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源管理节能案例
钢铁行业的总能源消耗已经占据到中国总能源消耗的15%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耗量,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
我国的钢铁产业迅速发展,钢铁生产量已经连续万年位居世界第一。随着钢铁生产量的不断增加,其能源消耗也随之增长。到 2010年的时候我国已经处于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作为能源消耗的重头产业,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钢铁企业的节能优化,减少钢铁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1世纪之前,我国的钢铁企业大都还没有形成节能减排的意识,很多钢铁企业把工作重点都放在了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总量上,对于能源消耗基本没有做出过高的重视。进人21 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企业更是迎来了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大环境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开足马力加大钢铁的生产总量。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能源已经占据到钢铁生产成本的 30%左右,除了保护环境节省能源之外,很多钢铁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也在不断的进行反思,反思如何进一步的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我国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的并不是很理想,很多钢铁企业的节能工作都是在不断的改建和扩建中所完成的。事实上这也给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要想在这种结构复杂、先天设计不足,后天随意变更的钢铁企业中全面科学实施节能减排谈何容易 基于此种情况,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大都面临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 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但是究竟如何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却是一筹莫展。
为了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中咨网(http:///)研究部总结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可以沿着下面几个方向开展
建立节能工作的基础
钢铁生产的各道工序必须要重视节省能源,对铁水和烧结矿等重要能源的消耗更要投以必要的重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降低钢铁生产工序中溶剂料以及零部件与耐火材料等非能源物质的单耗。众所周知,对于生产钢铁的企业来讲,影响其吨钢能源消耗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 铁钢比”。假如一个企业吨钢能耗高的话,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判断其“ 铁钢比” 就一定会高。但是,要想降低“ 铁钢比” 不是单纯依靠企业的力量就能做到的,这主要是与我国所储存的废钢资源密切相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内的很多钢铁企业都采用了扩大电炉钢比例的做法。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走精细化道理,实施精料方针,努力提高烧结矿和球团矿的品位,这样才是降低钢铁产业能源消耗的正确途径。
抓住节能工作的重点
所谓钢铁企业节能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要大力提高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生产、转换加工等环节的能源转换效率。遗憾的是,钢铁企业的能源高效转换本应该得到有效发挥的,它也是钢铁联合企业的 大功能之一。但是如今却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拉大了我国钢铁企业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的差距。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焦炭、电力等重要能源在钢铁企业的生产以及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过高所造成的。基于此种情况,我国的钢铁企业在未来的节能减排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相关的技术手段研究和运用,努力提高钢铁生产过程中能源系统的转换效率,尽量减少钢铁生产、转换和加工等环节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另外,还要努力降低钢铁各生产环节中燃料、电力、氧气、蒸汽以及工业水等能源动力的单耗,这也是我国钢铁企业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努力方向。
降低回收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钢铁企业在废钢的回收和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回收生产过程中所散失的各种余热、余能和废弃物等都是造成我国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的重点。相关学者通过其研究表明 中国整个钢铁行业对余热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效率,与国外先进的钢铁制造业相比,整整落后他们20%左右,与韩国和日本的差距还要大。基于此种情况,我国的钢铁企业要想降低在回收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还需要不断发展自身的技能技术,依靠先进的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与此同时,还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理论进行深人的研究,进而促进节能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进步。建议可以将以往余热资源的单一间接回收方式改变为间接或者是直接联合回收还可以将单纯的热回收改变为热电联产。这些都是降低回收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径。
1 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
合同能源管理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简称EPC) 是一种以节省的能源消耗费用支付能源项目成本的投资方式。“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 分析客户的节能潜力, 提出节能改造方案, 然后与客户签订合同, 为客户提供节能项目的设计, 项目融资, 设备的选购、安装、维护、运行和管理等一系列的服务, 最终向客户保证节能效果。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 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节能服务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与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 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开展。
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 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其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 取得双嬴的效果。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风险, 为客户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它不仅适应现代企业经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的需要, 而且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潮流。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也发展迅速。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于2013年5月公布了第五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 仅这一批名单就包括了全国各地的800多家节能服务公司。全国各地, 特别是北京、上海、安徽等地, 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推动地方节能减排工作, 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2 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
2.1 合同能源管理5种模式简介
结合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践, 可以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划分为以下5种基本类型:
2.1.1 节能量保证支付型
此种模式是由用能单位负责融资, ESCo公司则在合约中明定用能公司在合约期间内可节省之用能费用。在项目合同期内, ESCo公司向企业承诺某一比例的节能量, 用于支付工程成本, 而达不到承诺的节能量的部分, 由ESCo公司自己负担;超出承诺节能量的部分双方分享, 直到ESCo公司收回全部节能项目投资后, 项目合同结束, 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 企业享有以后产生的全部节能收益。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
2.1.2 节能效益分享型
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是由ESCo公司提供节能服务与设备给予用能单位, 而双方于合同期间内, 依约定比例共享节能效益。即节能设备等费用由ESCo公司负责融资, 用能单位在节能设备安装时不用负担任何费用, 而是以设备安装之后所获得的节能效益, 作为支付ESCo公司的费用, 直至合同结束。节能改造项目合同期内, 由ESCo公司与企业双方共同确认节能效率之后, 双方按比例来分享节能效益。项目合同结束后, 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 企业享有以后产生的全部节能收益。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很高的企业。
2.1.3 能源费用托管型
能源费用托管模式与节能量保证支付模式一样, 由用能单位负责融资, 不同的是用能单位将其能源系统的建置、运行与维护工作交予ESCo公司, 承诺为客户实施节能改造并规定节能效果, 且由ESCo公司承包用能单位的能源费用。双方的经济利益来自于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节能改造产生的节能效益。ESCo公司的利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 若未达目标则须赔偿用能单位损失。合同期间结束后, 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 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企业享有。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低、没有节能意识的企业, 目前市场上一般不采用。
2.1.4 改造工程施工型
企业委托ESCo公司做能源审计, 节能整体方案设计、节能改造工程施工, 按普通工程施工的方式, 支付工程前的预付款、工程中的进度款和工程后的竣工款。
该模式适用于节能意识很强、懂得节能技术与节能效益的企业。
2.1.5 能源管理服务型
此种模式是指企业委托ESCo公司进行能源规划, 给予整体节能方案设计、节能改造工程施工和节能设备安装调试。ESCo公司不仅提供节能改造业务, 还提供能源管理业务。在节能设备运行期内, ESCo通过能源管理服务获取合理的利益, 而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为因先进节能设备能耗降低而降低的成本和费用。能源管理服务模式有两种形态:能源费用比例承包方式和用能设备分类收费方式。
2.2 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的优势
上述5种模式中, 目前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仍是主流。而在分布上, 节能效益分享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领域。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其详细流程就是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资金, 提供项目全过程服务;合同规定节能指标及检测和确认节能量 (或节能率) 的方法;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享节能效益, 合同结束后设备和节能效益全部归客户所有。
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0年6月印发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0]249号) , 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 支持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支持范围包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
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只要节能量超过一百吨标准煤, 工业项目超过五百吨标准煤, 就可以享受国家专项资金的财政奖励。其原因主要是这种商业模式最能体现合同能源管理优势——项目融资须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完成。也正是这个特点, 此种模式最受用能单位青睐, 采取这种模式的节能服务公司也更容易取得用能单位的信任。
3 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案例
3.1 绿色照明系统节能改造
某酒店对其大堂和走廊的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改造内容包括:1层大堂、8层中餐厅、9层厕所、20层至62层电梯厅和公共走道灯具更换。
与ESCo公司的节能效益分享期:12个月;
改造施工期:一个月;
改造前使用灯具:120W卤素灯;
改造后使用灯具:18W调光LED射灯;
节能技术原理:项目采用LED照明产品替换卤素灯, 通过降低功率, 减少电力使用量, 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LED灯具较原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LED光源直流驱动、低功耗、电光转换效率高, LED光源亮点无延迟, 响应时间快, 使用寿命长, LED光源热量低、辐射低、不含汞元素, 环保效益佳;
节能量计算需要监测的参数:灯具数量、灯具实际功率、每日运行小时数;
节能量计算公式:项目年节能量=节能改造前原照明系统年耗能量-节能改造后照明系统年耗能量;
本项目节能效益:节能措施投资:16.26万元 (100%由ESCo出资) ;
改造前项目边界内能耗:182吨标准煤/年;
改造后项目边界内能耗:24吨标准煤/年;
节能量:158吨标准煤/年。
3.2 中央空调冷冻系统改造
某电子公司对其中央空调冷冻系统进行改造。该项目主要改造内容包括冷冻机房控制系统及相关控制设备和仪器的改造。控制系统采用两层构架, 上位机是1台作为中央控制站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负责整个控制策略的实现及整个机房运行状态的监视;下位机包含1个PLC控制站, 实际控制各相关设备的运行。中央控制站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硬件基础, 安装核心节能优化控制软件。该软件以各个设备模型为基础, 根据PLC控制站采集到的系统工况按照优化算法进行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传递给PLC控制站作为其执行的依据。另外, 中央控制站的软件界面承担了机房日常运行管理的工作。中央控制站和PLC控制站均位于该冷冻机房一楼机房内。
与ESCo公司的节能效益分享期:48个月;
改造施工期:三个月;
节能技术原理:节能超高效中央空调冷冻站节能优化控制系统, 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冷冻机房节能优化控制系统 (包括一次水系统、二次水系统、定频冷冻机和变频冷冻机) , 以整个冷冻机房运行效率最高 (或运行能耗最低) 为控制目标, 以冷冻机房中各设备的基本特性为基础, 以实时制冷负荷为控制依据, 根据既定的控制策略对冷冻机房中各设备进行协调控制。该控制系统在采用了变频冷冻机的全变频冷冻机房可将机房全年综合效率提高40~50%, 在采用定频冷冻机的冷冻机房可将其全年综合效率提高20~30%;
节能量计算需要监测的参数:改造前后的耗电量;
节能量测算过程:节能量=基准能耗量 (改造前) -当前能耗量 (改造后) ;
本项目节能效益:节能措施投资:603万元;
改造前项目边界内能耗:9476吨标准煤/年;
改造后项目边界内能耗:8147吨标准煤/年;
节能量:1329吨标准煤/年。
4 结论
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兴市场机制, 由于集合了各方力量和优势, 已成为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市场手段。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能源危机加剧, 建筑能耗升级, 引入各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能有效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改变建筑节能模式, 推动建筑节能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震, 吴剑林, 徐伟.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研究与案例.建设科技, 2011 (4) .
[2]王传慧.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建筑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研究.2006.
[3]常燕等.节能投资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技术经济, 2011 (2) :40-44.
【关键词】能源计量;节能降耗
在这里,我以通化化工有限公司为例,通过该公司在抓能源计量管理,降耗节能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果,讲述加强能源管理,促进节能降耗,给企业、国家、社会带来的益处,该公司经验为计量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计量促进企业利益提高,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加强计量管理是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从古至今,人们的生产从来就没离开过计量,在现代企业中,计量工作更是始终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济、在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抓经营管理,计量是前提,抓设备可开发率,计量检测是关键,抓产品质量,计量是保证,抓节能降耗,计量是依据,因此必须强化计量管理。同时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更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是维护企业利益,增强企业效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重要手段。
因为节能降耗主要是通过优化用能结构,合理控制和使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效率,堵塞浪费漏洞,改造耗能大的工艺和设施,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可替代能源资源等措施来实现,而这些措施都需要以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为依据,否则任何措施都无法实施,因此抓节能必须重视和加强能源计量工作。
2.明确以计量数据管理为中心的能源管理模式
通化化工有限公司明確了以计量数据管理为中心的能源管理模式,以计量数据管理为中心建立了各项节能管理制度,包括能耗指标下达、分解、落实制度,能耗指标考核奖惩制度,能耗指标承包制度等,做到了用能有指标、指标有考核、考核有奖惩、奖惩必兑现,所有指标考核均落实到了一线班组,并建立了三级能源管理网络,奠定了能源计量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
3.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完善计量设备
对能源计量仪表,加强了现场管理,实现按计划抽检,加强了能源仪表的维护和管理。过去该公司能源计量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一、二级能源计量仪表配备不足,好多数据均为估数,影响了公司对各二级单位的考核,也失去了公司对二级厂考核的权威性,直接影响了公司节能降耗的实效,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步加大了对计量设施的投入,使计量管理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公司按照《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对公司的能源计量仪表进行了新增设备,分批次逐步组织实施,几年来,分别对蒸汽、煤气、电等一大批能源动力的内外结算点进行了完善的配置,使三级计量仪表配备达到了《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绝大部分能源结算点有了交割的依据,为公司生产及能源考核工作奠定了基础。
4.抓好节能改造,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节能工作是全方位的,在做好能源计量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采用新技术。公司在合成氨、甲醇造汽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汽(造汽吹风汽)、废渣(造汽炉渣和煤矸石)、废灰(造汽集尘器细灰)即“三废”,以往“三废”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回收利用,大部分被废弃,既占用了土地,污染环境,又造成了资源浪费,为了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所产生的“三废”资源,公司决定建设“造汽50万吨三废余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造汽三废流化混燃炉及600kW发电机组,对合成氨,甲醇造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通过造汽三废流化混燃炉进行集中流化、混中燃烧,制取高位能蒸汽;利用中温中压蒸汽背压发电;利用低压蒸汽再作为工艺用汽进行生产,从而达到造汽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充分利用废弃的“三废”资源,三废流化混燃炉建成投产达到全厂蒸汽自给,实现了生产“二炉变一炉,一炉多用,一炉多能”,停掉耗能高的锅炉,节约能源,提高效率。
该项目的建设不但消除了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实现年新产蒸汽32.68万吨,新增发电量4752万度,增产合成氨1320吨,为企业增加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了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的目的。
5.准确计量 监控“消耗”保技能增效
总之,节能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基础数据的准确是节能的关键,随着计量工作的不断深化,我们的工作重点由器具管理变为数据管理,通过宣传计量与质量、节能、技改和效益的关系,使公司领导明确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没有准确的计量,就不知道消耗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如果没有优化的控制,就不能降低消耗,节能降耗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何抓好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体会是,领导要重视,制度要健全,落实要到位,要有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较高的人员素质,才能使降耗节能这一系统工程健康的发展。所以强化能源计量管理任重而道远。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生产力,将是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永远的主题。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能迅速加快节能技术的推广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该机制是建立在完全信用的基础上的,所以风险控制是该模式能正常实施的关键。
我们结合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特点采用分解法和分析项目流程图后认为对于风险控制应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防范、风险分散等部分。风险回避是对根本性的风险予以回避;无法回避的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予以防范,降低该风险的发生概率;对无法回避而且降低程度有限的风险进行分散。
一、以下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控制重要节点进行分析 风险回避-通过客户评价体系选择优质客户: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设备投入风险是由投资方全部承担所以选择能正常履约的诚信客户是降低项目风险重要环节。在实施项目之前应对目标客户的整体 1
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包括基本情况评价、财务状况评价、能耗信息、发展趋势、管理流程等,并且必须到生产现场了解第一手的用电数据。
客户基本情况的了解和评价
客户公司成立时间、注册资本额、资本到位情况、股东名称及实力等,客户经济形式,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的综合素质等。
客户财务情况的了解和分析评价
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和兼营业务。了解EMCo要投资的项目是与主营业务有关,还是与兼营业务有关。一般来说,企业较重视其主营业务,投资于此风险会小一些。了解经营情况。包括了解: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净资产等数据。
二、风险回避-选择优质产品以降低设备和技术风险
只使用经过考验的技术,EMCo不应在其业务中进行新技术的应用试验;采用有可靠性记录的设备,选择愿为其设备提供担保的、优秀的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担保应包括承担更换设备的人工费用。
因合同能源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节能设备的领先性、稳定性、耐用性、适用性、自动化程度都是决定项目能否正常实施的先决条件。领先性:因企业用电设备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节能设备在技术上一定要保持领先性以满足保证原用电设备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化节能。
如节能设备的领先性不够将会造成设备闲置影响项目的正常执行。稳定性: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执行期内投资方是靠节约的电费实现收益的。所以节能设备稳定的节电率是收益的重要保证。
如节能设备的节电率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就会造成使用方对每年节能量产生争议,影响项目的正常执行。耐用性: 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执行期内节能设备的产权归投资方,所以设备的耐用性将决定投资方的综合成本以致于影响收益率。适用性: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执行期较长,在这期间用电设备有可能出现更换、搬迁等各种突发状况。节能设备必要能充分适应这些突发事件。自动化程度:由于节能设备的现场具体使用都是使用方的基层生产工作人员相对知识结构比较简单,他们对新增设备的普遍要求都是不能增加其工作量即操作简便、不能改变其原有工作习惯、不能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等条件。否则现场工作人员有可能为省事直
接把节能设备关闭,因为能否节约电费并不能和他们基层工作人员产生直接关联。
三、风险防范-控制合同风险
要力争将风险控制在合同上,通过合同的约束来保障项目的正常执行,以及EMCo正常地收回应得的收益。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完全标准,普遍都采用国外样本。在合同条款的确立上要针对中国企业的特点进行必要的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必须将验收标准、能源管理费等重要数据指标量化到具体数字,以避免在执行期内产生争议影响项目的顺利完成。
四、风险防范-控制节能量计量风险
对项目的目前状况进行实测,而不能靠假定。为节能量的计算误差留出余地,确定合理的误差幅度。对项目的节能量进行连续地监测,密切注视项目实施后未达到预期节能量的早期迹象,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五、风险分散-控制投资回报风险
在项目开始前,EMCo应结合客户的具体状况制定详尽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案,确保按计划收回项目投资和应分享的效益。并在EMCo与客户以及相关合同当事人之间进行风险承担与损失的分配以分散风险。
以上几点是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工作中体验的具体经验,相信随着国家对节能的重视、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企业的认可,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机制的各种风险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实现多赢的良好趋势。
洛阳卓远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chinacir.com.cn
2009-4-10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收藏本页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管理暂行办法》
财建[2009]6号
北京市、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财政厅(局)、科技厅(委):
根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和“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战略决策精神,为扩大汽车消费,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财政部、科技部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重点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地方财政重点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给予补助。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试点省(市)财政部门要会同科技主管部门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据本通知及财政部、科技部有关文件规定,抓紧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报财政部、科技部。同时,试点城市要跟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情况,定期将实际节能效果、财政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以及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函告财政部、科技部。
附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科技部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精神,中央财政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为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以下简称示范推广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第三条 示范推广补助资金按照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安排使用,并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二章 支持对象和方式
第四条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特点以及交通状况,在示范推广初期,主要选择部分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进行试点。
第五条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
地方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购置、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给予适当补助。
第六条 示范推广补助资金专项用于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支出。
第三章 支持条件
第七条 示范推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必须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二)混合动力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与同类传统车型相比节油率必须达到5%以上,混合动力客车节油率必须达到10%以上。
(三)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电功率比和节油率必须经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据GB/T19753-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等检测后确定。
(四)生产企业对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必须提供不低于3年或15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期限。
(五)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第八条 示范推广单位必须采取招标方式择优采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确定示范推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车型、数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
第四章 补助标准 第九条 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公共服务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示范推广具体补助标准见附表一,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具体补助标准见附表二,特种车辆补助标准参照上述补助标准确定。
第五章 资金的申报和下达
第十条 示范推广单位根据购买使用的汽车车型、数量和规定的补助标准等提出资金申请报告(见附表三),并提供下述材料:
(一)与生产企业签订的中标协议、购销合同等有关凭证;
(二)车辆购进发票等有关凭证;
(三)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四)地方配套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一条 示范推广单位的资金申请报告按属地原则,经当地财政、科技部门审核后,报省级财政和科技部门。
第十二条 省级财政和科技部门对企业资金申请报告复核后,分别于每年3月30日、8月30日前联合上报财政部、科技部(见附表四)。
第十三条 财政部会同科技部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定具体补助金额,并按规定下达预算,拨付补助资金。
第六章 资金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示范推广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单位,将扣回补助资金,并取消示范推广单位的资格。
第十五条 示范推广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将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科技部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1.附表一 公共服务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示范推广补助标准 2.附表二 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补助标准 3.附表三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申请表 4.附表四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汇总表
公共服务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示范推广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财建[2010]227号
有关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厅(局)、科技厅(科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现将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现有13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增加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等7个试点城市。财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对新增城市试点方案进行论证,批复后正式实施。
二、根据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和资金申请,财部通过省级财部门将示范推广补助资金预拨给试点城市。
三、试点城市财部门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实际推广情况,按规定标准据实拨付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试点城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报财部备案。
四、试点城市在月度终了后10日内将月度财补助资金拨付情况和推广信息报财部。
五、终了后30日内,试点城市要认真总结全年推广情况,编制补助资金清算报告,由省级财部门审核后上报财部。财部根据地方上报情况和专项核查结果对补助资金进行清算。
六、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正在制定的国家相关标准相衔接。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09]6号)和《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财建[2010]230号)及国家四部委批复的合肥市试点工作方案精神,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全市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单位,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个人。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
第四条 补助资金按照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安排使用,不限制补助车辆的品牌、车型、产地、经销商。
第五条 市财政局、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科技局)组织实施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及管理工作。
第二章 补助范围和标准
第六条 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对购买和使用单位给予补助。私人直接购买新能源汽车,对汽车生产企业给予补助,汽车生产企业按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
第七条 示范推广试点期间,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一)新能源汽车产品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企业保证所销售新能源汽车与目录产品的一致性。
(二)申请财政补助的车辆需在本市登记注册。
(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及售后服务体系,并承诺对动力电池按一定的折旧率进行回收。生产企业对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必须提供一定质保期限。公共服务领域,不低于3年或15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期限;私人领域,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期限。
(四)私人领域,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5千瓦时,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0千瓦时(纯电动模式下续驶里程不低于50km)。
(五)私人领域,汽车生产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应向消费者提供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的产品性能参数保证:在纯电动模式下行使的汽车30分钟最高车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最高时速、0-5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百公里耗电量(工况法)、续驶里程(工况法)、电机类型和功率、动力电池类型及总储电量、充电(快充、慢充)方式和时间、车载充电机的功率和输入电压等。
(六)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必须采取招标方式择优采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确定示范推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车型、数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
第八条 符合以上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
(一)兑现公共服务领域及私人领域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二)市财政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三)以旧换新:对私人用户以自有燃油汽车换购新能源汽车,市财政给予3000元/辆的一次性补助。
(四)电池回购:市财政设立电池回购专项资金,按照整车厂500元/辆、市财政200元/辆标准提取资金专户存储,专门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实际开支时以电池回收处理情况拨付。
第三章 补助资金的申请
第九条 申请新能源汽车购车补助的单位或个人,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应与本办法进行认真核对,确保符合条件。
(二)根据购买使用的汽车车型、数量和规定的补助标准等向市财政局提出资金申请报告,并提供以下材料:
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有:与生产企业签订的中标协议、购销合同等有关凭证;车辆购进发票等有关凭证;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私人领域主要有: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或汽车租赁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申请补助产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有关参数证明文件;产品销售凭证;本市相关部门核发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和行驶证复印件;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同名的单位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对于私人消费者申请以旧换新补助资金的,须提供旧燃油车用户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新能源汽车购车发票复印件。
第四章 补助资金的审核与发放
第十条 市财政局收到补助资金申请材料后,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并核定补助金额。
第十一条 对不符合补助要求的,市财政局在5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单位;对符合补助要求的,经市政府批准后,市财政局于5个工作日内将规定的补助资金拨付到位。
第十二条 补助资金原则上分次拨付。
在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相关单位签订购销合同等后,经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市财政拨付中央预拨到账资金的70%;车辆上牌并正式运营后,经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并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市财政拨付中央预拨到账资金的30%。
在私人领域推广新能源乘用车,需上牌并正式上路应用,经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并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市财政一次性拨付中央财政预拨资金。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剩余款项待国家部委预拨资金清算结束后进行拨付。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市财政局对补助资金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理。
第十四条 单位或个人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产品一致性负责。对产品与申报材料不符,性能指标没达到要求,以及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补助资金的,将视情节轻重对申请单位或个人给予追缴补助资金、通报批评、取消资格等处罚。
第十五条 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将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私人领域个人购车时,需先向经销商缴纳押金,押金数额与拟申请财政补助资金额度一致,在提供本市机动登记证书和行驶证复印件后20个工作日内,押金予以全额
退还。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新能源汽车试点期结束。
附表一 合肥市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申请表
附表二 合肥市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申请表副表一
附表三 合肥市私人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申请表
附表四 合肥市私人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申请表副表一
附表五 合肥市私人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申请表副表一
附表六 合肥市私人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补助资金申请表
关键词:钢铁,企业,节能,合同能源管理(EPC),应用
1 钢铁产业背景
钢铁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我国钢铁粗钢产量近年增长迅猛,从1999年的1.36亿t增长到2008年约5亿t,近年钢产量与能耗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尽管吨钢综合能耗呈下降趋势,从1999年的1.24吨标煤/吨钢[1]下降到2008年0.63吨标煤/吨钢,但是钢铁总能耗在大幅上升,钢铁节能形势十分严峻。
控制钢铁总能耗主要有两方面:
(1)通过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调控。如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政策。我国虽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2009年淘汰的落后炼铁、炼钢产能分别达2113万t和1691万t,但中国2009年粗钢产量仍较上年增长13.5%,达5.68亿t,产能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2)降低钢铁吨钢综合能耗。重点钢铁企业各工序能耗与吨钢综合能耗的比例关系如图2所示。由于炼铁工序能耗占吨钢综合能耗的一半以上,故降低钢铁吨钢综合能耗应以降低炼铁工序能耗为重点,同时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并重,才能达到综合节能的效果,其中合同能源管理(EPC)是钢铁企业节能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2 钢铁企业节能方向
2.1 副产煤气资源的回收利用
钢铁企业的副产煤气包括炼铁系统高炉煤气
(BFG)、焦化系统焦炉煤气(COG)和炼钢系统转炉煤气(LDG)的回收利用。根据中钢协统计数据,近年重点钢铁企业副产煤气放散率如图3所示。
大部分高炉煤气在钢铁行业的炼铁热风炉、轧钢加热炉等系统被利用,但是由于高炉煤气生产与使用不平衡的原因,高炉煤气放散不可避免,其中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高炉煤气利用较好,放散率约为5%,但是个别钢铁企业的高炉煤气放散问题比较严重,放散率高达20%以上[2]。以2008年中国生铁产量4.71亿t计算,若吨铁高炉煤气放散率降低1%,则吨铁节能1.6kg标煤以上,钢铁工业总能耗降低75万吨标煤以上。关于高炉煤气除了以上提及的燃烧加热利用以外,发电可以有效解决高炉煤气放散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解决钢铁企业电力能源不足的问题。发电也适用于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利用。
由于焦炉煤气热值高,故在钢铁企业副产的3种煤气中,焦炉煤气是优先利用的,而且焦炉煤气含有很多有害气体,一般不放散,故其利用方式较好,放散率低于3%。焦炉煤气除了一部分用于炼钢烤包和掺烧高炉煤气用于加热外,由于其含H2比例高,还可以用于制氢和发电等领域。
转炉煤气回收占整个转炉工序能源回收总量的80%~90%,是负能炼钢和降低工序能耗的关键环节[3]。近年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的幅度越来越大,其回收量可达到100~110m3/吨钢以上,煤气热回收率可达到91%。2009年部分钢铁企业转炉煤气回收量如图4所示。转炉煤气可以应用于石灰回转窑、高炉、冷轧和热轧等领域,同时,可以与高炉煤气或焦炉煤气掺混发电。
2.2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
炼铁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包括高温炉渣、热风炉尾部烟气和荒煤气等资源的余热利用,其中热风炉尾部烟气预热助燃空气或煤气的技术比较成熟,而高温炉渣利用方面,采用干法粒化替代水冲渣更具有节水和梯级利用效果。炉顶余压干法TRT发电是干法除尘与炉顶余压TRT发电两项技术的结合,利用干法替代湿法,不仅可以节约资金,而且可以提高煤气温度40~50℃,减少煤气含水,可提高发电能力30%~40%。炉顶余压TRT发电利用高炉炉顶煤气压力(大于0.1MPa)透平发电,TRT发电可达20~40kWh/吨铁。
烧结余热余能回收利用主要包括烧结机尾部废气余热、热烧结矿在冷却机前段空冷时产生的废气余热回收利用和烧结系统蒸汽的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方式有两种:一是用于预热烧结点火的助燃空气或混合料,这种方式较为普遍;二是烧结余热产生的蒸汽,并入蒸汽管网,或送汽轮机发电。由于烧结蒸汽压力和温度较低,故烧结余热余能发电还需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不过发电效益可观,平均每吨烧结矿产生的余热余能回收可发电约20kWh,折合吨钢综合能耗可降低8kg标煤。同时烧结余热余能能源品位较低,可以用于制冷或制热,其能源利用效率较高。
干熄焦(CDQ)发电是利用冷惰性气体在干熄炉中与红热的焦炭在焦炉内进行热交换,将惰性气体的热能转换为蒸汽,蒸汽再去发电,可回收红焦炭显热的80%。该技术改变传统的湿熄焦的余热资源浪费和废气污染,具有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效益。
轧钢系统汽化冷却替代水冷,可以节水富产蒸汽,同时加热炉尾部高温烟气出预热助燃空气和煤气外,还可以产生蒸汽用于发电。蓄热式燃烧技术具有高效余热回收、高温预热空气及低 NOX排放等优点,在轧钢、烤包和热处理等冶金炉窑上被广泛推广应用。
2.3 电机变频调速技术
钢铁行业的泵、风机和压缩机等带电机的设备很多,电耗占40%~50%以上,并经常存在大马拉小车的问题。电机变频调速的原理是通过降低电机转速,实现其输入功率减少,降低电力消耗的目标,采用变频调速可以实现节能15%~20%。
2.4 系统节能技术
系统节能是研究该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及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整体的全面的节能,区别于单体设备的节能技术。如铁钢比系数调整和短流程炼钢等,可以有效调节工序能耗高的例或减少工序流程,从而达到减低系统总能耗的目标。2008年中国的铁钢比为0.94,与全世界的铁钢比0.71相比有一定差距[4]。铁钢比降低0.1,则钢铁吨钢综合能耗下降20kg标煤。
2.5 其他节能技术
由于涉及钢铁流程的环节很多,很多钢铁的先进技术本身具有节能和环保效益。如炼铁系统高风温、大喷煤和富氧等技术,可以实现以煤代焦的节能作用。炼钢系统的全连铸和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等技术,轧钢系统的热装热送和控轧控冷等技术,钢铁企业自备电厂的IGCC发电和CCPP发电技术,自动燃烧和优化控制等技术。
3 合同能源管理在钢铁企业节能的应用
合同能源管理(EPC)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其实质是企业以项目的节能效益返还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在国内简称EMCo)的投资和服务费用[5]。EPC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模式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发展势头迅猛,并相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1998年,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合作实施的《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拉开了在中国引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序幕。项目一期于1998年12月开始实施,主要完成组建3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和国家级的节能信息传播中心。项目二期于2003年11月启动,目标是在全国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形成持续发展的EMCo产业。
截至2008年,我国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近400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年节能能力达569万吨标煤,减排CO2排放367万t。
合同能源管理在钢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环节的应用,即节能服务公司(EMCo)与钢铁企业合作,开展钢铁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服务,包括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能源管理合同的谈判与签署、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运行、保养和维护、EMC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签订等过程。如炼铁系统的高炉煤气回收利用、高炉炉顶余压干法TRT发电;烧结余热回收利用和焦化系统的干熄焦发电;炼钢系统转炉煤气回收和蒸汽制冷;轧钢系统的蓄热式燃烧改造、热装热送和电力系统的CCPP发电等环节。
合同能源管理在钢铁企业的实施案例,如首秦公司2007年完成水泵和照明节能改造[6],迁钢中低压蒸汽双螺杆机发电节能改造,攀钢公司完成的80t转炉一次除尘风机高压变频改造[7],新钢钒公司完成的照明系统节电改造[8],北京神雾完成的蓄热式加热炉改造等。以首秦照明节能改造为例,节能服务公司为惠德时代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节能改造项目包括路灯灯光节能改造系统、烧结部灯光节能改造系统、炼铁部灯光节能改造系统、炼钢部灯光节能改造系统、轧钢部灯光节能改造系统和动力部灯光节能改造系统。首秦照明系统未改造前年用电量约为1600万kWh,电费平均成本为0.44元/kWh,所用电费约700万元,通过安装灯光节能控制器57台,节电率为25.56%,节电费用为179万元[6]。
4 存在问题与对策
4.1 存在问题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助于推动节能减排,并获国家资金支持,当前的低碳经济将带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其在钢铁企业节能的应用过程尚存一些问题。
(1)钢铁企业节能改造环节多、节能潜力大与目前节能服务公司规模小、能力弱的矛盾。钢铁节能领域很多,涉及炼铁、炼钢、轧钢和动力等领域,包括副产煤气资源的回收利用,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泵与风机等设备节能等环节;而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单一、规模小,即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机制开展钢铁企业的节能服务,解决的只是局部的问题。如上面提及的迁钢中低压蒸汽双螺杆机发电节能改造,发电量很小。由于蒸汽的问题经常停运,在整个钢铁的节能作用很小,在首钢也仅应用一例,节能效果很难被企业认识,从而阻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2)尽管钢铁企业可以实现对节能项目的“零投资”,但是节能服务公司分享节能效益,对于节能效益显著的项目,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节能改造,钢铁企业会尽可能摆脱节能服务公司自行融资,获取最大节能效益。而对于节能效益低的节能改造项目,无法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实现(从贷款和融资过程均需满足较好的节能效益),钢铁企业也不会自行进行节能改造。
(3)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和近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利润下滑、亏损等问题导致节能公司经常遇到违约和拖欠节能款,导致节能服务公司深陷节能模式推广难、融资难和节能资金回收难的“三难”困局。
4.2 基本对策
(1)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应率先建立节能服务公司,开展钢铁系统的能源审计,了解节能潜力,分步开展节能服务。由于节能服务公司是企业所有,既可以承担钢铁企业自身的节能项目,也可以承担其他钢铁企业的节能项目,同时培养了队伍、锻炼了人才。
(2)进一步加大国家的扶持力度。面对国内外节能减排形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供了可操作的商业模式,实现钢铁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的双赢,也达到了国家的节能目标。
(3)组建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实现技术、规模和能力的强化,完成一条龙的服务,有效解决钢铁企业复杂流程的节能问题。
5 结论
(1)近年钢铁产量、总能耗和产能的增长表明,钢铁产业面临严峻的节能形势和产能过剩问题,可以采用国家宏观调控和降低钢铁综合能耗的方法加以解决。钢铁节能的重点是炼铁系统节能,合同能源管理是钢铁企业节能的有效途径。
(2)钢铁企业副产煤气资源的回收利用、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电机节能、系统节能等节能技术,表明副产煤气、余热余能应用可以实现加热、发电等途径,并形成干法TRT、干熄焦发电等技术,电机和系统节能等技术在钢铁企业节能的应用范围广泛。
(3)多年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一定效果,同时在钢铁企业也得到了一些应用。
(4)针对在钢铁企业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小和钢铁企业节能潜力大,利益分成、推广、融资和资金回收问题,提出大型钢铁企业建立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加大国家的扶持力度-组建大型节能服务公司的基本对策。
参考文献
[1]蔡九菊,赫冀成,陆钟武.过去20年及今后5年中我国钢铁工业节能与能耗剖析[J].钢铁,2002,37(11):68-73.
[2]程小矛.“十一五”钢铁工业节能对策分析[J].中国钢铁业,2008,(1):28-30.
[3]黄卫超,马林.转炉煤气的回收及利用[J].宝钢技术,2009,(3):17-20.
[4]王维兴.关于钢铁企业降低CO2排放的探讨[J].中国钢铁业,2009,(6):24-26.
[5]王树茂.我国节能新举措取得重要成效——引入节能新机制,基于市场的节能新产业正在形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5):51-52.
[6]王洪志.EMC机制在首秦公司节能改造中的应用[A]//金属世界.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
[7]许荣.实践合同能源管理推进节能项目实施[A]//金属世界.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
一、“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特点及作用
1.“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EPC)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是由节能服务公司(国外简称ESCO,国内简称EMCo)通过与企业签定能源服务合同来为企业实施节能项目的模式。即:节能服务公司自带资金、技术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在合同期,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回收投资和获得利润,合同结束后,设备及效益归企业所有。
2.“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原本由能源用户进行的节能改造工作现由节能公司承担,能源用户坐享节能改造成果;二是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来实现赢利的目的;三是能源用户利用预期的节能效益引进新型节能技术,改造升级现有设备;四是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开拓节能市场,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客观上提高了全社会节能降耗水平。
3.“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作用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作用是能够有效排除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障碍,其核心是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合作,通过实施节能项目创造节能价值来实现互惠双赢。
能耗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接受节能服务,自身不投入,不担风险,不占用太多精力,不需要额外投入节能资金就能引进新型节能技术,改造升级现有设备,坐享节能成果。
节能服务公司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供的节能服务,容易开发潜在的巨大节能市场,通过同类项目的开发和大量“复制”来提高其节能项目的运作能力,降低节能项目的实施成本,在为能耗企业提供节能服务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随着节能服务公司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发潜在的巨大节能市场,可带动节能产品生产、租赁和节能投资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国外的发展现状
1.“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外得到普及
“合同能源管理”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之后,就在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基于这种节能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据统计,美国已有专业节能企业2100多家,其中有些公司已形成跨国集团。2003年仅纽约州专业节能公司的营业额就达85.5亿美元,节能客户已由工业企业扩大到机关、团体、学校和私人住宅。1990~1994年,加拿大EMCo协会所属公司的营业额每年递增了60%。
2.“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得到推广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以促进国内节能机制的转换,提高能效,节能减排。早在1996年就开始组织实施“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以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一期,于1998年12月正式实施,在北京、辽宁、山东建立了3个示范EMCo,并成立了国家节能信息传播中心,为项目提供技术援助。项目二期,于2003年11月正式启动,将世行/GEF赠款的绝大部分用作EMCo商业贷款的专项担保资金,进一步在全国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促成更多新EMCo的建立与发展。到2005年12月底,三家示范EMCo累计为客户实施了423个节能项目,节能能力达到135万吨标煤/年,项目寿命期内的节能总量为1411.3万吨标煤/年。二期到位专项担保资金1100万美元,拉动节能投资29505万元人民币,实现银行贷款18090万元人民币,累计担保总额16271万元人民币。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和国内巨大的节能市场,在国家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各省纷纷建立和发展节能服务公司,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步伐。湖北2002年1月成立首家EMCo——湖北美欧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并申报第二批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2002年10月,上海成立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和上海首家EMCo——上海市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并制定了2003~2005年上海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规划。自2002年10月起,“合同能源管理”在上海兴起后3年多的时间里出现了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其中30多家专门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完成了各类节能项目200多个,有3.1亿元的非政府资金投入,年节约能源15万吨标准煤,减少用电负荷80MW,年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粉尘42吨,全部投资预计在3年内可收回。“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再结合本市“十一五”节能规划的内容,组织、协调安排40个大中型节能项目,预计可削峰140MW。经过5年努力,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效果要达到相当于建成一个600MW的能效电厂。
从2004年国家成立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到2006年,EMCo会员已发展到226家,年均增长54%。截止到2006年底,国内各类EMCo共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426个,形成年节能能力28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81万吨。
三、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吉林省节能工作
吉林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期,要完成“十一五”能耗减低目标,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从节能效果看,国外普及、国内正在推广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可大幅降低企业的投入和风险,是节能的有效方式。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推动全省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一)吉林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吉林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除了财税、融资等国内共性市场障碍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节能产业薄弱。据各节能网统计,目前相关节能企业有16家,其中14家为节能产品生产企业,2家为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起步晚,发展缓慢。
二是节能市场尚未形成。“合同能源管理”在省内尚未广为人知。从长春市四星级以上酒店能管部门的问卷调查显示,不知道“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占70%。从3家大型企业、2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看,大型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都有所了解,而中小企业则基本空白。由于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不甚了解,EMCo与客户在节能服务的具体环节上难以达成共识。
三是存在信息障碍。目前全省还没有一家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权威、实用的综合节能信息。金融部门、私人投资者等潜在的节能投资方,对节能项目的可赢利性不甚了解,节能市场和节能资金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脱节。
(二)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2007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的关键一年,需要强化手段为节能降耗助力。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有必要加强政府推动,并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公司,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1.成立专门机构,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借鉴外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经验,建议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和对EMCo的指导工作。从科研院所、大型重点企业、机关部门中挑选人员,组成过硬的节能管理专家队伍,研究制定“吉林省‘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激励政策及扶持政策,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认知度。举办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大中型重点企业、节能服务公司参加的“合同能源管理”培训班。一是提高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立全省节能服务体系、推动节能降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以及对国家节能政策和形势的认识;二是使耗能企业与EMCo正确理解和运用“合同能源管理”。
3.加大宣传力度,广泛传播“合同能源管理”。一是动员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节能知识、政策和法规,提高全民节能意识;二是在政府网站开辟节能专网,发布权威、可靠和有效的信息,引导社会投资者及企业决策者了解、关注节能,搭建节能服务公司与耗能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三是开通能效诊断热线,积极开展网上培训、交流和咨询活动。
4.依托大型企业优势,高起点发展我省节能服务企业。由于大型工业企业的工艺复杂,生产线科技含量高,外埠EMCo很难独立提供节能服务。吉林省大型工业企业多数拥有节能方面的技术、人才、设备和管理等优势,应引导和扶持省内大型企业集团,依托自身优势成立EMCo,在为本企业提供节能服务的同时,开展对外节能服务,使全省节能产业背靠大型企业技术和人才等实力,高起点,快速发展。
5.政府自身节能,率先垂范。据统计显示,我国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而政府机构能源消费主要来自于办公大楼,节能潜力为15%~20%。政府自身节能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费、节约开支,更主要的还能增强节能法规和政策的权威性。吉林省各级政府应把政府办公大楼的节能项目,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带头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接受省内外EMCo的节能服务,为企业和社会做出示范。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
【企业能源管理节能案例】推荐阅读: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制度11-30
中小企业能源管理系统12-05
国家能源企业画册12-15
山东能源集团企业文化12-16
新能源汽车主要企业12-02
能源计量节能培训07-19
中国能源现状与节能节电07-26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01-12
能源管理总结10-15
能源输入管理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