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2025-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通用8篇)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篇1

摘要: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不能把一切推给学校。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家长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

关键词:家长,“资格证”,关心,耐心,自信心

引言:现在的孩子都是在长辈的宠爱中长大的,在家庭中,一个孩子成了所有人的核心。孩子一出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齐心协力,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创造幸福生活的条件,造就了现在的娇男弱女,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畏缩不前,碰到挫折就抑郁逃避、脾气暴躁、情绪低落不知怎样去做,更不主动从自身做起,寻找解决办法。难道我们用尽全力、尽己所能就为培养这样的孩子吗?

正文:

我是个刚刚踏出学校门的老师。这个身份的转变,让我对有些现象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在这里主要是对那些不懂教育,也可以说是不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的人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读到了太多这种失败的教育了。

例如:

(1)一个安徽阜阳的父亲说到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一直偷偷往他的喝水杯里放铅笔芯末想要“毒”死他的时候,一个七尺高的汉子在失声痛哭;

(2)一个成都来的8岁孩子,光二年级就转了三回学,最后被学校强行转到特殊教育学校……她漂亮要强的妈妈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小时候人见人夸的聪明宝贝,怎么竟然会变成一个“弱智”儿童?妈妈欲哭无泪,觉得无颜见人------她已经好几年没带孩子回过娘家了;

(3)还有一位内蒙古包头的母亲生拉硬拽着孩子来参加我的课程: 孩子不愿上学,也不愿回家,从来不跟她交流,只有在伸手要钱的时候才跟她说话,说急了还跟她对打,老公则埋怨她没把孩子教好……母亲绝望了,对整个生活都心灰意冷。

这些都是多么失败的事例啊,他们是那么的真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难道还不足以令我们提高警惕吗?

现在的家庭,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例如:

有的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每天送幼儿园都又哭又闹…

有的孩子胆小,怕生人,不爱说话,也不爱跟同学玩,甚至有轻微的忧郁症… 有的孩子自制力差,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到学习就讨价还价… 有的孩子平时成绩很好,但是一上考场就考砸,越来越没自信…

有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嘲笑娘娘腔,很苦恼,不知怎么安慰…

有的孩子无论做作业还是其他事情总是磨蹭、拖拉、丢三落四,永远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当在孩子出生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和骄傲的父母,在仅仅过去几年之后,心头肉变成了心头刺,无比开心变成了无尽闹心,无上骄傲变成了无地自容,甚至感觉生不如死!

所以,我认为:做父母也需要取得“资格证”!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其实,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但是这老师也不好当啊.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孩子们在吃、穿、用、行方面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别是现在,可以说几乎没有多少来自外界的苦让孩子吃。然而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与时俱进,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安逸的生活条件恰恰弱化了人的许多能力。我们要知道被家长过细过多的照顾,反而造成了他们现在的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这种教育结果与家长愿望南辕北辙的现象是任何人都啊不愿见到、难以接受的。那么如何使孩子从小就不惧怕困难挫折,有乐观、自信的品质呢?

第一,我认为说的再多再好,不如给孩子作出好样子,并做到平等。此所谓大家说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应该做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我们就要总是赞美他;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多重视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还要 正如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也应该做一个好榜样。那些要孩子忙学习,自己却忙于打麻将的家长,叫孩子心理如何能“平衡”,即便孩子不说,那嘈杂的环境,甚至是污言秽语的环境,如何教育好孩子!所以我奉劝家长在孩子学习时,不要吸烟,搓麻将,放电视或大声喧哗,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我觉得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真正把孩子当朋友,要多鼓励,不轻易放过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而加以表扬,以树立孩子的信心和自尊.孩子犯了错误,千万不能以打骂代替教育,要帮助孩子分析或找出犯错误的原因,指出错误的危害之处及严重性,告诉孩子以后怎样少犯或不犯此类错误的方法.其实施教方法很多,但润物细无声,平时的正面引导,潜移默化的和风细雨式教育将是事半而功倍。

第二,要做到真正的爱自己的孩子。有人会说,这谁都会,还用你在这里啰嗦。许多家长也会说,我们一直在爱孩子呀。我们省吃俭用,我们费尽心思,都是为了孩子呀。我们一直在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可是家长何曾想到,你们的爱给了孩子什么?娇弱、任性、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谁都不曾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付出予以回报,不让孩子付出一点的劳动和爱心。我们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许多能力和权利,我们把孩子圈在爱的海洋里。用蜜圈养他们,我们的爱过了头是溺爱。我们要的是关爱不是溺爱。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唤,这个呼声在中国的上空飘荡了近一个世纪。如今有许多家长正是用溺爱吃掉了孩子,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品质、能力和精神。爱与溺爱一字之差,它们的区别在于用理性的方式去爱才是真正的爱,而完全用情感去爱就是溺爱,用理性去爱,就应该知道如何正确地实现你的爱,如果仅仅用情感去爱,就只能在溺爱中迷失方向。

这里说的关爱除了关心孩子的吃喝玩睡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不用命令或粗暴语言对待孩子;(2)保守孩子的秘密;(3)尊重孩子的隐私;(4)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5)尽量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6)答应的要兑现,一时办不到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不能一味迎合乱表态;(7)教一些孩子自我防卫技巧;(8)有意无意地向孩子讲一些心理 生理知识等等。做到关爱孩子的每一天,别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起需要格外关照孩子.同时,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我认为还应该保持家庭的和睦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三,要学会拒绝。会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会爱孩子,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就要果断地对孩子说“不”,其实拒绝也是一种爱。孩子摔倒了拒绝扶他,要鼓励他,让他自己站起来;孩子不吃饭要拒绝喂他,现在的家长生怕小孩饿死了,就千般哄,其实我觉得没必要,这样只会纵然孩子更任性,当他饿了自然会找吃的,当他要吃时再表扬他一下,那他下次就更愿意吃了;当孩子有一定能力时拒绝帮他做一切他力所能及的事;当他做错事时拒绝替他承担后果。有时痛苦的经历反而能历练孩子,增强孩子抵御失败和伤痛的能力。拒绝包办代替,让孩子自立;拒绝过分关爱,让孩子自强。因为我也是从那种情况过来的,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第四,就是要有耐心。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我记得费朗西斯·费奈隆说过: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照顾孩子的人所必备的唯一的条件,我会回答是耐心,对孩子的脾气、理解力和进步都应有耐心。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心烦意噪,火冒三丈,用骂声或巴掌来制止孩子;有的家长想尽办法哄孩子,用物质刺激孩子,或让孩子提条件,以便制止孩子。孩子哭闹必有原因,家长只有找着根源仔细分析,耐心地去引导孩子,告诉孩子为什么路要自己走,为什么不能买遥控车,为什么不能打的,为什么要多吃蔬菜和饭,少吃零食等。而且家长对自己的道理一定要耐心地坚持,当孩子过了脾气,他不会再坚持而家长的耐心坚持也就成功了。

第五,要培养孩子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家庭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有很大作用。首先家长要言行一致,要为孩子培养自信心做出榜样。家长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不要怨天尤人、不要乱发牢骚,如果这样做会通过模仿、感染的形式传给孩子,孩子越小感染的程度越重,模仿父母的能力越强,父母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克服困难充满信心,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基础。其次,积极鼓励、表扬孩子。如肯定、赞许、赞扬、期待、激励、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等。切忌当孩子失败或做错事时夸大措辞、批评打骂、讽刺挖苦,或者态度冷漠、不理不睬、任其发展。

第六,家长要配合老师,作好学校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可能家长的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可以经常通过孩子了解他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第七,学会倾听。倾听既是家长教育子女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教育子女一个好的方法。这是因为孩子的教育80%在于沟通,20%才是教育,只要沟通到位,教育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要使沟通顺畅,家长必须要学会和掌握倾听的技巧。那么如何正确的应用倾听艺术,使自己在和孩子沟通的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要有主动倾听的意识。

二要允许孩子申辩、解释。

三要善于运用倾听的净化作用,协助孩子及排解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第八,家长还要懂得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我们要知道,教育也是一门科学。现在许多家长不学习关于教育孩子的相关知识,不注重教育孩子的科学性。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玩好、吃好、穿好、学好就可以了。不知道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几岁,不知道孩子是从何时有了自我意识的,不懂得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不知道让孩子从小尝试适当挫折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家长常常不知道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可悲的是许多家长没有学习意识,常常认为我就是这样长大的,也挺好。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方法,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那么你的教育就不会有的放矢,就会走许多弯路。家长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只有这样才会教育出健康的孩子。

第九,让孩子尝试困难和挫折。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尝试困难和挫折,孩子自立自主精神较差,抗挫的能力较差,日趋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削弱了孩子应具备的忍耐力,心理承受力和坚忍不的意志力。众所周知,人的一生总有坎坷,我们的孩子从小不知道什么是苦难,什么是挫折。他们成长道路一帆风顺。当孩子长大成人,遇到困难就无所适从,就害怕胆怯,甚至逃避。孩子没有建构起面对困难的心理应对机制,没有相关的经验。许多人因此失去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萎靡不振、自怨自哀。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远比一个经不得风吹雨淋的名门学子更有前途,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有坚实的抗挫能力。

我们要知道,哪个伟人不是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才见到的彩虹啊?可见,孩子只有在逆境中成长,才能承受人生的坎坷。

参考文献:

孙京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中央编译出版社

于平《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月刊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篇2

一、保持平常心态,平平淡淡最重要

家长首先应明白高考和平时考试一样,无非就像一场普通测试,完全没有必要过分渲染高考的重要性。不要指望孩子在考场上“超常发挥”,只要孩子能考出平时水准,把会做的题做对、把该得到的分得到,就是“超常发挥”。其实,孩子成绩优劣并不单纯在考场上,而在于平时的日积月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顺其自然最好。更不能不切实际,盲目过高地要求孩子。比如有些家长让孩子“一定要考重点、考一本”,结果,高高在上、不着边际的目标吓坏了孩子,令孩子原有的一点儿信心也消失了。家长一定要以平常心态,冷静面对高考,帮孩子树立自信。2008年高考前,我们没有要孩子一定把目标锁定北大、清华,只是告诉他:“考个山大就行!”触手可及的目标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找回自信,就接近了成功。家长不妨把高考看成“四调”,最好不要总是把高考和“命运”“前途”相联系,让孩子真正回归到平静心情、平常心态。一旦孩子具备了自信、乐观的心理素质,就会以比较高的效率复习应考,也就一定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

二、注意说话方式,与孩子平等交流

家长的不当言行容易使正在备考、高度紧张的孩子产生不良情绪,因此,我们对孩子说话,必须先考虑孩子的反应、在意孩子的感受。尽量不用过急的言行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即使是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及期待,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兼顾孩子的承受能力。如复习考试是老师反复交代、强调多遍的事情,如果家长再整日不厌其烦地在孩子面前絮絮叨叨,一会儿“复习好了吗”,一会儿“准备怎样了”,势必令孩子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很多孩子正是在家长的喋喋不休中变得冷漠、消极。当然,家长也尽量不要用“考不上没关系”、“考不上明年再来”等语言安慰孩子,这些消极暗示,看似减压,实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记得2008年高考前夕,我们没有过多地给孩子说什么,而是写了一首小诗压在他的书桌上———《攻关》:攻关宛在十八盘,腰弯背驼举步艰。抬头但见梯壁立,回眸始觉层云间。孔子登临天下小,杜甫会当众山览。拾级而上争朝夕,天街驭风好成仙。儿子看后,也没有言语,仅向我做了一个努力的手势。

建议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一定要充满平等、幽默、理解之情,一定要三思而后说,多对孩子说:“相信自己,你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已经付出了,付出就会有所获!”“你放心睡吧,明天我叫你。”

三、调整生物钟,让孩子始终保持旺盛精力

2008年高考时,我们唯恐儿子睡不好觉而影响第二天复习(考试),九点一到,马上就催促他:“早点休息,赶紧睡觉。”孩子无奈,只好上床休息,可怎么也睡不着。当知道孩子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时,我们忧心如焚,不知哪儿出了问题。第二天,孩子起床就向我们提意见:“今天,我还是10点睡!”果然,第二夜他睡得十分安然。现在想来,我们当时的失误就在于: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破坏了孩子的生物钟,打乱了作息时间,导致孩子一时难以适应,无法入睡。孩子越睡不着,心情就越紧张;心情越紧张,就越睡不着,出现了恶性循环。

很多孩子已养成了开夜车的习惯,长期“夜间作战”让大脑兴奋与抑制点有所变化。家长应帮助孩子逐渐调整作息时间,形成早睡早起的生活学习状态,让大脑在白天考试时兴奋起来。简单地说,在每天9时—11时30分、15时—17时,考生一定要精力充沛。但是,如果没有做到有效调整的话,就不要硬来,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把压力留给自己,动力交给孩子

考前不仅孩子的压力普遍过大,就连家长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有的甚至超过了孩子。吃不安、睡不着,这种焦虑情绪极有可能转移给孩子。比如,有些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转来转去,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语,令孩子心烦意乱;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刻意改善生活,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让孩子感受到压力;还有些家长干脆请假回家,甚至租车,全天候接送孩子,父母的辛苦陪考,也会使孩子心里不安,甚至生出负罪感。

面对孩子巨大的临考压力,家长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化解压力,而不是把压力强加给孩子。这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尽量保持愉悦心情,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帮助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不过多干预孩子,学会做孩子的顾问,也可以远离孩子一段时间;考前不给孩子定分数,考中不谈成绩;考前还可以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听听轻音乐,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帮助孩子释放心理压力,彻底放松心情,变压力为动力。

五、合理调适,指导孩子正确应对考前焦虑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篇3

山东 赵女士

在上述案例中,孩子的交易合法,但发生了此类问题是否有追回钱财的可能性,需要分类讨论: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龄,其次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孩子的认知。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所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纵观本案例,如果孩子已经年满18周岁则合同已经生效,充值的钱财无法追回;如果孩子已满10周岁未满18周岁,这笔往游戏账号充值的8000元由于数额较大,需经过父母追认后才有效。这就意味着父母若想追回这笔钱财,只要明确通知工作人员即可,工作人员应当返还这笔费用;如果孩子未满10周岁,在本案中该合同无效,工作人员应当返还费用。当然,父母需要在知道这件事的一个月内通知工作人员。

汪永强(浙江贞信律师事务所律师)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篇4

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是其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幼儿园进入了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走过这个转折点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孩子上学期间,就算家长工作再忙,也要关注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

一、关注学习情绪。

之所以,将关注孩子的情绪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觉得,只有孩子在学校开心了,他才会喜欢学习,渐渐也就有了学习的爱好,渐渐才善于学习。家长与孩子之间养成平等交流的习惯,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有利于对症下药。这样经常交流,养成习惯后,教育孩子的问题也就化难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么事情跟谁都不说,出了什么事情,家长什么都不知道,后悔晚矣。所以,每当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开心吗?因为什么事情开心呢?”。假如他不开心,你要要询问他为何不开心,进而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开导,让他变得快乐起来,假如需要老师帮助的话,可以及时跟老师交流一下。也可以开始是家长主动询问,以后最好养成孩子主动与家长交流的习惯。

二、关注学习伙伴。

朋友,是倾诉的对象;朋友,是进步的动力。人是最怕寂寞的动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个方面比他强的朋友。我没有强调一定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交朋友。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一个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并不是给他带来朋友的唯一因素,还涉及到性格、为人等因素。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在新的集体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学校有几个玩得好的伙伴,那些伙伴的学习、性格、为人等又是怎样的呢。并且可以与这些伙伴的家长联系一下,这样你会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就算孩子偶然撒谎了,你很快就会知道的;你还可以从别的家长那里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假如你的孩子没有伙伴,你更要创造机会让他多交朋友。

三、关注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至少需要21天。家长要注重养成孩子良好的看书、读书、写字的学习方面的习惯;还要养成书写整洁、学习专注、用眼卫生、劳动习惯等行为方面的习惯。如:天天保持看书最少半个小时,读书要大声,有感情,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握笔姿势正确,学习时不开小差,书写尽量做到不用橡皮擦,2 天天能帮家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抹饭桌、端碗等)。

四、关注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学校的作业就好比家长的工作一样,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孩子一放学回家,先喝点水,吃点水果,就要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做作业的时候,一个人单独在一个专门的书桌旁学习,不要打搅他。每学习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钟。当孩子碰到不懂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要马上回答他,要等作业做到最后,实在不会的时候,家长才去帮助他。不光是要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学习的效率。假如,一会儿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写啊?”一会儿又问:“爸爸,这道题怎样做呢?”以后孩子做作业就会很慢,也不会独立去完成。不过,一年级有的题目中很多字不熟悉,家长也可以采取先把题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题。值得注重的是:有的家长总认为作业太少了,或者有时候作业少了,就给孩子多布臵作业,弄得有的孩子想:早点完成作业也没有用,不如慢点做,进而养成慢慢吞吞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作业少的时候,何不让孩子放松一下呢。

除了以上几点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告诉他:“学习,就必须学好。”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是自己在学本领,因此必须努力学好,上学不能迟到早退,上课要认真听讲,作业必须每天及时完成,从心里真正建立起一份责任感。

2、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坚决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管是学具还是玩具,只要是需用的、对身心发展有利的、家庭经济能够承受的,都应极力满足。但对于孩子出于炫耀、攀比心理想买的东西则必须坚决拒绝。

3、松严有度。周一到周五以学习为主,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和小朋友相处,允许他嬉笑打闹、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周六、日以玩为主,让他自主选择做什么玩什么,想学溜冰、学画画等都应尽量满足其要求。

4、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环境。在他做作业时,把门关起来,给他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尽量不说话,不开电视不开电脑以免干扰。在孩子学习时,自己也拿本书坐在旁边看,给孩子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

5、重视分数的反馈作用。重视分数不是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而是从中看出孩子在学习上的漏洞与不足,并 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补漏。另外可根据分数对孩子进行适当地奖惩,奖励以学具玩具为主,也可满足他的一个愿望,但一般不给钱;惩罚则是罚他做一件事或不帮其实现一个愿望,绝对不是打骂。

6、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说话要算数。答应孩子的事要尽量做到,给孩子的奖励一定要兑现。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诺,可转移话题。平常对待生活要乐观对待工作要认真,这样也可给孩子一些良性影响。

现在很多家长都没时间管孩子,但是,我要告诉这些家长,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或者一学年,甚至是两年,不同的孩子需要关注的时间就不同。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一切进入正轨的时候,你就可以渐渐放手了。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很多年轻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将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了年迈的长辈。姑且不谈这样做的利与弊,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有关注他,没能和他沟通;转眼孩子就长大了,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会感到失落的。更别说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了。附:

学习小学特级语文老师---薛瑞萍的一些教育观点

▲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快乐轻松学习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哪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 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是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看云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我非常赞同。

▲“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21封信,又是21篇教育智慧的宣言书。《呼唤》: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小时,又怎能教育你的孩子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学习呢?《定能生慧》:尽可能柔和地说话(同寻找的幸福经典中的:好言好语),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校双方共同的责任;《课外阅读开始啦》:如果有一天,孩子不用提醒,自己能在课外阅读的海洋里远航了——那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必经之路》: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听听,花开的声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要他在努力,你就该欢天喜地;《水涨船高的三个层次》: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不要性急》:当你觉得你的付出没有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就得不到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导、帮助他们,如果在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将多么幸福。

▲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六年之后,他们将有多么不同。

▲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批评孩子 篇5

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成人遇到孩子问题,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这是潜意识的作用。如果成人带着负面情绪去批评孩子,孩子首先收到的就是愤怒、恐惧、担心、害怕等负面情绪,这会让孩子掉进恐惧、担心、害怕,或者愤怒、冲突等的情绪对抗中,妨碍批评的效果。

其实,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情绪只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现在有点事情出现了,需要我们及时处理。伤害我们的不是负面情绪,而是我们选择活在负面情绪里。情绪是用来沟通的,是用来表达的,不是去发泄的。一个人越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

这里介绍一个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5 步):

第 1 步,停下来,深呼吸,让身体缓和。

第 2 步,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情绪?

第 3 步,问自己:我想要什么?

第 4 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 5 步,表达自己的需要

举个例子,孩子因为整天玩手机,几次善意提醒,但是孩子依然拿着手

机玩,作业也不做。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母亲这样来处理,批评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 1 步,让自己停,停,停,冷静,冷静,冷静。

第 2 步,自问自答:我怎么生气了?孩子不听话。

第 3 步,自问自答:我想要什么?我想要孩子做作业,不要玩手机。

第 4 步,对孩子说,“我现在很生气,真的很烦躁,我很难受。”

第 5 步,对孩子说,“妈妈很担心你的学习,我想帮你,但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好吧,妈妈相信我们可以想到办法......”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好复杂,或许你自己也有更好的方法。不管哪种方法,都是让自己离开负面情绪这一本能反应,刻意、故意地(对初学者)管理自己,让情绪来帮助我们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我们善于让正面情绪给我们快乐,负面情绪帮我们想办法改变,我们就可以面对孩子的任何问题,从而帮助自己和孩子获得更多的幸福可能。

2.处理孩子的情绪

其实,成人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离有效的批评不远了。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时,成人要避免以下四种情绪处理误区:

(1)交换。就是给一些孩子在乎的价值企图让孩子的情绪消失。例如给孩子糖果要他停止哭泣,停止吵闹就答应孩子的条件。这样做短期可能有效,但是暂时性的。当孩子再次出现问题,只要不发生交换,情绪问题依然存在,孩子交换的条件有时候会变本加厉。

(2)惩罚。把负面情绪看作恶毒的东西,是不应该出现的,孩子应该受罚,就像威吓孩子说再哭便会打他。这样只会使孩子产生更多的情绪。比

如,“你再生气,妈妈就把你拎出去......”

(3)冷漠。认为情绪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处理。所以,完全漠视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比如“你哭好了再来跟我说,你先冷静冷静再来跟我说......”

(4)讲道理。就是说大量的道理,而不顾对方的感受,这很容易使孩子陷入更大的情绪困扰中。孩子是活在感受中的,当一个孩子难过,伤心,委屈,愤怒等情绪时,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分析、大道理。因为在情绪化的状态下,任何道理都是杂音。所以我们看到有时候在父母跟孩子讲了一大堆道理的时候,孩子突然会给父母来一句,“你说完了吗?说完的话,那我回房间去了”。

以下三步是有效处理孩子情绪的方法,供各位参考:

第 1 步:接受孩子的情绪。

例如,“你看起来有点不开心”;“我感受到你有点委屈”;“我知道你很生气”。

和接受孩子的动机,孩子就会感觉被接纳一样,理解孩子的情绪,就会让孩子觉得被理解。肯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收到的是这样的信息:“孩子,你对我很重要,我很在乎并理解你的感受。”在这个信息背后是一种可能和探索:“孩子,一旦你平静下来,你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被理解,被尊重是孩子和成人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

第 2 步:描述孩子的内心。

例如:“你很想提高成绩,但是找不到好的方法,因此很苦恼,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妈妈刚才批评你,你觉得妈妈没有尊重你,你很失

望;你很想买那个玩具,但是妈妈不给你买,你觉得妈妈不爱你了,你很生气”;“小明那样子对你,你当时一定感觉很没面子,感觉受欺负了”;“他们那么说你,一定很不好受”。保留孩子的尊严和自信,孩子会更愿意听从你的引导。

第 3 步:处理孩子的事情。

父母可以这样和孩子对话,“如果重新来过,你会如何选择”;“下次出现同样的情况,还可以有什么其他的办法”;“以后妈妈不小心说错了话,你会怎样和妈妈说?”这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家庭教育的培训班,在学习中途我出去上卫生间,正好有位年轻的妈妈出来接电话,在走道里我听见这位妈妈这样批评他的孩子:“怎么啦,你哭什么哭,妈妈在外面忙呢,你不要老是来烦我,要听话,知道吗。”其实,正确的沟通应该是:“妈妈听到你哭得很伤心,很难过,你一定是受委屈了,妈妈好想来陪你,可是现在妈妈有重要事情,等一结束妈妈就来陪你......”很多时候,解决了孩子的情绪,就是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就会自然而然地往成人引导的方向走,在这个过程中,批评应该是隐而不露,悬而不用。

3.学会使用正向语言

生活中,我们成年人批评孩子,是“杀人不见血”。比如孩子做作业感到苦恼、焦虑、困惑而情绪不好时,教师会说:“这么简单都不会,笨得要死,其他小朋友早就学会了,就你不会!”孩子在批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类似伤害,很多情况下是在成人的无意识间造成的。这其中原因,一方面是成人本身就受到了来自原生家庭的类似伤害;另一方面是成人缺乏通过正

确批评孩子来支持孩子发展的能力,而正确批评孩子以及支持孩子能力的语言系统是需要学习的,这也是当前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以下,我就以日常语言伤害为例,来说明错误的批评(前面一句)和正确的批评(后面一句)的不同。

笨得要死!vs 再来一遍,试试看。

你猪脑子啊!vs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要做对不容易。

为什么撒谎!vs 告诉我,你在担心什么?

你为什么考这么差!vs 这次考试哪些是满意的,哪些是不满意的?

又考这么差!vs 你的分析比这次成绩更重要。

你越来越让我失望了!vs 你是怎样评价自己的?

你太不负责任了!vs 这件事你付了什么代价?

你老是拖班级后腿!vs 同样的错误,我们如何不再重犯?

为什么迟到的总是你!vs 我相信只要你注意,下次一定可以准时!

你让我们班丢脸!vs 我们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

以上所列举的前一句句子,这些无意识的言语伤害作为一种精神伤害,是远远大于物质匮乏对孩子的打击的。而孩子如果在犯错误或者出现问题的时候,得到的是正向的语言,那么孩子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力量来向内探索,从而看见自己不足,提高完善自己的意愿和动力。总的来说,俯下身子,和孩子做真正平等的朋友,帮助他们看见自己、发展自己,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家长,孩子就会和我们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我们应该怎样批评孩子

大人对孩子发火,往往并不是因为孩子的错误本身有多大,而是大人被其他的情绪所左右。大人心情好时,孩子再大的错误也可以原谅,心情不好时,一点小事也可能勃然大怒。

记得儿子小时候,有一天,他吃完西瓜,装西瓜皮的碗放在茶几上,还有光碟、图片等等,乱七八糟一大堆,他却任其乱着,一点不收拾,自己在那里忘情地看电视。这种情况其实经常都有,大部分时候是我悄悄地帮他收了,或者提醒一句,让他自己收拾好。那天我却突然大光其火,冲他吼道:“你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桌子这么乱也不收拾一下!”

儿子从电视里醒来,笑嘻嘻地看看我,平静地说:“别吼嘛,是我不对,你提醒我一声,我不就收拾了嘛!”边说边端起西瓜皮碗往厨房走。

我突然一下就惭愧了。一点小事,我这是发的哪门子火?不对的不是儿子,是我,是我自己因为心情不好而发泄到他身上。其实,孩子的一些所谓错误,并非有意为之,往往都是出于疏忽。他需要的不是责怪,而是提醒,轻轻一声提醒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可能被我们的怒火弄得不可收拾。幸好儿子有一分平和,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也让我感动于他的宽容,阴霾顿时散去,阳光重回心中。

很多时候,我们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在对孩子作出负面评价时,不是客观、公正、善意、平和的,像我那句“你一天到晚......”这种句式就是典型的指责而不是批评。类似的句式还有“你从来......”“你总是......”“你一贯......”,凡是用这种句式来评价一个人的,都是指责,都带着强烈的情绪色彩,都违背了就事论事的原则,都不能令人信服和尊重,反而可能激化矛盾,让事情更糟。

对孩子的批评最好就事论事,只评价事实,不分析动机,因为你无法知道别人真实的动机。以己之腹,度人之心,这里面难免有偏差,不仅有失公正,还很容易授人以柄。假如你的揣度并非善意,无异于强加给人罪名,那就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火上浇油。

一些家长在孩子犯错以后,除了滔滔不绝地谩骂讽刺,还一定要深挖动机,剥掉他最后一丝遮羞布,让他的伤口,他的无能和拙劣,都彻彻底底暴露出来,最后还必须深刻检讨,当场认错,恭恭敬敬听你的训斥和羞辱,直到他的可怜兮兮终于让你心软,让你满足,你才会饶了他。

但这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认错”本应是内省的结果,如果孩子的内心并没有认识到错误,或者内心虽然认识到错误,但处罚过于严厉而缺少善意,这个强迫“认错”的过程就会成为一次屈辱事件,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侮辱!

我们常常不能察觉自己对孩子的伤害,无论你有多么正当的理由,攻击性的语言都会令对方反感,甚至引来回击。假如批评变成了指责,就会让对方把注意力放在维护自己的正确性(辩解)和抓住你的漏洞(反击)上,结果你话语中正确的部分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向着相反的方向理解,不正确的地方却被对方重点关注,成为攻击的目标。这就成了一场战争,相互攻击,双方都伤痕累累。

情势一旦誓不两立,心思就全在胜负上了,没有谁会在意你说出来的是不是真理。所谓“良药苦口”,那一定是在对方深知自己病得不轻,这碗药一定要喝的情况下,苦口才会被接受。而实际上,就批评这件事来说,深知自己病得不轻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有病的不是自己,所以往往

难如你所愿,心甘情愿喝下良药,并且感谢你的救命之恩,相反,他记住的只有“苦口”。

批评是一种否定的表达,如何表达否定而又不造成冲突呢?“平静”是最重要的。你必须是温和的,善意的,不会在情绪上伤害对方,对方才能以理性的态度来接纳。很多时候,批评的失态,或者批评的扩大化,其根本原因都是情绪化,批评者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忘记了批评的根本目的。

批评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打击一个人,而是解决一件事,帮助人找到正确的方向。所以,如果你认为对方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你希望对方怎样做?不妨直接说出来,不必非要严重否定错误答案之后再给出正确答案。

很多年前,我开了家小公司。有一次,当我批评一个员工时,她诚恳地说:“我确实错了,那么你希望我怎么做?”我一下就对她刮目相看了。只有她不被我的情绪所左右,将沟通引导到更有效的渠道上。我立刻停止了批评,进入探讨解决方案的阶段。接受否定意见时,还能传达出正面能量,这表现了她内心的强大。后来我们成了朋友。

家长该如何激励高中孩子好好学习 篇6

用实力说话。成绩是选择文理科最实际的依据,学生和家长可根据高一以来最重要的几次考试,综合考虑文理哪个学科更有优势。如果你的政治、历史比较不错,而物理、化学比较差,应考虑读文科。凡各科成绩比较一般或基础偏差的学生应该选理科,因为理科在报志愿时,有更多的选择。有不少学生认为,文科比较好读,大多数学科只要背一背、记一记就行了,这其实是一种偏见。文科高考注重对能力的考察,要想拿高分需要实力。

以兴趣为取向。学生在文理科目比较均衡的情况下,个人的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倾向是选择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的学习是为自己学,而不会感觉有压力。同时,个性倾向于形象思维的学生,可以选择文科,而倾向于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选择理科。只有将兴趣爱好、学科优势和个性倾向结合在一起时,孩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做职业规划很重要。学生家庭的职业背景、孩子未来的职业取向,是在考虑文理分科时的重要因素。比如孩子想做医生、工程师等,就必须选择理科。如喜欢文学,将来想做记者、编辑,就可选择文科。

那些高一最重要的事儿

1. 重视平时、成就高考。

高一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开始,抓住高一,让自己一开始就能占据领先位置,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多年的高考经验显示:对高一的重视程度和3年后的高考成绩成正比关系。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定要从高一抓起。

2. 提前动手,从容应对。

刚刚经历了中考,很多学生沉浸在紧张后的放松中,但是学习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放松,可能就会给自己的高一学习制造麻烦。学生要抓住高一伊始,让自己的高中学习一帆风顺。

3. 发现漏洞、及时弥补。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篇7

然而, 要使自己的子女成为一个天资秉赋聪慧性格沉稳乖巧而让人喜欢的孩子, 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孩子要受到学校里面良好的教育以外, 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能会使你如愿以偿, 把孩子变得聪明伶俐起来;反之, 不好的家庭教育可能会事与愿违, 使孩子反其道而行之, 滑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从而导致家庭或社会的悲剧。

大家都知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 家庭教育一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现在, 我们年轻一代的父母都受过良好教育, 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这也使得家庭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诸多父母从十月怀胎起, 就已经在心中规划了自己孩子的未来。但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科目的教科书, 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父母们又都没有教育模板来如法炮制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怎么办呢?我想, 我们的家长学校应该可以发挥这一主导作用, 培训好我们家长学校中的学员, 使我们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家长朋友身上, 间接也能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与人格, 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我想, 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应该体现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常生活的滴滴点点中;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应该体现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中。而且, 我们的父母们都会因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断地摸索、探寻出或者是学习到一套对自己孩子可行的教育方法, 来达到对孩子的良好的教育, 从而促使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所以, 家庭教育方法的正确与否, 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影响孩子的性格, 甚至于决定孩子的一生。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 在家长学校中, 如何让家长成为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者?也就是说, 家长学校又如何发挥她应有的作用, 从而让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 家长学校要发挥她的教育功能, 在培训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育家长学员们, 在充分尊重孩子基础上, 创造出民主的家庭气氛, 形成孩子独立的性格。

孩子虽然是孩子, 但是, 我认为, 孩子的身份首先应该是独立的人, 哪怕他 (她) 只是一个刚刚呀呀学语的孩子, 他 (她) 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也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想干什么, 不想干什么和自己要干什么, 不要干什么;作为父母,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应该充分地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很可惜的是, 当代的父母们都是对自己的子女们期望过高, 对孩子进行了有违背其成长规律的教育。比如:现在的孩子们肩上大部分都肩负着父母们“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 从幼儿园甚至从孩子懂事起, 父母们就带着自己的孩子不辞辛劳地奔波在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早教班之间, 使得孩子失去了双休日, 这样没有双休日的孩子多如牛毛。我想, 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他们是都是为孩子好, 但他们都考虑孩子的感受吗?试问, 哪个孩子不爱玩呢?童年是短暂的, 但是现在能有几个家长给孩子创造了童年的幸福与美好?让我们的孩子们又感受到了童年的幸福与美好?其实, 有的父母给孩子报各种班时, 有的抱的是功利的心态, 有的是不甘落后的想法, 自己其实是很盲目的, 他们是看见别人报, 于是, 就自作主张地也跟着报, 根本不去征求孩子的意见, 他们不会去问问孩子对所谓的专业到底会感不感兴趣, 到底愿不愿学。当然, 充分尊重孩子并不单单体现在让他们自主选择各种辅导班的这一件事情上, 在民主型的家庭中, 只要是孩子能想到、能理解的事情, 都应该给他们参与权和发言权, 而不是一切都越俎代庖或者是大包大揽, 否则, 孩子就不能早日学会独立与自主。只有让孩子在家庭中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才能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格, 也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独立人格。

二、要使家长朋友们意识到, 在不溺爱孩子的基础上, 要让孩子做到学会心中有他人, 形成孩子宽容忍让的性格。

一般说来, 在宁静愉快、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与在紧张困扰、压抑纠纷的家庭气氛中成长的孩子, 就其性格而言便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父母早亡或离异的家庭里, 由于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关怀, 在他们身上往往会出现孤僻、依赖、冷淡和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征。而在过于温暖的家庭中却又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小皇帝”。我们知道,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特别是4+2+1式“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中, 四个老人和两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很容易就养成了孩子任性自私、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的小皇帝习性, 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身心发育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个真正身心健康的孩子, 不仅应该有健康的体魄, 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家长们除了管好孩子的冷暖及学习, 也要重视对孩子良好的精神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我给家长学员们讲过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那是一件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的事, 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但至今想起来还会令我感动不已。有一天早上, 我去叫孩子起床上学, 但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揉着眼睛哼哼哈哈地说还想多睡两分钟, 而是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说:“老妈, 我昨晚一点都没睡好。”原来儿子从头天晚上开始就肚子不舒服, 时疼时胀, 整晚时睡时醒, 所以根本没精神起来去上学。我心疼地问他:“你身体不舒服, 为什么不叫醒妈妈呢?”“我半夜起来倒水喝了, 你知道吗?”儿子问我, 我摇摇头。他接着懂事地说:“就是呀, 我起来在客厅里走了一趟, 你都不知道, 我猜你睡得挺好的, 怕吵醒你们, 所以没去你们房间叫你。”听了儿子的话, 欣慰、心疼、自责, 许多复杂的情感一起涌上心头。欣慰是因为儿子如此懂事, 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为别人着想;心疼是因为孩子需要我照顾的时候, 却没有去叫我, 而是自己扛着;自责是因为儿子忍受了一晚的病痛折磨, 而我一无所知。孩子都感觉不舒服了, 却还在怕吵醒妈妈而自己扛着, 虽然不提倡这样的处事方式, 但仍然感动于儿子的为别人着想。而那时, 他还不到十岁。写出这个例子, 并不是自夸儿子懂事或是家庭教育如何成功, 只是为了说明精神品质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你的孩子是愿意为他人着想心中能够装得下别人的人, 想必你也会倍增成就感。我想, 孩子们从小如果有了这种常常为别人着想的心里, 今后如果工作到了社会上, 也会心中常常装着他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样难道不会得到别人的好感使自己生活工作学习更顺利么?

三、特地强调家长学员们, 在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的基础上, 要培养孩子学会乐于助人, 从而形成助人为乐的性格特征。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现实生活中, 我想,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要让孩子明白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存在, 你首先是成长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 入学后, 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 以后长大了步入社会, 这个环境就更大了。孩子成长的条件与环境再怎么好, 再怎么一帆风顺, 也会遇到各种困难, 也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 那么, 我们应该把这些帮助铭记于心。而且, 对于帮助过我们的这些人, 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 都应该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 并把他们曾经给予我们的恩惠施及他人。在帮助别人过程中, 享受让人受惠的乐处, 永远以一颗快乐心来对待生活, 我想, 孩子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快乐, 永远充实。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篇8

第一,不必全程陪伴。从一开始就应该找各种借口离开,开始只离开一分钟,后来逐渐增加时间,同时告诉孩子,你一个人也可以扮演教师学生两种角色,这样时间长了,她就可以自己学习了。如果一直陪着孩子,孩子就会形成“陪伴中毒”,一旦离开家长的“陪伴”,孩子就不会学,也不会玩了。

第二,不要放弃权威。家长千万不要害怕孩子不学,而乞求孩子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如果那样做,越往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会越低,因为孩子会发现,自己可以用学习退步来换取更多好处。

第三,不要缺乏后续技巧。家长朋友们,其实您完全可以用一些计策。比如,家长和孩子玩一些互换角色的游戏,让孩子扮演老师。那也一样会有学习效果,这样,家长就可以以“学生”的身份给孩子出难题了。

第四,您的空间占领是否太多?孩子需要游戏。不但需要与学习有关的游戏,而且需要与学习不直接相关的游戏;不但需要家长陪伴的游戏,而且需要独立的游戏和同龄人的游戏;不但需要家长认可的游戏,而且需要家长不大赞成的(当然不是有害的)游戏。所以我劝各位家长,应该逐渐给孩子一些独立支配的时间,而不要管她干什么(当然,前提是不能干坏事)。

上一篇: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下一篇:十年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