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文件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研究生教育文件(精选8篇)

研究生教育文件 篇1

研究生教育文件汇编

医务部编印

二〇〇八年五月

前言

自2006年我院成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来,研究生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普外科1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发展到现在,已拥有内科学(包括内分泌与代谢病、消化系病)、儿科学、神经病学、肿瘤学、外科学(包括普外、骨外、泌尿外)、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口腔医学共12个,并即将再增加1~2个。同时我院也已开始承担研究生理论课的教学。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我院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文件规定,同时调查并借鉴了其它附属医院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我院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文件汇编》。

时间紧迫,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不吝赐教。

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03、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4、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21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76、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36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418、教育部关于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519、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保密制度5810、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破格复试暂行规定6111、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7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7613、安徽医科大学关于硕士学位(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

研究生教育文件 篇2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有史以来最大篇幅论述了农村教育问题,极具战略意义。

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现在就是要正本清源,修复党群关系,重新提振农民的信心。

农村教育有多重要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做保障,即使有职业化农民,也会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迫使他们离开农村。

流动人口子女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

农村教育有哪些问题

城乡差别对待的二元化思想是一种“重城轻乡”的城市中心主义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在这种制度思维指导下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具有歧视农村的特点,违背了伦理上和法律上的正当性,违反了公民平等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背离了公正、和谐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不是让城乡一样发展,而是要扎根于农村本土、着眼于城镇化发展实际,凸显农村教育的本土特色,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实现农村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取得了部分成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这些政策和措施,其目的是强化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有多重要

邬志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有史以来最大的篇幅 (在“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两处共计289个字) 论述了农村教育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全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用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执政理念。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流动,城市人口过密和乡村人口过疏问题日益突出。与之相对应,县镇、城市大班、大校与乡村小班、小校的两极化现象越发明显,农村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困境:村小和教学点人数越来越少、乡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配置越来越难、优秀教师越来越不愿意去农村任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权益保障难题越来越多,等等。因此,在学界和政界,出现了许多“消灭农村教育,让农村孩子全部进城,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高质量教育”的声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公平正义、城乡一体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高度看待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极具战略意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表面上看,城镇化是解决城市问题,但实质上是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不可分割。从长远看,中国农业领域只需要1亿至1.5亿劳动力。但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这1.5亿人绝对不可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必须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化农民。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做保障,即使有职业化农民,也会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迫使他们离开农村。发展好现代的农村基础教育,不仅有助于留住一批有能力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有助于加强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在农村就地过上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更有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整体提升城市人口的质量和城镇化的质量。美国经济学家米凯·吉瑟 (MichaGisser) 的研究证明,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每提高10%,将多诱导6%至7%的农民迁出农业,按照净效应,它将把农业工资提高5%。大量研究表明,投资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比投资经济发达地区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农村教育是农民、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教育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动力机制,必须着力于提升国民素质,特别是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综合素质。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有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释放农民巨大消费潜力。然而,中国城镇化的不彻底性,导致出现大量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正在承受着社会转型发展的代价。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的隔离化、农村学校资源配置的弱质化正在加剧城乡“三元结构社会”形态的固化,这与国家的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是相悖的。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乡产业结构日益融合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究竟要“保留”还是“消灭”农村教育呢?我认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既要解决城市化问题,还要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与战略价值,更不能以城镇化为幌子变相剥夺农村教育。那种认为社会现代化就是消灭农村、取消农村教育的观念是错误和不切实际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扩大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以及“国家教育经费要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等,彰显的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现在的农村,无论在基础设施条件还是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与城市相比都是全面落后的,不具有现代的宜居特点。如果城乡之间的二元社会结构格局不发生改变,就会继续引发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从而导致交通拥堵、贫穷集聚、环境破坏、社会失序等“城市病”。就教育而言,大量学龄人口向城市涌入,也会对城市提出征土地、建学校、雇教师、投资金等一系列刚性需求。建设好农村学校、发展好农村教育,有助于引导农村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这既可以缓解大城市的资源承载压力,还可以减少城镇的资源闲置浪费,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城乡差别对待的二元化思想是一种“重城轻乡”的城市中心主义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在这种制度思维指导下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具有歧视农村的特点,违背了伦理上和法律上的正当性,违反了公民平等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背离了公正、和谐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值得指出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不是让城乡一样发展,而是要扎根于农村本土、着眼于城镇化发展实际,凸显农村教育的本土特色,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实现农村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总之,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不仅对农村社会发展有利,而且对城市社会发展同样有利,这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在人口可以跨城乡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与发展城市教育具有同等的战略意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虽然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现代性转变,在人类的现代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过程会面临诸多矛盾、挑战和危险,如果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陷入社会贫富分化、环境污染严重、幸福指数下降、疾病暴力流行等“城市病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由于我国过多注重“土地城市化”而忽视“人口城市化”,结果不仅产生了约4000万至5000万“被城镇化”的失地农民,而且还出现了2.5亿“虚假城镇化”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流动人口子女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如果能突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受到歧视性和不公平对待的制度障碍,改变户口作为社会屏蔽机制的功能,使城市原住民能以宽容平等的态度接纳他们,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认同和融入城市社会,就能防止拉美国家由于快速城镇化及相应的制度保障跟不上等因素所导致的“城市病”问题,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平稳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如何重新唤起农村教育的活力

袁桂林

连续十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今年也不例外。然而,今年的文件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对未来充满了强大的自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为建设“强富美”的中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论述十分翔实。

扭转农村教育渐趋凋敝的局势

自城镇化速度加快以来,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在城市领略了城市教育的优势,所以,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带到城市学校读书,使得农村学校渐渐萎缩,特别是优秀教师陆陆续续转到城市学校工作,农村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是薄弱学校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这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状况做出的基本判断,也是务实的改变策略。只有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入手,才能逐步办好农村学校,而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只看表面硬件条件变化,要看“教学质量”这一根本性指标。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宣称其城乡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均衡发展,无视农村大量“外表漂亮的薄弱学校”,盲目乐观,其结果又回到了原点,即从缩小差距开始唤起农村教育的活力。

继续消除“过度布局调整”遗留的危害

2012年7月,教育部在《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中,已经明确制止某些农村地区借布局调整撤并一些不该撤并的村小和教学点的行为。然而,这几年还是有些违规行为发生,加上校车系统不健全,致使农民子女因上学远而辍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显然,在解决农村学校布局问题上,国家的态度坚定不移,一定要严格实现学校服务半径的规定,该恢复的教学点就应该恢复,不能容忍官僚主义继续危害党和国家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发展幼儿教育重心在乡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这个思想第一次明确传达了三个信息:一是要扭转以前公办园、示范园办在县城,远离农民,为少数人服务的状况;二是要关注农村乡镇级别的幼儿园,更要关注村组级别的幼儿园,这两级幼儿园才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不能重心上移,否则就失去基本的群众基础;三是在农村的幼儿园要具有普惠性,不能有营利动机。

这些信息体现了决策者心系农民群众,尽快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坚强决心。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现在就是要正本清源,修复党群关系,重新提振农民的信心。

高中阶段教育要统筹兼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高中阶段教育大局出发强调,“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这段话含义深刻,指出现行高中管理体制存在部门分割弊端,要从体制上理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关系,还要从校内到校外形成合力,对每个儿童的生涯发展负责。普通高中不能千校一面,仅仅为升学服务,要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潜质发展的需求。

另外,一定要注意,义务教育之后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继续学业而步入社会,连同一部分高中毕业不能继续上大学的学生,我们要特别为他们铺设继续学习和职业培训的道路,使农村儿童离开普通教育学校进入职业教育轨道后,仍然有机会、有尊严、有关爱,体会社会的关心。

新型职业农民要实现质的提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解决未来谁种地的大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显然,新型职业农民数量需要扩充,质量需要提高。这就需要府际关系协调,农科教合作,多种渠道共同发挥作用。

落实好已有农村教育倾斜政策

研究生教育文件 篇3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有史以来最大篇幅论述了农村教育问题,极具战略意义。

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现在就是要正本清源,修复党群关系,重新提振农民的信心。

农村教育有多重要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做保障,即使有职业化农民,也会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迫使他们离开农村。

流动人口子女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

农村教育有哪些问题

城乡差别对待的二元化思想是一种“重城轻乡”的城市中心主义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在这种制度思维指导下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具有歧视农村的特点,违背了伦理上和法律上的正当性,违反了公民平等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背离了公正、和谐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不是让城乡一样发展,而是要扎根于农村本土、着眼于城镇化发展实际,凸显农村教育的本土特色,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实现农村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取得了部分成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这些政策和措施,其目的是强化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有多重要

邬志辉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有史以来最大的篇幅(在“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两处共计289个字)论述了农村教育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全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用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执政理念。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流动,城市人口过密和乡村人口过疏问题日益突出。与之相对应,县镇、城市大班、大校与乡村小班、小校的两极化现象越发明显,农村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困境:村小和教学点人数越来越少、乡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配置越来越难、优秀教师越来越不愿意去农村任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权益保障难题越来越多,等等。因此,在学界和政界,出现了许多“消灭农村教育,让农村孩子全部进城,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高质量教育”的声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公平正义、城乡一体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高度看待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极具战略意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表面上看,城镇化是解决城市问题,但实质上是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不可分割。从长远看,中国农业领域只需要1亿至1.5亿劳动力。但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这1.5亿人绝对不可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必须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化农民。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做保障,即使有职业化农民,也会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迫使他们离开农村。发展好现代的农村基础教育,不仅有助于留住一批有能力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有助于加强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在农村就地过上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更有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整体提升城市人口的质量和城镇化的质量。美国经济学家米凯·吉瑟(Micha Gisser)的研究证明,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每提高10%,将多诱导6%至7%的农民迁出农业,按照净效应,它将把农业工资提高5%。大量研究表明,投资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比投资经济发达地区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农村教育是农民、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教育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动力机制,必须着力于提升国民素质,特别是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综合素质。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有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释放农民巨大消费潜力。然而,中国城镇化的不彻底性,导致出现大量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正在承受着社会转型发展的代价。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的隔离化、农村学校资源配置的弱质化正在加剧城乡“三元结构社会”形态的固化,这与国家的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是相悖的。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乡产业结构日益融合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究竟要“保留”还是“消灭”农村教育呢?我认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既要解决城市化问题,还要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与战略价值,更不能以城镇化为幌子变相剥夺农村教育。那种认为社会现代化就是消灭农村、取消农村教育的观念是错误和不切实际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扩大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以及“国家教育经费要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等,彰显的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nlc202309021112

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现在的农村,无论在基础设施条件还是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与城市相比都是全面落后的,不具有现代的宜居特点。如果城乡之间的二元社会结构格局不发生改变,就会继续引发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从而导致交通拥堵、贫穷集聚、环境破坏、社会失序等“城市病”。就教育而言,大量学龄人口向城市涌入,也会对城市提出征土地、建学校、雇教师、投资金等一系列刚性需求。建设好农村学校、发展好农村教育,有助于引导农村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这既可以缓解大城市的资源承载压力,还可以减少城镇的资源闲置浪费,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城乡差别对待的二元化思想是一种“重城轻乡”的城市中心主义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在这种制度思维指导下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具有歧视农村的特点,违背了伦理上和法律上的正当性,违反了公民平等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背离了公正、和谐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值得指出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不是让城乡一样发展,而是要扎根于农村本土、着眼于城镇化发展实际,凸显农村教育的本土特色,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实现农村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总之,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不仅对农村社会发展有利,而且对城市社会发展同样有利,这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在人口可以跨城乡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与发展城市教育具有同等的战略意义。

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虽然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现代性转变,在人类的现代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过程会面临诸多矛盾、挑战和危险,如果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陷入社会贫富分化、环境污染严重、幸福指数下降、疾病暴力流行等“城市病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由于我国过多注重“土地城市化”而忽视“人口城市化”,结果不仅产生了约4 000万至5 000万“被城镇化”的失地农民,而且还出现了2.5亿“虚假城镇化”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流动人口子女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如果能突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受到歧视性和不公平对待的制度障碍,改变户口作为社会屏蔽机制的功能,使城市原住民能以宽容平等的态度接纳他们,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认同和融入城市社会,就能防止拉美国家由于快速城镇化及相应的制度保障跟不上等因素所导致的“城市病”问题,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平稳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者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何重新唤起农村教育的活力

袁桂林

连续十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今年也不例外。然而,今年的文件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对未来充满了强大的自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为建设“强富美”的中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论述十分翔实。

扭转农村教育渐趋凋敝的局势

自城镇化速度加快以来,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在城市领略了城市教育的优势,所以,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带到城市学校读书,使得农村学校渐渐萎缩,特别是优秀教师陆陆续续转到城市学校工作,农村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是薄弱学校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这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状况做出的基本判断,也是务实的改变策略。只有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入手,才能逐步办好农村学校,而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只看表面硬件条件变化,要看“教学质量”这一根本性指标。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宣称其城乡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均衡发展,无视农村大量“外表漂亮的薄弱学校”,盲目乐观,其结果又回到了原点,即从缩小差距开始唤起农村教育的活力。

继续消除“过度布局调整”遗留的危害

2012年7月,教育部在《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中,已经明确制止某些农村地区借布局调整撤并一些不该撤并的村小和教学点的行为。然而,这几年还是有些违规行为发生,加上校车系统不健全,致使农民子女因上学远而辍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显然,在解决农村学校布局问题上,国家的态度坚定不移,一定要严格实现学校服务半径的规定,该恢复的教学点就应该恢复,不能容忍官僚主义继续危害党和国家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发展幼儿教育重心在乡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这个思想第一次明确传达了三个信息:一是要扭转以前公办园、示范园办在县城,远离农民,为少数人服务的状况;二是要关注农村乡镇级别的幼儿园,更要关注村组级别的幼儿园,这两级幼儿园才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不能重心上移,否则就失去基本的群众基础;三是在农村的幼儿园要具有普惠性,不能有营利动机。

这些信息体现了决策者心系农民群众,尽快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坚强决心。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现在就是要正本清源,修复党群关系,重新提振农民的信心。

高中阶段教育要统筹兼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高中阶段教育大局出发强调,“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这段话含义深刻,指出现行高中管理体制存在部门分割弊端,要从体制上理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关系,还要从校内到校外形成合力,对每个儿童的生涯发展负责。普通高中不能千校一面,仅仅为升学服务,要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潜质发展的需求。

另外,一定要注意,义务教育之后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继续学业而步入社会,连同一部分高中毕业不能继续上大学的学生,我们要特别为他们铺设继续学习和职业培训的道路,使农村儿童离开普通教育学校进入职业教育轨道后,仍然有机会、有尊严、有关爱,体会社会的关心。

新型职业农民要实现质的提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解决未来谁种地的大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显然,新型职业农民数量需要扩充,质量需要提高。这就需要府际关系协调,农科教合作,多种渠道共同发挥作用。

落实好已有农村教育倾斜政策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村学校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教育经费要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等。这些政策取得了一部分成效,现在中央再次提出这些政策和措施,其目的是强化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在某些项目需要地方配套时,地方政府要从大局出发,克服狭隘思维,为农村教育服务,激发农村教育发展的活力。(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红色教育表彰文件 篇4

“红色教育”活动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的决定

为教育和引导我系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组织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实践党的理论成果,把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作为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珍贵教材,使我系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认识自己肩上的责任。xxx系开展了“红色教育”系列活动。“红色教育”活动是促进广大学生“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一条有效途径;是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在活动中受教育、长见识的有效载体。

在系党总支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班的广泛动员、精心安排、认真策划,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更多的班级、学生参加到此类活动中来,进一步推动我系“红色教育”活动向长期化、经常化、项目化方向发展,系部决定对在此次“红色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具体表彰情况如下:

一、先进集体:

xxx

二、先进个人:

Xxx

系部希望受表彰的学生和班级谨慎谦虚,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不断前进,积极推进我系大学生“红色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号召我系所有班级、个人以此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积极跟党走的信念、不忘党史的思想。一起为我系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XXX系

海南省教育厅文件 篇5

一、时间安排
时间 13 日(全天)上 14 日 午 下 午 活动内容 讲座:课改中的教师 讲座: 新课程理念下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教学 教学活动:太阳帽(大班美术活动)教学活动:红绿擂台赛(大班数学活动)讲座:引领幼儿走进早期阅读 教学活动:好朋友(大班阅读活动)主讲人 陈磊(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所长、中学高级)陈捷(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教师、小学高级)程莉莉(中国福利会托儿所高级教师)卢秋萍(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教师、小学高级)

— 1 —

上 15 日 午 下 午

讲座:歌舞活动中的模仿和创造 教学活动:老鼠找朋友(大班音乐游戏)教学活动:娃娃修路(小班数学活动)讲座:0-3 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指导 教学活动:找影子(小班探索活动)讲座:生活即教育

董峰(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教师、小学高级)程莉莉(中国福利会托儿所高级教师)杨炜戎(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教师、小学高级)张懿(中国福利会托儿所高级保育员)

注:上午 8:30-12:00 开课,下午 2:30-5:00 开课。

二、参加对象及名额分配 对象:幼教干部、幼儿园园长、业务园长和骨干教师。听课名额分配见附件 1。

三、培训经费 本次活动不收听课费,参加培训人员交通、食宿自理(参训 人员可在学生公寓住宿,在学校第二食堂就餐,费用自理)。

四、培训班地点 海口市龙昆南路 99 号海南师范大学校内田家炳书院二楼多 功能报告厅。

五、其他事宜 各市县教育(教科)局要高度重视这次培训活动,指定专人 负责,按照分配的名额组织人员参训。市县教育(教科)局幼教 专干要带队参加培训。带队人员请于 7 月 12 日下午 3:00 到海南 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领取听课证。参训人员回执于 7 月 3 日前报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联系人:林紫芳,电话:65230825。附件:

1、听课名额分配表

2、参训人员回执

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教育 教学 培训 通知 海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校对:林紫芳 打印:封君丹
— 2 —

2009 年 6 月 24 日印发(共印 6 份)

附件 1

听课名额分配表
单位 海口市 三亚市 文昌市 琼海市 儋州市 万

庆阳市教育局文件 篇6

庆市教发[2009]139号

关于编辑出版《庆阳名师风采录》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展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宣传名师事迹,展现名师风采,讴歌名师精神,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干部队伍,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今年教师节前夕,市上将编辑出版《庆阳名师风采录》一书,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凡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园丁奖,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奖项之一且目前仍在岗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均可入编。

二、《庆阳名师风采录》编辑体例将以图文结合形式进行编辑。文字内容包括个人简介及工作业绩两部分。

1、个人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政治面貌、最高学历及所学专业、参加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2、工作业绩。包括教育教学成就、论文论著、科研成果、受奖情况。

文字要准确简练,字数在500—1000字左右。

图片要求:5寸标准彩色近照1张,5寸工作彩照7张(包括课堂教学、研究备课、批改作业、实践实验、交流讨论、辅导学生、班级管理等反映本人实际情况的照片)。照片必须采用像素较高的数码相机拍摄。

三、《庆阳名师风采录》入编人员个人基础文字材料、照片,均由县(区)、市直学校负责统一报送。对入选人员的个人基础文字材料要进行认真地核对、修订,确保准确无误,照片要安排专门技术人员摄制。所有材料统一提交电子版(文字材料用Word格式,照片用jpg格式),文字材料同时提交纸质一式1份,统一封装,务于7月15日前报送市教育局人事科。

四、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要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7月8日前向市教育局人事科上报联系人员名单及电话,确保工作进度。

庆阳市教育局

2009年7月6日

主题词:教育宣传名师风采录通知

庆阳市教育局办公室2009年7月6日印发

研究生教育文件 篇7

目前, “云计算”这种便捷的、按需访问的网络模式, 是广泛推行的新型互联网模式, 这种网络模式的特点是: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执行计算分布, 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不执行分布计算操作。数据中心运行计算模式与互联网执行计算的模式是相似的, 用户只需将网络链接的资源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链接到所需要的应用上, 并在计算机执行运算操作, 对应的计算机响应需要的命令字符, 运行计算, 最后存储系统。Hadoop可以实现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 进行数据处理时非常高效、可靠及可伸缩, 在“云计算”的网络模式中应用非常广泛。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特点, 用户可以轻松地构架和使用分布式计算平台。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呈现如下特点:

(1) Hadoop借鉴了Map Reduce计算模型, Map Reduce和Hadoop是两个独立的计算模型, 这两个计算模型又可以互相配合运行;

(2) 大量的半结构化的数据集是储存在Hadoop的文件系统中, Hadoop的文件系统的数据可以随机存放, 分布式进行。Hadoop的分布式独立文件系统是Hadoop Distribute File System。HDFS开放式文件系统便是Hadoop计算模式的核心成分了, 相当于Linux中传统的文件系统在Linux模式中起的核心作用。在Hadoop集群模式中, HDFS分布式存储着各个节点上的文件数据。传统的文件系统Linux, 计算模式清晰可见, 十分明了。经过分析软件在文件系统中的表现形式以及运行状态, 设计软件的思路便一目了然, 甚至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开发者不经意隐藏的表现方法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来。

2 分析与比较

2.1 分布式文件系统

在Hadoop计算模式中设计分布式文件系统时, 理念就是这种概念的分布式系统要迎合通用硬件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此时对于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提出的要求是它需具备高兼容性, 能够在比较低廉的机器硬件上运算使用。HDFS的文件系统要实施分布式就会用到Java的语言, 而高的吞吐量又才能满足文件系统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 在大规模数据集的应用上表现出非常优良的性能。因为HDFS采用了主从架构建立文件框架, 而一个集群有一个Master和多个Slave。Hadoop计算的机构模式由许多元素构成, 其核心构架是HDFS文件系统。在单独机器HDFS文件系统中运行一个Name Node的程序, 就必须控制外部客户机的访问不出现无法回馈的情形, 和管理好文件系统的名称空间便于存储。Data Node是另一个核心软件, 通过交换机复制系统连接。按照通常的情况, 在整个集群形式中只有一个Name Node进程, 一台计算机上也只能运行一个Name Node进程, 但可以运行多个Data Node进程。而实际情况中却是, 一台计算机只能独立运行一个Name Node进程或Data Node进程。Name Node进程的功能是:在执行认为命令时, 打开、关闭和重命名文件及目录, 并建立Block数据块与Data Node之间的条件映射。Data Node进程的功能是:当客户有读、写的需求时能够及时响应, 在响应Block数据块的建立、删除以及复制时也要服从Name Node进程的指挥。至此一个文件被分割成若干Block数据块存储于一组Data Node进程上, 在定期心跳消息产生时, Name Node不能独立完成判断, 而是依靠Data Node进程的反馈。

2.2 HDFS与Linux FS的区别

无论是Name Node还是Data Node, DFS的节点需要运行着Linux, 每次通过Linux FS的读、写操作才能完成HDFS的读、写操作, 这里可以认为Linux FS是HDFS的底层文件系统。

分布式HDFS和传统Linux FS作为文件系统的特性差别, 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 目录项能否作为文件?作为传统的文件系统, Linux FS的目录项是文件, 它的文件中首先记录了原始的目录项和衍生出来的新的目录项, 然后以数据块的形式逐一保存, 存储在外存。便于提高效率缓存区起到关键作用, 最近使用的缓存区利用数据块Block直接反馈到各个文件系统;HDFS的目录项不是文件, 要从开放式文件系统HDFS中读取文件, 首先文件系统是必须的, 因为HDFS自身是开放式的文件系统, 只需要对HDFS进行相关操作就可以了。先通过配置文件的读取, 接下来便可获取系统文件的读取。

(2) 文件系统是否支持连接?传统的系统文件Linux FS是支持连接的。具体过程是:通过目录项与索引节点之间存在多对一的关系, 来实现文件名与文件的多对一映射;而开放式文件系统HDFS中不存在目录项, 在没有目录项的情况下, 目录项不与索引节点建立联系, 便不会有系统的连接了。为了实现连接, 不排除未来的发展中, 通过增加目录项或有其他先进的方式出现。

2.3 实施分布式特性

2.3.1 用户群空间、物理空间的彼此独立

在传统文件系统Linux FS模式里, 存在这样的情形:一套完整的文件系统支持若干个物理存储磁盘, 每个物理存储磁盘可定义一个以上的文件系统。与之不同的是, 在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中, 用户访问文件时, 完全不需要知道文件存储在哪台计算机里,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提供多种访问模式, 由应用程序执行操作。在数据块实现完成空间的建立, 建立的空间被称作统一空间。用户群空间是由命名空间和目录树构成的空间。而另一个空间是物理空间, 是由一群Data Node构成的。统一空间位于中间, 连接起来了用户空间和物理空间, 同时又切断了两个空间之间的直接关联。

2.3.2 数据块映射

数据块映射是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把索引节点文件看作一个整体文件, 切分索引节点文件为一些琐碎的数据块, 再把这些小的数据块存放到外部物理存储磁盘中。要想分清分布式文件系统和传统文件系统各向异性, 可以这样理解分布式文件系统。它的物理存储介质是一组Data Node, 不是单独的使用一台计算机存储数据, 系统管理各个目录和文件, 各项Data Node群之间彼此建立对应关系, 整个过程是采用分布式的。

2.4 系统瓶颈的分析和解决建议

从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核心构架中可以看出, 利用Java的图形功能用来实现之前的界面, 而Hadoop计算模式的基础是Map Reduce的模式, 也可以利用界面Mapper、Rducer实现用户自身的应用程序启动及运行。

在文件系统中, 整个体系的集合是java Map的操作对象。当下达指令后要进行任务分解, 数据分析有时会发生错乱, 后续并行处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只能采取分布式的模式执行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在数据的存储形式上面的管理, 然而算法和操作的形式不会发生变化, 依旧采用的是集中式。Name Node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设计模式下, 集群对此非常依赖。于是便有了如下层层递进关系:文件系统变大, 诱导目录树的结构复杂, Name Node的处理数据和文件的能力下降, 影响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进行。操作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集群目录时, 会集中在一台物理存储的Name Node上, 此时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构造的核心就会出现。为了减少空间的占用, 只能不断简化目录树的外部结构。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集群日趋庞大, 将来唯一的集群可能会出现在涵盖整个互联网上, 单单简化目录树的结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而一旦Name Node的数据出现动荡, 就意味着集群的瘫痪, 文件系统将不会正常运转。

3 结语

在长远的发展来看, 文件系统使用的集群会变得非常庞大, 这个集群它不再是某个大型数据中心, 也可能会是很多个数据中心的集合体, 而这些数据中心也会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未来集群可能不能再是外部数据中心那么简单唯一, 甚至最终有可能的是通过互联网来建立“唯一”的一个集群。而当下使用一台服务器是不行的, 会阻碍发展的需求。如果集群的范围变小, 结果将会是集群特别不稳定, 影响用户对数据的需求, 遏制了集群的快速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 本文给出的建议是, 进行数据分布的算法处理时, 可以套用Map Reduce的规则模式, 将任务进行分解, 然后将分解的任务合并到各台计算机中并行处理。接下来可以针对如下重点进行分析, 解决问题:

(1) 当继续使用树结构存储时, 树的“根”是需要保持唯一, 始终不变, 还是需要进行变化。

(2) 当未来的巨型集群物理存储结构趋于分散状态时, 树结构存储;是否应当进行保留。

(3) 当形成无客户端网络时, 并行化的Blocks Map、目录树结构的构造过程等具体项目将如何发展。

参考文献

[1]多雪松, 张晶, 高强.基于Hadoop的海量数据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10 (13) .

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研究 篇8

从国际文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被普遍认为是应对这些问题的突破口之一。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是指将机构的职能活动作为文件分类的首要和根本依据。作为文件管理领域影响最大的国际标准,ISO15489《信息与文献 文件管理》代表着当前文件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实际上采用的就是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它把分类视为文件管理的智能控制工具,将职能活动分析作为分类的前提,提倡在分类的基础上制定文件处置依据、文件保管与利用方案等,从而为文件全程管理提供一致性框架。

一、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出现的背景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职能分类法都是早已有之。然而,它在主要以机构或问题为依据的传统文件分类法中,只是一个“配角”,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专门的实施方法。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方档案界才将职能作为文件分类的首要和根本依据,并为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建立详细的方法体系。

1、对文件认识的转变

上世纪90年代起,北美档案学者主张对来源概念赋予新的理解,认为“来源”不仅指文件的形成机关,更包括其形成目的、形成活动、过程、处理程序和职能范围等等,即文件的职能和业务活动来源①。这种理念被称为“新来源观”,又称“职能来源”。职能来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对文件、档案管理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档案界对文件的理解开始发生深刻的转变,从对文件内容的关注转向对文件背后职能活动的关注;认识到文件不仅是一种信息,更是机构业务活动的证据;文件管理是业务驱动而不是文件自身驱动的,文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业务发展。

这种认识上的转变为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上的动力和依据。只有维护文件之间的职能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文件对机构业务活动的记录性,实现文件管理对业务活动的支持,并留存机构职能活动的鲜活记忆。

2、传统文件分类法面临困境

传统文件分类法主要是年度分类法、问题分类法以及机构分类法,实践中常常采用的是将年度与问题,或者年度与机构进行组合的复式分类法②,问题或机构分类法是其核心。

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档案界都未能对什么是“问题(subject)”进行明确界定。“问题”既可以指主题、职能,也可以指事件、事物,而这些很少和机构的实际业务活动相关。③ “问题”内涵过于模糊,导致在分类的过程中难以把握,在实践中造成很多混乱和不便。

另外,现行机构的组织结构调整已成为常态,将不稳定的机构作为文件分类的首要依据,将导致分类体系的频繁变动,从而造成文件管理的混乱。随着机构业务活动的复杂化,文件往往是跨部门形成。电子文件的普遍应用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一份电子文件可能由分散在多个系统中的多个数字对象动态组成,只有将其按照职能来源组织在一起,才能保证文件被充分理解并被系统及时捕获。

对文件认识的转变以及传统分类法所遭遇的困境,使得人们把目光转向文件背后的业务活动。尽管机构内的部门会经常调整,但法律或社会赋予其的职能以及对其职能的要求却是相对稳定的。将文件按照职能活动进行分类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分类方案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文件管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二、如何建立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

ISO15489从文件管理控制的角度对分类进行了说明,虽然提到“分类结果可以用于制定文件分类方案和词典、题名及标引规则”,④但并没有明确、完整地阐释如何制定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作为文件管理领域的佼佼者,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践。其中,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NAA)于2001年制定了《设计与实施文件管理系统手册:业务信息管理方法》(DIRKS: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Managing Business Information)⑤,它详细阐述并扩展了ISO15489中提到的设计方法论,提出了建立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的步骤,并提供了相关的产品和工具。为了支持加拿大联邦政府机构按照职能整理文件,加拿大图书与档案馆(LAC)于2006年制定了构建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体系的设计方法论,这个方法论被称为业务活动结构分类体系(Business Activity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 ,简称BASCS)⑥。本文基于对ISO15489以及澳大利亚DIRKS、加拿大BASCS的研究和认识,主要分两步来阐述如何建立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

1、 确定业务活动分类

文件是业务活动的记录,来源于机构的职能活动。分析业务活动及流程有助于了解机构业务与文件之间的关系。业务分类方案能够将文件和它们的业务背景联系起来,这对于形成和捕获真实、完整的文件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无论是作为最佳实践的ISO15489,还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探索和实践,都将业务活动分类作为文件分类的基础和前提。

业务活动分类是通过分析业务活动,构建机构业务活动的概念模型。分析业务活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职能分解法,主要用于分析业务活动的较高层级,旨在确定机构的职能架构。首先识别机构的目标与战略,明确机构用于实现目标的职能,确定职能中包含的业务过程,分析业务过程的所有组成要素。

第二种是自下而上的流程分析法,主要在职能以下的层级上使用,旨在分析业务流程的步骤及先后次序。在识别业务流程中顺序开展环节的基础上,分析其与其他业务流程的关系。

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既确定了机构的职能架构,又确立了各项活动、事务之间的先后次序。分析的结果可以通过业务活动等级图反映出来,必要时可辅以业务流程图。

机构需要根据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复杂程度确定等级结构的层次,一般不得少于3级。对这些层次的命名尚未达成共识。ISO15489和澳大利亚DIRKS称为“职能-活动-事务”,而加拿大BASCS称为“职能-分职能-活动”,本文采用前者。DIRKS对职能、活动和事务的定义分别是⑦:

职能(Function)是机构内业务活动的最大单位,代表着机构为了实现其目标而承担的主要职责,处于机构活动的高层级。

活动(Activity)是机构为了实现每一个职能而进行的主要工作。一个职能和若干活动相连。

事务(Transaction)是业务活动的最小单位。它们是任务,而不是主题或文件类型。事务能够用来明确活动的范围或者界限,能够为确定满足机构业务需要的文件提供基础。

业务活动分类的等级结构图如图1所示:第一层反映业务职能;第二层反映组成职能的所有活动;第三层及以后各层对活动及组成活动的事务进一步细分,事务的副产品就是作为其记录的文件。

2、 映射文件分类

根据业务活动分类,映射文件分类。文件的分类工具包括职能词典和文件分类方案,用于对文件进行分类、命名、利用和检索等。

职能词典是被选作优选词的术语列表,描述业务活动分类中确认的职能、活动和事务。每一个术语都有范围说明,解释其在机构业务背景中的意义和用法。职能词典将这些术语按字母顺序排列,而每一个术语都被置于“职能-活动-事务”的等级结构中。为了便于用户使用,职能词典也包括和优选词意义相近但不用于分类、命名的非优选词,这些词可能是用户在非正式场合习惯使用的。建立非优选词和优选词之间的关联,可以引导用户选择优选词。职能词典的主要优势在于对自然语言的使用进行控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查准率。

文件分类方案是一个等级结构,对应于业务活动分类的“职能-活动-事务”结构,建立“类-子类-案卷”结构,如图2所示。辅以职能词典的文件分类方案能够规范类目的描述,避免因为术语意义相近而将文件错误归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三级类目的排列顺序,比较典型的是字母顺序和流程顺序。澳大利亚的DIRKS采用前者,而加拿大的BASCS采用后者。笔者认为将类目按照字母顺序排列除了便于按字序进行查找之外没有什么意义;而将类目按照流程顺序排列则反映了业务活动开展的自然状态,同时这种顺序是负责将文件归类的用户所熟悉的,因此更倾向于后者。

三、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的意义

1、文件管理的智能控制工具

文件和业务活动之间的联系存在于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这种联系对于文件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机构职能活动对法律法规的遵从也是通过这种联系反映在文件管理上。对于这种联系的把握和维系成为文件管理的根基。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以业务活动分析为基础构建文件分类体系,实际上是对文件和业务活动之间联系的显性化和固化,能够为文件管理的诸多环节提供一个系统的、一致性的框架。

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适用于所有载体形式的文件管理,在文件管理系统中的优势更为明显。具体来讲,在文件管理系统中,文件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捕获,捕获一般由系统自动实现。为了避免电子文件的流失,要求在文件形成之前就确定捕获哪些文件,以及归入哪一类。而这是基于主题或机构的分类方案所无法支持的。只有根据文件背后的职能活动才能提前确定哪些文件需要捕获,归于何类,这就要求按照文件反映职能的类别区分文件类别,而这正是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所支持的。一旦文件类别得以确定,就可以将同一类别的文件作为一个单元进行逻辑处理。就可以根据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的等级结构结合职能活动的重要程度以及其他因素,对文件进行自动化、批量化地鉴定和处置;而且还可以对同一职能类别的文件实施统一的安全保护和利用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文件分类实际上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孤立的整理环节,成为贯穿于业务流程、文件管理流程的连续的智能控制工具,为文件的捕获、鉴定、处置、安全、利用等提供支持和一致性控制。

2、 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基础

文件不仅是机构业务活动的证据,还是机构重要的信息资产。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不囿于机构或者主题的限制,充分体现了文件与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能够将文件按照职能进行跨部门整合,从而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跨部门交流和共享。

对于政府机构而言,借助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可以打破政府部门的行政划分,推动跨部门合作,并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对于企业而言,基于职能的文件分类便于整合各分支机构、各部门的知识资产,使得全公司的知识能够统一起来,更好地协同与共享。

注释:

①黄霄羽:《来源原则“重新发现”的发展进程与基本内涵》,《北京档案》,2004年第10期。

②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档案管理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4页。

③ PAUL SABOURIN, Constructing a Function-Based Records Classification System: Business Activity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 http://rmi.homestead.com/files/Artcile_and_Information/Constructing_a_Function__Based_Records_Class_Sys_Gusiness_Activity_Structure_April_2002.htm, 于2009年6月15日访问。

④ 安小米、焦红艳:《文件管理国际标准ISO15489》,《城建档案》,2002年第3期。

⑤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2001), DIRKS: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Managing Business Information,http://www.naa.gov.au/records-management/systems/dirks/index.aspx,于2009年6月20日访问。

⑥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Business Activity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 http://www.collectionscanada.gc.ca/government/products-services/007002-2089-e.htm, 于2009年6月20日访问。

* 本文受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件分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8XNH069)资助。

上一篇:光荣的少先队员主题班会下一篇:员工个人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