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前景

2025-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前景(精选2篇)

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前景 篇1

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前景

我国特禽鸟类的天然资源十分丰富,野生物种很多,基因库较大,加上近几年来从国外引进的`经培育驯化的生产种群为数已有几十个品种品系,诸如鸽、乌骨鸡、雉鸡、榛鸡、野鸭、鹦鹉、鸳鸯、金丝雀、鸬鹚、百灵、孔雀、鹌鹑、鹧鸪、火鸡、珍珠鸡、贵妇鸡、鸵鸟等.

作 者:佚名 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装备英文刊名: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S年,卷(期):“”(3)分类号:F3关键词:

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前景 篇2

1 我国特禽养殖业现状

1.1 养殖品种多

目前我国的特禽品种多达几十种, 主要有引进品种, 如鹌鹑、火鸡、王鸽、贵妃鸡、孔雀、鸵鸟、黑天鹅、珍珠鸡、绿头野鸭和山鸡等;培育品种有黑丝毛乌骨鸡、黄凤鸡、绿壳蛋鸡、大雁、宫廷黄鸡、中华地白肉鸽、茶花鸡、地产山鸡、黑羽山鸡、白羽山鸡和白羽鹌鹑等;保护性品种有如红腹锦鸡、白腹锦鸡、淡腹雪鸡、蓝马鸡、褐马鸡、天鹅、丹顶鹤、鸿雁、灰雁、豆雁和大鸨等。

1.2 养殖数量大

据初步统计, 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特禽养殖场己达3000多家, 而小规模场则更多。饲养存栏量分别为:肉鸽500万对、山鸡2000万只、鹧鸪l 200万只、珍珠鸡40万只、鸵鸟10万只、孔雀10万只、鹌鹑3.5亿只、火鸡30万只、绿壳蛋鸡20万只、黄凤鸡l万只、贵妃鸡200万只、丝光鸡10万只、乌鸡2500万只。年出栏总量达6亿多只。如此多的特禽既丰富了市场供应, 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又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同时为出口创汇作出了重大贡献。

1.3 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20多年的饲养实践, 特禽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饲养技术, 特别是解决了反季节繁殖等难题。近几年, 许多大专院校开设了特禽养殖课程, 加上特禽养殖培训增多, 为特禽养殖技术普及与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1.4 特禽养殖向有机生产发展

为降低成本, 减少药残, 提高生产能力, 保持产品原味, 天然植物中草药己被广泛应用于特禽养殖中, 为生产有机肉、有机蛋打下了基础。

1.5 特禽产品开发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除有鲜活、冷冻特禽产品外, 还生产出了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 如各类特禽熟制品、罐头制品和医药保健品等。

1.6 特禽养殖趋向多渠道

饲养形式由分散型初步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 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共存发展, 资源来源有中外合资、国有、独资、个体等多渠道并存, 经营方向由单一饲养向产业化一条龙式方向发展。

2 特禽疾病防制现状

目前危害特禽最大的是传染病, 几乎能引起家禽发病的病原都能感染特禽, 有80余种。此外, 尚有一些专性传染病, 如鸽瘟、鸽疱疹病毒感染症、雉鸡大理石样脾病、雉鸡冠状病毒性肾炎、珍珠鸡包涵体肝炎、火鸡弧菌性肠炎、野鸭克雷伯氏菌病、鹌鹑溃疡性肠炎, 鹦鹉幼雏病毒感染症、榛鸡小结肠炎耶新氏菌病、鸵鸟巨细菌性胃炎、鸵鸟传染性脑脊髓炎、鸵鸟炭疽等。

其次是寄生虫病约有50多种。再次是普通病中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与中毒性疾病多数呈群发;还有一些专性疾病, 如火鸡脉络膜视网膜炎、鸵鸟胃阻塞、幼鸵鸟滑腱病、鸵鸟衰竭综合症等。多年来,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立项研究, 导致了频频引种, 检疫与生物安全失控, 加上缺乏有效的免疫手段, 造成疫病蔓延,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 特禽养殖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特禽养殖业发展状况来看, 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3.1 缺乏饲养标准

目前, 不少特禽尚未制订出饲养标准, 也缺乏专用的全价配合饲料及专用添加剂, 致使特禽生产能力降低和品质退化。

3.2 缺乏品种鉴定标准

特禽种禽场少, 建立种禽群系谱的种禽场更少。分辨不出品种与品变种、父母代与商品代。甚至没有种与非种之分, 均可作为种来销售, 致使特禽种源混乱。

3.3 炒种行骗现象严重

有些人利用我国特禽行业机制不健全和人们急于致富的心态, 以次充好、放种高价回收、发布虚假广告等手段, 诱骗养殖户高价购买种禽。一旦钱财到手, 不是想尽办法拒绝回收就是携款而逃, 害得养殖户血本无归, 甚至倾家荡产, 严重阻碍了我国特禽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4 产品开发落后于生产

目前, 虽然开发了一些产品, 仍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高端产品的开发。

3.5 科研与生产脱节

特禽养殖在我国仍属于发展中的行业, 如品种提纯、性能提高、标准制订等都有待研究提升。有些科研成果还未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只停留在试验室, 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

3.6 产业化水平低

特禽养殖业尚未形成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相互依存, 利弊共担的有机体, 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同时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整体开发战略, 既不能形成竞争力, 又无价格优势和品种优势, 产品不能联合进入市场, 不能抵御起伏不定的市场波动。也缺乏高、精、尖、细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

4 我国特禽业的发展趋势

特禽养殖业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资源成本低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等优势, 但要使特禽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还必须进行措施上的改革。

4.1 培育更多的新特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新、奇、特为主题的消费市场将随之而到。各地特禽养殖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 利用杂交、驯化、更新换代繁殖等技术, 培育大量特禽新品种。

4.2 开发食草特禽、降低粮食消耗

目前已出现利用基因重组或移植技术, 将牛、羊、兔等草食性家畜体内的一种酶基因植入特禽的受精卵, 使之培育出的特禽品种也像牛羊一样以吃草为主, 既减少了喂养粮食耗损、降低生产成本, 也避免一些传统饲料中含有不利于人们健康的元素产生的副作用, 符合天然绿色的要求。

4.3 培育功能性保健特禽

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功能性食品, 人们利用遗传学原理和高新技术, 培育出更有营养保健作用的特禽。目前, 我国培育成功的极为理想的营养保健特禽已陆续上市, 如全身俱黑, 符合当今世界黑色食品潮流的黑凤鸡、黄凤鸡、红毛鸡以及生产绿壳蛋的乌肉花鸡等。

4.4 广泛应用中草药添加剂

应广泛使用中草药添加剂, 减少常规药物使用, 以提高特禽的产蛋率、受精率、出雏率和雏鸡成活率, 减少药残, 并保持肉质的鲜美性,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5 建立特禽信息网络体系, 增强企业左右市场得能力

为保证特禽及其产品销路畅通, 各地特禽企业应建立市场需求信息网络, 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饲养, 逐步形成信息灵、市场明、经营活的特禽养殖格局。

4.6 实施品牌战略, 形成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上一篇:新销售员工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下一篇:高速公路稽查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