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学习体会-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赴港学习体会-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共5篇)

赴港学习体会-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篇1

研究生院 吴志航

2008年10月14日至10月19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学校研究生院和组织部共同组织的研究生管理骨干赴香港培训班。这次培训的主题分别是:《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素质培养》、《香港理工大学与浙江大学的合作》、《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香港大学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研究型大学发展理念与实践》、《研究生管理制度(学制与延期)及资助方式》。香港理工大学企业经管人才发展中心精心安排了理工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来做专题报告和交流互动,还安排参观了理工大学的工业中心、创新馆,并参观访问了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廉政公署。总的感觉学习内容充实、进度安排紧凑,让我们在四天的学习期间多角度、多方面了解香港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设计和管理经验。以下谈几点感受:

一、香港理工大学的工业中心

工程教育中的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就是实践教育环节的依托平台。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创建于1976年6月,拥有22间约11000平方米重点工场,设备仪器总值逾1.8亿港币,现有员工150余名,每年接受培训的学生达3800余人。工业中心共有五大类九十八个培训项目,培训课程覆盖面广、规格多样,由机械到电子、电机;由材料成形、热处理到建筑工程;由制造工程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以至管理运筹等。以20多个车间配合多个专业特许中心,提供多方面的选择,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各学系可视其特色从中进行选择,此打破专业界限的训练课程设置使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不仅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更能适应当今科技的急速发展。工业中心强调“真实工作”。学生在训练期间参与的大部分是有实际价值的工业项目,而不是纯粹由训练人员专为学生而设计的训练项目。这样使学生在培训时能够接受更高的挑战,工作得更为认真,且有趣味性,并能了解企业的实际要求。工业中心的仪器设备都是当前工业界前沿或者主流的,因此能让学生在工业中心就接触、熟悉工业界的实际工作技能,从而更快的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经费筹集与预算分配管理

香港的八所大学非常重视向社会募款,香港政府也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设立了专项补助基金,鼓励高校推行募捐计划。如果学校向社会募得一定数额的办学资金,香港政府将予以等额补助。此举大大推动了香港高校向社会募款办学的积极性,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例如,2003-2004学,香港理工大学同获捐赠收入2.14亿元,并获得政府配套资金2.07亿元,二项合计超过了4亿元。

在募款对象方面,香港高校既针对工商界领袖与广大校友开展大型的筹款活动,也根据实际需要面向学校董事会、学校高级管理层以及学校基层广大员工。在这方面,香港理工大学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在资金募集方式上,香港高校也基本做到了多元化。既有针对工商界人士与校友的大型募款活动,也通过赞助人方式筹集经费。例如,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都将学校的楼宇、艺术馆甚至演讲厅的命名权商业化,吸引工商界人士或校友用资金赞助的方式获得冠名权。理大校园每幢楼均以捐赠人命名,并将它挂在入口处,非常醒目;每当问讯地址时,时时提及,让人时时想到捐赠人的惠泽。从此小处,体现了理大校方之“感恩之心”。

和内地高校相比,香港理工大学预算、分配管理具有以下二个特点:第一,院系在经费预算和分配管理中有较大的权力。香港理工大学学校经费分配的基础是院系预算,并根据院系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调整。第二,预算和分配管理动态、灵活。在预算实施后,每年可以根据实施情况,在年中与年终对预算进行检讨,并对本年预算与后二年的分配方案进行动态的调整。

三、全家参与的毕业典礼周

在理大期间,恰逢其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周,每天校园里处处可见喜气洋洋的毕业生携老扶幼,全家出动在校园里留下人生重要一步的美好记忆。学校里举办了茶点欢迎芸芸学子及家属们的到来。校园里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飘,到处都挂着“香港理工大学第十四界毕业典礼”的横幅,方便学生们照相。很多学生穿着学位服,手里抱着鲜花,女孩子手里抱着很大的公仔,有些是父母陪着,有些是父母加爷爷奶奶都来了,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拍照,与同学们拍照,与导师拍照,全部是满脸的欢笑与喜悦,场面非常热闹。通过这么隆重的毕业典礼,让人感觉在香港大学毕业是件多么荣耀的事啊,不管他们毕业以后好不好找工作,工作满意不满意,但至少在这一刻,大家的心里都是充满了喜悦与希望的,他们的父母家人也是充满了喜悦的。为什么内地的大学不可以搞一个这样的毕业典礼,也邀请学生家长或家属出席呢?

其他方面的感受也挺多,例如其城市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交通管理、廉政公署的设立与运行等也令我印象深刻。

2011年赴港学习个人总结 篇2

海南省人民医院宁养院陈良玉

2011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本香港医院管理局进修学院[宁养服务]社工人员及资深义工交流课程学习。通过4天的课堂受训、个案分享、互动交流及宁养中心的实地考察,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现总结如下:

10月31日,我们的香港学习之旅在香港、国内两地老师的欢迎、致谢仪式中拉开序幕。之后,我们在香港九龙亚皆老街147号13医管局大楼阁楼研讨室接受了一天的课堂培训。香港医管局社区及基健服务经理梁美仪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李嘉诚基金会支持之[人间在情]香港宁养服务计划及医管局义工服务概况及策略发展,给我们展示了香港宁养服务一流的硬件和软件。香港葛量洪医院舒缓医学科主管顾问医生沈茂光老师介绍了香港医管局宁养服务、舒缓治疗服务及特色宁养服务模式如日间治疗中心及家居护理服务、五全照顾的内容等。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临床肿瘤科病房经理杨素芬老师讲授了舒缓治疗服务的理念、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和技巧,尤其是其怎样消除病人的防备心理,怎样在短时间内与病人建立密切关系,怎样争取有特殊专长的人士参加义工,提供给病人特色服务的经验介绍很实用,此外,在讲授过程中杨老师对义工的尊重、爱护溢于言表,让我感慨万分:有这样的领导,多少有特殊专长的义工不聚集在其麾下才怪。紧接着,葛量洪医院社会工作主任梁淑敏老师、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临床肿瘤科助理社会工作主任萧贞建老师给我们讲授了香

港的社工服务、香港福利制度、香港社工的角色与功能特别在宁养舒缓服务方面以及与社区服务的联系。老师们互动式的培训模式让我们深刻了解了社工所扮演的角色及主要职责,对萧老师就社工的角色如何定位方面的解答:“很难,只要社工喜欢做,服务对象喜欢社工做”感觉很直观。听到萧老师“做为宁养社工很快乐——因为在病人不多的宝贵时间,他能够与病人一起度过”,我很震惊,我想,如果我能有如此工作境界该多好,因为,我们接触的多是贫困的晚期癌症病人,他们身心受到癌魔的摧残痛苦不堪,虽然接受宁养服务缓解了许多,但面对死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面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一步步走向死亡,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我时常心里有的是难过、悲哀,而不是快乐,我想,有如此工作境界的社工才算是个成功的社工。最后,由伊利沙伯医院病人资源中心院务经理(社区及病人协助)的林惠源老师和社会工作主任黄耿槟老师介绍香港宁养服务计划义工的角色与功能,义工管理及工作安排,两位老师借助国内的“小悦悦事件”短片展开讲述义工的特质、义工招募及管理、义工服务等内容,值得我们借鉴。

11月1日,我们分组到医院宁养中心进行学习交流。早上我们第六组到了基督教联合医院,在医院大厅跟洪彩英老师汇合,见到了该院社区参与及义工服务部健康资源中心高级行政经理(社区协助)张玉清、宁养中心助理社会工作主任陈允平、社工陈家健两位老师,他们给我们介绍了宁养中心服务概况,接着参加了义工带领病人及家属进行的手工制作活动和专业治疗师带领病人及家属进行的运动,期间和手工制作义工施香凌小姐沟通得知,小施是公司职员,她的特长

是手工制作,只要有服务任务,她就利用业余时间准备材料,认真备课,然后带着服务对象进行制作,至今已两年,从不间断,她说,在宁养中心工作人员把她们和病人当朋友,在那里当义工很受尊重,很有价值,所以,她很愿意做这件事情。下午,先跟着洪彩英老师参加医院的学术会,因语言不通,收获不大。接着回到宁养中心,陈允平老师介绍宁养义工服务计划(圆满人生),陈家健老师介绍宁养义工服务新元素,使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和三位绿衣天使的座谈,三位义工都是上了五十岁的人了,却心甘情愿放弃休息时间参加宁养义工服务,其中义工莉莉帮助病人回顾人生,完成“我的人生历程”相册,同时自己也倍受教育,威慨万分,讲述时声音哽咽了。当时,我想莉莉情绪这么激动,服务过程中如果患者离去,她会不会更难受,经常哭泣,就这个问题,莉莉的回答是:“服务病人时,不要把自己变不病人的一部分,你是你自己”。另一位让我很难忘的义工王伯伯,七十岁了,他参加义工主要基于一次当病人的经历,有感于病中之人最需要人陪伴,所以,他康复后即投身于义工行列。这次座谈,他讲述了一个成功的服务个案:王伯伯了解到案主爱好功夫茶,病后行动不便,想喝茶都不能,于是主动联系茶店,但茶店答复不能提供服务,于是王伯伯自己先到茶店学泡功夫茶,然后上山提回山泉水,为病人泡功夫茶,病人喝茶后很开心也感动„„。义工们用浓浓的爱心,真心、专心、细心服务于病人,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11月2日,在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一楼心灵绿洲活动室。先是洪彩英老师给我们讲授沟通的技巧。听洪老师的课,本身就是沟通技巧的展示,她用有声语言与无声的躯体语言,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沟通课。在宁养服务过程中,沟通有时比药物作用更大,沟通技巧应用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由香港大学行为健康教研中心研究主任何孝恩老师给我们讲授生命回顾的理论和实践,阐述生命回顾在临终病人照顾中的应用,给我上了一堂精彩的死亡教育课。下午,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临床肿瘤科资深护师林翠玉和屯门医院日间宁养中心临床肿瘤科资深护师余嘉倩老师,讲授末期癌症患者社会心理需要及照顾以及有关的灵性报务,两位老师把她们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我们一起分享,尤其是面对末期癌症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她们经常用讲故事的方法化解,这种独特的方法令我耳目一新,很值得我借鉴。

11月3日上午,在刘晓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集体参加了第十八届香港国际肿瘤会议宁养社工专业论坛。这届论坛的主题为“相依同心,换手同行不一样的宁养社工”,分享了香港大学及香港各家医院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成果总结,有宁养社会工作剖析,更多的是社工人员服务经验的总结和义工的培养及管理经验介绍。如果没有语言障碍,收获会更大。午饭后,我们驱车赶回医管局,聆听这次香港之行的最后一课:分享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主任院牧林伟廉老师的生死教育、生命的意义及其服务个案。可能由于我们从小接受“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教育太多,所以每次宁养学习灵性方面内容都很难在脑海中扎根,但在社工服务过程,灵性照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主观上我很愿意接受更多的灵性教育。通过这次灵性服务的分享,又增加了灵性关怀的理性认识。

香港学习之旅的最后议程是:学员分组汇报学习收获,学习总结及颁发学习证书,之后老师和学员在依依不舍中告别。总的来说,这次香港学习之旅,通过分享老师们的服务及理论经验,收获很大,我一定学以致用,为我们的宁养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

赴港游学感想 篇3

我们这次游学活动共为期一周。内容丰富多彩,积极有趣。活动包括参观历史悠久的香港大学,我们熟知的‘‘国父’’孙中山曾就读于此,还有作家张爱玲、朱光潜也曾在此授课。今年是香港大学建校100周年,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接着我们参观了杜莎夫人蜡像馆,这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名人蜡像如李小龙、甄子丹、周杰伦、猫王〃〃〃〃〃〃也有我们喜欢的阿童木、海尔兄弟等。在香港科学馆里,我们学习到了科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如怎样让帆船停下来、潜水停工作原理。台山商会中学中我学习到了怎样烹饪出美味的甜点——芒果酥皮拿破仑。他拥有金黄色的酥皮、黑珍珠似的蓝梅、鲜红的草梅、黄色的芒果片,使人一见就垂涎三尺。我们来得可真巧,是毕业典礼和十年一度的时装表演秀。

时装表演秀里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衣服,如晚礼服、西装〃〃〃〃〃〃款式多样,设计十分精美。除此之外,我在海洋公园和迪士尼乐园玩的很尽兴,度过了快乐而美好的时光。

愉快而快乐的时光总是度过的很快。这次的赴港游学使我受益匪浅。我独立生活的能力、文明礼仪的应用、团队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文明礼仪我做的很好。出行时能对车上的老师、司机、导游问一声早上好,回来时也能对车上老师、司机导游说声:‚再见,晚安!‛被人帮助我们时,能说声‚谢谢‛。问路时前面总是加上:打扰一下,请问……

独立生活的能力,我提高的比较明显。因为我学会了自己叠被子,晚上洗澡洗袜子,洗衣服……上下飞机和过海关时自己带行李,带证件,能够顺利通关,平安归来。

团队精神,团队意识方面的提高,体现在一起出行游玩时可以做到不掉队,不拖队伍后腿。准时集合,遵守纪律,不迟到,处处体恤别人,在别人需要时积极主动帮助别人。总之,我们记住了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赴港学习体会-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篇4

对于沪上部分优秀高中生而言,虽然内地高校在不断增加自身吸引力,不过,相比美国名校,这些皆为“浮云”。于是,这个国庆长假的“排片表”上,他们多了一个行程―――10月1日去中国香港参加“美国高考”SAT考试。

在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求学的高二学生小徐就是SAT报考大军中的一员,这个国庆节,他和几个班里名列前茅的尖子生结伴参加“美国高考”。

记者获悉,时,只有200个大陆学生在香港参加了SAT考试,这个数字在涨到了7000,又飙升到2万多。据悉,想进美国前50位名校或拿到奖学金,一般都需提供SAT成绩,而且名校通常要求SAT成绩在分以上。但是,目前SAT考试在内地并无考场,因此,需要SAT成绩来“搏”美国名校的考生就须赴港考试。

据了解,这些冲击SAT高分的.学生大多来自申城各示范高中,在校均是清一色的尖子生。正常情况下,他们考个“一本”不在话下,冲击北大、清华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不乏实验班、竞赛班的尖子生。

教育专家分析,美国高考之所以对上海学生有很强的诱惑力,在于它和中国的高考有很多不同之处,第一就体现在SAT考试一年可以考六七次,只要报考不超过三次一般都不会影响录取。其次录取也不完全看考试成绩,高中三年的成绩、对于自己的学术表现、体育、文艺、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特长的自述,还有老师的推荐都会起作用。而中国的高考则不是这样,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第一志愿这一次被录取的机会。而美国的高考成绩,却可以让考生同时申请多所高校。

赴港学习体会-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篇5

9月起,香港大学学制改为四年,内地生无需入读预科班

据新华社电,随着香港推行新学制,今年9月本地大学新生数目将增加约一倍,多所院校将按照比例调高内地生入学名额,预计内地新生在港人数将达1600人。

下半年新生人数增至1600人

今年9月起,香港的大学学制由3年改为4年,届时来自新制和旧制的香港高中毕业生将同时入读大学,新生人数将较以往增加约一倍。由于目前香港高校的非本地生人数上限为20%,因此在新学制下,内地生及其他地区学生人数可随之上调。香港8所由特区政府资助的高校于至共录取了逾1400名内地生,各校调整收生名额后,预计下年度整体来港就读的内地新生人数将增至1600人。

香港大学本学年录取了290多名内地生入读本科课程,该校接受记者查询时表示,新学年将按比例把有关招生名额增至350至400人。香港理工大学早前已公布将增加内地本科新生名额,由240人增至280人。其他院校方面,香港浸会大学(微博)预计增收20多人至180人;岭南大学增收逾20人至50人;香港教育学院(微博)与去年相若,预计招收50多人;香港科技大学名额则维持在150人。至于参与全国统一招生的`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预计分别招收约300人和200人,与去年相若。

港大将逐渐取消委培制度

随着内地与香港学制接轨,内地生若成功被港校录取,将不再需要修读一年预科班,而是直接与本地生一同入读一年级。各院校认为,这有利于内地生融入本地群体,并会继续提供各项相关课程和活动,让内地同学更容易适应香港校园生活。

香港大学则一直采用“委培制度”,安排被成功录取的内地生在内地重点大学就读一年,余下三年到港大学习。港大表示,新学制下,大部分获录取者将直接入读港大,但也会按个别学生的需要而提供“委培”的安排。

上一篇: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乡镇)下一篇:基于浅谈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