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创新思维调研报告(精选8篇)
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突破企业发展中的瓶颈,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就成了一个企业更好发展的口号!
思想解放是创新的基础,是发展的源泉。一个企业要更好的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仅需要我们正确审视发展现状,正确把握本公司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们公司正处在发展转型阶段,更要切实转变作风,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公观念,团结协作。
首先,我们要深刻领会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或者说解放思想就是通过创新性实践去获得新的认识和观念,并促进指导新的实践,以求得思想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实质就是要打破原有条件下所形成的僵化、过时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和工作方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只有首先解放思想和尽快否定自己已经过时的经验及做法,才能打破落后的思维观念、创造新的思维观念;只有尽快创造和形成新的经验及做法 , 才能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一心一意谋发展、想发展、快发展、大发展。
把握正确导向,树立科学思维理念,是全面解放思想的目的之一。解放思想的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关键是独立思考,本质是与时俱进,切入点是打破思想禁锢,突破口是打破条条框框,根本目的是树立科学的思维理念。主要是看你树立了什么样的思维理念,以及这些思维理念是否适用?形成的措施与办法是否可行?
一是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维理念。学习是继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不学习,不开动脑筋,思想就会僵化,行动就会倒退,发展就会停止。思想僵化看问题就不全面,办事就凭老经验老手段,就无法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创造新的思维方式。一句话,不学习也是不敢解放思想的表现,也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解放自己的思想。
二是求真务实,树立创新思维的思维理念。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一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要创新思维、抢抓机遇,就必须求真务实 , 实事求是。只有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才能克服花拳绣腿、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以及不坚持原则等飘浮的工作作风,全面树立敢于否定自我、积极创新思维的理念,在认真查找和改进各种差距与问题的基础上,着力开展思想创新、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三要破除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思维观念,牢固树立创先争优的进取意识。如果工作安于现状,被动应付,执行力和落实力肯定不强,也很难有效适应新形势下履行职能与职责的需要;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满足于一般化,我们的工作一定不会有新的突破。因此,我们一定要破除安于现状的思维观念,树立“超常规”意识、敢于超越他人的意识和在此基础上的“创先争优”的意识,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内动力,尽快找准工作的着眼点和管理的着力点,积极探索和实施促进工作优质高效开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新举措、新办法。
四要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思维观念,牢固树立敢于超常规的创新意识。解放思想的落脚点就是要创新思维、就是要不断开辟新空间、创造新举措、研究新办法,以务实的态度、科学的办法和创新的手段,把公司的决策部署与各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多动脑筋、多想点子、多出建议、出好建议。通过全面、全方位的思维创新,不断更新我们的管理理念,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创造积的条件。
通过调研概括起来就是统一了思想、开拓了思路、促进了团结、坚定了信心。
一是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基础和铺垫之上,这次学习更是及时的、必要的。通过学习比较,大家更加正确地认识到公司目前境况,同时对公司发展转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调研是基于公司现实、符合公司实际、满足公司当前需要的必然抉择。
二是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思路、运行模式各有特色、各有优势,调研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思路,对于指导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把这次学到的思路和理念正确、深入地理解并运用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环。
三是增强了协作,促进了团结。通过工作交流,公司全体在学习期间经常就业务发展与相互合作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增强了彼此之间、部门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这次调研,对内充分体现了公司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促进了大家彼此的信任和团结;对外也展现了公司中心上下统一思想、整体团结作战的良好形象。
四是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大家在调研中进行学习交流,互相探讨问题、启发思路,深化了对各部门业务的理解,清晰了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中心在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定位和目标,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希望,也更加坚定了对公司领导班子和公司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一、提高初中生思想品德创新意识的几种做法
(一) 设置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 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才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把课程中琐碎的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相互有联系的小问题, 在课堂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 学生们会有多种的答案与解题思路。因此, 在学生进行探索以后, 教师需要对正确答案进行引导, 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使学生有一个产生问题、自己动脑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 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创新意识只靠课本上死板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需要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 在课堂上把有关课程要点的, 自己知道的小故事给同学们讲解, 并且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使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 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 在学生学习《自尊自信》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把自己平时知道的有关自尊自信方面的知识运用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有关“毛遂自荐”这个故事的图片等内容制作成课件, 在上课时把之前所制作的课件放映出来, 再简单地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等问题。伴随着“毛遂自荐”这个故事的场景, 学生们的答案必然是十分有创新而且积极向上的。待同学们做出答案以后, 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们的领悟, 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大纲要求学习的知识, 而且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了创新意识。
(二) 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以前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给学生留下高高在上的形象, 学生学习中产生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问, 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教与学的两个对立面, 这样很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现阶段的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环境中, 消除了以往教师留给学生的严肃形象, 学生能够大胆地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质疑, 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性格特点, 而且使他们勤于动脑思考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例如, 在学习《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这一课程时, 教师要制作一些有关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课件, 课件中要有正确的做法和错误的做法。等到这些课件放映结束后,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讨论以上这些做法的对错, 待讨论结束后, 学生们要站在讲台上把自己的看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之后, 教师要对学生们讨论的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 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一观点, 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变为了主动地挖掘探索知识, 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 多开展课外实践──锻炼创新能力
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 只靠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还应该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多参加课外的实践活动, 以此锻炼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 不但可以巩固学生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还可以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 这些丰富的义务活动, 还可以提高他们自己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 锻炼他们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方法, 从而很好地完成锻炼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教学要求。
例如, 在讲解《环境与发展》一课时, 教师可以利用课下业余时间, 带领学生们调查学校附近的某个地点的环境。在调查完成以后, 教师应该让同学们围绕着不科学的发展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 教师要对孩子们提出的科学发展方法做出鼓励, 以此来锻炼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二、总结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创新意识的发展阶段, 因此, 在思想品德课上, 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的特点, 做出详细系统的教学计划, 将教学课程中那些复杂难懂的抽象问题转换为简单易学的具体生活情境问题, 以此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 在课堂上,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课下, 多带领他们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从而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生.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科爱好者 (教育教学版) , 2010 (5) :88-89.
[2]倪春花.小议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J].教师, 2011 (15) :67-68.
【关键词】思想品德;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课程基本理念“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提到了学生发展的首位,并明确提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一修订不仅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对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和更新的培养目标。笔者在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深深感受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投入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一、创设情境、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修订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立足长远,紧握时代的脉搏,对课程性质中的具体内容做了相关修改,进一步突出其“思想性”中的时代内涵,增加了以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的素材,从而与纲要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人文性”内涵进一步贴近学生,更加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实践性”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这些内涵充分体现了工作方针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更要立足于社会形态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片段、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象能力。
二、转换角色、倡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提出“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无论课程内容“我与国家和社会”中提出“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还是“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这些目标和内容的提出都遵循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同一问题。例如学生在研读时政材料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这一热论问题时,就可以把许多知識内容都包括在内:第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通过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才能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二,体现了我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繁荣和伟大复兴。第三,体现了稳定这个前提,西部大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战略,有时社会稳定战略,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第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逆向推理、多样联系材料、培养学生的求异类比思维
新课标关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设计思路的重新建构,还是课程内容的发展创新,都力求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反复斟酌、仔细推敲,使课程标准更加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突出“为了学生”这一核心内涵。课程设计思路强调指出: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突出以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设计框架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逻辑线索,对不同学段的教学层次有了更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使课程内容逻辑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同时教学主线更加清晰,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这正是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问题,从另一方面去开阔学生的思想,就会是学生养成从正向和逆向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理解问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阐述某一原理时,允许并欢迎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相反的意见,并适时引导。教学中本人针对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根据新旧知识相近或相异之处,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会异中求同,概括出事物的共性;或在同一类事物中求异,学会辨析、分类,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所有课程中,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是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近几年来随着对孩子各项能力培养的逐渐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上注重提升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已经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本文对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做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创新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老师最容易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当中的一门课程,思想品德的教学无疑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思想品德课程如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现如今的学校当中,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教师往往都是根据书本上的题材来讲解与传授知识,学生也没有很好的理解掌握,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这就与我们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背道而驰了。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所提高,教师就必须重视这一项能力的培养,且在这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以下笔者针对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教学进行探究与分析: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过于广泛
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的一大课程,其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非常多,虽说思想品德课都是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的发展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学生思想仍处于跳跃性的阶段,他们的基本价值观仍不能完全地固定,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有侧重点地将学生引导到与其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知识点上,从而更加有利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应试教育仍存在
我们国家新课改已经在国内大部分普及了,但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应试教育的现状仍存在,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乏有较为明显的应试教育倾向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一方面认识不够,从而在上课时往往就忽略了这一能力的培养。
1.3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坐着听或者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方法自然有它的好处,但是久而久之就显得较为单一,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兴趣,这样大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适当地改变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4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随着我国进行课改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行动上仍没有具体落实到,许多教师们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以高分为目的进行教学,也没有意识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教师本身也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在日常的教学上并没有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给予过多的重视。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2.1学好基础知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学好基础知识是提升任何一项能力的首要前提,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首先更要掌握思想品德课中的知识点,这些基础的知识点具有很有价值的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德育思想的发展。教师根据教材、依托教材,根据教材上的知识点将德育知识教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自行去领悟课堂上内容的真谛。这样有基础地培养避免了毫无目的地去将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中第一单元知识点:责任。教师在进行这一单元的知识教学时,首要任务应该先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讲解透彻,有效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吃透、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举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与责任相关的例子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责任的意义与重大。
2.2多样化的课堂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的上课形式更加不能单一死板。所谓创新,就是要不一样的东西。课堂教学形式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一味地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务必要重视课堂的教学形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九年级中关于“集体与个人利益”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什么是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等等,针对这一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变换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请学生在讲台上表演以本单元知识点为主题的话剧,由学生自行设计剧本与演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3注重实际活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往往都会设计有实践教学环节内容,这一环节的内容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完成。主要的形式基本都是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学习。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环节内容的引导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在“竞争合作求双赢”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倡鼓励学生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通过课后时间去进行社会调查,学生们在此之中可以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设计调查提纲,有的负责联系走访对象,有的负责查阅相关资料,有的负责整理与统计数据,学生们将最后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在班上评出一组最佳的社会调查报告。在此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竞争与合作的深刻認识,促发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去思考看待问题,在训练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合作与竞争的意义与关系。
3.结语
在学生学习发展的道路上给予引导与支持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不仅仅是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来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每一学科中都应该融入这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在此科目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决策,这样的教育方式值得引起每一位老师的重视且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付诸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周天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57):160-161.
[2]蓝子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5):69.
[3]陈济飞.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1):16.
[4]孙红梅.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新高考(升学考试),2016(8):47-48.
[5]于 萍.探讨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3):153-153.
[6]鲁建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5(78):123-123,124.
2010年3月17日,学校召开了2010年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上林校廷校长宣读了《焦作大学加强和改进育人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郭伟杰书记作了《加强和改进育人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讲话,林校长对今后的育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规定》明确了育人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培养出具备我校特色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级工学专门人才。郭书记的讲话阐明了学生工作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总结了以往经验,提出了面临的形式和问题,指明了学习和改进的方法。通过认真学习文件和讲话,回忆几年来从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深感自己距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一定差距。
1、学生管理工作理论知识不够系统、深入,不能紧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2、学生管理工作方法虽然能有新思路、新形式,但存在方法过于简单,不系统。
3、深刻意识到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系里三全育人氛围逐步形成,但缺乏切实有效地方法、手段。
4、对学生开展的各项教育、文体活动能够给与指导,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合自身寻找差距,觉得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需从以下几 个方面完善自己。
一、必须深入学习研究,不断充实自己。
1、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
作为学生管理干部,要做大量的学生思想教育转化工作,特别要帮助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干部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因而既要自觉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又要系统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心国内外形势,关心时事政策,了解党的路线、方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同时,要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用理论分析学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要有勤奋学习的意识,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一位作家曾说:“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人越学习,就越感自身知识的缺乏,就会越不断地去学习积累,尤其是要在实践中学,才能丰富自己的才智,做好工作。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90年代出生的,成长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且多为独生子女,很少经受过艰难困苦,一般没有经历挫折,没有独立生活经历,但有思想敏捷,性格活泼,喜欢公益活动和社会交往,个性比较鲜明。这种群体特征,既有便于引导、易于组织开展活动的一面,同时对于管理教育者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管理干部要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现在的青年大 学生,生活经历单一,敏感脆弱,心理承受挫折能力较差,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容易出现各类心理困扰,管理干部不管要当良师还要做益友,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思想工作者要自觉的学习,并扎实地掌握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
3、提高信息化意识和素质,能熟练使用网络
时代已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离不开的工具。网络已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源和青年学生思想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就要求学生管理干部也要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掌握网络技术,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除此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人文历史知识、法律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
二、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帮助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只有细致地、全面地从总体上、个性上、变化发展上了解每一个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实际出发,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工作中,要细心地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设法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特别对一些后进生,如果能做到细致观察,及早发现问题发生的征兆,可以防微杜渐,避免一些事件的发生。尤其我们现在提倡的“两知工程”,就是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这既是做好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学支书记应了解学生中优秀分子(党员同学、学生干部)和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家庭困难和有心理问题),经常沟通,给予特别关注和指导。尤其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不断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不妄自菲薄、得过且过,也不好高鹜远、急功近利;既不可以期盼什么、奢求什么、也不非要得到什么、回报什么;要做到宠辱不惊,得之泰然、失之泰然,要把理性对待荣誉或对待挫折、失败视为必备心理健康素质之一。
三、必须注重学风建设,深入营造三全育人氛围
1、以宣传橱窗为载体,刊登学生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优秀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写给在校生的公开信,张贴优秀学生图片事迹、考研学生信息,积极促进学风教育。
2、经常性地举办各类专业知识讲座,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讲学,让学生参与药学系各类高精尖一起培训,开拓学生专业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从培养学生的专业爱好入手,发挥学业导师在育人中的作用。充分利用药学系师资优势,以博士、硕士生导师为主要力量担当学业导师。经常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学生英语学习、制定考研规划和大学生活规划,充分发挥了学业导师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作用。
4、从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入手,发挥科研骨干教师在育人中的作用。在学生中成立了科研创新小组,参与老师科研团队的课题研究,通过不定期举办讲座,围绕课题进展设计问题等方式,为学生考研深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必须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力度
学生反映班级活动形式不丰富,拘泥于形式主义,尤其是理论学习更倾向于形式化,多数同学参加活动就是为了加分,活动形式和内容较固定,创新不够,活动不应只注重数量,应求质量。
今后在班集体活动、学生会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改变方式方法,要坚持以高雅文化熏陶人、以文明养成教育感染人,以创新创业教育激励人,使育人工作形成药学专业特色。
五、必须投入全部的热情到工作中,才能有所收获
学生管理工作是我所热爱的岗位,我愿意投入我全部的身心,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明朝吕坤有一段名言:“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肢体怠弛则百兴俱废。”意思说良好的精神状态能使事业兴旺,懒惰将使人一事无成。良好精神状态是一个人信仰、志向、奋斗、开拓的综合表现。作为一名学生管理干部,需要一种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困难,敢闯敢干的精神。
原创: 上海市政研会
进入新时代,上海高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创新教书育人思路及方式,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联合上海市教卫思研会和部分高校党委宣传部组成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案例剖析、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本调研报告。
基本经验
一是注重“建章立制”,夯实思政保障。起,对各校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等开展绩效评价。,各高校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十大专项行动计划,研究制定本校实施细则,完善部门和院系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二是推进“课程思政”,构建思政体系。20起,上海高校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以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20起,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重大转变。目前,上海高校的课程思政凸现两大特色:一个是创出“中国系列”课程,“大国方略”“创新中国”“人文中国”等思政新课程,选学、听课率持续飙升;一个是高校党政“一把手”亲自上台讲授思政课成为常态。
三是创新“网络思政”,打造思政平台。近几年,上海通过“易班网”积极探索“网络思政”新模式。截至底,“易班网”实名注册用户逾100万人,覆盖包括上海高校在内的全国16个省区市282所高校。同时,各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机构和“网络评论员”依托“易班”,开展网络主题教育。
四是发展“理论学科”,筑牢思政阵地。近几年,上海高校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列为重点发展学科,推动两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跻身“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行列。年起,上海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政府每三年投入1500万资金支持学科研究发展,3年一个批次重点培养选拔高校思政课名师、优秀中青年教师,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结项审查制度。
五是加强“骨干队伍”,提升思政素质。近几年,上海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这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队伍建设。以来,上海先后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实施“优选高进计划”“素质提升计划”“激励管理计划”等、开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月”系列活动,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六是着力“保驾护航”,增强思政效应。上海高校认真贯彻《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强化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创新做好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等教学人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探索做好高校群团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对策思考
一是把握时代要求,凸显思想引领。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二要以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大局为宗旨,深入推进本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调研,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寻求新思路。三要以理念创新引领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倡导“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思政教育理念,构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二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设计。一要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会、思政讲坛等平台和途径,明确加强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是高校党委的重要政治责任和办学任务并形成共识。二要抓好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领导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的设计规划。三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思政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是推进学科建设,夯实理论基石。一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科建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的主线。二要深化“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三要深化马克思主义学科基础建设。
四是把控意识形态,注重价值引领。一要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二要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督促检查。三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四是全面开展高校大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动态调研,制定针对性强、说服力强的思想政治工作预案。
五是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教师品行。一要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规划专门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中长期实施方案。二要健全高校党委教师队伍建设专门机构,建立全市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团体。三要增强教师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四是完善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的激励机制,调动高校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应用内因外因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创新思维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不会凭空产生, 须借助外因的刺激, 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如教“河蚌的解剖”时, 可这样创设外因条件:在实验桌上摆上养河蚌的水槽, 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去观察。在这样的外因条件下, 促进了内因的发展变化。学生有的将河蚌放在开水中, 有的直接用解剖刀解剖, 有的则敲开蚌壳。学生在这样的和谐互动中, 总结出较好的解剖方式。又如学生在研究“昆虫触角的作用”时, 可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外因条件:先给学生讲一个西楚霸王的故事:“秦朝末年, 刘邦、项羽争夺天下, 刘邦的谋士在项羽将败退的乌江畔, 用蜜写下‘楚霸王自刎于此’的字样, 项羽败退至此, 见到的是蚂蚁组成的这六个大字, 以为是天意, 遂刎颈而死。”学生观看了有关的影视片, 然后根据这个故事设计研究的方案, 激发了创新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应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唯物辩证法把自然界看成是有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中各种事物和现象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 一切都处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在教学中, 我们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原理, 注意引导学生按照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思路去分析、说明生命现象, 引导学生不依常规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初一《动物学》中的“原生动物门”时, 可启发学生按照异中求同的思路, 由学生总结归纳出原生动物门的特征。生物学科实验多, 若按照实验指导进行, 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 缺乏成功的刺激。有的实验完全可以改成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因此, 上实验课时, 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让学生做实验, 而是提出研究的目标, 让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去设计, 从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效果等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应用实践第一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实践是科学, 是求知的最终目标。因此, 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生物研究能力的课上, 可让学生开展“糯米酿酒的研究”课题活动, 在实践中进行有益的尝试。学生设置了如下课题:一是温度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研究, 二是不同原料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研究, 三是酒曲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 四是酒曲的成活对糯米甜酒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 学生自己大胆实践, 自己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点拨下自己解决问题, 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应用检验真理的标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对学生不同的想法、做法、问题、思路等, 可不急于肯定和否定, 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是引导他们理性地思索, 大胆地尝试, 让他们觉得成功与失败都光荣。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时, 要起到协调、指导、评价的作用, 促使学生开展迁移、发散、想象、联想, 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如教学“细胞膜的流动性”时, 可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想象出让人容易理解的事物。他们有的把细胞膜比喻为浮萍, 有的把细胞膜中的磷酸分子比喻成一条河, 而载体好似这条河中的一条船, 它不断地在运载着过往的客人, 并且, 这只特定的船只能运载特定的乘客。
在教学中, 还要引导、教会学生不要怕错, 敢于标新立异, 是否正确, 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学习时要进行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图文联想、因果联想、相关联想等。如教“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合成和分解”“蒸腾作用和细胞吸水”等内容时, 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教学“生物的结构特点”时, 可让学生发挥图文联想能力, 认识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改革创新对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对于高校而言,宣传思想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相比其他社会群体,思想独立开放、反思批判意识强、网络技术使用更为频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思潮和流行文化的方向,这意味着改革创新对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理念创新:力求做到“三立”
1.转变两元对立,树立“盯紧上面,深入下面”的工作理念。在工作实践中,有些人会发出疑问:宣传工作部门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这种把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对立开来的观念是错误的,党性和人民性是相辅相成的。坚持党性,就是要坚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要时时和领导取得联系,根据本地当前任务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报道方针。”这既是对报纸的要求,也是对宣传工作要根据当前任务变化调整宣传方针的具体体现。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将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重点与学校当前工作的重点结合并一致,舆论宣传的焦点要紧跟学校开展的中心工作。坚持人民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盯紧上面,做学校党委的“喉舌耳目”,而且还要深入下面,反映和传达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和心声。
2.转变路径依赖,树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工作理念。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传统工作路径的依赖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宣传思想工作过度依赖新闻报道。很多高校宣传部只有新闻网,没有门户网站,从而造成了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指导、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等职能和作用的弱化。二是新闻体裁过度依赖消息。常见的、写得较多的新闻大多是动态消息,而一些通讯类深度报道和综合报道较少。但这类新闻往往可以从更直观、更深层次、更宽视野上来反映学校的各项工作。三是舆论阵地建设过度依赖校报校刊、新闻网等传统校园媒体。当前,一些高校运用传统媒体做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较丰富,但运用微博、博客、社区网站等新兴媒体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转变各自为政,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反观现实工作,高校有些单位主动配合和参与宣传工作的意识不强,甚至认为提供素材、联合策划宣传是“种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或是只注重活动的筹备、会务等环节,而对后期的总结和宣传容易忽略,或是掌握重要情况的不懂得宣传思想工作,想做宣传思想工作的却无的放矢。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只有各个院系、有关职能部门都积极参与到宣传思想工作中来,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和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才能在新时期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手段创新:力求做到“三合”
1.媒体融合。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整合媒体资源,发挥多种媒体优势互补的整体合力,构建高校校园舆论引导新格局,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找准媒体定位,实现优势互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只有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扩大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校报校刊可以刊登深度的通讯类文章和犀利的评论文章来引导师生深入思考,发挥纸媒的舆论引导力;而网络则能实现适时更新、保持互动等。继校园BBS之后,很多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手机报,并引进SNS技术打造校园网络社区,收效明显。其次,要进行内容重整,实现立体传播。在全媒体时代,内容重整意味着针对各种媒介不同的介质特征,进行一体化的新闻内容策划、制作和发布,使报道主题在各种载体上都有各具特色的展示,而不是相互复制。
2.人力整合。队伍建设是高校舆论宣传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是打造业务精良的专职队伍。宣传思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判断能力、业务水平,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才能找准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二是培养“一呼百应”的舆论领袖。在对舆论领袖的研究中发现,人际影响比其他媒介更为普遍和有效,能够保持基本群体中的内部意见和行动一致。高校不乏学识渊博的教授,他们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声望;也不乏幽默风趣的青年教师,他们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人气;也不乏品学兼优的佼佼者,他们团结友善,乐观进取,被同学称道。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善于发掘和培养各个领域的“舆论领袖”,要让广大师生在校报、人人网、博客上看到他们的文章,让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辐射到更多的师生。三是建好“文笔好、思路活”的通讯员队伍。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工通讯员和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新闻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师生中间。
3.虚实结合。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师生员工的思想问题,相当一部分是由他们的实际问题引发的。只有把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宣传思想工作才会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讲道理和给利益、大道理和小道理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做好跟踪报道,对于正当、合理的,急需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进行积极报道;对于应当解决但暂时无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说明情况,引导师生员工顾全大局,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同时,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引导,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其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问题。
基层创新:力求实现“三气”
1.多深入一线采访调研,使宣传思想工作“接地气”。毛泽东同志为《七大纪念册》的题词中写到:“实事求是、力戒空谈。”邓小平同志在批评我党脱离群众路线的表现时指出:“不少机关的负责同志,把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处理文电和不必要的过多的开会上面,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要求和研究他们的经验,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事务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泥坑。”这些论述对于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基层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脱离群众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做法,在高校也一定程度存在。“翻着报纸套路子,关起门来想点子,抓起电话要例子”,是当前许多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方式的写照。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多采写一些师生中涌现的典型模范,在“校园新闻”中多一些教学科研条数、多一些典型报道,少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议报道。
2.善于倾听不同群体的心声,使宣传思想工作“对脾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只有把各种群体都了解了、摸透了,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关切和价值取向,作出形式风格各有针对性的宣传。现实工作实践中,一些干部在做宣传思想工作的时候,不了解情况和师生的思想困惑,往往导致:与院系教授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上访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虽属个别现象,但也启示我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借鉴市场竞争中的“分众营销”意识,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诚心倾听不同群体的心声,才能使宣传思想工作“对脾气”。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适用不同的手段,只能开动脑筋,选择好方法,创造新手段,增强实效性。
3.适应高校师生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宣传思想工作“有生气”。长期以来,受宣传的意识形态影响,一些高校宣传报道的表述方式往往陷入“套”中,新闻格式化、报道公式化,叙事方式老套陈旧,语言枯燥乏味,带有八股文、打官腔等特点。要扭转这种局面,从形式上,要善于运用新的文化样式和符合高校师生特点的话语体系,突出对高校师生,特别是“80后”“ 90后”大学生的亲和力。从内容上来说,要借鉴一些社会媒体的先进做法,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让人感同身受,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只有适应高校师生的精神需求、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新变化,使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语言亲切、内容丰富,才能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引导力和传播力。
[责任编辑:蔡桂兰]
【解放思想 创新思维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组织工作调研文章06-03
教师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学习心得体会05-24
解放思想大讨论总结报告(阳南)07-27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自查报告范文09-21
解放思想大讨论个人整改和自查报告11-02
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动员报告心得体会11-13
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学习计划11-23
思想汇报之解放思想心得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