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及就业能力(精选13篇)
(设计艺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 环艺(2)班 袁梅兰201010114207)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还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普遍增大,已成为大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高校必须实施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这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贯彻和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实施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一问题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 提高就业
一、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以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眼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等六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该计划注重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
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对自身潜能的自信。国内常见的定义或描述有: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的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也有的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总的说来,就业能力是一种就业竞争能力、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二、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核心问题是就业能力的不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而从学生自身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就业能力的不足。而着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科学择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环节。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能力的提高,在求学期间提高心理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发展较全面的人才。
(二)实施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我国的教育体制虽然不断改革,但是仍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学生还无法实现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可以逐步消除这一弊端。课堂知识的积累、课外活动的锻炼、社会生活的完善,有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另外,素质的提高可以在大学生的在校期间,利用不同的素质教育新途径,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职业设计导航,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对其毕业后的择业就业有很大帮助。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实施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是自主性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素质的提高的主体是学生,高校以大学生的自主设计确定素质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则不但保证了学生在素质的提高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保证学生的个性特征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学校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从而实现大学生自主性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择业过程主动性的发挥。二是独特性的全面发展。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如演讲比赛、主题设计活动、各种文体活动都可以培养和展示大学生的独特性,尤其是设计活动,能够激励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聪明才智展现个人魅力。当然,学生的独特性因人而异,高校只有充分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才有利于大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独特性,为将来的就业积累资本。
(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多数用^单位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据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然而,我国高校教学偏重理论
教育,轻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企业也不大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造成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求职就业中就会遇到很大困难。通过组织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活动中由于有了大量锻炼表达自己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
(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仓4业意识的高科技人才。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立大学生科技小组,开展发明制作竞赛、学术论文竞赛等,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论坛、创业讲坛活动,邀请科技专家、创业精英、成功校友等方面的突出人才为大学生传授科技创新经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定期开展创业计划培训及创业计划大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提供就业实战锻炼的舞台。在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的活动中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特别是要加强对创业受挫学生的心理引导,帮助其总结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不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高校通过实施素质的提高,鼓励学生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成立各种不同的社团,通过成立社团、管理社团或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桥梁,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活动,如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可以尽早了解社会现状、认识现实社会、懂得人与社会的关系,锻炼其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为日后能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五)提高职业素养与能力
许多学子考上大学后,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感和优越感,自信心增强的同时也易于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至于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走向,等到临毕业时才匆忙进行职业选择。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不太关注自己的求学生涯规划和中长期职业发展计划,而是过分依赖已有的经验,缺乏与就业指导机构的沟通交流,对就业政策、就业环境、就业形势等缺乏及时而全面的了解。通过素质的提高,针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职业设计导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以实现准确定位,做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决策,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参加本专业和非专业的技能培训,考取各类技能证书,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六)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考察应聘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所谓挫折承受能力,就是指在失意、困难、失败等面前要有很强的抗挫折的耐力。当前的大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具有心理脆弱、遇事敏感、抗挫折能力差等显著特点。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打击,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极易陷入焦虑、迷茫和抑郁等心理状态,不仅逃避现实,甚至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个别人还走上了极端道路。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资源,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心理学、自我调节、就业观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使其正确评价自己,了解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克服自卑、浮躁、依赖、恐慌等心理,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素质拓展的社会实践中,学生必定会经受失败、遭受挫折,但是往往只有在失败中才能更好地成长,学生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提高社会适应力,才能在将来为展示自己的才华踏出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李卓慧,郑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实施现状实测调研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2]杜德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3]周静,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3)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现状产生的原因
自从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 大学毕业生逐年迅速增加, 社会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 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问题。并且由于各行各业集约化生产的出现, 不管是农业还是部分工业, 都产生了大量富余劳动力, 这些人和高职大学毕业生一起, 参与到了工作岗位的竞争当中, 就更加大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再者, 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 在择业时只把目标锁定在社会知名度高、经济待遇高的就业岗位, 在地域上也总是选择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 他们不愿从自身优势出发, 不考虑自己的专长, 陈旧的择业观念使许多毕业生把铁饭碗置于择业首位, 不愿到占国民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私人企业, 三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就业, 因此很难就业, 甚至无法就业。
由于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迅速, 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学校数量不断增加, 许多院校软硬件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院校培养目标不明确, 专业设置不合理, 办学特色不明显, 教学管理不规范, 从而导致学生质量不高及“职业迷茫”的状态。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兴趣爱好、核心职业优势以及职业发展目标和途径, 在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决策中,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 能做什么工作、自己的职业优势又在何处。作为高职院校, 在学生就业择业中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正确的对待择业, 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之一。
2 职业生涯规划简介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的职业经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 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 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前提下, 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 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及行动措施以期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 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就业教育, 把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定位在就业目标导向上, 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宗旨。
3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和必要性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是学校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和素质提高的必要途径, 也是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大学生明确方向, 完善自我;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并不了解, 尤其是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明确方向。因此, 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选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个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 评估自己的能力, 评价自己的智慧, 确认自己的性格, 评判自己的情绪, 找出自己的特点, 发挥自己的兴趣, 明确自己的优势, 衡量自己的差距。通过这些分析, 在校高职学生可以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职业生涯路线, 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发展目标, 从而规划自己的学习方向与实践内容, 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使自己得到恰当发展, 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如果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高职学生将很难明确日后职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存在盲目性, 缺乏动力, 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 适应社会的能力减弱。
4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途径
首先, 高职院校应该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校可以多组织专场报告会和咨询会, 通过“比较法”、“他评法”“自评法”、“心理测验法”等方法使学生发现真实的自我, 进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并考虑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还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确立可行的职业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征文、演讲比赛, 使自己树立职业理想。通过专题讲座、就业指导课等团体辅导的形式形成强烈的职业意识。在企业家和成功校友的现身说法中激励自己树立确定的职业信念, 挖掘自身潜力的内驱力, 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
其次, 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设计一份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分析、目标确定、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等五个环节。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应做到:各项分析要简洁、客观;各项目标要有明确、有导向性;各项计划要具体, 有可操作性。
最后,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职业环境。在校内应积极参加文艺表演和体育竞技活动, 以及板报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创业大赛等来培养自身的团队、诚信、创新、敬业等职业精神;在提前上岗实习过程中, 应能切实感受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该行业的发展前景等。企业实习为高职生的能力提高及弥补不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并有助于辅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邵晓红.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周炳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一、教学中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要让学生学会自己从书本上、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借鉴已有的实践经验。我校提倡使用“学案——教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本,把自己领悟到的知识概况和疑点总结表述出来,再按老师给的提纲,与课本和课外资料对照去理顺和领悟本课的知识脉络,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以适应地指导使学生获取正确观点并提高思维方法,然后教师精选习题,加以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开始时思维水平有限,表述也不一定能达到准确。但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会在独立思想中、在多方面比较下学会如何借鉴书本上的知识,在课堂讨论中学会如何从同学的发言中获取帮助,在模式教师的思路中学会思考方法,从而逐渐学会独立地、自觉地从各种渠道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二、讲授习题时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矫正学生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进行辨析和反思
学生学数学容易出现一种情况,上课听得明白,下课不会做作业,有人认为这是缺乏练习。
学生能听明白老师讲的答案,事后觉得自己也应该能做到,就是不知为什么老师会这样想,自己就想不到这一点。其真正的症结是学生没有总结出老师授课中的思维方法,没有学会怎样去探索和思考问题。
三、强化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提炼和建模能力
一些较灵活的数学题,有的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而有些学生费了好大劲却一头雾水一点儿看不懂意思是什么,这主要在于学生能否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强化概念教学,不能仅是记忆概念,要从概念的起源开始,引导学生从实践中,从生活实例中将数学概念抽象出来,让学生理解概念包含的丰富内涵,及掌握定义、概念的各种表现,才能对其变化学会控制,建立起模型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帮助学生构建思路档案,重塑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易出现陷入题海又效率不佳的现象,多数出于不能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没有完整的方法体系,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老师在课上不能只是启迪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更要把学生努力思考的成果帮学生保留下来,每一节课都要把学习成果纳入自己的方法体系中,让学生明白一个知识点会有几种变型、变化及应用方向,解决哪类问题有几种常见的思路,自己会哪些解决问题的招式方法,建立思路档案使学生见到问题有丰富的方法储备以供选择,塑造学生的学习思维心理,使学生在应用能力上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教学中教师要详细备课,讲习题课时应注意顺应学生的思路,利用一题多解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的能力
习题课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得尽兴,因为学生的思路不一定与你吻合。若学生没有和老师一样的开始,就很难学到老师的思维方法,因此老师应顺应学生思路去讲题,从这一点上开始如何联系已知条件,如何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享受如何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学习这道题的答案。
学生在不同思考方式的启迪下会逐渐抛弃对方的套用,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求新、求异,力求简练。
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学生迅速提高学习成绩,但坚持经常潜移默化,定会使学生有所进步。
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人才,而心理素质又是人才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素质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指“人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价值观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它是个体在环境的熏陶下,经过有意识的修养,逐渐内化成的一种心理结果。”
(一)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强烈意识到健康不仅是躯体上无病,体格健壮,更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行为。
(二)将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告诉大学生,帮助他们增加心理知识,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人对自我、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体现出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具体表现在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心理健康至少应该包括:一是健康的情绪,乐观的心态;二是良好的自我意识,准确的自我定位;三是完整统一的人格;四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友善地与人相处;五是善于适应社会,与社会协调一致。只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行为。
(三)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我叫张磊,大悟县公安局双河派出所民警,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参加年轻干部培训。年轻干部作为基层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推动地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年轻领导干部的自身整体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而迫切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勤学习,不做停滞不前的“踏步干部”。
不做停滞不前的“踏步干部”,就要做到学得进。所谓“学得进”,就是要真正用心去学。基层年轻干部往往因整天忙于工作、应酬和琐碎事务而放松了理论学习,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基层年轻干部必须从繁杂的应酬中解脱出来,紧密联系实际做到勤学、真学、深学、善学,永不自满、永不停滞,才能在工作中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增强预见性。
二、多实践,不做纸上谈兵的“空谈干部”。
不做纸上谈兵的“空谈干部”,就是要用得好。所谓“用得好”,就是要将理论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实践中体
会这些理论。县乡基层社情民意比较复杂,以我工作的开发区为例,近几年来因为土地纠纷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上访户也随之滋生。不少基层年轻干部说起来、写起来头头是道,但缺乏基层实践经验,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足,尤其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缺乏应对能力。在这方面,基层年轻干部应当正视自己的不足,切实增强艰苦复杂环境下的实践历练。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学会把握方向,分清主次,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善于化险为夷,避免和减少损失,维护一方稳定。面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要沉着冷静,周密考虑,既不要陷入具体事件因群情激愤而失去对整体的判断,也不可一味强调大局漠视个体利益损失而激化矛盾。
三、讲道德,不做骄奢淫逸的“庸俗干部”。
道德、人格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政法人员,其工作性质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更加苛刻。作为年轻干部,要廉洁自律,不拿权势攀比,不向金钱低头,为人正直,清清白白,树立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将廉洁自律落实到每位干警身上。提高技能练兵水平增强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工作中要做到敬业务实、实事求是,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上蔡县大路李乡大路李小学 栗永莹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就全乡而言,目前我校小学数学成绩整体靠前,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其它学校成绩一直较好。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些不成熟的浅析认识和做法,供大家商榷。
一、优化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或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 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生活的好朋友,学习的引路人。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上,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二、趣味化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三、巧施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 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 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例如, 笔者在与一些前来招聘的企业领导交谈时, 很多的企业领导都谈到, 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生可以不把专业知识学好, 但不能不把人做好。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没学精, 这不是最大问题, 因为只要你愿意、有能力, 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掌握到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企业不指望应届的毕业生能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一上来就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但很多应届毕业生不仅专业知识没学好, 做人也没学好, 他们没有明确的理想和追求, 缺乏社会责任感, 公共道德修养不高, 不关心集体, 不遵守工作纪律, 不知谦让与互相帮助, 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让人看不到他们的培养潜力。来自企业的反馈, 让作为高校工作者的笔者感到深深的惭愧。深思之后, 笔者认为, 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
高职教育, 顾名思义, 是以向学生教授职业技能为主, 但同样是教育, 高职教育也不能少了育人为本的内涵。然而, 当前的高职院校, 普遍缺乏对学生的系统的完整的人文教育, 毕业生人文素质整体滑坡, 主要表现在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缺乏自学能力, 学习知识不求甚解;缺乏崇高的人生理想, 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 实用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 是非观念模糊;缺乏基本的行为准则, 上课迟到、考试作弊、交往失当;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 不善于与人沟通与交, 不懂谦让;文化品位不高, 文字功底语言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活自理能力差等。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 有以下几点:
1.对高职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高职教育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技能教育”“谋生教育”, 就连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也认为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毕业后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某种特定职业技能的培训, 忽视了与职业技能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实际上, 职业能力包含了对职业者人文素质和人文知识应用能力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更与人文素质存在着直接联系。并不只是学一门专业、掌握一门技能就能具备完好的职业能力。
2.高职院校急剧扩招带来的矛盾。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在校学生规模急剧膨胀扩大, 对高职院校的师资和设施造成很大的压力,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教育、学生管理工作, 以及人文知识的图书资料的充备, 学生开展文娱活动的场地、设施、传播校园信息的网络、报刊等建设投入有限。加之高职院校起步较晚, 要形成经验丰富的人文素质教学教研团队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尚需时日。
3.高职院校的学习期限短。高职院校的学制为三年, 而且中间又有许多实习实训实践的环节, 所以学生在校的时间大多为两年, 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很有限, 另一方面, 一些学生受社会上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较大, 这些因素都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高职教育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把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联系起来, 要想做好就业工作, 长久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 就需要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是非观念, 增强社会责任感, 具备独立判断能力, 具备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保持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的关爱, 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的就业才有真正的意义, 才能对社会进步发生作用。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所文化氛围浓厚的学校, 应当办学理念清晰, 校园环境优美, 行为文明, 秩序井然, 从校园的总体规划、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建设到校风, 校训、师生行为规范等都应注重形成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2.在职业技能教育中渗透人文价值。职业化的技术教育使得各学科之间越来越缺少共同语言, 受教育者都局限于狭隘的专业领域, 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缺乏个性和创造性, 缺乏一定人文修养、但有一定技能的带有工具性的“工具人”。因此, 在专业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 使学生全面发展, 具有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掘职业技术教育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优化学科结构, 构建学科群, 鼓励学生选修学科, 拓展应用学科领域, 促进学科融合、渗透, 增设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鉴赏等人文课程, 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良知,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与人交往。从而间接加强人文教育, 实现职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定期开展征文、演讲、摄影、人文素质的讲座等文化活动, 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审美实践和艺术创作, 在展示才华的同时, 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作用, 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自律、团结、互助、自我教育, 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这对学生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陶冶高尚情操, 增进身心健康, 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访问, 参观, 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社会, 适应社会,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学生在实践中, 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体验什么是真、善、美, 感受人文科学的魅力, 丰富发展个性, 培养人文精神。
摘要:在高职院校良好的就业表象之外, 也掩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是非观念, 增强社会责任感, 具备独立判断能力, 具备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保持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的关爱, 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就业
参考文献
[1]周艳茹, 王子科.对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 20l1, (1l) .
[2]何敏.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J].当代职业教育, 2010, (8) .
[3]任慧彰.浅析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问题[J].电子商务, 2010, (12) .
[4]郦伟豪.中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
职高阶段的学习对于绝大多数职高生来说主要是一种以训练专业技能为主和兼顾个性发展的学习、生活、交际的过程。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与生活,与社会现实自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在结束职高生活,踏上社会之前,必须要让学生有相应的就业心理准备。所谓就业心理就是人们在就业前的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的过程,是一个人为了能找到自己就业的最佳位置而准备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就业的心理基础。
在现阶段社会的就业群体中,因为学历和工作经验等原因,高职毕业生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另外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心理。职高生毕业时的年龄一般在十九岁左右,其心理正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时期,此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而这种心理往往对他们的就业观影响很大,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眼高手低、心理自卑、技能不熟练、知识匮乏、对社会不了解、对人际关系存在畏惧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有着不切实际的要求;缺乏超前意识和发展眼光,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就业的主动性心理差,依赖心理强,等待学校推荐就业,等待父母找关系就业,很少有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寻找就业岗位的,而且一些学生对就业缺乏自信心,认为前途渺茫,不知所措;部分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在单位中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畏难怕苦心理,很多学生对工作时间长、经常出差、加班或三班倒等情况不能接受;缺少自主创业意识,不敢自主创业。
针对学生上述的就业心理,为了让学生形成相对较强的就业心理能力,在指导学生就业的工程中,我们提出应对职高生进行相应的就业心理指导,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前的角色转变。让学生由一个具备初步专业技能的职高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和“严酷”的社会现实,实事求是地面对就业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引导学生要先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再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因此结合长期的就业指导工作实践,我们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当局者迷,学生往往对自己很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在就业前,我们认为有必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能力、专业特长、习惯、性格和气质类型,客观寻找自身优势。一般来说职高生与大学生相比,工作态度比较踏实,动手能力强,对用人单位的工资要求不高;与高中生相比,职高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比较好。其次,要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与心理特点,不夸大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实事求是地作出自己的职业定位。
其次帮助学生正确定位。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中职毕业生,要立足现实,不好高骛远,做到先就业、后择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有就业后站稳脚跟的意识,要有在岗位上学习、进步、锻炼、发展的意识,将自己正确定位为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把握角色转换,尽快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名社会劳动者。在工作中要学会自我調节,自我激励,逐渐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开拓意识、推销能力和合作能力,做好“不怕转岗、不怕改行、不怕失业”的心理和能力准备,尽快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抗挫折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再次要帮助学生更新观念。引导学生既要看到我国就业的严峻形势,同时更应看到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一个社会正常的人才需求应是正金字塔形,基层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间是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上面是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基层和中层的劳动者大都来自职高生,这就为职高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另外,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急需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近年来,各地高薪招聘紧缺技术人才就是一个明证。所以,职高生要改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哪怕辛苦一些,薪酬少一点,条件差一点,地方远一点也在所不惜。要有先站稳脚跟,充实和打造自己,再展翅飞翔、谋划未来的战略目光。
最后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都面临着择业、就业、失业、再就业的问题,因此具有健康成熟的就业心理,保持奋发向上的心态,克服浮躁情绪,避免速成心理,养成务实作风是职高生应该倡导的心态。切莫“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瞻前顾后,互相攀比,心存侥幸,错失良机。使学生明白在当前就业严峻的形势下,想轻而易举地找到满意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必须有良好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有“好事多磨”的耐心,有不等不靠、不抱怨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在竞争中磨砺,在奋斗中成熟。
参考文献:
[1]杨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5).
[2]陈志阳.浅谈职业指导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听说读写是语文要训练的四种能力,其中学生最头疼的就是习作了。首先是感觉无话可说,然后是不会把话写得具体生动,针对学生这样的困难,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 做好阅读课文的教学引领
课文的选用,是经过专家理论和实践结合研究的,经教学一线教师反馈决定的,所以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精读课文的阅读,对于学生学会字词句篇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夯实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比如,只有理解了学会了修辞方法,才会把方法用在自己看到的感受的事物中,模仿学习也是个好办法。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离不开课文这个载体,如果学生连最基础的都不掌握,哪里去谈提高作文能力。
要重视语文课堂的常规教学,抓牢基础知识,这是“真语文”的真谛。离开了本源去放飞,只能是漫天飞舞,连根基都找不到了。不少教师为了追求生动的课堂效果,轰轰烈烈走过场,课做得很精彩,表演一样。如果当堂检测一下,其结果会怎样呢,会有多少知识学会了,有多少语文能力培养了? 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只有重视阅读教学,才有长流水,常青木。一段好文字,里面既有语法知识,更有布局精当之处,只要对学生今后有意义的“点”,都要抓住。比如《桂林山水》一课,全篇的结构方式很清晰,学生完全可以学会并运用“总分总”的方式,在每段的分写中,还有中心句的知识,学生要学会围绕中心句组织句子的
方法,不论对叙事还是写景都有帮助。段中还有修辞的运用,在引导学生体会修辞的妙处后,让学生具体描写老师指定的事物,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内化为一种能力。
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不同,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文本和学生,确定好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达成学习目标。结构特色的文章重点研究结构,使学生学会习作如何布局;情节设计巧妙的重点分析情节的妙处,使学生学会构思加工;技巧过人的重点研究技巧,使学生的习作精彩起来,妙语连珠;写作顺序突出的就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写作内容„„总之,只有以文本为重要抓手,才能切实搞好阅读和写作教学,才会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二. 拓展延伸教学片断
学以致用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当下教学改革的反思就是应当让学生自主学习,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不仅要学知识,更要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笔者在实践中,每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中,都因文而异的设计好教学片断中的延展,切入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储备,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所学。
在《妈妈的爱》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诗歌的结构和内容特色,引领学生理解并体会“母爱”的伟大,课上训练学生仿写一段。有的学生不知道找一个什么载体表现母爱,我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妈妈爱你的事例,大家互相帮助分析每件事的“动情之物”是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感悟了,激情澎湃,真情流淌。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有一天早
饭我没吃,上完两节课肚子叫了,发现书包里有一袋奶。哦,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奶。多么真实生动的小诗啊,虽然这么直白的句子不算什么诗,但是句子里浓浓的母爱还是能感觉到的。这就是学以致用,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坚持训练下去,学生写作一定不再害怕。
学《悯农》一诗时,我切入《蚕妇》一诗,因为所反映的都是农民的贫苦遭遇,我布置学生利用两首诗完成一幅对联,高年级的学生很有兴趣挑战我的“关”。刚开始编的不是对子,我适时提示一下:这两种职业分别干什么,在那时的社会里结果呢?学生中果然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编出来:农民种田吃不饱,蚕妇养蚕没得穿。大家纷纷表示赞,我接着问横批,有个孩子脱口而出:剥削有罪。学生鼓掌通过。不论孩子们的思维成果是不是完美,可是爱写敢说就是真正的学习目的。经常训练,学生对写东西充满兴趣,甚至哪节课没布置写的任务都不高兴,非要试试。
做好教学的延展,对于学生的积累运用,提高兴趣,后续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 利用生活契机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想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就要注重平时的训练,不仅形成记忆,而且指导和讲评都有真实的情境,事半功倍。如果平时不训练,到每单元作文时布置任务,学生就会感觉没话可说,即使是发生过的事也时过境迁都
记不住细节了,积累和训练一样不可小视。每一个生活契机都是很好的练笔机会。任何一件突发事件都会在每一个幼小心灵深处留下印记,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看法,都会引起心里的反应,外界的刺激物经过大脑的反映,就会有结论,如果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让孩子们把真实的东西具体的写出来,趁热打铁,有效利用,对于作文能力的提高,以及记忆的积累都有好处。学生就是这样的积累多了,下笔才有话可说,渐渐就能写出“好话”。
记得有一次领班干部去贫困学生张某家家访,我们一到那里都惊呆了:屋子里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杂物凌乱不堪,大家帮他收拾屋子,他一边把他家的境况说给我们听。妈妈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跑没了,爸爸在乡下种地,爷爷开“黄虫”,奶奶死了,有时他一个人住一晚上没个大人回来,冬天他一个小孩也不会烧炉子,等他回家炉子早灭了,他就去邻居家吃一口饭。我们回班后,发起向他献爱心活动,大家给他捐了好多东西。然后我就留了一篇小练笔,针对这件事,你写什么都可以,只要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就好。孩子们写得那个精彩啊,人人都表达的淋漓尽致,有据理斥责没进好监护责任的大人的,有同情张某某的,有反思自己铺张浪费的,有下决心帮助他学习的,有要和他当铁哥们的„„多好的孩子,写出多么纯真感人的作文。
四. 做好每周小练笔
制定常规的训练时很重要的,形成习惯就会迅速提高能力。我和学生约定每周都要练笔一篇,由老师出示内容,自己选材。从二年级开始,我就进行了这项训练。周五管理课布置任务,周一上交,批
阅三天,周四反馈评价选出优秀,这样的坚持,学生养成了练笔习惯,大家在周四的讲评课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习作人还自我评价,大家给出改正意见。有时采取报名评价的方式,谁想让大家指导一下就自告奋勇亮出习作,大家畅所欲言,真心诚意,听者虚心接受改进意见。多数同学都在交流中得到了收获,学生的视角分析和指导有时比老师有益得多。
小练笔的内容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果节日近了,我会要求和这方面相关的练笔。妇女节快到了,我在节前布置回家观察妈妈的辛苦,写一篇写人的练笔;过节那天布置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然后写一篇记事的练笔,这样有真实的体验学生的练笔不仅有兴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在讲评的环节又使学生受到感恩的教育,一举数得。如果季节更替的时间段里,我会布置学生先观察再去写,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写景色的练笔里,我加强修辞方法的运用指导,加强景色衬托心情和环境的训练,在其他文体里适当运用景物描写来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写作技巧。
五.积累日日做
写好作文重在积累。积累字词句,积累生活阅历,积累好的方法等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本是十分必要的。有效地指导好学生摘抄,对于写作大有裨益。摘抄的指导要从点滴做起,从本子的准备,使用的方法,可以分单双页来分类,也可以前后两面分别摘录,还可以在侧页涂彩色加以区别每一类的摘抄。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词语,句子,段落,还可以是整篇文章的缩写或者读后的感想,有出处 的注明出处„„渐渐学生养成习惯后,可以适当教一些页脚页眉的花纹装饰,还可以临摹仿画自己喜欢的图片,更鼓励自己给摘抄配创作的图画,学生的摘抄兴趣更加浓厚,有的学生简直把摘抄本创作成了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真是多姿多彩。一段时间的摘抄,给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互相学习经验和感受,互通有无,彼此学习,这样加强对摘抄的认识。在写作时,要求先浏览自己的摘抄,看看有没有用得上的内容,在作文讲评课上说清楚自己用了哪里的内容,使摘抄真正达到运用的目的。
笔者每天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汇报个人的今天摘抄情况,可以是词句,可以是片断,还可以是篇章,要说说摘抄的理由,到底好在哪里,在哪一类的作文中能用到,表现了什么等等。其实这一过程就是在训练学生提炼素材的能力,避免常见的“跑题”现象,使积累和运用紧密联系不脱节。
六、集结成册,鼓励后续
学生的成果需要肯定,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口头的表扬远不如作品的保存和收藏。我每学期结束后,都把精彩的小练笔和课本的习作选择并加以出版,虽然不是正规的出版物,也无法流传很广,但是孩子们都视若珍宝。我让每个孩子至少有一篇作品,这样维护自尊,保持兴趣。但是有个别学生的确找不出太像样的文,我就在集子里设置一个“真心真言”栏目,把这个孩子的真实句子选几个发表出来,他也一样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建立了信心。集子分几个栏目,记人记事篇,写景抒情篇,见解议论篇,说明解释篇,情感世界篇,真心真
言篇。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听、说、看、写的训练,这四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有一项欠缺,就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提高学的素质是关键的环节,我认为是“写”。会听、会说、会读的学生多,会写的学生少,而写得好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内容空泛一直是小学生写作的一个障碍,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因为儿童有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富有想象的大脑。当然,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要让学生知道在观察中要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把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要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的异常之处和变化之点。我认为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好方法,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的作用。
二.从读写,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素材这还不够,还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把自己的认识情感、体验用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苏轼曾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读和写的关系。其实,阅读是语文能力训练与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感知语文文字的知识和规律,既可以“熟练”文章的条理结构,又在读的过程中开阔了视眼,训练了思维,增长了知识。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各种条件的限制,阅读量跟不上是限制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指导读书的方法。字、词、句是写作的“建筑材料”,而好词、好句更是美化大厦的“瓷片”。因此平时我就注意教学生懂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的阅读上,都要求他们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和心得体会抄到读
书笔记上,为作文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并想办法弄清其意义和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学以至用。教学中,我带着学生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首先,指导学生做好摘抄,将课文内的名言摘抄下来,时时翻阅背诵,成为写作素材。同时学生的思想也能受到熏陶,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如第十二册第14课《卖火柴的小姑娘》这个故事反映了小女孩的悲惨处境,感受资本主义的黑暗无情。如果将这个故事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极为深刻。而我们读书角有最现成的读物是同年书架,指导学生概括内容,写心得、读后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喜爱的方式做笔记,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潜移默
化,当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建立了语言的“仓库”后,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三、.练说练写,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这样,发现多了,积累也就多了。阅读书籍报刊,听取轶闻逸事,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可见,学生要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通过留心生活,精于阅读,学生材料积累多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可见,写好作文,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四、鼓励联想与想象,开阔创新视野
联想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内在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更能引起学生的创新欲,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很多新思想、新发现都是
联想的产物。想象是知力活动中最有活力的方面,是学生创新的起点源泉。学生的想象力尤为丰富,只要教师多给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允许自由地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创造的想象,他们的创新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于写作,也要养成学生的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自觉的去写作,乐于去写作,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老师去写,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兴趣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写好作文,还要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从观察中来,从历练中来!所以做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必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营养;从书中与名人交流;从书中游历山川河流;从书中感悟人生„„总之在书中我们可以积累知识,为我们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不断从生活中体会值得写的东西出来。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没有主持人,他们一个接着一个,井然有序地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朋友”。每个学生既是听众,又是评委。这次活动,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有了切身体会,在作文时学生就不会有无话可写的情况了。这次活动,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上。
通过这次细节描写的指导,我深有体会:多参与、多实践,学生的作文才会“动”起来。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长期化整为零的训练,需要扩大阅读量,需要老师不断鼓励、开阔学生创新视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五、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是:一是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二是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批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尽可能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结束,及时讲评。讲评分为简评和详评两种。简评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详评班里的“代表作”,我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可造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同时它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互动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拨开迷雾,奔向胜利的彼岸。
五乡镇贵玉小学
卢海贞
一、坚持能力本位,推进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适应能力为核心,是职业高中改革的重点。推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是改革的方向,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改革在各地已经广泛推行,特别是技能教学阶段普遍采用模块化教学。但是,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课程内部的项目教学和阶段性模块,很少有学校采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教学项目为主线,对所有课程进行整合的教改模式。这种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理论教学是把和该项目相关的各科文化、理论知识整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实施分为三个时段:实习时段、理论时段、文化理论强化和兴趣发展时段。车工项目可安排为:第一组上午6:00~12:00实习,下午进行理论和体育活动等教学,晚上进行文化和专业理论强化学习以及个人兴趣发展方面的培训。第二组上午正常上课进行理论和体育活动等教学,下午12:15~18:15实习,晚上进行文化和专业理论强化学习以及个人兴趣发展方面的培训。晚上时段采取选修模式,文化和专业理论强化学习是为了满足想参加对口高考学生的需要:个人兴趣发展方面的培训,可以选择练习感兴趣的技能,也可以选择艺术、人文方面的学科。这种改革以能力为本位,回归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必然会提高技能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加强道德教育,促进素质提高
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道德层面。技能训练时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工作环境最接近的环节,学生对该工种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最容易理解的。企业反映职业学校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知识,职业纪律较差:缺乏职业意识;劳动不够诚实;不肯吃苦耐劳,生产实习时频繁“跳槽”。因此,教师在技能教学中要捕捉合适的时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现代企业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现代工人不仅仅需要技能和纪律,还需要懂文明、讲礼貌、会生活、有情趣。学校需要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明白真、善、美,懂得学习,懂得生活,懂得与人相处。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人文素质教育,既是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也是缩小学校和企业之间距离,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讲道德、有素养、会技能、能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工人。
三、重视校企合作,让就业零距离
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仅体现在企业见习和项岗实习,还体现在订单式培养,以及把企业生产环境、管理制度引入到校内实习中。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到企业以观察为主,了解机械设备的工作情况。第二阶段,学生通过校内~定时间的项目教学训练,下厂后在师傅指导下,进行一些相应零件的粗加工,或者让企业派师傅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指导、管理学生,让校内实习车间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企业的厂外车间,这样既可使学生实现专业理论、技能的提高和巩固,又让企业有一定的回报,使校企合作具有持续性。第三阶段,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四、引入市场机制,培养质量意识
一、往届就业大学生回访情况介绍
本课题组成员针对2010年-2013年毕业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成功回收问卷118份。从此次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 就业基本信息。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中有47.46%的学生就业于民营企业, 23.73%的学生就业于国营企业。在就业渠道方面, 有48.31%的大学生是通过网上求职找到工作的, 有27.12%是上门求职。毕业生工作后认为工作和专业是否对口这个问题上, 35.59%是对口的, 30.51%的大学生就业专业相近, 33.9%不对口。80%大学生月薪在1000-4000之间, 65.25%的大学生对现在的工作比较满意。
第二, 大学生素质培养问题。88.14%的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 另外, 社交能力占到61.86%, 合作精神占到51.69%, 而认为看重学习成绩的只有6.78%。另外, 56.78%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学习对工作影响比较大, 还有46.61%认为教学实习也影响很大。同时有高达63.56%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基础知识不足, 44.07%的人认为自己创新意识不足。64.41%认为学校课程设置比较合理。
第三, 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方面。只有50%的人对我校的就业工作比较满意, 不满意的占据到33.9%。在对我院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改革这个问题上, 有66.95%的大学生认为要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64.41%的认为应该加强专业学习, 有46.61%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还有49.1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42.37%的大学生认为我们的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 信息渠道不畅通。有40.68%的认为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沟通了解不够。
二、毕业生用人单位回访情况
在对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调查中, 发出问卷100份, 目前回收的有效问卷66份, 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印象较好, 对其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特别是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然而在评价中, 认为其工作态度、吃苦精神及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座谈会、电话访谈和非正式交谈的情况看,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政治素质高, 业务过硬, 勤学好问, 上进心强, 责任心强, 一般都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 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突出表现在知识面较窄、创新能力有限二个方面。用人单位强调, 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 如招聘职员、干部竞争上岗或轮岗, 用人单位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 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 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1、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学校相关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对自己的专业、自身的优势、弱势、性别有清醒的认识,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择业。
2、学生自身注重提高就业素质。一方面, 大学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断自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另外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思想端正, 不自卑、不自负, 客观地选择工作, 端正就业心态, 做好心理调适。
3、学校、社会联手完善就业信息系统。当今社会就业宣传平台日趋纷繁复杂, 大学生在就业信息的选择上就容易出现信息无法正确选择, 不知如何选择等问题, 学校就业部门应该和新媒体结合, 充分利用学校宣传平台积极宣传, 打造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5年第6期。
[2]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J], 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1月。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让小学生充分明确计算的重要意义。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小学生能够乐于计算。加强小学生的口算练习,让口算成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突破口。培养小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总之,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能力
提高
重要性
正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小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浅谈以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小学生充分明确计算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明确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小学生明白学好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计算对于我们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对与我们将来的学习与工作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让小学生有着必须要学好计算的思想理念。
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小学生乐于计算
计算枯燥乏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改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小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小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计算训练,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口算练习,让口算成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突破口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要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因此,我们一定要设法帮助小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口算要从低年级抓起,如一年级应使小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二年级则要使小学生在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正确、迅速的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并能根据乘法口诀正确的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为学习多位数加减乘除计算打好基础。
四、培养小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不仅能够节约计算时间,也能够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
首先让小学生在计算时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不仅要小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更要让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小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够把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从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其次让小学生灵活应用简便算法。简便计算是一个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方法。简便计算常常运用一定的运算定律,如进行加法计算时常会用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又常用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可以将一些计算由繁变简,由难变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简便算法的教学力度。
五、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重要性。有部分小学生计算能力不好。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让小学生养成以下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对于计算题,有的小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往往抄错。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特别要求小学生计算时充满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
计算教学应当要求小学生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尤其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只有书写认真,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
3、打草稿的习惯
有的小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小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摆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小学生的草稿簿,表扬学习认真的小学生,促进小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4.认真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从平时作业和质量监测情况看,小学生漏做题目,审题不严,不会验算导致的无谓失分很多。为培养小学生的验算习惯,我要求小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验算。在计算时,要坚持做一步验算一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反复训练,这样随时验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计算教学方法,把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我们计算在工作中只要认真钻研,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论文撰写指导》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及就业能力】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随笔06-01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09-29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11-03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06-17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09-18
如何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12-03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07-09
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0-05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