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诉讼典型案例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险诉讼典型案例(精选7篇)

保险诉讼典型案例 篇1

保险诉讼典型案例报告

作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图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 开本:大16开

页数:690 页

字数:857千字

第一部分人身保险诉讼案例

1.保险公司刊登广告的法律效力 3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锡民二终字第167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0月6日)2.保险业务员自制宣传资料性质认定 10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7)二中民终字第13591号民事判决书(2007年9月19日)3.保险计划书的法律效力 18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08)朝民初字第1214号民事调解书(2008年2月28日)4.保险业务员口头承诺赠送保险的法律效力 21 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法院(2008)云民二初字第758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17日)5.预收保费与保险合同生效的关系 25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2008)丰民初字第02089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月30日)

6.保险合同成立时间的认定 29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2008)管民二初字第461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0月18日)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郑民四终字第582号民事调解书(2008年10月24日)

7.保险人拒保的法律后果 33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2008)婺民一初字第4398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11日)

8.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一)38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深中法民二终字第1518号民事判决书(2007年12月7日)

9.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二)44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法院(2008)宛龙卧民初字第9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5月28日)10.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三)47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穗中法民一终字第2035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7月10日)

11.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四)54 广东省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惠中法民一终宇第1005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6日)

12.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五)59 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烟商二终字第346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14日)13.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六)64 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洛民终字第1852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17日)14.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七)69 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2008)泉民二初字第892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6日)15.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八)76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2008)浦民二(商)初字第390号民事判决书(2009年1月6日)16.投保人未完全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 81 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2008)西民三初字第866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1日)17.保险人未履行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 86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石民四终字第00522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9月29日)18.团体保险中如实告知义务主体的认定 90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2008)丰民初字第16525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0月8日)19.代签名的法律后果(一)94 河南省济源中级人民法院(2008)济中民二终字第80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8月7日)20.代签名的法律后果(二)99 四川省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乐民终字第435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0月27日)21.保险人保险责任范围的认定(一)106 湖北省松滋市人民法院(2008)松民初字第84号民事调解书(2008年6月27日)

22.保险人保险责任范围的认定(二)108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2008)黄民二(商)初字第2791号民事调解书(2008年10月17日)23.保险合同双方因保险责任条款理解分歧而引发争议 111 浙江省宁海县人民法院(2008)宁民二初字第1003号民事裁定书(2008年9月8日)24.人身保险合同中医疗费用的计算和理赔 113 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南民终字第546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0月19日)25.医疗保险中损失补偿原则的适用 119 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筑民二终字第435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0月13日)26.重大疾病的认定 123 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芜中民二终字第204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12日)

27.伽玛刀手术治疗与保险人的给付责任 126 广东省惠东县人民法院(2008)惠东法民二初字第186号民事调解书(2008年11月13日)28.意外伤害保险和重疾保险中保险人的给付责任 129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2007)管民二初字第131号民事判决书(2007年12月15日)29.意外伤害的认定 132 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法院(2008)泰海民二初字第434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6月30日)

30.乘客意外伤害保险凭证的法律效力与保险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37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8)二中民终字第14989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0月13日)

31.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中保险人的给付责任 149 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2008)汉民二终字第54号民事调解书(2008年11月13日)

32.猝死是否属于意外事故 152 广东省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惠中法民一终字第19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3月5日)33.交通意外事故与非交通意外事故在保险责任上的区别 156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2008)南民初字第20118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9月2日)

34.保险事故中证据证明力的认定 159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8)沪二中民三(商)终字第185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3月19日)35.人身保险合同效力中止、恢复与解除 164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佛中法民二终字第875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10日)36.投保人宽限期后交纳保费的法律效力 175 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烟商二终字第66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8月19日)37.投保人未申请续保的法律后果 182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法院(2008)亭民二初字第0348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5月28日)38.退保数额的认定 185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哈民四终字第88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3月15日)39.保险合同关系不适用《消法》 188 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镇民二终字第31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3月24日)40.保险营销员与保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192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8)一中民终字第16479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18日)41.保险代理人个人违法行为是否构成表见代理 203 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盐民二终字第0401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25日)

42.保险人因保险代理人诈骗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6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宜中民二终字第00195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14日)第二部分财产保险诉讼案例

43.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 213 浙江省富阳市人民法院(2007)富场民一初字第117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5月12日)44.保险人未履行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一)219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8)一中民终字第11303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13日)45.保险人未履行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二)225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鄂民二终字第00104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17日)46.三责险中保险人未履行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 233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2008)澄民二初字第2099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21日)47.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通知义务及其法律后果 236 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法院(2005)港北民初字第320号民事判决书(2005年7月4日)

48.被保险人增加标的危险程度的法律后果 240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2008)顺民初字第3880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6月3日)49.交强险中保险人的赔付限额 243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法院(2008)新都民初字第74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2月20日)

50.车辆被盗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 247 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金中民二终字第1164号民事判决书(2009年1月15日)51.交强险中保险人赔付的认定 251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人民法院(2008)襄民一初字第131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9月3日)52.交强险中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一)256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2008)官民一初字第1574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18日)53.交强险中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二)262 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潍民终字第2182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18日)54.交强险中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三)266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2008)武侯民初字第4527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25日)55.交强险中保险人的赔偿责任(四)271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2009)杭萧民初字第1183号民事判决书(2009年3月5日)

56.无证驾驶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一)274 安徽省巢湖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巢民一终字第306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8月12日)57.无证驾驶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二)278、四川省双流县人民法院(2008)双流民初字第332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9月23日)58.无证驾驶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三)281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深中法民一终字第1810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19日)59.无证驾驶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四)289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法院(2008)溧民一初字第3549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28日)60.无证驾驶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五)292 四川省荣县人民法院(2009)荣民一初字第14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16日)61.无证驾驶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六)296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法院(2008)荆民初字第516号民事判决书(2009年1月13日)62.酒后驾驶情形下交强险的赔付 300 甘肃省敦煌市人民法院(2009)敦民初字第173号民事判决书(2009年2月18日)63.醉酒驾驶情形下交强险的赔付 303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8)沪二中民一(民)终字第2800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21日)64.醉酒驾驶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 308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2008)松民一(民)初字第4181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31日)65.无驾驶资格、醉酒驾驶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 313 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2008)垦民终字第214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24日)

66.肇事逃逸情形下交强险的赔付 317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2008)萧民一初字第2918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6月24日)

67.肇事逃逸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一)321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成民终字第1832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6月3日)68.肇事逃逸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二)324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2008)杨民二(商)初字第1081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27日)

69.肇事逃逸情形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三)329 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渭中法刑一终字第86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08年10月10日)

80.交强险中受害人户籍性质的认定 376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成民终字第1803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8月28日)81.交强险中“本车人员”的认定 383 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怀中民一终字第260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8月13日)

82.交强险中保险人对本车人员的赔偿责任 389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2008)武区中民初字第322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8月29日)83.交强险中保险人对本车人员的赔偿责任 396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成民终字第927号民事判决书(2009年2月27日)84.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中被保险人的责任400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8)一中民终字第8802号民事裁定书(2008年12月30日)85.第三者责任险中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追偿权的行使403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穗中法民二终字第611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5日)

86.被保险人未履行及时报案义务的法律后果409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2008)东民初字第1366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3月6日)87.集体投保中保险人的赔偿责任414 甘肃省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天民二终字第26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5月19日)88.道路客运承运人责任险免责条款中“重大过失”的认定418 贵州省凯里市人民法院(2009)凯民初字第57号民事判决书(2009年2月2日)

89.车险中碰撞痕迹不符时保险人的赔偿责任42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2007)深福法民二初字第1855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6月26日)

90.交管部门代收“无名氏”赔款 424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2008)鼓民二初字第781号民事判决书(2009年2月4日)

91.财产保险中保险人赔偿责任的认定42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08)新民二终字第53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7月29日)92.财产保险综合险中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认定434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浙民二终字第145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5日)93.财产综合保险中保险人取得代位求偿权的法律效力451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吉民三终字第219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23日)

94.公众责任险中保险人的连带责任461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8)沪二中民三(商)终字第416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8月27日)95.保险损失的鉴定467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2009)东二法民二初字第738号民事判决书(2009年1月20日)

96.建筑工程一切险中保险标的范围的认定476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穗中法民二终字第1517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9月10日)

97.建设工程险期限变更的认定486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浙民二终字第205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1月21日)

98.公路货物运输保险责任范围的认定490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2007)浦民二(商)初字第2373号民事判决书(2007年9月12日)99.货物运输保险中投保单与保险单的法律效力 500 武汉海事法院(2007)武海法商字第358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3月19日)

100.货物运输保险中保险人取得代位求偿权的法律效力 507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8)二中民二终字第467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2月28日)

101.货物运输预约保险中代位求偿权的行使 515 河北省隆尧县人民法院(2008)隆民二初字第588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0月9日)102.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中纠纷的解决 520 某仲裁委员会(2007)某仲裁字第x号裁决书(2007年12月28日)

103.保险人不能因被保险人先诉义务而拒赔 526 广州海事法院(2007)广海法初字第243号民事判决书(2007年9月26日)

104.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标的实际价值 53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2008)武区民二初字第249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6月10日)

105.投保人在人身意外险中不享有保险金索赔请求权 535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成民终字第2596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9月5日)

106.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卡式产品中保险人未履行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 542 山西省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临民终字第01142号民事判决书(2009年1月15日)107.房贷险中保险人的还贷责任 545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杭民二终字第434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9月11日)108.赔款专用收据在赔款支付中的法律效力 550 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泰民一终字第550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10月28日)109.被保险人未交保险费的法律后果 554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2008)杭西民二初字第153号民事判决书(2008年4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杭民二终字第586号民事调解书(2008年6月25日)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565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前后对照表 591 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624 附录四: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643 附录五: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649

附录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656 附录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659 附录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665 附录九: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 674 附录十: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675

保险诉讼典型案例 篇2

一、格式条款被认定无效的常见情形

(一) 无法证明承保过程中履行了解释说明义务导致条款无效。

新《保险法》十七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 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 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 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 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做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 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做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 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其中的“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与“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做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 都是在实践中很难把握标准的表述, 比如投保程序中存在代投保人签字等问题, 一审时没有提交相关证据, 比如投保提示单、投保单问题, 审判机关片面保护第三者利益而对保险公司的说明义务要求过于苛刻问题。因此, 判定在涉及保险条款是否具有约束力中, 法院绝大部分以未尽“说明义务”判决保险公司条款无效。

(二) 条款不合法导致条款无效。

保险条款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否则该条款即便是保险人尽到了投保提示义务, 也会因其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比如, 保险公司鉴定费、评估费等项目因与《保险法》冲突而渐渐失去了按格式条款执行的能力。再如, 在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条款第六条第七款第四项“持未按规定审验的驾驶证驾驶被保险机动车”属于第三者责任险免赔情形;《道路交通安全法》23条99条、《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8条、《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均没有将其列入不得驾驶机动车的情况, 也不会导致驾驶证被暂扣或吊销的行政处罚。保险公司将其列为免赔条款, 显然是赋予了驾驶人比法律法规更严的义务, 根据《保险法》19条、《合同法》40条属于无效条款。在这种情况下, 法院会认定条款无效, 判决保险公司承担责任。

(三) 保险条款在实践中无法操作造成条款成一纸空文。

在涉及人伤赔偿案件中, 无论是交强险条款还是商业险条款, 都明确规定了保险公司按照医疗保险项目进行赔偿, 据此, 保险公司在内部理赔时通常是按照80%的比例承担医疗费用。但在法院判决中, 即便保险公司给法院提供了受害人用药清单中超出医疗保险范围的用药项目和数额, 除了个别法院的个别法官, 绝大部分判决也不支持保险公司的主张。因为法官并不熟悉医保目录, 更不清楚用药的合理性、必要性与相关性。而保险公司内部的证明又不具有公信力, 对该部分数额保险公司申请鉴定又成本太大, 得不偿失, 造成该条款在诉讼中实际变成了一纸空文。

二、格式条款被认定无效原因分析

保险公司格式条款被认定无效的情形除了集中表现为以上情形外, 还由于某些格式条款存在歧义。

(一) 保险公司内部业务环节缺乏衔接性。

比如承保环节, 保险代理人为了更多的拉到保险业务, 往往在投保、承保环节不履行说明义务, 不提供条款, 一方面使保险公司在诉讼中举证被动;另一方面也致使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就产生了投保出险后, 保险公司全赔的错误认识, 给日后形成纠纷埋下隐患。有些代理人代替投保人在“投保人声明”中签字, 造成在诉讼环节中即便提供了投保提示单、保险单等证据, 也因代签字问题致使条款无效;在检验和核保、跟踪环节也存在不细致问题, 比如核保环节, 如果投保人不进行如实陈述, 就难免会造成日后诉讼中的不利局面。再如核损, 在财产损失案件中, 因为事先进行调解, 忽视了证据保全, 后来被保险人起诉, 因为当时没有形成核损报告, 也造成诉讼中很被动。在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最终走向诉讼解决的过程中, 被保险人往往会提出比申请保险理赔时更多的诉求。

(二) 保险条款设计的缺陷。

保险条款是保险系统的通用条款。有些是因为与法律冲突造成无效, 也有些是因为用语不严谨产生歧义, 导致司法机关根据《合同法》及《保险法》对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 适用了对保险人不利的解释, 从而造成条款无法产生约束力。还有些是因为条款本身的限制, 致使无法囊括免赔的项目导致因为条款没有明确规定而被法院置之不理。

(三) 社会对商业保险承担了社会功能。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 人们对交强险甚至对商业险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和倾向性。一旦遇到少赔或者拒赔, 往往出现心理偏差情绪失控, 引发矛盾, 最终走向诉讼。

(四) 审判机关过当的倾向性。

在“保护弱势群体”的导向下, 法院对受害人、投保人以及被保险人的保护在审判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在举证责任分配、举证时效、法院取证等问题上都对保险公司要求苛刻, 而对受害人又过于宽泛, 最终使保险公司在诉讼中成了实际的弱势群体。

比如, 在一起财产损失纠纷中, 原告对自己的损失范围无法提交充分证明, 保险公司对其主张的损失也无证据反驳。在这种情况下, 法院就会以“保了就要赔”, 为指导思想确定审判案件的思路。再比如, 由于农村与城镇标准在死亡与伤残赔偿上的巨大差距, 基本上在人身伤害案件中, 受害人方都提交在城镇打工、在城镇租房居住的证据, 而这些相关的假证明非常容易出具, 面对这些表面合法的“假证据”, 基层公安部门考虑到人情世故等因素, 很多都不如实提供依据;而在申请法院取证时, 法院会以种种理由拒绝, 在对受害人证据的认定上又过于宽泛, 造成只要涉及到伤残赔偿, 农村人员用城镇标准进行赔偿的判决占到了绝大多数。

三、解决格式条款无效的对策思考

(一) 加强保险业内部环节梳理。

完善公司各业务环节的操作, 加强投保、核保、承保、核损、理赔等各环节的配合,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 避免单纯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的短期行为, 减少销售误导和向保险公司理赔难问题, 尽量通过内部理赔解决纠纷;健全责任机制, 规范保险各环节业务操作规范, 从易产生隐患的关键环节入手, 建立完善的公司内控体系, 为纠纷走向诉讼提供前期有力的证据基础。

(二) 积极改善保险涉诉的法律环境。

第一, 应该对条款及保险产品外观进行设计和审核, 与时俱进。根据立法的变化及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修订, 确保其合法性、用语严谨, 不产生歧义, 尽量平衡投保双方的利益, 避开合同法与保险法规定的无效情形, 不给审判机关以“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的机会。从保险产品的设计上, 尽可能完善, 不存在瑕疵, 比如投保单中“投保人声明”的运用。另外, 面对投保人经常以“保险人未提供条款”提出的抗辩, 可以直接将条款在背面印刷。对于保险条款与法律相冲突的内容有必要通过保险行业机制向保监会呼吁, 尽快出台司法解释。比如, 交强险是否分项限额问题, 保险公司曾经在上诉与不上诉的指导意见中左右不定, 致使白白浪费了很多上诉费用。2012年9月17日新通过的司法解释《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司法解释》对这一敏感问题仍没有明确。第二, 寻求公安部门支持, 解决取证难问题。由于社会对保险公司长期以来的固有偏见以及对受害人的同情, 加上一些公安部门工作人员受利益驱使, 有时会给受害人出具假的暂住证明, 造成保险公司在调查取证时常常拿不到有效的证据。对此, 一方面应该主动加强与公安部门联动合作, 同时在自己取证时也应该做好准备, 及时保存第一手资料, 为将来申请法院取证及开庭审理提供第一手基本资料。第三, 与审判人员加强沟通。积极反映保险公司的诉求, 加强审判人员对条款的理解和认识, 化解审判机关对保险公司及保险条款的偏见。法官尽管熟悉法律, 但对于保险专业方面的内容有时不如保险人员精通, 因此向他们普及保险条款与知识, 确保审判机关在审理案件时正确公正。对于某些明显违反法律条款或者超过审判权限或滥用自由裁量权的, 也要勇于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申请再审, 避免这种不良倾向蔓延。

(三) 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由于对法律和条款不理解, 部分受害人根据自身判断片面认为保险公司侵犯了自己权益而盲目诉讼, 个别人甚至利用当前司法同情弱势的倾向为获取不当得利恶意诉讼。因此, 应该通过开办保险知识讲座、发布公益广告、参与公益活动等各种渠道对公众尤其是对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普及保险知识, 使他们对保险赔偿有正确的认识, 减少非理性维权和投机维权行为的发生。同时, 引导媒体多进行正面宣传和报道, 对于重大事故和热点问题, 及时向社会披露真相和保险服务情况, 避免恶性炒作, 维护良好的公众形象。

四、构建多种解决机制

目前, 多数保险理赔纠纷是通过诉讼进行的。除了保险诉讼和仲裁程序两种有法律强制力的解决途径外, 保险公司应该尽量优化内部争议处理机制, 对于产生的理赔纠纷应该立即移交相关人员或者部门进行处理, 尽量在内部进行化解矛盾。另外, 对于某些涉及到各个保险公司之间的一些争议, 可以考虑由保险协会进行调解。最后, 保险公司应该及时召开座谈会, 汇总各地法院的审判操作指向, 为指导以后的诉讼提供参考, 研讨对策。

摘要:保险公司的格式条款在诉讼中的效力认定是困扰保险公司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对格式条款被司法机关认定无效的常见情形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格式条款,无效

参考文献

[1]詹昊.办案全程实录:保险诉讼.法律出版社, 2008.

[2]冯章军.江西赣州人保财险找准着力点, 努力提高诉讼案件质量.中国保险, 2012.10.

通过非诉讼手段办理保险追偿案 篇3

B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为该集装箱货物承保货物运输保险。因发生货损事故,B公司根据保单约定向被保险人(收货人)赔付29879.85美元(实际付款时,折算为人民币187663.38元支付给被保险人在中国指定的代理人)。本所律师代理B公司向A公司追偿损失。

办案经过

律师接受委托后,自2013年5月15日开始向A公司发出律师函,将本案的事实、我方的要求、相关证据等正式函告A公司,由此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谈判。

在此期间,为了避免A公司通过谈判拖延时间,使我方索赔请求超出诉讼时效,律师也积极准备诉讼文件和相关证据、及时在青岛海事法院提起诉讼、并向法院收到立案材料的证明发给A公司。同时,本所律师再次函告A公司,表明可能对其船舶、集装箱等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在我方充分的证据面前和严正的警告之下,A公司最终同意赔款,并向本所指定账户汇款26990美元,按照结汇当日汇率1: 6.1085,折算为人民币164868.42元。本案最终和解情况如下:

保险赔款(人民币):187663.38元;

和解金额(人民币):164868.42元;

追偿回款率达87.85%。

经验总结

在本案中,追偿对象为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A公司。对于这类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企业,索赔应当遵循“先礼后兵”的原则,以非诉讼方式为首要追偿手段。

所谓非诉讼方式追偿,即不通过法院诉讼程序、直接与对方进行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向对方施加压力、促使对方自愿承担赔偿责任的方式。非诉讼方式追偿可以避免案件进入复杂冗长的诉讼程序、节省当事人的诉讼开支和办案律师的时间与精力。律师在办理追偿案件中,凡有可能使用非诉讼方式追偿的,都应先尝试以非诉讼方式追偿,因为这是最符合经济效益的办案方式。

办案律师第一次与对方联系,应当以正式的“律师函”形式向对方发出索赔要求。律师函一般分为“基本事实”和“索赔请求”两部分,前一部分陈明事实,后一部分提出索赔请求、法律依据,以及对方若不及时赔偿将产生的不利后果。最后,我们的律师函应附上事故原因的检验报告,一并发给对方,以证明我方主张具有详尽的事实依据。

对于A公司这样的船运公司而言,其资产遍布全球主要港口。而我们向其施加压力,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警告其将扣押其船舶、集装箱等资产。船舶等资产的价值较大、运营成本高,一旦扣押足以我方弥补损失,同时会给对方带来较大的运营利益损失,所以“扣船”是向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施压的利器。在律师函中,一定要点明如若我方得不到及时赔偿将采取扣船措施,这样我们的律师函才会让对方感到切实的威胁。

第一封律师函发出后,对方往往会回复称需要对此事进行调查核实,此后双方就进入长达数月的拉锯战。这一过程中对方可能会提出种种理由不赔、少赔、晚赔,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质疑事故发生的原因: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是承运人的责任。或者认为托运人、收货人亦有过错,承运人不应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对我方的身份加以质疑:保险公司不是运输合同的相对方,与承运人之间无业务关系,即使承运人有责任也不会向保险公司赔钱。

(3)质疑索赔金额:保险赔款高于货物的发票价值(被保险人投保时,保险价值往往约定为发票价值的110%),对高于发票价值的保险赔款不予认可。

(4)质疑中国律师的介入:根据其提单约定或承运人本国法律,涉案纠纷不应适用中国的法律、不应由中国的法院管辖、中国法院无权扣船,等等。

(5)赔偿方案需要报总公司(全球总部)审批、无法由其中国分支机构直接使用人民币汇款,需要我方耐心等待,等等。

要晓得普天之下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向别人赔钱,律师在与对方谈判的过程中,要做到“理性、平和、拿证据、摆事实、论法律、讲道理”,要保持细心、耐心,注意保持职业精神和文明礼貌的姿态。对方很可能会无理狡辩、万般抵赖、胡搅蛮缠、一拖数月,办案律师切不可因此而恼羞成怒,向对方进行人身攻击,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断绝了协商和解的渠道。

当然,彬彬有礼的非诉讼协商始终是以具有强制力的诉讼作为后盾的,否则对方感受不到任何威胁,也没有必要和我们妥协。我国海商法特别规定海事诉讼时效只能以提起诉讼或仲裁而中断,为了避免承运人假借协商谈判而将我方的索赔权利拖过诉讼时效,办案律师要做两手准备,在与对方协商谈判的过程中毫不懈怠地搜集证据、准备诉讼文书,在诉讼时效过期之前在法院立案。然后及时将法院的立案文书发给对方,向对方表明 “这回要动真格了”。由于案件即将要进入诉讼程序,承运人要面对我方扣船的风险,并且要委托律师准备应诉、承受高额的诉讼成本,大多数承运人会选择在这一阶段加快其内部审核流程,尽量在法院开庭日期以前向我方赔钱了事。

综上所述,通过非诉讼手段办理保险追偿案件,对律师的业务水平、沟通技巧、心理素质、外语能力都是一种考验。通过非诉讼手段迅速、高比例地回收保险赔款,实现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律师办理保险追偿案件的优先选择,这其中的经验和技巧值得律师朋友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篇4

1月26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云南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判决被告昆明三农农牧有限公司、昆明羊甫联合牧业有限公司向“昆明市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专项资金”支付417.21万元和评估费132520元,该笔费用将用于治理被污染的七里湾大龙潭。

法院经审理认为,二被告自6月在畜牧小区项目的环保治污设施未通过竣工验收的情况下,就陆续将承包的养殖用地分割发包给200余户生猪养殖户,并签订了承包合同。由于被告的环保设施未经环评验收合格,养殖废水渗入地下水系统,导致七里湾大龙潭水11月、202月两次爆发污染,经环境监测部门多次抽样检测龙潭水氨氮指标和菌落总数及大肠杆菌等指标严重超标,致使依赖该龙潭水生产、生活的农村、单位人畜无法继续饮用。对法定监测部门昆明市监测中心和嵩明县监测站连续出具的《监测报告》,法院予以采信,确认七里湾大龙潭水水质至今仍然处于污染状态。环境公益诉讼,作为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起诉资格的主体应当多样化。除了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外,还应当更多地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间环保组织,甚至热心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个人,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目前国家正在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进行修订,希望该案的实践能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法治化起到推动作用。

消费者诉讼维权十大典型案例 篇5

——某宝网络公司诉姚某服务合同纠纷案

主要案情

20xx年9月,姚某在某宝网上注册会员,并与某宝网络公司签订《某宝平台服务协议》,经营名为“某某宠物”的店铺,销售各类猫粮等宠物用品。《某宝平台服务协议》约定:商家不得在某宝平台上销售国家禁止或限制的商品,以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商品。如商家的行为使某宝及其关联公司遭受损失,包括自身的直接经济损失、商誉损失等间接经济损失,商家应当赔偿某宝网及其关联公司的全部损失。20xx年4月22日,某“买家”在姚某开设的店铺购买某品牌的幼猫粮一袋,实付人民币99元。上述商品鉴定为假货。某宝网络公司遂以姚某违反某宝平台服务协议且造成其商誉损失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姚某予以赔偿。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某宝网络公司、被告姚某签订的《某宝平台服务协议》约定:如被告的行为使某宝网络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遭受损失,包括自身的直接经济损失、商誉损失等间接经济损失,应当赔偿某宝网络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上述全部损失。被告以掺假的方式持续在某宝网上出售假货,其行为不仅损害了与商品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降低了消费者对某宝网的信赖和社会公众对某宝网的良好评价,对某宝网的商誉造成了损害,故被告应当就此予以赔偿,法院综合考虑姚某经营时间、商品价格和利润等因素,酌情确定被告赔偿100,000元。

点 评

近来年,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开设网络商铺成为不少经营者必不可少的经营渠道。网络商铺与传统线下商铺的区别,就是商品不可现场辨识,只能凭借网上店家的宣传页面等辨别商品的品牌、型号等基本产品信息。于是,有些网络商铺利用这种差别,在出售商品时,掺杂、掺假、以次充好。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商平台在信息掌握、技术力量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特别是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逐渐成熟,主动进行假货治理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案系电商平台主动通过民事法律途径进行假货治理的首例判决,法院根据双方签订的服务协议内容,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作出了被告向原告进行赔偿的判决。该案的判决表明了法律对售假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同时警示经营者、生产者应当将诚信放在首位,共同净化市场环境、进行良性竞争,共同促进市场繁荣。

02、网络公司虚假宣传降价信息构成消费欺诈

——何某诉某电商公司、某网络公司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

主要案情

20xx年7月31日,何某在某网络公司经营的某网络购物平台中,看到宣传索尼(SNOY)牌液晶电视“抄底价最后一天、促销价5099元”等广告,遂购买该电视一台并支付货款5099元。后由某电商公司送货上门,并向何某开具发票。数天后,何某发现该网络购物平台中仍在宣传该电视“抄底价最后一天、促销价5099元”等广告。由于该宣传用语违反《价格法》,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何某认为,某电商公司在网络购物平台中发布虚假降价广告,欺骗消费者购买相关商品,构成消费欺诈;某网络公司知道某电商公司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亦应承担民事责任。遂诉至法院,要求某电商公司退还货款并支付三倍赔偿,某网络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某电商公司、某网络公司则抗辩称,涉案电视的性能、功能与网页中宣传的一致,涉案电视也无任何质量问题,不存在欺诈何某的行为。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本案中,被告某电商公司在销售涉案商品的网页中连续6天宣传“抄底价最后一天”,应认定某电商公司在交易中存在虚假宣传、故意欺诈的行为。另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中,被告某网络公司应当知道某电商公司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故应与某电商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法院判令某电商公司向何某返还货款并支付货款三倍的赔偿金,某网络公司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点 评

本案系网络购物中存在的虚假降价宣传的典型案例。在网络购物环境中,一般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经营者往往占据信息资源的优势,而消费者则难以像实体消费过程中那样货比三家或仔细询价,因而极易受到商家虚假广告的诱惑,作出不当的意思表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本案中,虽然某电商公司认为涉案商品无任何质量问题或何某未遭受任何损失,但某电商公司的所作所为既扰乱了市场竞争环境,也侵权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某电商公司采取虚假降价手段,使消费者误以为所购商品存在价格优惠,干扰了消费者意思表示的形成或作出,应当认定为消费欺诈。本案警示网络电商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切勿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干扰消费者购买商品,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的健康发展。

03、出售假酒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郑某诉某食品店买卖合同纠纷案

主要案情

20xx年12月9日和12月13日,郑某至某食品店购买了洋河蓝色经典系列“天之蓝”白酒42瓶,共计12,600元。后郑某发现包装有问题,于是向上海市宝山区酒类专卖管理局举报,后宝山区酒类专卖管理局委托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鉴定,经鉴定某食品店出售给郑某的白酒为假酒。郑某认为某食品店出售假酒构成欺诈,起诉要求某食品店退还其货款12,600元并三倍赔偿郑某37,800元。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以假充真,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本案中,被告某食品店以假充真向原告郑某销售假冒“天之蓝”白酒,可以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欺诈,原告郑某的诉请应当得到支持,故法院判决被告某食品店退还货款12,600元,并赔偿三倍于货款的赔偿金,即37,800元。

点 评

本案系销售者知假售假的典型案例。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这是销售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违背这一准则,将会严重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不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对此类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对经营者施以惩罚性赔偿。本案警示包括销售者在内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应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坚决杜绝制假售假的行为,共同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04、销售未经检验检疫进口食品承担十倍赔偿责任

——徐某诉敬某、某网络交易平台公司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

主要案情

徐某在敬某开设的某网络交易平台网店中购买俄罗斯进口奶粉。但是,根据《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制度。后经查询,我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专栏》,在“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中未查见“俄罗斯”。敬某也无法提供进口食品应具备的全部检验检疫等资料。某网络交易平台公司作为网络服务的提供者,未对敬某在其网店销售的商品进行审核。遂徐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敬某、某网络交易平台公司承担退还货款并给予十倍货款赔偿的民事责任。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进口的食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检验合格,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被告敬某作为经营者必须要保证食品来源的安全。本案中,被告敬某通过网络销售的俄罗斯进口奶粉不是我国目前允许准入的食品,且被告敬某也无法提供进口货物的相关报关单据、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产品检验检疫卫生证书、海关发放的通关证明等进口食品所应具备的资料,故认定涉案奶粉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因被告敬某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告要求退还货款并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于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被告某网络交易平台公司对被告敬某的主体信息、经营资质进行了审核,并在原告徐某维权时提供了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涉案商品也已及时下架处理,其已经履行了注意义务,不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点 评

民以食为天,食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近年来,网络上经营销售进口食品的店家越来越多。对于进口食品,《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检验合格。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据此规定,进口食品要在我国进行销售,必须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为了确保进口食品安全,检验检疫机构需要对进口食品进行检验,合格时方允许入境销售。但是,实践中不排除有些食品通过各种途径,未经检验检疫便在我国销售,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隐患。如果经营者销售了这类食品,应当认定其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销售,须依法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05、特殊食品未标注“不适宜人群”违反食品安全标准

——高某诉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主要案情

20xx年11月24日,高某在某公司购买了“玛卡红茶”20盒,共计支付货款28,000元。该生产包装上印注:“配料:西藏玛卡、野茶树嫩叶……;生产许可证:QS 5115 1401 0720……”。但未标注“食用禁忌”或“不适宜人群”。高某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关于批准玛咖粉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等规定,主张玛咖粉是新食品原料,应在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中载明婴幼儿、哺乳期妇女、孕妇不宜食用。但是,涉案食品包装上未标注“不适宜人群”,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由某公司承担十倍赔偿责任。某公司认为,其所销售的红茶质量合格,没有夸大玛卡的功效,且未对高某造成任何实际上的损害,故不同意予以赔偿。

法院裁判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产品标签作为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最主要途径,其标注应真实、准确,如实反映产品的各项信息,避免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涉案红茶中含有玛卡粉,根据相关法规,在标签中应标注“婴幼儿、哺乳期妇女、孕妇不宜食用”字样,但涉案产品未标注上述字样。孕妇、婴幼儿及哺乳期妇女食用上述产品时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应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法院判决被告某公司退还高某货款,并赔偿食品价格十倍的赔偿金,即280,000元。

一审宣判后,某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由某公司向高某一次性支付140,000元的赔偿金。

点 评

本案属未在食品标签中对“不适宜人群”进行标注的典型案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产品相关重要信息的权利。玛卡属于特殊食品(国家颁布的新食品原料),不为一般群众所熟知,若不对相关必要信息予以标注,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依照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玛卡不适宜“婴幼儿、哺乳期妇女、孕妇”等特定人群食用,若误食,可能产生危害后果。本案中,经营者某公司未在产品包装上标识该类信息,可认定其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应当承担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责任。本案提示经营者,在销售特殊食品(如其中含有保健品、新食品原料等)时,一定要按照食品安全管理规定,正确标注“食用禁忌”或“不适宜人群”,以免消费者受到损害,促进市场和谐有序。

06、夸大保健品效果诱使老年人购买构成欺诈

——王某诉某生物科技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主要案情

20xx年4月20日,某生物科技公司向逾八旬的王某推销“富氧矿素”,给王某进行免费体检,出具体检分析报告单,同时出具《凭证》,主要内容均为:今王某经我公司体格检查,患有脑供血不足、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颈椎血管不通畅等疾病,特向我购买保健品美国顺势公司生产的“富氧矿素”一盒(12支)并赠送6支,可吃18个月,从20xx年4月21日至同年8月20日吃到四个月止,再由王先生体格复查,如该“富氧矿素”对他患有上述疾病没有保健效果,可为他所付给我公司的7656元货款全额退款。王某遂购买了相应的保健品。王某服用该“富氧矿素”后,感到非但没有宣传的效果,还出现了其他不适症状,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某生物科技公司退还货款7656元并支付三倍于货款的赔偿金。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本案中,被告某生物科技公司在向王某推销“富氧矿素”时,先自行给王某作所谓的“体检”,在未由具备体检资质的正规机构出具检验分析报告的情况下,告知王某患有脑供血不足等疾病,并保证服用其推销的产品后有“效果”,诱使年逾八旬的王某购买其产品,显然存在引人误解的欺诈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故王某的诉讼请求合法有据,法院应予支持,判令某生物科技公司退还货款7656元并支付三倍于货款的赔偿金22,968元。

点 评

近年来,老年人因购买保健受欺诈的现象比较突出,本案便是一例。某生物科技公司在销售“富氧矿素”时,选择性地对老年人这一群体进行推销。该公司辅以“免费检查”,强化该群体对自身健康的追求意识,同时以大量的赠品,吸引该群体,转移或弱化该群体对产品本身质量的审视,使购买的老年人认为自己以超低价购买到了有功效的保健品。某生物科技公司所销售的产品因缺乏真实的质量、性能、用途等产品信息,夸大产品的性能,使购买者以为所购产品会消除或减轻“免费检查”中所见的状况。该公司的行为显然存在引人误解的欺诈行为,消费者主张的三倍惩罚性赔偿应得到支持。

07、健身会所擅自更换服务品牌构成根本违约

———黄某诉某健身会所服务合同纠纷案

主要案情

某健身会所发放的宣传手册宣称其会所系某知名健身会所品牌经营,提供包括游泳等多项健身服务项目。黄某与某会所于20xx年2月26日签订会籍合同,会籍有效期期限为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4月1日,并缴纳了健身服务费7999元。后黄某发现某健身会所擅自更改了经营品牌,认为某健身会所违约,遂诉诸法院,要求解除与健身会所的服务合同,被告退还会籍费。某健身会所称其本已取得某知名健身会所品牌的加盟许可,但因该知名品牌被品牌所有人出售无法再使用。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品牌系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和评价,体现了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被告某健身会所系以某知名品牌对外宣传,在与原告黄某签订的会籍合同上亦注明为该品牌。原告出于对该品牌的信任而与被告签订健身服务合同。被告后使用自有品牌进行经营,被告的该行为足以导致原告对于被告所能提供服务品质的信任动摇,亦违背了原告签订合同时的本意和目的,应属根本违约行为,原告依法享有合同解除权。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根据双方会籍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法院酌定判决被告应退还原告会费7,150元。

点 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品牌成为影响消费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本案中,被告虽曾取得某知名品牌的授权,并对外宣传,但在合同签订后,因客观原因丧失了对该品牌的使用权,被告的行为虽不构成欺诈,但其更换服务品牌的行为不符合合同约定,已构成违约。该违约行为是否为根本违约,原、被告存在争议。法院认为品牌体现了服务商提供服务的品质和消费者的认同度,属于服务质量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者是否产生消费意愿有直接重大的影响,擅自变更服务品牌违背消费者签订合同的本意,应属根本违约。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面对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经营者更应强化品牌意识,合法守约使用品牌,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品牌形象。

08、新车销售时未告知维修事实构成消费欺诈

——邓某诉某汽车销售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主要案情

20xx年8月30日,邓某至某汽车销售公司下属的4S店订购价款为25万元的轿车一辆。同年10月2日,某汽车销售公司向邓某交付车辆。系争车辆维修记录显示:20xx年9月12日,维修项目“拆装后保、后保整喷”,里程数1公里。邓某认为,系争车辆后保险杠做过维修,整体喷漆,应主动告知消费者,但某汽车销售公司明知车辆交付前已有维修记录却故意隐瞒,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构成消费欺诈。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某汽车销售公司退还其购车款并赔偿三倍车辆价款。某汽车销售公司认为出售的是质量合格的新车,“拆装后保、后保整喷”是对车辆进行售前PDI检测(Pre-Delivery Inspection)时所进行的合理维护,PDI维修记录不会主动向客户出示维修记录,不存在销售欺诈行为,不同意邓某的诉讼请求。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维修内容是否属于消费者知情权的范围,应根据一般消费者的认知能力、消费心理及对消费者选择权行使的影响作出判断。就本案而言,系争车辆保险杠存在外观瑕疵,某汽车销售公司实施 “拆装后保、后保整喷”的维修超出了车辆售前正常维护的范围,不符合一般消费者“新车”认知标准。“新车”指的是全新、未经使用、未经维修的车辆。而某汽车销售公司对系争车辆的维修亦不能使车辆部件和整体外观恢复至原装状态。消费者有权期待某汽车销售公司对维修事实作出说明,因为这些信息会对消费者选择权的行使和真实意思表示产生直接影响。本案中,根据在案证据并无法证明某汽车销售公司已履行了告知义务,其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进而侵犯了选择权,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属于故意隐瞒系争车辆交付前即被维修的事实,构成消费欺诈。法院判决被告某汽车销售公司退还购车款,并赔偿原告邓某三倍于车款的赔偿金,即75万元。

点 评

现行汽车交易中经营者的告知义务边界并无明确规定,本案判决书充分阐明了消费欺诈的认定,明确了经营者告知义务边界,为类似的汽车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树立了裁判标准。法院判令某汽车销售公司承担三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具有重要的法律引导价值,有助于引导行为预期,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行业规则,优化营商环境,防止类似或更为严重的商业欺诈行为的发生。法官并未止步于此个案,通过案件反映的问题,积极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发送司法建议,延伸司法审判职能,推动汽车交付规则的制定,规范汽车消费市场公平诚信交易,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质量转型之路的发展大局。

09、提供虚假汽车行驶里程商品信息构成消费欺诈

——洪某诉某二手车经销公司、韩某买卖合同纠纷案

主要案情

20xx年3月1日,洪某在某二手车经销公司处购买二手宝马X6一辆,双方约定车辆价款为483,000元,表显里程为5.9万公里,试车后优惠20xx元。此后,洪某依约支付了车辆全部价款和车辆上牌费1000元。20xx年3月13日,该车转移登记至洪某名下。之后,洪某将车辆送至4S店进行检查,发现该车于20xx年9月19日在某4S店进行保养时,其行驶的公里数为292,595公里。洪某认为,某二手车经销公司擅自修改了车辆的里程数,构成了欺诈。遂诉至法院,要求撤销与该二手车经销公司的买卖合同关系,并由二手车经销公司退还购车款并支付赔偿款,赔偿款自愿由三倍降至一倍的购车款。被告某二手车经销公司认为该车由其从其他车商处收购,没有进行过调整,且购车时双方一同进行过检查,洪某并未对表显里程提出过异议,应视为认可车辆质量,故不存在欺诈情况,不同意洪某的要求。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二手车的行驶里程数是反映该二手车真实状况的数据,系购车方作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亦系决定交易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被告某二手车经销公司作为专业经营二手车的销售商,在履约中不真实披露行驶里程数,诱使原告洪某作出了错误的意思表示,该行为构成欺诈,理应承担相应的退货、赔偿责任。某二手车经销公司对该车的行驶里程数的真实性具有瑕疵担保责任,其关于未对系争车辆的行驶里程数进行造假因而免责的主张,不能得到支持。法院判决撤销洪某与某二手车经销公司的买卖合同关系,由其将车辆退还某二手车经销公司,某二手车经销公司返还其购车款并赔偿一倍购车款。

点 评

本案系提供虚假商品信息的典型案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知情权是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的一项基础性权利,涉及消费者的安全权、选择权等能否最终实现,所以只要是与正确的判断、选择、使用等有直接关联的情况和信息,消费者都有权知悉,经营者都应当如实提供。本案的典型之处在于,消费者购买的虽然是二手车,经销商也应如实、准确地提供车辆相关信息,不能因系二手车便随心所欲、推卸责任。经销商应通过检测、评估等手段尽可能查明影响消费者购车的车辆主要信息,对于无法准确查明的部分,经销商也应如实告知消费者无法查明的情况、原因等,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是否购买。实践中,二手车的交易不乏修改车辆里程数的情况,希望本案对此有所警示,强化经销商的审慎检验义务,促进二手车交易的公平、有序发展。

10、虚构网约车行驶里程构成消费欺诈

——杨某诉某信息公司运输合同纠纷案

主要案情

20xx年5月12日晚,杨某使用某网约车平台APP发送用车请求。车主接受杨某请求后未为其提供用车服务,却在APP上建立行程“19︰54从上海市徐汇区某路某号至20︰04上海市闵行区某路某号(汽车:双人拼车,公里:2.97公里,行程时间:00︰10︰14)”,并扣取杨某25.65元车费。后杨某花费52元另行乘坐出租车前往目的地。杨某认为,车主的行为已构成欺诈,故诉至法院,要求网约车平台运营服务方某信息公司返还25.65元车费,并增加赔偿其损失500元。诉讼中被告某信息公司退还25.65元车费,同时认为网约车平台APP是程式化设计,其不可能通过软件实施欺诈。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杨某使用网约车平台APP软件发送用车请求后,系由软件进行匹配并指派车辆,由软件计算车费,待用车结束由软件扣取车款,综合上述行为特征,有理由相信与杨某建立合同关系之相对方为该软件的运营服务方某信息公司。杨某作为乘客通过网约车平台软件发送用车请求,司机在未接到乘客的情况下,自行虚构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行驶里程为2.97公里之交易,并通过软件扣取车费25.65元。该笔虚构的交易所涉金额虽小,然而性质恶劣,欺诈故意明显。虽然此系司机的行为,但司机是履行某信息公司的合同义务,系某信息公司合同义务的履行辅助人,司机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应由某信息公司承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存在消费欺诈的,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的金额为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由于本案所涉服务费用为25.65元,其三倍费用金额不足500元,故法院判决某信息公司赔偿杨某500元。

点 评

保险诉讼典型案例 篇6

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 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如何确定, 自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 (以下简称《交法》) 实施后至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法规出台前, 一直成为法律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之所以引起广泛的争论, 是因为《交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过于笼统和原则, 又无相关配套法规或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国务院于2006年3月28日公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后, 此问题并未尘埃落定。保险公司诉讼地位如何确定, 大体上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 应列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 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辆肇事的, 保险公司应在责任限额范围内向受害人支付保险金, 因此, 保险公司应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以承担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 应列保险公司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理由是, 虽然保险公司对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 但其与案件处理结果确有法律上之利害关系, 故保险公司或交通肇事案件一方当事人均可主动申请要求保险公司参加诉讼, 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第三种意见认为, 保险公司对受害人并无直接的赔偿责任, 其与肇事车辆所有权人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属于保险合同纠纷, 与交通事故的侵权法律关系根本无相同之处, 不能在同一案件中一并审理, 故保险公司不能参加到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来。有鉴于此, 本文就有关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地位作一探讨。

二、关于共同诉讼

(一) 共同诉讼的概念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 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 诉讼标的是共同的, 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当事人也同意一并审理的诉讼。原告为二人以上者, 称之为共同原告, 被告为二人以上者, 称之为共同被告。共同原告和共同被告统称为共同诉讼人。

(二) 共同诉讼的成立要件

共同诉讼的提起, 必须具备一定的要件。根据共同诉讼成立的不同要件, 可以将共同诉讼分为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

1.必要的共同诉讼

必要的共同诉讼, 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 且诉讼标的是共同的, 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一并做出统一判决的诉讼。必要共同诉讼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为二人以上;二是诉讼标的必须是共同的。

诉讼标的, 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 要求人民法院做出裁判的民事法律关系。诉讼标的共同, 即当事人所涉及的实体法律关系必须同一。当事人的诉讼标的共同, 表明他们在民事权利义务上具有共同的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 必须一同起诉或者应诉;这种诉讼属不可分之诉, 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 不能分案处理。因此, 要求共同诉讼人必须一同起诉或者一同应诉, 当事人始为适格。如果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发现必须共同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 应当依照民诉法第119条的规定, 通知其参加诉讼;已经参与诉讼的当事人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追加申请, 应当及时进行审查, 申请无理的, 裁定予以驳回;申请有理的, 书面通知被追加之当事人参加诉讼。

2.普通的共同诉讼

普通的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 其诉讼标的属同一种类, 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 并经当事人同意的诉讼。

三、关于第三人

(一) 第三人的概念和种类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 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争议的诉讼标的主张独立的权利, 或者虽不能主张独立的权利, 但是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从而参加到诉讼中来的人。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类。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是指对他人争议的诉讼标的主张独立的权利, 从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来的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是因为他既不同意原告的诉讼主张, 也不同意被告的诉讼主张, 这种第三人是将自己作为原告, 将原诉的原告和被告作为共同被告, 提起一个新的诉讼。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争议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 但是案件的处理结果与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因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来的人。该第三人参加诉松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本人或本诉中一方当事人申请, 经人民法院同意参加诉讼, 二是由人民法院依职权通知其参加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诉讼中不具有独立的原告或被告之诉讼地位, 而是辅助其中的一人参加诉讼。

(二) 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 一是对未决案件的诉讼标的全部或一部分提出独立的请求;二是主张由于诉讼结果而使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是因为“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关于“利害关系”, 学界有几种不同的表述。 (1) 所谓“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是指第三人的权利义务将受到影响, 即权利义务的有无、增加或减少。 (2) 所谓“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是指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原告或者被告之间存在某一特定法律关系, 由于这一法律关系, 如果这一方当事人败诉, 他将会承担民事责任。 (3) “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是指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的另一法律关系有牵连, 而在后一个法律关系中,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否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对前一个法律关系中当事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有影响。

四、交通事故赔偿案中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

(一) 保险公司不是交通事故赔偿案中的共同诉讼人

投保机动车责任保险的机动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损害第三人利益时, 将会涉及三方主体:肇事方 (车主) 、受害者 (第三人) 和保险人。另外会产生两类法律关系:一是肇事方 (车主) 与受害者 (第三人) 之间的民事侵权关系。二是被保险人 (车主) 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对肇事方 (车主) 享有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第三人与保险公司之间没有建立任何合同关系, 保险公司不是肇事机动车的所有者或管理者, 也不是交通肇事侵权损害行为中的共同侵权人。在这三方主体之间, 既无共同的诉讼标的, 也无同种类的诉讼标的, 因此, 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中, 保险公司不可能作为共同被告参与诉讼。

(二) 保险公司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与诉讼

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 保险公司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 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 由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1条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 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保险法》第50条第1款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 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 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虽然保险公司与受害人之间既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 也没有侵权责任赔偿关系, 但是当受害人基于侵权关系起诉机动车一方主张侵权责任赔偿时, 由于机动车一方与保险公司之间存在着保险合同关系, 因此受害人与机动车车主之间侵权诉讼的审理结果, 可能会涉及到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所以, 保险公司虽然不能作为侵权诉讼中的被告, 但却因与侵权诉讼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应当被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 保险金的支付与否, 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处理结果密切相关。为防止受害者与被保险人恶意串通, 损害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 保险公司应当主动申请作为无独立请求权之第三人参加诉讼。此外, 保险公司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法院一次性解决问题, 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 实现司法资源优化配置。

将保险公司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有利于保险公司抗辩权的充分行使。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 处理涉及第三者受损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 应当先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超出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再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补充责任。此时保险公司承担无过错责任。但是, 保险公司并非不享有合理的抗辩权。对于赔偿范围的合法性和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是否存在过错, 如受害人故意自伤、自残、或者机动车方故意制造交通事故伤害他人或杀害他人等情形, 保险公司依法可行使抗辩权。保险公司的抗辩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投保人一方共同针对交通事故受害人行使的抗辩权;二是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针对投保人行使的, 用来间接对抗受害人主张而行使的抗辩权。只有通过合并审理, 保险公司的这些抗辩才能得到有效行使。

摘要: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 关于保险公司诉讼地位的确立争议颇多, 有人认为保险公司应列为共同被告, 有人认为应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有人认为不应在同一个案件中处理。本文从法理上对民事诉讼中的共同诉讼和第三人进行分析, 认为保险公司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

关键词:交通事故赔偿,保险公司,诉讼地位

参考文献

[1]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 (修订版)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汤维建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第二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3]张卫平.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保险诉讼典型案例 篇7

连 婷

电影《双重保险》海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近些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教学中得到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案例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于没有法学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具体而真实的电影可以帮助其理解抽象的保险法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现实中的保险法律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借助案例引导学生自觉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双重保险》简介

《双重保险》于1944年派拉蒙出品发行,是黑白电影,当时正处于二战激烈的时候,再加上有凶杀、悬疑的色彩,所以影片笼罩着一股阴暗的气氛。该影片入围奥斯卡的七项大奖,虽然与奥斯卡擦肩而过,但被称为悬疑经典之作。

该片由小说改编而成,倒叙讲述了一名保险业务员华特深夜驾车回到办公室,然后进行忏悔讲述为故事的开端。保险业务员华特与金发美女芭芭拉合谋杀害芭芭拉的丈夫,以谋求巨额保险金。而以芭芭拉的丈夫为被保险人的人身保险合同中有一个条款,如果被保险人死于火车轮下是可以获得双倍保险金。所以保险业务员华特伪造了凶案现场。但华特的上司有所怀疑,在展开调查后华特产生了恐慌,准备逃亡时遭遇了芭芭拉的背弃,受伤后回到办公室,在忏悔后自杀。

二、《双重保险》反映的保险法原理

2014年11月4日,笔者带领2011级38-40班的同学一起观看了《双重保险》。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双重保险》所涉及的保险法原理。经过30分钟的讨论后,各小组汇总发言,然后提交给笔者。

(一)人身保险公司的展业方式

在《双重保险》中,男主人公华特的身份是一名保险业务员,或者说是保险推销员。他第一次见到金发美女芭芭拉时是在死者的家中,这实际上反映了保险公司的主要展业方式。由于我国保险公司采取分业经营的方式,所以人身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在展业方式、资金运用等方面差异极大。特别是人身保险公司,其业务80%以上来自于保险代理人的上门推销。通过保险代理人的上门推销,使投保人了解保险产品,引起投保人的购买欲望,使人身保险公司获得业务。

(二)死亡保险需被保险人书面签字同意

在《双重保险》中,有一个细节,是华特将死亡保险合同夹杂在数份文件中一起交给芭芭拉的丈夫,让其签字,在芭芭拉的丈夫想看一下要签署的文件时,为了防止死亡保险合同被发现,芭芭拉刻意打岔,使芭芭拉的丈夫在不知情之下签署了死亡保险合同。他们为什么要冒着被芭芭拉的丈夫发现的风险将死亡保险合同夹杂在文件中?这是因为死亡保险合同必须经过被保险人书面同意,没有芭芭拉的丈夫的书面签字,合同是无法生效的。这是出于对被保险人的特殊保护,为了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不能使被保险人的生命安全面临威胁。

(三)保险代理人负有提醒说明义务

保险代理人受到保险公司的委托进行展业行为,通过完成保单从而获得佣金提成。为了获得更多的佣金,保险代理人会积极促成保险合同,有时甚至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进行虚伪承诺,这些经欺骗得来的合同虽然给保险公司带来了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的信誉是有损害的,于是法律规定了保险代理人的禁止性条款。保险代理人在展业过程中应当遵循职业道德,对合同条款做出真实解释,对重要条款特别是免责条款负有提醒说明义务。而《双重保险》中的华特显然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芭芭拉的丈夫在不知情之下签署了死亡保险合同,而他没有提醒被保险人,最后甚至杀害了被保险人。

(四)人身保险的定额给付性

电影名为《双重保险》,主要是因为以芭芭拉的丈夫为被保险人的人身保险合同中有一个条款,如果被保险人死于火车轮下是可以获得双倍保险金给付。芭芭拉为了获得双倍保险金给付,要求华特伪造了凶案现场,让被保险人死于火车轮下。这就涉及保险领域的一个原理,因为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的身体、寿命和健康,这些是无价的,所以没有所谓的保险价值进行损失衡量。不像财产保险有保险价值作为保险金赔偿上限,人身保险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按照事先约定的定额给付保险金,保险金额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的支付能力和保险公司的承受能力在合同中约定。

(五)受益人谋害被保险人,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

在《双重保险》中,芭芭拉之所以展现魅力诱惑华特,除了是在投保环节需要华特的协助,难道是因为自身欠缺杀害丈夫的能力吗?笔者认为,能够想出如此“有条不紊”的计划的女人在很大承担上是为了推卸责任,整个杀人过程是由华特完成的,她完全可以否认自己的参与,不仅是逃避凶杀嫌疑,而且是防止保险公司适用除外条款。《保险法》规定,受益人故意谋害被保险人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

三、效果评述

本次《双重保险》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围绕电影去查找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发言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在大众面前发言的胆量。

连 婷,女,湖北襄阳人,辽宁医学院讲师,经济法硕士,主要从事经济法、保险法研究。

上一篇:高考写作技巧下一篇:中秋节礼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