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基本教学教案(精选10篇)
1、山地自行车的概述?
山地车,英文名叫“mountain bike”,缩写为MTB。起源于美国,是美国青年为了寻求刺激,在摩托车比赛的越野场地上驾驶自行车进行花样比赛而派生发展起来的车型。
最早骑山地自行车进行越野的,是一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生斯科特(James Finley Scott),他是第一位将普通自行车改装成山地车式样的人。以后越野运动逐渐在欧美流行,并形成赛事。
2、山地自行车的特点?
山地车,具有刚度大,行走灵活等特点,骑行时不必选择道路,无论街巷漫游还是休闲代步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骑车者可以在各种路面环境上尽情地享受舒适的骑行乐趣。
山地车,因其坚固、粗犷、新颖的外型、缤纷夺目的色彩、优越的骑行性能,很快成为都市青年追求的时尚。
山地车,各种部件均不同于普通自行车,具有缓冲作用、抗震性能好的轮胎,牢固结实、材料钢度大的车架,不易疲劳的手把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够畅快地骑行的变速器等,都使山地车更加适合爬山越野、郊游旅行。
二、山地自行车的组成(零件)
1、车体部分:包括车架、前叉、车把、鞍座和前叉合件等。是自行车的主体。
2、传动部分:包括脚踏、曲柄、链轮、链条、中轴和飞轮等。由人力踩动脚踏,通过以上传动件带动车轮旋转,驱车前行。
3、行动部分:即前后车轮、包括前后轴部件、辐条、车圈、轮胎等。
4、安全装置:铃铛。刹车系统,是骑行过程中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条件。
5、附件:可根据需要,如脚撑、挡泥板、气筒、水壶你、水壶架等。
三、自行车的装备
1、车身装备:脚撑、锁踏、前车灯、后车灯、码表、车包、铃铛等。
2、自身装备:头盔、骑行服、锁鞋、手套、骑行眼镜、头巾、绑腿、四、正确的骑行姿势
1、先来看看骑车的正确姿势
这样的姿势是刚刚开始骑车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很明显人车固定了,应为三角形的连接本来就是一个稳定的状态,接下去的就是脖子酸啊,肩膀酸啊,都来了。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肚子挺出,手臂伸直撑着车把。
2、标准的骑车姿势是收腹的,可以看到人和车的连接是一个不稳定的四边形,这样就可以在车上迅速调整人的重心。以最快的速度应对路况的改变,达到人车合一。手臂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在车把上不用力的,所以也不会肩膀酸,脖子痛,还有,可以很好的保护小弟弟。
3、接下去来看上坡的 如果不改变我们平常的骑车习惯,很难完成山地车的上坡。大多数反映的抬前轮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注意上坡时候重心的偏移
4、正确的上坡,是建立在正确的骑行姿势上的
俗称的屁眼顶在坐垫尖,手臂弯曲向下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可以尽可能把人的重心移动到前面去,应为车的重心是不变的,所以只能靠调整人的重心来调整使得重心仍然处在中间的位置。
5、下坡时候重心靠后,车的重心是不变的,需要通过调整人的重心来控制重心的合理还是保持在两个轮子中心。下坡和坐垫高度没有很大的关系,只要你pp可以移动到坐垫后面不被卡住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猜想、验证和实践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经历主动探索过程并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游戏法 教具、学具:
圆形或长方形纸条等。教学过程:
一、找分数
出示画出阴影的圆形图教具,提问:你可以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得面积吗? 123、、表示有什么样的关系? 246折一折:让学生把长方形纸条连续对折1次、2次、3次,初步体验“单位1”与“平均分”的概念,并理解份数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找一找:让学生找一下对折1次后的、对折2次后的、对折3次后的等份数。
说一说: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之处。
归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尝试填写下列分数,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理解、运用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填一填:
2= 318361224 62= 2135 = 21
27= 3913完成第1、2题。学生填写完要说说想法,重点说说分母由3变成了18要乘6,所以分子2也要乘6;分子由6变成了2要除3,所以分母21也要除3。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规律。练一练:完成第3、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 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濮阳市创信实验学校
刘艳玲
上了《分数基本性质》这一教时,我收益颇大,特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孙悟空请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贪吃,先分给它1/3,它嫌少;分给他2/6,它还想多要;后来分给它3/9,这下它才觉得满意,觉得自己赚了一个便宜?它真赚了吗?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出示教材例1,用一个圆表示一个完整的西瓜,让学生用涂色表示分数。观察发现三个分数相等。从而能初步感受新知。
二、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深入感知分数。
请同学们用一张正方形片代,动手折一折,通过三次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1/2相等的分数。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有没有变化?(没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很容易得出:1/2=2/4=4/8=8/16,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经过总结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对此进行巩固后,再引导学生说出:0除外。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难点,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巩固练习,围绕中心。
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我设计了口答题、填空题、涂一涂等,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学生在此过程中兴趣盎然,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
反思教学的主要过程,觉得在让学生用各种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的时候,拓展得不够,要放开手让学生寻找多种途径去验证,而不能局限于老师提供的几种方法。因为数学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健美操基本步伐教案年
级:人数 48人 教师 刘怀美 科的类型 实践课 八年级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分组,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创编动作,提高参与意识,培养主动学习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健美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目情感目标:感受健美操带来的快乐,克服学生表演时的羞涩感,培养学生互学互助,团结协作的标集体主义精神。
动作的规范和掌握
教学重点 健美操的基本步伐::踏步,教侧并步,easy walk,交叉步 学 内 容
教学难点 反方向动作的探究、学生的表现力
课堂常规 ? 观看教师健美操表演 ? 热身游戏 ? 学习健美操基本步伐? ?分小组练习,教教
学师巡回指导 ? 进行教学观摩表演 ? 健美操基本步伐的拓展 ? 放松练习? 师生评价 ? 顺下课 序: 时达成领域目标 教学内容 老师指导 学生活动 课间 的(部 分分 钟)
1、建立良好的师课堂常规
1、宣布上课。向学生体育委员整队,向老师问 生关系和学习氛
1、集合整队,清问好。好。围。点人数
2、提出本次课的教学 要求:按时集队,做到开
2、形成良好的课
2、师生问好,宣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快、静、齐;认真听老师始1 部堂常规纪律。布本课内容 要求。的讲话,记住本科的教学 分
3、培养良好的身
3、提出安全注意事项。目标
体姿势和纪律作 风。
通过圆形错肩跑圆形错肩跑,1,2讲解路线 仔细听讲 起到热身作用,同击掌,后踢腿 时锻炼学生的身 体控制力,身体协 4 调性
健美操热身,使学健美操手臂步伐
1、教师音乐领做
1、跟随教师在音乐的伴奏
生掌握身体的控热身
2、教师语言提示 下进行热身练习,以达到热准制力,腿部缓冲,要 求:
3、鼓励激发学生 身效果。备重心移动,培养学动作到位,协调舒
4、教师用节奏清晰的2在练习中,强调身体姿部
分 生节奏感,训练学展,体现中学生的音乐加以辅助 态,膝关节做到积极弹动,生的协调性,灵敏青春活力
5、教师提出动作要求 脚踝用力,重心向上。性,模仿力,记忆 注 意: 力。
1、动作与音乐协调配合 4
2、动作的整齐度及力度
培养学生对健美导入新课
1、向学生展示健美操
1、四列横排原地坐下。操的兴趣,引导学
1、健美操表演 的优美动作,使学生产
2、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
生进入课的主题。
2、介绍健美操的生浓厚的兴趣。回答问题。基本常识
3、介绍健美操的 基本步伐,手位并 提问 基 本4 部 分
1、学习健美操基
1、学习健美操基
1、先教腿部动作,后
1、认真观看教师完整示范本步伐,学习简单本步伐:踏步,单教手部动作,先慢后与分解动作示范。动作组合。并步,easy walk,交快。
2、学习腿部动作及手部动
2、能跟着音乐节叉步
2、教师口令带领学生作。
奏进行动作练习,2.分小组练习,教进行完整动作练习。
3、在教师口令带领下进行
提高音乐的节奏师巡回指导
3、音乐伴奏下,教师动作练习,初步掌握动作。感和动作的协调3.轮流进行展示,带领学生进行循环练
4、在教师带领下跟着音乐性。学生自评,老师评习。完成动作。
3、循环练习可以价
4、教师语言提示下学
5、上课队形集中。
发展学生的身体生自己跟音乐伴奏进
6、积极展示 素质,提高机体对行练习。中等运动强度的5、分小组,提出要求 适应能力 和安全注意事项。16
6、教师到各小组进行 提示指导练习。7.选出动作熟练的同 学,大声喊出节奏并带 领其他学生跟音乐完 成动作。
8、小组检阅:每一个 练习小组轮流在前边,进行学生自评。(时间 允许情况下四个小组 都进行展示。)1.运用健美操简反方向动作探究
1、分小组,提出要1.由每组负责的同学带领单动作组合进行练习求和安全注意事项。迅速到达练习场地进行练小组自由探究反
2、教师到各小组进行习
方向练习,培养学提示指导练习。2.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生的自主能力和
3、上课队形集中。由创编练习,自己喊口令创新能力
4、小组检阅:每一个完成动作组合 10 2.练习过程中学会练习小组轮流在前边,3.音乐伴奏下进行教学观尊重并听取别人进行学生自评。(时间摩表演 意见,互帮互学,允许情况下四个小组
形成良好的团队都进行展示。)精神
5、集体表演
七、1、学会呼吸
一、放松
一、教师带领学生在舒缓音乐的伴奏下,调整呼吸放松。瑜伽拉伸 与身心。结
2、舒缓身心,让 束5 部所有的学生在轻
二、总结
二、整队,总结本课情况,提出要求。布置课后练分 松的音乐声中达习内容.到放松恢复的作
三、师生再见
三、师生再见 用。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7月30日
上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4学时
话题二
备课中对教材的使用与处理
一个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
公开课,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点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完全被讲课吸引了,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听课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老师说:“您的每一句话都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一)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
(二)新课标下的教材
(三)充分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
二、吃透教材
(一)吃透教材的要求
(二)如何吃透教材
三、尊重教材,超越教材
(一)超越教材的几个层面
1、教材内容的心理化
2、教材问题的内容化
3、教材内容的实践化
4、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二)超越教材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依循教材与超越教材的关系
2、处理好教本与学本的关系
3、处理好利用教村与开发课外北信源的关系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1——备课技能教案》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7月31日
上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4学时
话题四
备课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准备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新课程理念P82
(一)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特征P84 1.整体性
2.主体性
3.层次性
4.可测性 5.动态性
6.具体性和准确性 7.适应性
(三)如何制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
1、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
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①知识 :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②技能 : 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
2、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领域。 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
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启示: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以及我国新课程目标分类,均描述了学习结果,包含基本的心理过程(由简单事实学习向高智力水平学习的累积发展过程): 教学要重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目标,而不同类别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行为动词和表述方式。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P89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1、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选择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优化
三、作业与练习设计P96
(一)作业与练习设计的方法
1、作业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讲究实效,趣味十足 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形式多样,层次分明 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2、练习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1)练习的原则 练习要有目的性 练习要有层次性 练习要具备多样性 练习要有反馈调节性 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
(2)练习设计要注意的问题(3)作业与练习的种类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1——备课技能教案》
龙广一中
林
平
时间:2013年8月2日
下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3学时
话题九
教师教学备课技能训练
一、教师教学备课技能的训练目标
(一)对教材的使用与处理
(二)对学生的考虑与调动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准备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四)备课的弹性预设
(五)教案生成
二、教师教学备课技能训练的内容
(一)对教材的使用与处理技能训练
(二)对学生的考虑与调动技能训练
(三)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准备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训练
(四)教案生成训练
三、教师教学备课技能训练过程
(一)对教材的使用与处理技能训练过程
1.通读全册教材,做到胸有全局
2.精度要教授的新课文,做到知识点烂熟于胸
3.广泛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4.或舍弃,或补充,或一笔带过,或重点突出,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二)对教材的考虑与调动技能训练过程
1.弄清具体需要学生的哪些内容
2.掌握并能运用了解学生的方式和渠道 3.调查了解学生的同时建立学生的学情档案 4.分析学生,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突出学生
(三)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准备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训练过程
1.制定教学目标
(1)了解课程学习需求(2)钻研课程标准(3)分析教材
(4)解决教学目标包括哪些内容,掌握编写教学目标的方法(5)陈述教学目标(6)实际操作
(7)自我分析评价 2.确定教学重难点(1)确定教学重点(2)确定教学难点(3)实际操作 3.自定教学策略(1)优选教学方式(2)优选教学方法(3)实际操作
(4)参照评估标准进行自我检验(5)上一堂公开课检验
4.设计针对性作业与练习的技能训练
(四)教案生成训练过程 1.导语设计训练 2.板书设计训练
3.编写出规范科学的文字教案训练
4.能制作符合自身需要的电子教案写课件训练
四、训练备课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一)训练目标方面
(二)训练要点
1.训练目标要明确 2.训练方法要科学
3.训练过程要完整
1、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促使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
2、培养幼儿互助、友爱、勇敢、合作的品质及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5、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分两组,每组一辆小三轮自行车,用彩色纸装扮一下,看哪组的自行车漂亮。
2、绕障碍骑车:在活动场地上有间隔地放置一些皮球或画一些标志(动物图案等),幼儿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骑车绕过障碍。在每个幼儿掌握了要求、骑车基本熟练后,可开展小组比赛,看哪组骑得好又快。
3、合作推车比赛:每组两个幼儿,一个坐车握把、脚放在踏板上但不准驱动;另一个在后面推动小车,二人合作,比赛哪组骑得好且快。根据情况交换角色。
活动建议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要勇敢。
1.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4.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5.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6.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7.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8.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教学难点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螅捕食、繁殖的过程,教师简要说明水螅是一种腔肠动物,接着,展示水螅结构模式图,利用学生初中已学的水螅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水螅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推进新课
教师提问: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P28“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教师陈述:
(1)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40~140倍,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借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实际上这个小室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胡克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是在他的著作《显微图谱》一书中于1665年发表的。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和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此后,虽对细胞观察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对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人们并没有进行科学概括,没有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教师提问:细胞是谁发现并首次命名的?他所观察到的细胞是真正的细胞吗? 学生回答:发现并首次命名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但他所观察到的细胞不是真正的细胞,而仅仅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学生活动:阅读“回眸历史”中关于施莱登和施旺的资料。教师陈述:
(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了大量植物组织后,于1838年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他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他的研究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2)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的系统观察,并将施莱登与自己的发现概述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于1839年发表了《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著名的“细胞学说”由此诞生。教师提问:(1)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是什么?(2)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它使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能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教师陈述:
细胞学说提出后的几十年中,它被推广到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和指导作用。同时,这一学说本身也迅速得到充实、发展而且日益完善。19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的研究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教师提问: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教师提问:
(1)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与哪些科学家的工作是分不开的?(2)细胞学说的建立与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1)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与英国科学家胡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是分不开的。(2)正是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才有了细胞的发现。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提高和应用,以及对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大量观察和研究,才有了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显微镜一节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显微镜的发展过程。从17世纪列文虎克自制的显微镜(放大300倍),到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1 500倍),再到电子显微镜(可放大上百万倍)。(2)哪几位科学家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列文虎克,于17世纪自制成功由2块镜片构成的“显微镜”,能将微小物体放大300倍,为显微镜的早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是德国青年科学家卢斯卡,于20世纪30年代初,利用高电压下电子流波长很短的特点,制造出放大10 000倍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3)常用电子显微镜有哪两种类型?两者的区别主要是什么?用途上有何不同? 常用电子显微镜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成像原理不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利用电子穿透切片,经过电磁“透镜”放大成像;扫描电子显微镜依靠电子射到样品表面后发射出的更多二次电子,放大后形成反映样品表面形态特征的三维图像。用途上,前者适合于观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后者适合于观察细胞等样品的表面形态和结构。教师活动: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自制的电子显微镜以及利用电子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细菌等图像。
(2)利用多媒体展示普通光学显微镜。并启发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光学显微镜的知识,准确识别其各部分结构与功能;同时,教师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作示范。教师提问:
(1)某光学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该显微镜能放大多少倍?(2)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和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哪组镜头? 学生回答:
(1)400倍。(2)乙和丙。
教师出示一只鸡蛋、一个洋葱、一个蘑菇,提问: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这三种不同生物在结构组成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回答:他们都是由细胞组成。教师设疑导入新课: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组成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和形态相同吗?
教师提问:要研究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最好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使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各种不同生物的细胞。
请同学们回顾初中所学显微镜的知识。讨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教师提问:在使用显微镜时,为了更好地观察对象,常需要使用高倍镜观察,如何使用高倍镜呢? 学生讨论。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具体方法: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动装片使需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若视野较暗,可调节聚光镜和反光镜。并归纳如下: 低倍镜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聚光镜和反光镜。
教师提问:使用显微镜观察有关组织细胞时,常需先将有关生物组织细胞制作成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如何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呢? 学生讨论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1.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制片
(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2)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3)用镊子轻轻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有气泡。3.染色
(1)把一滴稀释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3.把牙签上附着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4.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水滴上,避免有气泡。
5.把一滴稀释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学生实验:(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绘图。(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绘图。
(3)观察人的骨组织、肌肉和神经组织的永久玻片标本并绘图。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意指导撕取洋葱鳞片叶内侧的表皮。
教师活动:学生结束实验观察后选几位学生谈实验操作体会及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设置下列讨论题: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与用低倍镜观察相比较,视野的大小、明亮、视野中细胞数、细胞图像大小有何变化?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
(3)换用高倍镜观察时,是否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 教师适当启发,组织学生讨论后归纳:(1)高倍镜视野变小、变暗,细胞数变少,细胞图像变大。
(2)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3)不需要。用高倍镜观察,只需使用细准焦螺旋微调即可。
教师活动:选择几位学生所绘细胞图进行展示,并请相应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教师提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呈近似长方形的格子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呈不规则的圆形。
学生活动:观察教材P29图35几种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设计:教师出示一只鸡蛋,从鸡蛋钝端除去部分卵壳,弄破卵壳膜,使卵白和卵黄流到一个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并说明:一只鸡蛋并不是一个卵细胞,鸡卵细胞只是由胚盘、卵黄和包在卵黄外面的卵黄膜构成。卵白和卵壳及卵壳膜起保护卵的作用,但不是卵细胞的组成部分。鸟类的卵细胞形态呈圆形,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教师提问:
(1)举例说明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形态是否相同。(2)举例说明同一生物体内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是否相同。(3)举例说明人体内的不同组织细胞的功能是否相同。学生讨论回答:
(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或其他细胞)及细菌细胞大小和形态不相同(其他合理回答也可以)。
(2)人体内的肌肉组织细胞、骨细胞、神经组织和口腔上皮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不同。
(3)人体内的肌肉组织细胞具有收缩运动功能,神经组织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功能,口腔上皮细胞覆盖在口腔表面,起保护作用。不同组织细胞的功能不同,其形态、大小也不同。
课堂小结
人体内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与氧气接触,起运输氧气的作用;神经细胞具有很多突起,有利于神经兴奋的传导;肌肉细胞呈纺锤形,与肌肉组织收缩运动功能相适应。
板书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细胞发现细胞学说建立补充完善
二、研究工具——显微镜
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现代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方法与步骤:
(1)全班学生3~4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一名召集人。
(2)各组成员分工,分别利用网络、图书、报纸、杂志、影像资料等多种途径收集显微技术的发展及其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识别危险化学用品的标志,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掌握过滤、蒸发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组实验、整理反思等方式,锻炼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验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安全无小事以及化学的环境友好思想。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安全问题、良好的实验操作 难点:良好的实验操作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金刚石、石墨、C60 介绍:组成元素都是碳,但性质却各异。
比如,C60的特性1.延展性比钢强100倍 ;2.能导电,导电性比铜强,重量只有铜的六分之一
回顾历史:C60的发现和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取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为小朋友制一个氢气球
创设情境:1.实验时发现稀硫酸用完了,如何正确稀释浓硫酸;2.稀释过程中不小心把少量浓硫酸滴在手上,怎么办
展示:制备氢气的实验改进措施——增加一个带小孔的塑料隔板
进一步引导提出:做实验时药品的“按需取用”和“最少量”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对产生的氢气进行综合利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展示:实验装置
提问引导:1.可燃性气体使用的注意事项;2.实验开始时,先通H2一会儿再加热的原因;3.为何装有CuO的试管口需稍微向下倾斜;4.酒精灯的使用5.试管为何要预热
归纳强调:1.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2.确保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展示:氯酸钾制氧气的错误实验装置
创设情境:有同学想用H2O2分解的方法制备氧气,希望回收利用上述实验中的二氧化锰,如何分离提纯
提问引导: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原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归纳小结:分离提纯时,常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先考虑物理方法,后考虑化学方法;体现简单易操作原则
实例分析:如何从实验残留固体中分离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教师巡视,指导,实时拍照
ppt展示所拍的照片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2、学习恰当地勾画出人与自行车的比例。
3、培养观察力。
【活动准备】
1、图片-骑自行车的人
2、范画,油画棒,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观察骑自行车的人的及自行车的结构。
出示图片,讨论:
自行车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人骑在自行车上是什么样的?
2、教师范画一遍,幼儿观察。
出示范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范画一遍:
画的时候先画出自行车,接着画出骑在自行车上的人,画完后,还可以在马路旁添画些树、楼房等。
3、幼儿作画,教师辅导。
提醒幼儿注意,人与自行车的正确比例,根据自行车的不同,启发幼儿画出不同的人物。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讨论:我们找找哪一辆自行车最好看,最稳,骑上去不会倒?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促使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
2、培养幼儿互助、友爱、勇敢、合作的品质及能力。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幼儿分两组,每组一辆小三轮自行车,用彩色纸装扮一下,看哪组的自行车漂亮。
2、绕障碍骑车:在活动场地上有间隔地放置一些皮球或画一些标志(动物图案等),幼儿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骑车绕过障碍。在每个幼儿掌握了要求、骑车基本熟练后,可开展小组比赛,看哪组骑得好又快。
3、合作推车比赛:每组两个幼儿,一个坐车握把、脚放在踏板上但不准驱动;另一个在后面推动小车,二人合作,比赛哪组骑得好且快。根据情况交换角色。
【活动建议】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要勇敢。
2、可以骑、推相结合,也可以三人一组(一人骑、两人在后推)展开比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彩笔、各种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示故事。同学们,今天是快乐的 ,老师祝愿同学们节日快乐!在我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时,花果山圣地也早已是一派节日喜庆的气氛。
【六一节到了,猴山上张灯结彩, 小猴们享受着节日的快乐。猴王给小猴们做了三块他们爱吃的饼。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一只小猴贝贝一块。第二只小猴佳佳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丁丁急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第三只小猴丁丁三块。贝贝、佳佳见了,连忙说:“猴爷爷,不公平,不公平,我们要分得和丁丁的同样多。”】
“同学们,猴王真的分得不公平吗?”
二、动手操作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猜想一下猴王分得公平吗?为什么公平?我们平常怎样去做?让我们也来分分看。请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张长方形纸片,共同来分一分,并完成操作报告(课件出示操作报告)。请小组长分工一下,明确记录的同学。
任选一小组的同学台前展示实验报告,并汇报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 板书:14 = 28 = 312
2.组织讨论。
(1)通过操作我们发现三只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相等关系。那么,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2)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34 = 68 = 912 。
3.引入新课:黑板上二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分数的大小不变。
虽然他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是它们的大小却不变。那么他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有规律吗?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这个变化规律。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请每组拿出探究报告,任意选择黑板上的二组相等分数中的一组,共同讨论、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1.课件出示探究报告。
2.分组汇报,归纳性质。
(1) 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选择一组学生根据探究报告,到黑板上边说边用箭头表示出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同时乘上 相同的数)
(2)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除以 )
(3)有与这一组探究的分数不一样的吗?你们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4)综合刚才的探究,你发现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这叫做 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
对这句话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补充“零除外”)
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红笔板书:零除外)
(5)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你认为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为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教师则根据学生回答,在相应的字下面点上着重号。
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3、智慧眼 (下列的式子是否正确?为什么?)
(1) 35 =3×25 =65 (生: 35 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同时乘以2,分数的大小改变。)
(2)512 =5÷512÷6 =12 (生:512 的分子除以5,分母除以6,除数的大小不同,分数的大小也不同)
(3)112 =1×312÷3 =34 (生:112 的分子乘以3,而分母除以3,没有同时乘以或除以,分数的大小不相等。)
(4)25 =2×x5×x =2x5x (生:x在这里代表任何数,当x=0时,分数的大小改变。)
4、示课件 讨论:现在你知道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用分数表示为?如果要五块呢?
三、回归书本,探源获知
1、 浏览课本第107-108页的内容。
2、 看了书,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3、 师生答疑。
你会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自主学习并完成例2,请二名学生说出思路。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热身房。35 = 3×( )5×( ) = 9( )
824 = 8÷( )24÷( ) = ( )3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溜冰场 在下面( )内填上合适的数。
后二题采取师生对出数的游戏形式进行,如先由教师出分子,再让学生对出分母,也可以先由学生出分母,再让教师对出分子。
3.智力冲浪 (选择你喜爱的一道题完成)
(1)、35 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多少?
(2) 1/a=7/b(a、b是自然数),当a=1,2,3,4……时,b分别等于几?
讨论:a与b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依据是什么?
(3)把6/20、70/100、45/50、1/2和4/5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分数的分母相同了,有什么作用?揭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好、用好。
五、游戏:请找找我的好朋友。
同学们,老师对你们今天的表现很满意,很想融入你们的集体,和大家做朋友,喜欢我这个大朋友吗?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条件,只要达到这个小要求,很快我们就可以成为好朋友。每位同学都把教师课前准备的分数卡片拿出来,如果你持有的分数与老师出示的分数大小一样,就请起立,你就是我的好朋友。准备好了吗?
播放 “找朋友”。
出示一张12 分数卡片。
出示一张2/3分数卡片。
还有部分同学没有成为老师的好朋友,你们希望老师出示一个什么分数?
老师今天真高兴,因为在快乐的节日里认识了仓小这么多快乐的好朋友!感谢大家精彩的配合,同学们再见!
“找朋友”歌曲声中教师和学生相互道别。
附:
操 作 报 告
我们小组将三张大小 的长方形纸都看作是 ,分别作如下操作:
平均分成几 份 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几 份 分数表示为
第一张
第二张
第三张
通过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我们发现这三个分数 。
汇报人:
月 日
操 作 报 告
我们小组将三张大小 的长方形纸都看作是 ,分别作如下操作:
平均分成几 份 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几 份 分数表示为
第一张
第二张
第三张
通过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我们发现这三个分数 。
汇报人:
20 月 日
探 究 报 告
我们小组研究的一组分数是
(1)从左往右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发现的变化规律是 。
(2)从右往左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发现的变化规律是 。
汇报人:
【自行车基本教学教案】推荐阅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07-19
自行车经典标语07-12
自行车广告语10-18
自行车店服务标准06-16
自行车趣味比赛活动方案07-25
自行车安全责任书09-16
骑自行车作文400字09-24
学自行车日记500字10-01
公共自行车统计表10-07
自行车安全保证书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