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精选6篇)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 篇1

活动目标:1、在探索中发现并记录物体通过振动会发出声音。2、体验用不同方式感受振动现象的有趣过程。活动准备:1、新年敲钟视频,一段优美的钢琴声,一段吵杂的声音、goldwave软件2、操作材料:(1)鼓6只、雪花片若干,放置在鼓上(2)橡皮筋绑在长方形一次性塑料碗上 6份(3)盛有水的小碗、勺子6份3、记录表18份、笔18支4、汉字:声音、振动活动过程:一、视频“敲钟”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进入探索声音的话题。(材料准备:敲钟视频、汉字“声音”)1、看看说说视频内容2、小结:对了人们一敲,钟就会——发出声音,不敲,钟就没有声音。二、探索1:初步了解声音因振动而产生。(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及记录纸、笔)1、交流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会发出声音?2、设疑猜想:为什么这么多物体都会发出声音?3、探索操作:(1)介绍操作材料(2)操作前设想:怎样让以上材料发出声音?(3)提出操作要求及记录要求:a.每种材料都要试一试b.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卡上(4)幼儿操作,教师引导a.大鼓:雪花片怎么样了?b.橡皮筋发什么了变化?c.放了水的小碗、勺子:用勺子敲一敲,你会发现什么呢?(碗里的水怎么样了?)。4、交流讨论:让哪些材料发出了声音?发现了什么?5、进一步感受振动后发出声音的状态:两两幼儿边打招呼发出声音说“你好”,边摸摸对方的脖子;不发出声音说“你好”,边摸摸对方的脖子,并交流感受。6、小结:原来生活中的物体因为“振动”发出了声音,出示汉字“振动”。 当我们不让它们动时,声音就停止了。三、听生活中的声音,辨乐音和噪音(材料准备:钢琴声+吵杂声的音乐,goldwave软件)1、交流讨论怎样的声音好听?2、欣赏准备音乐,观察软件画面,说说看到的现象及感受。3、小结延伸:那些听上去舒服,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而有的声音太响了,听上去很刺耳,这样的声音叫噪音。回去找一找,生活中哪些是悦音,哪些是噪音?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 篇2

一、借助录音, 再现生活形象

1. 借助录音, 引导表述。

三年级学生对自然界的声音已经有了足够的储备, 很多熟悉的声音能使其产生丰富而真切的联想。教师可借助录音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展示形象, 叙谈感受, 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训练学生的言语能力。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 生活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几乎每时每刻, 我们耳边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其中很多声音能给人美的享受。请大家仔细听听, 从录音中你听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什么, 有怎样的感受? (播放“鞭炮”“鸟鸣”“鸡叫”“溪水”等声音, 让学生说自己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画面、产生的联想, 为感受课文语境奠定基础。)

2. 凭借课题, 引领表述。

借助录音想象表述后可这样引导:自然界真是奇妙, 各种声音随时与我们相伴, 很多声音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妙, 它的魅力。本文写的是什么声音呢? (齐读课题。) 接着引导:看到题目, 也许你已经听到了秋天那美妙的声音, 能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自由描述, 教师适当引导, 具体描述秋天里特有的声音, 感受声音的奇妙。)

二、朗读想象, 展示语言情境

1. 自由朗读, 想象描述。

为促进语言向形象的转换, 揭题后让学生自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觉。接着,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读了课文, 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2. 互相朗读, 想象描述。

自由朗读、想象描述后, 让学生把课文读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 要读正确、读流利, 尽力展示其中的形象, 读出其中的情感, 进而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跟同桌的同学说一说。同桌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力求把每段话中的形象说清楚、说具体。 (这样引导, 旨在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自主想象、互相交流中, 感受秋天的声音, 感受语言的内涵。)

三、引导表述, 丰富文本内涵

《听听, 秋的声音》这篇课文虽然通俗浅显, 但蕴含极其丰富, 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 读出语言中丰富的形象, 真切的情感, 并借助语言对其形象进行描述, 对其情感进行表达, 做到理解内容、感悟情感与训练言语的有机融合。

1. 展示范例, 朗读想象。

先指名朗读第一节, 并说说从文字中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进而出示下列片段, 让学生反复朗读, 体会诗句与片段之间的联系, 感受片段对诗句的形象描述:

听听, 耳边传来了秋的声音。你瞧, 大树挥了挥长长的手臂, 饱含深情地说:“孩子啊, 秋天来了, 该是告别妈妈的时候了, 你们离开妈妈, 投入大地的怀抱吧!”

听到了妈妈的呼喊, 一片片黄黄的树叶抖了抖身子, 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 它们一边飘着一边喊着, 一个说:“再见了, 妈妈, 我要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去了!”一个说:“感谢您呀妈妈, 是你给了我安全, 给了我温馨。”一个说:“忘不了你呀妈妈, 春天里你给我温暖, 夏天里你给我凉爽!”有的说:“衷心地感谢您, 我的好妈妈, 我们永远在您的身边陪伴您!”

大树挺了挺身子, 挥了挥手, 高兴地说:“孩子啊, 再见了!你们永远在妈妈的心中!”

这样引导, 简单的诗句, 就变成了有趣的故事;简单的语言, 就变成了具体的形象。通过朗读感受, 学生对秋天的声音中蕴含的形象, 就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对声音中蕴含的情感, 也就有了真切的感悟。

2. 根据范例, 想象描述。

(1) 让学生自由选择2至4节中的一节, 仿照上述范例, 自由朗读, 借助丰富的形象、有趣的故事, 呈现蟋蟀与阳台的告别、大雁对白云的叮咛、秋风为田野的歌吟。让语言形象丰富起来, 让语言情感明晰起来。 (2) 朗读表述后, 让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进而引导全班交流。交流中, 教师抓住重点词语, 引导凸显秋的声音, 感受声音中的温馨, 声音中的真情, 促进学生对诗句理解的准确和深刻。 (3) 教师在第二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与阳台告别”, 叙述蟋蟀与阳台互相感谢对方的信任和陪伴, 阳台感谢蟋蟀为自己无偿演奏, 蟋蟀感谢阳台为自己提供舞台, 从而体会蟋蟀与阳台之间的真挚情感。 (4) 教师在第三节中, 一是抓住“叮咛”, 引导学生想象叙述大雁追赶白云, 要白云或者好好过冬, 或者好好游玩, 或者好好休息, 或者注意身体, 等来年再次相会, 还要想象白云感谢大雁的叮咛, 感谢大雁的关心;二是抓住“歌吟”, 想象描述秋风下田野的声响, 想象田野看到丰收在望的喜悦, 想象农民伯伯传递丰收喜讯的兴奋, 想象秋风和田野的共同欢乐。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说说秋风要把歌吟献给谁, 使其明白:秋风可能把歌吟献给农民伯伯, 让他们品尝胜利的果实;可能献给田野, 让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可能献给老师和同学, 让大家帮助传递丰收的喜讯……这样的引导, 让诗句变成了生动形象的画面, 让词语显化为情真意切的话语, 学生就能从秋天的声音中, 感受到秋天里万物之间的相互依恋, 人物之间的真诚关心, 从秋天的声音中感受那一份祥和, 一份温馨, 一份真情。

四、拓展延伸, 引导想象表述

秋天的景象无处不在, 秋天的声音无时不有, 这些是简短诗句难以涵盖的。作为三年级的学生, 对秋天的景色比较熟悉, 对秋天的声音更不陌生, 这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境、拓展语言情境的重要基础, 而课文五、六两节又给学生预留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为此, 教师可凭借教材,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 细心揣摩, 拓展想象, 从语言中品出更为丰富的形象, 品出真切感人的情感。

1. 第五节可引导学生朗读想象:

(1) 作者说“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秋风吹动着叶子, 他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会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想象, 自由表达。) (2) 秋天来临, 叶片色彩斑斓, 秋风吹在每一张叶片上, 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会说些什么? (赞美叶片的色彩斑斓, 赞美叶片的无私奉献。) (3) 秋风吹起, 小花五彩缤纷, 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会说些什么? (赞美花儿的五颜六色, 关心花儿的防寒保暖。) (4) 秋天里, 汗水闪烁, 谷粒饱满, 在秋风中汗水会说些什么?谷粒会说些什么? (感谢农民的辛苦, 送给珍贵的礼物。)

2. 第六节的朗读想象, 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展示形象, 再现声音, 展示声音的内涵。

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想象表述, 让他们想象秋风吹过小溪、吹过山冈、吹过树林、吹过果园等发出的声响, 并从声音中再现具体的形象, 叙述人物的话语, 以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感受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让言语能力的训练与健康情感的培养融为一体。

五、拓展阅读, 提升教学效果

从文字中听见奇妙的声音 篇3

清晨,我起了个大早,来到校园搜集美妙的声音,想把它珍藏到我的音乐盒里。校园周围热闹极了。风吹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树上小鸟儿正“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呢,那声音真是动听极了。对面的那棵树上知了正一个劲地叫着“知了知了”,很不耐烦的样子。这时吹来了一阵大风,几片树叶“簌簌”落了下来。

“嘎吱”一声响,校门打开了。学生们“轰”的一声涌进了校园。校园就此热闹了起来。有琅琅的读书声,有老师温柔的声音,有老师与学生讨论的声音,也有大家开心的笑声,这些声音回荡在校园的周围,使得校园成了一个声音的世界。

【诊断报告】

我们的周围是个有声有色的世界。自然界、校园里、社会上到处都能捕捉到奇妙的声音。片段中小作者捕捉了校园周围较丰富的声音,有风声、风吹树叶声、小生灵的叫声、读书声、笑声等等,并能用上拟声词,较为逼真地描摹出声音的原状。但声音的描写不能只用拟声词来轻描淡写,仅仅点出“有什么”声音,却没能进一步细致描写出这些声音“怎么样”,使得这些声音在我们“听来”还是那么“苍白”。

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美妙,从而激发读者最为丰富的想象力,让读者能从文字中听到声音,感受到声音的奇妙呢?这还得用上其他的技巧,如在写“知了”时,可以把它的声音写成“知道了,知道了”,表现知了对小鸟的叫声的不耐烦,这样写就显得妙趣横生了,比喻、拟人、夸张甚至通感的修辞手法也能描写声音,“听得见的绿色”就是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描写声音,如写老师温柔的声音可以和触觉相通,“仿佛是母亲最柔软的抚摸”。

【病愈出院】

清晨,我起了个大早,来到校园搜集美妙的声音,想把它珍藏到我的音乐盒里。校园周围的树木在清晨里显得特别精神,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风带过一抹笑,树叶们也跟着“沙沙沙”地笑了起来,笑得前俯后仰。它的枝叶不小心碰了一下爱显摆的小鸟,惹得它一个劲儿调皮地吹着口哨,“叽叽喳喳”好不带劲。对面那棵树上正有谁“知道了,知道了”不耐烦地叫着,估计是责怪小鸟吵了它的美梦吧。“叽叽喳喳”、“沙沙沙”、“知道了知道了”此起彼伏,校园的上空正演奏着一曲自然界最动听的曲子。

听,这曲子进入高潮了。哦,闯进了一位不速之客。从大老远赶过来的风伯伯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呼呼”几片叶子随风“簌簌”飘落了下来,让树先生一下子没了刚才的威风,生气得“啪啦啪啦”地抖动着枝条,以示抗议。哦,秋末了,冬天正在不远处等着接班呢,她先让风伯伯来给大家提个醒呀。

“嘎吱”一声响,校门打开了。学生们“轰”的一声涌进了校园。校园就此热闹了起来。晨读开始,琅琅的读书声传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这是每天都会准时响起的交响乐。每个班的语文与英语的朗读声交织在一起,好似东方的京剧与西方的爵士音乐,各有各的味道。早上第一节课的铃声响起,就犹如一场美妙的音乐会拉开序幕。老师循循善诱,温柔的声音仿佛是母亲最柔软的抚摸,而课上老师与学生的谈论则是这场音乐会的高潮。校园中最常见的声音,就是那天籁一般的笑声了。课上、课下、师生间、同学间,每个不同的笑声,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为这多彩的校园添加了别样的韵味。

大班生成活动:奇妙的声音 篇4

奇妙的声音

胶南市王台镇中心幼儿园唐恩翠

主题的产生

今天是“自带玩具日”,孩子们照例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互相交流。玩着、说着、笑着,好不热闹。“咚咚咚”传来了敲门声,“门卫”姜瑜小朋友赶紧去开门,原来是徐静小朋友抱着一个大纸盒子走进来。“哇,这么大,是什么好东西呀?”“这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还是从青岛买的呢!”徐静洋洋得意地说,“到底是什么呀,快给我们看看吧。”孩子们有些急不可待了。我帮助徐静把盒子打开,呵,一个漂亮的大风铃!当我挂起风铃时,原本吵吵嚷嚷的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他们在听——叮叮咚咚美妙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在看——浅蓝色、黄色、粉色、紫色的晶莹的透明的玻璃管呈螺旋状排列着。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开始悄悄地议论:“太美了”;“声音真好听”;“它怎么会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我也看过风铃,声音传得好远”;“我还听过吹笛子的声音,比这个好听”。参与讨论的孩子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强烈的好奇心中,我灵敏地捕捉到:孩子们对奇妙的声音产生了兴趣、疑惑,而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无处不在的,便于幼儿探索、发现,因此,我决定将“奇妙的声音”作为一个主题确定下来。并和孩子们一起搜集资料。主题总目标:

1、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探索怎样能发出声音;了解噪音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2、探索什么能传递声音,了解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知道保护耳朵的常识。

3、尝试声音的保存和放大。

4、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敢于探索、实验的精神;会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征;学会与同伴交流、分享、合作。

5、利用家长、社区教育资源,教幼儿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主题网:

种各样的声音:幼儿园、家里、大街上。

2、总结谈话:引导幼儿讲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3、提出问题: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喜欢听什么样的,不喜欢听什么样的?为什么?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答案。

4、交流:徐静:我喜欢听音乐,妈妈说常听音乐可以变聪明; “我最不喜欢盖楼的机器轰轰响,吵得我睡不着。”家住在工地旁边 的李明林说。丁可小朋友带来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我们一起查出 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优美的声音还有很多奇妙的作用:美国一个养鸡 场每天给鸡群听轻音乐,母鸡生的蛋又大又多;法国一位园艺师把耳 机套在一只西红柿上,每天听三次音乐,这西红柿长到两斤,象个大 萝卜。孩子们在探索区尝试发出不同的声音时,混合在一起很难听,纷 纷跑到我这里来“告状”,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噪音。“大家都不喜欢噪 音,怎样让大家懂得不发出噪音呢?”尹小航说: “我爸爸开车拉着 我,前面有人挡住了路,我要按喇叭,爸爸让我看一个标志,牌子上 画着一个喇叭上面有一条斜线。爸爸说,这儿不能按叭……”在他的 启发下,孩子们设计了许多不能发出噪音的标志,贴在门口、走廊、区角等。活动反思: 以前都是由教师编制课程,孩子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孩子到了大 班,似乎已习惯了从老师那儿得到答案,就连家长叮嘱孩子最多的也 是“听老师的话”。在这次生成活动中,孩子们还有点放不开,这需 要教师适当引导,把问题抛给孩子,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在这次活 动中,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产生了疑惑,我布置任务,让他们想办法自己去找答案。活动二:声音从那里来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振动产生声音,知道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 同。

2、尝试自制小乐器。
3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今天是我值早班,一入园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 解。丁可说: “我爸爸说,一敲鼓,鼓皮振动就会发出声音,就是这 样——” 他说着从音乐区拿了一面小鼓,放上一个雪花片敲起来。“那 你看,谁也没敲风铃,它也会响。徐静插嘴说。” 张艺帆说: “我知道,是风吹的,一碰就响了。”李明林说: “也不是什么都得敲才响,妈妈 说,讲话时声带振动就发出声音了,不信你摸摸。”孩子们都把手放 在喉咙上。“老师,动物的叫声也是这儿振动吗?”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 让孩子们讨论。在讨论中孩子们懂得了有些动物不是振动声带发声 的,蟋蟀振动翅膀; 蝉振动肚子上的音盖;响尾蛇振动尾部的角质 环。

2、人们利用“振动能产

产生声音”的道理做了好多乐器,孩子们 也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了手风琴、小风铃、水杯琴等。活动反思: 在生成活动中受益的不仅是孩子,也敦促老师改变教育观念,多 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当张鑫、韩阳几个小男孩照着《科学画丛》书 上的样子做“水杯琴”时,弄了一地水,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责备他们 弄脏了地,而是和他们一起实验,杯里放多少水,才能发出不同的声 音。我知道,对孩子刚刚萌发的探索的火花应予以保护,这样孩子才 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实践。活动三:声音的传递(小组活动)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知道保护耳朵的常识。

2、探索什么能传递声音并表征。

3、知道什么是回声,怎样防止回音。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组织幼儿观看光盘,了解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是空气帮 助我们传音,我们的耳廓先把这些声音收集起来,声音通过耳内的通 道,引起耳膜振动。耳朵里三块听小骨,你敲我,我敲他,最后一块 把声波传给内耳,内耳再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讨论:怎样保护耳朵,遇到巨大的声响,要堵住耳朵、张开嘴。不要 随便掏耳朵,耳屎是保护耳膜的。

2、分组探索还有什么能传递声音,并尝试表征。

一组:敲自来水管、落水管、楼下的人会听见;把耳朵贴在自来 水管上能听见水声;查阅图书,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见火车即将到
4

来。孩子们每发现一种现象就及时画下来。二组:陈阳、高晨雨等几个小朋友想到了电话、手机、对讲机可 以传音,就找来了饮料筒、毛线、胶带、牙膏盒等。做起了手机、电 话,并玩起了打电话游戏。三组:姜瑜、张鑫用嘴对着铁盆、水杯等发出“啊——“的声音,得到了一种回声效果。庄冰强说: “我趴在大水缸的边上笑,里面也 传出一种笑的声音……”通过查阅《科学画丛》,孩子们了解到:声 音遇到硬的、光滑的东西就往回跑(反射),我们再次听到的声音就 是回声。在一个空屋子里唱歌,声音比较好听,就是因为有回声;柔 软、粗糙的东西能把声音吸收掉。所以在大的音乐厅、电影院的墙壁 上装上吸音板,可以防止回音捣乱,保证演出效果。

3、幼儿间互相交流、分享成果。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不 再依靠老师,而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在交流活动中是自发的,兴趣 特别浓,听的讲的都很投入。我觉得,只要教师能放手,孩子是有很 大潜能有待开发的。活动四:声音的放大与保存(与家长、社区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1、了解把声音放大和保存的方

法及应用。

2、了解周围社区环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幼儿的 探索精神。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的发起: “今天早晨在我们楼下,有一个卖鸡蛋的,他拿着一个小喇叭,喊‘卖鸡蛋——啦——’声音可大了”。徐静边说边比划,把大家都 逗乐了。“徐静小朋友讲得真好,我们也想听一听,该怎么办呢?” 布置任务:到我们周围找一找什么能把声音放大,什么能把声音保存 下来。

2、利用家长、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活动。●孩子们发现了对面的中心中学升旗时用的大喇叭(扩音器),可以把声音放大。就试着卷纸筒放大声音。●刘文祥、陈洋等小朋友到书店里查书了解到是爱迪生发明了 留声机、第一次把声音保存下来。人们受到爱迪生的启发,又发明

了唱片式唱机。陈洋小朋友还把爷爷珍藏多年的唱机和一套京剧唱片 带到幼儿园放给大家听。
5

●丁可、韩阳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去音像书店,了解到收录机、录 像、光盘、VCD 可以保存声音,也可以扩大声音。有的孩子带来了 父母的结婚录像、自己录在磁带上的故事、歌曲等。●贾绎若小朋友请来在医院工作的妈妈(胡医生),给大家介绍 听诊器、多普勒胎心仪怎样把声音扩大。在胡医生指导下,孩子们很 快学会了用听诊器听心脏跳动的声音。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多普勒胎心 仪怎样把声音放大,我请来了正怀孕的薛老师,先让孩子们听一听薛 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有没有声音,再请胡医生使用胎心仪,“咚、咚、咚”强壮有力又有节奏的胎心音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贾绎若高 兴地拍着手说: “噢,太好了!听诊器放大的声音只能一个人听,胎 心仪放大的声音大家都能听到。”在美工区,小朋友做出了听诊器等 玩具,玩起了“医院”游戏。

3、组织由家长参加的展示活动。当我们邀请家长参加时,有的家长还不以为然,可当他们看到孩 子的一件件作品,听孩子讲得头头是道时,都感到惊奇与欣慰。主题反思: 虽然对于生成课程我们开展的还不多,也只是在摸索阶段却尝到 不少的甜头:

1、真正体现了“孩子探索在前,教师总结在后”的教 育思想。“学生不是个需要填满的小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 种。”放开手脚,孩子是具有很大潜能的。最重要的是,不但要让孩 子学会,而且会学。

大班科学:奇妙的镜片 篇5

在活动中发现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特征,知道镜片对人们的生活有许多用处。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能仔细观察和比较各种镜片的不同。

活动准备:

每人1面镜片(平面镜或凸透镜或凹透镜)。纸和笔人手1份。

2.橡皮动物玩具每组一个。

3.望远镜、放大镜、平光眼镜实物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不同镜片中发现物体的差别。

(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每人选一面镜片,通过它去看看桌上的橡皮玩具,看看你从你的镜片里看到了什么,然后用笔把你从镜片中看到的物体记录下来。(幼儿玩自选的镜片,记录自己通过镜片看见的橡皮玩具)

(2)组织交流。

教师:刚才你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比较一下你和同伴的记录,你和同伴的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呢?

2.感知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的特征。

(1)教师:你们看的是同一个橡皮玩具,为什么从每个人的镜片里看到的橡皮玩具都不一样呢?有的没有变,有的却变大了或变小了?

(2)教师: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会变大?哪种没有变化?是这样吗?请你们再仔细去看一看,你们可以相互交换一下各自的镜片,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感知3种镜片的不同,幼儿镜片是中间薄边缘厚,有的镜片是边缘薄中间厚,还有的镜片则是中间和边缘一样厚薄。

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它是什么样子的?用它看所要的物体都会变小吗?(这种镜片叫凹透镜)

教师: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它是什么样子的?用它看所有的物体都会变大吗?(这种镜片叫凸透镜)哪种镜片看东西没有变化?看所有的物体都没有变化吗?(这种镜片叫平面镜)

3.师幼一起探究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平时你在什么东西上还见到过镜片?

(2)出示望远镜、放大镜、平光眼镜等实物。

教师:认识这些东西吗?它们分别安装的是哪种镜片?

(3)教师:放大镜安装的是哪一种镜片?为什么呢?望远镜有大小两头,哪一头安装的是凸透镜?另一头呢?平光眼镜安装的是哪一种透镜?你是怎么知道的?

活动延伸: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

2.能借助不同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尝试用身体发出声音,体验身体唱歌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塑料口香糖罐子人手一个、绿豆、音乐录音、人手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让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调整好情绪。

师:小朋友,刚刚的音乐好听吗?你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听声音的呀?

2.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放课件中的录音,听是什么声音(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孩子的笑声)?模仿这些声音。

(二)在活动中发现声音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小朋友想一下怎样让它发出声音?(每人发一张白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玩这张纸,教师观察幼儿如何去操作)

一分钟后请个别小朋友分享他让玩具(白纸)有声音的方法,让其他小朋友跟着学。

2.老师为幼儿展示两种方法,让幼儿想象白纸发出的声音像生活中哪些东西发出的声音,然后模仿一下。

3.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可是不知道它会不会唱歌,老师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和老师一起试试怎样让它唱歌好不好?(出示罐子,每人一个)

给幼儿一分钟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然后请个别幼儿为大家展示,幼儿回答出“装进去东西就有声音了”时,为幼儿出示绿豆,之后让幼儿拿着小瓶子跟音乐做律动。

(三)身体会唱歌

师:小朋友,一张白纸会唱歌,一个小瓶子也会唱歌,是不是很奇妙呀?那小朋友你会唱歌吗?(请一位幼儿起来为大家唱首歌)

师:除了小嘴巴会唱歌,你身上还有哪里也会唱歌啊?

幼儿一一展示自己的身体是如何唱歌的。

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用上面所展示的会“唱歌”的身体器官来做律动。)

(四)活动延伸

师: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唱歌”,一张纸会“唱歌”,小瓶子会“唱歌”,小朋友的身体会“唱歌”,小朋友想不想再找找好听的声音?那请小朋友到教室外面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唱歌”,好吗?

(活动延伸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使活动有延续性,幼儿有再探索的欲望。)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上一篇:国企办公室工作总结下一篇: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