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共12篇)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模块教学的内容模块教学是将医学免疫学的全部课程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特点、学习要求、临床结合度、基础性等不同划分为几个模块,各模块根据其自身内容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避免了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枯燥乏味,也保证了学生对医学免疫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又能兼顾临床知识的联系和科研意识的培养。这种教学内容的划分也避免了对医学免疫学教学体系的完全变革,因此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1.1 基础知识模块 包括绪论、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抗原、抗体、补体、MHC、免疫应答等章节。这些章节的教学内容中包括大量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点是基础性很强,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无论如何变革,都必须保证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其基础性,按照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可结合启发式教学,保证学生能顺利掌握基础内容。可将知识点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也可根据知识点整理针对每一章的自测试题,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布置学生自测,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自测题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此模块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 保证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

1.2 前沿进展模块 包括细胞因子、分化抗原、黏附分子、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免疫诊断、免疫治疗等章节。这一模块的特点是教学内容需掌握的知识点较少,但范围较广,而且涉及免疫学研究前沿内容较多。如果仍采用传统教学形式, 难免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因此这一模块的教学可以适当与科研相结合,将免疫学前沿内容融入到教学中,相关综述文献的查找、阅读、讨论、写作尝试等方法均可以在此模块中应用。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或亲自撰写综述文献,可以近距离接触免疫前沿知识和相关内容的科研进展,顺利完成此模块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查找阅读文献的能力。此模块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认真程度、撰写综述的符合标准程度、对所查文献的理解程度、对相关章节的了解程度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1.3 临床免疫学模块 包括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章节。此模块主要涉及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功能的改变以及异常免疫应答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临床关系非常密切,此部分也是多数学生学习和关注的重要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是这些章节并不作为基础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点,学时通常占用较少,根本无法系统学习和认识免疫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而这些疾病往往又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传统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临床疾病 熟悉和了解的需要。在此模块教学中应以疾病为线索,引导学生将刚刚学习过的免疫学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原理、预防和治疗原理之中。教学中可以使用 PBL教学法或病例分析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方式,系统、全面、深入、自主的掌握这一部分内容,也可以直接应用病例要求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可以很好地使医学免疫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常见病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疾病发生机制、检测、诊断和治疗原理的能力。此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学生书写报告或者上交讨论记录等形式进行考评。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2

1模块教学的内容

模块教学是将医学免疫学的全部课程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特点、学习要求、临床结合度、基础性等不同划分为几个模块, 各模块根据其自身内容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 避免了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枯燥乏味, 也保证了学生对医学免疫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又能兼顾临床知识的联系和科研意识的培养。这种教学内容的划分也避免了对医学免疫学教学体系的完全变革, 因此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1.1 基础知识模块

包括绪论、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抗原、抗体、补体、MHC、免疫应答等章节。这些章节的教学内容中包括大量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特点是基础性很强, 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无论如何变革, 都必须保证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其基础性, 按照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 也可结合启发式教学[3], 保证学生能顺利掌握基础内容。可将知识点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内容, 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是需要理解的, 也可根据知识点整理针对每一章的自测试题, 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 布置学生自测, 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自测题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此模块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 保证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

1.2 前沿进展模块

包括细胞因子、分化抗原、黏附分子、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免疫诊断、免疫治疗等章节。这一模块的特点是教学内容需掌握的知识点较少, 但范围较广, 而且涉及免疫学研究前沿内容较多。如果仍采用传统教学形式, 难免枯燥乏味, 不易理解。因此这一模块的教学可以适当与科研相结合, 将免疫学前沿内容融入到教学中[4], 相关综述文献的查找、阅读、讨论、写作尝试等方法均可以在此模块中应用。学生通过阅读文献[2]或亲自撰写综述文献, 可以近距离接触免疫前沿知识和相关内容的科研进展, 顺利完成此模块教学内容的同时, 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查找阅读文献的能力。此模块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认真程度、撰写综述的符合标准程度、对所查文献的理解程度、对相关章节的了解程度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临床免疫学模块

包括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章节。此模块主要涉及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功能的改变以及异常免疫应答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与临床关系非常密切, 此部分也是多数学生学习和关注的重要部分,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是这些章节并不作为基础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点, 学时通常占用较少, 根本无法系统学习和认识免疫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而这些疾病往往又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因此传统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临床疾病熟悉和了解的需要。在此模块教学中应以疾病为线索, 引导学生将刚刚学习过的免疫学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原理、预防和治疗原理之中。教学中可以使用PBL教学法或病例分析教学法,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方式, 系统、全面、深入、自主的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也可以直接应用病例要求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无论哪一种方式, 都可以很好地使医学免疫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常见病相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疾病发生机制、检测、诊断和治疗原理的能力。此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学生书写报告或者上交讨论记录等形式进行考评。

1.4 知识应用模块

包括超敏反应、免疫预防等章节, 此模块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免疫相关疾病的预防密切相关, 如过敏症的发生、疫苗的使用方法和原理等,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流行病的爆发, 其预防和治疗方法都是学生较为关心的内容。此部分的教学应选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 可以根据不同主讲教师的特点和能力, 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教学方法中应以讨论式教学[5]或论坛式教学[6]为主, 也可以结合演讲、小品、录像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此部分可根据气氛的热烈程度、分析的深入程度、总结结论的准确程度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2模块教学的评价

模块教学法的优点是伸缩性较强, 可以逐步实施。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其他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过程, 包括思维转变的过程、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新教学法的适应过程等。模块教学应用过程中可以采取逐步增加的方式, 根据不同教师能力和个性特点, 有选择性的增加模块。比如年轻教师能力不够, 可以在基础知识模块上增加知识应用模块, 适应和驾驭后再增加临床知识模块, 之后增加前沿进展模块;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先增加前言进展模块;对PBL和案例分析感兴趣的教师也可以先增加临床知识模块。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发掘教师的潜力和热情, 避免因全面改革使用新的教学方法, 导致的教师和学生不适应和抵触情绪, 达不到真正想要的教学效果。

另外, 模块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可以合并和拆分模块, 不同章节可以根据教师教学能力的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教学专业的不同、教师教学特点的不同等由主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划分。如细胞因子一章, 可以划入前沿进展模块, 也可以划入临床应用模块, 增加了模块教学的灵活性。整个教学过程可始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和顺序授课, 不需要对课程进行重组, 可以避免课程重组带来的教材、教学大纲等变动, 以传统教学的惯性逐步开展模块教学, 最终达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等目的。

3总结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的被动性, 使学生真正融入教学中, 从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模块教学既能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又能利用有限的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热情, 提高科研兴趣和能力, 促进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因此模块教学具有较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摘要:模块教学是将医学免疫学的全部课程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特点、学习要求、临床结合度、基础性等不同划分为几个模块, 各模块根据其自身内容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 在保持医学免疫学基础性的同时, 可以兼顾临床知识应用、科研能力培养、现实生活相关以及学习兴趣引导。

关键词:模块教学,医学免疫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林霞, 缪晓辉.本科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J) .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11) :1156-1158.

[2]朱蕴兰, 马大龙, 徐晓军, 等.RISE与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探索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1) :93-94.

[3]王丽娜, 牟东珍, 邸大琳, 等.关于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启发式教学的探讨 (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7, 21 (3) :196-197.

[4]王炜, 赵文明, 胡永秀, 等.临床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J) .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10) :909-910.

[5]陈永文, 吴玉章.《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J) .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9) :1414-1415.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医学免疫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14-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学科划分越来越细,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对于医学类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BL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学以致用,通过PBL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且促进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问题激发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非常适合应用到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之中。

1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指在基础教学及临床教学中,将以学生作为讨论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组建小组进行讨论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讨论解决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进行推理及分析,教师并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从中引导,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其目标在于通过已经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具有打破学科界限,以问题为中心来编制课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的作用。PBL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各国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一种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自学的时间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性受阻,阻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引进PBL教学模式,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创造性[1]。

2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1前期的准备工作

PBL教学模式在实施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编写教学大纲。PBL教学模式获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尊重客观规律,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所以为了适应PBL教学模式的需要应该根据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结以前的经验,根据《医学免疫学》来制定教学大纲;第二,编制真实的病例。教师要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筛选出教学需要的病例,保证每个病例都包涵不同的学习重点,并在病例之后提出相应的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课外学习;第三,编写教师指南。由于教师的水平不同,所以对于病例的理解不同,为了避免因此带来的讨论的不同,应该编写教师指南,为病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

2.2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授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接触认识最新的免疫学概念,对最新发现的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显然,若这些知识都有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传授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通过PBL教学模式结合电子网络实现信息化才能够达到这一效果[2]。首先,向学生提出TH17细胞以及基因敲除等新的概念,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对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理论内容进行检索,阅读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最终提出议题及解决方案,将这些内容在课前交给教师,教师在课前对于这些议题选取具有共性的部分,在课堂让同学们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自己的观点或者进行提问,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提出现阶段最为可行的方案。这种PBL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更可以使免疫学所学的知识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实际解决问题,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2.3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医学免疫学的实验教学中,除了正规的操作以外,对于医学原理的认知及步骤的明确、结果的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就将要做的实验的原理、步骤等基本内容在网络或者书籍上查阅清楚,理解其内容,并形成书面的报告在实验之前交给教师,在实验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准备实验所以需要的器材,了解清洗方法和消毒措施,实验课时,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报告进行分析,简要介绍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明确注意事项,并在实验前预留出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让学生开动脑筋,仔细观察,实验结束之后,让学生分组对其它组的实验成果进行检验和提问,学生自己解释回答自己所做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共性的问题。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研究能力是十分有利的,为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P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PBL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师来说主要有教学的经验不足,PBL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其内涵;没有现成的教材提供参考,目前我国多数学校采用的教材难度较大,没有专门的PBL教材;对教师的需求量扩大,在PBL教学模式中一般每10-12名同学就需要一名指导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学生自身的条件不足,水平不一致,需要在课前一周乃至更长的时间就去组建讨论学习小组,查阅资料进行准备,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克服不足,教师要进一步了解PBL教学模式,真正理解其真谛和内涵,在教课的过程中能够运用PBL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善于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有關PBL教学模式教学的有关资料,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3];而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有效率的去准备,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4总结

事实证明P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PBL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一定都会得到解决,并且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传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模式更具优势,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模式可以逐渐向PBL教学模式转变,以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昌龙,单风平.医学免疫学课程的PBL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47-48.

[2] 方亮,陈丽华,金伯泉.医学免疫学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机遇与困境[J].基础医学教育,2012,(10):25-26.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4

方法:对我校届临床专业学生外科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医学模拟教育联合标准化患者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期末考试结果与届学生考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007届学生外科学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2006届学生,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结论:采用医学模拟教学联合标准化患者在医学教学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牢记基础知识,使医学学生从理论到实际工作转换更快。

【关键词】 医学模拟教育;标准化患者;医学教学;教学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而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从学校到医院实际工作的快速转变。

即使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发现在医院工作与学校学习的知识有较大差异,知识运用也较为困难[1]。

为此,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医学生进步的关键。

我校在医学生教学中,使用医学模拟教育和标准化患者联合,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明显提高,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校2007届临床专业本科生128名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组。

其中男116名,女12名,学生年龄在20~22岁之间,平均(20.75±1.32)岁。

将2006届临床专业本科生13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其中男118名,女12名,学生年龄在20~22岁之间,平均(20.62±1.41)岁。

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无明显差异,经SPSS软件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2006届临床专业学生,外科学的教学采用常规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

理论教学中穿插课间实习。

2007届临床专业学生,在2006届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医学模拟教育联合标准化患者。

具体方法如下:

(1)医学模拟教育:利用模拟技术,创建出仿真的临床场景和患者,以代替真实的临床情景。

教师在制定教学软件时,除了以往的文字图片外,还需要加入声音、生理、病理、心电图和CT等,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正常机体和病理条件下的差异。

教师在授课中,结合此模拟教育手段,分步、直观和具体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并教会学生如何处理。

让学生在学习中,反复操作和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2)标准化患者:对临床常见疾病,利用标准化患者。

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对患者的问诊(病史采集)、查体、诊断、救治,并处理紧急情况和突发状况。

在标准化患者培训中,注意兼顾多种情况。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素质。

在每次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此次课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叮嘱学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1.3 实验方法 对两组学生在外科学课程结束后,给予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和课间实习考核,满分各100分。

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病例分析能力。

课间实习考核考察学生的问诊、查体、诊断、临床决策和急危重症应变能力。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准确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数据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2007届学生外科学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2006届学生,两组学生各成绩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

详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医疗行业的日趋重视,培养出具有高职业素质的医学生是医学教学的关键[2]。

其不但要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学生,还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快速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也可看出,2007届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问诊、查体、诊断、临床决策和急危重症应变能力等均有明显的提高,与2006届学生比较,差异明显,p<0.05。

但是,实施此教学模式尚处于应用初期,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标准化患者少,培训困难,且逼真度不足,标准化患者往往仅能够描述出临床常见的疾病和症状,且仅能模拟疾病的主观部分,客观表现等模拟较为困难;而真实的患者往往临床表现复杂,患者文化程度不同,临床问诊、查体等更加困难,与标准化患者有较大差异。

模拟教学所需费用较大等。

因此还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需要学校、教师、医院等不断努力,将多种教学模式结合,提高医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郑玉清.标准化患者的培训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6(17):1492-1493.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5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在备课的时候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写在备课本上,然后,在备课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整合课本知识、查找相关资料。而学生很少直接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自学的时候,能够明确自己行为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标准。只有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本节课中确认了以下学习目标:

①、探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②、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概述抗原的知识,解释特异性免疫中特异性的原因所在,树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学习重难点的确立

学案中学习重难点的确立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攻坚的方向,合理的分配时间,避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本节课的重点是抗原和抗体的知识;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难点是抗原、抗体、抗原决定簇、抗原识别受体等概念的理解。

三、温故知新

学习的过程就是重复学过知识,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温故知新这一部分有利于学生复习前知,同时又为下面将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点埋下引线,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进入新知学习阶段。因此,在学案编写中温故知新的编写必须注意采用上节课重要且能与本节课知识有联系的题目,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学习探究

这一环节内容实质就是:通过教师提供的一系列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供了讨论的议题。所以,在编写学案时,必须认真的整合课本知识,掌握考纲要求。

同时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将重要的知识点转化为适合学生回答的问题或议题。

该项内容分为课题导入和新知学习两部分,在课题导入这部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设计与课题相关的问题或现实中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实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知学习这一部分一定要注意设置一系列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一定要注重衔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既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习到新的知识,又能在学习中获取乐趣。

1、课题的引入由当今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疾病——艾滋病,以及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自然地导入免疫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的分类”打下基础。

2、新知学习教学过程如下:

(1)、阅读教材的“探究活动:探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分析判读实验中涉及了哪些免疫器官?

②根据实验中对不同免疫器官的处理以及输入的不同免疫细胞出现的实验现象,试着推断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关系?

③除了实验中涉及到的免疫器官之外,联系实际思考一下,人体中还存在那些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阅读教材中的“免疫的分类: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课本知识回答: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②特异性免疫中淋巴细胞为什么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五、质疑问难

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解决那些经过学生思考、讨论仍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那些教师根据对考纲的理解经常考察但是课本中又没有的知识点。这一部分的编写必须建立在老师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拓展性,通过这部分知识能够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这一部分知识主要是对本节课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是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窗口。教师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批阅,有利于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从而实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承诺。因此,在编写是一定要选取那些有针对性和突出重点的典型题目,以期获得良好的效果。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6

问题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如何训练和加强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率先开展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

作 者:王朝霞 马依彤 徐新娟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刊 名:新疆医科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年,卷(期):200932(4)分类号:G642.0 R4关键词: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7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 务必使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学科基本结构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在我国, 医学本科以大班授课为主, 师生比例悬殊。课堂教学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理解程度, 也要挖掘每位学生的学习潜力。根据学科知识片段的特点, 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可以激发学生内驱力, 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促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地应用基础知识分析临床病例, 准确诊断。

一、教学全程贯穿免疫学基本线索, 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 就会把该学科看做一个相关的整体, 就能够促进学习迁移, 提高学习兴趣, 并可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医学免疫学主要围绕“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发生免疫应答, 实现免疫功能”这一线索, 编排教材, 实现教育目标。为了增强学习的逻辑性, 根据免疫学基本线索组织教学, 顺应思维发展过程。把学生已有学习基础的固有免疫提前到绪论中讲解。然后, 按照先讲抗原, 再讲免疫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的三大组成, 接着讲免疫学的中心内容———免疫应答, 最后讲临床免疫学的思路设计课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强化学生对免疫学基本线索的理解、记忆。上课时, 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知识框架图。即, 抗原→机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功能。随着课程深入展开, 新概念在已有概念基础上构建, 学生们逐渐从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如, 抗原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关键因素是具有异物性。异物性是指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正常情况下, 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为什么机体会存在自身免疫耐受状态呢?当讲解了中枢性自身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发育中的T细胞在胸腺经过阴性选择, 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被诱导凋亡或失能, 从而成熟的T细胞获得自身免疫耐受性之后, 同学们就能理解没有经过“鉴定”的抗原一旦刺激免疫系统, 就会激发正免疫应答。

二、多角度讲解教学难点、重点, 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体味、吸收, 转化为自身知识, 即把信息加工为每个学生自己能理解的方式, 使之超出它们最初所给的事实, 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每个学生在学习时所进行的信息加工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 在教师的协助下, 通过信息加工活动, 建构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T细胞在胸腺的分化发育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讲透这个知识点, 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 笔者设计了三种方案。首先采用角色表演讲解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过程及其意义;第二, 借助教材中的示意图, 顺应T细胞的发育过程加以解释, 并请已听懂的同学回答两个选择的意义;第三, 在Power Point文件中设置自定义动画, 从成熟T细胞具有两大特点 (即自身MHC限制性和自身免疫耐受性) 出发, 反向讲解T细胞获得这两大特点的原因。通过三种方式的讲解, 使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听懂这一知识点, 优秀学生则能深入到领会层面, 理解T细胞的成熟过程对形成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机制的重要意义。

三、聚焦免疫学中心内容, 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斯皮罗等 (1991) 认为, 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 每次的情境都经过改组, 而且目的不同, 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不是简单重复, 因为每次学习的情境都会有所变化, 而这将使学习者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是学科中心内容, 也是同学们感觉最难学的部分。授课前, 先复习抗原及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点。然后, 以教师讲解为主导, 同学们回答已学过的概念, 共同完成细胞免疫的教学;而对于体液免疫的教学, 涉及细胞免疫相关的内容, 请掌握较好的同学到讲台上给大家讲, 其他同学和教师做补充, 促进同学们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 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迁移。激励学生们回忆已经掌握的知识, 有助于他们将新的知识存入长时记忆中, 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合超敏反应, 加深对免疫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家倡导, 通过专业基础课, 培养学生善于全面地看问题, 了解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与关系, 遇事能从各个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再得出结论的习惯, 并且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超敏反应是临床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模块。通过学习, 理解免疫是一把“双刃剑”, 正常状态下, 对机体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而异常情况下, 会引起免疫病理作用。如, 先提出问题———机体免疫系统如何抵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师生共同分析后, 得出机体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抵御病原菌的感染。随后, 教师指出,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 如果没能及时治愈疾病, 会引起免疫性急性肾小球肾炎, 吸引学生注意力, 再进入学习重点———发病机制的教学。由此, 提出应该以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世界, 解决实践问题。

五、列举免疫学防治实例, 体会免疫学就在身边

在我国, 随着免疫预防体系的建全,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已不再是主要死因。同学们都有打预防针的经历, 课堂上, 让学生们说说都打过什么预防针?可以预防什么疾病?为什么?通过提示性教学, 帮助学生们明白免疫系统是“健康守护神”。免疫学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

医学免疫学看似抽象、枯燥, 其实, 一旦掌握学科知识网络, 就能体会到知识体系的相互关联及其与临床的紧密关系, 增强学习动机,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一条基本线索贯穿始终, 增强教学逻辑性;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 以点带面, 培养同学们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领会转化能力;紧紧围绕学科中心, 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联系临床疾病, 运用基本原理, 全面分析问题, 解释病因。通过构建医学免疫学知识网络,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协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摘要:从构建医学免疫学认知结构的角度, 采用以基本线索为主线, 多角度讲解重点、难点, 围绕中心内容, 联系临床免疫等教学方法,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协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认知结构,医学免疫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姜智.教育心理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

[2]黄宏思, 秦静英, 韦鹏涯, 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09, 619 (15) :153-154.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多媒体 ; 免疫学 ; 教学 ;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34-01

引言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辅助工作已有时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作用也愈来愈明显,如何有效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本科目之教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探究的。医学免疫学是一个试验性强的学科,且理论性强 ,抽象难懂,使学习者深感困难,而多媒体技术较强的直观性、 模拟性、 动态性、交互性等众多优势可使上述困境得以有效解决。故多媒体教学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1.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1.1多媒体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教学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众多教学部门都在加强多媒体教学设施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如何能够充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广大教育工者们的当务之急。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形成学习动机。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信息量大,可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可增加想象力,培养思维能力。可实现远程教学,资源共享等。

1.2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中包含图文声像等,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中,图像演示具体直观形象,使不可见的因素及变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动态演示,活泼逼真,情趣盎然,化无形为有形,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会有很大提高。更乐于思考和探索。

1.3多媒体的充分利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良好作用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所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但多媒体毕竟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一种工具。如何恰当的应用并使其效果最大化就成为教师们认真追求研究的核心,教学中如何把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达到最完美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效果,让课堂效果最大化,学生的情绪最高,主动性最强,能积极参与并互动,能积极评价和探索,使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达到更高,使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最优化,这需要教师们的认真思考 认真研究,认真组织和设计。

1.4提升教师素质

多媒体技术应用也成了评价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新时期的教师应当紧随时代步伐,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棍棒教学方式之下,而是要秉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最大程度地發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象力和探索能力,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教师们必须不断学习探索并掌握新技术才能够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成为合格的新时代教育者。

2.医学免疫学的多媒体利用效果分析

2.1效果的体现

课堂的效果体现决定于教师对教学的设计理念。其表现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探索性发挥程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激发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动态性特点及交互性强都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医学免疫学的课程特点,其微观性,抽象性及理论性强的学习困局都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得以有效突破,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免疫学教学中成为破冰之舟。[1]

2.2免疫学对课件的要求

医学免疫学学科对讲学者水平要求较高,这也是一般的医学毕业生所不愿涉足的科目,教者觉得难教,学者觉得难学。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这种两难境地提供了破解之机,如何设计好免疫学课件让学生能对免疫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如何把抽象的免疫学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以突破视觉限制,如何把免疫学中物质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动态的展现出来而又形象逼真,如抗原抗体的结合,补体的激活作用等,这就需要免疫老师们进行深思,进行巧妙设计,精细制作,同时课件中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交互性设计,设计学生的合作过程,思考过程,评价过程。注意课堂上同学们的讨论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3效果分析

几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探索和应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使学生跳脱了传统模式,激发了他们的辨思能力,[2]对于当前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及互动情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主动性反应就是最好说明。一切以学生的课堂反应来评析,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大发挥,学生情趣的最大激活,学生参与性及探索性的最大实现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有说服力的考量指标。

结语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重要基础科目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强、发展迅速、涉及面广的重要桥梁课程,坚实的免疫学基础是医学生临床实践的必备条件。因此,如何教好免疫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免疫学知识,是摆在每一位免疫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对于新时期的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已经进行全面的普及,且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发挥了良好作用。[3]如何能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当前的教育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任务。科学设计和应用教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第一要务,媒体资源是调动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设计和应用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路陶生;代爱英;郭树榜;刘明哲;司景方;侯锋伟;崔琳琳.多媒体课件在社区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1年03期.

[2]李韶轩.《伤寒论》临床教学视频资源库的建立与教学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案例教学法在实验中医学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实验中医学;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

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而中医院校更为明显。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开始,本校在中医、针推专业本科教学中开设“实验中医学”课程。我们通过引入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将几年来的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内容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级中医学、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专业中,随机选取4个班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3人。在“实验中医学”授课活动中,将课程的6个实验分成2个部类。第一部类采用传统教学法,包括“寒冷刺激对心率的影响”、“中医脉图的描记和分析”、“人参煎液抗缺氧时间的影响”3个实验内容;第二部类采用案例教学法,包括“金铃子散镇痛作用观察”、“峻下热结法治疗阳明腑证的机理”、“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动物实验”3个实验内容。教师提前1周把收集到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材料发到每个学生手里,安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和书籍,并保证上课时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待课程内容结束后,进行一次总体教学效果评价,最后针对2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1.2 调查方法

以实验中医学中两种教学法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为变量,选取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精1 对象和方法神、科学思维、艰苦耐劳等指标,在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完成调查问卷。采用书面调查形式,由任课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完成后发给学生,当场完成、收回。综合4个班的问卷,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作比较、分析、评价。共发出问卷133份,收回128份,回收率为96.2%。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认识

从20开始在本校中医、针推专业本科教学中开设的“实验中医学”,是本校目前中医学专业课程中唯一的实验课。我们发现,在“实验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问题[1],这同样也是传统中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所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因此,我们采用案例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分类授课学习,通过两者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见表1。表1 对2种教学法基本认识的比较[人(略),n=128]

从表1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无论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上,还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上,都比传统教学方法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起到了组织、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所分发的与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献、材料,并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全文数据库检索文献。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进行自主发言,讲解所收集、整理到的与上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论文题目:的应用

循证医学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班级:2013年 月 日

循证医学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方法:通过总结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执行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安全意识,把握了每一个护理环节,消除了不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结论:重视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循证医学 泌尿外科 临床 实习教学

医学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及延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途径,是实习生变知识为技能的必须过程,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明显降低,由于长期的死记硬背,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未能很好锻炼,与同伴的协作精神差,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其学过的知识为病人服务。同时知识体系陈旧僵化,难以将最好研究证据与个人临床经验结合,亦难以满足病人的个人愿望。而忽视最好证据的临床医生,会变成经验至上的匠人,导致诊治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效率,甚至决策失误。正是由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ing,LBL)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比较理想地诠释了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精髓,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法(EBML)代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发展方向,尽快引入并应用这一全新医学模式于泌尿外科教学中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科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EBML,并与LBL 的单向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本科临床实习的五年制临床本科学生12例,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对照组(B组)6例,其中男4例,女2例;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教师先熟悉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包括典型病例的准备、教材的编写、参考文献的查阅、教师集体备课及试讲,反复探讨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有层次地安排教学时间及精心安排讨论内容。B组采用LBL,由带教老师于床边带教、归纳总结。A组采用EMBL教学法带教,具体操作是: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方法,采用小讲课、三级查房和病例讨论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医学生掌握主动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方法,科学地解决临床问题。(1)分析病人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提出有关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需要解决的问题。(2)利用图书馆资料和互联网络收集有关的最新证据。(3)评价文献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4)

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最后提出最佳治疗方案的建议。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具备创新开拓精神、在学习与工作中能够客观积极地运用最新证据。比如,尿石症是困扰病人和泌尿外科医生数千年的问题,De Sio M等按照EBM思想,提出如何快速诊断结石病,如何增加排石率,如何尽快排石,如何减少并发症等。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发现有研究证实坦索罗辛(tamsulosin)可增加体外震波碎石(ESWL)和输尿管镜碎石后的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或避免使用止痛药、降低肾绞痛等并发症[1]。

1.3评价指标实习结束后出课考试成绩:基础知识60%,病历分析40%;均采用同一套试题,在同一时间地点闭卷形式考核,并发放不记名问卷调查表,自我评价泌尿外科实习效果,各调查项目按(优、良、中、差)4 级评分。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二 结果 2.1教学效果A组学生比B组学生对泌尿外科实习内容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能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翻阅课本,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积极讨论,分工合作,学习气氛热烈。两组考试成绩比较,总分及病历分析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而基础知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问卷调查结果A组学生对自己查阅文献能力及目前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与B组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其他调查内容,A组的良好率也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表1两组实习生考试成绩表2两组实习生问卷调查良好率的比较。

三 讨论

循证医学(EBM)即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由加拿大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等创立,于1982年在McMaster大学,率先对住院医师进行的以病人问题为中心的自学课程培训,为当今EBM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1997年对EBM完整地定义为:明智、慎重、准确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 制定出每个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2]。EBM建立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或国际互联网络搜索等途径收集信息、资料, 以有高可信度的临床随机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trial, RCT)、双盲试验、交叉对照试验等的结果为评价对象,采用荟萃分析、RCT 系统评价(SR)等对评价对象进行系统、定量分析。

EBM全新而先进的理念,突出表现为以下的特点和优势:(1)EBM的核心内容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即强调最大限度使用现有丰富的医学资源,要求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不断更新医学知识。(2)EBM要求医疗决策应将最好研究证据与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与临床经验紧密结合,使医疗决策既不受现有医学理论和诊疗手段的约束,又不单纯依靠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3)EBM要求尊重病人的价值与愿望,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EBM追求制定每个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既反映了临床医学的最高目标,又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责任要求。

泌尿外科教学目前仍处于经验医学教育阶段,主要依靠教科书、医学刊物的研究报告和教师的个人经验及高年资医师的指导。其不足突出表现:(1)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更新周期比较长,其内容和观点常受编写人员经验的限制,因此教学内容均滞后于现实医学科学的发展。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篇有关生物医学的文章发表在4万种医学杂志上,每天均会产生新知识、新技术、新数据。随着时间飞逝,现有的知识和临床技能将会逐渐过时。(2)教学方法单一,多为灌输式,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不注意自主获取临床医学研究的新证据, 临床技能将逐渐减退,从而影响医疗质量。(3)过分偏重知识和技术的师徒传授方式,以培养知识经验型人才为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临床工作中表现为部分医生吃老本, 凭经验决策, 有时甚至不愿意应用最佳证据。(4)医学科学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特殊学科,而临床工作中常更重视医疗实践与临床经验。长期强调经验医学,一方面使一些理论上有效而实际效果不佳或有害的治疗方案继续使用;另一方面,可能阻碍真正有效的新疗法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5)难以将最好研究证据与个人临床经验结合,亦难以满足病人的个人愿望。

故作者认为引入EBM的临床实习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1)EM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被动接受教育转变成为主动接受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从一开始便提出问题,这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动力,而且还是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查阅大量有关资料,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最后以问题的解决而结束,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主动提问,思考与解决问题,将所学理论融入了实际病历的分析,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表1可见实验组的病历分析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EMBL教学是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的学习方法。(3)通过因势利导,拓展了学生思维能力,不僵化,不拘泥于现有知识和技能,通过独立思维,将查阅、收集的资料加工整理,整合已有的各种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积极讨论,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能力。表2也提示100%的学生认为探索创新能力得到了改善。(4)师生的互动性很强,这样既扩大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联系,密切了师生关系,又起到了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也给教师提出

了挑战,激励教师勤于钻研,时刻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新进展,积极掌握最新实践教学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泌尿外科教师必须具备EBM的知识和教学意识,对这项教学改革至关重要,也是在泌尿外科教学中建立EBM教学模式的关键。泌尿外科教师应当:(1)转变医学教育观念,通过自学、参加学习班或进修等方式学习和掌握EBM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并在教学中贯穿EBM教学思想。(2)必须遵循客观认识、全面理解证据的原则,以开放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评价EBM中的证据。(3)在教学中包括备课、讲授内容与方式, 必须坚持教学内容与方式最新原则。在备课时,要求收集、引用最新证据,及时更新授课内容。(4)保证临床医学在医疗、科研、管理决策中始终运用最佳、最新证据,使EBM的教学与实践始终处于最佳位置[3]。

通过引入EBM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认识到EMBL教学模式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知识要点和难点的掌握,并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系统牢固的掌握医学知识,培养临床思维,为从学生到合格医生的转化奠定基础。EMB是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旦建立起EMB的泌尿外科教学模式,必将极大地改进我国泌尿外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一大批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技术精湛的泌尿外科人才,极大地促进泌尿外科学发展。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孙老师悉心、细致的教悔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身受益,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病原生物 免疫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46-02

双元制教学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腾飞,其核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自己动手的“做中学”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形成关键能力。德国专家认为:关键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有的专家还认为应该再加上学生的个性能力,即重视个人能力的发展,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而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基于职业考试压力,往往注重于知识的传授,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我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成立了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课题小组,进行教学改革,期待通过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及职业岗位的要求。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对象及教学模式的选择

本次课题研究决定以2014级高职护理1班和2班,以及2014级“2+3”护理1班和2班作为课题实践对象,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作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课程。严谨的德国教育学专家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理念研究设计十几种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学习法等。遵循由简到繁原则,经过课题小组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讨论,反复论证,决定首先选取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

二、项目教学法实践的具体设计思路

(一)确定项目教学法的项目主题

针对学生护理岗位的需要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学科特点,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基础,以能力为追求”的教学原则,首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和沟通,决定进行三次项目教学法实践。项目主题分别是“免疫与健康演讲比赛”“病原微生物与疾病防治图片展”“人体寄生虫与环境卫生知识竞赛”。

(二)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展项目教学法

首先,根据国情不同进行相应调整。德国是小班制授课,人数一般30人左右,而我校以大班制授课,1个班约100多人,如果生搬硬套容易造成混乱,既浪费教学时间,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课题小组研究讨论后认为,以学生小组模式开展项目教学法应该是最适合我校情况的教学模式。而征求学生意见,同学们一致认为以学生宿舍划分小组最有利于相互讨论与交流。因此,师生统一意见,决定以学生宿舍为小组单位进行项目教学法实践。

(三)精心设计项目教学法实践细节,放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小组确定后,教师就要精心设计项目教学法的实践,项目教学法一般可以分为六个步骤。确定项目:根据学生的护理岗位需要,结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要求,与学生充分讨论确定项目主题。划分学习小组:根据项目主题的情况,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协调和组织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制定计划:各个学生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由学生小组决定如何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制定行动计划和分配任务。独立工作:学生按照小组安排独立自主开展项目研究,查找资料和收集信息,完成各自项目工作。小组合作:小组定期进行协作与检查、沟通和交流、综合与分析,组员同心协力,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共同评价:师生合作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心血与汗水,教师要思考一切细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与综合分析?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完成PPT可视化成果?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师切忌事事包办,一定要给予学生最充分的信任,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做,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独立自主去做,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的模式转变为“做中学”“学中做”模式,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才能解放学生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能力。《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科学教育最根本的任务不是使学生获得多少科学知识,而是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能力。三次项目教学法的实践都证明,教师放手让学生做的越多,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力越强。

(四)建立合适的评估与激励机制

师生合作评估模式:经过与学生研究讨论,决定每个小组完成项目教学法可视化成果之后,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与教师一起组成评估小组,根据每个小组展示的可视化成果进行积极评价,并进行统计评分,成绩计入学习成绩。

由于成绩评价是要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可视化成果才能获得,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人际交流及沟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大家在为小组出谋划策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形成团体荣誉感,促进了社会能力的提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形成。同时,当学生进行积极的小组沟通和交流时,必将进行思维碰撞,可以激发智慧的火花,产生灵感的源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三、学生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情况

教师提前2个星期布置项目主题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性、兴趣的激发和行动动员。要求学生去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资料,也可以自己拍摄照片、视频。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然后小组组长召集全体成员对项目主题进行综合和分析,进行讨论、交流和协调,得出最佳方案,分配各小组成员具体工作任务,最后编排形成可视化成果PPT课件。由每个小组选2名学生做为主持人,展示本小组的可视化成果。由每个小组的评委与教师构成的评委会进行积极评价,并统计分数,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和激励。

当学生准备好之后,邀请课题组教师及教务科教师进行公开课评估,学生表现得非常出色,每个小组的展示都充分体现了学生们丰富多彩的创造才华,表现精彩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有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小组设计的PPT画面优美雅致、情节动人,有的小组主持人声情并茂,条理清楚,有很强的说服力,有的小组模仿CCTV拍摄小电影,扮演记者进行采访,有的小组表演情景小品,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形式多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多才多艺也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个性魅力,让参观公开课的课题组教师大为惊讶和意外。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反映了项目教学法可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大家也都从其他小组的精彩表现中得到了灵感,看到了其他同学的优异表现,都觉得受益匪浅,对今后怎样把学习和工作做得更好充满了信心。

同时,“人体寄生虫与环境卫生”的项目教学法完成后,发现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了,很多学生养成了讲卫生、爱护环境、保持清洁的好习惯。教室和宿舍的卫生状况焕然一新,说明思想和观念的改变带来了行为的转变。

四、学生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及统计

在进行完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之后,为了了解学生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真实意见和建议,设计调查问卷,分发给学生,要求认真如实填写,并进行数学统计。统计表格见表1(共发放193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

(二)问卷结果分析

学生赞同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认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成功的为75%,基本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应用和效果是肯定的。学生认为能够提升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占70%,能够增强人际交流和合作能力占70%。说明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但比例不够高,原因应该是初次进行教学实践,教师经验有所欠缺,学生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改善细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认为可以增强团队荣誉感占66%,说明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效果,加强指导和协调,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的效率。

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不能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这点学生也反映收获很大,认为能够促进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的占72%。其实,这也是我们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的最大发现。学生的小组可视化成果的展现可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形式各异,让人耳目一新,得到了与会教师们的一致肯定。这充分反映学生本来就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很强的创造性能力,只是需要合适的方法和方式去激发和培养。

五、结果与反思

经过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经过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论是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小组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提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为今后可持续学习,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值得今后进一步进行实践和研究,以改进和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教师方面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乏,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提高,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教师理论和能力水平。学生方面主要是被动学习形成的习惯根深蒂固,转变为行动导向的主动学习模式不容易很快适应,需要教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的评价,尽快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依赖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朴仁淑,孙晶艳,岳淑玲,强洪波.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

[3]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3引入启发式教学法和PBL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保有好奇心, 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动力。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对免疫学的抽象性有畏难情绪, 从而缺乏最起码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应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 应该引入启发式教学法和PBL (Problem-basedlearning) 教学法。例如在讲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时, 先引入问题

密, 导致学生学习免疫学缺乏兴趣, 往往被动接受, 不易理解接受, “为什么乙肝疫苗接种需要多次注射而不是只注射一次?”。以提问

致使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难以有所提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学生会因为难理解、难记忆、不会融会贯通而放弃。因此, 在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改革中,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 挖掘各种课堂因素为教学服务,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意识,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对顺利圆满完成学科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开放性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身和专业的需要而灵活的调整教学各环节的安排, 以书本为基础, 又不局限于书本, 引入讨论、试验等多种学习活动, 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和PBL教学法, 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1充分认识学生的主导作用, 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知识基础的差异, 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过分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支配地位, 导致学生面对抽象的医学免疫学时, 缺乏学习兴趣、被动接受并且不会融会贯通, 难以学以致用。在这样单一而重复、氛围沉闷的传统教学环境中, 学生只会为了分数而死记硬背, 毫无主动性和探索性可言, 容易感到疲倦, 并丧失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而引入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注重学生的专业特色和知识基础差异, 教师摒弃绝对支配教学的传统观念, 以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 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 使学生在轻松互动的开放性环境中学习, 这样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丰富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近年来, 以形象性、趣味性和复用性为特点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枯燥抽象的免疫学教学中, 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在开放性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图表、照片以及动画视频等, 将知识点动态的直观的呈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应用, 将单一的书本文字描述转变为动画、图片等多样化的表述, 令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使学生从视、听等多方面可以更直观更容易的接受免疫学知识。

例如免疫应答是免疫学的核心内容, 该知识点将抗原、抗体、免疫系统等知识全部联系到一起, 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高。若仅依靠课本和教师的描述是很难让多数学生理解并掌握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将免疫应答的过程总结成简洁明了的图表, 再配以动画展示的抗原抗体识别和结合的机制, 以及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视频资料, 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抗原进入机体被识别、免疫细胞活化转化及最终发挥免疫应答效应的全过程, 使原来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为生动直观的画面情境, 既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并紧密联系了临床应用,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方式将免疫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为什么;然后再由问题讨论中引入抗体在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的不同特点。以问题讨论引入知识点的讲解;以临床实例激发起学生对抽象免疫学知识的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述超敏反应时可以安排出适当的讨论课时间, 组织学生探讨临床上或亲身经历的某些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症状以及可能的治疗措施,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破“填鸭式”沉闷的教学氛围, 而且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同时也为学生的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还有许多能引发学生对免疫学感兴趣的问题, 如青霉素治疗时为什么要做皮试?AIDS患者为何会出现免疫缺陷?输血前为什么要进行血型配型?组织器官移植时为什么会发生排斥反应?等等。这些问题将理论性强的免疫学和生动的临床实例相结合, 能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析问题的兴趣, 从而对免疫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利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思考, 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学会质疑-解疑的自主探究学习, 最终促使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自觉的学习行动, 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激发创造力[2,3]。

教育专家曾经指出“教学不仅是教师教会的过程, 更是学生学会的过程”。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而在教学生学。”这些精辟的论述, 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也是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步的教学实践表明, 免疫学教学中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免疫学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学芳, 王爱玲.研究性学习是创造性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9) 41-44.

[2]王淑兰.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合格检验人才[J].医学检验教育, 1998, 1:36-37.

上一篇:对音乐欣赏课的一些感受下一篇:模具设计专业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