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生态城规划图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新生态城规划图(推荐10篇)

中新生态城规划图 篇1

中新生态城管委会负责同志汇报了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情况。中新生态城总规划师介绍了《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纲要》。

专家们对中新生态城规划编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完善中新生态城规划纲要,编制总体规划,从突出生态建设特点发展绿色交通、土地合理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和谐社会、增强地区活力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生态城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征用、起步区开工准备、环境整治等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同时,在产业发展方向方面也开始重点研究定位,环保产业、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

以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已经纳入发展视野。

据介绍,为了使生态城项目实现高标准、高水平,走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之路,管委会

提出要从十个方面实现突破的目标:

一是在规划设计上的突破;二是在绿色建筑上的突破;三是在区域交通上的突破;四是在能源利用上的突破;五是在绿化环境上的突破;六是在产业结构上的突破;七是在城市管理上的突破;八是在社区建设上的突破;九是在水系改造上的突破;十是在防灾减灾上的突破。

一致认为,生态城总体规划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的环保理念,立足天津和滨海新区的实际,统筹考虑生态建设、资源节约、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体现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经济活动的和谐,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将成为生态城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

中新生态新城将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的和谐共融,这里的水、电、气、热,都会尽最大可能利用再生能源和新兴技术,废水、废弃物等会“变废为宝”,由于废物与资源实现循环转化、利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保障废水、废气、废渣“零排放”,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目前暂定名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明年一期工程就将开工建设。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生态城,相当于现在3个多和平区的面积。“起步区”计划先建设3平方公里。

配套

废水气渣“零排放”

中新生态新城将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的和谐共融,这里的水、电、气、热,都会尽最大可能利用再生能源和新兴技术,废水、废弃物等会“变废为宝”,由于废物与资源实现循环转化、利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保障废水、废气、废渣“零排放”,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目前暂定名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明年一

期工程就将开工建设。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生态城,相当于现在3个多和平区的面积。“起步区”计划先建设3平方公里。

顶级配套没有重工业

未来的生态城将包括一批产业、住宅、超市、商场、医院、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大大小小的公园、湖面,一处处的中央绿地等。这里的产业以高端服务业为主;重工业不会在生态城里建设;这里的学校将会有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学,有本市的顶级中学;这里的公园不仅分布位置合理,而且从城北到城南都会由一条“公园生态廊道”贯通。

生活

淡化海水可以饮用

生态城里还将采取集中供热的方式,确保冬季供暖期里人们温暖过冬。这里还会采用海水淡化技术,由配套电厂生产的20万吨淡化海水,将是满足生态城中饮用淡水的一个有效渠道。

预计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整座生态城将全面建成。在生态城里生活的人们将有非常高的“幸福指数”。

高中低档房都要建

这座生态城将由中方和新加坡方面组成联合体,作为开发机构承担开发建设任务,建设高、中、低档商品住宅。在商品房的建设方面,会考虑借鉴我国经济适用房和新加坡组屋的建设经验。在这里,高端人才和蓝领人群将和谐相处。

这里将成为非常理想的居住区,能够分流未来在滨海新区工作、生活的150万人口居住的需求,同时将为整个天津市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能对环渤海湾周边省市地区起到良好的发展带动作用。

交通

轻轨延长线将“进城”

在生态城生活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各种公共交通带来的方便,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私车家上路给空气带来的污染。由于城市设计布局的合理,无论是到超市购物,还是去看一场电影,完全可以选择步行就能便捷地达到你的目的;还可以选择最近的公交设施,如最常见的公交车、地铁(轻轨)或是像目前在开发区行驶的单轨电车,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津滨轻轨延长线将进入生态城内。

按照规划,生态城的机动车尾气等总碳量的排放,将不到一般城市的一半。

这个生态城是完全按照“可复制、可操作、可扩大”的建设模式来建设的。“可复制”就是指生态城在其他地方同样能建设;“可操作”是指它在商业上是可行的,它不是靠着政府的财政补贴来运作的;“可扩大”是指这座城市随着开发建设的进展,区域面积还会不断扩大,生态功能还会不断延伸。

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生态城,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这一项目的规划建设,也是提升中新两国经贸合作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将成为中新两国合作的新亮点。

中新生态城的规划建设,将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新理念,建设“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经济活动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中新天津生态城将把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技术与天津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建设节能、环保、宜居住宅的同时,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配套建设一流的学校、医院、公园、文体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用建筑。生态城具体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汉沽和塘沽两区之间,距滨海新区核心区只有15分钟车程,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

没有重工业,建筑物使用环保材料,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生物能采集装置遍布大街小巷......日前,中国首个区别于传统城市的“生态城”选址天津滨海新区,将采用新生态环保技术,实现能源、食物、水等生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车辆尾气零排放。天津宜居城市的脚步将从这里迈出。

即将启动建设的天津-新加坡生态城是一个面积30平方公里,集居住、休闲、商业于一身的现代城。生态城的面积大约是新加坡总面积的二十一分之一。

按照滨海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汉沽“建设生态宜居新城”是远期目标之一,天津申报的“生态城”初步定位为比现有开发区更高阶、更环保、更适合人居的城市生活核心区。生态城将集中于环保主题,一是城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二是环保产业化。新加坡方面将与中国分享在水资源管理、污染治理以及公共住屋方面的经验。

从苏州工业园到天津生态城

1994年,中国与新加坡开始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13年来,这个工业园发展迅猛,成为中新合作的典范,也推动苏州这个以园林风景著称的城市GDP总量跃居全国第五位。截至今年三季度,苏州工业园有6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100多个项目。

人民网·天津视窗1月10日电:

中新天津生态城吸收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经验,营造生态绿色城市,将以蓟运河和蓟运河故道围合区域为生态核心区,建设六条生态廊道,加强生态核心区与外围生态系统的连接,让生态城形成绿水绕城转、人在绿中游的优美环境。

据悉,生态城在建设过程中将保留西南侧水系入海口的大面积生态湿地,形成咸淡水交错的复合式水生态系统。预留七里海湿地鸟类迁徙驿站和栖息地,保障“大黄堡-七里海”湿地连绵区向海边的延续,使生态城内形成一条条绿廊和水廊,建设成后生态城人均将享有12平方米的公共绿色空间。同时进行土壤改良,形成本地适生植物群落。此外,这里还将采用海水淡化技术,满足生态城中淡水饮用的需求。

同时,生态城内将建立机动车道路系统和慢行道路系统,其中高密度的慢行道路系统,串联大部分居住、产业和公共设施,结合绿地系统营造环境宜人的慢行空间,使绿色出行逐步成为居民出行首选,实现人车友好分离、机非友好分离和动静友好分离。

城市住宅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开发建设

住在生态城,配套设施能否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记者上午从生态城管委会获悉,生态城将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为生态城规划城市“蓝图”,不仅将实现生态环保,而且在配套设施方面下足功夫,文化、教育、体育、商业和医疗设施等一应俱全。将来居民从家出门步行10分钟,就能找到需要的服务、消费场所。

据悉,今年生态城将对城市照明、智能交通、地名、消防、电力、供热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规划,并将对蓟运河故道及岸线、蓟运河起步区段水系及岸线治理等制定专项设计方案。另外,还将由世界知名设计公司和设计师为生态城制定生态河、生态湖、生态谷、生态廊、永定洲、白鹭洲、慧风溪等方案。

中新生态城规划图 篇2

新年伊始,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正如火如荼。

智能营业厅项目于2月15日开工, 作为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的龙头, 该项目预计11月建成。与此同时, 备受关注的生态城最早亮相的住宅项目——首批生态城公屋在1月底已全部封顶, 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569套公屋可“拎包入住”。

生态城自2008年9月28日开工建设以来, 目前8平方公里南部片区的开发建设已全面展开, 30多万平方米的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一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 60多万平方米的生态住宅已推向市场, 在建项目开工总面积超过270万平方米, 三年累计完成总投资近200亿元。

截至目前, 生态城共建成市政道路30公里、各类能源管线700孔公里, 完成了150多万平方米的盐碱地改良及景观绿化, 建成蓟运河口微风发电、服务中心停车场光伏发电项目等生态示范工程, 引进了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读者集团、盛大集团、优扬传媒、华漫兄弟等大项目好项目, 累计注册企业300多家, 注册资金140多亿元。

今年, 按照规划生态城将重点围绕生态环保、科技研发、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门类, 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项目, 形成产业集群, 并筹办好动漫园开园和动漫论坛、展览等活动;全面加快建设速度, 年内起步区住宅项目全部开工, 加快动漫园、影视园、产业园、科技园、信息园等五个产业园区建设, 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社区中心、酒店、新加坡美食城、商业中心等项目, 推进中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水库治理工程, 完成12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启动城市综合管理, 建立新型城市管理体系。

合作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区域——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 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海滨休闲旅游区, 地处塘沽区、汉沽区之间, 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 距北京150公里, 总面积约31.23平方公里, 规划居住人口35万。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 也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

2007年4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 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2007年11月1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了关于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 生态城正式选址天津滨海新区。

从提议到落子, 这个两国政府合作项目只花了7个月时间。

一个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探讨和示范的伟大梦想, 开始在一片三分之一是废弃盐田、三分之一是盐碱荒地、三分之一是有污染水面, 盐渍化严重的贫瘠土地上勾画起来。

按照两国协议, 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 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专门设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 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组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至此, 中新天津生态城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愿景是成为一个“经济可持续型、社会和谐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 成为中国其他城市的一个生态低碳城市典范。

选址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北部, 北京-天津城市开发轴线与环渤海工业区的交界处。项目地点距天津市中心45公里, 距北京150公里, 距唐山50公里。

生态城项目不仅坐落于以滨海新区为终点的新北京-天津高速铁路延长线上, 还位于其它计划建设的汉沽和塘沽之间干道交通基础设施上, 可纳入北京一小时经济区内。可见,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中国华北主要经济增长极之一。

作为天津经济和人口增长的强劲推动力之一, 滨海新区人口仅占10%, 却占天津GDP总量的44%。近年来, 与其它中国城市相比, 滨海新区经历了速度最快的增长, 1994到2005年间GDP年均增长率为20.6%。

按照规划, 天津都会规划区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市区, 主要指市中心;滨海新区, 指距市中心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地点约40公里的沿海区域;郊区集群;和其它农村区域。尽管下一个十年内市区年平均增长率可能只有0.2%, 但滨海新区内中新天津生态城地点的年平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5.5%。2000至2020年间市中心将吸引197, 000人口, 但预计滨海新区仅在15年间就会吸收165万人口 (2005至2020年间) 。

同时, 为应对总体性土地资源短缺, 场地选择还能使34.2平方公里潜在农业生产土地免于城市开发压力, 因此带来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收益, 缓解了农业用地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减少的问题。

选址周边有国家客运专线 (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公交化高速铁路) 、普铁和城市轨道交通 (轻轨) , 构成连通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北京市及周边城市的快捷的轨道交通网络。

规划的京津唐城际铁路沿津汉快速路方向从该选址范围北侧通过, 并在选址区东北部2公里处设有城际车站, 方便与北京、天津中心城区、唐山的联系;规划的天津至秦皇岛的津秦客运专线 (高速铁路) , 在汉沽设有车站, 距生态城项目约4公里;中心城区地铁9号线 (津滨轻轨) , 将延伸至生态城并设站, 使生态城直达天津中心城区。

目标

天津生态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所制定的2020年须实现的明确的可持续性目标, 包括限制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确保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绿色出行 (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 比例超过90%;非传统性水资源利用率至少达到50%。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 中新天津生态城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为生态理论创新、节能环保技术使用和展示先进的生态文明提供国际平台;为中国今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提供示范。

生态城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 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 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致力于建设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城市。

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推进清洁生产, 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经济高效循环。

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的生态人居系统;注重与周边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及政策的协调, 实现区域协调与融合。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目标具体包括: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 为企业创新提供机会, 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和广泛包容的社区的形成, 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意识和归属感;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生活品质的宜居城市;采用良好的环境技术和做法, 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利用资源, 产生更少的废弃物;探索未来城市开发建设的新模式, 为中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参考:

一、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

二、选择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

三、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目标, 建设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共熔共生的生态系统,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四、以绿色交通为支撑的紧凑型城市布局。

五、以指标体系作为城市规划的依据, 指导城市开发和建设的城市。

六、以生态谷 (生态廊道) 、生态细胞 (生态社区) 构成城市基本构架。

七、以城市直接饮用水为标志, 在水质性缺水地区建立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水体修复为重点的生态循环水系统。

八、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标志, 加强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新生态城规划图 篇3

盐碱地上建生态城

据了解,生态城的选址是一片盐碱荒滩,由1/3盐碱荒滩、1/3废弃盐田以及1/3被污染水面构成,其先天条件恶劣,改造难度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认为,在盐碱地上建一座能够体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新城,对全国有很大的典型意义。如果在这个地区能够建成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其他地区建设一个绿色发展的城市或者城区,应该更能够做到。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主任徐大彤先生告诉记者:“经过6年的努力,彻底治理了积存40多年工业污染的污水库,污染底泥治理技术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完成了330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化,探索了一条综合开发利用盐碱荒滩的路径。”除此以外,在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绿色产业发展、居住模式、节能减排等六个方面,天津生态城都做出了探索,并取得的初步成效。2013年国务院批复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要求国家发改委、天津市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方案,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最后编制出《实施方案》,并最终于2014年10月获得国务院批复。

生态城内“绿色”贯穿始终

《实施方案》指出,至2020年,天津生态城将建设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区和绿色思想文化的策源地,绿色产业产值将超1000亿元,占比达90%以上,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20%,非传统水利用达5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

据生态城管委会提供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生态城在建和建成的项目中,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绿色建筑标准,成为国家绿色建筑最集中的区域。

“生态城的发展理念与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完全契合。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区,中新两国政府确定合作建设天津生态城的理念是非常先进的,就是要把生态城区建设成为‘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一个生态城区,为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样板。”解振华解释道。

此外,《实施方案》专辟一章强调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求生态城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突破政策法规障碍,积累经验,为推动全国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目前,天津已将体制机制创新分解为52项具体工作。

多项配套政策惠及园区企业

《实施方案》将进一步推进生态区的发展,赋予生态城在产业、财税、金融、资源环境等领域的18项配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支持生态城探索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改革;建立绿色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赋予节能环保企业购买专用设备抵扣所得税政策;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支持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建设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鼓励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生态城健康服务业;支持生态城企业赴新加坡上市和发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

中新生态城规划图 篇4

态园规划方案

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

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

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

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

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

中新生态城规划图 篇5

生态设计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谈怀柔望京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

生态设计在旅游规划中的发展日新完善,成为现今旅游规划项目的主题,比重越来越大.

作 者:禹忠云 杨立彬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刊 名:山东林业科技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2)分类号:S788.2关键词:生态旅游 传统旅游 生态设计

生态农场规划 篇6

一、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六安霍山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 项目资金:预计总投资200万元,约2年完成

产业特色及宗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社会效益。

二、项目前期规划:

1、;做好整体规划,请专家做好充分论证,论证通过后开始建设;

2、具体项目为以养殖为主,生态种植、度假旅游为辅; 项目一:引入土鸡、土猪、獭兔作为主要养殖项目 项目二:引入生物发酵技术,建立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

项目三:建设度假休闲山庄。考察浙江联众农业,引入休闲养老模式。

3、利用农田挖3000平米的池塘,进行淡水鱼养殖,引入休闲垂钓;

4、围绕养殖场及水库种植牧草和名优果树,如葡萄、草莓等种植项目,形成生态循环。

三、现状/市场分析 农业现状及政府政策:

农业现状主要以手工农业为主,难以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较高,效率很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建设新农村,一定要鼓励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建设新农村为机遇,生态农业以作为国家第一类鼓励发展项目,政府已采取措施,如: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在多方面对农业项目进行扶持,组织有关技术部门,推广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生态农业技术,扶持相关农民合作协会,提高农民的产销组织化水平,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社会优势:随着经济多样化,精品化,品牌化、生态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政策的支持,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绿色环保观念的加强等,建设新型生态农业以适应新型社会产业结构,响应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战略,生产新型农产品以丰富和改善农产品市场势在必行。家里具有的优势:

1、拥有廉价的土地资源,还有本地良好的环境资源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xx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无工业源,无污染源,天然饲料充足,适合放养本地土鸡/草鸭等,降低饲料成本。

2、策应“中央一号文件”,发展乡村生态农业,利用另塘现有土地资源与环境资源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充分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并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3、利用电子商务和 xx有限公司设立定点的销售渠道,并可作为原材料供应商,为批量动物产品找到好销路。

4、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乡村养老,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第三产业。营销理念与渠道:

1、全程以公司化运作,注册产品商标,以区分同类产品;建立动物产品成长ID卡及商标卡,做好产品出货检验,保证产品质量;制作产品宣传介绍彩页,通过网络如阿里巴巴等作宣传,扩大产品知名度。

2、营销理念突出产品原生态,绿色、健康、营养保健等理念;

3、与附近酒店/宾馆签长期供货协议;适时与酒店/宾馆合作搞促销/宣传活动,免费乘车到山庄参观,钓鱼,采摘果实,扩大现金消费量,提高山庄知名度;

4、产品上量后,可让安徽周边的朋友帮忙介绍客户,或自己去其他省市找客户。

四、预计投资

前期工程投资:100万元人民币,资金主要来源靠xx有限公司投资100万,预计完成全部过程时间为2年。

1、修路: 5万元

2、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费:15万元 养殖场基建:10万元 电设施供应:0.5万元 山地平整: 0.5万元 购买设备: 4万元

3、引种:16万元 土猪:8万元 鸡苗:2万元 獭兔:6万元

4、种植地平整及种植牧草/果树苗:2万元

5、鱼塘加固及初期鱼苗及饲养投入:3万元 鱼塘开挖: 1.1万元 初期购买鱼苗:1万元 一年饲养费: 0.9万元

6、沼气建设:2万元

7、饲料及药物疫苗费用:25万

7、其它费流动周转金: 15万元

8、公关费: 1万元

9、人员工资: 8万元

合计:92万元

五、项目中后期计划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前期3-5年时间发展,以动物养殖为主(60%),度假休闲(30%),果树种植为辅(10%)年销售额达到150万,利润达到50万。

中期主要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价值,形成农产品出口、就地消费和深加工的销售渠道;预计投资:50万元,资金主要来源靠前期利润和适当贷款,预计此过程时间为3年。后期工程发展方向为以旅游山庄核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乡村养老,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第三产业;预计投资约100万元,资金靠前期积累或引入投资。

六、生态模式及环保措施

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时会充分作全局规划,并且请专家做一些论证;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破坏,依托当地现有自然资源进行建设,做到最小化的建设改动;

在营业过程中,对外不排放废气、废渣、废水等有毒物质,对周边环境无影响,是一个典型的环保型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项目。

借鉴福建招宝-刘老根山庄的模式,引入一套使养殖、种植、沼气等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全面增值的生态经营模式,也称农庄小循环技术。它是运用EM生物技术、沼气技术、生态循环技术,使农庄内自己能生产肥料、饲料、燃料,并且没有一点的污染与废物,能以最少的投入来生产出最多的产品,且都是质量好、市场大、价格高、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实现多次的增值,使其效益达到普通种养场的5—10倍。

七、项目进展

目前亟待完成的工作: 1.实地考察,总体规划/论证,初期建设。

2.完善策划书,与政府/投资人合作,争取最大支持---资金/土地/经营权。

3.学习种养技术,引种。

4.挖掘资源,与农庄及高校商洽达成合作意向。5.取名/商标设计,取得商标权,开始公司化运作。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xx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建设基地: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计划和负责人:xxx 建设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主管单位: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富县人民政府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安徽农业大学 策划时间:2013年x月x日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项目规模:226780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基地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管理区建设包括修建管理人员宿舍、消毒池;(2)猪舍、鸡舍、兔舍、加设兽医室、治疗室。;(3)同步安装,供水、电、饮水排污设施;(4)饲料库;(5)简易青贮;窑

(6)沼气池及其;配套管道设施(7)蚯蚓养殖舍;

(8)首批引进200头黑土猪;(9)首批引进2000只土鸡 ;(10)首批引进400只獭兔;(11)引进自繁蚓种20公斤。

三、项目概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禽畜肉的销售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土鸡肉、土猪肉和土鸡蛋消费为主体的传统农食品消费结构,使人们对土鸡肉、土猪肉和土鸡蛋食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它们的销售将日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市场上优质土鸡、土猪肉及土鸡蛋的价格不断高涨,就是这种商机初现的生动说明。这表明:长期困扰广大农户养鸡、养猪低效、市场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生态养殖生产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建一个养殖场,种一片果树,护一方水土。本策划书所呈现的项目亦是采用这种种养方式,基本思路是:承租xxxxx的土地大约xx余亩,用于种植麦草养兔鸡猪,再利用沼气池来处理动物粪便,同时也可利用它们的粪便和土养殖蚯蚓,把蚯蚓作为饲料养土鸡,蚯蚓又可以用作鸡猪等的优质饲料,利用沼气池转化动物粪便,沼气用来发电供暖照明,沼液沼渣可以用做葡萄草莓等果树的肥料,剩余的还可以做鱼、蚯蚓的饲料 这是一项低风险、高效益的绿色有机生态养殖项目。这项技术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生物技术把一些废物,如猪、鸡、兔等的粪便和有机垃圾等,转化成沼气供暖照明,沼液和沼渣可以用来养鱼,还有大量的动物蛋白饲料——蚯蚓,再用这些廉价的高蛋白饲料来代替部分或全部的商品饲料投喂各种经济动物。用蚯蚓喂养经济动物,经济动物生长速度加快,抗病能力增强,肉质质量高,从而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生产出真正优质的绿色有机动物食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特别是在养殖过程中运用微生物技术,可使养殖场地的臭味大幅度地减少或消除,从而使畜禽的疾病大大减少。

四、项目养殖种类和模式

1、养殖种类:本地黑土猪、土鸡、獭兔、蚯蚓。

2、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养殖,无污染绿色高效。第二章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的基础条件

1.有力的区位条件

xxxxx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交通便利,为产品的外运和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本地气候的原因再加之以前养殖的基础,所以本地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合本项目畜禽的生长。种植牧草也适合我镇的环境条件,已有渔民种植用来养鱼。

2、适合养殖的品种

(1)土猪,由于以前这个地区就有农民养殖,所以奠定了基础。(2)蚯蚓,我镇有成功的养殖实践经验和实例,有渔户养殖蚯蚓作为鱼料。

(3)土鸡,是农村的特产,所以很适合继续延养。

二、开办养殖场的条件

(1)土地条件:已成功租借xx村的土地约xx余亩,此土地原来是肥沃的稻田,因农民集体农转飞后闲置,很适合草的生长。而且此地的周围都是闲置的山坡,为我们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2)水源条件:种植和养殖均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我们水源条件是:这里原本是水稻田,有很好的水的来源,还有一条xx河流经此地,可以储备大量用水,养殖场的选址毗邻居民地,所以拉通自来水也是非常方便的,这就解决了水资源的问题。

(3)人为条件:xxx地的民风非常淳朴,我们会因地制宜,把农户、市场、企业、金融、政府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确立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专业合作养殖的发展模式。可以带动xx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共同致富,为了xx的更好发展,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此项目的良好运转。(4)资源条件:我镇的稻草、玉米杆等饲料来源非常丰富,价格低廉,这就为猪鸡兔提供了强大的饲料来源。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粪便以及一切的有机垃圾就是最好、最廉价的原料,通过有机生态养殖,可以不断地循环利用这些原料,整个过程不产生废物。蚯蚓就能完全代替鱼粉和肉粉,并且比鱼粉和肉粉的养殖效果更好。我们都知道,蚯蚓是廉价的动物蛋白饲料。我们养殖的鸡、牛的粪便就能生产出大量的蚯蚓,作为土鸡的大量饲料,经过蚯蚓分解的粪便和土就是最好的农家肥。

三、新式养殖具有较高起点

多年来,由于基层畜牧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广大养殖户已能普遍接受新科技念、市场销售等观念。近几年来,绿色无公害的土产品销路越来越好,该品种具有生长周期较长、抗病能力强、产蛋量高、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等特点,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四、产品销路

1、土猪:主要是设立定点销售,也适量进入超市或菜市场。

2、土鸡:和土猪一样的销售模式

3、獭兔:已有收购商协议收购。

4、水果:收购商批发,后期成熟可以采用生态旅游采摘模式增加利润。

五、纯利润分析:

1、土猪:一年两批次高品质生态土猪第一批200头,第二批400头。

由于其符合猪的生长规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自然生产,所以生长周期较长大约需六个月左右。每头猪500元纯利润600头*500元/头=30万元

2、土鸡:采取全生态散养模式,年养两批次。第一批次2000只,第二批次4000只。

每只鸡纯利润30元6000*30=18万元。

3、獭兔:400只种兔,其中340只种母兔,每只母兔年生产30只商品兔(成活),每只獭兔纯利润20元,每年獭兔的利润为:340*30*20=20.4万元

4、其他:鱼塘、葡萄、草莓等收入5万元。

初步估计年利润为:73.4万元。(纯利润指除去所有成本在内,不包含固定资产在内)。

设计人:陈先平

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区位分析 篇7

一、位置

生态城位置选在天津滨海新区内的汉沽和塘沽两区之间, 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占汉沽区南部20平方千米, 塘沽区北部10平方千米, 选址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千米, 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千米、距离北京150公里、距离唐山50千米, 位置上邻近大城市, 连接京津冀, 带动环渤海, 处于枢纽处。

二、自然条件

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生态城项目, 被认为是中国新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在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 在中国发展一个既能实现经济发展, 又能兼顾环境与社会和谐的城市。

1. 新加坡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极少且土地资源紧缺的岛国,

但该国通过遍布全国的污水管道收集和处理系统, 实现了百分之百的污水处理。一般生活废水回收后, 采用逆渗薄膜和超声波等先进技术处理后形成“再生水”, 解决了新加坡约15%的总需水量。另外, 新加坡还有能力把每年72%的降雨量变成饮用水。

包括天津在内的中国北方地区少雨干旱, 水资源短缺。天津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60立方米, 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十五分之一。天津滨海新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更低, 且这里的土地多为无法耕种的盐碱地。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卢卫指出, 可利用的土地和水资源短缺, 这种生态条件正是中新两国政府最终在多个参与生态城项目竞选的中国城市中选择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原因。故生态城的选址, 符合中新两国政府的有关要求。在选址范围内, 用地为盐田、盐碱荒地和湿地, 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 符合“不占耕地、在缺水地区选址建设”的原则。

2. 另外, 生态特色也是天津吸引生态城落址的不可或缺

的主要原因之一。天津位于“九河下梢”、“河海要冲”, “山河湖海平原”协调共生, 湿地众多, 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 最近几年又构建了区域生态保护网络, 以北部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 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为主体, 以海河生态廊道和滨海生态廊道为骨架, 以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为重点, 以主要河流、道路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 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故选址范围内的独特湿地自然景观、良好的环境质量, 有利于生态景观环境的建设。

三、社会经济条件

1. 交通便捷

选址周边规划有京津唐城际铁路、津秦高速铁路、津滨轻轨, 以及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 海滨大道、津汉快速公路、中央大道和汉北公路, 构成连通生态城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北京市及周边城市的快捷的交通网络。选址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千米、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千米、距离北京150千米、距离唐山50千米, 符合“邻近大城市、交通便捷”的选址要求。

2. 社会协作条件较优

选址区域周边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政管网系统, 给水、燃气主干管网已经铺设到生态城周边, 可为生态城提供水、气、电、热、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生态城选址东侧的北疆电厂, 是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一期工程2009年投入使用, 可形成“发电、海水淡化、制盐、节约土地资源、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产业链。北疆电厂循环经济可以为生态城提供多种支撑。电厂为生态城的建设提供电源;发电的余热, 一部分可直接为生态城供热, 一部分可用于海水淡化, 为生态城提供淡水;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制盐, 节省22平方千米的土地;发电的废渣可以生产建筑材料。选址周边邻近滨海新区产业功能区, 可以为各个功能区提供服务, 也有利于生态城在短时期内取得发展成效。

3. 政府的努力和政策的支持

早从2002年开始, 天津就在全国率先提出用3年时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06年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并批准授牌, 成为全国省直辖市一级的惟一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此基础上, 天津市又提出用10年时间创建生态城市。

2006年5月, 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国发[2006]20号) , 要求将滨海新区逐步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同年7月, 《国务院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2020年) 修编》又要求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 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总体规划》指出, 要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2007年6月天津市委听取并原则通过了《天津市生态城市规划纲要》的报告, 8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天津市生态城市规划纲要》。《纲要》明确要求, 到2010年, 市中心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率先建成生态城区。在此基础上, 滨海新区又制定《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提出建成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四大生态体系, 2015年把滨海新区全面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建设中新生态城是落实国家对天津和滨海新区的定位要求。国务院在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 明确了要将天津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 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另外, 在天津滨海新区选址建设生态城, 有利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落实, 有利于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有利于天津市的长远发展, 将进一步推动天津的生态文明建设, 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生态建设的模式和经验, 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天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制造业初具规模, 现代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生态城的建设, 有利于滨海新区在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发展道路, 为天津的城市发展积累有益经验, 并为全国提供借鉴和示范。

摘要:本文从中新生态城落户天津入手, 分析天津吸引生态城的区位优势, 着重从绝对位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与论证。

中新生态城规划图 篇8

高强度开发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生态环境规划为例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协调性现状的诊断,指出上海宝山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该区域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出发,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利用环境功能区划引导区内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构建面向高强度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最终提出针对产业特点及环境现状的生态环境规划方案.

作 者:邰俊 车越 赵沁娜 TAI Jun CHE Yue ZHAO Qin-na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5 28(2) 分类号:X171.4 关键词:生态环境规划   高强度开发区域   产业   宝山区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篇9

辽宁省阜新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 辽宁 阜新 130 00 2

摘 要t结合可持续发展 的内涵 ,通过分 析城 市生态环境现状 ,引出了城 市可持 续发展 的必要性;而后通过论述城市可持 续的生态系统,对城 市生态环境规划提 出了一些建 议。 关键词 :城 市规划 生态环境 城 市生态环境 规划

环 境 与 发 展是 当今 人类 面 临 的两 大 主 题 。2 0世纪 6 0年 代以来,世界经济复苏 ,城 市化 进程推进 ,这一方 面加速 了社 会经济 的

商品与质量

2 1年 5月刊 01

35 0

社 科 论 坛

发 展 , 同 时 也 带 来 了 系 列 城 市 能 源 和 生 态 环境 问题 。 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中,存 在 着 只 顾 短 期 经 济 效 益 而 忽 视 长 期 环 境 效 益 的行 为 , 造 成 了 环 境 污 染 , 资 源 浪 费 和 生 态 破 坏 。 因 而 有 效 利

用 能 源 , 保 护 和 改 善 人 类 环 境 已经成为一个人类的迫切任务 。自 18 97 年 世 界 环 境 与发 展 委 员 会 ( CE W D)在 《 们 我 共 同的未来》 报告 中提出“ 持续发 展” 可 这一概 念后 ,在世界各 国各地 区 ,可持续发展 已普 遍达成 共识 ,逐步被 引入 到社会经 济发展的 各个领 域 。加 强城市基础 设施配套 建设 ,完 善城 市功能 ,优化城市社 会、经济 、生态环 境 ,不断 改善 人类生存和居住条件 ,建设可 持续发展 的生态 城市足 全人类 在 2 世纪努力 1 追 求 的一 个 重 要 目标 。

城 市建成区特 别是 中心 区开发强度 过大、人 口 密 度 过 高 、 公 共 设 施 短 缺 、交 通 拥 挤 、环 境脏乱等 问题 , 决关 停或迁移城 区 内污染 严重的项 目,清除违法 违章建筑 。要促进建 筑节能技术 的普及推广 ,改善城市 民用燃料 结构,减少和 控制城市 大气污染 。 以通达 、 低污染、低 能耗 为目标 ,实行 公共 交通优先 的城市 交通政 策,推进现代通 讯技术 在城 市 公共交通调度 管理 中的应用 ,积极 促进城 市 交通组织和 管理 的现代 化 。城 市环 境综合 治 理 ,与每 ~个家庭 、每 一个人 直接 相关 ,必 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 与,密切合作,共同促

进。

就必须 革新观念 ,运 用生态 学和 可持续 发展 的基 本 原 理 , 以环 境 容 量 、 自然 资 源 承 载 能 力和 生态适宜度 为依据 ,缓解 城市生态 环境 方 面存在的 问题 ,协调城市 社会、经济 的发 展 与城市生态环 境之间 的矛盾 ,防 止生态环 境 的破 坏与污染 ,从而达到 人与 自然 的和谐

中新生态城规划图 篇10

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来源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绿色经济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为支撑, 能够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 市场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的范围很广, 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等。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式, 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它将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线性发展模式改变为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减量化 (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 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利用 (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 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 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 、再循环 (是指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 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既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三原则, 简称“3R”原则。

生态经济。生态经济这一术语是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提到的。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 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 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 生态价值理论, 生态经济效益,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是一种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最有可能通过市场力量形成可持续运作的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有着相同的发展理念, 都是对人类工业革命以来那种不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否定。它们的内容有所交叉, 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绿色经济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 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 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利用“3R”原则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生态经济的核心是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协调, 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低碳经济则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 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缓和温室效应, 追求一种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 碳排放量较低的经济形态。无论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还是低碳经济, 它们的发展条件大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在我国, 目前低碳经济这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条件最为具备。

低碳技术方面, 经过多年的发展, 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化。以智能电网、新型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储存和传输技术, 以电动汽车、建筑节能、余热锅炉为代表的新能源消费技术, 火电厂的碳捕捉、储存和再利用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些都将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稳固的技术支撑。

发展的外部环境,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虽然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文件, 但全世界都感受到了气候政治将是未来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部分。欧美日本利用他们在技术、产业和话语权上的优势, 从道义角度到关税角度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朝着低碳化的方向调整。而在政府层面上, 国内目前对低碳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两会期间, 关于低碳经济的提案受到高度关注, “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会议“一号提案”。发改委表示,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 都将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激励政策。据报道, 就发展低碳经济方面, 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中的扶植政策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和《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政策措施的效力将会逐步传递到企业和消费者层面。

社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经过一段时期各种媒体的宣传, 国内普通民众对低碳经济、低碳消费的理念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尤其是上海世博会的低碳主题宣传, 将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形成低碳的价值观念和消费模式。

因此, 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相比, 低碳经济目前的发展条件最为具备, 最有可能通过市场力量形成可持续运作的发展模式, 引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方位深刻变革。

中新生态城可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样本

生态城的建设起始于1998年上海崇明岛的东滩生态城, 此后, 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生态城热潮, 从全国范围来看, 有重庆万州生态城, 河北廊坊万庄生态城, 天津中新生态城, 曹妃甸生态城, 北京门头沟生态城等。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已有近百城市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但是, 各地的生态城项目都是一种地方政府或企业行为, 生态城建设进展缓慢, 许多技术和理念还仅仅停留在图纸上。只有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从国家层面上推动的, 而且在批复天津中新生态城之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国家主管部门就没有再批复国家与国家合作的生态城。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 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性合作项目。生态城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内现状三分之一是废弃盐田, 三分之一是盐碱荒地, 三分之一是有污染的水面, 土地盐渍化严重。在这样一个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 符合中新两国政府确定的不占耕地、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选址的原则, 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生态城是完全按照“可复制、可操作、可扩大”的建设模式来建设的。“可复制”就是指生态城在其他地方同样能建设;“可操作”是指它在商业上是可行的, 它不是靠着政府的财政补贴来运作的;“可扩大”是指这座城市随着开发建设的进展, 区域面积还会不断扩大, 生态功能还会不断延伸。因此,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不仅填补了目前国家级生态城的空白, 而且它的模式还将会为未来我国的生态城建设提供参照标准。

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设计方案》, 中新天津生态城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标, 将构建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体系、优美自然的城市景观体系、方便快捷的绿色交通体系、循环高效的资源能源利用体系以及宜居友好的生态社区模式。在打造循环低碳的新型产业体系方面, 目前, 以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为代表的一批创业型基金项目落户生态城, 低碳产业聚集态势初步形成。在资源、能源利用规划上, 生态城积极开发应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形成可再生能源与常规清洁能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能源供应模式, 构建清洁、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应系统和服务体系。计划到2020年, 生态城将全部采用清洁能源, 100%为绿色建筑,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通过多渠道开发利用再生水和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 建立城市直饮水系统, 使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海水淡化所占的水资源比例达到50%以上。在打造方便快捷的绿色交通系统上, 生态城通过建设津滨轻轨延长线串接起生态城主次中心和各片区。在生态城内部,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清洁能源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 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建设城市公共设施, 使居民在适宜的步行范围内解决生活基本需求。此外, 生态城还将建立覆盖全城的慢行交通网络, 采用无障碍设计, 创造安全舒适的慢行空间环境, 引导居民绿色出行, 实现人车分离、机非分离。此外, 生态城还制定了22条控制性指标和4条引导性指标。其中, 百万美元GDP碳排放强度低于150吨、区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等指标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先进国家水平。

无论是产业培育、资源利用还是交通系统和社区规划, 中新生态城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低碳”特征。结合国家对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发展定位, 中新天津生态城具备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样本城市的条件。

中新生态城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一) 积极推广和应用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市场机制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但在发展的起步阶段, 除了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以外, 还需要政府积极推动一批低碳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如以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为主的新能源技术、绿色建筑标准、节能环保技术、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和循环再利用技术, 这些技术都将是生态城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

(二) 积极培育低碳产业

结合中新生态城的功能定位, 通过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 积极引导和扶持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鼓励支持绿色制造业, 形成节能环保型产业集聚区, 努力构筑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产业体系。避免将生态城建设成为一个“睡城”或者仅靠房地产项目推动的生活区。

(三) 积极健全低碳评价和监管体系

探索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科学评价标准, 将资源和环境成本纳入GDP考核范围。建立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审核等监督机制, 对生态城各类项目的建设过程予以全过程监管, 并鼓励公民参与监督, 形成全社会覆盖的监督制度。多角度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保证。

(四) 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在积极推进低碳产业发展的同时, 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低碳生活理念。通过宣传教育, 大力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改变旧有的城市生活理念, 提高企业和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形成低碳发展的价值观、道德规划和行为准则。

上一篇:剑河县红十字医院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希望之星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