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精选12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篇1

一年级一班 郑梅 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是既相关联又有区别的两个相邻阶段,搞好两者衔接极端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将有力促进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都是与儿童认识能力的提高分不开的。儿童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反之,对客观事物有了较深的认识,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因此,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必须从儿童实际出发,注意把语文教学与发展儿童认识能力密切结合起来。

一是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重视从词中识字和加强句的训练。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以识字为重点。教儿童识字,从字义来说就是教儿童学词。词是代表事物及其关系的语言单位。儿童学词,把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正确,运用得当。脱离具体词义和语言环境孤立地教儿童识字,是很难准确理解字义的。因而字词教学中提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是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经验总结。在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中,把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大量运用各种插图,如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填空组词等。图画是客观事物在纸上的具体反映,它同文字一样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能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儿童的感官,符合一年级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同时,要把识字教学和加强词句的训练结合起来,只有把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去,才能反映客观事物,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词和句的训练不仅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训练,也是认识事物的训练。词的训练是概念训练,句子训练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训练。这样,儿童认了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也提高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

二是在阅读教学中把培养阅读能力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

阅读教学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学生在阅读中,能否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仅与字量有关,更与儿童认识事物能力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教学中,应使儿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掌握课文内容认识新的事物;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儿童理解语言文字和认识具体事物就这样相互结合,不断由已知到新知、由感性到理性、使认识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是在说话写话当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说话和写话是小学低年级作文的特有形式,它符合刚入小学不久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特点。一年级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但要说得清楚、完整、流畅、准确,还需进一步训练。特别是受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是片面的,简单、肤浅甚至是错误的。说话和写话不仅能提高儿童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观察、思考、说话、写话,能正确认识事物,从而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因为无论是说话还是写话,首要的都是要使学生有话可说,都需要材料,这个材料就是生活。因此,说话写话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对事物的认识统一起来,使语言文字起到表述对事物认识的工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说话和写话不仅是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且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展儿童认识能力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将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上老师时刻注意加强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她运用极其亲和力的语言,提醒孩子怎样听讲、如何读书、怎么坐立;而且还结合小孩子的特点通过富有挑战性的语言,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如“谁会读这段话?”“还有谁也会读?”“谁能比她读的声音大一些呢?”“还有谁能这段话读得好听一些?”“谁敢和这位同学比一比?”这些挑战性的语言,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低年级教学的关键所在,低年级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低年级语文的主要特点就是识字教学。可是很多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注重的是教师繁琐的说教。告诉孩子们字的结构、读音、组词、书写,很少关注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一节课认知的生字少的时候这种方法还可以,如果生字太多学生就造成视觉听觉疲劳,进而对识字产生厌烦情绪,也就出现了人在教室心在外。昨天晚上在魅力语文房间有幸聆听了一些专家对低年级识字教学好的建议,听完感触颇深。中国的汉字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的构造蕴含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如果老师们能结合着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速度;如果老师能结合语境进行识字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运用能力;如果老师能创设情景通过各种欢快的游戏进行识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如果老师能够教给孩子一些识字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识字的能力。总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经常出去听课,也时常带着老师借用其他学校的学生上过课,总感觉其他学校的学生有生气,尤其是语文课上会读书。上周教研室的田主任我们在一起听课的时候,又谈起这个话题。他说最近几年我们学校对课堂学生的读书重视不够,每次来听课总感觉对读书无兴趣,读书声音小而且没激情。是啊,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虽然很多老师也懂得多读是语文教学的法宝,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读,通过形式多样地读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是每每学生站起来的读的时候,总感觉学生把文本的意蕴读跑了,把作者的写作意图给读丢了。对于一堂课而言,讲解是生动的,朗读是灵动的;朗读赋文本予生命,赋课堂予精彩。课堂上如何借助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的学生的语感。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浅显,不需要给孩子分析什么段落层次结构,不需要剖析文本的思想内涵,更不需要了解复杂的修辞方法;它需要的是老师引导学生会把文字读成句,会把文本的情感读出声,会把自己的情融进去。如果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就能重视学生语感的训练,加大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力度,对今后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篇2

一、对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质疑

在体育课程中, 人们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必须关注其体能发展。体能包括了两方面, 其一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 包括了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 它是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基础, 这几方面的初级练习内容也能与该年龄段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它的全面发展是不必争议的;其二是身体素质, 通常的身体素质包括了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 如果把它再进行下一层次的划分, 还有更丰富的内容。身体素质是指人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机体能力, 它比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要求要多得多, 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达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往往在体育教学任务中得到表达, 又在《学校体育学》教材中的全面身体发展原则中得到论述。但是, 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对任何教学对象提出要求均属合理的吗?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该要求也是合理的吗?在这一方面是有异议的。例如:静力性力量练习需要固定胸廓, 实行憋气, 在加大胸廓内压的条件下完成动作, 必然加大儿童的心肺压力, 影响儿童的血液循环, 这种练习合适吗?又如爆发力, 无论是力量性爆发力还是速度性爆发力, 均因强度过大而会造成对儿童的伤害;再如, 无氧耐力, 凡是会产生氧债, 而造成呼吸困难和行进乏力的跑步, 也应当在儿童练习中得到避免。

可见,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应对身体素质实现有重点、有选择的发展, 所谓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该年龄阶段不应当提倡。

二、以动作锻炼为主, 通过动作锻炼实现力量增长

1969年, 日本体育专家猪饲道夫提出行动体力 (相当于我国的身体素质) 的五类划分:1.力量;2.敏捷、速度;3.适应、平衡;4.耐力;5.柔韧。这能和我国上世纪50年代后从苏联《体育理论》中学来的身体素质五类划分基本上对应起来, 所不同之处是日本多了一个平衡。但是,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 对身体素质有了新的理解, 而我国的理解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上世纪80年代后, 日本《保健体育资料》和《现代教育评价讲座》两本书分别对行动体力作了分类, 这两本书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具体可见下表:

注:据日本《保健体育资料》44页和《现代教学评价》70页综合而成

日本80年代后, 对身体素质有了新的理解, 他们认为, 任何身体素质均是通过神经支配和能量消耗来实现的, 但是, 每一种具体的身体素质的主要机制和原理是不同的, 凡是以神经支配占主导的身体素质归于控制论体系, 凡是以能量消耗占主导的身体素质归于能量论体系。具体地说来, 力量、爆发力、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四项身体素质虽然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之下, 但主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实现的, 因此归于以能量消耗为主要特征的能量论体系;平衡性、敏捷性、灵活性和柔韧性四项身体素质虽然也要消耗能量, 但主要是通过神经支配实现的, 因此归于以神经支配为主要特征的控制论体系。

上述两大体系的划分对体育教学有什么意义呢?特别是对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有什么意义呢?实质上, 正是这种两大体系的划分为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具体包括了如下内容:

第一, 以神经支配为主导的控制论体系所包含的身体素质, 它的发展途径是动作锻炼;以能量消耗为主导的能量论体系所包含的身体素质, 它的发展途径是力量锻炼。因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包括了动作锻炼和力量锻炼两大类。

第二, 小学低年级处于6~8岁的年龄段, 这是动作锻炼的最佳时期, 由于儿童体能发展的规律是动作发展先于力量发展, 因此该年龄段的学生应以动作锻炼为主, 力量锻炼为辅。

第三, 处于6~8岁年龄段的学生, 适当地可以发展一些有氧耐力和一般力量, 但并非是通过加大强度和提高次数来实现, 而是通过动作锻炼来提高力量。

三、有重点、有选择地实现体能发展

进入新世纪, 人们对学生的体能发展有了新的认识。2000年, 日本颁布了新体力测定标准, 主要的变化有两处。其一, 把身体成分列为体能的必测项目。身体成分测定的是身高与体重, 这原来是形态的指标, 为什么把它列入体能指标呢?原来该指标可以检测肥胖儿与营养不良儿, 而肥胖和营养不良与体能直接相关, 这是日本关注近年来肥胖儿不断增加而影响体能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其二, 把体能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和健康相关的体能, 包括心肺耐力、力量和力量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另一类是和运动能力相关的体能, 除了包含上述四项外, 还包括了敏捷、爆发力、速度与平衡, 共八项。

2001年, 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 对学生的体能发展也有了新的理解。季浏教授所著的《体育课程展望》一书中, 把体能也分为了“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包括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和柔韧性五项;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包括了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性、平衡、反应时六项。

虽然中日两国在具体分类的项目方面还有差异, 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即把身体成分列为重要的检测指标;把体能分为两大类, 把和健康有关的发展领域作为重点。这两点变化同样可以视为对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体能发展的要求。

四、对体能发展的要求

通过以上论述, 可以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能发展提出教学上的要求:

1. 实现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 在身体素质的发展方面, 不宜进行静力性力量练习、无氧耐力练习和爆发力练习。

3. 应以动作锻炼为主, 力量锻炼为辅, 应通过动作锻炼实现力量发展。

4. 应重视反映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形态指标, 并把其作为体能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采取措施关心肥胖儿童。

5. 把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心肺耐力、力量、身体成分和柔韧性的发展作为重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篇3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篇4

江北小学:李增琴

识字写字的安排,突出识字写字的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发展识字能力。

一、集中识字形式多样,凸显传统文化

教材安排了两个专门的集中识字单元,同时在语文园地中专设栏目“识字加油站”,以丰富多彩的识字形式,如字理识字、传统蒙学识字、事物归类识字、儿歌识字,激发初入学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第一个集中识字单元,文化内涵丰富,传统意味浓郁。以“天地人,你我他”作为第一课,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这几个字运用了天运用联想识字,字理识字,看图识字等方法,《金木水火土》韵文识字朗朗上口,运用了《口耳目》运用了看图识字方法,通过图文对照识字加强印象,《日月水火》运用了象形字识字,《对韵歌》运用了蒙学识字等方法,通过吟诵识字。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雪花》运用了谜语识字方法。快乐读书吧运用了阅读识字,提高识字兴趣。《画》运用了谜语识字,《大小多少》童谣识字,朗朗上口,《小书包》看图识字,爱护文具,学会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日月明》字理识字,了解汉字中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识字兴趣。《升国旗》韵语歌识字;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用了偏旁识字,认识木字旁和草字头。教材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会意字,并通过《我的发现》栏目,引导了解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结合识字,学习常用偏旁,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字形分析能力。

一年级下册识字一有四篇课文,《春夏秋冬》运用了看图识字,激发兴趣,《姓氏歌》用韵文识字;通过姓氏改变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儿童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小青蛙》用了字族文识字的方法,集中体现了形声字的特;《猜字谜》运用了猜字谜识字,巩固识字效果。《动物儿歌》通过展示各种有“虫字旁”的动物名称,用了童谣识字,使学生继续体会这一规律。《操场上》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古对今》和《人之初》运用了韵文识字,语文园地五的识字加油站运用字族文识字的方法,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感受族文识字的有趣。

二、鼓励在生活中识字,开拓多种识字渠道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篇5

学号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请把音节补充完整。(8)

_iǎ_án__ānq____p___zh____j___j____俩南担穷品争家匠

二、把词语的序号写在相应的音节后面。(8)

①篮球②问题 ③分别 ④对联 ⑤功能 ⑥勤奋 ⑦凉快 ⑧喜欢

fēnbiã()ɡōngnãng()liángkuài()duì lián()qínfân()wântí()xǐhuān()lánqiú()

三、用“√”把恰当的音节标出来。(6)

1、天空(kîngkōng)中飞来了(leliǎo)一只(zhǐzhī)小鸟。

2、正(zhēngzhâng)月十五是元宵节,我玩得特别开心。晚上我差(chàchāi)不多十二点钟才睡觉(jiàojuâ)。

四、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词。(12)

(请)(请客)()()()()

青()()欠()()中()()

()()()()()()

五、比一比,组词。(6)

六、按要求填表。(6)

字 大写字母 音节 组词

七、读拼音写词语。(8)

wãnjùzhēnzhângɡuānyuánshēng yīn

()()()()

juãxīnqīnzìchãng ɡōngrãnshānrãnhǎi

()()()()

八、照样子填空。(12)

雄伟的石榴高高兴兴地说一座座小手绿绿的云朵飞快地转过来一双双钢笔洁白的青草高声地回家一匹匹大桥火红的长城急忙地跑一支支骏马

九、选择两个以上的词语写一句话。(6)

快活美丽已经特别高兴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选择词语填空。(6)

奇怪奇妙

1、我觉得这件事情特别()。

2、烟花能发射出各种各样的图案(àn),我觉得烟花真()!

便宜方便

1、这儿的公共汽车很多,要出去玩很()。

2、一斤苹果才一元钱(qián),真的很()。

十一、连词成句。(6)

1、美丽你吗家乡的很

2、气球又大又圆吹我一个了

______________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br>

十二、读儿歌,完成问题。(6分)

狗和猴

桥东走来一条狗,桥西走来一只猴,来到桥心两碰(pâng)头,它们连忙跑回头。

猴跑几步望望狗,狗跑几步望望猴,究(jiū)竟(jìng)是猴怕狗,还是狗怕猴?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的方法 篇6

(一)拼音部件的教学

1、单韵母的教学 a o e i u ü

(1)单韵母发音时,口形不松动,一直紧着。教师示范时,强调单韵母要读的又长又响。

(2)四声的发音

一声、二声、三声是难点。

歌谣: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歪再向上,四声快快往下降。建议辅以手势,可夸张一些。(示范)

要求打乱顺序也能熟练认读。

(3)i上标调点省略的规律:i上标调把点抹。

(4)书写:一要会看笔画、笔顺图示;二要认识四线三格,知道各字母的占格。

2、声母的教学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1)声母发音又轻又短,教师多做示范。(2)注意平翘舌声母的区分。

(3)出现双拼,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拼法”的要领。(前音轻,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4)知道j q x 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5)指导正确书写。(不顶格,占半格,较难做到)

3.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1)

整体认读音节都是随着声母或韵母同时出现的,在教学时通过老师的示范读,让孩子们意识到声母读的又轻又短,而整体认读音节要读的长一些,并且不需要拼读。

(2)指导书写。4.复韵母的教学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1)重点指导幼儿学会复韵母发音的方法(口形要有变化),示范发音时可辅以手势的变化。

(2)-i的发音部位比i高。ui 发音上牙齿不能咬下嘴唇。(3)掌握复韵母标四声调号的规则,可以用儿歌的形式: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e戴。要是i u在一起,谁在后面给谁戴。(有a不放过,无a找o e,i u并列标在后。)

(4)区别ei 与ie、ui 与 iu。(关键是让孩子们掌握好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就不难区别)

(5)复韵母书写时,两个字母要靠近些,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5.鼻韵母的教学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1)重点指导前鼻音的发音方法。注意借助同音生字学习拼音加强发音的准确性。

(2)学习ün时,复习巩固ü上两点省写规则。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1)在幼儿掌握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后,可以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进行比较,掌握发音要领。

(2)eng、ing的发音是难点。

(二)“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课一般分二个课时教完。我根据已有的经验觉得将一课分为三课时教完更能让幼儿接受。第一课时

重点以认、读、为主;第二课时重点是巩固认读、学会书写字母,练习拼读;第三课时重点是学会拼读,书写音节,举一反三。

第一课时的基本步骤: ①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②认读字母。(音)

③利用“表音表形图”加强对字母的记忆。(形)——“顺口溜”(音、形)

④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⑤通过游戏认读字母培养学习拼音兴趣。

6通过描红仿影学写字母。(边说边写,重点是了解书写的格式及笔顺)

第二课时的基本步骤: ①复习字母的认读。

②找出与字母相关的词语练发音

③利用教材的插图或图片让幼儿练习拼读方法。

④通过练习本学写字母。(边说边写,重点是掌握书写的格式及笔顺)

第三课时的基本步骤: ①复习拼读要领,带调拼读。

②通过各种游戏让幼儿运用拼读方法进行拼读练习。(如:连线、拼儿歌、填音节、找朋友等)

③描、抄音节练习。

三、拼音教学中的重难点

(一)如何准确拼读字母和音节?

《课标》指出,拼音教学主要是让幼儿学会正确拼读。这是拼音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怎样让学生正确拼读呢?

1.声母、韵母的认读一定要到位。

拼音字母的发音,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如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单韵母要读得响亮,且口形自始至终保持不变;复韵母前一个音读得长些,后一个音读短些,且要有一个滑动的过程,有口形的变化;鼻韵母要注意准确区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不同发音。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可以这样做:

(1)多示范,多模仿;多读,多练。不要求从理论上讲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教师多示范,幼儿 多模仿。还要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2)幼儿练习发音时,齐读不宜太多,要落实到每个孩子。(特别是学前班更要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

如念“顺口溜”: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9下加弯ggg。机枪向上k k k,一把椅子h h h,编拼音舞蹈给儿歌配动作、猜字母谜 如两扇是什么声母?(m)像根拐棍是什么声母?(f)一个门洞是什么声母(n)小马蹄印是什么声母(d)讲拼音故事等等。

2.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1)两拼音节的拼读

对于两拼音节,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拼读诀窍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如b-a→ba d-a→da ……这样拼读十几个之后,自然成为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开头几个,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几个,就可以让儿童按顺口溜的规律“溜”下去。这样的拼读方式就像背诵歌诀似的,看起来好像很笨,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再比如练习b p m f与a o e相拼,先反复练习声母与a相拼,待练熟了,就可以再与o、e相拼,也是先由教师领读,到中间任孩子们自读。如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很快就能掌握这种拼读的技能。

(2)带调音节的拼读。

如果我们拼读的音节是有调号的,则在拼读时就要带上调号。一般有三种教法:

一是音节数调法。二是音节定调法。三是韵母定调法。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最适用的就是“韵母定调法”。用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直接拼出带调的音节。如hǔ(虎),拼音时念 h-ǔ→hǔ。这个方法直截了当,幼儿拼读比较熟练了便可采用。这种方法的使用就要求孩子们熟练掌握带调韵母的认读。

(3)三拼音节的拼读。

三拼音节的拼读是一个难点。如果遇到声母、韵母中间有介音的情况,则要采用“三拼法”,首先要掌握发音要领“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在熟练地会拼读三拼音节的基础上,可训练幼儿直呼三拼音节的能力。以三拼音节“ɡua”为例:直呼时,可让幼儿先做好发g的准备,心里想着ua,一口气读出gua gua gua。三拼音节拼读的要领要快,这就对幼儿声母、韵母掌握情况要求高。幼儿园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只要求掌握方法。

(二)如何 分清声母“b—d p—q”

如何分清这四个容易混淆的单韵母?我们有的老师常喜欢用比较法,学完d以后,有的老师急于将d与b相比较,其实这样只会越比越糟糕。因为刚学完d后,幼儿对d 的印象还不够深刻,过早进行比较使现学的知识与幼儿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就会发生混淆。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教学单个声母时,反复让幼儿认读声母,强化b d的半圆在幼儿头脑中的印象;然后,安排一些生动有效的游戏,在复习“b、p、d、q”时,启发幼儿思考:怎样用手做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的样子?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孩子们发现,左手四指握拳,大拇指朝上就是“b”,反之大拇指朝下就是“p”,右手做同样的动作分别是d q。

(三)j q x 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原则。

“j q x ”与“ü”相拼时,不是写成“ü”,就是读成“j--u”。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发生呢?在突破这一难点时,第一次上课时,生搬硬套告诉孩子们:j q x 真淘气,见到鱼眼就挖去。本来觉得这一口诀特有趣,没想到课堂上反复教过几遍后,一个孩子站起来却闹了个大笑话:j q x 真淘气,见到女人眼挖去。后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可能是受方言的影响,孩子们把“鱼儿”听成了“女人”,再说“挖去鱼眼”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是多可怕的一件事呀,看来这个看似有趣的口诀不太适合,后来我巧妙地借助插图,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表演:四个幼儿,一个戴着墨镜,穿着背心,胸前写有字母u,另外三个幼儿戴着头饰,分别扮演小狐狸机机、小猪期期、小猫西西和小熊愚愚。有一天,小熊愚愚去公园玩,见到了好朋友机机、期期、西西,高兴极了,赶紧伸出手,可是转念一想,不行,我戴着墨镜和别人握手是不礼貌的,于是小熊愚愚赶忙摘下墨镜,先和j握握手,再和q 握握手,最后和x握握手。小朋友趣味盎然地看完了表演,对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印象非常深刻。接着,老师又给幼儿编了一个小儿歌:“小 ü见了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在巩固练习时,老师又提问:“ju qu xu这三个音节中的韵母是什么呢?”结果有的幼儿回答是“u”,这时,老师举例说明:“小华习惯戴帽子,如果他今天脱去了帽子,他还是小华吗?”小朋友齐声答:“是”。在有趣的实例中幼儿

掌握了ju qu xu的韵母还是“ü”。

当然,在拼音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难点,如由于方言的影响,幼儿对平、翘舌音(z c s—zh ch sh r),前、后鼻韵母(an en in un

由小学一年级列队教学引发的思考 篇7

“万事开头难”。许多任教一年级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给一年级新生上体育课, 最“头疼”的就是列队, 往往是上节课安排好的队形位置, 下节课有学生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甚至课的开始好不容易调整好队形, 课中再集合时好多学生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虽然, 一年级的列队练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纪律的养成尤为重要;且对以后的教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把如何让一年级学生快速列队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分享。

思考与启发:

1. 关注入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常的7岁儿童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 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 (叶绚、方芙秋的实验研究材料说明) 。心理学家朱智曾重复了皮亚杰与埃尔金德关于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1964) , 他们认为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5~7岁) , 能够比较固定地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第二阶段 (7~9岁) , 可以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第三阶段 (9~11岁) , 能够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小学一年学生处在左右概念发展的第一阶段, 他们已经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 (脚) , 但还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 要到7岁左右才会把自己手脚的左右关系运用到物体或人的左右关系上。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儿童这一心理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 才能把握教学的脉搏。

2. 让学生记住几个主要的队形, 有助于队伍的调整与记忆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 由于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 班级的人数从20多人突然变成了40多人, 从20分钟一节课变为40分钟的一节课, 从幼儿园的二路纵队的列队到四路纵队等等, 突如其来的变化较大, 而且学生要接受的新鲜事物很多。因此, 记住几个简单的队形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让学生记住放学回家的“二路纵队”和体育课的“四路纵队”, 这样基本上能解决一些列队的需要。如果队形太多了, 就会使学生们的记忆产生混淆。因此, 最好的办法是与班主任协商确定, 比如放学队形确定为“二路纵队”, 男生一队、女生一队;体育课确定为“四路纵队”。其他的课间操队形, 同上课队形一样, 这样学生就不容易混淆, 同时每一次站队都是一次巩固与复习。这样学生们在列队的时间与秩序上就会提高很快, 而且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8

摘 要 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作为体育教师,需要深入的实践体育课堂教学,积极投身体育课程的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 体育课 有效教学

工作以来,我一直任教一年级的体育课,对一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上也渐有成效。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认为一年级的孩子最好教,只要骗骗他们,或者吓唬吓唬就可以让他们乖乖的听话了,轻率而又轻易的想法让我在教学过程中吃足了苦头,每节课都要花很多时间在课堂常规、遵守纪律的教育上,甚至很多时候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能谈什么高效课堂。我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做出调整来提升一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下面我就一些实际工作经验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学生的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有效性”强有力的保证。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但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比较自由散漫,对于小学的课堂不能很快的融入,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强学生的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同时要保存孩子们童心童真,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课堂中严密的课堂组织管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的同时,运用生动有趣又不失时宜的适度的常规纪律教育,让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孩子们排不好队伍时,我放手,把时间留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整队,只强调哪组最快邀请我检查并通过的话,可以得到奖励。这样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小组长的能力,还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合理竞争意识,课堂队伍整齐的效果也达到了,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好习惯也渐渐培养了。

在一次一年级的体育课,我带领学生们玩运球接力的游戏,讲清了规则与要求,鸣哨开始游戏后,孩子们渐渐的忽略了规则,忘记了起跑线,都向前涌。游戏结束后,我先表扬了学生们期望胜利的愿望和荣誉感之后,狠狠的批评了他们不遵守规则的作法,并强调只要不遵守规则,就算获得了胜利,获得了第一名,也没有用,也只能算是失败的。体育因规则而更有魅力,因此,孩子们必须遵守体育规则,遵守体育常规,养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合理运用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不同需求,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有效手段

进行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很多途径,但是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根据不同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需求,关照每一个,关注每一个。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利用一些新颖别致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开学初广播操教学时,有的学生口令喊得响亮,动作却总是忘记;有的学生动作都能记得,却不到位;有的学生动作很漂亮,却喜欢调皮捣蛋。对于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就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专门纠正动作,有的针对性的加强纪律教育,同时让学生结对,相互指正。这样的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别人,帮助别人的学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之间共同提高的合作精神,而广播操的质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在跳绳教学时,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名字来设立多级目标,比如单人跳绳能手,取名绳小兵、绳排长、绳连长、绳营长、绳团长、绳将军等,由简到繁。组织学生对不同的目标进行挑战,挑战成功后就可以挑战下一个目标,并对挑战成功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稍经努力就能完成初级目标,就会很有成就感,也增强了完成下面较难教学任务的自信心。

在学校特色花样跳绳教学时,一年级的孩子跳交叉跳绳动作有点难度,我采取考试过关制的教学促进方法和小老师辅导制的教学帮扶方法,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进步性很大。

在集体跳长绳的教学中,我设置了数字闯关体系,目标是15,从1开始,全班分成男、女生,全过了的才可以跳下一个数字。孩子们必须齐心协力的帮助、指导,才能全体通过,现在摇绳的、指导的、加油的等等,已经形成一个小小的运作体系。

三、运用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获取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为提高“课堂有效性”带来新的生机

体育课堂中,教师的榜样示范、以身作则的作用是无穷的,课中也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有效的放大,及时的点拨。老师要善于运用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给更多的学生获取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眼保健操教学时,我要求闭着眼睛,跟着广播节奏按揉穴位,可是孩子们总是不能按要求做好。于是每次做眼保健操前,我都閉上眼睛在前面做,时而还讲解分析一下按揉的动作。孩子们渐渐地不再吵闹了,不再睁眼了,认真地做操了。现在有时候没有广播,孩子们都自己喊着口令做了。

在广播操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很多孩子的动作还是都不能做到位,我用“谁的眼睛看XXX?”的牵引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做的好的同学,并及时表扬哪里好,为什么好!充分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孩子们的动作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整齐了。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突出特点 篇9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以“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大胆说”,逐步到 “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和交际规则方面看,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

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

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有指向生活的,如,“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们也来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之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了学科沟通的内容。比如,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展示在其他学科课本上认识的字,《要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都体现了学科相互勾连、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大语文观念,把语文学习有机地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有语文。

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学习目标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 课文3-4篇

口语交际(间隔安排)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二、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篇1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舌头的秘密》是一篇常识性的文章,介绍了猫、狗、啄木鸟、蛇、企鹅等动物舌头的不同特点和作用。这类课文中的知识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能激发他们探求生物奥秘的兴趣。课堂伊始,我就用谜语激趣,读课文时,我就用课件、精美的图片、头饰来激趣。课终我就设计了“百宝箱”探宝,让全课达到。本节课,始终以读来贯穿全课,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动物舌头的作用,激发探求生物奥秘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舌头的作用。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五、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

2、 出示谜语;不圆也不方,藏在口中央,桌上千般味,总是它先尝。

3、 结合回答板书“舌头”,识记“舌”字。

4、 动物的舌头还能干什么呢?出示课题:10 舌头的秘密

(二) 听读课文,看图片,整体感知

1、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看大屏幕,思考:你看到了哪几种动物的图片?

2、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并结合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

(三) 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2、 读完后标出自然段,对照字表圈出生字读一读。

(四) 检查自读效果。

1、 认读生字。

2、 指名分节读课文。

(五) 赏读课文

1、 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指导朗读、理解。

(六) 课间休息

(七) 总结全课

1、 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动物的舌头都有各自的作用,非常奇怪。齐读第一节,看看哪个词语写出了这个意思。

2、 总结谈话。

(八) 拓展延伸

1、 你还想知道哪能些动物的舌头的秘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3

在所有的学习阶段中,小学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的学习同样也是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因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很有必要,其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小学语文的教学必然有其方法可循,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思维方式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其教学的方法相比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生也自然比较特殊。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展开了探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各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对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其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事要想做好,其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学生在课前大致掌握所学内容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而教师应将课前准备工作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并且需要较为详细。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标出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以及重点,在课堂中进行着重强调。相当一部分研究表明,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均会将自己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好,所制定的教学方案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得到的,其设计出的教学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内容的设计当中,明确教学内容的难易点,才能明确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课前准备相当于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整体把握,课前准备工作的落实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创建课堂良好的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借助于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从而能够全神贯注于学习当中。良好教学气氛的营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一颗愉悦的心态,从而在教学课堂中引入和谐、激情等有利因素,以欢快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并提高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先进教学手段的利用也十分重要,教师应有效利用幻灯片、投影仪等先进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利用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够更好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因此,学习需要借助某些情境才能使其内容更加清晰,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提高,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使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激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其对学生各项课程的学习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小学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有关科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学生只有具有较高的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其语文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实质性提高。除此之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对教学质量而言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考虑,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首先创建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随机分组,开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竞赛等,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而且同样也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产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对学习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此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先进的教学手段相继诞生,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目前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要数多媒体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可以最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将语文教学的内容以感官的教学形式传达给学生。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其具有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能够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与枯燥,创建出逼真的学习情境,并且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而具体。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的优势,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落实以上各项工作,还应具备较高的教学素质,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学活动要想实现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其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重要的保障作用。小学语文的教学分散性及复杂性较高,不管各方面的知识点,其都有一个最终的归属。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并且能够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饱读诗书,不断丰富其自身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修养,唯有如此,才能将其人格魅力在课堂中得到完美体现,才能使小学语文的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高,促进祖国未来花朵的茁壮成长。

结语: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阶段之一,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而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更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是小学一年级的必修课程,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表达与交流十分重要。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也是教学工作中的关键。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规划,在教学过程中应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应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这样一来,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参考,对其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6,10:7-10.

[2]徐琴.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111.

单位全称: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实验学校

省市邮编:132021

作者简介:郝妍,1978/11,性女,吉林省吉林市,汉,本科,小教二级,语文教育,

小学教师

联系电话:15948680880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教学探析 篇12

1.文字游戏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点低, 如果只是一味被动学习, 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影响教学效果。 要想让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一定要在学习中导入游戏成分。由于汉字是方块字, 其音、形、 义之间有着很多特殊有趣的联系, 教师可利用汉字的这些特征, 将汉字识字教学以文字游戏方式进行。比较常见的有字谜、对联、诗词、绕口令、词语接龙等。 在一年级阶段, 简单的字谜游戏十分适合小学生学习掌握, 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春”字教师可出示谜题:“三人同日去观花。”“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磨”字:“一点一横长, 一撇到南洋, 南洋两棵树, 长在石头上。”……这些字谜有难有易, 有些字谜很直接, 容易知道答案, 还有一些字谜不能马上猜出, 教师可在旁点拨引导, 让学生顺藤摸瓜找出答案。这样的经历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他们学习其他的生字很有帮助。在字谜游戏学习中, 还可以利用歌诀识字加深对新字的记忆。小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的儿歌与口诀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如把“琴”字记成“二‘王’今天来弹‘琴’”, 把“金”字记成“一个‘人’, 他姓‘王’, 口袋装着两块糖”。

2.汉字联想法

我国的汉字很多起源于象形、会意, 构造富有逻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汉字这一特点, 采用联想方式让学生加深学习记忆。例如讲解“休”字可拆分解释, 一个 “ 人” 靠在 “ 木” 头上歇息就是 “休”。讲解“聪”字, 可分解为左边是一个耳朵, 右边上面两个点相当于人的两个眼睛, 口相当于嘴, 心相当于心灵的智慧, 把这些组合在一起, 就是要告诉我们, 一个耳朵灵、眼睛能看清、嘴巴会说、有心灵智慧的人, 就是聪明的人, 这个就是聪明的“聪”字。 对于汉字拆分组合训练后, 学生对新学的汉字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可进行汉字开花游戏,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联想思维。“汉字开花”, 是把一个独立的汉字当作一朵花, 用它和其他字、词组合, 形成新的汉字、新词。实际上, 这也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干”字可与其他偏旁组成汗、旱、刊、 犴等新字, 也可与其他汉字组成新词, 这些新字新词的产生,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识字教学取得显著的效果。

3.评比竞赛法

学习记忆是很枯燥的事情, 时间一长会令人感到无聊, 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教师可采取竞赛评比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布置抄写作业, 可采取竞赛手段, 看哪位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抄写得又快又好, 可以此评选出“专心写字小能手”。这样的激励措施能让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专心, 集中注意力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即使表现欠佳, 教师也要及时鼓励, 让他们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努力写好汉字。这样的教学手段, 能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 心理素质也得到锻炼。

4.讲述故事法

上一篇: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下一篇:《活力青奥 青春南京-》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