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赏析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赏析(推荐2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赏析 篇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为通假字,同“怎”,读作zěn,意思是怎么,怎样才能。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赏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讲解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显然,她是在一边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兴尽晚回舟”,是说在玩赏的兴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时所乘的小船,掉转船头,往回走。可是,沉醉的后果产生了。由于天色黯淡,特别是醉眼模糊,辨认不清归路,把船划进了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按照词调的要求,这里不用荷花,而改称“藕花”。这时,她心慌意乱是可想而知的了。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划出荷塘?怎么样才能划回家去?正好,按词调,这里需要重复一遍相同的两个字的句子,作者恰到好处地填写了“争渡,争渡”。这里的“争”,作怎么讲。“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争渡”,重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在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鸥鹭”,鸥和鹭都是水鸟。小词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下文如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想来,可能是惊飞的水鸟,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使得头脑清醒了一些,终于能够寻路回家了吧!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

简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赏析 篇2

关键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词意境,古词新唱

古典诗词发展至今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的呈现, 更是一种艺术审美取向, 因此, 诸多的音乐艺术家为诗词谱曲, 把这些作品演唱出来。将中国的古诗词以歌曲艺术形式表达, 已经成为音乐创作者的艺术审美追求, 这既提升了传统文化意识, 又带动了时代美感。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张宏光就是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谱曲, 并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上付诸演唱。这为古诗词作品以歌唱形式进行教学提供了借鉴。

一、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解读古诗新唱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创作的忆昔词。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大致的意思是:当年郊游的时候, 直到夜幕降临都不想回家, 结果乘舟返回的时候, 却迷途偶入藕花池的深处, 要将船划出去, 结果却将鸥鹭惊动。李清照所回忆的场景在浅显的词句中都有所体现, 可见其对少时生活的怀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加上其丰富的乐感, 可以对诗词内容加以延伸。这首词朗读的韵律可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 (平仄平平仄仄)

沉醉不知归路。 (平仄仄平平仄)

兴尽晚回舟, (仄仄仄平平)

误入藕花深处。 (仄仄仄平平仄)

争渡, 争渡, (平仄, 平仄)

惊起一滩鸥鹭。 (平仄仄平平仄) ”

以张宏光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所谱之曲为例, 歌曲旋律组成为四个乐句, 落音都为“5、1、5、l”, 乐句以“1”的高八度衔接, 使上下两句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后两句7、8和15、16小节是完全一样的旋律, 体现了将鸥鹭惊起的紧张情绪。与该首诗歌的诵读韵律有所关联, 每一个乐句的结尾处旋律都极为相似, 均采用了稳定的音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音乐背景的渲染下, 相较于诵读形式, 更给人以醉意缥缈之感。

二、古词新唱的教学艺术效果

1. 古词新唱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 要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出发, 对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加以重点的培养。古诗词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将其引导至诗词创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精神意境当中, 充分感受诗词之精髓、诗词之内涵。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 将诗词教学以鉴赏课的形式展开, 可以根据诗词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意境的方法,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将诗词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充分呈现出来。

2. 古词新唱有助于开辟语文古诗词教学新领域

古词新唱, 可以引导学生在诗词诵读的语感与演唱的乐感之间架起桥梁, 实现诗词的平仄对仗与音乐的韵律的初步结合。特别是当诗词的曲调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相符合, 就能够引导学生渐渐提升审美层次。利用歌曲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 而且更有助于对诗词的深层次理解, 从而使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新领域被开辟出来。

3. 古词新唱的艺术审美力

人耳对音乐的敏感度极高, 特别是在进行审美活动的时候, 此举更有助于提升心理能力。对学生的审美感官进行培养, 就要求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展语文教学。将古诗词谱曲, 将古诗词的文化底蕴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 也更可以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赋予现代的气质。而在古诗词教学中, 将诗词内容音乐化、艺术化, 使得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涵的同时, 还对艺术创作途径有所了解, 使得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作用, 定然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 中国古典诗词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歌的形式存在的。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开展美感教育, 采用古词新唱方式, 以诗词诵读的韵律为基点, 将其音乐化, 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 对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培养其领悟诗词内涵的能力, 有着莫大的现实必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明.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1)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赏析】推荐阅读:

如梦令,如梦令石孝友,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07-01

上一篇:竞选社区委主任演讲稿下一篇:新疆历史印记观后感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