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共13篇)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与观察,初步了解硝酸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2、经过对实验的研究与探讨理解硝酸的化学性质。

3、以硝酸为跳板,向学生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并且掌握。

4、了解硝酸的工业制法,了解酸雨与自然保护,培养学生产生保护自然的想法。【教学重难点】

1、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导入新授】

我们以前学习的酸有硫酸和盐酸,它们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学生回答】

。。。【老师提问】

同学们能不能猜测接下来要学习的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学生回答】

。。。【老师提问】

取出一瓶浓硝酸,让学生观察这瓶酸与以前见到的有何差异?(颜色、容器等适当提示)【学生回答】

。。。【老师提问】

为什么浓硝酸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且放在避光、低温处。【学生回答】

。。。【老师板书】

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并且放置在避光、低温处。【实验展示】

铜分别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发生反应,分析产物,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不同,所生成的产物也可能不同。【实验展示】

碳与浓硝酸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并且检验所生成的产物,让学生写出方程式。【学生板书】

。。。【老师讲解】

前面我们学习过浓硫酸与铁、铝在低温反应会发生钝化,同学们猜想一下浓硝酸会在同样条件下发生钝化吗? 【学生回答】

。。。【老师板书】

前面的反应方程(未配平)【老师提问】

同学们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尝试配平方程式。【学生回答】

。。。【老师讲解】

根据以前学习的质量守恒与元素守恒,同学们可以根据这样的思路想一下。【老师板书】

。。。【老师讲解】

我们今天学习一种的新的配平方式,化学反应中电子的总量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配平。【学生练习】

。。。【老师讲解】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2

关键词:教学创新,传统教学,方法

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 课时来说, 教学内容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在《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直未曾改变, 许多老师对传统教学熟记于心, 教学模式一沉不变, 课堂多是指导学生学习教学所提供的系统化的知识, 难以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创新, 最大程度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笔者有幸倾听了福建省第三届骨干教师在三明八中开设的同课异构, 同时结合自己的思考, 现将笔者执教此课题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呈现出来。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激发导入。

[配合投影设疑] 如何鉴别它是不是纯黄金?生活中有哪些鉴别纯黄金的方法?

[学生思考] (略)

[视频]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学生观看并思考] (略)

[提问] 视频中的鉴别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生]略

2.探究新知, 自主建构。

活动探究一:在空气中分别加热几种金属

[学生演示]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镁条、铝箔、铜丝、金戒指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略)

[生]书写大多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 为何假黄金中会变黑?以及回忆视频中的鉴别方法。

[生]很快理解了假黄金的成份以及鉴别方法之一。

[讲述]铝质品问题

[小结]从实验得出, 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说明不同的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活泼程度也就是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不一样。那么怎样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让我们从生活经验中寻求启发。

[生活实例]生活中铁锅在炒菜时加入食醋、番茄酱等酸性物质, 可使得食物中的含铁量增加11~15 倍。这对你有何启示。

[生]金属可以和酸性物质发生反应。

活动探究二: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将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2 两组使用稀盐酸, 3、4 两组使用稀硫酸。观察要求: (1) 金属遇酸能否反应; (2) 比较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 (3) 反应片刻, 用燃着的火柴靠近针孔。

分别请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 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

[师]讲解置换反应

[图片] 展示准确的探究结果与漫画, 归纳金属与盐酸/ 稀硫酸的反应, 讲解金属活动性。

[小结]大多数金属与酸反应, 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以及产生气泡的速率也不同, 这也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不同。

3.实践应用, 巩固新知。

二、对本节课教学创新的思考

1.灵活处理教材, 整体规划教学。

人教版教材内容只是为了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基本的信息, 笔者结合课程标准认真揣摩了教材编写意图, 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寻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利用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真假黄金鉴别视频, 极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由此拉开序幕。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的反应, 初步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 为探究活动性作铺垫。基于后续教学科学性, 有意回避传统教学“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来衡量金属的活动性”这一不严谨的做法, 为学生今后学习留有余地。接下来重点学习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让学生经历、体验, 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科学、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增强实验探究, 提升科学素养。

(1) 演示改分组实验,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许多老师传统教学都是将之前学习的内容复习一遍, 再进行推理讲解或演示实验。笔者变换角色, 学生分组实验, 深刻体会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同时理解生活中俗语:“真金不怕火炼”。学生亲身实验, 改变了学生实验的旁观者、结论的接受者的地位, 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 实验创新, 激发创造思维。

金属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 书本要求相同操作重复八次, 往往学生实验逐渐失去了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而且所用金属的表面积大小、酸液的量都不太准确, 严格说来, 这样比较几个反应的剧烈程度并不是太科学。在课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改进作业, 同时自己也查阅许多资料, 发现可将生活中注射器进行改进, 将4 支拔去活塞的注射器并排一起倒放, 从针孔处用细绳子悬挂四种金属片, 接下来与等量酸液接触, 这种改进创新让学生惊奇, 同时提高了科学素养。

3.精选素材, 激发认知兴趣。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3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氯气能部分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气可用来漂白杀菌,掌握次氯酸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制订研究方案、动手做实验,培养其表达、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制订实验方案、抽象概括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增强同学们对身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氯气与水反应后产物的检验。

三、设计思路

从氯气的重要用途引入,使学生明确氯气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氯气用于自来水处理出发,展开氯气与水的反应,进而延伸到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

[导入]由表示氯气主要用途的树状图片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氯气,通过对图片的简单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氯气的。对图片作简单解释。

[过渡]氯气为何与水处理有联系呢?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大家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首先回忆一下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板书](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单质

与非金属单质

[设问]那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不大呢?

[演示实验]用一支100mL针筒抽取80mL氯气,然后抽取20mL水,振荡。

[思考与讨论]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

[板书]氯气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约能溶解二体积氯气。

[过渡]氯气溶于水中是和氧气溶于水一样,还是和二氧化碳溶于水会有一部分生成碳酸类似呢?

[学生小组实验]利用桌上的试剂和仪器装置完成P42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并记录现象及结论。

[交流与讨论]展示学生记录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得出结论:是一种新的物质,具有漂白性。学生通过实验推出可能具有漂白性的是一种新的物质。

[叙述]这种未知的物质就是HClO,我们叫它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它能够使一些有机色素褪色,还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很多地方使用的自来水就是用氯气消毒的。

[设问]既然氯气和水能够发生反应,为什么新制的氯水还会是黄绿色的呢?

[思考与讨论]猜测可能的原因。

[叙述]氯气在与水反应的同时,它们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会反应重新变成氯气和水,像这样的化学反应,我们叫它可逆反应,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把“等号”改写成“可逆符号”。

[板书]氯气与水反应(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渡]生活中一般不会直接使用氯气或次氯酸进行消毒。

[媒体]氯水光照分解的实验录像。

[板书]次氯酸见光分解(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由于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多用次氯酸盐和碳酸、盐酸等发生反应制取次氯酸。

[过渡]如何将氯气转换成次氯酸盐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猜测将氯气与碱固体或溶液反应,或其他。

[板书]氯气与一些碱溶液反应(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叙述]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就是我们熟知的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漂白粉的。

[设问]我们夏天去游泳池游泳,游泳池就是用漂白粉消毒的,生活中用的84消毒液能够杀菌、消毒。这些次氯酸盐怎样在使用过程中变成次氯酸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猜测次氯酸盐转变成次氯酸的可能途径。

[板书]漂白粉生效(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三)氯气的用途

[叙述]氯气的用途,呼应开头。

[过渡]现在大家可以为自己解释氯气为何能与水处理建立联系?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

[思考与讨论]根据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解决该问题。

[交流与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养鱼的人都是把自来水盛放在容器中,放置几天,甚至是在太阳下晒一晒,这是为什么呢?

2.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中所含有的物质相同吗?

[练习]

1.如果我们在做实验时,或工业生产中,由氯气作为尾气排除,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可用碱液进行吸收。

2.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②④ )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 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3.下列微粒中,能起漂白的作用的是( D )

A .Cl■ B.Cl- C. HCl D.HClO

4.要得到干燥的氯气,应使氯气通过( A )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4

金清小学 梁海鸿

第一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P73~74、例1及练习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具体编排和教学建议:

教材结合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提出“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这一问题来介绍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并结合豆豆身高的数据依次说明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在教学时可以先复习一下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回忆练习,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印象,为求小数的近似值打下基础。如:

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98653

45874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复习完后我们再进入第二环节新授。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豆豆的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二、新授

师: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师: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即: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的近似数吗?

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一看有没有争议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汇报。

(1)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并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2)保留一位小数,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近似数是1.0还是1。教师出示线段图,看一看给学生带来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之间。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1.0之间,所以1.0比1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师:总结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同学们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3)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4)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求0.984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第二课时::把小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P74、例2及练习十二第3、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具体编排和教学建议:

教材通过呈现木星与太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木星的直径及其与太阳的距离,结合图片中提供的具体数据,从算理入手,介绍改写的方法。在完成将第一个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后,教材进一步要求将改写后的数保留一位小数。一方面巩固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区别。教学时可以先复习把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用亿作单位的数。复习之后再出示例2,让学生看图交流信息。并读出木星的直径及其与太阳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直间读出这两个数比较困难。为了读写方便可以把这两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学生获取信息: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之后提问: 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小组研究,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把142800千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看142800里面有几个10000,应当用多少来除?即把142800缩小到它的多少分之一?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学生明确这些问题之后,要再说明改写时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写上“万”字,并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了,所以142800千米=14.28万千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何把木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在改写过程中,学生容易把改写和省略尾数混淆,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加以区别:一个数省略尾数是把指定单位以下的数四舍五入,这样求得的数是一个近似数,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是改变原数的单位,得到的是一个精确数。教学时可让学生具体说说:改写后的数7.7833亿千米和其近似数7.8亿千米两个数的区别,以加强对一个数的近似数和将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认识。

第三课时:练习十二

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6题都是求出同一个小数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近似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保留的位数不同,求得的近似数的精确程度不同,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近似数的精确程度更高。此外,教师可结合具体数让学生明确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第8题是判断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改写的有关概念更加清晰。

第9~13题是混合练习,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生活中的小数和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求近似数。教学时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处理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整理和复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通过这节课学习,弄清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掌握小数的意义及性质。提高对小数性质的认识水平,并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小数的感受和应用能力。这部分可以用一课时来完成。这一单元的知识点罗列的比较清楚,我们的学生都已经是四年级了因而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梳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在教学时可以先出示学习的要求:(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3)你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翻开书P50—P74,先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再把自己归纳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下面是实验区老师在复习整理时学生梳理的知识(列举其中的一种)。

相信我们的学生同样行。练习十三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整理的知识条块加以练习。

四、总的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强调的是一定要让学生牢记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教学小数性质时要区分“末尾”和“末位”。重视“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会看数轴。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5

1、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本节课中,教者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教者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于比例的这一基本性质教学,教者也没有满足于原命题的成立即止,而是在练习中让学生适当地体会到: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也成立。听课教师无不感叹:真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之后,继续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索。同时,本课题将为以后学习酸、碱、盐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求规律的学习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依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并结合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是金属的性质。依据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和已掌握的知识,我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生讲解,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反应条件,可推出金属的活动性。Mg大于Al大于Cu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探究,学习新知)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操作Cu、Fe、Zn、Mg与稀盐酸的反应,另一组操作Cu、Fe、Zn、Mg与稀硫酸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将燃烧的木条放在试管口。通过观察,两组都可以看到Fe、Zn、Mg与酸反应,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增加,而且点燃时有爆鸣声。但是两组中Cu都没有反应。通过实验,学生总结得出,很多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有些金属不与酸反应,因此,可以通过金属和酸反应的程度得出金属活动性Mg大于Zn、Fe、Cu 对实验分析以后,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提问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分析,找出反应的共同特点?

通过设置以上问题,将学生前后桌四个人为单位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表述自己的结果,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听完小组的发言后,我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行必要的补充。

接着,点拨置换反应的概念。通过学生分析得出,几种反应都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进而向学生解释想具有这种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7

那么如何实现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呢?笔者以为必须坚持“把握目标, 丰富内涵, 突出实践”的策略。

一、基于单元, 把握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制定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语文园地教学当然也不例外。离开了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语文园地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也就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了。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是人教社新课程教科书的最大特色。而且, 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 前后联系, 互相照应, 环环相扣。这样, 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人教版 (四上) 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 课例有《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语文园地安排了这样的内容:“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如何保护文物”;“习作”要求“给世界遗产写导游词”;“我的发现”是学习“比照”这种修辞手法, 例句来自《长城》;“日积月累”是关于中国“世界遗产”的对联;“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世界遗产”的资料。教科书的这种编写体系, 决定语文园地的教学目标必须基于单元目标。

基于这一点, 一位教师将四上语文园地五的教学确定为如下四项目标:

1.联系《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 交流自己对保护文物的看法, 交流时尽可能运用课文中和资料中的语言;

2.学习给长城、颐和园、兵马俑以及其他了解的世界遗产写导游词;

3.发现运用“比照”的手法能够把事物写得更具体,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4.积累对联, 搜集有关中国“世界遗产”方面的信息并与同学分享, 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 理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个目标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 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 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语文园地各项看似毫不相干的内容被统领在“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主题下, 串联成一个整体的、丰满的文本。教学中, 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就得到了保障。

二、链接生活, 丰富内涵

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 局限于课堂, 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 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

本着这样的思想, 教科书中语文园地的编写也加强了开放性, 注重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就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而言, 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结合学生的生活提炼口语交际话题, 练习写作。本册教材的口语交际中有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的;有讨论如何保护文物的;有模拟生活情境学习如何感谢和安慰别人的;有带有比赛游戏性质的看图比眼力;还有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这些话题都与四年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二是结合学生生活语言, 发现语言规律, 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本册“我的发现”, 安排了“明贬实褒表达手法”“比照的表达方式”“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语言形式,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三是结合学生的日常阅读, 积累语言。本册“日积月累”, 编排了对联、歌谣、小诗、成语、名句等内容, 这些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 又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积累。四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本册“宽带网”引导学生搜集、了解有关我国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 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这样的编排体系紧密结合, 为丰富语文园地的内涵提供了可能。但要实现有效的教学, 必须坚持两点:

1.立足教科书。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的设置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语言表达准确规范, 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因此, 教学时我们要立足教科书,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的效益。

如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安排学习“比照”这一表达手法。有一位老师是这样体现立足教科书这一指导思想的: (1) 指名朗读一些短语。如“高大的宫殿”“巨大的兵马俑”“宽阔的长城”, 然后提醒学生:“读着读着, 你想到了哪处文化遗产?脑海中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2) 结合学生的回答,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两个例句。 (1)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 十分平整, 像很宽的马路,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2) 兵马俑面积近20000平方米, 差不多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学生独立思考“读着这两个句子, 有了哪些发现?” (3) 阅读教材中的“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小组交流:什么是比照?运用比照的手法有哪些作用?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 (4) 同桌合作:从所学习的课文中寻找运用比照手法的句子, 朗读句子, 体会句子的表达作用。 (5) 回顾交流生活中运用比照手法的语言, 指出其他说明的效果, 尝试着运用比照手法自己写一个句子或者修改自己作文中的一处写法。

2.链接生活。语文园地的教学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 就会失去灵性, 陷入机械的训练中。

如上面提到的语文园地的教学, 教师就注意把“发现”与学生的生活链接在一起。学生从教科书上发现“运用比照能够把事物描写得更具体”后, 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类似的句子。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举出了许多的例子, 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也就乐意进行这种表达手法的尝试。

三、立足主体, 突出实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语文园地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中。因此, 要想进行有效的语文园地的学习, 教师应努力营造实践的氛围,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是语文园地教学的灵魂所在。

语文园地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坚持两点:1.保证个体实践。使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先开展个体实践, 合作学习才有基础与保证。2.倡导合作研究。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想, 发展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巴西”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8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在学习“巴西”时,本教学设计采用“层层递进、自主学习、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巴西”属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内容,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国家地理的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它部分的知识有所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结构较强的整体性。“巴西”是西半球国家中重点介绍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拉丁美洲。新课程提出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学习“巴西”对于了解拉丁美洲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学生可以运用“巴西”的学习经验走向整个拉丁美洲的学习。此外,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于同处“金砖国家”的我国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它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因此通过对“巴西”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等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经济特点;举例说明巴西在热带雨林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认识巴西人种、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课文资料,分析巴西工农业发展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各民族、各人种一律平等的思想;理解罪恶的殖民统治对一国发展的严重制约,树立热爱和平发展的思想;通过对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人地关系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重点:巴西工农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雨林保护措施。

难点:利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危机,探讨亚马孙地区环境保护措施。

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本教学案例不仅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而且更加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整个教学案例设计中,充分利用图文资料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图文资料的过程中主动获取信息,自主构建知识。这种教学设计能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地理问题、并依靠自己的思维来获取学习信息,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让学生主动获得信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教学环节中教师做了充分预设,精心设计问题,并就问题解决给出许多图文分析的指导。但是留给学生的仅仅是按照要求去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如能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不断提问,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江苏省常州市地理教研员 朱志刚)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在学习“巴西”时,本教学设计采用“层层递进、自主学习、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巴西”属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内容,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国家地理的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它部分的知识有所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结构较强的整体性。“巴西”是西半球国家中重点介绍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拉丁美洲。新课程提出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学习“巴西”对于了解拉丁美洲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学生可以运用“巴西”的学习经验走向整个拉丁美洲的学习。此外,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于同处“金砖国家”的我国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它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因此通过对“巴西”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等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经济特点;举例说明巴西在热带雨林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认识巴西人种、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课文资料,分析巴西工农业发展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各民族、各人种一律平等的思想;理解罪恶的殖民统治对一国发展的严重制约,树立热爱和平发展的思想;通过对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人地关系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重点:巴西工农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雨林保护措施。

难点:利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危机,探讨亚马孙地区环境保护措施。

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本教学案例不仅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而且更加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整个教学案例设计中,充分利用图文资料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图文资料的过程中主动获取信息,自主构建知识。这种教学设计能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地理问题、并依靠自己的思维来获取学习信息,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让学生主动获得信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教学环节中教师做了充分预设,精心设计问题,并就问题解决给出许多图文分析的指导。但是留给学生的仅仅是按照要求去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如能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不断提问,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江苏省常州市地理教研员 朱志刚)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在学习“巴西”时,本教学设计采用“层层递进、自主学习、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巴西”属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内容,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国家地理的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它部分的知识有所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结构较强的整体性。“巴西”是西半球国家中重点介绍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拉丁美洲。新课程提出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学习“巴西”对于了解拉丁美洲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学生可以运用“巴西”的学习经验走向整个拉丁美洲的学习。此外,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于同处“金砖国家”的我国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它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因此通过对“巴西”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等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经济特点;举例说明巴西在热带雨林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认识巴西人种、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课文资料,分析巴西工农业发展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各民族、各人种一律平等的思想;理解罪恶的殖民统治对一国发展的严重制约,树立热爱和平发展的思想;通过对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人地关系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重点:巴西工农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雨林保护措施。

难点:利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危机,探讨亚马孙地区环境保护措施。

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表1)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9

教学目标:

1、在例题的分析过程中回顾并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

2、在知识框架的建立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由这两个性质得到的垂径定理及逆定理,以及圆心角定理、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3、通过例题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学习,熏陶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总结的数学学习品质。教学重点:圆的轴对称性、旋转不变性 教学难点:相关性质的应用

一、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好几个圆,我们今天上课的主角就是这些圆。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它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圆,但圆心找不到了,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帮老师来找到这个圆心吗?

生:对折两次,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非常好,两条折痕其实是圆的什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说明圆具有什么性质? 生:折痕是直径。圆具有轴对称性。

师:刚才这位同学其实就抓住了圆的这个性质,直径所在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这个圆心。这两条直径所夹的弧相等吗?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师:在一个圆中,只要圆心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这说明圆具有一种旋转不变性。圆的这两种性质使得圆中五种基本量:圆心角、圆周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具有特殊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圆的基本性质。—出示课题《圆的基本性质复习》。

二、圆的基本性质复习:

1、(1)如图,AB是⊙O直径,C是⊙O上一点,OD是半径,且OD//AC。求证:CD=BD 师:在圆中,你想到用什么方法证明弦相等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尽可能多角度、多途径来证明这两条弦相等。每组选派一位代表,整理组员的意见,待会来汇报展示。(学生分组交流,一会后学生汇报成果。),ACOCOD组一:连接OC,AC//OD

ABOD

OAOCAACOCODDOB

CDBD

师:这是通过证圆心角相等,得到弦相等。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AC//OD,组二:连接AD,OA=OD

CADODAOAD

弧CD=弧BD

CD=BD 师:由圆周角相等,我们可以得到弧相等(或圆心角相等),从而得到弦相等。这种证法利用了圆心角、圆周角与弧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所对圆心角的一半;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这样,证弦相等,又多了两条途径:可以考虑弧相等,也可以考虑去证圆周角相等。(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抽离基本图形)

去证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组三:连接BC,AB是直径

ACB90

0AC//OD

BCOD

由垂径定理可以得到弧CD=弧BD

CD=BD 师:这就利用了垂径定理的基本图形。(同时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基本图形)

垂径定理及逆定理体现了直径、弧、弦三种量之间的关系:直径垂直弦、直径平分弦、直径平分弧,这三个结论中,只要有一个成立,则另两个也同时成立。但要注意,若条件是直径平分弦,则这条弦必须不是直径,另两个结论才会成立。垂径定理及逆定理体现的是圆的轴对称性。

而在圆中,要构造直角,大家要想到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而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同时在黑板上抽离这个基本图形。)连直径,作直角是圆中常添的辅助线方法。在圆中构造直角,还常作弦心距,弦心距、弦的一半、半径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在计算题中用得较多。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组四:延长DO交⊙O于点E,连接AE。

AC//OD

弧AE=弧CD

AE=CD

AOEBOD

AEBD

CD=BD 师:这也是圆中的一种基本图形,由弦平行,可以得到所夹弧相等。这个结论我们书上证明过,可以证一对内错角又是圆周角相等得到。

若不添加任何辅助线,你能证明出来吗?(提示:已知的相等两角A、BOD的度数分别与弧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m1组五:A弧BC

BOD弧BD

21弧BC=弧BD=弧CD

CD=BD 2m0师:圆周角度数等于所对弧度数的一半,圆心角度数等于所对弧的度数。

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一道题目想出这么多种证法,同学们的思路很开阔。在圆中还有一对基本量,我们刚才提到过,是什么?——弦心距。弦心距于圆心角、弧、弦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各对量都相等。(同时抽离出基本图形)而圆周角又与圆心角、弧之间有这样的关系,这使得弦心距与圆周角之间也有一定联系。这五种量的关系体现了圆的旋转不变性。圆的轴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构成了圆的基本性质。这四个基本图形集中体现了圆的基本性质。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基本图形,它有时是解

题的关键。

(这个例题分析完后,黑板上出现这些量之间的关系图。)

(2):延长AC、BD交于点E,连接BC,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①AB=AE ②BD=DE ③∠E=2∠EBC ④

⑤△

ECD

∽△EBA

(3)过点D做DG⊥AE,垂足为G,则四边形DGCF为什么四边形?为什么?

(4)移动点D位置,使点D在弧AB中点处,令点C在弧AD之间,过D做DF⊥BC,DG⊥AE,垂足为E、F,则四边形DGCF是什么四边形?为什么?

师:首先这个四边形已经是一个什么四边形?——矩形。

那再证一个什么条件,矩形就能成为正方形了?

由弧AD=弧BD,你能得到哪些结论?由弧你想到了什么?

请判断:下面结论中生1:连接OD,D是弧AB中点

BOD90

BCD01BOD450

DF=CF 矩形CFDG是正方形 生2:连接AD,BD

弧AD=弧BD

AD=BD

GADFBD,AGDDFB90

DAGDBF

DGDF

矩形CFDG是正方形

师:在圆中,我们不要忽视弧的作用,它是弦与角转化的桥梁。

三、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圆的基本性质又有哪些认识呢?你还有什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又重新梳理了圆心角、圆周角、弧、弦、弦心距五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直径与弧、弦之间的关系定理——垂径定理及逆定理。从这些关系中我们发现,证明圆中一对量相等的道路是四通八达的,可以考虑证明圆中的其它几对量相等。圆的这些性质是我们计算角、线段及证明角、线段、弧相等的基本依据和方法。

四、圆的基本性质的妙用:

师:复习了圆的基本性质后,老师出了道思考题:

例:圆内接八边形的四条边长为1,另四条边长为2,如图:AB=BC=CD=DE=1,EF=FG=GH=HA=2,求此八边形的面积。师:九(3)班有几位爱探究的同学课后在一起讨论解决此题。

小慧觉得很困惑:“这个八边形又不是特殊的八边形,这能求出

0

它的面积吗?怎么求哦?“

同学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呢? 小聪有想法了:“但八边形是放在圆中,我们能不能利用圆的性质,把八边形的八条边重新排列一下,让它变成比较特殊的八边形呢?”

小聪的想法可行吗?对同学们可有帮助?你们有思路了吗? 生:把长边和短边间隔排列。

师:这样排列后,形状改变了,难道面积不变吗?为什么? 生:利用圆的旋转不变性。

师:现在如何来求这个八边形的面积呢?

生:向外补成一个正方形,因为这个八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450。师:多边形的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10

课题:不等式的性质(1)

课型:新课

课时:第1课时

教材分析:中学数学对不等式的研究主要涉及解法和证明两大问题。初中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为主,这就是本章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它是解更复杂的不等式的基础;而本节中“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顺利学习整个不等式知识的理论基础,对学习后继知识起到奠基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性质.2.初步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重点: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性质.难点:初步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问题1:(抢答题)(1)请直接说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x+3>6    ,2x<8    ,x-2>0.(2)你还能直接说出

不等式的解集吗?

(3)你会解方程吗?

问题2:什么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二)互助探究

探究1: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1)5>3,则5+2    3+2,5-2    3-2;(2)-1<3,则-1+2    3+2,-1-3    3-3.你能换几个数来验证发现的规律吗?

总结:不等式的性质1:当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或0)时,不等号的方向;

探究2:(1):你能类比等式的性质2,猜测不等式还有什么性质吗?

(2)

你能类比上面的探索方法,自己举出实例和小伙伴一起验证你们的猜想吗?

(3)归纳不等式的性质的定义:

不等式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分层提高

1.设a>b,用“>”“<”填空,并说明依据不等式的哪条性质;

(1)a+2    b+2;(2)a-3    b-3;(3)-4a-4b;

(4)

(5)-1.5a+1-1.5b+1.2.用“>”“<”填空,并说明依据不等式的哪条性质.(1)若a-3<9,则a    12;(2)若

a>-1,则a-4;

(3)若-a<10,则a-10;(4)若-2x+1>0,则x

3.由不等式ax>b可以推出x<,那么a的取值为()

A.a≤0

B.a<0

C.a≥0

D.a>0

四.

课后小结

1.不等式的性质有几条,分别是什么?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性质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在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当堂测试】

1.下列不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A.由,得

B.由,得

C.由,得

D.由,得

2.已知x

①x-3

④-3x+2>-3y+2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填空

(1)

2a

3a,∴a是____数

(2)

ax

a

x

1,∴a是____数

(3)

∵,∴a是

六、作业布置

P120页第4题

七、板书设计

人教版二下《雷雨》教学设计 篇11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关于自然景象特点的语句。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在上课前,播放歌曲《夏天大雷雨》,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一、 激趣导入

1.播放雷雨的视频录像

刚才我们听了一首欢快的歌曲,歌曲中唱的什么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雷雨的录像。(播放雷雨的录像)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刚才我们看到了雷雨的画面。有位小朋友也看到了这场雷雨,并把他看到的、听到的都写了下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第18课——《雷雨》。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整体感知

请三位学生按1~3自然段、4~6自然段、7~8自然段的划分接读课文。让学生知道本文的写作顺序,理清课文脉络。(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识记生词

(1)自由读词语。

学生自己先读读词语。

(2)学生领读。

小老师领读词语。引导学生发现第三行的词都是“越来越……”形式的词语。

谁还知道这种形式的词语?学生自由补充“越来越……”形式的词语。再来一起读读词语。

3. 识记生字

(1)同桌互读生字。

出示带有生字的雨滴形卡片,互相读一读。

(2)讨论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3)偏旁识字。

屏幕上出现的字最后一排是带虫字旁的字。看最后一行,有什么发现吗?(最后一行都是带虫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带虫字旁的字?

(4)从“虹”字的演变中,体会中国汉字的趣味性。

(课件出示“虹”字从小篆到楷体的演变过程)看彩虹的“虹”字为什么是虫字旁呢?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够呼风唤雨

的龙,经常悬挂在高高的天空,弓着身子,把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就用了虫字做了偏旁。

三、课文细读

1.雨前: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看看雷雨来前自然界有哪些变化。

(2)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个别读,说感受。

说一说读了这一句,有什么感受。满天的乌云向我们压下来了,都快喘不上气了,怎么读?

这么炎热的夏天,一丝风也没有,感觉怎么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带着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读。

(3)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还有哪些变化?

(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对比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出示句子:

“蜘蛛从网上滑下来。”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哪个好,为什么?

播放蜘蛛从网上垂到地面的视频,让学生仔细看小蜘蛛是怎样垂下来的,说说自己看到的。(顺势讲解,垂下来是这样直直地下来,而滑下来是这样斜斜地下来。)小蜘蛛真灵敏啊。作者用一个“垂”字把小蜘蛛写得活灵活现。用词是多么巧妙啊。齐读句子。

(5)(出示闪雷画面,播放雷声。)引导齐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就要下雨了,小蜘蛛也逃走了。

2.雨中:4~6自然段

(1)自由读第4~6自然段,讨论: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小组合作读第4~6自然段,读完后讨论。

(2)小组汇报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汇报这场雷雨的特点:大。(板书:大)

(3)为画面配音,练习4~6自然段的朗读。

播放画面,观看。试试为这段画面配上自己的朗读。

找三位同学来配音,大家一起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小播音员。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第4自然段,男生读第5自然段,女生读第6自然段。)

3.雨后:7、8自然段

(1)请班里的同学推荐两位朗读小能手来读第7、8自然段。听一听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来评一评。

(2)采访学生们的感受,读出感情。

读读这一句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仿佛闻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小蜘蛛,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小青蛙,这时你的心情怎样?(采访学生: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吧。

(3)教师引导,配乐美读。

在这炎热的夏日里,一场雷雨为我们送来了清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叫,孩子们在水上嬉闹,夏日里的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啊。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夸一夸这雨后的美景吧!

四、拓展实践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课下大家也可以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写成一篇观察日记。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泉景中学小学部)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12

1.在对对子的情境中, 温故知新, 适当了解一些对子的知识, 主动积累对子,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在各种游戏中主动识记“虚、骄”等9个生字, 会写“热、情”等生字, 积累几组意思相反或相近的新词。

3.朗读课文, 读出对子的节奏感, 在读中体会对子的语言特点, 初步了解平仄规律, 锤炼良好的语感。

4.知道“虚心”“诚实”“热情”等品质乃“是”, 我们要学习;“骄傲”“冷淡”“虚伪”等品质乃“非”, 我们应当远离。我们要分清是非, 取长补短, 做一个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对对子情境, 温习学过的部分对子, 顺势揭题

师: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我们一起来对一对春天的对子吧!

(师生互对)

师: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柳绿对 (花红) , 莺歌对 (燕舞) , 草长对 (莺飞) , 欢歌对 (笑语) 。

师:春回大地, 万物生长!

师:花对草。

生:蝶对蜂。

生: (齐) 蓝天对碧野, 万紫对千红。

师:桃对李。

生:柳对杨。

生: (齐) 山清对水秀, 鸟语对花香。

师:这些都是同一类事物的词语组成的对子。 (话锋一转) 你们知道吗?意思相反的词语也能组成对子呢, 比如说大对 (小) , 多对 (少) !谁来出个对子?

(生生互对)

前对 (后) 左对 (右)

粗对 (细) 宽对 (窄)

高对 (矮) 胖对 (瘦)

师: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由反义对组成的对子歌——《识字7》。

[解读:学生对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着一定的了解和积累, 因此, 基于原有学习水平的引入, 不仅显现了学生的原有学习状态, 而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 孩子越来越多地发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些发现给他们带来惊喜与快乐。]

二、反复读文, 以读带识

1.朗读课文, 读得正确。 (投影出示全文)

(1) 自己认真地拼读课文。

(2) 这首对子歌有几句话?分清这首对子歌共有三句话。

(3) 指名分开句子读, 其余同学仔细听。要求读正确。

[解读:学生读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经过自己的认真拼读后, 分开句子读能够让其他学生听得更清楚, 主动进行自我矫正, 并通过仔细听把个人的读转变为全班学生的共同学习。]

2.尝试读出平仄, 读得有味。

师: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对了。下面请你来听一听, 老师是怎么读的? (示范第一句:“是对非, 长对短”)

生: (听得好奇, 感受不同) 老师把“非”读得很长。

师:是的。我们在读这类对子歌的时候, 可以把第一声、第二声读得长一些, 第三声、第四声读得短一些。这样听起来就更有趣了!

师:你们也想读得更有趣些吗?谁来试一试。

生: (读第一句) 是对非, 长对短。

师:谁能读得更好一些, 谁再来试一试?可以边看老师手势边读。 (在教师手势带领下, 生依次读其余两句。)

(生越读越起劲, 边读边做着手势。)

师: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对着读?老师读前半句, 你接后半句。 (师生对读)

[解读: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读出平仄,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手势读出节奏的变化。这是学生未曾接触过的, 进一步的学习让他们充满好奇, 兴趣盎然。同时, 在反复读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多次和生字见面, 以读带识, 边读边识, 收效明显。]

3.圈出生字, 游戏识字。

(1) 拿出笔来圈出本课的生字。 (投影出示全文:先用红色笔示范圈出“虚”, 然后依次圈出其余生字。)

(2) 做识字游戏“开火车”。 (投影出示9个带调生字)

师:小火车开起来!火车火车往哪儿开? (双手做车轮滚动状)

生: (纷纷举手) 火车火车往这儿开! (双手做车轮滚动状)

师:一开开到这一组!

(被指组顺序、乱序读生字。)

(读对了) 生: (齐) 轰隆轰隆往下开!

(读错了) 生: (齐) 嘁——嘁——停下来!

(3) 投影出示去调的9个生字, 反馈:你记住了什么字, 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

(4) 生字回炉, 再次读文。

(师生对读, 生生对读。)

[解读: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游戏的识字活动, 使学生刚刚掌握的生字得以巩固。生字的反复出现是及时巩固的必要环节, 而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复习的任务。这种隐藏意图的游戏活动, 是最有效的教学活动之一。]

4.自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师:读着读着, 你想说什么呀?有什么不懂的吗? (投影出示去调全文)

生1:什么是虚心?什么是骄傲?

(1) 创设故事情境, 领会“虚心”“骄傲”的含义:小明学习非常优秀, 有了点成绩也不骄傲, 我们说他是个 (虚心) 学习的孩子;皮皮学习不认真, 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 以为谁都没有自己好, 我们就说他是个 (骄傲) 的孩子。

超链接训练: (虚心) 使人进步, (骄傲) 使人落后。

生2:冷淡是什么意思?

(2) 运用角色表演, 体验“热情”与“冷淡”的意义。 (新朋友到小刚、小峰家做客, 小刚很热情, 小峰很冷淡。道具:水、水果) 教师当“新朋友”, 随机请两名学生当“小刚”和“小峰”。

超链接训练:热情使人 () , 冷淡使人 () 。

(3) 你喜欢和谁做朋友?为什么?

(4) 最后一句 (诚实赢得千家赞, 虚伪招来万户嫌) 你读懂了什么?找一找对子。

诚实对 (虚伪) 赞对 (嫌)

赢得对 (招来)

千家对 (万户)

超链接训练: () 赢得千家赞, () 招来万户嫌。

师:除了“诚实赢得千家赞, 虚伪招来万户嫌”, 还有什么呢?

生1:热情赢得千家赞, 冷淡招来万户嫌。

生2:认真赢得千家赞, 马虎招来万户嫌。……

5.回归主题, 明辨是非。

师:“虚心”“热情”“诚实”“认真”等都是人的好品质, 都是对的, 我们说它“是”, 是人的长处, 我们要学习他;“骄傲”“冷淡”“虚伪”等是一个人的短处, 会“招来万户嫌”, 我们说它“非”, 要远离它。 (随着教师小结, 课件分别用套红出示“虚心”“热情”“诚实”, 然后套红放大出示“是”;用套黑出示“骄傲”“冷淡”“虚伪”, 然后套黑缩小出示“非”。)

(5) 我们班谁是这样的好孩子?

我们要分清是非, 学习好的, 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不好的做法。

(板书:分清是非, 取长补短。)

[解读:语言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信息, 教师几个问题的引导, “你有什么不懂的吗?”“你想和谁做朋友?”“我们班谁是这样的好孩子?”以及角色表演, 把理解感悟课文、品味语言、初步形成积极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机联系在一起, 巧妙地从语言的学习中获得了思想和情感的升华。]

三、走进“我的写字屋”, 学习写字

1.创设写字情境, 出示界面“我的写字屋”。

师:好了, 又到了写字时间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

生:我的写字屋。

(师生齐诵“写字歌”)

身坐正,

肩放平,

两脚微微分。

手离笔尖是一寸,

胸离桌子是一拳,

眼离书本是一尺。

2.写字教学, 着重指导“热”“情”两字。

带领学生了解字的特点。范写, 描红, 练习写字。

[解读:写字既是对识字的巩固, 又是独立的语文学习要求。因此, 我们要加强写字的练习和指导。教师在每个字都练习的基础上, 着重指导了学生最难写的“热、情”两个字。写字前, 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写字歌诀, 不断强化正确的学习行为, 使低年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点评IANPING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关注教学目标的准确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整合渗透、教学方法的适当有效等要素。

目标是否准确, 除了看课文蕴含的知识点外, 还要看学生的现有知识状态和学习需求。从教育的角度看, 准确的目标有利于实现教育预期;从学生的角度看, 只有恰当的、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金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 除了识字、积累词语等基本要求外, 在教学过程中还着重突出了“朗读课文, 读出对子的节奏感, 在读中体会对子的语言特点, 初步了解平仄规律, 锤炼良好的语感”这样一个目标。这是学生所不知道、不熟悉的, 但又是本课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抓这一个关键, 无疑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识字、朗读、理解和语感等问题, 可谓纲举目张, 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不断获得新的感悟、新的成就而形成巨大的学习内驱力。

人文关怀是金老师能够自始至终引起学生极大热情、全程参与的主要原因。例如, 当许多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快点打开书、快点举手、快点坐好、大声读书的时候, 金老师却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轻轻地读一读。那轻轻的关怀, 像一缕春风, 温柔地抚慰孩子的心灵, 融化了学习的疲劳和压力。同时, 孩子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了优雅、从容。

崔峦老师说过, 我们有的老师过于卖力, 问题很多, 话很多, 腔调很高, 慷慨激昂, 但学生并没有进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学习、思考有时是需要安静的, 安静的课堂一样可以美丽。在授课过程中, 金老师提问一个男孩子, 也许是因为紧张、害羞, 又或许是因为其他原因, 孩子站起来后没说话, 金老师没有催促他, 也没有急于“请其他同学来帮助他”, 而是说:“没关系, 我们等一等, 你再想想……”在老师充满期待的目光中, 孩子回答了问题, 全班为之鼓掌。是的,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教师与学生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 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我们给学生一份小小的期待, 一个个千姿百态的生命便脱颖而出。

金老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巧妙而丰富。同样是开火车, 从内容角度看有带拼音开、去掉拼音开、打乱顺序开, 不断复习巩固;从学生角度看, 暗含了学生要学会认真倾听、恰当评价的要求。教学设计的本质源于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尊重学生的需要, 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并不等于放弃教学的目标和原则。游戏的时候, 学生是紧张的、快乐的;遵守规则的时候, 学生更是安静的, 安静下隐藏着活跃的内心。

有的时候, 巧妙和平庸就差那么一小步。在让学生互相检查生字后问:“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好几个学生都说自己用加一加的方法, 方法显得比较单一。金老师打开学生的思路, 教给他们更多的识字方法。如“赢”字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进行意义识记, “赞”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识记等等。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13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2分)4.995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A

.5.00

B

.4.99

C

.4.90

2.(2分)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

A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B

.缩小到原来的C

.缩小到原来

3.(2分)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A

.1

B

.十分之一

C

.百分之一

4.(2分)两条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条剪去0.3米,第二条剪去3米,剩下的绳子()。

A

.第一条长

B

.第二条长

C

.无法确定

5.(2分)在小数3.63中,小数点前面的3是数字末尾的3的()倍.

A

.10

B

.100

C

.1000

D

.6.(2分)58.1里包含了()个千分之一.

A

.5810

B

.58.100

C

.581

D

.58100

二、填空题

(共8题;共29分)

7.(3分)0.9里面有_______个0.1;0.59里面有_______个0.01;0.599里面有_______个0.001.

8.(2分)看图写数.

分数:_______

小数:_______

9.(4分)10.208读作_______,其中“1”表示_______,“8”表示8个_______,它是_______位小数.

10.(6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5公顷_______5平方米

800平方厘米_______8平方分米

9平方米_______ 90平方分米

588平方分米_______6平方米

400公顷_______ 4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_______ 100000平方米

11.(2分)4.9856保留一位小数是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_。

12.(5分)将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6.2元

8.6元

0.98元

9.06元

46.0元

_______元<_______元<_______元<_______元<_______元

13.(2分)19÷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_______,保留三位小数是_______.

14.(5分)写出字母表示的数.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E=_______

三、判断题

(共5题;共16分)

15.(2分)判断对错.

所有的整数都比小数大

16.(2分)大于5.4而小于5.9的二位小数有49个()

17.(8分)

判断对错

(1)由25个0.1组成的小数是0.25.

(2)3.06是由3个1和6个0.01组成.

(3)五十点零五写作50.05.

(4)小数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8.(2分)我是公正的小法官(判断正误)。

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9.(2分)6.0与6的数值相等,但意义不同.

四、计算题

(共1题;共1分)

20.(1分)读一读,想一想,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能够去掉“0”的数是_______(按题中数的顺序填写)

0.795

80.07

6.90

56.07

100.01

12.700

2.30

7.00

200

0.008

五、操作题

(共3题;共15分)

21.(5分)把325000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再保留整数。

22.(5分)小花找家.

23.(5分)照样子,填一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2-1、3-1、4-1、5-1、6-1、二、填空题

(共8题;共29分)

7-1、8-1、9-1、10-1、11-1、12-1、13-1、14-1、三、判断题

(共5题;共16分)

15-1、16-1、17-1、17-2、17-3、17-4、18-1、19-1、四、计算题

(共1题;共1分)

20-1、五、操作题

(共3题;共15分)

上一篇:地球妈妈的哭诉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辩论赛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