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家用电器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选修课家用电器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共10篇)

选修课家用电器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1

摘 要 家用电器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选修课的特点,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跟踪家用电器最新的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选修课 家用电器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针对选修课存在学生人数多、课时少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让学生获得家用电器方面的技能打开一扇窗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家用电器的种类很多,面面俱到的讲解是不现实的。家用电器从大的类别来讲,分照明器具、电热器具、电动器具和制冷器具四大类,考虑到只有60个总课时的情况,教学内容只安排了后面三大部分,每个部分着重安排典型的产品进行讲解。电热器具只讲电饭锅、电磁炉和微波炉;电动器具只讲电风扇、洗衣机;制冷器具只讲电冰箱和空调器。电热器具和电动器具所涉及的知识点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学课程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安排的课时相对要少些,而制冷器具所涉及的知识特别是制冷的工作原理对本专业的同学来说是全新的,所以安排的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课时少,不能靠简单地减少内容来解决,因为家电行业发展迅速,因此,在讲课过程中不断更新内容,增加家电发展中的新技术、新产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动向,跟上家电发展的需要。在制冷器具部分重点放在制冷原理,能量的传递过程和转换过程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传递方向性问题等等。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好教学内容的删减、补充和更新之间的平衡,把握课堂的节奏,就能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率。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改进多媒体,让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原有的多媒体是以文字为主的PPT,大多是从书本复制过来的讲稿。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学生,显然有些内容是晦涩难懂的,学生面对干巴巴的文字也提不起兴趣。要让这些专业内容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就需要在多媒体的形式上多下功夫,大量地采用图片、视频、CAI课件、Flash动画等,做到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针对一些典型问题,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方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通过同学们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老师加以引导,最后得出结论。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教”的模式,把学生“学”生动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改变一言堂教学。比如在讲制冷原理的时候,我们从每个同学都有的经历谈起,就是酒精擦到皮肤上都有清凉的感觉,这是因为液体酒精相变为气体后要吸收热量,但为了达到制冷的目的能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就引入了循环的概念。在每一个器具专题授课结束后,在课堂上教师布置与该专题相关的开放性问题,比如电磁炉与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比较、制冷剂替代与环保的诸多问题的研究,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各组成员课后检索相关资料,确定议题,就此议题发表各自看法。在下一次课上,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研究内容简要报告,并进行讨论。每一次课后除了布置课后习题,还要求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家电卖场去参观相关的家电产品,进一步弄清楚产品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与导购员沟通产品的选购、使用及维修注意事项等等。另外许多家用电器的控制都是单片机来完成的,而单片机正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讲解家电控制过程的发展,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认识到家电产品的发展更多是控制技术的发展,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专业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改革考试方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就要改革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因为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是根据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内容命题,基本上是终结性的评价,而不是教育进行中的诊断性的评价和水平发展性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考前死记硬背,考试基本上是考记忆力,考试内容不合理,局限于教材,分析论述题少,制约、干扰、阻碍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家用电器课程的考核采用了平时与期末大作业的形式进行,权重各占50%,这样的考核方式加强了平时作业、小组讨论、上课互动方面的分值,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以考试为目的,期末的大作业完全是开放式的,课程完成后,布置大作业题目,留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大作业的题目是:试述使用电饭锅、电冰箱和空调的节能技巧,这个题目紧扣时下节能减排的话题,让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和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梳理出家用电器使用的节能技巧,增强节能意识和提高社会责任感。在批阅大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所呈现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不乏独立思考的闪光点,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家用电器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不是每个同学对它都有充分的了解,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这门选修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可度都比较高,一则课堂所教授的家用电器都是我们每天在使用的,通过这门选修课学生感觉到有必要学好这门课程,至少家用电器出现什么问题能够自己判断故障所在并能解决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学习有内在的驱动力;再则本课程与专业必修课联系紧密,有些电器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学生很容易接受。从教学过程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来看,开设家用电器这门选修课是非常合适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一门技能。

但是选修课的开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与思考,目前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相关的实验实训设备的缺位,毕竟课堂演示代替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纸上谈兵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必将做出调整,改单一化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应该是发展的趋势,学校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方向,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选修课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高度重视选修课这一环节,把提高选修课质量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积极的调整,努力探讨选修课的教学模式与考试方式的改革方案,为培养出有创新能力、有合作精神、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学生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选修课家用电器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2

1 开设化学与健康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

我校大部分学生高中阶段没有选学化学, 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不少专业在大学期间也没有开设化学课程。虽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但化学在哪些方面以及是如何增进和改善人体健康的, 还远远未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掌握一些化学与健康的相关知识, 对于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热点、合理安排日常的吃穿住用, 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而作为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需要这方面知识。为此, 我们开设了化学与健康公共选修课, 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 进一步了解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以及如何增进和改善人体健康, 课程适选对象为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 课程的开设还是很成功的。学生认为在化学与健康课的课堂上学到很多知识的同时, 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明显增强, 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2 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对该课程的认识, 结合学生实际和查阅相关资料, 我们自编了相应教材,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形成正确健康观, 远离疾病困扰; (2) 元素与人体健康; (3) 水与我们的健康; (4) 维生素与矿物质; (5) 人为什么会衰老; (6) 食品安全; (7) 家居生活中的化学; (8) 茶烟酒中的化学知识; (9)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10) 合理用药等。内容涉及现代人应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体内化学与健康的关系, 治疗和预防疾病所涉及的化学原理, 如人体内的酶、体液、蛋白质、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一些常见疾病的化学反应机理, 药物的发展史, 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茶、烟、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化学反应机理, 毒品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化学反应机理等。

化学与健康公共选修课的开课对象范围广泛, 选修的学生专业背景多样, 有化学基础较好的理科学生, 也有化学基础薄弱的文科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事件和现象着手,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 授课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深奥的化学理论和复杂的反应方程式, 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释人体健康与化学的关系, 深入浅出地阐述相关知识。

3 教学方法的选择

近年来, 随着选修课规模的逐步增大, 学生逃课、迫于点名而上课或课上做其他事情的现象增多, 笔者认为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不大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在开课前, 我们积极搜索相关教学资料, 配以生动而经典的史实和事例, 准备多媒体教学幻灯片, 同时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突出课程的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讲授过程中,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一是第一节课从大家感兴趣的“健康与长寿”谈起, 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动机与兴趣;二是为学生推荐相关参考书, 根据问卷调查汇总的学生需求, 及时补充资料, 带动学生一起分析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精心选播录像, 在课堂上穿插安排相关科教片和影视片段, 如《洪昭光健康养生精华集》、湖南卫视《越策越开心之林光常博士谈饮食健康》等, 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四是让学生上讲台当教师,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次课后布置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如如何健康减肥、人体缺铁或铁过量对健康有何影响等, 下次课每组推举1~2位学生上台讲解, 并由学生评委打分、讲评, 该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自我的平台;五是除了正常教学、课堂讨论外, 还给学生布置一些社会调查, 如化妆品的安全使用情况调查、苏州市区0~3岁婴幼儿微量元素含量及饮食情况相关调查等, 让学生带着课题去观察、调查、思考并写出调查报告, 并建议学有余力又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课题;六是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 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积极思考, 并指导有兴趣的学生申报相关课题, 如自来水中余氯的测定及消除研究、食用海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及消除研究等。

4 考核方式的选择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扩大学生知识面, 使其了解化学与健康的密切联系,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 我们采用了多种考核形式, 除传统的闭卷考试外, 还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方式, 如撰写相关小论文、调查报告或课程学习总结等, 学生撰写的材料也作为评定的参考, 结合学生综合表现以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制给出最后成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或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与健康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查阅资料, 撰写报告, 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 达到增长知识、共同提高、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从上交的报告来看, 很多学生非常用心地进行了准备, 如有的学生从日常生活着手, 对如何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出了许多小方法, 看后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细心;有的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对课堂上教师没有涉及而又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化学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可以为我们以后授课提供借鉴;还有的学生则对课程内容和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同时还对课程提出一些建议。

5 课程思考

化学与健康公共选修课开设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也有不少需改进之处, 如如何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为一体、缺乏配套教材等。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通过对学生意见的征集和分析认为, 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是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设计化学实验, 以引起学生兴趣, 并引导学生探究其原理, 不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活动, 如结合课程实际组织学生走访当地药厂、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等,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处理化学与健康常见问题的能力;三是鼓励学生在社区举办化学与健康知识普及宣讲活动, 让更多的人了解化学与健康的关系, 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晓兰, 陈东升.材料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 2011 (83) :217-218

选修课家用电器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3

【关键詞】环境保护 公选课 教学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01-02

【Abstract】According to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ptional course in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his paper make a deep discussion about teaching intention,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 and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 in this course.

【Key words】Environment protection Optional course 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环境保护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编制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规定:“推进高等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已开设了环境科学类的校级公共选修课,如《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理工大学校级公共选修课《环境保护概论》的实际情况及笔者的教学体会,对《环境保护概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明确课程目标

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保护概论》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因为各学科及其发展都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在机械加工及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及制造会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污染。首先,机械及其原料在加工中(尤其一些化学处理)会将废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第二,机械加工中的酸洗车间会排放出酸性工业废水,而电镀所产生的重金属离子等污染更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第三,机械加工中切、削等工艺会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第四,机械加工及制造所用原料加工制造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固体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第五,机械设备加工产生的切削液污染也很多。再如,在能源行业,热电厂会产生SO2、烟尘等污染物,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同时排放出CO2造成温室效应。核电厂会产生大量核废料,而被人们认为是清洁能源的水电,在建设过程中会破坏自然遗迹和生态平衡,同时还会引发滑坡甚至地震。也就是说,环境问题涉及面非常广,在很多产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讲,《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有意识的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尽可能地采取不污染环境的工艺和方法。再者,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大多会在不同行业或部门成为不同层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如果缺少环境意识,他们很可能沿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工作,这非常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最后,这些学生若干年后也会为人父母,他们自身的环境意识也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观念。因此,对于非环境专业的本科生,树立环境意识,使他们拥有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的知识、态度、动机、承诺和技巧是重中之重,所有的教学改革都将为这一个中心目标来服务,而这个中心目标决定了如何科学地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创新教学方法。

二、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我校关于在公选课《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安排上,存在两个实际问题:其一,学时数很少,只有16学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其二,作为非环境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上课时间一般都安排在下午3、4节课或晚上,而这时学生们大部分已上了一天的课,精神上已较疲惫,如果此时再按照传统的章节按部就班来讲述的话,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公选课“混”学分的思想。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进行优化改革。

1.教材的选择

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目前虽然《环境保护概论》、《环境学导论》、《环境科学基础》等教材较多,但一方面大部分教材更适合于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授课学时数有限,较难找到合适的教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再单纯依靠教材,而是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授课。每次课讲授一个专题,如“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环境问题与人体健康”等专题,在选择授课内容时除了兼顾全面系统外,更要突出重点。

2.调整授课深度

本科公共课《环境保护概论》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本科生,选课学生包括工科、理科和文科,基础差异较大。而且环境专业是需要一些选修课程的,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化学知识以及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是大部分非环境专业,尤其是文科学生所不具备的知识,因此,如果讲授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原理时,势必会导致学生听不懂,甚至产生反感,因此,在内容的深度上,一定要把握好。例如,在讲述“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专题时,都会讲解治理技术,那么对于这部分内容,在公选课中就只需告诉学生对于这些污染,我们一般会采用哪些技术来进行治理,而不需要讲是什么处理装置,这个装置如何来设计,如何进行设计计算,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一方面是教学时间不允许,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此兴趣不大,我们重点讲与学生相关的。再如,在“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教学中,没有必要像环境专业的学生一样,按部就班地讲述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分类、评价程序以及按照不同环境要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步骤、方法,而是把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为什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讲解,并有针对性地把和学生以后有可能接触的公众参与这部分内容给学生做一个重点的讲解,告诉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正确表明自己的态度,维护自己正当权益。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与专业学生有较大的差别。

3.内容侧重实用性

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保护概论》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教学过程中,不求在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上的精益求精,而是直接面向实際问题,深入到不同专业涉及的具体的环境问题,同时能满足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所碰到的环境问题。例如,针对PM2.5这样的热点问题,通过讨论以及教师适当的提示,扩展思路,使学生对学过的基本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识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以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打下基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针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由学生讲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学生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正确的观点是什么,在这时适时地引入一些理论、技术等。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又使学生乐于了解一些相对较枯燥的理论和技术。更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活跃和激发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讲到“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专题时,针对目前“垃圾围城”的热点问题,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思考,自己每天制造的垃圾扔到垃圾箱之后,到哪里去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引出填埋法及焚烧法,在讲填埋法时,先让大家自己对此有个大致的概念,如填埋法就是挖个坑把垃圾放进去,那么这样做会有什么问题,再让大家思考自己家里的厨房垃圾在桶里放久了会出现什么问题,以此环环相扣,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到这个问题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以问题带动教学,以兴趣带动知识学习,在一个个具体的环境问题中提升学生的环保素质和环保意识。

2.采用实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大量使用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将问题巧妙地设置在实例中,借助实例水到渠成的讲授环境知识。适当采用与日常生活较为接近的环境案例教学,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述环保问题,让学生感到环保离我们很近,而且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3.课程教学宜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由于非环境专业学生的来源、知识背景不同,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是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中面临的问题。

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高校教学活动中,但如何有效的利用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利用幻灯片时,如果有过多的文字,会使学生感到疲惫,因此可以利用视频、图片这些手段,在使用视频的时候,不能一次性的播放很长时间,最好利用影片剪辑功能将视频控制在10分钟左右,然后根据片中所提到的内容,如一些环境术语、环境概念等作进一步说明,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乏味,与传统的按部就班地介绍概念相比,学生就更乐于了解和掌握。例如目前媒体在报道水污染事件中经常出现“COD”这个名词,那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告诉学生具体的内涵、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做就有的放矢,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非常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方式较刻板的弊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者在每个专题中都尽量穿插视频资料,可以在引入新课时播放,也可以穿插在课堂中播放,不管在何时播放,一定要有针对性,而且在每次播放过程中以及播放后,针对视频资料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激励学生思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然后通过教师讲授解决问题,效果较好。为了防止学生没时间分析、思考、整合和记笔记等现象产生,在教学活动中,应很好地控制教学进度和速度,切忌过快,更不能让幻灯片一闪而过。特别是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应尽量讲清楚,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记笔记。

4.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开课前,以问卷调查和座谈方式摸清学生的知识背景、对课程的期望值和兴趣点以及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细节要求,做到知根知底、有的放矢。开课后,经常针对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与学生沟通,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动态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

5.鼓励学生参与环境实践

一个拥有丰富环境知识的人并不意味着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思考,把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向反思与行动、参与和实施的教学。不断的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鼓励他们评价自己所做的选择对解决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帮助。同时,可介绍与环保有关的一些网站,让学生上网浏览,汲取更多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介绍一些国内较好的环保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环保组织,成为环境保护的直接参与者。

四、结束语

总之,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都要事先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全面实施环境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颂、陈士明.《环境保护概论》公选课教学实践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1):138~142

2 张高科.从学科互相渗透的角度设置《环境保护概论》课程[J].理工高教研究,2002(1):111~113

化学选修课的感想与体会 篇4

接近六周的化学史选修课结束了,体会很多,感触也很深刻。化学史看似平淡无奇,在为期六周的学习中,我们系统性的了解了关于化学的起源,发展以及无数科学巨人在化学史上留下的光辉,我们了解古代应用化学的领域,从人类生存过程中对火的使用,在绚丽的陶瓷中窥视古代化学工艺,从对金属的冶炼中,在战场上领略古代化学冶炼的古老与精湛的技艺。

我们也能深深地体会出中国古代化学的光辉,中国,一个古老的国度,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陶瓷,一个中国的象征,古代的陶瓷精美仍然是现代人陶醉其中,有著名的唐三彩,有享誉全球的宋代五窑,明青花瓷依旧吸引世人的目光。

同样,在这个古老崇尚武力的国度,武器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著名的铸剑师欧冶子,干将莫邪,有著名的吴王剑与越王剑,有著名的鱼肠剑与湛卢剑。剑,在战场发出耀眼的光芒,那光芒之中,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华夏儿女共同的骄傲。

在化学史中,我们领略了伟人的身影。

有推动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波耳义,有发表原子论的道尔顿和分子学说的阿伏伽德罗,有发现电子的汤姆森,有推动元素周期论发展的纽兰兹,迈尔,尚古多,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巨人门捷列夫,有辛苦劳作,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的居里夫人,富兰克林····· 化学的发展日趋于完善,近代化学的成就更是不胜枚举。有那些把终身都奉献给科学而未成家的绅士化学家,有卡文迪许,有那些在研究的同时,不忘培养后人的大师,有舍勒发现法拉第之美誉,有法拉第培养麦克斯韦的史话,有李比希投身化学教育的先驱,正是这些伟人,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传承了教育的先驱,他们既是开拓先河,同时肩负传承的重责。

现代化学依旧繁荣。

现代的化学发展趋于实用性,从导电树脂的发明,到荧光蛋白的发现与改造,从钯联交偶反应的使用,到单层石墨烯的剥离。化学更加趋于实际,但是,在理论化学依旧有巨大的成就,譬如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鲍林创立电负性学说,现代的量子化学更是从微观的角度去揭示化学世界的真相,化学不仅有实践的经验,更有了系统的理论支持,使之更加完善的称之为科学。

通过学习,明白中西方之间的差距,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是化学最早起源地之一,然而却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中西方对比,不难发现原因。首先在大的社会背景,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为主体,作为主体的国民难有可支配的资金去从事研究。第二点,出现在人文方面,中国的封建思想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而西方的科学崇尚自由,西方的文艺复兴极大地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第三点,精神上出了问题,对比西方,中国古代缺乏专业从事化学事业的先驱,人们研究化学往往追求长生不老。第四点,教育问题。这一点很有戏剧性,古代因缺乏理论而阻碍了科学发展,古代的教育严重倾斜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近乎空白,现代的应试教育让实践动手变成国人难以跨越的沟壑。

总结:六周的学习很轻松,也很愉快,老师平和,同学之中也能有专注不懈的,在化学史课,我们收获的不止是知识,还有来自先驱们的鼓舞和启迪,通过学习,相信更多人投入学习,投入追求科学的伟大事业中。

传统文化选修课感想与体会 篇5

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加鲜明的体现出这一点,它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虽然我是个理科生,但这并不会削减我对文科类知识的渴求,况且身为炎黄子孙,若一点传统文化的底蕴与修养都没有,岂不贻笑大方了。个人认为,这门课的开展方式很利于我们更主动地学习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虽然每个人只是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但是比起有些选修课,老师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座位间同学们各忙各的,传统文化这门选修课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以前很少涉猎的文化领域知识。

印象最深的一课是我为大家演讲的“瓷器之国”。在如今<<天下收藏>>等诸多收藏节目的影响下,我国国民对于瓷器书画等艺术品的收藏欲大大提高,对其的欣赏与品鉴能力也有一定增强。通过讲课前对瓷器知识的查询,我了解到:远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利用粘土,经过高温烧制成结实优美的彩陶和黑陶。到了商朝,人们在长期烧制陶器的实践中,又发现了一种优质的瓷土,便发明制造了一种青色的像玻璃一样的釉,并且掌握了一千二百度以上高温的焙烧技术,烧制出了胎薄、声音清脆和吸水性弱的瓷器,开始了中国瓷器的新纪元。这次演讲使我对瓷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一件小小的瓷器背后可能藏着一种文化,而那种文化又会带给我们一段怎样的历史。所以说,如今的人收藏古玩,有为其升值谋取物质利益的,但对于更高境界的人,不如说是在收藏一种文化,一段历史。

当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在此是无法一一列举清的,而这门选修课也是不能囊及全部的。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不无糟粕之处,更需要新一代的炎黄子孙从其中精炼出纯洁之物。因而,我认为这门选修课只是我们学习并领悟传统文化的一剂药引子,我们应结合个人情况与当代社会发展态势,将适合自身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找到能够提升自身修养的最佳途径,也为我们的民族传承、改进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最后,我为老师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并为大家演讲,不仅能提升我们对于本学科知识的了解与领悟,更能加强我们应对演讲等各种大规模场合的能力。如果让每个人各讲一课,并且让同学们对每课内容有所讨论与交流,效果可能会更好。

许欣

选修课家用电器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6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自主复习提纲

(一)基本规律

一、世界近代化历程的基本特征

1、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2、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

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4、生活:城市化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政治转型的核心内容:“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2、近代社会的政治史的三个基本领域:政治思想理论、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实践

3、政治思想理论方面斗争的焦点:

①国家权力的本源(“主权在民”还是“君权神授”)②人权的本质(自然享有还是统治者恩赐)③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④统治国家的基本体制(法治还是人治)⑤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代议制还是君主专制)⑥统治者产生的基本原则(选举还是世袭)⑦权力结构框架(三权分立还是金字塔)等

 问题: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在上述领域的主张?

选修课家用电器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7

关键词:《体育欣赏》课程,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现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意蕴,增强欣赏和娱乐性,注重美的创造与发掘,尤其是体育比赛,更是运动员创造美与观众欣赏美的过程。当今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参与体育锻炼,更要懂得如何欣赏体育,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在体育运动中发现美,接受美的教育。高校开设《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美的鉴赏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新途径。

1. 开设《体育欣赏》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体育欣赏是人们对体育实践过程进行自由观照的一种精神性活动,是发生在主客体之间的充满愉悦性的交流、感应的动态心理过程。《体育欣赏》以《体育美学》作为先行课程,教学过程结合大量的体育实践,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探索体育运动中所蕴涵的美的同时,“缓解压力、享受生活,分清美丑、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感受竞争,认识自己、了解世界”。因此《体育欣赏》是一门特殊的方法学课程。

2.《体育欣赏》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确定选修课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选修课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其次要在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要、学科的发展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欣赏方法、欣赏内容,提高体育欣赏能力,提高体育美学的内涵,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体育相关知识,在欣赏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提高学生在体育人文知识方面的修养。

3.《体育欣赏》课程建设实践

3.1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是教学顺序、教学工作的指南,以及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反映。教师应该了解、熟悉、钻研教学大纲,并在教学实践中执行教学大纲。高校《体育欣赏》选修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探索、发现体育中美的事物为主线,以体育欣赏的方法、内容,体育欣赏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及不同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竞赛规则为基础,着重欣赏过程的引导,从各自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体育欣赏》选修课学生的现实理论基础等条件出发,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

3.2 教材选用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欣赏》(大学公共平台核心课程)教材是目前唯一能查阅到的相关教材,但该教材对美学基础知识的介绍较少,没有具体的体育欣赏内容、欣赏方法,更多的是介绍一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简要规则,内容结构方面还有待于补充与完善。在《体育欣赏》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自编教材。

3.3 教学内容

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育基础有所差别,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看,《体育欣赏》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1)体育欣赏概述部分:内容包括体育美学的内涵,体育欣赏的含义,体育欣赏的本质特征,体育欣赏的意义。

2)体育欣赏的生理、心理机制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的生理机制,体育欣赏的心理机制。

3)体育欣赏评价标准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评价的差异性,体育欣赏评价的共同性,体育欣赏评价的客观标准。

4)体育欣赏的内容部分:内容包括身体美,运动美,其它类型美。

5)体育欣赏的方法及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者应具备的条件,体育欣赏的具体方法,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

6)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欣赏部分:内容包括按运动项群理论分类介绍项目的规则,项目的技战术。

7)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的介绍部分。

为了保证课程的完整性,所选定的各部分内容都是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但针对选修课课时少和部分运动项目开展条件高等现实情况,教学中只能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突出大众化项目重点欣赏,以保证课程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4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教学手段与方法显然已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触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营造一种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体育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在引导,教学方法应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教师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全方位考虑教学,包括: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最新竞赛规则,甄别典型教学案例,收集整理体育视频、体育音频、体育图片等相关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定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其中重点要提及的是教学课件中体育视频、音频的插入时机要得当,否则会造成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不好。比如在体育欣赏的特性“自由性”的教学部分,插入“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对澳大利亚比赛时黄健翔激情四射的解说视频”,再对“黄健翔解说门”事件进行分析,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普通欣赏者与体育评论员在体育欣赏实践中的区别;又如在“不同运动项目欣赏”的教学部分,插入不同项目的比赛视频(配以音频),学生能从中欣赏到体育运动中的健康美、体态美、风度美、技术美、战术美、智慧美和意志美;再如在教学中插入相关图片、体育音乐,学生能欣赏到体育建筑美、体育工艺美和体育音乐美。

3.5 教学时数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只重视选修课的开设门次,造成了选修课的课时相对较少,选修课的课时一般为32—48学时/学期,《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一般为32学时/学期(有的院校只有16学时/学期),课时数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修课的开设效果,许多教师反映难以合理安排课程体系,能够讲授的内容受限,内容的系统性难以保证。因此,在《体育欣赏》教学中有些教师只传授简单的运动项目规则,运动项目的技战术也只是一点而过,然而,体育欣赏的实质是对体育美的感悟,而不是某一运动形式的欣赏,体育欣赏应该上升到理性阶段,即,通过体育欣赏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的体育欣赏主客体地位发生改变,由欣赏者变为被欣赏者。为了不使该学科流于形式,舍本而逐末,教师必须合理规划授课内容,研究授课方法,有条件的高校还可适当增加开课学时。

3.6 考核内容与方式

目前体育类选修课的主要考试方式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交论文、技术技能考试等,其中提交论文和开卷考试作为课程考核方法的比重最大。教师应结合《体育欣赏》的教学实际情况,以选修课考试形式的变化趋势为出发点,洞察教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前选修课考试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一些改进课程考试方法的思路,突出公平、公正、全面的综合考核原则,以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欣赏》课程的考核内容应以教学内容为主,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10%)、考勤(10%)、期中小论文(20%)、期末开卷考(60%),虽然此考核方式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但要给予学生一个公正的评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辛勤劳动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教师在这种考试方法中体现的敬业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每个学生来说同样具有一种良好的熏陶作用,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教书育人的一个方法、一种途径。

4. 校级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实践

4.1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教师方面,由于部分高校采取以课时数乘以选课人数的系数的方式结算讲课费,同时以具有一定的选修人数为开课条件,因此部分教师为追求选课人数而在相应的教学纪律、考试成绩方面要求不严,存在“放水”现象。学生方面,伴随高校大规模扩招,相对于扩招之前,学生入学时的分数线明显降低,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下降,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旷课现象突出,出勤率较必修课低。

4.2选修课课程管理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对选修课的重视不够、监管不严是造成选修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在选修课的开设上缺乏必要的甄选,课程开设的随意性强;选修课在开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质量评价体系,授课形式及内容具有随意性;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具有随意性,许多选修课往往仅以论文考试的方式结束,由于缺乏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监督,论文质量难以保证。部分高校必修课、选修课比例不当也是影响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些院校设置的必修课及专业内指导性选修课的门数过多,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在选修课程上难以保证必要学习精力的投入。

4.建议

4.1 加强课程建设

4.1.1 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

首先,应明确教学目的性,明确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规定好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其次,要注意该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及适用性,同时在整体上要体现其前沿性、思想性和启迪性。

4.1.2 加强教材建设。

鉴于《体育欣赏》选修课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学生的现状,教师要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就得选好教材或编写适应选修课的教材。要注意精简教学内容,对课程基础理论部分要进行重新构建,适当扩增欣赏的内容、方法、欣赏能力的培养等知识。

4.1.3 讲究课程考核方式,避免随意性。

考试要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且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方式。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较为合适,即将考勤、作业、自撰论文以及期末的笔试等成绩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4.2 创新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4.2.1 制作直观生动、操作方便、信息含量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编写制作内容丰富、言简意洁、图文并茂、视频生动的《体育欣赏》课程多媒体课件,能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把最佳的媒体手段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欣赏过程体会到体育之美。

4.2.2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应将体育实践教学中的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引入课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4.3 重视教学管理

4.3.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经常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或参加培训,经常相互观摩听课,进行学科研究和讨论;要重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并适当给以奖励;要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学习,使教师既教书,又能胜任育人的工作。

4.3.2 重视对学生的管理。

重视对学生的课堂管理,严肃课堂纪律。教师要常点名,缺勤超过课时的三分之一者,坚决不允许参加考试,不给学分;教务处也要经常派人抽点,抽点到的课一次缺课按两次缺课处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正确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3.3 加强课程的监管力度。

高校应加强选修课开设审批程序;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如对教材情况、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平时成绩登记情况等进行检查;实行督导听课与学生评分相结合的评估机制,评估结果与晋升、奖金、福利等相挂钩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瑞林, 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46-52.

[3]毛振明.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陶景阳.学校体育大辞典[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5]姚琼.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的综合化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7:73-76.

[6]陈秀菊.高校学生公共体育选修课选课的价值取向[J].南昌高专学报, 2009, (02) :152-154.

[7]孔明涯.高校田径选修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7, VOL20 (06) :95-96.

选修课家用电器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8

关键词: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学校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培养我校学生的十大核心素养(身心素养、自我管理素养、终身学习素养、跨文化素养等)目标。其中“语言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主要由语文学科教学来承担。学校在开设语文必修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开设一系列选修课程。笔者开设了校本语文选修课《字里字外》,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语文教学专业发展水平,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整合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给出了指导建议:“学校及其所在地区具有的某种特殊条件,教师具有的某些特长,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可以成为一些特色课的生长点。”[1]笔者就开发《字里字外》校本语文选修课程进行了资源整合,分析“学校的特色,学生的现状和师资的条件”。[2]我校深化高中新课程走在全省前列,确立了“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培养“具备本土文化意识兼有国际视野的自信的个体,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负责任的现代公民”办学目标,具有开发校本选修课程的资源优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3]开设语文校本选修课,厚实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比必修课更尊重学生选择、发展学生个性潜能,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笔者在学生高一年级就担任他们的语文老师,在与学生共同完成高一必修教材的学习任务过程中,熟识学生语文水平,熟悉学生的发展状况,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笔者在大学选修过汉字文字学史,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10多年来,开设过《开心字典》等选修课,也长期担任学校辩论社、演讲社、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对语文教学充满激情,因此教师的特长、喜好将推动其所开发的选修课程《字里字外》特色的形成。

二、确定课程要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的教学,要按照课程目标制定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凌乱随意、漫无计划,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4]荷兰的Annette Thijs Jan vab den Akker 2003年在《课程开发》一书中提出著名的课程蛛网模型 [5](见图1),该模型从中心向周围发出9条散射线划分出一门课程的10个部分,分别以问题的形式来表征各要素,每一个部分都涉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某个方面(见表1)。它明确了课程组成要素,对于课程开发者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笔者认为对于校本语文选修课的开发,这10个组成部分中有特别需要明确的内容:“他们为什么学习”明确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他们的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确定基于课程标准、适合学生经验的语文选修课程目标,“怎样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明确学习任务评价的设计需基于课程目标。

《字里字外》课程组成要素的确定如下表(表2):

三、开发校本教材

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字里字外》正是充分利用汉字凝聚了传统文化的功能,以小见大。笔者在《字里字外》共设置七个专题,每个专题以一个常用汉字为主体字,基于它的字体字形演化、字义演变、名人与之发生的轶事奇闻、与之相关的文化成果等,设计了“一字一世界”等系列板块如下图(图2):

以专题《拨云睹“日”》为例, “日”字为这个专题的主体字,“一字一世界”首先回顾“日”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体,“知识传递”重温关于“日”的神话传说,锁定“为什么神话故事的太阳里是三足金乌”这个疑问,“学习探究”则从“神话是自然现象的记录”这个思路展开探究,揭出 “三足金乌的原型实为古代用来计量时间的日晷” 真相。“延伸阅读”再从日晷等古代发明入手,引出并介绍沈括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诸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评价”要求学生收集一位古代科学家事迹,参考学习网络上有关人物传记的范文格式,完成一篇人物小传。

在开发课程中,笔者遵循小切口,深挖掘,廣联系,多实践的原则,所选对象兼有语文性及民族特色,且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匹配,在深入探究中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下表是对课程内容的一个概述(见表3):

四、实施课程教学

笔者大胆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发言机会让给学生,把展示的舞台还给学生。

1.关注三组关系

在《字里字外》选修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特别关注三组关系。第一,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教师的指导的关系;第二,知识讲授与活动教学的关系;第三,学生的个体参与和团队合作的关系。

选修课的“修”字,应该是指让学生自主去“修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扮演指导角色。教师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开展学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国外优秀教育注重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品格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列为国内中学教育国际化培养的重点”,[6]《字里字外》教学实施中笔者重视活动教学,课堂上教师讲授一般不到1/2时间,大大扩展课上活动,还规划学生的课下活动。活动教学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积极思维状态的形成。《字里字外》设计融入辩论、朗诵、表演、手工制作、讲台陈述等多样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课上课下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在体验探究中锻炼倾听、分析、组织、合作等能力和品质,提高行动探究能力,塑造核心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7]。《字里字外》教学提倡个体参与及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第一课即组建学习小组,授课过程提倡团队合作,设计多个合作项目让学生协作分享,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宽容与沟通。再通过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避免惰性、依赖性。

2.采取两个举措

在《字里字外》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两个举措非常有效。其一,搭建新平台,促进学生学习动力。高二学生课程繁多,语文选修课要想从中脱颖而出,首先要争取学生的重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笔者组建了“字里字外微信群”,邀请学生加入。这个平台主要的作用是自我展示。逢周末,学生就把自己的作业晒出来,还附赠字词新段子,整个群图文并茂,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关注和期待,同时也方便学生直观地从中借鉴提高。其二,开展微型研究,指引学术方向。《字里字外》尝试对学生的学术研究作一点启蒙,试图通过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学生做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途径等维度的支持。举例两个小片段。《同为诗歌之梨花体》中,引入专家争鸣,专家成熟的阐述,使学生在短暂的见诗发笑后惊叹学术连搞笑的东西也能分析出深度。《荒原》的阅读难度很大,但意义也显而易见,笔者不愿错过,因此《艾略特的世纪荒原》中笔者精心选择中国乐府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英国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诗》(节选)、美国艾略特《荒原》(节选)进行比较,让学生能读出诗中表达的由于精神死亡,人类内心异常寒冷的现象,也能进一步关注诗歌对精神世界的不断探寻,这种比较研究的雏形给学生留下了启发。这两次尝试最后都取得预计的课堂效果,也改变了学生“选修课没有干货”的成见。

3.教学实施案例

下面以《各有千“秋”》这一专题为例,看校本语文选修课程《字里字外》教学实施。

教学目标:学习“秋”字字体进化,掌握“秋水”“秋波”等词义的变化,知晓古代文人侠士与“秋”的轶事,树立端正的爱情观、生命观。了解中秋传统,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教学重难点:创新中秋民俗

课时:3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古字形。“秋”字甲骨文为 ,学生辨认很费力,但揭晓答案后古人用“虫以鸣秋”传递秋的概念的思路使学生产生了兴趣,“秋”字的金文形态为 ,教师引入古代社会生产形态转型的话题,学生开始思考并得出结论:字形的演变传递出古代生产形态从渔猎向农耕转变。

教师连续呈现白居易“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李贺“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等诗句,引导学生发现经诗人的手,“秋水”彻底告别大自然,被完全用于比喻美女的眼睛。在阅读《晋书·谢鲲传》记载的谢鲲挑逗邻家女,“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的糗事后,学生对毕生忠义的谢鲲这一段年少轻狂表示宽宥。而教师分享的尾生在等候他的秋水伊人时被山洪淹没的故事,尤其让学生对生命与爱情间的抉择有话要说,课堂上举行即兴辩论。

中秋是这一课的第二个话题。“搜集关于中秋的节日和故事,介绍风俗”是一个团队课前抽到的团队合作项,课堂交由他们掌控,过程大概25分钟。作为一个大节,中秋无论是传说、风俗、食品都是丰厚的资源,这个团队的讲解充实饱满,其他学生听得很认真,并不时向他们提问。

教师播放视频《老外诵中秋》,引导学生讨论出学习任务:在中秋民俗的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结合与创新,并做出实物,活动名为“仲秋起妆”。

学习任务锁定后学生自主选择自由组合或个人单干,教师强调一个原则,要了解民俗现状,利用身边现有材料自行创意并自行制作。

接下来教师主要从资料的搜集、创意的形成及制作过程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比如推荐《中秋旧事》等书籍视频资料,鼓励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生成民俗创新的评价标准等等。

最后利用课堂上部分时间,举行“仲秋起妆”展示会,每个组派出一名发言人,说明介绍自己的创意成果。全体学生根据评分表给成果评分,评出十佳作品。

五、关注课程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实质上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字里字外》选修课程教学突出过程评价(占70%),均衡结果评价(占30%)。

过程评价包含团队合作20分、上课表现20分、学习评价30分。课程为团队准备合作项,抽签完成其中一项即可,以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创意、责任心、参与程度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為评价重点,结果由团队互评得出。上课表现以学生课堂的出勤率、专注度、参与度为评价重点,由老师评分。课程七个专题共设有5个“学习评价”作业,每个6分,根据作业内容由任课老师或师生共同给作业打分。

结果评价内容为以“吃穿住用行”中一个汉字为主题,介绍一本与之相关的古典书籍,学生要做好PPT(每张PPT上不超过20个字)在全班面前脱稿讲解五分钟,再回答师生现场提问。下表是集体讨论制定的评分标准(见表4)。

在校本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制定过程评价的标准,不仅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这个价值取向,还在于能让本课程的特色与理念从定位到最终评价做到一以贯之。

六、结束语

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字里字外》的开发开设实践,使学生有收益,教师有收获。在校本选修课的开发开设过程中,教师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和互动合作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3][4][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 张晓东:《关于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第9期。

[5](Annette Thijs Jan vab den Akker:《CURRICULUM IN DEVELOPMENT》,荷兰SLO CDEC出版社。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篇9

张静

(庄浪县杨河乡马寺小学

甘肃

平凉

744603)随着农村小学班级人数的逐渐减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为基础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我们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师都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适应教育当前的需要。那些还没有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成为必然。

小班化教学要求每位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在任何空间与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的发展,特别是学困生,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而如何认识小班化教学的优劣势,扬长避短,适时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成为学校教学的工作重点。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体会。

一、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方式

在小班化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并把教学情况不断的向教研组进行反映,通过同学科之间的公开课以及跨学科校级公开课来进行效果体验,并不断纠正,不断钻研,不断创新,我发现,一切教育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便谈不上主体的发展,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教学中我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人,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以“学”论教,把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贯穿于实验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低效状态,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二、有效地设计各种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业形式

一直以来语文作业莫非就是抄写词语、抄写课文等方式,这种传统的语文作业太过机械,单调、枯燥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更不能让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而开放性、选择性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各种学习方式来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对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概括、迁移;还能让学生不断的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过程进行修正、更新、改进;更能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在设计作业时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互动参与式”:既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班级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又能发挥个体思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又下横过的体验,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效果。②自主选择式:我在三年级教学中就采用过自主选择式作业,而在四年级就可以进一步加强,自主让孩子形成选择的思维。我还把作业提醒分为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交流作业、预习作业、复习作业等类型。

(一)、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化

小班化教学的老师应该认识各种作业批改形式的优劣,应该将作业的自批、互批和面批相结合,形成有效而又灵活的作业批改流程。

1、自批作业、提高自学能力

自批作业时最能体现学生成就感的作业批改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批过程中能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反复校对、及时纠正错误、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我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将左右结构的字颠倒来写是常有的事,有的孩子是错了改、改了错,真可谓“屡教不改”。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批改时实事求是,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知道错了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能改过来。同时在学生完成自批以后,教师要对孩子的批改成果提出一些建议和鼓励,可以是一句评语,可以是几颗星,也可以是一面小红旗旗。因为是自我批改,孩子们不仅兴趣浓厚,而且他们对自己的错误非常敏感,甚至记忆深刻,在第二次作业时就很少会犯同样的错误,使写字等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互批作业,培养合作精神

对作业进行互批不仅可以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量和优势互补,更可以培养孩子互相帮助、和谐交往、合作探究的精神。作业在小组内互相批改,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考的过程。低年级因为其年龄小,自主能力不强,我们建议采用同桌互批互查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就可以尝试四人小组进行互批,逐步让他们熟悉作业批改的流程和方法。在批改的过程中,既可以欣赏到好的作业,给人美的享受,又能在其心里树立榜样作用,借此学习他人的优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作业质量,可谓一举两得。如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学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后,我发现学生虽然认识这些诗的内容,但读起来却像是在念经。为了让孩子能读出诗意,我给孩子布置了口头作业,回家以后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几遍。第二天本想一个个考查学生读得怎么样,这样下来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对于这类口头作业的“批改”,不妨让孩子互相考查。于是,我向孩子建议当一当同桌的小老师,请同桌读完以后,给他评个星级,你认为能给他几颗星就几颗星。而读的同学对于同桌给你的评定有意见的可以向老师“投诉”,教师给予适当的“调节”,对操作不好的小组还要给予个别的方法指导。如果在相互考查的过程中,两个同学都读不准这个词语,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直到完全正确为止。等同桌相互考查完,老师再集体检查一下朗读。这样一来,短短五分钟时间就让每位学生接受了一次检查,比起一个个让老师检查,在时间上几乎快了五倍,同时又使学生在互批中受益非浅,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使小班的作业处理更富有情趣和效率。

3、面批作业、加强师生交流

如果说自批和互批主要是对学生而言,教师只起点拨引导作用的话,那么对作业实行面批,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小班虽然人数少,但是真正对学生负责而高质量的面批,还是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但虽然如此,有些作业不是自批和学生互批能完成的,一定需要教师进行面批才能收到良好的反馈效果。教师通过面批,可以比较直接地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给予指导。面批可以是个人面批,小组面批,也可以是集体面批,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定。我在作文批改中,就经常采用面批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共同参与老师的批改、讲评,和老师、同学一起修改再修改。这样就能真正起到作文批改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由于这样面批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写话和习作的难度,而且还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作业更加生活化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教育”,语言文字的教学是活生生的,根植于生活的,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必将消亡。“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只有与生活紧紧联系的语文作业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于是我在“教师节”、布置了制作贺卡的作业,“重阳节”布置了“孝心感天下”的作业。平时换会布置观察车辆的作业,布置了校园绿化改进建议的作业。小班化教学,班小“空间”大,让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利用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又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发展自我。

(二)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1、尊重学困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而学困生更应该得到尊重。虽然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正像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位是做一个人。”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学困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只要老师方法合适,学困生也可以获得成功。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学困生智力、挖掘其学习潜能的钥匙。”学生之所以学习有困难,是因为他们受家庭、学习习惯的影响,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符合小班化教育特点的方法,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五官体验法、游戏法、尝试法、动操作法等,让学生投入到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中去,通过和老师一起“说一说、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等多种感官的体验,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分组教学,提高了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分组教学是小班化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过去教师一人问,指定一个回答的情形,不知挫伤了多少想说而又无机会表达的学生的热情,同时也浪费了其他同学的时间,通过小组学习就会改变这种状况。

1、让人人都有机会说

在学习知识时,有一个思考、理解,然后再把理解了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把理解了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对有的学生是有困难的。因此,互相启发非常重要,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就可以解决这个困难,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乘法算式的意义学生总也说不好,而且多数学生不敢说。这时我要求组内的人都默默“说一说”,然后两人互相说,再在小组内讲一讲。逐渐较差的学生懂了,大胆了。于是同学自觉互相讲了起来,课堂上不再是老师点谁谁就讲,而人人都可讲多次了。

2、让人人都来试一试

以往的一人演示大家看,学生已不满意,在分组学习中,组内全体成员可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厘米和米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际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卫生柜的长度等等。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可轮流操作,然后互相比较一下最后的结论。结果如果一致同学们会多么的高兴。如果不一致,组内全体成员就会一齐动手操作进行验证,直到弄准为止。这样在愉快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中每个学生得到了实际锻炼。

四、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我

小班化教育十分强调分组教学与个别化教学,强调对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因此,伴随教学的小组化与个别化,教学评价必须体现个案化、个性化特点。在“小班化教育”中,大多数教学任务都在小组内完成,教师一般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正确评价自我和别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同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一种综合的评价。也是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交往能力等方面,请学生给自己一个评价,评价做到诚实,公正。小班化教学,在要求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优势下,在任何时间与空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为他们创设一定条件,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发掘了学生健康向上的主体意识,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 篇10

心 得 体 会

单位:彭阳县第四中学 姓名:王平

学习《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

王平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呢?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

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上一篇:我的可爱的校园作文下一篇:网吧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