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四级翻译技巧:语篇的翻译(共8篇)
由于经济全球化与科技的日益发达, 不同国家间的科技交流愈来愈频繁, 因此对科技文本翻译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强。“科技英语是用来描述自然界、科技界所发生事的规律、特点与过程的语言”, (陈桂琴, 2005) 其主要任务就是准确传播科技知识, 实现科技交流, 追求译文内容的精确与规范应是科技翻译的核心与第一要义。但翻译市场的需求与翻译人才供给之间却出现了断层, 如今高校翻译技巧教学大部分仍然注重传统翻译技巧的传输, 拘泥于词句层面, 不能有效传递科技信息。
1 语篇与翻译关系概述
Beaugrande将语篇定义为:语篇语言学将覆盖符号学的语言范畴, 研究从一个词组成的语篇到形成一篇著作语篇的过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 而“语言交际总是以语篇的形式出现。” (Wilss, 2001) , 因此翻译又可被称为“由源语语篇诱发的译语语篇的生成过程。” (Neubert, 1992) 译语语篇必须符合译语规范。传统翻译研究总结出了许多技巧, 这些技巧同样被运用在科技翻译中, 但传统的翻译技巧忽视整体语义和功能的对等, 而语篇视角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语篇是指有独立语用意义和交际意义的语言单位, 在形式上可以是大篇幅, 也可以是一个词或词组。因此, 译者在进行科技文本翻译时只有从语篇视角出发, 使原文暗含的语义得到透彻解读, 再对译文语句与语用进行合理构建, 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准确传达原语意义的目的。
2 科技文本翻译技巧教学探析
语篇视角作为从宏观角度看待翻译过程的基点, 应当被当作“工具”用于科技文本翻译教学技巧探究, 并结合科技文本的内容特点, 以培养学生文本整体意识为目的, 这一目的的培养又要以树立学生文化意识、语境意识、专业知识意识与语句结构意识为途径。
2.1 跨文化意识培养
“文化语境是社会结构的产物, 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 (胡壮麟, 1989) 语篇、语言与文化背景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语篇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 是语言的使用单位, 语言又是文化背景在语篇中的具体体现。语言的不同语法结构反映了不同文化思维方式间的差异。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篇视角意识能够提高学生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对翻译内容做出更系统、深刻的解读, 最终在翻译实践中自如地选择恰当的翻译技巧。
中英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在很多地方, 如中国哲学自古认为人为世间的主体, 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矣, ”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认为认识人类自身就等于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而西方则强调“自然本位”的思想, 将自然作为主要认知对象。在语言表达形式上,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就表现为汉语常用主动语态, 而英语反之, 特别在翻译科技文本时, 实施“语态转换”就更加重要。
例1:High voltage current is usually carried by over head wire system so as to prevent living things being electrocuted.
分析:由例句可知, 主语为“High voltage current”, 此处运用了被动语态“is carried by”, 在翻译为汉语时, 要转换为主动语态。译文:高压电通常要用架空线传输以防生物触电。
再如, 中国文明力求精炼, 如中国四字成语与谚语都是力求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思想的表现, 在语言表达上的体现为词汇与句式的“意合”, 因此中国人在说明一个事件时习惯先用附加信息渲染氛围, 继而得出结果, 语义重心往往后置。西方则恰恰相反, 注重“形合”, 习惯直接点明主题, 然后对背景信息依次阐述, 致使英语句子多为长句, 语义重心往往前置。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注意调整语句重心, 如先因后果、先让步后结论。
例2:Aluminum remained unknown until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ecause nowhere in nature is it found free, owing to its always being combined with other elements, most commonly with oxygen, for which it has a strong affinity.
分析:这个句子的主句是“铝直到19世纪才被人发现”, 并且经过分析句子发现本句为因果句, 汉语的习惯是先阐述原因后表明产生的结果, 因此该句结构应进行调整。
译文:铝总是跟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 最普遍的是跟氧结合, 因为铝跟氧有很强的亲和力。由于这个原因, 在自然界找不到游离状态的铝, 因此, 铝直到19世纪才被人发现。
2.2 语境意识培养
语境与语篇相互依存, 语篇存在于语境之中, 并先于语篇存在。 (Halliday, 1986) 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胡壮麟, 1989) 上下文语境指语言内部环境, 既制约某一语言单位 (单词或句子) 的前后句、段落甚至整个作品;情景语境指的是事件发生时的周围情况, 如事件参与者间的关系;文化语境指动作发出者所处的生活团体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从语篇视角进行科技翻译技巧教学能就语义、语用、功能等进行全面分析。
例3:I need two, one is three, one is four.
分析:此句为一段口语化的表达, 如若不结合活动发生的情景, 是完全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了解这句话的出处以及相关信息。据了解该句的情景为:安装人员在空气分离机安装现场, 因此推断出意思为:I need two pieces of pipes.One piece is three meters and the other is four meters. (姜华, 2002)
2.3 专业知识意识培养
专业术语是不同学科拥有的特殊词汇, 熟悉这些词汇和句子可使译文地道而规范, 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 专属词汇。这些词汇的含义一般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译者需对翻译文本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了解之后方可翻译。
例4:Multiple reflections, mistakes, and diffraction effects at the edges of the sample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main sources of errors.To enhance them easure mentaccuracy, special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choice of the radiating elements, the design of the sample holder, and the sample thickness and location between the two radiating elements.
分析:其中Multiple reflections, mistakes和diffraction effects三个单词都为专业术语, 应及时查询, 提高正确度。
参考译文:多次反射、失配, 及样品边缘的衍射效应是误差的主要根源。为提高测量的精度, 应特别注意辐射元件的选择、样品支架的设计以及辐射元件间的样品的厚度和取向。
日常词汇表达专业概念。虽然专业术语会增加翻译的困难, 但只要认真查询就能避免歧义。译者更应该注意的是具有独特含义的日常词汇。如table和form在常用词汇中都可译为“表, 表格”, 但在科技文本中‘table’指的是数据库中的电子表格, 而‘form’则指输入和查询数据的窗口。如不仔细区分这两个词, 定会使译文失真。
2.4 语句结构意识构建
为了对自然界与科技发展状况做出更详细的记录, 科技文本的句子都较文学文本更长、结构更复杂, 是翻译的一大阻碍。面对结构复杂的长句时, 必须找出主句, 理清短语与主句间的逻辑关系, 并分析清楚句子不同层次的含义, 再依照汉语表达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因此“分译法”是处理长句、难句较为实用的方法, 将句子化整为零 (根据逻辑关系单独翻译从句) 、化短为长 (根据修饰关系将短语译为句子) , 并应当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连词使文章有连贯性。
例5:It is because of the close association in most people’s minds of tools with man that special attention has always been focused upon any animal able to use an object as a tool, but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 this ability, on its own, doe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any spe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creature concerned.
分析:It is because of…that…, but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是这个句子的主要框架, 将整个句子拆分为but连接的两个句子。需要注意的是“on its own”原意为“独立地”, 根据上下文这里应译为“就其自身而言”。按照“分译法”, 将从句与短语选择性译成句子。
参考译文:正是由于在大多数人头脑中工具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人类才特别关注可以把物体当工具使用的任何一种动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能力就其自身而言, 并不表明这种动物有什么特别的智慧。
3 总结
科技翻译技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不仅仅强调学生S对语法知识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不同文化间差异的敏感性。在翻译技能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专业意识与语境意识 (以下简称“翻译意识”) , 科技文本翻译、翻译技巧教学与翻译意识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翻译技巧教学有助于初步树立学生的翻译意识, 翻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文本翻译结果的完善;反过来, 大量科技文本的翻译工作会使学生翻译意识逐渐内化, 翻译意识的内化又会促进翻译技巧教学的完善。由此可见, 按照这样的技巧教学来树立学生初步的翻译意识, 就会逐渐建立一个良性的、可循环的体系, 最终实现能够用译入的语忠实、充分、准确地传达原文。
摘要:本文旨在从语篇和动态翻译意识的角度, 提出针对科技文本的翻译教学技巧。分析结果显示, 翻译技巧教学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境意识、专业知识意识与语句结构意识着手, 最终使学生的科技文本翻译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语境结构 商务英语 语篇翻译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并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 外贸活动的进行。但是在商务活动中,各个国家因为文化、语言等的不同,沟通交流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影响,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翻译中,需要给出有效的策略。基于语境结构的商务英语语篇翻译,需要翻译者可以很好的掌握特定环境下所需的语境信息,保证语篇翻译的准确。
一、商务英语语境分类
1.语篇情境。在商务英语语篇翻译中,语篇中的情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语篇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语篇上下文的情节进行翻译,只有这样才可以掌握住其中的要点,所以在商务英语语篇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语篇中的情境进行翻译。而在商务英语的口语翻译中,需要根据商务英语语言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者等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翻译。所以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商务英语的情境,不然会出现翻译错误。
2.文化语境。全球经济一体化,带动了世界各国间经济贸易的往来、合作、交流等,但是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存在着差异性,而且人们在观念、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性。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掌握对方的文化、观念等,可以降低商务英语的翻译难度,更容易的理解商务英语中相关词语的涵义,促进商务英语翻译活动的进行。文化是在人们生活、生存中无意识产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这些统称为文化。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象征,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需要对其他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掌握和理解,进而保证翻译的正确性。
二、商务英语的语篇翻译策略
商务英语语篇翻译,就是希望翻译者在语篇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将逐词逐字的翻译扩展到对句群的翻译,在商务英语语篇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准确的将文章中表达的含义、思想等清楚的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商务英语语篇翻译的目的,促进商务双方的合作。但是在实际的商务英语语篇翻译中,将商务英语语篇翻译的字句扩大到句群,就需要根据整篇语境对文章的精髓进行分析,在掌握语篇精髓的基础上,在语篇翻译中,就需要将不同层级上的翻译特点凸显出来,实现真正的语篇翻译。
在商务英语语篇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将文章的重要性强调并凸显出来,在进行语篇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篇翻译的整体性。例如:“‘longgingseries of high quality gree tea is made of young tender tea leaves picked from high mountain areas in the early spring.The tea is processed with exquisite skills.And it is beautiful in shape,gree in color,fragrant in smell and mellow in tasty.Because of its remarkablie refreshing function,it is sutitable for both the young and old.The tea has been received as ideal natural beverage and health beverage.”。从以上这段英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是介绍我国龙井茶的生产和制作,还在文章中,介绍了龙井茶的气味、功效、形态等。所以翻译人员,在进行商务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不同国家的文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主要充分的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才可以准确的进行语篇翻译。
三、从语境结构探析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
商务英语是应用于商务活动中的专业标准语言,商务英语涉及到的范围非常的广泛,而且有很强的专业性,从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上进行分析,商务英语具有专业性,有很多的专业术语,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了金融、国际贸易、保险、货运、法律等[3]。其次商务英语具有时代性,作为一门综合语言学科,商务英语的发展与时代有较大的联系,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词汇产生,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商务英语中的词汇会不断的更新,适应时代,满足商务英语的需求。商务英语中的词汇大部分还有多重意思,例如average,其既有损失、损坏的意思,又有平均的意思,商务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语篇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变化,合理的搭配组合,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在商务英语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简洁,各国间的商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所以商务活动中的商务语言有非常鲜明的目的性。商务活动追求的是时间和效率,为了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就需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所以商务英语最为特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简洁。在商务英语语篇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从语境结构出发,结合上下文,准确的翻译其中的涵义。在商务英语中,结合语境结构进行翻译,一定要结合语篇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含义,为语篇翻译创建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商务英语有很强的实用性、专业性,其可以促进商务双方的合作、交流,在商务贸易中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商务英语语篇翻译中,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机构,进行准确的翻译。基于语境结构的商务英语翻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活用词语转换。在商务英语语篇翻译中,需要掌握住词语的转换,在翻译中可以根据语篇语境,针对翻译的某种词语的翻译,要掌握其蕴含的另一种词性,在商务英语语篇翻译中,掌握各种词语的翻译技巧,例如名词与动词、借词与动词等之间的相关转换翻译。
2.注重文化差异。在商务活动中,商务贸易双方存在文化的差异,商务英语是商务贸易双方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必然会受到商务双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例如中国和英国的文化差异,“black tea”在中国翻译为红茶,在英国翻译为黑茶,其关键在于中国人注重的是茶叶水的颜色,而英国人则注重的是茶叶的颜色,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人注重味道英国人注重颜色。所以在商务英语语篇翻译中,一定要掌握住商务双方的文化差异,促进翻译活动的有效进行。
3.注重语态。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在翻译中注重文章中使用的词语的语态,针对已经使用过很多的词语,需要采用被动句的形式进行翻译。在实际的商务英语翻译中,根据语篇中词语的特点、其他语种语言的特点等,同时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翻译,减少错误翻译的产生,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4.掌握固定翻译词汇。在商务英语语篇翻译中,有很多固定的词汇,在翻译中只需要套用这些词汇、短语就行。商务英语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的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商务英语的长期使用中,会产生一些固定的词汇、用语,将商务活动的效率提升。所以在商务英语的语篇翻译中,需要掌握住固定的翻译词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促进了商务英语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商务活动的进行,需要进行加强商务英语语篇翻译,在翻译中,语篇的语境结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商务活动的有效进行,所以商务英语语篇翻译,一定要结合语篇的语境结构。掌握各国的文化差异,结合语境结构,制定商务英语翻译策略,促进商务活动的进行,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合作。
参考文献:
[1]刘晓芳,秦琦,杨莹.文化语境与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91-193.
[2]杨海晶.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07:112.
[3]黄琳.论高校英语学习中商务英语翻译技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2:169-170.
为了有更强的节奏感和押韵,汉语中也经常会出现排比句。考生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为了符合英文表达的逻辑,就要有所删减或省略。
例子: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个春天吧!
译文:Let us stretch out our arms to embrace the spring, which is one of the revolution, of the people, and of science.
原文:
传书曰:宋景公之时,荧惑守心,公惧,召子韦而问之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天罚也,心,宋分野也,祸当君。虽然,可移於宰相。”公曰:“宰相所使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於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也?宁独死耳。”子韦曰:“可移於岁。”公曰:“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欲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者乎?是寡人命固尽也,子毋复言。”子韦退走,北面再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耳卑,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星必徙三舍,君延命二十一年。”公曰:“奚知之?”对曰:“君有三善,故有三赏,星必三徙。徙行七星,星当一年,三七二十一,故君命延二十一岁。臣请伏於殿下以伺之,星必不徙,臣请死耳。”是夕也,火星果徙三舍。如子韦之言,则延年审得二十一岁矣。星徙审则延命,延命明则景公为善,天佑之也。则夫世间人能为景公之行者,则必得景公佑矣。此言虚也。何则?皇天迁怒,使荧惑本景公身为有恶而守心,则虽听子韦言,犹无益也。使其不为景公,则虽不听子韦之言,亦无损也。
齐景公时有彗星,使人禳之。晏子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暗,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也?且天之有彗,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益?《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君无回德,方国将至,何患於彗?《诗》曰:我无所监,夏後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齐君欲禳彗星之凶,犹子韦欲移荧惑之祸也。宋君不听,犹晏子不肯从也。则齐君为子韦,晏子为宋君也。同变共祸,一事二人。天犹贤宋君,使荧惑徙三舍,延二十一年,独不多晏子使彗消而增其寿,何天佑善偏驳之齐一也?人君有善行,善行动於心,善言出於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宋景公出三善言,则其先三善言之前,必有善行也。有善行,必有善政,政善,则嘉瑞臻,福祥至,荧惑之星无为守心也。使景公有失误之行,以致恶政,恶政发,则妖异见,荧惑之守心,桑谷不生朝。高宗消桑谷之变,以政不以言;景公却荧惑之异,亦宜以行。景公有恶行,故荧惑守心。不改政修行,坐出三善言,安能动天?天安肯应!何以效之?使景公出三恶言,能使荧惑守心乎?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以三善言获二十一年,如有百善言,得千岁之寿乎?非天佑善之意,应诚为福之实也。
子韦之言:“天处高而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三赏君。”夫天体也,与地无异。诸有体者,耳咸附於首。体与耳殊,未之有也。天之去人,高数万里,使耳附天,听数万里之语,弗能闻也。人坐楼台之上,察地之蝼蚁,尚不见其体,安能闻其声。何则?蝼蚁之体细,不若人形大,声音孔气不能达也。今天之崇高非直楼台,人体比於天,非若蝼蚁於人也。谓天非若蝼蚁于人也。谓天闻人言,随善恶为吉凶,误矣。四夷入诸夏,因译而通。同形均气,语不相晓。虽五帝三王,不能去译独晓四夷,况天与人异体、音与人殊乎?人不晓天所为,天安能知人所行。使天体乎,耳高不能闻人言;使天气乎,气若云烟,安能听人辞?说灾变之家曰:“人在天地之间,犹鱼在水中矣。其能以行动天地,犹鱼鼓而振水也,鱼动而水荡气变。”此非实事也。假使真然,不能至天。鱼长一尺,动於水中,振旁侧之水,不过数尺,大若不过与人同,所振荡者不过百步,而一里之外淡然澄静,离之远也。今人操行变气,远近宜与鱼等;气应而变,宜与水均。以七尺之细形,形中之微气,不过与一鼎之蒸火同。从下地上变皇天,何其高也!且景公贤者也。贤者操行,上不及圣人,下不过恶人。世间圣人,莫不尧、舜,恶人,莫不桀、纣。尧、舜操行多善,无移荧惑之效;桀、纣之政多恶,有反景公脱祸之验。景公出三善言,延年二十一岁,是则尧、舜宜获千岁,桀纣宜为殇子。今则不然,各随年寿,尧、舜、桀、纣皆近百载。是竟子韦之言妄,延年之语虚也。且子韦之言曰:“荧惑,天使也;心,宋分野也。祸当君。”若是者,天使荧惑加祸於景公也,如何可移於将相、若岁与国民乎?天之有荧惑也,犹王者之有方伯也。诸侯有当死之罪,使方伯围守其国,国君问罪於臣,臣明罪在君。虽然,可移於臣子与人民。设国君计其言,令其臣归罪於国人,方伯闻之,肯听其言,释国君之罪,更移以付国人乎?方伯不听者,自国君之罪,非国人之辜也。方伯不听自国人之罪,荧惑安肯移祸於国人!若此,子韦之言妄也。曰:景公听乎言、庸何能动天?使诸侯不听其臣言,引过自予。方伯闻其言,释其罪,委之去乎?方伯不释诸侯之罪,荧惑安肯徙去三舍?夫听与不听,皆无福善,星徙之实,未可信用。天人同道,好恶不殊。人道不然,则知天无验矣。
宋、卫、陈、郑之俱灾也,气变见天。梓慎知之,请於子产有以除之,子产不听。天道当然,人事不能却也。使子产听梓慎,四国能无灾乎?尧遭鸿水时,臣必有梓慎、子韦之知矣。然而不却除者,尧与子产同心也。案子韦之言曰:“荧惑,天使也;心,宋分野也。祸当君。”审如此言,祸不可除,星不可却也。若夫寒温失和,风雨不时,政事之家,谓之失误所致,可以善政贤行变而复也。若荧惑守心,若必死,犹亡祸安可除?修政改行,安能却之?善政贤行,尚不能却,出虚华之三言,谓星却而祸除,增寿延年,享长久之福,误矣。观子韦之言景公,言荧惑之祸,非寒暑风雨之类,身死命终之祥也。国且亡,身且死,祆气见於天,容色见於面。面有容色,虽善操行不能灭,死征已见也。在体之色,不可以言行灭;在天之妖,安可以治除乎?人病且死,色见於面,人或谓之曰:“此必死之征也。虽然,可移於五邻,若移於奴役。”当死之人,正言不可,容色肯为善言之故灭,而当死之命,肯为之长乎?气不可灭,命不可长。然则荧惑安可却?景公之年安可增乎?由此言之,荧惑守心,未知所为,故景公不死也。
且言“星徙三舍”者,何谓也?星三徙於一舍乎?一徙历於三舍也?案子韦之言曰:“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星必徙三舍。”若此,星竟徙三舍也。夫景公一坐有三善言,星徙三舍,知有十善言,星徙十舍乎?荧惑守心,为善言却,如景公复出三恶言,荧惑食心乎?为善言却,为恶言进,无善无恶,荧惑安居不行动乎?或时荧惑守心为旱灾,不为君薨。子韦不知,以为死祸。信俗至诚之感,荧惑去处星,必偶自当去,景公自不死,世则谓子韦之言审,景公之诚感天矣。亦或时子韦知星行度适自去,自以著己之知,明君臣推让之所致;见星之数七,因言星七舍,复得二十一年,因以星舍计年之数。是与齐太卜无以异也。齐景公问太卜曰:“子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晏子往见公,公曰:“寡人问太卜曰:‘子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固可动乎?”晏子嘿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房、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出,太卜走见公:“臣非能动地,地固将自动。”夫子韦言星徙,犹太卜言地动也。地固且自动,太卜言己能动之。星固将自徙,子韦言君能徙之。使晏子不言钩星在房、心,则太卜之奸对不觉。宋无晏子之知臣,故子韦之一言,遂为其是。案《子韦书录序秦》亦言:“子韦曰:‘君出三善言,荧惑宜有动’。”於是候之,果徙舍。”不言“三”。或时星当自去,子韦以为验,实动离舍,世增言“三”。既空增三舍之数,又虚生二十一年之寿也。
文言文翻译:
传书上说:“宋景公的时候,火星在心宿附近,宋景公感到害怕,召子韦来问他:“火星快要处在心宿的位置上,这是为什么?”子韦回答:“火星的出现,预示着上天的惩罚,心宿是宋国的分野,灾祸正当在君主。但是,可以把它转嫁给宰相。”景公说:“宰相是我任命治理国家的人,却把死转嫁给他,不吉祥。”子韦又说:“可以转嫁给老百姓。”景公回答:“老百姓死光了,我将去做谁的国君呢?宁可我一个人死。”子韦再建议:“可以转嫁到年成上去。”景公则回答:“老百姓饥饿,一定会死去。做君主的却要杀他的百姓来求得自己活下去,那谁还肯把我当做君主呢?看来,这是我的寿命本来已经到头,你不要再说了。”之后,子韦又返回来,朝着北面再向景公叩拜说:“臣冒昧地向君王恭贺。天虽处在很高的地方,但它能听见地上的话,君王说了三句作为君主该说的话,上天必定要三次奖赏君王。今天晚上火星肯定要移动三个地方,这样君王就会延长寿命二十一年。”景公问道:“你怎么知道呢?”子韦回答:“君王说了三句作为君主该说的话,所以要受到三次奖励,火星肯定会移动三个地方。移动一个地方要经过七颗星,一颗星相当于一年,三七二十一,所以君王的寿命会延长二十一年。臣请求匍伏在宫殿的台阶下面观察,火星如果不移动,臣请求处死。”这天晚上,火星果然移动了三个地方。像子韦说的那样,景公确实得到延长寿命二十一年。火星果真移动,景公就延长了寿命,寿命确实延长,那么景公行善,这是上天保祐了他。这样看来,世上能做到景公善行的人,就必然会得到景公那样的上天保祐。这话不确实。为什么呢?因为按照上天会降怒的说法,假使火星本来是由于景公自身有恶行而迫近心宿,那即使听了子韦的话,也没有什么用处。如果火星不是为了景公的恶行而迫近心宿,那即使不听子韦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害处。
齐景公的时候有彗星出现,景公要派人去祭祀和祈祷以解除灾难。晏子说:“没有用处,那只会受骗。天道不糊涂,不会更改它的命令和主张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去禳解它呢?况且天有彗星,是用来扫除污秽,君主没有污秽德行,又何必去禳解它呢?如果德行有污秽,禳解又有什么用处呢?《诗经·大雅·大明》上说:‘这个周文王,小心翼翼地特意侍奉上帝,得到许多福祐;他的德行不奸邪,因而享有四方诸侯国。’君王你没有奸邪的德行,将要拥有四方诸侯之国,为什么要担忧彗星呢?《诗经》上说:‘我没有什么借鉴的,只看到夏朝和商朝,它们由于政治昏乱的缘故,老百姓终于流亡。’如果君王的德行邪乱,百姓就要流亡,太祝和太史的禳解活动,是无法弥补的。”齐景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就停止了对彗星禳解的祭祀和祈祷。
齐景公想禳解彗星的灾难,就像子韦想转嫁火星的灾祸一样。宋景公不肯听信子韦的劝说,就像晏子不肯依从齐景公禳解彗星灾难一样。齐景公如像子韦,晏子如像宋景公。同样的凶兆,同类的事情,表现在两个人身上,上天好像赞赏宋景公,让火星移动三个地方,延长他寿命二十一年,唯独不称赞晏子,让彗星消除增添他的寿命,为什么上天保祐善人那么不公平、不纯正,不用同一个标准呢?国君有好的德行好的言语,好德行生于好心,好言语出于好意,它们同样的来源,同样的气,没有什么两样。宋景公说了三句好听的话,在他说三句好话之前,必定有好的德行。有好的德行,一定有好的政治。政治好,就会有吉祥的征兆出现,福祥的到来,火星就没有理由迫近心宿。假使宋景公有错误的德行,导致成恶劣政治,恶劣政治发生,就会凶兆出现,火星就会迫近心宿,像桑树和穀树就会突然在朝廷里长出。商高宗消除桑树和穀树的灾祸,是靠改善政治,而不是靠讲好话;宋景公消除火星的灾祸,也应该靠好的行动。宋景公有恶劣德行,所以火星侵犯心宿。他却不改善政治修养德行,而是坐着说三句好话,怎么就能感动上天!上天怎么肯答应!用什么来证明呢?假使让宋景公说三句坏话,能使火星吃心宿吗?三句坏话不能使火星吃掉星宿,那么三句好话怎么能使火星退去转移三个地方呢?以三句好话得到二十一年寿命,如果说一百句好话,那不是要得到千年的寿命?这不是上天保祐善人的意思,也不是用赐福来报答诚心人的实情。
子韦的话说:“天虽处在很高的地方,但它的耳朵离地面却很近,君王说了三句作为君主该说的话,上天必定要三次奖赏君王。”其实天体跟地没有什么不同。凡是有形体的,耳朵都生在头上。身体与耳朵分开,从来没有过。天离人有数万里,假使让耳朵长在天上,要听数万里之外说的话,是不可能听见的。一个人坐在楼台上,观看地上的蝼蛄和蚂蚁,尚且看不见它们的身体,怎么能听到它们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蝼蛄和蚂蚁的身体细小,不如人体大,声音小、气少,是不可能达到楼台上的。如今天很高很高,并非楼台可比,人体与天比,不同于蝼蛄和蚂蚁跟人比。说天能听见人说话,于是随着人的善恶而降吉凶,这不对。四方的民族到中原地区来,要通过翻译才能互通语言。同样的形体,承受相同的气,说话却互相不懂得,即使是五帝三王也不能离开翻译而独自懂得四方民族的语言,何况天与人不是同一种形体,声音跟人不一样!人不知道天要做什么,天又怎么能知道人要做什么呢?假使天是实体,耳朵离地面太远就不能听见人说话。假使天是气,气同云彩烟雾,怎么能听得懂人的话!解释灾变的人说:“人在天与地之间,就像鱼在水中一样。人能够用行为感动天地,就像鱼动能震荡水一样。鱼动水被震荡,就能使气受感应发生变化上达于天。”这不是事实。假使真是这样,也不会上达于天。鱼身长一尺,在水中动,震动旁边的水不会超过数尺,大的不过与人一样,所震荡的远近不过百步,而一里之外仍然安然清彻平静,因为离得太远了。如果说人操行的善恶能使气变动,那么其远近应该跟鱼震荡水的远近相等,气受人操行善恶感应变化的范围,也应该跟水一样。人这七尺小的形体,形体中细微的气,不过跟蒸熟一鼎食物所需的气相同,却要从下面的地向上感动上天,怎么能达到那么高呢?况且宋景公是个贤者。贤者的操行,比上达不到圣人,比下超不过恶人。谈到世间上的圣人没有不说尧、舜的,讲到恶人没有不骂桀、纣的。尧、舜的操行多善行,并没有使火星移动地方而延长寿命的效验;桀、纣的政治多恶行,也没有火星降灾的效验,反而有宋景公逃脱灾难不早死的应验。宋景公说了三句好话,得延长寿命二十一年,那么尧、舜就应该得到延寿千岁,而桀、纣就应该夭折。如今则不然,他们各人随顺自己的年寿而终,尧、舜、桀、纣,都活到了近百岁。这样看来,子韦的话终究是不可靠的,宋景公延长寿命的说法是假的。
而且子韦的话说:“火星的出现,是上天要它这样的,心宿是宋国的分野,灾祸正当在君主身上。”要是这样,就是上天使火星降灾祸给宋景公,怎么可以转移给将相,或者年成及老百姓呢?上天有火星,就像当王的人有方伯一样。诸侯有该死的罪过,王就派方伯去包围、监视这个诸侯国家。国君向大臣问罪,大臣说明罪在君王,即使这样,君王仍然可以把罪转移在大臣和老百姓身上。假设国君考虑了子韦的话,命令他的大臣把灾祸归罪在百姓身上,方伯听了,肯听话,而免除国君罪过,转移给老百姓吗?方伯之所以不肯听,因为本来是国君的罪过,并非是老百姓的罪过。方伯不肯听从,本来是国君的罪过,火星又怎么肯转移灾祸给老百姓呢?像这样,子韦的话就是假的。再说,宋景公不听从子韦的劝说,怎么就能感动上天呢?如果诸侯不肯听他臣子的话,把过错归在自己身上,方伯听了他的话,能免除他的罪过,放他离开吗?方伯不免除诸侯的罪过,火星又怎么肯移动三个地方呢!可见,听不听子韦的话,都没有福善之类的事发生,火星移动的事情,不能相信。天上与人间是同样的道理,喜好和厌恶没有什么两样,人间的道理不是这样,那么也就知道上天不会有免除宋景公罪过的效验。
宋国、卫国、陈国、郑国同时发生火灾,这种气数的变化上天早有预兆。梓惧知道了,告诉子产,想办法把它禳除掉,子产不听。认为天道该这样,人力无法消除它。如果子产听了梓慎的话,四国能不发生火灾吗?尧遭遇洪水的时候,大臣中肯定有像梓慎、子韦见识的。然而没有禳除,是尧与子产有同样的想法。
考察一下子韦说的:“火星是上天派来的,心宿是宋国的分野,灾祸正当在君主身上。”果如此言,灾祸不能消除,火星也不会退出。至于寒温失调,风雨不合时令,解说政事的人说它是政治失误造成的,可以用好的政治好的`行为来消除并恢复正常。像火星迫近心宿,如果就预示必定死君主还要亡国家的话,那么灾祸怎么能消除呢?改良政治改善行为,又怎么能消除它呢?好的政治、好的行为,尚且不能消除,讲了华而不实的三句话,说火星就能退去,灾祸就能解除,于是增寿延年,享长久之福,这话不对。看子韦讲火星的灾祸,并不是寒暑风雨之类,而是君主身死王朝命终的征兆。王朝将亡,君主将死,凶兆在天上出现,将死的神色在脸上呈现。脸上有将死的神色,即使有好的操行也不会消除,因为死的征兆已经出现。在人身上的神色,不能用言论、操行来消除;在天上的凶兆,怎么能用善政来消除呢?人病重将死,气色显在脸上,人有的说:“这肯定是要死的征兆。虽然如此,但是可以转嫁给五邻,或转嫁给奴仆。”该死的人即使严正他说不能够嫁祸于人,那将死的神色肯因为好听的话的缘故而消除,该死的命肯为之而延长吗?妖气不能消除,生命不能延长。那么火星怎么能够退出,宋景公的寿命怎么能增长呢?由此说来,火星迫近心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宋景公才没有死。
例题:
做秘书是一份非常复杂的需要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的工作。
Being a secretary is a very complex job which needs the ability to organize, coordinate and communicate.
分析:本句中“非常复杂的需要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是修饰工作的,所以修饰部分放在后面用which引导定语从句。同学们在备考时也要注意,不要逐字翻译进行单词的罗列,一定注意句式分开层次。
2.插入语
插入语一般对一句话作一些附加的说明。它是中学英语语法的重点,也是高考的考点。通常与句中其它部分没有语法上的联系,将它删掉之后,句子结构仍然完整。插入语在句中有时是对一句话的一些附加解释、说明或总结;有时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看法;有时起强调的作用;有时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还可以起转移话题或说明事由的作用;也可以承上启下,使句子衔接得更紧密一些。
插入语真题重现:
中国结(the Chinese knot)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进,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
The Chinese knot,originally invented by craftsman, has become an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 and craft after hundred years of improvement.
分析:本句中“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是对中国结的补充说明,将它删掉之后主句依然完整,故在译文中将其作为插入语。
3.非限定性从句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起补充说明作用,缺少也不会影响全句的理解,在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前面往往有逗号隔开,如若将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放在句子中间,其前后都需要用逗号隔开。
非限定从(样题重现):
中国剪纸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朝和清朝时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别流行。
Chinese paper cutting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 which was particularly widespread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4.无主句的翻译
无主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的术语,是非主谓句的一种,是指根本没有主语的句子。在汉语里无主句比比皆是,但是在英语里一个句子是不可能没有主语的,下面我们看看这种句子怎么翻译。
例题
历代都有名匠、名品产生,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We can see famous craftsmen and fine works in each dynasty,which has formed a deep cultural accumulation.
一、商务英语语境
1.商务英语语篇的情境语境。情境语境也就是说在实施翻译中, 一定要依照上下文情节才能够对其要点掌握, 所以需要结合语境实施相应的翻译。其中在口语语篇翻译过程中, 则需要结合语言发生时间、参与者实际情况以及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 在此基础上, 才能够将原文的含义真正的翻译清楚。同样在商务英语翻译中, 也一定要结合实际情景, 不然也就会因为脱离情况而出现翻译错误。
2.商务英语的文化语境。我们都知道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是有差异的, 并且在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等其他的方面都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我们如果了解了对方的文化, 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商务英语中的语篇中的词语的含义, 那么就十分有利于我们的商务英语语篇的翻译。文化是某一群人在生活中以及其生存环境中无意识的形成的一种基本稳定的生活方式, 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等其他的方面, 这就是文化的定义。文化如果被反映在物质的形式, 那么就是人们所表现的所有的物质形式的总和, 这些总和就集中体现了该国家或者是该地区的文化。我们都知道语言在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它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并且是文化传播的最常见的、最普遍的载体之一, 因此我们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和熟知其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现象以及特征。因为只有我们从其语言中了解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的知识, 我们才能够正确翻译。
二、商务英语语篇翻译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商务英语在商务交流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因此它也属于专门用途的英语。在所有的商务活动中我们都可以运用商务英语, 因为它在商务活动中是一种标准的英语。我们运用到商务音英语最常见的就是在对外贸易的商务活动中, 并且我们可能会与许多的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 因此我们的商务英语不能是单一的。为了能够准确翻译各个国家使用的不同的英语语种, 我们就必须保证商务文本的翻译标准也必须是多元化的,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正确的翻译商务英语的语篇。我们都知道商务广告是商务英语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并且我们在翻译商务广告中的语篇的时候很那把握住其最准确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住商务英语语篇翻译的特点, 这样才能够进行正确的翻译。
三、基于语境结构的商务英语语篇翻译策略
在实施翻译过程中, 要对不同层级上的翻译操作特点显著呈现, 这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语篇翻译。在语境结构商务英语和偏度实施翻译过程中, 重点也就是对篇章的重要性实施强调, 那么其翻译的一个重点也就是要对语篇的整体性保障, 将其篇章作为一个整体实施翻译。
所谓语篇我们已经说过, 它是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的语段。但是, 我们必须依据一定的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来翻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正确翻译出它们的准确的含义。在翻译的过程中,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在一定的语境下, 我们不能够表达出完整意义的自然的语言,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视觉器官和大脑的认知的活动, 努力发现句子之间的联系, 这样就可以把握整体的语篇的含义了。在商务英语中我们可以利用联想的方式来联想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 我们可以结合语境的变化进行合理的猜测含义。但是我们在猜想的时候, 一定要结合全文的中心的含义, 这是我们进行猜想的一个十分重要基础和条件。我们就以“discount”“bank”为例, “You can have 5% discount as a VIP customer .We can offer you a discount for bulk purchase .Drawee bank’s discount or intesest and acceptance commission are for the applicant and therefore the beneficiiary is to receive value for term draft as drawn at sight .”以及“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 with inflation rising the industry in many enterprises facing great challenages in rebuilding their business social network of“bank”, Here are two ways to make your small business“bankable””。我们都知道第一个“discount”在前面两句话中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折扣, 另一个意思就是贴现意思。“bank”在后边两句话中也有两个意思, 这两个意思一个是“人脉关系”的意思, 另一个意思就是“兑现或者是得到付款”的意思, 我们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往往会把搞不清这些词的其他的含义, 很容易翻译错误,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联想的方式来翻译商务英语中语篇。
商务广告在商务英语中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以及价值比较的高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扩大商务交流和合作, 并且对交易的双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商务广告翻译准确和恰当, 才能够为商务活动做出贡献。广告的语言一定要让人们能够一目了然, 因此就必须简洁、生动, 这样才能够达到的宣传的效果。比如说我们国家的某个化妆品品牌精华素的广告:“Immediately, skin texture is visibiy finer , thn compiexion more radiznt.”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翻译为“一瞬间, 肤质就会意想不到的效果, 并且让肤色比以往更加的亮白, 有色彩”, 我们看见了这种文体之后, 我们就会先被广告语的简单和生动的语言所诱惑了, 因此这样就达到了广告的目的。但是在商务活动中还有一种文体是与广告语完全不同的语言, 那就是属于契约性的文体的商务合同。商务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的严肃和正式的, 并且语言的要求是比较的严谨的, 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明白从句对主句的意思是进行补充和限定的。在这类的商务合同中的句子会比较的长, 并且会出现许多的词义复现的语法手段, 因此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语法特点, 并且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细致严密。
四、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可以促进我们的外贸等商务活动, 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是, 在商务活动的过程中, 由于各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的不同, 因此就不利于我们的交流。因此就亟需我们在商务英语的翻译方面研究出有效地翻译策略, 特别是在商务英语语篇翻译中, 我们应该根据语篇的语境以及其他的方面来正确翻译, 从而促进商务活动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青, 郜丽娜.论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05) :140+146.
[2]杨迎娣.语用学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0 (05) :49+124.
[3]肖平飞.论商务英语翻译策略中的文化差异因素[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03) :99-102.
一、抓住三个环节,循序渐进教学
单词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三个环节:一是前瞻性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新的语篇,提高学生的单词学习质量,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难度的单词、句型打下基础。二是归类性环节。单词既可以说是独立的,也可以说是每个单元中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弄清各个教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进行归类形成语篇后再开展教学活动。三是系统性环节。很显然基于语篇的单词教学,是离不开语篇的,因此,必须把语篇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就包含了语意和语境。还有语用的目的、语用的方法、语用的功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开展,把相应的单词渗透到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做到词与句,句与文之间形成紧密关系。
二、有效运用语篇,巩固复习旧知识
例如译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Unit6 《My e-friend》,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Does he/she…?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在导入环节,笔者就运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片段:
T:Hello,boys and girls.Do you have an e-friend? Can you introduce your e-friend?
S1:Yes,I do.Her name is Zhou Yang.She’s my good friend.She likes singing.
S2:His name is Li Hua.He’s my good e-friend.He likes to playing football.
T:Does he like playing football?
S1:Yes,he does
S2 No,he doesn’t.
在以旧知识复习导入新课的过程中,笔者创设谈论“你的网友”这样的教学情境,与学生一起谈论自己的网友以及他的爱好,穿插了He’s /She’s my friend,playing football等旧句型,从而引出Does he/she…?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为本课的教学创建了良好的语篇,唤醒学生记忆中对于旧知识的认知,从而帮助学生运用这些旧知识感受新知识。同时也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识。
三、置身特定语境,加深记忆单词
以小学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第一课时为例。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掌握sunny、 cloudy 、windy、 rainy这些单词。在拓展环节时,笔者是这样开展教学活动的:
教学活动:
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unny weather?
I feel_____.
What do you wear in a hot sunny day?
I usually wear____, sometimes wear____.
What do you like in sunny day?
On a sunny day you will find what?
Do you like sunny day?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笔者以5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新学的单词sunny 和 sunny day。因为进行过预习,而且学生们又很熟悉,因此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自己对sunny 和 sunny day的认识。
四、创设良好语境,感知单词含义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译林版四年级上册unit8 《Dolls》 ,其中一个教学难点是会说形容词big,small, long, short.并且能够正确运用His…is…. Her … are…句型。于是笔者把这些形容词和句型结合在一起编成了一个有趣的洋娃娃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加深了对相关单词的印象,更容易理解单词的含义,提高运用能力。因此,当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单词时,不妨给学生创设一个他们熟悉的语境,再把单词融入到里面,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语篇的有效运用,学生的旧知识得到有效巩固,新学的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通过交流讨论得到有效记忆。良好的语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在语境中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测单词的含义,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卷十六·讲瑞篇
作者:王充
儒者之论,自说见凤皇骐驎而知之。何则?案凤皇骐驎之象。又《春秋》获麟文曰:“有麞而角。”麞而角者,则是骐驎矣。其见鸟而象凤皇者,则凤皇矣。黄帝、尧、舜、周之盛时皆致凤皇。孝宣帝之时,凤皇集於上林,後又於长乐之宫东门树上,高五尺,文章五色。周获麟,麟似麞而角。武帝之麟,亦如麞而角。如有大鸟,文章五色;兽状如麞,首戴一角:考以图象,验之古今,则凤、麟可得审也。
夫凤皇,鸟之圣者也;骐驎,兽之圣者也;五帝、三王、皋陶、孔子,人之圣也。十二圣相各不同,而欲以麞戴角则谓之骐,相与凤皇象合者谓之凤皇,如何?夫圣鸟兽毛色不同,犹十二圣骨体不均也。
戴角之相,犹戴午也。颛顼戴午,尧、舜必未然。今鲁所获麟戴角,即後所见麟未必戴角也。如用鲁所获麟求知世间之麟,则必不能知也。何则?毛羽骨角不合同也。假令不同,或时似类,未必真是。虞舜重瞳,王莽亦重瞳;晋文骈胁,张仪亦骈胁。如以骨体毛色比,则王莽,虞舜;而张仪,晋文也。有若在鲁,最似孔子。孔子死,弟子共坐有若,问以道事,有若不能对者,何也?体状似类,实性非也。今五色之鸟,一角之兽,或时似类凤皇、骐驎,其实非真,而说者欲以骨体毛色定凤皇、骐驎,误矣。是故颜渊庶几,不似孔子;有若恆庸,反类圣人。由是言之,或时真凤皇、骐驎,骨体不似,恆庸鸟兽,毛色类真,知之如何?
儒者自谓见凤皇、骐驎辄而知之,则是自谓见圣人辄而知之也。皋陶马口,孔子反宇,设後辄有知而绝殊,马口反宇,尚未可谓圣。何则?十二圣相不同,前圣之相,难以照後圣也。骨法不同,姓名不等,身形殊状,生出异土,虽复有圣,何如知之?
恆君山谓扬子云曰:“如後世复有圣人,徒知其才能之胜己,多不能知其圣与非圣人也。”子云曰:“诚然。”夫圣人难知,知能之美若桓、扬者,尚复不能知。世儒怀庸庸之知,赍无异之议,见圣不能知,可保必也。夫不能知圣,则不能知凤皇与骐驎。世人名凤皇、骐驎,何用自谓能之乎?夫上世之名凤皇、骐驎,闻其鸟兽之奇者耳。毛角有奇,又不妄翔苟游,与鸟兽争饱,则谓之凤皇、骐驎矣。
世人之知圣,亦犹此也。闻圣人人之奇者,身有奇骨,知能博达,则谓之圣矣。及其知之,非卒见暂闻而辄名之为圣也,与之偃伏,从〔之〕受学,然後知之。何以明之。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後,然乃知之。以子贡知孔子,三年乃定。世儒无子贡之才,其见圣人不从之学,任仓卒之视,无三年之接,自谓知圣,误矣!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孔子圣也。夫门人去孔子归少正卯,不徒不能知孔子之圣,又不能知少正卯,门人皆惑。子贡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子为政,何以先之? ”孔子曰:“赐退,非尔所及。”夫才能知佞若子贡,尚不能知圣。世儒见圣自谓能知之,妄也。
夫以不能知圣言之,则亦知其不能知凤皇与骐驎也。使凤皇羽翮长广,骐驎体高大,则见之者以为大鸟巨兽耳。何以别之?如必巨大别之,则其知圣人亦宜以巨大。春秋之时,鸟有爰居,不可以为凤皇;长狄来至,不可以为圣人。然则凤皇、骐与鸟兽等也,世人见之,何用知之?如以中国无有,从野外来而知之,则是瞿鹆同也。瞿鹆,非中国之禽也。凤皇、骐驎,亦非中国之禽兽也。皆非中国之物,儒者何以谓瞿鹆恶、凤皇骐驎善乎?
或曰:“孝宣之时,凤皇集於上林,群鸟从〔之〕以千万数。以其众鸟之长,圣神有异,故群鸟附从。”如见大鸟来集,群鸟附之,则是凤皇,凤皇审则定矣。夫凤皇与骐驎同性,凤皇见,群鸟从;骐驎见,众兽亦宜随。案《春秋》之麟,不言众兽随之。宣帝、武帝皆行骐驎,无众兽附从之文。如以骐驎为人所获,附从者散,凤皇人不获,自来蜚翔,附从可见。《书》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大传》曰:“凤皇在列树。”不言群鸟从也。岂宣帝所致者异哉?
或曰:“记事者失之。唐、虞之君,凤皇实有附从。上世久远,记事遗失,经书之文,未足以实也。”夫实有而记事者失之,亦有实无而记事者生之。夫如是,儒书之文,难以实事,案附从以知凤皇,未得实也。且人有佞猾而聚者,鸟亦有佼黠而从群者。当唐、虞之时,凤悫愿,宣帝之时佼黠乎?何其俱有圣人之德行,动作之操不均同也?
无鸟附从,或时是凤皇;群鸟附从,或时非也。君子在世,清节自守,不广结从,出入动作,人不附从。豪猾之人,任使用气,往来进退,士众云合。夫凤皇,君子也,必以随多者效凤皇,是豪黠为君子也。歌曲弥妙,和者弥寡;行操益清,交者益鲜。鸟兽亦然,必以附从效凤皇,是用和多为妙曲也。龙与凤皇为比类。宣帝之时,黄龙出於新丰,群蛇不随。神雀鸾鸟,皆众鸟之长也,其仁圣虽不及凤皇,然其从群鸟亦宜数十。信陵、孟尝,食客三千,称为贤君。汉将军卫青及将军霍去病,门无一客,亦称名将。太史公曰:“盗跖横行,聚党数千人。伯夷、叔齐,隐处首阳山。”鸟兽之操,与人相似。人之得众,不足以别贤。以鸟附从审凤皇,如何?
或曰:“凤皇、骐驎,太平之瑞也。太平之际,见来至也。然亦有未太平而来至也。鸟兽奇骨异毛,卓绝非常,则是矣,何为不可知?凤皇骐驎,通常以太平之时来至者,春秋之时,骐驎尝嫌於王孔子而至。光武皇帝生於济阳,凤皇来集。”夫光武始生之时,成、哀之际也,时未太平而凤皇至。如以自为光武有圣德而来,是则为圣王始生之瑞,不为太平应也。嘉瑞或应太平,或为始生,其实难知。独以太平之际验之,如何?
或曰:“凤皇骐驎,生有种类,若龟龙有种类矣。龟故生龟,龙故生龙,形色小大,不异於前者也。见之父,察其子孙,何为不可知?”夫恆物有种类,瑞物无种适生,故曰德应,龟龙然也。人见神龟、灵龙而别之乎?宋元王之时,渔者网得神龟焉,渔父不知其神也。方今世儒,渔父之类也。以渔父而不知神龟,则亦知夫世人而不知灵龙也。
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韩子曰:“马之似鹿者千金。”良马似鹿,神龙或时似蛇。如审有类,形色不异。王莽时有大鸟如马,五色龙文,与众鸟数十集於沛国蕲县。宣帝时凤皇集於地,高五尺,与言如马身高同矣;文章五色,与言五色龙文,物色均矣;众鸟数十,与言俱集、附从等也。如以宣帝时凤皇体色众鸟附从,安知凤皇则王莽所致鸟凤皇也。如审是王莽致之,是非瑞也。如非凤皇,体色附从,何为均等?
且瑞物皆起和气而生,生於常类之中,而有诡异之性,则为瑞矣。故夫凤皇之圣也,犹赤乌之集也。谓凤皇有种,赤乌复有类乎?嘉禾、醴泉、甘露,嘉禾生於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醴泉、甘露,出而甘美也,皆泉、露生出,非天上有甘露之种,地下有醴泉之类,圣治公平而乃沾下产出也。蓂荚、硃草亦生在地,集於众草,无常本根,暂时产出,旬月枯折,故谓之瑞。夫凤皇骐驎,亦瑞也,何以有种类?
案周太平,越常献白雉。白雉,生短而白色耳,非有白雉之种也。鲁人得戴角之麞,谓之骐驎,亦或时生於麞,非有骐驎之类。由此言之,凤皇亦或时生於鹄鹊,毛奇羽殊,出异众鸟,则谓之凤皇耳,安得与众鸟殊种类也?有若曰:“ 骐驎,之於走兽,凤皇之於飞鸟,太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类也。”然则凤皇、骐驎,都与鸟兽同一类,体色诡耳!安得异种?同类而有奇,奇为不世,不世难审,识之如何?
尧生丹硃,舜生商均。商均、丹硃,尧、舜之类也,骨性诡耳。鲧生禹,瞽瞍生舜。舜、禹,鲧、瞽瞍之种也,知德殊矣。试种嘉禾之实,不能得嘉禾。恆见粢梁之粟,茎穗怪奇。人见叔梁纥,不知孔子父也;见伯鱼,不知孔子之子也。张汤之父五尺,汤长八尺,汤孙长六尺。孝宣凤皇高五尺,所从生鸟或时高二尺,後所生之鸟或时高一尺。安得常种?
种类无常,故曾皙生参,气性不世,颜路出回,古今卓绝。马有千里,不必骐〔骥〕之驹;鸟有仁圣,不必凤皇之雏。山顶之溪,不通江湖,然而有鱼,水精自为之也。废庭坏殿,基上草生,地气自出之也。按溪水之鱼,殿基上之草,无类而出。瑞应之自至,天地未必有种类也。
夫瑞应犹灾变也。瑞以应善,灾以应恶,善恶虽反,其应一也。灾变无种,瑞应亦无类也。阴阳之气,天地之气也,遭善而为和,遇恶而为变,岂天地为善恶之政,更生和变之气乎?然则瑞应之出,殆无种类,因善而起,气和而生。亦或时政平气和,众物变化,犹春则鹰变为鸠,秋则鸠化为鹰,蛇鼠之类辄为鱼鳖,虾蟆为鹑,雀为蜃蛤。物随气变,不可谓无。黄石为老父授张良书,去复为石也。儒知之。或时太平气和,麞为骐驎,鹄为凤皇。是故气性,随时变化,岂必有常类哉?褒姒,玄鼋之子,二龙漦也。晋之二卿,熊罴之裔也。吞燕子、薏苡、履大迹之语,世之人然之,独谓瑞有常类哉?以物无种计之,以人无类议之,以体变化论之,凤皇、骐驎生无常类,则形色何为当同?
案《礼记瑞命篇》云:“雄曰凤,雌曰皇。雄鸣曰即即,雌鸣足足。”《诗》云:“梧桐生矣,於彼高冈。凤皇鸣矣,於彼朝阳。菶々萋萋,噰々
喈喈。”《瑞命》与《诗》,俱言凤皇之鸣。《瑞命》之言“即即、足足”,《诗》云“噰々、喈喈”,此声异也。使声审,则形不同也;使审〔异〕同,《诗》与《礼》异。世传凤皇之鸣,故将疑焉。
案鲁之获麟云“有麞而角”。言“有麞”者,色如麞也。麞色有常,若鸟色有常矣。武王之时,火流为乌,云其色赤。赤非乌之色,故言其色赤。如似麞而色异,亦当言其色白若黑。今成事色同,故言“有麞”。麞无角,有异於故,故言“而角”也。夫如是,鲁之所得驎者,若麞之状也。武帝之时,西巡狩得白驎,一角而五趾。角或时同,言五趾者,足不同矣。鲁所得麟,云“有麞”,不言色者,麞无异色也。武帝云“得白驎”,色白不类麞,故〔不〕言有麞,正言白驎,色不同也。孝宣之时,九真贡,献驎,状如〔鹿〕而两角者。孝武言一,角不同矣。《春秋》之麟如麞,宣帝之驎言如鹿。鹿与麞小大相倍,体不同也。
夫三王之时,驎毛色、角趾、身体高大,不相似类。推此准後世,驎出必不与前同,明矣。夫骐驎,凤皇之类,骐驎前後体色不同,而欲以宣帝之时所见凤皇高五尺,文章五色,准前况後,当复出凤皇,谓与之同,误矣!後当复出见之凤皇、骐驎,必已不与前世见出者相似类。而世儒自谓见而辄知之,奈何?
案鲁人得驎,不敢正名驎,曰“有麞而角者”,时诚无以知也。武帝使谒者终军议之,终军曰:“野禽并角,明天下同本也。”不正名驎而言“野禽”者,终军亦疑无以审也。当今世儒之知,不能过鲁人与终军,其见凤皇、骐驎,必从而疑之非恆之鸟兽耳,何能审其凤皇、骐驎乎?
以体色言之,未必等;以鸟兽随从多者,未必善;以希见言之,有瞿鹆来;以相奇言之,圣人有奇骨体,贤者亦有奇骨。圣贤俱奇,人无以别。由贤圣言之,圣鸟、圣兽,亦与恆鸟庸兽俱有奇怪。圣人贤者,亦有知而绝殊,骨无异者;圣贤鸟兽,亦有仁善廉清,体无奇者。世或有富贵不圣,身有骨为富贵表,不为圣贤验。然则鸟亦有五采,兽有角而无仁圣者。夫如是,上世所见凤皇、骐驎,何知其非恆鸟兽?今之所见鹊、麞之属,安知非凤皇、骐驎也?
方今圣世,尧、舜之主,流布道化,仁圣之物,何为不生?或时以有凤皇、骐驎,乱於鹄鹊、麞鹿,世人不知。美玉隐在石中,楚王、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今或时凤皇、骐驎,以仁圣之性,隐於恆毛庸羽,无一角五色表之,世人不之知,犹玉在石中也。何用审之?为此论草於永平之初,时来有瑞,其孝明宣惠,众瑞并至。至元和、章和之际,孝章耀德,天下和洽,嘉瑞奇物,同时俱应,凤皇、骐驎,连出重见,盛於五帝之时。此篇已成,故不得载。
或问曰:“《讲瑞》谓凤皇、骐驎难知,世瑞不能别。今孝章之所致凤皇、骐驎,不可得知乎?”曰:《五鸟》之记,四方中央,皆有大鸟,其出,众鸟皆从,小大毛色类凤皇,实难知也。故夫世瑞不能别,别之如何?以政治。时王之德,不及唐、虞之时,其凤皇、骐驎,目不亲见。然而唐、虞之瑞必真是者,尧之德明也。孝宣比尧、舜,天下太平,万里慕化,仁道施行,鸟兽仁者感动而来,瑞物小大、毛色、足翼必不同类。以政治之得失,主之明暗,准况众瑞,无非真者。事或难知而易晓,其此之谓也。又以甘露验之。甘露,和气所生也。露无故而甘,和气独已至矣。和气至,甘露降,德洽而众瑞凑。案永平以来,讫於章和,甘露常降,故知众瑞皆是,而凤凰、骐驎皆真也。
文言文翻译:
俗儒们谈论,自称看见凤凰、麒麟就能认识。为什么认识呢?靠考察凤凰、麒麟的形状来认识。又有《春秋》上记载捕获麒麟的文章说:“形状似獐,但是长着角。”像獐而又长角,那么就是麒麟了。他们看见鸟的形状像凤凰,那只鸟便是凤凰了。黄帝、尧、舜、周朝的兴盛之时,都曾招来过凤凰。汉宣帝时,凤凰停落在上林苑中,后来又停落在长乐宫东门的树上,凤凰身高五尺,花纹有五种色彩。东周时捕获一头麟,麟的形状似獐但长有角。汉武帝时捕获一头麟,也像獐而长有角。如果有一只大鸟,身上花纹有五种色彩,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獐,头上长有一只角,按照画上的凤凰、麒麟的样子来考察,根据古今的历史记载来验证,那么凤凰和麒麟是可以识别的。凤凰是鸟中的圣者,麒麟是兽中的圣者,五帝、三王、皋陶、孔子,是人中的圣者。十二圣的骨相各不相同,而想把形状似獐而长角的称之为麒麟,鸟的长相与凤凰的样子相符合的称之为凤凰,这怎么行呢?
神圣的鸟鲁的毛色不相同,好比十二圣人的骨相形体不相同一样。头上长角的形象,就同面额高满的形象一样。颛顼面额高满,尧、舜不一定也是这样。现在鲁国捕获的麟头上长角,那么以后见到的麟头上不一定长角。如果依照鲁国捕获的麟的形状去识别世间上的麟,那是肯定不能误别的。为什么呢?因为凤凰、麒麟的毛羽骨角是个个都不同的。即使毛羽骨角相同,也许有类似的,下一定真的是这种东西。虞舜有双瞳人,王莽也有双瞳人;晋文公的肋骨连成一片,张仪的肋骨也连成一片。如果因为骨体毛色相同就是同类人,那么王莽就应该是虞舜那样的圣人了;而张仪也就应该是晋文公那样的霸主了。在鲁国的有若,相貌最像孔子。孔子死后,弟子们一起推有若坐在孔子的座位上,向他请教先王之道及礼仪,有若不能问答,是什么原因呢?体形相貌与孔子相似,而实际上禀性和孔子并不相同。现在有五色羽毛的大鸟,长有一角的野兽,也许与凤凰、麒麟形状相似,其实并不是真的,而谈论者想根据骨体毛色相似来认定是凤凰和麒麟,这就错了!所以颜渊的道德学问与孔子差不多,但相貌却不像孔子;有若很平庸,相貌反而像孔圣人。因此说来,也许真的凤凰、麒麟,它们的骨体并不与想象的相似,而一般的鸟兽,毛色反而像真的凤凰、麒麟一样。用那些儒者的办法怎么能识别它们呢?
俗儒自称见到凤凰、麒麟就能认得,那就是自称见到圣人就能认得。皋陶生一张马嘴,孔子头顶凹陷,假如就是出现了智慧超群,并且口像马口,头像“反宇”的人,也还不能称他们为圣人。为什么呢?十二个圣人的形相不相同,前代圣人的形相,难以比照后代圣人的形相。骨相不同,姓名不同,身形各有形状,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即使再有圣人出现,怎么识别呢?桓君山对杨子云说:“如果后世再有圣人出现,人们只知他的才能超过了自己,但大多不能确定他究竟是不是圣人。”杨子云说:“的确如此。”圣人难以识别,像桓君山、杨子云这样智慧才能很高的人,尚且不能识别,世儒仅有平凡的才智,死抱住圣人骨相没有差别这种见解,见了圣人不能识别,可以保证必然是这样。
不能认识圣人,就不能认识凤凰与麒麟。世人称某些动物为凤凰和麒麟,根据什么而自以为能认识它们呢?古人称它们为“凤凰”、“麒麟”,只是听说它们是鸟兽中珍奇的东西罢了。它们的毛和角都有奇异之处,又不胡乱飞翔随便走动,又不与一般鸟兽争吃食物,就称它们为凤凰、麒麟了。世人认识圣人,也是如此。听说圣人是人中出奇的人,身上长有奇特的骨头,智慧才能广博通达,就称他为圣人了。待他们去识别圣人的时候,并不是仓猝见一面,或匆匆忙忙地听到一句半句话,就把他称做“圣人”的。与圣人生活在一起,跟他学习,然后才知道他是不是圣人。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子贡侍奉孔子,一年,自称超过了孔子;两年,自认与孔子相同;三年,自己知道不及孔子。当子贡侍奉孔子一两年时,不知道孔子是圣人,三年之后,这才知道他是位圣人。从子贡知道孔子是圣人,三年才能确定这件事上看,俗儒没有子贡的才能,他们见到圣人,不跟他学习,凭仓猝之间的观察,又没有三年的接触,自称知道了圣人,是完全错了!
少正卯在鲁国,与孔子齐名。孔子的门徒几次满堂,几次跑光。只有颜渊不离开孔子,惟独颜渊知道孔子是位圣人。弟子们离开孔子归附少正卯,说明他们不仅不能识别孔子是圣人,同时也不能识别少正卯的邪佞,弟子们都胡涂了。子贡说:“少正卯,是鲁国有名望的人,您执政以后,为什么首先要杀他呢?”孔子说:“端木赐,你走开吧,这不是你所能懂得的事。”像子贡那样一位有才能有智慧的人,尚且不能识别圣人,俗儒见到圣人,自称能够识别,太荒诞了!
从俗儒不能识别圣人说来,也就知道他们不能识别凤凰与麒麟。假如凤凰的翅膀又长又宽,麒麟的身体又高又大,那么见到它们的人认为它们不过是大鸟巨兽罢了,怎么能识别它们是凤凰、麒麟呢?如果一定要以形体巨大为标准来辨别是不是凤凰、麒麟,那么他们识别圣人也应该用是否巨大来衡量了。春秋之时,鸟中有叫爰居的大鸟,不能把它当作风凰;长狄人来了,不能把它当作圣人。然而凤凰、麒麟与一般鸟鲁是相同的,世人见了它们,用什么去识别呢?如果认为中原一带没有,是从边远地区到来才识别了它们的,那么这就和鸜鹆一样了。鸜鹆,不是中原一带的飞禽,凤凰、麒麟也不是中原一带的禽兽。都不是中原一带的动物,俗儒为什么说鸜鹆出现是凶兆,而凤凰、麒麟出现是祥瑞呢?
有人说:“汉宣帝的时候,凤凰停落在上林苑,有千千万万只鸟跟随着它。因为它是所有的鸟的首领,圣明神奇与众不同,所以无数的鸟随从着它。如果看见大鸟飞来停下,无数的鸟随从着它,那么这就是凤凰了。因此凤凰可以识别,那么,麒麟也可据此而确定了。凤凰与麒麟同一属性,凤凰出现,无数的鸟随从着它;麒麟出现,各种野兽也应该随从着它。考察《春秋》上记载的麒麟,没有讲各种野兽随从着它。汉宣帝、汉武帝时都获得麒麟,没有各种野兽跟随着它的`记载。如果因为麒麟被人所捕获,跟随它的野兽逃散了,那么凤凰不是人所捕获的,是自己飞来的,跟随它的鸟应该看得见。《尚书》上说:“《箫韶》乐曲演奏了九次,凤凰飞来朝拜。”《尚书大传》上说:“凤凰栖息在大树上。”没有记载无数鸟跟随它这件事。难道宣帝时所招来的凤凰同古代的有差别吗?
有人说:“这是记事的人漏记了这种情况。唐尧、虞舜的时候,凤凰确实有鸟跟随着它。过去的时代久远了,记事难免有遗失,经书上的文字,不能完全用它来证实凤凰没有鸟跟随的说法。”既然有实际上存在而记事者漏记的事,也就会有实际上不存在而记事者凭空编造出来的事。如果是这样,儒者书写的东西,很难用它来证明什么事情,根据有众鸟跟随这一点来识别凤凰,也同样得不到证实。况且人有凭着奸诈狡猾而聚集徒众的,鸟也有凭着狡诈使群鸟跟从的。是不是唐尧、虞舜的时候出现的凤凰忠厚老实,汉宣帝时候出现的凤凰狡诈呢?不然,为什么它们都有圣人的品德,而行为却大不相同呢?没有众鸟跟从的,也许是凤凰;有群鸟跟随的,也许并不是凤凰。
君子生活在世间,坚持清高的节操,不广泛聚集党羽,出入行动,没有人随从。强横狡诈的人,骄横傲慢,往来进退,有很多人跟随。凤凰是鸟中的君子,一定要以随从的鸟多来识别凤凰,那么狂放狡诈的人就成为君子了。歌曲越是美妙动听,跟着唱的人就愈少;行为道德越清高,和他交往的人就愈少。鸟兽的情况也是如此。一定要用随从的多少来识别凤凰,这就等于把跟着唱的人多的歌曲说成是美妙的歌曲一样。龙与凤凰是属于同一类的。汉宣帝的时候,在新丰这个地方出现了一条黄龙,各种蛇并没有跟随它。神雀和鸾鸟,都是众鸟的首领,它们的仁义圣明虽然赶不上凤凰,但跟随它们的鸟起码也应有数十只。信陵君、孟尝君豢养三千食客,被称为贤君,西汉将军卫青和将军霍去病,门下没有一个食客,也被称为名将。太史公说:“盗跖横行天下,聚集党徒数千人。伯夷、叔齐,隐居在首阳山中。”鸟兽的操行,与人相类似。人即使得到许多徒众,也不足以用来识别他是否贤良,以鸟跟随的多少来识别凤凰,又怎么行呢?
有人说:“凤凰、麒麟,是太平盛世的祥瑞之物。太平盛世,就可以见它们到来。但是也有不是太平盛世时到来的。鸟兽有奇骨异毛,卓绝与众不同,这就是凤凰、麒麟了,为什么不能够识别呢?”凤凰、麒麟,通常是在太平盛世到来,春秋的时候,麒麟曾经猜测孔子要当王而出现过。光武皇帝在济阳出生,凤凰飞来停落在那里。光武皇帝出生的时候,正是汉成帝、汉哀帝在位的时期,当时不是太平盛世而凤凰来了。假如凤凰是因为光武皇帝有圣德而来的,这就是为圣王出生而出现的祥瑞,不是天下太平的征兆。嘉瑞之物有时预兆太平盛世,有时预兆圣王出生,它实在难于预知。单凭太平的时候去检验它,怎么行呢?
有人说:“凤凰、麒麟,出生是有族类的,像龟和龙有族类一样。龟固然生龟,龙固然生龙,形状色彩大小,后者与前者没有什么差别。看见他的父亲,就可以了解他的子孙,为什么不能识别呢?”平常的东西都有族类,祥瑞之物没有族类是偶然出现的,所以称为“德行的征兆”。龟、龙就是这样的征兆。人们见了神龟、灵龙能识别它们吗?宋元王的时候,一个渔夫用网捕捉到一只神龟,渔夫并不知道它是神龟。现在的俗儒,如同渔夫之类的人一样。根据渔夫不能识别神龟,也就知道一般人不能识别灵龙了。
龙有时像蛇,蛇有时像龙。韩非说:“像鹿的马价值千金。”良马有像鹿的,神龙有时就像蛇。如果确实有这种族类的话,那么形状、颜色就不应当有差别。王莽的时候,有只鸟像马一样大,羽毛五色有如龙一样的花纹,与数十只鸟停落在沛国的蕲县。汉宣帝时,有凤凰停落在地上,身高五尺,与上面讲的“如马”的大鸟身高是相同的;羽毛五色纹彩,与上面讲的“五色龙文”颜色是完全一样的;众鸟数十,与前面讲的“俱集”、“附从”是同样的。如果根据汉宣帝时凤凰的形体、颜色以及众鸟跟随这种情况来考察识别凤凰,那么王莽时招来的鸟,就是凤凰了。如果确实是凤凰,那么因为它是王莽招来的,就不应该是祥瑞了。如果不是凤凰,那么它在形体、颜色、有鸟跟随这些特征上为什么又都与凤凰相同呢?
况且祥瑞都是由天地间的“和气”产生的,它生长于平常的事物之中,而具有奇特的本性,就成为祥瑞。所以凤凰的到来,就如赤乌的降落一样。说凤凰有族类,赤乌同样有族类吗?嘉禾、醴泉、甘露三种东西,嘉禾生长在一般禾之中,与一般禾的穗不同,就称之为嘉禾;醴泉、甘露,出来就特别甘美,都是从一般的泉水、露水中产生出来的,并不是天上有甘露之种,地下有醴泉之类,圣君公平治理天下,醴泉、甘露才能浸润、降落而产生出来。蓂荚、朱草也生长在地上,夹杂在众草之中,没有固定的根茎,暂时产生出来,十天半月就枯折了,所以称之为祥瑞。
凤凰、麒麟也是祥瑞之物,它们会有什么种类呢?考察周朝天下太平,越常贡献白雉。白雉,生得短小而毛是白色的罢了,并非专有白雉这种种类。鲁国人捕获长有角的獐,称之为麒麟,也许它是獐生出来的,并非有麒麟这种种类。由此说来,凤凰也许是天鹅喜鹊生出来的,只是羽毛奇异特殊,它的出生与众鸟不同,就称它为凤凰罢了,怎么与众鸟是不同的种类呢?有若说:“麒麟对于一般走兽,凤凰对于一般飞鸟,泰山对于一般土堆,河海对于一般溪流水洼,都属于同类。”那么,凤凰、麒麟都与一般鸟兽同属一类,只不过形体、颜色奇异罢了,怎么是不同的种类呢?
同类中有奇异的,奇异之物是世上不常有的,世上不常有就很难弄清楚,又怎能识别它呢?尧生下丹朱,舜生下商均。商均、丹朱,是尧、舜的后代,骨相情性不同罢了。鲧生下禹,瞽瞍生下舜。舜、禹,是鲧、瞽瞍的后代,才智德性大不相同。试种下嘉禾的种子,不一定能够长出嘉禾。经常见到的粢、粱这类一般谷物,茎穗也有生得很奇异的。人们见了叔梁纥,不会知道他是孔子的父亲;见了伯鱼,不会知道他是孔子的儿子。张苍的父亲身高五尺,张苍身高八尺,张苍的孙子身高六尺。汉宣帝时的凤凰身高五尺,生这只凤凰的鸟也许只有二尺高,后面所生的鸟也许才只有一尺高,哪会有固定不变的种类呢?
没有固定不变的种类,所以曾皙生下曾参,曾参的气质性格世上少有,颜路生下颜回,颜回是古今卓绝的人物。有千里马,它不一定是骐骥生下的小马;有仁圣之鸟,它不一定是凤凰的幼鸟。山顶上的溪流,与江湖不相连接,然而溪中有鱼,这是水中的精气自然产生的。废弃朽坏了的殿庭,屋基上长了草,这是地中的精气自然产生的。察看溪水中的鱼,殿基上的草,没有种类而产生,祥瑞之物应时而来,天地之间未必有它的种类。
祥瑞的出现和灾异的出现道理是相同的。祥瑞与善政相适应,灾变与恶政相适应,善政与恶政虽然相反,它们在作为征兆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灾变之物没有种类,祥瑞之物同样也没有种类。阴气与阳气,都是天地产生的气,遇到善政就成为和谐之气形成祥瑞,遇到恶政就成为变异之气造成灾变,哪里是天地有意识地根据政治的善恶,另外制造出和谐之气与灾变之气呢?然而祥瑞之物的出现,恐怕也没有什么种类,由于遇到善政而兴起,气和谐而产生出来。也有时政治安定阴阳之气和谐,但众物自身发生变生,如果在春天,那么鹰变成了鸠;在秋天,鸠就变化为鹰,蛇鼠一类的东西就变为鱼鳖,蛤蟆变为鹌鹑,雀子变成大蛤蜊等等。万物随着阴阳之气变化,不能说是没有这种事。黄石变成老翁,传授兵书给张良,离去后又转变为黄石,这些事当世的儒生是知道的。有时天下太平阴阳之气和谐,獐变成了麒麟,天鹅变成了凤凰。所以一种东西的气质特性总是随时发生变化的,怎么能断定有固定不变的种类呢?褒姒,是黑蜥蜴的女儿,由两条龙的唾液产生而来。晋国的范氏、中行氏,是熊罴的后代。吞吃燕卵而生契、吃薏苡而生禹、踩巨人足印而生稷的传说,世上的人都相信这种说法,怎么却偏偏说祥瑞之物有固定不变的种类呢?根据万物没有固定不变的种类这一点来判断,根据人没有固定不变的种类这一点来分析,根据形体经常发生变化这一点来议论,凤凰、麒麟的出生没有固定不变的种类,那么它们的形体、色彩为什么一定要相同呢?
考察《礼记·瑞命篇》里说:“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雄凤的鸣叫声是‘即即’,雌凰的鸣叫声是‘足足’。”《诗经》里说:“那高高的山冈上长着梧桐树。在向着太阳的一面凤凰在鸣叫。梧桐树叶茂盛,凤凰叫声噰噰喈喈。”《瑞命篇》与《诗经》都讲了凤凰的鸣叫声,《瑞命篇》的说法是“即即、足足”,《诗经》上的说法是“噰噰喈喈”,这是鸣叫声不相同。如果《瑞命》、《诗经》所记载的凤和凰的叫声确实不同,那么它们的形状就应该不一样。如果凤和凰的叫声确实相同,《诗经》与《礼记》里形容它们的叫声却不相同,历代相传把它们当作凤和凰的叫声,就值得怀疑了。
考察鲁国捕获麟的记载,说:“形状像獐而长着角”。说:“形状像獐”,是它的毛色像獐的毛色。獐的毛色是固定不变的,就像鸟的毛色固定不变一样。周武王的时候,火落下来变成了乌鸦,说“它的毛色是红的”。红不是乌鸦本来的颜色,因此说“它的毛色是红的”。如果像獐但毛色不同,也应当讲清它的颜色是白的或是黑的。现在事实上鲁国捕获的麟与獐的颜色相同,所以说成“形状像獐”。獐没有长角,不同于本来的样子,所以说成是“长着角”。如果是这样,鲁国所捕获的麟,只是形状上像獐。汉武帝的时候,到西部巡狩,捕获得一只白色的麟,头上长一只角,每只蹄子上有五个脚趾。角也许相同,讲有五个脚趾,是足不相同。鲁国捕获的麟,只讲“形状像獐”,不讲毛色,因为与獐的毛色没有什么不同。汉帝武时讲“捕获白麟”,毛色是白的与獐不同,所以不讲“形状像獐”,而确切地讲“白色的麟”,是毛色与獐不相同。汉宣帝的时候,九真郡进贡,献了一只麟,形状像鹿但长有两只角,这就和汉武帝时所说的一只角的麟不相同了。春秋时的麟像獐,汉宣帝时的麟像鹿。鹿与獐大小相差一倍,体态根本不相同。
鲁哀公、汉武帝、汉宣帝的时候,麟的毛色、角趾、身体高大各不相同。由此情况去衡量后代,麟的出现必定不与前面出现的相同,这是很清楚的。麒麟、凤凰这一类东西,前后出现的麒麟形体毛色各不相同,想以汉宣帝时所见到的高有五尺,羽毛有五彩花纹的凤凰作为标准,依据前面的标准去比较后面的,倘若再出现凤凰,就说它与宣帝时所见的凤凰相同,这就错了!以后倘若再出现凤凰、麒麟,必定不会和以前出现的相类似,然而俗儒自称见到它们就能识别出来,这怎么行呢?
考察鲁国人捕获的麟,不敢确切地取名“麒麟”,说是“像獐而长有角”,因为当时确实无法识别它。汉武帝让谒者终军评论这件事,终军说:“野兽的两只角合并长在一起,象征天下都归附西汉。”不能确切地命名为“麒麟”,而说成“野兽”,是因为终军也怀疑是不是麒麟而无法加以肯定的缘故。现在俗儒的才智,不能超过鲁国人与终军,他们见到凤凰、麒麟,必定也只是怀疑这种禽兽不是一般的鸟兽罢了,怎么能确定它们是凤凰、麒麟呢?
从形体、毛色方面来说,不一定相同。从随从的鸟兽多少来判断,不一定准确。从很少出现这方面来说,有鸜鹆飞来筑巢的事实。从骨相奇特来说,圣人有奇特的骨体,贤者也有奇特的骨相。圣人贤人的骨相都奇特,人们就无法区别他们谁圣谁贤。就圣、贤这一点来说,圣鸟、圣兽和一般鸟兽相比也都各有奇特之处。然而圣人贤人之中也有智慧卓绝而骨相却没有什么特殊的;圣鸟贤兽之中也有仁慈、善良、廉洁、清高而形体并不奇特的。世上有的富贵之人,并不是圣人,身上有奇骨只是作为富贵的征象,而不是作为圣人、贤人的证明。然而鸟中也有毛色五彩的,兽中有长一角的,但并不是仁圣的鸟兽。如果是这样,前代所见到的凤凰、麒麟,怎么知道它就不是一般的鸟兽呢?现在所见到的鹊、獐这类的鸟兽,又怎么知道它们不是真的凤凰和麒麟呢?
现在是圣人在位的时代,像尧、舜那样的君王,普遍地施行道德教化,仁圣的东西,为什么不产生呢?也许已经有凤凰、麒麟混杂在天鹅、喜鹊、獐、鹿之中,而世上的人没有认识出来。美玉隐藏在石头中,楚王、令尹不能识别出来,所以造成卞和抱玉泣血的悲痛。现在,或许凤凰、麒麟由于它们仁圣的情性,隐藏在一般的鸟兽之中,没有只长一只角或毛羽五色这样的特征把它们标志出来,世上的人因此而不能识别它们,好比宝玉隐藏在石头中,用什么去识别它们呢?因为这篇文章起草于永平初年,当时正有祥瑞出现,汉明帝布施恩惠,各种祥瑞都一齐来了。到了元和、章和年间,汉章帝发扬德教,天下太平,嘉瑞奇物,同时都应和而出,凤凰、麒麟,连接重复出现,比五帝之时更为兴盛。这篇文章已经写完,所以就没有记载这些事情。
【英语四级翻译技巧:语篇的翻译】推荐阅读:
英语四级翻译十大方法11-22
12月英语四级写作及翻译06-13
技巧英语翻译07-17
科技英语翻译技巧07-23
考研英语翻译之同位语从句翻译技巧06-02
2018年考研翻译硕士英语备考技巧11-30
四级翻译多少分10-30
四级翻译常用专有名词07-28
四级作文和新题型翻译12-08
英语四级写作技巧模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