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七单元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七单元(共9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七单元 篇1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84-85页例题 【课标描述】:

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表上有时针和分针,并能正确地区分时针、分针,能说出钟面上的数字以及大格小格。

2.通过观察、对比、拨一拨等活动,能正确认、读、拨钟面的整时,会用两种写法记录整时,并能区分特殊时刻,感受到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学习重点】

重点:能正确拨、读钟面的整时,并会用两种写法记录整时。【学习难点】

难点:能区分特殊时刻。【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观察钟面并能正确地区分时针、分针,能说出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以及多少个大格的回答情况来评价目标1。

2.通过学生拨、读钟面的整时,会用两种写法记录整时的正确率,以及填空、判断、猜时间的练习题来评价目标2。【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钟表学具 教师:课件,钟表学具。【学习过程】

一、猜谜激趣 1.课件出示谜语

“我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对,就是钟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钟面(评价目标1)

(一)说钟面

(出示)这里有一个钟,观察中面,你能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

1.12个数字。(课件:12个数字闪动)学生一起数一下。

2.时针(又粗又短),分针(又细又长)。板书:分针、时针。(课件播放分针、时针的自我介绍,有认识秒针的也可让学生介绍。)3.有大小格。12大格。

(二)补钟面

钟表家有这样一块表(出示没有数字,没有表针的钟表),你们觉得完整吗?

1.学生帮数宝宝找到家。(出现1-12个数字)2.发现缺少时针、分针。(钟表上出现时针、分针)

(三)钟表指针运动方向

你还知道关于钟表的什么知识?

学生介绍指针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可用教具)发现分针、时针转得快慢不同,表针旋转的方向一样。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转动的方向。

三、认识整时

(一)初步认识整时

(分别出示小明起床图与钟面请学生认)你知道小明在做什么吗?

这是几时?此时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指名回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

给出三个钟面(课件出示)。

看钟表请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们认识吗?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指导学生认读时间。

结合钟面表示的时间,想想小明会在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发现钟面表示整时的特点

1.发现特点

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叫作整时。仔细观察,整时的时候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7是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是1时等。

总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2.我拨你说(用钟表学具)(评价目标2)

教师拨钟面,学生快速说钟面上的时刻。(完成书86页第2题)3.我说你拨(用钟表学具)

教师或学生来说一个整时,班里学生拨。(完成书87页第7题)

(三)认识特殊时刻(评价目标2)

1.认识12时

(出示钟面12时)思考小明家的表真坏了吗?这是什么时间?

学生讨论后指出: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看起来像一根针,这是12时。重点强调12时钟面出现的特殊现象。

2.认识6时

(出示钟面6时)这是什么时间?小明在做什么? 学生讨论后指出: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是6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发现在一条线上。

(四)整时的两种写法。

现在你会认整时了,那你会写吗?

师示范,板书7时。我们可以先写7,再写“时”。这是整时的一种表示方法。7时也可以这样表示,(在7时的下面板书7:00)先写7,再写两个小圆点,最后写两个0。(板书示范并讲解)

你见过这种表示方法吗?在哪儿见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能用这种方法写出这几个时间吗?拿出练习纸(如下图)用两种写法,写写看。(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反馈)(评价目标2)

四、巩固练习(评价目标2)1.连一连

2.下面的时间写对了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3.猜时间

做猜一猜的游戏。生活中有这样的钟表,钟面上1个数也没有,不好看时间。(课件中出示实物照片)请你们大胆猜一猜钟面上的时刻?

先让学生猜这个钟表表示的时间

在出示这个钟表提示学生

五、欣赏古代计时工具

欣赏古代计时工具(播放课件)

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发明了古代计时工具,非常有用。钟表能帮助我们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用好小钟表,学会抓紧时间。

六、总结全课

【学习目标检测】

1.看钟表说一说表面上有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七单元 篇2

一、写作内容探究

(一) “写作导引”探究

教材“写作导引”告诉学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并指出,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应注意一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观察是写作的“铁门限”, 写作就是写生活。

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不外乎4点:1、名称变化。在小学阶段, “新课标”把这个内容称之为“写话”和“习作”, 现在称之为“写作”, 目的就是告诉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教材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有了更规范的要求。2、观察生活是“写生活”唯一正确的途径。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就是记叙内容抽象笼统,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就是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使记叙的内容生动逼真。需要强调的是,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 更要用心去“感知”。3、只有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观察有助于思考, 人们在观察时, 总是在脑子里进行排列组合,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 才能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才会产生“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 (冰心《荷叶母亲》) 这样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4、观察是写作训练的一个基础, 无论写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 都必须牢牢遵循观察这个基本原则。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

(二) “写作实践”探究

教材“写作实践”中的3个题目, 其实是两个方面: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和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把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比作室, 那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则是入“室”的“堂”。从内容上看, 200字可以写花草树木, 写作题材较为宽泛, 而两个500字的作文都是写人;从目的上看, 花草树木是练笔, 写人是综合能力的展示;从作用上看, 200字的写作片段是为写500字的作文服务的。仔细揣摩, 我们发现两个500字的作文也各不相同:第二个题目要求写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 写一个相识瞬间;第三个题目要求写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关爱。通过比较这些不同, 我们发现, 写作实践的3个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也是“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精神的具体体现。

总之, “堂”是“室”的基础, “室”是“堂”的提升。

二、教学策略研究

(一) “写作导引”教学策略

教材“写作导引”中1、2自然段可由学生阅读、讨论并归纳,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材3~7自然段比较重要, 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观察生活”这部分, 无论教师讲述还是学生合作探究, 效果都不会很好, 因为这一问题过于抽象。教师不妨在课前先安排学生收集戴嵩画《斗牛图》的故事, 课堂上让学生讲述, 这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 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画画需要认真观察, 写作也如此;写作就是写生活, 要写好作文, 就要认识生活;有时由于缺少观察, 不了解生活, 名家也会闹出笑话。

“感受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品读 (不是朗读) 《散步》这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 然后找出文章记叙要素 (时间———初春的一天;地点———田野里池塘边的小路上;人物: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孩子;事件:散步) 。品读课文的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散步这件平常的小事中表现出的浓浓亲情, 之后由学生合作探究, 总结本文立意选材的技巧———以小见大。最后, 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取生活中看似平凡而实则韵味深刻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结尾处可以仿照课文提炼出蕴含哲理的一两句话。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对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小故事。例如,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他之所以成功, 写的就是他“自己熟悉的生活”———山东高密“东北乡”;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朝花夕拾》写的也是作者熟悉的生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的就是自身的经历, 所以真实可信, 动人心魄……通过这些小故事, 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才会有独到的体会和感受, 写出来的文章也才不会空洞、思想贫乏。

总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出发点。

(二) “写作实践”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 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语) 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思维方式大多对事物还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教师不妨采用举例法, 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举例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写作实践”的具体要求, 认真甄选;2.举例既可是全文, 也可是重点段落;3.举例的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

如“写作实践”的第一个题目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这个片段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自己眼睛观察到的事物, 而不是凭空想象拼凑的内容。教师可举下面甲、乙、丙3段文字进行对比, 让学生谈感想。

春天到了。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每到春天, 万物苏醒, 到处都是万紫千红, 充满了生机。

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世界。草地上, 马路边, 公园里, 处处都可以看见五颜六色的鲜花, 红的、黄的, 各不相同。春天不但植物是多彩的, 人们的衣服也是花花绿绿, 显得潇洒万分。

春天更是动物们的天堂。小河身上那厚厚的冰融化了, 发出潺潺的流水声。鱼儿在河里自由地游着, 只见它们摇着尾巴, 一会儿游到这儿, 一会儿游到那儿, 欢快极了。在春天, 不仅鱼儿高兴, 鸟儿也很愉快。只见它们扑腾着翅膀, 嘴里还不停地放出叫声, 好像在说:“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在学校的小花园里, 我也发现了春天的足迹。干枯了几个月的树木终于又有了生机。梧桐树的枝头已挂满了嫩绿的树叶, 瓜子黄杨上也长满了新的芽苞, 云南黄桉的枝条上已簇拥着层层金黄的颜色。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垂柳了, 那随风拂动的枝条荡漾在水中, 轻轻地画着一圈又一圈的水纹。

正是早春时候, 到处都生机勃勃。譬如, 我们小区的草地, 虽然还没有绿油油的一片, 像地毯似的覆盖着大地, 但那黑褐色的泥土里, 小草们分明已经探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 尽管若隐若现, 尽管他们的数量像星辰那般稀少, 但远远望去, 还是能让人感到春的脚步。

我们来比较这3段文字, 甲文虽然也写了花草鱼鸟等具体事物, 语言也流畅, 但文章写的是书本上的春天, 是别人眼里的春天, 是拼凑出来的春天, 所以是概念化的春天;而乙、丙两段文字则是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后, 描绘的自己亲眼看到的春天。这样的春天才是自己的, 才是形象生动的, 才是有生命力的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3段文字,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 然后再去写这200字左右的片段。

“写作实践”的第二个题目, 是写一位升入初中之后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完成这个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写好“瞬间”这部分内容。那如何写好“瞬间”呢?写人的文章, 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具体要求如下:1.肖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 也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身形服饰、表情姿态的具体描写。因为人物的生活经历总要在人物肖像方面留下痕迹, 人物的思想意识也总会在肖像方面有所流露。因此, 在人物塑造上, 我们应抓住人物肖像的细节特征, 加以描写和刻画。这样才能既绘其形, 又传其神, 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当然描写人物外貌, 不可泛泛描写, 一定要抓住特征, 要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风貌。2.动作细节描写。人的所作所为甚至一举一动都是其思想性格、情感心境的表现, 绝没有凭空发生的。所以, 写人的作文, 必须重视对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 这也是构成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3.语言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 是人物语言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人物的语言能揭示人物的个性、性格和情态等。一篇好的文章, 这些细节描写的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 如鲁迅在写与藤野先生相识时, 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相识瞬间”。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 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 (肖像细节) ;“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动作细节)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言细节)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 一位生活简朴、严谨治学的学者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看来, 写好了“瞬间”这部分内容, 再加上开头、结尾, 以及相关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写作实践”的第三个题目, 要求从家庭成员中选择一位给你留下美好记忆的人物进行记叙。写好这个作文可引导学生利用《秋天的怀念》和《荷叶母亲》两篇课文作范文, 可借鉴这两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如借鉴《荷叶母亲》,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荷叶母亲》, 要求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中什么事物曾触动了自己的情思, 并引发了自己的联想, 触动自己的“物”是否与自己生活中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把记叙要素交代清楚的基础上, 重点描写自己选择的“物”的特征, 并把自己抒发的感情有机地融合在叙述之中。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可以提醒学生描写事物时要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样会使文章更生动传神。用课文作例文的好处:一是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减少教师课外搜集资料的劳苦;三是更为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一年级上册数学七单元 篇3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生命礼赞”,精心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讴歌生命,赞颂生命的伟大。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动物朋友。在活动中,应充分搜集资料,利用各种形式,关注自然、关注我们身边的动物朋友,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有个性的表达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手抄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交流对动物的了解、认识和情感体验,关注动物生存状况,培养爱护动物意识,树立珍惜生命的情感。

【导入新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更多地了解动物,关注动物的生存状况与各种动物和谐相处。关心动物也就是关心人类自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也有感情,也有智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走进动物的世界,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动物朋友。

动物故事擂台赛:

指导语:俗话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对应着地上的一个人或动物。天上群星闪耀,我们人间的舞台上也是“星光灿烂”,你可知道银河系中的满天星斗都对应着地球上的哪种动物吗?下面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在浩瀚的星空下,与您细数动物中的“明星”。

活动一:星星、动物巧配对

指导语:在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去搜集星星、动物知识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吧。请用“我认为 (动物)是 (星星),它们的相似点是 ”的句式,比一比那位同学说得准确、恰当。

例如:

学生1:我认为猴子是“文曲星”,它天资聪明、敏捷,有才气,是文曲星下凡。

学生2:我认为公鸡是“启明星”,它一般出现在清晨,有吉祥如意的象征。

活动二:讲述经典动物故事

指导语:课前已经安排同学们去观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大型电视节目,下面就让我们大家把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动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要求:

(1)学生对故事内容要熟悉,确定讲述的顺序。

(2)吐字清晰,声音抑扬顿挫,有感染力。

方式:2~3名同学讲述,予以评价。

保护动物大联盟:

指导语: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动物朋友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到社会中去,完成下面的活动,比一比哪位同学更优秀。

活动一:小记者在行动

街头采访:

(1)向你身边的父母师长、同学朋友采访他们对动物的态度意识。

(2)采访政府官员对动物的保护措施及对滥捕滥杀的制裁行动。

活动二:动物大调查

(1)调查宾馆、饭店是否有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

(2)调查了解我国稀有、濒危野生动物的现状。

完成调查报告:

1.根据学生实际,在家禽家畜、宠物、野生动物中选择一两种动物,开展小型的动物调查。

学生分组、分工,选择感兴趣的动物,确定调查的主题。

2.學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小组交流→提交提纲→完成报告→教师点评→评选表彰。

活动三:保护动物,我在行动

撰写保护动物倡议书或拟写几条宣传标语。

要求:学生撰写倡议书及标语,语言要简洁、具体、醒目,有号召力。

【课堂总结】

人与自然本应和谐共处的,曾几何时,人类简单地以人为中心来决定动物的生死和善恶。在自然和人类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动物的爱护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价值观。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动物朋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布置作业】

以“人类的朋友—— 动物”为题,完成一篇600字作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七单元 篇4

本单元知识重难点

1、能够区分时针(短又粗)分针(细又长)。

2、知道钟面上还有12个数、12个格。

3、知道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顺时针)。

4、知道1天有24小时,从0时开始24时结束,有两个6时即早晨6时和晚上6时。会准确的使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

5、认识整时:分针指着12,这样的时刻就是整时。会辨认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6、认识半时:分针指着6,这样的时刻就是半时。会辨认半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在几和几的中间,就是几时半。

7、会拨整时、半时;会用直尺画整时和半时。

如画7时:分针指着12(长)时针指着7(短),就是7时。

画7时半:分针指着6(长)时针指着7和8中间(短),就是7时半。

8、会用两种计时方法表示时刻即普通计时法:7时3时半

电子计时法:7:003:30

9、能够发现规律填写、画时刻。

10、能够计算4时再过1小时是5时,即4时+1=5时。

本张试卷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孩子们画时刻,没有从长短上区分时针和分针;掌握的不够准确。还

2、个别孩子对于两种计时方法的转换掌握的还不是很好。

3、本张试卷丢分最多的就是最后一题观察规律填时刻、画时刻。有的同学是没有发现规律:有的同学是画的不准确;有的同学是没有读懂题意,认时刻有误。

七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我作文 篇5

――题记

一块石子在我的眼前划过,宛如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打破了这节课的沉默。

这是一节写生课,我们期待已久,因为写生课是没人管纪律的,我们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有一个好朋友李,他带了一个弹弓来。突然,一只麻雀飞进教室,把李的目光吸引住了,李的眼中流露出贪婪的神情。他慢慢举起了弹弓,上弹,拉弦,“哧”,一颗“流星”掠过,正中麻雀。麻雀痛苦地呻吟一声,落了下来。此时,我们的光头老师正在班里悠闲地散步。我们的美术老师头光光的,像沙漠一样,所以我们都背后叫他“光头老师”。天有不测风云,那颗小石子击中目标以后反弹,不偏不倚,正中了光头老师的后脑勺。

光头老师脾气本来就暴躁,又被人这样一挑衅,老师的脾气爆发了出来。他盯着我们,眼里充满了血丝,用手指着我们问:“是谁?”可没有人做声。

老师突然问我,让我说说是怎么回事,我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没……没看见……”

老师看到一位同学桌上有石子,马上走过去,厉声问道:“是你扔的石子吗?”

那个同学似乎吓坏了,一言不发,老师说:“下课后,你跟我到办公室!胆子太大了!”

我正准备站起来,却被李拉住了,他小声对我说:“下课后,你跟着我。”

下课了,在操场上一个最隐密的角落里,李递给了我日思夜想的那一套书,他对我说:“我早知道你喜欢这套书了,今天送给你。你别向老师说明情况,好吗?”那套书对我的诱惑是多么大呀!妈妈平时不让我买课外书,我一直只能向同学悄悄借,从来没看全过。到嘴的美食不能不要,不过,我心中还有罪恶感的。我颤抖着手接到了那一套书。当时我真傻,竟做了这样的事,回到班级后,我感觉总有一双眼睛在背后盯着我。

一回到家,我把书扔进了垃圾桶,我没有任何资格看书了,因为阴影爬满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我反思着:在我没有接到那一套书时,心中不是一片光明吗?可现在,我宛如一只生活在阴影中的老鼠,见不到光明。

那晚,风很大,吹得书页码快速地翻动着,风停了,我看到了书上“诚信是金”四个大字,这句话让我不由想起许多有关诚信的事,有“一诺千金”“狼来了”等等等等。现在回味起来,也还意义深刻。从小,妈妈就教我坚守诚信,教我堂堂正正做人,她一定不希望我成为在阴影中生活的老鼠。妈妈期盼的眼神,照亮了我,也坚定了我的决心。

七年级上册思品第一单元检测题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进入一个新的班级,面对那么多新的面孔,我渴望更多地了解新同学,结识新伙伴。为此,我们的做法应该是()

A.不理睬新同学B.不向新同学介绍自己,不让新同学了解自己

C.主动和新同学交谈,尽量了解新同学D不与新同学交谈,把自己封闭起来

2、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你也许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点孤单。这时你最好的选择应该是()

A、课余时间去找小学同学玩,对不认识的同学敬而远之

B、主动向新同学介绍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之中

C、能沉默时则保持沉默,等待新的同学主动来找自己玩

D、时刻保持警惕,提防同学取笑,不让同学伤害到自己

3、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很多新鲜事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心态去感受。下面几种心态中不可取的是()

A、看到新的学校,我觉得自己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B、看到新奇的实验仪器,我感到科学在向我们招手

C、看到新的同学和老师,我相信又会多一批良师益友

D、看到厚厚的教材,我觉得学习肯定很苦很累,前途渺茫

4、“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邹韬奋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相聚在新的班级,我们应该团结友爱 ②同学之间应该建立亲密无间的友谊 ③深挚的友谊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④我们进入七年级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深挚的友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新的班级里,有那么多新的面孔,慢慢地就成了好朋友。每个人都需要朋友,这是因为()

A、友情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有助于我们健康地成长

B、拥有朋友,可以显示自己的好人缘

C、友情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用D、生活中要依赖朋友

6、创建新的班集体,需要有共同目标,因为共同目标是()

A.前进的动力B.实现理想的方法C.集体存在的基础D.实现理想的途径

7、要建立一个温暖的、令人自豪的班集体主要依靠()

A.全班同学与教师的共同努力B.班委的努力

C.学校的规章制度D.你争我夺的竞争意识

8、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班集体中()

A、只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B、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C、只要努力学习,不要做其它事D、要明荣知耻,是非分明

9、到了新的班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尽快地和同学认识,并结成好朋友,比如说()①主动作自我介绍 ②主动了解和帮助同学 ③只与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相互交流 ④建议班集体开展一些小组互助活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0、在班级篮球比赛中,个人的单打独斗难以取胜,如果注重整体协防,配合进攻,这样更容易赢得比赛,这说明()

①班集体中不能有个人才能的发挥与表现 ②一个人应该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服从于整体需要 ③班集体的成功需要成员的密切配合 ④各个成员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能大大提高班集

体的整体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

11、彩虹因七彩光环而美丽,班级因___而增添光彩。()

A、同学们个性的发挥B、同学们讲哥们义气

C、同学们全面认识自己D、同学们适应新生活

12、升入初中,学习科目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我们应该:()

A、小学怎么学,现在怎么学。B、慢慢来,反正有老师。

C、调整好心态,积极主动学习。D、慢慢来,到时候自然有办法。

13、一位高考状元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如果你早晨起床后头脑不清楚,那就不要

跟别人背单词,如果你觉得多做一点题对你有帮助,那么你也可以跳入题海中去遨游一番。

如果你觉得这样做别扭,那么就立刻舍弃它,不要犹豫。”正确理解这段话,其含义是()

A、早上背英语单词效率不高B、学习要敢于创新

C、要注意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D、只有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14、下列对新的中学生活认识正确的是()

A、学习单调、负担过重B、要积极适应,勇敢迎接挑战

C、新同学多,不便合作D、太多的功课使学习不能专注

15、困难时,会感到学习太苦了;当自己经过刻苦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时,会获得一

种成功的快乐。”小琛的这段日记说明()

A、学习是无法放弃的B、学习是苦不堪言的C、学习是十分快乐的D、学习是苦乐交织的16、在一次学习座谈会上,几位高考状元强调,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有没有学会学习

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就是要求我们做学习的管理者。对于初中生来说,做学习的管理者,应注意()

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 ③科学安排时间 ④经常加班加点 ⑤减轻课业负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17、小敏、小刚、小明是同班同学。小敏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小刚觉得听别人讲更容易学

到知识,而小明觉得自己动手的事情更容易记住。这说明()

A、小敏、小明比小刚要聪明得多B、老师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

C、小敏、小刚、小明的性格各异D、他们的学习方式各有特点

18、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话告诉我们()

A、早晨的时间是最宝贵的,我们应该特别珍惜

B、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勉励自己和他人

C、应当抓住学习的宝贵时间,时光是不等人的D、时光不可能倒流,青少年时期应该玩够玩好

19、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探索世界的奥秘

B、人都要学会登高山、临深溪等探险活动

C、每个人都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现代理念

D、登高山、临深溪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20、小刚上小学时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可进入初中以后,成绩有很大的滑坡,他父母

和他自己非常着急。作为小刚的同学,你如何劝他呢?在下列的选项中,你认为哪种观点是

错误的。()

A、寻找自己落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在学习的时候,多注重效率的提高,科学地安排时间

C、初中的课程与小学的课程比起来困难多了,成绩下降是很正常的D、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你的成绩会提高的21、[适应初中新生活]

欣欣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交友,但学习很用功,成绩一直都很优秀。迈进中学校门后,她发现中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很想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但是,“含羞草”的心理影响着她。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怕别人笑话‥‥‥

小华在小学时,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可是进入初中后,随着科目增多,小华感到时间不够用,成绩有很大的滑坡,他父母很着急,小华也是忧心忡忡。

(1)欣欣在交友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假如你是欣欣的同学,你会怎么帮助她?(6分)

(2)你认为造成小华忧心忡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分)

(3)应注意采取哪些有效学习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22、[创建优秀班集体]

有一个班集体学习氛围很好。口语优异的英语课代表每天为同学们用英语讲一个小故事;酷爱文学的语文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选取“每日一句”;数学特好的数学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准备“每日一题”;思品课代表则每天准时为同学们播报“每日要闻”„„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同学们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期末班级评比中,该班以明显优势赢得了“优秀班级”称号。

(1)这段材料体现了该班什么特点?

(2)进入中学以后,我们都有了自己新的班集体。请你说说,我们应如何创造一个优秀的新集体?

23、[体味学习苦与乐]

某校师生在学习《把握学习新节奏》一课时,针对“学习是一件苦事还是一件乐事”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加这次主题班会,完成下列问题。

(1)[情感体验](请按照以下格式写出你的情感体验)

例:有时遇到一道难题,想了很久还是解不出来,后来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这时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的体验:

(2)[各抒已见]

小明说:“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小刚说:“学习中充满快乐,应该珍惜。”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总结归纳

“学习是一件苦事还是一件乐事”这个辩题,经过辩论,最后应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4、[适应教学新特点]

进入初中后,李明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语文成绩却下降了。妈妈问他原因,他说数学老师讲课很有意思,他很喜欢,而语文老师的上课方式他不太喜欢,上语文课的时候他不想听,慢慢地对语文没什么兴趣了。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李明是以什么标准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喜好?(2分)

(2)如果李明这样继续下去,会有什么后果?(2分)

(3)如果你是李明,你会怎么办?(2分)

25、[实践与探究]

进入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了,难度加大了,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学校、家长对同学的要求也高了,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逐渐变得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为了引导同学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班主任决定召开一次以“学先贤事迹,做学习主人”的主题班会。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同学,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对那些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的同学的行为作出评析(2分)

(2)古人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感人事例,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分)

(3)请你再收集一些劝学的格言或勤奋苦读的事例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2分)

一年级上册数学七单元 篇7

一、单元共性的体现及落实要略

一个单元中的若干篇课文, 肯定有一两个共性。如何找准单元共性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文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内容或文体上。一是它的主题内容:人与动物的感情。这个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在单元提示中已经写明:“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读来令人难以忘怀。”二是它的文体特征:这一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是故事类文章, 有较为生动的情节。对这两个共性, 教学时必须明确和突出, 可以这样落实。

第一个共性是价值观方面的。文以载道, 语文教学同样要载道。教学时, 除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情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 说说或写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从课文走向生活, 由书本认识走向生活体验, 既是拓展又是升华。

第二个共性是智能方面的实践。可引导学生大胆地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先要求讲清, 即讲清楚基本情节;再要求讲顺, 能较顺畅地讲下来;最后要求讲生动, 力求绘声绘色。

二、比较和梳理单元中的文本个性

文本个性是每一个文本的魅力所在。一般说来, 文本的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而文本个性的发现则要困难得多。可以从这样几个视点来寻找文本的个性, 仍然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1.从主题思想上。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感情的, 但表现的角度、形式或者程度却各不相同。《老人与海鸥》写的是动物的人性, 即情感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跑进家来的松鼠》 写的是动物的天性难以改变。前一篇中的海鸥具有了人性, 后一篇中的松鼠却还是松鼠, 两篇课文互相辉映, 相得益彰。《最后一头战象》 写的是动物的士性。题目中的一个“战”字, 就是主题所在。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嘎羧像一个曾经浴血奋战的老兵, 耿耿于怀的就是战场、战友、战斗。《金色的脚印》写的是双重感情, 一是狐狸之间的动物亲情;二是狐狸与人之间的情感。同样是写动物与人的感情, 四篇课文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扛起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2.从谋篇布局上。认识和理解文章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 从学科的角度讲, 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也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使命。《老人与海鸥》是对称性结构, 主要由两大块构成, 正如题目所示:一块写老人, 一块写海鸥。提纲挈领, 结构明白。《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线性结构, 文章按照松鼠在“我家”的表现一路写下来, 几桩事情就像一根藤上的几个葫芦。《最后一头战象》的结构是跳跃式的, 它先交代了嘎羧的历史, 然后二十六年一跃而过, 接着集中写它临终前的几个情景:披戴象鞍、告别乡民、重访战场、挖坑自埋, 文章的后半部分与《跑进家来的松鼠》相同, 也是并列式的。《金色的脚印》的构思相对要复杂得多, 它是双线并进式的, 一条是老狐狸与小狐狸之间的线, 一条是正太郎与狐狸之间的线。文章围绕一个“救”字, 写了“在救—想救—不救—被救”的复杂过程。在救, 指老狐狸想方设法在营救;想救, 指正太郎想帮助老狐狸救小狐狸;不救, 指正太郎觉得让老狐狸自己救出小狐狸更亲;被救, 指当正太郎遇难时老狐狸救了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教材的编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文章谋篇布局上, 这单元四篇课文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呈梯度式递进。

3 .从表达方法上。 认识、理解和学习运用表达手法也是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之一。因而, 在教学中也应当尽量发现其个性。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都是故事, 都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体的, 但细细比较, 还是可以看出差异。《老人与海鸥》的表达手法大体为:先叙述再描写, 老人关心海鸥这部分因为时间长事情多, 作者采用了叙述, 而海鸥送别老人这部分则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跑进家来的松鼠》采用叙述加议论的表达手法, 先一一叙述奇怪的事情, 最后议论点题:“唉, 它是从森林里来的, 住在我们家里, 还保留着老习惯。它天性这样, 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 是没有用的。”结尾处的这一段议论, 既是小结又是升华, 十分需要。《最后一头战象》采用先叙述后描写。叙述嘎羧的历史, 描写嘎羧临终前的四个具体情景。《金色的脚印》则是叙述与描写交替推进, 重要的地方用描写, 次要的地方用叙述。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不是随意的, 而应由具体的内容和主题来决定。假如《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没有最后的议论, 文章的主题就会让人觉得非常模糊, 假如《最后一头战象》全部都像开头部分概括叙述, 那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4 .从语言运用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课文中学习语言的什么呢?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词汇, 每篇课文一般都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 通过认识、理解、吸收、消化和运用, 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二是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饰品, 能陡然增添魅力, 经典作品往往特别讲究;三是句子形式, 用长句还是短句, 用整句还是散句, 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等, 都是有艺术性的;再是语言的气与势, 优秀的作品, 其语言通常内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气势……这四个方面都是需要关注的。就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而言, 在语言方面也各有特色:《老人与海鸥》,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口吻来写, 语言亲切自然;《跑进家来的松鼠》, 作者采用儿童的视角, 用拟人化的手法, 语言风趣活泼;《最后一头战象》情节感人, 场面宏大, 因而语汇丰富, 用笔凝重, 有一种浩然正气;《金色的脚印》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语言清新晓畅。

每一个单元中的课文肯定都存在着个性, 这是毋庸置疑的。实施教学之前, 教师首先就得整体把握, 对单元共性和各篇课文的个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然, 对文本个性的准确认识, 不是翻翻参考资料和看看别人的课堂实录就能达到的, 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具有一定的文章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理论。从目前广大语文教师的现状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缺少把握文本的能力, 有的只知道每个文本都存在着区别, 而无法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说清究竟区别在哪里。

三、发现个性的意义及教学要略

有的放矢, 这是做一切事情的准则, 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文本个性是我们的“的”, 具体的教学就是“放矢”。寻找和发现个性的目的, 就在于有针对性、集中精力进行教学, 达到高效、省时之目的。概括地说,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把控文本个性。如何把控, 这里提出若干建议。

(一) 备课———要有单元教学的战略眼光

以单元为框架的教材结构, 就应当牢牢树立单元意识, 从单元的视角来观照。备课时, 首先要仔细研究单元提示, 明确单元共性, 并通读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 研究每一个文本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的个性, 然后整体勾画这个单元的教学思路, 厘清哪些要素是单元中重复出现的, 哪些要素只有在某篇课文中出现。据此作出判断:对重复出现的, 放在哪里讲, 对唯一出现的, 讲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 才能既高效又省时。如果孤立地进行备课、教学, 没有瞻前顾后, 难免该教的不教, 不该教的重复教。

(二) 比较———要善于选择和运用多维度

比较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共性是从比较中来的, 个性也是通过比较发现的。当明确了单元共性之后, 就要有选择地进行具体比较, 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文与文的比较是多维度的, 可以比较主题思想和感情色彩, 可以比较文章结构和表达手法, 可以比较语言特色, 等等。

(三) 教法———要灵活选用与文本相称的

思想感情方面的共性存在,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始终有一根主线贯穿;每个文本鲜明个性的闪耀, 这又要求教学时必须灵活选择与个性相对称的方法。就是说,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文本最鲜明的个性。《老人与海鸥》最突出的个性是对称结构, 前半部分写老人热爱海鸥, 后半部分写海鸥送别老人, 教学时, 就可以采用板块式结构。《最后一头战象》的个性是作者紧抓一个“战”字, 用“佩戴象鞍”等情景来表现, 这四个情景非常生动感人, 不妨采用细细品味式的教学方法。《金色的脚印》的个性是情节双线并进, 不妨采用分头复述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医生的高明在于能对症下药, 教师的高明就在于对准文本个性采用相应方法实施教学。

(四) 训练———要集中兵力采用专项强化

有些文本个性, 用不着多讲, 可以集中兵力直接通过训练来完成。比如《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许多教师都感觉难教, 因为它时间跨度长, 内容高度政治化, 对如今的小学生而言, 要理解其思想内容确实不容易。但如果抓住“演讲词”这一个性特点, 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学生也许能有所感悟。先讲清作者当时的身份, 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所发生的具体事件, 再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听众?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情?用怎样的语调语速?前面和后面应该有什么变化?然后要学生一段一段地用演讲的口吻试着读读。在反复训练中, 学生肯定能有所感悟和理解, 肯定比引经据典地讲解要有效得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一年级上册数学七单元 篇8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产主动交友的愿望;

2、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明白交朋友的好处并学会主动与人交朋友;

3、在交际环境中通过教师评价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时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重点难点:学会主动与人交朋友。

活动准备:《找朋友》动画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向往交友

导入语:孩子们,今天教室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老师,你们看,我们的校长啊,主任啊,还有其它年级的老师,来了这么多!我们先来猜一猜,他们来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或抽学生回答:主要答案集中在“听课”上)老师们究竟来干什么呢?这是一个秘密,暂时不告诉你们!一会我们在课堂上揭晓答案,看你猜对没有。不管怎样,这么多老师看着我们,我们就应该好好表现自己,争取让老师们都记住你的名字,那请同学们先按规矩坐好,每个同学都坐好了老师就会给同学们一个神秘礼物。

1、播放动画视频——《找朋友》(此环节教师要故作神秘状,创设揭晓神秘礼物的答案的情境)

师过渡:孩子们,好玩吧!如果好好表现,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等着我们。

2、谁来告诉我,刚才的这个音乐视频的名字——找朋友。

3、视频中讲了谁找朋友呢?(猫咪、兔子、松鼠)最后都找到了吗?

师相机小结:是呀,他们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你们看看,他们在一起玩得多开心呀!有了自己的朋友就是幸福:你们可以一起上学放学,不再孤单害怕;你们可以一起读书写字,不再枯燥乏味;你们可以一起游戏玩耍,不再寂寞无聊。我们小孩子来到一个新的班级,来到一所新的学校,来到任何一个新的集体,我们就应该像动画中的小猫、兔子和松鼠一样,要主动地去和别交往、主动地去找自己的伙伴。

二、学习交友

师过渡:除了主动以外,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视频,向视频中的猫咪、兔子、松鼠学习学习,看看他们是怎样找朋友的。

1、播放动画视频——《找朋友》

2、学生讨论:动画中的猫咪、兔子、松鼠是怎样找朋友的,哪句歌词可以告诉你这个问题?(敬个礼来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过渡:对了,同学们,看来要找到自己的朋友得懂礼貌,主动握手也是一种礼貌行为。

3、教学生握手问好打招呼(师生演练、生生演练),评价表扬交流时眼睛看着对方的同学。

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视频里发现,动画里的猫咪、兔子、松鼠只有动作没有语言,同学们想想,他们在握手的同时肯定还会干什么?——说话。对了,只握手不说话交流肯定找不到朋友。那请你们想想,他们握手时除了问好打招呼,还会说什么呢?

4、学生思考并讨论:动画里的猫咪、兔子、松鼠们在握手时还会说什么?

5、师引导总结:

①自我介绍: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评价时强调有哪些同学已经学会了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

②向对方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介绍爱好特长”;评价提醒哪些同学交流时眼睛没有看着对方的眼睛(先表扬让孩子跟着学,现在就是挑刺提醒映入他们的脑海)。

③发出交友邀请: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介绍爱好特长+发出交友邀请”;评价时强调“交流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并且接收到邀请后要主动积极回应”。

6、向学生提出连贯整个学习交友过程的更高要求,强调说话交流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语气要真诚。然后再师生演练、生生演练。

三、友好結盟

同学们,现在知道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吧!那好,知道了我们就一定要用上,今天现场这么多人,有你的同学,有你们的校长主任,还有老师,都可以成为你的好朋友。现在可以揭晓开课时的秘密了,今天现场这么多的老师,他们来就是想和你们做朋友的,下面请同学们大胆地向别人介绍你自己,发出真诚的邀请——我们做朋友吧!(板书课题)

1、老师带头,学生上台或在位置上向全体介绍自己,发出交友邀请。

2、愿意和台上的同学交朋友的老师或学生主动出列与其结盟成为朋友。

四、小结收获

1、师小结:怎样交朋友,勉励孩子们多交朋友,祝贺孩子们今天收获自己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篇9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抚摸(fū)

应和(hâ)

栖息(qī)...B.锥形(zhuī)薄雪(bó)

贮蓄(zhù)...

济南(jǐ).

烘托(hōnɡ).C.干涸(hã)

嘹亮(liáo)

啜泣(zhuì)蜷曲(juǎn)....D.清冽(liâ)

嶙峋(xún)

酝酿(niànɡ)竦峙(zhì)....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在这4年中,他们形影不离。....C.经过一小时的奋战,他终于苦心孤诣地完成了作业。....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C.上一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4.默写。(3分)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___________,水___________,太阳的脸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百草丰茂。___________,洪波涌起。日月之行,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5.下面四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说法不同。如果你看到某同学穿的衣服非常漂亮,你要告诉别的同学,应选择的句子是()(3分)

A.她穿的衣服还算漂亮。B.她穿的衣服难道不漂亮吗? C.她穿的衣服漂亮的过了头。D.她穿的衣服真漂亮!

6.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自己的历史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领我们追求无穷知识。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请你通过分析字形,试着推测“家”字中蕴含的信息。(2分)示例:“灾”由“宀”和“火”构成。“宀”是房子,火烧着了房子,自然是灾祸临头。“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

提示:豕(shǐ):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家”是什么。(2分)

材料一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材料二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仿照下面的语句,写出你对家的感受和认识,与大家交流。(2分)

家是冬日午后的阳光,有令你怦然心动的温暖与温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10题。(8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分)10.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D.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二)阅读《春(节选)》,回答11~13题。(9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1.本段写春天的花美。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春天的花美在哪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着”改成“叫着”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写野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5·安徽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6题。(10分)

槐 花

季羡林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得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4.文章③~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3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A.【A】处 C.【C】处

B.【B】处 D.【D】处

16.“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7~20题。(19分)

夏 天

(英)爱德华·托马斯

丘陵草原远处,白天与黑夜的空气浸透了忍冬(植物名)和新干草的清香。在这里散步好还是静静躺着也好,是雨好还是日头好,是刮风好还是风和日丽的天气更好,我们还是让一个十二月的审判日来决定吧。

一天,雨下起来,无风,所有的运动都在黑黢黢的天空错综交叉地进行。天空混沌却使大地尽头显得格外美丽,比天空更显明亮。那是因为草地的绿色与丁香在生亮,因为假升麻花的黄色在添彩,因为正在成熟的玉米在随风轻轻地摇曳。

然而,到了第二天,太阳早早地热起来。潮湿的干草蒸汽缭绕,散发着香甜。一团团气向南飘去,丝丝缕缕地落进一个山谷。叶繁枝茂的紫杉暖融融如果实墙壁,粘稠的芳香从墨角兰和百里香中释放出来,又被来来往往的蝴蝶扇向四方。在这鲜花和翅膀的金黄与艳紫的热烈映衬下,湿漉漉的云彩正在拥拥挤挤地飘行,穿过蓝蓝的天空,沿着起伏的山头,呈现着融化的冰雪特有的灰白颜色。云团的巨大阴影久久地笼罩在干草上方,在更加暗淡的丘谷里,风把中午前不停滴水的灌木丛吹得沙沙作响。夜过去的另一个早晨,蔚蓝的天空铺着高悬的白净的薄云。几阵强劲的晨风吹过,高空仿佛涟漪粼粼,云波起伏。千军万马似乎一下子停止了激战,而战斗留下的所有残痕一览无余,历历在目。将士们放下了武器,和平在天空是广阔的、雪白的,唯有大地色彩斑斓——瞧瞧风铃草的湛蓝,蕨丛和活跃的荆豆间杂的玫瑰的浓紫,沙地上的欧石椟和毛地黄粉色一片,薄荷花酷似古色古香的丁香,白花锈线菊简直如同泡沫。水边有柳兰的桃红色、飞蓬的淡黄色,丘陵草原有龙胆的浅紫色和岩蔷薇的嫩黄色。在那些小而密的伊甸园里是无边无际的青枝绿叶,这里的荨麻、白芷和悬钩子创造出了那些深深的小路两边斜坡上的每一个夏天。上千只雨燕上下翻飞,仿佛在群山最高处遇上了猛烈的风,掠过那个面向大海的大军营、军营的三座坟墓和苍老的荆棘,俯冲向耸立在下面玉米地、老式院落周围的栗树林。

山上的夜晚别有一番景象。榛树枝儿把低悬的满月破成了一团碎亮点。丘陵地带高高地隆向了明亮的夜空——它们一定是在自己的宁静中向上隆起的,一边还慢慢地吸着长气。月儿吊在半天空,正好悬在丘陵地带那条长长弯线的中央。丘陵上方,一条梯形白云平展开来,云脚下闪烁着一汪宽阔的塘水。丘谷的其他地方则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唯有几盏零散的灯历历在目。近处一块草地沐浴着月光,一眼望去像是一个湖。山上每片湿汲汲的叶子晶莹明亮,使悬在上面的星星黯然失色。

风息了,但是一英里长的树林从它们的叶子上下着雨。弄出了风声,每滴参差掉下的水珠从最近的枝杈坠落,清晰可闻,一种令人神往的声音,仿佛它们在一遍遍泄露阵雨的吻。空气自身沉甸甸的,如同蜂蜜酒多加了紫杉、红松和百里香的芬芳。

17.文章描绘的是何时何地的自然景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文中画线句,做简要的点评。(提示: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最后一段中所写的“一种令人神往的声音”,具体指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选文第四自然段和冰心的《绿的歌》中的一段文字做比较,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沉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①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概括选文和选段的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从描写的角度,比较两段文字写景的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阅读了两个描写绿色景物的文段后,你觉得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吗?请写出一点与大家共享。(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与表达。(50分)21.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美无处不有,美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事、景、物,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请以“我发现了_________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感情真挚,文通字顺;③不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D

2.C

3.C 4.(1)朗润起来了

涨起来了

红起来了(2)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5.D 6.你文思如泉涌,像一本无所不知的词典,引领我们走进文学殿堂。(语文老师)你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音乐老师)

7.(1)“宀”是房子,豕(猪)养在房子里,有房子又有猪,就像个“家”了。“家”字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富足安定生活的向往。(2)家不等于房子,仅仅有亲人也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3)家是潮涨潮落的大海有让你享受不尽的呵护与包容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有使你激动不已的关心与慰藉

8.“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9.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0.D 11.春天的花美在热烈,美在色彩,美在香味。

12.不好。因为“闹”字不但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还写出了蜜蜂争喧的场景,内容更丰富,而“叫”只是从声音方面来写。

13.比喻、拟人,使野花鲜活生动,形象逼真。

14.①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②“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或:①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②“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

15.B 16.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

17.夏天丘陵平原的自然景色。

18.作者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晨风吹过后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欣赏美景的愉快心情。

19.夏天树林里的露珠滴落声。20.①月光普照

绿意迎人

上一篇:2.14情人节送给男朋友祝福语说说下一篇:信贷经理工作经验总结