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游戏高中生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
《安德的游戏》这本书也有让人焕然一新的科学依据,比如书中所谓的电子战斗。但最令我敬畏的,还是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安德那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教官的种种压力下,他一直被置于孤立的状态、处在崩溃的边缘。教
官给他配备一批表现平平的新手,让他组建战队,却又将他刚刚壮大起来的飞龙战队解散。因为他的优秀,整个比赛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公平可言,他不断地被欺瞒、被围攻,但他依然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他赢得了最终的“游戏”。
阿莱、沈、豆子、米克、佩查、疯子汤姆、热汤韩楚,他以前的战友终于与他并肩作战,他们齐心协力,不拘泥于常规和教条,避开对方强大的太空舰队,摧毁了敌方的母星,母星的毁灭爆炸吞噬了敌方全部的战舰,人类胜利了。但是,当安德最终发现这不仅仅只是游戏,这是一场终结虫族的真正战役时,他又陷入深刻的反思。
影片中的主人翁安德在学习期间面对同伴的排挤反而变得更加坚强,经历种.种挫折,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最高指挥官。我不禁从心底里佩服安德。一个小男孩面对困境勇往直前,使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必须在磨砺中成长的道理。也使我彻底懂得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这部电一影带给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勇于放手去做,无论自己所处的环境如何,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就会有所收获。
安德是一个不欺负人,被逼到墙角才还手的心地善良的孩子。当安德知道这并不是一场模拟战斗,而是真正消灭了整个虫族后,他又是那么的悲伤,他为自己消灭了一个种族而痛苦。同时也让我体会到战争是多么的恐怖,死亡是如此的可怕。要想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就要善待他人,别人才会善待你。
安德・维京,年仅12岁,神一般的天才,在很小的时候便进入了战斗学校。当时,人类打败了虫人的第二次袭击,获得了短暂的和平,安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担负起拯救全世界的责任,他必须消灭虫族!在战斗学校里,他先后进入了火蜥蜴战队、野鼠战队,最后还做了飞龙战队的指挥官,在战队里,天天要玩游戏――在微重力空间用冰冻枪射击敌人,最后闯入敌军大门获得胜利,安德的每一场战斗都是不公平的,战斗的难度越来越大,突变性也越来越大,他要率领飞龙战队一帮只训练过几次、没啥战斗力的队伍和人才济济的狡兔战队战斗,他居然赢了!后来,战斗学院的教官派来了火蜥蜴战队来和飞龙战队作战。最后,飞龙战队还要和两个战团作战,但是安德赢了每一场战斗,于是,他毕业了。
他毕业后,直接进入了指挥学院。在指挥学院,他见到了马泽・雷汉,马泽・雷汉教会了安德玩模拟机,但其实模拟机是真的,安德是在真的指挥联盟军队。他用巧妙的战术指挥战局,用战略武器――设备医生灭掉了整个虫族,当他知道他不只是在玩游戏,他真的灭掉了虫族后,陷入了心理崩溃,最后,将自己放逐,放逐在茫茫宇宙里。
当他被发掘出军事才能之后,更是经历了一场场残酷训练与战斗,他的才能让他一次次陷入被孤立的处境,他必须要独自抵挡这一切,心灵上还备受着煎熬,最后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实力赢得教官及队友们的尊敬。这样的训练基地对一个孩子来说,简直是噩梦,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与快乐,只是战争棋盘上的一颗子,更是被一个个谎言包裹着。
在最后的毕业模拟游戏中,他以牺牲成千上万的生命,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赢得了最终的胜利。那一刻,他面带微笑,有着满满的成就感。可事实不是这样,这是一场在真实不过的战争,当看到影片最后,有段台词,上校对他说,其他不重要,重要的是战争的胜利,他回答说重要的是,胜利的过程(大概是这样)。战争的残忍和惨痛的代价让他痛苦不已,心灵上更是遭受着毁灭虫族带来的罪恶感……
“安德系列”是风靡西方多年的系列科幻作品,最早的《安德的游戏》短篇于1977年面世,之后为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奠定科幻江湖地位的《安德的游戏》长篇于1985年在北美出版,后来又陆续出版了11本,在世界科幻界享誉颇丰。但《安德的游戏》作为电影直到现今才面世,是生而逢时、极为应景的。
一、未来属于游戏一代
《安德的游戏》故事设定在不久的未来,可怕的外星虫族入侵地球,人类在付出伤亡数千万的代价下赢得胜利,为了抵抗虫族的再次入侵,人类选拔十来岁的少年到一个外太空的游戏基地进行训练,以游戏模拟虫族进攻来培养少年们的战术和战略,作为抵抗虫族再次入侵的最大。
我没有查到当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安德的游戏》面世后的西方国家的社会反响和业内评价,但“少年游戏天才拯救地球”曾几何时太像一个儿童故事的设定――满足少年梦想的英雄情怀。但在全球电子和网络科技空前发达的今天,这种构思可就不是闹着玩儿的了。电子科技发展起来以后的游戏,早期的街机游戏,到单机游戏、网络游戏,一度是成年人眼中令青少年玩物丧志的洪水猛兽,这种情况随着新世纪以来各种电子竞技作为正式比赛开展而有所改观,但游戏毕竟是游戏。
其实游戏是一种足以深刻影响人类未来的文化,尤其是网络游戏,每一个玩家面对的不仅仅是电脑屏幕,而是屏幕背后聚集了千万个真实玩家的虚拟空间,而虚拟空间本身除了奇幻色彩的设定之外,所有玩法、升级、战略都需要极高的策略意识、团队意识和应变能力,谁说这些意识和能力在现实中是不需要的?游戏教给青少年的,可能是中国教育都一直缺失的。那么,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就接受了远比前人高级的竞争训练,他们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模拟如何在竞争或者斗争中生存下去并且团队配合作战,他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
当然,你可以反驳说,为什么有些人玩游戏却玩物丧志?就像很多人读《红楼梦》只当琼瑶一样的言情小说看一样,这是没办法的事。
《安德的游戏》最伟大之处,在于在上世纪70年代就看到了科技发展的这种趋势,即未来是属于游戏一代的。小说中的安德(Ender)是一个11岁的男孩,天生具有强烈的战斗意识,从一起到太空基地受训中的孩子中脱颖而出成了指挥官。太空基地训练的方式是模拟军事化训练,将虫族的文明形态、战斗力和作战模式量化分析,然后一步步教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如何战斗。
对于这帮孩子来说,对战争的认识是从游戏开始的,因此他们理解非常快,而且更纯粹。甚至当他们以为还在进行模拟战争的游戏的时候,就已经在实际的战争中了。未来的战争中,他们不用体会到炮火连天枪林弹雨,视野开阔、反应敏锐、洞悉敌我军情和心理做出判断下达命令,即可一战功成。
二、人类成长的悲剧
小说《安德的游戏》主要讲述的是少年游戏天才被成年人政治利用,赢得了对虫族的战争。电影保留了这部分的主题又强化了安德这个游戏天才非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中的孤独感,尤其安德在知道了哈里森福特饰演的上校真正的目的和计划之后,十分痛苦,在成年人眼中,战争中获得胜利是最重要的,而在安德眼中,“赢得胜利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在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中精灵般纯真亮相的英国童星阿沙・巴特菲尔德饰演的安德很有说服力,虽然比《雨果》时有了很多少年成长中的青涩气息,但他将清醒、纯粹而勇敢这几种元素融合得很不错。这个时期的少年心思简单直接,全身心投入战争训练中时心无旁骛,而政治阴谋上,人类在少年时期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成年之后的老谋深算,举世无双的少年“救世主”安德的游戏天才被利用。
导演加文胡德十分看重战争前后安德的心理,他对姐姐的思念、在团队中被另眼看待都强化了他天才的孤独感,同时在保留一个巅峰在望的英雄内心的情怀。在这个不完美的、被利用的救世主背后,影片试图表明,人类最纯粹、敏锐的感知、理解、思考和应变能力是在少年成长时期,而过了这个时期,人类就要学习太多不那么光明的社会斗争经验了,这是人类成长的悲剧。
三、科技能否化解文明冲突
安德作为少年天才救世主,一战功成之后觉得自己是“种族灭绝者”,因为他觉得“胜利的方式是最重要的”,而且与虫族之间的战争或许可以通过“对话”避免。其实在两个星际文明的冲突之间,往往是比较残酷的,比如在刘慈欣的三体中,三体舰队想毁灭地球太容易了,因为文明发展等级完全不可同年而语,所以刘慈欣提出了“黑暗森林”的理论――两个彼此陌生的文明遭遇,你最好用全力歼灭对方,否则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干掉对方,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在科幻界,一直有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存在,星际之间是彻底的对立或者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还是可以彼此消除误会和平共处,有着对印第安种族灭绝的殖民罪恶文化阴影的美国人,一般是反殖民文化的,从西部片变种《与狼共舞》到科幻巨制《阿凡达》都是反殖民文化。《安德的.游戏》中,地球人类曾经被虫族入侵,于是虫族成了人类永恒的敌人,形成一种天然合理的认识。
片中有个设定很有意思,在“意念”这个层面上,不同文明之间可以交流的。安德在一次心理游戏中,遇到了虫族女王“意念”潜入游戏中试图与他对话。直到虫族灭绝以后,他才彻底领悟游戏中的意象来自虫族文明统治者的“意念”,因此他觉得这一场战争本来可以避免。
当然,这是一种反殖民文化背景下想象出的理想状态。但这里有一个科技发展程度作为前提,即安德的那套心理游戏,这个开放式的游戏为未知的意识形态打开了一扇门,能够让异星文明的“意念”进入,虽然现在还不能实现,但起码小说和电影在表达一种道理,即文明发展程度越高,陌生星际文明之间能够对话的几率越高。影片将这一设定放入,强化了安德成长的痛苦与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本身与科技文明关系的忧虑,在人类的眼中,科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打倒另外一种文明,还是为了自身更高层面的发展?
四、游戏设定下的严肃电影观
解释了上面那么多影片要表达的东西,是因为很多看过原着的人觉得《安德的游戏》像流水账,而没看过原着的觉得这是一个儿童片,小孩子打游戏当打仗,有什么好看的?其实《安德的游戏》看似儿戏却做到了相当程度的严谨。影片大部分时间貌似在“军训”,有点让人不耐烦,怎么还不开始打仗?殊不知,在好莱坞商业科幻片养成的观影经验背后,《安德的游戏》中的战争在不觉间已经开始了。
之所以说严谨,从叙事上看,影片严格按照一个少年救世主的成长过程,而且战争天赋和反战意识的思辨两面,影片也一直在做铺垫。心理游戏是一个伏笔,而现实中与邦佐的冲突更与他毁灭虫族星球之后的反应前后呼应。而在世界观设定和美学呈现上,《安德的游戏》真正做到了特效为故事服务,故事扎实地层层递进试图探讨严谨的主题,影片大部分在太空基地完成,训练过程中在未来感的空间中呈现的是规范、严格、统一的军事化美学,失重状态下的战斗训练很有想象力。
电影最好看的地方在最终决战,安德以为是一次演习作业,他站在指挥台上前面大屏幕呈现出作战现场,他挥舞双臂语速极快地进行指挥,全方位呈现的战斗场面气势恢宏激烈无比。一般科幻片最终决战都是主人公现场作战,飞天入地甚至穿越星际太空,但《安德的游戏》的决战呈现得既符合原着又充满想象力,这对所有玩过游戏的人来说,是多么梦寐以求的场面啊。
今天听说出了新片<安德的游戏>吃完晚饭顺道去看看。
真的很震撼我。
有人说画面感不强,相对于投资上亿的科幻大片,画面的震撼感的确一般般,还没有将我心目中最强画面<阿凡达>打败,但是我不得不说,剧情真的很好,将一个钢铁机械世界里,孩子的聪颖和与生俱来的怜悯之心刻画的惟妙惟肖。
小主人公安德,有一个暴力地哥哥和一个感性地姐姐,但是他聪慧而敏感,一直认为自己的出生是因为哥哥姐姐的被淘汰。自卑且倔强。
终于因为他的过分出类拔萃而遭到其他学院的孤立排挤以及过分针对,但是也因此得到长官们的注意这个孩子或许,即将是未来的指挥官!面对同伴们的嫉妒和恶劣对待,如豹子般敏捷的抓住对手的弱点,并且一击既中,迅速控制对放的心里。因为他非常了解他的敌人。
从一开始的锋芒毕露,到后来的隐藏自己从而拉拢同伴,获得好感,我不禁为这少年的智慧和心计感到震惊,一群还未满15岁的少年们。但是同时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孩子总归是孩子,或许他们一开始对你不友善,但是他们总归是无害人之心的,尽管他们如此聪慧。在你对他们发出友善的讯号时,他们可以立刻以真心回复,这个值得我们这群成年人们去学习。背后捅人刀子是多么可耻地行为。
到最后得高潮,当得知自己无意之间毁了虫族的家园,牺牲了自己一千多名同伴,少年瞬间崩溃了,他冲他的长官咆哮:你是个骗子!尽管他的长官们告诉他,他是一个superhero,他拯救了全人类,但是他懊悔他愤怒,他说自己不是英雄,是一个可怕可耻的侩子手,如果知道这是一场真的战役,他不会那样设置作战方针。对的,他想和虫族交流,想得到它们的想法,他想帮助它们,而不是毁了它们。显而易见,他的长官们并不是这样想。
在孩子们的时间里,不存在非我族类,赶尽杀绝这个意识,他们非常善良,且容易相信别人,而我们正是利用了他们的善良,慢慢摧毁他们的童真。我记得电影里有个女上校说,这些孩子们如果有机会回到地球,那么她的工作就是治愈他们的战争心里创伤。我可能有生之年都不会有机会经历战场,去看你死我亡的场景,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隐约觉得我可以理解女上校说的话,战争心里创伤可能无法治愈,甚至毁了一个少年,我们为什么非得那么残忍的让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去体会,何其无辜。
但是最后这部片子还是让我感动了,那一段不足20分钟的结尾,才让观众看到这个少年正真引人注目的原因,他的勇敢善良以及真诚为他也为虫族获得了重生。只身一人来到虫族内部,面对虫后的利抓毫不畏惧,却是对它默默的流泪,阐述:你快死了吧。但是你放心,我会带着尚在蛹里的新虫后,为它找一个新的居住地,我发誓!
这部影片吸引观众或者说是我的,并不是投资上亿、画面如何,而是一顿成年人里那些异军突起的善良聪颖的少年。
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
《安德的游戏》——《暮光之城》作者斯蒂芬妮·梅尔最为推崇的偶像作家;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唯一公开的私人读品;NBA巨星科比高中时代改写人生的精神导师之作。
由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加文·胡德导演,一众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及提名巨星如本·金斯利、哈里森·福特等倾情演绎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安德的游戏》,将于11月1日在北美重磅上映,并于年末贺岁档登录中国各大院线。
《安德的游戏》唯一中文授权无删节版同名图书于2013年11月初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
《亲爱的安德烈》全书主要是作者龙应台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35封书信,其中也穿插了不少读者的来信及他们对此的回信,龙应台和安德烈两母子以书信的交流方式,试图接触、了解彼此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两人在信中除了交谈家事外,还就价值观念、文化品味、东西方文化差异、政治时事、城市文化等等交流了各自看法,读来耐人寻味。
从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像大多数父母和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一样,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代沟和阻隔,而横在他们之间的这堵无形的墙主要是由于价值观念和年龄的差异造成的,安德烈代言的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而龙应台则代表着五十岁上下的父母辈,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品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冲突。不过,可贵的是,龙应台和安德烈并没有让他们之间的代沟越拓越宽,而是以书信的方式坦诚交流,相互了解和包容,龙应台由此进入了一个二十岁少年内心的情感世界,而安德烈也第一次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母亲。其实,就像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的故事一样,父母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代沟、阻隔甚至情感冲突,但两代人之间其实完全可以像朋友一样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一谈,坦诚交流,互相了解包容。父母辈不要总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代替孩子去看世界评社会,孩子们也不应把自己内心的小宇宙隐藏起来,不要总以为自己的世界与父辈们格格不入。十八岁的我曾经也认为自己的世界父母是永远不会懂的,也没必要让他们了解。现在,二十岁渐显成熟的我回想起自己十八岁时的那些想法和做法,其实真是那么的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如果说我那时候能主动打开心扉,让父母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遇事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那么我以后的人生轨迹或许会转变,当然是向好的方向转变。
除此之外,书中“独立宣言”一章中菲利普(龙应台的二儿子,十六岁)对于自己妈妈及她朋友们的某些做法感到不满尤其引起我的共鸣。有几次龙应台带着菲利普到外面与她的朋友见面,又或者是朋友来他们家做客,这时候朋友们总会首先看菲利普一眼,然后转而望向龙应台,笑着向她询问菲利普几岁啦,读几年级啊,懂几国语言啊等等,仿佛以为菲利普还小不懂得回答这些问题,又或者是菲利普辈分小不够资格与他们对话,应该让大人来为他“代言”。这种行为其实在我们身上也一定发生过,我就经历过好几次,饭局上一些大人总是当着我的面向我爸妈询问关于我的一些问题,望也没有望我一眼,更可气的是我妈妈有时候竟然还会在我刚想发言时主动“抢答”,脸上竟然颇有几分自豪得意,我那时候真想夺门而出,为什么要忽视我的存在呢?难道我一个大学生还回答不上你们那些“高深”问题?而妈妈你为什么总要为我“代言”呢?就因为我辈分小,没有说话的地位?你们说我在面对生人时不会说话,不敢说话,天啊,你总是这样为我“代言”叫我怎么打开话匣子啊?还有,你们谈的总是房子、车子、票子、关系,官场,乐此不疲,你叫我怎么好意思插话,和你们畅谈一个二十岁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啊?
“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这是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写信的初衷。起初安德烈根本不想和他母亲说话,只是为了钱才写信,所以他们有不同的写信心态。即使安德烈并不是真的想写一封信,但龙应台想深入儿子的内心,想自己和安德烈的关系得到缓和,想认真研究儿子。然而,母亲细腻的话语,也让安德烈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最后,安德烈写信只为了和母亲交流。当然,他们对彼此的认识越来越深。
龙应台的一些地方,让我感觉很深刻,面对儿子的不耐烦和不想说,她没有使用逼的办法。尽管她自己写的几行字只换来了儿子的只言片语,但她还是用每句话引导着儿子,希望安德烈能多说几句。她只是想认识她的儿子,多么伟大的母爱。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即使他们日夜流汗,时刻操心,但对于孩子们,他们有过什么可抱怨吗?我们都知道如何尊敬父母,安慰他们。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谁总能想到这些,并经常做到。
父母对我们的照顾,我们会把它当成唠叨,充耳不闻。有时还会和父母顶嘴。我们长大了,只和朋友们一起玩,只享受自己的美好时光,却总是忘记抚养我们、为我们着想的父母,他们在一天天变老。我们能给予父母的最好回报就是和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和他们聊聊天、说说笑。
想到这,我不禁感到羞愧,我有时使我的父母难过,使他们伤心。从现在开始,我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体谅父母的,多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不让父母操心。
《亲爱的安德烈》让我看到母爱的呈现,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是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永远陪伴着你的地方。
龙应台眼中的香港和安德列眼中的香港有很大差异,虽然谈不上天差地别,但差别也不小。这是因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香港,所得到的观点自然也就不一样。
安德烈觉得香港没文化,主要是香港人的生活中缺少情趣。香港生活的节奏太快了,快到什么程度?人们都甚至无法停下来,回顾一下之前的生活,进行总结与反思。连这些都被剥夺,更别说享受生活了。我去香港旅游时,站在香港繁忙的街头,车水马龙,匆匆的行人随处可见,自己也就情不自禁地随着人流脚步越来越快,进入快节奏模式。感觉稍微慢下来,就耽误了什么,心中不踏实。于是原本好好的旅游计划变了,并且是从性质上改变,变成了需要按时完成的任务。然后,大家都抓紧时间,抓紧时间购物,抓紧时间逛多几个景点,抓紧时间多吃几样小吃。为何不慢一些,为何那么匆忙,为何一次性干那么多事情?我们是来旅游的,而不是工作,需要休闲的气氛,一次性做不完的事情可以分多几次做。要是都做完了,没有遗憾了,再去一次又有什么意义呢。可以给自己留一点惊喜啊!
由此看来,龙应台在文化前加逗留二字就十分合适。港人不逗留,观光客也无法逗留,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每个人都尽快的做事情完成任务。环境造就了循环如此之快的社会,这种社会适合鸢飞戾天者,努力拼搏开发能力得到功名和财富。但不适合学术研究,更不适合潜心创作,即使有这么一部分人那大部分人也是有着别的目的不是真正的去追求精神财富。逗留文化的缺失,使香港成为一个浮躁的社会。
香港人的生活是这样子的――周末要加班,工作礼拜天回来就是一顿睡把睡眠补回来,然后又是星期一。留学生的生活――上课,谈文化,喝咖啡、啤酒,读书,旅游,休息,上课,聊天,谈文化……无忧无虑。
【安德的游戏高中生读后感500字】推荐阅读:
安德的游戏作文06-16
自由-《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0-21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摘抄09-07
好玩的游戏作文500字06-13
心有灵犀的小游戏作文500字06-28
错位游戏作文500字06-22
密室逃脱游戏作文500字06-01
成语接龙游戏作文500字12-01
远离网络游戏作文500字10-29
精彩的击鼓传花游戏-玩游戏作文650字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