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精选9篇)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 篇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通信与广播电视、厘米波与毫米波技术、传感与自控、超导电子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集成电路系统的研究、集成光电子技术、电子离子光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显示、光电子技术和真空微电子学、现型功能材料和分子技术、功能材料、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传感技术与应用系统等方向。专业以数学、计算机、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为基础课。由于该专业课程涉及较多的计算机知识,要求对计算机硬软件都比较熟悉,所以有些同学完成专业课后,转而钻研计算机,以计算机开发应用为主要发展方向。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择业面还是很广的。一般来说做为对口行业,电信公司是毕业生的首选,这些电信公司包括国内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摩托罗拉等越来越多的进入内地的跨国企业。由于这些行业的高成长性及高额利润,所以公司员工的薪金也十分优厚,因而这部分企业备受毕业生的青睐。除了公司以外,毕业生还有很多会到相关的银行、邮电等部门从事工作,这些行业有些虽不是以电子通信为主导的,但这些技术对其又是不可或缺的。除了就业以外,毕业生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考研。对于其它专业来说考研也许会是每位毕业生的首选,但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考研就显得不是那么吃香了,因为考研无非是为了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但目前的通信行业普遍利益较高,又有多少人能够顶得住金钱的诱惑,而一心只读圣贤书呢?

说起通信行业,人们常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十年前手机还是人们炫耀的资本,计算机还是不为人们所熟识的陌生物,但是今天,手机和计算机已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的家庭,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十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光令人们诧异,更让人们看到未来的希望,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没有任何人可以精确地做出预测,因为发展的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有了上面一个基础,再来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相信已不再是一个难题。每个人都很清楚一个事实,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以人才为基础的,电信行业当然也不例外,昨天到今天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才,今天到明天的发展会更加依赖于人才,所有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毕业生,只要是有真才实学,都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就业市场,你会有一种大鹏展翅恨天低的雄心与傲骨。

信息产业可谓是国家鼎力支持的一个产业,几年前部委改革时就单独成立了一个信息产业部,而且信息产业部的地位一步一步地在提高,这当然不是国家行政干预的结果,而是政府积极适应市场的一种行为。国家已经预见到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且预见到信息产业在未来经济地位中重要作用,所以国家积极调整政策,以顺应这种发展的趋势。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大力扶持可以说就是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毕业生的最大鼓励与帮助,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市场做大了,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多了。虽然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自发运作的结果,但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也是功不可没。

本专业虽然就业市场一片看好,但仍有几点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一是有些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准备选择继续深造,但又害怕考不上研究生而没有退路,所以就与某些小公司草签了协议,结果到真的没考上研究生时,又无法摆脱自己造成的这种束缚,所以被逼到去做出一种艰难选择的地步,那就是要么交高额违约金而另投一家好的公司或是被迫寄身于这家小公司之下。请千万注意这个问题,以免给自己留下很大的麻烦。二是考研时为过多的利益所诱惑而前功尽弃。前面说到考研对本专业来说也许不是最理想的选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考研对许多立志搞研究的同学来说毕竟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关键问题是一旦你立志考研了,就一定要坚定信念,切莫为周围的小利所诱惑。因为信息产业高利润的特点,所以诱惑很多毕业生直接走上工作的岗位,而对于那些立志考研的人来说,就一定要经受得起这份诱惑,否则今天想考研,明天想找个高收入的工作,结果到头来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三是毕

业时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这一点对于那些直接择业的人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当你面对金钱的诱惑面对利益的冲突时,就很难再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为了做到有备而来,建议毕业生在毕业以前先做好一份人生计划,计划的年限越长越好,这份计划将来到底能实现多少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给了你一个宏观的引导;计算的细节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修补,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你不光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能看到长远的目标。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来说,人才可说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同样的,迅速扩大的信息产业市场也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们,你们的明天会更美好,立志投身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子们,你们的机遇会更多更好,你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未来属于你们。

毕业后从事任何与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相关的工作,就业前景广阔,社会需求量大,可以成为:

通信系统设计工程师——各种有线及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 篇2

一、电子专业学生就业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 连续四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就业率的调查方法是通过电话、传真、拍照等方式和当年毕业生跟踪联系调查后, 获得的就业情况, 一般以毕业当年11月底统计的为准, 又称年底就业率。就业率为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某院连续四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并不稳定, 从下表可以看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 连续四年的就业率不稳定, 每年相差较大, 但是连续四年就业率整体情况良好, 与学校其他专业相比, 居于中游以上。就业去向以协议就业和国家项目就业 (包括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村官) 为主。连续四年的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相对较好。往年四届毕业生总体考研率每年不稳定, 但总体考研率较低。

二、提高就业率措施

通过上述整体分析, 在师范类院校中, 作为非师范专业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连续四年的整体就业率较高, 但仍有个别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作为学校, 应进一步采取促进就业措施, 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 不断提升就业质量。

1.深入学生, 因人而异开展就业指导

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利用晚上或课余时间不定期深入学生寝室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帮助他们做好就业规划, 并就就业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就业途径、就业技巧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指导。比如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毕业后就到国企工作;有的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 结合自身的优势, 毕业后就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2.参加各类专业竞赛, 以赛代培

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展示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 训练有素的操作技艺, 解决问题的能力;勇拼搏、能吃苦、善合作的精神面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 参加各类比赛和竞赛。如, 电子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等比赛。

3.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做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 将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政策及时准确的传达给毕业生。鼓励学生考取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志愿者等。

三、提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几点思考

1.热心帮助就业能力困难的毕业生, 实行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就业援助和帮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查找亮点, 提升能力, 树立自信, 并通过各种途径和社会资源, 为他们推荐、介绍合适的岗位, 尽快帮助他们顺利走向社会。

2.讨论如何进行全员、全面、全程的职业指导是下一步的工作。比如, 鼓励专任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目前的专任教师承担考研辅导还比较成熟, 但是针对学生个体的就业指导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能力稍差。

3.在配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好就业指导课开展的同时, 邀请专家辅导, 就学生重点关心的问题举办讲座, 联系往届已就业校友现身说法, 与在校学生面对面进行座谈、交流,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事业观。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形势仍然严峻, 任务仍然艰巨, 责任重大。只有不断改进工作做法, 创新工作思路, 树立就业服务意识, 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以就业为导向, 努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全面做好大学生就业的各项工作。结合实际, 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的要求,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力争毕业生就业工作更上新台阶, 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栋梁。

摘要:近年来, 师范院校中的非师范专业学生就业状况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针对新疆某师范院校中的非师范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连续四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展开调查与分析, 提出提高就业率的措施, 并从当前实际出发, 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分析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 (My COS Institute)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就业蓝皮书)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0.

[2]黄国勋, 席鸿建, 曾冬梅.地方综合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3]赵颂平, 赵莉.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 2004 (21) .

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篇3

【关键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放在理学电子信息类一级学科下[1]。虽然,它归口于理科专业,但它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历史较短而又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我校于2006年开设了该专业,目前每年招生规模能稳定在150人左右,已初步形成了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为提高本专业办学质量,本文就目前该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1 我院该专业课程结构特点

跟传统专业一样,本专业分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特点是减少了理论课的课时,增加了实验实践课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使其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

(1)注重基础教育

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开设了普通物理,普物实验;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文化训练,基本做到计算机课程四年不间断。这样,在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训练

在总的学时减少的前提下,对专业基础理论课加强,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都保证理论课时在60学时以上,实验课时在20学时以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形成宽厚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践环节

该专业的实践实训时间是我院理科中最多的。除了每门专业课程都独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外,大一和大二暑期安排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大二和大三都安排有两周的电子电工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大四第一学期安排有8周的专业实习;第二学期安排有8周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八周的毕业实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设计制作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使其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2 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口径宽,特色不突出

该专业是一门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将其分为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选修相应课程,这种培养模式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此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或电子科学技术,甚至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差别不大,特色不够突出。

(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由于是新兴专业,加之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新器件、新技术等层出不穷,大多数院校有着本专业系统教育背景的教师少,刚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稍多,但他们又缺乏系统的教学实践,所以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3)实验实践力度不够

尽管大多数院校很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上也给予了保证。但课程实验内容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学生面对的是试验箱,连线、开电源、看现象、记录即可,缺乏设计型和研究型的实验项目和内容。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上,和社会接触的力度不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够。

(4)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待改进

本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扩大学生的视野,重视分析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研究,适时的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 专业建设建议

(1)保证执行和管理力度

成立校级该专业建设和评审委员会,该评委会的成员要具有建设此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还应具有公正客观的高尚品质。应客观地就该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专业人才规格、主干课程和教学计划、办学条件、科研方向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估,对该专业建设既起诊断作用, 又有导向和调控作用。

(2)突出特色,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教育部于1998年10月提出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计算机[1]。结合我校师资条件和具体实际,改革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方向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示例)。并加强对相关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

(3)具体落实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为目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验室硬件到位,保证开放时间;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改变实验考核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明确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和设计型实验的开放;制定工业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等实践训练方案并严格执行;明确教师指导,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小组与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1)必修课: 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Protel DXP(自修)、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

(2)限选课:应用电子技术方向:电子工艺学(自修)、电视技术、集成电路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自修)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

(3)任选课(选修4门)电子测量与仪器、数字视频技术、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原理、局域网技术、卫星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

(4)提高教学水平

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强的情况下,建议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不分开,即某专业课实验教学由该专业课的理论老师来指导,并进行“六个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就该专业课程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课后互相提出宝贵意见;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学生对相关课程教学的见解;每学期至少和相关兄弟院校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每年暑期派老师去企业或实践基地进行一次生产实践;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4 小结

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完整[2]。但如果我们提高了该专业建设质量,狠抓了教学环节,则我们的招生和就业就水到渠成,我们的高校就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8.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 篇4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企业需求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未来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中国IT行业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轻。新鲜的事物、朝阳的产业总是备受注目。正是这个原因,计算机专业迅速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不少同学削尖又再削尖了脑袋往这个象牙塔里的象牙顶钻,或为兴趣,或为谋生掌握一门技能,或为前途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比前几年的计算机专业的火爆,近年来对这个专业的选择渐趋于了理性和客观。学生和家长考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更利于个人长远自我发展的出发点。

职业方向的选择,想来是更多应届毕业生就业时所想的事情,常看到论坛上不少临近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发出迷茫、困惑的感叹,不知道是否应该将计算机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太多太多关于这个行业的言论,媒体频频爆出的各类关于IT从业者身心受到莫大伤害的大小新闻,IT从业者工作很苦很累,繁琐枯燥的程式、技术心理与现实状态的脱节、加班很普遍、这一行更新很快,业余时间也是常用来学习新的专业技术,没有节假日、没有空余时间,不能陪亲人朋友,工作的性质使生活多了一些单调,生活仿佛学生时代一般的两点一线。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绚丽多彩:张扬的个性源自技能的自信,时尚现代的生活方式由于富余的回报,“办公室政治”的远离,“自由”的思虑空间….,只是现在看来,现实来的更多一些了吧。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 篇5

现在发展的趋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应该说是不错的,很有前途。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宜到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及教学工作,特别是与数学、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和一些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相对适合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职位

通过对多家公司的招聘信息分析,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相对适合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职位为

电子信息专业 JAVA软件工程师

很多的公司都有招聘JAVA软件工程师,但都需要有一年以上JAVA开发经验,而且要求的技术也比较多。一般要求为:熟悉J2EE架构,struts框架和javascript;熟悉SQLSERVER、Oracle等大型数据库之一;熟悉B/S或C/S开发模式;精通JSP、EJB、JDBC等JAVA技术,精通JBOSS、Weblogic等服务器;另外,能够使用Rational或者TogetherJ进行建模,或有Html、CSS、Java设计经验或Java相关证书将优先。

电子信息专业 VC软件工程师

对于VC软件工程师的要求主要还是体现在对VC开发的熟练程度,公司一般都需要有一年以上VC开发经验,并最好能主持或参与过一个以上成规模的项目设计和项目管理;具体要求为:熟悉软件工程知识,精通VC++系统开发技术,丰富的C语言编程经验,精通面向对象技术,熟悉Oracle /SQL Server 数据库之一;对于熟悉DELPHI、VB、COM/DCOM/ATL,并对WINDOWS内核有一定的了解者优先。

电子信息专业 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

两年以上CC++开发经验,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数据结构、计算方法功底较好者优先,有底层驱动编写经验;有uC/OS 、WIN CE、linux驱动开发经验尤佳;

电子信息专业 Delphi开发工程师

精通Borland Delphi,掌握基本的c/c++编程;熟悉Windows下的编程模式;对Windows下的多线程、网络、SDK等有一定深度的了解;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编程,熟悉MSSqlserver/Sybase之一的数据库编程开发;

电子信息专业 .NET开发工程师

具备一年以上web项目开发经验,有大型动态网站开发经验,精通B/S模式开发;精通C#, ASP.NET,Vbscript,Javascript等编程语言;精通MySQL, MS SQL等数据库操作;熟练使用HTML, XML, JavaScript,CSS的编写,能独立进行前后端调试;熟悉Visual Studio Team Suite, Team Foundation Server 者优先。

电子信息专业 数据库工程师

熟练掌握C++/Jsp/Servlet语言,对Html、Javascript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有大型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经验;有统计分析相关经验;熟悉Oracle或DB2或TERADATA数据库的使用;建立过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将会优先考虑。

电子信息专业 网站程序员(asp,jsp 开发)

精通html和java script脚本,熟练掌握ASP、JSP,MY SQL数据库管理;掌握WWW、FTP、 TELNET、MYSQL等网络服务,熟悉LINUX和WIN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安全维护,有大型WEB网站开发经验;至少二年以上asp开发经验;有Web Service平台下.net开发者优先;大型项目软件开发经验者优先。

电子信息专业 硬件工程师

至少需要有一年以上的开发经验, 具备一个或以上的数模电路调试经验,设计过交流采样电路者优先。精通数字、模拟电路设计及信号与系统基础知识,精通CPLD、DSP、FPGA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技术。能使用protel进行原理图、印制板图设计,掌握C、C++语言编程,具备较强的硬件调试和软件编程能力。

电子信息专业 PCB设计工程师

有三年以上Layout工程师经验,设计过4以上PCB板,熟悉高频电路设计,EMC相关知识,信号完整性相关知识;熟悉运用及操作Orcad、PROTEL等EDA软件;负责元器件建库及维护,完善及规范PCB零件库,确保所有零件都能准确无误的安装在PCB板上;编辑原理图使之能配合PCB软件(Allgro)完成netist的转换工作,确保器件封装结构及网络关系无误;按照原理图的要求进行器件布局,兼顾PCB板的整体结构;进行布线设计,使电气性能、走线质量达最佳状态,完成项目设计中的PCB Layout工作。

电子信息专业 FPGA工程师

2年以上FPGA设计和调试经验,熟练掌握基于FPGA的设计流程,精通verilog或者VHDL语言,能够完成从系统要求、架构设计到详细设计、代码设计、代码仿真等工作;熟悉XILINX或ALTERAFPGA结构,掌握相关设计流程及相关的开发综合工具,要有实际经验;良好的数字电路基础,较强的电路设计、调试能力,会使用常用的测试仪器;了解TCP/IP等网络协议;

电子信息专业 嵌入式硬件开发工程师

有电子通讯类产品开发经验,英文良好;熟悉16位、32位单片机软硬件系统设计,熟悉ARM9平台,有模拟和数字电路开发经验,熟悉PC相关的各种接口电路;熟悉Protel,、PowerPCB等;应用ARM进行过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开发。

通信设计工程师

二年以上无线通信工作经验,了解GSM/CDMA2000/WCDMA系统原理;熟悉无线网络规划优化业务,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规划优化工具,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对网优工程提供清晰思路及方向;对网络规划及调整有一定经验包括基站规划、频率规划及天线调整等;掌握OFFICE和AUTOCAD软件;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通信设计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

电子信息专业 从教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在一些技术型学院担任教师,据了解学院以往也有一些女生到各地的学校执教。而从近几年的发展形势看,一些重点高中为了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已经在尝试着招收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像南安市去年秋季择优吸收22名非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高中教师队伍中。这种高中招收非师范类大学生的情况有可能将成为一种趋势,如果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提高自身讲课、教学能力,考取普通话和教师资格证书,在一些重点学校任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电子信息专业 项目管理人员

通过跟前几届毕业生的交流,了解到他们当中部分人不仅仅只能做开发类的职业,而是从诸如项目管理类的行业。主要工作为与客户的沟通,对所接项目的开发、生产进行合理的管理。要求具备有很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开发产品的相关基本技能都要能够掌握,有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并且英语水平要很出色。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篇6

就业方向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

就业岗位

光学工程师、数据与it支撑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及设计辅助人员等。

城市就业指数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武汉。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厦门。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武汉[14个]、上海[13个]、北京[9个]、深圳[9个]、苏州[7个]、广州[6个]、西安[6个]、东莞[5个]、南京[5个]、天津[4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厦门[5225元]、惠州[4999元]、北京[4684元]、上海[4552元]、江门[4004元]、广州[3949元]、深圳[3926元]、南京[3860元]、佛山[3761元]、杭州[3751元]、沈阳[3739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电子信息科学类,其中电子信息科学类共9个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中排名第8,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42位。

在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信息安全,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微电子学,光电子技术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科技防卫等。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 篇7

常州工学院立足于常州, 服务于长三角地区, 该地区是国内电子行业和产业的发达地区之一, 对电子类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随着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呈现出多样化和高层次化的要求。面对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升级要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符合口径宽、适应性强、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等要求, 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要。

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相关高校、社会的需求, 以及学校与专业的具体情况等各方面因素, 并以行业技术进步、企事业单位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为参考依据。

通过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调研,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确定理论基础实、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全面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 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统筹编排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学生为主体,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 以适应市场对电子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 适应信息产业化的发展需要,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具备设计、制造与生产实践能力, 具有不断学习进步与更新知识的能力, 能够及时跟踪并掌握新理论和新技术, 在电子电路与系统、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半导体工艺等领域从事分析、设计、制造与测试等工作。为了实现以上人才培养目标, 在培养计划的制订尤其是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3.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实现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体系模块化、层次化的应用能力培养体系。

课程体系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分为学校级、学院级和系部级三个层次。学校级通识课程模块层次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基本数学能力、英语能力、物理能力、计算机能力及思想道德法律等基本知识。构建以电气学院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层次为电类一级学科为基础的知识结构培养体系, 学院基础的培养为知识面的拓宽打下良好基础。系部级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培养为毕业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专业技术知识。分级课程建设体系造就了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理论知识雄厚、专业技术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等特点。

(2) 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基础课程和实际应用课程两个层面, 除了必备的工程数学与物理知识外, 在专业知识方面, 逐步建立电子材料、制造工艺、电子器件、基本单元电路、宏单元、子系统及系统的课程体系, 打通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知识培养通路。以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物理核心的课程体系构成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理论基础, 为制造工艺和电路设计提供知识的基本结构。以信号与系统、电路设计与测试的核心课程体系作为电路的理论基础, 为电路方面能力的培养形成电子系统的知识基本结构。知识结构的分层次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养体系覆盖了整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点, 全方位培养毕业生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 重点培养从系统角度审视具体电子技术的能力。

(3) 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干的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 可以划分为两大体系:第一是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制造工艺;第二是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在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制造工艺上, 除了传统与新型集成电路方面的应用, 还与相关新型电光源、光伏材料与器件、光电材料与器件在知识结构上具有互通性。均以半导体材料为核心, 引申到其他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在理论与实际应用和制造工艺上具有相似性。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涵盖了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电路与测试方面的内容, 在电路方面, 新型电光源的器件、核心芯片、驱动电路等, 光伏器件与电路、光电子电路与信号检测, 与标准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具有共同性。在测试方面, 涵盖了电学测试与可靠性测试, 完整地建立了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另一个特色是在设计与应用电子系统时, 具备其他专业所不具备的电路工艺与器件的底层知识, 从而在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中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

(4) 全方位的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设置理念, 在课内实验、课内实践、独立授课实验、课程设计、科研实践、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方面全方位构建实验实践体系, 重点培养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除了电气学院的实验中心和实验室外,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两个专业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集成电路测试实验室。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主要提供学生在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器件与工艺实验等方面的专用软件。集成电路测试实验室主要提供电路测试、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工艺等各方面的实验。 在电子技术的材料、器件、电路设计、制造、测试等流程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实验室开放上, 实验室开放给所有教师与学生使用, 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与参与毕业设计。

(5) 教学与科研结合, 校企结合的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体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师承担了多项纵向与横向项目, 系部鼓励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科研项目, 为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验实践平台和科研平台, 从而从项目角度提供给学生实训机会。在校企产学研联盟方面,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紧密联系常州和周边地区的企业, 如银河电子、天合光能、常州普美、常州欧智等多家企业, 形成校企联盟。参考卓越计划的实施,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经常邀请外校和企业专家对学生开展前沿性科学讲座与培训, 为毕业生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提供指导。

4.实践的效果

通过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重点进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并通过多年教学与科研实践, 进行以下方面的实践, 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完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 建立材料、器件、工艺、电路、测试和系统的能力点分布。

(2) 从社会需求角度和人才知识结构出发, 逐步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增强课程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减少或删除部分实用性不强的课程, 增设社会急需的专业课程。

(3) 强调应用能力培养 , 强化理论知识教学 ,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能力。

(4) 探索开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集中性实践环节和创新环节, 探讨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根据对本校历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九成以上的毕业生去向为长三角地区, 平均每年有20%的毕业生进入国内知名高校读研继续深造, 其余进入各企事业单位。通过对接收毕业生的各高校、企事业单位, 以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和反馈, 本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能力, 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能够促进毕业生快速进入新领域和岗位, 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5.结语

通过几年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逐步得到了发展和优化, 梳理清楚了本专业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分布更系统化和体系化, 并通过实践进行了验证和完善, 为毕业生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 杨恒新, 蔡祥宝, 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研”结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科技信息, 2013 (9) :218-220.

[2]杨东晓, 章献民, 韩雁, 等.电子工程类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分会2010年论文集, P20-28.

[3]沈为民, 孙翎, 杨凯, 楼俊.“电子科学与技术”多样性人才培养.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9:66-72.

[4]张培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信息与电脑, 2013, 03:200-201.

[5]阮凯斌, 刘银春, 张洪.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施.时代教育, 2012 (11) :28-29.

[6]殷景华, 曹江, 宋明歆, 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信息技术, 2007 (6) :17-19.

[7]邸志刚, 贾春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体系改革及构建.中国电力教育, 2013 (7) :59-60.

[8]韩益锋, 董良威, 刘龙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新课程, 2009 (4) :88.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 篇8

【关键词】信息科学与技术 课程体系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表示着这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水平,我们国家把信息技术的发展项目做为步入21世纪以来发展战略当中的首要任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做为信息科学技术的领先学科,该专业以数学和物理学为依据和基础,对信息的来源,获得,传递,产生,储存显示和处理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和依据来进行相关的电子耗材,元器件与集成电子系统等的研发和发展。该专业已被渗透到了多种领域当中比如,计算机,通讯,生命科学和医学,电子科学和机械等多个领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实现社会现代化信息化的基础。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就业服务方向和社会及市场在未来对该专业人才的需要进行了预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以下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包括光电子和微电子及物理电子行业领域宽广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还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面较广,思维敏捷,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能够在这个行业领域当中从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与电子材料等有关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制造,还能够进行一些新方法,新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工作,总之培养出的是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电子信息技术工程专业的人才。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在一些生产单位或者是科技研发单位进行工作,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与科学方面的研发,设计,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

我国在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良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现今,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发展的水平是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的争取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相关产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获得一定的优势,这一点被所有国家都当做经济,政治及军事竞争中的重中之重。想要能够在现代化国家之林当中稳稳的立住脚跟,能够在国际方面拥有一定的地位,在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中常胜不败,就要不断的发展和加强我们国家自己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相关产业,必须我们自己掌握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近些年来,通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不断的研究及努力,我们国家的电子信息技术等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卓越的成就,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说我们还应该不断的加强该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对高等院校当中的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等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这对我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及现代化水平,国民经济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我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相关产业也在随之

飞速的发展,在各种各样的企业,工业和事业单位当中,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的増涨,市场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在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中,比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的就业率占到就业总人数的百分之40左右,依据类似的统计形式和我们国家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的具体市场发展情况来分析,电子信息相关产业为我国提供的就业机会还将会大幅度的增加。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是从人才培养的总体方面来进行设计的,它是进行教学相关活动和设定教学内容的基础和根本依据,也能够反映出高职院校对教学改革的效果。制定教学计划应以21世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来进行确定,应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和加深,开拓专业范围口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素质教育,努力建立起扎实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

1、首要从教学的内容入手,应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打好该专业的基础,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游刃有余,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该专业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所以,教学内容中应开设数学及物理方面的基础课程,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数学学科及物理学科的能力,能够为学生在后面的学习当中打好基础,能够提高对于微电子技术研发的能力,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电子系统抽象层次的理解能力。

3、开拓该专业的专业口径。开拓专业口径已经成为的高等教育当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对该专业基础学科的不断开拓,才能够实现专业口径的拓宽。

4、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逐渐的由信息模拟向着信息数字化和可编程技术方向所转变,导致了全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都发生的改变。另外,新型的电子系统比较繁杂,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消费类型的电子相关产品,不断的向着智能化和小型化发展,对生产的电子产品要具有高集成和高密度,低功耗的芯片化的特点,则新出现了复杂电路测试技术和电子自动化设计技术,所以应该与时俱进的设置在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与更新。

5、计算机和电子,通讯等各个学科的互相渗透程度日益的加深,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重视该专业与计算机,通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的融合。

6、努力开展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把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效的肉和起来,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题,实施方案的辩证,理论基础设计,器械材料选择,实践操作,指标参数预测,对结果进行分析,论文创作和市场调查这些工作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总体实践操作能力。

结束语:

想要建立起完美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课程体系改革做为时间持续较长的一项工作,所以要与时俱进的把新出现的一些科技成果,及时的加入到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当中,才能够为真正的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J.科技教育.2010.09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9

主要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微电子学等。

专业实验:物理电子技术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实验等.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方向:主要到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就业形势: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重点名牌高校就业率在90%左右.根据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中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中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

毕业生面临“再学习”过程

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微电子领域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比较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王志华教授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工科学科研究的重要目的是解决工业界期望解决而没有解决(至少是没有解决好)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这就是工科领域的创新。因此,大学中工科学科的研究水平一定与所在国家相关工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国家相关工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相关工程学科的研究水平整体上不可能领先世界,即便能取得一些世界领先的成果,也一定是凤毛麟角。与此相关的是,高水平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与受教育者在大学中研究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在工业落后的情况下,高等工程教育的整体水平不可能领先世界。我国微电子产业与教育的现状和趋势恰好印证了王教授的这个观点。

在看清楚差距之后,加大对高校微电子专业科研的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高素质的人才一定是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这必须是国家行为。”王志华教授强调说,“高校的科研不应该是与企业竞争,大学从事的创新性研究可能会面对失败,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常常要面临各种形式的失败,但这种失败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比在企业中失败要小得多,这是对全社会都有利的;当然,高等院校在国家支持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应该由全社会分享。”

在王志华教授看来,高等院校在工科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至少应该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基础学科的教育,包括基本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和工程知识等;第二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工程训练。对于研究型大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客观地讲,要完全达到上述目标难度非常大。”王教授略带遗憾地说。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已经从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27万人扩大到2008年的近600万人,对于高校本科毕业生而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精英教育,高校所培养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他们在大学里掌握的是从事各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继续学习所需要基础知识及思维方法。王教授认为,作为教学机构,高等院校不可能为各家企业量身定制他们所需的人才,因此,即便是具有很强专业技能的硕士毕业生,在其进入企业以后也将经历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这个任务,客观上需要企业自己完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业,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学习这个专业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2.掌握电子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

3.具有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强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可编程器件原理、DSP技术与应用、数字语音处理、数字图象处理等。

主要专业实验:

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

就业单位:

国有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专业就业前景:这一行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将来的分工也会越来越细,未来中国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不仅没有饱和,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不过要有真本事,将来的竞争肯定也会越来越激烈。

主要到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宜到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及教学工作,特别是与数学、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和一些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掌握扎实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理论基础,具备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的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子技术信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4.掌握必要的相关学科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文字语音视觉图象处理、光电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

预言半导体产业四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30年河“西”,30年河“东”。

回望晶体管诞生这60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半导体产业明显向东方迁移的趋势,特别是从80年代末开始。1987年台积电这个纯晶圆代工厂的成立,宣告着半导体制造业开始从西方向东方迁移;90年代初,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厂商,随后,再成为全球闪存的最大厂商;90年代中,台湾智原、联发科、联咏等一批IC公司从联电分离出来,吹响了东方IC公司挑战西方IC公司的号角;进入21世纪,中芯国际带动中国大陆代工业成长起来,成为另一个制造中心,并且也带动了中国IC设计业的成长;最后,德州仪器、飞思卡尔、英飞凌、LSI以及ADI等众多传统的IDM厂商转向轻资产模式,放弃独自建造45nm工厂,而分别与台积电、特许和联电等合作研制,2008年,在集成电路诞生50周年的这一年,这些传统IDM公司的45nm产品都将亮相,但是,不是在这些IDM自己的工厂生产,而是在以上亚洲的代工厂里生产。

90nm是一个转折点,当台积电等代工厂突破了这个节点后,它们已将先进工艺的大旗从IDM手中接了过来,未来,台湾晶圆代工厂在半导体工艺技术上将领先全球,并且成为全球IC产量最大的基地。虽然英特尔仍主宰着PC产业,并继续IDM模式和领导最先进的工艺,但是,半导体产业的推动力已由PC转向消费电子。展望未来,不论是在应用推动还是在技术创新上东方都将取代西方成为产业的领导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将演义30年河“西”,30年河“东”的历史大戏。

第二大趋势:有更多的私募基金加入半导体行业,且IC公司之间的整合加速。

半导体行业将会越来越遵循大者恒大的定律。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区域执行官叶昱良指出:“私募基金加入半导体行业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源起于IC公司会有愈来愈多的整合需求,基于大者恒大的定论,在IC产业通常也只有前5强才能生存。” 在大者恒大定律的驱动下,会有更多半导体公司的整合。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中国台湾与大陆半导体公司之间的整合。义隆电子董事长叶仪晧指出:“因台湾没有具经济规模的市场,故不易培养出可以主导新应用的产品规格的大型OEM,而没有这些有品牌的系统厂商配合时,台湾IC设计公司新产品开发的策略,很自然地大多以跟随者为主。但中国大陆拥有广大的市场及具规模的系统厂商,所以台湾IC设计公司与大陆市场及系统公司合作是未来的趋势。” 促成更多半导体公司整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IP需求,随着半导体产业向高端SoC发展,对IP的需求巨增。但是,对于IP的获得却会越来越难。一些拥有丰富IP的半导体厂商并不希望将IP授权出去,正如NXP的叶昱良表示:“事实上,一个公司光靠授权IP是很难长期发展的,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如何加快我们自己的SoC研发,并且更加灵活的和partner合作。我们拥有大量优秀的IP,我们的挑战就是如何将这些IP最快地转化为IC。”(对于ARM来说可能是例外,ARM是只靠授权获取利润获得很好发展的公司)

因此,中小欧美半导体厂商之间整合也会越来越频繁。希图视鼎总裁兼CEO刘锦湘分析道:“和10年前相比,硅谷的公司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公司相互合并,或者大公司把小公司吃掉,很多公司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但公司数量越来越少,每一个市场最终生存下来不会超过三个公司。”

第三大趋势:欧美厂商不再轻易放弃低利润市场。

未来10年,半导体产业会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一个微利的产业。半导体产业年增长率会从两位数降到单位数,IC总产量和总销售额会继续增加,但利润率会下降。

在利润率逐渐下降的趋势下,欧美半导体厂商不再轻易放弃低利润的市场。义隆电子董事长叶仪晧说道:“以前欧美日大厂IC的毛利率如果低45%时,他们通常会放弃而渐由台湾IC设计公司取代,他们会转移到更高毛利的新兴应用市场上。但这几年杀手级的产品并不多,那些大厂不再轻易放弃,且会进行各种Cost Down规划,以维持市占率及产品的毛利率,让台湾IC设计公司的竞争愈来愈辛苦。

未来,随着亚洲成为全球的应用创新与消费中心,欧美厂商在该市场将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众多IC公司争夺一些关键领域,而利润会越来越低。最典型的将是移动多媒体处理器,也称为应用处理器。此外,模拟IC的利润也会越来越低。圣邦微电子总裁张世龙表示:“在模拟IC领域,相对技术门槛正在逐年降低。越来越多的台湾和大陆公司开始涉足这一领域。随着模拟器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欧美公司在模拟器件市场上越来越难以维持其竞争力,只能向更高的系统集成度发展。”

第四大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2000年前后,众多的半导体厂商从母公司剥离,包括英飞凌、科胜迅、杰尔、NEC、飞思卡尔以及NXP等。但是剥离出来后的独立半导体公司活得并不如预期的好,其中不少是连续多年亏损。最典型的是杰尔,不断出售产品线,最后被被LSI收购。虽然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技术积累与IP积累,但分离出来后,他们仍严重依赖每公司,在开拓新的大牌OEM客户方面做得并不好。其实,最重要的是,由于SoC向高系统集成发展,在开发大规模的LSI时,仍需要IC公司与OEM的紧密合作。

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CEO山村雅宏表示:“在开发大规模LSI方面,我们认为与大型OEM和服务商合作是一个方向。”瑞萨在开发3G手机芯片时就是与六家公司联合开发的,包括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和几家手机制造商。很明显,联合开发将带来IP、开发成本以及开发时间的优势。“目前半导体制造商难以独自开发领先的技术。我们必须利用过去的研发资本包括IP、与OEM合作伙伴以及第三方的关系。”

因此,展望未来,大型半导体厂商与OEM会再度整合,但可能是一种松散的组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一远古的名言,用于半导体产业再合适不过。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集成电路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大好时机,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决议,把新一代新意技术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明确指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核心电子器件等集成电路细分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今年1月12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而且继续给予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基础地位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行业同仁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上一篇:简历表模板个人求职下一篇:创业组织部招新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