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设计培训教材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暖通空调设计培训教材(通用8篇)

暖通空调设计培训教材 篇1

看过很多暖通设计培训资料,感觉这个最易懂也是最系统的,推荐给新人。

-----------------------------近期日志:

一天学会家用中央空调设计 空调电气基础知识

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

暖通设计系统设计失误及修补方案

高清图解鲁班奖工程机电安装,值得收藏 空调管路系统设计与施工

图文解说暖通空调设计安装通病~赞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实用教程 空调电气知识培训课件 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讲义

中央空调(风冷冷热水机)安装指南

空气源热泵家用机安装必备的葵花宝典 壁挂炉故障及排除方法

暖通新规范GB50736-2012培训课件

燃气锅炉及燃气采暖系统培训 人防工程设计教程

采暖工程施工图的内容和画法培训课件 采暖工程管道知识培训课件 空调控制系统设计培训课件

给排水专业常用数据及其参考分析 现场应掌握的一句话消防规范 防烟排烟系统-经典版

酒店、食堂、饭店厨房排烟工程的设计要点 图解PLC

99条电工口诀

张锡虎暖通设计培训课件

暖通空调设计培训教材 篇2

1.热源的选择

在热源选择上, 目前似乎有一个趋向, 即某些部门偏好推广电热锅炉, 笔者认为有失偏颇。首先, 电是高品位能源, 将它转变成低品位能源的蒸汽、95℃或60℃热水来使用, 而且还有输送损失, 从能量利用而言, 是划不来的。其次, 对于中国来说, 电不是“清洁能源”或“环保能源”, 因为我国是近80%燃煤用于发电, 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 为世界第二。所以, 用电越多, 意味着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越多, 这是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虽属“发展中国家”, 却也应有责任、有义务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另外, 采用电热锅炉, 冬季空调峰时耗电量高出夏季耗电量3~10倍, 不能不引起重视。值得指出的是推广冰蓄冷和电蓄热问题。冰蓄冷是为了夏季电力负荷调峰的需要, 在谷电时蓄冰、峰电时融冰, 既可解决电力部门电力调节的需要, 对用户来说, 也可减少制冷机装机容量, 减少夏季高峰供电负荷, 利用电力部门的峰谷电价差, 在回收了因冰蓄冷增加的一次投资后 (一般要1~2年) , 还可降低运行费用, 最大得益者是电力部门, 对用户也有利。但是采用电蓄热, 则由于电蓄热是采用水温差蓄热、蓄热效果差, 除了蓄热水槽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大、贮存和输送热损失大以外, 还有个电力平衡问题, 即冬季的电力负荷反而大于夏季冰蓄冷电负荷的3~4倍, 比常规空调 (指非冰蓄冷) 也大2倍多, 使得冰蓄冷的优点大为逊色。

还需指出的是用电热, 也是曾经明令禁止的, 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计资源有一个1104号文, 明文规定“严禁冬季直接用电力作为空调热源进行供暖”。现在由于大趋势形成电不很紧张了 (夏季用电高峰时, 有些地区仍有缺口) , 电力部门大力推广电热锅炉, 1104号文也就不执行了。其实, 我国人均用电量还是很低的, 发达国家电热也有明令禁止的。

2.风机经常发生的问题

2.1风机压头选用偏大, 会造成同水泵扬程选得偏大产生不良后果, 而且, 如果风机是回风机, 还会引起新回风混合箱内为正压, 新风进不来, 新风口成为排风口, 新风量不能保证。

2.2离心风机出风口方向应该顺气流方向, 这一点常常未引起设计人员或订货人员的注意。离心风机出风口应有足够长的直管长度, 否则应顺气流方向, 正确选择。风机入口设计也应注意使入口气流均匀进入风机, 对于双进风风机, 风机入口离箱壁距离也应≥1.25D, D为风机进口直径。

2.3离心风机采用皮带轮传动时, 现在一般也不作选择计算了, 直接选择厂家设备, 但应注意检查皮带是否是下紧上松, 时有发生上紧下松的情况, 最好还要再核算一下包角是否符合要求。

2.4目前普遍采用所谓BFP变风量空调器, 风量较大时采用2台以上风机并联, 其出口风速较高, 有时甚至达24m/s, 设计时往往通过静压箱 (实为接管箱) 直接连接, 造成风噪声大, 阻力损失大 (突扩、突缩局部阻力系数大, 接管风速又高) , 应该加设渐扩管后进静压箱, 最好应作袂衩形处理。

2.5排风系统中, 常常会遇到多台小排风机排入竖井, 末端还有一台较大排风机接力后排出, 实际形成多台风机并联后再串联较大风机, 此时应考虑小排风机的同时使用系数问题。

3.游泳池通风

关于游泳池的通风, 笔者认为需要再提。目前小型的供休闲、健身的游泳、戏水池工程较多, 通风空调设计是解决“闷热、结露、霉变”问题的关键, “闷热、结露、霉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及潮湿池边的大量散湿, 解决的办法除了加强围护结构隔热处理或采取其他措施, 如向围护结构表面吹干燥热风、设加热排管等, 使围护结构表面温度高于室内露点, 另外就是通风, 利用游泳池室内外的湿度差, 将高湿含量的室内空气排出室外, 将低湿含量的室外空气送入室内, 来消除室内的大量散湿。游泳池通风空调设计中常被忽视或没有注意到的是室外空气含湿量是随室外气候而变化的这一客观规律, 所以用来消除室内散湿量的新风量也应该是变的, 最大新风量, 也就是系统的送风量应该是临界状态时消除室内散湿量的新风量 (笔者推荐:室外空气温度等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为临界状态) 。为适应这一要求, 通风空调系统要设计成双风机系统, 回风、新排风量可调, 有条件时, 可设计热回收装置, 节约能耗。

4.消声

消声的处理往往存在着随意性和可有可无性, 噪声处理计算除有特殊要求外, 一般被忽略, 因此往往出现不理想的情况。常见的问题有:根据布置的可能性设置消声设备, 设置了送风消声设备却忽略了回风消声设备;没有条件设置消声设备时, 在所谓静压箱 (实际上只能算是接管箱) 内贴保温吸音材料算是考虑了, 既增加了阻力损失, 消声效果也不够, 如果出现保温吸声材料贴得不紧密, 壁板又嫌薄且无加强措施, 还会增加附加振动噪声。集中回风口的噪声超标常困挠着用户, 消声设备布置在空调机房内, 二次再生噪声影响和风管辐射噪声也应引起重视, 这点还应学习境外施工单位施工图提升设计者的认真态度。

风噪声也是不能忽视的。风噪声常发生在空调送风的始端风口处。由于风管始端往往按设备出口尺寸配置, 或由于空间紧张, 设计风管尺寸偏小, 风速较大, 风口处啸叫的风噪声很大, 由于风口导流未考虑好, 风口处送不出风来, 甚至是吸风也时有发生。风口风量调节欠周, 个别风口风速太大也会引起风噪声。

5.隔震

风机、水泵、空调器等空调设备, 风管、水管的隔震处理应引起足够重视, 境外施工单位施工图深化设计均提供各种详图, 在图纸中表示也很详尽,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某水泵厂样本中有一种基础做法, 泵体、减震垫和基础用地脚螺栓直接固定, 虽设了减震垫却起不到减震作用, 按此图施工的某工程水泵间下是会议室, 造成振动噪声很大, 会议室无法正常使用。设备基础应将设备和加重混凝土块相固定, 加重混凝土块下垫减震垫 (不相固定) , 才能达到真正的减震目的。加重混凝土块重量宜大于设备重量1.5倍以上为佳。减震设计计算也是不可忽视的。

6.水过滤器

小议暖通空调节能设计 篇3

1上海东方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310011;

2杭州联纵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舒适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采暖通风空调的使用日益普及。但随之而来的是暖通空调高能耗问题也更加严重。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重要比重。本文分析了暖通空调系统存在的节能问题,探讨了暖通空调领域节能的措施。

关键词:暖通空调;节能

1、引言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量约占到目前世界消费量的20%,但是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仍然很低,大约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随着暖通空调的广泛应用,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将进一步增大。再加上暖通空调系统往往以高品质的电能为能源,而我国的电力在某些地区又相对紧张、匮乏,这势必会引起能源供求矛盾进一步激化。可见,采暖与空调能耗问题已逐步成为影响我国建筑发展和环境质量的突出重要问题。因此,对暖通专业提出更高的节能要求是必然的,也是大势所趋。

2、暖通空调节能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能源的发展往往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现有的暖通空调系统所使用的能源基本上是高品位的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电能占了绝对比例。对这些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得地球资源日益匮乏,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3、暖通空调系统能源消耗的组成及主要特点

3.1暖通空调系统能源消耗的组成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此同时建筑能耗的总量也逐年上升,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成为阻碍发展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说,暖通空调系统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建筑物在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和热水供应等方面的能源消耗需求,其中暖通空调系统能源消耗大约占到三至五成,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现代建筑通常采用设置暖通空调系统来保证建筑物内适宜的温湿度,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就是这种需求所消耗的能量。

暖通空调系统能耗包括建筑物冷热负荷引起的能耗、新风负荷引起的能耗及输送设备(风机和水泵)的能耗、室外气候条件、室内设计标准、以及其他设备照明等因素都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有重要的影响。

3.2暖通空调系统耗能的特点

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与其它建筑能耗相比有一些特点:首先,能量使用效率受到系统设计、选型、运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系统设计不合理将会降低能源消耗效率。其次,室内空气环境的冷热质量也会影响到暖通空调系统的质量 这就要求尽可能多的利用现有天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作为补充。第三,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是通过交换形式完成的。因此,针对这一特定热点,可以采用冷热量回收的方式来节能减排,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益。

4、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原则

⑴节能设计的实际应用。影响热舒适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平均辐射温度,风速,劳动强度。通过寻找这六者之间的合适比例,巧妙组合,达到舒适和节能的协调。同时恰当地利用房屋围护结构的热导性,抵抗室外气候的变化,使得房间内产生舒适的微气候。管路系统设计要简单,这样管材消耗量少,而且便于施工,可以达到节省初投资的目的。

⑵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个人与全体兼顾在一定的条件下,实行集体供暖,无疑会很大的降低能耗,但是也需要注意满足个人需求,不强求全面统一,这样对节能和控制的灵活性均有利。一方面暖通空调系统应保证各个房间的室内温度能独立调控;二是便于实现分户或分室热量分摊的功能。

⑶利用室内的通风量,控制室内空气品质节能设计中总的发展趋势是通风量应增大,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就是空气的质量问题,消除空气中的细菌、浮游尘埃,臭味等有害人体的物质,通过室内进排风合理的气流组织,从而达到改善空气的品质,改善居住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

5、改善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的措施

5.1采暖与空调冷冻水系统的设计

⑴采暖系统的设计

采暖系统设计得合理,采暖系统才能具备节能运行的功能。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建,合理设计节能采暖系统的主要原则有:一是采暖系统应能保证对各个房问(楼梯间除外)的室内温度能进行独立调控;二是便于实现分户或分室(区)热量(费)分摊的功能;三是管路系统简单.管材消耗量少.节省初投资。因此,对所有民用建筑室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的设计都要满足上述三个原则的要求。

⑵空调冷冻水系统的设计

根据规定,除设计1台冷水机组和循环水泵的空调水系统外,空调冷冻水系统应能随着空调负荷的变化改变系统等流量,以降低空调水系统运行的能耗。目前,常用的空调冷冻水系统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系统较小或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不大时,宜采用负荷侧变流量.冷源侧定流量的一次泵定流量系统。

②是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具有较大空调水泵节能潜力的大型系统,在确保设备的适应性.控制方案和运行管理的可靠性的前提下,可采用冷源侧和负荷侧均变流量的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且一次泵为变频调速泵。

5.2保温与保冷的设计

⑴冷冻(热)水管道.空调系统风管及有关设备等,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如闭孔橡塑保温材料或带铝箔的离心玻璃棉管壳等进行保温或保冷,并应注意隔汽层的密封。冷冻水管道和空调风管不应采用开孔性材料(如岩棉材料)保冷。保温与保冷材料的厚度应按经济厚度方法计算,保冷材料的度还需再按防结露方法計算核算,对比后取其较大值。

⑵空调风系统设计中,不应采用土建风道作为空调系统的送风道和已经进行过冷.热处理的新风送风道。不得已而使用土建风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漏风和保冷措施。

5.3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⑴冷却塔应布置在环境清洁,气流通畅.通风良好,远离高温的地方,以确保其冷却效率。

⑵多台冷却塔并联使用时,冷却塔之间应设连通管或共用连通水槽,以避免各台冷却塔补水和溢水不均匀,造成浪费。连通管的管径宜比总回水管的管径放大一号,且与各塔出水管的连接应为管顶平接。

冷却塔的总供,回水管之间,宜设旁通管并装电动两通调节阀或采三通调节阀调节控制,保证冷却水混合温度满足冷水机组对冷却水低温保护要求;并宜采用出水温度控制风机启停或变频调速控制,达到节电目的。

5.4水力平衡装置的设置

在采暖与空调水系统中合理地设置水力平衡装置,是一个解决系统水力失调.降低系统能耗。创造舒适人工环境的全新解决方案和有效的技术措施,其设置原则如下:

⑴对于定流量系统,设计人员应首先通过管路和系统设计来实现各环路的水力平衡,即“设计平衡”;当由于管径.流速等原因的确无法做到“设计平衡”时,应考虑采用静态(手动)水力平衡阀通过初调试来实现水力平衡的方式;当设计认为系统可能出现由于运行管理原因(例如水泵运行台数的变化等等)有可能导致水量较大波动时,宜采用阀权度要求较高.阻力较大的动态流量平衡阀(也称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⑵对于变流量系统来说,除了某些需要特定定流量的场所(例如为了保护特定设备的正常运行或特殊要求)外,不应在系统中设置动态流量平衡阀,而应设置动态压差控制阀(也称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和压差调节器)。

6、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环保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正在扩大和普及,而空调的耗能又是巨大的,应从设计、运行方面考虑节能,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总体水平。促使暖通空调系统具有发挥经济性、节能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的综合性作用,使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带来正面效应。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要点分析[J]暖通空调,2012

培训-空调杀菌项目销售话术 篇4

销售以客户服务为导向,前台销售的专业介绍对该项目推广置关重要,以下是收集的一些客户常常提到相关该项目的问题和回答说辞,供各位参考

问 :什么是车内专业空调杀菌项目?

答:该保养是我站新近推出的专业项目之一,从驾乘人员健康的角度出发,用德国原装进口专业车内空调杀菌剂经专业技师的施工,对汽车最为容易滋生细菌的部位(蒸发器,空调滤芯,通风管道,车内等部位)进行定期专业检查,清洁,杀灭顽固并菌的保养,以保证爱车空调循环系统长期保持健康无菌状态,确保健康。

问:我的车空调无问题,用得着杀菌保养吗?

答:黑暗、潮湿、温暖是霉菌生长所需的三大条件,几乎所有汽车空调都无法避免蒸发器上霉菌的生长,许多汽车空调使用一两年后,就会有一股难闻的酸腐气味,这正是蒸发器及管道表面细菌所致,只有经过定期杀菌保养的车辆才能确保车内冷气的清新与健康。

问:市面上有臭氧、光触媒、蒸气等很多杀菌方式,选择德国伍尔特空调杀菌保养有何区别?

答:车主对空调杀菌项目关注重点:

1,根据车用空调构造最适合的杀菌方案——免拆专业,方便省时,环保有效无副作用

2,最有效及明显的杀菌抑菌效果——99.999%认证检测效果(展示德国DGHM认证);长达6

个月以上的抑菌效果(展示面包样板)

3,不花冤枉钱,物超所值——,专利产品

4,解决空调出风口难闻臭味——空调臭味只是表面现象,定期消杀蒸发器表面的细菌和霉

菌,防止细菌任意繁殖才能根本解决风口梅臭酸臭等难闻臭味。

问:车内专业空调杀菌施工一次价格太贵?

答:价格和价值无关,试算一下:按现在治疗普通感冒三甲医院收费至要需花费200元每人,还不含检查费用及耽搁的时间成本,而全年做两次空调杀菌保养算下来仅360元,(举例:每天少抽一支烟,就能给您和家人消除因车内致病细菌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经济、时间等方面损失)。我站引进的德国原装进口空调杀菌材料及施工服务项目代表我们追求高品质及更专业的服务的决心,受过专业培训的技师通过标准流程施工,对爱车空调系统及车内进行专业杀菌消毒保养,所用空调杀菌材料全由德国专业厂家进口,赠送免费空调系统工作状况检测(制冷效果,压缩机冷媒压力值等),物超所值。

问:该保养一年应该做几次?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002] 篇5

一 般 规 定

第2.1.1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空气调节:

一、对于高级民用建筑,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舒适性温湿度标准时;

二、对于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采用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时.注:本条的

第2.1.2条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空气调节房间的面积和散热、散湿设备。当采用局部空气调节器或局部区域 空气调节能满足 要求时,不应采用全室性空气调节。

层高大于是10M的高大建筑物,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分层空气 调节。第2.1.3条 室内保持正压的空气 调节房间,其正压温度值不应大于50Pa(5mmH2O)。

第2.1.4条 空气调节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室内温度和使用要求相近的空气调节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2.1.5条 空气调节房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空气调节器的类别,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最大传热系数,不宜大于表2.1.5所规定的数值。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数[W/(m².ºC)][Kcal/m².h.°c] 表 2.5.1 注:1:表中内寺和楼板的有关数值,仅适用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3ºC时.2:确定围护结构 的传热系数时,尚应符合本规范第3.1.4条的规定.第2.1.6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基等于±0.5ºC时,其围护热情性指标,不宜小于表2.1.6的规定.围护结构最小热情性指标 表2.1.6 第2.1.7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的外墙、外墙朝向及其所在层次,应符合表2.1.7的要求。

外墙、外墙朝向及所在层次 表2.1.7 注:1: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0.5ºc的空气调节房间,宜布置在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较大的空气调节房间之中,当布置在单层建筑物内时,宜设通风屋顶.2:本条和本规范第2.1.9条规定的

第2.1.8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外窗面积应尽量减少,并应采取密封和遮阳措施。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ºc的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部分窗扇宜能开启.注: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外窗宜采用双层玻璃窗;舒适性空所调节器房间,有条件时,外窗亦可采用双层玻璃窗.第2.1.9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1.0ºC时,外窗应尽量北向;±1.0ºC时,不应有东、西向外窗;±0.5ºC时,不宜有外窗,如有外窗时,应北向。第2.1.10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的门和门斗,应符合表 2.1.10的要求.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开启频繁的外门,宜设 六斗必要时,可设置空气幕。门和门斗 表2.1.10 注:外门门缝应严密,当门两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7º时,应采用保温门.负 荷 计 算

2.2.1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得热量,应根据下列各项确定 :

一、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

二、透过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

三、人体散热量;

四、照明散热量;

五、设备、器具、管道及其他室内热源的散热量;

六、食品或物料的散热量;

七、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热量;

八、伴随各种散湿过和产生的潜热量。

第2.2.2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各项得热量的种类和性质以及房间的蓄热特性,分别进行计算。通过围护结构进入室内的不稳定传热量、透过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人体散热量以及非全天使用的设备、照明灯具的散热量等形成的冷负荷,宜按不稳定传热方法计算确定;不宜把上述得热量的逐时值直接作为各相应时刻冷负荷的即时值。

第2.2.3条 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时,室外或邻室计算温度,宜按下列情况分别确定;

一、对于外窗,采用室外计算逐时温度按本规范第2.2.10条式(2.2.10)计算;

二、对于外墙和屋顶,采用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按下式计算: tzs=tsh+(ρJ/αW)(2.2.3-1)式中tZS--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ºC)tsh--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ºC),按本规范第 2.2.10条式的规定采用;ρ--围护结构外表面对于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J--围护结构所在朝向的逐时太阳能总辐射照度(W/m²),按本规范附录四采用;αW--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W/m².ºC]。注:舒适性空气调节屋间和室温允许被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ºC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其非轻型外墙,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按下式计算: tzp=twp+ρJP/αW(2.2.3.-2)式中 tz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ºC);JP--围护结构所在朝向太阳总辐射照度的日平均温度(ºC),按本规范附录四采用;t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ºC),按本规范第 2.2.9条的规定采用;ρ、αW--同式(2.2.3-1)。

三、对于隔墙、楼板等内围护结构,当邻室为非空气调节房间时,采用邻室计算平均温度,按下式计算: tls=twp+Δtls(2.2.3-2)式中tls--邻室计算平均温度(ºC)twp--同式(2.2.3-2)Δtls--邻邦室计算平均温度与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的差值(ºC),宜按表2.2.3采用。温度的差值 表2.2.3 第2.2.4条 外墙和屋顶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宜按下式计算: CL=KF(twl-tn)(2.2.4-1)式中 CL--外墙和屋顶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W);K--外墙壁或屋顶的传热系数[W/m².ºC];

F--外墙或屋顶的面积(m²);twl--外墙可屋顶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ºC),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朝向和构造、外表面颜色和粗糙程度以及空气调节房间的蓄热特性,可按本规范第5.2.3条确定的T 值通过计算确定;

tn--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ºC)

注: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ºC 的房间,其非轻型外墙传热形成的泠负荷,可近似接下式计算: CL=KF(tzp-tn)(2.2.4-2)式中 CL--个墙传热形成的冷负荷(W);K,F,tn--同式(2.2.4-1);tzp--同式(2.2.3-2).第2.2.5条 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宜按下式计算;CL=KF(twl-tn)(2.2.5)CL--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W);twl--外窗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和空气调节房间的蓄热特性,可按本规范第2.2.10条确定的T 值,通过计算确定;K,F,tn--同式(2.2.4-1).第2.2.6条 空气调节房间与邻室的夏季温差大于3 时,宜按下式计算通过隔墙、楼板等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CL=KF(tls-tn)(2.2.6)

式中CL---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W); K,F,tn--同式(2.2.4)tls---同式(2.2.3-3).第2.2.7条 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夏季不可计算通过地面传达室热形成的冷负荷。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有外墙壁时,宜计算距墙壁2M范围内的地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第2.2.8条 计算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时,应考虑空气调节房间内、外遮阳设施以及附近高大建筑物或遮挡物的影响。

第2.2.9条 透过下班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宜按遮阳设施的类型和空气调节房间蓄热特性等因素,分别计算确定。

第2.2.10条 确定人体、照明和设备等散热形成产冷负荷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用适宜的群集系数、负荷系数和同时使用系数,有条件时,应有要用实测数值。

当上述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占室内冷负荷的比率较小时,可不考虑房间蓄热特性的影响。

第2.2.11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计算散湿量,应根据下列各项确定:

一、人体散湿量;

二、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湿量;

三、化学反应过程的散湿量;

四、各种潮湿表面、液面或液流的散湿量;

五、食品或其他料的散湿量;

六、设备散湿量。

第2.2.13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值或各房间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新风冷负荷以及通风机、水泵、冷水管和水箱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第2.2.14条 空气调节系统的冬季热负荷,宜按本规范采暖

第二节计算;但室外计算中心温度,应按本规范第2.2.5条的规定采用。系 统 设 计

第2.3.1条 选择空气调节系统时,就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室外气象条件、负荷变化情况和参数要求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第2.3.2条 建筑物内负荷特性相差较大的内区与周区设置空气调节系统。第2.3.3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系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室浊允许波动范围大于±0.5ºC和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大于±0.5%的各房间相互邻近,且室内温湿度基数、单位送风量的热扰量、班次和运行时间接近时,宜划为同一系统;

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1~0.2ºC的房间,宜设单独的系统,当 ±0.1~0.2ºC 的房间较小,且附近有温湿度基数和使用班次相同的空气调节房间时,可划为同一系统。

三、有消声要求的房间,不宜和产生噪声的房间划为同一系统。

注:室内温度左数不同或热湿扰量相差较大的房间,划为同一系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设局部处理装置。

第2.3.4条 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单风管式的,当房间负荷变化较大,采用变风量系统能满足要求时,不宜采用定风量再热式系统。

第2.3.5条 空气调节房间较多,且各房间要求单独调节器的建筑物,条件许可时,宜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第2.3.6条 空气调节房间总面积不大或建筑物中仅个别房间有整体式空气调节机组。要求全年空气调节的房间,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热泵式空气调节机组。注:选择整体式空气调节机组时,应进行风量、风压,冷量和热量的校核计算。第2.3.7条 全年使用的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当室内散湿量较小或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较大时,宜考虑变动一、二

次回风比或采用旁通的可能性;当不允许选用较大的送风温差时,可采用固定比例的二次回风。在可用新风作冷源的经济运行期内,应最大限度地使用新风。冬、夏季在保证最小新风量的条件下,应采用最大的回风百分比。注:

1、仅作夏季降温用的系统,不应采用二次回风。

2、要求全关闭的阀门应严密。

3、采用回风时,应符合国家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本规范第4.6.1条的规定。

第2.3.8条 空气调节系统的新峋 ,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宜按表达2.3.8采用;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 表2.3.8 注:旅馆客房等的卫生间,当其排风量大于按本表所确定 的数值时,则新风量应按排风量采用。

二、生产厂房应按补偿排风、保持室内下压或保证每人不小于30m³/h的新风量的最大值勤确定。

第2.3.9条 新风进风口的面积 ,应适应季节新风量变化的需要。进风口处宜装设能严密关闭的阀门,其位置应符合规范第4.4.4条的规定.第2.3.10条 空气调节系统,特别是无窗建筑物或过渡季节使用大量新风的空气调节系统,应有排风出路,且应满足新风量变化的需要.第2.3.11条 集中式空气 调节系统,符合下列情况之一量,宜设回风机;

一、不同季节的新风量变化较大,其他排风出路不能适应风量变化的要求时;

二、系统阻力较大,装设回风机技术经济合理时.第2.3.12条 空气调节系统风管内的风速,应符合本规范第 8.1.4条的规定.第2.3.13条 设计风机盘管的水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全年运行 的空气调节系统,仅要求按季节进行冷却和加热转换时,应采用两管制闭式系统;当冷却和加热工况交替

频繁或同时要求冷却和加热时,可采用四管制闭式系统;

二、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设备和管道及附件的承压能力确定,两管制系统尚应按建筑物朝向分区布置;

三、风机盘管凝结水盘的泄水管坡度,不宜小于0.01; 第2.1.14条 空气调节设备、管道及附件的保温,就符合下列要求:

一、可能影响室内参数、形成表面结露、增加系统冷热损失的设备和管道,应保温;

二、冷表面保温时,外表面不应结露,且应设隔汽层;

三、不应采用易腐、易蛀的保温材料。

注:保温材料的选用,尚应符合本规范第4.6.35条的有关规定。气 流 组 织

第2.4.1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气流组织,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要求,并结合建筑物特点、内部装修、工艺布置以及设备散热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计算确定。

第2.4.2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送风机及送风口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一般可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等侧送,有条件时,侧

送气流宜内贴附.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0.5ºC 时,侧送气流应贴附;

二、当有吊顶可得用时,应根据房间高度及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型、方型和条缝型散流器和孔板送风,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工作区内要求风速软件包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就采用孔板送风。

三、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0.1ºC 的高大厂房,可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注:

1、工艺设备对侧送气流有一定的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使工作区的风速成不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侧送。

2、电子计算机房,当其设备散热大且上都有排热装置时,可采用地板送内方式。

3、设置窗式空调器和风机组时,不宜使气流直接吹向人体。第2.4.3条 采用贴附侧送,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送风中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

二、送风口内应设置使射流不致左右偏斜的导流片

三、射流流程中不得有阻挡物.第2.4.4条 采用孔板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但净高不应小于0.2m;

二、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3~5M/S;除送风射程较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在送风口处,宜装设防止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第2.4.5条 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生活区或工作区宜处于回流区;

二、喷口直径可采用0.2-0.8M;

三、喷口的安装高度,应根据房间高度和回流区的分布位置等因素确定,但不宜低于房间高度0.5倍;

四、兼作热风采暖时,应考虑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可能性。第2.4.6条 分层空气调节的气流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空气调节区宜采用双侧送风,当房间跨度小于是18M时,可采用单元侧送风,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

二、侧送多股平行射流应互相搭接,采用双侧送风时,两侧相向气流尚应在生活区或工作区以上搭接;

三、应尽量减少非空气调节区的热泪盈眶转移,必要时,就在非空气调节区的热转移,必要时,应在非空气调节区设置送排风装置.注:送风口的构造,应能满足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要求。

第2.4.7条 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送风温度,应根据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和气流射程长度以及是否巾附等因素确定。在满足舒适和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加大送风温差。舒适性空气调节,当送风高度小于或等到于5m时,不宜大于是10ºC;工艺性空气调节,宜按表2.4.7采用.送风温差 表2.4.7 注:生活区或工作区处于下送气流的扩散区时,送风温差应通过计算确定。第2.4.8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换气次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每小时不宜小于5次,但高大房间应按其冷负荷通过计算确定;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不宜小于表2.4.8所列的数值.换气次数 表2.4.8 第2.4.9条 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就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第2.4.10条 回风口的布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内和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采用侧送时,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

二、条件允许时,可采用集中回风或走廊回风,但走廊的断面风速不宜过大。第2.4.11条 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宜按表2.4.11选用。回风口的吸风速度 表2.4.11 空 气 处 理

第2.5.1条 冷却空气时应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分别采用以下处理方式:

一、采用循环水蒸发冷却;

二、条件允许时,利用地下水,深井回灌水或山涧水等天然冷源冷却;

三、采用人工冷源冷却。

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蒸发冷却和天然冷源等自然冷却方式,当其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人工冷源。

注:采用地下水、深井回灌水等冷源时,应尽量做到回水的利用。第2.5.2条 空气冷却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用循环水蒸发冷却或采用地下水,深井回灌水、山涧水作为冷源时,宜选用喷水室;

二、采用人工冷源时,宜选用水冷式表面冷却器或喷水室,有条件时,亦氟利昂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

注:当要求冬季或过渡季节利用循环水进行绝热加湿或利用

喷水增加空气处理的饱和度时,可采用有喷水装置的水冷式表面冷却器。第2.5.3条 利用氟利昂直接蒸发或水冷式表面冷却器时,空气与氟利昂或冷水应逆向流动;冷却器迎风面的空气质量流速,宜采用2.3 ~3.5kg/(m².s)。第2.5.4条 氟利昂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的蒸发温度,应比空气的出口于球温度至少低3.5ºC ;满负荷时,蒸发温度不宜低于0ºC ;低负荷时,应防止其表面结冰。

第2.5.5条 冰冷式表面冷却器的冷水进中温度,应比空气的出口于球温度至少 低于3.5ºC ;冷水温升宜采用

2.5~~6.5ºC ;管内冷水流速宜采用0.6~0.8M/S。

第2.5.6条 采用水冷式表面冷却器时,如无特殊情况,不得用盐水作冷媒;采用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时,严禁氨作制冷剂。

第2.5.7条 采用喷水室处理空气时,若以人工冷源作冷媒,其冷水温升值宜采用3~~5 ºC 若以天然冷源作冷媒,其温升值应通过计算确定。

第2.5.8条 当进行喷水室热工计算时,应考虑挡水板的过水量对处理后空气参数的影响。

浅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若干思考 篇6

现在有不少工程,在方案阶段只有建筑师埋头创造,不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方案设计,结果建筑方案中选后设备空间没有考虑,造成设备设计很大困难。机房设在某一角落,风道拉得很远,既不经济也影响通风效果;进风口与排风口挤在一起,不合规定;管道夹层当机房使用,噪声、振动直接影响上、下客房,不但增加了消声减振的费用,还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要改变这一现实,要想适用、经济、美观地建造起现代化建筑,建筑师在方案阶段就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设计实为当务之急。设计前对建筑物要了解清楚

要想做好一个建筑物的空调设计,达到真正良好的使用效果,应当是各工种综合的好效果。用我们的政策语言,就是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俱备。为此目标在做设计的时候各工种必须配合好。一般说来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清楚,才好采取对策,即选用适合的方案和系统。

2.1 弄清该建筑物在总图中的位置,四邻建筑物及其周围供热、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方式与可能的接口地点。这可为本建筑物设计供热入口时的客观条件。也可作为计算负荷时考虑风力、日照等因素的参考,还可以根据主要入口的朝向,确定大门的做法。

2.2 弄清建筑物内的人员数量,使用时间,有无废气要排等。作为计算负荷及划分系统的依据。

2.3 层数、层高及建筑物的总高度,看其是否属于高层建筑。按现行的规范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应遵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款。可行性和可靠性问题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有关方面的要求(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以确保其在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经济性比较问题

经济性比较是目前暖通空调方案比较中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情况、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美观情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对采用名牌设备和采用低档设备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不考虑舒适性的区别,对有新风供应和没有新风供应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考虑美观性和舒适性进行经济性比较,对集中式空调方案显然是不公平的。调节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通常是按接近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的,因此系统应有较好的调节性能,以适应全年负荷的变化。调节性能好的系统方案,如采用VAV空调系统和VRV变频空调系统的方案,其一次投资通常较高,但运行能耗较小,在经济性计算和比较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于部分时间使用的办公建筑、写字楼和教学楼,设计方案应能适应其夜间不工作时的调节要求。

设计方案的管理操作方便性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空调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从而使人工费减少,但使一次投资增加,对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是否采用自动控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经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和需要经常调节控制的设备较多的工程,宜采用自动控制,以减少操作管理的工作量。但自动控制系统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对于只有季节转换时才操作的阀门不宜采用自动控制。对于一些各部分不同时使用的建筑物或各部分出租给不同使用单位的商业建筑,系统设置应考虑分别管理控制和运行费用分别统计交纳的要求6 安全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环境安全、防火安全、人员环境安全、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5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弹药厂房和库房、煤矿等易燃易爆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时,安全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和措施。在设计燃油燃气锅炉房时应考虑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应设置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并相互联锁。防火安全问题应按照有关防火设计规范来考虑,在此不作详述。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北方暖通空调系统冬季防冻、空调系统电加热与风机联锁保护等问题。在方案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暖通空调系统故障可能对室内重要设备和物品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重要机房、重要资料库和文物库房不应采用在吊顶设置风机盘管的空调方案,因为一旦空调水系统漏水将造成严重损失。环境影响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燃煤锅炉的排烟又是北方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北京等大城市对燃煤锅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且限制的区域不断扩大。在这些区域内,环境影响成为了关系到设计方案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方案选择时应特别注意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避免建筑物建成不久就进行改造。在空调设备选型时,要特别注意各种氟利昂制冷剂替代的进程要求,不能选用以已经或即将禁用的制冷剂为冷媒的空调产品。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分析 篇7

要想做好一个建筑物的空调设计, 达到真正良好的使用效果, 应当是各工种综合的好效果。用我们的政策语言, 就是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俱备。为此目标在做设计的时候各工种必须配合好。一般说来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清楚, 才好采取对策, 即选用适合的方案和系统。现在有不少工程, 在方案阶段只有建筑师埋头创造, 不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方案设计, 结果建筑方案中选后设备空间没有考虑, 造成设备设计很大困难。机房设在某一角落, 风道拉得很远, 既不经济也影响通风效果;进风口与排风口挤在一起, 不合规定;管道夹层当机房使用, 噪声、振动直接影响上、下客房, 不但增加了消声减振的费用, 还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要改变这一现实, 要想适用、经济、美观地建造起现代化建筑, 建筑师在方案阶段就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设计实为当务之急。

二、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供暖入口设置过多设置供暖入口时, 既要考虑室内供暖系统的合理性, 又要考虑与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 不能只图室内系统设计方便、省事, 而不顾及室外管网系统。然而, 有的工程供暖入口设置过多。如某7层综合楼, 室内供暖系统分为10个环路 (1~2层4个, 3~7层6个) , 供暖入口设置亦达10个之多, 同外线衔接点过多, 几个方向均有, 不仅给外线施工造成麻烦, 也给将来室内系统调节带来不便。

2. 供暖系统设计不合理供暖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 (1) 有的供暖系统由1条主立 (干) 管引进, 分几个环路, 分环上不设阀门, 给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造成不便。 (2) 有的供暖管道布置不合理, 与建筑专业不易协调, 或供暖立管直接立在窗子上, 既影响使用, 又不雅观;或者供暖水平管道敷设在通道的地面上, 既影响行走, 又不便物品放置。 (3) 有的供、回水干管高点漏设排气装置, 一旦集气, 难以排除, 影响系统使用。 (4) 有的供暖系统为同程式, 一个环路单程长300 m, 致使供、回水干管坡度很难达到规范规定的不小于0.002的要求。 (5) 有的供暖系统为双侧连接, 两侧热负荷及散热器数量相差悬殊, 而两则散热器供、回水支管却取用相同管径, 两侧水力不平衡, 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

3. 排风系统设计不合理如某工程地下室的暗厕 (卫生间) 等若干个生活用房和设备用房设一排风系统, 水平风管长60m, 断面只有200mm×200mm, 风阻较大;选用屋顶风机排风, 却将风机安装在外墙上, 显得很不协调。还有的工程的地下室设若干个包间 (均为暗房) , 各包间均采用吊顶排气扇, 排风经数十米长的水平风管排出室外, 风管断面仅有150 mm×150 mm, 阻力大, 排风效果差。

4. 空调系统的选择不合理如某工程设有指挥大厅、会议厅、计算机房等, 此类性质的用房, 理想的空调系统应是低速风道系统, 而设计却采用了风机盘管系统, 且未设新风补给系统, 显然是不合理的。又如某工程甲方要求部分房间室内设计参数为:冬季tn=18~22℃, φ=55%±5%, 夏季tn=25~26℃, φ=60%±5%;另一部分房间tn=22±2℃, φ=40%~60%, 洁净级别小于10000级, 新鲜空气40~60m3/ (h*人) 。对这两类性质的用房, 设计上统统采用了风机盘管系统, 且未设新风补给系统。这样的系统满足不了甲方所提的要求。

5. 厕所采用风机盘管时未加新风厕所内既要满足温度要求, 又要排除臭味, 保证卫生要求。然而, 有的工程的厕所既无排风, 又无新风补给, 单纯采用卧式暗装风机盘管供冷、供热, 造成臭气自身循环, 这是不妥当的。

6. 平衡阀的设置与口径选择存在问题空调冷冻水系统宜设置平衡阀, 一般应设在回水管上。而有的工程新风机组冷冻水供、回水管上均设置了口径与管径相同的平衡阀。笔者认为, 供水管上不必设置平衡阀, 仅在回水管上设置即可。平衡阀口径应通过校核计算确定。

三、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问题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有关方面的要求 (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 , 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 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 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能否有足够的机房面积也是评判设计方案可行性必须考虑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一些改造工程和建筑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对于一些要求全年保证室内空气参数的重要工程以及空调系统故障停机将产生严重损失的场所, 应考虑系统中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备份问题, 进行系统工作可靠性分析。在这种情况下, 室外气象参数和安全系数的确定也应特殊考虑。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环境安全、防火安全、人员环境安全、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5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弹药厂房和库房、煤矿等易燃易爆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时, 安全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和措施。在设计燃油燃气锅炉房时应考虑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应设置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 并相互联锁

四、经济性比较问题

经济性比较是目前暖通空调方案中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情况、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美观情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 这样才能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对采用名牌设备和采用低档设备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 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不考虑舒适性的区别, 对有新风供应和没有新风供应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 显然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考虑美观性和舒适性进行经济性比较, 对集中式空调方案显然是不公平的。

一次投资是投资方最为关注的一个参数, 在计算投资时应全面准确、不能漏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一次投资不仅包括各种设备、管道、材料的投资, 而且应包括各种相关收费 (如热力入网费、用电设备增容费、天然气的气源费等) , 相应的安装、调试费用, 相关的工程管理等各种收费, 相关水处理和配电与控制投资, 机房土建投资与相应室外管线的费用, 而这些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容易被遗漏。

五、管道打架问题

1. 现象

冷、热水管道, 空调通风管道, 给水排水管道在安装时相互碰撞。而且管道与装修、结构梁之间的矛盾也时有发生。往往是先安装的管道, 施工很方便, 后安装的管道, 施工很困难。被迫装在不该装的地点或标高上, 影响质量, 甚至不能使用, 造成局部返工。

2. 原因

设计阶段各工种配合不好, 设计人员缺乏施工经验, 预留间隙太小。出图前, 综合校对不严。施工安装单位, 各抢各的进度, 不从整体考虑。

3. 对策

对于比较复杂的民用建筑, 在设计阶段, 各工种 (暖通、给水排水, 供电照明与建筑专业) 首先应协商好空间分隔, 定出每种管道的标高范围。一般情况下不得越出给自己规定的界限。遇有个别管段要越界时应与其他工程协商。解决各种管道相碰及协调的原则, 一般为:“小管让大管, 有压让无压”。例如, 自来水管与风管相撞, 则应当自来水管拐弯。冷、热水管与下水管相碰, 则应改变冷、热水管道。施工前应设备总管的工程师, 将各工种的管线, 单线画在一张平面图上。每种管道用一种彩色笔。在各交点处综合其标高, 看是否有矛盾之处, 及时发现, 将问题解决在安装之前。为了减少投资, 节省空间, 降低层高, 有些敷设无坡度要求的管道, 可以穿梁敷设 (如自来水管道, 消防喷洒干管等) 。管道敷设的基本做法: (1) 输送易燃、可燃气体的管道不得和其他管道同沟敷设。 (2) 冷、热水管道, 蒸汽管道必须进行保温。 (3) 管道外壁 (或保温层的外表面) 距墙面或沟壁的距离不应小于0.15m, 距柱、梁之间的距离可为0.05m, 各种管道外壁 (或保温层外表面) 之间的距离为0.1~0.15m。 (4) 风道的外壁距墙之间的距离宜为0.2~0.3m。断面小的用小距离, 断面大的用大距离。 (5) 管道同沟或共架敷设时, 冷, 热闹水管应在上面给排水管应在下边, 且给水管应在下边, 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上边。 (6) 风管、水管穿楼板, 穿墙时, 留孔尺寸的大小如下:不保温风管的洞为风管尺寸加100mm, 保温风管为风管尺寸加150mm;不保温水管的洞一般比管径大两号, 而保温水管的留洞尺寸为管径加150mm。

六结束语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探讨 篇8

关键词:暖通空调;方案设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TU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5-0142-01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是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生命周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后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现阶段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中,存在了诸多的问题。从能源上看,暖通空调设计中,还大量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例如为满足业主求快的心理,在设备容量的选择中不做仔细的分析和计算,造成容量选择的不合理;在系统选对比分析,造成系统选择盲目;为求稳妥纳国内外成熟的节能技术,设计方案没有新意。

1当前暖通空调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暖通空调逐渐从理论概念来到现实之中。如今,许多高层公共建筑都集中采用暖通空调系统。但是。随着暖通空调的广泛使用,也暴露出了现有暖通空调工程中的种种不足,尤其是在暖通空调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到暖通空调的正常使用。

1.1暖通空调在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设计观念陈旧,设计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是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很多设计师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节能设计理念体现不足,对节能减排的某些概念不清楚,在设计中单纯关注设计日工况、设备初投资、设备主机的能效比等。设计思路保守僵化,设计缺少针对性,对项目特征、地域气候特点缺乏深入研究,简单套用标准规范。作为暖通专业的设计师,除了对本专业的技术要熟练掌握外,对其他专业的技术及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设计穿心动力不足,一是缺乏利益驱动,二是设计任务繁重。设计人员疲于应付而无暇考虑技术创新。

②在设计过程中对节能意识的重视不够。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一些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加之工程设计周期普遍较短。设计收费与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挂钩,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等原因,使得设计施工完的系统不仅投资大,运行能耗也相当惊人,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另外目前建筑施工监理行业中暖通空调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人员非本专业院校毕业或非对口专业,甚至一部分人员根本未经过任何培训,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似懂非懂,常凭经验工作,在设计或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涉及方案性调整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和解决。最终导致系统出现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给系统的运行、管理留下隐患。

③暖通空调的设计缺乏对节能方案的科学评价方法。近年来,随着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方案不断涌现,每种技术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面的评价结果也往往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设计人员如何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到最合适的节能方案,是困扰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

1.2暖通空调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在实际中有些单位认为设计施工达标完成就可以了。因此不注意对暖通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很多操作人员不具备必要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不懂得根据室外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一年四季只有开机、关机和冬、夏季转换操作。显然系统达不到相应的节能效果。

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专业间沟通、决策机制不健全,建筑师往往更注重新潮的外表,以及美学的体现,往往容易忽略建筑物的基本功能。缺少与设备工程师的沟通,致使对支持建筑美学发展的建筑设备技术无法有限体现,标准规范制定,跟不上技术进步和生产实现的步伐,往往是标准颁布时部分内容已经滞后。标准编制、管理存在缺陷,没有统一归口管理。

2加强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几点建议

①方案应吸收设备工种参加。现在有不少工程,在方案阶段只有建筑师埋头创造,不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方案设计,结果建筑方案中选后设备空间没有考虑,造成设备设计很大困难。机房设在某一角落,风道拉得很远,既不经济也影响通风效果;进风口与排风口挤在一起,不合规定;管道夹层当机房使用,噪声、振动直接影响上、下客房,不但增加了消声减振的费用,还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要改变这一现实,要想适用、经济、美观地建造起现代化建筑,建筑师在方案阶段就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设计实为当务之急。

②重视节能意识。在暖通空调的实际设计中,大部分地区是以简化的单一计算模式来进行空调负荷计算的,并且只注重计算单位面积的冷负荷,这是按照设计师个人或所在设计所同事的经验来设计的,甚至还有一部分空调由施工单位自身来设计、施工,甚至还套用家用空调的使用范围来测算暖通空调的设计负荷。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设计人员对所要计算的负荷是末端负荷还是主机负荷,对计算出来的结果有没有综合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系统冷量要不要因系统规模而增减,是否考虑设备配置运行的经济,是否选择高能效比设备等,通常都考虑不全面。因此,作为整体建筑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师不能根据个人的片面经验而计算出设计的结果。

③加强对安全性的分析。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环境安全、防火安全、人员环境安全、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五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弹药厂房和库房、煤矿等易燃易爆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时,安全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和措施。在设计燃油燃气锅炉房时应考虑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应设置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并相互联锁。在方案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暖通空调系统故障可能对室内重要设备和物品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重要机房、重要资料库和文物库房不应采用在吊顶设置风机盘管的空调方案,因为一旦空调水系统漏水将造成严重损失。

④方便管理操作。暖通空调的容量一般都是按照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的,所以系统必须要有很好的调节性能,以适应全年负荷的不断变化。管理操作方便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随着空调系统自动化程度提高,可以大大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降低人工费用,但也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更高的要求。暖通空调系统是否要自动控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经济性来确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及需要经常调节控制设备的建筑工程来说,适合采取自动控制方法以降低操作工作量。当然,对于只有季节转换时才需要操作的阀门,不能采取自动控制。对于一些不同部分使用时间不用的建筑物,对于各部分出租给不同单位的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分别管理控制和运行费用分别统计的需求。

⑤加强对经济性比较的分析。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情况、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美观情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对采用名牌设备和采用低档设备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不考虑舒适性的区别,对有新风供应和没有新风供应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考虑美观性和舒适性进行经济性比较,对集中式空调方案显然是不公平的。

参考文献:

[1] 项弸中,粱庆庆,张伟伟.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 郦景玉.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研究[J].中国

新技术新产品,2009,(3).

上一篇:汽车服务行业劳动合同下一篇:《口语交际请教》的创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