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事务所内部岗位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律师事务所内部岗位(精选10篇)

律师事务所内部岗位 篇1

2.严格遵守《律师法》等法律法规,遵守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制定的有关规定,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遵守律师办案程序。

3.坚持收结案登记和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原则,保证办案质量。

4.积极开拓律师新业务、新项目,探索提供法律服务的新途径,做好诉讼、仲裁、非诉讼代理、法律顾问、法律咨询、代书等律师业务。

5.遵守所内各项规章制度,接受本所的工作监督及行为规范检查。

6.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培养高尚情操,提供高素质的法律服务。

7.不得私自向当事人支取任何费用,不得非法代有关机关或人员向当事人支取费用。

8.努力完成法律援助任务。

9.协助本所主任总结律师工作经验。

律师事务所内部岗位 篇2

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的律师事务所大多采用的采用普通合伙制的经营模式, 即合伙人依法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与公司制企业相比, 律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 我国的律师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但是律师事务所管理观念滞后、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经营风险逐步加大, 会计造假与会计失真案件频发, 暴露出了律师行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适当的现状。在实践中, 律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特点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范围大、内部控制财务核算体系复杂、与公司制企业存在较大差异等特征。具体而言, 我国律师行业发展不平衡, 在与国际化接轨的过程中, 内部控制涉及的范围和事务逐渐增加, 涉及判决、调解、冲裁等审判形式和民事、刑事、行政、经济等各类案件。 在内部财务核算体系上, 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不断增加, 要想高效开展内部控制活动, 就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业务采取不同的财务核算方案和方法,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事务所内部经营的变化, 会计核算方案和方法也需要不断优化。而在内部控制制度上, 律师事务所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代表, 人合属性明显, 同时受到我国多部法律的监管和调整[1], 即要在以服务社会的基础上赢得利益, 也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其内部控制制度确立和执行的侧重点与资合性企业明显不同。

二、律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现状

就司法部公开资料显示, 截止到2015 年, 全国的律师事务所已经超过了1.7 万家, 从事律师职业的工作人员已经超过了20 万人, 但是规模超过1000 人的律师事务所只是个位数, 超过100 人的也只有几十个, 而小于10 人的律师事务所占到律师行业的50% 以上, 大多数律师事务所的规模比较小, 内部控制工作在制度环境建设、体系构建、执行和监督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进而导致了内控制度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 不仅不能为律所的决策者提供有效经营和财务决策的信息,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 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 一) 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较差

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和执行的环境比较差是现阶段律师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 在人员和结构组织上, 大部分的律师事务所实行的是主任负责制, 即在事务所内部管理中, 合伙人或实际控制人通常有很强的话语权, 往往无视财经法规, 虽然建立了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但没有配置独立的机构和人员, 无法防范会计处理不规范、风险管理缺失的问题; 另一方面, 由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法律制度的滞后性, 事务所各合伙人、各业务单元间往往各自为政、职责不清, 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了重复监督、尺度不一的现状。此外, 事务所内部缺少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 律师作为一个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 行业知识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 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随之不断优化。但就目前情况而言, 更多的律师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律所业务的发展上,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和执行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不高。

( 二) 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有待完善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确保律师内部控制能力提高, 促进律所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 由于财力物力有限、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 从目前律师事务所, 尤其是中小型律所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来看, 只能应付司法行政机关的例行检查, 扭曲会计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 内部监督功能依旧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目标不明确, 没有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 缺乏未来规划;二是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健全, 流于形式且与时代发展脱节, 不具有指导意义;三是部分律所虽然存在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明显滞后于律师业务发展, 导致实际执行的程序与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程序不一致。这些都不利于律所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 甚至起到误导作用。

( 三) 内控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力度欠缺

目前, 大部分的律师事务所为了吸引巩固和吸引客户群体和案源, 不断的延伸经营领域、扩大业务范围,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扩充规模和创收上。相应的, 内部风险控制工作也更多的关注和纠结于实际出资份额、合伙人提名、关键管理人员任命等问题上, 对普通工作人员, 尤其是财务人员的关注比较少, 在事务所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而且事务所既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缺乏配套的监督管控机制, 不仅影响了事务所的内部风险控制工作, 也违背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本经营目标。

三、促进律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高效落实和执行的建议

( 一) 优化事务所内控环境[2]

优化内控制度构建和执行环境, 需要律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 优化事务所既有的组织结构, 适当放权, 建立分权管理的经营模式, 形成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工作氛围;其次, 树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即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要与时俱进, 在执行中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不断完善和优化;最后, 明确事务所在构建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 应当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 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等五项原则。总之, 事务所应当从“重经营、轻管理”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 树立内部控制制度是事务所管理核心的理念, 培养和吸纳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为优化内控环境提供保障。

( 二) 完善事务所内控制度

完善事务所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 是提高经营效率和绩效的基础。因此, 事务所应当首先明确事务所的战略发展目标, 将内控制度构建和执行的目标与整体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全面考虑经营过程中内部和外部风险,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其次, 要加强内部控制力度, 确保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发挥应有的价值,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确保不兼容职务分离、授权批准、财产安全、经营绩效考评等控制原则的有机统一和充分实现;最后, 以“法治”思维代替“人治”观念, 确保事务所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落实, 保证会计工作诚信,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坚决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究, 平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 通过品牌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 三) 加强沟通和监督的力度

加强沟通和监督力度, 是确保事务所内部风险控制制度高效开展的保障。因此, 事务所首先应当完善内部信息的沟通和反馈机制, 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率, 同时构建配套的监督和奖惩机制, 利益和责任分配到人, 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其次, 事务所应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规范财务制度建设,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 加强诚信教育, 树立行业榜样, 通过提升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来监督外部信息的沟通[3];最后, 按照财务独立和人员独立是的基本要求, 逐步建立起以合伙人委员会独立管理为主, 以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 通过制度建设保障事务所和从业人员的独立性, 进而依靠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性, 确保律所监督控制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结语

总之, 如何做好律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工作, 确保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高效落实和执行, 是现阶段律师行业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同时也是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为律所提出的新要求[4]。因此, 作为律师行业的从业人员, 一定要充分掌握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 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 结合工作实践和理论成果, 不断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而本文仅是律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的探索性分析, 笔者将针对本行业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在条件成熟时向律师协会提出议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周翠霞.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J].中外企业家, 2015 (04) .

[3]胡锦华.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 2015 (21) :28-29.

律师事务所内部岗位 篇3

擅长专业:刑事辩护、工伤理赔、交通事故理赔、婚姻家庭、合同纠纷、 黄亚芬律师于1993年以本地区考分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书,1994年取得专业律师执业证书,取得执业证后,黄亚芬律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当事人怀着责任重于泰山的态度,对业务精益求进的要求,认认真真接待每一位当事人,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委托之事,赢得了全国各地当事人的一致好评!由于黄亚芬律师工作出色,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及无锡市江陰市司法局授予的众多荣誉证书,并有成功案例入选全国百件法律援助优秀案例。

从事律师工作至今,在18年的律师执业生涯中,成功承办了数以万计的案件,拥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刑事辩护、工伤理赔、交通事故赔偿、经济合同纠纷、企业法律顾问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黄亚芬律师不仅立足江阴,还跟上海、南京等外地律师事务所、媒体、各级法院、企事业客户建立与保持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沟通机制。为客户提供多方面、多角度、有价值的法律解决方案。

黄亚芬律师现任无锡、江阴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诸如江苏鑫宝烟酒销售有限公司,江阴市金凤纺织有限公司、江阴市祥和堂艺术博物馆等单位,帮助常年法律顾问单位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黄亚芬律师尤为专长刑事辩护,是无锡地区的资深刑辩专家律师,曾担任了多个判决无期及死刑案件的辩护人!由于黄亚芬律师的出色辩护,为众多的被告人挽留年轻的生命获得了成功的辨护!不愧为优秀资深刑辫律师!

执业机构:江苏大桥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江苏省江阴市虹桥北路125号2楼

咨询电话:13616163609

律师事务所内部岗位 篇4

结合法律服务市场的上述特殊性,笔者认为通过借鉴市场营销学,律师事务所营销的基本战略可以包括:目标营销战略、组合营销战略、文化营销战略、品牌营销战略。

1、目标营销战略―――律所营销的指南。任何战略必须首先确定战略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不会迷失方向。律师事务所主要向客户提供法律服务,因此,律所的营销战略目标应当定位于使客户满意。律所的客户与企业的顾客是一致的,在现代营销学中,顾客满意常被称为顾客满意战略,或

CS(Customer Satis?鄄faction)战略,它的指导思想是把顾客需求作为企业开发产品的源头,在产品功能、价格设定、分销促销环节建立以及完善售后服务系统等方面以利于顾客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意。所以,CS理论能树立企业的名牌效应,使企业保持并发展庞大的消费群体,保证稳定高效的员工队伍。

因此,笔者认为将CS理论运用到律所的营销中,就是要将那些具有法律服务需求或具有法律服务消费潜力的人(律所的顾客)对律所提供的法律服务是否满意作为律所营销策略的核心。客户在委托律师时会对法律服务的质量产生预期,客户预期与客户实际感受到的服务质量的差额就是客户满意度。如果客户感受到的服务大于预期,那就表示客户满意;如果客户感受到的服务等于预期,那么说明客户既不感到满意也不感到不满意;如果客户感受到的服务小于预期,则客户不满意。客户的满意度可以通过客户对同一律所的重复委托率、委托决策的时间、对律所价格的态度、对其他律所的态度来衡量,因此,笔者建议,律师事务所可以建立客户投诉与建议、跟踪调查、追踪流失客户原因等制度来测评客户对律所的满意度。

2、组合营销战略―――律所营销的核心。律所的营销组合战略来源于市场营销学中的“整合营销”。整合营销思想,是北卡莱罗纳大学劳特朋教授1990年提出的,他用4C’S取代了传统的4P‘S论,中心思想就是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促销宣传实现低成本策略化与高强冲击力的要求,形成促销高潮。但是,由于律师行业的特殊性,律师事务所营销不能直接套用整合营销理论,而要根据法律服务市场的特点进行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律师事务所营销应当在运用整合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营销综合战略,具体包括市场战略、价格战略、人员战略、广告战略、关系战略五个部分。

(1)市场战略是指对法律服务市场进行细分,结合律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进行市场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律所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实力强大并不一定能稳操胜券,只有那些善于出奇者才能制胜。因此,律师事务所的营销必须要对那些有委托律师的意愿且具有委托律师的能力及权利的人群即市场,根据不同的需求特征将其细分为不同的子客户群,特别是可以运用现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客户营销信息库,将不同子客户群的资料输入其中,加强律师事务所在保持和发展客户方面的能力,识别并建立客户信息资料档案,不断的发现客户需求上的漏洞,并针对他们的不同要求,选择和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

(2)价格战略是指律师事务所的价格构成战略。律师事务所的价格规定必须考虑律师行业对价格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定价空间内确定价格。定价空间是指客户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律师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之间的空间。客户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客户对律所的满意度的具体体现,较高的满意度即较高的价值能够承受较高的价格;因此不断的使客户对律所的法律服务保持满意的感受才能有更为广阔的定价空间。另一方面,在定价空间中,律所可以根据对市场的细化定位推出新的法律服务种类,占据价格空间的上层,迅速取得利润收回成本:对一般性大众化的法律服务则以低价取得价格空间的下层,以此来争夺客户,渗透市场。

(3)人员战略是指律所的人员招聘、培训及律所团队建设的营销策略。国外成功的律师事务所一般都在人员的招聘和培训方面花费大量的资金,在寻求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律所的专业人士更具有企业家的风格。通过律所内部人员的培训,激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律所独特的文化氛围,可以增强律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特有的律所团队。律所可以制定相应的招聘和培训制度来实现这一营销策略,如确定招聘渠道、招聘程序、工作质量和技能分析机制、加强业务技能、职业纪律与礼仪训练等。

(4)广告战略是指律所通过广告这一有形的平台向客户展示律所的服务,促使客户决策的营销策略。律师事务所的服务是无形的,但是律所可以通过广告向客户展示其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有创造感的突山地位,从而为律所的法律服务构造一种不同凡响的形象。律所的广告策略除了上述的定位策略外,发布渠道也应当是多元化的,除了在新闻媒体上的广告展示,律所还可以使用简介等宣传资料展示律所的服务。一份质量高的简介材料可以强调律师事务所的专业范围、与客户的沟通方式、律师费用、简要介绍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等,同样能反映律所的形象,也是广告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关系战略是指建立与发展律所和公众的良好关系,以获得长期的市场利益的营销战略。关系营销是西方营销学者在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营销理论,它把企业的市场行为看成是一种连锁的、长期的、稳定的和互利的伙伴关系。笔者以为律所关系营销战略中的“伙什关系”应当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和维护律所与客户的长期关系,奖励“回头客”,密切双方的感情,以实现品牌忠诚,扩大并保持律所的市场份额。第二,加强与协调和同行之间的关系,不同律所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关系,要利用好同行的这种环境,确定自己的日标,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避免不正当竞争。第三,保持同政府、中介机构等的良好关系,与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保持各种形式的联系,有助于得到支持和鼓励;与传媒、金融等中介机构保持联系,有助于维护律所的大众形象、声誉及经济利益。

3、文化营销战略―――律所营销的保障。文化营销是指一种有意识的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律所经营目标的营销方式。因此,律所首先必须有意识地构建核心价值观念,并且这种价值观念也是被顾客所能接受的信条,这样才能促进客户对律所及其提供的法律服务的认同。IBM公司就将其价值观具体化为IBM三原则,即“尊重个人、竭诚服务、一流主义”,这些为IBM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其一直能保持同行业的龙头姿态。其次,律所文化是律所的无形资产,一旦可以潜移默化的同化律师事务所成员,使他们凝聚在一起,将成员自我实现的满足与事务所战略目标的实现统一起来,从而在无形之中约束事务所成员,保障律师事务所营销战略的实施。因此,文化营销战略是律师事务所营销战略实施的文化保障。

律所文化营销的关键是律所文化的塑造。笔者认为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应当各具特色,概括而言,应当从分析自身律所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调整和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的执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强化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同时不妨设计一些仪式及活动,旨在深化律所文化的认同感,以此来形成律师事务所的文化。

4、品牌营销战略―――律所营销的高层次。在市场经济中,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泛滥成灾,要在庞大的法律服务市场中与同行相区别,律师事务所必须依靠它的“异质性”,这就是品牌。品牌化的营销策略就是让客户在获得同一服务功能性满足的同时也得到不同的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因此,品牌战略是营销战略的高层次和必然选择。

律师事务所的品牌营销战略就是通过对律所品牌这种独立资本与资源的运营实现营销战略目标,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宣传和保护品牌。品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年努力渐次积累的结果。因此品牌的形成过程,既是律所实力壮大的过程,也是品牌宣传逐步升温的过程。人力:宣传品牌能起到有效控制市场、促销的作用,同时能使品牌作为律所的无形资产急剧增值。

同时,对于品牌的集中体现者―――律所的名称的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律师事务所对自己使用的各种名称的管理要特别严格和细致,一旦发现他人使用与自己注册的名称相同或相似,应及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质量支撑品牌。品牌的创立、保护和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客户对服务质量的信赖和好评,没有一流的质量,就不可能赢得客户的“货币选票”,也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地位。律所在树立品牌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在开发服务种类的同时提升服务档次,一流的服务质量是支持品牌战略实施的唯一途径。第三,品牌要创新。品牌没有终身制,要始终占领市场,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产业领域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增长和产品寿命的重要因素;同样,在法律服务行业中,根据客户需求甚至预测客户的潜在需求,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是维持律所品牌寿命的重要内容。鉴于法律服务行业的差异性和客户的高风险心理,律师事务所可以开发几个具有相关联系的系列服务项目,使这些法律服务项

律师事务所内部岗位 篇5

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福建省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规定和政策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本合同由以下两方经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

甲方:北京天驰君泰(福州)律师事务所

负责人:陈建青

注册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123号左海商务楼三楼 邮政编码:350001 电话:87767396 乙方:何宇婷

性别:女

身份证号码:***829 律师(实习)执业证号码:***891509

一、劳动合同的类型和期限

第一条 本合同类型为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本合同固定期限(实习期限)有效期为一年,自 2017 年 6 月 1 日起至 2018 年 6 月 1 日止。

二、工作内容

第二条 甲方聘用乙方为实习律师,乙方在甲方从事的工作内容为: 诉讼、非诉讼等业务。

第三条 乙方的工作地点为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123号左海 商务楼三楼。因工作需要,甲方安排乙方到下列地点工作的,不视为工作地点的变更:

(一)仲裁机构所在地;

(二)人民法院所在地;

(三)甲方分支机构所在地;

(四)甲方委托人办公场所所在地;

(五)甲方委托人指定的为办理律师业务的其他地点;

(六)甲方临时性安排乙方从事工作的其他地点。

三、工作时间

第四条 甲方安排乙方执行:不定时工时制。

四、劳动报酬

第五条 乙方实习期的基本工资为税前 3000 元/月。(基本工资不得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期满后工资标准的80%并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五、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第六条 甲乙双方应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和其他法定的福利待遇的费用。

第七条 乙方请事假的,在事假期间甲方可以不向其支付工资。第八条 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的待遇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第九条 甲方根据单位经济效益状况可为乙方提供其他补充形式的保险或福利。

六、工作条件和劳动纪律

第十条 甲方应当根据管理需要,在征求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意见的前提下,依法制定本所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并向全体员工公示。

第十一条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和甲方的规章制度,甲方有权根据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甲方同意在本合同期限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保证乙方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第十三条 乙方在合同期内应遵守甲方的劳动纪律及其他规章制度,遵守劳动安全卫生和工作规范;爱护甲方的财产,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参加甲方及北京市律师协会组织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服从甲方安排,积极工作,完成各项任务。

第十四条 甲方应提供乙方学习、培训的条件和机会,根据主管机关的要求完成对乙方的执业培训任务。在乙方实习期间,甲方应当安排执业律师指导、监督乙方的工作,但不得向实习律师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五条 甲方鼓励乙方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学习、培训或其他业务研讨活动,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需要支付费用的由乙方自行负担或双方协商解决。

第十六条 除本合同第一条第二款约定外,甲方再次提供专项费用对乙方进行培训的,双方可约定乙方在甲方的服务期限。乙方在服务期限届满前离开甲方的,应根据服务期剩余的时间确定向甲方返还培训费的数额。

七、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乙双方应变更劳动合同并及时采用书面方式办理变更合同手续:

(一)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的;

(二)订立本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全部或者部分履行的;

(三)订立本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发生变化的。第十八条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

本合同生效后至本合同有效期限起算日之间,乙方未实际为甲方提供劳动的,双方均可以解除本合同,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 乙方解除本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甲方应予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劳动合同解除后,乙方必须在甲方要求的期限内向甲方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和文件,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除本合同第三十六条情形外,劳动合同解除后,甲方应当及时为乙方办理档案或者律师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由于拖延给乙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是,如因乙方未能向甲方提供同意承接其档案或律师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新单位资料或者提供信息错误的,相关责任和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八、劳动合同的终止、续订

第二十一条 本合同期限届满前30日,甲乙双方应将终止或续订劳动合同意向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甲方终止本合同的,在此期间内可以调整乙方的工作,乙方应当服从甲方的工作安排,但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支付乙方劳动报酬。

第二十二条 劳动合同终止后,乙方应当按照甲方要求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否则,甲方有权暂时不为乙方办理律师档案和工作转出手续,不支付终止合同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第二十三条 劳动合同终止后,乙方律师档案转移手续按照本合同第三十六

条的约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除非双方另有约定或者客户要求变更承办律师,乙方对在甲方工作期间未结的工作有义务继续办理。在继续办理期间,甲方无须再支付经济补偿,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九、劳动争议处理

第二十五条 甲乙双方对本合同履行发生争议或持有不同见解时,应进行协商或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或律师协会进行协调,双方如书面约定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可将争议提交行业主管部门和制定的机构进行调解。

第二十六条 本合同双方发生劳动争议,未能通过协商解决的,应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甲方所在地/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有一方或双方不服仲裁的,均可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进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本合同内容与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相悖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甲乙双方确认本合同首页所记载的通讯地址为其真实有效的通讯地址。双方所需送达的文件邮寄、传真或直接送达至该通讯地址即视为送达方履行了送达义务。如地址发生变化,甲乙双方应及时书面告知对方,否则因此引起的法律后果由未通知方自己承担。

第二十九条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并加盖甲方公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 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 一份。

甲方:

负责人

或委托代理人(签章)

年 月 日

乙方:

(本人签字)

律师事务所内部岗位 篇6

本人背景:普通大学法律专业本科,2016届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回就到郑州金水区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6月中旬进的所至今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蜕变到独立、自信、专业程猛速度发展的状态。我感觉在河南振豫律师事务所是我很正确的选择,下面给大家说一下我的实习经历已经成长过程。

1.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我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伙伴

通过面试到达公司的第一天就被2个热情的律师搭话,他们和我讲述律所的创建、发展、壮大过程,生活方面也肯定少不了,面对同龄人分分钟熟络起来虽然律所面积不是超大,但是感觉工作环境真的很温馨。氛围很和谐,让人不得不爱的感觉哦。

2.指导老师也是必不可少的

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实习律师若有幸得到一个好的律师的指导,往往会事半功倍,少走一些弯路。没有实习之前老是听学姐学哥们说做实习律师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天天被指导老师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抱着忐忑的心情见到我的指导老师的时候发现他时时满脸堆笑,我感觉一定会通过老师的指导通过助理职位学习知识以便平稳进入律师行业,顺利成为执业律师中的新秀。

3、还得说下实习律师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律师事务所内部岗位 篇7

岳成所成立于1993年, 在上海、广州、哈尔滨、大庆、三亚设有分所, 在美国纽约设有代表处。

岳成所现有办公面积3600多平米, 全部拥有产权。其中, 北京总所2200多平米, 是北京地区办公条件最好的律师所之一。

岳成所现有执业律师100余名, 汇集了知名法律院校的优秀人才。

法律顾问是岳成所的主营业务, 是岳成所的核心竞争力。岳成所现为480余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单位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而且迅速增加, 全国少见。

为了做好法律顾问服务, 岳成所实行专业化分工、公司化管理、团队化服务。

岳成所设有公司与并购部, 资本市场、金融与保险部, 矿产、能源与环保部, 国际业务部、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部、政府事务部、文化与传媒部、知识产权部、劳动人事部、医疗与损害赔偿部、民事业务部、刑事业务部等12个业务部门以及法律顾问研究中心、业务指导委员会、法律顾问事务部、理论宣传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和行政部。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 岳成所首倡“感动服务”。

为了理论指导实践, 岳成所成立了法律顾问研究中心。

岳成所已经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规模化的法律顾问服务体系。

为了实现百年大所的目标, 岳成所始终重视文化建设:独具特色的所训、大门上的对联、墙上的名言警句、文化长廊——都在透视着岳成所的文化。

岳成所首倡“中国律师精神”:法治、正义、担当、理性。

岳成所坚持“三不原则”:“不给回扣, 不给介绍费, 不给找关系走后门。”坚信打官司就是打事实、打证据、打法律规定, 而不是打关系。

岳成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热心公益事业。2013年为庆祝建所二十周年, 岳成所再捐500万元设奖教、奖学金。至今, 岳成所累计捐资800万元, 在28所院校设立岳成律师事务所奖教金、奖学金;已有200多名教师、500多名学生获此奖项。

岳成所免费为黑龙江来京务工的农民工维权;岳成所免费为首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岳成所免费为中国SOS儿童村提供法律帮助;二十年来, 岳成所免费代理法律援助案件1800余件。

我国律师事务所公司制发展之研究 篇8

关键词:公司制律师事务所;治理结构;管理模式

一、公司制律师事务所的概念及发展

在我国律师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及分配制度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单纯的合伙所演变为今天的合伙制所、合作制所、公司制所及联合律师事务制所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这篇文章仅就其中的一个类型即饱受争议的“公司制所”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求获取其存在意义和价值。

所谓公司制律所,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定义,可以简单理解为参照公司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律所。简单来说,在公司制的运营模式下,律所就类似于“公司”,合伙人就类似于“股东”,律师类似于“员工”,合伙人每年按照其出资份额分配利润,员工按照绩效进行考核等等。

我国自1978年恢复律师制度以来,律师事务所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发展,到2013年底已近两万家。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模式和管理制度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一些规模较大的律师事务所从自身的发展入手,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在探索公司制律师事务所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下面以几家为例,介绍一下他们在公司制发展方向取得的成绩。

金杜作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是我国规模较大,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律师事务所。它所主要从事的业务领域在业界有着高、大、上的形象,其管理模式也常被人津津乐道。

“金杜律师事务所在成立伊始就遵循行业发展的本质特点,借鉴国际律师事务所的体制和管理机制,采取公司制和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行一种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对北京总部和各分所的业务、人员、行政、财务、资源共享等各个方面实行统一化管理。所有人员由事务所统一调用,所有收入由事务所统一支配,所有重大事项由事务所统一决策。在金杜,合伙人大会为事务所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委员会为事务所的日常决策和管理机构,管理委员会下设7个专业委员会,包括:合伙人发展和考评委员会、财务委员会、业务工作委员会、风险控制和防止利益冲突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和公益委员会。”[1]

作为一家在国内律师事务所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大型律师事务所,金杜公司制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实现了人、才、物的统一化管理;第二是成立了合伙人大会和管理委员会,实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第三是下设七个专业委员会进行专业化管理。可以说金杜具有国际化的视野,认识到公司制是大型律师事务所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初步实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是我国律所公司制发展的标杆和榜样。

虹桥正瀚由上海正瀚律师事务所(2001年成立)和上海虹桥律师事务所(1994年成立)于2005年合并而成。目前共有员工104名,执业律师43名(其中高级合伙人12名)。总部在上海,广州设有分所,重庆分所也即将开业。虹桥正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端法律服务。其极富特色的重大商事诉讼服务在客户中赢得了极高的口碑。虹桥正瀚的金融非诉讼服务等也领先业界。虹桥正瀚是最新一届“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是第一届、第二届(最新一届)“上海十佳律师事务所”。”[2]

虹桥正瀚作为一家中型律师事务所,其公司制发展是很成功的,也公司制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是“合伙人考核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不以合伙人的创收为目标,而是侧重于对所里的管理及发展所作的贡献;第二是不鼓励个人律师的自我营销及开发义务,而是采用稳步晋升的模式,重点关注其业务能力和所里贡献的提升。

金杜律师事务所和上海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代表了我国当前律师事务所公司制发展的鲜明特点,即依托稳定的客户资源,重点采用公司制的管理模式,试图做到人、财、物的最有效组合。

公司制律师事务所,其本身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其有利于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降低律师执业风险;有利于与国内外同行竞争;有利于律所管理的科学化;有利于律所吸引外部投资。

充分、全面地将公司自由人格特质及科学治理结构引入律师事务所管理、发展,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律师个体的逐利积极性,同时可以尽其所能的规避各种人治及法律的风险,是律师事务所大型化趋势下的必由之路,是当今我国律师事务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当然,也不乏一些反面的例子。一些原本发展不错的律师事务所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无视律师个人的成长和能动性,草率、冒进的推行公司制改革,甚至借着律所公司制的名头,实质引入一些早已过时的行政化领导机制,不但使自身发展走入瓶颈,也使得本单位的年青律师沦为靠所吃饭、无所事事的羔羊。在这个律师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当无助的羔羊面对如饥似渴、勇敢执着的同行的时候,其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二、国外发达国家公司制律师事务所的发展

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的母国,目前英国律师事务所的主要组织形式还是有限责任制的公司制律所。公司制律师事务所是由两个以上投资主体或执业律师组成的法人制律师事务所,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律师执业机构。其主要特征是:①具有法人资格,主任是法定代表人;②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③名称具有多样性;④是营利性组织;⑤具有一定的公益性;⑥经营范围具有特殊性;⑦其权力机构是股东会。具体的,公司制律师事务所其管理体制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业务委员会等几部分构成,因而具备了有限责任公司的一般特征。

美国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法制体系被世人广泛称赞。早期美国律师的执业形式都是单独执业,类似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十九世纪后期,非诉讼法律业务的发展促进了律师的组合,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由数名甚至数十名律师共同开办的合伙律师事务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合伙模式通过法律条文或依据执业规则,被写入许多州的法律(法令或规则)。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普通合伙一直是律师开业的基本组织形式。七十年代后期,律师执业的组织形式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美国许多州为促进专业律师公司的发展,又推出了一种适用于比较大型的专业律师公司的有限责任合伙形式,就是传统合伙与公司各自优点的结合,其意义在于合理限制专业人士法律责任。现今,美国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7类:个人开业、普通合伙、普通公司、专业公司、有限合伙、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合伙。而普通合伙、有限合伙、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合伙在美国属于非公司型企业。从个人执业到有限责任合伙,无疑是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律师事务所向公司制的演进是个必然的趋势。

三、我国公司制律所发展面临的障碍

1.制度缺陷

众所周知,比起西方两千余年的法治积淀,我国律师管理制度的建立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所以,在体制和认识上存在缺陷是无法逃避的事情。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律师事务所公司制缺乏有效、明确的制度保障和立法支持。

律师事务所在立法者眼中本质上和其他的合伙组织并无不同,所以无限责任、规模中小、管理松散也是他们认为理所应当的。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对律师行业与公司制度相融合的思想有了正确认识,而我国这种视律师行业为个体组织的过时思维依然痼疾不改,它严重阻碍了当今律师制度的发展,应该引起相关领导和立法者的重视。

2.思想局限

很多试图律师事务所公司制的领导人陷入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注重律师事务所借鉴公司的管理机制及考核措施,而忽略了公司的独立人格以及逐利本质,在律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上更没有体现出公司制的身影。他们只把律师当成被动而机械的员工来看,律师只需要完成他们的指令,做顺服而温顺的下级。而不能深刻认识到律师可以成为公司股东这样一个利益共同体的应有规律。这种思维局限下,律师个人的职业尊荣和自由灵魂无法得到彰显,并严重束缚了思维突破和执业晋级,最后只能沦为没有独立执业人格的理论奴隶。

同时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公司律师事务所只是漫长的律师事务所发展长河中的一个璀璨的明珠,它虽然无比耀眼,但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光芒。换句话说,公司制律师事务所只是律师事务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终点,也不适合所有的律师事务所。以国内为例,对于我国这种律师事务所制度及公司制度建立时间都不久的国家,我们不能苛求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对其有正确而深入的认识。同时,国内正反公司制律师事务所发展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只有那种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自己专业领域定位准确,同时又拥有雄厚资金和客户资源的律师事务所才更适合采取公司制。

四、展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信公司制律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日趋成熟的今日中国会有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正.深度解秘公司化律所管理模式.《中国律师》,2015年5月.

律师事务所简介 篇9

天津五君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五君”)是由北辰国办律师事务所转制而来,由北辰区的五位知名律师共同创办(是以称谓五君);并经中国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设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总部位于北辰区,业务涉及全国,为客户提供高效、精确、全面的法律服务。五君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为宗旨,强调“质量为核心,品牌为保证”,以严谨踏实的作风,严格遵循律师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竭诚为国内各界客户提供一流、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五君钢贸法律事务部,是五君律师事务所针对北辰区钢材市场的现状,响应区政府“深入基层,服务好企业,和谐双赢”的号召,与储宝公司联营打造的以钢贸公司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一支团队。该事务部于2013年正式入住储宝钢材市场大楼4楼415室,为广大钢材贸易企业主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五君拥有一批理论精深、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律师。所有律师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法学院。五君根据专业特长对其律师进行了严格的专业划分,秉持“专业分工”和“团队合作”的工作理念。所有法律服务项目均由五君律师事务所统一接收,统筹监督,并指派多名有经验的部门专业律师组成项目团队,确保法律服务的质量,跨专业的业务由各部门随时提供支持,以确保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五君依靠全体律师的经验、专业知识和能力,及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在充分理解客户需要的基础上,以专业知识、服务经验、社会支持和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资源,满足各类客户寻求高水平法律服务的要求。

团队核心成员:五君钢贸法律事务部,深入企业运作核心,社会资源丰富,团队成员均具备良好的社会背景。

王毅律师:五君创始人,清华大学法学硕士。执业三十余载,实践经验丰富。

李文斌律师:五君钢贸法律事务部执行人,北京大学法学在职研究生,执业五年,专业精湛,思路清晰。执业以来一直关注钢贸类企业的运作与发展,对钢贸类公司的相关法律事宜均有自己独到的见

解,尤其是买卖合同纠纷诉讼及风险预防、公司法制化管理方面成就

卓著。李文斌律师的相关思路及简介在实践中获取了良好的效果。



五君钢贸法律事务部涉及的领域:

公司法律事务:

一、劳动法律服务——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与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君律师事务所汇集

了一批在中国劳动法方面具有很深造诣的资深专家,形成了由知

识层次高、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律师组成的劳动法律

服务团队,致力于为大、中、小企业提供劳动人事专项法律服务。

二、公司运营法律风险评估:

1.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尽职调查和分析论证,进行法

律风险评估,制作公司法律风险评估报告。法律风险评估是通过

了解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研究判断这些法律风险的形成原因、环节和流程,从而为有效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提供依据。

2.在法律风险评估基础上为企业制订法律风险管理基本框架

和实施方案,组织多名专家重点针对企业的公司治理、合同管理

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设计出组织结构、操作流程、规则体系、合同范本、数据集成与检索方法等。

3.根据法律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和实施方案帮助企业进行法律

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企业建立法务部,必要时建立总

法律顾问制度。

4.应收账款业务。以法律为手段,通过发送律师函、诉讼方式

为企业追讨应收账款。

5.为企业管理人员举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系列培训。

三、公司法律顾问

1.为公司的筹建、设立提供法律咨询,代为申请注册公司登记;

2.为公司变更、注销、资产清算等提供法律咨询并代为办理相关

法律事务;

3.参与公司的合同管理,参加重大合同的谈判和文件起草工作;

4.草拟、审查、修改、制作各类法律文书及与项目有关的法律文

件、合同、协议、意向书文本;

5.参与公司的合并、分立、投资、租赁、资产转让、招投标等涉

及公司权益的重要经济活动,协助处理相关法律事务;

6.协助公司办理商标、专利、版权、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保护

等知识产权法律事务;

律师事务所内部岗位 篇10

关键词:民事行政检察 监督 抗诉 律师 沟通协商

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加强检察机关与律师事务所的沟通协商,建立办理民事行政检察案件的便捷快速通道,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节约司法资源,对共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和构筑公正廉洁的司法环境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检察机关与律师事务所沟通协商之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所必然经历的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复杂化、利益冲突的群体化,使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冲突并呈高发、频发态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仅依靠传统行政强制性手段来平息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已难以为继。而司法作为国家的基石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面对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司法需求和对司法公正的迫切期望,加强检察工作与律师工作的沟通联系,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法治尊严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共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在引导规范社会关系、合理调节人们利益关系、平衡利益冲突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凸显,同时法律知识的普及、法治意识的培育、法治精神的弘扬,法治环境的优化、法治社会的进步等都极大激发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法律手段和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热情,也直接导致了民事行政诉讼案件急剧增长的“井喷”现象。应该说,面对前所未有的繁重审判任务和巨大办案压力,人民法院作出的绝大部分民事行政裁判是公平公正的,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但也存在有的法官业务素质不高、司法能力不强;一些案件审判程序不规范、适用法律不准确;极少数审判人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案件审判质量不高以及司法不公甚至司法腐败等现象,严重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律师的职业性质决定其总是站在社会矛盾冲突的最前沿位置,时刻处在社会纠纷的激流中,是社会不和谐音符的直接感受者。[1]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和律师事务所加强沟通,整合发挥各自在受理申诉、依法提起抗诉和代理申诉、出庭辩护等工作职能,势必共同形成为不服民事行政裁判的案件当事人及时多方位提供法律服务、拓展法律救济渠道,切实保障和维护其正当合法权益的强大合力。

(二)有利于共同构筑公正廉明的司法环境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依法对生效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民事行政抗诉的同时,也负有积极查办民事行政诉讼中在实体、程序方面严重违法和司法不公背后隐藏的审判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工作职责。但由于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主要局限为事后监督,审判人员枉法裁判的案件线索来源较少,且审判人员作为司法人员一般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往往利用其专业法律知识通过法律程序和利用法律漏洞来掩盖其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律师在受当事人委托全程参与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因亲历性和专业性而熟悉全案的事实和证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审判人员的裁判过程和裁判结论能够依据其深厚的法律素养和客观公正的法律品格作出独立专业的分析判断,从而发现问题,掌握线索,提供证据。加强检察机关与律师事务所的联系,对于拓展案件线索,深入查办司法人员腐败案件,积极营造公正廉明的司法环境无疑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建立检律办理民事行政检察案件的协商沟通机制,也有助于检察机关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引入外部监督,使民事行政检察权的运行处于“阳光”之下,有助于提高民事行政检察案件质量,增强执法公信力。此外,双方可互信形成抵制影响案件公正办理的各种不当交往和交易的防御体,共同净化司法环境。

(三)有利于共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检察机关加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特别是对涉农维权、弱势群体保护、劳动争议、保险纠纷、补贴救助等涉及民生的错误案件,检察机关依法抗诉。对于虚假诉讼、违法调解和其他显失公正,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案外人合法权益的裁判,检察机关予以重点监督;对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涉及国家、社会公益的民事行政公益案件,探索提起公益诉讼或支持起诉、督促起诉,都体现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关注和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律师在化解社会矛盾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开展诉讼和非诉讼代理、进行法律鉴证等法律服务活动,以其法律社会工作者的客观中立地位、扎实法律理论功底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优势,积极向当事人说法释理,传播公平正义的理念,引导他们依法表达合理诉求,行使正当权利义务,疏导过激失控行为,从而达到法律框架下趋利避害的最佳法律和社会效果。加强律师与检察机关的沟通联系,既可以委托其代理当事人申诉,通过开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可配合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对人民法院正确的裁判开展释法说理,做好息诉服判工作,对可能激化矛盾、影响稳定的群体申诉案件,共同从法律事实和证据认定、法律裁判规则运用、法律程序等多维角度对当事人从法理、情理、事理等方面进行正面疏导促和,积极稳定当事人情绪,促进矛盾化解,增强案结事了、定分止争罢访的说服力和公信度,从而有效减少当事人诉累,避免诉讼参与人盲目上诉、申诉,既节约了社会成本,也使司法效益实现最大化。此外,加强检律协商沟通,充分听取律师代理意见,对拟提起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进行案前评估和风险预警,可有效避免一些可抗可不抗或可以通过调解协商解决的案件进入到抗诉程序,避免因以案就案的机械执法办案而激化社会矛盾,造成不良后果和负面社会影响。

二、检察机关与律师事务所沟通协商之可行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中,检察工作与律师工作有着维护公平正义的共同理念,捍卫法律尊严的共同目标,检察官和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有着相同的法律教育背景,这些都为构建检察机关与律师事务所的沟通协商机制提供了充分依据。

(一)检察工作与律师工作在法治进程中有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共同理念

法律的真谛在于公正,公正是司法的灵魂,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2]法治社会里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检察工作与律师工作对此有着完全一致的价值取向。《律师法》第2条明确规定:“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则始终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工作主题,一方面在执法办案中以实现公平正义为最高目标,另一方面则通过严格法律监督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因此,建立双方沟通协商机制不存在价值理念上的冲突。

(二)检察工作与律师工作有着维护社会利益和法律尊严的共同利益目标

检察机关从产生之初,即被视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3]同时我国检察机关被宪法赋予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任,以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法制统一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律师作为国家法律的捍卫者,在法律执业过程中通过理性地运用法律、积极地宣传法律、大胆地质疑法律而推动我国法治建设不断进步完善;在发挥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中,努力防止和对抗公权力的膨胀与恣肆,从而从程序上有效制衡了司法权的扩张,维护了法治的尊严。同时,加强双方沟通协商既可延伸民事行政检察监督领域,也扩大了律师的业务范围,在利益与共、目标一致的语境下,加强检律沟通协商也就有了合作的共同需求和坚实基础。

(三)检察官和律师均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成员,相同的法律职业特质为相互沟通协商扫平了障碍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家、立法者这些法律职业为核心构成的群体,他们拥有共同的法律价值取向、共同的法律知识、共同的法律伦理、共同的法律语言、共同的法律技术、共同的法律思维,从而形成所谓的“解释共同体”,即特定的人群由于分享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技能、同样的伦理准则和同样的职业理念而形成的一种社会阶层和社会力量。[4]因此,对于同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法官作出的民事行政裁判,检察官和律师能在法律人的正义与良知指引下,以共同遵守的法律规则和相同的思维理性在维护法律权威、化解纠纷矛盾、匡扶弱势群体、维护公序良俗中达成共识,形成务实高效的沟通协商机制。

三、检察机关与律师事务所沟通协商机制之架构

构建检察机关与律师事务所的沟通协商机制,要形成相应的规则。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沟通协商应坚持平等自愿、合法和公正效率原则,同时要对沟通协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规范。

(一)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内在要求,自愿体现了法治的民主性特征。检察制度和律师制度都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根本宗旨,只不过为了体现权力的制衡性,律师站在了检察官的对抗面。但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的共同语境下,检察机关和律师事务所是平等的合作主体,且秉持自愿原则开展沟通协商,因此在检律沟通协商机制中,不存在强制性指令和谁更握有话语权的问题。同时,自愿原则也意味着必须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处分意愿,不得强迫误导当事人提出民事行政案件申诉。

2.合法原则。作为司法领域特有的原则,合法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使其他一切原则都处于合法性阳光的普照之下。[5]这也意味着检察机关与律师事务所在民事行政检察领域开展沟通协商必须遵循《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律师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嬗越法律的雷池,不得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受利益驱动滥用民事行政检察抗诉权。

3.公正效率原则。“迟到的公正不是正义”。建立检律沟通协商机制的初衷是为了为当事人不服生效法院民事行政裁判的申诉提供快捷办理和反馈通道,避免当事人权益处在不稳定状态,减少其承受的心理与物质压力,同时也可及时收集掌握有关审判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因此,注重效率是检律沟通协商机制的保障和价值体现,即检察机关与律师事务所之间应有着畅通的协商渠道、便捷的沟通机制、高效的合作流程。公正是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必须将公正置于首要位置。其中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核心,“程序是法律的心脏”,[6]法律的正义唯有通过公正的程序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和律师事务所必须严格法定程序,保障申诉活动的公开公正以及当事人的平等参与,不得违背当事人意志侵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过度简化法定审查程序,规避程序规则,不得违反调查收集证据。唯有如此,方能正确行使民事行政检察权,树立起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权威与公信。

(二)沟通协商机制安排

1.沟通协商日常例会机制。检察机关与律师事务所达成合作协议后,应定期组织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人员与律师事务所律师进行协商会谈,对沟通协商中的问题进行坦诚交流,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

2.复杂疑难和新型案件研讨机制。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与律师事务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察官和律师就涉及的复杂疑难和新类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从法理、裁判规则运用及事实证据认定等角度进行研讨,共同提高办案水平,促进相互的尊重与理解,学习借鉴相互优秀的思辩技巧、法律智慧、专业技能与办案策略。

3.代理当事人申诉快速办理机制。即利用律师事务所作为社会法律服务中介机构,业务面广、接触社会层面多,法律服务专业水平高,律师职业易被社会认同等优势,明确律师事务所律师在代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应代为宣传民事行政检察的职能和受案范围,告知当事人如对民事行政裁判不服的,应首先选择向人民法院上诉和申诉程序,待再审裁判生效后再向检察机关申诉,同时一并告知法律后果及法律风险。如再审后当事人自愿选择向检察机关申诉的,经当事人委托,可代理其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机关对律师代理申诉的,应优先受理、优先立案、优先提请抗诉或提出抗诉。同时在依法办案和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期限。对经审查不符合抗诉条件的,应及时向代理律师说明不抗诉理由,充分听取其代理意见。

4.案件通报和移送机制。律师事务所在开展法律服务,代理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如发现民事行政申诉符合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抗诉范围的,应及时向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通报。同时,对发现的在民事行政审判、调解、执行等诉讼活动中审判人员和执行人员涉嫌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以及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被侵犯的重大民事行政案件线索,应及时向检察机关移送。

5.出庭观摩、列席案件讨论等业务交流机制。对一些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诉讼、涉及重大民生的土地、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民事行政案件或新型公益类案件,律师事务所可邀请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检察官观摩出庭,使检察机关既可提前掌握有关案件动态,也可学习了解有关专业领域法律知识。检察机关在讨论重大复杂疑难的民事行政抗诉案件时,也可由律师事务所指派专业律师参与旁听,旁听律师并可就案件的法律适用和定性处理发表法律意见。此外,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和律师事务所也可共同组织或相互参与法律宣传活动,宣传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职能、业务范围、办案程序,为群众解疑答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三)其他问题

1.沟通协商主体问题。为稳步推进检察机关与律师事务所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沟通协商机制,可先由地市级检察院与市级司法局会签有关沟通协商协定,下发由全市两级检察院和市内所有律师事务所依照执行。市检察院和县区检察院可在协议框架下分别与大型律师事务所和辖区内律师事务所建立联系点,且基于就近和便利原则,一家检察院可与多家律师事务所形成具体的沟通协商联系。待试点成熟后,可由省级检察院与省司法厅共同制订检律沟通协商的正式实施办法。

2.公正廉洁执法问题。应当明确,检察机关和律师事务所在沟通协商中必须严格遵守检察官职业道德和律师执业规范。检察机关受理律师代理的当事人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检察机关办案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律师的吃请送礼,不得在非工作时间和非工作场所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律师进行非工作性接触,不得以合作为名接受或索取律师事务所或律师的任何办案赞助款物。律师事务所也不得以与检察机关建立合作关系为名,向当事人进行有违市场公平竞争和对检察机关公正执法形象有影响的误导式宣传,也不得私自收取收费范围以外的任何费用,不得鼓动或欺骗诱导当事人滥诉或恶意诉讼从而激化矛盾、挑起争端。

3.共同开展息诉服判问题。对律师代为申诉的民事行政案件,检察机关经审查后如决定中止审查不予支持抗诉的,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应向代理律师及时通报反馈,并共同做好当事人劝导说服工作。对法院正确的民事行政裁判,当事人反复到检察机关申诉的,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可邀请律师共同接待接访当事人,充分听取其申诉意见,共同从事实、法律等角度做好息诉服判工作,使矛盾得以化解,纠纷得以平息,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注释:

[1]参见鲁邦升:《律师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www.66law.cn/channel/lawarticle/2007-12-06/2786.aspx,访问日期:2016年1月5日。

[2]参见[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3]参见朱孝清:《检察的内涵及其启示》,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9期。

[4]参见张文显、卢学英:《法律共同体引论》,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6期。

[5]参见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18页。

上一篇: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1500字下一篇:家长会上家长精彩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