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精选7篇)
【发布文号】宁政发[1991]66号 【发布日期】1991-06-17 【生效日期】1991-06-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墓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6月17日宁政发〔1991〕6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的殡葬管理方针,加强公墓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公墓管理应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第三条 第三条 公墓管理实行经营性和公益性分类管理的办法。
各市、县(区)的城镇地区,可以建立经营性公墓,乡、村可以建立公益性公墓。
公益性公墓可以创造条件,逐步向经营性公墓转变。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墓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级殡葬管理所,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墓,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第五条 第五条 经批准划定的公墓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章 公墓规划与管理
第六条 第六条 各市、县(区)新建经营性公墓的,由所在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报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新建公益性公墓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民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持批准文件,向所在地城乡建设部门申请选址定点。并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许可手续。
第七条 第七条 公墓区应当进行统一规划:
(一)设置公墓铭牌和界桩。公墓铭牌应载明公墓名称、建墓时间、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管理制度;
(二)编排墓位序号,制定墓位标准,墓距前后、左右不超过一米,墓顶高不超过二米,每个墓位占地不超过六平方米,墓碑高不超过一米,墓区道路宽四米;
(三)建设绿化带和供群众祭奠、休息的场所。
第八条 第八条 经营性公墓可以建立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按规划对墓区进行建设与管理;
(二)为丧主提供挖墓穴、掩埋尸体及其他殡仪服务;
(三)植树造林,绿化墓区。
第九条 第九条 公墓管理机构所需人员,可以实行招聘制,也可以雇请临时工。
第十条 第十条 乡、村公墓,分别由公墓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管理,或由其指定专人管理。
回民公墓可以就近委托清真寺寺管会管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市、县(区)殡葬管理所对已划定的公墓区要登记造册,绘制成图,建档立卡,并报自治区殡葬管理所备案。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公墓管理机构平毁无主坟墓之前,应当发出通告,并拍照存档。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丧主在公墓区葬坟,必须遵守公墓管理制度,按公墓管理机构指定的墓位安葬。
禁止在丧葬仪式中搞封建迷信活动。
第三章 公墓使用与收费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死者葬入经营性公墓的,由丧主持医院或公安、交通监理机关、死者所在单位出具的死亡证明,到当地殡葬管理所办理葬入公墓区登记手续,并按规定缴纳费用后,在指定墓位安葬。
公墓区内墓位可预定预购。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经营性公墓是向社会开放的殡葬服务设施,由县级以上殡葬管理所兴办经营,或与其他单位联办联营。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经营性公墓实行有偿使用,按规定收费。
公益性公墓只一次性收取公墓管理费。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修建骨灰公墓。每个骨灰墓占地不超过一平方米。墓穴由公墓管理机构制作,丧主选择,按质收费。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收费项目、标准、办法和开支范围,由自治区民政厅、物价局、财政厅共同制定。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公墓收费与开支应当建立财会、审计制度,并定期向上级民政部门和殡葬管理所报告。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公墓管理机构的殡葬服务收费,免征营业税。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县级民政部门或由其委托殡葬管理所予以处罚:
(一)未到殡葬管理所登记和缴费,擅自在公墓区葬坟的,除按规定补缴费用外,另对丧主处以五十到一百元罚款;
(二)不在指定墓位葬坟的,处以一百五十至二百元罚款,并强行将坟迁至指定墓位,所需费用由丧主负担;
(三)在公墓区内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对丧主处以二百元至三百元罚款。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国家干部、职工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所列行为之一者,除按规定予以处罚外,另由民政部门建议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不服从公墓管理机构的管理,妨碍公墓管理工作,侮辱、殴打公墓管理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民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殡葬管理所,对当事人处以罚款时,应使用自治区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罚没凭证。
罚没收入,全部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民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殡葬管理所给予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民政部门申请复议,上一级民政部门应当在接到复申请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不申请复议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 为什么要出台《暂行办法》?
答:《暂行办法》是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制定的住房新政策, 其出台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1) 危旧房改住房改造迫在眉睫。从1964年至1995年, 全区共建成试验性大板房屋近300万平方米, 这些大板房屋属于淘汰建筑, 绝大部分存在结构安全隐患, 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再有全区工矿企业棚户区住房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 大部分低矮拥挤, 占地多、空地少、绿地少, 住房存在危险、破旧现象。对危旧房改住房进行改造, 可以改善职工居住条件, 保障住户生命财产安全。
(2) 增加普通住房供应, 促进我区城镇化发展。在当前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情况下, 通过对危旧房改住房改造, 可充分利用原有住宅用地, 提高容积率, 增加普通住房的供应量, 不断满足我区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普通住房需求。
(3) 拉内需, 扩就业, 保增长, 促发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加大力度, 扩内需, 保增长的总体要求, 加大我区危旧住房改造工作力度, 这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注民生、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据测算, 在全区已售的7000万平方米公有住房中, 可拆除1980年以前建造的危旧房改住房至少1000万平方米 (含大板房屋近300万平方米) 。如果每年拆除危旧房改住房200万平方米, 新建住房600多万平方米, 可拉动广西经济近200亿元, 带动广西GDP增长一到两个百分点;五年内完成1000万平方米危旧房改住房改造, 可拉动相关产业经济1000多亿元, 增加50万个就业岗位, 使80多万户中低收入家庭受益。
2.2009年全区危旧房改住房改造的目标是什么?
答:2009年度全区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投资16亿元, 开工建设面积100万平方米。
3. 哪种情形的房改住房可以改造?
答:《暂行办法》规定, 以下5种情形之一的危旧房改住房可以进行改造:
(1) 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为危险住房的;
(2) 竣工年限超过建筑设计使用年限的;
(3) 1982年12月31日前竣工, 结构不合理, 使用功能不齐全, 配套设施不完善的;
(4) 大板住房竣工年限超过20年的;
(5) 不符合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
危旧房改住房建筑面积占该住宅小区住房总建筑面积70%以上的, 可以对小区全部住房进行整体改造。
4. 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有哪几种方式?
答:按照《暂行办法》规定, 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限价住房方式、参照经济适用住房方式、全额集资建房方式。
5. 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成本大, 需要政策支持, 《暂行办法》对缴纳土地出让金有何规定?
答:危旧房改住房改造用地是重复利用原有的住宅建筑用地, 既不是闲置土地, 更不是新征用的土地。由于改造危旧房改住房, 原则上实行住房置换, 但经房改住房产权人同意也可以实行货币补偿, 不论哪种方式都会增加改造成本。因此, 《暂行办法》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 其中对缴纳土地出让金做如下规定:
(1) 利用原有划拨国有住宅土地以限价住房方式进行危旧房改住房改造的, 改造后的住房建筑面积属于还建住房面积部分应分摊的土地出让金,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暂行办法》有关规定, 按照新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时标定地价的10%确定, 列入建设成本, 但已上市交易过的房改住房除外。
改造后的住房建筑面积不属于还建住房 (简称非还建住房) 面积部分的土地出让金, 按照新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时标定地价的40%确定, 列入建设成本, 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价标准。
(2) 参照经济适用住房方式或全额集资建房方式进行危旧房改住房改造的, 原划拨土地的性质保持不变, 待新建住房上市时按有关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
6. 过去房改住房产权人没有购买过公摊面积, 在进行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时对公摊面积如何处理?
答:《暂行办法》规定, 未购买公摊面积的房改住房, 房改住房产权人应当按照原购房时的价格及政策计算缴纳原房改住房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价款后, 公用建筑面积计入房改住房产权人应有的住房建筑面积。
7. 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时对房改住房产权人有哪几种安置补偿方式?
答:《暂行办法》规定, 进行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可实行住房产权置换或货币补偿。
实行住房产权置换的, 原则上在原地按照原房改住房建筑面积进行置换。建设单位与房改住房产权人另有约定的, 从其约定。
实行货币补偿的, 补偿金额根据房改住房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成新、楼层等因素, 由建设单位与房改住房产权人协商确定。
不论是住房置换还是货币补偿, 建设单位都应当与全体房改住房产权人分别签定改造补偿安置协议。
8.《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规
定, 建设单位或者代建单位存入不低于危旧房改住房改造补偿安置资金总额的资金, 作为项目建设保证金。如何理解“危旧房改住房改造补偿安置资金总额的资金”?
答:“危旧房改住房改造补偿安置资金总额的资金”是指应被拆除危旧房改住房的价格总额, 由建设单位或者代建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对被改造住房进行价格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缴存项目建设保证金的依据。
9.《暂行办法》对新建住房面积有何规定?
答: (1) 以限价住房方式改造的, 新建住房为普通住房, 其套型建筑面积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也就是说新建住房面积不能超过144平方米。
(2) 以经济适用住房方式改造的, 还建住房可按原房改住房面积建设, 也可以适当扩大建筑面积, 但面积扩大后, 不得超过普通住房控制面积标准;非还建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左右。
(3) 以全额集资建房方式改造的, 套型建筑面积按原房改住房面积或者本人应享受的住房面积标准执行。
1 0. 非还建住房能否像商品住房一样对外销售?
答:不能。《暂行办法》规定, 对非还建住房, 应当按照下列顺序供应:
(1) 未享受过房改购房政策的建设单位职工家庭;
(2) 享受过房改购房政策但住房建筑面积未达标的建设单位职工家庭;
(3) 建设单位职工购房后有剩余住房的, 由本级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按照下列顺序调剂: (1) 同级政府的其他单位中未享受过房改购房政策的职工家庭、享受过房改购房政策但住房建筑面积未达标的职工家庭; (2) 当地城镇无住房中低收入家庭。
以限价住房方式改造的, 在满足上述三种情形后还有剩余住房的, 可以向当地城镇居民供应。
1 1. 新建住房能否上市交易?
答:《暂行办法》规定, 以限价住房方式改造的, 还建住房和非还建住房属于限价住房, 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可按照商品住房的有关规定上市交易。
以经济适用住房方式或全额集资建房方式改造的, 还建住房性质不变。非还建住房属于经济适用住房, 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可按国家和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的有关规定上市交易。
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部分
1. 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修订后,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与原规定有什么不同?
答: (1) 我区2004年制定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中低收入家庭, 即夫妇双方年工资收入低于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倍的家庭, 均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明显存在保障面太宽的问题。
(2) 新修订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明确供应对象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标准由当地政府在小于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的范围内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大大小于原来的办法。
2. 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答:城市低收入家庭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符合下列条件:
(1) 具有当地城镇户口, 或在当地城镇居住工作三年以上 (含三年) 的外来务工人员;
(2) 家庭收入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
(3) 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标准;
(4) 单身家庭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 申请人宜不小于25周岁。具体由各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3. 新修订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面积的规定与原规定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2004年制定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 经济适用住房户型应以二、三类中小套型住房为主, 具体的建筑面积标准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对面积的控制不是那么具体, 建成后的住房面积偏大, 对低收入家庭来说负担过重。
新修订的《经济适用住房办法》考虑了我区城镇化水平低、一户多人的现象相对较普遍, 因此, 明确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60至80平方米。要求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和各种套型的比例, 并进行严格管理。
4. 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后可以上市交易吗?
答:新修订的《经济适用住房办法》对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一是明确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
二是明确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 不得直接上市交易, 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 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
三是明确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 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 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 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 取得完全产权。
四是明确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完全产权以前不得用于出租经营。
5. 目前部分城市经济适用住房
供应量偏小, 一些城市甚至没有统一建设经济适用住房, 低收入家庭想买也难以买到。请问新的办法在这方面有何新的举措?
答:一些城市确实存在上述问题。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 新修订的《经济适用住房办法》规定:
(1) 市、县人民政府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 要明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项目布局和用地安排等内容, 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 及时向社会公布, 同时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2) 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全区经济适用住房工作负总责, 对设区城市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设区城市人民政府对所辖市、县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3)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 确保优先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数量应不少于当地商品住房建设用地数量的20%。
6. 我区一些乡镇教师、卫生院
等及远离城市的企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比较低, 在当地也没有经济适用住房可以买, 他们的住房问题如何解决?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保障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优待政策落实,促进部队战斗力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随军家属,是指经部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并办理了随军随队手续的驻桂部队现役军人配偶。
第三条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应当贯彻国家就业安置政策,坚持社会就业为主、内部安置为辅,鼓励扶持自主择业创业,不断提高随军家属就业安置质量和水平。
第四条 随军家属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奉献,其就业安置享受国家和社会的优待。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含中央驻桂单位和自治区以下垂直管理单位)都有接收安置随军家属的义务。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五条 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重要责任,应当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具体办法,指导、督导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
自治区成立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民政工作的副主席、广西军区1名副职领导担任,成员由自治区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委、国资委、地税局、工商局、编办和广西军区政治部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办公室主任由自治区人民政府1名副秘书长兼任,副主任由广西军区政治部1名部领导和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1名厅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分析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形势,协调解决有关重点难点问题。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自治区财政预算。
各市(县、区)相应成立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辖区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驻桂部队政治机关和各级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双拥办)是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组织、教育、公安、民政、财政、卫生、国资委、工商、税务、金融、编办等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落实本办法。
第三章 就业安置
第七条 凡有接收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任务的单位,要按照本办法,完成政府下达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任务。用人单位不得以接收随军家属为由收取政策规定外的任何费用(责任单位:各接收安置任务单位)。
第八条 有空缺编制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级垂直管理单位接收工作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安置随军家属。(责任单位:各接收安置任务单位)
第九条 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飞行员、荣立二等功以上或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15年和团职(含技术9级)以上军官的随军家属,在就业安置时予以重点照顾和优先安排。(责任单位:各接收安置任务单位)
第十条 随军前是在编在岗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随军家属,按照属地管理、专业对口、就地就近原则,在编制职数范围内,由各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规定优先安置。各接收单位明确人员后,应当在6个月内办理接收手续,并报各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备案。(责任单位:各接收安置任务单位)
第十一条 随军前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随军家属,按照属地管理、专业对口、就地就近原则,在拨款方式相同的事业单位编制数额内,由各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按有关规定进行对等安置。各对接单位明确人员后,应当在6个月内办理接收手续,并报各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备案。(责任单位:各接收安置任务单位)
由各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列入定向招聘的事业单位,应拿出不高于定向单位所处行政区域内年度招聘岗位总数5%的岗位,定向招聘随军前非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随军家属。(责任单位:各接收安置任务单位)
随军家属参加事业单位非定向招聘岗位的公开招聘,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第十二条 随军前在各级垂直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随军家属,是公务员的参照本办法第十条、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参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进行安置。
各级垂直管理单位应当支持和落实安置随军家属任务,跟进单位编制情况和用人需求,积极协调、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安置和接收。(责任单位:中央驻桂单位和自治区各垂直管理单位)
第十三条 随军前在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工作人员的随军家属,按照安置责任和权限,由我区各级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妥善安置。我区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在新招录职工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和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结合随军家属专业特长、经历学历等情况,按每年不低于招用新职工总量的5%进行安置。(责任单位: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
第十四条 随军前在中央垂直管理的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工作人员的随军家属,按照专业对口、就地就近安置原则,由中央驻桂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妥善安置。在新招录职工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和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结合随军家属专业特长、经历学历等情况,每年按照不低于新增岗位总量2%的比例择优聘用随军家属。(责任单位:中央驻桂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
第十五条 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明确安置任务后,应当在1年之内接收人员,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责任单位:各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
第十六条 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随军家属,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在各级人民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中予以安置。具体岗位、安置程序、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标准等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9〕3号)和自治区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西就业专项资金公益性岗位补贴管理办法》执行。(责任单位: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第十七条 驻地偏远、缺乏社会就业依托的部队,应当充分挖掘内部安置潜力,通过开办营区服务网点和家属工厂等形式,最大限度安置随军家属,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对在部队营区服务网点、家属工厂就业的随军家属,营区服务网点、家属工厂应当按规定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随军家属办理就业登记手续。(责任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各驻桂部队)
第十八条 鼓励和支持随军家属自谋职业。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新开办的企业,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随军家属必须占企业总人数的60%(含)以上,并有军(含)以上政治机关和后勤机关出具的证明。主管税务机关在企业或个人享受免税期间,应按现行有关税收规定进行年度审查,凡不符合条件的,应立即取消其所享受免税政策。每位随军家属只能按上述规定,享受1次免税政策照顾。(责任单位:各级税务部门,各驻桂部队)
第十九条 鼓励和支持随军家属自主择业。随军家属自行联系接收单位,用人单位同意接收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及时为其办理有关手续。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随军家属,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到当地公共服务机构进行就业等级,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66%,具体补贴标准由设区市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跟进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责任单位: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
第二十条 自主创办微型企业,符合我区微型企业扶持条件的,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1〕21号)规定,享有行政规费减免和其他相关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各级工商部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第二十一条 对符合现行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条件的随军家属,其自主创业或组织起来就业、合伙经营以及创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期限及财政贴息等按《广西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各市中心支行及县支行,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
第二十二条 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随军家属,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责任单位:各级税务部门,各驻桂部队)
第二十三条 对随军未就业家属给予生活补助。自治区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全额发放给个人。发放对象条件、申报审批程序、经费来源及检查监督按照自治区有关文件规定执行。每年3月底前,自治区财政根据各市相关部门与驻军部队政治机关核准上报的随军未就业家属情况,将补助经费划拨到各市,由各设区市相关部门及时发放到驻军部队。全区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视财力状况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适当增加随军家属未就业期间生活补助费。(责任单位: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各驻桂部队)
第四章 社会保障
第二十四条 就业的随军家属及其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须依法为随军家属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实现就业的随军家属未就业期间,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应按规定为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记录其在部队期间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责任单位: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驻桂部队,各用人单位)
第二十五条 对安排到实行劳动合同制、聘用制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随军家属,因客观原因不能立即适应工作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和组织协调机构应当做好协调工作,由相关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给予1至2年的适应期。(责任单位: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用人单位)
第二十六条 失业的随军家属应按规定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办理失业登记后,其失业登记档案由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保管,并减免各项管理费用。当干部转业或工作调动时,其档案由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按档案管理等规定处理。(责任单位: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驻桂部队)
第二十七条 经政府安排或市场调节实现就业的随军家属,应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从申报的次月起,停止发放随军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补贴。(责任单位: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驻桂部队)
第二十八条 各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每年至少要组织1次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举办随军家属双向招聘洽谈会,提高随军家属就业率。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招聘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随军家属。(责任单位:各级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用人单位)
第二十九条 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随军家属提供求职、招聘、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随军家属因所在企业破产、停产等原因失业的,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在1年内至少提供1次免费职业指导和3次免费职业介绍。(责任单位: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第三十条 随军家属被用人单位招用的,由用人单位为随军家属办理就业登记。用人单位招用随军家属和与随军家属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应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用人单位招用随军家属后,应当于录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登记手续。用人单位与随军家属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于15日内办理登记手续。(责任单位: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与随军家属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后,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随意解除或终止与随军家属的劳动关系。(责任单位:各用人单位)
第三十二条 有生产任务的企业,不得随意裁减随军家属。确因企业停产或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等原因被裁减的,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享受有关待遇。企业需重新招收人员,应优先录用被裁减的随军家属。(责任单位:各用人单位)
第三十三条 随军家属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被安排待岗的,企业应按规定发给其待岗期间基本生活费。(责任单位:各用人单位)
第三十四条 对符合相关救助资格条件的随军家属,由安置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给予相关救助。(责任单位:各级民政部门)
第五章 技能培训
第三十五条 鼓励随军家属根据其特长、就业意向和社会用工需求,参加职业培训。随军家属参照我区对四类人员的职业培训补贴程序、标准和实施办法进行补贴。每年采取部队集中组织人员,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等程序,对有就业或创业愿望的随军家属开展各类就业或创业技能培训,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随军家属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公共职业机构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参加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或上岗证的随军家属就业。(责任单位: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级驻桂部队)
第三十六条 随军家属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符合补贴条件的,按规定每人每年可以享受1次职业培训补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符合补贴条件的,按规定可享受1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贴的条件、类别、标准和申报办法、程序等参照自治区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西就业专项资金补贴管理办法》执行,所需资金由随军家属所在地财政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责任单位: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级财政部门)
第六章 督促检查
第三十七条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抽调人员成立督察组,加强监督检查,把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责任单位: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八条 各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督查机制,每年年初召开会议,部署年度安置工作;年中进行1次检查督导,查找整改问题;年底进行总结通报,促进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各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第三十九条 各市每年上报1次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对完成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任务以及在优待随军家属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依法负有接收安置随军家属就业义务的单位不履行接收安置义务、经督促仍不改正的,由同级政府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凡随军家属就业率低于85%、社会保障率低于95%的市、县(区),不能评为“双拥”模范城(县、区),对未完成年度安置任务的单位,不得评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单位领导不能评为“双拥”模范个人。(责任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广西军区政治部)
第四十条 随军家属接到有关部门工作安置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到指定的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手续或不服从安置的,有关部门3年内不再负责安置。(责任单位:军区政治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第四十一条 驻军、用人单位、个人及其他工作人员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中弄虚作假,骗取本办法所规定待遇的,追回骗取资金,取消单位和个人应享受的待遇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责任单位:广西军区政治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第四十二条 各市(县)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四十三条 驻桂武警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参照此办法执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凡居住在我区的公民都适用本办法的有关条款。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受法律的保护。
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要坚持思想教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和避孕节育为主,积极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措施。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解决计划生育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经费等问题。根据国家、自治区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人口计划,并将人口计划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必须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各司其职,其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章晚婚、晚育、节制生育
第五条提倡和鼓励晚婚、晚育,汉族按《婚姻法》规定 的婚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二十四周岁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区内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按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变通条例》规定的婚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二十二周岁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
第六条符合生育条件的,可凭本人申请、户口卡片、怀孕证明,由女方户口所属县级以上单位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到本地(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生育证》。
第七条凡在藏工作的汉族干部、职工及家属(含城镇居民和户口落农村者)均按国家对干部、职工及城镇居民的要求,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严格控制生育第二胎,禁止生育第三胎。
(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经有关部门证明允许生育第二胎:
1.第一个孩子经地(市)级医疗鉴定部门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2.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3.夫妇因生理原因多年不育(婚后五年以上),合法抱养他人一个孩子后又怀孕要求生育的;
4.夫妇一方为二等甲级以上残疾的;
5.汉族干部、职工与区内藏族其他少数民族通婚的; 以上1、2、4、5种情况生育第二胎必须间隔三年以上,女方已达到35岁的,不受生育间隔限制。
(二)再婚夫妇属下列情况之一的,经申请批准允许再生育一胎。
1.再婚双方合计只带一个孩子的;
2.丧偶再婚时带二个孩子(不含超生的),另一方为初婚或未生育过的。
(三)进藏工作区外少数民族的生育可按原籍规定办理。如原籍无特殊规定,则按汉族干部、职工的要求对待。
(四)汉族与区内少数民族通婚的后代,可按本人档案中填写的民族对待。本人民族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第八条 区内藏族干部、职工及其户口在单位的家属城镇居民,一对夫妇可有间隔地生育两个孩子,生育第二胎必须间隔三年以上。严格控制生育第三胎。夫妇已有两个孩子,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有关部门鉴定允许有计划地安排再生育一胎。
1.其中一个孩子经鉴定属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2.再婚夫妇合计只带有两个孩子的; 3.夫妇一方为二等甲级以上残疾的;
4.丧偶再婚时带有三个孩子(不含超生的),另一方为初婚或未有生育过的。
第九条 在腹心农牧区,坚持教育为主、自愿为主、提 供服务为主的原则,提倡少生、优生和有间隔地生育,提倡已有三个孩子的夫妇不再生育。先开展宣传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施行。
第十条 在边境农牧区的乡(区)和门巴族、珞巴族以及夏尔巴人,(人旁加登)中,暂不提倡生育指标,但必须大力宣传《婚姻法》,推广新法接生,进行合理生育、优生优育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第十一条 加强婚姻登记制度,推广婚前检查制度。禁止近亲结婚、禁止患有性并麻风病未经治愈者结婚。凡患有医学上认定能造成下一代严重遗传性的禁止生育。
第十二条 坚持避孕为主,推行综合节育措施,政府按计划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育龄夫妇应落实好有效的避孕措施,计划外怀孕的必须尽早落实补救措施。
第十三条 计划生育、医疗卫生部门必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要求,包括技术指导、节育手术、药具供应等。
第三章 管理
第十四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把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作为干部职工提职、提级和评选先进、模范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干部职工调动工作时,要将其执行计划生育情况列入鉴定。
第十五条 各地(市)、县设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及其办 公室,配备专职干部。
第十六条 各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主管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有关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和决定;负责检查、监督计划生育规定和人口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或专职干部,负责本辖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应指定专人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专职人员)负责下列工作:
(一)宣传、执行有关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规定;
(二)宣传人口、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
(三)发放避孕药具、指导、帮助、督促育龄夫妇落实节育措施;
(四)按照授权落实奖罚措施;
(五)负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六)承担其它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应设计划生育机构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本系统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与第十八条相同。
第二十条 自治区、地(市)由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部门共同组织鉴定组织或指定医疗单位,负责计划生育手术并 发症、后遗症或病残儿的鉴定工作。
第二十一条 计划生育统计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弄虚作假、伪造或篡改统计数字。
第二十二条 凡机关、团体、单位和城镇均实行《生育证》制度。计划生育的有关手续由女方户口所在单位负责管理,男女单位给予积极配合。女方在部队的,其《生育证》及《独生子女证》均由部队负责管理。
第二十三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按照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第二十四条 节育手术应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卫生技术人员施行,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节育手术常规》,确保受术者安全。
个体行医者不得施行节育手术。
第四章奖励和优待
第二十五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女职工(包括合同工)实行晚婚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给予延长产假优待;干部、职工实行晚婚者增加婚假一周,一方晚婚一方享受。
第二十六条经县及县以上医院证明,对施行节育手术的干部,职工(包括合同工)分别给予以下假期:
(一)放节育环休息三天,免除一周重体力劳动;
(二)采取补救措施休息二十天;
(三)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放节育环休息二十三天;
(四)结扎输卵(精)管休息三十天;
(五)采取补救措施同时结扎输卵管休息三十五天;
(六)妊娠中期引产休息五十天;
(七)妊娠中期引产同时结扎输卵管休息六十五天; 节育手术后需配偶护理,经医院证明,配偶单位批准,护理期间工资照发。凡采取补救措施、输卵管结扎、妊娠中期引产术者,凭县及县以上医院证明,手术当月供应一等粉(糯米)十市斤,食(酥)油两市斤。
第二十七条 汉族干部、职工、家属有下列情况之一并且孩子在十四周岁以下者,经申请批准均可办理《独生子女证》:
(一)夫妇原有两个孩子,送他人一个的;
(二)夫妇原有两个孩子,死亡一个后不再生育的;
(三)再婚夫妇一方带有再婚前仅有的一个孩子,另一方为未生育过,且婚后又不再生育的;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办理《独生子女证》:
(一)夫妇原有两个孩子,送他人一个的;
(二)再婚夫妇原有一个孩子,婚后又生育的;
(三)夫妇离婚后各带一个孩子的;
(四)夫妇离婚后子女虽法判归一方,未带子女的一方再婚后又生育的;
(五)双胞胎或多胞胎的。
第二十九条凡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可以享受下列待遇。
(一)在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同时、由地(市)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奖励独生子女父母人民币50元;一方在部队或女方在其他省市者,办证奖励只享受一半。
(二)自办理《独生子女证》之月起,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五元至孩子年满十四周岁,夫妇所在单位各负担一半。一方无固定职业者由干部、职工一方发给。
(三)在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入托(园)、就医应优先安排,招生、招工、征兵优先录取,并视工作需要可随父母就近分配。
(四)独生子女在藏的凭托儿所、幼儿园、医院收据由所在的单位各报销一半保育费、医疗费,在内地省市入园的,保育费每月在十五元以下的凭收据报销,超过部分和应交的书报费、个人消费的费用均由家长自理。
(五)户口在藏,十四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准予每隔一年半报销随父母休假的往返交通费,夫妇所在单位各负担一半。其住宿、行李费自理,不发途中伙食补助,半票以下不报卧铺票。父母一方户口在内地的,随父母休假(一年半)的交通费及保育费、医疗费由在藏一方单位报销一半。
(六)父母户口在藏,独生子女户口在内地的,其待遇均与户口在藏的独生子女相同。
(七)藏族干部职工夫妇双方自愿要求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其办证条件及待遇与汉族干部职工相同。
第三十条 区内藏族等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孩子经医院证明和单位批准到区外就诊治疗,其往返路费和医疗费凭医院收据由夫妇所在单位各报销一半。医疗费实行包干的应酌情给予补贴。孩子入托(园)费凭收据由父母所在单位各报销一半。属个人消费部分不予报销。
第三十一条 实行晚育并在孩子出生五个月内申请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允许享受产假一年(从休息之日计算,临近休假者一并计算,不另批假期),产假前六个月享受全工资,后六个月享受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地区补贴、工龄(护龄等)工资的65%,其他各项补贴照发。
凡区内藏族等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夫妇双方自愿终身只生育两个孩子并且保证不生育第三个孩子的,每胎可享受产假四个月,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第三十二条 对农牧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在扶贫、救济和发放困难补助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照顾,自愿实行计划生育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五章限制与处罚 第三十三条在藏工作的汉族干部、职工及户口在单位的家属超计划生育的,给予以下处罚:
(一)超计划生育一胎,征收计划外生育费3000元,并劝做绝育手术,停发女方产假期间全部工资(女方如无固定职业则扣发男方三个月工资),不得报销去内地生育的往返路费和住院接生费,不享受正常分娩的主副食供应,夫妇三年内不享受奖金包括奖励工资,亦不提职、不提级、不得评为先进,并视情况给予行政处分,作上述处理后凭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证明办理入户(注明超生)手续。
(二)超计划生育二胎,征收计划外生育费5000元,夫妇双方各降一级(职),六年内不提职(职务、职称)、不提级、不得评为先进;不享受奖金(包括奖励工资)及正常分娩的主副食供应,不报销去内地生育的往返路费和住院接生费。责令夫妇一方做绝育手术并给予行政处分。作上述处理后凭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证明办理入户(注明超生)手续。
(三)计划外生育费可一次或一年内分期交清,逾期不交时,可由单位按本人工资的60%逐月扣除,直至补清款额。
(四)超生子女满六周岁前,一律凭超生户口只供应成本价粮油,亦不报销医药费、保育费及路费,包括送内地治疗的陪送人员的路费、住宿费。
(五)超生子女死亡后所交计划外生育费一律不退还,并不准补生,从死亡当月取消”不提职、不提级、不得评为 先进工作者"的处罚。
(六)领取《独生子女证》后又超生者,停止并追回已享受的一切优待费,并按超生的有关规定处罚。已享受产假一年者另扣发女方四个月工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地区补贴、工龄工资)。
第三十四条区内藏族等其它少数民族干部、职工超计划生育的应给予以下处罚:
(一)超计划生育一胎,征收计划外生育费500元(一方无固定职业者征收300元),夫妇两年内不提级、不提职、不享受奖金(含奖励工资)。
(二)超计划生育二胎,征收计划外生育费1000元(一方无固定职业者征收600元),夫妇三年内不提级、不提职、不享受奖金(含奖励工资),亦不得评为先进,并劝夫妇一方做绝育手术。
(三)计划外生育费收缴办法同第三十三条第三款。
(四)做上述处理后,凭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证明办理入户手续(注明超生)、超生子女满六周岁前只供应成本价粮油。
第三十五条 夫妇双方均为城镇居民的,超计划生育一胎者,其孩子满六周岁前供应成本价粮油;超计划生育二胎另加征计划外生育费300元,并劝夫妇一方
第三十六条 符合生育规定,但违反有关计划生育间隔 要求而生育为抢生。藏汉族干部、职工不到晚育年龄生育,按抢生对待。对抢生者由当地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征收抢生费后安排《生育证》。如办理入户前子女死亡,《生育证》上交主管部门注销作废。
(一)汉族干部、职工、家属抢生第一胎,征收抢生费150元,抢生第二胎征收抢生费500元。
(二)藏族及区内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职工、户口在单位的家属抢生,征收抢生费150元。
第三十七条 非婚生育或在法定婚龄前生育者,不得报销去内地生育的往返路费,扣发男女双方在孩子出生当月的全部工资额一半,由单位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不享受正常分娩的主副食供应,并按抢生处理。
第三十八条 在区内拾捡婴儿需凭三证(见证人、当地派出所、本人单位或居委会证明)方可发《生育证》入户。否则,按超生处理。在区外拾捡婴儿者我区不予安排《生育证》入户。
第三十九条 干部职工户口不在我区的家属来藏探亲生育者必须持有原籍发给的《生育证》,无证出生第一胎,征收计划外生育费500元;出生第二胎征收计划外生育费1000元并责令一方做绝育手术,出生第二胎以上加重处罚,并从孩子出生当月开始每月扣发男方工资50元至无户口一方离藏为止,罚款由所在单位负责征收,并通知女方户口所在地 计划生育部门,我区不安排《生育证》。
第四十条 流动人员未持有原籍发给的《生育证》在我区生育者罚款8000元,生育第二胎及其以上者,除罚款外,责令一方做绝育手术。否则,工商行政部门吊销执照,公安部门注销暂住证,限期返回原籍,并通知原籍计划生育部门。
第四十一条 公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法乱纪的;
(二)贪污、挪用计划生育经费的;
(三)擅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擅自为他人摘除节育器械的或为他人做输卵(精)管复通手术及违章施行节育手术造成责任事故的;
(四)伪造、篡改或出卖有关计划生育证明文件的;
(五)妨害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执行公务,侵害工作人员人身、家庭和财产安全的;
(六)遗弃、残害婴儿,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的;
(七)有其他妨害计划生育行为的。
第六章经费收支
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计划生育经费列入本地区的财政预算,企事业单位也要安排必要的经费,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计划生育部门 要将事业费单立帐号,专款专用,不准挪作他用。
第四十三条 独生子女应报销的费用,国营企事业单位分别从利润留成和福利基金中列支,不足时可以从企业管理费或事业费中补充;国家机关从福利费中开支,不足时从行政费中补充。
第四十四条 计划外生育费由夫妇所在单位征收,单独列帐管理。其中50%留存本单位用于托儿所、幼儿园和计划生育宣传、独生子女保健费的补充开支,50%逐级上交财政。
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费40%留管理部门做管理费,60%交地(市)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
第四十五条抢生费,由本地区(市)计划生育部门征收,并列入计划生育事业费。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 驻藏部队的计划生育原则上参考本办法执行。本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与部队计划生育规定不符时,按部队的规定执行。西藏驻内地办事机构的计划生育按驻地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宁夏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报告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43号)和《关于加快建立宁夏科技报告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2016〕218号)等文件要求,推动自治区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的统一呈交、集中收藏、规范管理和共享使用,参照科技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技报告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创〔2016〕41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报告是描述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并按照规定格式编写的特种科技文献,目的是促进科技知识的积累、传播交流和转化应用。科技报告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科技资源。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关于加快建立宁夏科技报告制度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6〕218号)中明确的自治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或课题)科技报告的管理。各市、县(区)的科技报告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自治区科技厅负责全区科技报告工作的总体部署、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主要职责是:
(一)牵头拟订宁夏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规范,对区直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各地科技报告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二)组织实施自治区级科技计划科技报告工作,将科技报告工作纳入计划项目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结题等管理程序,指导、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呈交科技报告。
(三)建立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报告管理及绩效考核与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工作保障措施。
(四)组织开展科技报告宣传培训工作。
(五)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报告管理及绩效考核与信用评价体系。
第五条
自治区科技厅委托宁夏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内设宁夏科技报告管理中心)承担自治区科技报告收藏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收集、加工和收藏自治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或课题)科技报告。
(二)收藏部门、地方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或课题)公开科技报告和已解密解限的科技报告。
(三)负责自治区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开展科技报告的共享服务工作。
(四)负责与国家科技报告管理工作的衔接,接受国家 科技报告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定期向国家科技部报送非涉密和解密的科技报告。
(五)开展科技报告资源深度开发和增值服务,服务于立项查重、科技项目进展监控、研发产出跟踪、科技发展态势监测等,促进科技成果利用和转化。
(六)协助开展科技报告宣传培训工作。
第六条 项目(或课题)承担单位应充分履行法人责任,切实做好科技报告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本单位科技报告管理制度,将科技报告工作纳入本单位科研管理过程,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科技报告工作。
(二)督促项目(或课题)负责人组织科研人员撰写科技报告。
(三)审核科技报告编号、格式、内容、密级和保密期限、延期公开和延期时限。涉密项目须解密后方可提交科技报告。
(四)按照规定的渠道和方式呈交科技报告。
(五)建立本单位科技报告奖惩机制,为科技报告工作提供条件保障。
(六)项目(或课题)牵头单位负责协调参加单位共同完成科技报告工作,并由项目(或课题)牵头单位统一呈交项目(或课题)科技报告。
第七条
项目(或课题)负责人要增强撰写科技报告的责任意识,根据项目(或课题)合同或任务书的要求按时保 质完成科技报告,并对内容和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主要职责是:
(一)及时详细记录科研实验过程,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及时撰写并提交相应类型的科技报告。
(二)对科技报告中所有的研究内容和数据信息真实可靠性负责,如有失实,承担相关责任。
第三章 范围和类型
第八条
全区各级财政性资金资助的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均须呈交科技报告。鼓励、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自设科研项目呈交科技报告。社会资金资助的科研活动自愿呈交科技报告。
第九条
按照科技报告产生阶段需呈交类型包括:
(一)最终技术报告: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二)技术进展报告:项目进展报告及中期评估报告。
(三)专题技术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实验(试验)报告、调研报告、工程报告、测试报告、评估报告等。
第四章 工作要求
第十条
项目(或课题)申报单位应在申报书及任务书中明确提出呈交科技报告的类型、时间和数量。应呈交的科技报告包括:
(一)项目(或课题)结题验收前,应呈交一份最终科技报告。
(二)项目(或课题)研究期限超过2年(含2年)的,应根据自治区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呈交或中期进展报告。
(三)根据项目(或课题)的研究内容、期限和经费强度,应呈交包含科研活动细节及基础数据的专题科技报告,如实验(试验)报告、调研报告、技术考察报告、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
第十一条
项目(或课题)负责人应按照合同或任务书的要求和《科技报告编写规则》(GB/T 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号规则》(GB/T 15416-2014)、《科技报告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GB/T 30534-2014)等相关国家标准组织撰写科技报告,提出科技报告密级和保密期限、延期公开和延期公开时限。
(一)公开项目(或课题)科技报告分为公开或延期公开。科技报告内容需要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出版专著或涉及技术秘密的,可标注为“延期公开”。需要发表论文的,延期公开时限原则上在2年(含2年)以内;需要申请专利、出版专著的,延期公开时限原则上在3年(含3年)以内;涉及技术诀窍的,延期公开时限原则上在5年(含5年)以内。论文发表或专利申请公开后,延期公开科技报告应及时公开。
(二)涉密项目(或课题)科技报告可以确定为秘密级,如该项目(或课题)为机密或绝密级,科技报告应经降密或脱密处理后再行呈交。保密期限应依据项目(或课题)合同书或任务书及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提出。第十二条
项目(或课题)承担单位按照相关要求对科技报告的编号、格式、内容、密级和保密期限、延期公开和延期公开时限等进行审核,确保科技报告内容真实完整,格式规范,并按时通过规定的渠道和方式呈交科技报告。
第十三条
科技项目主管部门应在项目(或课题)过程管理中做好科技报告的过程管理,同步监督、检查科技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第十四条
科技报告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的考核指标和验收结题的基本条件,由验收专家对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科技报告进行评审,出具最终评审意见,意见纳入科技报告收录证书,作为申报科技奖励和后续滚动支持的重要依据。对科技报告撰写和管理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适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按要求完成科技报告任务的科技项目,不予通过验收结题,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禁止项目(或课题)负责人3年内申报自治区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或课题)。
第十五条
对科技报告存在抄袭、数据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按程序将相关项目(或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纳入自治区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失信行为记录管理。
第十六条
科技报告撰写、呈交与管理所需费用应统一纳入相应项目经费预算。
第五章 共享使用 第十七条
通过“宁夏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实现科技报告的开放共享。科技报告按照公开与受控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向社会开放共享。向社会公众提供检索以及公开和延期公开科技报告摘要信息浏览服务。向实名注册用户提供检索以及公开科技报告全文浏览、全文推送等服务。向科技管理人员提供检索以及全文浏览、全文推送、统计分析等服务。延期公开科技报告全文实行授权受控使用。鼓励社会开展科技报告分析与深度利用。
第十八条
涉密和延期公开科技报告的保密期限或延期公开时限到期后,将自动公开。如需要延长保密期或延期公开时限,应由项目(或课题)承担单位向自治区科技厅相关处室提出书面申请,获得批准后,于到期前15个工作日将批准材料提交宁夏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第十九条
在保密期限内的涉密科技报告的使用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执行,解密后按公开科技报告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条
科技报告使用者应严格遵守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规定,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专著出版等工作中注明参考引用的科技报告,确保科技报告完成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8年X月X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X月X日。
第二十二条
(宁政发[2008]85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六月六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自治区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加快我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程实验室,是指依托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或者高等院校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
工程实验室是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试验平台,是自治区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自治区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工程实验室”)的申报、审批、认定、评价和管理,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工程实验室建设,遵循重点发展、突出特色、目标明确的方针。
第五条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工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第六条 工程实验室的设立采取竞争择优的方式,原则上每个产业领域设立一个工程实验室。
第二章 主要任务、目标和原则
第七条 工程实验室应当围绕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开展下列工作:
(一)开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关键工艺的试验研究;
(二)研制重大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究;
(四)研究产业技术标准;
(五)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
(六)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七)其他相关工作。
第八条 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
(一)建立先进的研发试验设施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形成结构合理、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
(二)持续不断提供源头技术,增加产业技术供给;
(三)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四)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支撑平台,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第九条 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原则是:
(一)坚持高水平、专业化,具备先进的设施、高层次的人才、显著的技术优势和突出的专业特色。
(二)坚持政府组织引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发挥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建立健全协同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三)坚持整合创新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增量投入带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
(四)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十条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采取投资补助的方式对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予以适当资金支持,并履行下列工程实验室建设管理职责:
(一)指导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二)下达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投资计划;
(三)组织评审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审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负责项目验收及验收后的运行管理;
(四)组织对工程实验室的运行评估,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实验室承担的建设项目进行稽查、审计、监察和检查;
(五)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一条 承担工程实验室工作任务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是工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以下简称依托单位),其主要任务是:
(一)申报建设工程实验室,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按照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批复文件的要求,实施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
(三)落实工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经费等相关支撑条件,保障工程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四)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报送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实施和工程实验室运行情况材料。
(五)其他相关任务。
第四章 申报与审核
第十二条 申请建设工程实验室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具有主持国家或者自治区级重点科研项目的经历,具备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
(二)在本领域具有先进的研发试验设施和相应的技术创新团队,拥有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研发成果和技术储备。
(三)具有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成果向规模生产转化的研究验证环境,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具有良好的科研资产和较强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
(五)原则具备法人资格。
(六)有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等制度。
第十三条 拟申请工程实验室的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应当按照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工程实验室建设领域指南等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一),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审核。
第十四条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受理后,组织相关专家对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必要性、申报单位的条件、发展目标等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对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进行审核,经综合研究后择优批复。
第十六条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批准申请报告后,工程实验室进入筹备期。筹备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进入筹备期的工程实验室可以以“宁夏回族自治区XX工程实验室(筹)”的名义实施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中确定的各项任务。
第十七条 进入筹备期的工程实验室可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提出建设项目,申请资金补助。
第十八条 申请建设项目资金补助的工程实验室,可以委托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或者相当资质的工程设计机构)编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有编制能力的也可自行编制(编制提纲见附件二),报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审核。
第十九条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审核通过后,委托有关评估咨询机构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评估,综合研究后批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下达资金补助计划。
第二十条 自治区补助资金的主要用途:
(一)购置研究开发及工程化所需的仪器设备;
(二)购置建设产业化或者工程化验证成套设备和试验装置;
(三)购置必要的技术、软件;
(四)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其他用途。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实施达到总体目标后,依托单位应当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提交项目验收材料及验收申请。
工程实验室建设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后,申报单位应当编制总结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三),并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提出正式核定申请。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及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对符合条件的正式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XX工程实验室”的牌匾。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对工程实验室实行运行情况年报制度。依托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30日前将运行报告报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报告主要包括科研基础设施与条件运行、人才队伍建设、技术研发及转移进展等相关情况和建议。
第二十三条 工程实验室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运行评估管理机制。
运行评估按照优秀、良好、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定。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定期对工程实验室进行运行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完成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相关研发工作的情况;
(二)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以及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三)研发试验设施建设和利用情况;
(四)产学研合作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五)依托单位对工程实验室的保障作用;
(六)需要评估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五条 被评为优秀和良好的工程实验室,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领域指南,从中择优申报国家工程实验室;被评为基本合格的工程实验室,给予警告,督促其限期整改并重新评估;重新评估后仍然不合格或者直接被评为不合格的工程实验室,予以撤销。
具体评估办法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制定。
第二十六条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可以根据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重大战略任务等需要以及工程实验室实际运行情况,对工程实验室进行重组、整合。
工程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需要变更的,须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审核批准。
第二十七条 工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对有关单位提出批评、限期整改;情节较重的,予以通报并暂停受理依托单位下一年的项目申报;情节严重的,暂停安排资金、停止拨付资金或者撤销工程实验室,并建议有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
(一)擅自改变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的;
(二)未按规定使用或者截留、挤占、挪用自治区补助资金的;
(三)因工程质量、安全、环境等问题,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迟报、虚报、瞒报或者伪造有关材料的;
(五)应当予以处理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应当向社会公布涉及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文件,为依托单位和工程实验室提供便捷、及时、准确的服务。第二十九条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的工作人员在工程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一:
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编制提纲
一、摘要(2500字以内)
二、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所选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趋势与市场分析
3、本领域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4、本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5、建设工程实验室的意义与作用
三、申报单位概况和建设条件
1、申报单位及主要发起单位概况
2、拟工程化、产业化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其水平
3、与工程实验室建设相关的现有基础条件
四、主要任务与目标
1、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发展方向
2、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及任务
3、工程实验室的发展战略与经营思路
4、工程实验室的预备期和中长期目标
五、管理与运行机制
1、工程实验室的机构设置与职责
2、工程实验室的运行机制
六、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分析
七、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八、附件
1、工程实验室法人营业执照
2、工程实验室章程
3、前期科技成果证明文件
4、其它配套证明文件等
附件二:
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一、项目摘要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
三、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1、国内外技术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2、技术发展的比较(包括本单位技术水平优势和劣势、关键技术突破点)
四、建设目标
1、项目的主要目标及任务
2、拟进行技术突破的技术难点、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3、预期的技术目标
五、建设方案
1、建设规模
2、建设内容(包括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
3、建设周期
4、建设地点
六、组织机构、管理与运行机制
1、建设项目法人单位概况
2、自治区级工程实验室的机构设置与职责
3、主要技术带头人、管理人员概况及技术团队情况
4、运行和管理机制
七、节能及环境影响
1、节能分析
2、环境影响评价
八、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总投资估算
2、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及其落实情况
九、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初步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十、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十一、相关文件所要求的附件、附图、附表 附件三: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
竣工验收报告编制大纲
一、项目摘要
二、项目建设工作概述
三、主要建设内容和质量评定
1、建安工程
2、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
3、配套条件
四、研发内容完成情况
1、科研开发
2、合作关系
3、技术成果及应用
五、财务决算
1、资金到位情况
2、工程决算及审计报告
3、科研经费
4、流动资金
5、投资效果评价
6、其他
六、运行机制
1、组织机构
2、规章制度
3、管理与运行机制
4、主要负责人和骨干队伍
七、其它需说明的事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主管部门:
为加强玻璃纤维行业准入管理, 做好准入公告工作, 依据《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 (2012年修订)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2年第46号) , 我部制定了《玻璃纤维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本暂行办法规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 组织好本地区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准入管理工作, 并将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 (一式三份) 报送我部。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向我部报告。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玻璃纤维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玻璃纤维行业准入管理, 发挥先进企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促进玻璃纤维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依据《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 (2012年修订)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2年第46号) 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以下简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 负责本地区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准入公告申请的受理、审核、推荐, 以及监督检查。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和专家对各地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复核和现场抽查, 并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形式公布符合《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的生产企业名单。
第二章申请与审查
第三条申请准入公告的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 符合《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中生产企业布局、工艺与装备、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条款的相关要求;
(三)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具备以上条件的现有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可自愿向所在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提出公告申请。
第五条企业申请准入公告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 玻璃纤维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二)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 项目建设核准文件复印件;
(四) 项目建设土地审批文件复印件;
(五) 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审批文件和竣工验收文件复印件。
第六条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的公告申请应予以受理。对申请材料不全的, 应及时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实工艺、装备等情况, 并于每年6月底前将符合准入条件要求的企业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七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相关中介组织和有关专家对各地报送的企业材料和审核意见进行复核, 并进行现场抽查。
经复核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进行公示 (10个工作日) 。对公示期间有异议的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对无异议的企业, 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方式予以发布。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八条进入公告名单的玻璃纤维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准入条件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每两年对照准入条件开展一次自查, 填写《玻璃纤维行业准入公告管理企业年度自查报告书》 (见附件2) , 并报送省级工业主管部门。
第九条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条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审查企业自查报告, 并于每年4月30日前将监督检查结果和企业自查报告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方面对公告企业进行抽查。
第十条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 整改不合格者, 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其公告资格。工业和信息化部拟撤销公告资格的, 应当提前告知有关企业, 听取企业的陈述和申辩。
(一) 不能保持准入条件;
(二) 报送的相关材料有弄虚作假行为;
(三) 拒不接受监督检查;
(四) 发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为;
(五) 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生产和污染环境事故。
被撤销公告资格的企业, 经整改合格满一年后方可重新提出公告申请。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 所有玻璃纤维生产企业, 包括玻璃球、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加工生产企业。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墓管理暂行办法】推荐阅读:
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微机室管理办法06-28
宁夏大学科技奖励办法09-28
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职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09-27
广西自治区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0-03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11-18
2007宁夏高考历史12-21
自治区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