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综合治理报告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流域综合治理报告(共8篇)

小流域综合治理报告 篇1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及位置

项目名称为:XXX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XX村、XX村、XX村、XX村。

2、项目建设依据和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根据县人民政府下放的《关于XXX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县府专议[XX]XX号)文件精神及要求,由县水务局委托鸭溪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XXX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Xhm2,其中经果林种植XXhm2 ,绿化美化树XXhm2 ,封育治理XXhm2 ,保土耕作XXhm2。配套建设蓄水池X口,沉沙池X口,截水沟Xm,机耕道Xm,生产便道Xm,工程项目碑X块,标示牌X个,文化墙X组。

项目总投资XXXX万元,其中工程措施XXX万元、林草措施XXX万元、封育治理XX万元、独立费用XX万元。

3、项目建设有关单位

项目法人:XX 建设单位:XXX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XXX

施工单位:XXX

监理单位:XX 领导小组: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

4、项目建设过程

该项目采取委托实施的方式,于XXX年X月X日开始实施,选定施工单位,XXX年X月X日开工建设,XXX年X月X日竣工。

5、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5.1林草部分:

建设完成刺梨XXhm2,李子XX.54hm2,梨X.89hm2,核桃XX.14hm2,桃1XX.05hm2,无花果X.31hm2,杨梅X.04hm2,枇杷8.XXhm2,桂花0.XXhm2,樱花X.47hm2。5.2封育治理部分:

进行3年抚育管理XXXX.58hm2。5.3保土耕作部分:

完成建设保土耕作XXX.6hm2。

二、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项目经县财政局对概算进行评审,确定的控制价为XX万元。截至XXX年X月15日,到位资金XXXX万元,其中林草措施XXX万元。到位建设资金占所有建设资金的XX.XX%,项目在预期内完成所有建设内容。

三、建设程序和“三制”执行情况

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要求履行了报批手续。在建设过程中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合同制、监理制,在相关单位监督下进行,项目的工程建设按合同进行质量和工期管理,监理单位对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了控制。

四、工程质量及专项验收

该项目于XXX年X月3日由XX镇长组织林业站、水利站、财政、消费等有关专家对林草措施相关单元进行了初步验收,确认合格,各项工程已按照批复内容完成,提供的项目资料文档齐全,满足竣工验收的要求,通过了初步验收。

五、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1、经果林部分树木未刷漆防病虫害;处理意见:立即开始对经果林未刷漆部分树木喷药刷漆。

2、封禁治理当地部分村民砍伐树木;处理意见:村委会组织村民进行交易并定制规范措施。

附件:

1、其他相关资料。

小流域综合治理报告 篇2

1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善当地小气候, 加快推进当地生态环境系统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保障生态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小流域范围内各项产业发展迅猛, 一些中小企业相继建成投产, 生产污水排放, 将会导致小流域不同程度的污染, 如不加强治理, 将给脆弱的生态系统增加负担。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也是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1.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流域虽小, 但点多、面广、线长, 流经面积覆盖面大, 好多小河流绕村或穿村而过, 如治理不好, 将会出现污水横流现象;如果治理得当, 将会为村容村貌的改观, 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花果飘香, 是现代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因此, 将小流域治理好, 必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小流域内的水质资源改善后也可用来灌溉农田, 旱能浇、涝能排。

1.3 对改善当地小气候具有重要的意义

纵横交错的小沟小河, 流水通畅, 两侧林木茂盛, 形成了独具中原特色的农田风光, 是优良的生态涵养区, 能起到防风固沙、减少旱涝灾害、涵养水源、减少污染、释放氧气、调节农田小气候等作用。

1.4 河道治理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商丘市平原农区所处的小流域多为暴雨易发区, 夏季极易爆发洪水。因近几年连续干旱, 小河道内几乎没有水, 造成村民防洪意识减弱, 导致了主河道多处堆积物侵占, 有的甚至在主沟道内建起了养鱼池, 加上河道年久失修, 部分河段已经变成河滩地。由于土质沙化等原因, 好多排水沟道塌陷基本上没有沟状, 完全不具备防洪功能, 如有大的雨水来势急流量大, 整体灌排对土地冲蚀极大, 对房屋及人员的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状

世界上开展小流域治理较早的国家有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奥地利、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我国1949年以后, 才大规模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截至2000年, 全国已完成5000余条小流域治理。从这些年来小流域治理的成效看, 只要坚持实行全面规划、发挥林草措施、农业耕作措施以及工程措施综合防护作用的, 均达到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发展生产的目的, 土地综合生产率 (包括农、林、牧等用地) 提高, 流域内人均粮食产量达500kg左右, 农业经济结构显著改善, 生态环境得以好转。但在治理过程中, 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小流域好多是年久失修, 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 在今后的治理工程中要做好规划, 统筹推进。

3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

3.1 本着生态至上的治理原则

要对小流域治理工程进行科学规划, 并根据小流域内水土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 本着生态发展优先的理念, 科学合理地安排农、林、牧用地的空间和规模, 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之路。

3.2 本着为农业发展服务的原则

治理的目的和原则是有利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小流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在治理过程中, 应本着为当地农业的生产发展进行服务, 最大限度地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保障性服务, 以达到旱能浇、涝能排、不成灾的目的。

3.3 本着治理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全面进行治理的同时, 要考虑到布置治理的措施, 以达到治理措施与生态修复工程同步推进, 清淤工程与护岸或护坡工程同步进行, 植树造林与栽花种草和农业耕作措施相配合, 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

3.4 本着治理的顺序性原则

在开展治理的过程中, 要讲究实施的顺序性, 并根据有关操作技术规范的要求, 通常是先坡面后沟道、先支、毛沟后干沟, 先上中游后下游的治理顺序来展开。

3.5 本着治理与实效的原则

检验小流域治理成效的标准是, 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当地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在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中要讲求实效, 并从提高粮食产量与经济收入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角度来综合考虑。

摘要:小流域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 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与规模, 与农业生产, 居民生活关系密切。利用好、发挥好小流域的积极作用, 特别是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中, 具有更加突出的位置与作用。本文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现状和治理原则进行论述。

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分析 篇3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水土流失

由于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初期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导致我国的植被覆盖面积的不断萎缩,使得水土流失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威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分析的背景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小流域为工作中心,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通过实施相应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农业措施来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综合治理,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相融合,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护与水土改良相和谐、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和谐、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和谐的一种环境治理措施。

在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上的差异,给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只有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当地环境的水土保持策略,才能够充分发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果,全面的推动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而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案进行环境效益分析,不仅可以成为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成果的依据,还能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环境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从而全面的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内容及方法

2.1 小流域综合治理简介

所谓小流域,就是指范围相对较小,但是结构完整、独立的自然水域,其面积通常在10—30km2之间,在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时,可以将小流域看作是生态与经济的复合系统,从而对其进行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合理利用小流域的水土资源,从中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而大规模推广则是在上世纪末期。纵观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在实施综合治理工作的早期,由于对小流域概念的认识不清,导致治理过程中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的协调发生问题,因而难以获得理想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者并未就此停止对小流域的治理与保护,而是在多年的工作中克服重重考验,从失败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理论,同时结合我国小流域地区独有的环境特点,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

2.2.1 生物措施

所谓生物措施就是通过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利用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定作用,提高小流域环境中土壤对流水侵蚀和风力作用的抵抗能力,达到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當前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对森林覆盖率下降的地区,采取播种、补植灌木与乔木的方式,恢复森林原本的密度和覆盖率,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植被的多样性,并尽可能采用乡土物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现象的发生。而在土壤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需要选用沙耐旱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被,按照先种植草本植物、后培育木本植物的顺序,循序渐进的进行治理工作,逐步增加当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结构对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最终达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目的。

2.2.2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通过建立人工构筑物的方式来减少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并对当地的水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起到提高生物措施与农业措施治理效果的作用。常见的工程措施具体包括山坡防护工程、山体治理工程、山洪疏导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以及小型蓄水工程等。由于生物措施与农业措施往往需要依靠植物的生长来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想要收到明显的成效势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工程措施则具有一步到位、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够在短期内有效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状况。将工程措施引入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与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搭配使用,可以有效的弥补其他措施的不足,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2.3 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是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具有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逐步改良土壤性质等多种作用,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通过农业措施对坡面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位置进行改造,可以明显的降低坡面的地表径流量和冲刷量,防止土壤随水分一起发生转移,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

3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环境效益分析

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的评价指标,应当具有系统、可行、简明的特点,能够较好的反映治理过程对当地环境的改善程度,同时测量方便,数据可靠,且各项指标的含义明确,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可以为环境效益的分析提供准确详实的参考。

常见的环境效益评价指标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评价指标三种,针对不同的环境,选择具有代表性评价指标,能够有效的反映出生态治理的环境效益。

大气环境的评价指标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力、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悬浮颗粒物的浓度等,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不断开展,周边植被覆盖率的日渐提高,空气的温度和风力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空气的湿度则会相应增加,同时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也会大幅降低,代表效力于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水环境的评价指标较多,常见的物理指标主要包括水温、气味、色度、浊度、透明度等,化学指标则是指水体的pH值、COD、BOD、DO以及水体中氮、磷、钾等矿质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等。此外,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水量和含沙量也是评价治理效果的要素之一,当水量较大时,水体的含沙量较小,便可说明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常见的土壤环境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土壤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更注重水土保持,因而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并不在评价范围之内。相反,土壤的侵蚀模数、水分、有机质、矿质元素、微生物、土壤动物、团粒结构以及土壤的容重则是环境效益分析的重点。

而除了以上评价指标,生态指标也是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的关键,如果治理措施得当,当地的生态多样性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并形成较为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提高生态环境的抵抗力稳定性,对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4 总结:

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当前我国小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全面的提高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果,对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岩,王立群.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其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孔令堂,张鸿雁,黄毅.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及效益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6)

[3]党志良,林启才,史淑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与评价——以丹凤县陈家沟小流域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4]董仁才,刘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跟踪评价分析——以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区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1,(5)

小流域综合治理报告 篇4

尊敬的杨厅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小流域综合治理我归结为:四个动、三个感触、四个讲究、两个亮点、还需1个探索。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形成我归结为四个动:即积极出动、努力拉动、认真促动、全面互动,因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涉及面广,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又属

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所以我们认为我们行业要积极出动做好项目前期策划,拿出切实可行方案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努力拉动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方力量,使他们能站在我们行业前例挥臂招手,发动全社会各级各部门力量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我们这次**小流域综合治理被列为南平市人大常委会07年1号议案并得到省政府张昌平常务副省长、省水利厅杨志英厅长、南平市政府、南平市水利局等各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市委书记、市长也高度重视,2008年9月13日,**市委、市政府共同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水利、财政、土地、烟草、农业、气象、水文、建设、环保、移民局等部门参加。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一期实施山口段综合治理,所需资金650万元。其中:水利部门负责清水工程和崩岗治理项目300万元,烟草部门负责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0万元,国土部门负责土地整理项目100万元,财政部门负责标准化农田改造项目100万元,南平市小流域治理专项补助40万元,移民部门负责10万元。二期需投入1370万元,也按一期办法,将任务分配到各部门由其各负其责。

二、如何促动各部门将项目按既定方针落实,我有3个感触,即:工作态度要谦虚低调,行业技术要高人一筹,工作作风要率先垂范。因为在流域治理中有许多部门位置显耀,同时这项目工作许多部门原本未纳入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我们的工作难度。

三、这次**小流域的治理我们做到4个讲究,即讲究实效、讲究生态、讲究节约、讲究持续。讲究实效就是在护岸建设上以保护为主,防冲不防淹;讲究生态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根本,在讲究实效前提下,以仿生态为主,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流域治理问题不断,资金有限,我们始终坚持节约,也是创收理念,力争以最少资金解决更多问题,将有限资金使用在关键处,重点部位;同时我们还关注流域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流域治理也一样,流域治理后的管护,自我修复,让我们拓宽思路,生态格网的应用,流域监测点的设置,造地有偿使用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上相关问题。我们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是“堵、疏、防、开发利用、建管结合”的技术措施进行科学治理,堵--堵水土流失、疏--疏浚河道、防—防治并举、开发利用—造地开发,恢复耕地、建管结合—建设与维护管理一同考虑.四、**小流域治理我感觉有二大亮点:第一就是部门整合,综合治理,第二就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部门整合综合治理前面已讲过,在这里我就说说,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经过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比较,我们尝试引进由南京水科院研究,江阴金利达岸坡防护公司生产的生态格网,这种格网采用的是具有抗腐蚀、耐磨损、高强度的低碳镀锌钢丝制成的生态格网,网内充填卵块石形成生态防护体,在生态环保、整体性、柔软性、消浪性、透水性、自我修复能力等方面比其他工程防护形式有较大优势,与传统的砼型式和浆砌石型式相比,节约工程造价二到三成,同时工艺简单,施工便捷,工期明显缩短。经2008年洪水考验,工程安全可靠,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实践证明,生态格网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对于缓解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具的重大意义和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口段)项目总投资352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投入项目资金1300万元,通过水保工程、预警工程、护岸建设、河道清淤、农田综合开发等综合治理,实现行洪畅通,有效保护村镇居民民房安全,可新增耕地1173亩,鱼塘300亩,实现路相连、渠相通及生态防护效果。

五、如何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做的更实、更好,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下一阶段,我市将坚定信心,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对前一阶段**小流域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通过具体实际的操作,脚踏实地探索出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努力将流域水系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方太河小流域调查报告 篇5

——方太河小流域调查报告

我县选择了以果业开发为特色的方太河小流域进行了调查回访。方太河小流域为我县第一批重点治理的小流域,于1982年底规划,83年开始实施,至90年底基本完成了规划预定的治理任务。从91年起继续防治,巩固与扩大了成果,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

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通过了国家验收,并于2001年评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现将调查回访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方太河小流域位于兴国县北部,跨方太、城岗、枫边三个乡,行政区域包括枫边乡的海丰村,城岗乡的增溪,正气村以及方太乡的里山、百丈、分水、黄丰、丰根、方太、井口、井下、富坑等12个村,总土地面积87.25km2。

流域内的岩层主要为花岗岩,并有少许变质岩,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最高峰方山岭,海拔906m,一般海拔高程为200—600m,山地土壤主要为红壤。由于长期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地质风化的作用,土壤侵蚀较严重,大部分的山地表土流失,母质裸露,形成沟谷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

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根据气象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18.9℃,历年无霜期284天,年降雨量1538.7mm,年内降水分布不均,4—6月为雨季,其间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3.1%,且强度大,频率高。

流域内植被主要由零星稀疏矮小的马尾松和散生的灌草,植被覆盖度为50.9%。

1.2社会经济情况

治理前的82年流域内有12个村,109个村民小组,2216户,11676人,人口密度134人/ km2,劳动力4587个,有耕地面积986.73 hm2,山地 1

面积6719.4 hm2,人均耕地0.08 hm2,人均山地0.58 hm2。82年底牛存栏数1392头,猪出栏数2755头。农业结构单一,以粮食生产为主,82年粮食总产量346.77万kg,人均产粮297kg。经济收入很少,生活贫困,人均收入只有138.14元。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82年农业总产值134.34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就占75.2%,其它各业所占甚少,没有发挥山地资源优势。

1.3水土流失情况

1.3.1 水土流失

治理前,方太河小流域内6719.4 hm2山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流失,其中强度流失2443.93 hm2,占流失面积的36.4%,中度流失1216.2 hm2,占18.1%,轻度流失3059.27 hm2,占45.5%,年土壤侵蚀量达33.28万吨。

1.3.2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其一,大量泥沙淤积河道、水库,水冲沙压农田,河道经常受阻,水利设施遭到破坏,农田常被冲埋;其二,“四料”俱缺,加重了群众负担;其三,水涝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综合治理情况

2.1 规划

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在规划时,实行山、水、田、林、路和农村能源统一规划,同步治理。

规划项目主要有:

1、水土流失治理规划:重点治理强度和中度流失山地,治理方法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重建植被,中度流失采用补植阔叶树种,轻度流失区则采取封山育林育草措施。

2、小型水利规划:计划修建塘坝17座,增加水面70亩,用于抗旱、减少水砂灾害以及发展水产养殖业。

3、农业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稳步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经济作物的比例。

4、道路规划:规划修建村级公路7km2,改善山区交通条件。

5、农村能源规划:在流域内积极推广沼气,省柴灶和以煤代柴,并利用四旁种植速生灌草。

2.2规划的实施

自1983年实施规划以来,已完成规划项目。

1、治理水土流失: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从1983年至1992年,完成治理面积5399.1 hm2。第二期从1993年至1999年,完成治理面积992.3 hm2,累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639.4 hm2,其中:营造水保林3656.73 hm2,封禁治理2493.3 hm2,种草204.4 hm2,经济林37 hm2。第三期从2000年起,根据赣州市大力发展脐橙产业的决定,选择了以方太乡富坑、井口、万里、瑶前三个片区集中进行规模开发,种植脐橙328 hm2。这次调查确定方太流域共保存治理面积6488.3 hm2,其中经果林365hm2,封禁治理2493.3 hm2,种草180 hm2,水保林3450 hm2。

2、水利建设:完成11座水陂的改建工作,5座水陂的维修工程,并新建水陂15座,新修山塘23口,加固了水圳12.81km,加固河堤7.3km,增加农田灌溉面积48.6 hm2。

3、有的乡村公路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并基本做到村村通水泥公路。

4、改造了低产田56.2 hm2,旱改水20.4 hm2,调整了农业结构,增加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58.6 hm2。

5、大力推广省柴灶和沼气池建设,流域内96%的农户建了省柴灶,并建沼气池1376个,从多途径解决群众的烧柴困难,减轻山林的压力。综合治理效益

经过治理,方太河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人变富了。

3.1蓄水保土效益

3.1.1 保土效益

通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共同作用,流域内年土壤侵蚀量减少25.29万吨,保土效率为76%,超过部颁标准70%。

3.1.2 蓄水效益

根据方太河小流域治理前后资料测算得出2005年蓄水量为1735万m3,蓄水效率为16.8%。

3.2 生态效益

据2006年7月调查,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6719.4hm2,减少到1238.7hm2,减少81.6%,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51%上升到89.8%。通过治山造林种草,加速了风化母质的成土过程,增加了地表枯枝落叶层,既保护了地表,增加了有机质,又增加了含水量,起到了明显的改土保水作用。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自然增加的铁芒萁、苔藓、地衣和真菌等植物到处可见,也经常出现野兔、野鸡、蛇类等动物,野猪也时有出没,据不完全统计流域内增加了9种动物和19种植物种类。

3.3 社会效益

方太河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后,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据统计,2005年流域内农业总产值按90年不变价达4351.5万元,比治理前的1982年增加4217.16万元,增长31.4倍,其中种植业增长20.5倍,林业增长114.5倍,牧业增长46.2倍,副业增长84.7倍。农业产业结构正趋向合理,种植业产值由82年的75.2%下降到2005年的49.9%,牧业产值由9.8%上升到14%,副业产值也由6.9%提高到18.3%。

3.4 经济效益

2005年人均收入2428元,比1982年的75.4元增长31.2倍,粮食总产6356.3吨,比1983年的3467.7吨,增加83.3%,人均产粮425.6kg,比1983年增加43.3%,粮食基本自给。群众生活所需的“四料”,得到基本解决,同时,住房也改善了,许多农户盖起了砖瓦楼房,电视机、摩托车、洗衣机等中高档家用电器进入了农户。流域内脐橙面积达到400余公顷,且集中连片,既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致富门路,更从果业开发中获得了直接效益。2005年何德圣120亩脐橙获纯利11.6万元。待丰产期到来,该流域果业收入将达到1200万元。主要措施

4.1 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流域治理领导小组,并由流域所在乡党政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规划和工程实施。

4.2 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利用板报、广播、标语、宣传车等形式,宣传水保法律法规,以及治理优惠政策,从而大大减少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激发起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和信心。

4.3 因地制宜,科学管理。方太河小流域在治理过程中,坚持了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相结合,造林种草与封禁管护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进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使农林牧各业得到全面发展。这几年,又在一期治理的基础上,坚持治山治水不放松。如加大了经济果木林开发力度,流域内的脐橙产量大幅度提高,方太乡脐橙基地99年还被评为全市精品果园美称。

4.4 健全法规,依法管护。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方太河小流域逐步建立和健全水保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使水保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同时,流域内制定了村规民约12个,并印制下发至各农户。14名专职管护员和124名兼职管护员常年巡逻,发现苗头,及时处理,以强有力的执法行动教育群众,自觉保护水土资源。

4.5 开源节能,保护植被。方太小流域通过建省柴灶,推广烧煤和利用四旁种芭茅、胡枝子等灌草,同时大力兴建沼气池,多途径解决群众的烧柴问题,使山上的植被得以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提高。调查启示

方太河小流域是我县开展第一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小流域,当时植被稀少,立地条件差,配臵治理措施时以突出生态效益为主。经过十多年的治理和管护,流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如何充分利用优越的光热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兼顾水保的三大效益。方太小流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下,广泛吸收单位、外商资金,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治理,种植优质脐橙,每年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人,发展壮大了小流域经济,通过今后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借鉴作用。

兴国县水土保持局

小流域综合治理报告 篇6

同志们:

——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元坝群众翘首以盼,广元市民高度关注,根治污染势在必行,今天区政府召开整治工作会议,就是要对整治目标、任务进行全面落实。前面,金川同志对——流域污染治理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区人大夏国科副主任、区政协薛开元副主席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长10余公里,沿河居住有3。5万居民群众,是元坝城区唯一的一条河流,被誉为元坝的“母亲河”。近几年来,由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区人口和工业企业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垃圾和污水违规排放,致使——流域污水横流、鱼虾死亡、水草疯长、臭气薰天。会前,我们组织相关部门深入红土垭、轻管所、青梅路、砖灰桥等处进行了实地察看,所到之处的污染状况十分严重,让人目不忍睹,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污染治理事关全市“双创”工作大局,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一是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提高元坝城区居民以及沿线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轻管所、3762油库、红土垭沿河居民对——污染已是怨声载道,迫切要求加强治理。同时,区政府今年已把——污染治理列入了惠民行动,并作为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我们必须排除重重困难,予以大力整治。二是保护广元南河水质,确保饮水安全的需要。——地处广元南河的上游,其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南河的水质,影响到广元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治理问题,相关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调研,要求必须加强监控整治,严防污染。三是提高城市品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随着元坝工业企业的引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气将极大提升,元坝的城市规模也将得到较大拓展。我们一定要按照做大做强元坝新城的战略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把元坝城建成山水园林型、环境友好型和广元的“卫星”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为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污染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效性,下够决心,狠抓落实,切实把这件事关元坝长远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确保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强力推进——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推进——环境治理工作,要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严管重罚的指导思想。从长远来看,——治理的总体目标是恢复——流域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全流域环境安全。从近期看,要努力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流域污染物排放符合总量控制要求,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标准。标本兼治,治本就是要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治标就是要通过沼气净化,严禁直排,降低水污染程度。综合治理就是要采取综合措施对固体、液体、气体等废弃物进行全面整治。严管重罚就是要依法加强对污染的监管,坚持谁污染、谁负责治理,并依法严肃处理。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严格环境准入“门槛”,搞好源头控管。改善——流域环境质量,目前最急迫的就是要控制新的污染。首先,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各类新、扩、改建项目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省政府的要求,坚持环境保护第一审批,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做到项目开工时环保设施建设图纸、环保措施和资金、环境监理“三到位”,对环评不达标的`企业一律不得引进。区监察、环保部门要按省、市要求,在今年7月底之前,对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擅自降低环保准入标准,减少环保准入条件,以实行“封闭式管理”、“挂牌保护”等名义违反环境保护现场执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清理检查,并责令限期整改。其次,要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今后,我区组织编制的综合规划、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在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要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凡是不按要求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先建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抓好排污总量削减。要改善——流域环境质量,必须切实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流域的超标排污企业下达限期治理任务,特别要加强对省重点监测的玉田农业、星荣焦化、广元福润三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督促检查,切实加强整改,确保10月底实现达标排放。对已经做到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高的企业,要实行技术改造,督促调整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削减污染排放量。要把总量削减作为环境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新增排污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或没有完成总量削减任务的,将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三)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抓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流域环境治理的重点是生活污染,难点也在生活污染。——水有一半来源于生活污水,解决好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环境治理工作就完成了一半。由区环保局牵头,区规划和建设局、农能办、元坝镇、拣银

岩社区街道办事处等单位、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城区所有沼气池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督促没有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的单位,该新建的要新建,该扩容的要扩容,尽快建成投入使用;闲置未启用的沼气池,要限期及时启用;对已淤满的沼气池,要组织专业队伍及时清淘,确保正常使用;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而又限期拒不整改的单位,实行顶格处罚,强力推进城市生活污水治理。轻管所片区环境整治由拣银岩社区街道办事处纳入沉陷项目进行治理;青梅路改造今年提前启动,由区规划和建设局负责,主要是做好道路、下水道整治和路灯安装,集中建一口沼气净化池,彻底维修好砖灰桥下的倒虹管,确保畅通;区农能办要抓好红土垭27户和乔家坡25户户用沼气池建设,确保尽快投入使用。同时,区规划和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局要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压缩中转站的可研项目编制报告,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力争早日彻底解决城市污染治理问题。

(四)以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重点,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要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规范渔业养殖行为。区政府已印发了在——流域禁养的通告,明确规定在沿河两岸100米范围内严禁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求所有饲养户必须在7月底前自行处理饲养的畜禽,逾期未处理的,将由区环保局牵头,在元坝镇、柳桥乡政府的配合下,依法进行强制处理。要将产业结构调整与——污染治理工作有机结合,制订——流域农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广农村能源沼液施肥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有效防治和减少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农药等有害物质对河水的污染。

三、切实加强对——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以我为组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流域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和部门一把手也要亲自抓,明确一名领导专门抓,落实一名工作人员具体抓,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二)全民动员。——流域污染治理事关做大做强元坝新城发展战略和城区及沿线群众生活饮水安全,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能仅靠哪几个部门完成。各级各部门务必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凡涉及到的具体工作,严禁推诿扯皮和敷衍塞责,必须认真负责抓好落实,确保治理取得明显实效。

(三)强化督查。——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这项工作要纳入年度环保综合目标管理,严格奖惩,逗硬实行“一票否决”。一段时间要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由一把手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区广电局要开辟环境综合整治专栏,全面宣讲整治目标任务,重点宣传先进典型,适时跟踪曝光落后单位,对屡推不动的单位,主要领导要在电视上给全区人民作出说明。要通过广播、会议、标语等多种形式,培养市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营造和谐的建设氛围。区建设和规划局、区环保局要进一步细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案,逐一落实建设目标任务,并明确专人搞好业务指导。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要将治理工作纳入今年督查督办的重要内容,实行倒排工期,现场督查,定期通报,对工作不落实、进展缓慢、影响工作大局的单位要进行通报,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

(四)严管重罚。把——污染治理与“双创”工作的督促检查结合起来,从区城管、建设、交通、路政、爱卫、环保、工商等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建联合执法队,分别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余飞宇同志,副区长卢春刚、王天会、王金川同志带队,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对污染企业和乱倒乱排的个体工商户,督促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要坚决关闭,强力推进城市污染治理,确保取得显著成效。

关于王村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探析 篇7

渭城区王村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辖北杜、底张、正阳三镇,项目区涉及56个行政村,总人口9.15万人。流域地处咸阳北部黄土台塬区南部边缘,面积100km2,水土流失面积86.7km2,占总面积的86.7%,为陕西省“三区划分”中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地面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侵蚀较轻微。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方式是地表在强降雨作用下,产生径流对地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由于该区域为坡地,径流对地表的冲刷较为强烈,相对本区其他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平均侵蚀模数达600t/km2.a。

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流域内重基础建设,轻水土保持,重经济效益,轻生态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区域水土流失,恶化了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导致耕地生产力低下,蓄水保土能力差,农作物产量不高。因此,在该流域内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不但能有效地保护塬面,增加流域植被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粮食总产,而且还能尽快提高群众保护水土资源意识,遏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快当地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建立典型综合水土保持样板示范项目,还能带动周边广大群众重视生态建设,保护水土资源,促进产业化结构调整,为当前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2 综合治理措施及其效益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根据国家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要求,渭城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当地水土流失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查论证,现场勘察,按照《陕西省近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安排》要求,编制完成了《陕西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渭城区王村沟项目区实施方案》,经过专家分析论证后,渭城区水保站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具体实施了王村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负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监督检查。

通过工程与植物措施综合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km2,治理程度达到86.6%。其中:新修水平梯田217hm2,营造水保林59hm2,栽植经果林2203hm2,人工种草21hm2,配置了原面、坡面、沟谷三层防护体系,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各种综合治理措施配置,项目区内新增措施年可拦蓄径流71.35万m3,年均拦蓄泥沙14.15万t,新增措施年均直接经济效益1587.73万元。

工程建成后,通过对该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该项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建设目标切合实际,措施布局合理;项目技术设计合理,经济效益较好,生态环境将有明显的改善,社会影响广泛,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通过各项措施的实践,有效地控制流域内水土流失现状,加快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 王村沟小流域治理的启示

王村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之所以取得目前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3.1 加强组织领导是确保小流域治理工程取得实效的基础保障

为全面落实王村沟小流域治理工程的要求,明确治理目标任务,渭城区成立了王村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业务部门具体协调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日常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扎实细致的实施方案,提高工程实施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确保“优质、高速、安全、低耗”的完成治理任务。在王村沟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政府领导经常深入流域检查指导,市、区水保部门认真规划、设计、指导施工,林业部门等密切配合协同指导,为科学规划,合理布设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2 大力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治理是搞好小流域治理的有力前提

建国以来,项目区内群众结合当地实际特点,通过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断实践,积累了不少成功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一是合理规划,精心设计,集中连片,综合实施;二是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开展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群众投工投劳为辅的治理模式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尤其是群众的义务投劳节约了大量治理资金,保证了该流域按规划如期完成治理任务。在西咸一体化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辖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治理更是加速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必要组成。

3.3 科学规划是搞好小流域治理的关键所在

王村沟小流域治理进程中,水利部门抽调专门技术人员,结合当地水土流失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查论证,现场勘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根据流域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经济发展特征,制定了适合区域特点的治理规划。

具体将项目区划分为三条小流域,即石安塬小流域、王村沟小流域和芋子沟小流域,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确定了本流域土地利用总体思路:在巩固和增加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保证粮食自给有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果林和人工草,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以经果林和副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以水土保持林为屏障,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的路子。

同时,综合考虑治理难易程度,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防治措施布局,突出坡改梯基础工程和林草措施工程,保障粮食安全,增加植被度,控制水土流失。根据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土壤侵蚀分区、侵蚀类型以及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在不同部位布设治理措施,形成不同部位的保护防线。

在距村庄较近、坡度在5~10度以内、水肥条件较好、便于耕作的塬地,修建水平梯田;对坡度稍大、不便机械耕作的区域采取植物措施防护,栽种苹果、柿子等经济果林;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梯田和坡耕地交错地带主要布设人工草地。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沟、水、田、林、路、园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工程与植物措施合理布局的思路,既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又达到促进生态、社会和经济齐发展的作用。

3.4 强化质量管理,加大科技含量是提高流域治理效益的必要条件

在王村沟流域治理中,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程序进行施工,全面建立健全了施工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始终坚持质量当先。在强抓基本农田高效建设中,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并利用流域内丰富的果品资源,大力推行加工业。同时,为了确保治理效果的持久性,工程建成后,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实行承包、租赁等形式,落实产权,由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确保各项治理措施发挥应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达到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陕西省近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安排[Z].2009.

辽东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资源;辽东山区;措施配置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6-0069-0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土流失及江河湖泊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流域水土环境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够改善流域内的水土环境,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以水土保持为目标的小流域治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水土环境污染的加剧,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在水土保持防治基础上,增加了面源污染控制、人居环境改善等目标。以本溪市溪湖区三会厂小流域为例,建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为辽东山区小流域治理理念和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1 研究区治理措施

1.1 研究区概况

本溪市溪湖区三会厂小流域为典型研究区,流域面积3.552 km2,其中土壤侵蚀面积0.484 km2(无侵蚀区3.067 km2,轻度侵蚀区0.267 km2,极强度侵蚀区0.218 km2)。研究区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湿多雨,年平均气温6~8 ℃,年均降水793.7 mm。区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土,土壤偏砂,含有大量石砾、石片。质地多为重砂砾壤,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8 mg/kg,全氮0.11%~0.30%,全磷0.10%~0.27%,pH 6.0~6.2。项区内植被为长白植物区系,其地带性植被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植被覆盖率73.04%。

1.2 治理原则与措施体系配置

三会厂小流域建设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针对区域水资源问题,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点,在传统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系统论、景观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结合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特性等,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围绕研究区水少、水脏两大问题,应用“三道防线”小流域治理理论,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治理与开发并重,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的新理念,实现控制侵蚀、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

本溪市溪湖区三会厂小流域实施的治理措施体系主要有: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使林草植被自我修复,在流域最上游地区形成第一道生态防线;通过生态农牧措施、植被恢复措施和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第二道生态防线;通过沟道水土保持措施、河道整治措施和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等,综合利用水陆交错带和生态过渡带的拦沙滤水、净化水质、美化环境作用,建立第三道生态防线。

在研究区设计的主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方塘、谷坊、道路作业等,该流域的综合治理历时4 a时间完成。

1.2.1 方塘典型设计 方塘是为拦蓄地表径流而修建的蓄水工程,可拦蓄地表径流,充分利用自然降雨或泉水,是满足山区、丘陵区农业用水需求的一直有效工程措施。三会厂小流域夏季降雨充沛,为有效利用区域内水土资源,在工程建设中将方塘规划在坡面水汇流的低凹处,并充分利用当地土料,工程造价低,基础稳固,来水充足,能满足三会厂小流域的农、林用水需求。

方塘水位—容积(H—V)曲线见图1。

式中:G为多年平均悬称质年输沙量,G=gF,g取400 t/km2;T为设计淤积年限,取10 a;R为淤积泥沙容重,取1.4;E为岸崩及推移质泥沙占悬移质泥沙比重,取10%。

经计算得V垫=300 m3,垫底水位H垫=2.5 m。

方塘的纵剖面及垂直投影图分别见图2和图3。

1.2.2 谷坊设计 谷坊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三会厂小流域谷坊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抬高侵蚀基准点,防止沟道下切和沟岸扩张。三会厂谷坊设计标准参考GB/T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按10年一遇24 h最大降雨量标准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相应提高设计标准。

1) 谷坊出流流量计算。当谷坊上游水面高于谷坊高度时,其出流形态近似堰流。若忽略谷坊顶水流的水头沿程损失及杨干的侧收缩影响,谷坊出流流量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2) 谷坊高度与间距的确定。谷坊间距、高度与淤积泥沙表面的临界不冲坡度有关。实际调查资料证明,在谷坊淤积满之后,其淤积泥沙的表面不可能绝对水平,而是有一定的高度,即稳定坡。按照瓦兰亭(Valentine)公式计算稳定坡度:

2 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在研究区设计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为:建设方塘3座、谷坊24座,小河道治理1.6 km,修建作业路2.4 km,营造水土保持林10.98 hm2,封育71.36 hm2,总投资551.49万元。方塘能够满足附近经济林果的需水要求,有效蓄积降水,实现雨水的高效利用;谷坊层层拦蓄的配置,能够有效阻止沟壑发展,且有很好的景观效果;经济林果的栽植,能够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排水渠的修整,可减少渠内泥沙的堆积。三会厂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效果图见图5—8。

2.1 生态效益分析

三会厂小流域治理措施体系实施后,可有效防治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三大措施发挥效益显著,使区域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截止2016年工程完工,当全部水土保持措施发挥效益时,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可提高至86%,比治理前提高14.67%;年保水量为11.59×104 m3;年保土量0.70×104 m3。主要措施保水、保土量见表1及表2。

2.2 经济效益分析

在研究区内实施的所有水土保持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预计年可增加效益258.46万元。其中水土保持林年可产生活立木4 941 m3,增加效益197.64万元;方塘年可养殖林蛙12 000只,增加效益18.00万元;封育年可产生枝条214.08 t,增加效益42.82万元。

2.3 社会效益分析

三会厂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刚开工建设,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还未产生经济效益。工程完工后,林木、牧草、方塘等经济效益显著,预计人均纯收入可达13 611元,比治理前增加1.65倍,解决就业人数38人,增加就业岗位10个,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提高研究区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为区域农、林、牧生产发展及生态旅游开发创造良好条件,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三会厂小流域治理是传统小流域治理方式的继承和创新,其将整个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以控制水土流失、治理面源污染和提高流域内生产生活环境为主要工作内容,坚持生态优先、人工治理、自然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当地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采取对应的工程措施与植物保护措施,建立适合辽东山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使当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对辽东山区小流域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振华,李青云,黄茁,等.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研究现状及展望[J].人民长江,2011,42(Z2):115-118.

[2] 张锦娟,叶碎高,徐晓红.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5):237-240.

[3] 刘震.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0(1):5-6.

[4] 祁生林,韩富贵,杨军,等.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论与技术措施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0(3):18-20.

[5] 刘震.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0(1):5-6.

上一篇:我爱我的祖国的学生作文下一篇:融资路演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