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过程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教学过程(共8篇)

课堂教学过程 篇1

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浅显的、耳熟能详的词语,而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则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过程思想,既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又是一种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恩格斯曾把过程思想誉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过程思想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指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过程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过程孕育结果,结果源于过程,事物变化发展总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出现一定的结果。而有时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更有意义,同一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过程来实现,但不同的过程有着不同的意义。过程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都是由多个要素相互作用而生成,由多个环节相互链接而完成,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有机系统。事物的过程性,要求人们重视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宏观把握过程的发展方向和结构布局,又要微观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要求人们不能为实现某个目标而不择手段,必须选择恰当的路径与方法,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

学科教学是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活动过程,是在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的活动过程。任何教学活动,必须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同时必须深入研究达成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也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没有预期结果的引领,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和意义。而没有扎实有效的教学过程,也不可能出现理想的学习结果。实施新课程以来,人们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新进展、新成果。但在常态的教学活动中,重结果轻过程,忽视过程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如不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不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等等,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必然在无意中伤害学生的主体精神,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确立过程思想,以过程思想引领教学创新,可以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一个新视角,一个新的生长点。

一、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

确立过程思想,优化教学过程,首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的整体思考,系统设计。指向一定教学目标、实施一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课前学习(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等基本环节。系统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活动,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教学过程,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不注意各环节教学活动的衔接与协调,或者是简单重复、反复操练,课堂上依据教材面面俱到地讲和问,课后应用学习辅导用书过宽过深地反复练;或者是不注意相互照应,课后练习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不一致,课后作业与课堂问题探究不配套,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低效劳动甚至无效劳动。

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一是要紧扣课时教学目标、围绕课时教学内容来设计各环节的各项教学活动。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都必须指向同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加强各项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二是要依据学习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布局、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活动。过程,不是简单的一个个活动的反复和累积,而是一个依据客观规律逐步变化发展的序列。就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说,应该按初步了解、整体感知→深层探究、理解认同→练习操作、消化吸收的基本程序,合理布局和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活动。课前学习主要是引领学生指向学习目标开展阅读文本、归纳要点、收集资料、思考问题等预习活动。先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熟悉一下教材,生成一些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和组织。但是,课前学习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起始环节,不能布置过多过重的预习任务,不能期望通过预习活动来达成所有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但同样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向重点难点,开展问题探究和即时训练等活动。课后作业练习是对课前、课堂学习的总结反思,是对所学知识与方法的再学习、再思考,因此必须注意全面性、系统性、实践性。强调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课前预习看些什么、思考些什么,课堂教学着重探究什么,课后作业练习做些什么等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布局,使之真正成为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几经反复的学习过程。重点知识、重点方法,不仅课前预习要关注,课堂上要组织深入探究,而且课后还要重点练。对非重点知识,对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就不必三个环节都涉及,只要预习时看一看,做一做,再在课后练一练,或者课堂上结合重点知识讲一讲,再设计课后作业做一做即可。

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其意义不仅在于优化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而且能够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创新。这种教学思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都突出学科教学的过程性、系统性,把课堂教学模式扩展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式。因此,对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活动的过程研究

以过程思想指导我们的学科教学,更重要的是必须研究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任何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理想的活动过程不仅应该有效地达成预期的认知目标,而且能够对学生培育情感、发展能力等具有积极影响。照本宣科的课堂、死气沉沉的课堂,不可能有教与学的高效率,更谈不上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其根本就是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遵循规律和讲究策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必须优化各项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

我们要着眼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协调发展,着眼于引领学生主动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教学活动必须突出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在驾车中才能学会驾车。任何知识、技能和方法,只有成为自己的追求,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才能有效习得,才能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发展为自己的能力。因此,必须努力使各项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实现这一目标,不需要多少高深的理论,关键是抓住问题的症结,积极研究和创新活动过程的技术细节。就课堂教学来讲,可以着重落实以下几点。

――密切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不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精神状态,只顾自己开展预设的教学活动,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自我感觉良好地滔滔不绝地讲解,喋喋不休地指导,对学生中萎靡不振、心不在焉、似听非听等现象往往视而不见。不少教师只关注学生答得对不对,说得好不好,而对其他学生有没有听、有没有思考则不闻不问。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投入的精神状态。必须要求全体学生认真专注,不是心神不定;严谨踏实,不是马虎应付;耐心细致,不是草草了事。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活动,是当前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许多教师往往设计的问题既多又简单,缺乏灵活性、探究性,不足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和活力。因为提问太多,就难有时间充分展开,老师呈现问题后立即点名学生回答,当有学生回答正确后,就立即提出下一个问题。学生缺乏深入思考、广泛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注意学生答得对不对,不管学生具体的思维方法,这是教学活动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突出表现。这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实质上仍是以本为本、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日常的作业练习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过多过滥,面面俱到,反复操练,使得学生缺乏做作业的时间和兴趣,常常是草草了事,马虎应付,更不可能对所做作业进行总结反思;教师缺乏研究性批改作业的时间和耐心,很少深入分析学生作业练习所反映的深层问题,这是当前作业练习高消耗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围绕问题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在一个学生发表意见后,再用一定的时间请其他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和思维活力的重要环节。许多教师也认可其重要意义,但总是抱怨时间紧张。这里的关键是要实行少教多学,少问多思。课堂教学中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应该突出重点知识、重点方法,着力在重点上做文章。与其匆匆忙忙回答许多问题,不如引领学生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几个问题。

――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考问题中归纳出知识,或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固然重要,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出新的问题则更有意义。现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时间和契机。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重性,任何问题的解法或答案都可能不是唯一的。课堂上以及课外作业时,都可以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一些新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无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激励学生更广泛地观察生活,更深入地钻研知识,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表达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教学活动不能只是简单地问答,不能满足于逐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还必须在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中渗透方法的指导。要以重点问题为范例,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程序,培养学生深思熟虑的学习品质。要指导学生善于从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归纳出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来。要指导学生归纳、综合、联想、想象的思维方法,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只有在这样渗透方法指导与训练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这里所说的过程评价,是相对于学习活动中的结果评价而言,强调的是对学习活动过程本身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指导,不只是评价学习活动的结果、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而要进一步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过程性要素。这一点对引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研究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正确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实教学中,忽视学习活动过程评价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课堂上只评价学生答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不注意学生具体的学习行为和思维过程;作业练习的批改只评判对与错,简单打个“√”与“×”,对学生完成作业练习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不作分析与评价。

首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即时评价,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思维方式,及时予以评价与指导。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否热情、专注,能否集中精力看书、思考,能否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否耐心倾听同伴发言,能否勇于质疑提问等等,教师不能不闻不问,必须全面关注,及时评点。过程评价必须侧重指导性评价,对学生观察生活、探究问题、交流发言等学习活动,真诚地指点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思考的路径,及时指导观察、思考、表达问题的基本方法。对学生固然要激励,但真诚的指点是更有意义的激励,课堂上过多的鼓掌表扬看起来热闹,其实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批阅学生的作业练习,不能只对答案批个对错,必须及时分析评点学生作业练习的态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做作业是否认真?分析问题是否清晰?表达问题是否规范?书写字迹是否端正?练习出错,是因为粗心大意,还是审题不正确或方法应用不当?……这些过程性要素不能局限于简单提提要求,一般指导指导,而应该在平时作业练习的批阅过程中及时予以分析和评点,可以通过与学生个别面批、指导学生对作业自我评析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可以在批阅作业时多作指导性、启示性批注,用简洁的语言对所做练习作总体评点,对典型习题作细节指导,如“本次作业正确率高,但书写能否规范、清晰一些?”“想一想,是方法错了,还是运算失误?”“再想一想,这道题究竟要你分析什么?”等等,这样的批注体现着教师的耐心、细心,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重视作业练习的过程,指导学生领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改变单一考试评价的方法,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学习水平综合评价机制。可以着眼于学生主体发展,研究制定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成效等方面的观察要点和评价指标,可以由学校统一制定,也可以根据各学科特点和要求分学科制定。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全面反映学习水平的学习活动观察评价表,定期(每学期一次,或期中、期末各一次)对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社会实践等学习活动中的过程与实效进行观察评价,也可以由学生使用评价表进行自我诊断分析。通过定期观察评价,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进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策略,从而引导学生不断优化学习行为,努力提高学习水平。

课堂教学过程 篇2

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内在的联系是切实推行新课改的前提。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知识是技能的基础, 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 所以我们说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 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 更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过程和方法二者关系是统一的辩证的,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正确的结论, 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 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 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 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 结论就很难获得, 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过程、方法与结论相比, 过程、方法更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关系中, 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 而态度体现情感, 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 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而情感、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价值观是情感态度的升华, 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躬行实践三维目标, 是落实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改的关键。把握三维目标及其关系的好坏直接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过程教学中。把握三维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 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与技能, 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就必须经历相应的学习过程。没有过程支撑的结果是不踏实的。

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起码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 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学习中让学生不断有成功的体验, 享受成功的快乐。

力求三维目标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后, 产生乐于学习的情感、良好的学习态度、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二、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和过程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要从以人为本的立场上认识课堂教学。它不但是师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更是师生生命价值体现的历程, 对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意义。因此, 课堂教学的质量除了着眼于师生认识和实践的成果之外, 更要着眼于他们个体自身价值的有效体现。他们的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价值体现的过程既有统一性, 又有差异性。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师生的发展过程, 关注融入教学过程中师生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积极互动和由此而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是学生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重要阵地。因此, 课堂教育首先要关注和反映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经验;要使师生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自己应尽的各种社会责任;要使每个学生积极地融入集体, 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 承担责任, 享受权利。学会合作, 学会学习, 努力把社会要求内化为自己应具备的素质。

教学过程是课程目标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 是有时空和各种条件制约的。因此, 课堂教学必须提倡效能观, 也就是说, 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 教学状态的不断改善和效能的优化, 实现有效的教学。为此, 教师应通过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 整合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要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 积极合作, 乐于探究,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运用的能力,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 同时掌握学习方法, 进行积极的情感经验,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加强过程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加强过程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 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能够把过程教学落实到位的载体和模式。下面是我们的探索和尝试 (图1) 。

四、过程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问题是创设学习情景

创设学习情景是过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要有效进行过程教学, 就必须把握情境、问题、活动的关系;问题必须和情景有内在联系, 情景是问题的基础, 缺乏情景的问题, 不能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兴趣和思维。问题和情景能给学生的活动指出方向指导推动学生的活动。活动的目的要通过学生的感悟体验真正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2001.

[2]崔允漷.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的解读, 全球教育展望, 2001年第8期

课堂教学过程 篇3

摘 要:本文设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选择性地对接的高职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实时性、真实性、再现性等特点,它不仅为当前进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实践平台,也为教育教学具体内容改革的开展如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奠定基础,而且开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新模式。

关键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网络教学平台;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吗: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82-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为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需加大力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五个对接”为主要改革方向[1,2],其中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尤为关键。目前开发出来的网络教学平台只是教师上传课程资料、学生学习课件的工具[3,4],缺乏体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对接的内容,网络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操作脱节较为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没有建立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实时对接的平台,只是通过学校到企业定期的调研、走访、收集信息,然后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这种模式教学改革难以改变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操作脱节的尴尬局面。本论文设想通过迅速发展的云技术、流媒体等网络技术,将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与企业生产数据中心有选择性地进行对接,建立基于生产过程的网络教学平台,这样将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实时对接内容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同时打破学校与企业由于物理区域障碍进行联系的方式,将企业的典型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生产要素、资源生动、具体地呈现在教师、学生面前。这样的平台让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进度大大增强,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与企业对应岗位要求无缝对接成为可能。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具体内容

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5,6],研究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现状,结合本院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校企合作,教产对接

为体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新人才培养模式,现有的课程体系需要加入更多的实践元素,以拉近理论和现实的距离,将抽象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成生产现场的职业能力。改革的专业课程体系,则应从课程设计、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核心课程界定、职业标准选定、资源库选取上下功夫,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对接岗位职业群开发出课程标准,对接生产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课程内容,对接生产现场,以应用为出发点,构建反映专业、岗位典型设备、典型工艺、体现先进技术的普适性、可拓展的专业课程资源。对接生产过程中的岗位职业标准,确定学生应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将来从事岗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

2.实训、实习基地与生产基地对接

“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要求教学环境、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要向实践靠拢,需构建实践教学实施环节体系,形成了课内实训、模拟仿真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分别在课堂、实训室和实习企业实现岗位能力递进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每个阶段开展环境、就业创业、文化、项目的对接,将企业的岗位要求和技能无形地融入实训教学中每一个环节。

3.校企合作,师资对接

有的教师入职前几乎没有任何行业经验,有的教师离开生产岗位数年,故“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为职业院校教师实现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解决此问题关键是:首先各高职院校应该在企业建立专任教师的流动工作站,使专任教师定期的、轮流的到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横向课题,通过教师参与某一岗位的生产流程,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在行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范围和程度,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不足。其次是在高职院校建立企业兼职教师的“大师工作室”,其成员来自企业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高职院校出台措施,让他们积极参与新进教师的传、帮、带,参与专业的教改课题,参与专业的教材编写、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室规划建设等过程,这样才可以给教师、学生带来第一线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对接的网络系统架构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平台系统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如云技术、流媒体技术等将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与企业生产数据中心选择性地进行对接,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生产场地、设备、生产视频等实践要素以课程教学、实训教学、教师能力等形式在学生面前生动、真实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模式对接能动态跟踪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岗位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实训项目、教师能力培养目标,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国民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同步性。

四、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依据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内容,本文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四大系统,十一个子系统,28个功能模块。实时服务系统包括点播、直播、互动三个子系统,主要保证学习者实时性获取生产现场第一手资源、教师加工过的教学资源以及世界各地开放的公开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加工者、来源者实现实时互动;资源管理系统包括课程体系、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三个子系统,主要保证教学过程的三大要素与生产过程的环节、要素及时紧密联系在一起;自主学习系统包括社区学习、个性学习、专业学习三个子系统,主要保证学习者有选择性地选择学习方式、方法、时间等,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系统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备份升级、帮助指南三个子系统,主要完成资源管理、备份及系统使用指南的功能。endprint

1.实时服务系统

(1)点播子系统[7],点播资源来自企业生产一线视频、音频资源,来源于教学一线课堂资源以及网络上其他开放性课程资源。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计划时间,登录后点播课程、企业生产视频,参与教师、其他学习者在线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参与课堂,同一个用户登录后自然取回上次学习进度继续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回答问题和反馈,完成点播课程中插播的各种测试和评价,成绩送往该课程负责教师的邮箱;教师可以收到的学习者学习情况,指导学习者完成要求的课程,可以邮件、QQ方式随时指导学习者。故点播子系统可分为在线学习模块、测试评价模块、问题反馈模块。

(2)直播子系统:教师根据课程表的安排,在直播平台上利用3G/4G流媒体直播技术将企业生产现场的生产情况、生产流程引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这种模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本专业之初,能了接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对本专业的涉及到岗位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还能利用移动3G和4G手机等客户端技术在直播平台上学习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增加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直播子系统分为工厂直播和课堂直播模块。

(3)互动子系统: 教学互动性[8]是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网络教学互动性的内容、方式、时间、角色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停留在古老的课堂内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系统设计中需有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互动的方式不再是面对面交流,增加了邮件、QQ、语音、视频等各种手段交流方法。故网络教学平台互动子系统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课程答疑模块,在线交流模块,在线提问模块,问题搜索模块。课程答疑模块针对具体的课程设置答疑板块,由学生针对某课程以提交留言的形式提出问题,特定教师或企业职工解答疑问;在线交流模块提供教师和学生以语音、文字等形式实时交流;在线提问模块,不限课程,不限提问对象,为师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空间;问题搜索模块,用户可以检索某个领域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2.自主学习系统设计

自主学习系统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专业化学习、继续教育学习成为可能,它包括个人学习、专业学习、社区学习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设置以下几个模块:学习资料库、学习计划管理、学习交流、实验接口、学习资源搜索模块。学习资料库模块主要是完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用到课件、标准、视频等资料的存储功能,学习者可以将经常使用或有长期保存意义的资源存储到自己的存储空间中,便于学习。学习计划管理模块主要是设定学习计划,可以设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学习交流模块[9]主要为学习者们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习心得体会。实验接口模块主要功能是为学习者提供进入课堂、实训室、校外实习实验环境的一个接口,向学习者提供一个实践能力过程提升的实践平台。学习资源搜索模块主要功能是提供学习者在来自企业生产数据中心或其它云服务提供的开放性学习资料。

3.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管理平台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网络教学平台的重点,平台体系结构图所示,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

课程体系子系统包括:课程标准、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职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标准模块主要是根据专业对接岗位职业群及职业标准完成本专业的课程标准制定及修订,学习者从中获知自己从事的岗位将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制定者从网络教学平台上得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资料,立即修订课程标准,加快课程标准制定/修订与职业岗位群的响应性。

实训基地子系统包括:课堂、仿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三个能力递进的功能模块。课堂模块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基础能力的实践项目、任务。仿真实训室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专项能力的实训项目。校外实训基地模块为学习者提供综合能力的工程项目、生产环境、设备、工艺,同时管理学习者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出勤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教师队伍子系统包括:教师流动工作站和大师工作室两个功能模块。教师流动工作站模块主要为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开辟一个绿色通道,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所教课程对应岗位的企业,选择锻炼的时间段等。大师工作室模块主要为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参与专业的课程标准开发、实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横向课题研究等提供一个平台。

五、结束语

利用云技术、流媒体等网络新技术,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起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高职网络教学平台,它能保证能及时适应、跟踪企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岗位的变化,促进学院专业开展满足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活动,使学院培养的人才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使目前职业院校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迈上一个新台阶。虽说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优点明显,作用突出,但目前还未付诸实践,故下一步研究工作就是开发出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完善、改进其功能。让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平台、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成为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受益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黄平,合春燕.“四个对接”引领高职教师科研选题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2]李敏,高波等.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3).

[3]徐苑苑,张继平.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远程教育,2013(3).

[4]闫美.基于IPv6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3).

[5]戴峰.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6).

[6]杨健.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教改创新2013(1).

[7]Shahram,Ghandeharizadeh,Shahin Shayandeh.Domical cooperative caching for streaming media in wireless home networks[J]. TOMCCAP,2011(7).

[8]王侠.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3).

[9]唐伟.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设计[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2).

(编辑:王晓明)endprint

1.实时服务系统

(1)点播子系统[7],点播资源来自企业生产一线视频、音频资源,来源于教学一线课堂资源以及网络上其他开放性课程资源。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计划时间,登录后点播课程、企业生产视频,参与教师、其他学习者在线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参与课堂,同一个用户登录后自然取回上次学习进度继续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回答问题和反馈,完成点播课程中插播的各种测试和评价,成绩送往该课程负责教师的邮箱;教师可以收到的学习者学习情况,指导学习者完成要求的课程,可以邮件、QQ方式随时指导学习者。故点播子系统可分为在线学习模块、测试评价模块、问题反馈模块。

(2)直播子系统:教师根据课程表的安排,在直播平台上利用3G/4G流媒体直播技术将企业生产现场的生产情况、生产流程引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这种模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本专业之初,能了接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对本专业的涉及到岗位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还能利用移动3G和4G手机等客户端技术在直播平台上学习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增加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直播子系统分为工厂直播和课堂直播模块。

(3)互动子系统: 教学互动性[8]是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网络教学互动性的内容、方式、时间、角色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停留在古老的课堂内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系统设计中需有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互动的方式不再是面对面交流,增加了邮件、QQ、语音、视频等各种手段交流方法。故网络教学平台互动子系统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课程答疑模块,在线交流模块,在线提问模块,问题搜索模块。课程答疑模块针对具体的课程设置答疑板块,由学生针对某课程以提交留言的形式提出问题,特定教师或企业职工解答疑问;在线交流模块提供教师和学生以语音、文字等形式实时交流;在线提问模块,不限课程,不限提问对象,为师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空间;问题搜索模块,用户可以检索某个领域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2.自主学习系统设计

自主学习系统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专业化学习、继续教育学习成为可能,它包括个人学习、专业学习、社区学习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设置以下几个模块:学习资料库、学习计划管理、学习交流、实验接口、学习资源搜索模块。学习资料库模块主要是完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用到课件、标准、视频等资料的存储功能,学习者可以将经常使用或有长期保存意义的资源存储到自己的存储空间中,便于学习。学习计划管理模块主要是设定学习计划,可以设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学习交流模块[9]主要为学习者们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习心得体会。实验接口模块主要功能是为学习者提供进入课堂、实训室、校外实习实验环境的一个接口,向学习者提供一个实践能力过程提升的实践平台。学习资源搜索模块主要功能是提供学习者在来自企业生产数据中心或其它云服务提供的开放性学习资料。

3.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管理平台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网络教学平台的重点,平台体系结构图所示,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

课程体系子系统包括:课程标准、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职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标准模块主要是根据专业对接岗位职业群及职业标准完成本专业的课程标准制定及修订,学习者从中获知自己从事的岗位将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制定者从网络教学平台上得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资料,立即修订课程标准,加快课程标准制定/修订与职业岗位群的响应性。

实训基地子系统包括:课堂、仿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三个能力递进的功能模块。课堂模块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基础能力的实践项目、任务。仿真实训室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专项能力的实训项目。校外实训基地模块为学习者提供综合能力的工程项目、生产环境、设备、工艺,同时管理学习者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出勤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教师队伍子系统包括:教师流动工作站和大师工作室两个功能模块。教师流动工作站模块主要为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开辟一个绿色通道,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所教课程对应岗位的企业,选择锻炼的时间段等。大师工作室模块主要为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参与专业的课程标准开发、实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横向课题研究等提供一个平台。

五、结束语

利用云技术、流媒体等网络新技术,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起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高职网络教学平台,它能保证能及时适应、跟踪企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岗位的变化,促进学院专业开展满足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活动,使学院培养的人才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使目前职业院校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迈上一个新台阶。虽说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优点明显,作用突出,但目前还未付诸实践,故下一步研究工作就是开发出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完善、改进其功能。让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平台、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成为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受益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黄平,合春燕.“四个对接”引领高职教师科研选题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2]李敏,高波等.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3).

[3]徐苑苑,张继平.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远程教育,2013(3).

[4]闫美.基于IPv6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3).

[5]戴峰.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6).

[6]杨健.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教改创新2013(1).

[7]Shahram,Ghandeharizadeh,Shahin Shayandeh.Domical cooperative caching for streaming media in wireless home networks[J]. TOMCCAP,2011(7).

[8]王侠.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3).

[9]唐伟.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设计[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2).

(编辑:王晓明)endprint

1.实时服务系统

(1)点播子系统[7],点播资源来自企业生产一线视频、音频资源,来源于教学一线课堂资源以及网络上其他开放性课程资源。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计划时间,登录后点播课程、企业生产视频,参与教师、其他学习者在线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参与课堂,同一个用户登录后自然取回上次学习进度继续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回答问题和反馈,完成点播课程中插播的各种测试和评价,成绩送往该课程负责教师的邮箱;教师可以收到的学习者学习情况,指导学习者完成要求的课程,可以邮件、QQ方式随时指导学习者。故点播子系统可分为在线学习模块、测试评价模块、问题反馈模块。

(2)直播子系统:教师根据课程表的安排,在直播平台上利用3G/4G流媒体直播技术将企业生产现场的生产情况、生产流程引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这种模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本专业之初,能了接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对本专业的涉及到岗位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还能利用移动3G和4G手机等客户端技术在直播平台上学习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增加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直播子系统分为工厂直播和课堂直播模块。

(3)互动子系统: 教学互动性[8]是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网络教学互动性的内容、方式、时间、角色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停留在古老的课堂内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系统设计中需有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互动的方式不再是面对面交流,增加了邮件、QQ、语音、视频等各种手段交流方法。故网络教学平台互动子系统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课程答疑模块,在线交流模块,在线提问模块,问题搜索模块。课程答疑模块针对具体的课程设置答疑板块,由学生针对某课程以提交留言的形式提出问题,特定教师或企业职工解答疑问;在线交流模块提供教师和学生以语音、文字等形式实时交流;在线提问模块,不限课程,不限提问对象,为师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空间;问题搜索模块,用户可以检索某个领域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2.自主学习系统设计

自主学习系统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专业化学习、继续教育学习成为可能,它包括个人学习、专业学习、社区学习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设置以下几个模块:学习资料库、学习计划管理、学习交流、实验接口、学习资源搜索模块。学习资料库模块主要是完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用到课件、标准、视频等资料的存储功能,学习者可以将经常使用或有长期保存意义的资源存储到自己的存储空间中,便于学习。学习计划管理模块主要是设定学习计划,可以设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学习交流模块[9]主要为学习者们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习心得体会。实验接口模块主要功能是为学习者提供进入课堂、实训室、校外实习实验环境的一个接口,向学习者提供一个实践能力过程提升的实践平台。学习资源搜索模块主要功能是提供学习者在来自企业生产数据中心或其它云服务提供的开放性学习资料。

3.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管理平台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网络教学平台的重点,平台体系结构图所示,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

课程体系子系统包括:课程标准、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职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标准模块主要是根据专业对接岗位职业群及职业标准完成本专业的课程标准制定及修订,学习者从中获知自己从事的岗位将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制定者从网络教学平台上得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资料,立即修订课程标准,加快课程标准制定/修订与职业岗位群的响应性。

实训基地子系统包括:课堂、仿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三个能力递进的功能模块。课堂模块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基础能力的实践项目、任务。仿真实训室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专项能力的实训项目。校外实训基地模块为学习者提供综合能力的工程项目、生产环境、设备、工艺,同时管理学习者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出勤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教师队伍子系统包括:教师流动工作站和大师工作室两个功能模块。教师流动工作站模块主要为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开辟一个绿色通道,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所教课程对应岗位的企业,选择锻炼的时间段等。大师工作室模块主要为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参与专业的课程标准开发、实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横向课题研究等提供一个平台。

五、结束语

利用云技术、流媒体等网络新技术,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起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高职网络教学平台,它能保证能及时适应、跟踪企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岗位的变化,促进学院专业开展满足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活动,使学院培养的人才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使目前职业院校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迈上一个新台阶。虽说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优点明显,作用突出,但目前还未付诸实践,故下一步研究工作就是开发出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完善、改进其功能。让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平台、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成为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受益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黄平,合春燕.“四个对接”引领高职教师科研选题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2]李敏,高波等.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3).

[3]徐苑苑,张继平.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远程教育,2013(3).

[4]闫美.基于IPv6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3).

[5]戴峰.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6).

[6]杨健.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教改创新2013(1).

[7]Shahram,Ghandeharizadeh,Shahin Shayandeh.Domical cooperative caching for streaming media in wireless home networks[J]. TOMCCAP,2011(7).

[8]王侠.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3).

[9]唐伟.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设计[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2).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 篇4

分析学生对待数学课的心态,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对数学没有兴趣。这些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对数学课缺乏兴趣或渐渐对数学课失去兴趣。他们是学生中的极少数,但应该说是数学教育的重点对象。二是对数学无所谓兴趣。这些学生对数学课没有很大的热情,也没有太大的反感,虽然一般也能上好课,但要求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对数学有兴趣,但不稳定。这些学生对数学课中的一些有趣情节能感兴趣,但不稳定,学习不刻苦,爱玩不太爱学,兴趣容易减退或转移,遇到困难或挫折往往就容易放弃学习。四是兴趣浓厚而稳定。这些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曾有过多次良好的体验,由此他们越来越喜爱数学课,学习刻苦、主动,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意识,学习方法灵活,效果好。由此看来,一个班的学生对待数学课的心理和态度是不一样的,但是教师又不可能对同一个班的同一节课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这就需要在个性中抓共性,即每个儿童都具有潜在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如何教知识,还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

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要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牲,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⑵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⑶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那么,应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练习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任务呢?

一是要例题与练习相结合。讲授例题后,先设计与例题同一类型或相似题型的基础练习,使其新旧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然后是综合练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有一定坡度的发展性练习,及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题型。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变通能力,达到师生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使知识长期储存和延伸。

二是要切实加强练习活动的组织与评讲。如果练习之后出现什么问题,就只讲什么问题,无问题或问题不大则不讲或少讲,这就缺少了数学上的全面性与针对性。这样的练习效果不会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练习的讲评。

三是练习形式力求多样化,注意防止只演笔练,不用口练,只用手,少用脑的偏向。克服形式单一化,简单化。总之,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练习,而应注意练习的原则性、时间性、综合性和灵活性,这样就会使堂上练习效果大大提高,真正向四十分钟要了最高的质量。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有的放矢,我们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革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

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体特征,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一些未来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学习不仅是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实话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

要在外语教学中实话素质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促进,密切相关。教是学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才能掌握知识,发展智能。而学生的会学又是教的目的。外语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培养自辩、自治、自理、自学的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改革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创设语言情景﹑给学生大量的练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通过多说多练,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会话技能,也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引发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电教手段的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电视﹑录象﹑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的学习。

一、搞好自主性学习的前提

1.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教育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广大的英语教育者要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陶冶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真正做到身正为师,言正为范。

2.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⑴ “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a drink.” 作为教师,我们是指导者,也是舵手,我们有义务帮助学生富有成效搞好学习,我们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应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让尖子生吃得更饱更好,健康情况越来越足;让基础差的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并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地朝自己的目标迈进,教师平常应多鼓励,让他们找到成就感,树立信心,从而提高外语学习的兴趣。

⑵ 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⑶ 引导学生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要自学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

二、自主性学习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它并不只限于课堂,还应体现在课堂效率。㈠、教师要站在统揽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教材和确定教法,对教材有相当强的驾驭能力。为此,至少必须做到三条:

1.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英语教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外语教学法等理论便是这些规律的总结和体现,英语教师只有学好并掌握这些理论,才能形成鲜明的指导思想和实现正确决策。

2.深刻领会教学大纲。只有吃透大纲精神,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自觉地贯彻,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研究大纲,只研究教材、教法,便很难实现教学目的。

3.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教师的知识面越宽,驾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越强。

㈡、一堂课时间虽短,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微观教学过程。就提高一堂英语课的教学效率而言,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我觉得下列几点尤需注意。

1.教师充分备课并布置学生预习。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2.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同时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在教材的取舍组合上下功夫,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如何结合等必须作出精当的安排。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来确定,诸如听录音、看录像、做游戏、搞表演等,采用哪些方式方法,应予以精心安排。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一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二要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三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若能运用有趣的实物、简笔画或幽默的语调、动作、表情,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4.把握好教学节奏,处理好量、质、度三者的关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节奏。慢条斯理的讲解不可取,但节奏过快也不行,那种连珠炮式的讲解,使学生无暇思考,也来不及消化。因此,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鉴于英语课的特点,教师在精讲必要的语言知识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所花时间应不少于三分之二课时,参加练习的学生最好达到100%,最少不得低于80%。

5.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各有差异,因此,要通过研究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三、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1.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2.“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生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教师讲解切忌繁琐、杂乱、重复,要精讲。同时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学中用,用中学。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

3.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等。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改革的力度,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化应试目标,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兼顾不足。在这样的前提下,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空间拓展情况也不够理想。笔者对此开展了积极的探究与尝试,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发挥信息媒体作用,有效优化教学过程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于多媒体手段具有不正确的认识,认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不需要这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具有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可以对教学内容开展有效补充,让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同时帮助学生深化教学内容理解。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有学生提出来,想直观了解一下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对此,笔者从教学网站上下载了专门介绍景泰蓝制作工艺的专题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演示,这种形象的手段让学生对于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具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对课文内容中介绍的生产过程的特点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是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得力的助手,笔者才能够将学生从枯燥口头说教的氛围中解脱出来,结合视频资料掌握专业术语以及整个生产工艺,为说明文教学活动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进一步增强了对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敬佩之情。

二、强化师生教学互动,有效培养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充当知识传授的容器,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生主动参与的因素,为学生的学习参与欲望搭建有效平台,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教学中,笔者尽量学生多设计一些提问、板演等教学互动内容,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之中增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与此同时,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也是笔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在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主要侧重于重难点与思维方式点拨,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不断深入。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课文时,笔者在要求学生开展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究题思考引导,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作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分别是什么?

2、铜胎是如何制作的?文中如何体现“掐丝”工艺的精湛的?烧焊、酸洗的方法与作用是什么?

3、点蓝、烧蓝、打磨和镀金等工艺具有什么特点?

4、强调景泰蓝手工操作作用是什么?

5、景泰蓝制作过程如何体现详略得当的?

6、举例说明文中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效果。”通过这样一组内容全面、层层深入、紧扣重点的探究题,笔者引导学生的思维逐层深入,在思考与探究之中逐步接近教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笔者还针对制作工艺和说明方法等方面教学难点进行了补充与启发,保证学生探究活动深入进行,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通过对探究题的思考与研究,基本上能够掌握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最后进行总结性点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提升与优化,圆满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有效兼顾发展差异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在学习基础与能力方面的差异性更加明显,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兼顾到这一点,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以此为基础开展分层教学要求,通过因材施教来促进学生整体进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针对优秀生与后进生两头进行改进,优秀生拔高,后进生降低。在《景泰蓝的制作》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在要求学生掌握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这一方面,对于优秀生,不仅要求他们在文章找出实例,进行领悟,还要求他们达到灵活掌握与实际运用的效果,对后进生则只是要求他们对照文章寻找到,加以理解就可以了,通过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来体现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笔者还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在开展分组探究教学过程中,将后进生均衡地分布到各个小组,发挥优秀生对他们学习活动的示范作用,实现良性互动。在提问中,笔者还专门为中后学生设计提问内容,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程度。此外,在考试考核环节,笔者也兼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性,主要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内容设计,在难度方面区别对待,尤其是专门为后进生设计降低难度的考试内容,保证后进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考核之中体现激励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效率论文 篇6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演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材料,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感官与思维的参与。

如初中科学教材中的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只有借助实验才能出色完成这一规律的教学任务。实验非常简单:在密闭的锥形瓶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前在天平上称量一下读出读数,然后让两种溶液混合,可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已发生反应;再放到天平上称量,发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已感觉到质量守恒这一事实,实验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定律很快接受。在此过程中,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

科学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但启发式教学却是实施科学教学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思想与操作要点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认识的主体;强调要把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通过启发给学生提供发展智能的时空条件和机会;强调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方法达到综合优化;强调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教学结果,更要重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的构建中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以学法指导为重点。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重以下几条途径。

1.精心设计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能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新课导入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疑,活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觉悟之机”。

例如初二科学中磁场部分是十分抽象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涉及一些新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引入新课,学生可能“不寒而栗”。

换一个角度,一上课,教师满怀激情的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准备进入一个神奇而又美妙的世界——磁场,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像空气一样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你怎样才能研究它呢?风——我们可以以树枝的摇摆来确定风是空气的流动。大家想一想能否用类似的方法研究磁场?你想知道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吗?……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将是一幅幅美妙的联想图像,把原先看来毫无趣味的磁场变成充满新知识的聚宝盆,希望教师早些带领大家遨游到新知识的海洋中。2.精心谋划过渡

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其内在联系,善于铺垫、转化,使知识得以顺利迁移、深化、拓展,进而发展学生能力,这就需要有匠心独具的教学过渡。

3.创设情景

重视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的展示。目前的科学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概念与规律的教学脱离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思维与感知脱离的倾向。于是造成了科学教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视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的展示。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趣味性、多样化、新颖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各种声、光、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像力,而灵活方便的人机对话方式又能维持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注意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延伸感觉器官,有效掌握知识

有些科学知识比较抽象或过程比较复杂,有的要从全过程去理解,如光的反射、折射。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能形象逼真、情景生动地展现。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静止的图像可变成动态过程;缓慢进行的过程可快速呈现;原本看不到的过程变得可视察。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甚至将各种感觉器官“延伸”至课堂外的世界,通过充分感知,有效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例如讲氯化钠的形成,可用Flash动画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

课堂教学过程的双边互动 篇7

或问:有不经历过程的行为吗?有不经历过程的事件吗?比如近期看到的一次小学生使用设计软件、课题为《居家设计》的教学活动, 教师出示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等场景后, 请学生任选一个场景进行创新设计。一堂课下来, 尽管没有看到教师的具体指导, 但也有个别学生完成得不错, 基本上是学生利用已有能力自娱自乐。你能说这堂课的学生没有经历一个过程吗?显然不能!你对课堂教学以这样的“过程”方式呈现满意吗?至少, 从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与学”“双边互动”的要求来观察这堂课, 因为难以观察到“怎么教”“怎么学”, 也就很难描述出“双边互动”。

那么, 怎样的“过程”才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呢?好在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 早已积累了丰富多样的“过程”内容。也是近期, 在一所小学五年级的音乐教室里,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各国儿童心连心》的教学环节, 颇能体现过程的“教学双边互动”。这位教师让学生连着听了三次歌曲, 对每一次的“听”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 初听。听一听,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活泼, 欢快, 热情)

(2) 再听。听一听, 歌曲中出现了几次“连一连”?什么和什么连在一起呢? (东半球和西半球, 海洋和陆地, 友谊和花朵, 各国儿童的心)

(3) 三听。听一听, 找出歌曲中的拍手节奏。

也许不用我描述, 你就可以猜着, 这一“过程”, 学生一定会表现出积极响应的学习状态。原因其实很简单:心理学有“注意分配”常识, 学生每一次的听, 任务都集中在歌曲的一个方面, 当然就容易完成, 有所侧重, 才容易把握嘛。从歌曲欣赏的角度来说, 这样一个过程, 还让学生体验了歌曲欣赏的“情绪—内容—节奏”顺序。假如教师只是一般地让学生听听歌曲、说说感受, 学生或许也能说出一些具体内容来, 但教学组织整体质量的粗糙、粗略难以避免。

由此, 我们似乎可以对一个具体内容的教学如何实现“双边互动”的“过程”, 归纳出几条建议。

1.分解学习内容。大凡“过程”粗略的课堂教学, 其共同点是, 不会将一个任务分解成若干个下位任务来完成。比如, 有一个《用牙签搭高楼》的活动课题, 稍稍一想就能明白, 想要搭成高楼, 先得搭成房子啊!备课时, 我的教学环节建议是: (1) 搭房子; (2) 搭楼房; (3) 搭高楼。说穿了, 就是“小步子, 多台阶”的意思, 你得让学生逐步适应学习内容, 然后朝着预期目标发展。

2.提出梯度要求。教师对每一次任务提出的要求, 既要针对下位任务, 又要胸有全局, 服务于总目标。比如, 有一堂《持小棉球抛远》的一年级体育课, 教师让学生进行多轮次的练习, 要求分别是: (1) 将小棉球抛出去; (2) 将小棉球抛得远远的; (3) 将小棉球抛到规定区域。你能分辨这位教师对学生要求的梯度关系吗?从学习的一般过程来说:先得学会抛, 然后抛得远, 再是抛得准。

3.研究学习规律。一般而言, 学生的学习大体经历初步接触、逐步适应、豁然开朗等过程, 教学设计的核心就应该是尊重学习规律。比如, 有一个叫作《把力传下去》的活动课题, 通过玩多米诺骨牌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体验。多米诺骨牌怎么排列呢?我的教学过程建议是: (1) 直线; (2) 曲线; (3) 图形。理由很简单, 你不断地以新的要求来挑战学生, 才更能激发起学生投入游戏活动的热情, 从而获得丰富体验。

这些建议, 对于长期工作在第一线、有经验的教师来说, 也许属于常识性的老生常谈。但眼下的课堂教学, “过程”的粗略、粗糙, 还是时有所见。我以为, 近年来普教系统热热闹闹展开的课堂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三维目标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中的“过程”设计, 堪称一针见血、一语破的。想想也是, 没有过程体验, 只是知道一个结论,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 有什么意义呢?

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研究 篇8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校小学二年级(水平一)的学生为对象,教师教授《立定跳远》教材内容的第一次课为课例进行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相关的图书和期刊,全面了解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专家咨询法

通过咨询体育教学领域的专家,进一步深入探讨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方法,有效地融入到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去。

1.2.3问卷调查法

在教师教授完立定跳远的课后,分别向观摩教师和参与学生现场发放《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向教师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向学生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为95%。

2.2.4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在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辅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从不同的主体视角中得到肯定和认可,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和发展,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1.2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内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内容也是多样化的,本研究主要对学生学习态度、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师生对评价内容的调查评价等级均以优秀为主。

2.1.3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从调查结果看来,师生对评价方式的运用调查评价等级均以优秀为主。

2.2建议

2.2.1 在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的体育技能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2.2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时,教师必须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与手段,积极开展多元化评价。

上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方案下一篇:在农产品市场准入启动仪式上的表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