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教学的一点体会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诗文诵读教学的一点体会(精选15篇)

古诗文诵读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1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灿烂的中华文化因古诗文千古流传。中华古诗文是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宝库永恒的亮点。

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古诗文诵读兴趣”的几点做法:

(1)开展竞赛,激发热情。诵读课上,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擂台赛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例如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描写山水花鸟的诗句、描写友情读书的诗句、描写爱国立志的诗句等;可以是诗句接龙,你说上句我对下句。例如:我在《木兰诗》的教学中,我采用男女生擂台赛的形式,以“梁山好汉挑战巾帼英雄”为主题,男女生比赛谁背得快,背得准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在教学《出师表》时,因为文章比较长,我采用段落接龙,一人背一段的形式。

(2)课前五分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五分钟古诗文诵读”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写作仿写,学以致用。学生平时积累了,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引用仿写古诗文,引导他们学以致用。例如“夜里挑灯看书,梦回开学之初。整日与友聊八卦,又有几时念过书,今日悔当初。背完语数历英,抬头又见地生。了却题目无数卷,回家不安如蚊叮。可怜做学生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

古诗文诵读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2

在教改实践中,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古诗文教学的情况,不难发现现有的教学存在不足:

一、现行的“以讲为主”的高中古诗文教学——应该承认,“以讲为主”是当前高中古诗文教学的主要模式———弊端很多。 它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违背教学规律;它急功近利,只以高考和应试为目标; 它否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极大地影响学生自学能力与探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它脱离社会对学生素质的实际需要,使学生除了应试能力所得寥寥。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变“教读”为“讲读”。“教读”与“讲读”一字之差,否定了教师“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在于“教学生会读”(这是教师在课堂上 “辅导”功能的重要方面),而不能以教师过多的“讲”挤占学生的“读”。 高中古诗文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自学、讨论,教师辅导式教法。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讲,意义是深远的。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直接接触课文并利用课内外相关资料克服困难,逐步熟悉课文、理解和掌握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思维品质都会得到切实的训练并潜滋暗长。讨论,是自学过程中的要素。自学中不懂而且课内外资料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要问懂的同学,问比自己强的同学,乃至问老师;老师还可以就重点问题或较多同学自学中碰到的问题组织同学们进行集中而充分的讨论。讨论,就要发表意见,就要阐述观点和依据,有不同意见甚至还要通过争论来辨明正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为活跃,不仅会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而且会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得到提高。辅导,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根据学生自学、讨论的情况和需要进行的辅导,是为了把学生的自学和讨论引向深入和提到高级的程度,从而使学生在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更充分的锻炼。

二、当前中学的古诗文教学淡化了对学生古文功底的基础作用,弱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古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立人处世的根基;书写着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感,民族情感的滋养,是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阐述了精辟深刻的哲理,为学生的成长指引着正确的航向;同时,还高扬着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学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新课改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创新性的提法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把古诗文教学摆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课程目标、教材编排、课文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紧紧围绕学生的人文培养,下大力气进行全面调整, 找回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三、教师热衷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展示,用“看”取代了“读”与“背”。

古诗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机械记忆力强的特点,强调熟读和背诵。好处是,首先让学生记住课文全部,利于积淀感悟、学以致用;其次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再次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范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要素。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在短时间内落实字词的读音,还能在句读的处理中初步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声音的轻重、停顿,语气的舒缓、抑扬,甚至情态、动作的变化, 充分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能把学生带入作品所营造的境界之中,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震荡,与作家跨越时空进行情感交流。用教师的有情的范读带动学生有思自读,最终完成学生有悟的背诵。

我们所强调的“背诵”,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伴之以理解、领悟、吸纳的一个过程,而绝不是“死记硬背”或“背滑句”。这正如新编试验教材中所指出的: “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以学习文言词语为例,通过背诵,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也就都记住了;记得越多,越能触类旁通。还应该指出,古诗文名篇多是文质兼美的传世佳作,前人学习的实践证明,除了在理解基础上的牢固背诵,是很难从其中学到什么东西的。这就要求在古诗文教学中,一定要把背诵放在首要位置。背诵对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帮助。 不仅课本上的古诗文要全部背诵,而且课外还要组织学生大量背诵优秀诗文,这样持之以恒,就能形成良好的语文根基,让学生一生受益无穷。但是,重视熟读与背诵,绝不意味着要放弃理解。尤其是在诗词教学中,绝不能单纯走文字训练、诠释词语之路,而应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提升到用心灵去触摸诗词的意象,用顿悟去感受诗词的意境,用联想去创造新形象的境界,从而实现和诗人的心灵沟通,获得美的享受,提升境界滋养心灵。

我们的古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能从中得到滋养。这其中包括情感体验, 也包括语言学习。要想这两点很好地合二为一,我们必须做到方法与审美的有机结合、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课标中的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摘要:古诗词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地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于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3

关键词:古诗教学 认知 理解 评价 创造

去年11月底笔者代表学校参加了桓台县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并在本次活动中获得了优质课一等奖。本次优质课评选,参赛课题大多为古代诗歌,我们这一组的课题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拿到这个课题笔者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平时对古代诗歌的教学,大多停留在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译一译的浅层面上,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分析,诗中意象的把握,以及诗人情感的理解,凝练、含蓄的诗歌语言的欣赏都很肤浅,甚至有时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却依然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对古诗的教学始终有一种挫败感。但冷静下来思考这个课题,笔者发现:组织者也正是源于以上的现状,想以这次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为契机,让语文教师们反观自己目前古诗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总结,已达到引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涵泳、鉴赏古诗的能力的目的。

有了这种顿悟,笔者不再茫然。备课前笔者查阅了许多与杜甫、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关的资料,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曾播出的一期有关杜甫的节目《唐诗的故事——杜甫篇·草堂之谜》,对笔者启发很大,让笔者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于是就从杜甫草堂入手,设计了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整堂课在学生们对杜甫的悠悠情思中展开,又在与诗人、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中结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时候,古诗赏析是一种敷衍式的,被动地赏析,是一种情感与智慧双重缺席的赏析。这种赏析是低效的,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我们要学会沉静下来赏析古典诗歌,努力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去体验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痛苦、欢悦。因此,上这节课笔者想到了如何给学生赏析古典诗歌寻找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一、以朗读教学达到认知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赏析古诗的第一步,往往是朗读吟诵,体味古诗所传达的音韵美,初步感知古诗。诗歌语言以凝练、含蓄、意象丰富、跳跃性强为特质,特别是古诗更讲究平仄、押韵,强调音韵的和谐、悦耳,节奏的强弱、变化,读来往往琅琅上口,余音绕梁。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小节“号、茅、郊、梢、坳”全都押“ao”韵;第四小节“间、颜、山”押“an”韵,“屋、足”转“u”韵,音调和谐,富于音乐的美感,因此赏析这首诗,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涵泳、体味这首诗语言所传达出的音乐美。这堂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合作读、个别读、齐声读等多种形式来感知,并力求通过教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范读引领学生以声传情,用自己投入、激情的朗读来探查诗人的情感世界,达到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目的,获得自己本真的、原生态的对诗歌文本的理解。

当然,朗读教学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而非课前预习时,或上课的开端部分进行。这节课笔者也是将朗读吟诵穿插在整节课当中,课堂上始终有师生吟诵的声音响起。这节课上完,感到学生对古诗的朗读产生了新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过去干巴巴的阅读上,懂得了运用声音的变化,感情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这也就达到了认知性赏析诗歌的目的,其实这也是赏析古典诗歌的第一步,这一步训练扎实了,对以下几个层面的提升会大有益处。

二、以诗意探究、背景引入达到理解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教学的第二步,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诗意上。这是一首叙事诗,学生对诗意的把握比较容易,课堂上采用让学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复述大意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补充杜甫其人及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春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不料,两年后的一个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这场暴风雨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为国为民忧思。诗人总是这样推己及人,使自己从来都被苦难压扁的目光撑出一片树荫,苦苦地去为别人遮雨。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穿越历史的时空,这一千二百年前的百姓的哭声犹在耳际。宋代诗人黄山谷写杜甫:“醉里眉攒万国愁”,后人评此句:“状尽子美平生矣”;闻一多《杜甫》中写道:“他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196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次年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其中一位就是杜甫,他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上述背景资料的引入,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对这首诗在理解性赏析的层面上,对文本作深入的探究。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与这首诗相关的资料为佐证,进一步探究这首诗的丰富的意蕴。从课堂效果看,较好地达到了对学生情感熏陶的目的。

三、以品析语言达到评价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对诗歌文本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赏析,会使学生在细节上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的内涵。这节课上,教者首先抓住几个关键词语,例如“卷”、“铁”引导学生分析,采用词语置换法,看能否换成“吹、刮”或“石”?其次引导学生揣摩“怒号”、“雨脚如麻”等词语的表达效果,展开想象设想这种情境。抓住含义丰富的词语赏析:诗人“叹息”什么?“长夜”一语双关,引导学生分析。抓住情感复杂、丰富的语句:最后一节,怎样读出情韵?让学生反复试读、揣摩诗人复杂的情感。教师再适时抛出问题:①“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当时杜甫只有49岁,“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②“盗贼”怎样理解为好?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诗为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关键词句的品析,往往能加深学生对诗歌意蕴的理解,再适时地引入学生熟悉的相关佐证,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时可引入杜甫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细节刻画,杜甫虽只有49岁,但因为他站在唐朝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怎能不早早愁白了头?

这一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句,来达到评价性阅读的层面,使学生理解承载诗人的感情的载体是语言,通过语言的鉴赏分析,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言外的韵味。

四、以立足本诗的拓展达到创造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赏析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地运用,把本节课所感悟、发现的这首诗以及诗人杜甫,经过自身的情感熏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才真正理解了这首诗以及诗人。非常喜欢读著名作家梁衡的一些写历史文化名人的散文,如《乱世中的美神》、《把栏杆拍遍》等,作者以自己独特的对李清照、辛弃疾的情感,试图抵达诗人的内心世界,探究诗人以及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剖析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我们读者对这些名垂千古的诗人有了更质感的认识,仿佛我们就在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他们的一声叹息,也会触动我们的情思。

这一环节笔者设计了立足文本进行拓展的开放性思维、写作训练:假如让你充当杜甫草堂的导游员,你将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位光照千秋的伟大诗人?试写一段介绍杜甫草堂,寄寓自己情感的解说词。教师引入《草堂情思》: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通过思维的碰撞,不少学生当堂完成了对杜甫其人以及这首诗认识的提升,因此写出了不少佳作,交流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使整节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自杜甫草堂始,至草堂情思终。二是以期让学生在创造性阅读的层面上,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数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4

新疆兵团农六师奇台农场一一零社区学校 赵 欣

数学是一门细致精密的科学,在自然科学的领域中应用极广,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学好数学,不但对发展自然科学将起重大作用,而且对我国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也有深刻的 意义。

表面看来,数学是数学符号的堆积和图形的变换,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实际上,它却是一种饶有趣味性饱含科学性的学问,只要师生共同坚持下去,深入进去,教学双方都会感到其乐无穷,但是,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必须内外结合,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永远忠诚和热爱自己的事业,时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表现在数字符号的正确性,几何图形的严格性和运算过程的缜密性上,一是一、二是

二、方是方、圆是圆;对是对、错是错,不许有半点虚假和含混,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课上课下,说话办事,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切忌做“差不多先生”,无论何时何地,决不说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的话,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的“风度”,没有这种“风度”,是很难教好学生的。

抓紧抓好课堂教学是保证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所以,课堂教学的好坏,主要决定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如果我们“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上课不断讲错例题,课下不能解答学生的问题,既丢失教师的个人威信,又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我们对学生不够了解,对教材缺乏理解,“临阵磨枪”,盲目教学,就会效果不好,收获很少,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数学教师必须在平时不断进修业务,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要精心备课,认真考虑学生程度、教材分量,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

虽然是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同,天赋各异,对同一堂课的教学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态度自然、表情轻松的,是理解了;目光呆滞、愁眉苦脸的是没有听懂,东张西望,心猿意马的,是思想开小差了,当教师的,就必须鼓励和巩固已理解的学生,吸引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帮助和指导尚未听懂的学生、实现面面俱到,以期齐头并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的深入,学生必然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成绩好,越学兴趣越高,有的学生成绩差,越学兴趣越低,这种情况在数学课程中跟更为严重,必须引起教师重视,经常加以区别对待、对学习好,感到“吃不饱”的学生,应当“添菜加饭”,要求他们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证;对学习差,感到“吃不掉”的学生,应当“拉一把,推一下,加强课堂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教材,掌握知识达到应有的水平。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5

嵇宗岚 徐 琴(江苏省高邮市武安初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社会进步了,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口语交际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使之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的指导思想,这在以前的教学大纲中是没有如此明确的。同以前的课本相比,现在苏教版的课本上增加了口语交际课。然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下,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刚入初中时高举着的小手消失了,抬头直视的目光不见了,大家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记着,偶有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或是憋老半天,涨红了脸,也说不上几句话,即使说出来的话,也语无伦次。回答问题都有难度,还怎么交流?究其原因是怕,怕答错了老师笑,怕答错了同学笑。如果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情况就不会这样。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的产物,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和关爱学,平等待人,让学生畅所欲言,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即使说错了也要以表扬为主,渐渐的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答问题时声音大了,师生交流也就没有障碍了。

二、要选择恰当的话题

苏教版的课本中每册书都有3课时训练,里面有相关作业、话题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如:1:打电话给电视台,要求点播一首歌祝贺母亲40岁生日。2:星期天,你想邀请一位同学参观航天展览。电话联系时,他说因为学习忙不想去。你努力说服他,让他同意一道去看展览。3:你正在为“希望工程”募捐,面对的是马路上的行人。4:举办一次对话式的主题班会,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由主持人和嘉宾展开对话,其他同学也可以一边听一边插话。这些话题的设置,既可巩固并提高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效果,又可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因为选取的材料为学生所熟悉,使学生有了共同的知识背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沟通的愿望和“一吐为快”的冲动。话题也可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业余生活中选取,这些方面的交际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学生往往有话可说,愿意交流。话题还可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取,这些内容为大家所关注,街头巷议较多,学生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此为话题,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交流讨论的热潮。总之,话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否则就会影响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三、话题要循序渐进

口语练习要从易到难。刚开始我让学生回去看电视、听录音,然后整理成发言稿,一句两句都行,只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渐渐地给他们较简单的话题,然后是难一点的话题。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慢慢提高了。

四、要创设交际情境

课堂上话题式的口语交际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原生态的自然的言语交际活动,它缺少激发学生思维的环境和动力。因此,要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然而然地进行口头交流,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使学生思想上暂时“忘却”自己所置身的课堂,步入教学指向的交际情境中。因为只有生动、逼真的极富感染力的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情境的创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世界,也可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调动,还可以运用环境营造、角色表演、音乐渲染、图片展式、录像或多媒体呈现、道具或实物陈设等方式来创造口交际情境。

五、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

有了话题,让学生当场发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我一般是当着家庭作业提前布置,让学生准备书面材料,在家里充分练习,这样即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话可说。

六、要交给学生交际的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要达到此目标,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一步。我们教师应告诉学生“听什么”、“为什么要听”、“怎样听”,只有听清楚、听明白了,才能逐步理解对方说话的要义。接着要教会学生“表达”,要训练学生如何把要讲的话表达清楚,如何迅速地打动听者。这里除了在说的内容上要加以指导外,在说的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也要多多点拨。最后也别忘了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以增强表达效果。

七、要及时评价反馈

要保证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评价与反馈工作。这既可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除了阶段性评价之外,还应重视教学中的即时性评价。因为这样做,可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倾听、表达和应对,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而评价主要着重于语言是否清楚、连贯,方式是否良好。对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求全责备,应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改善提高。我们一般是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随机请学生答题,当场点拨,当场评价。

八、要请家长配合

家长普遍认为子女考试考好了就行,子女回到家就是写作业,说话就是浪费时间,因此许多学生在家里与家长很少交流,与邻居更是无话可说。我们就给家长布置任务,告诉家长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并且安排子女到亲戚或邻居家传传话,借借东西,给子女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后来有不少家长反映他们的子女懂事了,见到人知道打招呼,他们的脸上有光了。

以上几点,就是我们口语教学的体会。我们相信,如果注意了以上几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

对做好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 篇6

听了周主任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些体会。

一、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们只有把你当作了他们的知心朋友,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他们才会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现在的学生喜欢有丰富阅历的、有广博知识的,晓知一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学时事、体育名人的教师;喜欢的是能言善辩、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能在课余与之讨论的老师。

二、做一名学生敬服的老师。

1.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

2.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

教师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

3.具备多种能力。

教师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

三、做一名能力超强的老师。

1.树立良好的班风。重视思想工作是教师做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老师可以利用班队会、座谈会、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此来增强教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加之班主任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乐学习。

3.制定适宜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教师要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4.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教学独立主格结构的一点体会 篇7

一、宾语补足语是学生们已学过的、比较熟悉的语

法项目, 是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等形式做一些动词宾语的补足语, 补充说明宾语的性质、特征等情况。例如:

1.We elected ZhangHua our mornitor.

2.You should keep the classroom clean every day.

3.He always leaves the light on when he leaves.

4.The maths teacher held a ruler under the arm and entered the classroom.

5.The student asked his teacher to tell him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6.We often hear her sing the popular song in the afternoon.

7.I heard her singing the popular song when I passed her room.

8.I heard the popular song sung by her when I passed her room.

二、With复合结构可以理解为上述的名词、形容

词、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等做介词with的宾语补足语, 补充说明其性质特征等情况。例如:

1.With the old man/him our guide, we found the village easily.

2.With the door closed, she is studying carefully.

3.With the light on/off, he went out of the office to play chess.

4.With a ruler under his arm, the maths teacher walked into the classroom.

5.With much work to do, the headmaster can’t go home this weekend.

6.With the Party leading, China becomes stronger and more beautiful.

7.With all the task completed, they left the company happily.

三、将with复合结构中的with去掉, 就可变成独立主格结构。

若with的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宾格需将其变为主格, 若with的宾语是可数名词的单数形式, 需将不定冠词去掉。

1.The old man/He our guide, we found the village easily.

2.The door closed, she is studying carefully in study.

3.The light on/off, he went out of the office to play chess.

4.Ruler under his arm, the maths teacher entered the classroom.

5.Much work to do, the headmaster can’t go home this weekend.

6.The Party leading,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7.All the task completed, they left the company happily.

由此可以看出独立主格结构是独立的主语和上述各类形式的组合结构。它和句子主语不发生主谓或动宾关系, 单独存在, 但它前面有自己的逻辑主语, 不能构成句子, 是短语作状语。实际上是主语后面直接跟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分词等形式补充说明主语的性质特征等, 理解为主语补足语更为直观、易懂。

四、独立主格结构与独立成分、分词作状语的比较。

在利用上述方法认识独立主格结构的形式和内涵后, 还需进一步地同分词作状语、独立成分作比较, 达到深化、透彻理解的目的。

(一) 分词作状语, 其逻辑主语必须是句子的主语, 并且有一定的联系。

若和主语构成主谓关系就用现在分词, 若构成动宾关系就要用过去分词。例如:

1. Following the teacher, all the students went into the Great Hall.

2. Followed by the teacher, all the students went into the Great Hall.

3. Seeing her mother, the girl burst into tears.

4. Seen from the tall building, our village looks more beautiful.

5. Heating to 100℃, we can change water into gas.

6. Heated to 100℃, water can be changed into gas.

(二) 独立主格结构和句子的主语不发生主谓或动宾关系, 但它有自己的逻辑主语。

现在比较下面的例句:

1. Being ill, she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2. She being ill, her mother took her to the hospital.

3. Being late, she didn’t dare to enter the classroom.

4. He being late again, the headteacher was very angry.

5. Bitten by the dog, he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 at once.

6. He bitten by the dog, his friends sent him to the hospital at once.

7. Questioned by the teacher, he didn’t know what to say.

8. He questioned by the teacher, his deskmate helpedhim to answer.

以上1.3.5.7.句是分词作状语, 其中1.3.句中分词和主语构成逻辑上的主谓关系, 因此用了现在分词;5.7.句中分词和主语构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 因此用了过去分词。2.4.6.8.句是独立主格结构, 两部分都各有自己的主语。其中2.4.句中的-ing形式和它前面的逻辑主语构成主谓关系;6.8.句中的-ed形式和它前面的逻辑主语构成动宾关系。显然, 分词作状语时, 分词所在的短语没有主语, 它的逻辑主语就是句子的主语;而独立主格结构中, 分词所在的短语有自己的逻辑主语, 句子也有自己的主语。

(三) 独立成分在句中作插入语。

它前面没有自己的逻辑主语, 也不和后面句子的主语发生逻辑上的主谓或动宾关系, 它上下或前后都没有依附关系, 单独存在, 所以称为独立成分。常见的独立成分如下:

Generally speaking, Honestly speaking, Frankly speaking, Judging from...

Considering everything, To tell you the truth, To make things worse...例句:

(1) Honestly speaking, your composition isn’t written well.

(2) Considering everything, the work is well done.

试做下面的题目:

(1) ______, he didn’t attend the party with his friends.

(2) ______, his friends didn’t ask him to attend the party.

(3) ______made him not attend the party last weekend.

(4) ______, he is too tired to attend the party.

A.Judging from his lookB.He being tired

C.Being tiredD.His being tired

(5) ______, he felt satisfied with it and smiled.

(6) ______, his parents felt satisfied and smiled.

(7) ______made all the people present surprised.

(8) ______, his spoken English is fluent.

A.Speaking English fluently

B.He speaking English fluently

C.Generally speaking

D.His speaking English fluently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8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韵味意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71-01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诵读教学占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份量偏低,且古诗词诵读却被排斥在中考之外。以致古诗词诵读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

古诗词诵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特色之一。初中教学涉及的古诗词,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具有语言精炼、哲理深刻、启迪思维等特点。学习古诗词诵读,可以开拓学生眼界、提高修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古诗词基础。诵读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启迪思维,准确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情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古诗词教学强调诵读,就是要提倡一面读、一面诵,边读边诵。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学习一篇古诗词时,如果只是看,即使看几遍也不一定记得住,而如果引入声音教学,让学生边读边诵,反复诵读,很快就把这首古诗词记住了。学生一旦对所学古诗词倒背如流,将蕴含在古诗词中的词语、佳句、韵律等装进了自己的头脑中,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成绩必将大大提高。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诗词诵读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在于它把声、形、意熔为一体,使教学更加生动丰富。如何更好的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呢?

一、明确古诗词诵读的教学目标

在制订学期、学年教学目标时,备课组把古诗词诵读列入教学内容,确立每周二首,一学期40首,3年200首的教学目标。采取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布置作业,安排集体讨论等方法,同时,把一学期40首古诗词默写,纳入单元、期初、期中、期末测试试题内容。在集体备课时,针对古诗词诵读教学,注重探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重点、难点、疑点;落实课堂诵读与课后学生自读的措施,同时,利用青年教师熟悉计算机的特点,鼓励青年教师制作古诗词诵读课件,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用于课堂诵读教学,追求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参与诵读的兴趣。

二、形成语文古诗词诵读的二步教学法

即:以“读”为本,追求“精”的效果,围绕通读课文、精读积累二个环节展开教学。第一步,通读课文。上课时,教师先把古诗词通读一遍,认真讲解生字、难句,诗词创作背景等知识后,要求学生跟读、齐读。我要求学生诵读时要做到整齐、热烈。从而达到正确通读古诗词,初步掌握古诗词内容的教学目标。第二步,精读积累。所谓精读,就是要求学生围绕古诗词的句子、内容,带着问题进行深读、细读。同时,启发学生尽情投入,带着感情大声诵读,读出感情、引发感悟。在精读中,要善于抓住古诗词中的精彩词句反复诵读,通过诵读,达到“滚瓜烂熟”的水平,做到一提到一首古诗词,学生就会琅琅上口,熟练诵读,只有达到了这种倒背如流的地步,才能真正掌握古诗词精湛的内容,精美的写作技巧,从而把古诗词的佳句、语言熟记于心,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诵读,逐渐积累,把古诗词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为初中学生打下良好的古诗词功底和基础。

三、把“背诵”作为古诗词诵读教学的重点

古诗词诵读教学中,除了诵读之外,还要把背诵作为教学重点。初中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记忆力强的特点。在学生通读、精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必须背诵,不但要背、而且要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读和背同样重要。读就是: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掌握语调、停顿,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品味语言的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背就是:学生从“要我背”转向“我要背”,通过引导,使学生自觉背诵、喜欢背诵。由于古诗词背诵一般都是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背诵环境。我在布置诵读作业时,常常诱导学生到学校的池塘、花丛、亭廊边上背诵,可以达到背诵课文和触景生情的双重效果。培养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感觉。一个语文老师,置身于这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学习氛围中,感到万分欣慰,久而久之,营造了浓厚的古诗词学习气氛,陶醉了学生的身心,成为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独特一景。

四、开设古代诗词鉴赏课

古诗文诵读心得体会 篇9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从《诗经》到诸子散文,从唐诗宋词到元曲

无一不蕴涵着丰富的哲理,高远境界.时间是宝贵的,我们的古人就非常珍惜时间,同时告

诫人们“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这些千古名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鲁迅先生就把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而我们个别青少年整天沉溺虚拟网络世界,荒废

学业,一事无成。如果你们读了这些古诗文,有很多的人会受到启迪和教育,从此珍惜时间,发奋读书。是啊!通过经典诵读,你会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味到

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你会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领略古人的豪迈气概。又

会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体会到清新婉约的韵味。爱上经典诵读吧!

你会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领略到塞外奇特的大漠风光。会从“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中体味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壮志豪情,还会激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强烈的爱国之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先进技

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

对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的知识点又散有多,它的理论又深又广,所以在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都有自己的特色,探究出适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如何提高化学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我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并且向学生传递一种观念,那就是,其实化学很简单。让他们知道,化学不仅仅是一些枯燥的符号,她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自己愿意努力,你就可以学的很好!

化学学科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对课堂知识讲授具有很好的补充性。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趣味实验,滴水生火,吹起生火。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对于教师所教授课程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做好课前准备,师生有的放矢

要想创造高效的课堂,就要充分利用好堂课的分分秒秒,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课前的预习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不能因为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我们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学生同样也应充分做好课程的预习任务,在预习时要多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带着对课程的初步了解,带着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在听课时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认知学习的课堂自然就是高效的。

三、师生积极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要想高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适当的激励,可以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通过分组教学和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共同进步,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可激趣的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因素,课堂中插入多媒体等手段,改变学习形式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做好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化学有很多要记的东西,常回顾,反复记忆才能掌握好。化学的知识点多,需要学生勤总结,善思考。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这样做题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的充分课堂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高效。

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篇11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也就是培养学生一看到书面语言,就能理解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体地说,学生读课文以后,能如见其人、如识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经其事,并能明其理、通其心、感其情。因此阅读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又要让学生明确语文基础知识要点,还要兼顾闻读习惯的培养等。所以说,阅读教学具有明显的多重性,要提高阅读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学习《高尔基的童年》这篇短文时,说“高尔基从小喜欢读书,他是怎样和书交上朋友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这样就不能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兴趣,相反,如果说:“小朋友,俄国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叫高尔基,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法上学,只好一边干活赚钱,一边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童年时是怎样和书交上朋友的?”显然,后者更能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因为儿童除了具有阅读的自我需要心理,还受好奇心、求知欲、心境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著名作家”“穷”,没进学校“却读了很多很多书”,引发了他们好奇的探究心理。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促进情感升华。

如教《小音乐家扬科》“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老师启发,学生想象:“在扬科看来,自然界的一切音响都会成为美妙的音乐。小虫是小提琴手,它奏出了万物争春的兴旺景象。麻雀是歌唱家,它唱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唱出了人们忙着采摘果子兴奋和喜悦的热闹场面。”

再如,写道:“第三天傍晚,扬科快要死了,扬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扬科已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写姑娘在唱歌,写村子里笛子的演奏?这是他最后一次听音乐,他临死前还在酷爱音乐,还在倾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美妙音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没忘记对音乐美的追求。他短暂的一生说明了什么?老师進而引导学生去揭示不合理的社会所造成的悲惨结局。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想使学生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老师必须为学生做出榜样,在学生面前读文章一定要读得流利、有感情,不读错字、破句,要读出不同的语调,并注意轻重缓急。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也会学着老师的语气、表情朗读的。同时,还要注意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出感情的重点词语加以讲解,并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一些词语。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刚读到这里,有不步同学偷偷的发笑,觉得小男孩滑稽好笑。于是,我就让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设身处地地想象在那“下着大雪”、“叉黑叉冷的晚上”、“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大年夜”的晚上在街上走着,原来穿的一双很大的鞋,还是她妈妈一向穿的。过马路时,有钱人一点也不同情她的可怜,还把马车赶得飞快,向她冲过来,拿小孩的生命当儿戏,以至于小女孩吓得惊慌逃命时,跑掉了鞋。就连那个小男孩也捉弄她,搞她的恶作剧。这样一讲,使学生对小女孩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心。然后,老师再用低沉、缓慢的语调,严肃沉重的语气读了这段话。由于学生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不但充满了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再也无人发笑了,而且一个个显得很沉痛。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爱看故事书,爱讲故事这一特点,我给班上订了《小学生天地》、《黄河少年》,还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借阅故事书,平时让学生读,互相讲,并利用自习时间组织故事会,每个小组推选出代表讲故事,这样既增长了学生课外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

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通过语言文字去正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有选择地读适合自己的书刊、报纸。并提出问题,通过思考,讨论予以解决,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函数极限概念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12

首先我从“无穷”这个概念讲起。什么是无穷?有人说:“天上的星星就是无穷”;也有人说:“海滩沙粒的个数就是无穷”。当一个财主问阿凡提:“你的驴身上有多少根毛?”时,聪明的阿凡提回答:“它身上的毛和你头上的毛一样多。”巧妙的回答转移了问题的实质。以上的这些论述都解释不了“无穷”这个概念。接着我给同学们讲了希尔伯特“无穷旅店”的故事;

希尔伯特假设有这么一家旅馆,他有无穷多个房间,每个自然数都是房间的号码。一位旅客来住宿,可是不巧,所有的房间都有人,旅馆已经客满。怎么办?聪明的无穷旅馆的主人却自有办法。他把房间重新安排一下:1号房的客人到2号,2号房的客人到3号,3号房的客人到4号……所有的客人都安排了新的房间,空出了1号房间给了新来的客人。所有的客人都满意了。

严重的问题来了。有一个“无穷旅游团”,他们的成员号码用完了所有的自然数。怎么办?旅店主人又有了新办法。他请1号房间的客人到2号,2号到4号,3号到6号……这样,所有的奇数号码房间都空出来了,正好安排这个无穷旅游团的成员住。

希尔伯特巧妙的运用了有限说明了无穷。我接下来给同学们讲解函数极限的定义: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无穷区间,如果y=f(x)在→∞的过程中与常数有下列的关系,任给>0(为任意小的正数)总存在一个正数,当|x|>N时

这时我们称函数y=f(x)当→∞时以常数A为极限。

这个任意小的正数是我们随意给定的常数,就像旅店主人来了新客人。而这个正数是函数极限存在时可以找到的,就像旅店主人安排客人住宿的方法。怎么去找是我们证明函数极限存在的关键。

对于函数在一点的定义我是这样介绍的: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空心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ε>0(ε为任意小的正数),总存在正数,使得对于适合不等式0<|x0-x0|<δ的一切,对应的函数值都满足不等式

那么常数A就叫做函数f(x)当f→x0时,无限地和常数A接近要多近有多近,现在我们把这种非常接近的形式量化了,这个非常小的正数同学们可以随便给,如果函数的极限存在,我就可以找到一个很小的正数,当属于x0的空心邻域时,|f(x)-A|<ε。

通过这样的讲解,同学们对高中学过的函数极限概念有了一个全面和科学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要更深一步的了解函数的极限定义我建议他们去看参考书)取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的介绍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实践体会,有不妥之处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高等数学》(上册)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我的数学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篇13

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教学都是围绕考试棒打转,教学模式都是老套的“填鸭式”,整天叫学生重复练呀背呀的,直到人人过关才让学生放学,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的变得“机械化”了,从而使得学生的智力定格在死记硬背上,大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新课程改革后,教学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它着重开发学生的素质能力,重在素质培养,让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的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出成果。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我认为,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标准应着重于“是否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上。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评估方面

随着科学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要求劳动技能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教育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是否取得一席之地,这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智力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所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应注重如下五个方面:学生参与的程度;学生兴趣的程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开发。

二、教材编排方面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我觉得旧版优点是每章节标题明白,任何人一看就知道里面要求学生学什么内容;而且帮助学生推导、归纳出公式、定理,让学生清晰明白,学生应用起来查根有据。不足的是,旧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多,学生任务重;而且知识较深,难度较大,学生掌握困难。而新人教版内容较少,降低了难度,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章节标题不明白,看目录不知道讲什么、学什么;有些公式、定理没有明确给出,而是要学生自己推导、归纳。最让学生迷惑的是,这些推导、归纳出来的公式、定理,以后解题能不能直接使用?如果能用,是不是所有自己推导、归纳出来的都可以用了?这很容易让学生走进误区。还有,我还感觉它的有些知识安排顺序不够科学。比如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先安排学“数轴”,而后才到“有理数”,而数轴表示的数就包含正数和负数两大部分,这给我们教师在讲解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所以我认为应先安排“有理数”,再安排“数轴”较妥当。

三、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开展探索同桌互助、单元组交流、个人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重点推行单元组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传递小卡互看答题情况,发言人把小组解题方法、策略描述给全班学生,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我采用团队合作形式,以8-12人为一组,将全班分为五大组。为使整个流程有条不紊,放得出又收得回,各组预先选出组长、发言人、声控员、记录员等,负责维持本组秩序,最后各组把成果展示在大卡上,用夹子挂起来让别组同学观摩、参阅,并推荐一名发言人述说解题思路。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合作探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最后让全班交流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别人的解题方法,同时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推行探究、交流、合作式的有效教学方法

古诗文诵读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14

本人于一九九四年七月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锻炼,我亲身体会到初中教师的艰辛和责任,对初中教育也有了一些体会,这里我想谈谈我对初中课堂教学的浅见。从学生来说,十五六岁是一个既没有完全成熟,也不是十分幼稚的年龄,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叛逆,如果教师给予的压力负担过重,他们会产生消极抵抗情绪,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应适当给学生减负,其 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如何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中做到高效优质,这一年多来,我尝试了一些方法,感觉比较有效。

一、以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总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走进化学世界,他们对求和领域充满着强烈的渴望,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秘。教师应抓住时机,利用学生这份热情,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第一堂课我指导学生演示了两个化学小“魔术”:“清水变牛奶”,“清水变饮料”把学生引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然后,告诉学生这其中都蕴涵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会了解化学世界之奥妙。这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

我都精神饱满,不时“眉目传情”,环顾教室四周,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调动学生,偶尔用风趣的语言来调节课堂的气氛。当个别同学稍不注意听讲,不去点名批评,而是目光注视并变化声调,便引 起了该同学的注意。天气闷热时,学生比较疲倦,甚至有些学生会悄悄拿起书来扇,这时,我没有去点名,而是说:“天气确实太热了,看来教室需要装空调了,我 得跟学校提个建议。”并做出一副认真思考状,这样一来,有这些动作的学生悄悄放下了书,其他学生也因这点“催化剂”的加入而活跃起来。

二、厚积薄发,培养能力。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扎实“双基”,更应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任何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化学实验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过程中,应先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迅速地对物质及其变化、仪器装置进行全面的观察,学会分清主次现象,指导学生捕捉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并 进行分析、综合。还要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从绪言课开始,就应有意识地指导观察。例如,加热铜绿时,除介绍用到的仪器和药品外,我指导学生着重观察

误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分析不正确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4、自学能力的培养。

讲授新课时,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教材,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给出提纲或图表,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读思结合等良好习惯。

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15

一、高职学生的英语现状

高职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普高生或对口生, 经过六、七年的英语学习, 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这对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有很大帮助。但不管是普高生还是对口生, 由于高考不考口语, 中学阶段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加上近两年高职录取分数的降低, 使得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下降。据调查, 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口语表达中都有发音不准、词汇量少、汉语思维定势等问题。

二、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口语的主要因素

(一) 中学教材与高职教材有很大不同

中学阶段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 语法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让学生在高职学习的过程中仍抓着语法点不放, 轻视口语表达, 思想上摆脱不掉中学学习模式的影响。而高职英语教材侧重于对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材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主, 实用性较强。比如在我校使用的教材里, 有如何介绍自己, 如何接、打电话, 如何订购机票, 如何邀请别人就餐等等。课文主要以对话形式为主, 偏重口头交际训练。

(二) 英语基础差带来的心理影响

高职学生英语入学水平低于本科生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基础薄弱, 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以至形成心理障碍, 对学习产生焦虑感。再加上中国学生大多性格内向, 缺乏自信, 害怕说得不好没面子挨批评, 越不说就越不会说, 长期下去, 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 教师的教学方式

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强调语言点的教学, 不重视口语教学, 除基本的课堂用语外, 教师使用口语交际的空间范围不大, 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讲英语的氛围。

(四) 语言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完备的英语环境, 以至许多学生走出英语课堂, 就很少有口语练习的机会, 自然也难以培养自觉说英语的习惯。此外,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没有口语测试这一项, 这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对口语的重视程度以及在口语训练上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语言环境的形成。

三、对口语教学的一点建议

(一)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

学生从中学英语教学模式转变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学英语不是单纯学语法, 而是要用它来进行交流, 不要顾及语法是否正确, 只要让别人听懂就行。学生刚开始说肯定会出现很多错误, 这时千万不能他说一句你纠正一句, 这样他的信心会大受打击, 就再也不敢开口说了, 我们要鼓励他多说, 不要中途打断他, 说完后给他提些建议。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 对基础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平等对待, 对内向、腼腆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和关心, 使其克服紧张、羞怯的心理障碍及对母语的依赖性。

(二) 课堂操练多样化、趣味化

口语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口语教学包括“individual work”“pair work”“group work”和“role play”等形式。这些形式的不足之处是比较单调, 不适合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 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可以采用“class work”的形式, 就是打破座位的限制, 让学生自主寻找交流的对象, 可以三三两两交流, 也可以一对一交流。比如我在讲授《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Comunication By Phone”这一课时, 让一部分学生扮成打电话的人, 而其他学生则扮成接电话的人, 自由操练, 这种操练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口语, 而且寓教于乐, 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还可定期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 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还可以在课外举办一些活动, 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名师讲座等等。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有更多说英语的机会。

(三)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

由于英语国家与我国有风俗、信仰、道德价值观、历史等文化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又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教师可以从日常对话入手, 让学生熟悉英语国家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习俗、礼仪和礼节等文化, 纠正学生由于受母语语序和本土思维方式的影响出现的表达错误。

以上是我几年来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些感触。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是一种技能。我会始终把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作为目标,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创造简单有趣的操练环境, 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逍遥游全文翻译及原文下一篇:第三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