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读书心得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读书心得(精选8篇)

《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读书心得 篇1

转眼间已经工作四年了,班主任也带好一届了,自认为很认真工作,但总觉的跟不上教学的变化,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平时只顾忙于一些琐碎的工作,却发现自己好久没有读书,也使得自己的理论知识很贫乏,跟不上教学理念的脚步。因为之前就有做过有关合作学习的尝试,趁着学校安排我做一次有关合作学习的分享,于是我选读了《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这本书。看完之后自己还真是有些启发。

合作学习是我们这几年经常提到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难以掌控,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合作徒具其形、学生合作不充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强等等。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思想内涵,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本书就告诉我们该怎样做,每一个环节注意什么等。现在想想那时只是知道它的“形”,很少了解它的内在,现系统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当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也作了一些尝试,采用到一些书中提到的策略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感受。

一、异质分组,明确分工

分组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以往的理论和经验上讲,异质的成员一般会对同一个事物持不同的观点,不同观点的汇聚有利于需要发散思维的任务的完成,有利于成员看到问题的不同方面和对事物形成更全面的认识。无论学生成绩的好坏,都可以把他们看作一座宝藏,都可以为其他人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观点,起到促进性的作用。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起好组名,组长一名即主持人,我把他称为1号,其次是组员,分别是2-4号。1号负责组织工作;2号负责协调、记录工作。3号负责声音、时间控制;4号观察员。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过一段时间角色要进行轮换,学生既要认真完成自己现任工作,又要轮换角色,使自己适应不同的工作,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同小组的同一号学生发言。这样做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促进共同发展。

二、确定内容,提出要求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安排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内容的有效性。教学中我大都会在关键处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适合展开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采用TAI(小组辅助教学法)合作模式,我要安排好合作的任务、合作的.时间、小组组织决策、互赖方式和个人责任等的设计。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再进行汇报交流。为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让每个组员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根据问题,其他学员来解决。如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1号质疑,2号解疑,3号补充,4号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及时指导,学后质疑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着促进者、设计者和协调者等多个角色。具体地说,教师在旁指导时要注意,只有在学生向自己求助或教师看到小组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时,才给予帮助。分为几个层次:

(1)在重要环节时唤起学生注意;

(2)以询问的方式提示学生问题所在,并让他们想办法解决;

(3)建议他们去看有利的资源;

(4)必要时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

进行干预时,教师应试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问题之间的差距而定。看到合作冷场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激活学生的思维,。小组交流时,要鼓励学生的大胆表达,交流完毕后,2号组员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交给组长,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

四、课上监控,课后反思

监控可以由教师和小组中特定的观察员来负责,两者各有千秋。教师做观察员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任务完成的情况,也可以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有效而必要的干预;而组员担任观察员时,当他看到组员不好的行为并告诉他时,也提示他“我下次一定要做到……”。我在课堂里采用的就是教师监控和学生监控两者相结合。在合作学习后一般我们都是教师做简单评价后就结束了,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就是反思。反思的主体是学生,反思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做了社么”“效果怎样”“如何改进”三个关键点进行。

五、评价方法,评价效果

评价的方法有测验、个人和小组项目、问卷调查等,对于我所带的学生要参加对口单招的考试所以我一般采用的是测验,有一次在合作学习完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回去遍写两道题,我把学生编写的题目收集起来,选编成本章的测验题进行测验。这样评价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有一个学生就用了我们徐州市出租车的收费问题编了一道题,说明学生对于这样的评价方式自愿认真参与。

当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应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多样,我更赞同基于全组评价、基于个人的评价和小组与个人结合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不单单是为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样能体现“人人成功”的理念,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表现好的小组可以积分换取小礼物,享受合作成功的快乐。

《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读书心得 篇2

有效获取评价信息是实现评价目的的重要手段, 评价信息的获取包括两个基本环节, 即信息的筛选和信息的解释。为了获取有效的信息, 运用多变量增广混合逐步回归非线性数学模型分析课堂教学各因素与合作学习质量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 运用学科增量法设计一个体现学生和学习小组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幅度大小的评价方法, 既有对小组的评价, 也有个性化评价方案。

一、基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学生自评和互评

1.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是小组成员对自我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所进行的评价, 它可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症结所在, 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积累学习经验。

2. 组内互评。

组内互评指的是同一小组中不同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促使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增强小组内部的凝聚力, 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基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小组自评和互评

1. 小组自评。

合作学习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情况, 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自评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内部不同成员以一定的程序和形式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分析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 即合作学习动机和个人责任相结合。在小组评价中, 每一个成员都在接受着信息, 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组自评时, 应以下述内容为重点: (1) 提炼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小组合作的成功经验具体地表述出来, 如请那些主动在课外为全组活动收集有效资料的组员介绍经验等。甚至在不同小组之间交流, 把不同小组的典型经验进行书面归纳, 形成本班的“成功经验”, 为以后的小组活动提供借鉴。 (2)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原因。鼓励学生正视本组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导致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明确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出本组今后的活动方案, 明确在以后的小组活动中应达到的目标, 以及如何达到目标。

2. 组间评价。

组间评价指的是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 组间评价可以分为组间互评和组间循环评价的形式进行。组间互评是指两个合作小组经过各自的充分讨论并形成共识后所进行的相互评价。

组间循环评价是对多个学习群体的小组观点、意见进行相互间循环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既能提高评价质量, 又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去。

三、基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教师评价

1. 教师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思维状态、互动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等进行评价, 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亲切自然的语言、委婉含蓄的体态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

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 一是依据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部评价、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等方式收集的信息进行判断而做出适当的评价;二是教师通过自己收集信息作出评价。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 通过对小组活动的介入, 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收集信息。

2. 教师自评。

教师自评是教师对自己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师在合作学习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和合作学习后期对小组活动所进行的评价等方面。

3. 课堂教学合作学习质量评价。

包括学生评教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专家评价、领导评价、家长评价。我们提出基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由4个子系统和28项因素构成, 跟踪调查了九个班级各模块的合作学习, 每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就举行一次对该模块学习内容的测验, 请学生填写课堂教学调查表, 积累了学生的发展与课堂教学各个因素的相应数据, 运用多变量增广混合逐步回归非线性数学模型, 分析课堂教学系统各因素与学生学习效果相关系数的大小, 得出了课堂教学28项因素与学生发展之间的相关矩阵Rxy和T检验。所得结果表明, 有21项因素与学习成绩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故设立了4项一级指标, 20项二级指标 (其中10项二级指标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分别确定)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办法: (1) 依据20项指标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大小; (2)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状况, 由专家和学校领导、骨干教师适当修改二级指标权重; (3) 进行师生一致性检验, 修正权重, 从而得出一级指标和权重分别为:学习目标 (0.10) , 学习策略和方法 (0.15) , 学习状态 (0.60) , 学习效果 (0.15) (二级指标及权重略) 。形成了“行为跟进式”等六种评课方法, 为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只需对一级指标给分, 然后运用模糊评价法作出等级 (ABCDE五级) 判断, 并给出改进意见。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学科的教师有不同的评价表, 评价中采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展示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 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性评价

我们引入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设计了一个能体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幅度大小的评价方法, 评价学生经过一个学期或更长一周期的学业水平发展状况, 即学科增量法, 形成了个性化评价方案,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小组的评价方案。

我们用学科增量法来评价学生、学习小组、班级、年级在学习上的发展情况, 评价教师、学科、年级、学校的教学效果, 还包括了学科特长评价 (考试以外的学科评价) 。学科增量法, 即将原有的基础成绩和总结性考试成绩转换为标准分。设Xi为学生原始分, 为学生群体的平均分, S为该科原始分的标准差, Zi为该考生标准分, 则, 对Zi进行线性变换得:T′=15Zi+80。再对全县普通高中近五年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出用增量为总结性考试标准分, T为原来成绩标准分, K1、K2、a为系数) 和△X2 (学生在考试以外学科评价得分) 之和△X来评价师生教与学的效果。K1、K2、a的确定, 决定于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不同学校应有不同的K1、K2、a值。由于2学生基础差异悬殊, 我们要求所有学生△X>0, 让师生体验成功, 激活师生发展的内驱力。所以定K1=1.35, K2=0.015, a=80。以△X大小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发展快慢, 以学科总增量的平均量 (N为评价群体总人数) 看教师个体的教学效果。该方案还可使不同学习小组、不同学科、不同班级、不同次考试、不同学校均具有可比性。

以小组成员某一学科增量的平均值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业水平发展状况, 当小组每个成员△X>0时, 学业水平发展评价中学生的学科增量=学生个体学科增量学习小组学科增量平均值。小组成绩的高低, 取决于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成绩, 本质上是组员的合作水平和小组的整体效应, 把个体成绩融入到小组成绩中, 反之, 小组成绩也融入个人成绩中。这种评价方法, 既有小组内的合作、组际间的竞争, 又反映了学生个性化学业水平的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 激发小组成员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 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合作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2]王卓, 杨建云.合作学习[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试论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学评价 篇3

关键词:教学评价;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现状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认可。广大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有些教师因缺乏系统的教学评价理论知识,又很难找到可以借鉴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模式,因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时往往带有盲目性或随意性,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功效受到影响。

综观目前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通常有以下偏差:

(1)完全忽略了教学评价:课堂上只有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教师不组织任何评判。这种做法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评价手段单一:1.注重口头评价,忽视书面评价。有些教师习惯于在小组汇报后作出口头评价,很少使用书面评价。学生无学习评价记录,教师缺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2.重视定性评价,轻视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常用描述性语言如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定量评价则以数字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量化。合作学习倡导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并以定性评价为主。3.注重一次评价,缺乏多次评价。若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可要求教师延缓对他评价或多次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但有些教师包办了大部分的评价,使最广大的学生成为评价的“局外人”。

(4)评价不全面: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许多教师只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而容易忽视对成员个人的评价,或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显然,这些评价方法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情况令人担忧。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领会内涵,并付之于实施,才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作出相对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的价值基础

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价值取向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要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二是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在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上,以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原则,力求为教学双方在小组活动中展现出自身潜质提供时空条件。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1.评价的主体是学生

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因此,学生学会和掌握了多少是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和评价一节英语课,首先要看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得到发展,语言技能是否得到训练和提高;然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评价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

2.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案是由教师设计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因此,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评价一节课的质量时,主要依据是观察教与学的外显行为和实际过程,而不应以教师的构想和自我感觉为主要依据。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来说是外因。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如何作用于学生,对学生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这是对教师评价的实质。

3.教和学的关系——教师为学生服务

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最关键的是要看学生的实际收获多少。目前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已日趋减少,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如何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活动仍是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焦点。例如,有时我们评价一节课,按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媒体运用、举止教态等各项评价标准衡量都很优秀,但如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不应仅是学生“配合”和“呼应”教师的教学,而应当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的一致都应围绕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这个中心点。

4.两维评价指标——教师和学生

师生能否互动是决定一节课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观念,而应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课堂教学的最终成效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学会了什么。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更要看学生的学习收获。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既要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能力,更要看学生在这一节课上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培养。

四、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1)坚持科学的评价原则

1.激励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是压抑的。批评会引起学生自我评价过低,也是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的评价可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愉悦,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使他们个性潜能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和展现。教师在开展合作活动时对那些有畏惧自卑心理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言语给予肯定的同时,辅以赞许的目光,欣喜的微笑,都会使他们获得愉快的体验,以更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

2.发展性原则高中学生思维活跃,认识世界的能力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即使英语基础最差的学生都有可能把英语学得较好。因此,我们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评价应着眼于引导、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可持续发展,使评价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源泉。

3.公平性原则以往的教学评价习惯于用同一个标准或要求衡量每一位学生,依笔者之见,这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至少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它只注意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合作学习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表现和测验成绩分层次安排测验。优等生和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学困生与学困生一起分组测验,测验的难度可以有所不同。优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学困生或中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消极局面,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2)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1.从三个层面进行评价:①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多用在平时课内外师生交流上,书面评价多用在学生作业反馈和每单元结束时的各种评价上。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性评价为主。评价可采用百分制、等级制和描述性评语的方式。③一次评价与多次评价相结合。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2.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教师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例如: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

(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所得是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必须要关注的。具体表现在:

1.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2.参与状态:一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二看绝大多数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合作学习活动,参与时间是否充分;三看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是否多样化且有层次性,能否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

3.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所提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二看学生是否学会倾听,学会与同伴协作。

4.目标达成状态:一看是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二看不同程度的学生是否都学有所得,学习能力是否获得进一步发展,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

(4)处理评价中的相互关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关键在于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1.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但也不应忽视对小组个人的评价。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

2.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

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笔者在学期结束评选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学习个人时,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

五、结束语

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随着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模式的逐步推广和运用,它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广泛参与和深入探索,使评价变得更科学、规范和合理,促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高效地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远振•论合作学习的定位、实施与意义[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1)

《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读书心得 篇4

(共100分)

教学设计(10分)

1.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3分)

2.教学设计注重寻找合作点,设计能调动小组合作的开放性问题(4分)3.教学设计能调动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3分)教学过程(40分)

4.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不同观点。(10分)

5.教学过程中注重给学生足够思考空间和时间,精讲多练,加强课上练习反馈。(10分)

6.教师过程中注重高效的小组评价。(10分)

7.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10分)教师素养(20分)

8.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大方;教学语言严谨规范,生动精炼;板书条理清楚,书写规范。(5分)

9.能高效利用前后黑板及电教设备辅助教学。(5分)

10.教师在课上关注到各个小组,经常指导各小组讨论或研究问题。(5分)11.注重课堂生成,应变自如,能很好的驾驭课堂。(5分)教学效果(30分)

12.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独立思考。(10分)

《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读书心得 篇5

-----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它在小学数学中更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现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小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2、合作评价,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作评价时,学生认真总结自己的看法,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条策略。

1、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以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我们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对合作学习作出点拨、指导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它还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5、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6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控时机,当好导演,让 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到达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3.全班交换。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留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把握情况;对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先容解决办法。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它的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题目,如小组活动重视情势,缺少实质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关系不调和等;相应地解决这些题目的策略有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情势和目标的关系等。就学生的参与度来讲:小组合作学习确切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经常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天生了听众,经常超出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取得信息,导致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类现象的缘由可能教师上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量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以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视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大多数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轻易出现任其自然的现象,这类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轻易发现学生是否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轻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缘由酿成的。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进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构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缘由;另外一部份缘由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少个人责任感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整体的评价而忽视个体的发展!教师应当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而对传统的教学情势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量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教师既要考核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聪明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很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情特点。

《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读书心得 篇7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讲求合作、共同发展的多组织多网格的复杂情境, 大到欧盟等国际组织, 小到班级小组, 无不体现着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并且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我国,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了合作学习, 要求“鼓励合作学习, 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增进师生教学相长。”这也体现了我国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在体育学习上, 很多项目都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需要很默契的配合, 很强大的团队, 这就使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上显得尤为重要。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时教师分配各小组任务并进行分工或者学生小组内部分工, 教师进行协调, 共同达到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是全方位的小组组合, 可以按照学习要求来分。

2. 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意义

2.1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 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几辈人的疼爱, 同龄的孩子相对较少。小组合作学习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前提下, 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使学生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 获得彼此的尊重, 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属于社会的一份子, 要具有社会人的属性, 能融入到社会群体中。当他们处于这个集体中, 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主观意识活动和服务集体的过程中, 使自身能够得到发展并适应这个集体。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相互认识和了解, 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爱上集体, 培养合群性, 这也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们自我发言, 讲述自己的观点, 而其他人就有要学会倾听, 并将不同的意见进行统一, 培养了学生听取建议、真诚相待的良好品质, 成为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

2.2 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要不断地进行语言、行动及胆识的训练, 表达个人见解, 抒发个人情感,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性、成为具有社交能力的开放型人才是很有必要的;再次, 合作小组的组织形式使学生意识到与其他人同属于一个整体, 在表达意见时会有一种主人公的意识, 这种意识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信心, 勇于交流和辩证, 对学习的成绩也会充满了信心。

2.3 小组合作学习能加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在中国普遍的“灌输式”教学形式下,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经常是不思考, 坐等别人或者教师公布答案, 要不然思考的方向直接错误, 答案的开拓性很低。所谓“三人行, 必有我师”, 小组合作学习使多人的智慧进行融合, 思想得以碰撞, 在出现不同意见时可以进行汇总, 总结出最佳答案。这样的教学形式, 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知识面和学生的见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体育运动中, 许多项目都是需要相互合作的, 比如团体健美操、篮球、排球等等, 个人的水平并不能代表集体的表现。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了解, 相互配合, 最大化的激发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逐渐的学习与练习中学会合作, 提高合作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 分布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之前, 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 提出合理的学习任务。如果是随机分组, 就可以布置给全班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是异质分组或帮教型分组, 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3.2 合理安排小组

在组建学习小组时, 要先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 进行合理的评估, 再根据教学任务的难易, 选择3-5人为一小组。在小组中, 要有一位组织能力较强, 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带领大家讨论学习, 在小组内出现分歧时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各个小组之间要无明显的差距, 使学生在合理的分配下进行公平的竞争, 每个成员之间能够平等相处、取长补短, 提高小组整体的学习效率。例如, 在健美操的创编学习阶段, 教师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配在每个组, 还要使每个组的健美操学习情况尽量同步, 这样才能使学生公平的进行创编新的健美操的比赛。

3.3 教师的指导与调控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体育教学中更加提倡“自编、自带、自锻”的“三自”活动。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的引导就要舍去,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是具有主导作用的, 很多地方都需要教师更加认真严谨地去设计与创造。

3.3.1 教师熟悉教学任务, 确定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进行的, “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 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提出的, 因此, 一个有意义且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是确定小组合作成立的关键, 是教师引导的第一步。

3.3.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拥有积极的态度, 才能使小组合作充满活力。分好小组以后,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学生在讨论小组名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小组中, 也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小组成立后, 教师要阐述小组合作的意义, 并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职责—为集体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3.3.3 教师给予适时的鼓励与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是需要教师去调控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时时巡查, 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给予鼓励。如果问题比较多且比较集中, 教师就要发挥组织能力集中进行指导。

3.4 强化合作学习、组间交流

在教师讲解课堂内容时, 学生对内容产生了疑问, 例如篮球教学中, 学生对三步上篮动作中上手投球命中率高还是下手投球的成功率大产生了疑问, 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两种投篮姿势的图片或者视频, 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讨论过后需要每个小组进行自我阐述, 讲解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在每个小组进行发言后, 让学生们听取其它小组的结果, 并找出优点和不足, 教师适时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加强学生们的讨论激情, 进行反思, 加深对正确动作技术的印象。

4. 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最终确认, 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每个学生的表现等等。评价中要注重个人成就和集体成就的统一, 在集体成就的背景下对个人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即每个人的表现分都分为两部分, 使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努力都得到体现, 这可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升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作为整体它有每个成员的分工情况、学习氛围、学习结果等因素, 可以用来评价这个合作小组的运行是否成功。该如何去评价此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呢?利用多个教师组成的研究组, 对学习全程巡视观察, 依据分工情况、参与程度、互助互学、探究解疑、学习氛围、成果展示等方面给与每个小组分值, 通过一定的符号记录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 从而反映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 设计好、运用好、总结好小组合作学习, 促使体育教学质量迈上新的台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操作中,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状况, 总结教学经验, 敢于创新教学模式, 融合质的评价和量的评价, 给予学生良好的教学环境, 体育课定能成为师生共爱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杨大华, 胡永发.“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学校体育学, 2012, 25 (2) :48-50.

[2]赖昆栋.中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12:154.

[3]左健, 孙皓.“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成人教育, 2011, 2:124-125.

[4]金岳凤.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5.

[5]张翔生.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培养的探究[J].科技信息, 2011:321-322.

[6]金晓峰.论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浙江体育科学, 2002, 2 (24) :18-21.

[7]裴艳玲, 程肖海.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体育教育, 2012.4 (39) :118-119.

《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读书心得 篇8

可见,该模式的核心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对提高“四标”课堂的实效至关重要,而要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就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评价。但在我校前几届的“四标”语文课堂讲赛活动中,只有极个别教师采用了小组评价机制,其余大部分教师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但并未对小组的表现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价。长期以往,笔者担心小组合作学习会流于形式,进而影响“四标”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那么,如何在“四标”语文课堂中合理使用小组评价呢?对此,笔者结合我校“四标”语文课堂讲赛活动中小组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查阅了有关资料,终于有所收获。下面,具体谈谈在“四标”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使用小组评价。

一、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展示点拨和效果检测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树标”阶段确定的学习目标)对某一小组的合作表现、合作效果、默契程度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学生评价时必须做到坦诚,肯定优点和成绩,指出不足与问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其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其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小组评价责任感和小组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具体可以采用如下评价方式:

1.组内互评。就是让组内成员相互评价每一组员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具体由小组长结合每一组员的职责评价组员,组员代表评价组长。组内成员互评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一环。同伴的坦诚评价犹如润滑剂一般,能使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组际互评。就是让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具体评价的职责由各组的小组长担任。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四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组际互评,让学生对小组集体做出科学合理地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保证“学标、解标、检标”各教学环节目标的达成,提高“四标”课堂实效。

3.巧设小组荣誉奖。就是让学生在评价中,巧妙使用一些奖项进行评价,如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评价效果。如既可增强评价者的权威意识和评价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激发被评价者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其在今后的合作学习中有更佳的表现。

二、教师进行适时的激励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因此,在“四标”课堂的“解标”及“检标”阶段,教师要适时地“不吝”使用激励评价,以便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可从三方面着手:

1.对学生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为此,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对学生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激励,使被评价的学生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使被评价学生小组的其他成员以本组被评价者为骄傲,进而向被评价者学习,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他小组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2.对小组合作状况进行评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3.对小组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产物。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适时准确的评价,可以激发组员之间、组别之间的默契感,进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

总之,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都要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重要原则,以促进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中都有这样的理念,合理、科学地进行评价,相信我们的“四标”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实效,我们的学生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上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期中测试下一篇:机关中层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