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功人经验

2025-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考研成功人经验(精选4篇)

考研成功人经验 篇1

专面的老师基本不看你的,也不笑,挺严肃,不废话,不多说,但是不要紧张。正常答就行了。内容应该都是复试指定教材上的,跨专业的提前准备!我两道题都是考本科(这次复试的12人都是国贸本科哦,没有跨专业的)学习的记忆回答的,没有复习到相关知识。不要忽悠老师,乱扯,也不要三句话答完,没把握的稍微联系一下热点说一下,让老师感觉你不是无话可说,切忌胡乱瞎掰!比如我的第二个问,国际储备,太紧张没什么概念了,所以重点回答后半个问,结合我国实际,结合人民币应适当升值及利弊等等。我答完两道题,大概剩两三分钟。关于英面,老师太好了,一直在微笑,在引导你和你交流,所以基本没紧张,感觉很愉快。有三个老师,你面对的是主面。流程是抽一篇英语文章读两分钟,默读,(目测200词左右,专业相关),我抽到的是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很简单,读的时候就知道要问什么了,然后老师问你两三个问题,然后就是其他交流。回答不上了,冲老师抱歉的笑笑,他就个问题;没听懂问题,就说begyourpardon,老师会一字一句超慢速问你,所以不要紧张,老师真很好!主面问完后,旁边的老师提问,其中一个老师还是进一步问了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人民币升值(RMBappreciate)对进出口价格和数量的影响,这个是地道的专业词汇,appreciate不是欣赏,是升值的意思,(因为我考过BEC,所以很ok,建议同学们适当准备一下这种专业词汇)。另一个老师问我做个什么research没,我觉得这是我面试最棒的一个回答了!其实经济类基本没什么research啊(但是这么直接说no也不好啊),所以我急中生智回答了yes,Itookpartinthebrainstormofourschool(其实是学校的一个商业企划书比赛,名字叫思维盛宴)。你要相信老师听到brainstorm这个词的时候,真心是两眼发光很惊讶的,然后简单介绍一下做什么(这一部分真心是边比划边解释,因为有的词汇太专业了,说不出来,后面总算有个老师听懂了,并简单解释给其他老师听,反正老师们都点头了),最后问我在这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回答了domarketresearch。然后结束整个面试。一般是5分钟,据同学说,我进去面试的时间最久。

跨专业考研成功经验 篇2

2012年的考研已经落下帷幕,4月5日在南大软院官网上看到自己的拟录取名单后,终于送了一口气。从去年3.13(记得很清楚,中口考完的第二天)开始到今年的4.5,这一路走来,有过欢笑,有过痛苦,有过笑容,有过泪水,实在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1.专业确定

我报考的是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应用软件工程专业,说实话,当初我就下定决心要报考南京大学(应该说从高中开始南大就是我的目标),对计算机也比较有爱,不过这并不是我本来选择的报考专业。在计算机名校的世界里,南大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今年的计算机院的复试线是354),一直都是业内的领头兵,多年来的综合排名一直是名列前茅。当初特别钟情于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后来鉴于考研中旬复习效果的不理想,而且计算机也是统考,软件学院的分数要求也不太高,故当机立断在报名的时候换成了软院的工学专业(后话)——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是分开的)。这样的选择一大部分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当然也综合考虑了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专业的师资,实力。我一直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定胜天,带着这样的心态我投入到了考研的洪流中。

2.考研日程安排

我是双跨(跨校跨专业,本科为江南大学机械学院包装工程专业),所以很早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前期准备阶段我上网查询了计算机统考需要的各类专业课公共课的资料书籍,购齐了所有的资料(政治的相关资料,专业课相关的大纲资料除外)。

接下来就是复习阶段,我大致将考研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A.3月中旬---7月初

这一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在这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我做了三件事情。

一是把数学一的高数(同济五版),线性代数(紫色封面的)还有概率论(浙大那本)的课本过了一遍,对照着11年大纲,把上面所有的习题乃至例题我都有在草稿纸上演算过一遍,而且记下了重要的概念、定理(为的是后面二轮乃至三轮做准备)。数学一最好还是建议配齐各科课后的习题辅导书,用起来方便,而且解答详细,话说都考研了咱也不缺那几个钱。二是把英语的考研词汇书(俞敏洪的那本乱序绿皮书)进行了梳理,一共是50个单元的单词量,一个单元大概有8页的单词,约摸70个单词,当时背单词的时候速度比较慢大概2--3天才能背一个单元(囧!),所以直到七月初暑假的时候还差几个单元没有背完。因为一个早上不能只是背单词,另外我还坚持每天做一篇张剑的黄皮书阅读,当天做完,弄懂整篇文章,当场进行里面单词短语的强记,第二天做之前在复习一遍,感觉黄皮书的阅读比真题难多了(特别是在我边背绿皮书,边做阅读同步进行的情况下),不过黄皮书确实是最接近真题的考研阅读材料。最后是我还在这个阶段进行了英语作文的练习,早上坚持去图书馆东南边的那片草地上读一篇范文(用的是11年的黄皮书),并也是在隔天早上复习昨天作文的单词以及短语。

三是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我也进行了对专业课的复习。一共是四本专业课(数据结构45,计算机组成原理45,操作系统35,计算机网络25),专业课是09年开始才是全国统考,至今也只考了三年。专业课的知识点繁杂,而且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又十分紧密,容易混淆(40道选择,7道大题),一定要进行重复反复的复习。当时只是对着去年的计算机统考大纲把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还有一半的操作系统的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复习与记忆(并标注出了相应的难懂的知识点)。大致的留了一个印象,真的也没记住多少。

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我大致是上午8点左右到教室,然后去东南边的那片草地上早读,然后就是一个上午的英语的学习,学到大概10点半左右的时候,开始高数知道吃午饭,午饭回来后一般是不回宿舍,继续奋战高数到晚饭时间4点半左右。吃完晚饭后如果高数的某一

章某一节还没有结束,花点时间搞定。在之后就是专业课时间到晚上9点半左右。当然时间安排还是有很大的弹性的,这主要取决于自己的状态了,有时候发现下午高数复习的特别顺利,可以分出晚上两三个小时集中复习数学,延续自己的状态,效果特别好。当然每天坚持看一点数学,英语还有专业课(每天都要看,不在于多少!)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断断续续的学习只会让知识点变得陌生,所以贵在坚持!大三的时候遇到上课或者这样那样的打乱计划的事情的时候,这一点就十分重要了。

B.七月初----八月初

这一阶段我选择了回家,因为姐姐临产,我就在家呆了一个月(原本是计划着暑假不回家的,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姐姐顺利生下了外甥女,在家里陪了姐姐一个多星期后,我又回到了学校。建议家里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最好好好的把这两个月的时间利用起来,我这一个月基本上是没有看书(虽然带书回去了),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专业课复习的连续性。

C.八月初----十一月初

这是一个三个月的长周期。八月份跟着班把政治的考点梳理了一遍,任汝芬的政治班。从九月份开学开始,为了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我和隔壁班的同学一起在天鹅湖那边租了一间房,租房的好处是作息规律,而且有个一起奋斗的研友相互督促也是很重要的。我开始了数学全书的复习,一页一页、一题一题的过,跟第一轮数学的复习是一样的,搞懂每一个知识点,这期间600题也带着做。英语继续做阅读,背单词,背作文,这时候会有针对性的对绿皮书上的单词(第一轮中标注的单词)还有阅读黄皮书上的常用词进行复习。专业课从操作系统的后半段开始到计算机网络梳理完知识点后,这时候已经开学了,开始第二轮的复习(做笔记),这时候明显感觉到时间的紧迫(主要在于专业课的知识点的繁杂超出了我的预想,虽然150平均到每门课没有多少,可以说真正考到的不多,但是又不能不复习。),后来的两个月继续专业课,此时是课本加上王道的复习全书同步进行(买的课后习题辅导没有时间看了)。可能是暑假拖得时间久了,再加上又是开学,学习的效率相比上学期有很大的下降。

这是一个瓶颈期,幸运的是我挺过来了,想想那段时间每晚每晚难以入眠的煎熬还有今天成功录取的结果,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D十一月初---十二月中旬

说来惭愧,我是从十一月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网上淘的一本风中劲草还有任汝芬的序列二三四以及讲义就是我所有的政治资料。劲草上的考点强记,序列二的习题带着做,政治班准时参加,序列二建议做两遍,基本上上面涵盖了所有的考点,没事就拿出来翻翻。数学这时候开始做真题,严格的按三个小时时间做,隔天总结错题,查缺补漏;真题做完的时候,又买了李永乐的400题,400题的题目计算量特别大,三个小时是做不完的,就算做完了分数一直徘徊在110左右,当时自信心着实被打击了一番。还从网上下载了传说中的合工大五套题,个人认为这五套试卷的含金量比较高,比真题略难。这段时间英语放了一下,剩下的时间全部用于专业课复习全书的二轮复习(做王道出版的真题合集,上面错误很多,耽误了不少时间),查缺补漏。

E.十二月中旬---最后

这是最后冲刺的时候。数学把全书拿出来又过了一遍(主要是看以前的错题,查缺补漏,所以全书只看了两遍),还有真题的,400题上面的错题(这时候主要就是总结了)。英语开始第一遍真题(囧!),好在没有什么大毛病,并把真题上附带的单词及长难句那本册子过了一遍后并看了作文的黄皮书之后就上战场了。专业课开始做模拟卷,因为在看复习全书的时候上面的习题明确的指出了真题的考点,所以真题基本上都有印象,直接跳过做了几份模拟卷。说实话,专业课考试之前心里真的没有底气,当时想的是考个90分就不错了,后来成绩出来的时候只考了80(刚好达线)。政治就一个字------背,这时候的任汝芬的序列四还有肖秀

荣的四套题都上市了,没什么好说的——背!

心态调整

心态怎么说呢,及时的调整,及时的找朋友同学疏导自己的苦恼。我们又不是机器人,没必要拼了命的学习,注意劳逸结合吧!大家都懂!

复试

南大的复试还是满公正的——这是给我的第一感觉,并没有大家说的歧视外校考生的现象,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考生。

我是等初试成绩出来的时候(2.20)才开始准备复试的,复试包括笔试、机试还有最重要的面试,复试时间是3.21。笔试要考两门:软件设计、软件需求,可以说跟初始的统考科目关系不是特别紧密,总分是100(3.21下午2:00——4:00)。上机是Java程序设计(完全没学过,考前速成,3.21晚上6:30——8:30),总分50。次日的上午是面试,包括英语口语面试以及专业基础综合面试,英语面试就一个老师,首先让你自我介绍,随后就聊了一些你做过什么软件项目、你为什么考取工学硕士、你有什么样的爱好之类的话题,英语面试的时候太紧张了,一句话断断续续说了好久才说完整,不过全程老师并没有什么不耐烦的表情,总是等我回答完整后才提出下一个问题,这让我轻松了不少。专业面试一共是五个老师,我是最后一个进去的(紧张),我把准考证递给其中的一位老师看过之后,老师随即示意我坐下。当然他们知道我是跨考的,开门见山的就说我们专业特别鼓励外校的考生考本专业,而且有过招收外校考生的先例,这让我宽慰了不少,之后他们简单的问了几个关于C语言的基本问题(可能是照顾我外专业考生的身份吧)以及我的爱好(我如实回答是比较爱好日语以及打羽毛球),其中一位老师还风趣的和我进行了一段日语对话(不过只说了一句)。后来老师又问我对于软件工程的认识,因为当时对软件工程并不是十分了解,不敢过多的妄加评论,我尽力表达出一种他们收下我绝对不会后悔的感觉,表达出我对软件工程的极大兴趣,最后,老师让我在开学之初好好的学习,尽量补齐以往软件工程的本科课程,我当即向他们表达了我的决心。

最后附上初试成绩:

政治72;

英语一:61;

数学一:142;

暨大药物化学考研成功经验 篇3

从知道考研成功以后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遇到一个合适的契机来整理一下我考研的那段日子,能借此机会好好梳理一下,总结一下经验教训,着实是一个不错的事情。下面,我以过来人的身份,与你们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备考的,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关于生化

我是先看姚文宾的书,然后感觉内容较浅显,所以又看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本书,重点是看基因这块,因为暨大每年必考这块,而且出题形式较灵活(例如,今年考了干扰素,“θ”眼等)所以,这部分有必要适当拓展一下,重在理解原理,不在死记硬背。还有一点,暨大老爱考对比型的大题,这个在每章都会体现,所以需要总结,对照记忆。至于选择题,你将真题研究透彻了就好了,每年重点来回考,出现过的考点要对照课本好好看,有的考的比较细致。如果有时间精力可以适当做点练习题,但不建议做太难的,没必要。还有名词解释,这个要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复习完一章最好就总结记忆一章的名解,因为我之前一直没把这个当回事,觉得理解了就好了,后期堆到一起背有些吃力,因为这个是需要你一字一句写出来的,每题好像4分,光理解不行,得实打实的写出来,这个如果丢分了就听可惜的。还有判断题,这个我专门做了汇总,把有争议的摘出来了,看真题的时候不要完全以答案为准,答案不一定对,对于不确定的就翻书翻资料找,找到依据。至于大题,占的比重很大,必须重点对待,除了我之前说的基因是重点外,别的章节也各有出题点。关于大题的背诵,我就是看的自己的笔记,后期我就不在看书了(前提是前期看了很多遍书,什么内容对应哪里心里都有底),而是拿着笔记背诵,笔记是按章节来的,把每章的重点,考点以题目、答案形式写出来,这样重点一目了然,对应暨大的考试重点,能避免做无用功,对后期很有帮助,能节省不少时间,比翻书背诵强多了。生化笔记都是我精心写的,关于每道题的答案,我不仅参考了课本,还翻阅了很多参考书,看如何回答可以得到最多分,避免答的点不全,或是没抓到得分点。生化大题背诵笔记就足够了。有时间精力的话可以再参考别的题库。

关于有机

我全程看的是刑大本,这个无所谓,看陆涛的也行,重点是要把知识点吃透,系统的学习,个人感觉机理最重要,理解了机理,做反应式的题就简单多了,自然,机理题也不在话下了。有机最忌讳死机,因为它出题形式比较灵活,换一个基团,条件,结果有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一定要弄懂每一类反应的机理。其次,要多做练习,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检验你知识点是否吃透,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刚开始做遇到不会的很正常,做错了也没事,但一定不要放过每一道错题,一定要总结,还要反复的练习。到后期,多研究真题,我是按题型分类总结的,弄懂每一年的真题,包括有机A,有机B,药综,中药等的有机真题,每个题型也分类做好了答案,笔记,考察的知识点,解体思路。

关于英语

真题!真题!真题!我全程只做真题。关于政治

跟着肖老就好,后期不放心可以辅以徐涛的小黄书。其实,肖老就足够了。关于资料

我整理了一下,挑了一些重要的,下面列出的都是我的心血,也是精华,市面上能找到的资料我就不提了。我把对我帮助最大的,最有用的列出来。

首先是生化笔记,有名词解释的汇总,有判断题(有争议的,重点的),最重要的就是大题,详细如前面所说。我全是写在了A4纸上,有明确标页,活页,翻看方便,虽然字不是很漂亮,但也算工整,应该能看清。如果你介意别人的笔记看的不舒服的话,你也可以把我写的作为一个参考,自己写一遍,拿着自己写的背。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

真题重要,答案也很重要,千万不要亲信答案,被误导。没有一分资料敢说自己答案一点正确。我自己用的真题(后期打印了好几份,因为要重复刷嘛),写的答案和我之前买的资料的答案会有出入,遇到不确定的我都问有机老师帮忙更正了,都标注清楚了考点,你需要的话可以作为参考。这个我都是按题型将每年真题一道道更改过的,虽然不敢保证一定每道题的正确,但自认为准确性还算高。

关于电子版资料

免费赠送复试资料,不要花冤枉钱去买复试资料,就是个坑,他们卖的复试资料我有电子版的。初试的电子版资料估计你也有,可以过来挑你没有的,有用的!

江西一寝室4人全部考研成功 篇4

前不久,赣南师范学院一个寝室6名女生考上研究生的消息经赣州晚报报道后引起热议,她们所在的616寝室随后被推崇为“最牛女生寝室”。无独有偶,江西理工大学也因为一个男生寝室4名成员全部考研成功,他们所在的504寝室被同学们称之为“最牛男生寝室”。同城两所高校共同出现“最牛寝室”的`现象,不免引起众人的关注。6月18日,记者来到江西理工大学,打探这个“最牛男生寝室”究竟“牛”在何处。

“最牛男生寝室”4名一同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名叫刘国晨、胡艳平、钟荣海和王金敏。其中,刘国晨、胡艳平分别考取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而钟荣海、王金敏则分别被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录取。据介绍,4名男生均来自农村,家中经济状况都不宽裕,其中两人还有助学贷款。生活的艰辛催生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大学四年,他们分别获得过国家级、校级奖学金及各类企业奖、助学金。

从大三开始,他们便过起了“亮灯就起床, 深夜回寝室”的艰辛考研行程。然而,决定考研之前,寝室里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去年4月,当寝室里其他三人都开始选择考研时,室友王金敏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的厮杀中。见此情形,室友们纷纷找王金敏聊天,带他去踢球,听考研讲座……室友们尽一切办法帮他克服网瘾,他最终成为一个“学习狂”。

上一篇:胜利村创建市级文明村工作汇报下一篇:论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