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的利润分析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酒吧的利润分析

酒吧的利润分析 篇1

一、酒吧经营的成本分析:

现以相关资料为基础,对酒吧的实际收入和开支进行分析,作为本次成本收益分析的数据依据。对于新开业的酒吧用试算收益来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试算收益反映的是对未来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的预测,包括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支出、利润或亏损。

现开始对每个月(平均30天)收益进行分析,得出年月收益率。试算收益表是按每日满座销售收入来计算,每日销售额度为2万元左右。

试算收益表计算方法为,把它看成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通过对其他同类酒吧的销售收入和成本的分析,确定在本次计算中销售成本占饮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0%。演算依据及过程:

项目:(酒水、饮料、食品、水果、纸巾)

酒吧每月平均销售天数30天,估计每日销售额为20000元、则收入为: 20000×30(天)=600000元

销售成本实际占销售收入的30%、由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占销售的百分比可得知销售成本为600000×30%=180000元(销售成本)

毛利:月销售总额为600000元,月销售成本为180000元

可得毛利为:

600000—180000=420000元

二、酒吧经营收益分析

酒吧运作需要日常的财务支出,现以相关资料为基础、对酒吧的实际收入和开支进行分析,作为本次成本收益分析的数据依据。对每月运行30天状态下做出相关的费用支出预算,根据相关预算可以得知日常开支的重点,而且能根据试算收益表中的毛利润得知酒吧一个月运营的纯利润所占毛利润的百分比。

薪金:员工薪金由酒吧成本预算分析表得出:(22万左右)含小蜜蜂及营销部员工提成及工资。

员工餐费:为员工提供晚餐和夜宵补助10元,人数由酒吧成本预算分析中的人员配备可得知有60人左右、可知餐补为60×10×30=18000元/月。水、电、气、能源消耗根据调查得知电为消耗最大、三者总计为15000/月元左右。

广告推销:广告推销为酒吧开业做的广播宣传和酒吧外墙广告,根据当地情况,可预估费用大约为3000元/月

房租费:单算酒吧面积租金在20000元左右 税金:略

维修、保养:酒吧正式的营业都会存在一个维修和保养费用,平均每月维修费用在1000元左右。

折旧:酒吧的运营折旧,按一般物折旧及行业调查可知,酒吧折旧平均每月为3000元。

以上固定开支费用总额总和:280000元

酒吧以每月60万的营业额来算:

利润计算可知:毛利为:420000元/月,费用总额为:280000元/月。可知酒吧利润为:420000-280000=140000元/月。

酒吧的利润分析 篇2

财政部会计司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规定的基础上,在2005年颁发了新准则,从此会计利润真正实现了与应税所得的分离。新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根据税法做出的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中不符合税法规定的项目一一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应税所得为基础计算缴纳所得税。同时新准则采纳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做法,新准则使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继续贯彻严谨性的会计思维并使其更加丰富。

实行企业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相分离是与国际通行惯例相接轨,这会对企业会计利润核算和应税利润的确定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企业能够正确地申报纳税,也为了税务部门能够按规定审核稽查,有必要对按照新的会计制度核算的企业会计税前利润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利润进行区分。将会计利润与纳税收益划分一条明显的界限就是为了在计算应纳税额时能够更加准确,从而保护财政收入。我们应当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基础上运用税收筹划,既合法缴税又促进自身发展。

二、我国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过度分离

所谓张弛有度,尽管本文认为会税利润分离更加适合我国的现状,可那不代表会税利润可以完全分离或是过度分离。由于出发点和立场的不同,效法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会税利润采取完全分离政策。我国的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存在过度分离的趋势。过度分离的趋势存在两点突出的问题,一是增加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和涉税风险,二是税收监管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当二者核算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时,税务部门首先要做的是鉴别相关会计信息的真伪,通过检查信息的真伪能够发现相当一部分会计记录存在的问题进而避免偷逃税的发生。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能够处理业务还要能够进行初步的核查,需要税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二)税收主权面临更大挑战

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税务部门保卫税收主权面临的困难非常大。一方面纳税人普遍缺乏纳税意识,企图通过各种方法少纳税甚至不纳税;另一方面从税务工作人员的角度看,有部分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要求,税收信息化程度和纳税申报质量有待提高。在反避税领域尤其需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跨国公司规模大、经验丰富,有多种多样的手段可以避开东道国税务机关的监管,而我国的会计与税法建设又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都会对我国的税收主权构成威胁。

(三)如何合理控制会计———税收利润的分离程度

制度原因是造成会税差异的根本原因。差异的扩大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和规避所得税提供了空间。由于会税差异的存在,使得企业虚增的高利润并不必然导致同样高额的应纳所得税,由此我们经常会看到巨额的利润与微薄的所得税在一张利润表上共存的现象。因此,如何合理控制会计———税收利润的分离程度,是我国正式出台会计准则规定会税利润分离之后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关系着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税收的正常征收,公民能否生活在健全合理的经济体系之下。因此会税利润一定要分离,并且要通过以下措施来协调会税利润之间的差异限度以促进共同良好的经济发展。

三、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改进措施

近几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关于会税利润差异的调整措施已经日趋成熟,可是针对过度分离这一隐患并未加以重视。这里的如何改进即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协调手段。一方面不能盲目追求和夸大二者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不能无视二者的差异,把两个模式混为一谈。

(一)制度层面的协调

1. 税法的主动协调行动。

税法的主动协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税基要素的构成与名称时借鉴会计要素的构成和名称;二是在确定税基计算口径时尽可能缩小与计算会计收益所用方法之间的差异。这一变化可以体现在确定残值率和减值准备的确认上。旧版税法将残值率统一确定为5%,而新税法做出修改,允许企业结合具体情况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合适的残值率,从而在残值率这一方面实现了差异的消除。另外,对旧版税法中资产减值不允许抵扣的规定也有所放松。

2. 会计的主动协调行动。

在法律关系领域,税法属于上位法,会计准则属于下位法。由于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当二者存在差异时,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会计处理应当主动向税法趋同以缩小差异降低工作难度。为了降低纳税成本也是做出会计主动协调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适当强化税收主权。

上面提到我国税收主权面对较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对症下药。合理适度地强化税收主权。通过宣传教育制定政策强化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意识,同时增强公务员的业务素质,寻求税务代理等中介机构的支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反避税领域内,我们应当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升我国税务部门的反避税能力。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大的跨国企业进行征税时,由于缺乏经验而不能有力地保护税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税务部门更应该在实践中积极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保卫税收主权。

(二)实务层面的协调

1. 建立以税法为导向的会计政策。

相关性是会计需要首要实现的目标之一。要实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要选择会计政策。即会计信息相关性相对于会计处理而言是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的,但一般情况下税法却没有给予会计人员那么大的可选择性。若是采取与税法趋向的会计准则,虽然能够降低纳税成本,但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受到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必然受到影响。因此,一方面我们应当缩小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又要兼顾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受到影响。

2. 优化职业判断。

职业判断是专业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对会计和税务处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税务上来说,职业判断的基础应该有客观详细的依据。例如要判断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就必须以能证明交易完成的发票等为依据进行判断,在预计风险较高的情况下,税务人员可能不信赖内部资料直接转而检查来自第三方的证明,如验收报告等。任何情况下会计人员要进行职业判断,就必须获取强有力的外部资料作为支撑,以客观资料来佐证判断的准确性。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来相互证明,例如通过职工人数和工时数来佐证应付职工薪酬的真实性及准确性,达到获取主管税务部门认同、减少纳税调整工作量的目的。

3. 计税基础的备查记录。

会计与税法设立的目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因而,进行纳税调整在新的时期依然必不可少,而比较和分摊计税基础与会计账面价值的差异是纳税调整之关键所在。一般情况下,所得税暂时性差异是需要跨多个会计年度来实现分摊的。跨年分摊所带来的复杂性要求企业应当在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时刻开始,就应该设置详细的备查登记记录,避免由于遗忘或者是有意的避税行为带来的涉税风险。

四、结论

借鉴法国和德国,其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与税法趋同的原则,这意味着会计利润与纳税收益应当是一致的或者差异不大。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费用只要按照税法的规定正确列式时才能在缴税时被批准在收入中扣除。以上两个国家会计制度的改革深受税制的影响,会计准则依赖于税法直接决定了国家所有者权益与企业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矛盾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

笔者从我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和目前国情和最新会计准则出发,结合国内外在会税利润领域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综合我国目前在这一问题上还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在会税利润已经分离的前提下确定一个限度,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会税分离问题提出宏微观具体的协调措施。兼顾国内外经济环境,合理确定分离限度,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确保税法体系和会计体系的健全。

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众多制度和法规需要调整和完善。会计准则改革后的税收制度体现了会计与税收适当分离的原则。不同的概念范围与计算口径给实践工作带来一系列困扰。笔者从制度层面与实务层面两个方向提出解决措施。针对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有两种主要观点,会税利润合一和会税利润分离。笔者认为会税利润分离是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最好选择。

关键词:会计利润,应税利润,会税利润差异分析

参考文献

[1]胡林军.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J].经济视角,2011(05):10-13.

生产利润优化问题的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利润;日产量设计;数学规划模型;Lingo软件;建议

一、前言

在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的的生产中,任何人力物力的浪费都可能使得厂商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而利用数学工具分析并优化生产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笔者以某铜材厂为例,对其生产利润进行优化分析,并为提高其生产利润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问题的提出

该厂生产的铜母排产品分为初级制品和深加工制品两种,其中10×120(mm2)、3×30(mm2)和90×360(mm2)三种规格的铜母排市场需求量非常大。这六种产品在生产中存在如下特点:

(一)相似性

三种初级制品的加工方法、所使用的生产设备以及产品原材料都相同;而三种深加工制品是分别利用三种初级制品为原材料,通过另外一套加工设备,以彼此相似的加工方法生产而成。

(二)差异性

由于产品规格的不同,过于精细的铜母排和体积过于庞大的铜母排加工难度要比中等规格的铜母排大,因此,加工不同的产品,工人所获得的工资不同;而体积比较极端的产品成材率略低于中等规格的产品;同时,不同规格的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原材料的损耗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因此,产品的价格也各不相同。

(三)局限性

该厂的规模不大,且投入设备的资金有限,因此产品的生产能力会受到设备以及工人技术水平的限制;由于资金周转的局限性,每天用于生产的铜母排原材料提供量是有限的;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

因此,上述六种铜母排产品中任何一种产品的产量都会直接或间接受到其他五种产品产量的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可利用数学规划模型设计生产计划,以合理分配六种产品的日产量,获得尽可能大的生产利润。

三、产品的日产量设计

(一)生产与销售现状

在该企业现有状态下,三种规格的铜母排初级制品和深加工制品有关生产与销售的原始数据见表1。

(二)模型假设

1、由于该厂当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存在供小于求的状况,并且有长期的订单可以确保一部分的产品的销路,因此产品销售不出去的可能性相当小,于是在数学模型中可假设,各种产品无论厂商每天生产多少,都一定可以全部销售出去。

2、由于当前铜材生产的趋势是追求“零库存”,因此热销的产品在一般情况下厂商是不会准备库存的,即不需要单独支付一定量的库存费以及产品保养费,于是在数学模型中可不考虑这一部分的成本。

3、由于三种规格的初级制品和深加工制品并不是互为替代品,因此各自的产量不会影响到彼此的价格。与此同时,铜材的成本以及售价都与期货价格接轨,在短期内基本上能够维持平稳状态。

(三)符号说明

An:第n种初级制品;

Bn:由An加工而成的深加工制品;

k:一共有k种初级制品;

xAn、xBn:分别为An、Bn的日产量;

tAn:将单位质量的原材料生产成An所需要的时间;

tBn-An:将单位质量的原材料所生产出的An加工成Bn所需要的时间;

CAn、CBn:分别为生产An、Bn所需要的成本;

LAn、LBn:分别为单位质量的原材料可以生产出的An、Bn的质量;

SAn、S′An:分别为一次性购买An的质量小于或大于w1吨的部分的价格;

SBn、S′Bn:分别为一次性购买Bn的质量小于或大于W2吨的部分的价格;

TAn、TBn:分别为生产An、Bn的工人每天的总工作时间;

M:每天原材料的总供应量;

mAn、mBn:分别为An、Bn每天的生产能力上限;

PAn、PBn:分别为客户N每次对An、Bn的需求量;

I1、I2:分别为客户N提货当天(提货日)或不来提货当天(非提货日)的日利润。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设备技术能力:每天生产出的各种规格初级制品(包括用来加工成深加工制品的初级制品)的总质量不能超过生产初级制品的能力上限;每天生产出的各种规格深加工制品的质量也不能超过生产深加工制品的能力上限。即

将有关生产与销售的原始数据(表1)代入上述模型,并利用Lingo软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综上所述,该厂日利润的数学期望值最大为

I=I1×2/7+ I2×(7-2)/7=3548.86×2/7+3728.69×5/7=3677.31(元)

而调查结果显示,该厂实际的平均日利润为3600元,因此通过该线性规划模型的优化,可以使该厂平均日利润增长2.1%。

(五)对计算结果相关数据的说明

对于上述线性规划模型,从Lingo计算的结果中,可以分析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各因素的剩余量。提货日各因素的剩余量如下:每日原材料为0.55吨;生产初级制品的工作时间为2.63小时;生产深加工制品的工作时间为0.013小时;三种初级制品的生产能力为0吨。非提货日各因素的剩余量如下:原材料为0.55吨;生产初级制品的工作时间为0小时;生产深加工制品的工作时间为4.41小时;三种初级制品的生产能力为0吨。

2、各因素的边际收益。提货日初级制品生产能力的边际收益如下:规格10×120 mm2为590元;规格3×30mm2为990元;规格90×360mm2为690元。提货日深加工制品产量的边际收益如下:规格10×120mm2为-32.82元;规格3×30 mm2为-26.89元;规格90×360 mm2为-43.52元。非提货日初级制品生产能力的边际收益如下:规格10×120mm2为573.4元;规格3×30mm2为964.56元;规格90×360mm2为674.28元。非提货日生产三种规格初级制品工作时间的边际收益均为5.2元。提货日和非提货日其他因素的边际收益为0。

(六)对现有生产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及计算结果发现,针对该厂在现有生产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可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利润最大的局限性在于生产能力水平的限制。若厂商更换设备,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方式来突破生产能力上限的限制,则模型中“设备生产能力”约束条件被解除。在这种情况下,利用Lingo软件同样可计算出该厂日利润的数学期望值最大为I=4176.34×2/7+4491.20×5/7=4401.24(元)。因此,上述结果比设备生产能力受限制时的最大平均日利润增加了近19.7%,比该厂现有的平均日利润增加了近22.3%。

2、非提货日生产初级制品的工人工作时间的限制也使得利润受到局限。若厂商在非提货日请生产初级制品的工人加班,以提高他们日工作时间的方式来突破工作时间的限制,则厂商每小时可收益5.2元,因此支付的总加班费不能超过每小时5.2元。而通过Lingo计算可知,当加班时间超过约2.3小时后,加班对提高日利润将不再有意义。

3、提前与客户N签下长期合约,使得该厂提货日的利润相对非提货日的利润有一定的损失。但解除合约又将承担一定风险。若解除与客户N的合约而一直按照非提货日的产量来进行生产,可能出现只有提货日的产量中除去合约要求的部分以外的产品能够卖出去的情况,此时,该厂当日的总利润I为:

I=(1.42-0.6)×(63000-62410)+(1.02-0.75)×(63600-62610)+(1.26-0.75)×(62800-62110)=1403.15

假设解除与客户N的合约后,提货日的日利润为随机变数ξ,ξ服从在区间[1403.15,3728.69]上的均匀分布,

因此,上述结果比不解除合约时的最大平均日利润减少了近7.6%,比该厂现有的平均日利润减少了近5.7%。由此可见,该厂不应该轻易解除现有的合约。

综上所述,对实际生产的建议如下:

突破产品生产能力上限。这样可使最大平均日利润达到4401.24元,比现有条件下的最大平均日利润增加近19.7%,比现有的平均日利润增加近22.3%。

合理安排工人加班。加班最多可以使得非提货日日收益增加5.2元/小时,而加班时间最多不超过2.3小时。

避免轻易解除与客户的长期合约。解除合约会导致平均日利润只有3396.47元,比现有条件下的最大平均日利润减少近7.6%,比现有的平均日利润减少近5.7%。

四、结论

通过数学规划模型可分析出该厂能够获得的最大平均日利润及其对应的各种产品的日产量,从而可使该厂提升平均日利润。

通过突破产品生产能力上限,合理安排工人加班,或者避免轻易解除与客户的长期合约,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厂平均日利润,或避免该厂平均日利润减少。

本文所涉及的一般化的数学模型和相关的数学分析方法,也可用来解决其他同类型的优化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梁之舜,邓集贤,杨维权,司徒荣,邓永录.概率论及数理统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企业战略性利润的特性分析 篇4

战略性利润是指,企业真正创造的高于机会成本的财富,通过现金流量表现出高质量,并保证企业利润可持续增长的一种利润。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来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包括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等,而大多数企业过于注重企业的经营利润,只能鼓励企业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性利润将赋予利润更为广泛而实质的内涵。

二、战略性利润的实质性——资金成本

随着某些企业的销售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张,会计利润也在不断增加,从会计报表上看似“脱贫致富”,但在会计利润的数字背后,这些公司并未真的提高了营运效率、创造出了真正的财富。

会计利润的计量方法以利息费用的形式反映债务融资成本,但它却忽略了股权资本的成本。在会计报表上,出资者的股权资本投入对公司来说是无成本的。但在考虑了股权资本成本的情况下,却存在毁灭财富的可能。

会计利润“股权资本免费”的幻觉,造成很多企业的经营者不重视资本的有效配置,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等决策行为。会计利润的幻觉正是造成我国众多国有企业实盈虚亏的根源。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95年《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利润,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如果一家企业未能获得超出资本成本的利润,那么它就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企业需要获取足够的利润,并超过所投入的资本成本,企业才真正为股东创造了财富,这就是“经济利润”,它等于“会计利润-资本总额×资本成本”。从出资者的角度看,会计利润仅仅是纸面上的财富。因此,考虑了资金成本的“经济利润”才是真正的财富,是战略性利润实质性的一种体现。

三、战略性利润的可持续性——自由现金流量

1. 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性

经济利润是基于会计利润调整而来的,而会计利润可以通过“利润操纵”进行调整。所谓利润操纵就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达成某种目的,通过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控制应计项目,甚至通过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做假账,掩盖企业真实经营成果,使会计利润达到某种期望水平。

利润和现金流量之间具有差异性。如果某公司收入是100万元,而成本费用为80万元,则利润为20万元。如果上述收入都是现金性收入,成本费用都是付现性项目,则利润20万元与现金净流量20万元是等值的。但是,如果因为竞争激烈,该企业为了扩大销售而采用了大量的赊销政策,使得收入并不全部是现金收入,而只有80%是现金收入,其余的20%则表现为具有风险性的应收账款。这样,现金性收入不是100万元而是80万元,会计利润仍为20万元,但是现金净流量却变成了0。这就是现金流量与利润间的差异性。

即使排除利润操纵和做假账的因素,此时的利润也只是一个账面的结果。与此相反,现金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量表现出来的,它不单表现在账面上,而且还实实在在地表现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中。

由此可见,利润与现金的差异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体现,也是深刻认识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线索。利润和现金无论是总量上还是结构上的差异,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度,将会导致严重的经营后果。一项权威的研究表明,将近4/5的破产企业是盈利企业,它们倒闭并不是因为亏损,而是因为现金“贫血”。事实上,很多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但是并不能保证其现金流量能应付债务的还本付息;另一种情况就是不能保证其现金流量满足公司进一步投资增长的需要,而出现“盈利性破产”。企业必须理清利润和现金之间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其根本原因,而进行控制,以防患于未然。

2. 自由现金流量决定战略性利润的可持续性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考虑所有净现值为正的投资计划或增长机会所需资金后所剩余现金流量。

假设一个公司的利润很高,同时现金流量也很多,那么该企业并非一定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

提高利润的现金流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提高收入和降低成本两大方面。许多企业却只是片面地通过削减成本、压缩投资来提高利润和现金流量。这些企业不需要发展新业务、开辟新领土、创新新产品,要做的只是力争把同样的事情做得“更好”,以求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但是,这些企业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中,却很快遭到围攻或即将出局,利润数字会骤然下落。

真正富有盈利能力的公司懂得平衡地追求“更好”和“更多”,它们通过连续不断地巩固核心业务、创建新兴业务和创造未来业务来保持增长引擎的活力。这些企业的主管不断地拓展增长的自由度,尽管这些投入或投资会暂时影响到利润和现金流量的量化程度。这些企业对利润持续上升的解释是“我们正在改变着市场”;而那些单纯的利润追求型企业对利润下降的解释则是“我们的市场正在改变”。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利润所反映的企业价值,绝大部分由利润的预期增长来决定,而尚未实现的利润又依赖于企业未来的增长。所以说,当前会计期间的利润,必须为企业的进一步增长做好准备,打下基础。真正能反映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并不是一般的现金流量,而应是自由现金流量,即它是保持战略性利润可持续性的又一重要因素。

我国股份公司利润分配的现状分析 篇5

[关键词]股份公司;利润分配

公司利润分配是财务、会计、法学等多种学科都非常关心的领域,通过分配,公司的经营成果最终归于国家、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这既是一个备受各利益相关者关注的敏感地带,又是一个各种冲突矛盾集中体现的舞台。在无法律规制的状态下,利润分配的结果就是各利益相关者“谈判”、妥协的产物。由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这种契约式的协商很难说就是公平的或者有效率的,因此需要国家进行规制。

一、 我国对股份公司利润分配尚无明确立法界定

利润分配的立法界定决定了哪些行为可以被归入公司利润分配法律规制的范围。英美等国对利润分配采取“实质重于形式”的定义方式。如《美国标准公司法》第1.40(6)规定:分配是指公司为了股东利益,以股份为基础,直接或间接向股东转移金钱或其他财产(公司自己股份除外)或设定负债的行為。因此,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属于利润分配,并不在乎其名称是什么,行为方式怎样,而是要判断是否导致公司资产流向股东。据此,股票回购也是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而发放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就不是利润分配的方式,因为没有产生资产流动的效果。另外,对分配行为的定性着重于分配的效果。所以“间接向股东转移金钱和其他财产”包括子公司购买母公司股票的行为。英国1985年《公司法》第263条规定,所谓分配,是指将公司资产以现金或其他形式分配给公司成员的任何一项交易行为。2000年著名的Aveling Barford Ltd v.Perion Ltd案中,法院的判决采用了实质分析的方式。扩展了英国公司法对分配的解释。案中,原告公司在没有可分配利润的情况下,以远低于独立的评估师评估的价格出售部分财产。买方的控股股东恰恰就是卖方的控股股东。一年内,受让方重新出售该资产而获得丰厚利润。法院认为:交易的实质,是为了股东利益而从公司抽逃有价资产,而交易当时该公司原本不能合法的分配资产。这一交易的实质是规避公司法中对于分配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规避公司减资的条件限制。因此法院判决该交易行为无效。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利润分配进行明确的立法界定。实践中上市公司所发生关联交易,有些就是以逃避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制为目的。2001年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盈利但不分配股利,而是购买其控股股东——宜宾国资局的资产,但价格明显偏离资产的市场价值。这一关联交易的实质就是资产从五粮液公司流向了其控股股东,流出的部分等于购买价格与所购资产市场价值的差额。如果遵循美国或英国的判断,这种行为就可以被定性为公司利润分配,而在我国这种现象则不能进入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制范围。

二、可分配利润的确定标尺较为落后

可分配利润的标尺决定了公司可以在哪些情形下分配利润以及哪些利润可以用来进行分配。根据各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大致可分为两大模式:资产负债表标尺和偿债能力标尺。

资产负债表标尺是指公司用于分配的资金,只能源于公司的盈余,不可侵蚀资本。其对利润分配的约束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公司未盈利的情况下,不得用公司资本向股东分配利润。第二,在公司盈利的情况下,也只能从公司税后利润中向股东分配,并且公司的税后利润必须先弥补以往年度的亏损,留足法定公积金后尚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才能分配。这种标准旨在通过保护法定资本数量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偿债能力标尺是指在确保公司偿债能力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利润分配。许多国家越来越倾向于确保公司偿债能力,更好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以美国为例,美国采取的是双重破产标尺。“所谓双重破产标尺,是指无论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还是从衡平角度观察,公司分配股利后,公司必须仍然具备清偿到期债务的财务能力。资产负债表准则,上文已经谈及。后者的衡平破产准则( equity insolvency test) , 因是经由衡平法院来判断公司是否破产而得名,,是指若公司分配行为导致公司是或将是在衡平意义上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法律禁止公司向股东分配。衡平意义中的破产概念,关注的是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 liquidity) , 即公司解决到期债务的能力, 而非公司资产与负债的差额。事实上,衡平破产法则更现实地体现了债权人的关怀。”相比而言,看重公司偿债能力的调整方式更能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

我国股份公司利润分配的标准是资产负债表标准。资产负债表标尺与偿债能力标尺相比有如下缺陷:(1)资本制度比较僵硬,股东投入资金和退出资金都很复杂,不能适应现实经济环境中投资更多样化,变化更快的要求。(2)资本投入经营后即成为动态的,处于不停的流动转化中,而法定资本作为静态的,历史的一个数值,己经很难真正代表公司在后续经营中的偿债能力。(3)提取法定公积金实质上是强制增资,违背了投资者投资自由的意志。我们讨论这两种标尺的目的是使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平衡。综上所述,资产负债表标尺并不能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较之偿债能力标尺,我国利润分配的确定标准就相对落后。

三、以资本信用为主导的规制使利润分配变得僵化

我国公司法贯穿了资本确定、维持、不变的基本原则,“这一严格的制度设计,其立法用心十分明显,就是以公司资本奠定公司的经营能力和责任能力,以公司资本作为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基本保障,此所谓典型的资本信用。”然而,公司资本是静态的,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资本转换成各种需要的资产,此时资本只是公司设立时一个历史的数字,随着公司的盈利、亏损,资产的增值、贬值,资产的价值和当初的资本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资本和资产无任何联系。但是保障债权实现的是资产而不是资本。

在资本信用下,公司股东的出资制度也被完全扭曲和变形,不得不屈从所谓债权人保护的要求,而完全忽略了对投资资源全面、充分的利用,牺牲了投资者的自身投资优势和公司的实际需要。出资的经营功能被弱化,偿债功能被强化,甚至以偿债功能作为出资方式取舍的唯一标准,一些经营功能很强而偿债功能不足的出资形式被排除在法定的出资形式之外,公司迫切需要的经营手段无法施展,投资者富有价值的投资资源不能开发,经营者的重大利益无法实现。我国对内资企业法人实行法定资本制的实践,也表明它无法实现为债权人提供必要担保的初衷,相反其僵硬而阻滞投资、妨碍交易便捷的固有弊端则暴露无遗。

我国实行的就是以“资本信用”为主导的法定资本制度。其对利润分配的影响如下:(1)出资形式的局限必定影响利润分配。例如,厨艺高超的厨师想以其厨技出资设立股份公司,但现行公司法不允许,因此該厨师不能参与利润分配。(2)资本信用为主导的公司法必定催生出“资产负债表标尺”,直接影响可分配利润的确定。(3)公积金制度实质上是强制增资,违背了投资者投资自由的意志。

四、违法分配的问责机制不健全

对于股份公司违法分配的,我国《公司法》仅在第167条作出规定。该条第5款规定: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这一规定,立法粗疏,缺乏操作性,也没有具体的法规或司法解释规定该款该如何落实。如该类诉讼中的主体资格?责任主体?承担责任的方式?股东或董事个人是否担责?

对此,仅能从理论中推导股份公司违法利润分配之责任主体,将股东会决议无效和撤销制度以及董事勤勉和忠实义务作为确定责任及责任形态的依据。关于返还股利的责任,美、德、法、日等国都将无过错的股东排除在返还责任之外。例如《美国标准公司法》68.33节规定,当分配财产金额超过按照6.40(a)的规定所能分配的金额时,投票赞同或同意一项违法分配的董事,对于超额分配的部分应负个人责任,同时8.33节的(b)款规定对于违法分配应负责任的董事有权要求其他应负责任的董事承担责任,并有权要求那些明知分配违法的股东,按比例返还违法分配的利润。笔者认为,股份公司的股东人数众多,具体分到每位股东的股利很少,如果返还股利的执行费用大于股东股利,岂不是矫枉过正。

综上所述,股份公司利润分配制度是系统性的制度,它是建立在众多小制度的基础之上,比如关联方交易的利益输送是否应该纳入利润分配制度中规制。因此,股份公司利润分配制度需要考虑其他现有的制度之上进行完善,循序渐进。我国股份公司利润分配制度的完善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邱海洋.《公司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沈四宝.《西方国家公司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史际春,温烨,邓峰.《企业和公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周恒山.“法律视角下的公司利润分配制度”.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5]马斌.“试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6]张艳.“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制”.2009年复旦大学硕士论文.

[7]傅弯.“公司利润分配规则的比较分析”.《法学论坛》,2004年第3期.

酒吧的利润分析 篇6

对此,戴尔展示了其全新的产品和利润分析解决方案DPPA(Dell Product&Profit Analytics)中文版。这款专业、高效的IT解决方案,将详细的原材料、生产和各项销售成本等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了实时模拟和预测分析功能,帮助制造业企业预测并量化各种因素对其产品的利润将产生的潜在影响。

该解决方案将核心商业智能与戴尔服务在ERP系统实施、企业应用系统集成以及系统托管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完美结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所需的信息。

根据世界各地诸多实施DPPA软件的公司经验,这些用户在原材料成本上涨前可及时调整销售价格,发现各种潜在的低效或浪费,从而节约成本,或者根据盈利能力将生产资源重新进行了更有效的分配,同时能尽早发现业绩不佳的产品。大多数企业在初次部署后的90天内企业便可开始见到成效,实施第一年的盈利就获得增长。

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异同分析 篇7

关键词:利润,现金流量,异同

深入了解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异同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利润与现金, 在财富度量方面既有等效性, 也有差异性。利润与现金差异控制的内容主要是资金收支活动管理, 其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控制利润与现金差异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降低现金的损耗, 提高现金周转率, 实现利润转化为现金流量, 从而实现创造价值的目标。

1 利润与现金流量的相同点

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相同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1) 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一致性; (2) 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等效性。

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一致性有两种情况:

一是从长期来看, 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差异有缩小的趋势, 最后清算时达成一致, 这是由财务管理对象的本质决定的。从长期来看, 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将相对稳定, 应收款项会尽最大可能收回, 长期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将会从账上减去, 因此由于计算属性而造成的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差异将被时间抹平。所以在企业的现金运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现金增量完全取决于企业盈利的大小。即使企业存在大量的折旧与资产摊销费用, 并且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 只要这些应收账款在考察期间能够完全收回, 那么企业的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这一长时期来看仍显示出明显的同一性。尤其是如果这一期限长到于企业的寿命一样, 那么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就完全一致了。

二是如果企业没有应收款项和待摊项目, 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完全一致。因为在信用经济中, 按权责发生制确定的收入与支出与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货币收入和支出是不同步的。在一定期间, 就必然使现金的净增量与收益表中的利润项目产生偏差, 同样资本项的支出所占货币是在使用寿命中作为费用摊销而耗费掉的, 因此现金流的增量与利润又不一致。那么如果不存在这些问题, 二者应该又是一致的。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 但在现实中, 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或折旧在总收入中的比例较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 或是折旧已全部提完, 资本仍然在起作用, 而且完全以现金销售的企业, 可以近似的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税后净经营利润完全一致。

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富度量上具有等效性。正常经营企业的现金增加, 来源于利润的增长, 或者说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这必然要通过企业财务来体现, 即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不仅仅通过企业盈利状况, 同时也通过盈利所实现的企业现金性收益来体现。现金性盈利占企业盈利总额的比重, 成为企业财富增长质量的决定因素。在这一意义上, 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度量的等效性体现得相当明显。

2 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

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短期差异与会计计量的一些细节有关。 (1) 权责发生制及应计项目。对于赊销来说, 权责发生制意味着在销售之时就确认收入, 而不是在顾客实际付款时才确认, 这会导致在发生收益和收到现金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时滞。 (2) 历史成本。会计上的资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 但资产现在的变现价值可能已经是账面价值的几倍或几十倍, 因此历史成本对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差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3) 折旧及非付现项目。确定特定资产的折旧额, 必须先得到三个估计量, 即使用年限, 残值及计提折旧的方法。这些数值的估计应基于经济和工程的信息、经验及其它有关该资产的客观数据。这就使会计使用何种方法来计提折旧会相应的影响收入和税后净经营利润。 (4) 税收与利润总额。由于会计与税法在规定收入与费用允许列支的口径并不一致, 造成了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不一致, 所核算出来的所得税也不一样。所得税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所以税收以及利润总额的不同核算规定都会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税后净经营利润的差异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 尤其在企业的整个经济寿命内, 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当趋于一致。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由于市场并不是那么完美有效的, 各种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存在、投资者对企业预期的动态变化、资产质量的高低, 必然使企业利润转化为现金的过程偏离理想状态, 因此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差异仍然存在。

从长期来看, 企业的应收账款能够较充分地收回, 而长期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也被作为坏账从利润中扣除, 因此企业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长期仍然存在的重大差异, 主要是由于长期资产折旧造成的。折旧对企业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差异的影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资产质量及使用效率。资产质量及使用效率对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差异的作用机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 (1) 风险影响。短期资产的周转在短期内可以完成, 而长期资产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完成, 在这一时期内, 市场变化莫测, 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所以企业应寻求一种既满足生产经营对不同资产的要求, 又是经营风险最小的资产结构。 (2) 收益影响。企业应当尽量增加直接形成企业收益资产的比重, 减少对企业一定时期的收益不产生影响的资产和抵扣企业一定时期收益的资产。 (3) 流动性影响。如果资产的质量不正常, 对资产的流动性也会产生影响。资产的质量主要是对存货质量而言的, 一旦存货停销, 那么它的流动性为零。 (4) 弹性影响。弹性是指资产的变现或周转能力。资产结构对企业资产弹性有很大影响, 如果企业的资产全部为固定资产, 则其变现或周转能力将很差。

价值扭曲程度。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假定收入由市场外生决定, 那么企业的税后净经营利润就由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内生决定。而费用是由耗用资产的价值转化而来的, 这种价值都是历史价值或账面价值, 由此形成的税后净经营利润也由耗用资产的账面价值决定。企业在发生收入与费用的时候, 必然伴随企业现金的流入流出, 而现金的计量采用的是市场价值, 因此这种巨大的价值扭曲对企业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差异的作用一目了然。

预期程度。预期是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坏账准备的估计等。这些预期都会对企业的税后净经营利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现金流量不易受人们预期的影响, 具有更强的客观性。这就会使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产生差异。

通过上面税后净经营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差异的分析, 本文将经济利润与现金附加值的差异总结为: (1) 从短期来看, 经济利润与现金附加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会计计量上的细节和货款的回收程度。 (2) 从长期来看, 经济利润与现金附加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折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曾四新.谈企业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J].财会通讯, 2003, (4) .

[2]王娟.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缺口的甄别与透视[J].会计之友, 1999, (8) .

[3]王斌.利润与现金——从差异到控制[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5]陈怡松, 吴荣.经营活动“间接法”现金流量到“直接法”的推导[J].当代经济, 2005, (8) .

[6]李坤蓉.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J].四川农机, 2005, (3) .

[7]陈兵.对财务控制的一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2) .

酒吧的利润分析 篇8

盐湖钾肥公司主要从事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钾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属化学肥料业。公司主营业务为产销氯化钾,每年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达90%以上,是典型的专业化经营公司。2008年,公司实际生产氯化钾产品209.46万吨、销售124.6万吨、年末库存134.99万吨,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营业收入5 216万元,同比下降16.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营业毛利为3 423.74万元,同比下降5.2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 028.47万元,同比增长12.96%。

盐湖钾肥氯化钾的销量2007年为190万吨,2008年为124.6万吨。公司在氯化钾销量同比下降34.42%、产销比率急速下降至59.49%、单位营业成本上升5.19%的情况下,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反而增长了12.96%,笔者认为原因在于2008年公司产品平均不含税销售单价3 250元,比上年平均销售单价1 660元提高了95.78%所致,产品销售价格几乎上涨了一倍。净利润上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公司2008年毛利率同比上涨了12.80%。因此青海盐湖钾肥是凭借其国内市场的定价权和资源的垄断地位做高做大了公司的业绩。目前,氯化钾市场价格波动相对较大,出厂价格略有回落,如国内实体经济继续下滑,不排除公司氯化钾产品市场价格会继续下行的情况,届时公司将会遭遇较大的经营风险。

二、期间费用分析

在公司2008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四项期间费用中,各项目的结构比率分别为9.56%、21.28%、8.94%、60.21%。其中所得税费用所占比例最大,且与2007年相比增幅高达44.89%。所得税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利润增加所致。此外,管理费用在公司期间费用中所占比例也较大。近两年来管理费用在费用总量中所占份额始终保持在21%的水平上,但本年比上年还增加了18.36%。管理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职工薪酬增加及由于收入增加导致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产资源使用费大幅增加所致。根据控股子公司青海盐湖发展有限公司与其控股股东盐湖集团分别于2008年5月、6月签订的《矿产使用费合同》、《矿产使用费补充合同》,青海盐湖发展有限公司自2008年起向盐湖集团每年缴纳矿产使用费3.06亿元。公司的关联企业使用卤水,按实际用量由盐湖集团收取矿产使用费(305.00元/60m3)。2007年到2008年,盐湖集团向盐湖钾肥控股子公司收取的资源使用费暴涨了86倍。据盐湖钾肥2007年年报披露,盐湖钾肥支付的矿产资源使用费仅为591万元,而到了2008年,盐湖集团向本公司及子公司收取矿产使用费猛增至5.10亿元。向盐湖集团支付5.10亿元资源使用费是盐湖钾肥召开两次股东大会后才最终审议通过的。值得关注的是,在2006年以前,盐湖钾肥一直没有向盐湖集团支付过矿产资源使用费的,待盐湖钾肥发布2007年年报时,却突然多出591万元的矿产资源使用费。事实上,盐湖集团于2007年向盐湖钾肥收取591万元的矿产资源使用费是没有经过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的,并且盐湖集团是否具有矿产资源使用费的征缴权以及征收是否合理尚存在疑问。

三、非经常性损益分析

公司2008年年报披露的非经常性收益为707万元,2007年为148万元,非经常性收益比上年增长3.79倍。这其中还不包括2008年和2007年分别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中记录的高达30 039万元和31 378万元的增值税返还款,如果再把增值税返还款加进去,则营业外收入对年报中净利润的贡献度将分别达到12.05%、17.94%。根据2004年12月21日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钾肥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197号)规定,公司从2004年12月1日起销售氯化钾由免征增值税改为实行先征后返增值税。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每股收益。

近两年来,公司非经常性损失中的“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分别为1 800万元、2 700万元,尽管“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的绝对值不是特别大,但其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却分别高达75.02%和97.03%。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的大量发生,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近两年来公司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投入力度在不断增强。200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为22.73亿元,工程物资余额为0.60亿元,在建工程余额为8.47亿元,在建工程同比增长37.95%。

四、利润分配分析

2008年公司每股收益1.78元,同比增长35.56%,营业利润增长率为52.62%,同比增加60.04%,营业收入现金保障倍数为112.24%,同比增加10.55%,净资产收益率47.49%,同比增加14.63%。由此可见,较强的盈利能力、较高的盈利质量和充裕的现金流,为公司连年的高利润分配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自1997年9月上市起,累计派现12次,派现金额达261 200.89万元,送转2次,股本扩张4.12倍,总融资为77 931.8万元,派现与总融资比为3.35。公司2008年的利润分配预案拟为:每10股派现金16.72元(含税),共派出12.83亿元。其大手笔分红就连国内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也相形见绌,当属名副其实的“派现王”。

与盐湖钾肥的慷慨分红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那些长年不分红的上市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3月底,我国连续3年以上不分红的上市公司共有496家,连续9年不分红的公司有107家,连续10年不分红的上市公司有85家。笔者建议应该呼吁管理层出台更加严厉的政策来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将再融资中过往分红的标准大幅提高。这样不仅有利于股市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为股市不仅仅是一个融资场所,更是一个投资场所。

单位:元

上一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下一篇:税务咨询服务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