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的建议书(共11篇)
文学社通常意义是指由学校支持设立的学生社团,面向该校学生招收社员,渐渐培养成为培养干事。采纳学生(社员)的文学作品,开设一些专栏,也可以组织社员一起出去和其他学校文学社搞联谊活动,旨在学习,交流,锻炼,培养能力。
对于文学社以后的发展我在这里提出几点意见:
1、从现在开始开设一个属于文学社的博客或者建立一个网站,将我们所有同学交上去的文章都放在上面,供大家互相学习。
2、要生存就必须适应社会,搞点对社会奇葩事情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对这些事情的演讲。
3、定期举行各类型的活动,团结社团内部。
4,、多搞一些由学生之间扮演赞助商,学员去拉赞助,培养口才。
5、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不要让社员觉得文学社就是只会交作文,其他的什么也会不会。
6、加大宣传力度,招收一些负责任的新成员。
小学是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正是学生大脑发育, 逐渐建立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小学教育除了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还应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学、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因此, 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 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形式的认识, 为其今后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奠定基础。但是,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影响农村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存在以下因素。
一、影响农村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因素
1.对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认识不清。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旨在帮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 开展语文教学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是站在同一个立场的, 他们有共同的教学对象, 两者之间还借助共同的教学环境和人员。目前, 文学题材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小学生进行扩展阅读的主要内容, 这种文学内容的出现, 让学生体会到了文字与内容的美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素养之间的认识并不清晰, 往往把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小学语文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 对于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匮乏。目前, 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是大中专学历, 在文学素养的修养上, 自身都没有较高的认识, 因此难以实现对于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这纵然与个别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没有能力找到较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有关, 同时也反应出当地教育部门对于小学教师的选拔不科学。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是很难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很容易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错位和迷失, 最终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3.学生很少接触国内外的文学作品。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 纵然在教材中提升了文学作品的篇幅, 但是这只能满足小学生对于文学素养的启蒙作用, 而对于真正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是难以起到作用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广大的农村地区, 学校中相关的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相对匮乏的, 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很难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对于文学素养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和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考试分数, 而对于自身影响更为深远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就没有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二、提高农村学生文学素养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 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方式, 因此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应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首先, 在小学语文教师的选拔上, 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任职资格, 让小学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提升对文学素养的培养。其次, 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 使其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自我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2.丰富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在农村学校, 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基本上只有语文教材, 对于国内外的文学作品接触得非常少。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要努力丰富学生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储备量, 这样才能够满足小学生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需求。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才能通过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目前, 我国很多农村学校学生接触到的文学作品都是由任课教师提供的, 因此, 教师要重视丰富学生的文学作品储备, 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文学作品。
首先面临的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尊重国外多元的文化。文学欣赏是一种自由的心理状态,在享受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在学生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努力摆脱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等与标准化评价一脉相传的教育理念。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不能只从中国传统的思维入手去考虑问题,不能将中国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强加到外国文学的教学中,用中国人习惯的理念去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样只能片面甚至歪曲外国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例如必修五选取了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在这篇文章中罗素阐述他“为什么而活着”的第一个原因是“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这个内容,对于在相对保守国度中成长起来的视爱情为私物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国高中生来说,如此大胆的表述并不顾一切的追求,他们是惊讶不已的而又内心向往。
这里面存在着较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应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指导学生解读。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论道:“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历来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由此发展起中国的家族制度。也可以说,中国社会注重群体生存的价值观念由来已久。”而西方人的祖先则发源于贫瘠的岛国,以渔牧业为生,大多以个体的方式应对种种艰险的生存环境,群体观念相对淡薄。到了十八世纪,源自启蒙运动在欧洲大地上迅速掀起了一场彻底的思想大革命,人生而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处世态度使得西方人不依附家庭和他人,完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他们张扬个性,赞美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将维护个人利益作为建立一切社会关系的前提。这一切都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成为文学作品阅读的巨大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创作背景和西方的人本思想及个性解放作相关的阐释,引领学生个性化解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多元化的解读,对文章的解读不拘泥于单一的主题。在以往的外国文学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会带有很多政治色彩,如今,时代变了,许多外国作品有更多的内涵需要我们挖掘和解读。
其次是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对马丁·路德·金梦想的解读可以带有很多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马丁·路德·金的角色中去,更好地去理解一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梦想。通过对文本的了解,学生可以预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建议学生进入作者本人的角色,那么他针对自己同胞的处境会有怎样的梦想。教师和学生的对话,除了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外,还可以深入到当今时事的探讨,奥巴马再次担任美国总统是否意味着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能够彻底地实现呢?美国黑人的地位是否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呢?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对话的方法使教师和文本之间交流,教师能够更好地深入文本之中,探讨人物形象的意义和挖掘深层的内涵,有利于实现多元的解读;开展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其积极地思考问题,并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问题的前提下,共同探究合作,并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这样既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也能够提高学生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再次是对中外作品进行比较。思维心理学的实验和调查都证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联想和对比认知高度发达,常常显现出从单一到综合,从一个事物到其他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从旧的境界步人新境界的思考倾向。”在中学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在对比和比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外国文化,也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必修一教材中的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谈到“(青年人)应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因为“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这样的表述,在我们国家是很难弄懂的,尤其对于涉世之初的青年学生来说。在我国,什么是“最有尊严的职业”呢?很难回答。普通民众当然认为是公务员、大学教授等,而如果不从事这样有尊严的职业就可能沦落为马克思所说的“奴隶般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将中外职业选择的价值观进行对比讲解,在我国,劳动者是光荣的,职业是平等的,所谓“尊严”完全来自于从业者的内心,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怀有崇高的自豪感。这种价值选择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在我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奴隶工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篇文本中,作者其实想要表达的是对职业的一种态度,这也是中外文化的差异值所在。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解读的过程中,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师要加强对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鲁迅也曾言“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任何读者都带有局限于自己生活阅历的不足,在解读外国文学作品过程中,也表现得十分充分。为了纠正这种阅读状况,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解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文艺理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再也不是简单地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而是要能够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讲求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探讨。因此,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文艺理论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文艺理论强调对于文本的分析,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项链》这一文本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文艺理论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来解构文本要表达的深刻的内涵,通过组织学生的讨论和合作性的学习,来理解文本需要表达的内容。
总之,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阅读外国文学著作,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理论素养,从而加深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把握。
《复活》是由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撰写的史诗般的经典著作,是托尔斯泰几十年来对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复活》写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主要是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小说中多次写到,在聂赫留朵夫身上,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经常在较量。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期是一个纯洁、热诚、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进人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兽性的人统治了他,精神的人被压制了,沉睡了。他第二次见到玛丝洛娃,以及后来的七八年,便是兽性的人统治着他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并将她抛弃,而使她沦落到后来的悲惨地步。直到在法庭上巧遇玛丝洛娃,回想当年,抚今追昔,良心发现,精神的人苏醒了,渐渐战胜兽性的人,精神的人终于复活了。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他还以一个不仅为自己而且为本阶级的罪孽进行忏悔的贵族人物,表现了一种彻底根究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的大无畏精神,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书中如实地描绘了人民的悲惨境况;描绘了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恶嘴脸,揭示了官僚制度的腐朽和教会欺骗的实质。表现出深厚的人性,宣扬了人性。弘扬人性,歌颂人性,不管是过去的人,还是现在的人都需要人性的关怀。在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却徘徊不定。因此可贵的人性,更为我们所重视关注。书中“聂”一次又一次战胜人性的弱点,唤醒起精神的人,就是在让人性复活。而所谓精神之人就是有良知、有正义感的有人性的人。
《复活》里写的虽然是贵族的忏悔,但是托尔斯泰并不是把这个母题当做贵族的专利,他是把忏悔放在人的心灵的内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开的。人都有神性和兽性。当人放纵了自己,就可能堕落;而当人自觉,就可能“复活”。所以托尔斯泰主张以“道德的自我完成”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罪恶。在社会革命激烈的时代,他提倡“勿以暴力抗恶”,是反对阶级斗争的。但是,作为人类寻求精神解放的一种文献,在我们这个把道德的自我完善当成笑话的时代,读这样的书,也许会引起某种惭愧的感觉。人们称托尔斯泰为人类良心的体现者是恰切的。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但它完全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它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阅读建议】
首先从宏观上了解《复活》的故事梗概:
聂赫留朵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审理两个旅店侍役假手一个妓女谋财害命的案件。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朵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暇。三年后,聂赫留朵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卡秋莎。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了她。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等聂赫留朵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名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
聂赫留朵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朵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玛丝洛娃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朵夫帮助她的难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聂赫留朵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途中玛丝洛娃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朵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赫留朵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
其次,可以从微观方面掌握《复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与主要人物密切相关的精彩故事、经典细节和精彩对白等。
台小人始终牢记自己是钟灵毓秀鹤乡的子民,浸透着灵秀气质。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在文学园地摸索开创出一条最具鹤乡子文学社特色的文学之路。
一、组织建设
曾经,文学社因为在职责明确、机构运行等方面比较混乱,所以无法正常开展活动,以致在全市同类文学社中影响不大。20xx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敢于正视这一严峻现实,及时改变策略,调整工作思路。首先从组织建设入手,实现管理科学化,运行制度化,指导专业化的“三化”建设。
1、管理科学化
学校屏弃了过去领导亲自主抓文学社业务却无暇顾及的旧模式,从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选拔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担任社长、编辑 和指导 老师。而校长则是文学社的董事长,主任是业务顾问,他们不干预文学社的日常事务,却全力支持文学社的一切决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社员选拔、培训、竞赛等活动的顺利开展。
改组后的文学社,轻装上阵,锐意进取,师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初步开创出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2、运行制度化
20xx年下半年以来,文学社先后建立健全了社员签到制度、优胜劣汰的竞争制度、问责制等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文学社的活动开展,有效防止建设的畸形化,从而使活动效果达到最大化。
文学社每2周开展一次活动,雷打不动,并且对指导老师和社员实现点名签到,从纪律上保证活动顺利进行。这样,对师生既是压力,更是最大限度挖掘他们潜能的动力。
文学社每隔一月对社员 和 老师进行绩效考核,其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继续留任的重要依据。对态度不够端正的社员 和 老师,在组织谈话,规劝整改后,仍不思进取的则根据章程坚决清退。同时对那些非校级文学社成员中奋发向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则破格选拔到文学社中来。这种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态势,激发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学校还在今年处借鉴引进了政府行政长官问责制度。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包括领导、教师、家长、社员广泛对象参加的文学社社员扩大会议,会上,校长和社长全面汇报活动后勤保证、活动开展、成果取得等方面情况,如实回答解释他们的咨询、诘问,坦城接受他们的建议、忠告和批评。
3、指导专业化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校领导和文学社的全体同人深知专业的辅导对维持社员的写作兴趣,萌发他们文学的种子至关重要,所以在活动开展上处处创造条件为社员们提供专业化辅导的平台。邀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记者及有丰富写作经验的老师开设专题讲座。诗人孙蕙幽默而充满激情《关于自由诗创作》的演讲,让孩子们的心中也萌动着诗人的梦想;镇新闻记者朱霆《关于新闻写作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使得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写作知识和技巧;校长谢富胜情真意切的《关于端正写作文风的一些思考》的的讲话,让全体师生懂得了诚实做人,求真写作的道理。
学校还不间断地派遣老师外出学习、参观和考察,不断充实他们的指导和创作方面的专业素养。
专业化的辅导,带出了专业的社员。不少学生在各类各级征文竞赛和报刊发表上崭露头角。
二、活动开展
过去一年来,文学社因组织建设的健康、科学、有序,所以活动开展越来越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在三个方面呈现显着的特点。
1、参与全员化
文学社禀承“为了一切孩子发展”的理念,建立班级和校极两级文学社,从组织上把所有的学生都纳入到文学社中来,为学生的共同进步提供了切实保障。同时言因材施教,把少数写作上的优秀学生吸收选拔到学校文学社,这样有助于更大限度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获得更大发展。
两级文学社的实施,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又有助于选拔特长生,走出一条普及和提高双结合的素质教育之路。
2、活动正常化
当前不少学校的文学社只是在上级主管部门开展验收活动时做做样子的摆设,并位真的开展活动。我们学校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也这样做过。但是,在20xx年召开会议,反复调研论证后,得出共识: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为了一年一度的文学社现场交流和先进评选,更是为了锻炼发展学生,所以应该而且必须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具体如下:
每2周举行一次活动,或举行写作沙龙,或读书 汇报,或佳作美文欣赏或现场征文竞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社员外出采风,或瞻仰三仓烈士陵园,或参观沿海滩涂;每月一次进行活动情况反馈,或表彰优秀社员 和指导 老师,或开展自我批评。
所有的活动都踏踏实实开展,都是动真碰硬,很快呈现出你追我赶争优创新的喜人局面。
3、平台网络化
阿基米德说过:“假如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如果该孩子们合适的杠杆和支点,他们也同样能在文学的长廊产生“撬动地球”般的影响。这个杠杆和支点就是给他们搭建的网络平台。
文学社鼓励社员利用电脑写作,以台小校园网、东台教育网、盐城教育网等为平台,进行网络写作。
在网络写作中,孩子们既熟悉了电脑操作,掌握了最现代的工具,还在更深的程度上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专业化的训练辅导,网络化的平台,让文学社的孩子们如虎添翼,插上了在文学的殿堂腾飞的翅膀。
一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文学少年。如黄薇的《 刘 老师,其实我错了》,发表在《七彩语文》上,实属罕见;朱佳敏的《家乡的变化》,在全国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他们的成功,激励着更多的学生,心怀作家的美丽梦想,谱写更多的绚丽篇章。
当然,文学社还存在着社员的优秀作品无法刊登发表,实现其价值的;对外缺少交流联系等诸多问题。
我们鹤仙子文学社的全体同人将在下一年的活动中,努力和一些杂志社和编辑部联系,积极投稿,为孩子创立投稿发表的绿色通道;加强和兄弟学校文学社的沟通和联系,合作和交流。
时光如梭,光阴荏苒,兰州大学五泉文学社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换届时刻。现具体通知如下:
1、本次换届主要面向五泉文学社社员;同时社外凡拥有兰州大学学籍的在校本科生不论院系、年级也可以提交申请,参与竞选。
2、竞选流程分为:a、5月28日至6月3日提交电子申请书至邮箱1157793170@qq.com或书面申请联系***
b、6月7号进行现场竞选,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c、6月中旬公布最终结果并举行交接会。
3、另附附件具体申请书及社团章程。
一、幼儿园教材选用文学作品的现状
1. 儿童文学作品因其内容丰富而大量存在于幼儿园教材中
截至今日, 幼儿园教材中已经出现了大量幼儿文学作品, 并且题材丰富、类型多样。一般, 这些作品以童谣或者散文的体裁形式在教材中出现, 对幼儿的文学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力等进行文学启蒙。这已逐渐成为当今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特色之一, 对于幼儿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如, 在《幼儿园多元阳光课程》的“分享语言”中, 共有3类作品, 诗歌11首、童话16篇、散文4篇。可见, 儿童文学作品以其内容丰富而大量存在于幼儿园教材中。
2. 在非语言类文学作品中, 多重知识的灌输, 功利心较重
在现今的非语言类文学作品中, 多重知识的灌输, 功利心较重。在现实工作中, 虽然编者也是煞费苦心的进行文学作品的选取, 但仍有为数不少的部分文学作品倾向功利化教育的特征。如, 在社会活动、艺术活动及科学活动等方面, 忽视对于幼儿主体的重视, 缺乏对于儿童的天性尊重和关注。与此同时, 片面的对儿童的认知培养进行重视, 如此大量的系统化、专业化概念术语、知识等直接灌输, 将幼儿作为被动的接受者, 进而也脱离了幼儿园对于儿童本身教育的实质。如, 儿歌《安全防护歌》等, 只重视知识信息的传播、灌输, 缺乏对于儿童本身、兴趣的考虑。同时作品本身亦是缺乏相应的文学特质, 于是, 也就难以给予儿童的成长以良好的文学接触, 进而影响了孩子对于优秀作品的接受、理解。
3. 语言类文学作品多含浓厚的文学艺术色彩
相对于上文提到的非语言类文学作品, 语言类文学作品则是幼儿园教材中的另一种丰富的特色。通过我们分析可以发现, 他们大多都富含丰富的文学艺术色彩, 并进而展现了幼儿文学的风采及文学特质。如, 儿童小诗《爱美的小公鸡》等, 不仅以其丰富的情趣、幽默及流畅的文字闻名于世, 而且通过快乐的文学体验与文学氛围的培育, 给幼儿的文学发展上了一节完美的文学启蒙课程, 对其影响深远。
二、幼儿园教材选用文学作品的改进建议
对于幼儿园教材选用文学作品的现状, 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其中, 我们应该对于儿童作品的文学特质加以准确、合理的认识、理解, 这是对上文提到的人们对其存在误区的回应。此外, 我们还应采取以下两种主要措施:
1. 深化对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的认识, 树立正确、合理的指导理念
我国《纲要》应新时期的时代发展应运而生, 对于当今我国幼儿园教材选用文学作品的工作具有重大规范、指导意义。新时期, 我们应该积极对于《纲要》的内涵加以理解, 深化对其的认识与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摆脱对于《纲要》目标要求的单纯规定、制约, 脱去功利性的追求倾向, 并为遵从、贯彻《纲要》的真正精神而为之努力。在其指导、理解下, 积极提升自身新理念、新思维的水平, 以促进实践的发展。
2. 积极扩充教材编写的队伍建设
一切事业的发展, 必然需要一支强大的队伍建设做保障, 对于幼儿园教材编写工作也一样。在实践工作中, 我们应积极组建具有相关专业经验的专家团队的队伍建设。此外, 针对这一专业而规范的队伍, 还应加强对于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渗透普及, 进而革新队伍内部的旧传统、旧观念, 以求实现幼儿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只有具备这样的队伍保障, 我国幼儿园教材才可以拥有文学色彩、文学底蕴、启蒙作用等的联合作用, 才能编制出最为优质、合理的教材作品, 以推动幼儿园教材选用文学作品实践工作的发展。
总之, 时代发展至今, 我国幼儿园关于儿童的文学启蒙、文学教育已经进入到了时代发展的列车上。虽然现阶段在幼儿园教材选用文学作品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问题定可以迎刃而解。同时, 经过上文的阐析, 我们对其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相信,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努力, 我国幼儿园文学启蒙进程必将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春华.引导孩子在儿童文学熏陶中成长[J].作文教学研究, 2009 (02) .
[2]黄峰.读图时代与儿童文学的阅读危机[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8 (08) .
一、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现状
1.教法单一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渗透着作家强烈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可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忽略文学作品的渲染力,把文学作品简单地处理成文字材料,通过学习词汇、翻译句子、讲解语言点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感到味同嚼蜡,对于学生来说,这部作品只不过是词汇的训练的工具。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可能促进学生思维。
2.忽略整体阅读,教学过程简单化。
人教版选修8 Unit 4“My Fair Lady”改编于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的作品《卖花女》(Pygmalion)。课文教材部分仅编排两幕,另外的3幕编排成课后练习。文学阅读不等同于一般的作品阅读,文学作品的灵魂在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于随着情节推移而产生的微妙的人物心理变化。许多学校为了保持教学进度,往往会忽略课后练习。课文教学则流于形式,首先略读一两分钟,要求回答文章主题,然后分段细读,设置简单的问答环节、课文内容填空或者是TorF,最后进入知识点讲解。学生如果没有文本认知的过程,就不可能产生认知冲突,也不会有机会形成对文本认知的自我建构。设置答案浅显的问题,无法让学生得到思维上的锻炼,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布局完整,实则空无一物。
3.缺乏学习,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但是许多教师缺乏不断学习的精神,不进行广泛阅读,自身知识结构没有得到提高,课堂教学凭借教参,按步照班,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试想想,教师如果没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没有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思考和剖析的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呢?
二、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一节有效的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包括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充分认知,以及在产生认知冲突后的思辨过程,即在阅读中批判,在批判中求证,最后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这种学生从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迁移知识到反思总结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自我建构的过程。要上好一节文学阅读课,实现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的目标,教师必须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充分的教学准备及多元创新的课堂。
1.合理选材,有效探究。
北师版教材的每本书中都设有Literature Spot,相比较北师版课文内容,这些文学作品的语言更丰富,故事引人入胜。在教学进度的局限性中,教师要大胆取舍,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大胆放弃或略讲教材中过时枯燥的文本,而细读详讲Literature Spot中的文学作品。例如北师版必修一Unit 3 Lesson 4 “Christmas”显得太过浅显,由于网络电视的宣传,学生对圣诞的习俗已经非常了解。而且在初中的教材早已介绍过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可是在圣诞节里除了装饰圣诞树、吃火鸡、送礼物、爬烟囱以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与其选择Unit 3 Lesson 4,不如选择Literature Spot中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A Christmas Carol。小说通过对守财奴Scrooge的描写,表达了对资产阶级拜金、利己思想的批判和讽刺,同时真实反映了中下阶层人民的贫苦生活,最后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出人间的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通过对比和取舍,我们才能将教材合理化。除此之外,由于各版本教材内的文学作品都很少,因此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版本的文学作品或其他文学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者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从新的视角体会人物心理,更好地感悟作品的内涵。而教师在把作品推荐给学生之前,必须进行认真阅读,反复探究,充分利用文学阅读材料,发散学生的思维。
2.作品认知,鼓励创新。
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文学作品教学应该把握完整性和多元化原则。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略读Skimming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文学阅读,教师不能把文学作品阅读的完整性随意化、省略化。其次,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部作品,学生们也会从不同角度切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教师要积极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对于学生的不同看法、大胆思维予以鼓励。只有在自由畅达的课堂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最后,由于社会背景年代的差异、中外思维方式的不同、心理年龄层次的不同等因素的存在,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试图用自己原有的认知和经验理解文本内容,当无法理解时,就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冲突的课堂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摇篮,因为在这个时候,学生为了重新达到认知平衡,必定要打破旧的认知平衡重新建构新的认知平衡,这个过程就是思维活动和发展的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认知不平衡时通过同化或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认知平衡的,认知不平衡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提供给学生思维的动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使文学阅读课堂彰显跌宕起伏的美感。
3.自主建构,活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进行适时的引导。首先,搭建知识框架。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写作风格、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叙事要素、人物关系及人物心理等。教师不要为学生设计具体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思维培养的效果几乎为零。其次,独立探究。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结构化思维,使信息得到有效整理,使得冗长的内容变成精致的珍珠,有序地串联起来,为学生进行反复阅读做好铺垫。最后,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合力,分析和解决独立思考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在交流思想、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新的观点,实现知识能力自我建构的过程。
总之,在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的教学中,能否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取决于教师是否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有效的课堂里,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借助信息化技术,多渠道展示作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课后组织戏剧作品表演等活动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学生的表现要适时赞赏和鼓励,有效地进行评价,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兰春寿.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课程·教材·教法,2015(12):82-89.
[2]陈振金,周大明.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USE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0):59-61.
[3]孙志英.高中英语思维型文学阅读教学的思维特征分析.吉林教育,2015(10).
[4]林雅菁.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以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课文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0):68-70.
不知不觉海新已经快成立一年了,面对社长下发的任务,我少不得提笔应酬几篇来搪塞。
面对这种任务,我还是希望多一点比较好,毕竟这大半年来。我和社里的许多人连个照面都没打,似乎只有黧夜的发帖统计发文成为海新唯一的亮点。而在发文的人中花折泪社长也似乎独木难支。毕竟文学社不是一个人就可以搞掂的事。至于我们的副社,人如其名:静,貌似执行道家“无为”的理念,不但社外不大走动,就连社内也不见得在管理。害得我都起了篡位的念头,还是林金堆走在了最前面,在离开海新后又接连物色了几家有名的文学社后终于自立门户了。
在创网成为一个有名的人难,而让文学社闻名更难。创有近半数的狂人在天高几许,但那文学社横看竖看怎么都象个独立个人联合体。SEED可算是最神秘的文学社了。其社长追风暖殇可是被创友们称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用她自己的话就是“追风很少留言的,即使是回复”结果整个文学社成为一棵神秘的“种子”。御水临风可以算是最活泼的.文学社了。如果哪天你去创网BBS没看见他们的人的话,你最好先检查自己是不是进了小学版。
随着新版的到来,我在文学社排行榜上看到了好多熟悉的文学社。他们的有名可以由前几年的杂志为证,而今天那些文学社的辉煌已成为明日黄花,有的甚至……
语言的魅力在哪里?我们常常说,有的时候,语言真是苍白无力,不能够表达我们的内心,但是,除了语言,我们又拿什么来表达呢?白居易用“此时无声胜有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感觉,而我们却借用他的语言来掩盖我们语言的乏味。毛主席说过,“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就是说我们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连面目都是可恨的了。所以,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热爱语言吧,孩子们,语言是我们表达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中学生学习语言有最便捷的路,我们的语文书有着最丰富的语言,那是我们学习的经典。比如我们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看到一个残疾人对生命的追问,他在那苍凉荒芜但是并不衰败是地坛里看到了时间,看到了生命,也思考了生命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该由一些人来承担生活的苦难?他写得多么好啊,那些阳光,那些杂草,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废墟中的小昆虫,仿佛在我们的眼前一一出现。我们在他的文字中接受洗礼,觉得自己也变得有了细腻的感触,有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用语言为我们开辟的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境界啊。一本语文书有着大千世界,我们在唐诗宋词里感受古代的文明,我们也在外国作品里接受异族的文化,世界因为语言而格外精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领略诗情画意,“我有一个梦想”让我们和黑人一样渴望世界的平等自由。“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让我们体会潇洒,“我答答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让我们饱尝错误的无奈。
我们学习语言要像树叶接受阳光雨露一样,还要像树根吸收土地里的营养一样,在生活中学习,我们会有着更鲜活的语言。
我想说的第二点就是大胆的写。要从寻常生活里发现别样的美丽,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还要有一颗敏感善思的心灵。我们不要被简单的生活蒙蔽了,因为生活是一张没有厚度的纸,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折叠起来,反复的折叠起来,生活就会有厚度,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我们要在生活找寻那些感动我们的瞬间。我们只要还有善感的心,我们就不是麻木的,就能够创造出新鲜的文字和感人的文字。我们来读读我们的熊维鹃老师的诗歌《童年》:
榆钱又挂满了树梢/阳光下牵着手走过的/不是你我是我们 遗失了的/时光/清风吹过/田埂上有紫葡萄的清香/洒在亘古的黄桷树下/是我们的欢笑 和/我们的忧伤/橘树上少了我们的脚迹/她还是 枝绿叶茂/校园里消失了我们的声音/她依旧 喧闹着笑//那一方天空/蓝得那么圣洁呵/年轻的你/是否 和我一样?/蓝天下/是悄悄吃着零食的课堂/是偷偷打过主意的花坛/是园子里的游戏/是操场上的追逐/还是那条 星光中/牵着手走过的泥泞小道?/童年的花/已经失落得太久/总在夕阳西下时/看见你 向我走来/迎着斜阳//儿时的伙伴呵/只有你不变的眼/才是我最灿烂的黎明/和 黎明下/最快乐的 童谣!
她谨以此诗献给她最快乐的童年和最纯真的伙伴。我们都有童年,我们也都有相似的经历,为什么我们就写不出来呢?我们也能够写出来的,只要你大胆的去写。我们再来读廖衍尚老师的诗歌《我们都患甲流了》:
我们的仇恨/ 都没有阻止甲流的传染/风靡全球的甲流/ 无分别地感染了你和我/就让高热来临吧/ 我们早该温暖冰凉的心了/就让咽喉肿痛吧/ 我们早该降低说话的分贝了/就让咳嗽响起来吧/ 总比相遇时漠然无声强/还有什么也让他来吧/ 总比什么也没有好/你和我——男人、女人,白人、黑人、黄色的人/ 东方人、西方人,南方人、北方人/我们很久没有这么相同的症状了/ 现在,我们都患甲流了
看看我们的老师,他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了普通生活里不一样的诗意,所以,今天,我们也期待着,你们也会写出更多更加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因为,你们是我们的未来和骄傲。写吧,写吧,用我们的笔写我们的心,写出春花秋月的娴静美好,也写出风雨雷电的凌厉壮烈,写出我们青春的诗意也写出我们求学途中的艰难,写出对明天的渴望也写出今天和昨天的一切,写吧,写吧,让我们等待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我不知道该怎样来赞美你,我的祖国
巍巍的高山已经谱写了你的庄严
滔滔的江河已经欢唱着你的美丽
我回首历史
悠悠的岁月已经把你的苍茫绣为神圣的画卷
那些文明就是华彩那些屈辱成为阴影
我站在世界最高的高原上深情的呼唤你,我的祖国
我不知道该怎样来赞美你
我不能再用李白的诗来歌唱你的雄浑黄河
我也不能再借苏轼的赋来咏叹你的不尽长江
那么多的诗人已经赞美过你
那么多的歌曲已经颂扬过你
我不知道怎样来赞美你
我看见东海的日出
想你就是那喷薄的朝阳
一、班级文学社及其组织
班级文学社是班级内部由教师指导、学生组合而成的文学活动小组。可以在新学期的前两周组建,同时制定相应的考评方案。每组由7-10人组成,每个文学社设定自己的社名、社徽,并设社长一人。社员也可以有自己的笔名。根据情况,过一段时间可以做一次调整,以保证文学社实力的相对均衡,这样有利于文学社的顺利健康发展。之所以命名为文学社而不是文学小组,是因为班级文学社与一般的文学小组相比,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更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而且文学社这个名称比文学小组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班级文学社是组织班级文学活动的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开展阅读和写作等活动。
二、班级文学社作文评改模式
借助班级文学社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将作文评改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活动的主体。具体操作要领如下:
(一)把作文评改的任务交给学生。文学社内每一个学生都要把本社所有社员的作文评改一遍,即每个学生要评改几篇作文。评改时要写旁批、总批并打出分数。评改后由社长写一张“作文评改报告单”。
(二)如何保证学生评改的质量
首先,要相信学生。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作文评改能力,有了批改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由于每个学生只评改几篇作文,他们比教师评改的更细致,总体的评改质量比教师个人的评改质量会更高一些;第三,在头两次活动中,教师要就如何评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经过两三轮活动,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掌握评改的要领。
(三)教师做什么
把评改的权力交给文学社,不等于老师从此不闻不问。相反,教师要制定权力的规则,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权力。具体来说,第一,教师要关注各文学社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关注一些弱势文学社。如有做的不到的地方,应及时予以指导;第二,批阅各社的“作文评改报告单”及各社优秀者和进步者的作文;三是进行反馈、评讲,重点反馈学生的活动情况及评改的规范情况,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文学社评改模式的优越性
(一)基于班级文学社的作文评改活动暗含了全语文写作的概念。全语文写作理论认为“写文章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而不是考核与稳定工具。教师须提供真实的读者,让学生与读者沟通。”在评价方面,“教师通过一些工作纸、量表去指导学生如何去评估组员的文章,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上教师独立承担评估的角色”。而且这种写作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为自己的作品寻找读者。
(二)基于班级文学社的写作活动最大程度地缩短了写作训练的周期。作文评改的权力下放给文学社后,学生的评改一般在两天内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作文的训练量。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把作文的评改权下放给学生后,教师的负担明显减轻,于是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指导。
四、班级文学社评改实例分析及具体效果
笔者在从2014年9月开始在自己任教的高一两个班开展班级文学社写作活动。现结合实例谈一谈对班级文学社作文评改方式的一些探讨及其效果。
(一)经过适当的培训,学生可以写出比较准确的评语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作文批改模式是一种很新颖的东西,因此,在具体操作前,笔者已做了许多铺垫,让学生具体参考笔者前两次作文的评改,并提出了细致的指导意见:一是统一评改要求,每一社员都要从旁批、总评、分数三个方面对社友的作品进行评改;二是从语言、主题、结构、材料、技法等角度指导评改的方法;三是提供评改的范例,将比较规范准确的评改及相应的作品印发给大家,以供学习借鉴。经过指导,虽然学生评语在文字量和准确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多数学生已经能写出比较准确的评语了。
(二)学生的评语比教师的评语更细致全面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下,教师每次要评改一百多篇作文,因此很少写旁批,总评也写的比较简单,甚至趋于模式化。在班级文学社中,每个学生只需评改几篇作文,而且处于青年学生好表现的天性,又加上几个社员同时改一篇作文,因此他们评改的也更细致具体,评语也比教师全面的多。
如“青果”文学社对社员作品《无边的母爱》的评改:
“母亲的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带来的是清澈、是圣洁,是无私的奉献,是春天般的温暖……”
旁批:文章以比喻开始,很有诗意,形象地写出了母爱的与众不同。
“站在纯朴、善良、勤劳的母亲面前,自私的我就像宇宙中的一叶扁舟。”
旁批: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我的渺小,但把自私的我比作扁舟,似乎有些不恰当。
“……虽然是我的错,可在母亲面前,我不会心甘情愿说‘对不起,所以都是母亲‘屈服于我。”
旁批: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当然这也更显出了母亲的伟大。
总评一:总体来说,结构完整,语言朴实,但很有表现力,从中让我们看到了母亲的伟大,让我们了解了母亲的不易。但有好几个错别字,请注意。
总评二:我感觉这篇文章最好的一点就是感情的细腻。很注意寻找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并把它们生动地描绘出来,这样感情也就显得真实了。
……
像这样的批改,如果让我们教师去做,我们有那么多的工夫吗?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三)学生的评语不仅是评价,而且有交流
作文的评改不仅是简单的评判,更是思想的交流,从“全语文”写作的角度看,学生的作文也需要有他的读者,交流的意义大于评判的意义。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下,教师几乎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教师的评语主要是评判,很少有思想的交流,及时有交流也是居高临下的,不平等的。在班级文学社中,学生的作文可以找到更多的读者,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自然的、平等的,交流的内容也是丰富的。
如“芭蕉雨”文学社对社员作品《早恋那点事》的评语:
评语一:文章谈的是早恋的事,怎么评价呢,站在我的角度说,不可过分的指责,毕竟主人公最后也认识到了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并表示要好好学习。其实,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爱是有些遥远,但你又不能抑制这种本能的冲动。相信我们,老师,我们会尽量处理好这样的事。不知道写这样的作文和评语,老师会怎么看!呵呵……
评语二:本来这篇作文老师是让写青春,但你写的也太直接了吧,不可否认,这也不离题。整体来说,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表达能力也还行。而且最后“我”也回归了正道。从这个方面说,还算是不错的文章吧。但我也有和其他社员一样的忧虑,不知道老师会怎么看这样的事,确实,悔恨之后才知道珍惜,也许这就是青春。老师,您以为呢?
这种近乎直白的交流既是和学生之间的,也是和老师之间的。从中也让老师更了解了学生的思想。这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中是很难看到的。
(四)在出现不同观点时,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写作的认识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下,教师是唯一的评判者,因此不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使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有异议,但考虑到教师的权威,往往也不会与教师争论。在班级文学社中,情况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对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产生异议时,大家可以就此展开讨论。即使没有结果,大家也会对这样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更何况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转而向教师请教。就如上面说的那篇写早恋的文章,当时“芭蕉雨”的社员就热烈讨论过,以致波及到全班。这时,根本就不用老师说,学生已经从诸如高考作文、日常的学习、自己的人生等多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不仅是在谈写作,更是在谈生活,谈人生。其作用不言而喻。
五、班级文学社作文评改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总的来说,这种评改模式不仅解决了教师因批改不及时而导致的训练周期过长的问题,加大了作文训练的密度,而且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作文评价更为细致、客观。可以说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但这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社员个体评改的主观性过强。作为评改者,学生和教师是有差距的。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带有个人成见的甚至不负责的评语。第二,当文学社批改过后社员能不能有区别地,客观地对待其他社员的评价,并且能不能针对他们的评价进行反思和改进。第三,班级文学社评改完后还有必要对作文进行反馈式评讲吗?因为很多问题在评改的过程中已经显现了出来。这时,是否可以以作品的交流和展示来替代等等。这些都是在评改过程中亟需整改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