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利用教案(推荐10篇)
《风的观测》一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识别风向、判断风力的一般方法。首先先引导学生明确风向的知识,再次训练学生运用飘动的物体识别风向;之后又引导学生明确风力的知识,并训练学生用风级歌判断风力;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把学生带到室外,通过实际观测,使学生掌握观测技能。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的观测》是小学科学三年级2册第二单元(变化的空气)中的一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活动是寻找风的踪迹,让学生感受风是变化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风有力量,通过一个制作活动来开展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和学生通过风力等级表认识风力的大小,让学生感受风的力量有大有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教学施教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探究实践活动,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估测风力的大小。
2、 具有初步的观测能力。会用飘动物体识别风向,会用风级歌判断风级。并能用简单的学具进行观测活动。
3、 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养成协作、合、坚持观测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方向,风又力量,并练习估测风力的大小。
5、教学难点:利用简单学具进行观测。
6、教学准备:自制风向标、纸风车和材料、指南针和记录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评价
1、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愿意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能注意倾听他人发言。
2、小组能愉快地进行合作研究。能利用各种物体或现象找到风的踪迹。能将研究成果及时记录下来。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让多名学生进行模拟观测风的方向,学生兴趣很浓,跃跃欲试,在活动中明确了风的八个方向引导学生在异议处进行辩论。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引用到实践当中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特色
1 1116 (3) 工作面回采地质条件及相关位置关系
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1116 (3) 工作面部分位于13-1煤层突出危险区, 工作面瓦斯含量为6m3/t。临近工作面1115 (3) 在两年前回采结束, 为降低回风流瓦斯含量, 因此在1116 (3) 工作面采用尾抽巷辅助通风的技术手段。在1115 (3) 工作面采空区与1116 (3) 回风顺槽之间同层位做一条宽度为5m的尾抽巷, 两边分别留有7m与6m的保护煤柱。尾抽巷与回风顺槽每隔25m做6m的回风联巷。
1116 (3) 工作面回风顺槽与尾抽巷相关位置关系如图1。
2 1116 (3) 回风顺槽的支护形式
2.1 巷道断面图及其支护形式
巷道支护方式为锚联网支护, 净宽4800mm, 净高3200mm。顶部锚杆采用Ф20×2500mm的无纵筋螺纹锚杆;帮部锚杆采用Ф18×1800mm, 锚杆间排距850×800mm;锚索为Ф17.8×6300mm钢绞线, 按“2-2-2”布置, 间排距1400×800mm。
2.2 回采时的超前支护形式
在回采过程中, 回风顺槽出口20m范围内采用Z-28单体及1m铰接顶梁挑四排棚, 20m到80m范围内挑两排棚。
3 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观测与结果分析
1116 (3) 回风顺槽在掘进到回采时, 巷道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发生缓慢的蠕变, 到回采时, 巷道顶底板高度在2500mm左右。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受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 巷道顶底板位移变化剧烈, 但两帮位移变化不明显, 在此只分析巷道顶底板位移的变化量, 忽略两帮位移的变化。1116 (3) 回风顺槽出口顶底板高度测量数据如表1所示。
1116 (3) 回风顺槽出口巷道顶底板位移变化量如表2所示。
4 回风顺槽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及强度
4.1 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的确定
巷道每天的顶底板位移变化量存在一个高峰区域:即≥40mm, 在这个区域以外, 巷道每天的顶底板位移变化量基本≤10mm, 可以确定已经超出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F (m) =L (m) (n) -1 (m) ;式中:F (m) ——表示当日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L (m) (n) ——表示当日△H峰值区域最远测点;1 (m) ——表示当日工作面退尺位置; (m) ——表示数据观测时间; (n) ——表示测点序号。
由公式可得:F (2) =L (2) (9) -l (2) =160-74.5=85.5m;F (3) =L (3) (10) -l (3) =170-79.6=90.4m;F (4) =L (4) (9) -l (4) =160-85.8=74.2m;F (5) =L (5) (10) -l (5) =170-91.9=78.1m;F (6) =L (6) (13) -l (6) =200-94.4=105.6m;F (7) =L (7) (14) -l (7) =210-100.9=109.1m
这里求出F (m) 的平均值:F=90.48m, 即1116 (3) 工作面回风顺槽在开采过程中, 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出口向外90m。
4.2 超前支承压力强度影响结果的确定
取所有当日实测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内 (90m) 的测点处巷道位移变化量, 求当日的△H (m) 平均值, 可得到巷道超前压力影响强度范围。
求△H平均值:△H平均=∑△H (m) /6= (102.5+62.5+77.1+82.8+83.3+75.0) /6=80.5mm
这里求出的值:△H平均=80.5mm, 为回风顺槽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内, 巷道顶底板在24小时以内的位移变化量。即回风顺槽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强度影响结果为△H=80mm。
5 结论
通过分析, 采用多做一条尾抽巷辅助回风, 降低回风流瓦斯浓度的条件下的张集煤矿1116 (3) 工作面回风顺槽在回采过程中, 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出口向外90m, 超前支承压力的强度影响结果为巷道顶底板变形量80mm/d。
摘要:通过对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利用尾抽巷辅助回风条件下的1116 (3) 工作面回风顺槽在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研究分析, 掌握存在尾抽巷的综采工作面顺槽在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影响范围以及强度, 以期为相同条件下的采区巷道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支护和维护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尾抽巷,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影响强度
参考文献
[1]钱鸣高, 刘听成.矿山压力及其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 3.
[2]陈忠辉, 谢和平.综放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的损伤力学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 19 (4) :436-439 (.CHEN Zhonghui, XIE Hep-ing.Damage mechanics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butment pres-sure aroud a coal face[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Engineering, 2000, 19 (4) :436-439 (.in Chinese) )
[3]马庆云, 钟道昌.采场支承压力分布及发展规律的研究[J].煤, 1996, 5 (1) :12-15.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阅读科学在线。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是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利用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导入新课。
(1)先讲解实验方法,让学生猜一猜门缝中的上下纸片会向哪个方向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进行演示或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 活动目标
1‘能够按实验方法进行螺旋圈转动的实验。2.能够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3.能够通过阅读科学在线,理解热空气上升的道理。活动过程
1.用提示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提示卡的内容可以设计为:(1)用剪刀剪——个纸螺旋圈,并在圈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细线,线端打结;(2)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螺旋圈自然下垂;(3)点燃蜡烛,把它放在螺旋圈的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4)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位,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2.让学生推测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思考:(1)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2)们利用热气球可以做哪些事情?小组讨论: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是什么?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
4.布置学生制作热气球和纸风箱,强调进行热气球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远离易燃物,要在有成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活动1:风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能按要求进行风的成因探究实验。2.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推理出风的成因 4.能解释暖气片使整个室内变热的过程。
5.能说出生活中利用热对流原理时哪些做法是科学的,哪些做法是不科学的。
活动过程
1、师出示纸风箱(空气对流箱),让学生观察其构造,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在前后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与不燃烧之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2)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证纸风箱的严密,不透气,这样实验效果才明显;(3)纸风箱很容易燃烧,实验前要将毛巾浸湿以备应急,实验中要小心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提醒学生严格按实验方法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提示学生注意不安全因素。学生可以利用图画记录实验现象。
3、组织学生按照“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出示思考题,引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①实验中不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蚊香烟流动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② 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附近会有风呢? ③实验说明在什么?
(2)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5.根据教学情况,得出结论之后,可以进行适当拓展,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学习的需要。
(1)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认识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6.鼓励学生利用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1)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 4.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
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教学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设施
可乐瓶、酒精灯、橡皮膜、多媒体。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启发。教学过程
一、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1)
游戏:通过一组(五人)说悄悄话的情景动画,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教师提问:这个游戏说明声音有什么作用呢? 2.引入(2)
(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声现象,知道了声的频率比较广,包括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频率在—20000 Hz的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2)教师:那么声究竟有些什么用途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声能传递信息
(1)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回答:声能传递信息(板书)
学生举例:如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利用“声呐”探测黑匣子等。
(2)观看课件“传递了什么信息”:隆隆雷声过后的一场大雨;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靠超声波绝技在夜间捕捉昆虫的呢?
2.探究声能传递能量
声音除了能传递信息,还能干什么呢?
(1)动画演示“舞动和熄灭的烛光动画”:
声波也是一种波,它能传递能量吗?你能否举例证明。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演示实验:将去掉盖子的可乐瓶的底部切掉,并在其上盖上一块橡皮膜,用它对着点燃的酒精灯敲橡皮膜,观察火焰的跳动情况。
(2)学生回答: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板书)
2.超声和次声的特点
超声波的特点:振动快,能量大,穿透力强,方向性强。次声波传播距离远,强大的次声波破坏力很大。
视频课件展示实际中的声音利用:(1)生活中:
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2)在医疗上:
①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② 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③ 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④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3)在工业上的应用:
①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②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超声波探伤。
(4)在军事上的应用: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三、课堂小结 知识:
声音能传递信息; 声音能传递能量。能力和技能: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体会表述的乐趣,丰富相应的词汇。
2、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思维。
3、通过快乐的游戏,使小朋友懂得:对于废旧物品,只要肯动脑筋,也能变废为宝。
准备:
破损的图书,破图书上剪下的动物若干,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物品若干。
过程:
1、出示撕坏的图书:
这是什么?怎么会变成这样的?
这些从图书上撕下来的已经坏了的纸,你觉得还有用吗?为什么?
2、逐一出示从破图书上剪下的动物,和小朋友一起看看讲讲。
如:谁来了?它长得怎么样?它要去做什么?……
你听过小马的什么故事吗?
你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吗?
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让幼儿充分发言,体会表述的乐趣。
3、利用小动物,和小朋友玩游戏“谁不见了?”,让小朋友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4、师:和小动物玩得开心吗?
你知道这些小动物是哪里来的吗?(就是从这些坏的图书上剪下来的)
我们小朋友看书的时候应该小心一些,不要把书撕坏了。
万一不小心撕坏了,也可以动脑筋,让它变得有用处。
5、拓展幼儿的经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废旧物品,我们也可以动动脑筋,让它变得有用处。
课堂记实:
一、以实际问题 导入探究
师:同学们,两周前我们一起运用Intel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探究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中水的利用》,各小组同学有的上网查资源,有的实际采访、调查来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把探究的成果分享一下。
师:现在,我们从内容问题做为切入点,来说一下你们获取的信息。
(师出示内容问题:)
1、什么是中水?
2、污水厂每天处理多少污水,一年处理多少污水?
3、中水能饮用吗?
4、中水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吗?
师:什么是中水?
生:中水是饮用水与污水之间的水。
生:我认为这不确切,中水是被污水厂处理过的可利用的二次水。
另一生站起来,对着第二个发言的学生说:“我同意你的说法,我采访时也是这样说的。
生:我认为应该把这两个同学的意见综合起来,中水就是被污水厂处理过的,介于饮用水与污水之间的水。
生:我通过调查,污水厂夏季日进水量最高达8.95万吨,冬季最高日进水量1万吨左右,2004年年进水量达到1032万吨。这些污水都被处理为中水。
师:这么多的中水,我们能饮用吗?
生:中水不能饮用。
生:中水现在的技术不能饮用,陈叔叔说这种技术投资太大。
师:中水不能饮用,污水厂是怎样利用的?
生:中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95%的排放于大海,只有5%的用于洋河口稻田和污水厂院内灌溉。
师: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是很少,这样排放到大海不是太浪费了吗?
生:这就是我们的单元问题,经过讨论我们建议把中水引入较大的单位,如疗养院、洗车厂等进行二次利用。
生:我们还想发展淡水养殖。
生:不行,中水能养活鱼吗?
生:怎么不能,我看见污水厂的莲花池水很清,鱼很大的。
所有的学生点头称是。
生:我们想在污水厂附近建小型发电站。
……
短短的十来分钟,学生们热情地讨论,真正转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以往的一节这样讨论课,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想说,而今终于解放了自己的嘴巴,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如果他们不是自己亲自参与,我想也会像以往一样,只有听的能力,没有说的权力,是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指引,教师转变专制式的方式为民主式的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创造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时间和机会。
二、动手操作 合作学习
师:听了大家的讨论,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们真正融入到活动中,现在我们把收集的信息制成多媒体演示文稿。
(师接着出示演示文稿范例,并提供制作的评价量规。)
学生们制作幻灯片,小组内有问题可以下位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上虽然有人下位,甚至小声说话。但一点也不乱。Intel未来教育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摸式在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突破,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涉及边缘或其它学科知识,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学科上,它打破了学科界限,这更容易使知识融会贯通,增强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全面提高。同时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也给现在独生子女体会合作的乐趣。
三、欣赏作品 互评提高
作品加工制作完,小组内学生可下位互相欣赏,选出优秀作品。
四、解决问题 展示作品
师:哪位同学代表本组把作品展示给大家。
净化组代表(她边播放边讲解):我的作品题目是《中水的利用》,首先确定基本问题——如何保护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我们认为合理使用中水是节约淡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分工负责,确定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我们知道污水厂的中水没有合理利用。95%排放于大海。我们解决问题方法是两套供水系统:一套饮用,一套把中水引入较大单位用于灌溉、洁厕等。谢谢大家。(话音刚落,掌声四起)
掌声一停,有一生就站起来说:中水与饮用水一样的水费,他们不接受中水怎么办?
生:我们采访过,中水目前不收费,我觉得净化组同学的建议很好,使水得到了循环利用。
畅想组的组长走上台前,边操作边说。
代表:我们小组题目也是中水的利用,从基本问题到内容问题研究我们小组和净化组差不多,我们处理单元问题的方法是:把这些中水引入荷园,因为那里用的水是从地下打井抽取的水。这样节约淡水资源,中水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他的演示文稿不但有文字材料,还有到荷园采访的录像内容。)
青青苹果组一见畅想组说得有理有据,方法处理得好,不等掌声停止,也迫不急待地走上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代表:这是我们的题目——中水的利用,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在污水厂附近建有发电站。(他的演示文稿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有关中水发电的资料也很全。)
在掌声中,最后一个小组——金鱼组走上前来。
代表:我们小组的研究是我自己的故事引出的:有一次吃饭,我见菜里的鱼很小,就不高兴地说,我想吃大鱼。爷爷笑着说:鱼孙子都吃了,还想吃鱼爷爷。这引起我的兴趣。我们解决问题方法是,发展淡水养殖,这样防止海产品过度捕捞。还有我们想把中水引入农田进行灌溉。
……
看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到前边展示作品,我早就从台上走到下面和大家一起讨论。
五:真情呼唤 提出倡议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光是一种重要的能源。
2、感受太阳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知道人类利用太阳光为自己服务,萌发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兴趣。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太阳光的奥秘,培养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感悟太阳能的神奇,激发探究科学的欲望。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有意观察、探究阳光与动、植物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收集生活中人们开发利用太阳能产品的相关资料。
2、准备“钨灯烧纸”的实验器材。
3、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课前谈话导入。在9月25日这天,也就是前几天,你们知道我国航天事业发生一件什么大喜事吗?(生答)这已是中国航天员第三次太空巡行成功,作为中国人你自豪吗?这是中华民族展献给世界的又一个自强不息的奇迹,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火箭升空的情景。请同学们认真看,一边看一边想:有什么想说的?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媒体播放“神州七号”升空的画面。质疑:在太空中,没有电,没有加油站,是什么帮助神州七号飞行呢?卫星帆板张开为什么要对日定向?
3、揭题。是呀为什么呢?有谁知道?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聊聊这些话题。(板题)由“神州七号”升空的画面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并引发孩子们思考:在太空中是什么帮助神州七号飞行呢?为什么要对日定向等问题,注重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再释疑即由“是太阳的光和热给神州七号无穷的力量”巧妙地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寻找奥秘。
活动一:探究“阳光与动、植物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1、播放课件带入生活情境。(每天清晨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放出万丈光芒,给世界带来光明,给人们送来温暖,羊儿在阳光下吃草,人们在阳光下做着运动。美丽的小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2、小组交流:联系你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说说太阳光给动、植物及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3、学生汇报:生:我看见我家门前的三角梅特别喜欢阳光,阳光照射的那面长得特别茂盛。生: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有了阳光,植物长得特别好,还能净化空气。生:我家里人经常把被子拿到太阳下晒,阳光可以杀菌。生:可以日光浴,晒太阳能补钙,使我们身体健康。生:太阳光还能帮助我们晒衣服、晒海产等等。
4、小结。是啊,万物生长靠太阳!花草树木的生长,鸟兽虫鱼的生存都离不开太阳光。太阳公公给我们送来了光和热,帮我们晾晒东西,杀菌消毒。生活中人们充分利用太阳光为自己服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板画)板书:关系密切[遵循“回归儿童经验和生活”的原则,通过课件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在充分尊重儿童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儿童谈谈太阳光的种种用途,知道人类利用太阳光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加深儿童对太阳光和人类生活关系的理解。
活动二:探究“太阳光”的小实验。
1、过渡:太阳公公可真神奇!今天它还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试验,想看看吗?不过可要仔细观察,这是钨灯,这是一张,试验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知道为什么吗?
2、小实验:“钨灯烧纸”。(教师强调安全)
3、交流感悟:“钨灯”热度与班级日光灯热度对比,“钨灯”热度又与“太阳”热能对比。(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体验光和热的能量,感悟太阳的能量之大。)课中设计“钨灯烧纸”的实验,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引发他们思考:纸为什么会自燃?在实验中让孩子们充分体验了光和热的能量,再用“钨灯”与“太阳”进行类比,从而感悟到太阳光和热的能量,明白“太阳能量”的神奇。
活动三:探究“太阳光在科技中的利用”。
1、活动提示:太阳能热水器与普通热水器对比。(媒体出示对比图)谁家里用了太阳能热水器?你能说说它的样子、功能吗?它和普通热水器对比有什么好处?
2、交流感悟:干净、安全、节约资源。
3、师生交流太阳能产品: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房,特别介绍太阳能汽车,(图片)有了太阳能汽车有什么好处呢?(人们就不用加油——节能,没有尾气——环保)
4、算一算:电厂用煤发电的有关数据,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利用太阳能的重要性。太阳能的产品好处真不少,这些都是科学家动脑思考研究出来的成果。(版画)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家火电厂参观,你知道火电厂靠什么资源发电吗?煤从哪来的?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这组数据。(媒体):每天要烧这么多煤,一个月呢?一个季度,一年呢?一个火电厂就要用到这么多的煤资源,全县、全市、全国、全世界那么多火电厂需要多少煤资源呀!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简介太阳能发电站)
5、联接课前悬念问题学生进行释疑:神州七号发射成功离不开太阳能的原因。
6、小结。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具有节能、环保的意义。板书:节能环保[在儿童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搜集太阳能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体验性学习,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知识点的形式表达课程内容。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调查、谈论、汇报、探讨中进一步探究太阳能在科技中的利用,层层深入,并借助媒体开放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经验,通过了解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情况,感受利用太阳能的重要性,明白节能、环保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活动四:奇思妙想学创新。
1、交流感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
2、讨论交流:学生设计、畅谈太阳能新产品。生:我想设计一个太阳能治疗仪,小朋友生病了,用它一照就好了,不用打针,也不用吃药。生:我想设计一双太阳能鞋,穿上这样的鞋,我们就不用一步一步走路,着急的时候可以飞行。在学生深刻感悟后,设计“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欲望,放飞想象的翅膀设计节能环保的太阳能产品,让太阳光更好地为我们生活服务。
三、总结延伸。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讲述]迄今为止,煤、石油和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过渡]现在我们首先学习有关煤的综合利用的相关知识。
[板书]1、煤的综合利用
[讲述]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板书](1)煤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碳、氢、氮、硫、氧等元素。
[投影]
[讲述]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汽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化工原料。
[板书](2)煤的综合利用:干馏、液化和汽化。
[讲述]煤的干馏是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在煤干馏的过程中,可以生成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等。其中焦炭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煤焦油中含有各种烃的同系物和酚类,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焦炉气中含有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气体燃料,是重要的燃料;粗氨水可以生产化肥。这样,煤就可以得到综合利用。
[板书]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产品: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投影]表4-2 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和用途
[讲解]煤的汽化原理: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气体。
[板书] 煤的汽化:C(s)+H2O(g) CO(g)+H2(g)
[讲解]煤的液化原理:直接液化、间接液化。
[板书]
[过渡]提问天然气主要成分?
[板书]2、天然气
[讲述]天然气的主要用途:化石燃料、化工原料。
[板书](1)化石燃料(2)化工原料:合成氨、生产甲醇、合成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阅读]资料卡片---甲烷水合物
[例题]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中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H4H2O晶体中水是溶剂
B.CH4H2O的组成元素有3种
C.CH4H2O中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1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2)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你认为能开发利用 的新能源还有(至少填写二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解] (1)溶剂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剂与溶质间没有固定的组成,而CH4H2O的组成固定故A不正确.CH4中含C、H二元素,H2O中含H、O二元素,故CH4H2O由C、H、O三元素,组成B正确.CH4H2O分子中CH4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而其式量不等则C不正确.CH4H2O可燃是由于分解产生CH4的原因,故D不正确.
(2)新能源是指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热能、氢能源等.
[复习] 初中有关石油的知识。
[讲述] 石油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环烷烃所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溶有少量的气态烃和固态烃。
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石油的化学成分随产地不同而不同。
[板书]3、石油
(1)石油的成分:碳氢化合物混合物;元素碳、硫、氧、氮等。
[讲解] 石油的炼制:
原油成分复杂,还含有水和氯化钙、氯化镁等盐类。原油必须先经过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
经过脱水、脱盐的石油主要是烃类的混合物,因此没有固定的沸点。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凝先分离出来。随着温度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也分离出来。这样继续加热和冷凝,就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分馏。工业上分馏石油是在分馏塔中进行。
石油通过分馏的方法获得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但产量不高,仅占石油总质量的25%左右。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在石油工业上采用了裂化的方法。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板书](2)石油的炼制:
分馏---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投影]
[板书]规律:生成等量的烷烃与烯烃,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
[讲解]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里,常用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把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所以说裂解就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
[板书]裂解: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重整: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
[讲解]三大合成材料与煤、石油、天然气的关系,聚乙烯塑料的合成及应用。
[投影]图4-6原油的分馏及裂化产品用途示意图
[讲解]聚乙烯的生成原理:在适当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
CH2=CH2+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CH2-CH2-+
……
→-CH2-CH2-CH2-CH2-CH2-CH2-……
[板书] (3)石油重要产品:
[投影]聚乙烯颗粒:
[讲述]聚乙烯及聚丙烯与白色污染关系,提醒同学们爱护环境,不乱丢塑料垃圾。
[投影]图4-8塑料制品的回收与利用
[思考与交流]1、回收利用废旧合成材料的途径?2、通过必要的数据论证限制生产使用聚苯乙烯快餐盒的意义。
[阅读]科学视野———壁虎的脚与胶粘剂
壁虎能在光滑的墙壁上行走自如,甚至能贴在天花板上。这表明,壁虎的“脚”底与物体表面之间必定存在很强的特殊黏着力,但这种力量究竟从何而来呢?
科学家对壁虎进行了研究,发现它的每只“脚”底部长着大约50万根极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末端又有约400 ~1000根更细的分支。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近,从而产生“范德瓦尔斯力”。据计算,一只大壁虎的4 只“脚”产生的总作用力压强相当于10个大气压。而这种力的产生靠的.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人们从壁虎脚的附着力得到的启示今后有可能派上用场,如用于研制爬墙机器人,或研制世界上第一种乾性粘合剂。
[小结]略
[作业]见学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1)煤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碳、氢、氮、硫、氧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干馏、液化和汽化。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产品: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煤的汽化:C(s)+H2O(g) CO(g)+H2(g)
2、天然气
(1)化石燃料(2)化工原料:合成氨、生产甲醇、合成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3、石油
(1)石油的成分:碳氢化合物混合物;元素碳、硫、氧、氮等。
(2)石油的炼制:
分馏---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规律:生成等量的烷烃与烯烃,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解: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重整: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
(3)石油重要产品:
第二课时
[复习]煤的干馏及石油的炼制原理
[图片导学]
[板书]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讲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治理、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都是当今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板书]1、环境问题:
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交流1]自己掌握的有关环境监测的一些内容。
[讲解]要了解环境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化学工作者正承担着繁重的环境监测工作。
[交流2]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讲解]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携带的颗粒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源污染,需经过多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减少环境污染及资源回收两个重要目的。化学在治理三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板书]2、大气污染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渣等固体废弃物。
[思考与交流]1.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元凶,工业上常利用一些廉价易得的化学物质反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类型。
[学生汇报]利用化学方法可以控制硫和氮氧化物,进而控制酸雨等危害。例如,针对我国以煤炭为主、酸雨类型属于硫酸型的特点,主要采取燃料预脱硫、炉内脱硫和烟囱排气除
硫等措施,用CaCO3、CaO、Ca(OH)2、NH3水等吸收脱硫。
CaO(s)+SO2(g) CaSO3(s) 2CaSO3(s)+O2(g) 2CaSO4(s)
SO2 + 2NH3+H2O===(NH4)2SO3
[板书]3、酸雨控制:生石灰脱硫
[思考与交流]2. 含有大量氮、磷的污水排向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出现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水华等严重污染问题。你认为在农村和城市造成的这种水体污染各有什么特点,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污染和治理的情况。
[学生汇报]工业生产废水和污水的不适当排放、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严重水体和水源污染。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合成洗涤剂常用多聚磷酸盐作为助洗剂,在水体中经藻类的微生物催化后,容易水解为磷酸盐,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
[板书]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氮、磷化合物。
[投影]水华图片并讲解:水华的形成原理、水华与赤潮的关系。
[讲解]为尽最大限度避免污染,我们应首先实行清洁生产及采用绿色化学原理。
清洁生产可以概括为:采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通过清洁的生产过程,制造出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把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从而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不仅充分利用资源,而且不产生污染;并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助剂和催化剂,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群安全和人身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板书]4、清洁生产:
绿色化学:
[讲解] 绿色化学反应理想的绿色化学反应是参加反应的分子中的原子100%转化成产物,实现“零排放”,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不产生污染。
[投影]图4-11绿色化学示意图:
[例题] 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
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讲解] 根据原子利用率内涵,副产物越少原子利用率越高。C项的副产物为0,则原子利用率为100%,答案为C。也可以分别计算其他方法的原子利用率,再比较。A项原子利用率 ×100%=42.3%;B项原子利用率 ×100%=25.4%;C项原子利用率 ×100%=100%;D项原子利用率 ×100%=23.7%。所以原子利用率大小:C>A>B>D。答案:C。
[试题反思]1、原子利用率与产率相同吗?2、绿色化学对化学、化工提出了那些挑战?
[小结]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努力。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也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业]:见学案
九、[板书设计]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问题:
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2、大气污染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渣等固体废弃物。
3、酸雨控制:生石灰脱硫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氮、磷化合物。
4、清洁生产:
绿色化学: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图片教学等效果较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7~10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并利用图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数与形)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清楚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二、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一)教师与学生比赛算题
1.教师: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
教师:那等于多少呢?(学生计算需要时间)教师紧接着说:我已经算好了,是,不信你算算。
2.只要按照这个分子是1,分母依次扩大2倍的规律写下去,不管有多少个分数相加,我都能立马算出结果。有的同学不相信是吗?咱们试试就知道。为了方便,我请我们班计算最快的同学跟我一起算,看看结果是否相同。谁来出题?
学生出题。预设
在学生出题后,老师都能立刻算出结果,并且是正确的,学生感到很惊奇。
3.知道我为什么算得那么快吗?因为我有一件神秘的法宝,你们也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比赛计算速度,且每次老师胜利,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再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例题做好铺垫。
(二)借助正方形探究计算方法
1.这件法宝就是(师边说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我们来把它变一变,聪明的同学们一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进行演示讲解。
(1)演示: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先取它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红),再剩下部分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黄)。想一想:正方形中表示的涂色部分与空白部分和整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涂色部分等于1减去空白部分)空白部分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那么涂色部分还可以怎么算呢?(),也就是说。
(2)继续演示,谁知道除了通分,还可以怎么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演示:那么计算就可以得到?()。
3.看到这儿,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4.小结:按照这样的规律往下加,不管加到几分之一,只要用1减去这个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5.这个法宝怎么样?谁来说说它好在哪里?你学会了吗?
6.尝试练习
【设计意图】将复杂的数量运算转化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转繁为简,转难为易,引导学生探索数与图形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知识提升,探索发现
1.感受极限。
(1)刚才我们已经从一直加到了,如果我继续加,加到,得数等于?()再接着加,一直加到,得数等于?()随着不断继续加,你发现得数越来越?(大)无数个这样的数相加,和会是多少呢?
(2)这时候你心中有没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学生猜想:这样一直加下去,得数会不会就等于1了。)
(3)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刚才加的过程中在正方形上不断涂色,那空白部分的面积就越来越?(小)而涂色部分的面积越来越接近?(1)也就是求和的得数越来越接近?(1)最终得数是1吗?你有什么方法来证明得数就是1?
(学情预设:学生提出书本的圆形图和线段图,若没有学生提出,教师自己提出。)
2.利用线段图直观感受相加之和等于1。
(1)书本上有两幅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一幅是圆形图,一幅是线段图,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请你想一想,然后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2)学生看书思考。
(3)全班交流,课件演示,得出结论:这些分数不断加下去,总和就是1。
【设计意图】利用数与形的结合,让学生直观体会极限数学思想,并让学生经历猜想得数等于1,到数形结合证明得数等于1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3.课堂小结。
对于这种借用图形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是的,数与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你会发现许多难题的解决变得很简单。
4.举一反三。
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我们解题,你能想到些例子吗?(如学生有困难,教师举例:一年级加法,分数的认识,复杂的路程问题线段图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基础练习。
(1)学生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回顾新知,巩固新知,使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2.小林、小强、小芳、小兵和小刚5人进行象棋比赛,每2人之间都要下一盘。小林已经下了4盘,小强下了3盘,小芳下了2盘,小兵下了1盘。请问:小刚一共下了几盘?分别和谁下的?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连线(课件演示)。
(4)结合连线图得出:小刚一共下了2盘,分别和小林、小强下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直观性和变难为易的特点。
四、课堂总结
快下课了,请你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3.尝试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
4.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5.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6.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与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区别在于不是“描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而是通过人类在环保、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第一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健康,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谁能举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来?”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利用发酵制作食品的过程,许多学生未曾见过,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演示实验。同时,要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或利用教材中的彩图,作为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应用的感性材料。由于化学知识的缺乏,学生对于发酵作用的原理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个简单的课件,或者制作一个复合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板图表示某些细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再分解为乳酸,或某些真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再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总之要在观察演示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利用细菌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时,就是要提供适合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练习第一题可以作为这部分教学效果的反馈。
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是一种传统的生物技术,但它又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下亲自尝试制作甜酒。课上要让学生交流制作的经验,还可以将家长品尝甜酒的评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的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制作各种不同的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思考保存食品做法的道理。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教师要重视在各个小组成员以及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讨论并总结出保存食品的主要原理以及要注意的问题。练习第三题可以作为学生讨论活动的反馈。通过这部分的教学活动,要使学生明确保存食品就是要防止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针对本地区人们使用的食品保存方法,启发学生继续思考“当前食品保存的方法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为什么?”“怎样保存食品更有利于人的健康?”等问题。
在进行“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练习第二题作为学生讨论的问题。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现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应用的内容,如胰岛素、干扰素、乙肝疫苗等的生产及应用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内容,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了解本地区人们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对细菌的利用情况,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认同人类与细菌的密切关系,使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演示实验-发酵现象
酵母是一种真菌,适于在温暖富含糖的液体环境中生存。当它们利用糖类物质生活时,通过对糖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在培养瓶中可以看到气泡的产生,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多,产生的气体会使挤瘪的气球胀大。
原理:葡萄糖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压力将推动红色液柱移动至排出。
材料:125 ml广口瓶、温度计、自制多组u形管、小烧杯、水浴锅、药匙、玻璃棒、小试管、红墨水。
方法步骤: 1.实验前将器材准备好,橡胶塞打孔,广口瓶置于40 ℃~45 ℃的水浴锅中。
2.u形管中注入5 cm高的红墨水(如图中位置),橡胶塞插入温度计与u形管,温度计置于广口瓶中部,广口瓶中的u形管口距液面保持一定距离。
3.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保持广口瓶及连带装置在水浴锅中稳定直立),加入一勺糖搅拌溶化,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在广口瓶中倒人适量酵母,快速搅拌后加盖橡胶塞(注意密封)。4.用彩笔记录初始状态下的红色液柱位置。u形管口另一端接一盛清水的烧杯。
5.随着发酵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气体产生,u形管中红色液柱缓缓移动,直至排出,烧杯中的水变红。
6.若想检验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可在红色液柱排净后将其插入事先制备好的澄清石灰水中,也可以观察是否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
分析: 教材上观察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需要时间长,在学生课下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课堂上采取这种方法实验可使学生在几分时间内观察到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还能直接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学生对发酵以及菌类生活的适宜温度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风的利用教案】推荐阅读:
和风能的利用_教案设计05-27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11-15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高二生物教案11-09
科学利用教材06-15
企业档案利用制度06-23
废物利用论文09-08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10-27
土方综合利用协议11-17
合理利用网络学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