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责任制目录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责任制目录(精选12篇)

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责任制目录 篇1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2、安康市质监局《关于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格落实打假目标责任制的通知》。

3、旬阳县质监局《关于建立打假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方案》。

第二部分执法工作制度

1、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

2、技术监督行政案件现场处罚规定。

3、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审理工作规则。

4、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听证工作规则。

5、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6、质量技术监督罚没物品管理和处置办法。

7、旬阳县质监局执法目标责任制。

8、旬阳县质监局行政执法暂行规定。

9、旬阳县质监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部分执法主体

单位名称:旬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执法职责和权限:

1、贯彻执行国家、省质量技术监督方面的方针、政策,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在全县的组织实施和行政执法工作;

2、负责全县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全县质量规划和措施,对重大质量事故组织调查、分析;

3、负责全县质量监督工作,对产品质量、实施生产许可证产品、强制认证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产品等实施监督管理,组织和推进名牌战略工作,指导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执行省市局下达的统检、定检计划和县政府下达的定检计划,依法管理质量检验机构;

4、负责全县标准化工作,组织制定有关地方标准,指导工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织和监督标准的贯彻实施,推行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统一管理全县单位代码和产品条码;

5、综合管理全县的计量工作,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组织量值传递,规范和监督商品量的计量行为,依法组织计量认证,依法对质量检验、计量检测机构授权认可和监督管理;

6、综合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索道、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

7、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从源头抓好假冒伪劣产品的治理工作。

办公地址:旬阳县政府大院西一楼

咨询电话:0915-722109

5投诉电话:0915-7202668

第四部分旬阳县质监局执法责任分解

(一)、领导执法责任分解

1、局长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1)、宣传贯彻执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2)、负责质量技术监督的宣传、教育、培训、信息、科技工作;

(3)、全面负责质量、计量、标准化和锅、容、管特安全监察等工作;

(4)、负责行政案件的审理工作;

(5)、负责机关行政综合管理工作。

2、副局长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1)、分管质量、计量、标准化和锅、容、管特安全监察等工作;

(2)、组织、监督、协调行政执法工作;

(3)、分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

(4)、分管机关行政事务工作。

3、办公室主任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1)、负责机关政务、事务管理工作;

(2)、负责文件材料的起草及会议组织和有关事项的督办;

(3)、负责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工作;

(4)、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机关党的工作;

(5)、负责举报、投诉的受理工作。

4、法制股股长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1)、负责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工作;

(2)、负责行政案件的行政应诉工作、监督行政执法工作;

(3)、负责行政案件审理及移送的具体工作;

(4)、负责“打假办”的日常工作。

5、安监股股长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1)、负责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2)、负责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6、质量计量标准股股长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1)、负责质量、计量、标准化综合管理工作;

(2)、负责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统检、定检和专项检查工作;

(3)、负责生产许可证的日常监督工作,依法查处无证产品;

(4)、负责案件的举报、投诉、申诉处理工作。

7、稽查队队长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1)、负责质量、计量、标准化违法行为的综合执法工作。实施现场检查和执行行政处罚;

(2)、受理用户、消费者对标准化、计量、产(商)品质量方面的投诉、举报,对构成违法行为的,依法查处;

(3)、

承办上级部门、本部门或有关部门交办或移交的行政违法案件。

(二)、执法机构执法责任分解

1、行政股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1)、负责组织协调全局业务工作和机关日常工作;

(2)、负责局机关的文秘、机要、保密、档案、信息、年鉴工作;

(3)、负责组织安排全局性会议;

(4)、负责综合性文稿和以局名义发文文稿的审核工作;

(5)、负责制定机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6)、负责机关安全、保卫、卫生、车辆管理、公务接待、办公用品、资产管理等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

(7)、负责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

(8)、开展综合性调研工作;

(9)、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法制股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1)、负责宣传贯彻质量技术监督的法律、法规;

(2)、负责全局行政执法工作的管理与考核;

(3)、负责全局执法证件、执法文书等执法装备的管理工作和执法人员、办案质量的督查工作。

(4)、负责局案审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导本局的行政应诉工作;

(5)、开展政策法规调研工作;

(7)、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质量标准计量股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1)、组织对全县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检查,负责对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的整改;组织实施全县名牌战略工作,受理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的申请;负责全县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全县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对全县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制订全县质量发展规划,开展质量培训和质量管理活动,对质量认证活动进行监督。

(2)、组织、监督标准实施工作;组织制订地方标准;推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协调指导企业产品标准的制订并管理其备案;组织重要标准的宣传贯彻、检查重要标准的实施情况;指导企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以及新产品、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标准化审查工作。

(3)、组织实施计量法律、法规;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管理和监督计量标准,组织制订地方检定规程和计量技术规范;组织全县量值传递,实施强制计量检定;规范市场计量规则,组织计量仲裁检定;规范社会公正计量服务机构;对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能力进行考核;负责计量检定员的考核发证、计量器具制造、维修许可证管理和进口计量器具的进口审核。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股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组织实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监督检查;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制造、安装、检测、维修(改造)等机构的资格审查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日常监督管理;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等环节实施安全监察,并对有关部门实施资格审查和证照管理;对有关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调查处理。

5、稽查队行政执法岗位责任

负责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全面履行《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对生产、流通领域,尤其是市场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执法,实施现场检查和执行行政处罚;受理用户、消费者对标准化、计量、产(商)品质量方面的投诉,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调解处理,受理违反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法律法规的举报,对构成违法行为的,依法查处;承办上级部门、本部门或有关部门交办或移交的行政违法案件。

第五部分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

第一章单独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

第一节单独执行的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XX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修正)

第二节单独执行的行政法规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年2月19日xx第373号令发布,~年6月1日起施行)

2、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年6月29日xx第97次常务会议通过,自~年9月1日起施行)

3、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1986年4月5日xx发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1987年4月15日xx发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1989年10月11日xx批准1980年11月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3号发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1990年4月6日xx令第53号发布)

7、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年1月19日xx批准,1987年2月1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1991年5月7日xx令第83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年9月3日xx第390号令发布,~年11月1日起施行)

10、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XX年7月26日xx第43次常务会议通过,xx第314号令公布施行)

第三节单独执行的地方性法规

1、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1994年9月5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并施行,根据1998年8月22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2、陕西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XX年7月27日经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XX年10月1日起施行)

3、陕西省新产品投产技术鉴定管理暂行办法(1981年10月2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施行)

4、陕西省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备案管理办法(1996年5月2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令34号发布施行)

5、陕西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1996年10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令39号发布施行)

6、陕西省名优产品认定办法(~年2月1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令93号发布,自~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四节单独执行的部委规章

1、计量授权管理办法(1998年11月6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号发布)

2、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1990年8月25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4号发布)

3、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1991年9月15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24号发布)

4、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监督管理办法(1995年7月5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1号发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96年6月24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44号发布)

6、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XX年1月21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3号发布)

7、商品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1999年3月12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3号发布)

8、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年4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6号令发布,自~年6月1日起施行)

9、技术监督行政案件现场处罚规定(1995年12月8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2号发布;1996年9月18日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7号修正发布)

10、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1995年6月20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0号发布,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1995年8月25日国经贸[1995]458号印发,199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公布,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11、商品条码管理办法(1998年7月29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一号局长令发布)

12、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年5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发布,自~年1月1日起施行)

13、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审理工作规则(1996年9月18日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8号令发布)

14、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听证工作规则(1996年9月18日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9号令发布)

15、技术监督行政处罚委托实施办法(1996年9月18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5号发布)

16、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1990年7月16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6号发布;1996年9月18日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6号修正发布)

17、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1992年1月2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27号发布)

18、纤维质量行政执法管理办法(1992年6月18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33号发布)

19、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复议实施办法(XX年4月24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4号发布)

20、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XX年6月10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4号发布)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条文解释(1990年7月2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2号发布)

22、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1990年8月2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7号发布)

23、国家标准管理办法(1990年8月2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0号发布)

24、行业标准管理办法(1990年8月2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1号发布)

25、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1990年8月2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发布)

26、地方标准管理办法(1990年9月6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5号发布)

27、标准出版社发行管理办法(1991年11月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26号发布)

28、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1993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35号发布)

29、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1995年6月20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0号发布)

30、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补充规定(1991年9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23号发布)

31、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管理办法(1992年1月30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29号发布)

32、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1992年2月10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32号发布033、质量体系审核员和认证实验室评审员国家注册管理办法(1995年3月18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38号发布)

34、产品质量认证机构认可管理办法(1995年4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39号发布)

35、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1999年8月17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6号发布)

36、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XX年3月14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7号发布)

&

nbsp;

37、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XX年11月2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5号令发布,自XX年5月1日起施行)

38、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1997年9月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50号发布)

39、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1998年3月12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51号发布)

40、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XX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3号令发布施行)

41、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1999年2月3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务会议通过,1999年2月14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2号令发布)

42、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及产品质量鉴定管理办法(1999年4月1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4号发布)

43、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1999年3月10日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务会议通过,并发布施行)

44、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定(XX年6月15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1号发布)

45、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XX年6月29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发布)

46、游乐园管理规定(XX年2月23日建设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85号发布)

47、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办法(1996年6月22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五号发布)

48、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XX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号令发布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XX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XX年11月1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XX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节共同执行的行政法规

1、食盐专营办法(1996年5月27日xx令第197号发布)

2、农药管理条例(1997年5月8日xx令第216号发布施行,根据XX年11月29日《xx关于修改〈农药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3、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受设施管理规定(1993年8月20日xx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xx令第129号公布,自1993年10月5日起施行)

3、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1999年5月29日xx令第266号发布施行)

3、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1995年1月16日xx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xx令第171号发布)

4、罚款

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xx令第235号发布1998年1月1日起施)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XX年1月9日xx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XX年3月15日起施行)

第三节共同执行的部委规章

1、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1995年8月25日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局、财政部发布)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XX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

3、产品标识标注规定(1995年8月25日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局、财政部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4、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5、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6、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XX年6月16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令第12号发布)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篇2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依法行政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在新时期的基本治国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严格执法,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保证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必要措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对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行政执法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有重要意义。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举措。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档案行政执法活动,促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制度。自《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行政执法活动,普遍建立了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档案行政执法员制度,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不断规范、力度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档案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把执法责任落实到领导、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有利于保证各项档案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贯彻实施,对于推进档案部门依法行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责任制目录 篇3

为加强对行政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强化纪律约束作用,检验行政执法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行政执法责任目标的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为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执法监督责任目标考核领导小组。

一、监督考核对象及范围

标质股、特设股、稽

查队、食安股。

二、时间安排

全年考核分两次进行,每半年考核一次。

三、考核内容(100分)

1、制度建设(十项制度l0分):l、学习制度:

2、考勤制度;

2、岗位责任制度;

4、举报、投诉制度;

5、报告制度;

6、案卷管理制度;

7、执法承诺公示制度;

8、罚没物品管理和处置制度、9、打假责任追究制度;

10、举报奖励制度;

2、《行政执法目标责任书》中的十种责任落实情况(40分)

3、考试人员(l0分): 凡具有执法资格证的人员每年培训考试不少于两次,各执法人员的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执法档案。

4、案卷管理(40分):重点《案卷管理奖励制度》考核的十项内容。

四、考核方法

一听、二看、三查。以查硬件指标为主,以听、看为辅。

五、监督考核

由办公室具体负责。两次考核结果占全年监督考核总分值的50%,综合两次监督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成绩,执法监督责任目标考核列入年终全年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设单项奖。要求各职能股室和稽查分局每年自查不少于2次。

六、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处理

1、综合得分81分以上为优秀单位;60分一80分为合格单位;60分以下为不合格单位。

行政后勤标准手册目录 篇4

行政后勤工作标准手册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行政后勤工作概述

第一节 行政后勤部职责描述

一、行政工作职责

二、后勤工作职责

第二章 会议会务管理概述

第一节会议组织流程及标准

一、会前准备流程及标准

二、会议期间要求

三、会议整理总结

第二节会议会务相关流程制度

一、各种会议流程

二、会议管理制度

三、会议活动管理办法

四、会议评估制度

五、季度会议组织流程及管理制度

六、年度会议组织流程及管理制度

七、下一年工作计划制定沟通会流程及制度

第三节会议室使用和管理办法

第四节会议相关表格及记录

第三章后勤工作流程及制度

第一节物品维修

一、物品维修流程及满意度调查制度

二、物品报修制度

第二节车辆管理

一、车辆管理办法

二、车辆调度及使用管理办法

三、车辆行驶日志填写制度

四、驾驶员管理制度

五、驾驶员培训方案

第三节消防安全

一、安全管理内容

二、消防管理制度

三、应急预案

四、防汛预案

五、安全检查及检修制度

第四节选址流程及标准

第五节装修流程及标准

第四章 外联工作事务

第一节接待工作流程及制度

第二节重大活动组织标准

第三节对外联络制度

第五章档案管理

第一节档案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节档案保管和利用制度

第三节档案管理常用表格

第六章公文管理

第一节公文管理办法

第二节公文种类

第三节公文格式

第四节公文档案

第七章 行政后勤管理制度

第一节 形象建设标准及要求

第二节 前台行政专员工作标准及要求

第三节 工作评比制度

一、总部工作评比制度

二、分校工作评比制度

三、分校负责人工作量化考核办法

四、行政专员工作量化考核办法

行政部管理制度目录 篇5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人事招聘制度……………………………………………………………………2

第一节员工录用………………………………………………………………………3

第二节劳动纪律………………………………………………………………………4

第三节考勤管理………………………………………………………………………5

第四节休息、休假规定 ………………………………………………………………6

第五节员工离职………………………………………………………………………8

第三章 培训制度及调迁规定……………………………………………………………9

第一节培训制度………………………………………………………………………9

第二节调迁规定………………………………………………………………………10

第四章 薪酬管理制度…………………………………………………………………… 11

第一节员工薪酬待遇…………………………………………………………………11

第二节薪酬发放方式…………………………………………………………………11

第五章 绩效考核管理…………………………………………………………………… 13

第六章 奖惩制度及员工福利…………………………………………………………… 14

第一节公司对员工奖励分为表扬、记功及嘉奖三种 ………………………………14

第二节公司对员工惩罚分为一般违纪、警告、严重警告及开除四种 ……………14

第三节奖励与处罚程序 ………………………………………………………………16

行政责任概念之探究 篇6

摘要:行政责任作为法律责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研究水平长期落后于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近年来,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责任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但在行政责任的概念上,还是没有一个清晰明了的定义。本文力图从法律责任的共性和行政责任的特性出发,探究行政责任的内涵和外延,并尝试解决行政责任承担主体不清的问题。

关键词: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行政法行政主体

1 行政责任概念诸说之分析

1.1 行政职责(义务)说 该说认为,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在完成行政管理活动时应当承担的行政职责(义务)。在此意义之下,行政责任与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上履行的职责、承担的法律义务没有质的区别。行政职责(义务)说对我们从法学上研究行政责任是不利的。第一,它使得行政责任的“责任”概念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不一致。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虽然在含义上存在差异,但两者均没有直接定义为一种义务,而是以违反义务做为其产生的前提。第二,它违背了法理上“义务—责任”的关系原理。一般法理将责任定义为特殊的义务,即违反第一性义务而产生的第二性义务。所以两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义务是责任的前提,责任是义务的保障。两者并不能被视为等同的概念。如果以责任包容义务,那么责任与其他范畴的关系就不易厘清,而且在法律责任内部又产生第一性义务与第二性义务问题。[2]

1.2 违法责任说 该学说认为行政责任是违反行政法律义务应该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相较于行政职责、义务说,违法责任说合理性更高。它不仅符合了义务和责任的关系原理,也达到了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一致性。但该说也存在着一个固有的缺点。即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多样性和不平等性,导致了行政责任主体(或称行政责任的承担主体)难以达成一个统一的界定。学界对此主要如下三种观点:①最广义说,也可以称之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说。即认为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②行政主体说。即认为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及其人员)因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③行政相对人说。即认为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相对人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4]行政主体说则只将行政主体作为行政责任的主体。这无疑是以控权论为其理论基础的。其避免了最广义说会出现两个归责体系的尴尬。更为重要的是,其更加符合行政法学“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理论体系。行政法学将控制行政权力作为自己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其理论的核心在于行政行为法。而只有行政主体才能做出行政行为,所以行政责任的主体应该与行政行为法的主体保持一致,都必须为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说认为行政责任是行政相对人的责任,这种观点来源于前苏联行政法学理论。如马诺辛认为,行政责任是在没有上下级关系的条件下实行的,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行为所追究的法律责任。[5]该观点明显地带着管理论的色彩,暗含着行政相对人就是行政主体的管理对象的思想。这不仅与现代行政法体系相背离,而且更违反了我国“依法行政”和“责任政府”的治国理念。

1.3 违法、不当责任说 该观点认为,不仅行政主体违法的行政行为会引起行政责任,行政主体不当的行政行为同样会引起行政责任。如马怀德教授认为,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于不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的法律后果。[6]皮纯协教授等学者认为,行政责任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7]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都被作为能引起行政责任的行为。

2 对行政责任概念之重新界定

2.1 从法律责任的角度对行政责任概念的限定

2.1.1 法律责任的定义 关于法律责任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这也与责任概念的多义性有关。这些定义主要包括:义务说、强制说、法律关系说、处罚说、后果说、状态说、责任说。虽然各种定义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各种界定也都是相互联系的,且有不少观点之间的差异也不是根本性的。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对法律责任下这样一个定义,即为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背了具有法律意义的义务或基于特定的法律联系,有责主体应受到谴责而必须承受的法律上的不利负担。

2.1.2 法律责任视角下对行政责任概念的分析 行政责任作为一种法律责任,其应该是法律责任的一个下位概念。它必然和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一样也应该具有法律责任的共性。那么我们在对行政责任概念进行界定时不仅不能与法律责任概念的内涵相违背也不能超出法律责任概念的外延。由此可得出:①行政责任是因违反行政法上义务而产生的 行政责任的概念首先离不开行政法上的义务。没有行政法上的义务的存在,行政责任就不可能存在。这里的行政法上的义务,既包括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又包括行政主体的义务。对于行政法上义务的违反才有可能产生行政责任,但不能就将行政责任和行政法上的义务等同起来。所以将行政责任就认为是一种行政义务和行政职责违背了法律责任的内涵,超出了法律责任的外延。②行政责任具有应受谴责性 行政责任应该把应受谴责性作为联系违反行政义务与不利负担的中介。行政主体违反行政义务的应受谴责性表现在它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利益,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义务的应受谴责性则表现在他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不利负担 把行政责任定义为一种不利负担也是合理的。特别是相对于制裁说,它在行政法上的合理性就更加明显。因为行政主体的侵权行为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并不是由行政机关来承担,而是通过国家赔偿的方式由国家财政承担。显然,国家并不是侵权行为的做出者,对国家进行制裁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以不利后果来定义行政责任要符合现代责任制度的要求。

2.2 从行政法角度对行政责任的概念的限定 行政责任作为行政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其概念必然需要与整个行政法体系相适应,具有行政法的个性。所谓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的系统。[9]该定义将行政法落脚在对行政权的规范和控制上。从行政法的主体上看,行政法上存在着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这两类主体。他们之间的地位不平等,且行政主体在双方的关系中处于主导的强势地位。行政主体常常是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而行政相对人则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而之所以两者存在着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行政主体被宪法和法律授予了行政权,而具有了行政主体的资格。而行政相对人却不具有行政权,所以无法作出行政行为。相对人的行为虽可以引起一定行政行为的发生,但就其行为性质而言,它并不是行政行为。行政权的享有产生了行政主体,行政权的行使构成了行政行为,对行政权滥用的补救则构成了行政救济。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和行政救济构成了行政法的三大基本内容,它们与行政法基本理论一起构成了行政法学总论部分的框架体系。[10]如果我们根据行政法的理论体系要求只将行政主体作为行政责任主体,相对人违反行政法义务所承担的是一种什么责任呢?而在现实中,相对人违反行政法义务而承担责任是广泛存在的。这就使得很多学者在定义行政责任时,为了避免相对人的责任出现无所归依的情况,就牺牲了行政法理论体系的特性将行政责任做了扩张性的解释,造就了一个泛化的行政责任概念。

3 行政相对人的责任之分析

有的学者就将行政相对人的责任定义为一种公法中的一般违法责任,而不是行政责任。因为行使行政职权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而不是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和所承担的法律义务,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不同的,相应地其法律责任也应当是不同的。行政主体所享有的是行政职权,承担的是行政职责,没有自由处分的余地,而行政管理相对人所享有的是普遍社会主体都享有的法律权利,可以自由处分,承担的是一般行政管理关系中的法律义务。从责任的关联性和针对性角度看,行政责任应当是与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相联系的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行政相对人的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一般违法行为(violation)与犯罪行为(严重违法行为crimes)都属公法上的违法行为,其承担的也同样是公法性质的法律责任,都是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管理秩序的需要,具有强烈的制裁性和惩戒性。二者在指导原则、行为界定、归责要素、承担责任的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和逻辑上的衔接性,它们都是公共权力保护公共利益的结果,差别主要在于两种行为的违法程度不同。[11]所以,应该将相对人违法行政法的而承担的责任归于公法上的一般违法责任。由此我们就解决了将相对人责任排除行政法无法得到合理定位的问题。由此可将行政领域的责任主体通过下图来说明:

经过上面的所有分析,我们可以对行政责任下一个最终的定义,即行政主体因违反行政法上的义务而应受到谴责而必须由行政主体或国家承受的法律上的不利负担。

参考文献:

[1]冯军.刑事责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2-16.

[2]朱景文.法理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837-845.

[3]杨解君.行政法学[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413.

[4]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18.

[5]马诺辛等.苏维埃行政法[M].黄道秀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209.

[6]马怀德.中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00.

[7]皮纯协、胡锦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221.

[8]杨解君.行政违法论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9.

[9]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

[10]周佑勇.行政法原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7.

人事行政部工作流程目录 篇7

(草拟稿)

一、人事日常工作流程:

1、人力资源规划:(1)公司组织结构设置流程;

(2)部门编制计划(定岗定编)流程;

(3)工作分析、岗位说明书拟定流程;

(4)公司发展战略任务分解流程;

(5)人才储备、职业生涯规划流程;

2、招聘管理:(1)社会招聘流程;

(2)校园招聘流程;

(3)内部竞聘流程;

3、培训管理:(1)外部培训流程;

(2)内部培训流程;

4、绩效管理:(1)公司部门绩效考核流程;

(2)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考核流程;

(3)公司基层员工考核流程;

(4)绩效面谈操作流程;

(5)绩效考核指标设定流程;

5、薪酬福利:(1)薪酬制度制定流程;

(2)员工工资核算流程;

(3)社保办理流程(社保增减、缴费、信息维护);

(4)社保卡发放流程;

(5)员工生日礼金、结婚礼金、奠仪发放流程;

(6)员工住院探望流程;

(7)员工薪酬调整流程;

(8)员工晋升管理流程;

(9)节假日礼金发放流程;

(10)人事行政报表汇总流程;

6、员工关系:(1)员工入职流程;

(2)员工转正流程;

(3)员工离职流程;

(4)劳动合同签订流程;

(5)员工考勤管理流程;

(6)员工休假管理流程;

(7)员工体检管理流程;

(8)员工旅游组织活动流程;

(9)员工奖惩流程。

二、行政日常工作流程:

1、行政工作:(1)公司工商变更流程;

(2)公司年审流程;

(3)公司注册流程;

(4)公司增资流程;

(5)文件/制度签呈发文流程;

(6)行政月报表流程;

(7)消防、安全管理流程;

(8)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9)人员出入管理流程;

(10)办公室环境改善、绿化流程;

(11)节假日管理工作流程;

(12)通讯费及时更新流程;

2、后勤管理:(1);

(2)办公用品管理流程;(采购、领用、申请)

(3)日常会议管理流程;

(4)年会组织管理流程;

(5)参观接待管理流程;

(6)名片印刷发放流程;

(7)快递收发流程;

(8)电脑耗材等购买流程;

(9)机票、餐饮等订制流程;

(10)物管水电、房租等交付流程;

3、档案管理:(1)档案收集工作流程;

(2)档案归档与维护管理工作流程;

(3)档案借阅与归还管理工作流程;

(4)档案销毁流程;

4、印章管理:(1)印章刻制管理工作流程;

(2)印章使用流程;

(3)印章损坏、销毁管理流程;

5、车辆管理:(1)车辆年检管理工作流程;

(2)车辆加油流程;

(3)车辆使用流程;

(4)车辆维修、保养流程;

(5)车辆肇事处理工作流程;

(6)行政租车管理流程;

6、固定资产:(1)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2)低值易耗品管理流程。

三、拟做企划/市场类工作:

1、网站建设;

行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目录 篇8

第一章 组织管理制度

1.组织架构调整和部门工作职责管理办法………………………………………1-4 2.岗位说明书实施办法………………………………………………………4-36 第二章 办公行政管理制度

1.办公用品管理制度……………………………………………………………37-52 2.印信管理制度……………………………………………………………53-55 3.商务接待管理制度……………………………………………………………56-60 4.档案管理办法……………………………………………………………61-87 5.公关礼品管理办法……………………………………………………………88-92 6.车辆管理制度………………………………………………………………93-105 7.安全保卫管理制度…………………………………………………………106-109 8.办公环境管理制度…………………………………………………………110 9.公文管理制度………………………………………………………………111-118 10.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制度………………………………………………119-120 11.内部数据,信息报送制度…………………………………………………121 12.新闻报道制度…………………………………………………………………122 13.保密管理制度…………………………………………………………123-126 14.食堂管理制度…………………………………………………………127-132 15.库房管理制度……………………………………………………………133 16.物资管理制度…………………………………………………………… 134-140 17.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41-152 18.员工宿舍管理规定………………………………………………………153-154 19.绿化管理制度…………………………………………………………… 155 20.办公电话使用管理规定…………………………………………………156 21.会议管理制度………………………………………………………157-158 22.关于加强办公设备管理的规定…………………………………………159

第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危险驾驶犯罪的行政责任问题探析 篇9

摘 要:危险驾驶罪属于行政犯罪,犯罪嫌疑人构成此罪的前提是违反了交通安全管理法规,除了给予刑事处罚外,一般还要对其行政处罚,基于福建省首例律师醉酒驾驶案,根据现行行政法律规范,梳理了危险驾驶犯罪需要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指出危险驾驶罪与行政法规责任条款衔接的若干问题,并分析了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

关键词:危险驾驶;行政法律责任;主观罪过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142-02

一、问题的提出:福建省首例律师醉酒驾驶案

2012年2月3日零时许,福建律师黄某酒后驾驶轿车,与横穿马路的行人相刮碰,造成被害人受伤及车辆损坏的后果。公安民警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将黄某带到医院抽血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黄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66mg/100ml,属醉酒驾驶机动车。黄某认为检测结果有误,申请重新鉴定。经福建某司法鉴定所重新鉴定,酒精含量为182.1963mg/100ml。事故发生后,黄某与被害人达成赔偿协议并履行完毕,得到被害人的谅解。经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刑事终审判决黄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二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二千元。黄某作为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刑事处罚,根据《律师法》第49条第2款的规定,应给予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处罚。

危险驾驶罪属于行政犯罪,犯罪嫌疑人构成此罪的前提是违反了交通安全管理法规,除了给予刑事处罚外,一般还要对其行政处罚,例如吊销驾驶证。对于公务员、律师等职业群体,一旦被定罪判刑将意味着受到行政处罚,导致职业身份或资格的丧失。但是,由于危险驾驶罪的罪行描述与现行行政法律法规在制度衔接上不够紧密,导致追究危险驾驶者行政法律责任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影响法律的正确实施。

二、危险驾驶犯罪需要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类型

作为一种行政犯罪,危险驾驶犯罪具有行政违法与刑事违法的双重违法性,违法者必然要承担刑事与行政双重法律责任。根据现行行政法律法规,危险驾驶犯罪的行政法律责任因行为人的身份有所不同,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

(一)剥夺驾驶资格

危险驾驶犯罪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行为人首先要承担交通违法的行政法律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剥夺从业资格

危险驾驶犯罪是以故意为主观要件的犯罪。出于行政管理和维护行业形象的需要,对特定的职业人员,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对故意犯罪零容忍,规定故意犯罪的不得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已经取得的应当给予剥夺或撤销。例如《律师法》第49条规定,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公证法》第42条规定,公证员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刑事处罚的,应当吊销公证员执业证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4条规定,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教师法》第14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三)开除公职

公职人员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法律对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规定了更高的要求,不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只要因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一律开除公职。例如《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17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法官法》第10条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不得担任法官。《检察官法》第11条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和曾被开除公职不得担任检察官。对于党群机关的工作人员,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第30条规定,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三、危险驾驶罪与行政法律衔接的若干问题

(一)飙车与醉驾同罪不同罚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明确将“飙车”与“醉驾”行为入罪,以危险驾驶罪来定性,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在危险驾驶入刑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4月22日通过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对醉驾的法律责任进行了修正。通过对比修正前后规定的变化可以发现,为与《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纳入危险驾驶罪处罚范围的规定相衔接,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删去了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人处以拘留和罚款的规定,而改为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将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改为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5年内或10年内甚至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只是增加了醉驾的处罚方式,而没有增加飙车的处罚种类,对飙车就不能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适用于醉驾的处罚方式。飙车是与醉驾类似性质的行为,并且与醉驾被共同规定在危险驾驶罪之中,对其理应与醉驾配置相同的处罚,否则便有同罪不同罚之嫌。

(二)故意犯罪抑或过失犯罪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危险驾驶罪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由于该条文中并没有使用“故意”或“过失”一词,导致人们对危险驾驶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形态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因危险驾驶罪的刑法条款没有描述犯罪的主观要件,刑事判决书也就没有对犯罪嫌疑人“故意驾驶”进行认定,而径行做出判决。但是,在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被判处刑罚的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给予禁止特定职业准入或吊销其职业资格,必须认定行为人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违法事实,没有任何回避的余地。关于危险驾驶罪(特别是醉酒驾驶)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醉酒驾驶是明知故犯的行为,对危险情形的发生及危害结果的产生持一种放任的态度,因而构成间接故意犯罪。另有学者则认为,醉驾犯罪是一种过失犯罪,醉驾者对于醉驾将导致危险发生或危害结果产生是持一种反对态度,其对于结果是轻信能够避免发生的,因而其主观心态一般都是过失的。

笔者认为,危险驾驶罪的罪过形态应该是故意,而非过失。

其一,根据危险驾驶罪的条文描述,危险驾驶罪的两种行为,追逐驾驶是行为犯,醉酒驾驶是危险犯,只要有危险驾驶行为,而不需要实害后果发生,即可成立该罪。在有实害后果发生(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罪过是“故意”还是“过失”,其考量标准应当是行为人对危险驾驶行为及其引起的危险结果所持的态度,而不是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实害后果所持的态度。事实上,行为人对实害后果只能是过失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构成危险驾驶罪或交通肇事罪,而将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等。

其二,危险驾驶行为与其产生的危险状态是相伴而生的,既定的行为一经实施,危险状态、危险结果就同时产生。行为人知道自己的驾驶行为将产生危害交通秩序的后果,仍然执意实施驾驶行为,其主观罪过只能是故意,即使醉酒的人也不例外。在醉酒的状态下,行为人的控制和认识能力确实有所削弱,然而,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并不能因此而获得丝毫的减免。《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其三,从反面来论证,假设醉驾是过失犯罪,根据过失犯罪必须要有实害结果(因为没有发生结果,就不会成立过失犯罪),而醉驾成立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中并没有要求造成实害后果,它是一种危险犯,因而,其不可能是过失犯。综上,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但在个案情况下,行为人对危险驾驶行为并非故意(例如,病理性醉酒)的,就不符合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不应当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张军副院长所说“达到醉酒标准的,不一律入刑”。反过来说,当事人一旦被判处危险驾驶罪,就是故意犯罪,没有例外。尽管刑事判决书没有对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罪过进行阐述,行政管理部门仍然可以认定其故意犯罪。

(三)故意犯罪转化为过失犯罪

在《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罪之前,醉酒驾驶与竞逐驾驶行为未造成后果即给予行政处罚,造成后果便以交通肇事罪或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但行政处罚难以遏制这两类行为的频繁出现,处于预防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才设定此罪,该罪的设置也是公共安全这一法益在未遭到实际侵害之前就可能对其造成危害的行为予以规制,用刑法的手段来避免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发生,这属于法益保护的提前,是因为这类行为具有高度和极为严重的社会危险性,一旦该行为发生极易造成危害后果同时造成的后果往往极为惨烈,所以刑法将这类未遂或预备行为作为既遂行为对待,直接规定为独立的构成要件。

危险驾驶罪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现行刑事法律框架下,危险驾驶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由于《刑法修正案(八)》采用重罪吸收轻罪的定罪量刑规则,以交通肇事罪(过失犯罪)吸收了危险驾驶罪(故意犯罪),给司法和执法工作带来许多问题。例如,当一个人醉酒驾驶车辆,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前提下,却由于其醉酒驾驶车辆,造成一人或数人死亡的危害后果时,醉酒驾驶的故意犯罪由于其结果加重而变成过失的交通肇事罪。因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为拘役并处罚金,犯罪嫌疑人可能由于其造成的后果反而受到较轻的处罚,司法的公正性受到严重的挑战。

从刑法与行政法衔接的角度看,危险驾驶犯罪因造成严重后果,司法机关对危险驾驶行为不再定罪量刑,直接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重罪吸收了轻罪,过失犯罪吸收了故意犯罪。体现在刑事判决上,行为人是因犯交通肇事罪受到刑事处罚,而不是因危险驾驶罪受到刑事处罚,行政管理部门无法以“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为由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参考文献:

[1]曹晓烨.危险驾驶罪之醉酒驾驶行为探究[J].山西省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13,(1).

[2]陈卡真.浅析危险驾驶罪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3,(6).

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责任制目录 篇10

1.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87年9月5日工商个字〔1987〕第231号公布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2.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1988年1月9日工商广字〔1988〕第13号公布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第一次修订2000年12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9号第二次修订2004年11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8号第三次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1988年11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号公布1996年12月2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6号第一次修订2000年12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6号第二次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办法(1989年1月1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号公布1996年12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4号第一次修订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第二次修订)

5.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登记管理办法(1992年8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0号公布)

6.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1993年7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2号公布2005年9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1号修订)

7.医疗广告管理办法(1993年9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令第16号公布2005年9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1号第一次修订2006年11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卫生部令第26号第二次修订)

8.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3年12月2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9号公布)

9.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3年12月2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0号公布)

10.兽药广告审查标准(1995年3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6号公布)

11.农药广告审查标准(1995年3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8号公布)

12.兽药广告审查办法(1995年4月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农业部令第29号公布1998年12月2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农业部令第88号修订)

13.农药广告审查办法(1995年4月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农业部令第30号公布1998年12月2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农业部令第88号修订)

14.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5年7月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3号公布)

1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赔偿实施办法(1995年8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4号公布)

16.酒类广告管理办法(1995年11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9号公布2005年9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1号修订)

17.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1995年11月2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41号公布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18.工商行政管理暂行规定(1995年12月1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45号公布1996年12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3号修订)

19.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1995年12月2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46号公布1996年12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9号修订)

20.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1996年3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50号公布)

2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1996年3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51号公布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22.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1996年11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0号公布)

23.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1996年12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1号公布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24.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1996年12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2号公布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25.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办法(1997年1月2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4号公布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26.工商行政管理所处理消费者申诉实施办法(1997年3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5号公布)

27.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办法(1997年11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8号公布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28.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办法(1997年11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9号公布)

29.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1998年1月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2号公布)

30.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1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4号公布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31.商标代理管理办法(1999年12月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1号公布2009年11月1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6号第一次修订2010年7月1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0号第二次修订)

3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监督暂行规定(1999年12月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2号公布)

33.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1999年12月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3号公布2004年6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0号修订)

34.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2000年1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4号公布)

35.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1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01号公布)

36.奥林匹克标志备案及管理办法(2002年4月2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号公布)

37.商标评审规则(2002年9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号公布2005年9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0号修订)

38.外商投资企业授权登记管理办法(2002年12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号公布)

39.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2003年4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号公布)

40.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2003年4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号公布)

41.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实施办法(2003年4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7号公布)

42.企业登记程序规定(2004年6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9号公布)

43.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2004年6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2号公布)

44.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规定(2004年7月2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3号公布)

45.商标印制管理办法(2004年8月1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5号公布)

46.经纪人管理办法(2004年8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4号公布)

47.广告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11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6号公布)

48.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2004年11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7号公布)

49.世界博览会标志备案办法(2004年12月2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9号公布)

50.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2005年12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2号公布)

51.企业检验办法(2006年2月2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3号公布)

52.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2006年5月2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5号公布)

53.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2007年3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7号公布)

5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2007年9月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8号公布)

5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2007年9月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9号公布)

56.动产抵押登记办法(2007年10月1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0号公布)

57.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管理规定(2008年8月2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令第35号公布)

58.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2008年9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2号公布)

59.个体工商户验照办法(2008年9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3号公布)

60.工商行政管理规章制定程序规定(2008年9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4号公布)

61.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管理办法(2008年10月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

6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违法所得认定办法(2008年11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7号公布)

63.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管理办法(2008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8号公布)

64.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2009年1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9号公布)

65.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标准(2009年4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40号公布)

66.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2009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1号公布)

67.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2009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2号公布)

68.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09年7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3号公布)

69.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2009年7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4号公布)

70.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2009年9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5号公布)

71.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2010年1月2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7号公布)

72.亚洲运动会标志保护办法(2010年4月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8号公布)

73.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5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9号公布)

公共行政学论述及简答之导航目录 篇11

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3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4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

5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7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8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有哪些方面构成? 10简述人事行政的特点?

11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2人力资源主要具有哪些特征?

13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答 14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15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6行政决策程度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17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

19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20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

21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22简述公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23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24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25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行政方法的内容?

26简述标杆瞄准的类型?27行政方法的特点?

28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29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补: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3.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4.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5.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6.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7.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8.简述完整制的优点和缺陷.9.简述分离制的优点和缺陷.10简述层级制的优点和缺陷.11.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12.简述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 13.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4.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15.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16.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种类.17.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18.人事行政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9.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 20.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

21.简述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22.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包含的内容.23.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24.简述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 25.简述行政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

26.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类型?

28.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29.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30.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31.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2.简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33.简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34.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 35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36.简述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37.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39.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40.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41.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论述题:

1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 2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3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4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然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5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6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7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8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9试述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

10试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11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

12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3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4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展

15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6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补:

1.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2.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幅度的关系.3.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他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4.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5.试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6.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7.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8.试述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9.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10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11.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 12.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

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法律责任问题 篇12

[关键词]行政首长负责制;法律责任;现状;完善

一、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责任内容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首长全面领导本机关的工作,对本机关的事务依法享有最高决定权,并对本机关的全部工作向权力机关或人民承担政治等方面责任的行政领导制度。其在赋予首长最终决定权的同时,要求他最终承担责任,包括对一般事项行使决策权失误时应承担的责任和对重大事项经讨论后,行使决策权失误时应承担的责任,体现了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对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责任内容,其主要集中于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政治责任,也叫宪法责任。纵观各国宪法,行政首长承担的政治责任主要表现为:一是报告工作,有的国家称为“国情咨文”,在我国称为“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回答质询;三是提出辞呈;四是接受罢免。法律责任,也叫个人责任。它是指行政首长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道义责任是指政府公务员在执行职务时必须承担的道德意义上的责任。政府公务员应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自我反省或悔过。在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中的政治责任和道义责任在我国宪法和公务员法都有规定,对于法律责任,虽有规定,但是大多集中于规章、办法,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在仅有的规定里透视出来的还是不完善。

二、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现状

法律责任是公务员在违反法律规定时所应承受的法定后果。这种责任以公务员明确的违法行为和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责任的法定条件,它具有明确而又严格的归属性,只能由能自主决定实施违法行为的权力主体承担,而不能累及他人,也就是说法律责任不具有连带性。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目前,我国对于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追究,主要集中于行政责任,其表现为行政处分、纪律处分,而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比较鲜见,具体表现在:

(一)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构及其他公共部门的公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通过对自身职责的履行为人民谋利益,否则将承担相应的后果。那么,行政首长的行政责任就是其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直接表现为受到行政惩罚和行政处分。“制度化的严格,严肃的追究制度,问责官员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而且也形成了一种惯例,只要有公共事件发生,必然有官员承担责任,主动辞职或者被上级政府免职。”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样描述目前我国的官员问责制度。

可以印证的是,从2004年7月1日《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施行以来,成都市、长沙市、南通市、大连市等城市相继都建立了行政首长问责办法。其中《深圳市人民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首长被问责的,采取下列方式追究责任:(1)责令限期整改;(2)责令作出书面检查;(3)责令公开道歉;(4)通报批评;(5)责令辞职;(6)建议免职。以上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采用前款第(5)项、第(6)项方式问责的,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第十八条有问责情形的行政首长引咎辞职的,不再依照本规定追究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追究其他责任的,从其规定。其它问责办法对行政首长的责任追究也主要集中于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公开道歉、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等,其也都规定了,有问责情形的行政首长引咎辞职的,不再依照本规定追究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追究其他责任的,从其规定。由此可见,这些问责暂行办法对于行政首长的责任追究,主要集中在行政责任,基本不涉及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民事责任

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民事责任是指行政首长的行为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依法应承担的责任,这一责任主要是以行政首长为代表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而引起的责任,表现为赔偿损失,恢复原状,停止侵害等。对于行政首长的民事责任,主要基于其是公务员,按照《公务员法》、《赔偿法》追究民事责任,如公务员法第第一百零三条规定,机关因错误的具体人事处理对公务员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国家赔偿由本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第十四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专门规定行政首长的民事责任。

(三)刑事法律责任

行政首长负责制中的刑事责任是指行政首长严重违法,并触犯了刑事法律,依法应承担的责任,这里主要是指行政首长职务犯罪,表现为司法机关追究行政首长的刑事责任,判处各种刑罚。行政首长首先是公民,其应遵守法律法规,作为公务员,其也应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其违反法律,就应该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现行法律对于公务员的刑事责任追究,主要集中于刑法第七章的危害国防利益罪、第八章的贪污贿赂罪、第九章的渎职罪中,如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贪污罪,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受贿论罪等。可喜的是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对有违法情形的公务员,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法律对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追究可以认为是对行政首长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文。但是,目前我国的刑法对于行政首长刑事责任的追究还不多,也不明确。

由此可见,我国对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责任,对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还缺乏完善规定,对于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制度化的设计缺乏制度性设计和相关完善的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行政法治原则的要求、不利于行政首长和其领导下的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及对行政首长法律责任的追究。因此,完善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体系是极其重要的。

三、完善行政首长法律责任的建议

现行宪法虽然确立了行政首长负责制,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法治化程度较低,要将这一制度真正付诸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需要人们就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中碰到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法律化规定,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对上述问题的立法工作相当薄弱,进展十分缓慢。笔者试图对完善行政首长法律责任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法律责任追究的法制化、规范化

目前,我国对于行政首长的责任追究仅有的一些规定还主要停留在批示、 决议、决定或者法规上,没有上升为国家的法律,而且其规定也过于原则。这种情形,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权威性、有效性和追究责任的确定力和执行力。因此,笔者认为,要发挥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优越性,创建责任政府,提高行政效能,都离不开行政首长负责制法律责任追究的规范化和法定化。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奖惩严明的法律制度。就其内容而言,就是个人法律责任认定规范化、责任范围明析化、责任方式明确化,这样就能使行政首长在其工作范围内有章可循,使责任追究机关有法可依。

(二)运用诉讼手段,监督行政首长

运用诉讼手段监督行政首长是行政法治原则的要求。依法行政是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因此行政首长的行政行为及其领导下的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不作为)都必须合法、合理。运用诉讼对行政首长的监督是监督机制的最强有力方式,其主要有:一是行政诉讼程序,即人民法院通过对具体行政案件的审判,来确定行政首长及其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是否遵循法定程序、是否合理等等,从而监督行政首长的行政行为是否要追究法律责任。二是宪法诉讼。虽然我国目前还没确立宪法诉讼、但是就行政首长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核心,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宪法的实施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地位来看,对行政首长的行为开展宪法诉讼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三)建立多元化的行政首长的责任监督、权力制约机制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对于行政首长,由于其地位、权力的特殊性,对其加强制约和监督增强其工作责任感的要求,同时也是依法行政的要求。现在很多学者都提出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要建立以人大、政协及各群众组织的监督职能为主的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下级接受上级监督、党内接受党外监督、领导接受群众监督以及司法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方式相结合的监督体系”{1}。此外,笔者认为还应加强对行政首长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制度应注重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加强其法律责任规范化建设。

(四)以过错责任追究为归责原则

对于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追究,笔者认为应参照国家赔偿法,以过错责任追究为原则,只有在其有故意和重大过失,给公民、法人、社会组织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情况下才追究其法律责任。如《广西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对行政机关决策失误、执行不力、效能低下、违法行政、滥用职权、行政首长公开发表有损政府形象的言论,或者在公众场所行为失于检点、举止不端,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等11种情形,追究行政首长的行政过错责任就是一个好例子。

(五)做到权责统一

依据行政科学的基本原理,行政首长拥有的职权及其行使都有严格的限制。其职权的大小受所处的行政管理层次、行政首长职位的高低和所负职责的轻重的限制;职权的行使受职务范围、行政区域的限制;组织、推进活动受政党组织、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等。因此,要求其对行政机关的所有行政活动都负责任是欠妥的。毕竟,其个人知识能力有限,况且处理问题也受其它一些外在因素影响。因此,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应当注意其权力和责任统一,有权必有责,权责统一。对于追究其法律责任,应当根据其损害程度、社会影响和情节轻重不同,确立明确的法律责任,或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或者并处。

[注释]

{1}王申成,常中青.决策也要法制化[J].理论界,1998,(3).

[参考文献]

[1]肖萍,黎晓武.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更新与发展[J].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2-4,33(2).

[2]黄贤宏.论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J].中国法学,1999(3).

[3]张立荣.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4(2).

[4]李书娟.论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发展与完善.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学位论文.

[5]田志毅.行政首长问责制的原理与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学位论文.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交通秩序管理的建议下一篇:防止 的入侵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