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英语备考策略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浙江高考英语备考策略

浙江高考英语备考策略 篇1

最后的日子一定要研究高考真题,近五年的一定要刷上三四遍,自命题地区的题能力不允许可以不刷。

每刷一遍都要认真反思到底是哪里的语法体系有漏洞,总结记录不认识的生词。如果是单独有哪一种题型不太好的话可以单独买这种题型的题去练。

(二)高考3500词汇

这可以说是一个基础,单词有欠缺的在最后一个月仍需要加强背诵。如果掌握的很熟练可以适当背四级提高词汇量。

平时做阅读理解见到的不认识的生词和老师补充的时政新词热词,可以拿个本子专门记录下来。到最后最后最后就可以不再积累了,可以每天复习生词本。词汇量是本钱,越高越好没有生词会方便你做阅读理解,也会加快你整个做题速度。

(三)练字和定时

练字的话,我当时是每天抄一篇作文,抄的是金考卷答案里面的范文,这样既能学习英语写作又可以练字。可以专门找个本练字,每次写完给老师看一下,平时也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换答题卡研究学习一下优秀的字体是什么样的。

刷题刷卷子一定要定时,给自己规定多长时间内一定要完成,如果不能完成的话要反思到底是哪道题让你慢了,并反思改正。

(四)心态

每个人本身的英语水平都不一样,高三多次考试成绩浮动也很正常。

浙江高考英语备考策略 篇2

一、试卷整体结构分析

新高考方案地理考试试题主要由必考题和加试题两大部分组成,必考题70分,加试题30分,选考卷满分100分。与之前高考方案相比,二者在试卷基本结构方面存在众多相似之处,其中地理图表2015年10月试题有17幅、2016年4月和2016年6月试题都有12幅,涉及中国区域图、世界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关联结构图、景观图、剖面图、经纬网图、表格等类型,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在知识内容上兼顾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在知识目标上兼顾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做到知识结构和考核能力层次上的平衡性。

从考点的教材分布来看,二者都涵盖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IA模块内容,考查内容分值比例适宜,其中必修1中第二章、必修2中第二章考点最多且分值最大,例如天气和气候、地球表面形态、水循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农业区位因素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区域特征和差异等仍是高频考点,因为这些知识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及人地关系,是地理主干知识的核心。

从题型角度看,二者综合题试题风格一致,强调学科能力,凸显核心素养。综合题延续了“一个世界地理、一个中国地理”作为区域背景的风格,命题多选择学生相对陌生的区域为载体,围绕体现区域特点的关键要素设计主题,围绕同一主题配置图表、材料信息,再设置与主题相关、彼此联系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

总体来说,二者试题都体现了能力立意、图文并茂、立足区域、揭示内涵等特点,但二者在具体试题题型、分值与考查知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表中“老”高考是指2000年~2016年每年6月文科综合考试,“新”高考是指2015年10月开始的每年4月和10月浙江省选考考试(下同)。

注:M表示考试要求的必考要求,A表示考试要求的加试要求,C表示题型的选择题,S表示题型的非选择题

二、“变”在哪里———新高考方案下地理考试新变化

1.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在“变”

结合表1和表2可得,试题数量由原来的11道选择题和2道问答题,变成了25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和2道问答题,考查知识点数量大大增加。选考卷必考题和加试题考查各有侧重,必考题70分关注课程教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加试题30分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必考题难度系数为0.72,比老高考难度系数高。加试题难度系数为0.35,低于老高考难度系数。总体来说,选考卷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进一步提升,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控制良好。新高考方案的施行,说明浙江省自2000年开始实行延续至今的高考“综合科目”(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即将成为过去,高考恢复了单科单门考试,提升了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水平[1]。

2. 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在“变”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6年版)与之前高考考试说明相比,在考查内容、考核要求、能力要求上有较大调整变化(见表3)。高考是一个典型的高竞争、高利害、高风险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测高中生学业成绩的水平性考试,两者性质不同[4]。新高考方案下选考卷中必考题主要为学业水平考试用,它的难度不会太高,但选考又是选拔性考试,理论上它应该在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和素养体现上都要高于学业水平考试,否则,考试的综合素养很难体现,高考的21个等级也很难划分[5]。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把学业水平考试纳入了高考,给命题工作和学生备考带来了新的困难。

三、如何应“变”———新高考方案下备考的策略

1. 关注考试标准内容变化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6年浙江省版)》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6年版)》[6]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浙江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由于难度要求与分值的限定,选考的试题出大跨度、大分值、高难度大题的可能性较低,即试题深度和难度要求有所弱化,这就使两轮复习法变得意义不大[5]。又因选考范围广、准备时间紧,所以选考复习常常要做到一步到位,这就使得教师要深入研究比较2016年版与2012年版学科指导意见内容,关注发展要求变化(见表4)、基本要求变化、课时分配变化、活动设计变化等内容,以便能更好地明确考试要求和把握考试方向,提高复习效率与质量。

2. 注重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教材重组

浙江省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6年版)指出,选考学生除了要掌握必修1、必修2、必修3中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外,还要准备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6“环境保护”两本书的内容,鉴于备考时间紧张,教师需要把选修模块内容和必修模块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以专题形式梳理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知识点,做到教材重组,高效整合。如选修6“环境保护”与必修3整合(见表5)、选修6“环境保护”与必修2整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与必修3整合等。

3. 强化区域地理和必修教学整合

纵观多年高考地理试题,直接考查某国某地区的地理特征试题较少,更多的是以区域地理为切入口,围绕地理核心问题展开,考查学生运用系统地理原理、规律等去描述、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学科素养[7]。区域地理学习的知识点纷繁复杂,若面面俱到展开详细复习,新高考备考时间显然是不允许的,所以教师要加强区域地理和必修教学整合,以区域特征中最具本质或最具特色的事物与现象为核心,确定与哪部分必修教学内容整合(见表6),适时开展微主题区域地理教学[8],由不同的角度来整合中学地理的系统原理和规律知识,为学生搭建纵横交错、有机相连的区域知识矩阵,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澄,王后雄.高考改革的公平风险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2]葛为民.文科综合[J].浙江考试,2015(1).

[3]葛为民.地理[J].浙江考试,2015(2).

[4]刘海峰.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如何挂钩[J].求知导刊,2014(2)

[5]朱可.基础为重素养为要-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卷评析与历史教学思路新探[J].历史教学,2016(1).

[6]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7]周曰志.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的探讨[J].地理教学,2016(1).

浙江高考英语备考策略 篇3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说明(思想政治)》(以下简称《说明》),是浙江省在坚持科学、稳定与创新的原则下,首次自主编写的新课程考试说明。与以往的考试说明相比,《说明》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高考复习教学中,理解考试说明的内容和精神,把握命题的依据与要求,是师生学科备考的核心与关键。本文将对《说明》进行必要的解读并提出一些复习策略。

一、《说明》的依据与要求

《说明》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基础上确定了考试的内容与要求。这表明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而且,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适当体现浙江地方特色。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从《说明》提供的样卷可以看出,2009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卷,仍然采用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综合的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卷的结构与试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政治科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统计看出,与以往不同的是,《说明》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样卷”取代以往的“题型示例”,样卷不仅可以说明试题类型,而且对试卷中的题量、分值以及考试内容比例等也作出了说明。样卷试题也不再是出自以往高考试卷的陈题,而是自主编制的新题。

文科综合试卷分为I、Ⅱ两卷,两卷中政治学科满分为100分。第1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政治学科12题共计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综合题),两个大综合题下设置的5个小题,共计52分。其中各模块分值的比重为:《经济生活》占30分,《生活与哲学》占26分,《政治生活》占14分,《文化生活》占16分,《国家与国际组织》占14分。难度总体在0.5~0.65之间。

从样卷中还可以看出,试卷的信息呈现方式为名人名言、引文、图表、“注”等。第1卷同一个选择题不作模块间内容交叉,组合选择题采取两两组合和三三组合。第Ⅱ卷综合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没有出现与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试题。综合题中的小题之间存在模块综合,小题内没有出现模块间交叉,但是模块内的综合程度较高。比如第40题的(1)(2)和第41题的(1),都体现了模块内的知识综合。

三、考核目标与要求

从对《说明》“能力考核要求”的剖析我们发现,根据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把考核目标分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层级,在每一个层级的考核目标中,又分别分解为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从而将政治学科能力考核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更加突出了政治学科的学习价值和意义。这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导向和能力素质本位价值观的体现。

与以往的区别是:《说明》将第四个层级的目标“论证和探讨问题”改变为“论证和探究问题”,并且对四个层级下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内容都进行了较大调整。纵观能力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我们可以划出两个大的能力等次(见下图)。

第一个等次主要是认识、阐释与评价能力,第二个等次突出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有关信息,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以及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一,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这些变化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价值理念,表明了新课程对学生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反映了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能力目标与要求的考核离不开创设新情境和问题的设置。从能力目标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获取和解读信息”不仅仅是指定模块的内容,还包括重大时事信息。尤其是“调动和运用知识”也包括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这表明教科书不再是情境创设与答案设置的唯一资源,无论是提供的背景材料还是答案的设置都可能包括学生的经验和特定情景的探究生成或重大时事信息。这些在近年高考试题命制中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四、考试范围与内容

《说明》规定考试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选修IA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时事政治。其中,经济生活约占30%、政治生活约占15%、文化生活约占15%、生活与哲学约占25%、国家和国际组织约占15%,时事政治不独立出题。与以前相比,现有考试范围也扩大了,考试内容适应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要求的新变化,特别是增加了文化模块和选修部分。

《说明》规定的知识点,“经济生活”共有12个知识点,每一个大知识点分别对应教材12课的内容。“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选修IA“国家和国际组织”分别有4个大知识点,对应课标或教材的四个单元主题。大知识点下有多少不等的小知识点,小知识点分别对应教材的“框”或“目”或对教材“目”下主要知识的整合。从规定的知识范围可以看出,在具体知识点的拟订中尊重了考生所学的教材以及遵循减负的原则,对教材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尤其是在《国家与国际组织》以及选考《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经济学常识》中删减幅度较大。

五、备考策略及建议

1.心中有《说明》,做到“知己知彼”

《说明》是试卷取材、立意、问题与答案设置的重要依据。复习中首先要研读好考试说明,对“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以及样卷中“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题型结构”“内容比例”“试卷难度”等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特别是考试目标与要求,需要认真学习和分析,运用有效方法逐条予以落实,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复习进度,较均衡地利用时间,并选择好复习用书,找准训练用题,以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课标为根本,把握复习着力点

为了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吻合,《说明》在表述上分为“考核目标、要求”和“考试内容“两部分,实质上对应的就是新课程标准的“技能、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两部分。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备考复习时要注意在理解、贯通知识点的基础上重在运用,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迁移与能力训练。

3.构建“知识树”,夯实学科基础

能力与素质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题目主要是根据现实生活问题与考查能力的需要盘活教材,突出模块内与

模块间知识的整合。所以,新课程改革以后的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而是更加提高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要求,提高了基础知识在综合运用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复习备考中要在认真研究、全面掌握《说明》所列考点,注意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以及知识点的上下位关系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要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点点准,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并在此过程中训练获取和处理信息等的能力和针对问题调动自己知识储备的能力。同时,由于2009年考生所学的教材是2006年版的,贯彻的是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有关通知的要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4.训练高考真题,提高应试能力

从《说明》的思路来看,2009年高考“坚持以问题立意、素质本位、稳中求新、体现人文”的特点和走向基本不变。以前的高考试题尤其是新课程实验区的高考题对我们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但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根据新教材与时事的变化对其进行适当改造。要多花一些时间思考研究试题是如何考核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复习中必须重视教材上的探究活动以及每一个单元的综合探究。对做过的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也要给予一定的总结和归纳,注意过程的探究性和答案的开放性。

5.关注重大时事,把握时代主题

试题以重大现实生活问题立意,就离不开问题情景与时事热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较多,我们必须对问题进行筛选、冷静处理。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现阶段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突出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意志以及社会生活重大主题,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题,关注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活化主题的选取也会适当关照学生自己的生活,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综合分析近年高考涉及的时事热点,具有以下几个趋势,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坚持“以我为主”,着眼于我国的实际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国内一些持续性的热点,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而是要看国际热点与我国的相关度。

第二,关注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把握时代的主题。突出思想政治的教育性,体现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是政治科高考突出的特点。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也是知识、能力、价值观相统一取向的内在要求。所以,政治高考绝不回避党和政府在本年度的工作重点及其相关热点问题。比如,科学发展是我们的主题。此外,我们也应当关注本年度浙江人民生活中的重点问题。

第三,了解社会生活的长效热点,把握时代脉搏。为减轻负担,避免死记硬背,命题中一般会采取以情景再现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近年来延续的热点问题。比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食品安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依法治国、关注民生、扩大人民参与社会管理、改进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维护国家统一与国家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依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浙江高考英语备考策略 篇4

2018年高考虽然结束了,但是备考尚未结束。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2017年修订的英语高考大纲关于阅读理解的解读 第二部分2018年全国卷三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第三部分 2019年高考阅读理解备考策略

第一部分2017年修订的英语高考大纲阅读理解部分解读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高考阅读理解试题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基本阅读技能进行阅读理解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通过文字阅读建构阅读图式的能力。所以,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被赋予较多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旨要义。有时从文章的第一段落,或第一句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主要考査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理解文章细节内容很重要。

阅读试题会要求考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阅读文章以获得特定的信息或准确地寻求所需的细节。

(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但英语单词的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不同。此外,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不查词典而通过上下文来推断生词含义是阅读测试中检测的一种能力。

(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等。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英语阅读: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是向读者传递信息。但这些信息通常不明确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2017年考纲关于阅读理解的六变

1.由“接触外语”变为“学习和使用外语”。

2.由“文章的主旨要义则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变为“作者没有明示文章的主旨要义,需要读者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归纳和概括”。

3.由“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变为“根据所读内容做出判断和推理”。4.增加“阅读文章需要具备一定的语篇知识”。

5.由“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全篇的文脉”变为“必须把握全篇的基本结构,理清上下文的衔接关系”。

6.考纲开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持续是热点。

第二部分2018年全国卷三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2018高考英语(全国卷3)的阅读选材丰富多样,分别关注当代生活的不同领域,贴近学生生活,开拓学生思维。选材往往会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入手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们认识到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其背后更是有着深深的文化内涵。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3)阅读依然是传统的四篇单选阅读加一篇七选五任务型阅读,试题涵盖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全部阅读技能,包括主旨要义、事实细节、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理解作者意图观点态度、语篇逻辑关系等方面。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各难度层级试题数量比例合适,能够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2018高考英语卷三阅读理解部分具体体裁与题材:

A篇,应用文,旅游广告类阅读,200(282)词,文章主要介绍了去Holker Hall &Gardens 游玩的一些信息,包括交通方式、开放时间、门票以及特殊活动等。3个题目都是非常常规的细节题,“题干定位”,答案一目了然。

B篇,说明文,310(445)词,文章主要介绍了加拿大西部城市道森市发展的兴衰及其原因。2个细节题,1个推断题和1个主旨大意题。

C篇,记叙文,364(488)词,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建筑师王澍于2012年荣获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故事。通过讲述了中国建筑师在其作品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这篇文章的选取首先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次在高考英语试题中有机的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传统应付诸于实践”。涉及2个推断题和2个常规细节理解题。

D篇,议论文,305(443)词,人们往往认为物品越多越好,然而作者看来并非如此。作者通过让女儿捐赠玩具和女儿一起玩一个玩具的亲身体验让她体会到物品少同样可以用获得快乐。教育孩子的故事,中心“物品少照样活得开心----live more with less”,贴近生活。2个细节题,1个推断题和1个主旨大意题。

总之,2018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出题紧紧围绕着考试大纲,强调英语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而这个特点也与我校紧扣大纲,严抓基础,坚持不懈要求并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的复习备考思路一致,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三部分 2019年高考阅读理解备考建议

“得阅读者得天下”一向是高三考生的至理名言,但是从今年的试题来看,单纯依靠解题技巧只能解决部分简单的习题,加深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控文章主旨要义才是阅读理解解题的根本。深度解读文段在2017年和2018年个别篇章中已然成为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在2019年高考中趋势会更加明显,所以夯实基础,扩展词汇量,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将是2019乃至未来提高阅读理解得分率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任何一个时期,想要提升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就一定要在各阶段稳扎稳打,高质量的量变才会转化为质变。阅读质量才是取胜的关键。

通过分析2018年的高考英语卷三试卷,我们对2019年的高考英语复习给出如下备考建议:

一、关注生活实事,思想与时俱进

近三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从题材上主要体现了一下三点,为我们以后重点关注的主题提供了方向:

①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增强文化自信

阅读材料的选材要真实,设置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传播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②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近三年的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的文章来设置相关题目,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度发掘文章思想内涵,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③关注介绍报道科学知识,引导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018年全国一卷的阅读D篇讲述科技新产品对生活和能源的影响;文章主要介绍新设备比旧设备更环保、更节能,因此建议人们使用新设备来代替旧设备。2017年全国卷阅读理解均选取了科普类文章,这些文章和题目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无限趣味和实际功用,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紧扣高考大纲,掌握高考词汇,系统学习句法,突破长句难句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更是阅读理解的基石。学生在阅读理解时通常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词语障碍,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做基础,就谈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熟练掌握课本单词,适量扩充课外词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高考3500词,一定要掌握好,扎扎实实地打好词汇关。所有的文章理解都必须建立在词汇理解的基础上,而且要重视词汇的活用、搭配以及近义词转换等等。掌握了词汇后,还需要掌握句法才能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最重要的是三大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的运用,几乎在每篇文章中都会出现。其次,利用阅读语篇复习词汇、句型和语法。在做完限时阅读后,建议将短文重新再看一遍,对文章所出现的词汇、短语进行及时归纳和总结。语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及交际背景,而且学生可根据上下文 4 的内容进行猜词,推理完成对语篇的理解,并带动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复习,形成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助于突破英语阅读理解的长难句。

三、坚持不懈的进行语篇训练并保质保量

将语篇训练作为贯穿高中英语学习的主线,着重加大语篇分析的训练,提高学生语篇分写解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语篇分析解读能力的高低,是英语科目拿高分的核心因素。个人认为,应该课内精读、课外阅读“两手抓”,同时,找到同类文章的“公因式”,就能轻松把握该类文章的脉络。

1)课内精读、课外阅读两手抓

在阅读理解题的训练过程中,教师的眼光要放长远,避免盲目就题论题,急功近利。要立足教材资源,挖掘训练素材,始终坚持以教材为主,以课文阅读为主线,逐步提升学生语篇理解能力与语篇分析能力。例如,在教授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思路,包括明确文章的体裁与题材、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态度、对文章内容进行必要梳理等,使学生形成认真分析阅读材料的习惯。但课堂阅读材料毕竟有限,高中生应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量,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英语报刊杂志、网络资源和众多英语学习类APP上都有海量的地道英语美文。阅读不仅能让同学们感悟英语语言之美,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也是培养语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提升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

2)分类阅读,提取公因式、击破语篇

高考英语文章有很强的规律性,分体裁、分题材找到了同类文章的“公因式”,就能轻松把握该类文章的脉络。要精选阅读素材,渐进式的强化练习,注重做题时间的控制和阅读速度的点亮提高,从练入手强化知识运用,从分析入手注重能力的提高,从结果入手寻找适应的差距。鼓励并帮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按题材和体裁对语篇进行分类,找出同题材或同体裁文章的规律和基本框架。如介绍发展史的说明文,通常会在开头提出说明对象,然后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发展阶段和特征。最后结尾部分,往往是对如今现状的描述,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抓住这个通用框架后,阅读此类说明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脉络,明白大概意思了。

高中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九大题型和解题技巧

例证题

1.例证题的标记。当题干中出现

example, case, illustrate, illustration, exemplify时。

2.返回原文,找出该例证所在的位置,既给该例子定位。

3.搜索该例证周围的区域,90%向上,10%向下,找出该例证支持的观点。例子周围具有概括抽象性的表达通常就是它的论点。

注意:举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论点或是为了说明主题句。举例后马上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用例子中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4.找出该论点,并与四个选项比较,得出选项中与该论点最一致的答案。5.例证题错误答案设计的干扰特征经常是:就事论事。即用例子中的某一内容拉出来让你去选。(一般不会是正确选项)要求:在阅读中,遇到长的例子,立即给这个例子定位,即找出起始点,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指代题

1.返回原文,找出出题的指代词。

2.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先从最近点开始找,找不到再找次近的,一般答案不会离得太远)。

3.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4.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

词汇题

“搜索代入”法:

返回原文,找出该词汇出现的地方。确定该词汇的词性。

从上下文(词汇的前后几句)中找到与所给词汇具有相同词性的词(如一下子找不到就再往上往下找),代入所给词汇在文章中的位置(将之替换)看语义是否合适

找出选项中与代替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相,即答案 注意:

a.如果该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一般不是正确答案。

b.高考阅读不是考察字认识不认识,而是考察是否能根据上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

c.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蕴藏在原文该词汇出现的附近。注意不能靠单词词义直接往下推。

d.寻找时要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比如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是形式上的并列就是语义上的并列,也就是两句话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来推测另一句话的意思从而推出所给词汇含义)、定语从句、前后缀,特别要注意寻找时的同性原则。比如:让猜一个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的意思,我们就向上向下搜索名词词组(动词词组)。

隐蔽型词汇题:题干与原文的某句完全重合,只有一两个词被替换掉。隐蔽型词汇题的做法跟词汇题的做法几乎一样,往上往下找。

句子理解题 1.返回原文找到原句。

2.对原句进行语法和词义的精确分析(找主干),应该重点抓原句的字面含义。若该句的字面含义不能确定,则依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注意:局部含义是由整体决定的。

3.一般来说,选项中的正确答案与原句意思完全相同,只不过用其他英语词汇换种表达而已。

4.句子理解题的错误选项干扰项特征:推得过远。做题时应把握住推的度。思路:对句子微观分析,不行就依据上下文,选择时不要推得过远。

推理题 “最近原则”

1.标志:learn, infer, imply, inform 2.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依据选项返回原文。一般要围绕文中的一两个重点进行推理。推理题无论通过题干能不能定位,我们都要把它固化到文章的一两点上。

3.依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三错一对的判断。先不要进行推理,若有一个选项跟原文的意思一模一样,则该选项必然是正确答案。推理题不是考察我们的想象力,它实际是考察我们原文中的某几个点如一个、两个点所涉及的问题我们读透了没有。因此,不推的比推的好;推的近的比推的远的要好。

4.推理题的最近答案原则:不推的要比推的好,推的近的要比推的远的好,直接推出的要比间接推的好。(原文的某句话变个说法)注意:做题时不能想得太多,推得过远。是否把原文读懂才是关键。

主旨题 “串线摘帽”:即在自然段少的时候串串线,串线法解不出来时,大帽子、小帽子摘一下。

1.主旨题的标志:mainly about, mainly discuss, the best title 2.串线法:抓首段和其余各段的第一句话,把其意思连接成一个整体。要注意总结性的提示词和转折词,特别要注意中心句。(主要针对自然段少的文章;针对自然段多的文章,主旨题最好联系中心句。找一个和中心句最贴近的)3.小心首段陷阱。

4.主旨题错误选项的干扰特征经常是:

局部信息,即选项的内容小于文章的内容;范围过宽,即选项的内容大于文章的内容。

5.逆向思维法、快速作文法:在两个选项看上去都十分正确无法选择时,试着从选项出发,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以此选项来写文章会有那些内容,然后把它与文章的内容比较,接近的即为正确选项。

作者态度题 1.标志:attitude 2.应精确理解四个选项的含义。3.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

4.可以寻找文中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如:fortunately, excessively, too many.5.举例的方式。

6.抓论述的主线。把第一段读透,把其他各段的段首段尾句拉出来,看整个文章的谋篇结构。

7.做作者态度题时特别注意:首先看清楚是谁对谁的态度。

判断题

1.看可否通过四个选项具体化到文中一点或者根据自然段原则定位。2.每个选项都应返回原文,不能凭主观印象进行判断。

3.要重点抓是“三错一对”还是“三对一错”的关系(做题是要看清题目)。

细节题 看完题目回到原文,重叠原文,得出答案。重点题型中的几个问题

1.词汇题:字面意思不是答案,要根据上下文推测其深刻含义 2.句子理解题:一般不要求推理,只看句子本身。

3.推理题: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原文的重现,不一定非要经过逻辑推理从原文中得出。

正确答案的特征

1.正确答案经常与中心思想有关。

2.正确答案的位置,最常见的三个位置是:段首段尾处、转折处、因果处。3.正确答案经常运用的原则是:同义替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4.从语气角度来看,正确答案中经常含有不肯定的语气词和委婉表达的用词。如:can, may, might, possible, not necessarily, some 5.正确答案经常具有概括性、深刻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错误答案的特征

第一大层次:无中生有(未提及的概念);正反混淆(选项的意思跟原文的意思正好相反);所答非所问(虽然选项的说法没有问题,符合原文,但和题干搭不上边)。

第二大层次:过分绝对;扩大范围(注意隐蔽型的扩大范围mostly);因果倒置;常识判断;推得过远;偏离中心;变换词性。

常识判断:如果一个选项仅仅符合常识,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还要看文章中类似的意思有没有出现;如果一个选项不符合常识,一定不是正答案。

浙江高考英语备考策略 篇5

欣迈专升本专家精心奉献2015年专升本备考策略

随着2014年浙江专升本考试的结束,2015年专升本备考已如火如荼的展开了。那么对于想要参加2015年专升本考试的考生来说,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专升本,有了足够坚定的信念,才会为之努力,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所以不能等到考试前才去复习,以前有很多同学在考前觉得时间不够,考试后也后悔复习不充分,他们常常说,如果还有一个月复习时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早点安排复习,试成功的保障。

(一)制定高效复习计划

1、预备阶段

5-6一般情况下,但是我们不能等到考试院发布后才开始准备;考点也基本相似,否则复习时间不充分,效果不佳。

2、全面复习阶段

7-10做到整体知识面的覆盖。这对知识框架和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3以考试大纲和历年专升本真题为指引,将知识点融汇贯通,架构好相形成脉络。然后在上一阶段的复习基础上,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欣迈学员可根据复习中老师讲过的模拟题、真题,从多角度分析知识点,并做一些欣迈专升本研究中心研发的高质量的习题,巩固学过的知识。

4、全面巩固阶段

12-2月考生在经过专项强化训练之后,将已掌握的知识点化零为整,环环相扣,全面巩固,以发现自身薄弱的环节,并针对这些环节逐个突破,来进一步完善知识链,真正做到从容应考,超常发挥。

欣迈专升本----专升本备考策略欣迈专升本----给你一个崭新的未来

5、冲刺阶段

3-4月考生应选择以往考试的真题或者由欣迈教育编写的高质量全真模拟预测卷,在专升本考试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模拟卷,锻炼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积累经验,体会做题速度和答题感觉,培养良好的应试能力。

(二)备考小贴士

1、劳逸结合在专升本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时间固然重要,其反。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划或周计划,轮流式学习,进行必要的户外运动。

2、准确的解题思路

一道题如果你没有明确的解题思路,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培养解题思路,准确的答在得分点上。题方法,循循善诱的教学模式,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3、有效的记忆方法

恰恰相反的是很多人只专注如何记住,盲目学习,所以要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在此基础细致的解题对你的怎么去调整好心态,关键要看自己对专升整好作息时间,以最佳状态应考;思想上,不要有过激烈的偏执,积极乐观,坦然面对,戒骄戒躁。切记心态决定一切,只有心态的输赢,没有考试的成败!只有调整好心态方能沿着既定的轨道,以成功者的心态,胜利者的步伐直达理想彼岸。

(四)欣迈教育——给你一个崭新的未来

欣迈专升本----专升本备考策略欣迈专升本----给你一个崭新的未来

高考备考策略 篇6

复习学会在大脑中“翻书”

建构知识、梳理体系。考生要学会在大脑中“翻书”,学会横向梳理和纵向延伸,把教材从前往后想一遍,有哪些单元、知识点等;以一些关键词为原点,进行发散性思考。

整合热点、突出重点。高考政治从来不回避热点,考生应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比如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与分享经济、精准扶贫、健康中国、工匠精神等。对热点要有思考、有整合,将关键术语与政治原理结合,思考考试会涉及哪些命题。

归纳技巧,注重规范。考生在此前大量做题的基础上要总结思路和技巧,翻看错题、旧题,升华解题思路,训练逻辑层次,归纳同一类型题目的答题范式,思考同一背景材料会有哪些设问角度。

限时限量,选做真题。最后阶段也不能放松做题,以避免手感生疏。做题时间最好与高考同步,比如做文科综合试卷最好在下午,保证2—3天一个做题周期。在这一过程中,再次训练如何分配时间、提高解题技巧。

历史

复习忌死记硬背

最后阶段的历史复习,在基础知识方面,考生首先要加深对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要整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还要归纳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要整理历史基础主干知识,重理解记忆,忌死记硬背;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纵横联系。

在答题规范方面,考生要训练自己做到书写到位、格式到位、层次到位、语言到位,在答案中体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精准化、主干化、整洁化的要求,点多、面宽、话短,文字简洁、语言精练,体现用历史学科术语表述历史问题的素养。

地理

知识主线要心中有数

地理学科最后阶段的复习,要重视梳理。对于三大块地理知识的各条主线,考生要做到心中有数。

浙江高考英语备考策略 篇7

一、研究重要文本, 把握复习方向

抬头看路至关重要, 高考复习一定要关注浙江省第二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浙江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在2013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我们在高考命题中要继续强调适应课改, 坚持与高中新课改的理念、内容相对接, 突出能力立意, 从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引导中学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是指导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浙江省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学生毕业以及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浙江省普通高中高考考试说明》是浙江省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1]只有认真研读上述重要文本, 领会其中精神, 才能准确把握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方向。

二、重视核心概念的理解, 升华生物学科学素养

高考复习要在核心概念上下功夫, 从课本中提炼出能反映学科本质的核心概念, 从而带动一般概念的复习。生物学以一系列核心概念作为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等逻辑思维过程的依据, 从而揭示本学科的基本规律。核心概念是反映学科本质的、构成学科骨架的概念, 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反映了一个人的生物学科学素养。例如, 以核心概念“基因”为出发点, 把核糖体、氨基酸、RNA、蛋白质、中心法则、细胞的分化、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等知识串联起来, 形成知识网络, 找出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起到统整学科知识的作用。

三、理解生物学基本观点, 培养科学价值观

《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一些需要学生理解、认同的生物学基本观点。例如, 要求学生通过《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学习, 要在微观层面上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 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变化的统一,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 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学习, 要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学习, 学生要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 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述生物学基本观点也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到高考试卷中[2]。因此, 学生要把生物学基本观点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 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放在相应的观点下, 再加以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还培养了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科学思想方法, 创造性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例如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题: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A. 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 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 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 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该题以“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静息状态膜内外的电荷差”为背景, 考查学生对相关生物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高浓度的Na+位于细胞膜的外侧, 膜内侧存在高浓度的K+, 维持这种浓度梯度主要依靠两个因素:一是静息膜对Na+、K+通透的差异性, 二是Na+-K+泵的作用。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 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远远高于Na+, 有利于K+从细胞内通过膜扩散由K+通道流出到细胞外, Na+则很难进入到细胞内。另外, 由于膜上的Na+-K+泵的耗能转运作用, 神经纤维的Na+-K+泵每消耗一个ATP, 可将2个K+由膜外泵入膜内, 同时可将3个Na+由膜内泵出膜外。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此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对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变化的统一,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生物学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 强化实践能力与创 新能力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 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作物栽培、动物饲养和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这就决定着生物科学离不开社会生产、生活实践, 离不开自然环境。生物教学应注重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自然环境中选择一些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如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能源短缺、疾病预防、优生优育、遗传育种、食品安全等作为背景材料,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分析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加强实践体验与创新思维的训练, 促进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从而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3]。

例如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2题:在玉米中, 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 (简称抗性, T) 与除草剂敏感 (简称非抗, t) 、非糯性 (G) 与糯性 (g) 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 (甲) 为材料, 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 (乙) ;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 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 (丙) 。请回答:

(1) 获得丙的过程中, 运用了诱变育种和 ________ 育种技术。

(2) 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 采用乙与丙杂交, 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 从F1中选择表现为 ____ 的个体自交, 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 其比例是 _____。

(3) 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 _______ 的个体, 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

(4) 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 ________, 将其和农杆菌的 ________ 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 然后借助 _________ 连接, 形成重组DNA分子, 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 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该题以“玉米新品种的培育”为命题的切入点, 综合考查了多种育种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从知识方面重点考查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以及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的原理和方法等。能力方面主要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此题的命题思路就是要让考生注意辨别各种育种方式的遗传学原理、具体过程及其优缺点, 并能在此基础上做到会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案解决各种育种问题。因此, 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关注实验思想和方法,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对实验与探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学会的不应只是一些实验的实验技术, 关键要掌握的是实验思想和方法,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它是生物学实验达到预期实验目标的核心, 是发挥学生实验能动性的关键环节。实验探究有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它包括分析实验原理是否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否合适、实验设计思路是否科学、结果表达与记录是否规范、结论与实验现象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结论应该是开放的还是限制性的等。 在实验教学中, 从实验的课题、实验原理、仪器用品、方法步骤到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各个程序中, 都要通过设疑、质疑、解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思想和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1题: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 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2组:甲组:不切除甲状腺 (假手术) ;乙组:切除甲状腺。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 并记录。

③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假手术指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

请回答:

(1) 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

(2) 预测实验结果 (在以下坐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示意曲线表示) 。

(3) 分析与讨论。

①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 ________。

②切除甲状腺后, 小鼠体长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

③上述分组时, 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 丙组:__________。

该题以“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实验为背景, 着重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处理的能力。考查形式由传统的实验设计向确定实验目的、预测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方面转变, 尤其是实验结果的表达要求考生在双坐标系中绘制出来, 这是此题的一个亮点。实验结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重要证据, 预测实验结果是一个认真、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而将实验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浙江省实施新课程高考已经有五年, 在这五年的实验试题中实验结果的考查均是以绘制图形的方式呈现的。2013年浙江省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方面,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在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 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处理;具有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此题的命题思路符合“考试说明”能力考查的要求。由此揭示我们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要由偏重实验过程转向重视实验思想培养的方向发展。

六、探索高中与大学知识的衔接, 顺应课程改 革要求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调整优化了课程结构。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到96学分, 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其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包括必修内容的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应用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等, 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知识基础。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在2013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已得到了体现。

例如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0题:为研究某植物对盐的耐受性, 进行了不同盐浓度对其最大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根相对电导率影响的实验, 结果见下表。

注:相对电导率表示处理细胞与正常细胞渗出液体中的电解质含量之比, 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

请据表分析回答:

(1) 表中最大光合速率所对应的最小光强度称为 __________。与低盐和对照浓度相比, 高盐浓度条件下, 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 __________, 原因是CO2被还原成 ________ 的量减少, 最大光合速率下降;而且有机物分解增加, ________ 上升。

(2) 与低盐和对照浓度相比, 高盐浓度条件下, 根细胞膜受损, 电解质外渗, 使测定的 _____ 升高。同时, 根细胞周围盐浓度增高, 细胞会因 _______ 作用失水, 造成植物萎蔫。

(3) 高盐浓度条件下, 细胞失水导致叶片中的 _______ 增加, 使气孔关闭, 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

该题的命题材料源于大学教材。以教材中“高浓度的NaCl会导致膜结构的破坏以及功能的改变, 细胞内的K+、磷和有机溶质外渗使相对电导率增大”;“受盐害的植物叶绿体趋于分解, 叶绿素被破坏, 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干扰, 同时还会关闭气孔”等问题为切入点, 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渗透作用、植物激素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方面主要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并能运用这些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此题是数据表格题, 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要弄清行标题和列标题的含义及数据的单位;第二, 通过纵横比较, 找出表中数据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第三, 将表中数据变化规律与相关知识点联系, 综合分析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此题的最大亮点是试题的情境设计选择了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当的大学基础生物学内容, 这种设计有利于与大学课程的衔接, 促进学科拓展类课程在高中的实施, 对中学生物学教学和新课改的实施起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 高考复习要探索高中与大学知识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2.8.

[2]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探讨高考英语阅读的备考策略 篇8

根据我带高三的实际体会和观察以及平时学生的反馈情况,阅读得分低,效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汇积累不够。新课改后,学生要求掌握的词汇量加大。记忆单词对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知道,词汇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单位和要素,试想,一篇文章中有多个单词不认识的话,学生也就很难读懂整篇文章。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才能为自己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语法知识匮乏。有的学生一看到长而复杂的句子,就望而生畏,失去了阅读的信心。所以学生应当具备一些基本语法知识,这样看到长难句时才能弄懂句子结构,才能克服畏惧心理,做起题目来才能胸有成竹。

三、知识面过窄。在进行高考二轮复习时,我发现不少学生一读到类似说明文、科普文时,就晕头转向,对文本涉及的话题一无所知,无从下手。纵观近年的高考阅读,内容均涉及到科普说明文。所以学生必须重视知识面的拓宽。

四、缺乏阅读技巧。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缺乏构词法的相关知识,不会利用上下文准确猜测词义。还有一些学生喜欢逐字逐句地阅读,这样就造成不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以上是学生在进行阅读时的一些不足之处,对于教师来说,也存在着很多不太完善的地方:

一、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平时教学中过分重视词汇、语法的教学,没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采取老套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未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学生在快读环节,很多教师过多询问,无法让学生做到静心快读。

三、脱离高考阅读理解的核心。不能深挖教材,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大意、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分析理解文章,使平时阅读教学脱离高考阅读设计的方向。

要想改变学生谈“阅”色变的现状,就要从高一年级抓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喜欢阅读,以下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条建议:

一、精选阅读材料。从高一开始,就可选择一些语言优美,原汁原味的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自信:只要我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即使遇到少量的生词,也能通过上下文来理解、猜测词义等方法来克服它。

二、注重拓展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外国的文化、历史、体育、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知識,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做到博览群书,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渴望心理,这样才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阅读要求。再遇到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科普类文章时,这一点就非常实用。

三、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定时定量训练阅读理解。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体裁,点拨不同的阅读技巧;训练学生快读、略读和跳读等多种阅读技能,做到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阅读技能和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掌握文本中出现的高频单词,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文章主旨大意,提高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可采取以下几个小技巧:

1.限时阅读。根据文本的内容难度、长度,并新课程标准对各年级读速的要求对该材料的阅读时间予以限定。长期坚持会有不错的效果。

2.带着问题阅读短文。根据不同题型,选用不同阅读方法。即先看问题,再决定选用跳读、略读和精读方法,这样做,目的性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3.培养词义猜测能力。比如,掌握基本的构词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扫除生词障碍;根据上下文的对比关系来推断词义;根据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推断词义。

4.练习正确的做题步骤。指导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快改正错误的解题方法,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平时阅读训练教师要与高考阅读考察重点结合起来,指导并帮助学生分析作者意图,文本体裁等信息。

5.尽快确定答案。在阅读理解时,如碰到难题,如推断、结论题,不要过多地花费时间,以第一印象为主,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改动答案。实在不能抉择的,可留下标记,待那些有把握的题目做完后再回过头来做。有时候其它题目做完后,再作难题,能多少受到点启发,对短文的理解也会有所帮助与加深,难题部分也可能就解决了。

上一篇:司法行政管理下一篇:气候对河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