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师国家职业标准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发师国家职业标准(精选7篇)

美发师国家职业标准 篇1

一、职业名称:焊工

二、职业定义:操作焊接和气割设备,进行金属工件的焊接或切割成型的人员。

三、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四、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五、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训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28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4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18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六、鉴定要求:

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4)取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训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0年以上。

(4)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5)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

业正规技能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3)高级技工学校本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正规高级技师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七、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可根据申报人实际情况选定项目),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考试成绩均实行百分制,两项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技师和高级技师鉴定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美发师国家职业标准 篇2

一、文献来源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信息统计来源, 选择“高职”、“职业标准”作为关键词, 搜索了从1993年至2013年7月近20年的所有载文, 检索论文389篇 (见表1) , 其中9篇重复, 本文主要是对其中380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尝试用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考察。

从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以后, 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热点, 但是关于教育与实践、职业教育与职业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晚, 2001年以前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高职教育的必要性、办学途径、生源等问题的研究上, 对高职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从2002年开始, 研究出现萌芽状态, 国内对于职业标准与高职教育对接的研究逐渐增加, 随后的几年意识到职业标准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重要性的学者逐渐增多, 论文数量也逐年增加。2011年教育部提出“五个对接”的指导意见, 随即在2011-2012年对高职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的论文从数量上出现了大幅度增加。对高职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论文, 从发表的文献数量统计来看, 国内对于高职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研究述评

从发表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 (见表2) 。本文从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对内容进行回顾和评述。

(一) 从高职课程体系方面着眼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对高职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是研究的重点, 主要集中在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核心, 结合各自院校、专业的特点及行业要求、发展状况进行课程重组、课程改革、课程开发及课程内容的选择, 从课程体系结构上保证课程设置符合专业岗位培养目标, 使课程体系合理化并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大多数学者是从某类专业课程的角度, 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就业岗位职责、过程和任务, 将国家职业标准纳入课程体系, 形成以实践课程引领理论课程, 构建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有学者借鉴了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的理念, 提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按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设计高职课程体系。王晓君在2002年对高职经管类专业职业岗位 (群) 及社会对其人才类型和能力的需要进行分析研究, 将经管类专业的人才能力结构按照职业标准具体技能分为职业通用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三大层次。这是自1998年原国家劳动部提出“国家职业标准体系分层”的设想以来, 将“三大层次”应用到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中较早的一次尝试。周大农等在研究中构建四层次一体化的职业能力框架, 围绕分层化能力与综合化培养构建课程体系。施新平根据分层化国家标准,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质量标准, 校企合作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任爱珍根据职业标准体系分层化的概念模型, 架构“双证课程”分层化组织结构。

对课程体系构建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成果较多, 然而由于这些成果基本都是个案研究, 结论松散, 部分研究成果不够规范, 所以并没有出现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比较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框架。

(二) 教育教学改革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希望能够建立一种体系或创新一种方法使得教育教学改革与国家职业标准密切、有效、合理地对接。比如:谢红勇试图以就业为导向, 以旅游系为例, 构建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宋文官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确定模块化课程层次结构与内容, 把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落入实处。李居参等在论文中提出“职业资格比较法”, 即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不同职业资格等级技能的要求, 对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也有学者从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角度入手。刘莉宏根据电子行业企业用人的需求及国家职业标准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设定任务。章扬等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工作过程, 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方式”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提升职业素质能力。

如何让教育教学改革与职业标准对接进行的更合理、更有效, 学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徐炳文分析指出:目前工学结合的背景下,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教育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产教不对接”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流于形式”、“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职业标准脱节”等原因造成的。还有学者提出可以将国家职业标准引入教学体系中, 把它作为劳动技能的衡量准则, 将企业前移到院校, 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用人做到无缝连接。陆敏等从建设课程资源库的角度分析了基于“五对接”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步骤。邹芳红提出要建立依据职业标准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并指出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必须要建立与职业标准相配套的质量控制体系, 对课程、教材、师资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从以上的研究中不难发现, 学者们已经认识到目前辽宁经济2014.02Liaoning Economy教学改革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必要性, 但是由于各个不同学科研究进程不同, 部分学科建设不够成熟, 导致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 要建构起一个完整的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教学改革思路困难较大。

(三) 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国家职业标准》是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国家标准体系。如何在高职教育中与其合理对接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卓华丽等从学校、学生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如何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应用国家职业标准,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肖化移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与标准的角度阐释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标准的实现, 主要是通过“对技术规范、设计方案、规程、准则、程序、标准等学习而达到的”。施福新认为,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上的差异, 实现同一专业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标准化。

很多学者从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做了研究。王学梅比较了传统高职教育模式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导向模式, 认为根据职业标准进行职业资格认证有助于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任杰等认为, 传统的课程标准都是“学科型的仿制品”, 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参数。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针对单独的专业所需的能力培养进行分析, 基本的研究方向通常是根据专业所属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分层, 确定专业岗位 (群) , 对岗位 (群) 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 形成职业能力构成、专业技能模块或职业能力模块库, 再以此设计“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或进行后续研究。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技术的更新及工作岗位的变迁, 这方面的研究应该更多的强调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提升的共同发展、职业资格证书考取、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共性, 而不是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个性。

(四) 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

韩承辉等提出“三结合、三进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的办学机制中, 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结合, 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 使学生逐步递进发展基础能力、转向能力和综合能力。管平等认为, 高职人才培养要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划分的技能要求作为指导依据, 根据不同工作技能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石光辉分析了目前根据职业标准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提出转变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5+1”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2211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张麦秋等探讨了高职专业培养方案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内在联系, 并确立了专业培养方案开发流程。

关于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研究, 很多研究成果只是在普遍意义上根据职业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研究对象不够全面、系统,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效果评估。应以学生作为主体, 通过在校学习、到岗位实习、毕业后就业连续地进行跟踪调查, 动态地分析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对接得当。

三、研究展望

学者们对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极大地推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使我国的高职教育逐渐走向职业化、规范化,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从高职院校走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检索到的文献未必能包含对高职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的所有文献, 可能会存在一些遗失, 不过绝大部分涵盖了发表在国内职业教育方面核心期刊上的文献, 因此, 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课程体系建设、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对高职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相关研究所做的综述, 结合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笔者认为未来对高职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研究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和拓展。

(一) 理论深度亟待增强

从搜集到的文献来看, 我国高职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研究的内容领域也随着论文数量的增加而更加广泛, 涉及到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开发、教学改革、课程设计、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与专业标准的制定、中高职对接等诸多领域, 但很多文章深度明显不足, 主观性对策建议偏多, 或是概念层面的阐述, 或以定性研究为主, 研究呈现粗放化, 很多研究论文在低水平上出现较多雷同, 研究通常集中于“是什么”、“要构建什么”, 但至于研究如何对接、如何构建则一笔带过, 缺乏行之有效的对接措施, 创新很少。高职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应增强理论深度, 借助现代教育研究方法, 重视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创新, 通过实证、定量研究进行相关的模型构建和理论提炼, 促进高职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二)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亟待完善

尽管很多学者在做相关研究时对专业技能模型、专业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由于缺乏基础学科理论体系的支撑, 始终缺少统一、基础的高职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基础、特色模型及体系, 很多基于职业标准的专业课程模型、教学体系构建的针对性不强, 将其应用于中职、本科或者应用到其他专业同样适用, 缺乏高职特色及专业特色。后续的资源评估、教育效果评价鲜有提及, 几乎处于研究空白, 而这恰恰关乎于该体系的完善, 对教育实践指导效果的分析等问题。因此, 完善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应该是今后高职教育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体系构建中应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撑, 加强基础理论建设, 将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有效地应用到高职教育发展与职业标准对接中来, 使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的构建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 研究应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

美发师国家职业标准 篇3

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考评展演部胡绍祥主任介绍说,长期以来,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采用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要看到,学科建设的落后,职业标准的缺乏,难以从整体上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许多文艺人才文化知识比较薄弱,离开舞台之后,如何保证其顺利开始新的职业生涯,也是推行国家职业标准的一个原因。

胡主任还向记者介绍了文化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的两大特点。一是关注基本能力要求,同时保护艺术的创造力,专家推荐可以越级参加鉴定。不用担心艺术流派的问题,因为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是一致的。二是关注基本素质,报考人员起码要具备高中学历,个别专业的高级鉴定要求大专或本科学历。这也是提高文化行业人才综合文化素质的需要。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 篇4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茶艺师。

1.2职业定义

在茶艺馆里、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较敏锐的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

1.6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40学时;高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各等级的培训教师应具备茶艺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教学经验。培训初级、中级茶艺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茶艺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及实际操作的品茗室。教学培训场地应分别具有讲台、品茗台及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品茗设备;有实际操作训练所需的茶叶、茶具、装饰物,采光及通风条件良好。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顶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证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的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3年。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式,由2~3名考评员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员按照技能考核规定各自分别打分,取平均分为考核得分。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技师和高级技师鉴定还需进行综合评审。

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备比例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考评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3,且不少于3名考评员。综合评审委员不少于5人。

1.8.5鉴定时间

各等级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超过120分钟。初、中、高级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不超过50min,技师、高级技师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不超过120min;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30min。

1.8.6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内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在品茗室进行。品茗室设备及用具应包括:品茗台,泡茶、饮茶主要用具;辅助用品,备水器;备茶器,盛运器,泡茶席;茶室用品,泡茶用水,冲泡用茶及相关用品,茶艺师用品。鉴定场所设备可根据不同等级的考核需要增减。

2.基本要求

2.1职业道德

(1)取得本职业高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

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

(1)热爱专业,忠于职守。

(2)遵纪守法,文明经营。

(3)礼貌待客,热情服务。

(4)真诚守信,一丝不苟。

(5)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2.2基础知识

2.2.1茶文化基本知识

(1)中国用茶的源流。

(2)饮茶方法的演变。

(3)茶文化的精神。

(4)中外饮茶风俗。

2.2.2茶叶知识

(1)茶树基本知识。

(2)茶叶种类。

(3)名茶及其产地。

(4)茶叶品质鉴别知识。

(5)茶叶保管方法。

2.2.3茶具知识

(1)茶具的种类及产地。

(2)瓷器茶具。

(3)紫砂茶具。

(4)其他茶具。

2.2.4品茗用水知识

(1)品茶与用水的关系。

(2)品茗用水的分类。

(3)品茗用水的选择方法。

2.2.5茶艺基本知识

(1)品饮要义。

(2)冲泡技巧。

(3)茶点选配。

2.2.6科学饮茶

(1)茶叶主要成分。

(2)科学饮茶常识。

2.2.7食品与茶叶营养卫生

(1)食品与茶叶卫生基础知识。

(2)饮食业食品卫生制度。

2.2.8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劳动法相关知识。

(2)食品卫生法相关知识。

(3)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相关知识。

(4)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相关知识。

(5)劳动安全基本知识。

3.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及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3.1初级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一、接待

(一)、礼仪

1、能够做到个人仪容仪表整洁大方

2、能够正确使用礼貌服务用语

1、仪容仪表仪态常识

2、语言应用基本常识

(二)、接待

1、能够做好营业环境准备

2、能够做好营业用具准备

3、能够做好茶艺人员准备

4、能够主动、热情地接待客人

1、环境美常识

2、营业用具准备的注意事项

3、茶艺人员准备的基本要求

4、接待程序基本常识

二、准备与演示

(一)、茶艺准备

1、能够识别主要茶叶品类,并根据泡茶要

求准备茶叶品种

2、能够完成泡茶用具的准备工作

3、能够完成泡茶用水的准备工作

4、能够完成冲泡用茶相关用品的准备工具

1、茶叶分类、品种、名称知识

2、茶具的种类和特征

3、泡茶用水的知识

4、茶叶、茶具和水质鉴定知识

(二)茶艺演示

1.能够在茶叶冲泡时选择合适的水质、水量、水温和冲泡器具

2.能够正确演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花茶的茶艺过程

3.能够介绍茶汤的品饮方法

1、茶艺器具应用知识

2、不同茶艺演示要求及注意事项

三、服务与销售

(一)、茶事服务

1、根据顾客状况和季节不同推荐相应的茶饮

2、能够适时介绍茶的典故、艺文,激发顾客品茗的兴趣

1、人际交流基本技巧

2、有关茶的典故和艺文

(二)、销售

1、能够揣摩顾客心理,适时推荐茶叶与茶具

2、能够正确使用茶单

3、能够熟练使用茶叶茶具的包装

4、能够完成茶艺馆的结账工作

5、能够指导顾客进行茶叶的储存和保管

6、能够指导顾客进行茶具的养护

1、茶叶茶具的包装知识

2、结账的基本程序知识

3、茶具的养护知识

3.2中级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一、接待

(一)礼仪

1、能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

2、能有效地与顾客沟通

1.服务礼仪中的语言表达艺术

2.服务礼仪中的接待艺术

(二)接待

能够根据顾客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接待服务

二、准备与演示

(一)茶艺准备

1、能够识别主要茶叶品级

2、能够识别常用茶具的质量

3、能够正确配置茶艺茶具和布置表演台

1、茶叶质量分级知识

2、茶具质量知识

3、茶艺茶具配备基本知识

(二)茶艺演示

1、能够按照不同茶艺要求,选择和配置相应的音乐、服饰、插花、薰香、茶挂

2、能够担任3种以上茶艺表演的主泡

1、茶艺表演场所布置知识

2、茶艺表演基本知识

三、服务与销售

(一)茶事服务

1、能够介绍清饮法和调饮法的不同特点

2、能够向顾客介绍中国各地名茶、名泉

3、能够解答顾客有关茶艺的问题

1.艺术品茗知识

2.茶的清饮法和调饮法知识

(二)销售

能够根据茶叶、茶具销售情况,提出货品调配建议

货品调配知识

3.3高级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一、接待

(一)礼仪

保持形象自然、得体、高雅,并能正确运用国际礼仪

1、人体美学基本知识及交际原则

2、外宾接待注意事项

3、茶艺专用外语基本知识

(二)接待

能够外语说出主要茶叶、茶具品种的名称,并能用外语对外宾进行简单的问候

二、准备与演示

(一)茶艺准备

1、能够介绍主要名优茶产地及品质特征

2、能够介绍主要瓷器茶具的款式及特点

3、能够介绍紫砂壶主要制作名家及其特色

4、能够正确选用少数民族茶饮的器具、服饰

5、能够准备饮茶的器物

1、茶叶品质知识

2、茶叶产地知识

(二)茶艺演示

1、能够掌握各地风味茶饮和少数民族茶饮的操作(3种以上)

2、能够独立组织茶艺表演并介绍其文化内涵

3、能够配制调饮茶(3种以上)

1、茶艺表演美学特征知识

2、地方风味茶饮和少数民族茶饮基本知识

三、服务与销售

(一)茶事服务

1、能够掌握茶艺消费者需求特点,适时营造和谐的经营气氛

2、能够掌握茶艺消费者的消费

3、能够介绍茶文化旅游事项

1、顾客消费心理学基本知识

2、茶文化旅游基本知识

(二)销售

1、能够根据季节变化、节假日等特点,制定茶艺馆消费品调配计划

2、能够按照茶艺馆要求,参与或初步设计茶事展销活动

茶事展示活动常识

3.4技师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一、茶艺馆布局、设计

(一)茶艺馆设计要求

1、能够提出茶艺馆选址的基本要求

2、能够提出茶艺馆的设计建议

3、能够提出茶艺馆装饰的不同特色

1、茶艺馆选址基本知识

2、茶艺馆设计基本知识

(二)茶艺馆布置

1、根据茶艺馆的风格,布置陈列柜和服务台

2、能够主持茶艺馆的主题设计,布置不同风格的品茗室

1、茶艺馆布置风格基本知识

2、茶艺馆氛围营造基本知识

二、茶艺表演与茶会组织

(一)茶艺表演

1、能够担任仿古茶艺表演的主泡

2、能够掌握一种外国茶艺的表演

3、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语介绍茶艺

4、能够策划组织茶艺表演活动

1、茶艺表演美学特征基本知识

2、茶艺表演器具配套基本知识

3、茶艺表演动作内涵基本知识

4、茶艺专用外语知识

(二)茶会组织

能够设计、组织各类中、小型茶会

茶会基本知识

三、管理与培训

(一)服务管理

1、编制茶艺服务程序

2、能够制定茶艺服务项目

3、能够组织实施茶艺服务

4、能够对茶艺馆的茶叶、茶具进行质量检查

5、能够正确处理顾客投诉

茶艺服务管理知识

(二)茶艺培训

能够制定并实施茶艺人员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和教案的编制方法

3.5高级技师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一、茶艺服务

(一)茶饮服务

1、能够根据顾客要求和经营需要设计茶饮

2、能够品评茶叶的等级

1、茶饮创新基本原理

2、茶叶品评基本知识

(二)茶叶保健服务

1、能够掌握茶叶的保健的主要技法

2、能够根据顾客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配置保健茶

茶叶保健基本知识

二、茶艺创新

(一)茶艺编制

1、能够根据需要编创不同茶艺表演,并达到茶艺美学要求

2、能够根据茶艺主题,配置新的茶具组合3、能够根据茶艺特色,选配新的茶艺音乐

4、能够根据茶艺需要,安排新的服饰布景

5、能够用文字阐释新编创的茶艺表演的文化内涵

6、能够组织和训练茶艺表演队

1、茶艺表演编创基本原理

2、茶艺队组织训练基本知识

(二)茶会创新

能够设计并组织大型茶会

大型茶会创意设计基本知识

三、管理与培训

(一)技术管理

1、制定茶艺馆经营管理计划

2、能够制订茶艺馆营销计划并组织实施

3、能够进行成本核算,对茶饮合理定价

1、茶艺馆经营管理知识

2、茶艺馆营销基本法则

3、茶艺馆成本核算知识

(二)、人员培训

1、能够独立主持茶艺培训工作并编写培训讲义

2、能够对初、中、高级茶艺师进行培训

3、能够对茶艺技师进行指导

1、培训讲义的编写要求

2、技能培训教学法基本知识

3、茶艺馆人员培训知识

4.比重表

4.1理论知识

项目

初级(%)

中级(%)

高级(%)

技师(%)

高级技师(%)

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

基础知识

相关知识

接待

礼仪

接待

准备演示

茶艺准备

茶艺演示

服务销售

茶事服务

销售

茶艺馆布局设计

茶艺馆设计要求

茶艺馆布置

茶饮服务

茶饮服务

茶叶保健服务

茶艺表演与茶会组织

茶艺表演

茶会组织

茶艺创新

茶艺编创

茶会创新

管理培训

服务管理(技术管理)

茶艺培训(人员培训)

合计

4.2技能操作

项目

初级(%)

中级(%)

高级(%)

技师(%)

高级技师(%)

技能要求

接待

礼仪

接待

准备与演示

茶艺准备

茶艺演示

服务与销售

茶事服务

销售

茶艺馆布局设计

茶艺馆设计要求

茶艺馆布置

茶饮服务

茶饮服务

茶叶保健服务

茶艺表演与茶会组织

茶艺表演

茶会组织

茶艺创新

茶艺编创

茶会创新

管理与培训

服务管理(技术管理)

茶艺培训(人员培训)

线务员一、二级国家职业标准 篇5

一.线务工程施工、安装、测试、维护

(一)工作内容:电缆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1.能够根据图纸进行线路工程的路由复测工作

2.能够组织并进行线路工程的各项施工工作

3.能够利用电桥、电缆智能测试等仪表准确查找电缆障碍

4.能够处理复杂的线路障碍

5.能够根据用户发展情况进行复杂的配线网的调整工作

6.能够制定建立新局以及扩建新局的电缆割接方案

7.具有培养新工人的能力

相关知识

1.电缆充气系统的组成、性能及检修规定

2.气压监测系统知识

光缆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1.会光缆施工用各种仪表的使用方式

2.会各种类型ODF的安装方式和测试

3.能进行光缆的割接,带状光缆的接续和测试

4.能进行光缆接头的安装、保护、处理

5.能进行光缆各种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和测试

相关知识

1.光缆疑难障碍的处理常识

2.光缆劣变生产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3.光缆的机械连接方法

4.光纤色散的测试知识

(二)工作内容:杆线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1.能够及时处理杆路突发性障碍并分析障碍原因,及时制定解决方案

2.能进行各种用户设备的装、拆、移工作;能组织线路工程的施工与验收工作

3.能进行配线电缆的调整及用户割接改线工作

4.能进行市话线路工程的勘测、一般的技术设计

5.能按照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组织指挥200工日以内的杆路新建、改建中修和大修工作

6.能具有培养新工人的能力

相关知识

l.各种终端、终结。泄力辅助终结的设置原理和装设操作技术

2.杆路强度的计算及使用标准

(三)工作内容:管道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1.能完成比较复杂的地下管道的新建与扩建工程

2.能看懂施工图纸并按图放样放线

3.能安排班组生产,按图做工程进度计划

4.具有培养新工人的能力

5.能根据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工程设计作好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方案

6.能铺设各种管材的电缆管道,复测抄平及施工

相关知识

1.冬季、雨季施工的一般知识

2.管道设计施工有关的基础知以

3.电信管道施工质量各项技术标准要求

(四)工作内容:新技术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1.能为用户安装PC卡、TA及其驱动程序

2.能使用“拨号网络”为用户创建ISDN上网连接

3.能为用户安装10M/100M以太网卡及其驱动程序

4.能按要求为用户设置IP地址、DNS、网关等参数并调通网络

5.能为用户安装ADSL虚拟拨号软件,并指导用户实现上网

6.能对各种与新技术相关的障碍进行快速处理

7.能进行简单的PC机障碍处理。

相关知识

宽带接入网的概念及其典型的接入方式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

一.线务工程施工、安装、测试、维护

(一)工作内容:电缆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1.能够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线路的最佳路由,进行工程设计并能实地勘察,组织施工

2.能够根据用户的发展情况进行复杂的配线网的调整工作

3.能够处理各种较为复杂的线路障碍

4.能够解决电缆施工、维护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5.具有培训、指导高级工以上的能力

相关知识

气压监控系统传感设备的工作原理

光缆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1.能准确测量判断各种光缆疑难障碍

2.能够进行光缆中继站的选址工作

3.熟练使用各种仪器、仪表

4.能进行光缆各种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和测试

5.各种光缆的接续与测试

相关知识

1.光缆色散的测试

2.中继距离的计算

(二)工作内容:杆线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1.能进行线路工程的勘测、设计

2.能按照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组织指导各种复杆路新建、改建、中修和大修工作

3.根据本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情况,能制定杆路的安全防范措施及各种情况下的解决预案

4.具有培训、指导高级工以上的能力

相关知识

杯路强度的计算及使用标准

(三)工作内容:管道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1.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土质、地形、地貌确定较为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2.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地区做各种异形人井

3.能够使各种新形管材、新技术在施工中得以合理地使用

4.熟悉各种混凝土的标号

5.具备培训、指导高级工人的能力

相关知识

各种新型通信管材的强度、性能、标准

(四)工作内容:新技术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1.能对各种与新技术相关的障碍进行快速处理

2.能进行PC机障碍处理

相关知识

宽带接入网的知识及其本地的组网方式

4.鉴定办法与分配比重

4.l鉴定办法:本标准采取模块化考核体系,即“l+X方式”鉴定办法。“1”指理论知识考试,各等级均按模块所列内容要求必考;“X”指技能操作考核模块数量,按等级采取递增及必考与自选相结合的办法。具体规定为:

(l)初级:l+l方式,理论知识模块十技能要求模块。

(2)中级:l+2方式,理论知识模块必考;在电缆技能模块、光缆技能模块、杆线技能模块、管道技能模块、新技术技能模块中可自选两项考核。

(3)高级:l+3方式,理论知识模块和新技术技能模块必考;在电缆技能模块、光缆技能模块、杆线技能模块、管道技能模块中可自选两项考核。

(4)技师:1+ 4方式,理论知识模块、电缆技能模块、光缆技能模块、新技术技能模块必考;在杆线技能模块和管道技能模块中可自选一项考核。

(5)高级技师:l+5方式,理论知识模块、电缆技能模块、光缆技能模块、杆线技能模块、管道技能模块、新技术技能模块均需必考。

4.2配分比重

4.2.l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考试配分比重表

4.2.2技能操作:各等级的技能操作考核按照考核模块数量分别进行,每个模块考核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技能操作鉴定合格。

4.3技能要求

技能考核按照模块化原则给各模块平均分配比重,每个模块都必须通过才被认为符合认证要求。

附录:理论要求

理论要求的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等分为五级,高级别包括了低级别的要求。

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

类别:线路基础知识

知识要求:电工基础及电信传输知识

鉴定内容:

1.导体、绝缘体、半导体概念

2.有关直流、交流、电压、电位、电阻的概念及表示符号

3.电场、电力线的概念

4.欧姆定律内容:表达式并会简单的分析计算

5.磁场与电磁感应的一些初步知以

6.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7.简易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8.力学的基础知识、力的合成与分解

9.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光全反射定律,光的全反射

10.本地通信线路网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组成11.长途通信与本地通信网的划分

12.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数字信号

13.光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14.懂得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

类别:线路专业知识

(一)知识要求:电光缆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l.本地线路网的组成,熟悉主干电缆、配线电缆、用户引入线和分线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2.电缆线路障碍的几种类型

3.电缆充气系统的组成(包括充气设备及充气方式)

4.电缆的保气标准,掌握简单的查漏方法

5.交接箱、分线箱、分线盒的编号方法

6.熟悉全塑全色谱及谱电缆的缆芯结构

7.电缆型号、规格,并能区分电缆端别

8.熟悉电缆屏蔽护套和外护层的类型、结构

9.单模光纤,光缆的结构

10.光缆的种类和规格型号

11.懂得光纤通信的优越性

12.线路建筑基础知识

(二)知识要求:杆线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1.常用线路器材工具的名称与用途、规格与程式使用方法

2.常用拉线的用途及分类

(三)知识要求:通信管道知识

鉴定内容

1.水泥管、塑料管、钢管及人孔铁件的规格、性能

2.常见的市政地下管线(如上、下水,煤气、热力、电力能等)与电信管道的平行、交越距离及保护措施方法

(四)知识要求:新技术知识

鉴定内容

1.ISDN的信道结构

2.激活与去激活的概念

3.N-ISDN 2B+D的终端设备分类

4.接入网的概念

(五)知识要求:安全生产知识

鉴定内容

线务安全操作规程

线务员国家职业标准(续)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

类别:基础知识

知识要求:电工基础知识及电信传输知识

鉴定内容

1.在初级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有关电工学基础及电信传输知识

2.掌握有关电动势、电功率的概念、表示符号及简单计算

3.电路、电路图的概念

4.懂得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特性

5.会画出二极管整流电路、三极管(单管)放大电路图,掌握放大电路简单计算

6.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及混联电路

7.脉冲信号及二进制的基本知识

8.熟悉传输电平的概念和单位,了解电平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9.传输线的一次参数和二次参数的内容

10.串音的概念及产生串音的原因

11.光缆的传输损耗特性

类别:线路专业知识

(一)知识要求:电光缆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l.熟悉本地线路网敷设内容

2.本地网市话、长途电缆、光缆和敷设、接续、接头村合、分线设备的安装等技术要求和规范

3.电缆线路施工、维护和各项验收标准

4.能阅读各种线路图纸及工程设计文件

5.电、光缆型号、规格及使用

6.能进行直接、复接、交接配线

7.知道并会查找电缆线路障碍

8.熟悉电缆气压维护系统,掌握查漏方法

9.电、光缆设备图例、绘制方法

10.光缆线路设备施工在各个方面的具体施工技术规范

11.本地区光缆网构成状况

(二)知识要求:杆线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1.杆线建设施工的要求及标准

2.本地网线路维护规程,掌握线路维护的各项指标

3.不同位线和撑杆的作用条件。规格和程式

4.杆路设备图例、绘制方法

(三)知识要求:通信管道知识

鉴定内容

1.水泥、砂、石、砖的规格、性能、品忡和用途

2.各种混凝土、水泥砂浆标号、配比及其使用部位

3.电信管道的施工程序

(四)知识要求:新技术知识

鉴定内容

1.ISDN的定义、特点及主要服务对象

2.N-ISDN的业务分类

3.ISDN 2B+D按日对干线路的指标要求

4.HDSL的中文名称;HDSL的连接速率及对称性

5.ADSL的中文名称;A DSL的连接速率及对称性

6.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五)知识要求:安全生产知识

鉴定内容

线务安全操作规程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

类别:线路基础知识

知识要求:电工基础及相关知识

鉴定内容

1.中级工相应的全面知识

2.工程力学及土方、高程的基础概念

3.电池、电阻混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4.变压器、单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的关系与应用常识

5.电功、电功率、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关系与计算

6.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7.光的电磁理论,电磁波理论和光的波粒二重性

类别:线路专业知识

(一)知识要求:电缆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1.能绘制电缆、光缆、杆线、管道线路施工示意图并能根据设计图纸安排施工

2.各种线路设备(电缆、光缆、杆线、管道)的程式、结构、质量标准及验收标准

3.交换机的概念总配线架的构造和作用

4.能利用仪器及工具查找并修复电缆线路障碍

5.电缆芯线接续、接头封合技术规范

6.电缆气压维护系统,掌握查漏方法

7.架空、地下、墙壁及暗管电缆的施工、维护技术

8.常用的电缆的结构及电气性所要求及使用的范围

9.架空电缆管道电缆进局电缆的敷设方式和原则

(二)知识要求:光缆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1.光端别与纤序的识别

2.光纤连接的方式及要求

3.光缆单盘检验和配盘

4.光缆线路工程特点和施工工艺流程

5.局内成端的安装,测试验收,活动连接器的连接

6.管道、架空、直埋光缆的敷设要求

7.光缆施工各种障碍的处理

8.光缆工程竣工测试内容和要求

9.光缆线路的施工规范

(三)知识要求:杆线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1.本地电信网的组成与连接方式

2.电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传输指标

3.不同位线和撑杆的作用条件、规格和程式

4.光、电缆线路的杆路建筑方式以及规范

5.线路工程验收的项目、内容和方法

(四)知识要求:通信管道知识

鉴定内容

1.电信管道施工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及部颁质量检验标准

2.不同季节的施工特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五)知识要求:新技术知识

鉴定内容

1.ISDN可实现的网络业务功能、拥有的三种信令及其工作范围、与电话拨号的比较、ISDN与DDN的比较

2.HDSL的系统结构及组成;HDSL系统的主要特点

3.ADSL的系统结构及组成;ADSL系统的主要特点;ADSL系统的应用

4.什么是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功能、智能化建筑与综合布线的关系、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的场合5. NT plus维护注意事项

6.ISDN故障分类、ISDN局内故障的分类及其处理办法、ISDN局外线路故障的分类及其处理办法、ISDN用户终端设备故障的分类及其处理办法

7.ADSL系统有哪些终端设备、分离器的作用及安装注意事项、ADSL Modem的作用及安装方法、ADSL各种终端设备指示灯的含义

8.HDSL Modem的作用及安装方法、指示灯的含义

(六)知识要求:安全生产知识

鉴定内容

线务安全操作规程及人身设备事故的紧急处理常识

4.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

类别:线路基础

知识要求:电工基础及相关知识

鉴定内容:

1.高级工相应的全面知识

2.工程力学及土方、高程的基础知识

3.电池、电阻、电容混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4.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光电效应

5.光通信系统的分类和发展方向

6.传输电平,光放大器等的原理

7.光缆中继器的工作原理和光缆监测系统

类别:线路专业

(一)电缆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1.绘制线路电缆、杆线、光缆、管道施工图

2.线路设备施工及维护验收技术规范

3.各种电缆工程的割接、改接的技术标准和方法

4.知道线路工程勘察、测量和施工理论知识

5.成端电缆的制作方法以及分线设备的安装技术规范

6.线路设备器材的检验内容、方法及规范标准

7.气压遥测系统

8.能对线路工程进行低预算

(二)光缆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1.光纤连接的方式及要求

2.各种光缆的敷设和施工方法,及各项技术指标

3.各种光缆施工,验收的规程现和各种光缆障碍的处理

4.具有独立完成光缆线路日常维护的工作能力,并能制定各种抢修方案

5.光缆施工图纸、文件中各种图例,数据的含义和光缆工程的预决算知识

(三)杆线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1.能在较复杂的地区选折线路路由,正确选择线路设备和其他设备的位置

2.本地网的结构和要求,掌握全程衰耗的指标值及测算方法

3.用户线路设备整体结构性能、作用及安装方法

4.市话线路工程勘察、测量和施工的理论知识

5.电、光缆的配线方式及线路割改的基本概念

(四)通信管道知识

鉴定内容

1.电信管道施工技术规程、及部颁质量检验标准

2.各种施工机械及施工工具、仪器的正确使用

3.电信管道施工劳力及材料定额

(五)新技术知识

鉴定内容

1.什么是ISDN用户/网络接口、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功能、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作用

2.什么是功能群及其具体分类、什么是参考点及其具体分类

3.NT1的主要功能

4.ISDN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5.TCP/IP协议常识、PPP协议常识、MLPPP协议常识

6.现有电信网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7.ADSL系统对于桥接抽头的要求

8.ADSL系统的GDMT、G.LITE标准

9.ADSL系统的信道分类

10.频分复用(FDM)技术的特点回馈抑制(Echo Cancellation)技术的特点

11.ADSL与普通拨号Modem及ISDN的比较;CAP与DMT调调制技术的比较.什么是12.什么是IP地址、DNS、网关什么是PPPoE 13.常用的综合布线测试标准及布线要求

(六)安全生产知识

鉴定内容

线务安全操作规程及人身设备事故的紧急处理常识

5.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

类别:线路基础知识

知识要求:电工基础及相关知识

鉴定内容

1.技师所掌握的全面知识

2.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3.全面掌握工程力学知识

4.线路传输的基本原理

5.电子电路的相关知识

类别:线路专业知识

知识要求:

(一)电缆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1.能够对本地线路网组网、优化

2.能够做较为复杂的线路工程设计

3.全面掌握线路工程勘察、测量和施工理论知识

4.总结施工维护经验并推广,对相关规范、标准提出补充、修改建议线路

(二)光缆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1.光缆组网的理论知识,能够对本地光缆网络进行组网、优化

2.各种复杂光缆障碍的处理

3.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光缆工程的设计

(三)杆线线路知识

鉴定内容

1.全面掌握线路工程的勘察、测量和施工理论知识

2.掌握市话线路割接、改造的各种方法

(四)通信管道知识

鉴定内容

1.掌握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在通信管道建设中的应用

2.能正确掌握各种异形人井的规格尺寸标准

(五)新技术知识

鉴定内容

1.ISDN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2.现有电信网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3.频分复用(FDM)、回馈抑制(Echo Cancellation)技术

4.宽带技人同理论知识

5.各种最新电信技术的应用

(六)安全生产知识

鉴定内容

美发师国家职业标准 篇6

水泥企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体工作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影响从业人员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的因素较多,如,高粉尘、高噪音、高温、高空、作业面狭窄和大型设备检修复杂等。随着行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大量新型水泥生产线的设计和投产,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可能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如何通过改建、扩建及技改减少和避免相关职业健康安全危害,是行业面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2 标准调研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就已开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但大多数企业至今对职业病仍缺乏足够的了解与重视,一些职业病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水泥行业没有一个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国家标准,一直以来执行的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和《水泥工业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等。为此,我院与各水泥设计院共同编制了国家标准《水泥工厂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范》。

新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型干法水泥工厂生产和技术装备大型化及操作与管理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贯彻安全至上的原则,特别强调技术先进、设施可靠和经济合理,从源头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同时,本着专业化的原则,本标准未涉及矿山部分的职业健康安全设计要求。

3 标准主要内容

3.1“三同时”的规定

新标准在总则中,强调了劳动安全、职业卫生设计的“三同时”,即必须执行劳动安全、职业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贯彻安全至上的原则,将整体预防的思想运用于设计中,减少可能的风险。

3.2 厂址选择和厂区布置

水泥工厂的选址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结合水泥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特点、有害因素危害状况,建设地点环境、水文、地质和气象等因素,为保障人群职业健康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

本标准在选址一节中提出,应考虑风向频率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减少对居住区大气环境的污染。季风区水泥工厂应布置在城镇和居住区最小风频方向的上风向;主导风向区水泥工厂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南北东西气候差异明显,同时规定应根据地域特点,综合考虑最小风频、污染风频和污染系数三者关系选择厂址,尽可能减少水泥企业对周边地区的危害。

厂区布置中规定总平面布置应尽可能根据污染严重程度合理布置,通过布局降低水泥工厂设备噪声和粉尘造成的劳动安全、职业卫生危害。例如:由于磨机、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噪声、振动较大,为减少振动对人员和其它设备的影响,规定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同时设置减震措施。由于煤粉制备车间污染较其它车间严重,考虑到尽量减少对其它车间的影响,因此适宜单独布置。而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异味,对周边人的健康存在一定危害,特规定污水处理设施宜布置在厂区的一侧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3.3 厂区道路安全

水泥工厂厂区道路上空,常需架设各种管线、皮带运输通廊、高压电缆、吊床栈桥或人行天桥和各种构筑物,同时厂区内各类物资流转频繁,为确保行车安全,本标准对跨越道路上空架设管线、建构筑物距路面的最小净高做出规定。其最小净空高度采用行驶车辆的最大高度或车辆装载物料后的最大高度另加0.5~1m的安全间距,据此规定跨越道路上空架设管线的最小净高不得<5m,跨越道路上空的建构筑物距路面的最小净高不得<4.5m。

3.4 建筑安全

标准对厂房的层高、安全出口、工作平台防护和人孔门设置等,在原有基础上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

例如:设在基准面2m以上的捅料孔及其取样和检查点,规定应按需要设置平台、逃生通道等安全设施。本标准在编写中强调在设置平台和逃生通道时,要综合考虑风向等条件的影响,避免高温气体或物料喷出时伤害作业人员。

楼梯的一个梯段高度,原水泥工厂设计中执行的是不超过3.5m,在本标准中放宽至4.5m,特殊情况下不宜超过5m,主要考虑到现有水泥厂设计过程中一般厂房层高为4.0~4.5m左右,若定位梯段高度不宜超过3.5m,则绝大多数楼梯须设转折平台,但这样又往往难以满足其平台上方净空高度要求。同时规定斜梯踏板和平台等在设计中应考虑防滑措施。

3.5 生产和设备安全

水泥工厂设备检修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每年均有检修人员由于未严格执行上锁挂牌制度而身亡的报道。为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检修人员的安全,标准以强制性条款的方式规定水泥生产线多台连锁遥控、程控的生产设备附近,必须设置可机旁锁定的开停按钮和中控、现场操作切换的开关。控制系统应设有必要的互锁保护装置。期望通过设计过程控制,减少设备和生产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

标准强调磨机等设备位于机旁的控制装置要具有可靠的锁定装置,以及醒目的开关位置标志,同时采纳原《水泥工业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中现场必须设有预示开车声光信号装置的规定,确保设备开机时有清晰明确的信号,进一步防止磨机等大型设备开停机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害,尤其指那些需要进入内部进行检修的设备。

3.6 防尘和防毒

近年新设计和改造的水泥厂,设计过程中已非常注重对粉尘的控制。水泥粉尘直接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设计中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车间内操作地带粉尘满足相关限值要求,防止粉尘对工人的危害。本着预防为主的思想,本标准沿用原有水泥工厂相关规范对放散粉尘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设计规定,要求采取密闭措施,减少粉尘逸出,通过采取自控与遥控措施,避免操作人员与粉尘直接接触,减少伤害。

防毒、通风重点关注事故风机的配备及选型,本标准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指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防爆型或防腐型风机,同时应采取防止气流短路的措施,达到减少风机异常情况出现的可能,确保各种异常条件下均能正常启动和运转。

防毒部分新增加一条配备安全喷淋及洗眼器的要求,特别强调接触酸、碱和有机物等有毒、腐蚀性物质场合区域要求设置中和溶液和提供冲洗皮肤或眼睛的供水设施。安全喷淋、洗眼器是职业安全卫生必备的应急、保护设施。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通过快速喷淋、冲洗,把伤害程度减轻到最低限度。

3.7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的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处置废物的方式,具有投资少,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多在水泥工厂改建、扩建时实施。但是,由于处置废物,特别是处置危险废物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劳动安全、职业卫生问题,因此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贯彻国家和地方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从源头进行控制。由于协同处置废物的专用设计规范正在制定过程中,本标准仅在总则中对利用水泥窑进行废物的协同处置的劳动安全、职业卫生问题给以原则性规定。

3.8 防噪声和防振动

随着设备的大型化,以及工艺本身特点,噪声逐渐成为水泥厂最为严重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危害。据报道, 处在90dB噪声环境下30年,语言听力损伤614%;140dB以上噪声能引起耳鼓膜破裂,甚至双耳完全失听。噪声还能引起头痛、头昏、心悸、耳鸣、记忆力减退、脑血管功能紊乱和条件反射异常, 甚至能引起孕妇流产率、畸胎率增加以及使一些疾病加重。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使人烦躁、疲乏、反应迟钝,容易引起事故。

控制噪音的最佳方式就是从设计、从源头采取有效措施。从设备选型、隔声室的设计等多方面入手,将噪声的影响降到最低。破碎机、球磨机等大型高噪声设备,作隔声处理费用大、设施复杂、生产管理又不方便,难以实现,一般可以采取在车间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及顶板设置吸声材料,或在设备上方及侧面设置空间吸声体等措施。同时,为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传播,罗茨风机、空气压缩机等应设单独厂房,但布置有困难必须放在生产车间内时,应封闭成单独的风机房,并在进出风管及旁路管道安装消声器,送风管道可采取设在地下或包上隔声阻尼材料等措施。其它振幅、功率大的设备也应设计减振基础。

4 小结

美发师国家职业标准 篇7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 模具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64-03

随着技术改造力度的加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成为广西的支柱产业。未来几年是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才的培养在发展过程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属于技能教学型教育,承担着为中高端产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能否实现职业教育技术培养目标。因此各类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实施,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都在各自的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据有两个方面: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院校实际的实训实践条件,经过多年摸索所积累的经验而形成;与院校长期合作的企业的具体要求;但是,很少有高职院校明确提出基于国家职业标准来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要求职业学院全面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是坚持双证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是社会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估,也是对职业学院毕业生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的一次考核标准。

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工作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也是各职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鉴定的依据。而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支撑体系四个部分。事实上,国家职业标准本身就是高职院校实施实践教学最好的依据之一。依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容易通过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更能适应企业“岗位群”的需求,也有利于企业规范生产技术行为。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如图 1 所示。

一、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不够

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实训教学领域中对国家的职业标准认识不够,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沿袭了普通高校的一般做法,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没有反映出以技能为中心的职业教学特点,实训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严重脱离,也没有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脱离现代制造的发展。近年来,一部分职业院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增大了技能方面训练的力度和强度,但这些改革基本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把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与规范渗透到教学体系中去,没有把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当作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来要求,而且每个阶段的实训教学各成体系,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主要表现在实施实践教学时,教学内容没有衔接性,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涵盖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因此,当学生需要进行技能鉴定时,不得不对相关知识重新进行系统培训,加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考评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就是考评员,鉴定工作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考评员队伍素质高低。以职业技能资格为要求的实践教学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教师本身的技能水平不够,无法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就要打折扣,难以承担考评任务,严重影响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的建设。

(三)不求鉴定质量,只求鉴定数量

部分职业院校把开展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作为创收的途径之一,过于强调鉴定数量,把学生申报环节当作工作的重点,对其他监管环节如考核内容、标准、师资等疏于管理和建设,鉴定质量大为缩水,使学生毫不费力就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证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毕业生所掌握的生产技能水平根本达不到技能等级,导致企业不认同学校鉴定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实操技能考核环节时间长

实践教学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而实践考核是学生进行模具装配及调试,考生需操作多种加工设备进行模具零件的加工,实施过程中实践考核时间较长,一个工种需要较长工时,给考核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加上实训设备的不足,在一定情况下也影响到模具国家职业标准的实施。

二、构建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切入点

(一)实践性的教学必须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职业技能鉴定是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职业学校的实践性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即以相应职业资格考核的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

(二)实践性的教学不能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唯一依据

职业院校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在“理论够用,技能扎实”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和就业创造条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实训项目,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因此,专业课的教学不能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唯一依据,必须充分考虑行业的发展和现状。

(三)实践教学的评价可以以鉴定结果衡量,但不是唯一依据

职业技能鉴定是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于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是否符合相关岗位的要求,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是客观公正的,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效果的评定。教师在实训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等,以求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公正和科学规范。

三、构建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及策略

(一)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模具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以模具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根据行业或企业的标准对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的功能和作用进行重新评估,确定教学对象及内容、技能要求、实训作用和实践场所,按知识积累与技能要求衔接,形成阶段实践教学序列。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和行业职业的技能鉴定站,从2008级学生开始在实践教学中慢慢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规范,使模具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涵盖国家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学生在“教、学、做”中达到了模具行业相应的职业标准。实践证明,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国家职业标准,有利于凸显高职院校专业特色,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1.突出职业标准,适应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

首先,开展企业调研,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比较分析与论证后,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明确专业岗位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典型冷冲模的制作与装配项目所覆盖的生产工艺流程较为完整,具备了模具生产的岗位能力和素质,包含了模具钳工、机加工、特种加工、模具装配等技能,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确定以典型冷冲模的生产项目作为载体,以典型冷冲模的生产过程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生产全过程三个阶段技术应用出发,参照模具工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构“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职业化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构建以基础技能实训、模具专项技能实训、冷冲模(塑料模)制造与装配实训、模具综合技能实训为主干的教学体系,把模具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考试大纲分解贯彻到各实训的教学项目中,在质量考核上,以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作为实践教学考核,以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作为考核目标。

在每个实训阶段,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我们分别设立不同的实训内容和实训项目,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知识点和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最终达到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要求。基础技能实训:将零件机加工技术,测绘技术与模具钳工技能通过教与练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模具专项技能实训:模具结构,数控技术,特种加工,主要学会各种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模具核心技能实训:主要训练装模、试模和调模;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包括成型设备的操作、产品质量的分析等,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实操部分以考核装模、调模、修模技能为主。通过以上系列、阶段性实训锻炼,学生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成熟的“职业人”。

2.以国家职业标准规范实训基地建设

在不增加大的投入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发实训基地功能,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建设实训基地,根据职业的需要,完善实训基地设备的配套设施,如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工量具和机床部件,使实验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围绕规范的职业技能标准进行,保证职鉴所需设备条件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项目,同时扩大职业资格鉴定站(点)在行业中的知名度。

3.建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考核体系

职业资格鉴定是对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评价,是职业教育与企业沟通的必然渠道。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突出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规范要求学生,因而必须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把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如果只是纯粹的实训,学生没有压力和动力,得过且过,学生发挥不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目的难以达到。正因如此,我国职业院校全面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使学生一毕业就有能力上岗,毕业证只代表学生学业课程合格,而职业资格证书则代表学生职业技能合格。学生在校通过系列的、阶段性实操强化训练,全面地掌握各种加工技能,实训结束后即可开展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学生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多了一份就业保险,而且一上岗就能很快胜任工作。

4.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模具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技能的培养应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市场准入为基础,所以职业技术院校应当满足人才市场、企业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与行业职业技能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实训体系。职业技术院校在与行业或企业共同制定技能鉴定标准的同时还可获得大量的来自生产、管理等第一线的行业标准、技术要求和职业规范,加快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极大地提升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就业岗位之间“零对接”。

5.建设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标准的师资队伍

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的具体操作者是考评员,考评员的水平是否能达到鉴定要求直接影响鉴定结果。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构建的实训教学体系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较高,同时也对实训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考评员多为任课教师担任,有的教师没有企业生产的经历,实践经验较少,操作技能不高,对行业规范领悟不深。将专业教学实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不仅使高校教师能掌握职业标准、职业规范,更能极大地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团队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出发点,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构建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予以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参考文献】

[1]郑琴.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的途径探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5)

[2]陈志勇.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鉴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

[3]龚雯.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教学体系模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6)

[4]陈炳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目标与原则[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5]李开舜.基于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创新工作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5)

[6]李冬,吕惠芳.职业技能鉴定融于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2(9)

[7]毕大森,赵淑枝.适合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体系建设——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模具工业,2015(7)

上一篇:中专电子专业毕业自荐信下一篇:绍兴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