必须畅通法律救济途径,关于离婚妇女失去土地权纠纷案件,法院应及时处理。

2.切实转移农村富余人口,并帮助农村离婚妇女群体就业。一个村庄拥有的土地量是恒定的,人口却在流动和增加,然而土地不能无限分割,因此,有限的土地难以负载过多的人口,这势必忽视离婚妇女的土地权益,有学者已提出通过转移农村富余人口的途径来维护弱势群体的土地权〔3〕。笔者认为,迎合城镇化,转移农村人口的同时,各级政府可以开辟一个专门窗口,以解决失地离婚或丧偶且生活困难的妇女的就业问题。例如,对农村离婚妇女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有效提高离婚妇女转移就业的能力,让她们进城务工。 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为她们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她们积极创业,以切实保障她们的生存和发展权。

3.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要正视性别不平等的现实,并加强对村规民约的监管。现有的法律对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的规定较全面,有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意识。但笔者认为,法律政策不仅要符合农村实际,还要注重社会性别。许多法律政策尊重男女平等,没有歧视妇女权利,但因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的社会性别利益关系和婚姻关系的流动性,使法律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给农村妇女带来不利。所以,法律政策尽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偏向农村弱势妇女。例如,农户土地承包合同登记可以实行夫妻双名制,夫妻各持一份,双方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在转让、租赁土地时要出具双方所持有的两份土地承包书,并由双方签名才能生效,保障妇女在分居、离婚和丧偶情况下土地承包权的安全。要保证国家法律政策的贯彻实施,还必须废止同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地方土政策,加强对村规民约的监管。建议县级民政局成立相应的司法科(股),专门负责对村规民约进行法律方面的宏观指导;乡镇司法员列席村民代表大会,对制定村规民约进行具体指导,并对村规民约的合法性把关;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全面开展对村规民约的清理工作,对村规民约中侵害妇女合法财产权利和乱罚款的条款坚决予以清除;乡镇基层党委政府要通过培训班的形式,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建章建约的自觉性。

4.加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农民素质,解放农民思想,让男女平等的国策深入人心,尊重农村妇女的生存发展权。另一方面,农村基层组织要积极拓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仅保障农村特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而且要保障农村失地的离婚妇女和丧偶妇女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积极动员社会和村民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形成尊重和保护农村弱势妇女权益的好风尚。

总之,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权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国家性别政策、法律以及社会文明的集中表现,是妇女解放程度、社会地位和权益保护的综合反映。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程度都不高的社会,单靠几部专门的法律和政策难以解决问题。只有从父权结构、根本法律和专门法律配套、社会特别是村社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变革或改造,中国农村妇女特别是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权利才能真正得以保护。

本文是2005年江西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05sh2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井冈山学院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罗萍.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实现的制约因素分析——湖北21市、县农村离婚与丧偶妇女调查. [EB/OL]. http://www.chinareform.org.cn/20030120meeting/lunwen7.htm,2003-01-20.

[2]周应江.身份界定与民间法调适——因婚姻而流动的农村妇女实现土地权益面临的两个法律难题[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4:25-27.

[3]吴业苗、张桂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流失与有效救济[J].社会,2004,9:35-37.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司法保护调研 篇4

司法实践中的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

及征地补偿权问题浅析

汪丽

1内容提要:“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及“三十年不变”的土地政策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但也存在重大缺陷,农村妇女结婚或离婚后土地承包权前、后难以协调。笔者列举了五个审判实践中案例,给予分析,并为我国在司法与立法上的完善提出了建议。我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征地补偿权,除特别加以保护外,亦有学理探讨之必要。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 征地补偿 妇女权益 案例分析 完善

一、导论

2005年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有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征地补偿权的规定只有两条,即该法第30条和第50条。这两条规定,可以说仅仅是原则性规定,实践中,远不能适应农村现状。2005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第32条、33条增加了有关规定,并于第55条规定了违反本规定的处理。但这几条,仍可以说是原则性规定,司法实践中,则问题多多。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村妇女属弱势群体,其承包经营权常受到侵犯。农村中普遍存在问题是妇女结婚或离婚后,其应当取得的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财产权益及与土地相关的其它财产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这个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而普遍的社会问题,并且党中央与国务院也已有所觉察与重视。

1998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说明“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1995年9月国务院《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的通知》中规定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三十年不变的土地联产承包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但也存在重大的缺陷:农村妇女结婚或离婚后土地承包权与农村妇女结婚或离婚前土地承包权如何衔接、如何协调的矛盾。请看以下五则案例:

二、实例:

案例一: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某村李某夫妇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取得该村5分田的承包权。在其丈夫死后,李某改嫁到他村,原村委会遂将其承包土地另行发包给同村村民黄某。李某得知后,以承包未到期为由要求村委会继续履行合同,遭拒绝后向黄陂区人民法院起诉。法院经审理判决:村委会和黄某的土地承包合同是经过村委会的正当发包程序订立的,黄某是该村村民,具有承包资格,且对土地进行了实际耕作,故应确认其所取得的承包权合法有效,但鉴于原告的原承包合同未到期,且对土地进行了实际投入,应予适当的补偿。[1]。

案例二: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民乐村一组女村民杨某,1987年与同镇太阳村村民龚某结婚,婚后生育一女,女儿随母杨某落户于民乐村一组。1993年该组42.5亩土地被当地政府征用,建造三星叠石桥绣品城。同年12月1日,绣品城管委会与民乐村村委会、民乐村一组签订了土地补偿协议,由管委会每月补偿给民乐村一组村民2808.60元。1995年2月,民乐村村委会制订了“村规民约”,规定已婚姑娘户口不愿迁出的,不享有一切待遇。杨某遂起诉至法院。海门市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妇女结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宅基地等应当受到保障。杨某结婚后,其户口及所生女儿户口一直在民乐村一组,故杨某母女享有与同组其他村民平等的权利。民乐村村委会制定的“村规民约”于法不符,严重侵犯了妇女合法权益,应确认无效。最后判决村委会支付村民杨某母女土地补偿费1032元。[2] 1汪丽,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法院

31652595.doc

案例三:安徽省繁昌县峨山乡风形村村民鲁某,1997年出嫁到繁昌县城关镇城西村东风村

民组,1998年生子汪某,鲁某、汪某现户口均在城关镇城西村东风村民组,但在城关镇城西村

东风村民组未承包土地,其中,鲁某在出嫁前在原村已分有土地且至今未变动。2002年7月,城关镇城西村东风村民组全部土地230.02亩被征用,并被给付土地征用费755万余元。城关镇

城西村东风村民组按承包土地人口数发放了大部分土地征用费,因鲁某、汪某未承包耕地,故未

分。经交涉无效后,鲁某、汪某以应分而未分得土地征用费为由,向当地法院起诉,要求分得土

地征用费42190元。(755万余元土地征用费扣除青苗补偿费后按全村民组现有农业人口350人

平均分配,每人21095元。)一审法院经审理后以鲁某、汪某在城关镇城西村东风村民组未承包

土地,鲁某在娘家已分享土地承包权为由,驳回了鲁某、汪某之诉讼请求。

案例四:芜湖市棠桥卷塘村女村民王平安招女婿张某,1988年1月生育一子,1994年1

1月张某户籍由庐江县迁入卷塘村。2005年12月,属于卷塘村、王家祠村和小周村共同所有的莲

塘口水面被行政征用,卷塘村因此取得84万元水面征用补偿款。依2006年8月公示并经全村村

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大部分村民及汀棠街道办事处批复同意)的卷塘村莲塘口水面补偿分配方

案{现户口在卷塘村的为常住户(外嫁姑娘,外来女婿及其子女除外),此类人员按100%比例分

配;卷塘外嫁的姑娘,户口现仍在卷塘的按70%比例参与分配……}因王平安一家三口分别属于

外嫁姑娘、外来女婿及其子女,按照“分配方案”王平安一家只有王平安能够参加分配,又因王

平安精神上有残疾,特殊照顾王平安一人不按70%而按100%比例分到2000元,而不是6000元,遂成讼。2006年11月30日,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6)镜民一初字第718号

判决:被告一次性给付原告王平安一家三口水面征用补偿款6000元。

案例五:芜湖市广福行政村黄家村自然村女村民杨军,1991年与广福行政村殷家山自然村

村民陶某登记结婚,2000年户籍迁入殷家山陶某户。杨军出嫁前在黄家村承包有土地,在嫁入

殷家山村后没有承包土地。1999年至2002年期间,广福行政村黄家村及殷家山村土地被长江大

桥开发区等征用。有关征地安置费,黄家村居民组分配方案为:1991年以前出生的人,在黄家

村有田地且户籍在黄家村的此次可以参与分配安置补助费,人均1850元;对1991年以后出生的人,户籍在黄家村的也可享受分配。殷家山居民组制定的分配方案为:1982年在殷家山分到田的人,按总金额30%实际人均1594元;1991年分到田的人,按总金额70%实际人均为3142元。

因杨军的户籍在殷家山居民组,而田地在黄家村居民组,不符合两个居民组所制定的分配安置补

助费条件,两居民组均未向原告发放土地安置补助费。后原告杨军诉诸法院。2007年2月12日,芜湖市镜湖区法院民事判决书(2007)镜民一初字第58号民事判决:被告广福黄家村居民组于

判决生效后三日内给付原告杨军征地安置补助费1850元,驳回其对殷家山居民组的诉讼请求(即

选择娘婆二家之中的一家安置补助费标准进行补偿,而不能不补偿)。

三:法理分析

以上案例一,从理论上分析,法院是将农村土地承包权定性为债权而处理案件的。寡妇改嫁,其一般财产可随身带走,而承包经营权则亦可带走,代价是相关人相应补偿或赔偿即可。这种判

决值得商榷。如果将农地承包权定性为债权,那么发包人完全可以将土地再次发包,而仅仅对原

承包人承担损害赔偿的违约责任。在这种法律机制下,发包人完全可以赔偿损失为代价收回已发

包的土地,从而实现其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目的。特别是农村妇女的权益。相反,将农地承包权

定性为物权,如果承包人通过正当发包程序取得这种权利,就取得了一种既能针对发包人又能针

对其他任何人的绝对权,物权在有效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功能上强于债权,其效力

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享有债权性质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妇女,在其权利受到发包方之外的第三人侵犯时,很难针对该第三人获得充分救济;但如果其享有的是物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那

么她就可以直接针对任何侵犯其权利之人主张其排他性的权利。[3]依据物权法则,法院判决是

错误的。在法学理论上倡导土地承包权的物权性,有利于充分保护农村妇女财产权益,避免农村

妇女之承包地被发包方或其它任何第三人之侵犯。

31652595.doc

案例二是有关土地征用费补偿的案例,法院判决维护了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并认定原村委

会规定的“村规民约”违法而无效。实践中,各地政策不一,类似的乡规民约则很多,很乱。如

1995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安徽省繁昌县城关镇土地调整实施办法规定了十类人享有土地承包

权,同时亦规定了十类人不享有土地承包权。[4]其中难免有属于“乡规民约”之类似条款,和

违反法律与政策的情况,并最终侵害农村妇女权益。特别是从不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十类人中

之第二类、第六类、第九类、第一类中可明显看出有违法之嫌。“女方出嫁在农村的(不论户口

是否迁出)”不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如果所嫁农村规定在原娘家享有土地,则就存在扯皮现象。

案例三中,鲁某系农业人口,其所在集体土地全部被征用后依法应当享有参与分配土地补偿

费、领取安置补助费的权利。征用被承包的集体土地的,应依法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土地管理

法》第12条规定,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征用土

地不能越过集体土地所有者而直接向土地承包者进行。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

定,土地补偿费用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即应属全体村民共同享有,村集体的任何一员,都

有权参与土地补偿费的分配。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与土地承包人系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案鲁某所

在村民小组集体土地288.63亩已全部征用,依《土地管理法》第47条2款规定,全村现有农业

人口以户口为准均系安置人员,包括现有土地承包人和未承包土地的人。一审法院按1995年承

包土地人口分配上述费用值得商榷,这种做法将要造成的结果是承包人享有了所有者权益,承包

期限不是30年而是永久的,土地承包人实际成了土地私有者。

本案相反意见认为,法规并未明确规定土地征用补偿费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分割,更没

有规定是以户口人数为标准进行分割。该土地补偿费性质上属于对土地承包人的补偿而不是出卖

土地所得的价款,不是被征用土地的承包人,自然无权领取。土地补偿费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纯集

体资产,以拥有户口就得到分配财产的资格,也是一种错误地理解。户口只是主管部门对社会成员管理上的措施,并不当然取得财产分配权。(比如挂户人口)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3款的规定,此种情况应由行政机关解决。鉴于孩子汪某在土地承包确立以后出生,发包

之初未预留机动地,以后也没有新开垦的及他人自愿交回的承包地,这涉及到当初承包方案,由

行政机关用更为科学的农村承包方案来解决而非用司法方法解决。而案中鲁某,在娘家取得了当

地的土地承包权,至今该权利仍旧存在。鲁某自1997年5月嫁入繁昌县城关镇城西村东风村民

组后,并没有履行任何与土地相关的义务,不得作为特等公民而享有双份权利。

笔者意见,这是农村妇女出嫁后娘、婆二家土地承包权的衔接问题。因农村中土地价值不一

样,各地政策也不完全统一,应该允许妇女选择较妥。以迁户口为准,允许妇女选择一份土地承

包权,若无机动地可分可选,则应按市场行情酌情补偿。

案例四我镜湖区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王平安一家三口水面征用补偿款6000元的诉请。我们

在判决理由中写到:因城市建设需要,被告部分塘口水面被征用,而水面作为土地的一种,被征

用的补偿费应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该补偿款是对村民集体丧失生活保障资源的一种补偿,凡是

属于村集体成员的,均有权依据成员身份参与分配。原告王平安原来即是卷塘村的村民,其子出

生后即落户于卷塘村,其夫张某1994年11月户籍由外地迁入卷塘村,王平安一家也一直居住在卷塘村,因此原告王平安三人应与其他村民享受同等分配权利,现三原告要求与其他卷塘村村民

享有同等的卷塘村塘口水面补偿款分配权(即发放补偿款6000元),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支持。

被告辩称“分配方案”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有关部门批准,但我们认为,“分配方

案”即使经三分之二卷塘村村民同意,但也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第二十条第二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分配方案”

有关外嫁女的分配原则与男女平等原则相违背,有关内容应当无效。

案例五我院镜湖区法院判决被告杨军娘家所在的村民组补偿杨军征地安置补助费1850元。

我们在判决理由中写到: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征得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31652595.doc

原告虽嫁入殷家山居民组,但在殷家山居民组没有取得承包地,而安置补助费是基于对失地农民

进行的一种生活补助,原告的土地仍在黄家村居民组,有权要求与黄家村居民组其他村民一样平

等分配安置补助费,故对原告要求被告黄家村居民组给付安置补助费的请求本院予以支持,但数

额应以黄家村居民组发放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支付。原告在黄家村居民组享有分配土地安置补助费

后,在殷家山居民组不能再重复分配,故原告对殷家山居民组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案例四、五为镜湖区法院所判决,均较好地保护了农村妇女的与土地相关的权益。

四、司法与立法完善:

随着我国的法律的逐步完善和国家对农村问题的日益重视,涉农审判、切实保障农村妇女权

益等问题引起了更多的研究讨论。《农村土地承包法》第6条应在以后的妇女法中强化。新婚姻

法第39条增加的一款:“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也

应在以后的立法中有所体现与细化。

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于违背政策缩短土地承包期、收回结婚或离婚妇女承包地、提高承包费

等错误做法,必须坚决纠正。为充分保护农村妇女权益,目前农村应做到几下几点[5]:第一、根据实际拥有的土地、山岭、草原、森林、荒地、水面、滩涂等自然资源的具体情况,按照该集

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成员人数确定每人可承包经营的土地面积并平均划分;第二、不分性别均分,并不得在土地数量、质量优劣上歧视妇女;第三、在确定应完成上交的承包任务时,必须男女一

视同仁,不得对妇女提出与男子不平等的要求;第四、使用宅基地时,必须对男性成员和女性成员平等对待、公平处理,保证男性和女性成员都平等地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第五、在分享土地征

用补偿费时,也应该公平合理并适当照顾嫁到本农村的妇女,不得歧视。

要善于总结农村中的经验教训,必要时上升到法律予以完善。笔者意见,应该赋予农村结婚

或离婚或丧偶之妇女选择权,允许其优先选择对其有利的娘家或婆家土地承包经营。在妇女作为

家庭成员共同承包农村土地时,为增强对其权利的保护,需要在妇女法等相关法律中增设关于妇

女出嫁时承包户分割承包地的特别规定。对于妇女结婚时原承包地的处理,可以按照共有物的分

割之民法原理进行。如果承包土地在分割后无损于其经济价值,则可按承包户各成员的份额进行

分割,有损其经济价值的的,可给予相应经济补偿。[6] 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不因离婚而丧失

或有重大改变。农村妇女在离婚后不离开原地的,承包农村土地及其他村民待遇不变;离婚后离

开原居住地的,相关单位应协调处理好她们离婚后的生活问题。若在娘家的土地未收回,原所在地可视情况恢复,若在娘家土地已被收回,原所在地不可对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份额作出收

回的规定(可由男方代耕或每年支付给女方有偿使用费),要切实赋予离婚妇女相对的稳定的土

地承包经营权,不能让她们生活没有出路。

注释:

[1] 参见陈小君,麻昌华,徐涤宇“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保护和完善---以具体案例的解析为分

析工具”.《法商研究》2003年第3期.第77页.[2] 参见鲁建春“‘村规民约’失公正 村民告倒村委会”.《人民法院报》2002年1月25日.[3] 参见陈小君,麻昌华,徐涤宇“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保护和完善---以具体案例的解析为分

析工具”.《法商研究》2003年第3期.第78-79页.[4] 参见中共中央繁昌县城关镇委员会文件(城发1995第023号)《中共城关镇委员会 城关镇

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5] 参见郭彤《<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讲话》.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第83页.[6] 参见陈小君,麻昌华,徐涤宇“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保护和完善---以具体案例的解析为分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5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要求,我局立足部门实际,切实加大就业再就业帮扶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劳动保护,维护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抓就业帮扶

针对女性就业面偏窄,就业意识相对较弱,就业相对困难的实际情况,我们强化三项措施:

一是着重强化就业用工观念的转化。通过街道、社区、企业广泛宣传,尽量避免就业性别歧视,鼓励女性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是着重强化妇女就业技能的提高。我们在就业技能培训中充分考虑女性的就业实际,近年来先后开办了家政服务、插花、计算机操作等贴合妇女实际的专项培训班31期,培训妇女3137人,并经过考核发放了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乡镇职业介绍机构举办类似培训班,例如××镇、××镇积极举办家政服务班,有效促进了本地大龄妇女就业。

三是着重强化大龄妇女就业的扶持。2002年起,我们开始实施“4045”再就业援助工程,即对城镇女满40周岁、男满45周岁的大龄人员,通过提供就业优惠政策、发放社会保险补贴等形式,促进就业;2003年,我们又对城镇“4045”人员实施“121”阳光扶助工程,即只要有就业愿望,一次申请,提供二次推荐,一个月内实现上岗就业。2o02年至今,共帮助40周岁以上的大龄妇女就业3042人。截至2005年12月底,全市登记失业的城镇女性2001人,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所占比重上与过去相比都有明

显下降。

二、抓保障完善

为切实解除就业妇女的后顾之忧,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抓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

一是城镇抓完善。按照“巩固城区,突破外企,覆盖私企,鼓励乡企”的工作思路,广泛宣传、强化征管、集中攻坚,努力使全体城镇就业妇女都能够享受社会保险。截至2005年12月底,全市城镇企业从业人员参保职工人,其中女性万人;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参保人员万人,其中女性万人。2004年起,又对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大龄失业人员每年发放1000元社会保险补贴;帮助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目前共有760多名女性人员享受了社会保险补贴。

二是农村抓拓展。在推进城镇保险,解决城镇就业妇女后顾之忧的同时,我们切实关注农村妇女社会保险问题,在全市乡镇各类企业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止2005年12月底,全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有万人,其中女性万人。

三是生育保险抓规范。在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同步推进女职工生育保险,使女职工生育由企业管理逐步过渡到社会化管理,减轻企业负担,保障女职工权益。今年,共有2165名女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支付生育保险费892万元。

三、抓权益维护

以贯彻实施《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着重在取消性别歧视和禁止使用童工上下功夫,全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一是加强女职工就业保护。对劳动合同中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内容作了重点规范,并积极纠正了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在推荐、录用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行为,女性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近5年来无一例违反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的事件发生。

二是加强女职工劳动争议处理。针对近年来女职工劳动争议案件有大幅上升的特点,劳动争议仲裁部门争取提前介入,不断改进办案方式,努力提高处理女职工权益案件的效率,2005年共受理涉及女职工的劳动争议案件159件,结案159件,结案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违法使用童工行为的查处。我们在全市各镇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中队,通过市镇两级执法监察网络,广泛宣传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并建立了“日常巡视、专项检查、举报专查”的监察执法机制,切实加强对违法使用童工行为的检查监督和查处力度,对违法使用童工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每年集中开展了一次禁止使用童工专项检查。2005年共查处并清退非法使用的童工38人,并全部由用人单位将童工护送至其父母或监护人手中。

近年来,我局在保护女职工权益和禁止使用童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实事求是的分析,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女性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相对突出的情况下,招聘用工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失业女性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职业技能偏弱;再就业难度较大。女性就业结构、就业层次有待进一步合理优化,农村妇女就业仍然不够充分。二是违法使用童工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企业用工管理不够规范,对外来人员中的年龄掌握不清,了解不够,导致使用童工的行为时有发生。

“十一五”期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突出“就业、保障、执法”三个重点,努力推进全市妇女儿童维权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女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职业介绍服务网络体系 的作用,在女性从业人员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进一步优化女性从业人员就业、择业、创业的大环境。继续深化“4045”再就业工程和“121”阳光扶助工程,积极鼓励和引导城镇失业女性自谋职业、自主择业、自强创业。同时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技能,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竞争上岗能力。

二、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扩面工作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攻坚,对参保企业依法动员参保,努力使所有城镇女性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并逐步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为农村女职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险保障。

三、进一步加大女职工和儿童权益

保护力度

坚持“日常巡视、专项检查、举报专查”的监察执法机制,在平时对用人单位进行抽查的基础上,每年开展l-2次女职工特殊保护和禁止使用童工的专项检查,对职工的举报投诉坚决一查到底,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争取彻底杜绝违反女职工特殊保护要求和违法使用童工现象的发生,全力维护起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村、居(社区)“妇女儿童之家”XX个,县妇联下属妇女儿童之家1个,即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已实现了村、居(社区)100%全覆盖。在阵地建设上,实现一室多用的工作目标。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依托村级文体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以及妇代会办公室等场所推进妇女之家阵地建设,统一挂牌建立妇女之家活动场所。按照“一室多用、配套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断丰富、完善妇女之家活动阵地,建立了妇女维权站XX个、妇女学校XX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XX个,留守儿童之家XX个,为村、社区群众开展维权服务、家庭教育、儿童教育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在队伍建设上,不断充实和完善队伍建设。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专兼职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在建立村、居(社区)妇代会主任兼任妇女之家负责人的基础上,通过招募热爱妇女事业、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组成巾帼志愿者队伍,为群众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普及、技术培训、卫生保健、帮扶助困等活动,据统计,全县有妇女之家巾帼志愿者XX余人,她们成为做好妇女之家工作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做法。

“妇女儿童之家”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为了把“妇女儿童之家”打造成“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长兴县妇联坚持以服务体现工作、融入工作的理念,不断完善“妇女儿童之家”主要功能,积极整合各项资源,广泛开展受妇女儿童欢迎的各项服务,有效提升了妇女儿童之家的凝聚力。

一是打造学习培训的课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女性12种就业技能培训调查,利用原有的农民学校、家长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课程阵地,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对妇女开展芳香保健师、烹饪、插花等多门类、多层次的实用人才和农村女劳动力素质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证书》,累计培训妇女达XX万人。

二是打造维权服务的驿站。通过在“妇女儿童之家”设立维权服务站为妇女儿童开展维权服务,每年的“三八维权周”、“五五普法、六五普法”、“12.4法治宣传日”等节日,大力宣传《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知识普及率,目前全县共有妇女维权站290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妇女儿童维权站。建立了XX支巾帼维权志愿者队伍,拥有妇女维权志愿者XX名,对广大妇女特别是贫困、残疾等弱势妇女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法律援助。雉城街道马巾巷社区由退休老师、干部及法律工作者等30人组织的“姐妹谈心室”,开通了24小时的热线服务,采取一人一专案的工作模式,为妇女群众释疑解惑,化解社区妇女的家庭矛盾纠纷,被群众称为“谈心有家”、“温暖在家”,真正成为了社区广大妇女姐妹的心理驿站,其做法和成效也被广泛传播。除此之外,雉城街道妇联还在北门社区成立了“小棉袄”工作室、在鱼巷口社区成立了“阳光幸福驿站”以及在南门社区成立了“娘家暖心室”,形成了一批妇女维权的工作品牌。县妇儿活动中心于2013年3月成立了“长兴县妇女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聘请了15位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以面询、测验、治疗、团训等方式,为妇女提供权益维护、心理困惑、子女教育、婚姻家庭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专业化的免费的咨询服务。自成立以来,已咨询18件,成功帮助6人解决心理问题。

三是打造创业就业服务的平台。立足“妇女儿童之家”的女性创业就业指导站,开展创业就业政策宣传、提供创业就业信息,帮助城乡妇女提高创业就业能力。比如虹星桥镇就如何缓解企业用工紧张,提高农村妇女就业水平等问题开展探索,成功推出了“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目前已建立了5个示范加工点,吸引了180多名妇女参加,有效解决了农村妇女就业问题。组织开展创业妇女学习培训,2013年全县共开展SYB创业培训15期,共培训437人,提供小额贷款、择业指导等服务,引领妇女创业就业、自立自强。截至目前,累计为全县创业妇女发放信贷资金1.5亿元,信贷支持创业妇女1622户。2013年4月成立长兴县妇女创业科技服务联盟,每个村(居)都建立妇女创业科技服务联络站,不定期邀请浙大专家教授在“妇字号”企业、双学双比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巾帼农家乐、女能手大户等开展科技指导,帮助农村妇女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在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中成为致富能手,发挥妇女儿童之家在带领妇女增收致富中的作用。

四是打造和谐文明的窗口。妇女儿童之家是丰富妇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示妇女才艺、交流经验、提升生活品质的基地。以家庭为载体,全县各妇女儿童之家均开展了开展“廉洁家庭”、“绿色环保家庭”、“平安家庭”、“最美庭院”等系列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组织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才艺大赛、家庭趣味运动会唱响了家庭文明和谐的主旋律。各地妇女儿童之家家庭文化活动室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其书法艺术作品、环保手工制品、编织作品比比皆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宣传队、文艺队、健身队遍布全县城乡,展现了妇女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特点,各具特色的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了妇女素质提高和家庭文明程度提升,以家庭文明带动了村、社区文明,推进了社会文明和谐。

五是打造儿童成长的乐园。有的村(社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通过开设留守儿童之家、暑期乐园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帮助等。多个乡镇定期与高校大学生联系,组建暑期“春泥计划”服务团工作,将“新形势下未成年人如何关爱保护自己”、“外来人群的子女关爱”提议纳入服务内容。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儿童活动。如水口乡水口村以“我当小小交通警”的形式,开展以遵守交通法规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南门社区成立“小小护绿队”开展护绿行动,让他们从小懂得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的道理。水木花都社区成立“一小时学校”并将其进行拓展、延伸,成立了“社区青少年成长驿站”,开办了趣味游戏、讲故事、手工创意等5个免费活动项目,另外还增设了梦工厂制作室、儿童科幻画制作室、歌舞表演室、金话筒主持活动室、硬笔书法活动室等5个活动室,真正成为了一所让家长放心,让孩子欢心的好“学校”。洪桥镇、泗安镇、槐坎乡等多个行政村发挥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的作用,在节假日精心安排了书画辅导、诗歌诵读、故事演讲等多项活动,使之成为儿童学习、交流、休息的家园。县妇儿活动中心常年开展兴趣班和英语培训班,培养学生兴趣。配有专门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共开展8次家长学校讲座,培训家长1000人左右。活动中心专门聘请县级知名教师编写“亲亲国学”配套专用教材,引导1-6年级学生进行快乐诵读国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国学,提升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妇女组织功能弱化。在队伍建设上,基层妇女干部身兼数职,精力有限。乡镇妇联主席同时从事人事、计生、工业等工作,妇女儿童工作精力投入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村居妇代会主任兼做计生、创建等,这些占有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及妇女儿童工作。妇女干部待遇偏低。在各级妇联组织的的积极推动下,村居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比例明显提高,但各方面待遇较村居主要干部存在一定差距。人员配备不足。人员配备少,想要中心工作和妇女工作齐头并进,做的有声有色确有难度。

二是阵地硬件设施不到位。“妇女儿童之家”独立专属用房的村居很少。有的村居尽管提供场所,但和计生、综治、残联、大调解等共用一间房;有的村居办公用房紧张,甚至租房作为办公用房,没有场地开展“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挂个牌子,贴上制度。

三是活动经费难以保障。“妇女儿童之家”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开展服务和活动。镇村财政普遍困难,镇妇联工作经费有限,村居妇代会经费严重不足,开展活动只有靠企业和挂钩帮扶部门资助,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四是社会认同度低。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村居“妇女儿童之家”是一个需要经历长期努力才能显现成效的工作,镇村领导对这一创新工作认可度一般,重视不够,直接制约了阵地建设和阵地作用发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在“建”字上保根本,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充分认识依托村级党组织和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妇女儿童之家”的重要性,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妇女儿童之家”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带妇建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妇女儿童之家”党群共建的长效运行机制。要加大建设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使妇女儿童之家达到“四有”要求,形成规模优势,做大品牌效应,彰显妇联特色,促进基层妇女工作的整体活跃。

二是要在“管”字上严把关,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要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强化“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要大力推行设岗定位、专职专选等办法,切实把那些懂大局、善协调、重实干、能创新的女能人、女典型、女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女性选拔到村级妇联工作岗位上来;大力发展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巾帼志愿服务者成为村、社区妇联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帮手。要通过组织妇女干部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妇联干部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管好妇女儿童之家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在“投”字上求突破,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存在的突出困难是资金问题。因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市、县两级财政也能设立专项资金,对建成达到市级、县级标准的妇女儿童之家的示范点给予一定补贴。要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争取村级经济支持。要充分发挥妇联“联”字优势,多方面协调争取,采取部门项目资金扶持一点,岗村结对的巾帼文明岗、妇儿委成员单位补贴一点,女企业家、农村致富女能人帮一点等办法,解决了妇女儿童之家建设项目资金。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7

工作报告

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工作报告

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向大家汇报主要工作情况和工作建议。

一、主要工作,市维权联席会议及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贯彻为主线,以推进平安建设为着力点,以完善维权机制、提高维权质量为抓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依法维

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平安“新株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领导重视,部门参与,妇女儿童维权环境不断优化

为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市维权联席会议在“联”字上下功夫,强化成员单位责任,形成了政法委高度重视、维权联席办牵头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一是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市政法委多次听取妇女维权工作专题汇报,组织召开案情现场协调会,政法委书记、妇女维权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组长余定平亲自批示有关成员单位对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案件,要快审快判,及时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二是健全完善妇儿维权机构。为确保妇女儿童维权联席会议有序开展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成员,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重新规划了成员单位职责,将妇女儿童维权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做到有章可循、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三是强势推进考核体系。市人大内司委

组织人大有关委领导对9个县市区贯彻落实妇女儿童规划情况进行督查。市综治办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纳入一票否决的综治考核和政绩考核体系,通过强势推进,引起部门重视和社会关注,进一步优化了妇女儿童维权的社会环境。广泛动员,深入普法,妇女儿童维权能力不断提高

为提高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妇女依法维权能力,各成员单位将普法与宣传相结合,不断扩大妇女普法宣传的群众基础。司法局、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和妇联组织开展了“五五普法”和“法律进家庭”活动,利用“三八维权周”、“”法制宣传日和“五下乡”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据统计,全市发放涉及妇女儿童维权读本10万余册,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余场次、法律咨询50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50余万人次。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各级机关坚持学习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

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审理案件中向涉案妇女、未成年人宣讲法律知识;教育局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团市委组建了法制教育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宣传部、广电局、计生委多形式、广渠道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维权法律法规,组织“关爱女孩”行动,大力推介先进妇女典型,通过舆论导向进一步优化了尊重妇女儿童、保护妇女儿童的社会环境。株洲电视台开办了《妇女与法》栏目;《新城市报》与妇联权益部联合开辟了“城市情缘”,专门解答姐妹们在婚姻、情感、维权中的困惑;妇联权益部长陈书梅作客株洲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就家庭暴力作专访;妇联还利用株洲女性网的工作平台,开设了妇女维权网页,利用现代媒体的方便、快捷,为受侵害妇女儿童主张正义。着眼平安,形成合力,妇女儿童维权力度不断加大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一项社会系

统工程,需要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市维权联席会注重整合资源,把妇女儿童的维权工作提高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推进平安建设的高度,加大维权力度,开展大量颇具实效的维权工作。一是狠抓农村换届选举,保证村支两委中妇女参政议政的社会地位。重视维护妇女的民主政治权利,强调农村女干部的配备,积极推荐有一技之长、年轻有能力的农村妇女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在第六届村委班子中,全市1872个村,有女村干部1934人,确保村村有女干部。今年是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民政局、农办再三强调全市9个县市区必须严格落实《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确保村支两委班子中女性占到30%以上。5月初,民政局、妇联对农村女干部的配备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二是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犯罪活动。各级政法委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处理了一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重大典型案件。

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坚持“严打”方针,相继破获了一批性质恶劣、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益的刑事案件。截止今年4月份,全市检察机关共批捕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犯罪案件218起290人;市中级法院受理涉及妇女儿童民事案件2552起,结案2542起,结案率达%;公安机关共破获强奸案50起,打击卖淫嫖娼案345起,分别比下降%、%,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三是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维护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将妇女儿童劳动权益落到实处,总工会在1015家企业组织推行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先后出台了《受理投诉举报制度》、《劳动监察办案程序》等制度,开展了“夏季行动”和“暴风行动”专项执法大检查,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查处非法“黑职介”42家,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15起,清退童工42人。四是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深

入贯彻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文化局、公安局在全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网吧整顿专项行动,出动检查人员3886人次,车辆1122车次,检查经营场所9236家次,查处违规案件449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5万本,取缔黑网吧、电游室、无证娱乐场所14家。开展了“高考护航”行动,认真落实群众举报,做到有报必查,有效地维护了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五是发挥家庭优势,推进平安建设。今年已进入“和谐家庭”创建三年目标攻坚时期,各地各单位都把创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全民动员、示范先行、评比表彰,达到了“人人讲和谐,家家创和谐”的目的。,市妇联《谈科学发展观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的运用》论文被首届全国“平安家庭”创建高峰论坛录用,株洲“和谐家庭”活动成效,在全国创建“平安家庭”湖南现场推进会上作为经验推广,成为了全省“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中一个新亮点。

拓展渠道,加强服务,妇女儿童实事化维权卓有成效

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为及时化解涉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家庭纠纷和社会矛盾,司法局探索出“乡村夜调”、“三所一会”等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着力建立健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县市区层层设立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妇女儿童的法律援助和救助案件达240余起,为300名弱势妇女和儿童获取各类赔偿、挽回和避免各类经济损失400余万元。市妇联成立了全国首家心理维权咨询总站,组织专家和志愿者免费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心理咨询服务,开展了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厂矿、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劳教所等“六进”活动,注重从源头抓维权,入心理去导航,拓展维权新领域。提高妇女儿童生存质量。一是提升农村妇女素质。农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大农村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全市用于农民培训资金超过4000万元,通过阳光

工程、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项目培训农村妇女25万人。二是关爱妇儿身心健康。,全市支付生育保险万元,救助贫困孕产妇419人,发放救助金万元。卫生部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对104家医疗机构进行了执法检查,立案查处29家,进一步规范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率先成为全省建制的产科建设合格市。妇联组建了巾帼防艾义工队,权益部长陈书梅编印出版了《艾滋病“疫苗”》一书,首印2万册,免费分发给务工妇女。三是提高了女性社会福利。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狠抓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我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女性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万人,国有、集体企业女职工参保率100%。四是开展特殊家庭帮扶。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了“爱心助学”、抗冰捐款、抗震募捐活动。妇联、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招募“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募集春蕾捐款360

万元,救助325名贫困学生完成高中和职高的学习和生活。构筑维权长效机制。各地在充分发挥维权联席会议效应时,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充实工作内容,在构筑维权长效机制方面做出有益探索。据统计,全市9个县市区都建立了维权联席会议,建立“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113个,家庭暴力司法鉴定中心11个,877个乡镇建立了妇儿维权站,健全了维权网络,有力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工作建议,市维权联席会议要抓住“两型社会”建设机遇,重点关注妇女儿童权益突出问题,以维权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加大维权工作力度,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完善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政策体系,推进家庭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调研,及时掌握维权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

针对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

了解和反映妇女群众的呼声及要求,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要制定和完善妇女儿童权益信息的报送制度,及时掌握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动态,为研究、指导维权工作提供参考;要注意建立完善的活动管理体系,创新活动内容,扩大工作影响,总结工作经验,使我们的各项活动在社会上留下痕迹,彰显社会维权实效。

着力解决农村妇女、务工妇女权益突出问题

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及相关财产权益。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把农村妇女和务工妇女的权益保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措施解决重点问题。要积极指导各地清理、修改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中侵害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规定;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维权意识,教育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承包

期内各种严重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行为。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8

根据《湖北省妇女联合会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调研的通知》(鄂妇通字[2011]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对“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共有 21281人,5312户,20至50岁妇女4208人。留守妇女1128人。0至14周岁儿童1949岁,其中留守儿童1178人,其中学前儿童178人,占15%,小学阶段的688人,占58%;初中生312人,占2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妇女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强度明显加大,部分农妇力不从心。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一年到头身心疲惫。

2、精神压力大,寂寞空虚感强,身心易受伤害。由于丈夫外出务工,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家里冷冷清清,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独守空房,久而久之造成精神空虚,丈夫不在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处处小心谨慎,不敢和村里的男人多说一句话,怕遭人闲言闲语,时时挂念外出务工的丈夫,担心丈夫禁受不住外面的诱惑而移情别恋。由于农村留守妇女长期承受精神上的压力,留守妇女容易产生失眠、焦虑,严重影响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同时,“留守妇女”和丈夫之间的感情沟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夫妻感情容易产生裂痕,导致第三者插足和婚姻破裂现象逐步增多。而当出现婚变时,由于对丈夫在外收入情况不完全了解,她们往往无法很好

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由于一些留守妇女的丈夫出门多年,不负责任,不负担家里开支,迫于无奈,一些农村留守妇女利用赶集出门卖淫贴补家用,久而久之,形成了部分留守妇女好逸恶劳的习惯。

3、养老及子女养育方面暴露出新的问题。因丈夫长期外出务工,家庭的养老、子女的养育重担全部落在留守妇女的身上,虐待老人、邻里纠纷现象呈上升趋势,而子女的教育培养状况则呈下滑趋势。

4、安全感降低,家庭财产受威胁。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余下妇女、儿童、老人,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特别是针对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

5、现代农业进程受到影响。一方面,家庭购臵的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利用,农村男劳动力外出后,家庭中的女劳力由于很少懂机械操作技术,致使家庭农业机械闲臵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部分农妇缺乏农业技术。由于留守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且无暇接受新技术,许多农活是省事的省事,使农业生产呈现出高度重复生产的特征。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在教育、生活、心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二是留守儿童的情感得不到满足,三是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四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较差,五是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六是留守儿童存在行为缺陷。

三、意见和建议

(一)针对留守妇女。

一是加强农村对务工留守家庭的生产互助活动,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二是调整完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相关政策,重点解决务工子女教育和务工人员的落户问题。三是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减

轻农民的养老压力。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妇女的致富技能、子女教育、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教育;鼓励她们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发展个人能力,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社会作贡献。五是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留守妇女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六是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农村的稳定。

(二)针对留守儿童。

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 篇9

一、有关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于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行为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妇女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律已规定处罚的,依照该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第五十条 有下列侵害妇女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有关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检举、推诿、拖延、压制不予查处的;

(二)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录用而拒绝录用妇女或者对妇女提高录用条件的;

(三)在分配住房和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

(四)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的;

(五)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

(六)在入学、升学、毕业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一条雇用、容留妇女与他人进行猥亵活动的,比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二条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二、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财产权益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1条规定,在婚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中,不得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权益。妇女对夫妻共同财产的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7条第一款规定,妇女对依照法律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享有与其配偶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不受双方收入状况的影响。离婚时照顾妇女的住房权。《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8条规定,夫妻共有的房屋,离婚时,分割住房由双方协议解决;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妻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夫妻共同租用的房屋,离婚时,女方的住房应当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解决。离婚处理财产时照顾女方的权益。《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7条第二款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女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男方工作等承担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要求男方予以补偿。

三、妇女享有六大法定权利

1、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并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入学、升学、毕业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各个方面,以及妇女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文化活动的权利。

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主要有:劳动就业的权利,同工同酬的权利和休息的权利,获得安全和卫生保障以及特殊劳动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4、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法律规定,妇女在农村划分责任田、口粮田以及批准宅基地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妇女在婚姻、家庭财产关系中,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所有权和继承权;丧偶妇女有权处分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

5、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妇女享有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享有亲属权、监护权、荣誉权等身份权。

上一篇:酒店财务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投资服务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