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共10篇)
西安市初中数学教研员贾文老师立足学科实际,聚焦初中数学教材解读,从几何与代数两个方向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特别是在代数部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站位高,立意深,使得在一线工作的我们对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金西平老师及金璇老师带来的两堂精彩的公开课,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在他们的课上,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学习的首席,成为孩子在课堂中的引路人,点拨人,是和孩子一起教学相长的学习者,正像有人说的那样,成为站在学生身旁的引导者比成为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圣人更有价值。
金西平老师在讲解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这一节时,积极创设情境,不拘泥于教材,课上采用小组合作,给学生充分的研讨时间,同时展示出自己深厚的教学功底。在整节课的最后,金西平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一首关于蜗牛的诗。“虽然它已经在尽力爬,但还是只挪一点点……我驱赶它,吓唬它,责备它。蜗牛用歉疚的眼光望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这首诗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老师,也有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所以需要老师多一些耐心的引导和关怀。
金璇老师的课同样也给我很多启发。引导学生以现有知识为基础,讲在当讲时,问在该问处,用问题激活孩子们的心智,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得到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然后带领学生动手操作,用折纸游戏验证定理,使抽象的定理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显示出来,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即将生涩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体验,从而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早在2010年3月为认真落实“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计划, 经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教研室主任会议磋商, 就建立“长三角教研发展共同体”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建立“长三角教研发展共同体”有助于加强长三角地区基础教育教研部门交流与合作, 探索区域性教研事业共同发展新机制, 为长三角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四年来长三角地区一市二省的基础教育教研部门轮流承办学术性研讨活动, 并在各自的教研网站上开辟“长三角教研信息”专栏, 建立互相开放、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 吸引了长三角地区及其他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参与交流研讨, 共同探究基础教育教研事业发展中的大问题, 交流和分享教研工作中的经验成果。
近期, 长三角教研发展共同体以“交流、合作、研究、发展”为宗旨, 针对教研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在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优化、骨干教师培养、教学质量评估、教研机构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并正向学科领域延伸。一些学科发挥 专业优势, 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了长三角一市二省学科领域的合作研究, 以促进联动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 长三角地区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体育学科在领导的重视和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努力下发挥专业优势, 成为率先进入长三角教研联动发展向学科深化和细化的少数学科之一, 必将使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教研工作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一大亮点。
二、探索
长三角地区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会经过数月酝酿、协商、设计和准备, 又经过两天紧张的观摩、点评、研讨和参与式学习活动终于圆满结束, 达到了促进长三角地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在特级教师的引领下积极研究和探索儿童体育的预期目标。
这次研讨会有以下三个特点:
1.突出了“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这一主题
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思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人生态度是所有小学体育工作者的天职, 由于小学体育“透过身体活动进行教育”的特质, 小学体育教师为此更应肩负起一份特殊的责任。
体育在各学科中最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 但是如果违背规律方法不当则也最能伤害小学生的健康, 体育在各学科中最能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果断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但是如果缺少爱心、细心和耐心, 同样也最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体育教师的这份特殊的责任显得特别重大。
这次研讨会突出“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的主题受到参会者的一致认同。无论是课堂教学展示还是课后点评, 无论是专家的讲座还是特级教师的主题发言, 都围绕“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一主题, 凸显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第一”的理念, 关注了小学生运动兴趣、运动安全、运动负荷、运动习惯和责任感的培养, 彰显了小学体育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 用儿童的视角和儿童的思维, 与小学生平等对话、互动的童心和关爱。因此, 这次研讨会聚焦于“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为一大亮点。
2.展现了长三角地区特级教师的风采
这次研讨会集中展现了长三角地区小学特级教师的风采。
特级教师、盐城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俞向阳老师承担了此次研讨会的组织工作重任, 就在活动即将开幕的前一天接到省教研室通知要她去代替一位突然受伤的特级教师去上展示课, 她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一任务。当上完课, 江苏学校体育网的通讯员采访她问这种能力是怎么练成的时候, 她说“这种能力的生成与强大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后在得与失的融会贯通中产生的”。
特级教师、浙江省温州市瓦市小学夏玲玲老师从事一线体育教学工作37年, 一直秉承“立足课堂, 追求体育本色”的理念, 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动脑 (创新思维) 、动嘴 (师生对话) 、动眼 (观察) 、动体 (体能训练) 。这次她带来一节小学二年级“各种姿势的合作走”体育实践课, 课堂上她那激情的儿童化语言、优美的肢体动作和朴实无华的大家风范, 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现已73岁但仍通过名师工作室, 活跃在体育教研第一线、培养高端人才的上海特级教师朱德明老师用八个字来概括对优秀体育教师的要求:“人品”、“师德”、“责任”、“能力”。他说“要把爱放在学生身上, 把脚站在操场上, 这就是作为一个好体育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只有把爱给了学生, 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 他们才喜欢你的学科, 记住你这个体育老师。”
3.创建了体育研究的教育情境和体育 本色的教学现场
研讨活动所在学校应具有“体育研究”的教育情境并能提供“体育本色”的教学现场。在盐城市实验小学, 我们从外到内, 可以看到“四色” (红色:新四军文化, 蓝色:海洋文化, 白色:海盐文化, 绿色:湿地文化) 教育的育人环境、规范整洁的校园和操场、摆放整齐的体育器材、宽敞明亮的体育教研组办公室;可以看到真实常态的课堂、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体育教师本色的教学技能展示;还可以看到校长对体育的重视和对体育教师的关爱、特级教师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体育教研组的执行力和团队精神、校本教研和运动队训 练的成果等。这些“体育研究”的教育情境和“体育本色”的教学现场, 为这次研讨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在这样的教育情境和教学现场中, 研讨活动摒弃了教研活动常有的重结果、轻过程, 重评比、轻研讨的做法, 重视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 重视理论联系实践的高层引领, 重视确立体育教师教学研究的主体地位、重视参会者的交往合作与互动, 取得较好的成效。
三、思考
1.跳出体育看体育和融入教育干体育
跳出体育看体育就是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 拓宽视野, 多视角地审视体育。
这次研讨活动我们跳出“江苏体育教研”看“体育教研”, 向浙江和上海的同行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特别是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同行们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教研风气, 他们的敬业精神、教育品位、团队意识和合作研究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与香港的体育同仁交流时我发现他们对体育的理解非常简要而又精准:体育就是透过身体活动进行教育。这既阐明了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又凸显了体育“身体活动”的特征。我们常常称自己为“体育人”, 但说到底我们是“教育者”, 要时刻保持一种强烈的教育意识。
我们常常提到“体教结合”。误认为这是指体育和教育结合, 其实“体教结合”反映的是“体育局”和“教育局”两个部门的结合,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是“融入教育”。因此, 体育教师应在学校教育的统一规划下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 应融入到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去和所有教师一起同命运共呼吸, 共同培养学生。只有融入教育、干出实绩, 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支持, 也才能更加有为而有位。
2.要重视“儿童体育”的研究
这次研讨会聚焦于“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体现了长三角地区一市二省体育教研对“儿童体育”的关注。所谓儿童体育就是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 透过身体活动对儿童进行的教育。综观当今社会, 我们有“儿童文学”、“儿童音乐”、“儿童绘画”、“儿童戏剧”、“儿童医院”, 但很少提“儿童体育”,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儿童体育的关注不够, 也说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还未得到真正重视。其实,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小学体育教师不同于中学的要求, 问题的关键是要落实到课程实施过程中去。
3.既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层引 领, 又要重视夯实校本教研的基础
这次研讨会, 江苏对比浙江、上海找出了自己的差距。浙江省狠抓“规范”, 校本教研十分红火, 上海名师工作室抓得早、抓得准, 像朱德明老师这样的著名体育特级教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相比之下, 江苏的校本教研发展还很不均衡, 因此不少体育教研活动缺少广泛而又扎实的研究基础, 其指导和服务的覆盖面和后续的滚动发展也受到限制。同时, 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影响还不够大, 有的实践上做得很好, 但理论支撑还不够, 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少, 但应用推广上还不够。这次在与浙江、上海的合作教研中我们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高层引领和校本教研的基础建设 上有所突破, 从而推动江苏的体育教研更上一个台阶。
4.教师是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能否真 正取得实效和成果的关键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教改的关键是教师”, 这次长三角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再次让我们坚定了这一信念:“教师是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是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和成果的关键。”
各级教研机构和教研员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甘作人梯的精神, 为广大体育教师塔建观摩学习、培训研修、交流探讨、评比展示的平台, 同时通过校本教研、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等形式培养和凝聚一批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亲近儿童、研究儿童的小学体育骨干教师, 并实现滚动发展, 不断壮大和发展这支队伍。我们要大力鼓励特级教师组建名师工作室, 通过特级教师领衔的团队协作形式的教学研究来培养青年教师, 推广研究成果, 从而形成有特色的体育教学风格。
四、结束语
【摘要】专业研讨课是相关专业课基础上的有效拓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具有重要价值。其组织方式灵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得到有效发挥,对于提高学员的相关能力素质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教学中以教师为“导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 专业研讨课 教学体会
【基金项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U2013028)。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6-01
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是新时期军队履行职责使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践行我军根本宗旨、维护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专业研讨课是高校开设的一种拓展性专业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具有重要价值。专业研讨课实施以教师为“导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实践证明能确实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笔者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开设了一门专业研讨课——《爆破技术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应用研究》,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教学体会,提高了对人才培养的认识。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提升途径在专业研讨课中得到有效拓展
军队院校要认真研究新军事变革中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新特点、新规律、新要求、新举措,这是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客观要求,是推进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加强军校学员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培养,是军队院校的职责使命要求,是人才培养的必要举措,是军队能更好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必然要求。
专业研讨课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修完专业主干课后,通过专业研讨提升学生对专业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是学生拓展和提升专业认同的有效补充,更是针对性地提高某种专业能力素质的有效举措。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培养,在军队院校课程设置中,基本没有主干课程和必修课,在学习完一些主干专业课后,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开设专业研讨课,可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相关理论与专业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通过课堂研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进行思维的激烈碰撞,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涵,学会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方法,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在专业研讨课中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使能力提升的实现途径获得了有效拓展。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培养形式在专业研讨课中有了灵活体现
非战争军事行动,其主要样式包括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处置边(海、空)防突发事件、维护国家权益、参与国际维和等。世界各国军队都非常重视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培养,美军在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后,陆、海、空军陆续颁发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各有关条令条例,大力提供应急性救援活动。俄军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不同特点,积极构建起应对各类灾害与危机的有效机制,不断加强实施紧急救援、联合军演、国际维和、反恐维稳等协同演练。英军近些年来不断加强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反恐维稳、海上拦截等为重点内容的演练,并将其正式纳入军队条令和正规训练项目,同时进行严格的考核。
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培养方法,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对于部队来说,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容融入平时的军事训练之中,作为日常的训练科目,将正常配备的各种非战装备能够熟练驾驭,制定作业指导法,并演练应急处置方案,做到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对于军队院校来说,如何在主干课程体系中融入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容,并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广大的学员能切实提高非战意识,提升非战能力是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专业研讨课对于军队院校的课程体系来说,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它能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员的创造力,实现教员与学员的主客体互换。在教学中,学员仿佛将自己置身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面对困难,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相互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过程的教学中,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培养形式体现的更加灵活。况且,专业研讨课的考核方式多元化,注重学员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实践,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丰实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培养形式。
三、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具体内容在专业研讨课中获得全程贯穿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具体内容,如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处置边(海、空)防突发事件、维护国家权益、国际维和等,无论是技术应用,还是处置方法或行动组织等,在专业研讨课中,都会全程得到体现,并贯穿其中。以《爆破技术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应用研究》专业研讨课为例,爆破技术在抗洪抢险,反爆炸恐怖,地震灾害救援、抗冰冻灾害、国际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在某些行动中甚至是起到了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专业研讨课时,必须要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相关特点、组织形式、技术要求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运用所学的爆破专业知识来完成相关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说专业研讨课的组织形式,对军校学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其具体内容能在课程中得到反复加强,并得到深刻理解。即使如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如何循序渐进地安排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课程及实践,培养学员的应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还有大量的问题值得研究。
经过五年的专业研讨课教学,虽然认识到专业研讨教学形式优点明显,并能有效地提高学员的某些方面的能力素质,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形式,不能代替传统的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革才是提高学员各种能力素质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利华.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研讨课教学研究[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3):93-97.
[2]高东广,苏国锋,张慧.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探要[J].后勤指挥学院学报,2009(2):34-35.
作者简介:
历届获奖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4月24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小学数学历届获奖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观摩研讨会的主题是“打磨特色好课,历练成长之师”。24日,与会教师观摩了六节优质课及执教教师的问题答辩,并由学术评委和大众评委从中评选出一位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六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执教教师-----三明沙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林俊禄教师。最后聆听了厦门市教育局专家型局长任勇的讲座——《师者:做更好的自己》;25日,我省6位参加历届全国赛课获奖教师在现场展示及交流磨课心得,从中推选跨省区交流的优秀教师,最后由省教研室彭晓玫主任做大会总结。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让我真真切切的观摩12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实感受到他们的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让人回味无穷,惊叹不已。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虽然使用教材不同,但执教老师能根据学情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的教学设计,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教学目标,课堂中教师能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和谐的探究情境,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构建了高效课堂。这12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沙县教师进修学校林俊禄的《周长》一课及厦六双十中学附属学校李鹏教师的《找规律》。下面我就这两位老师所上的观摩课给我的感想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一、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探明学生的相关经验,并将新知建在认知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认知体系。沙县林老师在上《周长》一课时,他从“一圈”入手,问,绕操场跑一圈,是什么意思,全班学生都能在课件上的操场图比划出来。林老师在答辨时说,他试上时,不是用“一圈”,而是用“一周”,结果学生说绕操场跑了一星期。学生理解了一圈后,强调了“沿边线”与“回到起点”这两个本质属性,使学生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知,然后将“一圈“替换为”一周”。最后将一周的长度概括为周长。而厦门双十附属学校的李老师在上《找规律》时,重点是让学生找“一组 ”,再强调“重复出现”,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建立起对于规律含义的正确理解,并能尝试用语言来表述找到的规律。
二、营造合作探究的情境。新课改以来,在大张旗鼓实践“数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学习方式要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理念下,在许多繁花似锦的数学课堂中,我们看到了热闹、作秀、形式化等现象。可喜的是这次研讨会的十二节课中展现出的是有效的情境、高效的活动、简洁的交流和精彩的评价。如沙县林老师在上《周长》一课时,林老师让学生猜我和刘翔沿操场边线赛跑谁会赢?学生说,刘翔。林老师说,不对,我赢,不信你看,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刘翔和林老师同时绕操场跑,林老师没沿边线跑很快回到了起点,刘翔沿操场边线跑但没回到起点。赛后,老师故意高傲地狂呼——我赢了,夸张的语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幽默,高傲的语言使学生按耐不住地反驳,没沿边线跑,不能算一圈,老师没有赢----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其实用意很深,意在极大地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使学生不吐不快,接着,老师让学生理解“沿边线”与“回到起点”这两个本质属性。林老师接着问:刘翔赢了吗?为什么?这时学生说,刘翔和林老师赛跑的路程不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感受周长,林老师问:看来这场比赛,老师和刘翔都没有赢,怎么办?学生回答,再跑一次。这时课件演示:刘翔和林老师同时跑出,都沿边线跑,都能回到起点,刘翔先跑完,林老师后跑完。在整节课中,他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探究,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力。而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李鹏《找规律》一课,李老师通过在5秒钟内记住10个圆的颜色排列,这样一个简单的比赛,来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规律的存在,激发了学生探究生活中各种规律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规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有了充分的表象基础,为后续的认识规律含义打下了基础。
三、构建真实高效的课堂。正如沙县进修学校林俊禄老师的磨课心得所说:“高效,不在于一节课内做了多少题,而在一道题内思考了多少,探究了多少,收获了多少”。因此,林老师在上《周长》一课的拓展延伸时,他拿出一张纸,让学生比划它的周长,巩固周长的概念,然后把纸撕去一部分,提问:它还有周长吗?启发学生:物变了,形变了,原来的周长破坏了,但新的周长又呈现了,规则图形有周长,不规则图形也有周长。只要沿着边线绕一周和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接着,让学生把撕成的两部分纸进行周长比较。看看谁的周长长。最后,再拿出一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它撕成周长相同的两部分,让学生作比较。李老师在一个情境中多次利用教具,并且每次利用都赋予新的使命,这样的情境才可谓是
高效而独到,这样的课堂才可以说是高效的课堂。而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李鹏《找规律》一课,李老师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不仅仅在课堂,数学的生命可以延伸到不同学科延伸到课外。李老师让学生在人和动物、大人和小孩、伸左手和伸右手图片中找规律,到相同圆片不同颜色排列变不同平面图形不同个数排列中找规律、延伸到数字找规律,再延伸到声音规律和动作规律相结合起来,成健身操。让学生在变与不变、动与静之间感受规律,然后通过不断总结让学生会用语言表达规律。这种创新的、富有高效的课堂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每个人听课的角度不同,感受到的也不一样。这几天收获的远远不只以上几点。研讨会虽然结束了,但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学习体会与深刻的思想启迪却一直停留在我的内心里,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试着把学习所得慢慢转化成为自己的一份教学心得,尽力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我想,这应该才是我参加这次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黄根明
暑期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技能暨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素质提升研讨会》,此次活动邀请到了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著名德育专家,全国优秀班主任,中国传奇式特级教师诸多有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就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在实践中的思考、创造进行了解读、阐释,分享了在教师生涯中他们的心路历程。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该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使我从理论上感受到了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2天的学习,我先后聆听了全国道德模范、德育教育专家、优秀心理学教师郭玉良老师题为《引领学生心灵成长》,2010年“感动天中”十大人物,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级师德先进个人,河南驻马店市一高德育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张胜利老师题为《班级主题活动开发与应用》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高慧明老师题为《追求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的讲座,班主任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郭玉良老师给大家剖析了目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问题以及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缺失问题。同时,她畅谈了作为教师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对待教育问题,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去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学生中活生生的实际事例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和新理念。张胜利老师充满激情的报告一开场就博得了与会教师的阵阵掌声,他指出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文化建设看似与学生成绩没有直接关系,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学生在各方面经受了锻炼,能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创建班级文化,开展班级主流文化活动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内容。张老师将高中三年进行了划分。第一年实行“养成教育”,第二年开展“责任教育”,第三年进行“成才教育”,通过理想教育,使同学们进一步成熟起来,鼓励他们勇于拼搏,敢于超越。鼓励同学们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拼搏中迈向成功,实现人生跨越。
高慧明老师高屋建瓴的提出了很多新观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教育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方式,以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教育模式。我更学习了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有:业务、爱心、吃苦精神、师德、会思考。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塑造阳光心态;要引导学生扫除自卑,乐观自信;要引导学生战胜挫折,勇敢坚强,更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一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有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意义却很重大。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做真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新型魅力班主任。
摘要:小学的学习可以说是中学、大学学习甚至是以后人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以正确而有效的方法策略引导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非常重要,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自身以及学生学习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奠定学生数学学习素质的关键时期。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进行及时的总结反馈很有必要。
通过两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慢慢地适应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这两年里与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打交道,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猜谜语、讲故事、脑筋急转弯等。因为我知道只有当数学教师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二、以“课本”为主,不要脱离教材。课本的每一课时都配有情景图,我在教学时会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观看情景图,让他们读懂情景图的真正含义,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让他们思考、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就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有些学生看题不认真,一目十行,都不知道题目要求的是什么,一看数,不加思索地就列算式,盲目地进行计算,结果是鸭子孵鸡——白忙活。因此,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认真审题,找出数量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我们班的尹东瑞同学脑瓜灵活,成绩不错,但每次都因为书写潦草而丢分,比如:写数字150时,“0”往往带上小尾巴,写成“6”或“9’,因而被判错而失分。所以我们当老师的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五、对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小学生都有好奇、争强、乐胜的表现,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组织这样的活动:“看谁口算的又对又快”、“比比谁最聪明”、“看谁获得的红花最多”等等。不要光认为那些爱听话、不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学习好的,实际上思维活跃的还是那些好动的孩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二】
非常有幸能去双语学校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亲身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颇深。下面就x第九小学王晓艳老师的“平均数”的课堂教学谈一下我的感受。
1.名师的课前交流非常值得我们欣赏。在课前交流时她那么的亲切,语言那么的感人,像聊一聊呀,说一说呀,快夸夸呀等,这样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愿意把心里的话和老师说,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很高。
2.针对知识点逐层分析。王老师由课间喜欢做什么活动引出套圈活动,接着出示四人的套圈比赛成绩统计表,从这四人中再选拔一人代表本班
参加学校的比赛,然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拔,引出平均数产生的重要性。然后逐人分析,先用“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分析徐杨的成绩,再让学生发现还有别的办法吗?进而转化为求和平分,从而渗透转化思想,在使学生认识平均数意义的同时,并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像谁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说完整。并认识了平均数的特点: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3.练习设计层次性很强。像四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李红的身高就一定是134厘米吗?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这样就巩固了平均数的特点,更加深认识了平均数的意义。然后又引入了生活中的平均数,像青年歌手大赛的成绩,如何计算平均分等,都是层次性很强的联系设计。
总之,王晓艳老师的这节课上的细腻扎实,设计独特,求实创新,沉着机智,非常值得我们去品、去悟、去反思。
还有吕健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她的课堂风格是朴实、扎实、精炼、简洁,有坡度,有深度,孩子们从心里佩服喜欢老师。她的这节课一共用了一个小时,孩子们没有感觉时间长,下课时孩子们都不想离开,依依不舍,真感人啊!
请问一下自己,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都能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依依不舍,试想一下课堂效果会是怎样的呢?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去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们是能做到的。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三】
非常有幸能去双语学校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亲身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颇深。下面就x第九小学xxx老师的“平均数”的课堂教学谈一下我的感受。
1.名师的课前交流非常值得我们欣赏。在课前交流时她那么的亲切,语言那么的感人,像聊一聊呀,说一说呀,快夸夸呀等,这样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愿意把心里的话和老师说,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很高。
2.针对知识点逐层分析。王老师由课间喜欢做什么活动引出套圈活动,接着出示四人的套圈比赛成绩统计表,从这四人中再选拔一人代表本班
参加学校的比赛,然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拔,引出平均数产生的重要性。然后逐人分析,先用“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分析徐杨的成绩,再让学生发现还有别的办法吗?进而转化为求和平分,从而渗透转化思想,在使学生认识平均数意义的同时,并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像谁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说完整。并认识了平均数的特点: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3.练习设计层次性很强。像四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李红的身高就一定是134厘米吗?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这样就巩固了平均数的特点,更加深认识了平均数的意义。然后又引入了生活中的平均数,像青年歌手大赛的成绩,如何计算平均分等,都是层次性很强的联系设计。
总之,王晓艳老师的这节课上的细腻扎实,设计独特,求实创新,沉着机智,非常值得我们去品、去悟、去反思。
还有吕健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她的课堂风格是朴实、扎实、精炼、简洁,有坡度,有深度,孩子们从心里佩服喜欢老师。她的这节课一共用了一个小时,孩子们没有感觉时间长,下课时孩子们都不想离开,依依不舍,真感人啊!
请问一下自己,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都能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依依不舍,试想一下课堂效果会是怎样的呢?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去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们是能做到的。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参考范文【四】
20xx年11月2日和3日,我有幸领略了省级优质课的风采,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平、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都让我收获很多。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对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以前的优质课、公开课都愿意重新创造教材,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课改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习题,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进渗入渗出教材的,具有普遍和推广性。作为实验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这次听到的7节课,只是不同的教师,在引渗入渗出课题时各有不同,但在入行新知学习时,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他们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二、课题引入渗透简单快捷。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在课题引渗透时常被老师们推崇。但现在好多教师过于放大这一功能,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学生不知所从。
三、练习设计基础实效。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开始是浅表化的,要与以往认知融合形成系统需要时间和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学生在刚学到新知时,需要及时巩固练习。既是说,新课过后的练习,我们要及时和基础。我在平时教研活动时,一再要求老师们设计作业要重基础,首先完成好教材上的作业,批改和辅导好教材上的作业,再谈自主设计作业和用好教辅资料。这次我听课,特别关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课教师都不折不扣的使用了教材上“做一做”或练习题里面的作业之后,才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拓展作业。他们设计的拓展作业也很基础,主要是本节知识的生活化和情趣化,很少有综合性和思维过强的题出现.四、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形式,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课堂是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孩子们积极向上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习。
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五】
经过一天多的学习,这些名师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几位老师中有的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在农村一线工作,都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张学锋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张老师创设学校周围地摊让学生摸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教师把摸球活动充分发挥,有学生摸球-----组内摸球------班长摸球的顺序,让学生体会摸球颜色的可能性,慢慢引导学生接触主题。再次,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在本节课中张老师还注意没做一个活动都先说明活动规则。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真阳学生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待练习题时,张老师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性,因为本节课主要通过摸球来认识摸出同一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练习时张老师给出的是一个分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并且三种颜色交叉排列,颜色区域大小不一,当圆盘从转动到停止时,看指针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大,那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小。最后,又用摸球的练习结束本节课,这样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非常清楚明白的直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笔者较为欣赏的有几位老师。首先是郑州外国语中学岳丽鸽老师纯正的英式发音。其次是重庆市巴蜀中学周静娟老师的语法呈现。她通过讲述“Mr.Going-to-do”故事的前半部分引入将来时“be going to do”,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语言结构的具体运用。再次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朱琳老师在上听力课时导入新词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在表达时运用新词的教学设计。接下来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吴奕佳老师讲解生词的方法, 她把这些生词组合成一个个小短文来帮学生记忆, 而且运用图形和动态图画复现生词以再次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是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宫旭老师的整体课堂设计, 她通过感知体验 (experience) 、理解强化 (practice) 、交际运用 (use) 三个环节把本节课的话题 (plans) 层层引向深入,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在对be going to do这一结构的练习中注意人称转换, 让学生对这一结构的具体运用有了充分的体验。而她最突出的设计是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通过播放听力录音让学生感知不同人物的语音、语调并带领学生分析人物的不同个性, 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分析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最终让学生都敢说、都愿意说,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评委专家严谨而不失风趣, 他们结合自己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高屋建瓴地进行切合实际且有针对性的点评。这既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鞭策了执教教师, 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处理等方面给全体与会教师以引领, 给人拨云见日、指点迷津的切实感受。
让与会教师印象最为深刻的点评专家要数程晓堂和刘兆义老师了。他们言语犀利, 直指问题的核心而又不失风度和幽默。总的说来, 他们高度肯定了执教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设计, 同时对教师们平时模糊不清的疑惑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也对教师们没有意识到的误区及时进行了纠正, 并指出了改进的方向。举例来说, 为了给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 很多教师往往尽力全英授课, 即使在很难用英语解释明白时 (尤其是解释语法时) 也还使用英语,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让学生越听越不明白。那为什么不能用汉语呢?用汉语解释, 教师言简意赅, 学生又能醍醐灌顶。毕竟教师是拥有深厚汉语文化背景的人, 而不是只懂英语的语言教师!再比如, 为了体现英语课堂的活跃, 教师往往会多提问并跟学生互动。可是有些问题学生只回答“yes”或“no”, 而教师也很满意地继续进行下一个教学步骤。教师忽略了语言学习固然是一种语用的学习, 但更应该用来表达思维和文化的深度。所以, 教师应该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继续追问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 教师在做课堂设计时往往为了活动而活动, 而没有考虑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语言教学的初衷应是一种感知和体验, 如果体验真实、有效, 学生便达到了交际和表达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往往只能体会到一种热闹, 课结束了, 印象也没有了。
在课堂评价环节, 执教教师能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比如在讲授有关职业的话题时, 有个学生说:“I’m going to be a doctor and help poor people.”来自重庆的周静娟老师立刻说:“A kind girl.That sounds great.”, 而不是简单、匆忙地说“Sit down”。像这样丰富、中肯的评价性语言在授课教师的课上随处可见。也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正确时, 与学生击掌相庆, 这些都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外, 授课教师精心准备, 几乎每堂课都包含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给人无限回味。
本次观摩研讨还有一大亮点, 那就是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制订了课堂观察量表, 由各省推选的受过相关培训的上百位观摩教师组成“教师观察评审团”在观课时进行记录、填写。评审团的观察表数据统计在本次观摩研讨的单项奖评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参考指标的作用。
科学课五年级《雨天的布料》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不同布料在雨中的情况,学生讨论后汇报(本教学片断来自奉化市科学课研讨活动):
生:我们组认为可将四块布都放在雨中,让它们淋雨,看看它们会怎样?
师:真不错,还有吗?
生:我们组觉得可以将四块布都浸在水中看看。
师:真棒!
生:也可以在布上面喷水,看看会怎么样?
师:你们组真厉害,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在本则教学片断中,教师沾沾自喜于方法、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的讨论肤浅而浮于表面,致使在随后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实验非常随意,甚至有个别组将实验用的布分成人手一块,一人一种方法实验,试想,上述的讨论还有何意义?
显然,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的“不作为”,使得学生的研讨交流流于形式,缺少深度,更缺少实效。教师在研讨交流中的不作为我们并不少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教师如此不作为呢?细究之,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 不敢作为。有的教师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立起来,认为新课程应是教师靠边站,学生唱主角,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致使学生在研讨交流时,教师不置可否,也不加引导,甚至连错误的结论也不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一味地充当学生的“捧场人”,无论学生表现如何,教师总是赞不绝口,“你真行!”“你们小组真了不起!”成为某些教师的口头禅。
2. 不想作为。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追求整个教学流程的“顺”,而把这些研讨交流中的问题看成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不屑于在这些事上有所作为。
3. 不知作为。还有一部分教师由于能力水平上的原因,不觉得自己的教学有何问题,反而觉得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热烈,心中十分欣喜。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作为。
综合上述分析,我认为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那么教师在学生的研讨交流中具体应如何有所作为呢?
一、关注学生,使之畅所欲言
研讨交流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说了些什么,包括学生的真实意见与表达的矛盾,学生表达的隐性内涵。不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方案便很可能停留在纸上,得不到落实。教学中那种把倾听学生的回答只是流于形式,一味坚持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只追求学生意见中为我所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二、抓住焦点,及时“煽风点火”
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明显同前面某个同学的意见相矛盾,教师便有责任提示全体同学注意到这样的矛盾,让矛盾在辨析中清晰,让认识更加明确。还有一种情况,限于材料或领袖发言人的影响,当学生的主流意见趋同一致,却并不能很全面、准确地提示事理时,教师就必须站出来说话,但是不主张教师直接地把想说的意思强加给他们,而是应该给出促进思考的材料或事实,让矛盾在课堂中再次呈现,接下来的工作就要由学生去重新审视前面形成的看法,把他们的认识引向更高层次。教师这样做可能不需要很多的语言,但却极容易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误入歧途时,使之迷途知返
争论,能使学生能经历 “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的不断冲突、修正的过程,从而产生认识上的升华,使学生实现别人及对自己的提升。但有时,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研讨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容易使交流偏离方向。
四、专项训练、使之逐步提升
第一阶段:专题训练。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专题辩论会。选择一个学生既感兴趣又符合实际水平的话题,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起初几次允许他们对于对方的发言予以小组内讨论后作出反驳,教师不做裁判,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讨论。
第二阶段:五分钟辩论会。每次课前组织五分钟辩论会,请一位同学上来介绍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其他同学对他的发言作出评价或提问、质疑等等。逐步提高学生的评议能力、辩论能力。
第三阶段:熟练应用阶段。到了这一阶段,学生己能熟练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流讨论,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肯定地对他人的观察提出质疑,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时常可见。
总之,在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研讨交流环节,教师应有所作为,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研讨交流真正落到实处,也使科学课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
在北票市第三小学小学数学教师们迎来了一个数学教研会。这次数学教研活动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是来自各校的四节精彩的上课,接下来是各校领导老师们的点评和反思;最后是郑利伟老师的讲座和总结。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次数学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本来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有足够的能力去教好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这远远不够。人无完人,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加强。如提高口算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应该说每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我们都会从中汲取很多好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很多数学老师在平日繁重的教学过程中,都在不断地的学习,琢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虽然我们的课本不变,但是我们的数学教学不是一层不变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变、完善。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注重实效。在教学中我们都追求一个目标——让学生学会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不能只搞花样,而没有实效。
三、重视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
数学并不是简单的计算一下,比较一下后就此结束,而是一个综合体。学生学的每一单元内容都是有思想的,都是一些很好的教育材料,我们应该让学生接受到数学的情感教育。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
本次数学教研活动意义重大,既交流了经验共同进步,又增进了教师们的感情,同时体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特色。借着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融合的重要性。此次活动为我在今后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关于学校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本【二】
3月14日到xx县第六实验小学学习,学习主题是xx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具体到学校是生本课堂的展现。共听了两节课,第一节是五年级的,第二节是六年级的。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这两节课在多数时间上都是以学生主持、学生讲解、学生讨论、学生质疑为主,老师只是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质疑。班级内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6人一组或8人一组,选出组长,制定出组长与组员的职责。在课开始的时候,讨论好给予小组评价的方法,按照方法在课堂中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加分。上课过程中,每个环节选出一个或两个引导小组,组长主持,组员汇报,其他小组质疑、讨论。把课堂正真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巡视或学生回答不够的地方,简单提示或加以质疑。即使老师要提示也要先让主持人同意,给予发言的机会。
两节课都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大体都是这样的方式。第一节课体现的更好,第二节课老师的发言和指导稍微多一些。都达到了同样的目标。
生本课堂体现了教学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瑕疵。简单罗列如下:
1、两节课都有作秀的成分。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听到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太过流利,不太像是口语,倒像是提前背好的。
2、课后我们到班级内看班级文化展示,都很精彩。很意外,在一个班级的讲桌上发现了一根塑料水管,另一个班级发现了两根水管,看样子应该是当教杆用的。如果常态课堂也像展现的课堂那样精彩,怎么还会需要教杆呢?
关于学校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本【三】
11月2日、3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局组织的省优质课学习活动,在一天半的学习中,我们共观摩了八节省级优质数学课。在这里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艺术,其中以下几条使我印象很深:
一:善于营造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每节课的上课前,教师都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有的先介绍老师自己,再让学生介绍自己,以此来拉近师生关系;还有的给学生拍照,激发兴趣,消除紧张感,这样进行新课就很轻松,同时又为教学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有的夸沂南是个名人的故乡,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还有的夸学校,学生自然很高兴,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次的讲课教师都是外县的,但是有很多素材用的是本县、本校的,或者就以上课的学生自己为例子。如在吕建老师的课中,上课开始就用数码相机当场给学生拍照,把学生的照片用投影机放到屏幕上,全体同学看着自己的相片找自己的位置,学生学习既清楚又明白;还有梁老师的实践课《点击双休日》就是当场调查县城学生在星期六、星期天的活动,把调查结果当做例题学习的,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懂得要合理安排双休日活动。
三:学习过程采用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体验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空洞无物的。老师们都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不流于形式,到该合作的时候合作,确实能解决不会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好多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很多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用具。()每节课都做了大量的电脑课件,把课的内容用通过电脑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确切的看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形象生动有非常容易理解,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探讨教学中,也用到了老师制作的教具,如《可能性》一课中,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和白黄两种球。把球放到盒子里摸,总结摸出球的可能性,达到了动手操作的目标。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的教学理念也因此有了前所未有的升华,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学和他们相比还相差很远,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关于学校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本【四】
xx年11月2日和3日,我有幸领略了省级优质课的风采,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平、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都让我收获很多。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对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以前的优质课、公开课都愿意重新创造教材,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课改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习题,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进渗入渗出教材的,具有普遍和推广性。作为实验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这次听到的7节课,只是不同的教师,在引渗入渗出课题时各有不同,但在入行新知学习时,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他们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二、课题引入渗透简单快捷。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在课题引渗透时常被老师们推崇。但现在好多教师过于放大这一功能,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学生不知所从。
三、练习设计基础实效。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开始是浅表化的,要与以往认知融合形成系统需要时间和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学生在刚学到新知时,需要及时巩固练习。既是说,新课过后的练习,我们要及时和基础。我在平时教研活动时,一再要求老师们设计作业要重基础,首先完成好教材上的作业,批改和辅导好教材上的作业,再谈自主设计作业和用好教辅资料。这次我听课,特别关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课教师都不折不扣的使用了教材上“做一做”或练习题里面的作业之后,才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拓展作业。他们设计的拓展作业也很基础,主要是本节知识的生活化和情趣化,很少有综合性和思维过强的题出现.四、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形式,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课堂是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孩子们积极向上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习。
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于学校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本【五】
3月9日,我参加了市教研室在第一实验小学组织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课、录像课和专家报告,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第一实验小学的xxx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观摩课《小数的意义》,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处有二:
一、小数的读写和分类,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大胆放手,教变为学。
这节课游戏引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老师用棒棒糖做小数点组成不同的数字,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引导学生试着读0.2、1.56、1.798,然后适时让学生总结读法。小数的写法也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一点没有教给学生的痕迹,知识自然生成,真正把学习教给学生自己来完成。个人认为,这时要是能让学生指出哪是小数部分,哪是整数部分会更好,为学习小数的分类奠定基础。
二、构建数学模型,学习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的意义是由问题引入的,老师出示三幅图,直接问,那幅图能表示0.4,图平均分 分数 小数0.4,初步建立了小数和分数的关系的表象;二位小数,学生先涂格子,认识0.06,0.25,并用分数表示,构建起分数与小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教学则是利用课件,从0.1、0.01到让学生找出0.001,突破难点,构建模型。
总结王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由学生已有经验入手,直接读写小数,而不是教师教,知识自然生成,把学习教给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突破难点。同时,王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自然,过程流畅,正如我在去年研修中写的体会“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基础之上的,必须是为学生积累新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新知识服务的。数学活动应该是已有知识和新知识、已有经验和新经验之间的桥梁。好的数学活动应该能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悟。”“设计好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会和反思,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新知识。这样下来,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很流畅的线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习者应该是感觉舒畅的,或者说,数学学习应该是有情感的!”
紧接着,我们观看了刘万元老师的教学录像《除法》,这节课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刘老师这节课先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利用小棒理解算理、探索算法,自主练习,课堂总结。正确处理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在课件演示、学具操作、图片等直观条件下,对算理的理解可谓十分清晰,但是接下去的计算都是直接运用抽象的简化算法进行计算。所以,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条桥梁,铺设一条道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本节课刘老师就做好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沟通。
最后,x市教研室李万江老师给我们做了《一节数学好课的思考》的报告,结合两节课从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让我们受益匪浅。
教师参与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有助于加深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促进高效课堂的开展,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课堂。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篇一
20xx 年 4 月 16-18 日,我有幸参加了济宁市教育局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十位老师的精彩演练,让我意识到高效课堂的研讨迫在眉睫。《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济宁市教育局申德安科长对高效课堂进行了剖析,他认为,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济宁市文昌阁杨蕾老师和邹城市万茹老师在这个环节运用的非常到位,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高效课堂来探究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济宁中区安居中心小学谢涛老师整节课都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济宁市实验小学的盛梅老师在讲《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通过这次研讨会,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
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篇二
参加了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后,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高。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我认为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
(1)要“清”。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
(2)要“新”。教学方法新,课堂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3)要“活”。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师生灵动,课堂活跃。
(4)要“实”。课堂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
(5)要“奇”。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设计奇特环节。让我们共同努力:
将我们的物理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精心备课、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途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要学会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篇三
赵老师、韩老师、姚老师的课我没有听,但是,在研讨会上,听了她们的汇报,我受益匪浅。王兆力老师的建议特别贴近教学实际。特别是培养学生反思反悟的习惯。我在教学中叫“放录像”,这种学习方法,高中低年级都实用,效果特高,一年级小学生记忆生字,5 分钟见效。另外,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还有以下四个方面不容忽视: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小学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紧密结合“五环节”教学模式,搭建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如:创设情景对话、编排歌谣、开展竞赛、对对
碰碰等等,解决好小组合作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舞台”上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把教具、图片、实物等带入课堂;在讲授某些对话时,教师可导入 TV 画面等......总之,运用实物、简笔画、录音机、投影仪和多媒体等,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而游戏、表演等可使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纪律管理上,是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其次,要一视同仁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是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最后,要巧用评价,多多激励。我们不妨通过学生的嘴来积极评价,这对受表扬和未被表扬的学生都有激励的作用。
四、加强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资源共享。
【教师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高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07-09
教师教学经验心得体会07-11
教师个人教学心得体会12-15
高一新教师教学心得06-02
教师假期教学培训心得07-05
高三数学教师教学心得10-14
初中教师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0-08
新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6-18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心得体会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