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网络流行语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解读网络流行语(精选8篇)

解读网络流行语 篇1

杨 洁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 400067)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流行语开始从网络平台走进现实生活。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回顾三个典型的网络流行语,试图从传播学角度着重解析网络流行语现象。

关 键 词

网络流行语

传播模式

传播者

内容

受众心理

一、典型网络流行语回顾

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者“网络热词”,从属于网络语言[1]。网络流行语简单明了,大量使用谐音法衍生出新词语,灵活添加幽默诙谐元素,为原有词语赋予全新的涵义,因其新鲜露骨而受到广大网友乐此不彼地追捧。

2011年7月25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名校长在两校的毕业典礼上同时用网络流行语向本科毕业生致辞,这一举动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对网络流行语的关注和讨论。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致辞中用上“凡客体”:“爱真理,也爱生活;爱自己,也爱公益;爱机械制图,也爱引体向上„„没有什么畏惧与不可能,你们是阳光的7字班!”北大校长周其凤则用上“咆哮体”:“请你们忘记成绩单上分数绩点,那真的只是‘浮云’,请你们忘记曾经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不愉快,多想想那些纯真的友情,你们就不会那么的‘伤不起’”[2]。校长们的发言引起在场学生一致共鸣,台下笑声、掌声、欢呼声一片。

而在此之前的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把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和网络流行语融合在一起。“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李培根的这句话也被不少师生奉为经典。一时间,“根叔”迅速走红,“根叔”式演讲也频繁出现在大学毕业典礼上。

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启用“神马”、“给力”等网络流行语;2011年7月13日上市的新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新近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譬如“晒工资”、“房奴”、“学历门”等;近年来,中小学生作文中不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网络流行语已经从网络走向现实生活,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反映,它不仅是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还是一个深刻的文化现象。下面我们先回顾四个典型的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一:神马都是浮云。2010年国庆期间,一篇名为“感谢小月月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深度八做留恋”的天涯帖子引起了无数网友注意,其中主人公“小月月”的诡异言行雷倒众生。而作者蓉蓉的许多犀利的描述性词语迅速蹿红网络,其中“神马都是浮云”入选2010十大网络流行词语。“神马都是浮云”为“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不值得一提,抱怨着可以说出抱怨,超然者可以说出淡定,一时间成为无数网友的口头禅。

网络流行语二:“私奔体”。源自于2011年5月16日深夜,新浪微博用户、鼎晖创业投资合伙人王功权发布的一条微博。微博原文:“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王琴私奔了。感谢大家多年的关怀和帮助,祝大家幸福!没法面对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没法和大家解释,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别。叩请宽恕!功权鞠躬”。此博文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热潮,网友们纷纷效仿其格式与房子私奔、与睡眠私奔、与假日私奔,由此诞生了私奔体。在此之前的“咆哮体”、“腾讯体”也被网友津津乐道。

网络流行语三:农副产品系列。2010年大蒜价格疯涨,出现了“蒜你狠”的网络词语,之后的“豆你玩”、“糖高宗”、“油你涨”、“苹什么”系列风靡网络,这表示出网友对于食品接连涨价的无奈与抗议。

网络流行语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是价值观主体用诙谐随意的方式对外界变化的态度表达。下面我们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入手,从传播模式、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心理四个方面解析网络流行语。

二、从传播学角度剖析网络流行语现象

1、独特的传播模式

以互联网作为主要传播平台,辐射至其他传播渠道(口头人际传播、影视作品、文字作品等)是网络流行语独特的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又叫“蒲公英式传播”。信息像蒲公英种子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转发、模仿等方式传向成千上万的受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网络流行语的“蒲公英式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平台。比如:微博、交友网站、网络社区、论坛等网络群集方式,让网络流行语实现瞬间性的“蒲公英式传播”。

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大学校园内,一辆黑色轿车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宿舍楼送女友,后被学校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大喊:“有本事你们告我去,我爸是李刚!”这种有恃无恐的嚣张气焰引起网民极大的反响,“我爸是李刚”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网民们在多种语境中灵活运用,表达对这种漠视生命权力观的反对和调侃。时下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裸婚时代》中也穿插此句作为台词:

童佳倩:“咱们这日子怎么过啊?”刘易阳:“这不是有我的吗!”童佳倩:“哪儿都有你啊,你是银行?你爸是李刚?”因为被大众熟识,这个剧情设置引起观众的共鸣,拉近了电视剧与观众的距离。

这种蒲公英式传播具有接力棒式的传递特点,一但引起网友们注意,就会以炸弹爆炸的方式迅速向外传播,网民之间、影视剧、文学作品都会成为其传播载体。

2、传播者:年轻化,草根性

中青年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这和网络用户构成相关。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1 年 1 月 19 日发布的《第 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见下图)[3],2010年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中青年仍然是主要传播群体。这一群体追求自由和平等,思想活跃,思维灵活且具有跳跃性,极富创造力;他们的语言特点也是大胆、犀利、睿智。而且,他们追逐时尚,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不愿意承受太多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对于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也一样不太愿意接受。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2009.12-2010.12网民年龄结构示意图

另外,“草根性”也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群体的特点。网络流行语来自匿名网友民间传播,这种传播轻松随意,表达权得到充分发挥。相对于规范的母语用法,其本身就具有平民化草根特性。例如“鸭梨”(“压力”的谐音),此词最早源于百度贴吧中,某才子有意无意间将“压力”写成“鸭梨”,引来贴吧中无数人的模仿,“鸭梨山大”也逐渐走红。

3、传播内容:青年的亚文化传播

网民们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网语,这种语言表达方式简便易记,充满想象力。例如楼主——lz,漂亮——pl,自恋——zl,“板凳”、“沙发”等等这些旧词新用的出现丰富了规范的母语表达,为语言表达增加了色彩。

网络流行语针砭时弊、真切自然的表达社会焦点问题、热点事件和公众情绪的现实关联性,深受受众青睐,奠定了其广泛传播的现实基础。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兴的语言趋势,是青年群体的亚文化传播。

4、受众心理

传播活动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分享。离开了受众,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而不能称其为传播活动[4]。1974年,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十心理因素—媒介期待一一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那么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满足了哪些心理需求呢?其一,满足大众娱乐心理的需求。网络流行语或运用一语相关、或谐音、或调侃形象地表达现实事物,与中规中矩的规范汉语表达相比,网络流行语让大众找到了一种娱乐的表达氛围。其二,受众独立表达,彰显个性的需求。青年一代渴望表现自己,追赶时尚潮流,常常将流行语作为群体标签,以获得一种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其三,受众对“草根文化”的需求。网络流行语是年轻群体的一种草根亚文化,草根文化是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意识观念的进步而出现的,它是言论自由的表现。草根文化补充了主流文化的空缺,填充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使文化呈现出“雅俗共赏”的特点,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注释:

[1 ]王英:《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新闻前哨 2009年8月).[2]《校长“凡客体”送毕业学子 赠言用上“伤不起” 》http:// 2011年1月19日

[4]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第257页

解读网络流行语 篇2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络语言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网络语言具有简洁实用、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等特点, 不仅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 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2015年以来, 网络流行语更是标新立异, 层出不穷, 例如“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 偏偏要靠才华”, “人丑就要多读书”, “we are伐木累”,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等, 而其中“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无疑是2015年走红时间最早、流行范围最广的一个。

本文将结合相关语料, 分析网络流行语“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的释义及产生根源, 进而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其复制传播的过程和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 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二、模因论及模因

模因论 (Memetics) 是一种基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规律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146模因类似于基因, 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 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都属于模因。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 模因则通过模仿而传播。何自然教授提出“凡是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因现象, 语言在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 所以就存在语言模因现象”。因此, 在语言学领域, 我们可以用语言模因论 (linguistic memes) 来揭示话语传播和衍化的规律。语言不仅是通过模仿而习得与传播, 并且同样具有复制、选择和变异的功能, 所以语言不仅是模因传播的载体, 其本身也是一种模因, 流行语之所以流行就是由于其作为语言模因能被成功地广泛复制。当然, 语言模因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

三、“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的复制与传播

每隔一段时间, 总会有一些网络语言会忽然火起来, 从小众使用到大众接受。“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正是2015年1月期间蹿红的网络语言, 这是广大民众、网络、电视、媒体不断复制、仿拟传播的结果。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由于被普通应用与大量复制和仿拟使用, 属于强势模因。

1.“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的释义及产生。据汉语词典解释, “崩溃”的本义是指崩毁溃散或者彻底破坏或垮台 (多指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 。综合起来考量, “崩溃”具体有三种含义, 分别来自不同的出处。“崩溃”第一种含义指倒塌毁坏, 出自东汉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关东二十九山, 同日崩溃。”第二种含义指瓦解溃散, 见《后汉书·东夷传序》:“陈涉起兵, 天下崩溃。”第三种含义指碎裂, 例如南朝梁陈间的诗人徐陵所著《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羌虏无厌, 乘此多难, 虔刘我南国, 荡覆我西京, 奉闻惊号, 肝胆崩溃。”在现代汉语中, 当崩溃主语是人的时候, 多指人因过度的刺激或悲伤, 超过了本人的心理承受极限而彻底的情绪失控, 绝望, 无法自拔。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最先出自于快看世界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安妮在接受《经济半小时》采访时, 因为家人的担心以及公众的质疑让她很消沉, 因此说道:“我受到这些抨击的时候,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这一用语表达的正是其原始含义, 陈安妮由于她漫画作品的转载量巨大且粉丝增长速度极快, 一些人认为这是商业化运作的结果,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鄙夷谩骂, 作为90后的陈安妮承受着同龄人难以承受的压力, 意志消沉。这一用语后来被微博, 贴吧等网络平台复制、仿拟沿用并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

2.“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过程。流行语中模因的自我复制能力各不相同, 模因的存亡取决于其功能。流行语作为模因, 遵循“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 经历模因的四个生命周期, 即:同化——模因引起宿主的注意, 理解并接受;记忆——模因在宿主大脑里长时间停留;表达——模因的突出表达手段是话语;传输——也就是复制, 其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和网络等, 在交际中被反复传播并复制, 变得强大, 成为成功的模因, 即“强势模因”。反之, 那些不被反复传播和复制而渐渐消亡的模因则是“弱势模因”。Dawkins提出“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是衡量成功模因的三个标准。“保真度”是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要保持其原始核心信息的一致;“多产性”指模因的复制频率高、传播范围广;“长寿性”指模因在使用中逐渐稳定下来, 最终进入词汇系统而成为语言模因之一。只有在这三方面占优势的模因, 才能得到复制与传播而流行, 才能成为强势模因。

模因“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 同样经历了上述的四个周期。自从“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首次出现在网络之后, 因为其简单直白, 在受到一切打击时, 都可以使用, 堪称“万能神句”, 因而容易引起宿主的注意, 容易与宿主已有的认知结构相互联系, 易于被宿主理解并接受, 引起同化反应。宿主对于模因进行编码并传播, 使得模因被传播的次数越来越多, 其宿主也越来越多, 通过人与人之间不断地传输, 这一模因也就深植于人们的脑海中, 成为强势模因。

由此可见,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完全符合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存活时间长等特点, 在保真度、长寿性、多产性三个指标上均有较高的表现值。因此“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是一种成功的模因或强势模因。

四、“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 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数量并不是很多, 只有很少一部分模因能够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大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大脑, 从人的大脑被拷贝到印刷品, 或是从人的声音被拷贝到光盘上。“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在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介上广泛传播的强势模因, 既有语言外的原因, 也有语言内的原因。

1.语言外的原因。

(1) 多种媒体的助推力。从客观上来说,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这一网络流行语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离不开各大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微博空间等个人自媒体的大力推动、离不开歌曲、漫画的促进。

(2) 求新求变的大众心理。在当今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的时代里, 人们乐于接受新事物, 因此, 新的语言现象也更易于引起大众的关注。“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等网络流行语新的语言现象, 既简洁形象, 又幽默易懂, 符合了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求新求变, 追求时尚, 赶时髦的心理。因此, 这类网络流行语在短时间内便被广大网民所接受, 被不断复制, 仿拟传播。当今求新求变的社会大环境极大推进了代表人们新思想的网络流行语的普及。

2.语言内的原因。

(1) 简洁实用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在交际中应力求语言准确生动, 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语言尽可能简洁明了, 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率地完成交际。“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作为短句, 便于记忆, 一句话就说明了说话人此刻的心理状态, 使得我们的语用经济、便捷、生动、传神。

(2) 合理性。语言信息表达的意义合理, 人们才会接受、复制和传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竞争日益激烈, 我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所以希望能够借助“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这种语言形式释放心中的紧张情绪, 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综上所述, 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有着较强的解释力。网络流行语“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顺利地经过了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生命周期, 而且在保真度、长寿性、多产性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 具有简洁实用性和合理性的特点, 加上媒体的助推力以及这个时代求新求变的大众心理, 所以成为强势模因。模因论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众多学科领域, 对于很多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摘要:2015年“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蹿红网络, 成为大众追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论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从“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的释义及产生入手, 从模因论的角度出来研究其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探讨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语言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以期为运用模因论分析流行语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模因,强势模因

参考文献

[1]刘晓妍.模因论视角下的2010年流行语[J].剑南文学, 2011 (7) :146-148.

解读最新流行的网络“时尚文体” 篇3

凡客体:找回自我的话语权

“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59块帆布鞋,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像韩寒这样的凡客,如今成为了广大网友自我表白的一种新方式。与“火星文”相比,“凡客体”有它的优势。“火星文”的隐喻是:既然你们不懂,我也最好你们别懂,留一份独属于我自己的空间吧;而“凡客体”的隐喻则是:为什么你们不懂?我要你们好好听懂,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为什么这么干。从这个意义上说,“凡客体”比“火星文”更积极,也更社会化。当年,年幼的我们面对成人世界的不理解,也许只能赌气地自言自语;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我们才发现,诉说和沟通是表白自我、彰显自我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以至于后来,大家已经不甘心为名人“代言”,而是更多为自己呼喊,如“爱自由,不爱自虐;爱玩乐,不爱玩弄”、“爱睡到自然醒”等等。本是极尽戏谑,到头来却是声泪俱下。生活中的小烦恼、小幸福,无不溢于言表。

“凡客体”的风靡,归功于它自我表白的魅力。专家认为,“凡客体”在表达上具有两面性:是和不是,爱与不爱,流露出的是一种青春的迷茫、生存的困惑。“凡客体”中,真正属于年轻人特色的,就是这种句式风格本身,或者说是这种斩钉截铁的自我表达本身。

咆哮体:非玩笑意义的喧嚣

“有木有”、“尼玛”、“伤不起”等词语加上满眼的连续感叹号,构成了最近在微博上流行的“咆哮体”,就连天后王菲也加入了进来。2011年12月,有小学生用“咆哮体”回击了郑渊洁“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的说法,更是引发了网友对“咆哮体”的热议:“把我们说成是‘汉奸’,刺痛了全国现在或曾经是小学生班干部的心,刺痛了小学生班干部家长的心,刺痛了祖国未来的心,您意识到木有!……”有学者称,从心理学上讲,年轻人通过在网络上自创各种语体,对于宣泄压力、获取群体认同感,是非常有好处的。诚然,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憋在心里不如仰天咆哮,一味隐忍不如一浇胸中之块垒。但更应该清醒看到,“咆哮体”毕竟只是一种言说上的宣泄,如果不在现实中消除、遏制不公现象,“咆哮体”只能扮演止疼片的角色,药效不可能持久,由于实质性问题并未解决,网友醒来之后会更纠结。

纵观“咆哮体”的流行与其他流行体有明显的差异性。如果说其他体表达的情感相对克制,“咆哮体”则情感激烈,有着不可遏制的宣泄诉求。用“咆哮体”减压也未尝不可,不过如果网络的发泄让人在现实生活中越发退缩,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丹丹体:宣泄不满的载体

最近微博上的一场小风波,引起了“丹丹体”爆红网络。事情的起因,是著名演员宋丹丹借微博对房地产商潘石屹在长安街南面的好位置上建了“廉价楼”而发飙,说那楼实在难看,对不起北京,最后哀求道:“潘总,我就是个演员,没多少钱,我请你喝拉菲,别再盖楼了,真的,求你了!”微博一出,许多网友立即发出“丹丹,你咋那么可爱”的欢呼。与此同时,宋丹丹的那几句哀求引发了网友的造句热:“XX,我就是个XX,没多少钱,我请你XX,别再XX了,真的,求你了!”“丹丹体”由此诞生。为什么“丹丹体”一问世,就走红网络呢?应该说,房地产界现在颇有点像一条“落水狗”。好像谁都有理由恨它似的——有钱人“眼红”那些点石成金的房老大们;中产阶级房奴背负着沉重的房产按揭,自然对地产商人“想说爱你不容易”;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现在还只能望房兴叹,就更是对地产商人恨之入骨了。这便是“丹丹体”走红的社会背景。

宋丹丹用触动公众神经的话语方式,折射出了老百姓对当前房地产的不满,以及公众在这种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无助感。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近似玩笑的网络游戏,却深刻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社会变革的一种深切渴望。

蓝精灵体:勾起国人怀旧热潮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关心;哦可爱的蓝精灵,哦可爱的蓝精灵……”25年前,“蓝精灵”首次来到中国,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今天,“蓝精灵”以3D的形式,再次活灵活现地引爆中国观众的笑点。这一次,尘封多年的动画片《蓝精灵》主题曲《蓝精灵之歌》借着3D电影的热映,在微博上掀起了一阵以这首歌为蓝本的“蓝精灵体”创作热潮,至今未退。事实上,各具特色的“蓝精灵体”已经超脱了原《蓝精灵之歌》的意境,在微博网友的改编中,调侃、无奈、懊恼等各种情绪,都被成功地注入到“蓝精灵体”之中,使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百变填词秀。由《蓝精灵》催热的“蓝精灵体”已经成为年轻人舒缓压力的娱乐方式,更成为他们对于某种现象的关注和喜爱的独特表现形式。

人们之所以喜欢“蓝精灵体”作品,是因为其中有网友们的怀旧、自嘲、吐槽、调侃……疲惫而不乏机智,抱怨而不失幽默,能够让人在现实的忙碌与痛苦中找到一份慰藉。蓝精灵告诉我们,在追求时尚与潮流的同时,切不可丢掉人性中最为美好的事物。

TVB体:让我给你安慰

“呐,做人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见到这些短句,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就是最近在网络上被网友疯狂造句的“TVB体”。因为几乎在每部TVB的电视剧中,都会发现这些台词的痕迹,而且似乎只要某个场景出现,就一定会配合一句固定的台词,网友也开始自娱自乐用这些台词模式进行造句,让“TVB体”爆红网络。“TVB体”的来源,据说是在天涯论坛有人发了这样一个帖子:“我找不到男朋友,大家可不可以用TVB语气安慰我一下。”马上有网友回复:“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感情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做人最要紧的就是开心。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瞬间火速激发港剧爱好者们的热情,从而总结出不少TVB经典台词……这种新的网络文体被赞语言平实,却“很疗伤”,成为新的“吐槽”方式。不少网友也套用这一句式来造句,“吐槽”各行各业遇到不开心时的感受。

生活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在网络上吐露心声不失为一种自我疗伤的方式;能够得到网友的安慰,便更是一种幸福了。这,也许便是我们喜欢“TVB体”的理由!这种搞笑式的文体背后,反映出世人对于人际关爱的一种渴望与需求。

校长撑腰体:撑起道德和良知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的这段话,出现在2011年9月21日的微博上。不久,这则网帖突然火爆网络,并衍生出了多个高校的版本,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北大副校长的这一言论在人们抨击彭宇案成为压垮人们道德底线的最后一根稻草的今天,突然炸开,灼烧着我们那点仅存的道德和良知。北大“校长撑腰体”适时出现,把休眠的道德与良知撞醒,像通往良知、通往道德的阶梯,给了我们要下的台阶。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秘书长杨勇说,爱心撑腰的想法不仅会赢得北大校友的强烈支持,也必然会赢得全社会的极大响应,我们期待着为爱心撑腰不仅仅只是想法,而应当尽快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且如此为爱心撑腰的做法,更应在全国得到广泛的推广。

nlc202309030952

“校长撑腰体”为什么会像大爆炸一样震撼着我们呢?事实上,并不是“校长撑腰体”有多么强大,而是大家的道德和良知已经被唤醒。它在网络上的迅速蹿红,真切地体现了在道德严重缺失的今天大家对于社会公德的强烈呼唤。

淘宝体:冰层上的温暖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9月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全5分哦!给好评哦!”2011年7月,南京理工本一录取正式开始,而这条颇为另类的录取短信也火热出炉,还用上了时下最流行的“淘宝体”模板,不少学生看完短信都“噗”地笑出了声来,学校和考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在各界尝试“淘宝体”的时候,警方的“淘宝体”也脱颖而出,彻底把犯罪分子打败了。在一幅漫画上,警察对一名罪犯连连发问,“亲,为什么要犯罪呢亲?”“您这罪给十年已经是最优惠了哦亲!”罪犯满头大汗,而警察满脸笑容:“刑满释放了哦亲,欢迎下次光临。”“出去后要给五星好评哦,亲。”最后刑满释放的罪犯忍无可忍地说:“再也不犯罪了!”和其他爆红后逐渐降温的文体相比,“淘宝体”体现出顽强的生命活力,一直默默而持久地存在。如今它能突破购物网站的交流区域,是因为人们突然发现了它那种“亲切又腻歪”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深度。

“淘宝体”走红了,这一源自购物网站卖家与买家相互之间交流的语体,正在渗入更多领域。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在人际关系脆弱和社会整体诚信度缺乏的情况下,人们尝试从虚假的“淘宝体”中去体验一份真实的温暖,这无疑是一种可贵的尝试。

见与不见体:悲情诗里的浪漫情怀

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2》捧红了一首诗歌《见与不见》,许多人一见如故。“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见与不见》这首诗,在各大社交网站被“围观”的程度高于电影本身。不乏有才网友巧用“见与不见体”过了一把诗瘾。网友们有感而发,各种仿写版本,更是备受追捧。“见与不见体”也由此成为开年第一网络流行语。乘着网友们喜爱的东风,“见或不见体”也如同凡客体一样火了,在网上不断被仿写,有“拆迁版”、“大学版”、“职场版”等等。年关应景的“职场版”最打动人心,看完超想哭的——“你病,或者不病倒,老板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休,或者不休假,工作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拼,或者不拼命,工资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辞,或者不辞职,地球还是会转,不歇不停……”

这是一场网络的盛宴,这是一次诗意的感怀。在这个时代,我们生活在热闹的网络世界里,却时时感受着生命的孤独。见与不见,虽是一种浪漫,却都有一种苦楚。我们不由感叹:一首诗,因为一场电影而变得更加深刻,变得更加华美。

新闻联播体:变与不变的尴尬

最近,山东滨州一篇小学生写作的“新闻联播体”作文格外引人。文章写道:“昨天上午,阳光明媚,鲜花斗艳。刘民同学家里欢声笑语,人头攒动。五年级一班班长赵官、副班长张僚在体育委员欧阳猛南、文娱委员慕容美媚陪同下,不远千米,深入患感冒发低烧的班级成员刘民家中,为他带去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此文引发无数网友集体围观。

新闻联播类节目是最直接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体现舆论导向的节目,它在新闻类栏目中处于龙头地位。各种调查显示:地方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以中央电视台为标准。新闻联播自1976年7月1日开播,最初为15分钟,自1982年至今每晚19:00准时播出,其内容积极向上,堪称成人童话。有网友将其内容概括为三部分:前十分钟,讲国家领导日理万机;中间十分钟,讲全国百姓的幸福生活;最后十分钟,讲外国人民的水深火热。甚至有人列出了二十类新闻稿件的写作格式。

一个栏目的魅力,绝不是来自于它地位的高低。当栏目固化为一种模式的时候,再精彩的内容,也会让观众失去热情。就在网友戏说“新闻联播体”的时候,央视行动了,从“新闻联播”到央视春晚,我们闻到了一缕清新的气息,但能否实现大的创新,观众还得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第二中学]

网络流行语 篇4

2、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钱兮你要还。

3、活着买不起房,死了买不起墓,还是买张动车票吧,包埋哦,亲!

4、看不见的东西固然可怕,但人心不是更可怕吗

5、回忆在岁月的痕迹里,沉淀出好看的样子。

6、姐不是客服人员,你没权要求姐答这答那。

7、很多事介于不说憋屈和说了矫情之间。

8、哭给自己听,笑给别人看,这就是所谓的人生。

9、将来就娶唐僧做老公,能玩就玩一玩,不能玩就把他吃掉。

10、爱的反义词不是不爱而是曾经爱过。

11、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

12、就算再想哭,也要微笑着说一句:你大爷的!

13、你问我有没有宗教信仰,我说:“自恋算不算 ”

14、和对自己有恶意的人绝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

15、好名声是女人最体面的嫁妆。

16、孩子,人傻不能复生。

17、等我说伤不起的时候,就是你家被火烧的日子。

18、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19、跌倒了,爬起来再哭。

20、懂得美食的人,不会吃全熟的牛排;懂得爱情的人,不会许诺天长地久。

21、都是水何必装醇,都是色狼又何必装羊!

22、都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可惜青春是只壁虎。

23、对牛弹琴不算什么能耐,对牛谈情才叫真本事。

24、反正我这命老和他们算的不一样,不知道是他们没算对,还是我活错了。

25、爱情让人痹,婚姻让人麻木。

26、爱情实话+爱情谎话=爱情神话。

27、当你做对的时候,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

28、当时间和耐心都已经变为奢侈,我们只能靠星座了解彼此。

29、干掉熊猫,我就是国宝。

30、跟你很熟吗 没事弹个视频,你当是你家电视啊,一按就出人。

31、没什么事就不要找我,有事了更不要找我。

32、你瞧你吧!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转过头吓退百万雄狮。

33、你太矮了!借你望远镜吧,再看清楚点,我不帅吗?

34、你问我爱你有多深,小三代表我的心。

35、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去打的。

36、脸先着地,无力回天。

37、连贝克汉姆都不知道,你丫还有什么资格敢跟我谈篮球!

38、老板有没有可乐?给我拿瓶雪碧。

39、孔子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子能帮你解决,孙子你也学着点!

40、看见你就好像看见市场上快下市的小青菜,5毛钱一大把。

41、红豆不长南国,长我脸上了,真-相思!

42、哗众可以取宠,也可以失宠。

43、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44、毁谁不是毁,灭谁不是灭。

45、婚姻的难处在于我们是和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却和她的缺点生活在一起。

46、混社会是个体力活儿,讲究四门功课:闪转腾挪。

47、将薪比薪想一下,算了,不想活了。

十大网络流行语 篇5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

1、文明互鉴

互鉴,即相互借鉴,文明互鉴,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借鉴

2、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

3、硬核

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近年来,其含义进一步引申,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刚硬”,如“硬核规定”“硬核妈妈”等

4、融梗

梗,来源于“哏” 本指艺术作品中的笑点,也指故事的情节、片段及创意等,融梗 即把别人精彩的创意融合进自己的作品中

5、××千万条,××第一条

影片《流浪地球》中 反复出现的行车安全提示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一下流传开来,随后,使用范围扩大,衍生出了新的造句。

6、柠檬精

柠檬精的字面意思是“柠檬成精”,近来,它的贬义色彩在不断淡化,有时也用在自己身上,即用于自嘲,表达对他人或外貌或才华,或物质条件或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羡慕。

7、996

“996”指一种工作制度,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

8、我太难/南了

“我太难了”出自一个“土味视频”,“我太难/南了”的流行,是普通网民希望释放生活压力的心理表现。

9、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出自年暑期热播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的嘉宾黄晓明之口,反映了人们对霸道、蛮横人格的嘲笑和反感。

10、霸凌主义

霸凌,音译自英语“bully”,指横行霸道、恃强凌弱,霸凌主义 指用“霸凌”的方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浅谈网络流行语 篇6

浅谈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方言,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根据形式结构和表义形式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单分类,对其时尚简洁、幽默诙谐、联想丰富的.特征进行社会学角度的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对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作 者:陈~ CHEN Xiao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3刊 名: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年,卷(期):200822(1)分类号:H109・4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分类 特征 影响

解读网络流行语 篇7

关键词:门,舆论,民众评价

一、“XX门”的产生及流行

(一) “XX门”的来源及本意

“XX门” (-gate) 来源于20世纪七十年代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被弹劾而下台的“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 (Watergate scandal, 或译水门丑闻) , 指美国共和党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水门 (Watergate) 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有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被捕。随后的调查表明, 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闯入水门只是其中之一。

由于导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被认为是美国政治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水门事件”之后, 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 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XX门” (-gate) 的名称。经由“水门事件”, 复合词“watergate”中的单词“gate”, 也从原意“大门、闸门”演变成全新的英语词根, 表示“丑闻、事件”。而近年美国政坛最轰动的事件是时任总统的克林顿与白宫女实习生莱温斯基的性丑闻, 克林顿甚至因此险些被弹劾, 所以参照“水门事件”, 人们把克林顿的性丑闻称之为“拉链门”事件。此后, 在世界范围内凡涉及性丑闻的事件, 均被人们称作“拉链门”。

“XX门”在西方主要针对政治丑闻, 是相对重大的政治事件, 这是国际上也是新闻界约定俗成的一个用法。“XX门”的本意主要有三大特征:

第一, 当事人多为高官甚至总统本人, 或者有机会与高层密切接触的人, 或者事件本身涉及政坛高层人物。

第二, 所涉及的事件大多是不体面或不光彩的。有媒体将这些“门”事件统称为“政治或政坛丑闻”, “门”的妙处就在于它是一扇遮丑之“门”。

第三, 此类事件震动性大、影响面广、杀伤力强。涉及此类事件的人要么丢官罢职, 要么名誉扫地。

(二) “XX门”的流行及泛意

汉语从“水门事件”发生的那一年起, 相继借入一些“gate”新词, 也就形成了由“水门事件”引领的“门”系列词。

2006年, 网络论坛上就已经出现了“XX门”泛滥的现象。《无极》电影在网上遭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 轰动一时。该事件被网友戏称为“馒头门”。4月12日深夜, “锋刃透骨寒”在猫扑论坛发帖, 自爆妻子沉迷网络游戏, 在魔兽世界与“铜须”玩出一夜情。该帖迅速在各大网络论坛引发对“铜须”的一片声讨, 所谓“铜须门”。6月27日, 黄健翔解说世界杯意澳对抗赛时出现失声、失态、失控, 许多媒体新闻标题直接就用了“解说门”一词。

2007年网络舆论热炒的事件为“37门”事件, 又称“公主门”事件。一对夫妻, 因男方移情别恋而导致婚姻破裂。双方协议离婚之后, 女方得到了还在按揭贷款的房子, 男方拿走了车子和存款。之后男方与第三者结婚。与男方结婚后的第三者一直不满财产分割, 认为房子当初是男方出了大部分钱买的, 所以不断用短信骚扰前妻, 并且在自己的博客上使用极其恶毒不堪的言语辱骂前妻。当前妻的朋友忍无可忍将此事公布到天涯论坛上, 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度愤慨和热议。

2008年年初, “艳照门”事件袭击了娱乐圈。香港艺人陈冠希与多个女艺人的艳照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 被网友称为“网络雪灾”。

这些国产的“XX门”, 大多与政治或政坛丑闻无涉, “门”一词渐渐被语法化和流行化。“XX门”在国内大都是从泛意或引申意上来使用的, 其特征主要有:

第一, “XX门”所指涉的事件被新闻媒体、网络无限扩大到可以指称任何小风波或小纠纷, 甚或只是件小事情, 逐渐失去了本意所具备的主要特点。

第二, 很多事件借用“XX门”的称谓, 无非是为了提高舆论的关注度而已。同时“XX门”的流行还具有泛娱乐化的特征。

第三, “XX门”的流行和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绝大多数的“XX门”事件都是通过网络传播与流行的。“XX门”事件大多是大部分网民知道、关注或参与讨论的热点话题。这些事件的背后蕴藏着各种评价性话语。

(三) “门事件”的门类划分

各种“门事件”疯狂涌现, 一时间, 社会上形成了无事不门、无所不门的地步, 事情无论领域、无论大小, 统统冠之以“XX门”的称号。小到普通人的芝麻绿豆事, 大到明星门的勾心斗角或者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的丑闻, 只要事件本身具有炒作性或者是新闻价值, 都统统被网友们或者新闻媒体称之为“XX门”事件。在社会上流行的“门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网络游戏中的“门事件”

拉开国内“门事件”序幕的“铜须门”事件, 在一定程度上是某些人借魔兽世界在国内的影响力进行炒作, 通过新闻炒作以达到自己出名的目的。这是网络游戏中“门事件”的形式之一。

另一种网络游戏中“门事件”的表现形式, 是通过游戏中的“门事件”来宣传炒作自己公司的网络游戏, 以达到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 扩大自己游戏知名度的目的。比如“诛仙门”事件, 该事件是指网络游戏“诛仙”设计出一个名为“诛仙门事件”的任务, 玩家只要完成该任务, 就会得到游戏中送出的当前最流行的“XX门事件”主角的称号。另外还有盛大“传奇”的堵门事件, 《魔兽世界》中的“桃色脱衣门”事件、“封号门”事件, 《热舞派对》中的“骚扰门”事件, 《大话西游外传》中的“神兽骗子门”事件等一系列的游戏门事件。此类事件大多是网游运营商为了利用“门事件”的影响力, 通过宣传和炒作进而扩大游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运用的一种手段。

2. 娱乐圈内的“门事件”

娱乐圈内“门事件”可称之为隐私类的“门事件”, 因为该类“门事件”所涉及的事件主角大多是公众人物, 而事件本身的性质大多是有关公众人物的隐私。娱乐圈最为出名的“门事件”是“艳照门”事件, 该事件引领了国内“XX门”事件的潮流。

“艳照门”事件是娱乐圈内众所周知的丑闻事件, 此外还有“奶粉门”事件、“涉黑门”事件、“结婚门”事件、“激吻门”事件等一系列的丑闻性门事件。

但并不是所有的娱乐圈内的“XX门”事件都是丑闻性事件, 也不乏一些为了借助门事件进行炒作, 而专门制作出来的所谓的“XX门”事件, 例如“车震门”事件, 还有风靡了整个网络的“兽兽门”事件。该类的“XX门”事件只是炒作类的事件, 只是一种宣传的手段, 一种宣传的手法而已。

3. 社会丑闻性“门事件”

在以“艳照门”引领的众多“门事件”中, 并不是所有的“门事件”都是些炒作类或者是娱乐类的事件, 其中不乏真正的丑闻性的“门事件”, 该类事件被冠之以“XX门”可算得上是真正的实至名归。该类丑闻性事件主要有:“抄袭门”事件、“吹箫门”事件、“日记门”事件、“活埋门”事件、“法官艳照门”事件、“茶杯门”事件、“疫苗门”事件、“秒杀门”事件、“旋风门”事件、“造假门”事件、山木“强奸门”事件等一系列的社会丑闻性“门事件”。该类“门事件”, 大多与重大的公共性的事件有关。

4.“学生门”事件

“学生门”事件与“艳照门”事件比较类似, 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事件的主角不同, 该类事件可以看作是发生在学生中间的“艳照门”事件。类似的事件在学生中间不断发生, 且其事件主角大多为“90后”的新一代。“学生门”事件主要有:“脱裤门”事件、“摸奶门”事件、“喂奶门”事件、“图书馆飞机门”事件、“湖南某学校秋千门”事件、“上海地铁洗手门”事件、“扒衣门”事件、“黄瓜门”事件、“电梯门”事件、“跳蛋门”事件、“野战门”事件、“劈腿门”事件等“门事件”。

二、民众评价活动与舆论

(一) 舆论的民众评价性界定

民众评价活动是众多个体针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评价, 并通过传播中双向或多边互动显现出社会群体主体作用的社会评价活动。[1]民众评价活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众多的个体评价活动;共同关心的评价对象;众多个体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

舆论是民众评价活动的一般形式。舆论的本质就是评价意见, 是一种混合性评价意见, 是许多个人评价中的较为一致性的观点。单个人的意见的或少数人的评价意见是构不成社会舆论的。只有多数人公开发表出来的意见, 并且通过沟通、交流、补充与完善, 逐渐形成较为一致的并且能代表群体共性的意见, 那才是舆论。

舆论表达出了不同的见解和需求, 也表达出了一致的倾向与愿望, 反映着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需求和愿望。所以说, 舆论是一种社会性评价活动。

那么, 网络舆论自然就是在网络当中传播的民众对某一焦点事件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 是通过网络途径所表达出来的舆论。

(二) “XX门”事件的舆论特质

“XX门”事件都可以称谓舆论事件, 具备舆论的特质。“XX门”事件的讨论或争论所表达的不是单个人的意见, 而是多人的议论纷纷, 是网络民众的混合声音, 并且这些声音通过媒体主要是网络媒体公开表达了出来。这些意见表达了网络民众的愿望与心声, 反映了他们的需要和利益。

“XX门”事件之所以流行与传播, 不仅仅在于事件本身具有时代性、吸引性和争议性, 而且在于许多人对这些事件投注了过多的目光并参与了热议, 并且讨论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或者支持, 或者反对;或者赞扬, 或者批评。例如在“公主门”事件当中, 众口铄金批评“第三者”的热议舆论。“公主门”事件的天涯社区讨论热帖是《关于小三的帖子已经不能回复了》的帖子, 该帖访问量达4063458人次, 回复249527人次。通过“公主门”事件的热议, 很多网友认为, 出轨方付出的代价太小, 是导致婚外情兴盛的罪魁祸首。网友们强烈希望修改现行的婚姻法, 来保护脆弱的婚姻。

“XX门”的存在和热炒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在某次重大事件 (特别是“水门事件”) 的传播后, 媒体发现将一个复杂的事件描述、简化为几个字, 更易于述说, 更具有代表性和传播性。而大众在讨论这个事件时, “XX门”的叫法也让他们更快速地识别事件, 并能快速的形成传播。对一个网络事件来说, 进行简单的命名、而且是适合网络语言的命名, 也会使其更容易被讨论和传播, 并帮助其形成具有更大影响力的事件。

三、“XX门”流行的舆论主体视角

主体不单单是一个称谓问题, 它反映出了主体与客体间的一种特定关系。这个特定关系就是“为我关系”。

舆论是民众对社会现象的共同评价性意见或言论。舆论主体 (民众) 是舆论构成的重要要素。网络的出现, 给民众提供了一个发表言论的平台, 新的技术促生了新型的舆论主体, 那就是网民 (网络民众) 。

(一) “XX门”事件与草根话语

各种“XX门”的提法大多来自于民间、民众, 体现的是一种草根的话语或舆论。“XX门”讨论的发源地大多来自网络社区或论坛, 部分网民对“XX门”事件热议之后, 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传统媒体或官方媒体接着进行刊登和跟进报道, 引起更广范围的关注, 吸引了更多的民众到网络论坛中表达自己的言论和话语。

“草根”的原意是指“乡村的”。渐渐被引申为“平民的、群众的、民间的”等含义。经常搭配的词语是草根阶级和草根文化。顽强性和广泛性是草根的两个主要特点。

“铜须门”、“公主门”、“艳照门”等门类事件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和传播的, 传播的主体和讨论的主体都是网民, 而网民就是草民或者草根阶级。现在网络覆盖范围相当广, 网民的也来自不同的阶层, 来自不同的职业, 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的话语所代表的意见就是草根的、民间的和民众的。

(二) “XX门”事件与小叙事

随着“XX门”事件的延伸和推广使用、事件牵扯的相关人员也渐趋“平民化”, 可以预见的到,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将会有更多的形形色色的门类事件发生。

“XX门”所关涉的事件越来越与政治无涉, 越来越远离宏观叙事或大叙事, 而走向世俗化。民众身边发生的大情小事, 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琐碎之事, 都可以拿到网上进行讨论。相对于早期“水门”事件的大叙事而言, 现在的“XX门”完全是是小叙事或微叙事。

后现代主义大师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一书中谈到:“全社会的电脑化趋势意味着将语言简化到效率这个层面, 于是, 社会被视为诸多信息流的一个统一体系, 其目标就是要保证意义对噪音的最大比率。就这样, 一种多元话语出现了。这是一种对抗于元叙述的‘小’叙述状态。与此相对, 精英话语逐渐失势了。”[2]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之后, 原来的大叙述状态也随之瓦解, 人类面对的是一种具有充分个性特色的小叙述环境。

网络已经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话语权交给了民众。借助网络, 无论现实中多么势单力薄的人, 也都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无拘无束地表达, 是网络给予民众的特权。

四、“XX门”流行的舆论客体视角

舆论客体是指民众所议论的对象。社会的变动或变迁通常是触发舆论的契机。民众对社会变动有所知觉, 进而表达出他们的情绪、态度和观点, 并且形成一定的规模, 就形成了舆论。

“XX门”所涉及的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与反常性, 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状况或社会问题, 比如“铜须门”、“公主门”事件反映的是当今社会的第三者插足现象, “艳照门”事件反映的是网络时代的隐私与道德状况等等。

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变化, 这是一种历史潮流。随着社会向前发展, 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必将出现。受到“XX门”所关注的事件或问题, 通常具有突发性、反常性或冲突性的特点。“XX门”所关注的对象, 正是由于它的突发性、冲突性或反常性才引起了公众的目光关注, 成为了舆论的客体。

人们对“XX门”事件进行议论的时候, 由于背景不同, 利益不同, 立场的不同, 不可避免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形成众说纷纭、议论纷纷的局面。也恰恰是因为大家的意见不统一, 所以, 这一事件才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特定的“XX门”事件, 随着网民关注度的升温而热议, 也随着网民关注度的降低而走向消亡。但这只是这一特定事件的舆论的消亡或沉寂。在这个过程中, 众多其他的“XX门”事件仍在为求得“生存”而竞争。丰富的现实生活赋予网络舆论生生不息的争霸和演变活力。网络舆论像一面镜子, 反映、折射出我们现实生活中需要引起人们关注的诸多重要议题。

五、“XX门”流行的舆论言论视角

“XX门”的流行还与一定话语环境有关。在传统媒体控制的话语环境中, 在“舆论一律”的话语氛围中, “XX门”事件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也只有在适度宽松的话语环境中, 在网络话语环境中, “XX门”类事件才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了起来。

(一) 舆论与公开

“XX门”事件是一种公开表达出来的话语, 是一种民众议论纷纷的话语, 这样的公开表达在话语的独霸时代是难以想象的。

公开表达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层面是个人的公开表达, 也就是个人把意见传达给别人, 别人与之进行交流或者进行再次传播。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的公开, 也就是社会允许个人合法地、公开地表达和交流评价意见。只有具备两个公开, 舆论才有形成的可能。当舆论的矛头指向权威机构或执政政府的时候, 权威机构就会采取高压或专政手段, 禁止人们公开发表言论。但是, 如果这些社会事件与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话, 要想阻止民众不公开发表言论, 那时很难做到的。民众自然会避开正式渠道, 转而利用民间的渠道去表达自己的诉求。

“XX门”事件作为一种舆论事件, 其产生与传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个人的条件, 就是舆论的主体必须是成熟的个体, 这样表达出来的意见才能中肯;第二条件是社会的条件, 就是社会允许其合法存在, 不扼杀其生存的环境;第三个条件是言论的条件, 就是个体在合法允许的社会条件下公开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二) 舆论与安全阀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相对宽容、相对宽松的时代, 民众的声音, 甚至异己的声音得到了理解和宽容。特别是网络社会给民众或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的空间, 提供了一个安全阀的机制。通过这些“XX门”事件的热议, 使民众的情绪和压力得到了适当的释放和缓解。可以说, 网络舆论是一种狂欢式的生活。

在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里, 统治阶级拥有绝对的的权力, 民众过着谨小慎微的生活, 对权威和权力绝对服从。而在狂欢生活的世界里, 民众掌握权力, 打破了各种的区分和界限, 人们平等地交往和对话。狂欢本质上是一种反抗霸权、建立理想世界的宣泄。狂欢生活是一种宣泄性、颠覆性和大众性的生活, 是一种反体制、反权力、反规范的生活。

网络生活成为了人们摆脱各种束缚与乏味的日常生活的方式。现实生活有一个中心, 人们按体制要求的角色行事, 按照惯例进行言论与行动。在网络空间则颠倒了这种惯常的生活。在网络空间里, 人们实现了双向的、甚至多向的交流, 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天马行空, 任意驰骋。网民根据自己的喜好, 自由地选择冲浪的时间与所要加入的言论空间, 发表任何自己想要表达的言论, 寻找志同道合或肆意攻击的对象;在网络空间里, 没有谁可以独霸天下, 人人是主人。

网络狂欢使民众达到了舒缓压力、宣泄情绪的目的, 张扬了人的自由个性, 这对现实社会中难以找到释放平台的人们来说, 是一种宝贵的必要的自由, 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安全阀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新汉.民众评价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63-65.

从获奖流行语解读日本世相 篇8

一、日语新语流行语的获奖词

2014年度获得流行语大赏的前十位见表1:

2015年度获得流行语大赏的前十位见表2:

二、日语新语流行词的来源分类及背景解读

日本流行语大赏的获奖词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反映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引起全社会的热议,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根据其来源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一)政治经济类词汇

“集団的自衛権”,集体自卫权这一用语早已收入三十多年前的《现代用语基础知识》一书中,一直处于现代宪法下“违宪”的一例。因此在2014年,安倍政权突然提出解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但因可能被实施而成为了众人关注的一大焦点。

“アベ政治を許さない”,这是女性作家提出的反对安倍政权和安保法案的口号,日本国民在随后的反安保法案的游行中开始大量使用该口号。

“一億総活躍社会”,该词汇为安倍晋三在今年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了解决日本少子高龄化这一问题,目标即把日本建设成一个每个国民都能在家庭和职场活跃的“一亿总活跃社会”。

“SEALDs”,是一个以“为了自由民主主义,学生紧急行动”为宗旨建立的学生组织,该组织可以说是政治界杀出的一匹黑马,因多次号召反安保法案而受到日本社会关注,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本民众对年轻人漠视政治的既有印象。

这四个词汇都和安倍政权相关,说明了日本国民对政治的关注度和对本国政治的担忧。

(二)社会现象及热点话题

“危険ドラッグ”,这一称呼是通过一般公开征集并选定的,原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发言称希望通过全面渗透,使大家能够认识到毒品的重大危险性。

“マタハラ”,日语中有个词是“セクハラ”,是指职业女性在职场遭受上司或同事的性骚扰等,而“マタハラ”指的是女性进入妊娠、生育期后,在公司遭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包括语言欺凌、被迫辞职、取消产假等社会现象。

“爆買い”,该词同时被评选为“年度大奖”。2015年,访日外国游客在日本免税店等商业设施大量购物成为一大社会热点。

“エンブレム”,此前公开的由佐野研二郎设计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会徽因存在抄袭问题而被撤销,引起国民的强烈不满。2015年组委会又再次公开募集设计方案,奥运会“会徽”因此而备受关注。

“ドローン”,即小型无人机,用小型无人机送快递、一架绘有核辐射标志的小型无人机入侵日本首相官邸等多则与之相关的消息使得“ドローン”成为日本社会热点话题。

(三)体育运动类词汇

“カープ女子”,指的是日本职棒广岛东洋鲤鱼队女球迷,出自漫画《球界爱人》,描述的是原本对棒球没什么兴趣的女高中生,却变成了鲤鱼队的狂热球迷。为了吸引女球迷,广岛鲤鱼队提供了很多专门面向女性的服务,反映了作为专业棒球界唯一一个独立核算经营的球队在经营方面的努力。

“レジェンド”,日本体育界的传奇选手。代表就是在索契冬奥会上获得亚军的日本跳台滑雪运动员老将、41岁的葛西纪明。日本体育界还有很多其他传奇,如高尔夫选手青木功、棒球界左腕投手山本昌宏等。

“トリプルスリー”,该词同时被评选为2015“年度大奖”。来自最受日本人欢迎的体育运动——棒球,该词意指棒球运动员在同一赛季内取得本垒打30次、击球率破三成、盗垒30次的好成绩。

“五郎丸(ポーズ)”,橄榄球是在日本并不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但是在2015年日本队刮起了一阵樱花旋风,倾倒了全世界橄榄球迷的橄榄球,在橄榄球世界杯上取得历史性突破,连赢3场比赛,因此受到关注。日本队前锋五郎丸步颇具爆发性的表现受到追捧,其在比赛中的一个颇具个性的姿势成为热门话题。

“まいにち、修造!”,该词起源于前日本著名棒球选手松冈修造推出的日历本主题词,这些激励人心的短句受到广泛欢迎,如2013年的流行词“今でしょう”等。

这几个流行词反映了日本国民对体育运动和运动员的热爱,这种通过努力获得荣誉或者奥运奖牌等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其实大众传媒更为推崇的集体荣誉、体育运动是最能反映出集体主义和奋斗精神的,更符合日本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四)搞笑艺人台词及热播影视

“だめよ~だめだめ”,获奖者是日本搞笑组合“日本电气联合”,展现了独特的世界观。将日本不合理的现实改编成超现实的“大爆笑”小品的“细贝先生和朱美小姐”,便是2014年最高人气的组合。

“ありのままで”,来自迪士尼电影《安娜与雪之女王》的主题曲,打破了传统童话故事的这部电影,受到了日本女性的欢迎。做真实的自己,展现了日本女性的自我觉醒和应援。

“ごきげんよう”,是一种带有古典风格的打招呼方式,在日本一般用来体现出身名门的大小姐的尊贵。随着电视剧《花子与安妮》的热播而流行。

“壁ドン”,出自电影《L?DK》。在日本顺从男性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现实生活中不太常见,略微“強引”的男性将自己压在墙壁上告白的场景是很多女性的幻想场景之一。

“妖怪ウォッチ”,是LEVEL5推跨媒体计划(动画、漫画、游戏)的第3弹。妖怪手表主题很有趣,以潜伏在日常中的妖怪们为主题,连续两年蝉联日本儿童最喜爱的动画角色冠军。

“安心して下さい、穿いてますよ。”,获奖者是艺名为“还算开朗的安村”的日本搞笑艺人,该流行语的来源是他假装全裸的搞笑桥段。在2015年日本社会发生食品卫生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的社会背景下,评审委员会认为该艺人的搞笑桥段博得民众会心一笑。

三、结语

众所周知,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从语言考察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关注热点等。对紧跟社会时代步伐的新语和流行语的考察,是很有时代意义和必要性的。本文通过对日本2014年、2015年的流行语大赏获奖词的分析,从政治、经济、体育及社会、影视等方面进行分类,探索了流行语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通过流行语考察了当代日本社会的风貌及日本民众的心理状态。

上一篇:包装机械习题解答下一篇:降低成本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