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推荐12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2、加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同时,我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数学本质,概念理解,分数

打造“卓越课堂”, 就必须要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 要效益。很多时候一节数学课就围绕一个结论或者一个程序进行教学。但是在这个结论或者流程里, 蕴藏的可是一个知识包, 而由这个知识包所派生出来的问题情景就更加纷繁复杂, 不胜枚举了。在数学课堂里, 如果我们能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 便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生命力, 那么我们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结合笔者自己教学过的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反思和解释。分数的本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分数的本质就是分数与单位“1”的联系。当然, 这里的“1”不仅是一个自然数, 还代表着自然数的基本计数单位。“对分数的认识有三种不同的视角:一是强调分数的直观意义, 分数是在度量中产生的;二是强调分数是整数相除得到的运算结果;三是强调分数的表达形式, 分数是一对整数之比, 便于分数的运算”, 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则更倾向于第一个理解“分数是‘分’出来的”。“分数是在单位“1”里分出来的。

因此处理好分数与“单位1”的关系。能够促使学生知识正确、有意义的建构。

1 把握数学本质, 凸显知识联系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环节, 我们通常都是以整数导入分数, 且在处理上都强调了分数的其中一个基本特征——平均分。然而在情景设置上是否突出了分数背后的那个“1”呢?我们来看:

情景一:“将4瓶水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2瓶, 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1个, 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呢?应该用那个数字来表示呢?”

情景二:“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2个;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1个。那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多少呢?应该用那个数字来表示呢?”

两个情景都突出了平均分对于分数的意义, 同时也强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笔者在执教时选择了情景一。在问及可以用什么表示时, 仍然有很多学生反映可以用1来表示, 这个1表示一半。通过反思, 自己发现问题出在由于在情景一里的“一个蛋糕”通常用口语表述, 而在学生大脑里反映的也很可能是“一”而非“1”。因此学生才有了仍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在情景二里, 作为情景载体的苹果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从4个, 到2个, 到1个, 再到半个。学生对于用4来表示4个苹果, 用1来表示1个苹果有了充分的体验。再研究到半个时学生自然明白已经不能用1来表示, 因为1已经用来表示1个苹果了。

在这里, 学生不仅关注了分数, 理解了分数产生历程, 是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数的一次扩展。更为重要的是, 因为先以1个具体物品为1, 平均分下来的部分才用分数来表示。如果不是因为1代表了1个苹果, 那么我们将1个苹果用2即2个一半表示的话, 那么用1来表示一半又有何不可呢?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关注分数, 更关注分数与自然数1的关系。我们找准了知识的本质, 也就是找准了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 能够有效的促进知识的生长。

2 把握数学本质, 发展抽象思维

在泛化情景过程中, 学生发现和感受分数的本质意义时仍然需要抓住分数背后的“1”来进行教学。如在深入讨论认识1/2时, 我们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层层深入。第一层“同样大的纸平均分成两份, 分法不同, 都可以用1/2表示。”第二层“不同大小的纸平均分成两份, 也可以用1/2表示。”第三层“一张玻璃、一块黑板……平均分成两份, 也可以用1/2来表示其中一份。”通过层层引导, 最终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是将“1”平均分成两份, 其中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在第二个层次“为什么不同大小的两张纸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联系“1”进行理解:因为单位1的不同导致1/2的不同, 但是都是将“1”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的, 所以都可以用1/2来表示。如果学生不能将其与背后的1结合起来思考, 那么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和感受都是片面、割裂和不完整的。

3 把握数学本质, 提升应用能力

只有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分数是将“1”平均分成几份中的一份或几份这一核心表征时, 学生才能够面对千变万化的问题情景, 能正确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最基础的看图写分数,

从表面看绝大部分孩子能正确答题, 但是我们如果去进一步挖掘就会发现很多孩子却是将图看成两个数 (总数9, 部分数4) 进行思考, 而未能将其理解为一个完整独立存在的数。所以当有学生直接写为一个整数 (4) 也就不足为其了。

再看直接针对单位“1”的问题:“同样多的水装入两个杯子, 一个杯子占2/5, 另一个杯子占3/5, 那个杯子更大些?”再进一步而言还有更复杂的涉及到单位一转化的问题情景:“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 是原来的几分之几?”“一块地一半种黄瓜, 剩下的一半种茄子, 茄子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要使学生能长效性发展。应该找准数学教学的着力点, 削枝强干……掌握核心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层次结构, 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 学会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 我们的教学就更加意味深长。换言之, 当学生抓住了知识的本质, 知识才拥有了生命力, 面对灵活多变的问题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则是努力促成此事。

通过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的反思, 我们可以看到, 其实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一个“本质”的存在。比如“平均数”应当抓住平均数是一个统计量, 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进行教学;“长度单位”应该抓住需要一个统一的单位度量图形或物体长度进行教学。“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则应该是从高位起, 分类 (位置不同) 平均分等等。而当我们把握住数学本质进行教学, 学生的知识才能顺利生长不出现障碍;教师才能围绕这个“本质”深入挖掘, 促进学生完整, 全面, 正确的建构知识;也只有学生对“本质”的理解深刻, 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才具有了生命力, 才能够解决由此而派生的纷繁复杂的问题情景。

参考文献

[1]秦海华.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探讨.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1 (10) .

[2]袁观明.寻找起点:关注数学的本源.

[3]百度文库.分数的应用和历史.

[4]徐章韬.分数历史发展过程中认识视角的变迁及其教学意蕴.湖南教育:下, 2010 (04) .

[5]卢晓琴.以核心知识为着力点, 把握数学教学的长效性.缙云教育.

[6]关于小学数学的数学味:王尚志教授访谈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与反思 篇3

1.乐乐家来了2个客人,冰箱里有4个桔子,该怎样把这4个桔子分给2个客人,每人分得多少个?生答。结合生答,提出:每份分的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乐乐又拿出2个苹果,该怎样把这2个苹果分给2个客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请生答。结生答,再次强调:每份分的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反思:这一环节在于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2.乐乐在招待客人的时候遇到了难题,冰箱里只有一个蛋糕了。“该怎样把1个蛋糕分给2个客人,每人分得多少呢?”乐乐不知道怎么分了,同学们愿意帮帮他吗?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不过,乐乐还是有疑问,请看大屏幕:同学们,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一起来和分数交朋友。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反思: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无法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结合前面引出的一半,学生仔细观察课件演示。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正好是其中的一份,这一份是圆的1/2,另一份也是圆的1/2。使学生明白只要是平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每份都是原来的1/2,初步理解1/2的含义。

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多让学生读一读,知道分数的读法)。

再回到乐乐该怎样把一个蛋糕分给两个客人,每人分得多少?这个问题上,先让学生回答,再用课件演示。

反思: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让学生能对二分之一进行初步的理解。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小组活动,你能创造出二分之一吗?让学生动手折自己的长方形纸片,并用彩笔涂色表示出二分之一。

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巡视,并将不同折法的优秀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全班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反思: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過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同时,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不管怎么分,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观察判断,巩固认识

课件出示巩固习题“下面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

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判断理由。

反思: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掌握平均分的思想,对二分之一形成正确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

2.认识四分之一

(1)动手操作。你能通过折正方形纸片创造出四分之一吗?让学生自主动手,并用彩笔涂色表示。

(2)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教师巡视,挑选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在全班说一说四分之一的意义。

(3)教师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反思: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折出四分之一并交流展示,然后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3.自由操作,创造分数

(1)用你手中的正方形纸片,你还想折出几分之几?涂色表示,汇报交流。

(2)教师引导,一份表示几分之一,两份呢?三份呢?折出你喜欢的分数,涂色表示并能正确读出分数。

(3)课件演示几分之几。学习分数家族成员名称。

反思: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分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学生通过涂色明白涂一份和涂几份创造出的分数是不同的,从而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看分数涂颜色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语文成语里里也有数学呢。不信你看,下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几个有关数字的成语,你能用分数表达吗?

反思:这三个练习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理解分数的意义,既帮助学生深化了平均分的思想,又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延伸铺垫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有什么收获吗?

总评: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小组合作,小组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2.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分数。

3.我在设计练习时做到分层设计,形式多样,联系实际,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达标练习和拓展练习,加深了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运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4

(一)从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数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整数,孩子们一直都在接触,所以都很熟悉。于是就从中秋分月饼导入,从4个平均分成两份,到2个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么表示,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从学生回答的半个月饼引入分数,认识和理解的含义。

(二)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深层理解

理解分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同桌和小组间的讨论和动手创造一个,让学生充分理解的含义。

(三)运用知识迁移,探索几分之一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与操作,创造一个几分之一;并交流讨论分数的意义。

(四)练习与巩固

虽然这堂课完成了预设目标和知识点,教学过程较理想;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下面就反思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我在执教过程中可能过分看重时间的分配,学生虽然对只是的理解都没问题,但是在对分数的含义表达上却不尽人意。在理解的含义时时间太过着急,只是通过个别同学的回答,就把描述含义的语句出示板书了。导致学生在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时,语言表达非常不理想。

2、在学生动手操作中,疏忽了学生涂色的规范性,在展示作品时局限性较大,应该正确和错误对比进行;不同折法对比进行。

3、学生由于对分数的含义表达不到位,在练习中又缺少对含义的解说,导致最后一个练习,学生存在较大困难。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5

师:同学们知道《西游记》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一段《西游记》里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一片桃园,停下来休息。这时孙悟空大喊说:“哇!好大的桃子啊!”猪八戒看着又大又红的桃子馋的直流口水,问师傅:“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师傅说:“吃桃子可以,不过得先考考你!”悟空和八戒不假思索的说:“没问题!”师傅问:“有四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师傅接着问:“要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师傅不紧不慢的说:“要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

师:同学们,你们会吗?我们把这个桃这样分成2份,他们愿意吗?为什么?我们把1个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桃的“一半”。那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没关系,今天老师请来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二分之一

师:我们把1个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桃的“一半”。这里的一半在数学上用分数(1/2)来表示。你们想认识这个新朋友吗?

师:好,我们先来学习怎么写这个分数,大家拿出你们的手跟着老师一起写,我们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把这个桃平均分成2份,最后在横线上面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师:大家一起来边比划边读,好吗?

师:那现在来看看我们是怎么得到一个桃的1/2的?我们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1/2,那另一份呢?

师:你们认识了1/2,那听老师这么说对吗?“我把1个圆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师:对,所以同学们在说分数时一定要记住是平均分

师:刚才呀,我们把桃子平均分成了两份,认识了二分之一。瞧,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这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怎么来表示呢?(对折)有的同学已经知道了,真聪明。听好要求:拿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把它的二分之一用斜线涂上你喜欢的颜色,生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折完了吗?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可是光给老师看不行,我们的作品还得和全班同学分享,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好请到前面来,生交流,谁的折法跟他的一样?其他同学你们是怎么折的,展示其他同学不同的折法。

师:看来呀,一张长方形的纸,既可以横着对折,也可以竖着对折,还可以怎么对折?(斜着)多聪明的折法。

师:这三种折法各不相同,那你有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谁来说说,(都是长方形,都是表示二分之一)

2、认识三分之一

师:很好,接下来大家看这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师“绿色部分占了这个圆的几份?

师:那你们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吗?那黑色部分和黄色部分呢? 师:(板书)那谁会写这个分数吗?再一起边比划边读。师:那现在谁能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到三分之一的? 生: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她),同学们,注意是平均分,才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其中的一份。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请从桌上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中任意选一种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你喜欢的分数。

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老师挑选几个小组的作品来展示,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它们有没有平均分?

师:请创造这一些分数的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强调“平均分”)你能用分数来表示它吗?

师:其实呀,分数的家族可大了,像1/

2、1/

4、1/

8、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些分数都表示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我们今天重点学习几分之一。(智慧大比拼)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1-------取其中的一份

—-------表示平均分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6

首先是从平均分一个蛋糕引出二分之一的含义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在前几次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后面认识几分之一的时候,仍然要不断强调平均分。

经过教研室胡老师指导,我意识到学生在后期仍然不能完整的叙述分数的意义,是因为前面在认识二分之一的时候,学生的说没有到位,导致后期一直要反复强调平均分。所以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多说,说蛋糕的二分之一意义不够,还找了饼干和西瓜等实物的二分之一继续让学生说。在让学生描述的时候,不仅停留在学生个别汇报,还要求学生同桌互说,男生说,女生说再集体说。通过这样的调整,在后面学生自己总结几分之一的含义时,基本不再需要强调平均分了。

本课中,设计了2个学生活动,分别是用斜线画出正方形的二分之一以及利用老师给的图形找出几分之一。学生在活动中,动手画、动口说,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基本能够做到有结构的资源呈现,有序的互动交流。学生活动动静搭配,环节与环节之间联系紧密,精心设计板书结构。

不过本节课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意义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其中每份这个概念没有突出强调一下,如果在结合蛋糕图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时,能够问一问学生,这一份表示多少?那这一份呢?进而再强调:哦,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那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会更加到位。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7

精品教案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2)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分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四 教学难点:

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五 教具准备:

课件 苹果 水果刀 彩带 长方形 正方形 圆形 水彩笔

六 教学方法:

操作法 直观演示法 讨论法

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分学具

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老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些学具,每张桌上有一个信封,同桌之间先把信封中的学具分一分,并认真记录号分配单。

学生会发现信封里只有一条彩带,没法分。

让学生先把其他学具分配好,一会再解决彩带的问题。

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2、教师小结引出“平均分”

不管是一个一个得分还是先数出总数再除以2,最后同桌2人分到的学具数量是一样多,像这样的分法是——

“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如果把一条彩带也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一半、半条、、、、、”

3、揭示课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能整数分的情况,这时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这个概念,彩带的一半用分数怎样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认识1/2(1)找彩带的一半

请大家拿出刚才没分好的彩带,同桌合作找出它的一半,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找的。

学生汇报,边演示边说。教师及时评价。(突出平均分)(2)认识1/2

像这样把彩带两端对齐,中间剪开就把它平均分成了两份,这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彩带的一半在数学上有个专门的名称叫二分之一,写作:1/2(3)读写1/2

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彩带被平均分成了两份在横线下面写2,其中的一份1写在横线上面,在分数中横线叫做分数线,横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横线上面的1叫做分子。学生试着读写1/2。

(4)1/2的意义

说说对分数1/2的理解,1和2分别表示什么?

(小组内轮流说一说,要求拿着彩带,一边演示平均分的过程,一边说,小组内互相评价谁说的最完整最准确。)

(老师小结并板书:把一条彩带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找出重点理解的词。

(5)找其他图形的1/2

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折一折,把图形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生活动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6)找生活中的1/2

(7)判断下面涂色部分是图形的1/2吗?(课件出示)

2、认识1/4

(1)找四分之一 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必不可少的食物是——“月饼”

在老师很小的时候月饼还是比较稀少的食物,经常几个人分吃一个月饼,老师家里有四口人,如果只有一个月饼怎样分才最公平呢?每个人能吃到多少?

请大家用手中的圆形纸片代替月饼折一折,分一分,把分好的那一份涂上喜欢的颜色。(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分到了多少?)学生演示汇报,教师及时点评。

(课件演示分月饼过程)

教师小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1/4 像1/2 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2)折正方形纸片的1/4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做,有没有其他不同的做法?然后分工折纸,并涂上颜色!最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学生活动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集中汇报,展示四种不同的折法。

老师总结:无论圆形还是正方形,还是其他物体,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就是它的1/4。

3、创造分数

学生通过折纸的方法创造其他的分数,让学生在信封中拿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喜欢的图形,试着折一折,涂一涂。小结:引导学生概括出:无论什么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4、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看黑板上的板书1/2和/1/4你认为哪个数大?说明理由!

生说想法,可能会出现意见不一致

(2)分苹果

一组两个苹果,切一个的1/2,另一个的1/4。看哪一份大?为什么?(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

引出:平均切成2份的那一份要比平均切成4份的那一份大

也就是:1/2>1/4(板书)

(3)找规律

分数的大小比较中有什么奥妙?谁能从这些图中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三个等大的圆被平均分成不同的等分)

小组讨论找规律

老师总结:平均分的分数越多,其中的一份越少。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说生活中的分数

(课件展示生活中与分数有关的事物)

2、谜语猜数

百里挑一 一分为二

3、数学游戏 一人起立说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占全组的几级分之几?

占男生的几分之几?

占女生的几分之几?

占全家的几分之几?

4、在我们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相信吗?(课件出示:各个时期的人体图片)

(1)介绍:当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长到8个星期时,胎儿的头大约是身长的1/2,当婴儿一岁时婴儿的头大约是身长的1/4。

(2)估计:儿童的头长大约是身长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再出示格子师生一起数格子,最后得出1/6)(3)估计:成人的头长大约是身长的几分之几?(演示1/7)<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想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8

邮编:312030联系电话:84112077电子信箱:hxm4112077@126.com

一、设计思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设想要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复习分数的有关知识。由学生熟悉的“平均分”入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揭示用分数表示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通过“涂一涂、画一画”的活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至于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23页的第11、12题外,还要结合一些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整体”既可以是各种实物,也可以是各种图形。第123页的思考题,两个小题是有联系的。第(2)题可以直接应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决。第(1)题,如果在图中加两条线(如下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涂色的部分占其中的4份,所以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4/8(由于没有学约分,所以不必化简分数)。还可以通过折纸,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一半,也就是1/2。从而初步渗透1/2=4/8。第(2)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剪。如可以按第(1)题的图剪;也可以把大正方形先剪成8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拼成两个全等的正方形;也可以沿着正方形相对着的两个顶点的两条连线(对角线)剪开,剪成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拼成两个全等的正方形。

三、学情分析

在第七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并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相信大部分学生学得较好。但毕竟是初次学习分数,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不清晰,对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点混淆等现象。所以,在复习时既要照顾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稍欠的学生,又要考虑让已经掌握较好的学生的发展,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难点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开放内容,让学生回归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升华化。新课标重复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与形式的经验密切联系,,有把抽象的数学变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2、开放时空,让学生合作互动

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学方式更多样,形式更丰富,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越来越强。因此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征,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明确研讨问题,决定合作方式。强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3、关注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中建构

注重学生发展的数学的学习应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获得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的,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因此数学系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能得到发展外,还应关注不同的人,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白纸、彩色笔、思考题图形每人一张、剪刀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师: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请大家想一想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读、写分数

还有比较大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下面的分数表示,对不对?

先同桌交流说理由再集体交流。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并让学生回答:分母表示什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的练习来强化学生对分数意义、平均分的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分数各部分名称的的巩固。】

3、比较大小

问:你能比较下图中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

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第一题:①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讲清图意。

②引导问:哪个阴影面积大?

第二题:①由学生说图意。②得出比较结果

教师说:刚才我们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我们画阴影的方法比较,后来又直接看图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现在如果不给图,只给两个分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说:能。教师说:那我们来试试。(出示1828)

教师问:该怎样比较?谁大?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意图:通过习题(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习题(2)使学生能够脱离实物和图形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4.课堂活动。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810110②2517110③1828116

5、游戏活动

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些分数,如等。

⑴全体活动:找出最大和最小的分数。

⑵分组活动:单数组找出比大的分数。

双数组找出比小的分数。

⑶抢答题:①说出比小的分数。

②说出比大的分数。

教师问:你们能说出一个比还小的分数吗?

【教学意图:通过游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游戏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巩固课的知识。】

4、加减法口算

14+24=810-210=25+15=1-210=18+28+58=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帮助学生巩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

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怎样列式计算?再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1、12题

出示第11题看图以后先问:(1)你明白题的意思吗?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

① 先数有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② 每涂一个正方形就要用分数表示出来,并说说它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③ 涂2个小正方形,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有几中分数表示?你怎么想的?

④ 接着让学生涂完。再进行交流。

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出示12题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先让学生说说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填空,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在复习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在这里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通过交流让学生一起更多的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完成123页动脑筋(如下图)

①画一画折一折:仔细观察图,说出图中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②剪一剪,把正方形的纸按一顶的规则剪或折,把剪开的部分重新拼成两个的小一样的正方形吗?

第(1)题,如果在图中加两条线(如下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涂色的部分占其中的4份,所以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4/8(由于没有学约分,所以不必化简分数)。还可以通过折纸,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一半,也就是1/2。从而初步渗透1/2=4/8。

第(2)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剪。如可以按第(1)题的图剪;也可以把大正方形先剪成8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拼成两个全等的正方形;也可以沿着正方形相对着的两个顶点的两条连线(对角线)剪开,剪成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拼成两个全等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小组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同时渗透约分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P12610题图P123第11题

P123思考题

九、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

还有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相关练习。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9

对于现在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中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看到百分数,会说出这是百分数,知道生活中经常有%的存在。因此这节课知识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倍比概念以及在生活中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感知认识基础上,通过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欲望: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的用途等等,这些都将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我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不从百分数的产生入手,而是由学生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入手。而事实证明通过相互的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而这些也就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课堂关注的是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只有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学生才能产生学习它的欲望。所以在备课时,我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价值.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了解百分数的价值,增进对百分数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引入课题时,还是在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本课还安排了课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数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让学生根据三种酒的酒精度提出建议,这也是学生生活中的事。

三、课堂关注的是学生收集信息,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

21世纪的受教育者已不再满足于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应该是一个知道如何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进行检查、评价和应用所用信息的人。如我在引导学生解决什么是百分数这个问题时,让学生从自己收集的信息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条,说出具体含义。

四、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0

1、生活味浓

新课程目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圆的初步认识》这节数学课从整体到局部无处不体现着生活数学这一教学理念。从整体看,吴老师以学生们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上学的录像短片作为导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观察、找出各种交通工具的车轮是圆形的,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又以欣赏生活中的圆、科技中的圆、自然中的圆的短片作为总结,从图形又拓展到实际应用;从局部看,圆心的讲解这一环节也是由生活实物圆形卡纸抽象到概念圆心,再到实际应用安装车轮的。这样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浓浓的生活味。

2、趣味性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圆的初步认识》这样的概念课来说,尤为重要。吴老师就注重了这一点。课一开始吴老师就拿出口袋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玩的?这样的设计充满了童趣,同学们纷纷说起自己对口袋的玩法,使数学课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

其次,在练习中采用了分组比赛,抢答得分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件使用上,把圆规拟人化,用孩童的声音,像一个好朋友一样引出了画圆的工具,充满趣味。

3、重视概念生成,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圆心。吴老师利用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找出圆心,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总结出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识记。之后,又通过亲自动手安装车轮使学生了解了圆心的作用,说明当圆不可以折叠时,可以通过找圆内最长的线段来找圆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另一种找圆心的方法,使教学重点突出,扎实。在讲解直径时,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的方法,很自然地找出了直径,接着,又通过分组量一量、比一比的动手实践,得出同一圆内直径都相等的概念,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最后,吴老师使用一根绳作为活动的直径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亲自总结出半径是直径一半的特征。突出了学生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1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设计思考:像教自然数那样教分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知道分物、测量时,如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以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写分数。

3、使学生知道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个,知道吧1米(1厘米、1千克等)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是几分之一米(厘米、千克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分数表示分物,测量的结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教学难点:知道几分之一米,几分之一千克等数量的具体含义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你们班级有几个学生(40个),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23个男生,17个女生)师:像40、23、17这样的数,我们以前学过,教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分数,你认为什么叫分数。

一、导入

1、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4个月饼,还剩1个。师:是这样吗?课件出示。

2、口答: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还剩()个。

生:把9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月饼,还剩1个。师课件出示。生活中分物体时经常有分剩下的情况吗?生:有 师:如果把剩下的这个月饼继续分呢?

二、展开

(一)1、提出要求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个月饼。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个月饼。

师:出示一个圆片,这代表一个月饼,贴黑板上,并出示三种分好的情况

第一种,分成两份,没有平均分

第二种平均分成两份

第三种平均分成四份 师:平均分给两人,你选哪种?师把图形移上去,平均分成四份呢?又移上去。独立想一想:怎么分,每人分到的这一份是几个月饼?同桌交流 生1:半个月饼

生2:两个月饼

师:半个月饼,可以吗?可以,两个月饼呢?两个月饼是多少,师指两个圆片,显然不对哦。生3: 二分之一

师:读一读

生:二分之一

师:错,这个读一分之二,那二分之一怎么写? 生3自己要求改成, 师:那可以拿掉了,师又指平均分成4份的那个月饼,那这个一份怎么写,会写吗? 生板书:(生先写分子在写分母)

师:小建议,先写下面的,再写上面的。再图中能找到4吗?生:4就是平均分成4份 师:能找到1吗?

生:1就是这个圆 师:他说1就是这个圆,同意吗?

xiaoxue.xuekeedu.com

生:指一份 师:(指图)可以这份吗?可以这份吗?这份呢?……

师再指刚才那个没有平均分的圆片,这一份可以用吗?生:不可以,没有平均分。

2、专项练习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学生纸上独立书写后汇报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个月饼。师:不错,第一个就讲对了,第二题呢?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个月饼。师:对吗?两个都对的举手。

3、比较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得到、、、,这四个分数那个最大,那个最小? 生1:最小,最大 生2:最大,最小

生3:最大,最小,因为图上……(生的语言很繁琐)师:图上可以看出和,大,那么和呢?生讨论。1:最小,最大

4、整理揭示分数线、分母、分子的名称。

三、展开

(二)1、任务一

朱老师给聪聪和明明一人一根1米的绳子,谁剪下的长? 聪聪说:我剪下绳子的米

明明说:我剪下绳子的米 生:聪聪长一些?

师:你们都这样认为?(是)那么米怎么剪,米又怎么剪?同桌交流 师:有想法了吗?(一位孩子上来)想说还是想做(想说)生1:剪三刀,一段就是米

生2:中间剪一刀,再中间剪一刀

师:我把他说的做一做,绳子对折,剪一次,再对折剪一次。生:对折两次,剪一刀 师:谁可以简单一些

生:折一次剪一刀,折一次剪一刀

师:把1米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米(课件演示)

师:米有多长?绳子比划。米有多长,再对折后比划。有印象了吗?

2、任务二

朱老师有1千克糖果分给聪聪和明明,谁分得多? 聪聪说:我分到千克

明明说:我分到千克

师:谁比较贪心?你有办法表示出千克和千克吗?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作业纸的反面表示出来吧!呈现探究任务(3个孩子作品)

师:这三位同学表示的千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平均分)师:不同的呢? 生:形状不同

xiaoxue.xuekeedu.com

师:其实都表示了什么?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师:千克,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吗?

生: 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师:谁说的最好?谁能像他那样说? 师:千克和千克那个重点呢?

师:你知道千克到底有多重吗?(师收集六本数学书)这六本数学书就是1千克,一本数学书几千克?生不明白

师:6本数学书1千克,把这1千克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千克 师:千克比千克重还是轻,比千克呢?

四、回顾

师:分数怎么来的呢?生各种回答

师:米和千克有什么不同?课件上图形比较得出。第一段表示1米,第二段表示1千克。

五、应用:谁大约喝了杯水? 爸爸妈 妈和明明每人都喝了水 爸爸杯子一半水,一半空

妈 妈杯子三分之一空,三分之二水 明明杯子三分之一水,三分之二空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2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西游记的故事吗?那你们都知道哪些故事呢?同学们知道可真不少,不过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是大家一定都没有听过的,想听吗?话说,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正走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正走的又饿又渴的时候,刚好路过一片西瓜地,八戒高兴的跑去问师傅能不能吃西瓜。师傅说吃西瓜可以,不过我要先考考你。“如果你有四个西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八戒很快就说出了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几个吗?“如果给你两个西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八戒想了想就说出了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几个吗?“如果只给你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你的悟空,每人分多少?”这下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二:1/2的认识

1. 请同学们从桌子上找出和西瓜一样的图形,我们暂时把它当成西瓜亲自动手分一下。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分,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方法)

2. 比较两块西瓜有什么特点?那你们知道你们这种分发叫什么分发吗?刚才你们把手中的西瓜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人分得其中的几份?那这其中的一份应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3. 这位同学很认真,已经预习过了,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4. 分数中的“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三:1/4的认识

1. 这时师傅又说了:“如果给你一个西瓜,你把它平均分给我们师徒四个人,每人分多少?八戒很快就说出了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分吗?(拿出纸片动手分并交流方法、讲解过程)2. 课件显示1/4西瓜的分解过程,并提问“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四:比较大小

1. 唐僧一看八戒分对了就奖励给他一个大西瓜,可是悟空眼急手快先抢到了手。悟空说;“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八戒一听急了,说:“我肚皮大,吃的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 2.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吃的多吗?(同学交流)

3.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看看谁能从这些圆中找到规律?

通过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那一份就越小。五: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难的题都没能难住大家。现在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习题:93页1、96页3、96页2题、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西瓜,通过比较知道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比较的必须是同样的物体才可以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

上一篇:营销人应该如何读书与学习下一篇:宣传推广会展的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