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复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有能力的同学达到朗诵。
3、感受北国风光的壮丽雄伟,体会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领略雪后北国风光的壮丽雄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第26课,想和老师一起来回顾一下所学的知识吗?好,我们先来进行听写。
(1)刮起的风冷得刺骨,课文中哪个词正好表示这个意思?(凛冽)
(2)雪花飘落时又多又密,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纷纷扬扬)
(3)注意看老师做一个动作,这又是哪个词(笼罩)
(4)最后请给“白茫茫”找个近义词(白蒙蒙)
2、核对纠正
你写对了吗?如果全对,请在边上自豪地打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奖励符号;如果有些小错误,请你赶快改正,并且记住它,老师也算你对。
3、谁能用上这些词,按时间顺序说说课文中下雪前和下雪时的景象呢?
二、学文2、3、4段
1、初读2、3、4段
(1)是啊,这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会把大地妆扮成怎样的世界呢?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2、3、4自然段。读完了得做到话要说,说代的发现,说你的感受。
(2)指名说,鼓励学生大胆说。
(3)同学们真会读课文,才读一遍,就读懂了这么多东西,了不起!那么,你是否能用一个字来说说雪后人们的心情呢?(板书:喜)
说到喜,课文中的老农和孩子们“喜”的原在相同吗?先别忙着回答,请细细地读读课文,可独立思考也可小组研究,从书中找出能说明自己看法的理由。
2、研读2、3、4自然段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教师随机指导。(“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a、研究老农和孩子们喜的不同点)
研读第3段
①哪一小组先展示研究成果?你们认为老农“喜”的是什么?(课件出示老农赞雪图及俗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②你真的读懂这句话了吗?好,咱们来开展一个“小博士摆擂台”的活动。(对其他同学说:)同学们,你们对这句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尽和管向这位小博士发问,一个字、一个词都可以,看看谁能问倒他?(“被”指什么?“三层被”说明什么?“枕着馒头睡”呢?……)
你们真的读懂这句话了,这是你们合作学习的结果,不愧为小博士。
③瑞雪兆丰年,难怪老农心头喜滋滋的,谁上台当回老农夸夸这雪?
研读第4段
①孩子们“喜”的又是什么?(显示课件)
②是呀,雪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和兴奋读读这一段,跟图中的孩子们一起来感受玩雪的快乐吧!
(b、研究老农和孩子们喜的相同点)
(1)同学们,这雪不仅给老农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给孩子带来玩雪的快意,还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请找第二自然段中写得最美的句子,同桌议一议,细细品一品。
(2)指名说,随机品读。
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课件出示)
①指名读后,并说说美在哪儿?从这句话中,你还有什么美的发现吗?(板书:红日)
②(显示课件)谁能带着这种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挑战读--“小老师”领读--赛读)
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课件出示)
①指名读,说说美在哪儿?谁还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板书:田野群山)
②(显示课件)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请看,田野、村庄、群山……目之所及,都是雪白的一片,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这是何等的壮美啊!谁能把这句话读美了、读活了?(自由读--评议读--赏读--与师赛读--齐读)
好一派壮丽的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①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象,难怪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出示课件)他为雪美而赞,为人欢而叹,(引读)好一派……,好一幅……--谁想站起来读读这句话?想读的都请站起来。
②让我们捧起课本,美美地读读第2段,边读边赏,到广阔的雪野上尽情地邀游一番吧!
③师生合作读,看板书引背这一段。
④可一个人看着画面朗诵,也可以找伙伴合作朗诵。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填空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填空,全班交流。
冬雪能,能(),还能(),的以被人们称为瑞雪。
2、《瑞雪》是一篇写得很美的课文,从中我们领略了北国风光的壮丽雄伟,感受了瑞雪丰年的喜人气氛。文中有很多的好词佳句,你可以把它摘录在练习纸上。有兴趣的同学还可在课余搜集一些关于瑞雪的诗歌、文章、歌曲及图画。
3、在这儿,老师有一首小诗送给大家,请大家合着音乐轻轻地吟诵。(课件出示)
忽然寒风冽,雪静山村夜。
江山粉玉积,丰年及时雪。◆
刘玉华
教学
目标 知 识 引导学生通过《书愤》明确律诗的基本知识。
能 力 使学生能够对诗歌进行,并且能够通过文字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
态度情感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重 点 分析陆游渴望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理想不能实现,壮志难酬的忠愤之情。
难 点 陆游的爱国情缘何如此深厚?
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用具 教科书 备课本
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引入
二. 授课
三.总结
复习引入
另一类题材的作品则是以爱国情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教师读课文
公元12年底85岁的诗人临终前所作。
把关于作者生平的资料明确给学生。
解题
概括文意
进行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府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写作特点:
这首诗虚实相生,变化多姿。
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的天真单纯;下句以实写虚,“北望中原气如山”,用有形的“山”来形容无形的“气”,突出“气”的坚毅、豪迈、轩昂;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
诗歌还通过场面写人,通过场面写情。
例如,颔联对仗工整,描画白雪皑皑,秋风萧萧,万马奔腾战船横空的征战场面,从而赞美当年气吞残虏,挥戈卫边的爱国将士,是对“气如山”这种豪情具体形象的说明,从中可以看到作者战斗的热情。此联表面写宏大的场面,实际歌颂英勇的战士,表面写战争,实际抒发感情。
通过对陆游诗歌的分析我们看打了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今天在两会刚刚召开过胡锦涛提到对于祖国的情感该是怎样的呢?
一、背诵(出示幻灯片)
1词:《钗头凤》( 陆游、唐琬)
2诗:《沈园二首》(《登禹寄寺望沈园》)
二、另一类题材的作品则是以爱国情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初中曾经学过的一首诗《示儿》学生进行背诵。让学生对这首诗的情感作简要地阐述。
思考:从文字上看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提示:身体状况),就“家祭毋忘告乃翁”中“家祭”一点你想到了什么?
三、简单了解陆游的生平。(幻灯片)
初步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感。
四、《书愤》的创作背景状况。(幻灯片)
五、分析鉴赏诗歌:
1、生读诗歌并思考:
(1)你怎样破题?
(2)由标题所体现的情感的根源是什么?作者如何通过诗句来加以表现,请你分析。(在这个地方不用回答,要求结合下面的分析来理解这个问题)
回答1、书:书写 愤:愤怒
思考:请分别概括诗歌中四联的意思。
首联:早年年轻单纯,豪气如山。
颔联:壮年时候所向往和参与的斗争,表明渴望北伐恢复中原,而今依旧向往这种生活。
颈联:主要表现作者的落寞,悲伤愤慨之情。
尾联:表明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况。
思考:作者的的愤慨情感是从诗歌上反映出来的,请你对诗歌进行鉴赏。
(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
你最喜欢那句诗?请你进行赏析。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里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做链接对具体的词语或者是句子进行赏析)
让学生对整首诗歌进行赏析
回答:陆游在书愤一诗中所表现的根源是什么?
拓展:陆游的其它反映同题材的诗歌
(《金错刀行》
他的抗金报国之志的词,更是激情洋溢,如《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拓展二同时代其它著名的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诗歌
文天祥和岳飞
最后让学生齐声朗诵《书愤》
出示幻灯片
爱情悲剧的根源对封建家长制度的批判。
通过不同类别的作品全面把握陆游其人。
临终不忘忧国可见陆游血脉中的爱国情。
教学时间:2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第4――6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句子的仿写和顿号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以及顿号的准确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快板
教学过程:
1、学习第4题
(1) 出示例句,知道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讲小小的一样东西“来得不容易”,后面部分是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这样东西。
(2) 学生补充句子的内容。
(3) 交流
2、学习第5 题
(1) 读懂例句,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
(2) 小结:前半句表示一件事,后半句表示这件事带来的结果,中间用“这样”来连接,
(3) 说说议以可能出现的结果,再写下来。
3、学习弟弟 6题
(1) 自由反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朗读,纠错。
(3) 范读,思考:快板中提到了哪几个标点?用-------画出。
(4) 填空
逗号表示( )
句号表示( )
问号表示( )
叹号表示( )
顿号表示( )
(5) 表演小快板。
4、学习第7题
(1) 认真读句子,把句子的停顿和语调读正确。
(2) 说说句子中的标点应该怎么加
(3) 学生独立尝试做题
(4) 点名朗读,并说说所加的标点
(5) 补充练习
a小猴 小兔 小熊和小猫来报名了
b回家的路上 又开出了一朵朵伞花 红的 黄的 蓝的……
c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最著名的有八达岭长城 故宫博物馆 颐和园 天坛 中山公园 北海和景山公园
板书设计:习题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生字词默写。
奔赴 检查 捕捉 心驰神往
特别 联络 加速 训练有素
2.上节课内容的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以飞向月球作为题目。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这一重要部分.
二、学习第一部分(飞向月球)。
1.读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轻声读1至4小节,把你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出来,并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讨论交流;
A:“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地面中心联络……”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B:“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朗读
C:“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
(这里写了宇航员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
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表示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顺序。
引导练习,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可以仿造书上用上一些比喻句。(作业)
3、朗读体会
这些失重的现象同学们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有着艰巨的工作任务飞向月球,这种现象给他们带来看来许多不便,所以说宇航员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板书)
找出宇航员工作情况的词语,段落朗读。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等等)
4.朗读第四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化宇航技术的先进。
5.小结
三、学习第二部分(5、6)
1.学习第五小节
(1)指名读第五小节。
(2)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心驰神往”说明人类想登上月球的愿望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说明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2.学习第六小节
(1)指名读第五小节。
(2)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月球上广袤……”
“随太阳光角度……”
“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的模样。”
指导朗读:“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心情的喜悦)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读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
2.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叙述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了我们开发月球的价值。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宇宙,开发宇宙,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作业
1.练习与测试
2.关联词语造句
作者邮箱: gaotian111981@.sohu.com
光山县白雀中心学校 文建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以创新教学为理念,着力于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及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把阅读与口语交际联系起来,边读边积累、运用,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
3、能结合课文内容大胆想象、并乐于表达,练习有礼貌地与人交谈。
重点: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教师:头饰、多媒体课件、剪贴画。
学生:收集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
1、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
爬墙上壁是英雄,身体扁平善捉虫,尾巴断了能再生,中医称它是“守宫”。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如果学生说出谜底,便接着问其原因;如果不能正确说出,教师则可加以引导)生跟着老师书空,齐读课题。引导生质疑,你有哪些问题想问?(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指导说话,梳理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署上学生的姓名,以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估计学生的问题主要有: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小壁虎向谁 借尾巴?小壁虎怎样借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等等。
3、观察课件演示,说说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结合学生的回答,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挣”、“逃走”、“难看”,实物展示理解“墙角”。)
二、学习课文第3至第5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大声朗读、可默读、可自读、可讨论)围绕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上批注。(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作不同的记号,如向谁 借“ ”,怎样借“--”,结果 怎样“ ”,也可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指名生说,教师相机指导)
如: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师:你是怎么样知道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认识礼貌用语,体会问句的语气,指导朗读。联系实际,“你从别人借过东西吗?怎么借的?”进行礼貌教育。
又如: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估计生会读: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拔水呢。”
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再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答(教师展示课件,帮助生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鼓励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认识,说明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的原因)
(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帮助生理解词语,如观看小鱼的动作,理解“摇”,“游来游去”;通过用手做拔水的动作来理解“拨”等。)
3、指导朗读
(1)播放没有录音的课件,请学生给动画配音。
(2)小组内练习朗读,互相评议。
(3)指名生分角色读,组织全班评议(引导生从语气、语调、速度等方面结合动物的特点评议,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评,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予以提示。)
(4)指名给动画配音。
4、小结延伸、拓展交流: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啊!假如小壁虎继续向其他动物借尾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 借?怎样借?借到没有?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故事。
(1)知识铺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2)学生自由编。
(3)在小组里说、评、议。
(4)指名说,全班评议。
(5)演一演。
三、学习第6、第7自然段。
1、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样呢?为什么?
2、指导朗读。
(1)小壁虎这时心里可高兴 了,它说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全班评议。男女生比赛读。
(3)课件录音朗读。
(4)全班齐读。
四、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 就读谁说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1)熟悉角色,练习读,加上动作、神态。
(2)小组排练。
3、指名小组佩戴头饰上台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续编故事。(学生可自由选择)
(1)小壁虎看见自己长了一条新尾巴,多么开心啊!它会告诉谁 ?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编故事:小壁虎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朋友呢?朋友又会对小壁虎说些什么呢?
(2)假如有一天小花猫去向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会怎么说?
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图 拨水
老牛 图 用尾巴 赶蝇子
燕子 图 掌握方向
课时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学们,昨天王老师已经带着我们痛痛快快地读过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坐井观天。
2、什么叫“坐井观天”,你知道吗?
这一口井里有水吗?(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时才有那么一点儿水。)
3、“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书: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二、认识青蛙
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想站起来读的同学自己站起来。
2、下面俞老师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不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
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青蛙说的话,不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小鸟说的话,俞老师读作者的话。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板书:这是一只的青蛙)
4、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自己的见解。并将自己的“理解”写在黑板上,学生不会写的教师写。(如:自以为是、骄傲、没头没脑、没有知识、眼界不开阔、不听话等)
5、在同学们(大多数同学)看来,这是一只不受大家喜欢的青蛙,不受大家欢迎的青蛙,因为他……(根据板书),咱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哪些同学愿意读小鸟说的话?请站起来(估计比较多)。俞老师读青蛙说的话,坐着的同学读作者的话。
三、理解“坐井观天”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2、俞老师这儿就有几个例子(出示):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这四个例子中的“坐井观天”是说这些人坐在井底看天吗?
3、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四、再次认识青蛙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都认为这一只青蛙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甚至自以为是,他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太可怜了,这是一只可怜的青蛙!(板书:可怜)俞老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交流,联系课文、图画等进行引导。
参考:
(1)青蛙并没有说错,他说的是真话,他看到的天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没有说谎,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
(2)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么小,光凭他自己的力量,怎么跳得出去呢?如果自己能跳出去,他早就跳出去了。
(3)这一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一口枯井中,没有亲人,没有同伴,太孤独太寂寞了。
(4)井底没有丰富的食物,只能吃一些不小心掉进来的小虫子,有时还要饿肚子。
(5)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陌生人就跟他们打招呼。
(6)他永远也无法享受外面精彩的世界。
五、结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他惊呆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第18课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睡觉的知识。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动物小动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教学准备:
1、学生事前观察一种动物吃食时的样子。
2、搜集有关动物睡觉的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
两课时(连堂完成)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
1、小明的爸爸在动物园做研究工作,我们非常有幸地和他在一起在晚上去了一趟动物园,看到了许多动物呼呼入睡的样子。
2、你们还记得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吗?
二、讲授新知识
1、白天,动物们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憨态可掬,夜幕降临,动物们都开始了休息,他们睡着后有是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请你轻轻地阅读课文的一至五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请各位同学按独立学习要求认真自学。
独立学习:
找--自读课文,找出各种动物睡觉的特点,用铅笔标出;
问--质疑问难,有疑而问,针对有价值的内容,无疑设问;
赏--佳句佳段朗读欣赏,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理解重点词句;
练--模仿课文的写法,试着介绍一种动物吃食时的样子。
【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动、自学、自得的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读书时间、充分的作业时间。学生读懂的,不讲;学生似懂非懂地,教师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他们试着讲;学生不懂的,教师精要地讲。对学生的自学教师要深入其中,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发现共同问题,解决个别问题。】
2、看来每位同学都有了收获,现在请你们前后四人组成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老师为你们的小组学习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请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出示自学要求,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学习,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学习:
1、紧扣独立学习的目标分别进行讨论交流;
2、认真听取每个同伴的学习结果;
3、在思考的基础上对同伴的学习结果做修正或补充;
4、共同帮助学有所难得同伴;
5、提出小组中不会解决的问题,准备向其他小组或老师咨询。
6、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准备用自己的话描述长颈鹿睡觉的样子。
7、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段练习朗读准备表演。(可以选择个人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
【小组学习的时间要充裕,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小组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小组学习中可解决许多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讨论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学有所得】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阅读,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狗:突出它的警觉,尽职。
读时速度要快些、轻些,突出狗的警觉。
长颈鹿:个太高。
大猩猩:象人
大象: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有关动物睡觉的疑问让学生通过课前的搜集相互解决)
【看似平淡的语文教材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提出问题。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但课外的延伸可以拉得很远,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哪位同学描述一下长颈鹿睡觉的样子?(请2--3位学生描述)
刚才同学们用到了“转、绕、摆、放、趴、搁”等表示动作的词,请你们比较一下,“绕”和“转”谁更准确?
出示: 长颈鹿把脖子转过去。
长颈鹿的脖子绕了个弯。
4、看了这么多动物睡觉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
小明呢?指名读第六段
“学问”可以换成什么词,意思不变?
指导朗读(由衷的感叹)
5、小结:
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得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多看,多想,多问。
三、练习片段叙述
1、同学回去都寻找、观察了一种动物吃食的情况,它们吃些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兴趣呢?
2、你们先四人小组交流一下,推荐一名最棒的上来向大家介绍。
3、指名上来练说,师生评议(语句连贯,内容引人)
18.动物园的晚上
狗: 趴着 贴 一下子跳起来
长颈鹿: 趴 绕 搁 闭
蝙蝠: 倒挂, 钩住
动物睡觉 大猩猩: 侧着 枕 像人 有学问
非洲象 钻
大象: 亚洲象 躺
总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思考与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示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教师选择连堂的语文课把课文一次上完,一气呵成,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己探索时间,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合作完成学习目标,使学有所难的学生有所学,学有所展的学生有所求。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作者邮箱: yinmin424@126.com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叫瑞雪和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体会北国风光的壮丽雄伟以及人们的喜悦心情。
3.让学生通过质疑,做比较、讨论、想象、朗读、表演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质疑、想象、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赏析积累佳句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加强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中描写雪中、雪后景色语句的优美和具体,在朗读中感悟北国风光的壮丽雄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能说说下雪时或下雪前后的景象吗?
2、出示课题:23 瑞雪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重点学习、感悟积累
1、配合多媒体范读课文
2、出示一段话,请学生自己轻声读一读,说说它把下雪时的景色描写得怎么样?
3、出示另一段话,请学生找出这段话(第一二节)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读一读,然后对比刚才那段话说说好在哪里?请学生小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结,并出示另一段描写下雪时景色的句子,请学生运用以前积累的好词佳句学着课文里的样子说具体
5、同桌对说、交流
6、师出示例段范文,学生齐读
7、请学生齐读一、二节,再次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三、主学习、积累运用
1、找一找哪一小节描写了雪后的景色?
2、用“~~~~~~~”划出具体描写雪后景色的句子。
3、轻声读句子,说说你觉得雪后的景色怎么样?同桌对说、交流
4、出示句子“好一派……,好一幅……”请学生质疑
5、齐读第三节
四、拓展延伸
1、请学生交流课前摘录的描写雪景的句子
2、朗读、欣赏
3、布置作业:小练笔《白霜》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在朗读中体会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并感知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交流写段《白霜》
2、师:上节课作者为我们描绘了雪中、雪后两幅雪景图,今天,作者又为我们描 绘了一幅雪后幸福欢乐图。
二、新授
1、师范读四、五小节
2、说说老农为什么感到高兴?
学生自由说
3、师出示句子“今冬麦盖……,来年……。”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学生质疑、交流
4、师小结:这是一条谚语,是农民经验的生动总结。老师这还有一条谚语,也是这个意思,你能理解吗?出示“瑞雪兆丰年”
学生分小小组讨论、交流
5、师小结,齐读,并点出第三节中的“瑞雪兆丰年”也是这个意思。
6、老农是因为明年大丰收而喜悦,那孩子们呢?
学生找出有关句子。
7、轻声读,找一找作者分别是通过哪些词句把老农和孩子们的喜悦心情写具体的?
8、表演读(齐表演、指名表演,生评)、比赛读
9、师小结
10、出示练习,请学生仿说。
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 ),连声说:“( ),( )。”………………,孩子们高兴得( ),连声说:“( ),( )!”
11、齐读四、五节
三、总结全文
1、师小结,生朗读全文
2、布置作业:搜集几个谚语。
作者邮箱: shanghaixb@163.com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继续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感情,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3、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1、回顾下雪前、下雪时情景。
2、播放课件《雪绒花》(下雪情景)。
二、回顾学习方法(四读法)。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2、学生汇报。
① 说说你读完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雪大--景美--人欢)
②一幅怎样的画面扑入你的眼帘?(播放课件)哪些句子概括地写出了雪后景象?
四、品读词句,潜心会文。
(一)深入学习第三段。
1、反复朗读,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
(1)“呵!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林、房屋,全都罩上了一
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2、生汇报:
① 让学生说出所感。
② 找依据词,品读,证明所感。
③ 播放课件:欣赏雪景。
(2)“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① 导语激趣,继续引导欣赏。
② 播放课件:欣赏银条儿、雪球儿。
③ 你想怎样形容它们?
④ 引导质疑并品析:“毛茸茸、亮晶晶”、“ 蓬松松、沉甸甸 ”
⑤ 赞一赞: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遣词用句的绝妙。
⑥ 读一读:读出语感。
(3)“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①激趣引导欣赏。
②生汇报所见所感。
③品味重点词。
④悟情。
⑤感情读。
3、引导学生小结作者的描写方法。
4、欣赏全景,配乐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男女生配合读)。
5、悟情。
①读完后,你的心情如何?(高兴)
②(播放课件:嬉雪)他们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高兴、欢乐?
③设身处地,悟景悟情。
④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⑤结合课本,拓展延伸。
“拍雪景”(四人小组讨论--记录--汇报)
(二)深入学习第四段。
1、理解“瑞雪兆丰年”
2、结合写作背景悟情,情感得以升华。
作者的激情从哪来?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背景资料。
*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冲口而出的喜悦?(回顾品读“呵!好大的雪呀!”)
*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呢?(呵!好大的雪啊!真是……)
五、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1、 思考总结写作方法(通过写景与联想表达感情)。
2、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六、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
七、板书设计:
19、第一场雪
雪前 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
雪中 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
雪后 雪大--景美--人欢 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
联想 瑞雪兆丰年 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
目标导航:
1.复习巩固生字,识记书写“极”、“吸”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激发学生想像力,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学会朋友间的相互欣赏与支持。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充满情趣,洋溢着时代感,是一篇笔优美的文章。教学中,我以读为本,指导学生读出体会,读出情感,读出文字的精彩。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感受画展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读中去欣赏小松鼠执着与认真的美,欣赏熊先生乐于助人的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
课堂描述:
一、复习生字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吗?
生:(齐说)记得。
师:那老师可要检查了。
(师出示星星形状的生字卡片:滩、熊、瞧、瓷、廊)
指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现在加大难度,请来了田字格中的生字宝宝和它的朋友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大声地)敢。
(课件出现一片树林,树梢上挂着八个圆月亮,点击鼠标,圆月亮上依次出现:图画、够不到、伤心极了、海报、动物、吸引、而且)
开火车认读,读对铃声鼓励。
二、读中体会,感受美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这些词语都快乐地离开了,但是――
(点击鼠标,七个写有词语的圆月亮消失,但写有“海报”一词的圆月亮仍挂在树梢上。)
生:“海报”没有离开。
师:为什么“海报”不愿离开呢?噢,原来它想问问你们认识它吗?
生:海报是贴在墙上的,像广告一样。
师:对,海报是起宣传作用的。
生:海报是告诉别人好消息的。
师:电影公司为了宣传电影会张贴海报,明星办演唱会、出唱片为了宣传会张贴海报,画家办画展为了发布消息,吸引观众也会张贴海报。
师:(拿出熊先生图片)熊先生今天托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海报,想看吗?
生:(大声地)想。
师:(点击鼠标,课件出示海报)海报发布了什么消息呢?快读读吧!
(生迫不急待地读海报。)
师:谁愿意帮助熊先生来发布消息。
指名读,举手的同学还很多。
师:(高兴地)这么多同学愿意帮助熊先生发布消息呀,那咱们一起来吧!
生齐读
师:海报一贴出,很快就引来了森林里的动物伙伴们,他们在海报前议论纷纷,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会说些什么呢?
(生议论纷纷。)
生:我知道小松鼠要办画展了。
生:我想知道小松鼠的画美吗?
生:我想知道小松鼠的画是怎么画在圆月亮上的?
生:我还想知道小松鼠在圆月亮上画了什么?
生:我觉得在月亮上画画真有趣。
师:是呀,在月亮上画画真有趣,小动物们也有和你们相同的想法。
(课件出示:在月亮上画画真有趣!)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脸上表情很丰富,强调“真有趣”。)
师:老师从你的读中也感受到了有趣。
(生读,强调“月亮上”。)
师:是啊,小松鼠的画展有趣是因为画在月亮上。
师:你们平常会在哪画画?
生:在图画本上画。
生:在白纸上画。
师:小松鼠却能在月亮上画,真――
生:(快速接)有趣。
师: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生齐读。
师:这真是个有趣的画展,它到底办得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请同学们翻开书第82页,自由读12、13、14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这个画展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把你的感受说给同桌听听。
(生说感受,师参与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觉得画展很美,一走进森林画廊,只见每棵树上都挂着画满画儿的圆月亮,真是太美了。
(师播放音乐,请学生闭上双眼。)
师:(深情地)一走进森林,只见这棵树上挂着画满画儿的圆月亮,再看看那棵树上也挂着画满画儿的圆月亮,再往前走,啊,每棵树上都挂着画满画儿的圆月亮,远远望去,这儿成了一条画廊,真是太美了。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画画得像真的一样。
师:栩栩如生。
生:我看到了很多画,整条画廊都挂着画满画儿的圆月亮,真是太美了。
师:(激情地)这么多画,这么美的画。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生练读,踊跃地举手。)
指名生1读。
师:你读得也很美。
生2边读边摇头,似乎陶醉了。
师:你读得更美了,老师都忍不住想加入你们的队伍,和你们一起合作读。
生:(高兴地)好。
师: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咱们比比谁读得美。
师读:一走进森林画廊,只见――
生接:每棵树上都挂着画满画儿的圆月亮,真是太美了。
师:谁愿意接着谈感受?
生:我是从这段读出画美的“每一幅画儿,都吸引着好多观众。”
师:你更会读书,这句话没有一个“美”字,你是怎么感受到“美”的?
生:因为每一幅画都能吸引观众,说明画很美。
生:画不美,怎么能吸引观众呢?
师:(微笑)是啊,每一幅画都吸引观众,美!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生点头,有感情地读。
师:瞧,你的读书声也吸引着同学们。
师:咱们班是男生的读书声吸引听众,还是女生的读书声吸引听众?
(生互不相让,有说男生的,有说女生的。)
师:咱们比比就知道了,女士优先,请女生先读。
(女生读得很美。)
师:男生准备好了吗?
男生:(响亮地)准备好了。
(男生读得更有感情。)
师:咱们班的同学都会读书,瞧,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被你们的读书声吸引了,来,让我们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
(生兴奋地表扬自己,情绪高涨。)
师:看看这幅画很美,看看那幅画也很美,每一幅画都很美,每一幅画儿――
生齐接:都吸引着好多观众。
生:第14自然段也能说明画展美。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小松鼠的画展让动物伙伴们也都学会了画画,而且一个比一个漂亮,说明画展美。
师:(摸生头)你真会读书。
生:画展开了三个月,这么长时间还有观众来欣赏,也说明画展美。
师:(对该生微笑)你也会读书。
师: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走了一批观众,又来了一批观众,画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真是美呀!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生齐读。
师:画展这么美,你们想去现场看看吗?
生:(急切地)想。
(师播放画展课件。)
师:看了画展,你想说什么?
生:小松鼠的画真是太美了,我好喜欢。
生:每一幅画都很美。
生:小松鼠的画真多呀!
师:小松鼠还有好多画没有展出来呢?你知道有什么画没展出来吗?
生:有柳枝。
师:有什么样的柳枝?
生:弯弯的柳枝。
师:加上“弯弯的”,柳枝就更美了。
生:有美丽的蝴蝶。
生:还有粉红色的桃花。
师:这个画展真是太美了,太吸引人了,太成功了。
三、理解感悟,欣赏美
师:(疑惑地)小松鼠的画展为什么能办得这么成功呢?让我们到第6、7自然段去找答案,请你们默读6、7自然段。
(生默读。)
生:因为小松鼠在办画展前画了很多画,准备很充分,所以他的画展才会很成功。
师:你从哪个词知道画多?
生:一大串。
(师拿出卡片:一大串)
指名生读。
生:“有……有……还有”也说明画多。
师:(点头)对,当数量或种类很多时,我们会用“有……有……还有”。
师:小松鼠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所以小松鼠画得很快乐。
(出示卡片:“画呀画呀”,指名生读,生读出小松鼠的快乐。)
师: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小松鼠快乐地画着――
生(快乐地)齐读:“小松鼠画呀画呀,画了一大串满是画儿的圆月亮。”
师:办一次画展可不容易,小松鼠画得很认真。
(出示卡片:“画呀画呀”,指名生读,生读出小松鼠的认真。)
师:小松鼠认真地画着――
生(认真地)齐读:“小松鼠画呀画呀,画了一大串满是画儿的圆月亮。”
师:画一幅画儿可不够办画展,得画很多画,小松鼠不停地画着。
(出示卡片:“画呀画呀”,指名生读。)
师:小松鼠不停地画着――
生齐读:“小松鼠画呀画呀,画了一大串满是画儿的圆月亮。”
师:咱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这一段。)
师:这次画展能成功的举办,除了小松鼠自己的努力外,还要感谢谁?
生:(快乐地接)熊先生。
师:那熊先生是怎么帮助小松鼠的?
生:熊先生用一叠瓷盘帮助小松鼠在圆月亮上画画。
师:(疑惑)明明是瓷盘,为什么说是画在圆月亮上?
(师拿出瓷盘,生观察。)
生:因为瓷盘白白的,很像月亮。
(师出示卡片“白白的”,指名生读。)
生:瓷盘圆圆的,像圆圆的月亮。
(师出示卡片“圆圆的”,指名生读。)
师让身边的同学摸瓷盘。
师:你摸瓷盘是什么感觉?
生:很光滑,很舒服。
师:书上哪个词写出了你这种感受?
生:又白润又光洁。
(出示卡片“又白润又光洁”,指名生读。)
师将瓷盘在课件树梢背景中慢慢升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我高高举起一个瓷盘,就像树丛间升起――
生接:一个圆月亮一样。
师:熊先生真是太富有想像力了,用一个个又白润又光洁的瓷盘就帮助小松鼠实现了梦想。让咱们再读读这段话,体会熊先生丰富的想像力。
(生练读,再指名读。)
师:如能加上动作读就更美了。
(生配上动作齐读。)
生:“一叠”,“一个个”也能说明画多。
师:(微笑)对,一个瓷盘不够小松鼠画,也不能办画展,一叠瓷盘才能画很多画,才能办画展。
(师板书。)
师:小松鼠能成功举办画展,可得好好感谢熊先生啊!
生:熊先生还帮助小松鼠张贴海报了。
师:你真是个有心人。那你想对熊先生说些什么?
生:谢谢你,熊先生。
师:你想做小松鼠的代言人,替小松鼠感谢熊先生。
生:熊先生,你真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生:熊先生,你真是人热爱人的人。
师:(微笑)你很激动,你想说熊先生是个热爱帮助人的人,是吗?
生点头。
师:我也有话想对熊先生说 ‘熊先生,你真是个富有想像力的人,能想到用瓷盘代替圆月亮画画。’
师:你们想对可爱的小松鼠说些什么呢?
生:小松鼠,你的画画得真美!
生:小松鼠,你能教我画画吗?
四、指导书写,创造美
师:小松鼠是一个对兴趣执着,做事认真的人。相信他的执着与认真也感染了你们,让我们也来认真地学习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极、吸)
师: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生:“木”加“及”就是“极”,“口”加“及”就是“吸”。
师:你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的。
生:年级的“级”把“纟”换成“木”就是“极”。
师:再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两个字右边相同,偏旁不同。
生:我发现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师:写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时要注意――
生齐说:左窄右宽。
师:请看老师写“吸”字。
(师范写“吸”字。)
生:老师,你的“口”写高了一点,应写低一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谢谢你的提醒,相信你比老师写得更好。
师:请你们在书上描红一个,再在本上写一个。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头抬起,身坐正,脚放平。)
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师:(同学们都写完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指名学生读屏幕上的作业,如下:
请从以下活动中任选一个认真完成,相信你一定能完成好:
1.你想在“圆月亮”上画画吗?请画一画。
2. 你能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吗?相信你也能吸引很多的听众。
3.请你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6、画满画儿的圆月亮
梦 实
想 现
帮 助
课后反思:
语文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以海报为主线切入课文,重新组织教材。先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解海报,再看海报,使学生对画展产生强烈的好奇,产生疑问“小松鼠是怎么在圆月亮上画画的?”,“小松鼠的画美吗?”,“小松鼠到底画了些什么?”。学习贵在有疑问,有了疑问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这些疑问使学生产生了看画展的欲望,萌发了探究的意识,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迅速走进了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我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从读中悟,从悟中读。如第12、13、14自然段,我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说感受,交流感受,从读中感受画展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通过自由读,想像读,合作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来表现美。再如第6、7自然段的学习,通过不同层次的读“画呀画呀”,使学生感悟小松鼠的执着与认真,从读中欣赏人物品质的美。最后,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学生在美的课堂中也产生了创造美的欲望,这时,我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写字、绘画、读书等形式创造美,再次受到美的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想像引读,比赛促读,并用文本中的语言进行评点(如“吸引”),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从读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读,古往今来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让我们一同将读进行到底吧!
作者邮箱: xcp1968@126.com
【瑞雪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瑞雪 教案专题10-14
瑞雪的教学反思09-18
《鸬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07-20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11-05
《胡杨赞》第二课时教案设计12-15
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09-25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