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2025-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案例(精选8篇)

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篇1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初中英语教师招聘教学目标分析及案例”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案例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ives a.To enable all the students to read, to spell , to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correctly.b.To help most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Ability objectives.a.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b.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using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3.Emotion objectives a.To train the Ss to cooperate well in groups and in pairs.b.To be interested in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案例二 人教版《Don’t eat in class》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这一单元主要话题是“Talk about rules谈论规则”,其中主要涉及内容如下:

A、Functions功能:大部分学生能谈论规则,并制定规则。B、Structures语法结构:大部分学生了解祈使句和情态动词Can和have to的用法。

C、Target Language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日常交际用语与词汇: Don’t eat in class!Can we wear hats?No,we can’t.We don’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等。D、Vocabulary 词汇:rule、classroom、hallway、fight、have to等。(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谈论规则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3)情感目标

A、谈论规则有利于学生守秩序,遵纪守法,使学生感受到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好处。

B、有些规则是必要的,但规则太多却使人感厌烦!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案例三《How was your weekend?》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本单元的整体语言目标,即Language Goal, 是“谈论最近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情(Talk about recent past events)”。教材的安排也是通过听说读写各种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过去(教材中体现为“上个周末)发生的事情。本课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过去时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即使在表达现在的概念时,对已经学过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也常常搞混。因此,本节课需要对常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作一定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引出一般过去时,通过听、说和写的训练逐步领会其用法。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初步领会一般过去时的概念及构成;B.全体学生基本掌握play, clean, watch等规则动词和do, go, be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的用法;C.大部分学生学会运用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两个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逐渐领会一般过去时的用法。(3)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学生所喜爱的周末活动,以及对自己和同伴的周末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学习的活动。

归纳总结模板(听说课):确立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突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优先考虑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要教什么。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确定“It’s a nice day, isn’t it?”(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0)课堂教学目标时,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讲解语法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点,致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暗示教师重视“教”字,使得学生感到很枯燥,造成“老师讲评书,学生看天花板”的课堂局面。而同样是这一堂课,另一位教师是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与陌生人闲聊”这个话题展开 教学,首先提醒学生聊天应注意的事项,该聊些什么,如何将话题展开。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看图说话,用句型描述,小组对话表演。最后对比中西方文化。此堂课教学目标,虽然教师语法讲解很少,但对学生的导学非常成功。这样既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性很高,整堂课学生都在尽情地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愉悦和快乐,又能通过与“陌生人”的闲聊,达到了解、关心别人,从而增进友谊,培养学生语法的应用能力。

二、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尽量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还要考虑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无论是从学生的现实兴趣,还是发展需要,以及教育的功能上看,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都应体现综合性的原则。[案例二]:教师在确定“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To learn to use How much questions, to learn to ask about price and talk about clothing, to learn to thank someone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特别的情景,促使学生达成口语能力提升的学习目标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三、系统性原则

新课标规定了初中英语课程总目标,但是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时,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必须要把握好各个学段、各个单元以及各个课时的目标,并使之系统化,做到前后照应,密切相连,从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

[案例三]:一位优秀教师上示范课“What should I do?”(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2)时,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既核心突出,又尊崇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学习法则,做到了前后照应,使知识得到了延伸与深化。整堂课围绕“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展开教学,并结合已经学过的“What’s the matter?”(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进行复习,从身体方面的问题扩展到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提出建议,并想尽办法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演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可操作性原则

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生活阅历、兴趣习惯等,应准确地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最大限度地克服模棱两可的陈述现象,使之教学目标具体化、简明化,并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课堂目标表述内容里,像“Master”、“Understand”、“Improve”、“Revise”等抽象动词,由于它不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以及它的涵义宽泛,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课后的教学评价增加了

难度,因此这些词语应尽量避免使用。

[案例四]:在市上举行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9)的Section B时,之所以被评价为不成功,原因在于他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了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spoken English, reading skills and writing skills。其中“Improve skills”表现程度定位过高, 涵义过宽,不具备实际操作性,诱使他没有把How to learn to describe movies with adjectives and write a movie review作为重点,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浮在“水面”上,而没有很好掌握scary, funny, interesting, sad and exciting等形容词,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电影。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崇尚“有效教之、高效学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去思量,并遵循一定的确定原则,才能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潜能,才能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全面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objectives)则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 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知识和能力),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为了贯彻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从而确定德育(情感情意)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

3.依据理论选择如下:

1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此外,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3根据以上我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应遵循()的原则,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词汇与句型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培养学

生听,说,读,写(选择)能力,使学生掌握()(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谈论(),培养学生()

案例:人教版“新目标”8年级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1a-2c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语言目标

A.复习已学过的简单的日常活动短语,例如,watch TV, go shopping, read books, exercise。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以上短语并灵活运用在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B.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并掌握书中所提的活动短语,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拓展的其他活动短语能看懂,能听懂,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运用到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C.大部分学生能恰当使用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once a week等频率副词来表达日常活动的频率。

D.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并运用以下句型进行顺畅的对话: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usually go to the movies.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He sometimes goes to the movies.How often do you shop?

I shop once a month.How often does Cheng watch TV?

He watches TV twice a week.(2)能力目标

学习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德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如何合理分配课余时间,来安排课余活动,做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学习者和生活者。归纳总结模板(阅读课):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大纲中规定,阅读课教学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阅读技巧获取大量信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词汇运用,如()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同时注意开发学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比较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

案例:八年级下册Unit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基于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阅读技巧,情感价值,文化意识。1语言知识:Southeast, quarter, population, simply, excellent, dark,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equator, Night

safari, Wake up,all year round„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Yes,I have been there before.No, I have never been there.2能力目标:

A学生可以用现在完成时谈论“过去的经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与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Guessing-game中)

B阅读技巧: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体现在对文章的处理:scan, skim, careful-reading, post-reading.)

3情感目标

A通过评选最佳旅行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然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体现在moral-education中)。

B(文化意识)学生对新加坡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体现在post-reading中)。

C通过讨论过去经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城市,甚至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体现在guessing game中)。

案例: SEFC B1 L37的教学目标可表述如下。(1)语言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中规定的四会、三会词语及日

常交际用语(略)。º

B复习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略),通过谈论体育爱好, 帮助学生

联想起奥运会, 为阅读课教学做铺垫。(2)能力目标:

A围绕运动及运动项目话题,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refer A to B表达个人喜好。智力发展目标: 在连贯的听、说活动中,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体育, 争做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说课稿要写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别是什么, 并写出确立该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理论依据, 即在列举该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 说明为什么该重点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部分或最重要内容, 为什么该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有时重点和难点相同), 为什么该关键点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篇2

1 案例剖析

1.1 案例研究问题

“并行认知法”、“戏剧教学法”在幼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

“并行认知法”是指这种方法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语篇难度和学生的语言水平三个层面上找出最佳契合点,教师借此来安排课堂教学。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教师不宜从头到尾地串讲课文,也不能在阅读中只关注文章的主要情节,而忽略重要的语言结构。教师应设计一些活动,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引导他们主动捕捉文章大意和重要的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戏剧教学法”。

“戏剧教学法”是指主张将表演引进课堂,开展情景教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旨在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课堂参与和表演发现自我,树立学习的信心。《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其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课标》对职业中学阶段学生应达到的要求也做了明确的指示: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英语相互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短剧;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和习俗。

1.2 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06级幼师专业的学生,通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以及表达能力。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听故事和讲故事对训练幼师专业学生的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是他们必备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促进其外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戏剧教学法在西方国家被广泛运用在语言教学上,现正逐渐为我国英语教学所采用。职业中学学生,大家在初中时成绩不理想,导致其对学习英语丧失信心。怎样才能帮助他们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呢?事实证明:在职业中学阶段培养兴趣的关键在于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故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心理优势和良性循环【2】。运用戏剧教学法教授Story Elements,从听故事、讲故事入手,可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目前06级学前、幼保专业部推广的英语儿童剧比赛相结合,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实际活动中得到激发,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案例呈现

Step1:Lead-in先检查学生预习课文词汇情况,然后PPT展开图片导入课文对话

师:Show some pictures and talk about them.展示若干关于寓言故事的图片,请同学们看荧幕上的图片,并根据你所了解的read this story?)

生:欣赏图片,根据老师的问题描述图片中的语言故事。

Step2:Reading

1)师:Check the preview work

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再次熟悉本课文中将会出现的新词汇,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读音。

生:★Match the definitions

★Read the new words in this text

2)Fast-reading

师:Read the text quickly,while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d then answer some questions.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迅速抓捕课文的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些有效信息来完成相应的问答题,形成对文章内容的初步理解。同时也训练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阅读能力。

生:快速阅读课文的同时听录音,注意语音语调并根据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找出老师给出问题的答案。

3)Further-reading

师:★Show some multiple choices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m(small discussions are allowed)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展示选择题,要求学生回答,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出怎样找出叙事性文章的五要素。

★Analyze the text and put the statements in right order.Find out the elements of this story.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宏观理解文章内容,找出这个寓言故事的五要素,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

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所给选择题的最佳答案,并找出这则寓言故事的五要素,并说出这五要素。

Step3:Consolidation

师:Retell the text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所找出的五元素复述课文并痛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完成此项任务。这样既达到巩固课文内容的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寓言故事的寓意,又能极大地调动课堂气氛,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体性。

生:根据故事五要素以小组为单位复述课文。

Step4:Extension-a play

师: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寓言故事,改编成小短剧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找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叙事元素并说出其寓意。

生:按照学案中的寓意故事,改编成小短剧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找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叙事要素。

Step5:Homework

1)Read the text a lot and try to remember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背诵单字、词。

2)Search for some information about Chinese fables and Aesop’s fables

利用网络或学校图书馆找出有关于中国寓言故事和伊索寓言方面的资料。

3)Read Aesop’s fables on holidays if possible.

利用假期仔细阅读伊索寓言故事。

3 分析

教学策略的恰当选用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采用“学案导学”、“并行认知法”、“戏剧教学法”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3】,引导学生一步接一步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内容,使学生能够听懂和理解西方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站在学生角度,精心设计活动。精心设计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活动是成功组织任务型教学的首要条件。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和巩固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本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课堂设计合理,结构流畅,成功的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除了传授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在这堂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总之,本课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教学为主线,合作教学为原则,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突出交际性,重视读写的实用性,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重视个体差异和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通过合作、探究,运用“并行认知法”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表层理解、深层理解、评价性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用的能力。经过授课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例如,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接着找出叙事要素(这是表层理解),最后总结全文,概括寓意。通过字面理解使学生达成共识,升华到深层理解。引入部分达到预期效果,准备了录音和图片(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图片)作为导入,能引起学生兴趣及渴望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多元评价与赏识教育。在本节课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关注形成性评价,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回答、表演等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本节课采用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学生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及掌握恰当的学习策略。

善于发现、鼓励。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学生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即使她考不上大学,但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教老师,你能说她不成功吗?我们还要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学生定一个切适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由30多分到60多分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取得每一个阶段的成绩都应该给予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许一定要随时出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Good”“Very good”“Excellent”“That’s a good idea.”“I believe you’ll succeed”等语言鼓励学生。一次次表扬、鼓励会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无限兴趣和信心。

将关注落实于行动。比如说,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常常会写上:Great/Excellent/Good job……这些词语,有时画上一张笑脸,一个大拇指,或是贴上一张漂亮的贴纸,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可以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增强其自信心。如果我们每次以满分来衡量他们或对他们说出一些有伤自尊的话,如“真蠢”、“真没用”、“笨死了”等,那他们将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迷失方向。就拿我班上的小蔡这个女孩子来说吧,我刚接手教她的时候,她性格有些怪,长着一张快嘴,常因为其他同学的一点小毛病就叽里呱啦的指责这个指责那个,时间久了同学们都嘲笑她,排挤她。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她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特点,给予了肯定,同时委婉地指出她的不足并帮助她改正,慢慢的,她逐渐树立了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她找回了自信,随之带来的是更大的学习动力,学习成绩和技能都提高较快。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学生觉醒,帮助学生推翻压在自己身上自卑的巨石,学生的潜能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学生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赏识有度。正如美国注明心理学家罗杰斯德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生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4】。凡事都有个“度”,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赏识也同样如此。“只要表扬不要批评”,这是赏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误区。不能一味地赏识,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赏识和批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不能过分赏识,更不能夸大事情地表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赏识的眼光注视每位学生时,要客观地分析实际情况,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心理状态,根据实际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赏识过多,否则学生会对教师的赏识无动于衷,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过度的赏识还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产生自满自傲的情绪,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因此,多元评价应把赏识与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批评的方法要巧妙,要在适当的氛围中恰如其分地提出,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赏识中有批评,批评中有赏识。同时赏识要应人而异,例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让他克服不良习惯。教师要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学生;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英语教学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5】。

重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实效的课堂,“戏剧教学法”的主旨就在于体现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我们要从学生主体出发,依据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表现,求知欲强等特征,以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基础,以意义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焦点,设计符合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的教学任务【6】。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所设计的任务应有明确的目标及活动价值,目标应贴近具体生活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任务的内容和方式应力求真实,应遵循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要在英语活动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真实运用语言能力的要求。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会大大增强,同时促进了读写能力的提升,取得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意识。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补救的重要手段。不足之处在阅读并回答问题部分,应该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如:Yes-no question),以照顾到阅读能力稍差的学生。复述对于能力稍差点的学生难度大了些。我认为在英语教学反思及教学补救的实施上,可以降低英语运用活动的起点,开展课堂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能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如,为积极响应学校开展“迎奥运”活动的号召,我们英语教研组组织了手抄报(英语版)比赛。本次比赛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三个一伙,四个一群,信心百倍地积累素材、组织素材、书画上色……的确个个大显身手。交上来的每一份手抄报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琢磨才制作出来的,皆有独到之处,开来下了不少功夫。作品展出后,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充满信心的迎接下一次挑战,为他们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4 总结

幼师教学要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要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只要中职学校的教师不断努力和创新,就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优秀幼儿英语教师,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英语的需求也日益广泛,与之相随的学前教育幼儿英语课程也广泛的开设,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师英语教学,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幼师,如何变革才能使中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顺应我国的学前教育状况及需求,使幼师胜任具有启蒙意义的学前教育,是中职幼师专业英语教学中应该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关键词:幼师,英语教学,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程晓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教育评论,2001(4):4-7.

[2]Williams M,Robert L.Burb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0.

[3]Bornstein M H,Jerme S Burner.Interaction in Human Develop-ment[M].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9.

[4]Jack C Rechards.The Content of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5]王家瑾.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7(1):51-55.

英语教学案例简析 篇3

一、 教材分析

1.话题。

本课选取的是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展开讨论的。

2.语言点。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 I’m going to be …”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

3.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领会所要谈论的职业话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掌握谈论此类话题的基本句式、词汇。

使学生了解关于一些职业的名称如何用英文表達。

Step 1

Lead-in vocabulary teaching

Show some pictures of famous persons.

教学思路:以讨论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明星,名人为话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单元的新单词。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Step2

Talk about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want to be …?” For example, “I want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and I’m going to study English very hard.”

Listen to the tape and match the items below.

教学思路:先引导学生学会谈论新的句型结构,为下一步的话题深入做铺垫。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根据听到的录音材料内容连线,锻炼和检查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完成任务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Step 3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hen, get some pairs to act their conversations out.

教学思路: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表现欲以培养语言学习的信心。暴露容易出错的问题和错误,以培养孩子细心做事的习惯。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Step 4

First, let students listen and finish the listening task. Second, ask a student to make a report to check their answers. Finally, listen again and repeat the tape.

教学思路:做听力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听的能力而且让新的语言点在听力材料中再现,从而加以巩固,实质上是变换语言输入的形式。

反思及体会: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而且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所设计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以及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活动还应和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另外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和提高兴趣。

英语教学案例 篇4

案例片段描述:

片段一: 在呈现本课重点句型“Where is „?”及其回答

“It’s in / on / under„”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此句型形象深动地展现给学生:

T: 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screen,what is it? S: It’s a pencil.T: Where is my pencil? Help to answer: It’s in the desk.课件变化铅笔的位置,教师继续呈现本课重点: T:Look, where is my pencil now? Help to answer: It’s on the desk.It’s under the desk.片段二: 在操练和巩固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课件播放动画,本册书中的小松鼠Zip 是本段对话的中心人物。它不断地变换在森林里的位置,然后同学们和它一起捉迷藏,猜猜它在哪里。

(课件)Zip: Hello, boys and girls, I’m Zip.Can you guess where I am? 之后,画面变化,Zip 藏了起来。这时学生们开始猜测Zip的位置: S1: It’s under the tree.S2: It’s in the house.S3: It’s on the chair.„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着Zip 的位置,而且都能运用英语的方位词来表达。课后反思:

在“片段一”中,教授英语方位词的表达比较困难,学生空间概念不强,如果没表达清楚,学生很容易混淆。此时,运用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本课新知,学生很感兴趣,注意力很快就集中。根据画面的变化,学生很快理解了英语方位词的用法,轻松掌握了本课重点句型。

在“片段二”中,这是本课的操练和巩固环节。如果进行单一的师生操练或生生操练,学生已经提不起兴趣了。于是,此时我安排了一个表面是游戏,其实是一个操练和巩固的环节。游戏中的小动物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小松鼠Zip, 它在课件的动画中和同学们打招呼,而且还不断变化自己的位置,让学生们来猜一猜它藏在哪里,并用英语表达出来。学生们看得不亦乐乎,说的也不亦乐乎,在欢快和轻松的气氛中又一次的操练和巩固了本课句型,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和水平在无形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使本堂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这样集动、静、音、像、形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听说训练,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文字、图像、声音信号将语言与实践相互融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局限,使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校园网的建立,互联网的连接,为教学提供了信息密集、形式多样、海量开放的资源库。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在课前将所需资源整理成文件夹,或内部网站,也可在虚拟光驱上设置各种书面及听力自测题、语音、语法、阅读文章等辅导材料,让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咨询选择有关信息。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供一些教育网址,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库中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从信息中获取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整合的交流工具 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堂整合的辅助工具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个性和智能是有一定差异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智能特点,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一些训练、对话、游戏、测试等教学软件,引导学生进行人机互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解答中得到了辅导和帮助,部分学生实现了个别辅导及个别化学习的目标。这样做,克服了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跟着转”的弊病,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冲击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生存环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英语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去。由于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在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首先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相关概念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分析和总结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英语新课程的特点,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问题,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提供理论的支撑。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是本文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大量的课例的对比研究,提炼了二个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案例,一种是主要适应于教师演示教学环境的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另一种适用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环境,强调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协作和交流,完成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两个模式均与教学案例相结合,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优质课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思想

如果把英语学习比喻成建筑一座摩天大楼,那英语单词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砖一瓦,小学生作为英语的初学者,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英语单词的记忆与积累。本次“单词变变变Ⅱ”一课是在“单词变变变Ⅰ”的学习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另一种英语单词的记忆妙招,减少对背单词的恐惧,增强学英语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完“单词变变变Ⅰ”后能较为顺畅地在原单词的基础上,增减、替换一个字母或调整字母排列顺序,产生新的单词,将单词进行链状的学习及记忆。四年级的学生不止仅于此,其实学生们已经在零散地接触合成词,但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本课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启发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指导,将英语单词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合成词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单词的网状学习模式。

本课设计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以图、声、文等形式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智能得到空前释放。教学中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体验参与,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实用性,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重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

本课通过单词的多种呈现形式——图片、实物、flash动画等,给学生视听多感官刺激;通过运用自我探究与发现,学生主动并自主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练读——个别读、合作读、拼读、配合肢体读等,巩固单词的掌握。并在一定语言背景与拓展练习中,开拓学生视野,努力给学生一个方向,引发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创造了教学的体验和生活化条件,促进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态度。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搜集大量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浓厚兴趣的图片及Flash动画,进行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PowerPoint媒体教学形式,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步进行及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明确的指引。利用图片的清楚展示与Flash动画冲击视觉和听觉系统,加深记忆印象,加快接受速度并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单词的学习。为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课件的使用能做到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出示,同时给予其他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发展空间。同时并用拓展知识,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Class Opening & Warming-up 开课及热身 New Concepts 新授

Practice & Consolidation 练习,巩固 Expanding 拓展 Review 复习

共同表演“单词变变变”chant。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单词变变变”任务单上的第一题,并仿照以上chant创编新的chant表演。对完成速度快及chant创编有新意的小组进行单词卡片的小奖励。得到的单词卡片奖励的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发现将其中两个并在一起会产生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合成单词,学生继续发现其他学生手中的单词组合。分小组看并试读“单词变变变”任务单上的第二题Vocabulary,并让学生提出问题,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12个单词的复习与巩固。引导学生Vocabulary中每两项单词组合在一起形成新单词。

用类似的方法学生发现其他的合成词并进行练读。游戏“What’s Missing?” 按照顺序将六个合成词书写在“单词变变变”任务单上的第三题中。完成“单词变变变”任务单上的第四题的句型练习,通过师生配合练读句子。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合成词。学生试着猜一猜其中的含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 Review.1、Greetings.2、Warming-up.Let’s Chant!Ear, ear, turn, turn, turn, Turn to hear, hear, hear, hear.Hear, hear, turn, turn, turn, Turn to heart, peng, peng, peng Air, air, turn, turn, turn, Turn to hair, comb,comb, comb.Hair, hair, turn, turn, turn, Turn to chair, sit, sit, sit.3、Review.教师给学生介绍在原单词的基础上,增减、替换一个字母或调整字母排列顺序,会产生新的单词。并举例eat——tea,and——hand,并给学生做示范 and,and,turn, turn, turn, Turn to hand,h-a-n-d单词拼读chant。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单词变变变”任务单上的第一题,并仿照以上chant创编新的chant。对完成速度快及chant创编有新意的小组进行单词卡片的小奖励。

4、Leading-in.学生将得到的单词卡片奖励展示给大家,教师选择其中两个学生代表上讲台前,读出手中的单词,并引导学生发现,将其并在一起会产生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单词。比如black + board= blackboard,由此,让学生继续发现其他学生手中的单词组合。并适时给学生合成词Compound Word概念。

(二)New Concept:

1、学生分小组看并试读“单词变变变”任务单上的第二Vocabulary,并让学生提出问题,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12个单词的复习与巩固。

2、引导学生将Vocabulary中1、2项单词组合在一起形成新单词newspaper,并进行练读。出示单词卡片进行拼读,并让学生将其粘贴在黑板上。

3、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发现其他的合成词,并通过个别读,男女生互读,三人组配合读,接龙读等多种练读形式,配合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听说读这六个合成词。同时指导学生发现合成词的不同组合形式:连写,空格,连字符等。

4、看黑板上六个合成词的卡片,通过游戏“What’s Missing?”巩固单词,并按照顺序将六个合成词书写在“单词变变变”任务单上的第三题中。

5、完成“单词变变变”任务单上的第四题的句型练习,通过师生配合练读句子。

(三)Expanding:

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合成词,并让学生试着猜一猜。Car park 停车场;green house 温室;tea bag 茶包、茶叶袋、袋装茶; Sleep walk 梦游;touch-me-not 含羞草;a five-star hotel 五星级酒店;first-class 头等的,上等的,头等车,头等船;second-hand 旧的,二手的,用过的。

英语音标教学案例 篇5

教学内容:关于26个字母的发音规律的学习

Aa

Bb C c D 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学情分析:很多农村小学没有系统学习过26个字母的发音规则,虽然他们了解26个字母的读音。

我知道他们对英语字母的发音也不感兴趣,但我还是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喜欢学习这26个字母的发音规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读26个字母,掌握其发音规则。

2.会正确读出所给例词。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发音,能够自己找出发音规则。课前准备:音标卡片、录音等。教学步骤: Step1 Warm-up Sing ABC song.Step2 Review

复习26个字母的音标。课堂上,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但是课堂上模仿、拼读过程一长,学生很容易厌烦,所以教学中,运用比一比的竞赛方法,以及结合动作学习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黑板上写下26个字母的发音,也就是音标。让学生找出发音相同的字母。Step3 Presentation 给出几个单词,让学生读他们。例如:milk.pig.big.bag.egg.map.bed.等等。

给出几个句子。

I have a book.I like it.Do you have a book? Yes, I have.Step4 Summary 英语音标表:共48个.元音12个单元音 短元音

7个[i] [ə] [ɔ] [u] [] [e] [æ] 长元音

5个[i:] [ə:] [ɔ:] [u:] [ɑ:] 8个双元[ei] [ai] i] [au] [əu] [iə] [ə] [uə] 辅音10对 清辅音

[p] [t] [k] [f] [θ] [s] [ts] [tr] [∫] [t∫] 浊辅音

[b] [d] [g] [v] [ð] [z] [dz] [dr] [З] [dЗ]

3个鼻音[m] [n] [ŋ] 3个似拼音[h] [l] [r] 2个半[j] [w] Step5 Homework 读一段话。

高一英语教学案例 篇6

田金菊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本案例就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制造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背景: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一般水平,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练习是课堂的关键。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一必修2第二模块里的一篇阅读课(Reading),出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的高中英语学生用书。在第一课Introduction里面初步接触和学习了描写抽烟、吸毒及其危害性的词语,这一课Reading是上文的延续。本课Reading实际上分为两篇文章,第一篇主要讲述了一个吸毒者和他的故事;第二篇主要讲述了使用可卡因的危害。

二、学生分析: 这一课是前一课的延续,所以学生在接受这一课内容时是没有问题的。教学中分别为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了学习任务,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设计思路:本堂课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这种途径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用)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知识,形成的技能。本课将通过任务型教学,努力达到课堂活动目的。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习另一些介绍抽烟、吸毒及其危害性的词语

2.通过阅读包括这些词汇的两篇文章并做寻找文章和所属段落的关系以及回答问题,判断正误等方式,培养联想、理解、前后联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有关吸毒及其危害的知识,找出段落和文章的从属

关系。

ii.培养阅读时的联想、理解、前后联系的能力和逻辑分析

能力。

iii.阅读的同时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五、教学辅助手段 :课件,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

Step 1 Presentation

Teacher uses the pictures connected with drugs to lead in.1.Show some pictur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drugs to get them

to know of drugs.“opium poppy;opium;morphine;heroin;

cocaine;ecstasy”

2.Show three pictures to let them know the dangers of drugs

drug addicts;a heroin baby;a dead drug addict

3.Show the number of drug addicts: On March 1st, 2004, China

government reported there were about more than 1,050,000 drug

addicts in China.More than 70% of them are the young people

under the age of 35.(教师通过看图谈论,直观地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图片展现出来。

学生很自然地被迁移到了新课中来)

Step 2 New Words

Ask students to do an exercise of some new difficult words.Teacher shows the English definitions of new words and then

asks them to guess the Chinese meanings of the words.Words: addictive;drug addict;drug dealer;heart rate;

increase;inject

(教师利用这个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里的部分困难单词,解决阅读时的语言障碍)i.Step 3 Listening: Teacher plays the tape of the first paragraphs of the two

articles.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to choose

the best titles for the two articles.A.A Drug Addict and His Story

B.Dangerous Activities of Teenagers

C.The Dangers of Using Cocaine(教师利用这个练习锻炼学生听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联想、分析能

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Step 4 Surface-reading(silently)

Ask students to read parts 1-6 on page13 and then decide which

article they belong to.(教师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前后联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Step 5 Deep-reading(aloud)

I.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five paragraphs of Article 1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How old was Adam when he started using drugs?

2.Which drug did he use first?

3.Who did he buy it from?

4.What was the second drug that the man sold him?

5.How did Adam pay for the drugs?

6.what did the police do?

7.Did Adam take the doctor’s advice?

8.Where does Adam work now?

II.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three paragraphs of Article 2 and

then decide if these sentences are true(T)of false(F).1.Cocaine can be smoked and also injected.T

2.People who inject cocaine are in more danger if they share

needles.T

3.Cocaine makes your heart go more slowly.F

4.Smoking crack cocaine can change people’s behavior.T(教师利用这两个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抓住两篇文章的细节内容。)Step 6 Consolidation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read Article 1 again and then complete the passage

Adam, ___years old, is a _____ addict.When he was____, he started ______drugs.He ____ cannabis from a man.One day, the man _____ him some crack cocaine.Later he went to ask the man for ____crack cocaine, but he didn’t have______ money to buy it.He was in terrible ______.The next day, he ______a TV and a video recorder and sold them and then he got ______to buy more crack cocaine.By that time, he was _______to crack cocaine.So he had to steal something.One day, the ______took him to_____.Then he _____a doctor’s advice and______ taking crack cocaine.(教师利用这个练习让学生借助于这篇完形填空,能够脱离课本将课文复述出来)

Step 7 Practice

1.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 of Adam and another one of Shui Junyi.Teacher: Suppose you are Shui Junyi and go to Adam’s workplace and interview him.Now all of you make an interview in pairs.2.Ask three pairs to go to the front and act out.(教师能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学生能用本堂课所学过的词汇及知识进行口语表达,这在英语课堂上是很可贵的,尽管学生的口语表达不是很准确)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passage about what you will do if your friend is a drug addict.案例分析

1.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增大了课堂容量,加大了练习的力度,也加快了课堂的节奏。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采用了大量的 图片,形象直观;在做阅读前加入了一小部分听力;单词的处理让学生根据提示猜测词义。

2.教学过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阅读理解练习能给不同程度的同学提供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精选习题,紧扣课本,难度适中。当堂学习当堂测试。

2013—2014

高一英语教学案例

大学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剖析 篇7

一百多年前,美国大学的法学院、医学院,以及后来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始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来从事教学。这种方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经常围绕生活中的典型故事采用对话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和质疑,不断制造观念的冲突,引导学生总结其中的知识,尤其是培养思考问题的智慧。他在教学中不提供现成的答案,称自己是“没有知识只会提问的人”。该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以及西方教学传统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后来他的学生,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将这种对话式的、讨论式的交流编辑成书,通过不同的故事说明一个个不同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西方案例教学的先河。[1]

近代以来,最早运用案例教学法于大学法学教育的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早在1870 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柯里斯托弗·格伦姆布斯·朗德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 dell) 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法院的实际判例。他在教学中主张通过实践中的个案来讲出法律的道理,这样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朗德尔教授认为:“如果你阅读了大量的案例,特别是判决正确的案例,真理就出现在你的面前。”[2]

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实例和事件的深度描述与分析得出富有启发性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把经验与理论,生活与实践,行动与思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性的思考,是一种典型的“建构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学生无法亲自经历一件事情的时候最接近真实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度剖析来学习的方法往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其从中学到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理论分析的技能。

事实上,很多知识与理论都是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与经验中提取出来的,当你不了解与理论知识相关的事件与故事时,你就不可能真正懂得理论本身。例如,在学习法律时,如果你不了解“马伯里诉麦迪迅案”时,就不可能懂得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的起源,也不可能真正懂得当时的大法官米歇尔如何通过处理这一问题真正确立起美国宪法的权威;如果不知道“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的由来,就不可能理解“沉默权”的意义以及“米兰达告知”制度深刻的司法涵义;不知道“罗伊案”,就不了解美国人对妇女怀孕流产的法律态度;不知道“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就不可能懂得言论自由对官员批评的边界及意义。几乎所有理论的背后都有一个意义深远的故事。从这里也看出,没有深入的案例分析理论教学就是空洞的,学生表面学了一些知识要点,实际上因为不懂得理论背后的“生活事件”,并没有掌握学术知识。可以说,没有案例的分析,就不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教学。

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在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把握以下特点:

第一,案例教学不等于举例子的教学。很多年轻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知识点之后,喜欢例举很多事例与个案,但缺乏对这些事例与个案的精心挑选,也缺乏对案例深度、完整地分析,只是描述了表面的现象与事实,故事的内容结构不完整。这样的教学只能叫举例式的教学,不能称为案例教学。举例更多是起到说明和印证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学更生动,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但它对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深度理解知识的作用是有限的。

第二,案例要有完整的故事,包含事件发生的全部经过以及人们思考和处理事件的原则与方法,要展现出人们理解问题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案例教学要通过详细的、客观的故事描述,讲出事件发生演变的全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人们处理事情的“原则”和行动“方案”,否则就成了就事论事地讲讲故事而已,使案例教学蜕变为举例的教学。例如,在讲述2005 年中国联想并购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时,就不仅要完整描述事件过程,讲清故事,还应分析并购过程中双方的产业战略考虑、美国商务部的忧虑与考量、产权变动中复杂的法律问题、工会的态度、企业文化的冲突,以及后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只有这种完整故事描述加上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才是案例教学。

第三,案例教学要引出理论与规则,而不仅仅是让教学“生动”一点。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读透故事”,尤其是读透其中的道理。案例教学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较好地融合事实与学术、实践与理论,通过个案讲出深刻的道理。例如,在法律教学中讲到美国的“米兰达诉亚里桑纳州案”时,仅仅讲清这个故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讲出美国最高法院否决这个案子的理由,以及后来“米兰达警告”和“沉默权”的由来,这才是案例教学的应有之义。讲出案例中的学术内涵是很重要的,缺乏学术内涵的讲例子式教学不是案例教学。

第四,做好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个人阅历丰富,对教学中涉及的事件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学术思考。事实上,在教学中要真正讲好一个案例,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师平均要阅读3 - 5 万字左右的背景材料,不光读懂“故事”本身,还要阅读和思考关于这个故事的相关争论与学术观点,这样才能形成思考个案的学术视野。因此、案例教学并不是一种轻松的教学而是一种更难,更需要人生智慧的教学。

此外,案例教学常常还会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拓展知识。在国外的大学,案例教学通常都是和小组讨论与分享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把个体通过个案学习建构知识的方法拓展为一种群体成员通过互动建构知识的方法,知识的学习就从“个人建构”演变为“社会建构”,从而丰富了大学学习的涵义。

总之,案例教学的优点是能把“经验”与“知识”“生活”与“学术”关联起来,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体验,能够较好地克服学习者知识背景经验不足的问题,即使对有经验的人这种方法也有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案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观倡导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认真思考与尝试。

注释

1[1]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7-9.

教学案例:牛津初中英语 篇8

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语法和语言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鸟,本课时的书本内容仅仅是复习语法的一个对话和一个字谜,内容非常少。突破重难点的方式在于围绕主题开展有效活动,补充本单元的相关内容,在课堂活动中对语言点进行检测。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

教学辅助:

多媒体

导游帽,导游旗

校观鸟俱乐部会员卡和VIP卡

校学生会主席的宣传视频

教学步骤:

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鸟,所以设计的情境是邀请学生参加校观鸟俱乐部。以校学生会的一封邀请信作为导入,播放学生会主席对于这次活动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参加观鸟俱乐部的条件,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听力水平。由此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任务。申请者需进行层层选拔,选拔共分为五关,学生分为五到六人一个小组进行课堂对抗。

设计思路:

第五关是本节课的最后一关,是对这一节课的归纳总结。设计的情境是校学生会发起号召,招募会员和小导游,完成一篇作文,作文就是你的面试稿。作文的内容包括一个导游解说词、加入俱乐部的原因以及你的优势、对观鸟俱乐部的了解等。这个活动最终将本节课归结到了写和说中,既是复习了main task,也是为这节课做一个收尾,达到高潮。请学生展示时可以戴上导游帽,手拿导游旗,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展示者酌情得5-7分。

Step 7: Conclusion

Give out the member cards and VIP cards.

设计思路:

最后是对小组分数的总结,最后一名的小组无法获得校观鸟俱乐部成员的资格,其它小组将获得观鸟俱乐部会员卡一张,第一名的小组获得的是VIP卡一张。由此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完整性。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青春健康教育计划下一篇:公寓权益部总结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