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通用11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习作修改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析。

过程与方法根据平时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充分发挥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点评作文中的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点评作文中的.好词好句。

教具:

教学方法:引导、点评

教学流程:

一、习作讲评

1、学生拿出自己的习作,找出最满意的地方。

2、小组间相互朗读交流自己认为最满意的部分,相互评议。

3、小组间相互传阅习作,彼此发现习作中优美的句子、片段或词语,进行赏析。

4、对部分不尽人意的地方彼此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提高、相互鼓励。

5、学生作好记载,当经验保留。

6、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节总结

1、教师对习作讲评过程进行小结。

2、提出希望。

3、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本次习作的心得体会。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篇2

1.学习描写白鹅“步态 ”和“吃相 ”的段落 , 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左顾右盼、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空空如也、扬长而去、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四字词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对比学习相关段落 ,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 ,发现反语的妙用并尝试运用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指导采用不同语气朗读课文 , 抄写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句子。

课前准备:预习《白公鹅》这篇课文,学生课前完成复习单(附后 ),观察熟悉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顾“高傲”

(一)出示复习单,回顾检查上节课内容

(二)生根据复习单汇报,师生共同 评价

(三)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对比阅读导学,体悟步态“傲慢”和吃相的“架子十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鹅的“叫声”真高傲,丰子恺爷爷又是怎么写鹅的“步态”和“吃相”特点的呢? 你发现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快速浏览4~7自然段, 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浏览批注,汇报发现。

预设1:

生:我觉得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写鹅的高傲,让我们读了更形象生动。

(一)对比互读,发现“步态傲慢 ”的表达特点

1.理解“更”的表达作用

1出示句子:我会读: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2师:这两个“更”字都有什么作用呢? 你从哪里读出来鹅的“步态”比“叫声”更傲慢呢?

句1的“更”字是指“高傲”的三个方面体现,也指明了写作的顺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读出句2中“更”字的强调作用,把鹅的“厉声呵斥”“引吭大叫”与步态的“从容”与“傲然”“竟伸颈咬人”相对比,从而显得更傲慢。

3指导读句: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4按照句式说一说:抓“傲然”理解“步调从容”。

2. 组内自我阅读《白鹅 》和《白公鹅》描 写步态的 方法异同,填写表格。 (出示《白公鹅》第二自然段)。

学生根据表格,读相关句子,汇报谈发现。

(二)读悟“吃相”的“有趣、架子十足”, 想象画面,感悟对比写法

1.自读5~7自然段 ,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 在小组内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在组内交流交流。

2.读文章想画面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 选择你脑海中浮现的最有趣的画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预设2:

画面一:一日三餐

师:鹅吃饭的场面可相当讲究啊! 究竟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可笑、有趣呢?

画面二:堂倌侍候

画面三:与狗争食

1读了第六自然段,你能说说画面里的狗是什么样吗?

根据“窥伺 ——偷食——静候 ——再偷食——扬 长而去——其他狗窥伺”复述画面。

2男女生对读描写“狗偷食”和“鹅生气”的句子。

画面四:责备主人

它是怎么责备主人的? 采访一下白鹅:你昂首大叫想说些什么呢?

(三)引导学生质疑,体会对比方法的妙用

明明是写鹅的吃相, 为什么又要重点写狗是怎么抢食的呢?

预设3:

1.生:我觉得丰爷爷用词非常准确 生动,他非常善于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读起来很有趣,我还积累了好多四字词语呢!

2.生自由汇报积累的词语。

三、整体观照,体味反语的妙用

(一)引导画出总起句,整体回归,引发质疑

1.师 :你发现了这些词语的特点吗 ? 它们叫做贬义词 ,那你觉得丰子恺爷爷会讨厌这只鹅吗? 说说理由。

预设:我觉得虽然丰爷爷把鹅写得很高傲,架子十足,又很可笑,却不让人觉得讨厌,反而让人觉得丰爷爷很喜欢这只鹅。这只鹅是只雪白的大鸟,姿态一定很美,尽职又尽责,还经常被狗抢饭吃,真可怜!

2.师 :你能从哪里词句中读出他把白鹅当成了朋友 ?

预设:丰爷爷把它比作鹅老爷,对它很细心地照顾,还心甘情愿地侍候它,不是朋友是什么呢?

(二)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明贬实褒、正话反说的妙用

四、拓展练笔,写法迁移

(一)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师:妈妈称自己的宝贝“小淘气”,丰子恺爷爷称大白鹅为高傲的“鹅老爷”……看似批评实为喜爱,我们也来学习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动物呢? 也许它是个“可怜虫”,也许它是个“小霸王”,也许它是个“大吃货”,也许它是个“糊涂蛋”,也许它是个“臭美精”……请选择一两个,写出它的特点和你对它的喜爱。

(二)师生共享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我”的心情变化中,感悟那些农民的友善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导语:农民的家那么远“,我”会去上门服务吗?“我”又是怎样找到那个求诊人家的呢?这节课让我们来探讨吧!

二、探究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6自然段。

(1)农民是用怎样的方法让“我”顺利地到达他家的?

(让沿途的农家开亮电灯,顺着灯光开车,找到他家)

(2)那些沿途的农家是怎样做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沿途农家全都把灯开亮了,一路的灯光指引“我”,顺利到达求医的人家)

学生自由交流体会。(虽然他们平时很节约,可有人相托,他们还是很守信)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

(1)讨论:

①“我”回家时,那些农家又是怎样做的?从中你有怎样的体会?

②“我发觉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我”有怎样的“恐惧”和“忧虑,.?结果怎样?

③”但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望见灯塔一样.我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我“什么不孤独?是谁给了”我“温暖和力量?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课件出示)

①”我“回家时,沿途的灯都依然开着,等”我“开过后才熄灭。这些农民都十分守信、友善。

②因为”我“一个人在寒夜回家,心里肯定感到害怕。”我“担心自己在回家的骂上会遇到麻烦,或不认得回家的路。

③因为有那么多的农家为”我“开灯引路,所以”我“感到不孤独,他们时支善、证信给了深夜回家的”我“许的力量与温暖。

3.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谁能够较快地背诵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这”寒夜的灯光“有怎样的深意。

3.教师总结全文。

课文讲的是为了让”我“在寒夜顺利地到达求医的人家和安全地回家,沿途农家都开灯给”我“照路和温暖的故事,颂扬了那些农家人友善、守信的美好品质。

4.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课堂小结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篇4

1、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具体的事例表现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内容要真实,有一定的感染力。

【教学准备】 提前安排学生自我总结自己的长处或本领,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请家长或朋友说说自己的长处或本领,为习作作准备。【教学过程】

一、作前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想不想让别人了解你呢?能不能说说自己最得意、最具闪光点的地方?

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板书:长处 本领)如果把这些用笔记录下来,熟悉你的人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2》,写一写自己的长处和本领,板题。

(二)学习例文,明确写法

1、启发谈话,激起写作欲望

怎样才能把自己的长处或本领介绍得更具说服力呢?

2、研读例文,探究写作方法

(1)请大家轻声读例文,看看文中的两位小作者有什么长处或本领?他们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长处或本领的?学生读例文,思考后交流。例文《我真棒》主要写了男孩抱西瓜,说明他是一个力气大,活泼的小男孩。例文《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主要写了小姑娘会跳舞。

(2)小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长处或本领介绍清楚的?细读例文思考,交流。例文《我真棒》注意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小作者为了说明自己是个活泼、有力气的男孩,把抱西瓜的动作写得非常精彩。例文《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重点是描述学习跳舞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这是作者的心理活动。(3)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A、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B、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C、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3、教师小结,明确习作要求(1)出示习作要求

(2)要想把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向别人介绍清楚,就得抓住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介绍。(板书:一两件具体事例)

4、自由表达,学习写作方法

(1)学生自由练说 哪些事情最能表现你的长处或本领呢?先静静地思考,然后同位互说。注意:说的时候,要先讲清楚你的长处或本领是什么?然后再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来说明?一个同学讲完后,同位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2)集体交流评议 谁愿意来说一说?请同学们认真听,看他选的事例是否有说服力?听完以后我们要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学生评价,教师相机点拨,拓宽思路。

二、下笔成文

1、先想想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或本领是什么,然后再想想要通过什么事情来表现,想好后把它写下来,要一气呵成,不会的字加上拼音。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篇5

2课时教案

第六课《快乐的回忆》

课题类型:造型•表现

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领域是造型表现。指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初步了解版画这个画种,学习吹塑纸版画制作技法。感受生活得美和快乐。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板画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习纸板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在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纸板画的制作技法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想象求新求异,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吹塑纸复印纸白纸深色色卡纸水粉色颜料调色盘毛笔涮笔筒小刀笔芯或木杆铅笔。教师准备版画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欣赏课本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段,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创作要求:、可以画有趣的课外活动,节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看到好玩的节目„„

2、画面主体突出,层次清晰;构图大方;人物要刻画仔细,动作生动;颜色鲜艳。

3、添画相应的背景。

了解课本作业形式——吹塑纸版画

欣赏版画作品,思考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画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只要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板、纸板、塑料板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均被认为是版画。

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瓷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

按颜色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

按制作方法: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等。

成人版画作品欣赏

儿童版画作品欣赏

发展阶段

学习纸版画制作技法:

纸版画是印出来的,现在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动手尝试印一印。

用铅笔或旧圆珠笔芯在吹塑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图案,或圆或方,用简单的线条装饰一下;涂上水粉颜料再转印到白纸上或深色纸上。

组织学生讨论:

你在印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你有想问的问题吗?

怎样才能印出比较好的效果?

教师总结:吹塑纸很容易画出凹痕(松软性);有凹痕的地方没有吸色,形成轮廓线;底稿与印出来的形象是左右相反的;调色时水分不能多,适当的多挤颜料,注意不要将颜料涂到凹痕里。涂色速度快些,太慢颜料会干。白纸用深色颜料相配,深色纸用鲜亮的颜色相配。

思考:纸版画制版时要注意什么?

制版时形象不能太琐碎,多采用点、线、面来制作,小细节可以省略,构图要饱满,画形象要大,可夸张变形

师讲解演示纸版画制作过程:

将画好的稿子用复印纸复印在吹塑纸上,画好后用废弃的圆珠笔(竹签、铁钉等)用力刻画,由于吹塑纸质地较软,圆珠笔划后成凹痕,用密集的线条地用力刻下去形成凹块,没有线条的地方就形成凸块。

2单色的纸版画用毛笔或水粉笔将水粉画颜料平涂在吹塑板上,使吹塑纸版画上均匀受色(吹塑纸上的色不能太少),彩色的纸版画分步涂颜色多次印刷。

3然后用图画纸或宣纸覆盖在吹塑纸上,稍用力压印,完成作业。

图例参考: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篇6

课本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教室的路线。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能听说、读写词组: sweep the floor/ cook the meals/clean the bedroom/ water the flowers/empty the trash.(2)听懂会说句型:I’m helpful,I can…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2.能力目标:能把本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去。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部分五种家务劳动的表达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并能在情景中自然的加以运用。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英文卡片 2.课件。

3.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l)Let’s chant ① 教师播放start部分Let’s chant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图并能理解歌谣的意思。② 反复听2-3遍后,可带领学生小声重复。

③ 拍手掌握节奏,教师将Mike变成本班同学的名字进行提问:Tom, Tom, what can you do?可提问3-4人。

(2)口语练习:谁的本领大

① 男、女生进行比赛,分别用I can…来介绍自己会做的事,看看谁的本领大。② 请同学边说边用动作表示,重复不加分,哪组说的最多即为获胜组。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l)Let’s start ① 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看,Oh, so many animals!What can they do? ② 角色扮演:教师提问,Bird, bird, what can you do?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边说边做动作。

(2)学生听录音跟读相应的词汇,同时指出相应的动作。(3)操练句型:Boys and girls, what can you do ?(4)游戏练习句型。

What can you do at school?

I can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 clean the blackboard.(三)拓展(Extention)What can you do at home?

(四)板书设计

Unit 4 What can you do ?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篇8

王舍人中心小学 任海燕

单 元 备

教学内容:

教材99—119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

2、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3、学写观察日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专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朴实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方法措施:

1、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语感悟课文内容。

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让学生熟读成诵。

4、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课时安排:

20《古诗两首》 2课时 21《搭石》 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23《卡罗纳》 1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4课时

总 计 12课时

20、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

教材100——102页。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

新旧对比: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地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语言的兴趣和习惯。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间深厚的友情;同时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2教师准备乐曲《送别》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1)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一首诗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交代学习方法

1、五读法:读通、读懂、读精、读会、诵读。读通:把诗流利地读下来,不读错字,不读破句。读懂:要求基本理解诗的意思,知道主要讲些什么内容。读精:理解字词的意思,大致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会:领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诵读: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解题

这首诗讲的是谁送谁?在哪里送别?到哪儿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互查。

3、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古诗朗读特点。4、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辞:告别 尽:消失 天际:天边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古诗内容。学生对课题质疑

学生自主学习后,同桌进行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2、与老朋友告别,诗人的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导学演练,体会感情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体会诗人心情。

在小组内演练好朋友离别的情景,想象人物的对话。

四、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拓展阅读:高适《别董大》

四人小组讨论演练、汇报。学生反馈作业难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进一步深入体会地引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

随堂检测:

1.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代诗人()的作品,这首诗前两句叙(后两句写(),诗人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深情。,)

第二课时(课时数:2)

教学内容

教学《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出示《送元二使安西》,介绍背景

作者友人元二将要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知。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古诗内容。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读互查。

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古诗朗读特点。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使:出使。挹:湿润 更尽:再饮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

二、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

2、与老朋友告别,诗人的心情怎样? 导学演练,体会感情

3、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体会诗人心情。

4、在小组内演练好朋友离别的情景,想象人物的对话。[设计意图]进行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你还读过哪些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给大家背一背。

学生对课题质疑

学生自主学习后,同桌进行交流,四人小组讨论演练、汇报。学生反馈作业难度 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进一步深入体会地引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悟诗情

明诗意

知诗音

随堂检测:

一、默写古诗。

二、写出诗句的意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搭 石

教学内容:

教材103——105页。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这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水平,本课有利于学生接受,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准备

1、本课录音。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3)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熟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激趣引入(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有去赞美雄伟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的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之处,你们想了解吗?

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是怎么铺成的?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丝瓜)(葡萄)(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学生对课题质疑

学生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课。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注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设计意图]学生可能对于多遍读课文感到厌烦,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读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1、默读、思考:(1)什么是“搭石”?

(2)作者围绕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3)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设计意图]设计问题时,应环环相扣,逐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

四、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2、给生字表中的生字扩词。

3、朗读课文。

1、开火车拼读、纠音。

2、小组读生字词。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学生默读、思考后回答

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

随堂练习:

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小练笔。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课时数:4)

教学内容: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寻美悟情,品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的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把你认为美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谈谈你的体会。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把你认为美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谈谈你的体会。[设计意图]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3、用品读语句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课。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A、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学生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A、“风景”是什么意思?

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C、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把自己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颂美,传情。

1、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2、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创美,抒情。

1、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2、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四、课后延伸,拓展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高声诵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四人小组讨论朗读情况、汇报。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板书设计:

整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协调 有序 理所当然

背„„过

随堂练习: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内容:

教材106——108页。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新旧对比: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水平,本课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爱心。台湾同胞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4.美读课文。教学准备

1、本课录音。2、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5)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引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作者没有去赞美雄伟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是赞美“生命桥”。

2、出示课题,鼓励质疑: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质疑,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课。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注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设计意图]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默读、思考:

(1)什么是“生命桥”?(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2、给生字表中的生字扩词。

3、朗读课文。

学生个性自读,自主感知,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学生默读、思考后回答 给生字表中的生字扩词。朗读课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设计意图]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

随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11分)

Jiàn gé xí jī hǎi xiá zàn tíng lǎn duò()()()()()lǐ suǒ dāng rán tū rú qí lái shān hóng bào fā()()()

第二课时(课时数:6)

教学内容:

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寻句悟情,品读熏陶 1、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情”,有看的见的具体“情”,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把你认为美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谈谈你的体会。2、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情。(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析、悟情。)例一:“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把你认为“情”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设计意图]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用品读语句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课。

(“面临凋零”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

例二:“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这样的人”指怎样的人?)例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血脉亲情”具体指什么?

请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拓展思维,感情朗读

1.你最敬佩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2.展开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表情怎样,会说些什么? 3.有感情朗读全文。三.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集体交流汇报。重点感悟理解。自主选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真善美”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课外延伸 培养讲故事的能力。

随堂练习:

一、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跨越()永远()重要()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如同()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是()

A、宝岛台湾与大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无法割断,这种血脉亲情无法割断,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B、架在台湾与大陆两地的桥。

23*、卡罗纳(课时数:7)

教学内容:

教材109——112页。教材分析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本文记叙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 关爱;二是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

教学时,可以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教学目标

1、美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写有重点词语和句子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2、查字典,自学生字词。(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2)教师检查。(3)指导理解词语。教师指导在课文的语句中进行理解,以巩固课文重点词语。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学生巩固生字。学生读准字音。小组检查。全班开火车读。

小组交流。[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学习。

教师指导在课文的语句中进行理解,以巩固课文重点词语。

三、提纲导读

1.出示要求,生自读。

a.当知道卡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b.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失去母亲的卡是万分伤心的? c.“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的关爱的? d.我恍然大悟了什么? 2.生读读画画议议。3.提供范例,指导交流。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进行重点讲解

四、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1、你会怎样安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评价。3.师小结。复习;

1.积累九个词语。2.摘抄感动的语句。学生自由读课文,按问题画画。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受深的问题来交流。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抓住问题勾勾画画的习惯。能动脑筋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板书:

卡罗纳

老师

同学

家长

爱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学会爱!

随堂检测:

1、写信

A请您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B请您代表卡罗纳,向关爱他的人(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封信,感谢他对卡罗纳的无限关爱和帮助。学生选择写信,交流。

2、出示《爱的教育》,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24*给予是快乐的(课时数:8)

教学内容:

教材113——116页。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本课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爱心。小男孩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引导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美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教学准备 1、本课录音。2、生字新词卡片。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引入

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题,鼓励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注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质疑,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课。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 精读课文,探究情感

1.引导交流以下问题:a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b.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c.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更有助于理解课文。五 拓展阅读 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学生默读、思考后回答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课外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领会学习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触类旁通,学会积累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奉献

帮助

„„ 随堂练习:

等待

期待

1、我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电视剧的播出。

2、丑小鸭一直都()着变成白天鹅,得到大家的喜欢。

3、晚上,明明一直在幼儿园的门口()妈妈来接他。4、每天晚上,妈妈都会陪我一起学习,她一直()我能考上大学。根据原文填空。(10分)

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的声音,像();(),(),给人画一般的()。

2、一排排搭石,(),(),它们联结这()的小路,也联结着()的情感。

语文园地六

教学内容:

教材117——119页。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分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几个部分,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情分析

教学时,学生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骤交际,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教学目标

△ 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

★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9)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过程

一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2.假如你是卡罗那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 3引导评议。

4.师小结: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设计意图]通过课文进行引深,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出示有关生活情景:

a.忘记带钥匙,邻居的阿姨回来„„ b.大雨中,爸爸送来雨伞和外套„„ c.丽丽考试不理想,你走过去„„

a.分角色模拟对话b.指名上台对话。

小组合作:两位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两名认真听,听后评议。选代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三.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总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1. 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2. 分角色模拟对话,另两观众评议。3. 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让能说会道的学生畅所欲言,让跃跃欲试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第二课时(课时数:10)

教学内容:

教学“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 教学目的: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看看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

2、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3、小结: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二、成语故事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学生读一读,谈发现。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学生自由读,思考交流。各抒己见 讲给家长听。

课外读成语故事,抄写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理解成语能力。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是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有警句流传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2、练读名言 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熟读成诵

4、励学导行 描述情景,运用名言 同桌练读,及时正音。交流理解 指名背诵

交流自己的座右铭。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激发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三、四课时(课时数:

11、12)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希望别人对你伸出援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事情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幅跟亲人有关的图,这幅图的名字有一个“亲”字,叫做《胜似亲人》。(齐读)

3、理解“胜似亲人”

(“胜”、“似”都有超过的意思。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4、出示图文,明确习作要求。

(读课文的习作提示)[诱发习作兴趣,明确习作要求。]

二、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1、指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生交流看到内容。

(按从人到物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具体)

3、猜测图中人物关系。

A、在小组内说说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

(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

B、全班交流。

4、理解图意,用几句话写写图上的情景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5、学生试写片段讲评。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指导图前想象。

(根据刚刚所猜想的人物关系,想一想在这幅图之前,可能

发生过什么事体现她们“胜似亲人”?请你把她们之间可能发生过的事情简单的写在纸上。)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指导图后想象。

师:在这之后,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

四、提示写法、动笔习作

1、再读习作要求。

2、介绍看图作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篇9

表内乘法

(一)第2课时

认识乘法(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

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下列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吗? 3+3+3 3+3+2 5+4+3+3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情景和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要求试着列式计算。

2、交流各自的算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边交流边写出加法

和乘法算式。

3、让学生观察、讨论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对于“一共有多少梅花鹿”这一问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列成的加法算式也不同。但用乘法算式表示时都可以写成4×3或3×4。

4、告诉学生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二、完成练一练。

三、数学游戏。

1、“送信”游戏

游戏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 义,学会将加法改写成乘法

游戏准备:制作4个信箱和若干封伺。游戏过程: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4个信箱。

2、要求学生根据信封上的“地址”。把信送到信箱里。

3、游戏:找朋友

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 活动准备:一些写好算式的卡片(如下)。活动过程:

1、将卡片发给学生。

2、请拿着得数相等的两个卡片的学生站在一起。

3、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2×3 3×2

4、根据乘法算式肩节奏地做拍手游戏。2×6 5×2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整理房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本节课是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实践性的活动课,会应用到在第二单元学习的比较。本节课是分类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的基础。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教材安排的整理房间中的物品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所以,学生在进行整理时容易产生亲近感,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应用随处可见,如:书店、商店、超市等等,学生也经常在这样的场所出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通过整理房间等活动展开,使学生体会了分类的思维方式,感受了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并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2、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3、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结合本课教学对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五、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具、学具准备:装有各种模型的资料袋、几种日常生活物品。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整理房间

同学们,你们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一个非常特别的房间!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56页,一起来看这个小朋友的房间。就是这间了!

1、对课文的初步感知。询问“小朋友,小明的房间给你感觉怎样?”

(凌乱、不整洁、找东西不好找)

2、仔细观察,你能在小明的房间里看到哪些物品?

(书、本、笔、文具盒,还有衣服、篮球、足球和小汽车。)

3、限时一分钟,小组讨论该如何整理这个房间。

生1:两件衣服要放到衣柜里。

生2:学习用的笔、书、文具盒、本子要放在一起。

生3:三个球是体育用品要放在一起。

生4:小汽车、小熊都是玩具要放一起。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

生1:看起来整洁、干净。

生2:东西好找。

生3:学习用品、玩具要分别放。

4、总结:像这样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整理房间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才能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

5、出示整理好的房间。问学生“整理过后的房间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

(很舒服,很漂亮,即整洁又美观。)

(二)动手实践,体验分类

活动一:贴一贴

小组合作,利用最短的时间,把资料袋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结果,并在黑板上展示。(可按颜色分;可按用途分;可按大小、长短分类)

活动二:摆一摆

首先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讲台上放着哪些东西;接着给时间他们考虑该如何分类、摆放那些东西;然后叫一个学生上讲台摆一摆;再接着问是否有其他分发的,有的话也上去摆一摆给大伙看;最后老师总结学生分得对不对并指导。

(三)联系生活,感受分类

师: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整理房间,还会分其他物品,现在请你们把咱们教室里的人分一分,你打算怎样分?

生1:大人(老师)分一类,小孩分一类。

生2:男的分一类,女的分一类。

生3:个儿高的分一类,个儿矮的分一类。

生4:年龄相同的分在一起。7岁的分一类,8岁的分一类。

生5:我把戴眼镜的分一类,不戴眼镜的分一类。

……

师:你们真能干!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里,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这样的分类摆放现象?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1: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

生2:超市里的东西,用的放在一起,吃的放在一起。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以后应该怎样去做,使自己成为一个爱劳动爱家的孩子。

(五)课外作业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第2课时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1、欣赏《流浪者之歌》

2、欣赏《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片段)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感受吉普赛人生活的艰辛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特征;欣赏《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片段),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2、采用分段聆听与整体聆听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入手分析乐曲音乐形象;采用聆听、模唱主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乐曲主题。

3、能够记忆乐曲《流浪者之歌》的主题旋律;对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

欣赏两首乐曲,感受乐曲情绪,分析乐曲音乐形象。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播放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片段,请学生说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师生交流、复习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2、欣赏《流浪者之歌》

(1)教师播放乐曲《流浪者之歌》,学生初次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2)教师简介作曲家萨拉萨蒂。(3)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①学生随琴视唱第一部分主题。

②聆听乐曲第一部分。提问:乐曲的速度、音区等音乐要素,刻画了吉普赛人怎样的性格特征和形象?

(4)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①学生随琴视唱第二部分主题。

②聆听乐曲第三部分。教师提问:你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5)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①学生随琴视唱第三部分主题。

②聆听乐曲第三部分。提问:这部分音乐的力度、速度是怎样的?刻画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6)欣赏乐曲第四部分

①学生随琴视唱第四部分主题。

②聆听第四部分。教师提问:这部分音乐的力度、速度与前面几个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7)完整欣赏乐曲

学生随音乐想象乐曲所描绘的形象。

3、欣赏《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片段)(1)完整聆听乐曲所描绘的形象。(2)学生视唱以下两个主题。

(3)学生再次完整聆听乐曲。教师提问: ①以上两个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

4、小结下课 教学后记:

上一篇:09年货币政策大事记下一篇:安全生产年度规划和年度专项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