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计算能力竞赛题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计算能力竞赛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计算能力竞赛题 篇1

班级:

姓名:

得分:

(总分100分

时间30分钟)

一、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总计 20分

2.6÷0.2=

2÷5=

4.2÷0.3=

6.4÷0.8= 70÷0.5=

2.4x2.5=

4.8÷0.24=

0.3x0.5= 5.6÷0.28=

4÷8=

1÷0.2=

5x0.04= 0.5x0.7=

0.12x0.3=

1.5x0.03=

9.87x0= 1.6x0.04=

2.6x0.2=

0.12x4=

5x0.03= 二.

列竖式计算。(5分)总计60分

5.8x2.6

0.065x0.18

0.16÷0.25

24÷15

25.8÷0.6

45÷36

435÷12

3.17÷5

91.2÷3.8

6.3÷0.42

56.28÷0.67

12÷0.08

三、用脱式计算(每题5分)总计20分

(16.8+1.47)÷0.7

12.4÷0.8—4.5

32.5x0.6—12.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计算能力竞赛题 篇2

1. 认识生字“洛”。

2. 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 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 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 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 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 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 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 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 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 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 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计算能力竞赛题 篇3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教学准备

PPT、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是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请看,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败之后形成子房柄,子房柄钻入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明白了吗?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词语会读吗?(出示词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两个小组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2.大家来看这个字“茅”,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哪些自然段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1

吃花生 议花生2—15

(指着板书中的数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学生能说得有详有略。

预设二:学生说不出。引导:大家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其余的自然段都是写吃花生、议花生的,这就是有详有略。

那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叫详略得当。

(三)品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出示)谁来读?大家看这个词“居然”,什么意思呢?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怎么就意想不到呢?(学生谈理解)透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我们”心情如何?

大家再看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读一读,平时词语和词语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在这里为什么用逗号呢?如果我换成顿号,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再来读一读原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了吧?对啊,这4个词语代表着4个过程,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花生收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他们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交流)请大家默读6~15段,画出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学生读文、交流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可父亲说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10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句子中有个词“爱慕之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一见桃子、石榴、苹果就产生爱慕之心呢?生谈理解。(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桃子、石榴、苹果吗?那花生呢?(出示花生图片)我们来看文中怎么说的?找到描写花生的句子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果实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鲜红嫩绿吗?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并不好看,用一个词形容:朴实无华(板书)。花生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它还矮矮地长在地上,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默默无闻(板书)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它仍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正如父亲所说(引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就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要说花生的好处,为什么父亲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生说)这是对比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生: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用的人。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说。(出示第13段)

什么叫“体面”?你们看,老师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白衬衫,好看吗?这就叫“讲体面”。那什么是“只讲体面”呢?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应该做有用的人,引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是因为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借助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大家请看微视频(借物喻人)。你还从身边的哪些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计算能力竞赛题 篇4

3、估算下面各题:(10分)90÷9+1○90÷(9+1)89×202≈139×48≈

770-(530-230)○ 70-(530+230)

计算能力比赛试题 307×53≈37×19≈540÷6÷15○540÷(6×15)

姓名:班级:分数:22×38 ≈17×29≈

30×8+12○30×(8+12)

321×29≈482÷62≈一:计算 58×912=408×25=18+90÷18○(18+90)÷18

2012-2013学四年级

1、计算下列各题:(50分)30×12=23×4=540-310=4×140=630+70=130×20=180×5=170×5=500×5=210÷7=480÷8=90+30= 900+130=600÷2=50÷5= 800÷4=6000÷3=8000÷4= 240÷6=320×5=450÷9= 720÷8=720+39=500-400= 80+46=900÷9=0÷6000= 25×50=35×11=22×11= 51×11=11×33=11×16= 37×11=24×11=36×11= 21×11=11×42=50×30= 72×10=51×40=25×30= 26×30=70×20=11×15= 45×30=170×5=398-12= 50×50=15×4=

2、笔算下面各题。(30分)221×16=307×26=

315×47=

505×16=

720×42=

15×300=3

481×124=

508×15= 208×56=480×50= ×146= 5580÷79≈628÷72≈

4、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32×25×125=484-286-14=

9+99+999+9999=2356-(1356-721)

6×(120-200÷25)=1999+999×999=

二、混合运算

1、在○上填上“>”、“<”、“=”(10分)

2、计算后写出得数(10分)250÷5×2=300÷6-48= 180×2-89=900÷3-27= 620÷2-250=930÷3-67= 820÷4-150=630÷3×2= 90×2+29=320×4-69=

3、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数。(20分)()×9=1800()-682=800

()÷9=150()+68=560

()÷5=300()×8=800

()×4=320()+57=420

()×6=180()×6=240

40÷()=5246+()=300

28÷()=4161+()=170

30÷()=590÷()=9

550-()=42078+()=102

90+()=1132×()=34

三、简便计算。(8分)

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

2006+200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鲸课文 篇5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的身子这么大,他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起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的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吸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的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篇6

芦笋的竹竿和普通的竹子差不多,都是一节一节的,除了又短又细,像小人国的小竹子。竹竿上有许多灰棕色的小刺,边上的小刺排成一排,却不方便整齐,仿佛在说:“只看,不碰。”

芦笋的竹竿从竹节处一根一根地长出来,先向上倾斜。当它到达半空中时,它会四处寻找更大的空间。如果不注意,它会张开爪子,在花盆里搭起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架子,非常壮观。

芦笋的叶子成串地长在树枝上。它们是绿色的,就像国画大师写的一幅画,稀有、浓密、和谐、美丽。这片叶子是新绿的。给人清新舒适的感觉;夏天会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秋天给人回归自然的感觉;冬天会给人浑厚挺拔的感觉。芦笋的叶子一年到头都是绿色的。芦笋的叶子真漂亮!

我站在那里的时候,正在观察芦笋靠近土壤的一部分,突然出现了一只虫子。它对待芦笋很和蔼,似乎把芦笋当成好朋友,不吃它的叶子,而是在上面玩耍。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篇7

这玉佩是用黑红色小麻绳绑的,中间是一块圆形具有花边的玉,这块玉中间还镶嵌着一块用金子制成的佛像,旁边还串着一小块玉,虽然没有别人的华丽,可蕴含着奶奶对我的亲情与关爱。

奶奶把我从小看到大,传授给我知识,教授给我道理,我一直牢记在心里。现在奶奶不在了,玉佩成了我唯一的依靠。玉佩常在我低落、有困难时帮我战胜‘心魔’。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参加体育节800米赛跑,起先,我一直在前几名左右,可在一个偶然的瞬间,我的脚扭了,暂时跑不动了,我看见五个,十个,好几个同学不停从我旁边穿过,我的心里很慌乱,但我看到了玉佩,仿佛奶奶在为我加油,我已经顾不着流泪了,在奶奶的‘加油’下,一股作气冲向终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语法 篇8

---Who’s your English/ music/art/science/maths/Chinese teacher?

(谁是你的英语/音乐/美术/科学/数学/语文老师?)

---Mr. /Miss./Mrs./Ms. Jones. 琼斯先生/琼斯小姐/琼斯太太/琼斯女士

---What’s she/he like? ---She/He is clever.

对人的性格和外貌提问,可用上面表示外貌和性格的单词回答。

---Is he/she strict? 他/她严厉么?

肯定回答Yes, he/ she is. 是,很严厉。

否定回答No, he/ she isn’t. 不,不严厉。

今天是星期几? What day is it today?

今天是星期一。 It’s Monday.

你星期六常干什么?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Saturday?

我常做家庭作业. I often do homework.

你们星期三常上些什么课? What do you have on Wednesday?

我们上语文、数学和英语. We have Chinese math and English.

What about you? 那你呢? (用于来问别人同样的问题而又不重复前面的问句。)

吃饭时,询问他人想吃和想喝什么时,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你想要吃喝什么?)

----I’d like a sandwich/hamburger/ an ice cream, please

(我想要一个三明治/汉堡/冰淇淋.)

tea/milk/juice/water , please. 我想要点茶/牛奶/果汁/水。

注意:可数的食物也可以在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

如:I’d like two hamburgers/three sandwiches/five ice creams, please.

我想要两个汉堡/三个三明治/五个冰淇淋.

当你想知道你朋友或父母最爱吃的食物或最爱喝的东西是什么时,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5《秋思》教案 篇9

1.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线,通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四个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思乡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人的思乡情,今人的思乡情。

2.教学重点/难点

以“读”为主线,读出层次,读出效果。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光,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齐读)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所以思要读得长一些。(生再读一遍诗题)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讲解字音)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

师:读得真好,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我读题,你们读诗句。(学生读)

师:对,就是这样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同学们,静静读读,边读边看插图,能不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生:这首诗写了作者在洛阳城里看见了秋风,就想给家人写封信,他想要写的东西太多了,把信交给捎信人的时候,又把信拆开添上几句话。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说一说。

师:是呀,这首诗主要叙述了一件事,是什么事呢?谁能用三个字概括?

生: 寄家书。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读一首诗,就是了解一位诗人,读懂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张籍的内心吧,当时正在洛阳为官的张籍是见到什么让他思绪满怀?

生:秋风

师:哪句诗告诉我们。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点击课件出示诗句)

师:你来读一读。(生读)

师:秋风无影无踪,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从这句诗中,你能想像到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洛阳城里见到一副怎样的景象?

生:他看到洛阳城飘飞的落叶……

师:那么,当时的洛阳城是怎么样的呢?请看资料:

在唐代,洛阳商业非常繁荣,盛况空前。由于洛阳交通便利,是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又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外国商人经广州、扬州,抵达洛阳,然后去长安。被称为唐朝的第二大首都——东都。

师:从这段资料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当时的洛阳城很繁华……

师:然而这一切繁华的景象,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有冷冷的秋风,南归的大雁,飘零的树叶。此情此景,诗人不禁吟道———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秋在我们的眼中是喜悦的,为什么在张籍的眼中是如此的凄凉呢?请大家读下面的文字。

出示资料:张籍祖籍吴郡(现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客居洛阳为官,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师:你从这段文字中明白了什么?

生:他在外地做官,远离家乡。

师:洛阳到苏州有870多公里,在当时,交通不便,这算是遥远的路程了。

生:他10岁离家,游历做官也许很多年没有回家了。

师:是啊,许多年,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此时,他最想见到的是什么呢?

生:家乡的亲人,家乡的景色,家乡的一切……

师:但这些他现在见得到吗?

生:见不到。

师:诗人见不到家乡的美景,见不到亲人的欢笑,见到的只有这冷冷的秋风。多媒体出示填空练习:望着在瑟瑟的秋风中飘落的树叶,诗人想:你们能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化作养料来滋润树根,我却();仰望秋风中展翅南飞的群雁,诗人想;()……

师:秋风瑟瑟,诗人难以回乡,不免引起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在那个年代,只能写封信回家,写给亲人的信就叫——生:家书。

师:而这一封家书,要到达亲人的手上,少则几个月、半年,有的甚至要几年,因此,古人特别看重这一封家书,诗圣杜甫就曾经这样写道(出示句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家书的重要,比万两黄金还贵重。

师:正是因为家书的意义非凡,诗人才会——生:欲作家书意万重

师:意万重就是——

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师:是呀,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心里,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张籍,此时你会想起家乡的什么人,什么地方,会说些什么呢?拿起笔,写一写(课件出示:

1、芳草凄凄的古道旁,白发苍苍的父母,在翘首远望……

2、杨柳依依的断桥边,泪眼汪汪的幼子,在踮脚远眺……

3、夜深人静的小院里,形单影孤的妻子,在望月嗟叹……)

1、我想对年迈的父母说……

2、我想对劳累的妻子说……

3、我想对幼小的儿女说……

4、我想对我的兄弟姐妹说……

5、我想起了家门口的小树林……

6、我想起了小时候读书的屋子……

7、我想……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师:是啊,张籍想对家人说的话有千言,有万语。他一会儿奋笔疾书,一会儿愁容满面,写写停停,真是——生:欲作家书意万重

师:信总算写完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课件出示诗句)

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当捎信的人马上就要出发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师: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

生:“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

师:诗人把信打开几次?

生:一次,两次,三次……

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你从这 “又开封” 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把你的理解带进你的读中(读后两句)

师:一个小小的开字,一个平常而又细微的动作,却饱含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我们从这平淡之处可见作者构思的艰辛,这也是本诗的独特之处。

四、配乐诵读,深化情感。

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

那他还带走了什么?

生:带走了作者的心……

师: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请读《秋思》。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此刻,你是否把张籍那悠长而又浓郁的秋思学深深地记在心中呢?背《秋思》。

五、拓展升华,总结全诗。

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

(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

师:多么动人的诗篇,多么真挚的感情,他们表现了一个共同的心声——思乡情。同学们,当你们长大后,当你们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之时,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最不能割舍、最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阅读 篇10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

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2、“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3、你认为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

.4.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6、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说:课外阅读太阳花 六月过后太阳向大地施展了威力天热得使人心烦连树木都撑起了绿绒大伞呆立不动。这时候盛开的太阳花完全开放非常好看。

太阳花的茎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看上去很嫩似乎一掐便能流出水来。叶

子也与众不同小而厚表面像涂上了一层蜡油碧绿如洗。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面对太阳的直射而毫不回避的花花的颜色鲜艳夺目五彩缤纷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那粉色的则像又淡又薄的胭脂密密麻麻地开了一片。花朵虽然不大但很娇艳。多层花瓣的自然好看单层花瓣的更别具风韵。如果说单层的花瓣像精巧的小盘子那花蕊不就是盘中的佳肴了吗

我喜欢太阳花不仅因为它色彩鲜艳而且因为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怕烈日暴晒。你折下一棵无根的太阳花插入泥土中不用几天便会生根、开花。在太阳的炙烤下别的花都蔫了而太阳花却越来越旺。它们仰着脸面对太阳的考验似乎在说“我不怕”

“我不怕”这样的话我不知听过或感受过多少次。记得夏日在景山公园活动少先队

员一个个争先恐后汗流满面地向山顶爬去都说“我不怕”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又想起了农民伯伯他们在烈日下埋头苦干脸上、身上淌着汗他们对着太阳似乎在说“我不怕”各条战线上的建设者们面对困难、劳苦都说过“我不怕”他们都具有太阳花的精神和品格。难道他们不比盛开的太阳花更美吗?

啊太阳花

1、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是从、、 这三个方面来

写太阳花样子的其中重点写了花写花时作者先写花的再写多层花瓣和的样子。

2、作者认为、和都具有太阳花的精神和品格。

3、请把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改成带有句号的句子

并比较一下原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4、本文不但赞美了

而且还赞美了。

5、这篇文章与我们本学期学过的《落花生》写法一样都运用了的写法。

6、文中第一自然段有一个句子语意上有毛病请你找到后把它改正过来。、阅读《梅花魂》选段,回答问题。(12分)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

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

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

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

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

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

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

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1.“秉”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1分)

2.请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慎重()凌辱()大

概()

3.联系上下文,文中带点字词“无所谓”的意思是:(1分)

4.文中“旁的花”具体指的花有:(写两种)、“他们就像这梅

花一样。”像梅花这样的人我知道的具体有:(写两个)(2分)

5.文段主要写、这两件事,表现了外祖

父的思想感情。(3分)

6.文段有很多句子体现出外祖父浓浓的思乡情,请用“”划出其中的一句,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篇11

wān yán hū lüè zhī chēng zhēn cáng luò yáng

( ) ( ) ( ) ( ) ( )

jué zé chuí zhí lǚ tú bǔ rǔ yán zhì

( ) ( ) ( ) ( ) ( )

二、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 )天( )地 风( )雪( ) ( )书( )画

( )( )大雨 毫不( )( ) 不容( )( )

三、我会选词填空。(6分)

囫囵吞枣 牵肠挂肚 与众不同 悲欢离合 别出心裁 如饥似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阅读,爸爸书架上的一些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我翻过了。刚开始,我读得很快,( ),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慢慢的,故事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吸引了我,他们的( )常常使我( )。我开始( )地阅读,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丰厚的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构思就( ),落笔也( )。

四、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4分)

1、(1)空气中没有灰尘。(2)大自然将多么单调。

2、(1)赵州桥雄伟坚固。(2)赵州桥美观。

五、我能读句子,按要求填写。(8分)

1、你喜爱的书就像是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以上的句子中,作者分别把书比作( )、( )和( )。

关于书,你肯定也有一些自创的比喻,请大胆地把它们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这句话为了突出松鼠的警觉,将松鼠和山鼠( )。这种说明方法比较常见,我会照样子补写。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 ) 还要尖些。

(2)鲸的嘴巴真大,( )。

六、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 ),贪婪地读着。我很( ),也很( )——这种( )的滋味。

2、读了《新型玻璃》,我知道博物馆、银行等存放重要文件或珍贵物品的建筑物可以采用( );高层建筑为了安全起见,外部门窗可以采用( );为了使室内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我们可以给窗子装上( )和( )。

3、有些同学取得一点成绩就高兴的忘乎所以,我要送他的名言警句是:

4、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 )的( )和( )。

5、瞧,我会默写《泊船瓜洲》这首古诗。(4分)

七、我会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8分)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给“体面”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分)

2、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3、画线的句子中,花生的“不好看”是指( )

“很有用”又是指( )

它最可贵的地方是指( )( )(3分)

4、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八、我来读短文《故乡》,然后回答问题。(16分)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2分)

摇动( ) 空闲( ) 忧愁( ) 悄悄(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1)无法自已:

(2)轻纱薄翼:

3、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1分)

4、找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写在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5、“明月千里寄乡思”,这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

、、、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5分)

6、作者写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看到明月想起“( ) ,( )。”当秋风起时想起“( ),( ) 。”(4分)

九、习作(任意选择一个题) (30分)

1、根据所给的词语,串编故事:草地 大灰狼 指南针 小白兔 考场 晕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计算能力竞赛题 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3.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形象细致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师导案 生学案

自主学习(7分钟)

【知识链接】

说明事物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等方法。

一、抄写文中圈出的词语。

二、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驯:         榛:         榉:          栗:

矫:         缨:         舵:          苔:

藓:         狭:         勉:

1.引导学生读熟课文,理解大意。

2.引导学生探讨并适时点拨。

三、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 第一段第一句话交代了松鼠的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作者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3.课文第四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请写出松鼠窝的特点。

1.小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学生互相交流,班级展示汇报。 作者在介绍松鼠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达标检测

1. 同桌互批,纠错。

2.集体纠正存在的问题。

一、选词填空。

锐利    锋利

1. 老鹰有一双        的爪子。

2. 这把剑十分        。

机警    机智

1. 他       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2. 他是一个英勇        的战士。

我的收获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______, _____, _____的特点,使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种说明方法。

[松鼠 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上一篇:开学的想法作文下一篇:下级向上级请示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